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精选8篇)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篇1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完成情况、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及原因,形成总结材料。
三川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十二五”期间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的工作总结
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机制和网络建设 1.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 2.部门协作机制建设和创新情况; 3.服务网络建设和人员配备情况;
4.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经费投入情况。
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职责落实情况 1.双向责任落实情况;
2.区域协作机制建设及创新情况;
3.《条例》所规定的免费技术服务、便民维权及相关优先优惠、奖励政策出台及落实情况;
4.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和信息化工作情况; 5.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推进情况;
6.《河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规定》和《河南省人口计生委关于方便群众办证的通知》贯彻落实情况。
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创新经验
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篇2
一、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必要性
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主要指的是人口计生、劳动力市场以及治安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 同时为该类群体提供计生、教育、社会保障以及就业等方面的服务, 促使服务与管理达到一体化。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主要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 将管理与服务相互结合起来。在实际的管理与服务中, 两者一体化具有其一定的必要性。
(一) 有效加强政府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多年来, 在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从防范式管理到综合管理就能够看出, 各地政府在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已经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与此同时, 不少区域正在对流动人口管理中不断探索改革的方式。虽然政府在此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但是从实际现象中就可以看出, 政府管理部门在流动人口问题方面并没有承担良好的管理职责, 在管理中存在不少的不规范现象。在此过程中, 加强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 将有助于政府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二) 为流动人口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流动人口远离家乡, 在就业、住房、社会保障以及教育等方面需求非常迫切。但是在实际管理中, 由于流动人口处于弱势的地位, 使得其连最基本的权益都无法获得保障, 还经常受到侵害。现如今社会表现最典型的就是拖欠工资。不少用人单位在与农民工形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不能按照相应的规定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 正是基于此, 导致不少的劳动者基本的权益无法获得保障。如果在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与服务进行一体化, 不仅有助于管理的有效实施, 还能够更好地为流动人口服务。在保障流动人口各项基本权益的过程中, 保证其获得良好的公共服务。
(三) 促使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有效的衔接。
在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 流动人口管理中的各项问题逐渐的体现出来。过去防范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如今庞大的群体。在此过程中, 管理模式转变为综合性的管理, 也就是将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以及人口计生委等相关部门联合起来进行管理。但是由于不少部门对管理对象了解的缺少, 导致其在实施综合管理的过程中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在面对此种情况下, 推进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对其具有重要影响。促使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有效的衔接。
二、制约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因素
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流动人口是其一项重要的特征。对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在为劳动力区域和行业提供充裕劳动力的过程中, 促使社会劳动力市场形成, 优化了人才的配置, 同时对二元经济向医院现代化经济的转变具有重要影响。但是, 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导致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 “以人为本”理念尚未形成。
从上个世纪开始, 流动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虽然该群体也为城市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流动人口向城市涌进同样滋生出了较多的问题。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实施的过程中, 这些问题也逐渐呈现多元化、全面化以及复杂化。防范的管理模式就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登记和社会治安的管理。但是在对流动人口施行管理的过程中, 由于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流动相关行为进行管理, 导致流动人口在一定程度上是引发社会问题的主要因素。在流动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以及管理难度增加的过程中, 政府逐渐加大力度对流动人口的管理。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 使得服务与管理逐渐趋于一体化。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中的以人为本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管理与服务中并未体现这样一种理念。
(二) 跨区域服务管理机制存在脱节现象。
在现有的社会管理架构中, 流动人口实行的是属地管理原则。也就是以流入地为管理主, 但是流出地并未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服务。也就是在现今流动人口管理中, 流入地与流出地服务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例如表现较为显著的地方有, 计划生育工作流入低不愿对管, 流出地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情况管不住。现如今的超生现象较为显著的一个原因就是管理体制缺乏协调。针对流入低和流出地缺乏有效的衔接主要表现在管理机制设置的不统一。由于区域的差别, 导致流入地与流出地的常设机构不尽相同。其次就是管理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正是基于这两点, 导致跨区域服务管理体制出现脱节的现象。
(三) 流动人口跨部门管理体制存在不足。
政府在对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过程中, 通常都会由几个部门共同协作完成。这种现象就是典型的多头管理。在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 加强沟通与协作, 才能够对流动人口群体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服务。但是现如今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存在多方面的缺陷。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较为显著。在对流动人口实际管理的过程中, 存在不少的管理领导小组, 并且管理领导小组普遍以临时机构的形式而存在, 不能对流动人口进行常态化的管理。同时在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依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管理, 而并没有与其他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合作。由此可见, 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中流动人口跨部门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其构建。
三、促进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措施
为更快推进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 就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 更好的促进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一体化。笔者认为针对此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 完善政策与相关法规。
为更好地促进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 就应当加强政策保障, 完善相关法规, 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在此过程中因大纲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角度出发, 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同时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机制。在政策方面推进户籍制度, 渐渐剥离依附户籍制度的各项公共服务。在此环节中一旦获得政策的保障, 也就为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向, 对保障流动人口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明确管理职责。
流动人口的管理还需要相应的体制保障。通过体制保障能够明确相互之间的职责。首先, 在机构设置方面, 在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建立相应的综合管理和服务办法, 有专门的人负责流动人口事务。在明确区域职责的情况下, 将其工作分散到不同的服务管理工作与职能中。其次, 建立与之相应的工作协作机制。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因而在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针对流动人口相关事务进行详细讨论, 将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提到日常的行为工作中。
(三) 加强信息保障。
在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 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就应当建立动态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相应的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相关信息, 这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 提供有效服务的基础性条件。因而, 就目前而言, 流动人口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就应当加快流动信息的建设, 建立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体系的建设, 掌握流动人口的来源地、流向区域以及人口的分布情况, 这样对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导流动人口的合理分布。在此过程中, 还应当加快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也就是对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应当加强网络系统的建设, 同时各个部门在管理的过程中加强信息交流, 这样对流动人口信息资源化, 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化管理模式不仅仅体现在对流动人口管理方面, 其还存在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在现代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信息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够为社会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数据, 促使其更好地管理。同时为服务对象提供完善的服务。
四、结语
总之, 在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 流动人口规模正逐步的扩大, 在该群体数量持续增加的过程中,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与此同时, 为流动人口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 能够有效保障流动人口各项权益的实现, 促使社会城镇化建设更好地实行。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 社会各种管理体制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 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社会各阶层的人群不断地向发展较为迅速的区域流动。正是基于此, 流动人口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从当前社会现状来看, 流动人口社会与公共服务明显存在严重脱节现象。管理体制重的跨区域和跨部门不能获得有效的实施。在此过程中, 实现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 有助于解决流动人口诸多问题。本文就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进行探讨, 以期能够对其有所了解。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李树茁.中国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 2011.9.10.
[2]杨菊华.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社会融入的指标体系——基于社会融入理论的研究[J].人口与经济, 2013.9.8.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对策思考 篇3
一、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
建立由党委、政府直接领导的流动人口管理的专门机构,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合署,适当扩大综合治理办公室的功能,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协调。这种管理模式,在北京市和深圳市已经进行了实践探索,实践证明,这种办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二、建立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管理这支流动人口庞大的队伍,需要建立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由传统的以政府管理为主,向政府依法执政、社区依法自治、基层组织广泛参与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转变。特别是要注重发挥流动人口自我管理的优势,有步骤、有条件地引导企业和村居,成立以流动人口为主体的各种形式的自治组织,创设流动人口的利益表达平台和与政府的沟通渠道,选配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群众威信高的外来人员为教育和管理骨干,通过流动人口重乡情的特点,采取流动人口自我管理的模式,使流动人口容易接受,要加强流动人群内部的信息沟通、促进相互交往,切实做到流动人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政府要从宏观上解决流动人口在劳资关系协调、维权、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大事难事。要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建立健全流入地和流出地责任落实的考核评估制度,促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全国“一盘棋”格局的形成。
三、构建流动人口全国信息服务平台
要由权威部门牵头,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尤其是在社区层面,相关部门为流动人口办理经商、务工、购房、租房、社会保障等手续时,要实现服务和管理平台共享,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互通信息。通过建立各部门参与、全国联网的流动人口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掌握流动人口的各项信息,精确把握流动人口轨迹,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合理流动提供支持。
四、积极实践居住证制度
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要解决好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按照此项报告要求,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就要打破传统的户籍制度管理模式,探索实行居住证制度。根据中国目前国情,完全取消户籍制度仍有难度,一些体制性问题还无法解决。总结深圳、上海、北京、苏州等城市对流动人口实行居住证的做法与经验,在全国条件成熟的地方逐步推行以居住证取代暂住证。尝试在财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流动人口的需求进行分解,根据流动人口在居住地的时間长短不同,发放不同类型的居住证,让持证者享有不同的福利保障范围。
五、健全流动人口管理的法规与政策
要逐步构建统一、完善、约束强的政策法规框架,使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目前我国有关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大部分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所以,当时的立法带有浓厚的管制、限制性色彩,其核心主要体现了政府部门管理的利益。2003年初以来,国家对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的相关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先后取消了出租屋和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收费和租赁房屋的审核登记,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等,但是,在国家取消了收容遣送制度和一些政策性收费之后,相关的配套措施又未能及时跟上,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困难。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篇4
推进工程实施方案
各村委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和《甘肃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办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破解流动人口工作难题,全面提升全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根据《省人口委关于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双百”推进工程的通知》(州人口委发[2011]139号)和我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双百”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精神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强化党政领导,靠实部门职责,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管理体制,建立较为完善的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我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水平,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总体目标
以“掌握百分之百信息,提供百分之百服务”为主要内容,健全乡村服务管理网络,全面摸清流动人口底子,建立完整﹑准确的全员流动人口信息数据库;继续深化流动人口全国“一盘棋”,创新重点区域“一盘棋”,在双向协作和服务管理上不断探索,建立协作服务考评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方式,强化利益导向,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制,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各项管理指标和服务指标向百分之百的目标推进。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提升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水平。各村社要将全员流动人口基础信息全部纳入甘肃省流动人口管理信息
系统(GPL),与相关部门信息的互通、互通、共享。并做好个案信息及时采录、适时更新、定期对比、动态管理,并做到系统数据信息与人口实际一一对应。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准确、利用GPL和PADIS系统开展网络化协作,及时的提交和反馈流动人口协查信息,提高流动人口信息协查反馈率。方便、快捷的为流动人口提供《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办证服务。
(二)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市民化待遇”的各项措施。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优生优育﹑生殖保健﹑药具发放等方面推进均等化服务全覆盖。
(三)全面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各村社要加强人口计生区域协作,深化协作内容,不断创新协作手段和方式。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信息协查反馈率,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生育情况,加强对流动人口的信息跟踪管理。
(四)积极推进基层人口、综治、公安部门力量整合。充分发挥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智能作用,不断完善“以房管人”管理机制,将流入人口全部纳入属地化管理,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全面提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宣传率和政策知晓率,逐步提高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
(五)深入开展流动人口“关怀关爱”活动。关注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家庭,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流动人口在就业﹑医疗服务﹑法律救助和贫困救助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努力提高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
四、具体要求
(一)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双百”推进工程,制订符合乡镇实情的具体方案。县人口局成立以副局长刚加措为组长,纪检组长赵艳红为副组长,县流管办主任林菊萍、县计生服务站副站长赵红艳、县流管办干事王永军为成员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双百”推进工程领导小组,林菊萍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双百”推进工程的组
织实施和统筹协调,加强对各乡镇的督查指导。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机构,组织实施“双百”推进工程,在探索、创新、提高上下功夫,确保推进工程取得新成效。
(二)强化管理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各乡镇要继续坚持流入人口服务管理,实行全员包干责任制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彻底淘清流入人口底子,特别是尼玛镇要加强对两个社区的检查与督查力度,划片包干管理流入人口,及时准确采集、更新流入人口各类信息,严格落实“以房管人”工作责任制,确保流入人口服务管理更上水平,提倡上门办证,开展跟踪服务,做到随时清理,随时登记,随时建档,对所有流入人口都要建立全员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个案信息采集表,一人一档,一户一帐,切实提高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管理(GPL)系统数据质量,两个社区要及时录入、更新系统信息,确保流动人口纳入管理率、数据准确率达到98%以上,数据更新率达到100%。做到GPL与(P&WIS)系统流动人口数据库的完全一致,完善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充分利用GPL系统开展流动人口信息协作协查,各乡镇要坚持每天以乡级用户名登录浏览GPL系统,对各类协查信息一周之内必须接收、核实、回复,对紧急协查信息,当天之内必须接收、回复,做到即接收即处理,有接收必反馈,确保重点信息协查反馈率达到95%以上,“一孩生育登记服务”和“避孕节育通报”网络化协作通报接收率达到100%。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制度 篇5
根据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推进情况,为不断提高推进工作质量和整体水平,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制度
1.镇流管办代表党委、政府具体负责此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工作的组织协调,对各流管站的工作进行指导。同时,组织人员培训与信息录入工作。
2.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工作联席会会议制度,由镇分管计生工作的副镇长牵头,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主要收集此次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的工作情况,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意见和要求。
3.各流管站负责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宣传动员、信息采集小组的人员组成、采集人数和每个人员的具体选择确定、信息采集的组织、信息倒查、表格审查、建立台账,以及常态化管理等事项。
4.镇各职能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工作。群工办、经发办、派出所等部门落实相关服务与管理工作。
5.落实用工单位、经营业主的协调责任,全面推进“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业主责任制,各用工单位、经营业主要确定人员,积极协助所在村(社区)流管站做好用工人员情况、员工租住情况的信息采集与报送工作,规模主要企业由社区民警协调相关人员采集信息。
6.对流动人口实行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教育,同服务,同管理”四同管理机制,不断增强他们的归宿感,真正从各方面全面融入军乐生活。
7.村(社区)民警和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负责对各村(社区)流动人口的检查与质量考核,指导各村(社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制度
1.各流管站主要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单位、企业、住宅小区、商业店铺、居民小组的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包括《房屋基本信息调查表》、《流动人口基本信息调查表》和《大型用工单位基本信息调查表》。
2.按照方便群众、便于管理、发挥实效的原则,各流管站应确定足够数量的信息采集员、信息采集点,除逐户采集信息外,还应在显著位置公示流管站或信息采集的联系电话。
3.信息集中采集过程中,应主动宣传流动人口信息调查的意义,积极争取房主或流动人口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如遇到仍不配合时,应及时通知片区民警前来协调。
4.采集信息时,所填写的调查表应当真实、准确、可靠,确保信息采集质量,不得漏采和采集不完整。
5.整个信息采集工作,由镇流管办、各流管站负责指导与检查。
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三级巡查制度
(一)巡查工作
实行三级巡查责任制,即镇流管办巡查各流管站,各流管站巡查本辖区内的信息采集与维护情况,流动人口协管员巡查网格化管理责任区域,分别由镇流管办和各流管站制定巡查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开展实地倒查,检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与流动人口的登记情况、用工单位的流管工作。
(二)巡查时限
镇流管办每周对各流管站工作进行一次巡查;所有巡查工作应当做好记载。
(三)巡查人员
镇流管办对各流管站工作的巡查,由镇流管办工作人员承担,各流管站对各(村)居民小组长信息采集情况、系统增减维护情况的巡查由站长、专兼职协管员或站长指定一名村(社区)干部承担;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对辖区或责任区内用工单位的巡查由承担责任区的专兼职协管员负责。
(四)巡查内容
1.镇流管办对各流管站的巡查,主要包括该村(社区)一周内流动人口的变动情况,各采集点对变动房屋、人员的信息采集情况,以及系统信息数的增减维护等内容。
2.各流管站对本辖区内的信息采集与系统增减情况的巡查,主要查信息采集小组是否认真履行信息采集工作、所采集的信息是否真实、有无遗漏或错误等内容,查是否按时对系统进行信息增减与维护等内容。
3.专兼职协管员对责任片区的巡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新增流动人口情况,及时登记上报并入户开展“三查三见面”。
b、原有出租房屋变动情况,发现变动的及时登记上门登记。
c、对片区内用工单位使用流动人口情况,及时收集人员名册。
(五)巡查要求
1.各级巡查组织要将巡查情况如实登记,并建立巡查台账,包括巡查单位名称、时间、地点、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或防范意见,巡查人员签名等内容。
2.各级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责令立即整改。
3.巡查方式,应结合实际,统筹协调,科学安排,讲求实效。要将日常检查与各级政府布置的专项检查计划紧密结合起来,将自行组织巡查和联合开展巡查结合起来,做到巡查工作的全覆盖。
四、用工单位经营业主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管制度 1.为进一步落实使用流动人口的用工单位、经营业主的协管责任,根据《成都市暂住人口治安管理规定》、《四川省暂住人口治安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2.按照“谁用工,谁管理,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使用流动人口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负责对流动人口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负责协助当地政府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
3.全面推进用工单位、经营业主流动人口服务协管责任制,使用流动人口的用工单位负责人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责任人,负责落实本单位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
4.使用流动人口的单位法人及其他组织应当每年与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管理责任书,认真履行治安责任,协助搞好社会稳定工作,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
6.用工单位和经营业主负责督促使用流动人口办理暂住证,不得雇佣为依法申报暂住证的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项活动通知 篇6
服务管理专项活动的通知
一、加强领导组织,充分调动部门积极性。各镇(街道)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活动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特别要解决好专项活动所需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顺利开展各项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统筹、协调和调动各职能部门,把专项活动与各项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各部门的队伍力量联动起来,增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助和配合。
二、加强督查指导,落实层级管理责任。结合市委、市政府挂钩帮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及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督查开展情况,针对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彻底的整改,以点带面,对全镇(街道)各村(社区)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指导;加强层级动态管理,镇对村、村对组、组对人实行定管理职责、定责任区域、定工作任务、定绩效排名的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分片负责制和包干责任制。
三、加强重点管理,推进计生综合改革进程。要集中力量,对出租屋、住宅小区重点地段,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和当年出生
等重点人群,进行全面清理清查,彻底摸清流动人口计生状况,突出抓好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更新,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和政策外怀孕补救措施落实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计生信息登记率、信息通报率、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继续完善计生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扎实工作基础,积极推进计生综合改革各项工作进程。
四、加强区域协作,落实全国“一盘棋”。运用广东省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网络化协作工作,对未持婚育证明的流动育龄妇女,通过网络及时通报其户籍地;对户籍地寄送婚育证明至现居住地的,要及时送交给流动人口本人;及时做好流动人口避孕节育信息通报和一孩生育服务登记工作;配合流出地人口计生部门查处违法生育和“两非”案件,做好政策外怀孕对象落实补救措施和征收社会抚养费等工作。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篇7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新医改方案提出的核心目标。全体城乡居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和收入,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也是项目形成的初衷,其目的是建立“以人为本,以全面发展为宗旨,以社区为依托,以服务为根本,分类管理、分段运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1]。
基于贴近健康问题、掌握公共卫生实情的优势,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流动人口卫生管理服务的最有效方式。我中心自2007年6月起探索启动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制订出台“舟山市临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人口规范管理实施方案”。
该项目填补了国内行业领域在此方面的研究空白。在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中,项目的实施有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及远期效益,并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2 概况
2.1 部署
2.1.1 技术培训,贯彻项目思路。
2009年1月,开展建档技术培训,内容主要针对建档注意事项及健康档案的完整填写。2009年4月,开展网络化管理技术培训,就健康信息电子化管理技术进行学习。2009年7月,举行“流动人口社区卫生管理与服务项目内部研讨会”,从流动人口项目实施的意义、运行方式及工作内容等方面着手,着重对信息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和重点疾病的管理与服务模式,项目绩效考核办法等进行探讨,旨在推动项目理论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工作规范和运行机制。
2.1.2 调查摸底,掌握基础信息。
2009年7月,依靠辖区健全的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在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及外来人口管理员的配合下,结合流动人口生活规律特点,利用夜晚时间,发动责任医生团队拉网式调查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并为居住6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行为习惯和既往史等。根据2009年10月新城公安分局登记数据显示,辖区暂住证登记人数为19 098人,首次调查中共建立健康档案12 665份,有效管理率为66.32%。
2.2 实施
2.2.1 建立信息库,实行网络化管理。
以“网络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模式,以社区网格划分、人群居住地及人群数量为依据,做好流动人口信息归档工作。流动人口基本情况汇总表录入Excel,实行定期动态更新;明确各网络责任医生,实行地域管理,按月上报流动人口管理汇总表;建立流动人口公共卫生信息登记册,实行插片式分块登记,包括以人为单位的基础登记插片(常态人群、散居人群)、以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为单位的个案登记插片(流动孕产妇、流动儿童、高血压、糖尿病及胃肠病患者)和以工作场所为单位的集居人群登记插片;实行“以房管人”模式,公共卫生信息登记册按各网络住房序号排列,将基础登记插片和个案登记插片统一纳入每户家庭;加强上门服务时的信息采集,社区责任医生与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外来人口协管员等密切联系,定期收集整理流动人口资料变动信息,确保基础信息动态有效。
2.2.2 属地化管理,强化分类管理与服务。
常态人群参照户籍人口,以三大类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内容,开展一年4次的上门随访,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散居人群做好资料登记,掌握情况,向其提供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并及时进行人群类别调整(转为常态人群或迁出);通过固定的卫生联络员,责任医生定期上门为工作场所集居人群提供卫生防病宣传,开展卫生指导和职业健康教育。
2.2.3 规范环节,把好发现关和分析关。
做到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人群发现一例、登记一例和管理一例。做好流动孕产妇孕产期保健管理的动员、通知工作,宣传分娩救助和保健减免政策,提高住院安全分娩率;做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按时接种工作,动员0~3岁儿童参加系统保健管理,宣传保健减免政策;开展流动人口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好辖区内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对密切接触者的线索调查,以及病人的追踪和随访管理,做好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为寻求艾滋病咨询和检测人员提供转介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人群,实行分层评估、分级管理,提供规范的管理与服务,并面向高危人群开展生活行为方式干预。针对我市流动人口中普遍高发的胃肠疾病,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时发现致病危险因素,采取积极干预措施。
3 成效
对于未纳入财政全额拨款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来说,成本效益原则是确保工作可持续开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在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优势、寻求最适宜的服务内容和管理方式的同时,须着重加强内部节流,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实现控制和降低成本的目的,体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
舟山市政府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出发,进一步加大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力度,部分行政区域已考虑将流动人口卫生管理与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支出范围。按新城区15元/(人·年)的补助标准,预计2009年流动人口卫生管理与服务补助费用为79 156.25元,基本上能够保证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2008年、2009年新城社区流动人口孕产妇、儿童保健及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情况见表1、表2。
2009年9月,在上级领导、专家的帮助指导下,中心作为舟山市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联合市社区卫生协会,经过几个月的专题研究,中心负责人张明君、市卫生局副局长胡本祥担任主编的《流动人口社区卫生管理与服务》一书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为国内流动人口社区卫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推进实施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与此同时,中心作为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全国培训基地,将于2010年初就该课题举办一期国家级层面的培训班。
4 总结
4.1 问题和难点
4.1.1 社区责任医生人数配备不足导致的工作压力剧增问题。
中心在成立时按服务人口数1∶1 500配备社区责任医生,不包含流动人口。目前新城正处于开发高峰期,流动人口数量已占到户籍人口的1/2左右,有的社区其流动人口数甚至超过了户籍人口数,加之舟山市大桥开通在即,届时来新城居住、打工的人数必将有所增长,给中心未来人力状况带来了巨大隐忧。
4.1.2 流动人口“流动性大”的特点成为工作实施中的最大难点。
(1)直接导致工作量的加大。为加强对流动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有效掌握人口底数,社区责任医生必须对迁入、迁出的人口数据进行至少每月1次的统计核对。如人口迁入迁出过多,核对、录入信息的前期工作过于繁重,势必直接影响到社区责任医生后续提供健康管理和服务的时间。(2)不利于成本控制。流动人口因其工作特征,大多早出晚归。社区责任医生一般须在晚上用饭时间上门服务,才能保证管理“到人”。这就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社区责任医生的安全隐忧。二是加班引起的工资成本提高问题。综上所述,劳务消耗是项目实施的主要成本,虽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是成本控制的关键,但囿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目前,还没有太好的办法来提升效率,节约成本。
4.1.3 信息化技术落后影响到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由于健康档案软件技术的局限性,当前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对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管理。我中心现在采用Excel表对流动人口基础数据进行管理,也只是一时的权宜之策。因为Excel表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例如它不能对重复输入的信息进行自动提示,而且它只是一个数据库,无法完整体现社区卫生责任网格化管理的模式,在管理上远远达不到系统、科学的要求。
4.1.4 卫生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矛盾。
首先,中心向计划外流动孕产妇宣传分娩救助政策与计生部门执行的政策相悖,计生部门一般对计划外生育孕产妇采取驱赶手段,而卫生部门却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为防止非法接生、保护母婴生命安全而开展救助,具体工作中这一矛盾如何调节,值得商榷。其次,目前,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和外来人口协管员的工作侧重点放在育龄妇女、孕产妇的管理和人口暂住证的办理,对于卫生部门管理的重点人群之一的流动儿童的重视程度则相对不足,部分数据无法共享,直接影响到社区责任医生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4.2 对策和措施
4.2.1 要把流动人口纳入辖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统筹考虑,将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进一步理顺机制,明确职责,全力调动各系统、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和资源共享的良好运作机制。
4.2.2 要加大对卫生部门开展流动人口社区卫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支持力度,按当前实际管理人口数核定或增加社区责任医生人员编制,落实经费预算,保证充足的人力、物力供应。社区(村委)等村民基层组织要加强宣传、管理和引导,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
4.2.3 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考核机制,将流动人口卫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纳入当地卫生工作综合考核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中,通过建立科学务实的考核评估制度,发挥考核评估对工作的引导、规范、保障和监督作用。考核原则应“重结果”、“轻过程”,考核结果与项目经费下拨挂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强化内部督查考核机制。
4.2.4 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区域内一体化流动人口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步伐,强化基础工作,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篇8
一、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低:流动人口持证率低;两难:一是企业招聘的流动人口文化程度较低,情况复杂,难以管理。二是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信息准确率难以把握。三弱:一是基础工作薄弱。二是管理队伍薄弱,企业流动人口逐年增长速度较快,但是计生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且人员配置较少,工作队伍不健全,造成了管理不到位、服务跟不上;三是计划生育措施力度较弱,企业流动人口的受关注的程度往往不及正式员工,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能真正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好多过去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计生工作的需要。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方法探讨
1.领导重视是关键
多年来,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经验证明,领导高度重视是关键。只要主要领导做到亲自抓、负总责,计划生育工作就可以做好。先进的可以更先进,后进的可以变先进,整体工作会年年有发展、有提高。
(1)要抓好责任落实,健全管理网络。特别要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做为重中之重,把计生管理与服务、监督与检查纳入到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的业绩考核中。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工作奖惩办法,加大奖惩力度。管理部门与其基层单位要重新签定计划生育责任书,做到人口目标和责任层层落实。
(2)管理措施到位。要专门制定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坚持定期召开计划生育工作例会,及时了解总结各阶段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对流动人口要重点关注,选树先进典型,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各基层单位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2.调查研究是基础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础,特别是流动人口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本企业的特点,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来确定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只有进行深入的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发现问题,加大管理力度,并以人为本,提供优质服务,也使我们在宣传、教育和服务时能做到更有针对性,从而使工作的效果更加显著。
3.宣传教育是手段
转变人们的婚育观念,宣传教育要先行。这始终是一条治本之策。要以育龄群众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帮助育龄人群转变婚育观念,逐步达到自我调节生育的目的。宣教工作是一门艺术,如何做到生动活性、入耳入脑、结合实际、持之以恒,需要计生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要有多样性、针对性、典型性、激励性。
4.综合治理是核心
(1)积极与流动人口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使对流动人口的计生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2)要建立和健全工作网络,坚决杜绝人员不明,责任不清的现象。应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筑起一个人口信息新的工作平台,将所有的信息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整合,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达到资源共享。各单位间要定期进行信息通报,做到不遗漏人员,不留死角。
(3)针对流动人口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加大对育龄人员的重点管理,建立重点管理人员档案,掌握他们的生育状况、持证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
(4)全面开展优质服务,提高育龄群众的满意度。通过举行各种活动及家访等形式,增加计生干部和流动人口的接触机会。在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提供技术服务做孕情检查时,不断充实和完善孕检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克服“单纯孕检”的倾向,将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理论引入孕检工作中,将孕检工作变成了以保健检查为主,同时融避孕节育健康咨询、发放药具、法规宣传和情感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为她们多做一些检查项目。并及时和孕检医院联系,对没有按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进行孕检人员,一定要查明原因,采取多种手段督促漏检者补检。以患有各种妇科疾病的,要给予帮助指导,督促其到医院进行治疗。对意外妊娠者和超怀人员做到早发现、早督促采取补救措施,避免给她们带来更大的痛苦,有效地杜绝超计划生育的出现。
5.依法管理是根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的出台,以法律的形式,制定了现行生育政策,规范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计划生育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与应承担责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群众需求也发生了大的变化。表现为对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参与权更加关注,对生育安全、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有进一步的要求。要做好流动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准则。一是要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做到依法定规、合同管理、厂务公开、民主监督,实现由人治到法治、少数人忙到多数人管的转变,二是要在实施具体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坚持依法行政,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三要依法切实保护重点人口的合法权益。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荐阅读:
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11-26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审议意见01-03
流动暂住人口服务管理工作06-08
杭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若干规定草案08-30
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知识问答08-08
扎实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01-08
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成效明显05-10
杭州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06-05
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典型材料10-19
对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体会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