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2024-11-28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规则(共10篇)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篇1

血细胞分析血细胞分析血细胞分析镜检镜检规则

1.有无白细胞分类结果.血细胞分析无分类结果必须显微镜检查,且要给出白细胞形态和分类计数结果.2.超出白细胞计数上限和下限 WBC<2.5*109

WBC>25*109

3.白细胞自动分类结果超出检验结果上限和下限

1)五分类:MON>15%,EOS>15%,BASO>3%,LYM>60%(成人)>80%(儿童),NEU>85% 2)三分类:MON>10%, LYM>60%(成人)>80%(儿童),NEU>85% 4.仪器分析结果是否有报警提示.1)大血小板、小血小板凝集,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有核红细胞、异形淋巴细胞、幼稚细胞。2)计数结果后有“*”号提示。3)血小板后有“*”号提示。5.血红蛋白MCV、RDW异常。Hb<70g/L,MCV或RDW严重异常。

6.血小板数量减少,PLT<80*109/L,确定假性血小板减少。

7.同一病人近日WBC总数变化情况,3天内WBC总数差>5.0*109/L。8.同一病人上一次分类计数时间,24小时内不必再计数。9.医生申请要求镜检的标本。

10.各种特殊病人(化疗、放疗、孕妇)。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篇2

1 资料和方法

1.1 设备、材料

离心机:LDZ4-0.8 (判读结果) 。 LDS-2A (洗涤红细胞) :离心机的转数应达到4000 r/min, 且达到4000 r的时间不应超过3 s。

水浴箱:HH-WZ1-600 水浴箱37℃恒温, 温度上下波动不超过1℃。

显微镜:OLYMPUS显微镜性能良好, 备有100、400二套物镜。

实验所用试管清洁干燥, 吸管均采用一次性。所用试剂在室温 (18~25℃) 平衡30 min, O型红细胞和谱细胞均配成2%~4%的悬液, 抗人球蛋白效价为8的最适效价, 聚凝胺试剂结果准确可靠。

1.2 对象

在无偿献血者中ABO正反定型不符。在临床输血者中有输血反应史、死胎史, 流产史、新生儿不明原因的溶血、黄疸等。

1.3 方法

1.3.1 鉴定前被检标本的处理

采集被检者抗凝血2 ml, 不抗凝血3 ml。抗凝血用来洗涤红细胞, 不抗凝血应在4℃保存14~16 h或在37℃保存2 h, 或用离心机将血清析出。患者的红细胞要配成2%~4%的红细胞悬液, 确保被检者血清无乳糜, 红细胞无细菌污染, 标本新鲜。

1.3.2 检测步骤

①将被检者的标本预处理好, 并标记清楚;②准备14个试管, 编号1~12号, 作为谱细胞反应管, 另二管作阴性、阳性对照;③将被检者的血清加入试管2滴 (1~12号和阴对) , 阳性对照管加入抗-D血清2滴;④1~12号管加入解冻后的谱细胞各1滴, 阴对管中加入被检者RBC 1滴, 阳性对照管中加入O型混合细胞1滴;⑤37℃孵育45 min。洗涤RBC 4次, 2000 r/min, 1 min/次, 每次均扣干;⑥每管加2滴抗人球蛋白, 3400 r/min, 离心15 s;⑦镜下判读结果;⑧根据谱细胞的反应格局, 筛出被检者抗体的特异性。对已筛出的抗体, 做吸收放散试验。

1.3.3 筛选谱细胞标准

① 经常参加无偿献血的健康人群;② ABO血型为O型;③ 每个人含有ABO以外的抗原不同;④ 谱细胞所表达的抗原特异性高。

1.3.4 需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的人

1.3.4.1 输血

①ABO正反定型不符;②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不配合;③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不配合;④全血输注或血浆输注后, 出现输血反应。

1.3.4.2 妊娠

①孕妇有不明原因的流产史;②孕妇有不明原因死胎史;③新生儿有不明原因的黄疸、水肿、贫血、肝脾肿大、核黄疸。

2 结果

结果见表1。显示用谱细胞筛选和不用谱细胞筛选出的抗体数是不同的, 用谱细胞筛选检出不规则抗体数高于不用谱细胞筛选。

3 典型病例

患者, 男, 37岁, 血型为B型, 2003年来血站无偿献血200 ml, 实验室诊断:ABO正反定型不符, 实验室反应格局见表2, 与12个谱细胞反应格局见表3。

患者红细胞P1抗原定型 (-) 。吸收放散实验:放散液与P1阳性细胞反应, 与P1阴性细胞无反应。效价:8, 直接入袋血报废。经过谱细胞的筛选及红细胞抗原的鉴定和吸收放散试验的证实, 此人血清中含有IgM抗-P1抗体, 效价为8.说明:①在此试验中, 阴性对照应无凝集.阳性对照应有凝集在阴性对照管中加入1滴已致敏的O型RBC, 如有凝集则试验成立, 否则此次试验失败;②鉴定被检者抗体的同时, 应测被检者RBC上的抗原血清中有此种抗体, RBC上就没有相应的抗原;③洗涤RBC最后一遍时应留取上清液作平行对照。

4 讨论

谱细胞就是用多个不同红细胞抗原的细胞组成的细胞谱, 用来检测被检者血清中含有的不规则抗体的性质。在用谱细胞筛选不规则抗体一组中, 所筛选210例标本中共检出45例不规则抗体。不用谱细胞筛选不规则抗体, 在所筛选347例标本中, 通过正反定型检出不规则抗体14例。应用谱细胞筛选不规则抗体检出抗体率明显高于不用谱细胞筛选。不规则抗体是临床输血中发生输血反应的重要因素, 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应用谱细胞能较快的鉴定出抗体的特异性, 为挽救患者的生命缩短了时间, 市售的谱细胞保存短, 价格昂贵。本站根据大部分无偿献血者定期献血的规律, 适当的筛选了一些经常献血的人群, 对其进行红细胞抗原的鉴定, 在其献血时, 将此人的红细胞用甘油冰冻保存起来, 可保存2~3年, 其红细胞上的抗原不失活性。待有不规则抗体需要鉴定时, 将冰冻保存的红细胞经过一系列的解冻, 洗涤并配成红细胞悬液, 用来检测不规则抗体。

参考文献

[1]李勇, 杨贵贞.人类红细胞血型学实用理论与实验技术.红细胞血型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26-139.

[2]Walker RH.Branch DR.Dzik WH, et al.Technical Manual.11thed.Bethesda:AABB, 1993;171-173, 208, 209.

临床实验室药敏试验常见报告规则 篇3

随着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多的威胁,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成为临床医师不得不面临严峻课题。普遍的耐药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DRSP),乃多种药物的结核分枝杆菌(MCR—TB),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菌(ESBLs)及AmPC还有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不断地增加1,都使临床治疗面临越来越大压力和困难。

临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规范化,是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的第一道保证。我国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NCCLS/CLSI)颁布的Kerby—Bauer(K—B)法2,作为临床常规药敏的法规。NCCLS/CLSI推荐纸片扩散法测抑菌环直径和肉汤稀释法测MIC值,少数细菌和抗生素要求用琼脂稀释法作为标准化方法。浓度梯度法药敏(如Etest法)兼有纸片扩散法与MIC法的特点,可合理选择使用,要做质量控制试验。

1 药敏试验的抗菌药物选择

1.1 药物选择原则应根据NCCLS/CLSI推荐的感染菌的类型(非苛氧菌、苛氧菌)来选择抗生素。

A组:常规首选药敏试验药物。

B组:临床使用主要抗生素,尤其在医院感染时使用抗生素;如下情况:对A组抗生素耐药、标本来源不明(如三代头孢菌素使用于脑脊液中的肠杆菌)、多种微生物感染、多部位感染、感染流行的控制、对A组抗生素耐药。

C组:用于对A组抗生素耐药的流行菌株或对A组抗生素耐药,如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D组:只用于尿培养的试验药物。

1.2 药物选择方向 抗菌药物的选择应从各类抗生素中选择具有相似作用机理的抗菌谱,一般若选用青霉素、新青霉素类,应选氨苄西林:对G+菌,在氨基糖甙类中应选用妥布霉素及庆大霉素;大环内酯类应选红霉素;喹诺酮类应选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磺胺类应选复方新诺明;头孢类应选一、二、三代头孢为代表性药物。

1.3 药物的相关作用 细菌对某种药物耐药可提示对同类药物均耐药。如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则提示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也会对氨基糖甙耐药。耐氨苄西林的肠球菌提示对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及亚胺培南也耐药。耐庆大霉素的G+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均耐药。大肠埃希菌或克雷伯菌对头孢泊肟、头孢他啶或氨曲南耐药,提示会产生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粪肠球菌中氨苄西林药敏结果可以预测亚胺培南的药敏结果,氨苄西林药物敏感试验可预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派拉西林、派拉西林/舒巴坦、派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耐药结果。

1.4 药敏试验应用的抗生素种类 试验的药物选择应由医院感染委员会中临床医师、药物学及微生物工作者依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共同协商而定。

2 药敏试验结果的评价与报告

由于细菌耐药机制的不同及试验中影响因素的干扰,药敏试验的表现型可能出现错误或矛盾,必须加以修正或向临床医师做出解释。

2.1 异常结果 如MRSA对青霉素敏感;耐替卡西林的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耐庆大霉素的G+菌对其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敏感;异型枸橼酸杆菌对氨苄西林和替卡西林敏感;普通变形杆菌、沙雷菌对头孢孟多或头孢呋辛敏感;肠杆菌科耐三代头孢菌素却对氨/羧卞或一代头孢菌素敏感等,此类结果必须找出原因加以纠正。

2.2 需要修正的结果 葡萄球菌、嗜血杆菌或淋球菌,如β—内酰胺酶阳性时,应报告对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耐林可霉素的葡萄球菌即使出现对克林霉素敏感的结果也应报告耐药。耐庆大霉素的G+菌即使出现对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敏感的结果,因为它只能抑制而不能杀菌,也应报告耐药。同样妥布霉素、阿米卡星也有类似的规律。

2.3 需要解释的结果 MRSA的体外药敏试验可能出现对某种头孢菌素、碳青霉稀类或β—内酰胺酶类抑制剂类抗生素敏感结果,但用药无效。具有ESBLs的大肠埃希菌或克雷伯菌即使试验中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敏感,临床应用也是无效的。

2.4 药物报告的正确规则 我国依据WHO推荐NCCLS/CLSI的Kerby—Bauer(K—B)法药敏报告方式:分3级,既R、I、S或R、MS、S。但有些抗生素对某些菌种只有两级,既R或S、无I/MS,如氨苄青霉素对产单核李斯特菌即是。可氨苄青霉素对肠球菌只分R或MS、S无I/S。这是由于不同菌株对某种抗生素或同一菌株不同抗生素敏感判定值是不同的。“敏感”表示测示药物常规剂量给药后体内达到的血药浓度所抑制或杀灭。“耐药”表示测试菌不能被在体内感染部位可能达到的抗菌药物浓度所抑制、临床治疗无效。“中介”提示该菌对常规用药体液后浓度或组织中的浓度的反应率低于敏感株,但在一些部位或使用高于正常给药剂量临床上使用有疗效。

2.4.1 有些菌种对某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必须有S或R两级;但是MS与I是不同的,只有其中的一级,其两者含义不同,不能互换替代。对于加大治疗剂量的抗菌药物可设MS,没有I;但对毒性或副作用强的抗菌药物和对不能加大治疗剂量的抗菌药物不应设MS,而应设I。还有少数抗菌药物,它们的有效治疗量和无效治疗量很接近,只能设R或S两级。

2.4.2 NCCLS/CLSI不定期对抗菌素的折点进行修正:如2011年之前,亚胺培南≥16㎜为S,而后亚胺培南≥23㎜为S。

2.4.3 有些扩散速度慢的药物,如复方新诺明,常出现假耐药现象,应测MIC值作为判断结果。

2.4.4 异型耐药菌株:如异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即使抑菌环直径达到敏感范围,如抑菌环内邻近含药敏纸片出现肥大菌落或薄层菌膜,不能报告敏感,应报耐药。

2.4.5 多粘菌素B或E测沙雷菌药敏时,如若出现双环现象既周围长菌,继而不长菌,随之又长菌。这种现象也应报耐药。

对于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报告,要密切关注NCCLS/CLSI标准化信息,做好质量控制(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对分析前的标本涂片分析是我们进行下一步的关键。加强区域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分析与掌握耐药菌株的分布、流行动态变化,积极参加不同层次的室间质评,做好人员梯次队伍的培训与培养。关注WHO发布的细菌耐药的前沿信息:对疑似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和高浓度氨基糖甙类的肠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DRSP)和脑膜炎奈瑟菌;耐头孢曲松的淋病奈瑟菌;耐亚胺培南的肠杆菌3;產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及肠杆菌属中的其他细菌要及时上报,并将信息报给WHO组织在我国的耐药监测网。

参考文献

[1] 马越,金少鸿.我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的新特点.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344.

[2] 张卓然.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 .第三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96.

微生物实验室规则 篇4

1、进实验室应穿工作服,离室时脱去放在指定处所,工作服应定期消毒洗涤。

2、非必要物品勿带入实验室。

3、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得高声谈笑;不准吸烟和进食;无菌室在工作前、工作后均须全面清扫、消毒。

4、如带有细菌的增菌液污染桌面或地面,应立即用消毒溶液倾覆其上,半小时后方可抹去;如有污染物污染工作服,应立即将工作服脱去以高压蒸汽法灭菌。

5、如有污染物污染手部,应立即将手浸泡消毒液内,经5分钟后,再用肥皂和水刷洗干净。如有污染物吸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以大量清水漱口,根据需要亦可服用有关药物以防发生感染染。

6、接种环用后应立即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灭菌;沾菌的吸管、玻片等用后应分别浸泡在盛有消毒液的玻璃缸内,其他已污染的试管、平皿等亦必须置于专用容器内,经灭菌后再进行洗涤。

7、用于消毒的酒精应放在加盖搪瓷缸内,如不慎着火,应立即用搪瓷盖盖上与空气隔绝即可灭掉火焰。

8、工作完毕时工作台用沾有消毒液的抹布擦拭干净,地面应用墩布擦拭干净。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篇5

夏超1143041054 计算机学院

摘要:

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创建和谐校园与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的重要保障。通过对比中美两国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分析了我国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中存在的不足, 探讨了在新形势下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进一步反思了我国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可行性建议。背 景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化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是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化学人才和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主战场。化学实验室试剂种类繁多, 许多化学药品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 实验教学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更好地使化学实验室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应该作为师生进行实验的首要任务, 只有安全才能使实验室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本文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反思我国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促进我国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中美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对比

2.1 美国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1)实验一开始就要注意安全, 实验开始前要阅读和思考每一项实验任务。

(2)知道实验室中所有安全器材的存放位置和使用方法, 它们应包括: 安全洗浴器、洗眼器、急救包、灭火器和灭火毯等。

(3)进行实验要穿实验服和戴防护眼镜, 穿上鞋(不穿拖鞋)并把松散的头发系在后背。

(4)不要品尝实验药品, 口香糖、食物或饮料不应带进实验室。

(5)嗅物质的气味时, 扇动一些物质的蒸气到你的鼻孔, 不要把鼻子靠近容器的敞口。你的教师将给你演示正确的操作技术。

(6)不要直视试管进行观察, 应从侧面观察试管中的物质。不要把试管的开口端朝向自己和你周围的同学。

(7)任何实验室事故, 无论多小, 都应立刻报告教师。

(8)一但药品溅洒到你的皮肤或衣物上, 应用大量的水冲洗溅洒部位。如果溅到眼睛上必须立刻用水冲洗并持续10~ 15 min, 或直至得到医生的救助。

(9)较轻的皮肤灼伤应放在冷的流水下冲洗。

(10)离开实验室前, 务必关闭煤气和水龙头。

2.2 我国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我国高校化学专业教材中没有关于学生实验安全的规定, 全国也没有制定统一的化学实验室学生安全规则。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实验室安全规则由各高校自行规定。下面是某普

通本科院校化学实验室的学生实验室安全守则:

(1)使用电器设备时, 应特别细心, 不要用湿手、湿物接触电源, 不用时及时切断电源。

(2)使用易燃易爆药品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源。使用后应将试剂瓶盖紧, 放阴凉处保存, 如遇意外事故应及时报告老师。

(3)严禁在实验室吸烟或吃饮食物, 实验结束后要洗净手。

(4)浓酸浓碱具有强烈腐蚀性, 切勿溅到皮肤和衣服上, 如不小心溅到皮肤和眼内, 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用5%的碳酸钠溶液(酸腐蚀)或5% 的硼酸溶液(碱腐蚀)冲洗, 最后再用水冲洗。

(5)实验室应保持室内整齐干净, 水槽清洁。禁止将固体物投入水槽, 以免造成下水道堵塞。

(6)实验室水电使用后, 应立即关闭, 离开实验室时, 应仔细检查水、电、门窗是否关好。中美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的对比分析

中国和美国由于政治与经济、历史与文化等背景的不同, 表现在化学教育思想、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美国特别重视高校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对比中美两国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在制定的目的、对学生的要求、行文方式及内容等方面既有相似的一面, 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1 我国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分析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所支配。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常带有命令性和强制性, 几乎每一条都比较生硬, 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某种规定, 在实验过程中要服从教师的指挥和领导, 个别条目措词严厉, 学生在化学实验室中感到恐惧、害怕, 怕做错实验或违反某项规定, 缺少人文关怀。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害怕或不愿动手进行实验, 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创造性。从规则中反映的深层次理念看, 我国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实际上是建立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之上, 没有把学生放在实验安全的主体地位, 学生只是被动的实验者和被管理者, 只要服从教师的管理, 按课本完成规定的化学实验, 就达到了实验教学目的, 师生平安无事, 自然就不会出现化学实验的安全问题。这样制定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也不是偶然的, 它反映了我国高校化学教学思想观念中一种固有的重宏观轻微观、重纪律轻以人为本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理念。

3.2 美国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分析

美国的化学实验室学生安全规则内容具体细致、简练易记、重点突出, 非常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问题。10条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中, 大部分涉及的是具体实验操作安全方面的内容, 特别是关于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伤害和一但遇到伤害如何进行紧急处理的内容。一方面是为了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重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美国化学实验教学有着重视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传统。化学实验安全规则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 进行科学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得到鼓励, 充分体现了进行化学实验的真正目的。对我国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反思

4.1 完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

我国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不断努力, 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使化学实验室所有操作都合乎安全法规要求。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要做到及早防范, 有章可循、有

法可依, 保证不发生安全事故。建立化学院系责任管理网络, 从学院行政一把手到系主任、实验室主任、实验教师, 层层实行安全责任制度, 做到各个环节有人管。

4.2 体现以人为本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核心理念

化学实验室作为实施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和有效保证, 必须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和人性化的实验环境。实验室的整体布局与环境建设规划, 通风、采光和安全通道等都要有利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营造化学实验室的人文氛围, 努力创建一个开放的、适合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和以人为本的化学实验环境。

4.3 加大投入增加化学实验室安全设备

化学实验室建设要增加经费投入, 配置一层楼装一个、保证需冲淋人员30 s内能抵达的紧急冲淋系统, 每个实验室配置2个以上洗眼器、2 个灭火器和灭火毯、急救包、沙箱、中和试剂, 每人一套实验服和防护眼镜。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消防设施、通风设施以及安全逃生通道设施的投入, 确保化学实验室空间高, 空气排放与换气系统设施好。增加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 经常根据师生的反映或定期对化学实验室进行取样监测, 一旦发现有害物质超标, 马上责令整改。可燃性气体安装相应的气体泄露报警装置, 精密大型仪器室加装CO2 自动灭火系统。对X-射线等辐射源, 应该配备不同的抗辐射装备, 如铅服, 铅玻璃等。所有实验室都需要有一套防盗用的报警监控系统及防灾害的各种疏散标识等。单独建一所危险化学品仓库存放易燃易爆药品, 内有通风排气系统和防监控报警系统, 设施应具有防爆功能, 夏天仓库顶部及四周墙壁应该设有冷却水喷淋降温。每一所高校必须配置上述化学实验室常规安全设施, 师生的人身安全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4.4 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安全习惯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是避免师生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安全习惯应包括: 化学实验安全意识养成、正确使用仪器、规范操作、遵守安全规则、注意药品的用量控制等。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宣传阵地, 广泛开展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活动, 大力倡导安全文化, 树立安全价值观念和责任意识, 形成人人重视化学实验安全的校园文化。4.5 增加化学实验室安全课程

高校化学实验室要强制实行安全训练课程及考试制度, 实行硬性的安全教育和化学实验室准入制度。学生在进入化学实验室之前, 必须进行安全规则选修与考试, 建成安全教育网络学习系统, 设立包括一般安全、防火、逃生、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强腐蚀性等在内的多个专门教育课程, 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并通过考核作为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必要条件, 考试不合格者不准进入化学实验室, 甚至不能拿到毕业证书, 必须重修合格后才准进入化学实验室。

4.6 具体个人建议

学校可以把安全管理重点放在化工类实验室和化学药品管理上,将校内实验室安全重点一级安全重点部位校领导每3个月检查一次, 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每个月检查一次;二级安全重点部位由所在的学院每个月检查一次,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每两个月检查一次;三级安全重点部位由所在的学院每个月检查一次, 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每两个月抽查一次。每次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纠正;或给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发治理通知书, 限期整改, 治理完成后请安全管理部门检查验收。每次安全检查认真做好记录, 参加检查人员签字并写出书面报告上交安全职能部门存档。为提高安全检查的质量, 防止检查走过场, 聘请9位教师成立校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专家组, 使学校安全检查由行政管理与专家管理相结合, 依靠专家的业务特长, 对每次化学危险品实验的用药量、药品库存量、实验应具备的防护条件、操作人员的防护措施等技术环节进行核定, 确保化学危险品实验的安全。对每次检查发现的问题, 学校还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 落实治理措施、责任单位和人员限期整改。

在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同时, 学校每年都要召开安全工作总结大会, 并拿出数万元用于奖励安全先进单位和个人, 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人员给予罚款或通报批评。实行安全管理一票否决制, 即当年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单位和责任人不得参加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通过总结表彰活动促进大家做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此外, 学校要通过广播、闭路电视、校刊校报、宣传橱窗进行安全宣传, 建立校园安全生产网站, 下发安全手册, 组织安全知识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 营造校园安全氛围, 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 熟悉和掌握紧急情况下的自护、自救常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广泛、深入、扎实的宣传教育, 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 使全体师生员工逐步实现“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从而形成“安全从我做起, 我为安全护航”的校园安全大环境。结 语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篇6

在中学理科实验中涉及到的危险品包括易燃品、氧化剂、毒害品和腐蚀品,为 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实验顺利进行,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到:

1.酸、碱具有腐蚀性,不要把它们洒在皮肤或衣物上。稀释浓硫酸时,切忌将水倾入浓硫酸中,以免喷出伤人。废酸应倒入酸缸(或指定的容器里)注意不能往酸缸里倾倒碱液,以免酸碱中和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而发生危险。

2.强氧化剂(如氯酸钾)与某些药品的混合物(如氨酸钾与红磷的混合物)易发生爆炸。使用和保存时,应注意安全。

3.白磷有剧毒,并能烧伤皮肤,切勿与人体接触;它在空气中能自燃,应保存在水中。取用时要用镊子。

4.有机溶剂(已醚、乙醇、苯、丙酮等)易燃,使用时一定要远离火源,用后应把瓶塞盖严,放到阴凉的地方。一旦不慎因有机溶剂引起着火时,应立即用沙土或湿布扑灭,火势较大的,可用灭火器,但不可用水扑救。

5.钡盐有毒(硫酸钡除外),不得进入口内或接触身体伤口;汞易挥发,它在人体内会积累起来,引起慢性中毒。如遇汞洒落时,须尽可能地收集起来,并用硫磺粉盖在洒落的地方,使汞变成硫化汞。

6.硝酸盐不能研磨,否则会引起爆炸。

7.金属钾、钠等不要与水接触或暴露在空气中,应保存在煤油里,并在煤油内切割。取用时,要用摄子。

8.下列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1)制取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气体(如H2S,CI2,CO,NO2,SO2,Br2 等)或进行能产生这些气体的反应;

(2)进行能产生氟化氢(HF)的反应;

(3)加热盐酸、硝酸和硫酸时。

宣恩县电化教育教育技术装备站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附:中学理科实验中涉及到的危险药品

易燃品:二硫化碳,汽油,乙醛,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甲苯,无水乙醇,工业酒精,二甲苯,原油,煤油,红(赤)磷,硫粉,镁条,铝粉,黄(白)磷,钾,钠,碳化钙(电石)。

氧化剂:过氧化钠,氯酸钾、,高锰酸钾,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铬酸铵,重

铬酸钾,硝酸汞,硝酸银,硝酸铜。

毒害品:二氯化钡,氢氧化钡,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乙酸铅,水银。

腐蚀品:硝酸,硫酸,盐酸,过氧化氢,溴,三氯化铝,磷酸,甲酸,冰乙酸,乙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篇7

关键词:排球,教学实验,简易规则

在高校排球教学过程中,很好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比赛。空中击球是排球运动的特点,在触球时时间是严格受到限制,就是说规则规定落地成死球,触球时不得停留时间明显,这样学生在排球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会具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很多高职学生而言,他们的基本技术不好,如果比赛规则正规化,会频繁出现失误,比赛很大一部分时间被死球所占用。而排球比赛的不连贯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的实效性也很差。基于以上原因,根据笔者教学经验,将竞技、娱乐与健身融为一体,探索排球的简易规则,使学生对排球基本技、战术的掌握与学习在娱乐的气氛中进行,以达到健身的目,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激发参与意识,习惯于经常甚至终身锻炼。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排球教学书籍、资料,为教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做充分的准备。

1.2 实验法

(1)实验对象:抽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学生,分成实验组56人,对照组52人。实验对象的平均年龄:18.6岁。实验时间从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

(2)实验处理因子: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六次课教学内容和进度一样,进行正常的教学,重点学习发球、传垫球和扣球的一般介绍。后六次课,实验组:教学比赛制定的规则要简易。对照组:教学比赛按国际排联竞赛规则进行。两组教学进度、任课老师、授课时数统一。简易规则:限制性发球、降低球网高度。

(3)实验条件控制:为避免实验结果受到实验者存在系统差异的影响,在教学比赛实验前,结束第六次课后,均衡化处理两组队员的排球基本技术、身体素质等。

(4)实验的检测:测验内容包括比赛效果、技术考试的检测,技术考试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比赛效果的测试是有固定人员现场统计发球、接发球、扣球成功率等数据。

(5)数理统计法:运用T检验法对实验对象的考试成绩和比赛数据进行检验,均在SPSS10.0统计软件上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简易规则内容的确定理论依据

确定简易规则内容是以“快乐体育”教学思想为指导,比赛中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不要被动接受,而要主动参与,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体育运动满足学生需要,为学生的个性爱好发展服务,实现体育教育对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根据这一理论指导思想,本研究在国际排联竞赛规则基础上拟从以下两方面加以简化。

2.1.1 限制性发球

发球和接发球是排球比赛中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直接影响比赛的连续性。对初学者而言,在未充分掌握各项技术的情况下,限制仅用简单易学的下手发球或进攻线以后抛球,可以减少发球的失误,同时由于发球的速度较慢和力量不大,也可以减少接发球失误,理论上分析将有利于比赛的连续性。

2.1.2 降低球网高度

普通高职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都或多或少接触过排球,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单纯的隔网传垫球练习或比赛不能满足他们对比赛的要求,对扣球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而高职排球教学受时数和学生身体素质等诸因素限制,学生很难在短期间熟练掌握扣球技术;而标准的男子排球比赛球网高度是243cm,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球网太高,扣球时心理压力过大,学生很难把球成功扣过网。降低到男子210cm,理论上试图通过降低球网高度来提高扣球成功率,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比赛兴趣。

2.2 实施不同规则排球比赛教学实验的对比分析

2.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赛效果的对比分析

2.2.1. 1 发球限制与否的比赛效果对比分析

从表1中反映出在比赛中用下手发球,比赛的发球和接发球成功率均高于未限制的,呈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初学者在未充分掌握各项技术的前提下,在比赛中运用下手发球,对于发球者来讲,采用下手发球,减轻了学生的发球的压力,能够将球准确发到对方有效区域,故发球的成功率高;对于接发球者来讲,由于球在空中飞行速度慢,容易判断来球的落点,能够及时准确的移动取位;同时由于球攻击性不强,可以使用垫球或上手传球等来接球,故接发球的成功率高。如果对学生不用限制的手段,学生在发球时会一味追求发球的攻击性,在加强发球攻击性的同时,相对发球而言,较易导致发球失误;而相对接发球而言,则增加了接发球难度,从而导致接发球失误率上升,比赛因而容易中断,影响了比赛的连续性。从表中Q值可以反映,在发球上加以限制,大大增加了来回球的次数,从而保证了比赛的连续性,体现了比赛的娱乐性和健身性。

2.2.1. 2 球网降低与否的比赛效果对比分析

从2表可以看出,球网降低后,每局扣球次数和成功率均高于正常球网高度的比赛时,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在正常的球网高度下比赛,学生只是把球垫来垫去,有机会扣球,也由于球网太高,而扣球下网或打到天上,学生扣球积极性不高。与之对比,降低球网后,学生不再只是消极等待接球,而是积极地创造条件,抓住机会主动进攻,使教学比赛更加精彩激烈。扣球次数的增多不仅增强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同时,让参与进攻的同学,有很强烈的成就感,一次次成功的扣球得分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比赛兴趣。

两种球网高度下每局的拦网次数/对方扣球次数和每局成功拦网次数也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在正常的球网高度下比赛时,由于进攻队员很难把球高质量扣到对方场区,防守队员不用拦网,而是在原地消极地等待来球,就可能取得这一球的胜利,因此在比赛时没有一次成功的拦网。与之对比,降低球网后,学生不在消极地防守,而通过积极地移动拦网来加强防守,常出现网上争夺的激烈场面,每局都有几次拦网成功。通过这样比赛,把战术配合和拦网等很难做到的技术通过本体的体验去感受,把对他们来讲纯理论化的技术在实践中加以体会。有时也会出现很难见到的拦发球、过网击球等犯规现象,教师结合这些现象,进一步讲解规则,使学生对排球比赛有了实践体验和直观理解。

2.2.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实验结束后,给学生发放问卷1 0 8份,回收1 0 8份,有效问卷108份。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80%以上对照组同学认为,比赛中断太多,连续性不强,大部分时间是在捡球,学生的兴趣不高,普遍感觉每次比赛不尽兴。90%以上实验组同学认为,通过制定简易规则来进行比赛,来回球的次数增多,比赛时间增长,同时有机会扣球得分,大大激发学生比赛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觉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在比赛中体会到了运动的乐趣,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有85%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助于他们对基本技术的掌握、战术配合的理解和掌握规则;同时有92%的同学明确表示在课余继续排球运动,奠定了终身体育的基础。

3 结论

(1)在比赛中用下手发球,比赛的发球和接发球成功率均高于未限制的,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大大增加了来回球的次数,从而保证了比赛的连续性,体现了比赛健身性。

(2)球网降低后,每局扣球次数和成功率和每局的拦网次数均高于正常球网高度的比赛时,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加强了网上的争夺,使教学比赛更加精彩激烈,体现了比赛娱乐性。

(3)学生很喜欢这种形式的比赛,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同时有助于他们对基本技术的掌握、战术配合的理解和规则的掌握;大部分学生表示在课余继续排球运动,奠定了终身体育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则珊.终身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

[2]成都体育学院排球教研室.丰富比赛制式普及学校排球[J].中国排球,1994(3):46.

[3]罗守斌,高原.浅谈高职体育教学的排球教学比赛[J].哈尔滨体育学报,2003.

[4]赵芳,吴中量.对高职女生试行软式排球简易规则的教学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

[5]廖菲菲.关于普通高职篮球教学中采用比赛式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1998.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篇8

关键词 农业院校 细胞生物学实验 教学改革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领域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前沿学科。①它的发展离不开实验手段的进步。实验教学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验证并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是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在细胞生物学领域,新知识和新技术层出不穷,而国内众多高校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却仍然采用陈旧的实验大纲,其实验手段与实验设施滞后,实验教学方法也是显得陈旧。②同时,由于地方的农业院校普遍存在着信息滞后、师资力量弱、技术及设备陈旧等特点,③所以要求其根据自身特点,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生命科学类人才打下基础。现结合多年实验教学经验,对教学改革的总结如下。

1 调整实验内容,优化实验项目

1.1 调整实验大纲,增加实验学时

调整课程内容是最近几年来,尤其是大类招生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校在2008年实施大类招生后,细胞生物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开,实验课单独开设。课时数由16学时增加至24学时,体现了实验课的重要性。

1.2 改革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

细胞生物学实验传统上依赖于理论教学,侧重于验证书本上的知识,内容陈旧、实验重复率高、创新性差。④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删减重复内容,开设设计性实验。首先,将重复性的实验删减,比如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胞结构的观察,在生命科学大类招生的第一年,基础课里已经讲到,到大三开设细胞生物学课程时应该去掉;细胞计数在动物学试验中已经开设,在细胞生物学实验中也去掉,换成孚尔根染色显示DNA等。其次,通过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来取代实验内容重复陈旧、新技术与方法训练少的实验。如,细胞膜通透性,本来是验证性的实验,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方式,把几种试剂的标签换成序号,通过学生的实验结果是否溶血以及溶血的时间判断相对应的试剂。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印象深刻。再如,增加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如细胞凋亡检测,细胞融合检测等,通过优化实验项目,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了更多的实验方法,了解了更多的实验技术。

2 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2.1 采用开放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利用中间步骤的等待时间,激励学生分析实验过程,甚至改进实验过程。帮助学生寻找问题或由老师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分析和讨论,在实验结果分析时间进行小结。比如,胞间连丝的徒手切片试验中,提出问题,玉米籽粒糊粉层细胞再切片时的注意事项,可以自己改进切片方法。辣椒表皮的胞间连丝观察中,细胞壁在什么位置?细胞间隙在什么位置?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综合性实验细胞凋亡检测实验中,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组成5人左右的小组,设计实验并完成,结果以实验报告或者PPT形式上交。实验若要顺利完成,必须有对应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包括实验室的开放、教师的开放等。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合理安排实验时间,更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权,更好地完成设计性实验。

2.2 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是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前沿实验手段的重要保证。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实验技术,因其操作的严格性、技术性,更重要的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使之在普通实验室,尤其是地方院校无法开展。⑤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获取这些先进实验技术的电子资料,在实验课的等待步骤的空余时间播放给大家看,使学生了解了最新的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3 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前沿学科,所以在通过经典实验锻炼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也不要忽略结合发展前沿设计一些创新性实验。⑥在高校有许多科研团队,可以邀请专家就其科研领域做一场讲座,引导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通过让学生找到兴趣点,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在实验课程中体验科研的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改变了学生单纯依赖实验讲义做实验的现象,使所学过的知识能融会贯通地应用。

3 规范实验要求,健全考核体系

建立完善的成绩评定体系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实验考试制度是否合理关系到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和实验效果。以前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考核模式是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致使学生以期末考试为终极目标。为此,我们设立了多元化考核模式,最终成绩由四部分组成,期末考试(40%)、课堂实验操作规范程度(20%)、实验报告(20%)、设计性实验(20%)四部分。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课堂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和设计性实验,前者在每上完一节课,就会根据课堂操作情况和结果来打分。后者根据小组成员设计的实验的可行性以及最终PPT评价。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动手积极性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篇9

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实验

课程编号:12030037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学分: 24/0.75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说明

一、课程性质

细胞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和生物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在生命学科的本科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证,同时通过对细胞生命现象的观察和亲手操作,使学生获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感性知识,有效地提高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并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应用各种实验技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独立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细胞生物学实验,使学生们更加牢固地掌握细胞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全面、真实的认识,使学生们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验项目实验 时数 实验

类型

内容与要求 小计实验1细胞膜的渗透性及细胞凝集反应4设计性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掌握细胞凝集反应的实验方法及细胞凝集的原理实验2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3验证性掌握荧光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观察叶绿体的自发荧光与次生荧光;

通过对植物叶绿体的分离,了解细胞器分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实验3植物细胞骨架的观察4验证性掌握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骨架的原理和方法实验4鸡血细胞的体外融合6综合性了解PEG诱导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通过PEG诱导鸡红细胞之间的融合实验,初步掌握细胞融合技术实验5巨噬细胞吞噬现象的观察7综合性通过对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血红细胞的活动观察,加深理解细胞吞噬作用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小白鼠腹腔注射给药方法和颈椎脱臼处死法合计24

四、实验方法与要求建议

本课程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2人一组操作,结合多媒体、小组讨论与集体讨论、实验设计、教学录像、细胞生物学小知识和小技巧介绍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地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以及实验设计的思路,以提高学生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

要求学生认真预习,熟悉实验的内容,了解所用的仪器用具;实验中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及结果,认真做好每一天的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仔细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使用贵重精密仪器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任何自己不熟悉的实验仪器都不要随意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任何意外现象都要及时向任课教师报告;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任何垃圾都要丢到垃圾筐里(或先放在自己的桌面废物缸内),严禁随地投弃。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2.成绩评定:

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

成绩构成:实验成绩(100分)=实验预习(10%)+实验态度、卫生、安全(10%)+实验操作(25%)+实验报告(25%)+实验考试(30%)。

本文

实验一 ?细胞膜的渗透性及细胞凝集反应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设计性

计划学时:4学时

实验分组:2人/组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分析影响细胞膜渗透性的因素;

2.理解凝集素使细胞发生凝集反应的原理,观察细胞的凝集现象。

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制备羊血细胞悬液,加1份羊血和10份0.17mol/LNaCl溶液。

2.制备土豆凝集素的。

3.取10支试管分别加入1mL稀释羊血和10mL不同浓度的试剂,观察是否溶血,如不溶血,观察溶液的颜色有无深浅的变化。

4.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2%红细胞悬液各一滴,置载玻片上,充分混匀,静置20min后于低倍镜下观察血球凝集现象。以PBS液加2%红细胞悬液作对照实验。

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10ml移液管、1ml移液管、试管架、试管、烧杯、显微镜、粗天平、载玻片、盖玻片、土豆块茎、0.17mol/L氯化钠、0.17mol/L硝酸钠、0.12mol/L硫酸钠、0.17mol/L氯化铵、0.17mol/L醋酸铵、0.12mol/L草酸铵、0.32mol/L葡萄糖、0.32mol/L甘油、0.32mol/L乙醇、0.32mol/L丙酮、新鲜羊血(加抗凝剂)、PBS缓冲液

五、实验操作要点

1.血细胞悬液的制备

2.低渗溶液

3.血红细胞的渗透性实验

4.土豆凝集素的制备

5.凝集反应

六、实验教学建议

先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和实验指导书提前预习该实验,实验课上让1-2位学生来讲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其他同学做补充,老师做点评和总结,指出实验中注意事项等。学生自己以小组为单位配置所有药品并进行实验。

实验二 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验证性

计划学时:3学时

实验分组:2人/组

二、实验目的

1.通过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分离,了解细胞器分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观察叶绿体的自发荧光和次生荧光,并熟悉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叶绿体的分离与观察、菠菜叶片徒手切片观察。

四、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研钵、粗天平、纱布、量筒、离心管、滴管、普通离心机、荧光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0.35mol/L的NaCl、0.01%丫啶橙、新鲜菠菜

五、实验操作要点

1.叶绿体的分离与观察

2.菠菜手切片观察

六、实验教学建议

先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和实验指导书提前预习该实验,实验课上让学生来讲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其他同学做补充,老师做点评和总结,指出实验中注意事项之后学生再进行实验等。

实验三 植物细胞骨架的观察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验证性

计划学时:4学时

实验分组:1人/组

二、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骨架的结构特征及制备技术。

三、实验内容

制备植物细胞骨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原理和方法。

四、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1.材料:洋葱鳞茎

2.试剂

(1).磷酸盐缓冲液

(2)M缓冲液

(3)1% TritonX-100:用M缓冲液配置。

(4).2%考马斯亮蓝R-250: 46.5ml甲醇、7 ml 冰醋酸、46.5ml蒸馏水。

(5).3%戊二醛:用6mmol/L磷酸盐缓冲液配置。

(6).0.2M磷酸盐缓冲液。

3.器材和仪器:小烧杯 镊子 滴管 载玻片 盖玻片 显微镜

五、实验操作要点

1.取材: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约1cm2大小)置于装有6mmol/L磷酸盐缓冲液的烧杯中,使其下沉;

2.抽提:吸去磷酸盐缓冲液,用1% TritonX-100处理20~30min.;

3.冲洗:吸去TritonX-100,用M缓冲液洗3次,每次10min;

4.固定:3%戊二醛固定30min;

5.冲洗:6mmol/L磷酸盐缓冲液洗3次,每次10min;

6.染色:0.2%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20min;

7.制片:用蒸馏水洗1-2次,将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片;

8.观察:光镜下可见表皮细胞的轮廓,细胞内存在着染成蓝色、粗细不等的纤维网络结构,即为构成细胞骨架的微丝束。

六、实验教学建议

先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和指导书提前预习该实验,实验课上让学生来讲实验原理,其他同学做补充,老师做点评和总结,指出实验中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四 鸡血细胞的体外融合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综合性

计划学时:6学时

实验分组:2人/组

二、实验目的

掌握细胞融合原理,应用PEG融合细胞的方法以及细胞融合率的计算。

三、实验内容

动物细胞的制备、融合和观察。

四、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1.材料:家鸡

2.试剂:

(1).50%PEG(MW4000)

(2).Hanks液

(3).0.85%生理盐水

(4).肝素

3.器材和仪器

注射器、试管、离心管、移液管、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水浴锅、普通光学显微镜、离心机

五、实验操作要点

1.鸡血细胞的获得

2.促融剂的配制

3.鸡红细胞的收集

4.细胞融合反应

5.终止反应

6.镜检

六、实验教学建议

先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和指导书提前预习该实验,实验课上让学生来讲实验原理,其他同学做补充,老师做点评和总结,指出实验中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五 巨噬细胞吞噬现象的观察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综合性

计划学时:7学时

实验分组:2人/组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对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活动的观察,加深理解细胞吞噬作用的过程及其意义;

2.掌握小鼠腹腔注射给药和脊椎脱臼处死方法。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对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活动的观察、理解细胞吞噬作用的过程;掌握小鼠腹腔注射给药和脊椎脱臼处死方法。

四、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一)器材

显微镜、解剖盘、剪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注射器、吸管、吸水纸

(二)试剂

1.0.85%生理盐水

2.Alsever溶液

3.4%台盼蓝染液

4.6%淀粉肉汤(含台盼蓝染液)

(三)材料

1.小白鼠

2.1% 鸡红细胞悬液

自健康鸡翼静脉采血或从集市杀鸡处接血lml(防止污染),放入盛有4ml AlseVer溶液瓶中,混匀置4℃冰箱保存备用(一周内使用)。使用前加入0.85%生理盐水离心(1 500r/min 10min)洗涤二次,再用生理盐水配成l%浓度悬液。

五、实验操作要点

1.在实验前—天,给小白鼠腹腔注射6%淀粉肉汤(含台盼蓝)1m1。注射时,先用右手抓住鼠尾提起,放在实验台上,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和头颈皮肤,将鼠体置于左手心中,把后肢拉直,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按住尾巴与后肢,前肢可用中指固定,即可在腹部后l/2处的一侧注射。进针勿过深,否则易损害肝及血管等,造成出血致死;

2.?实验时,每组取一只注射过淀粉肉汤的小白鼠,腹腔注射l%鸡红细胞悬液lml,轻按小白鼠腹部,使悬液分散;

3.?20min后,用脊脱臼法处死小鼠(右手抓住鼠尾,用力向后拉,左手拇指与食指同时向下按住鼠头,使脊髓与脑髓间断开致鼠死亡);?

4.将小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部,把内脏推向一侧,用不装针头的注射器或吸管吸取腹腔液;

5.?每人取一张干净载玻片,滴一滴腹腔液,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六、实验教学建议

先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和指导书提前预习该实验,实验课上让学生来讲实验设计思路,其他同学做补充,老师做点评和总结,指出实验中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实验。

参考教材

[1]细胞生物学实验(第二版).杨汉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李素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 篇10

摘要:进行了以开设“三性”实验为内容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综合性设计性探索研究性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张子峰(1975-),男,江苏无锡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对学生的生命科学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具有直接和长远的影响。近年来,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联系日趋密切,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使得细胞生物学理论发展非常迅速,然而目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普遍滞后于理论课,存在着种种缺陷:实验教学模式单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内容陈旧,多是验证性实验,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内容单

一、缺乏综合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3]。随着教学形势和任务的改变,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毕显无疑,严重影响了该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对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开设了“三性”实验。所谓“三性”实验,即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索研究性实验。“三性”实验的开设着眼于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为他们创造一定的科学研究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在研究某一问题的过程中融合所学知识,有目

的地自主学习,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其由“知”转化为“用”,同时在用中学,获得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此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使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地[4]。1“三性”实验的教学思想和特点 1.1科研的初步训练

一般实验不要求学生查阅文献、分析资料,也不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步骤,他们进实验室后只是按教师的板书或者实验教材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操作,最后写出一篇模式化的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三性”实验则要求学生查阅文献,分析、汇总资料,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从实验室准备到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全程的训练。1.2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般实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验原理由教师介绍,实验准备工作由教师完成,实验操作步骤也是现成的,甚至实验报告也是有模式可以套用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会去主动思考,不会主动提出问题,更不可能去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三性”实验是由学生自己全程实施的,从头到尾会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都得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教师只是提出指导性意见,具体由学生自己去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乃至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和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3科学思维的培养

一般实验学生按章操作,他们不会去深入探讨这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实

验不成功则把原因归为自己操作不当,不会去思考实验的影响因素有那些,不会去进行总结归纳,不会去进行实验设计的调整。“三性”实验则不但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思路,当实验失败后,还要求他们自己找出原因,进行调整,有时甚至是全面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了训练。

2“三性”实验的实施 2.1“三性”实验课题的选择

“三性”实验课题的选择,要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和已具备的实验能力,最好结合教师自己的研究课题来确定。课题的深度和广度都要有适当的考虑,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如果选题太简单,则不能达到训练学生能力和思维的目的;选题太复杂,学生占用时间过多,而且会觉得无从下手,也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所以选题要符合学生及实验室的实际,使实验能顺利完成,使学生既长技能又有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我们根据学生、实验室及教师三方面的实际情况,将“动物细胞的培养与观察”作为综合实验的选题(学生自定培养细胞的种类);将教师自身研究课题的内容作为设计性实验的选题范围(学生在此范围内自定题目与研究内容);探索研究性实验课题则由学生自定(学生自身感兴趣而确实有能力完成的研究内容)。2.2“三性”实验的操作

为了不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们把“三性”实验定在开设细胞生物学实验学期的中间两个月内完成,而具体的操作时间则根据每组学生的具体情况由他们自由安排。“三性”实验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学生

根据选题,查阅文献、分析汇总资料,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并将实验方案交教师审核,教师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学生修改方案,直到方案切实可行。我们在学期开始就将开设“三性”实验的选题方式和要求通知学生,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所选课题的背景知识,着 [1] [2] 手考虑实验方案的设计。在“三性”实验开始操作前两周提醒学生,必须在这两周内向教师上交实验方案,经教师指导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二阶段,学生进实验室进行操作,包括实验的准备,各种试剂的配制,实验步骤的操作,最后得出结果。教师根据每组学生上报的实验时间进行统筹安排,并在实验设备和药品试剂方面给学生以保障。第三阶段,同组学生汇总结果,进

行总结讨论(可以邀请教师参加,但应注意“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立足于启发引导,抓住关键时机进行指导)。最后,学生根据讨论意见,完成一篇科研论文。

2.3“三性”实验的管理模式

“三性”实验实行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将他们分为实验小组,每组3-4人,每组推选1位组长,组长负责和教师沟通。每班成立一个班长负责制的实验管理小组,成员为每小组的组长,负责安排相关同学配合教师完成以下工作:(1)实验前领取实验试剂和器具;(2)实验过程中实验室的水电、药品安全、仪器使用和登记情况、清洁卫生;(3)实验完成后整理实验室。

2.4实验论文的写作

科学论文和实验报告都是科学实验的记录和总结,但两者要求不同。实

验报告只要求报告实验过程和结果,而科学论文则是总结科学实验结果的文献。大多数学生对如何写科学论文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指导。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相关资料的刊物名称,并介绍几篇与选题内容相关的论文范例。同时,教师要将科学论文的写作要求详细而清晰地告诉学生。学生科学论文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力求实验结果详实、完整,表达准确,分析清晰透彻。3“三性”实验的评价

对学生“三性”实验的评价应综合考虑方案设计、实验过程和课题论文3方面的因素给出成绩。实验设计方案和课题论文是按组为单位上交的,但要求对每位学生的分工予以说明,最后附上每位学生的总结、心得和自评报告。我们制定的评分标准如下表:

表1实验评分标准

项目 标准 分值 查阅资料

方案设计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课题论文

平时表现

完整、全面

思路清晰、合理、有创意

规范、能分析解决问题

详实、准确

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

积极主动、善于和教师同学交流协调 10 20 30 10 20 10

4“三性”实验的教学效果

我们从2001级本科生开始开设“三性”实验,截止到2005年第一学期,参加学生共计600人。我们对他们发出调查问卷600份,收回600份,结果如下:

表2“三性”实验教学效果

内容 是()否()

1、你对“三性”实验是否感兴趣 578(96.33)22(3.67)

2、是否培养了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23(87.17)77(12.83)

3、是否激发了创新思维 516(86)84(14)

4、是否培养了科研能力 495(82.5)105(17.5)

5、是否培养了综合素质 554(92.33)46(7.67)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实验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态度较为积极,具有教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并希望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较好的培养,而“三性”实验的开设较好地达到了这一目的。5“三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三性”实验教学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从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到具体实施过程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5.1学生的思想认识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对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感到兴趣昂然,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也的确在实验中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然而部分学生对“三性”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清,思维还停留在传统实验的模式中,碰到问题不主动去分析、解决,而是等待教师的解答或者依赖别的同学。因此,教师有必要在“三性”实验中改革对学生考核方式。教师在考核时不仅仅要看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论文,更要加强考核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和别的同学的交流和协调能力。5.2对教师的要求

“三性”实验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理论知识较全面、丰富;要求教师对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一定的了解;要求教师较全面的熟悉实验的技术操作工作,能指导学生实验。教师在实验前要化更大的工夫去备课,明确实验设计的目的和思路,预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同时要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术,能正确自如的指导学生。5.3实验过程中实验室的有序运行和管理

实验过程中常出现药品和仪器使用的混乱和短缺现象。教师和实验室人员必须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开始实验前调试仪器,准备好学生所需的药品,以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另外,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仪器和药品必须有专人负责,使用要登记。

“三性”实验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创新空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三性”实验在教学的内容、形式、实施操作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诚信不仅仅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下一篇:昆明医学院外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