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社区的方案

2024-10-10

关于创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社区的方案(精选8篇)

关于创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社区的方案 篇1

属地管理

社区服务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公园路街道兰包路社区

创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化社区纪实

公园路街道下辖的兰包路社区是一个城乡结合、商业网点集中、流动人口居住、经商、务工较多的社区,下设3个居民小组,辖区内行政、企事业单位7家,各类经营门店252个,有常住人口3575人,共管理流动人口1172人,占街道管理流动人口的六分之一。近年来,兰包路社区以宣传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为目标,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优质服务为突破口,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走出了一条以“常住居民与流动人口同管理同服务,以亲情服务促管理,以关怀关爱强服务”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一抓组织完善。为了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示范化社区创建工作,社区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分站,调整充实了1名社区流动人口专干、11名协管员,将沿街路段门店、商场市场和居民小区划段包干,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吸纳会员155人,构筑了社区、用人单位、房主和物业公司四方联动的流动人口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管理制度、考核考评办法,细化了协管员工作责任制、奖罚兑现措施,明确了目标,靠实了责任。坚持每月由11名协管员对流动人口清查登记1次,流动人口专干汇总并上报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每月随机抽查1次,促进工作落实,确保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紧紧抓在手上。

二抓硬件建设。为了更一步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兰包路社区从强化阵地建设入手,将办公楼三楼建成了集图书阅览室、健身活动室、计生服务室为一体的“流动人口温馨之家”,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无偿向流动人口提供便民维权、就业和致富信息、子女入托入学、困难帮扶慰问、政策法规咨询、生殖保健指导等服务,落实有关优先优惠政策,保证流动人口能

够享受到与常住人口同等的待遇,使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安居乐业。

三抓规范管理。兰包路社区本着“关爱流动人口,优化发展环境”的原则,按照《公园路街道创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示范化社区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完善各种台帐资料,投入2000多元,完善流动人口常规资料台帐32种,创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化社区特色管理资料台帐12种。

四抓制度创新。为了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兰包路社区制定了涵盖工作职责、信息采集、清理清查、婚育证明查验、合同管理、跟踪服务、信息通报、技术服务、档案管理、便民维权、“一站式”服务、工作考评等十三个方面的《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制度汇编》,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切实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使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任务,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合力。社区坚持定期召开流入人口座谈会,广泛征求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意见和需求。

五抓以房管人。社区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把流动人口中的积极分子吸纳为协会理事成员,发动有责任心和关心热爱人口计生工作的居民担任楼院长,形成覆盖社区、居民小组、楼群的三级人口计生工作网络,全面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社区与辖区物业公司、用工单位、出租房屋房主等逐一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其各自职责,定期核查落实情况。对出租屋进行全面清理登记,掌握清楚流动人口的居住地和工作地点,为对流动人口进行服务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每周组织流动人口协管员对重点用工单位和物业小区内流动人口变动情况进行集中重点清理登记和督促办证。对辖区内常住人口流向外地的流出人口实行跟踪管理,在为其办理《婚育证明》时,留下其详细的联系地址,并利用部分流出人口在户籍地享受低保、社保政策的育龄妇女的信息,及时督促其回来办理手续,以便了解其生育状况和孕情状况。

六抓部门协作。兰包路社区以社区服务中心为纽带,由社区主任牵头,以社区计生专干、协管员和警务工作人员为骨干力量,加强了与公安、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协调联系,对区域内流动人口坚持“月清理、季核查”制度,及时核实相关情况,确保流出育龄人口全部登记建档,主动发函,督促流入人口办证,签订管理合同,认真查验《婚育证明》,确保流入人口纳入管理率、协查通报率等各项指标达标。

七抓优质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兰包路社区始终坚持亲情服务理念,以 “一站式”服务为依托,把技术服务、药具发放、宣传教育、证件审验、证件办理等服务送到流动人口中,让她们真正体会到亲人般的温暖,使流动人口感受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大家庭的温暖。社区还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和内容,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先导来抓,有效增强了流动人口参与计划生育的自觉性。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投入0.6万元建成以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健康知识、流动人口管理、艾滋病宣传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人口文化大院,做到对流动人口政策宣传经常化。增强了流动人口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并把人口与计生宣传教育融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在岁首年末向每位流动人员发放了一份《致流动人员的一封信》,给他们说明应该办理的证件和履行的义务,留下社区服务电话和社区为他们提供的各项服务内容。制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宣传栏,对流入人口与常住居民实行同管理、同服务,为他们提供就业、住房、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便民信息,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社区把沿街门店、居民院落的流动人口向计生协管员实行了分片包干,认真落实流入人口信息上报制度和流出人口信息登记制度,抓好了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核实与定期上报工作,及时掌握了社内人员流动动向,实现了流动人口的自我管理。充分发挥计生协管员和广大流动育龄群众的桥梁作用,勤联系、多沟通,做到真心对待、诚心

服务,变注重管少数人为服务多数人,全面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服务。对流动人口始终坚持一幅笑脸相迎,把流动人口当客人待、把育龄妇女当朋友待,工作办事有耐心、帮助扶持用真心、跟踪服务献爱心的“一迎二待三心”服务原则,使流动人口对社区有了真正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实现了流动人口的自我服务,使社区真正成为了流动人口的“温馨之家”。

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强化优质服务,公园路街道兰包路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持、验证率明显提高,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为街道、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公园路街道:张福栋

关于创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社区的方案 篇2

一、主要做法

1. 创新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着力点, 明确创建标准和目标。

全面开发就业岗位, 使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率在90%以上, 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率在95%以上, 社区内无一家多人下岗失业的就业困难户, 无长期失业者, 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有培训意向的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率达到100%, 社区内小额贷款的到期还款率在95%以上, 对失业人员、协保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纳入服务的覆盖面达到100%。

2. 创新岗位开发机制, 多层次多形式安置就业。

一是开发公益性岗位。目前全市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9000个, 累计安置4050就业困难人员1.4万人。二是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在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中, 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 充分发挥公共就业基层服务资源优势, 结合社区居民生活需求, 开发保安、保绿、保洁、托老、托幼、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等就业岗位, 安置辖区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全市创办社区就业实体242个, 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700余人。三是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安阳市区建立了7个创业园区, 通过给予房租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鼓励吸纳失业人员就业。四是就业服务进社区。作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的主要措施, 通过常年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送项目、送温暖“六送”进社区活动, 每月一至两次到街道、社区现场召开用工洽谈暨项目推介会, 把岗位信息和创业项目送到下岗失业人员家门口, 提高了再就业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3. 创新公共就业服务手段, “一盘棋”盘活基层就业服务。

全市各街道, 社区劳动保障所、站都开设了就业再就业绿色通道, 实行“一站式”服务, 为求职者设立政策宣传栏、服务指南、办事须知、服务监督电话等, 对于在服务型、商贸型企业实现就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及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 由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所及时为他们办理保险补贴等有关手续, 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就业。去年以来, 一种“棋盘式管理”模式, 在全市基层就业服务机构得到推广。社会服务大厅里悬挂起一块“棋盘”, 整个社区楼院小区分布、每个家庭状况以及人力资源情况都一目了然。棋盘以家庭为单位, 把辖区劳动者就业、失业状态分别用绿、红、黄三色棋子表示, 绿色表示全部就业, 红色表示零就业家庭, 黄色表示有失业人员;并且用拼音字母标注家庭中每位劳动者的状态;对于新成长劳动力、退休人员以及流动人员也都能及时变动标注, 使辖区内每个家庭中的每位劳动者的动态变化状况都能跃然棋盘之上。由劳动保障机构工作人员每月进行跟踪服务, 随时掌握辖区居民就业状态, 并针对失业人员实际情况和就业需求, 提供免费培训、职业指导、岗位信息等就业援助, 实行分类指导, 个性化服务。一盘棋使复杂多变的辖区就业服务实现了动态管理。

4. 创新就业援助模式, 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家庭至少有一个实现稳定就业。

为了使就业援助制度化、经常化, 近年来, 建立了就业困难人员政策帮扶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 通过政策帮扶、技能帮扶、岗位帮扶、资金帮扶等措施, 使就业困难人员得到了就业安置和政策援助, 帮扶覆盖率在90%以上。一是建立申报登记认定制度, 实行“个人随时申报、社区适时核实、街道 (乡镇) 及时认定”的程序, 对辖区内就业家庭进行登记认定管理。二是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各县 (市、区) 以及各街道 (乡镇) 、社区按照零就业家庭申报、登记、核实、公示、认定的程序, 依托全市四级就业服务网络系统, 及时掌握街道、社区和用人单位情况, 实现信息共享, 属地服务管理, 健全完善工作台账, 实行就业跟踪服务。三是建立援助制度。通过建立就业服务承诺、“一对一”结对帮扶、日常援助与集中援助相结合和跟踪回访制度, 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及时得到就业援助和帮扶。

5. 创新考核评估标准, 确保创建活动达到实效。

一是细化考核标准。制定了《安阳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考核评审办法》、《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考核标准》、《社区就业服务工作考核细则》、《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程序》等一系列制度, 从队伍建设、基础管理情况、各项服务情况、就业安置情况等四方面十六项内容对社区进行综合评估考核。二是定期督促检查。组织人员定期对基层就业服务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在考核评估过程中, 听取创建活动的全面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基础台账和落实政策有关手续;实地查验, 一站式服务、信息联网、政策宣传形式及安置基地、社区服务网点等相关情况;采取入户或电话抽查的办法, 从就业登记台账或就业数据库中随机抽取部分下岗失业人员, 了解其就业状况和政策落实情况。三是建立动态激励机制。每年都要召开基层平台创建及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会议, 对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的给予表彰, 颁发“优秀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社区”牌匾, 达不到要求的予以取消, 形成了动态管理的激励机制, 确保社区就业服务健康发展。

二、改进建议

安阳市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活动以来, 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工作制度和工作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因此, 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

1. 持续强化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

抓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特别是县 (市、区) 、街道 (乡镇) 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建设, 加强网络建设和基础管理, 创新工作机制, 拓展服务领域, 逐步实现县 (市、区) 与各乡镇就业服务联网,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与服务, 推动城乡统筹就业一体化。

2. 继续开展示范社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

继续组织开展“示范社区”创建活动, 2010年全市“示范社区”要达到30个;继续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信用社区”创建活动, 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要在75%以上。要通过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提供就业;献爱心、送温暖, 亲情助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办理就业失业登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和开展其他公共就业服务;积极推动全民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创办社区实体开发岗位, 拓展就业;开展特色就业服务, 鼓励就业。要通过实施有效的公共就业服务, 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

3. 切实加强基层就业服务人员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

关于创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社区的方案 篇3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郑州市

一、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战略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标志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工作,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201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行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将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四项重点工作之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国家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更需要用文化来凝聚全体国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和谐文化、和谐精神教育、引导、鼓舞国人自觉地、齐心协力地为实现富民强国出力。因此,不断深入研究探索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二、郑州市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工作进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了创建过程管理各项措施

一是健全了组织机构。为加强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组织领导,我们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业务单位主管和各县(市、区)政府行政正职为成员的郑州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局长李宪敏兼任,副主任由市财政局副局长石歆、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吴玉琦兼任。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宣传活动组、后勤保障组和课题研究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管和实施全市创建工作。办公室人员是从宣传部、文广新局、财政局、社科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抽调的精兵强将,加强了示范区创建的专业人才力量。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创建办公室;二是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机制。为确保各项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对创建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创建任务分解细化到各具体创建单位,由市长与各县(市、区)政府和各业务单位行政一把手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建立创建工作督导通报制度,要求各创建单位每月向市创建办公室上报工作进度,市创建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创建单位督查指导创建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有好的做法进行通报表扬,供其他单位借鉴学习,以保证各项创建工作的有序进行;三是建立了创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郑州市市本级连续五年每年设立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主要用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维护、设备购置、图书更新、免费开放补贴和组织公共文化活动等。各县(市)区财政也都设立了300万元—1000万元不等的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将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文化大院设施维护和活动开展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正常运转,保证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在保证政府投入不少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鼓励捐赠、赞助等政策,拓宽投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公益性文化事业,同时,加大审计和监督,提高公共文化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强化规划先行,制订了“一个规划、两个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推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全力打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根据《文化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中部)》具体要求,结合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际,制定了《郑州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1—2012年)》、《郑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宣传工作方案》和《郑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方案》,并以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文件下发。各县(市、区)政府也都参照制定了各自的创建规划、宣传方案和制度设计研究方案,明确了全市创建工作的任务、目标和创建期限、步骤等关键要素。目前,全市各项创建工作都在按照创建规划有条不紊地展开。我市创建规划的创新点是突出河南特色,郑州市特点,充分利用河南省、郑州市的文化资源优势,目标明确,抓手具体,操作性强,易于实施。

按照文化部、省文化厅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进展顺利,课题研究已形成初步成果。针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依托郑州大学成立课题研究团队。研究团队共有6位研究人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研究方向涉及文化产业、公共管理、历史、中文、新闻等学科。围绕“群众文化需求和基本文化权益调查与分析”、“当前公共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群众文化需求形态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反馈机制研究”、“ 城乡基本文化权益内容及量化指标研究”“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指标研究”等课题,展开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设计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研究报告5万多字,内容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文化需求调查报告。结合问卷调查和座谈资料,主要分析了基层民众文化活动的参与情况、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宗教活动、传统文化价值的遵从情况、民众对文化活动的满意度评价等内容;第二部分是总体评价。主要从思想认识、文化投入、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管理体制、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第三部分是群众文化需求的基本理论。结合文化的内涵提出了群众文化需求的四个层面:物质文化需求层面、制度文化需求层面、行为文化需求层面和思想文化需求层面;第四部分是民众文化服务需求反馈机制研究。内容包括文化需求反馈机制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影响公共文化需求反馈机制的主要因素、健全公共文化需求反馈机制的对策建议;第五部分是基本文化权益量化指标研究。内容包括文化权益内容量化指标框架、基本文化权益实现现状分析、基本文化权益实现途径探索等;第六部分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指标研究。内容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界定、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指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議。

(三)強化宣传动员,营造了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

我们及时召开了郑州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创建任务,会议下发了《郑州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1-2012年)、《郑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宣传工作方案》。省市领导和郑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宣传部部长、财政局局长、文广新局局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郑东新区、新郑综合保税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省、市主要领导发表了讲话,对全市的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会上,郑州市市政府还与县(市、区)政府和创建成员单位签订了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为加强对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我们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哲为组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局长李宪敏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宣传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充分利用郑州日报、郑州晚报、郑州人民广播电台、郑州电视台、中原网、中原手机报等市属新闻媒体,积极协调和动员中央及省级新闻媒体,采取设置专栏、编发创建工作简报、组织评论文章、以及依托动员会、骨干培训会、宣传橱窗、公益广告及户外大型LCD等形式,广泛开展我市示范区创建的宣传活动。重点宣传国家、省、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重要精神、重大部署和重要活动,宣传示范区创建的各项工作要求,宣传创建工作的先进典型、推进情况及取得的实际效果,最大限度地扩大创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和公众知晓率。

(四)强化公共文化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一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现基本覆盖。为推动郑州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文化部门将“文化共享工程”与广电、电信部门建设的“村村通”工程结合起来,与组织部门开展“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教育部门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结合起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地区的实施方案。我们积极做工作,争取上级和本级财政支持,搭建和完善标准化的硬件设施平台,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为核心,全面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和自动化、网络化建设。2008年,市政府共投入建设经费492万元,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郑州支中心,并实现了与组织部党员远程教育网对接。建成了六县(市)和六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完成了1939个行政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升级改造,有力促进了农村地区文化发展。

二是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大力推进。我们按照文化部“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的建设要求,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建立标准化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全市已建成1921个行政村文化大院公共电子阅览室,新建改建了31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2012年,市政府又将新建300个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列入了为民办十大实事项目,建成后,每个给予5万元以上的奖补。2012年年底实现市、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三是公益性文化设施对社会公众实现免费开放,零门槛进入。严格执行财政部、文化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制定出台了郑州市财政局、文广新局《关于推进全市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全市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已于2011年底前免费向群众开放。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文化馆(站)、博物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各级公共电子阅览室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42小时,不断提升免费开放的内容与质量,实现均等普惠、高效优质的免费服务,建立完善的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机制。

四是农民工文化建设全面铺开。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政府在农民工文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将农民工文化工作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将农民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服务对象,在经费保障和资源配置上充分考虑辖区内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切实提高面向农民工的文化服务能力,使农民工能够享受与城市居民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骨干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民工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全年免费向农民工开放,全市群艺馆、文化馆设立了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艺术辅导培训室。全市社区公益性文化活动阵地全部就近、便捷地向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开放。还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由省市县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定期在市内各大广场举办文艺专场演出,夜场电影放映等,供农民工免费欣赏,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精神文化生活和娱乐活动。

五是针对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培训工作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近几年,我们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外,还充分利用文化阵地开展针对基层的业余文化骨干队伍培训与辅导。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郑州市政府连续四年将培训千名文艺骨干队伍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每年投入培训资金100万元,四年来共培训基层文化骨干5000多人次,有力的加强了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此外,郑州市群众艺术馆多年来每年举办3次以上免费培训班,每班40-60人,每期3-5天,请省、市有关专家授课,对全市基层文化干部进行轮训,提高了学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素质。县、市(区)文化馆常年坚持举办免费培训班,聘请省、市、县(区)知名教师执教,对以青少年为主的社会学员进行舞蹈、声乐、器乐、美术、书法等培训。市群艺馆、县(区)文化馆的专业干部,还根据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定期不定期地到现场,对农村、社区、企业、部队、学校的文艺队伍进行培训辅导,为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郑州市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存在的问题

郑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绩,但与国家制定的创建目标体系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些乡镇(街道办)文化站人员还不够固定;村文化大院和社区文化中心人员未能纳入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中来;农村文化设施比较陈旧,活动内容比较单调,组织活动质量不够高,设施利用率还比较低;全市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人才比较缺乏等方面。

下一步,郑州市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目标的实现:一是抓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全覆盖;二是全面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三是合理使用专项建设资金,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人员和资金保障力度;四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强化对创建示范区过程的监管;五是加强制度设计研究工作,全面推动郑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高福安 刘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传播,2011(06)

[2]王松霞 倪晓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总分馆建设回顾与展望[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09)

[3]崔为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N].河南文化网,2010(05)

关于创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社区的方案 篇4

服务管理示范社区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近年来,羊大山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在市、区街道计生部门的直接关怀、指导下,以“科学管理、优质服务”为主线,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已任,认真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突出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教育、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子,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基本情况

莲花池街道羊大山社区成立于2001年5月,地处泸州市城北龙马新城,龙马潭区莲花池街道羊大山社区成立于2001年5月,位于龙马潭区城北新区。辖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辖区内有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120余家,商住小区28个。下设18个居民小组,龙马潭区委、区政府、法检两院办公大楼就坐落在本社区,是龙马潭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社区内居住人员复杂,外来务工、经商、购房居住人员的不断增加,流动人口较多。社区日益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集聚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处、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体。

二、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成立机构。社区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居委会主任为副组长、副主任及社区工作者为成员的社区服务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站,并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 生育协会。同时,在街道领导下,做好了人员、经费、场所等方面保障。

(二)调查摸底。社区于今年4月开始进行社区服务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社区依托试点工作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在街道领导下,会同莲花池派出所深入社区楼院开展调查走访工作,全面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摸排普查,准确掌握了社区居民群众底数。同时,会同街道积极协调区上政法、公安、人社、民政、残联、教育、文体、卫生、计生、住建、财政等职能部门提供需协管员采集的项目,由市公安局根据采集项目统一设计出具体表样,结合社区实际制作人口基本信息调查表开展具体工作。社区对流动人口家庭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的上门回访,对有变化的及时进行核对并录入PIP信息系统,使流动人口管理数据能不断更新。经入户摸底调查,截止2011年11月30日止社区共有6893户,其中:常住户2524户、人户分离户2509户、空置房1231户,暂住户(租房户)640户1413人,其中:育龄妇女506人,60岁以上老人66人,0—7岁儿童78人,残疾人7人,困难家庭7户,离退休人员63人,党员14人,对以上人群社区全部进行了分类建档管理,为今后的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大力宣传。一是社区组织专门人员,编印了《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宣传手册》1万余本,《便民服务手册》5000册,将涉及居民群众的服务项目和综合服务协管员的服务电话印制在宣传册上,让广大群众知晓。二是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在各个商住小区和人口集中的街道设立宣传点进行定点宣传,向居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共4000多份,大力宣传社区服务管理试点工作。三是组织计生、民政、劳保、教育、卫生、综治维稳等11个职能部门,在社区文化广场召开了“社区服务管理创新推进大会”,各相关职能 部门现场设点宣传,向居民群众提供各对应部门的相关服务宣传和咨询。四是会同区住建局对辖区内物管公司进行集中学习,明确物管公司配合社区协管员开展入户登记等工作的责任,为入户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五是组织社区“腰鼓队”、“老年艺术团”编排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到各小区、楼院进行巡回宣传演出,街道社区还利用节假日举办“坝坝舞”“群众业余舞林大会”“居民趣味体育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广大流动人口和居民群众参与,不断提高居民群众和流动人口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进一步营造了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浓厚氛围。多次召开房东座谈会、走访房屋出租户,积极宣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形成了房东自觉申报租房信息、流动人口自觉接受和配合管理服务的工作意识。

(四)业务培训 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对人员的要求较高。按照“三定一包,定人、定责、定岗、包片责任制,对社区综合服务协管员进行专门业务培训,普及《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条例》等计划生育相关政策法规,聘请礼仪专家对他们进行文明用语、文明行为规范、怎样与人沟通等文明礼仪方面的培训,还专门请龙马潭区档案局专业人员对资料收集和归档进行了讲解和指导。不断提高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的综合素质,着力把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培养成“多面手”,既是民情专递员、人民调解员、法制宣传员、信访代理员、综治维稳信息员,又是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员、社会事务服务员。

(五)创新机制 今年4月,区上组织区级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到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考察学习社区服务管理先进经验,为我社区更好地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社区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探索建 立“网格化包片管理”和“条块结合”的工作模式。将社区各种工作站整合为“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工作站”,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站长,居委会主任任副站长,副主任为片区负责人。结合当前人员和工作实际,将工作模式具体为“十条八块”。“十条”,即综治维稳、流动人口、劳动就业、民政事务、残疾人服务、社会保障、教育文体、卫生、计生、便民服务。“八块”,即根据工作量大小和工作难易程度,将社区合理划分为8块,29个联络点,定制了25个意见箱安装在各个小区,每一块为1名社区综合协管员的责任区域,形成“网中有格,人在网中”网格管理,分类服务,站点联动,专群结合的工作格局,集中管理,一岗多责,一员多能。为层层落实责任制,社区制定了《综合服务管理工作考核标准》、《综合服务协管员工作职责》,明确综合服务协管员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和办事流程等,实行量化考核评分办法,对考核优秀的给予相应奖励,充分调动了协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服务联络制度,发放综合服务协管员“服务联系卡”,公示片区责任人姓名、联系电话、服务事项以及负责的小区,方便流动人口和居民群众与社区联系沟通。三是规范工作流程。社区协管员实行“错时工作制”,每天下午6点回社区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研究讨论进行处理,如社区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处理。四是建立工作例会。每周一上午召开全体协管员工作安排会,总结上周工作经验,安排本周工作情况,做到每周工作有思路、有计划、有成效。五是建立部门联系制。建立健全部门会商联席制、信息沟通制、资源共享制等制度,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会商试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促进社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集约化。

(六)创新管理 按照服务“全覆盖”原则,8名社区综合服务协管员全部“下沉”到社区每个网格,下院落、上楼栋、进单位,以“嘴勤、腿勤、手勤、眼快”为工作法宝,广泛倾听群众意见,了解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会员作用,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扩大民情民意的收集来源渠道,变被动听取群众意见为主动深入居民院落和流动人口家中了解民情民意,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现场及时处理,进一步拓宽、延伸民情民意诉求渠道,搭建起传递民生的诉求平台。一是对流动人口实行“一证式”管理,在《暂住证》中登记计生内容,便于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二是抓好出租房管理(即房东管房客),对房屋出租及承租人情况进行登记,签订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管理协议,流动人口协管员采取动态管理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回访,及时了解出租房屋情况,如有变动及时更改租房信息,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对没有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的社区及时将流动人口管理告知书发放到育龄妇女手中,督促其尽快办理婚育证,与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制。发现流动人口的违法生育情况及时反馈处理。三是强化企业计生管理,与各企业签订责任状,要求其配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兼职管理人员,落实其查验、宣传、免费服务、提供信息和配合执法的责任。对流动人口数量较多的企业建议采取集中居住管理模式,统一安排职工宿舍,供外来职工集中居住,以方便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落实好计划生育专兼职管理员,既方便企业对职工的管理,又加强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四是与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保持经常性的联系,由协管员及流动人口专管员负责,定期向流动人口户籍地获取消息,防止“计划外生育”现象的发生,发现情况立即报告街道计生办,并把情况通报其户籍所在地人口计生部门及时进行处理。五是对外出育龄妇女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时与其签订外出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协议,督促其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对父母外出务工子女留守家庭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社区将其列入重 点帮扶对象进行帮扶,在节假日开展帮扶慰问活动,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手中,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七)均等化服务 为满足外来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正确引导流动人口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并为其提供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生活实际困难等方面的服务,我们进一步丰富了计划生育服务的内容,在加大服务力度的同时,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推行人性化服务措施。为育龄妇女提供优质服务,3月14日、9月14日免费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开展“三查”服务,免费提供优生优育和计划生育政策咨询,对“五证”齐全的独生子女家庭凡出具户籍地计生部门证明没有在户籍地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的,参加“三查”服务后可享受与当地居民一样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对不能领取奖励金的按每人10元领取车船费补助。五是积极为流动人口子女就近入学提供服务,今年共为8名流动人口子女办理了就近入学,社区还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暑期青少年活动。六是为流动人口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帮助解决了11名流动人口就业。七是对摸排出的困难流动人口家庭社区给予帮扶慰问,今年重阳节社区上门慰问了4户困难家庭,每户送去大米和食用油各10斤,为9名流动人口退休工人办理了异地养老金资格认证,解决了其实际困难。八是建立便民服务厅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为流动人口提供房屋租赁信息,就业培训与就业推荐,公布社区人口计生工作服务项目和服务电话,社区对流动人口实施市民待遇,为外来人口免费提供计划生育宣传咨询、生殖健康等服务,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设立免费避孕药具箱,主动送宣传,送药具,送服务上门,今年免费发放避孕药具5000多盒,免费施行计生手术26人次,为流动人口提供方便快捷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形成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教育、同管理、同服务”的 工作方针,用优质的服务赢得群众市场,真正把外来人口管理落实到现居住管理为主的工作格局中。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流动人口规模大,流动性强,造成底子难以摸清。二是得不到户籍地的有力支持,造成管理、处罚难以落实。三是违法流动人口不提供真实情况,导致基层干部管理事倍功半,疲于奔波。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开拓创新、努力工作、总结经验,切实提高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质量和水平,不断创造条件为流动人口服务,建立健全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管理、同宣传、同服务”的机制,使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享优质服务,共建第二美好家园。努力实现“管理有效覆盖、能力明显提升,服务有效覆盖、水平明显提升”的“两个明显”目标,全力推进社会均等化,不断夯实社会和谐之基。

恳请各级领导对我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谢谢!

关于创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社区的方案 篇5

各科室:

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卫生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到年底,实现创建100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

”、300个“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和60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的活动目标。结合我院实际条件,经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自3月份开始,在全院开展创建“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简称“示范工程”活动),并以此次创建活动为契机,按照活动要求的规范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提升基础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现将此次活动方案下发,请相关科室认真组织实施。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成立医院创建“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组员: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

三、活动目标

自3月开始,在全院统一、规范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在临床科室中推选出有代表性的6个病房做为试点病房,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要求开展工作。目标是:到底,试点病房要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标准,力争1个病房进入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行列。通过今年的试点工作,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明年起在全院进一步推广。最终目标:为病人提供“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

四、活动范围及主题

活动范围:全院各临床科室护理单元。

活动主题: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护理服务。

五、活动原则

(一)“示范工程”活动与“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相结合全院各部门要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按照本方案有关要求,加大基础护理所占比重,调动广大护士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深入持久的开展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二)试点病房对临床护理服务薄弱环节进行自查,对照本方案有关要求认真加以落实。试点病房间互相检查、互相观摩、扬长避短、共同提高;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在“示范工程”活动中全程进行督导检查;广泛收集全院职工、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引入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

(三)当前任务与长远建设相结合。

在“示范工程”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和适应我院发展的护理管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形成我院自己的护理服务特色,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六、重点内容

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要求,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落实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1.根据卫生部的床护比要求,充实临床一线护士数量,最大限度地保障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置,使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的比例达到95%以上。

2.结合实际,探索实施护士的分层级管理,采用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的护士人力配置方法,依据岗位职责、工作量和专业技术要求等要素实施科学调配,最大限度保证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应用,不断提高我院护理组织管理工作的能力。

3.优化示范病房护理人员结构,推选服务态度好、业务精湛的优秀护士充实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增加护士配比,根据实际需要每个“示范”病房增加2-9名护士,确保高质量完成临床护理工作。

4.增加陪检人员,保证急诊急救中心、手术部等部门的工作需要;门诊增设2名护士,负责送新入院病人。门诊护士微笑迎接,主动介绍环境,引导病人至住院病房。

(二)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1.在“省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健全我院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和考核标准。

2.全面实行护士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临床护理工作流程,明确质量标准。

3.根据卫生部文件要求,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进一步落实护士绩效考核制度,科学调整护士绩效奖励分配方案;除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外,将住院患者满意度列入护士的考核项目,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相结合。

(三)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改善护理服务

1.认

真组织临床护士培训和学习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履行基础护理职责,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

2.严格按照分级护理标准落实各项措施,包括为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内容。

3.护士护理患者实行责任制,确保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密切护患关系。

4.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减少和取消患者家属承担患者生活护理,减轻患者负担,保证护理质量。

(四)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理念,丰富工作内涵

1.确定消化内科病房、神经内科一病房、胸外科病房、泌尿外科病房、产科病房、眼科一病房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试点单位。

2.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倡导“亲情化”服务观念,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

3.结合各科室的特点,不断丰富和拓展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在做好规定护理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4.改进和优化出入院流程,为患者提供及时、便捷的入出院服务。

5.按卫生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标准及分级护理要求,检查和落实各项护理工作。

6.根据情况取消陪护,个别科室先行试点(眼科),最终实现无陪护目标。

7.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主动为病人服务,每周举办护患座谈会,开展心理咨询指导、个性康复训练指导等特色护理服务。尽可能为病人提供各种生活上的便利,协助病人解决困难,推出不同特色的服务措施。

(五)高度重视创建工作,保障措施到位

全院职工要高度重视“示范工程”活动,把此项工作做为医院“抓服务、树形象”的重要契机,相关的职能部门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将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视为全院性的工作,动员各方面力量为落实临床护理工作目标提供支持和保障。协助解决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时间过多的问题,如:外出请领物品;预约检查;陪检;取送化验单、送标本、临时取退药品等工作。使一线从事基础护理的护士数量得到保证,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病人,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需要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

1.成立物流小组,负责陪检,取送标本、化验单,收送加床、陪护床,预约检查等跑外工作,保证护士不离开病房(如条件不允许可先满足示范病房需求)。

2.后勤保障部建立巡视机制,主动发现、解决各种设备存在的问题(水、电、供暖、仪器、门、窗、桌椅等)。

3.物资保障:增加和更新相关的护理用具设备等:配备多功能洗头车,扫床车,各种护理靠垫,更新部分陈旧护理设备。

4.营养科、餐饮服务中心支持:解决治疗饮食需要,餐饮部增加饮食品种,保证质量,调整送餐时间,解决三餐间隔时间过短,尤其是晚餐送餐过早的问题。

5.后勤保障部、消毒供应中心、医疗设备部按照科室请领计划下收、下送到科室,保证临床一线工作。

6.信息中心、药学部提供支持:简化退药流程;每日摆放的口服药,能够单包装。

7.保洁公司承担工作人员办公、生活区域的卫生保洁工作;病人出院后的床单元保洁、被服更换。

(六)完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质量

1.完善临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一步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从制度上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让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制定符合专业特点的创建计划、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护理部制定示范病房统一管理规范。

2.护理部与临床科室建立落实基础护理的问责制,建立“示范工程”活动专项质量考核制度,根据活动的进程分阶段进行检查和考核,并将检查和考核结果作为护士个人和护理单元奖惩、评优的依据,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3.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件书写,简化护理文书,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采用表格化护理文书,确保临床护士每天书写护理文书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半小时。

(七)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打造“一切为了患者”的良好的医院护理服务文化。

1.借助院宣传工作部平台,通过宣传板、院刊、网络等积极宣传此项活动的意义,及时反馈创建活动进程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典型事迹。

2.补充和落实《患者安全目标》要求的警示标牌和标语,设立安全用药等警示标识。

3.病房制定宣传栏、宣传册等措施等,营造起浓厚的创建氛围。制作《护士工作流程》及《基础护理服务规范》宣传板在试点病房公示,让社会、患者及家属监督检查我们的工作。

4.结合医院“星级服务评比活动”,在试点病房开展评选“创建活动服务标兵”活动,每周由病人评价护理工作,月末产生2-3名服务标兵,以其为榜样,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好人好事,带动全员提高工作的质量。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筹备启动阶段(3月1日-3月15日)。

成立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创建活动”启动大会,部署工作。

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动员和宣传,制定宣传主题、宣传栏,营造创建活动氛围。

在原有“亲情化服务示范病房”基础上,推选6个病房参加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的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制定标准、流程、方案(3月16日-3月31日)

以卫生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标准为基础,按照“示范工程”活动的原则要求目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医院创建计划、内容详实、措施完善的工作方案。将工作进行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科室和个人。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阶段(4月1日—6月30日)。

按照创建“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对照规范标准要求,全面落实各项护理工作涵盖的内容。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对于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不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第四阶段:整改提高阶段(7月1日—9月31日)

在此阶段要加强院内自检和结合社会监督的作用,聘请上级行政部门领导及兄弟医院专家来院进行检查指导,促进工作开展。

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性小结,肯定成绩,查找差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持续改进,直至达到创建“示范病房”活动标准。

第五阶段:验收和总结阶段(10月1日—10月31日)

组成以“活动领导小组”成员为主的检查组对试点病房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试点病房要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价活动开展情况,内容包括:主要体会、经验、成绩、不足、改进建议等。

由护理部组织召开全院护理工作会议,进行“示范工程”活动总结和经验交流,为2011年在全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奠定基础。

准备创建“示范工程”活动的相关材料,申报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迎接上级行政部门检查。

年终,对在院内外反响良好,在“示范工程”活动中,取得显著成绩的达标病房和表现突出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示范工程”活动是提高我院护理服务质量深化护理服务内涵的攻坚战,需要全院各部门及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全院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落实,确保本次活动目标的实现。

(二)以落实基础护理服务为重点,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认真贯彻落实“示范工程”活动的各项措施,明确职责、周密部署,鼓励临床各科室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扎实稳步开展工作。

(三)加强指导检查,确保取得实效,实现目标。

关于创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社区的方案 篇6

草碧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草碧镇创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一盘棋”示范县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镇属各单位:

《草碧镇创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示范县实施方案的通知》已经镇政府领导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落实。

草碧镇人民政府 二O一二年四月十七日

抄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各领导 草碧镇创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

示范县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提升我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创建工作任务,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体制的要求,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为核心,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保障和基础服务管理网络为基础,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为保障,实现“一盘棋”格局,全面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二、创建标准

(一)加强统筹管理,建立健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1、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健全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组织机构网络。按规定设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配备充足的人员,建立健全覆盖广泛、精干高效的基层管理服务网络。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流动人口免费技术服务。

2、建立节育手术费结算补偿制度,保障均等化技术服务。实行省内流动人员的节育手术一律先由镇、县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流入地负责免费服务,年底前将手术人员名单、项目费用、户籍地等信息报市人口计生局汇总后上报省人口计生委统一结算,用流入地的费用与流出地的经费相互抵消。省外流入人员的节育手术由各镇、县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负责免费服务,年底前将手术例数、费用数据等报省人口计生委予以适当补助。

3、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网络,抓好建陶工业园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建设工作,完善机构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我服务管理模式。

4、落实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公安、工商、人社、卫生、民政等部门作用,在居住证、营业执照办理、就业信息提供、就医、救灾救济等方面,为流动人口提供便利,真正实现党政统筹、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

(二)推进服务均等,实现免费服务基本覆盖

1、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推动药具管理体制改革,确保流动人口能够在现居住地便捷地获得国家免费提供的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和技术服务,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服务基本覆盖。5月份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流动人口清理清查活动,确保流动人口持证率达到90%、建档率达到95%、三 查服务及时率达到100%;8月份配合县上活动开展流动人口“亲情”服务。即对流入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在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免费进行一次八大项目、价值260元的体格检查,对查出有妇科病的,能治疗的免费进行治疗,不能治疗的出具治疗建议书,知道治疗。同时,建立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档案,定期发放服务需求卡,常年定期跟踪免费服务。

2、丰富和完善服务形式,为流动人口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服务和其他入学入托、收种帮扶等帮助。继续巩固“一厅式”办公模式,免费办理和查验《婚育证明》,同时增强服务大厅功能的实用性,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帮助流动人口办理各种证照,帮助就业,提供政策咨询等。

3、为流动人口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利用人口学校,举办各类讲座,每季度至少为流动人口开展2次劳动技能培训,使其掌握1-2门劳动技能,坚持上门入户宣传,确保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知晓率达90%以上。

(三)实现信息共享,构建信息化工作平台

1、构建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将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纳入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全员流动人口数据库。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入库率达到100%,当月新增信息和变更及时率100%。对流入、流出人员及时纳入管理与服务,并核对、修订有关信息,及时通报和反馈信息,实现户籍地与现居住地的信 息联系畅通,实现网上对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情况的及时沟通和动态管理。

2、采用多措并举的形式,充分利用公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系统平台,查询、录入流动人口信息,实现县区域内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系统信息互联、共享。

3、做好跨省流动人口信息管理。依托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平台(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进行跨省信息交换,确保镇级网络覆盖率达100%。

4、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坚持和完善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报表制度;认真做好国家要求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系统和流动人口全员统计工作,及时掌握流动人口流量和流向,分析流动人口现状和法则趋势,为领导决策和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5、进一步完善西北地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作平台的运行管理,充分利用平台进行省内、市内和区域内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交流和信息互通。

(四)强化区域间及跨区域协作,推进服务管理一体化

1、坚持和完善区域流入地与流出地协作机制,建立流动人口信息交流和工作协调制度,进一步规范协作机制,创新协作手段、方式,真正实现共同管理服务目的,加快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区域一体化进程。利用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召开协商会 等方式进行协调交流,使区域交流常态化。

2、实行经常性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区域间协作单方、双方或多方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制度等要通过西北协作平台等官方网站、电子及纸质邮件、电话等方式相互告知和通报,及时将流动人口工作信息、服务管理基础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采取多种形式通报对方或其他多方。

3、强化流动人口个案协作处理。户籍地和现居住地要采取必要方式对流动人口个案信息、生育证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办理以及出具其他婚育证明情况、政策外怀孕或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情况积极进行协作,保证优质服务和有效管理。

(五)实行双向考核,落实流入地、流出地责任

1、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镇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

2、实行双向考核,从流出地掌握的情况,考核流入地的职责落实情况;从流入地掌握的情况,考核流出地的职责落实情况。考核的只要内容为领导保障、经费投入、免费技术服务率及符合政策生育率等。

三、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督查考评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将创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示范县活动纳入 目标责任制考核。各村要加强领导,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镇政府根据创建工作安排及时成立了创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示范县领导小组,镇长李松祥任组长,主管领导张文杰、计生站站长张炯侠任副组长,牛德牢、樊杰、张瑞娟、刘瑞芳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计生办,具体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创建工作及责任。

(二)制定规划,组织实施

各村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村开展创建“一盘棋”示范县的具体实施规划和方案,进一步明确创建目标,制定创建措施,落实创建责任,解决突出问题,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创建活动顺利进行。

(三)督促检查,评估验收

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结 篇7

况的报告

根据卫生局关于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的通知(渝卫妇社【2010】24号)文件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中心的管理,提高我中心的服务水平,结合中心实际情况,于2011年1月开始创建市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将创建工作情况如下:

一、加强领导

为做好创建评审工作,中心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并对各科室工作进行分工,明确工作任务。

二、强化措施落实

一是广泛宣传。在全中心广大干部职工中宣起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热潮,悬挂宣传横幅两幅。二是加强培训。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重庆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考指标体系》。从而规范中心医务人员的社区卫生服务行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最终达到创建标准。三是细化目标,落实任务。根据《重庆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考指标体系》对每项考核指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科室并具体到责任人。

三、认真开展自评,查漏补缺

通过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创建要求,领导小组成员于3月15日按参考指标体系认真进行了自评,自评得分950分。自评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机构管理。电梯尚未设立;医务人员的社区卫生服务理念还较差;公卫医师配臵未达标准;诊疗项目及各种检查的服务价格未公开;对辖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未实行信息化管理;预防接种门诊的布局欠完善。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档案规范管理以及动态使用存在不足;儿童系统管理率未达到90%;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率未达到30%(按重庆市的高血压患病率28%、糖尿病的患病率11%的标准);重性精神疾病的规范管理率未达到80%。

3.基本医疗服务。在抗生素的使用方面存在着同类抗生素处方比例未达≤20%;静脉点滴处方比例未达≤20%;康复、理疗服务基础建设不完善;中医药康复服务未开展。

通过自评,我们将针对以上不足进行了进一步的整改落实:一是加快中心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尽快将接种门诊搬迁至中心内;二是选派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社区康复;三是组织全中心医务人员学习社区卫生11大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合理用药、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四是加强慢性病的筛查。

四、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中心是刚整合后独立出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以目前面临中心无法解决的一些困难。一是中心所有设施、设备完全是中心购臵,导致中心资金运转十分困难。二是存在人员结构差,专业技术人员欠缺。三是中心医护人员的转岗培训未完成。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对照标准,落实整改

我们将继续对照《重庆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考指标体系》,不断加强中心的建设,完善中心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对不符合指标要求的积极整改,主动推进,不断完善。

(二)加强宣传,充分动员

积极调动中心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创建活动建言献策,形成比学赶帮,争创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争取街道、居委会的支持,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

我们将以这次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契机,规范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转变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从而促进中心的标准化、示范化建设。

关于创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社区的方案 篇8

实施方案

民主社区为了紧密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我社区坚持开展“以人为本,服务村民,共筑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活动,达到融洽社区和村民关系,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全民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思想品德,使辖区呈现出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环境优美的和谐社区局面。现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全面提升和谐社区整体水平,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精神,以和谐社区建设为重点,以提高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提出的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步伐,创建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用,推动和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为构建和谐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社区为创省级和谐社区成立了领导小组

以“为民创建,创建为民”为社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了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各项工作由社区干部分工负责,实行了不定期检查,作为干部成绩考核标准,弘扬先进,针对村民反映的困难和矛盾不过夜及时解决,使社区近年来无一例刑事案件发生。

三、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工作目标。在辖区迅速掀起开展争创省级“建设和谐社区示范社区”活动的热潮,并开展建设管理有序型家园、建设温馨和谐型家园、全员参与建设团结民主型家园、建设和谐友爱型家园为目的的新民主。

(二)主要任务。

一是民主自治,自我管理和谐。

二是管理有序,各种利益关系和谐。

三是服务完善,人际关系和谐。

四是治安良好,社会秩序和谐。

五是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

六是社区党建扎实,党群干群关系和谐。

社区瞄准这个目标,将创建任务、目标、责任进行细化、分解,按照建设和谐社区示范社区标准,层层抓好落实。

四、方法步骤

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区创建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 “建设和谐示范社区”实施方案 ;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将创建任务、目标进行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到单位、到人。社区要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可行的创建计划,扎扎实实开展创建工作。

2、实施阶段。社区按照《示范社区评分细则》要求,认真对照,逐项查漏补缺,全面推开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3、检查验收阶段。按照《示范社区评分细则》做好每项工作,并及时总结上报上级单位。

民主社区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年级组计划与幼儿园小班德育工作计划下一篇:写我心中最棒的老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