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学校简介

2024-06-24

夏山学校简介(通用8篇)

夏山学校简介 篇1

我讀「夏山學校」

一、書籍資料:

王克難(譯)(1994)。A.S.Neil著。夏山學校(Summerhill)。臺北

市:遠流。

二、背景簡介:

本書作者A.S.Neil(1883-1973),出生於蘇格蘭的人文主義教育家,1921年在英國創辦夏山學校,注重人性與創造潛能的發展,使學生自我實現。教學方法重經驗學習、主動探索、角色扮演與自我創造;課程強調師生共同設計、解決問題,以及開發多元化的教材,其教育理想是希望藉由一個更自由、更尊重人性、經驗、人人平等及對生命充滿熱望之情,培育一個德、智、體、群、美五育皆健全發展的個人。1Neil終身致力於落實「讓孩子自由發展,永遠站在孩子這一邊」的教育信念。出版過多本關於夏山的書,堅持對生命、愛與自由的尊重,謙稱自己是「實踐者,而非深刻的思想家」。2

三、內容評析:

第一篇:夏山學校

在閱讀有關學校辦學的文獻時,往往有相當篇幅在討論學校的日課表。夏山學校中完全沒有這樣的安排,甚至連地位序階和公共管理,在這間學校裡也是不存在的。Neil認為,這麼做是讓孩子不生活在恐懼之中3。然而,去除權威、避談紀律之後,會形塑出一個怎麼樣的學校呢?Neil在第一篇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個是一位五歲的孩子,認為他沒有邀請Neil參加他的生日會,Neil也欣然離開。第二個是學校議會選舉沒有結果,有學生以打破窗戶表達他的不滿,Neil沒有阻止,那孩子也願意賠償。從這兩個例子看來,這間標榜自由的學校,究竟是造就奔放不受拘束,並且沒有恐懼的理想世界,還是淪為紀律紊亂的無政府之境,還得檢視更多文件來一一驗證。1

2盧美貴。夏山學校評析(台北市:師大書苑,1995),2。A.S.Neil原著,王克難譯。夏山學校(台北市:遠流,1994)。

3A.S.Neil原著,王克難譯。夏山學校(台北市:遠流,1994),20。

Neil對夏山兒童的輔導,頗有獨到之處。他的理念是藉由「個別談話」,解除孩子們(包括小偷、戀家、逃學等問題孩子)的心房來幫助他們。這樣的做法,與今日學校輔導室的作用,或有些許雷同,然而,在學校氣氛完全不一樣的前提下,也很難說國民小學的輔導老師用的就是Neil那一套。書中描寫的孩童,多半能與Neil對談並在行為上有所進步。

夏山學校很大一個特色,是他們師生代表權等值的自治會4。這個自治會的存在,也為前一段提到的紀律問題提供說明。也就是說,夏山學校並不是無政府狀態,而是由全體師生共同訂定規則,指定賞罰。Neil對於他給予兒童的自由有極大的自信,也強調大會懲罰多為犯過者接受5。這些話的用意,是為了彰顯自治會的功能(當然他也承認它並非總能發揮功能),他更認為剝奪這群學生自由是不可想像的事,Neil認為自由就是完全的自主。相對之下,或許Neil應該重新檢視,夏山學校的孩子們,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權享有自由,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權在自治會中擔任主席、提供意見。更重要的一點是,這群孩子,是不是都能珍惜他們手中的自治權,做出為自己負責的決定。

第二篇:兒童的教育

夏山學校強調自由,要學生能不受英國傳統禮教拘束,養成自律的特性。然而,文中卻有一點是我難以接受的。Neil認為道德是對人不必要的規束,他也對傳統教育以道德約束兒童紀律和品性的方式非常反感。但是,不提道德是一回事,極力的去除道德,似乎就有問題了。其例之一,是客人參觀夏山學校時,因為聽到有人罵髒話而厭惡的離去。Neil為他失去學生(與學費)而不忍,向學童們提出抱怨。他認為,這是個「經濟問題」而非道德問題。其例之二,是當Neil看到青年學子男女幽會,又以「經濟問題」為由,勸他們不要生小孩。有關紀律(說髒話)和性教育的探討,Neil都有在別處說明,但我認為,若一切言行都把經濟的考量置於道德之上,只是以自由教育為名,行反教育之實。如果Neil處處表露出這種思維,我真的不會相4A.S.Neil原著,王克難譯。夏山學校(台北市:遠流,1994),50。A.S.Neil原著,王克難譯。夏山學校(台北市:遠流,1994),54。

信夏山學校畢業的學生,能夠因為體現自由的真義,而在人格發展上不致扭曲。

然而,Neil還是有些觀點值得省思。他的許多立論基礎,都帶有Freud學派的影子,或許也是這個緣故,我們發現他更能精確的看出人們內心陰暗的一面,而應用到教育情境中。例如,他一針見血的指出,大人對於財物的重視,往往勝過對兒童的愛,大人會因為兒童弄壞東西大發雷霆,這正好表現出人性自私脆弱的一面;大人會因為兒童的不禮貌而生氣,他們生氣的原因往往不是擔心兒童的不良言行,而是他們的自尊受到侵害。Neil能夠和夏山的孩子們打成一片,雖然偶爾也會因為物品被破壞等原因而生氣,但從文中可以看出,他是真正能和孩子們站在一塊兒的人。

這章的內容裡,仍有些值得存疑的部分。Neil認為,去除不當壓抑,兒童們就能自動改過。這樣的觀點非常理想化,也太過簡化教育的複雜程度。使人不敢置信的是,他文中的範例也是如此。自動把自己清洗乾淨、自動戒去說謊的習慣、自動除去偷竊的癖性。Neil的描述相當主觀,也講得太過一廂情境。他的出發點(去除不必要的拘束)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但若真如他所言,能這麼快就改掉兒童的積習,豈不讓其他的教育工作者汗顏?我想,原因之一是他的主觀立場,讓他難以看到全貌(例如,孩子只是一次不說謊,就被他大書特書)。第二個原因,就是他為了宣揚理念,而將夏山學校過度美化。我想,若是要做嚴謹的學術研究,想必仍得參考其他史料,而非僅憑Neil的著作就瞭解夏山真正的辦學情境。

第三篇:性

對性的態度,Neil認為去除不必要的欺瞞是正確的,也贊成父母師長應該對孩子們開誠佈公,自然而然的教導他們正確的性觀念。我相信在做法上,Neil對兒童自由絕對的信仰,所能接受的尺度早已超過當時社會能夠容忍的底線。先不論夏山的兒童,是否都因此擁有正確的性別觀念,在如英國般保守且過度壓抑的社會中,能有這樣的想法和做法,確能讓人好好喘口氣,重新思考何謂正確的性觀念。

然而,閱讀本篇,較令我訝異的,是Neil對待同性戀的態度。Neil

崇尚自由、思想基進,卻仍然無法接受同性戀。當我讀到「夏山學校的學生都很健康,所以都沒有同性戀」時,卻也對他所提倡的自由打些折扣。Neil儘量避談道德,宗教界、衛道人士也常以道德為由歧視同性戀。那麼,Neil究竟是以什麼立場,認為同性戀「不健康」?這裡更發人深省的問題是,Neil認為自由的環境下,能有健康的兒童,健康的兒童才不會變同性戀。那麼,他所謂的自由,是不是只是一種獲致所欲道德結果的「手段」?換言之,他和傳統教育者信奉同樣的道德價值,差別只在他認為應以自由的情境加以促成罷了。6

第四篇:宗教與道德

西方世界對於宗教的看重與狂熱,是身處東方社會的我們難以想像的。歐洲人會為了宗教打仗,學校也常常在宗教問題上有所爭執。那麼,Neil的反(非)基督教觀點,在保守的英國社會,想必也受到許多阻力。英國曾立法提倡宗教中立,但Neil擺明反對基督教的論點,在當時的情境脈絡,想必是驚世駭俗的。尤其是他在文中提到,孩子們戲劇表演時,對於宗教表現出的劇謔態度。就這方面來看,我想仍有值得商討的必要。讓孩子們認清宗教的本質是好事,但字裡行間表現出的輕蔑態度,是否會養成自大、唯我獨尊的心態呢?然而,Neil對於宗教的批評,卻又這麼難以使人駁斥。只是他的字詞未免太過強烈,這會使他與那些篤信宗教價值的人難以溝通。

至於道德的問題,其實前面已經談到很多。也就是,他反對道德教條,其心理學立論強調早期環境的重要,而他的理想環境,是不要給予孩子太多約束。本篇末尾提到讀物審查的部分倒是相當有趣。文中儘管沒有講明,仍可看出Neil期昐對孩子的讀物,先做某種程度的篩選。只是,正如文中所說,色情與否反倒是其次,孩子的心是純正的,太過禁止反而會激起他們想看的慾望。就這點而言,或許經歷過禁書年代的人會有更深的體會。Neil認為更重要的,是要對會驚嚇孩子的恐怖書籍或電影更為小心。我想如果Neil生在今天,他會仔細考慮要不要買哈利波特給孩子們看。A.S.Neil原著,王克難譯。夏山學校(台北市:遠流,1994),196-198。

第五章:孩子的問題

這篇內容中所指的「問題」,其實都是相當頭痛的管教問題。然而,除了表明兒童自我中心的傾向之外,Neil的理論和前幾章比較起來,並沒有太多新意。這裡值得延伸討論的一點,是Neil的人性觀。閱讀前面章節時,或許會認為Neil是個性善論者。但在本章內容中,他有引述心理學的觀點,說人性也許是非善非惡的。另外,他也不只一次表明,兒童都是自我中心的(換個角度講也就是自私),既然如此,去除道德、彰顯自由,是否是好的教育方式呢?兒童會不會在自由的情境下,讓內心的陰暗面「自然的」顯露出來?如果Neil的人性論並非性善觀,那他人性觀點能否與他去除道德與強制規範的理念結合呢?顯然未能處理這些深一層的哲學問題。

這篇提到朗荷馬的「小共和國」,Neil以前在那裡工作過,他的教育理念也深受影響7。我想,Neil繼承的,是善心、感化的一面。這是管教問題少年不能缺少的要素。但是,紀律、安靜的生活,不也是使人內心沉澱,矯治犯罪的方式嗎?小共和國中的少年犯們,過著自己自足的生活;Neil的夏山學校裡,又有沒有讓兒童在勞動中,體現生命的價值呢?

第六篇:家長的問題

Neil所信奉的自由,算不算對孩子過度寵愛?從本書的字裡行間,可以看到Neil所透露出的教育愛。無論是對性情多麼乖張、行為多麼偏差的孩子,他都能拉下身段和他們相處。要讓大人解除心房做到這一點,沒有對孩子完全的愛與付出,是絕對做不到的。但是,當他在這一篇裡頭批評家長或社會,常常寵壞孩子,並使孩子在未來的生活備受挫折時,是否有想過他經營學校的方式,是否也會流於縱容;他所彰揚的教育愛,是否會讓孩子無法接受外在社會的拘束?

儘管如此,我想,這一章的內容,其實也有許多有關親職教育的課題。或許對Neil而言,面對學生(無論個性多麼頑劣),還比面對家長來得輕鬆。在這一章裡頭,他所提到的許多觀念,諸如不要刺激孩子的嫉妒心,以及談到婚姻品質對兒童品行的影響等等,其實都是7盧美貴。夏山學校評析(台北市:師大書苑,1995),39-43。

他辦教育多年後的深入觀察。然而,從他所描寫的文字裡(相信他已經儘量掩飾),也可以看出他與家長之間的角力。當家長們對夏山學校的預期與當初不同(通常是被太過度的自由給嚇到),便會開始與學校方面爭執。這一點在當今社會仍屢見不鮮,孩子夾在其中,非但沒有自主,也常常成為最被犧牲的一方。Neil的理念鮮明,他與家長的歧見想必也不會小。然而,他是真正能站在兒童那一方思考的人,在這個前提之下,帶給兒童的痛苦,相信也可以減輕許多。

四、結語

Neil在這本書裡所闡述的,偏向教育實務本身,Neil的理念和辦學方式,完全是出自於對兒童的熱愛。本書雖沒有深奧的理論陳述,卻不因此減損它在教育史上的地位。Neil所提到的理念、型態和教育方式,雖然有許多無法直接應用於一般國民小學教學現場,但裡面的想法和觀念,還是給人許多啟發與參考價值,更何況Neil以實例為主,偶爾加入理論分析比較,讀來生動有趣,毫不乏味,是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參考文獻

盧美貴。夏山學校評析。台北市:師大書苑。1995。

夏山学校简介 篇2

本文旨在从公民养成的视角审视夏山学校, 原因有两个:一是“公民教育”是我国当下的教育诉求;二是夏山学校无处不在的“公民教育”。当前, 虽然我国“公民教育”的研究成绩斐然, 但在怎样培养公民等方面缺乏实践探索。

一、公民养成的人性基础:生而为善

在人性观上, 夏山学校有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 即坚信人生而为善, 学生的天性是好的, 他们并无罪恶的本能或恶意的倾向, 如果他们表现出恶, 那是因为缺乏爱。卢梭认为:世界上一切东西出自上帝之手时都是善的, 但到了人手里后, 就变成恶的;但尼尔认为:一切东西只有到了怀有恐惧之心的人手里, 才会变成恶的。

“恐惧”, 即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恐惧”具有极强的主观性, 在很多情况下, 它既使人臆想出不利的处境, 又抑制人对自己和他人的信任, 还限制人的行动。教师对未来的恐惧, 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而教师渗透给学生的恐惧, 会使他们失去自我, 甚至失去一切良好的品格。若要把学生从恐惧中拯救出来, 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从恐惧中拯救出来。另外, 教师要有耐心, 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 让他们成长。还有, 教师要信任学生, 并给他们勇气。

二、公民养成的情感基础:爱与归属

一般而言, “公民”是与“国家”相对应的概念, 即公民总是某个国家的公民, 也就是说, 公民在法律上、认知上和情感上属于某一集体。虽然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从未提及培养公民, 但学生却具备了公民的基本素质——对他们所存在的集体具有爱与归属感。这是因为夏山学校坚持:无论何时, 教师都要与学生同在; 无论怎样, 教师都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爱。

很多不被其他学校和社会认可的行为, 在夏山学校能得到认可 (暂时性认可) 。得到认可后, 相关的学生会静心思考自己的行为和需求是否真的值得认可, 同时, 教师的引导和其他学生的影响也在发生作用, 最终使相关的学生自觉步入正轨。除了认可之外, 夏山学校的爱还体现在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尼尔可以找学生一对一地谈话, 以使学生感到被关怀。

这样一种对学生的缺点给予宽容、愿意等待学生成长的学校氛围, 体现了夏山学校对人性本善的信仰之爱, 既是教师与学生的信任之爱, 又是学生与学生的尊重之爱。的确, 夏山学校的环境带给学生的是信任感、安全感与同情心, 既没有责备, 也没有批评, 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并很好地彰显自我。而学生也会自觉维护这种美好的氛围, 所以夏山学校的毕业生会说, 如果再来一次选择的话, 他们还会选择夏山学校, 由此可见, 他们对夏山学校的浓浓眷恋。

三、公民养成的教师素质:公民典范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 他们的理念、能力与行为方式会决定学校培养出什么学生。夏山学校因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吸引了一批优秀教师。他们既对学校充满信心, 又性格成熟、感情平衡, 还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值得一提的是, 他们中有很多都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著名学府的高学历人士。具体而言, 这些教师具有四个特征。其一, 他们不会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视为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在分数至上的情况下, 学生不可能得到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应有的尊重和发展。其二, 他们是尊重人性与理智处事的成熟之人。夏山学校的学生大都是所谓的“学困生”, 但这里的教师不仅不会因此而有任何道德上的优越感, 更不会自赋权威地讥讽学生。相反, 他们信任那些学生。当然, 他们会限定学生的适度活动范围。其三, 他们具有乐观、率真和宽容的性格。作为教师, 他们的价值观和学生的价值观肯定会存在冲突, 但夏山学校的教师对事不对人, 他们从不因为某件事而厌恶某个学生。其四, 夏山学校的教师始终以真实的面貌面对学生, 他们没有任何遮掩与伪装。总之, 夏山学校的教师是一群具备现代公民意识和能力的人。这样, 开展“公民教育”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四、公民养成的实践平台:自治大会

学校是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专门组织。在学校教育时间增加和家庭生活时间压缩的背景下, 学校在培养学生成为公民方面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从本质上说, 学校既是公共领域, 又是培养公民最适合的场所。综观国内外有关“公民教育”的研究, 可知, “公民教育”的实施有两个关键, 即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公民行动的实践。不过, 公民意识的培养并不等于公民知识的说教。那么, 学生的道德观念、是非判断能力和共同生活能力等公民素质如何培养呢? 答案是:学校自治大会。

学校自治大会在每周六晚举行, 主要处理一切有关集体和生活的事。夏山学校的每个教职员工, 不论年龄大小, 他们和学生都只有一票之权。在学校自治大会上, 会有学生提出有关集体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通过大家讨论, 最终拿出一个解决方案或制定一项规则。例如, 夏山学校有一个叫吉姆的学生, 他把其他学生的脚踏板装在自己的车子上, 被发现后, 学校自治大会要求他退还脚踏板并取消他旅行的资格。但吉姆表示:那辆车子几乎被他的主人丢弃了, 让他退还脚踏板, 他接受, 不让他去旅行, 他觉得不公平。于是, 学校自治大会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情况。原来, 吉姆很久没有收到零用钱, 因为没有钱, 他才去拿别人的脚踏板。结果是:允许吉姆去旅行, 并设立一个捐助基金帮助吉姆修车。可见, 学校自治大会严格按照民主程序 (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了解情况——寻求方案——得出结论) 进行。事实证明, 夏山学校的学生非常遵守学校自治大会的决议。

在学校自治大会中, 学生既明确了公民应有的行为方式 (怎样处理问题、怎样讨论问题、怎样表达需求和争取权利以及怎样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等) , 又增强了公民意识, 从而在无形中达到了“公民教育”的目的。

五、公民养成的课程设置:促进交往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 对课程的不同理解会决定不同的学校教育生态。在夏山学校, 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 包括学校教师教学的各门课程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对我们的启示 篇3

一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值得学习的几点

了解了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后,笔者受益匪浅,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结合学校和教育对象实际吸取其中能对教育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的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和更新教育理念。现将个人的感受总结如下。

1教育者自身素养对其教育对象有着深远影响

夏山学校的老师们对教育事业怀有极强的责任心,对待其教育对象有慈母般的爱心和耐心,学校的创始人尼尔先生更是一位极具责任心、爱心、耐心和包容心的教育大家。身为校长,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他都身体力行地解决,他还花大量时间和孩子们呆在一起,了解他们,关怀他们,孩子们淘气时,他仍然耐心地、和蔼地和他们沟通,在他的眼里,孩子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对的,都是可包容的。他的博大胸襟感染着夏山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正是有着一批批像尼尔先生这样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工作者,夏山学校的发展才能得以延续至今。

2教育形式和内容跟随学生的发展而变化

夏山学校的教育形式和内容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教育形式伴随着学生的发展而改变,教学内容则以服务学生、满足学生成长需求而设置,但是无论教学形式和内容如何改变,始终是围绕孩子们自由发展的。以尼尔先生的个别辅导课(尼尔先生称之为“个别谈话”[2]为例:这门课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那些交往比较困难或不快乐的孩子们的疑虑,通过一对一地与这类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不断释放这些孩子们的精神压力,经过一段时间辅导后,他们的心里障碍逐渐被扫除,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重新回到了自信快乐的生活轨道上。多年以后,尼尔发现那些没来上个别辅导课的“问题孩子”的问题也被化解了,孩子们总能以自己的方式寻找到快乐的源泉。他认为,是夏山学校快乐自由的大环境释放了这些孩子的心里压力,治愈了孩子的不快乐,所以在上了几年个别辅导课后,他停止了这门课程。

3管理模式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导

尼尔先生认为,要是学生们没有管理自己日常生活的权利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可言,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理念充分体现在夏山学校的管理模式中。夏山学校的所有与学生相关的集体和生活事务,包括学生违反规定的相关处罚等,都是由孩子们成立的自治会组织在星期六的学校全体会议上投票决定的。事实证明,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不仅能激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的积极性和锻炼孩子们的管理才能,还能更好激发孩子们主动遵守学校相关规定的自觉性,因违反规定受到相应处罚的孩子们也能欣然接受并自觉改正错误。反观目前我们国内的大部分学校,学生的自我管理只体现在学生会这样的组织中,其作用也只是起到辅助学校管理和组织一些社会活动,学生的参与程度十分有限,即便如此,我们也不难发现,当过学生会干部的学生步入社会后的适应能力也会更强。因此,如何提高学生们自觉遵守学校规定的主动性,如何提升学生们的管理才能,诸如此类的问题,夏山学校的自我管理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4以尊重学生的天性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夏山学校的自由主义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就是要充分尊重孩子们向往自由的天性,给孩子们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权力,其思想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尼尔先生用“能否使人快乐的工作和积极地生活”作为教育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他认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寻找快乐[3]。我们马不停蹄地学习知识是为了什么呢,腰缠万贯、衣食无忧你就能感觉到幸福吗。其实我们都很清楚幸福是一种满足,是一种心态,如果我们认为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就会感到幸福。夏山学校的孩子们是幸福的,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在这里他们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彼此关心,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他们在确定自己人生方向以后会主动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认真学习,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然后去追求他们想要的生活。

教育方式上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对孩子而言,玩耍是他们最快乐也是最重要的事情[4]。夏山学校的教育方式处处体现了以玩促学的特色,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夏山学校的游戏不同于那种在竞技场上有规则的游戏,而是靠孩子们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可以说,孩子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种以玩促学的教育方式保存了孩子们固有的天性,不失为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方法。可是这个看似简单、合理的教育方式在中国现行的教育氛围中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出于对孩子前途的担心,部分家长常常剥夺了孩子们玩耍的权利。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把家长的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在孩子很小的年龄就开始为他们报各类学习班,占用本属于孩子们自由支配的时间。或许他们会认为孩子还小,不懂得选择,以为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就是爱他们的方式,就能给他们更为光明的未来。而实际情况会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吗,社会现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尼尔先生用他六十年的教学实践,向世人展示了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我们爱孩子就该尊重孩子自身的想法,过多地介入孩子的成长过程,过多的“所谓引导”实际上就是低估了孩子们的能力,结果往往会破坏孩子的天性,反而会使孩子迷失了方向。

二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启示

夏山学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至今仍享誉世界,其教育思想和方法必有其独到之处。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给笔者带来许多思考。

1教育者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该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什么角色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对象未来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是一个我们要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夏山学校的教育者与其说是孩子们的老师倒不如说是孩子们的引路人,这与我们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想法有着本质不同。时代呼唤着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人才的不断涌现,教育者也应当跟随时代发展需求重新寻找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笔者认为,对于不同年龄层的学生,理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幼儿时期,不妨借鉴夏山学校的教育模式,加强游戏在教学任务中所占比重,重点塑造孩子们的良好人格,为今后的生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该时期教育者的角色应侧重于为孩子们提供适合其自然成长的环境,引导孩子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中学阶段是吸取科学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该阶段教育者更应侧重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个人文化修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一时期教育者的主要任务,目的是为高校教育发现各类拔尖人才,为高职教育发现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提供人才储备,教育者在中学阶段应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和专长,为学生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大学阶段,学生对于今后的发展目标已有了基本方向,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机会。

2夏山学校的教育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国情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夏山学校招收的人数也只从三四十名增加到八十多名,显然无法大面积推广。而中国是人口大国,国内的九年义务教育、大学教育仍是目前可操作、不可替代的教育模式。

由于尼尔先生从小所生长的环境过于压抑,他在建校之初就倡导完全自由开放的教育方式,在一般人看来不好启齿的诸如孩子们的“性压抑”之类的话题[5],在他看来却和谈学习、谈玩耍一样可随性畅谈,这与他个人成长经历、成长环境有关,在中国目前的大环境下显然是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教育不是万能的,即便是尼尔先生的自由教育也不能解决所有孩子的成长问题。他坦言也有孩子因不适应学校过于自由的环境而中途离开学校。

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学习先进教学思想、模式时,在积极学习借鉴的同时应当发展地、辩证地看问题,形成一套适合国情、校情的教育模式。

三夏山学校的教学思想对我们教学工作的借鉴意义

夏山学校的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并不可能全套照搬到任何公立学校上来,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夏山的教育理念及其背后所影射的哲学思想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熟知,并被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当下,各大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工作者思想的更新。对于一线教育工作者而言,我们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吸取先进教学理念,完善我们的教学体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实践。

1树立与学生关系平等的教育理念

教师授课期间,如果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只会阻塞与学生互动交流的途径,无法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也无法及时获取第一手课堂反馈信息,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比如,对于某门课程,学生若是表现出厌学,作为任课老师需要加以引导,而不能简单地批评指责,即便学生真的没有兴趣,也应该予以理解,并且适当地降低考核标准。其实学习的目的是使人快乐,如果真的没兴趣,强压也无用,要求其满足基本要求即可,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感兴趣的课程上去。

3结合所授课程的性质进行教学改革

在教学中贯穿“做中学”,寓教于乐,探索性地创造教学新模式。侧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校的成长,使学习本身变得快乐。

4结合培养对象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如对于职业教育,可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上,培养教育学生走向社会后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岗位能手的基本素养。

总之,把好的教育思想渗透到实际工作中,虽然不会一夜见成效,但只要努力,一定会见成效,这样我们的教育之树一定会更加枝繁叶茂、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2][5]A·S·尼尔.夏山学校[M].周德,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1-5,25,144-164.

[3]卢春平,韦伟.让学校适应孩子——夏山学校的教育哲学[J].科教导刊,2012年12月(中):11,16.

读《夏山学校》有感 篇4

教育,两个普通的字眼,却是永远做不完的事业。自由与关爱,又能有怎样强大的力量,来做好这一辈子的事业?《夏山学校》给了我们答案。在这个无拘无束又充满爱的乐园,孩子们的成长究竟是怎样的呢……轻松的?放任的?无法无天的?

放飞自由的乐园

夏山学校是放飞自由的乐园,所有的一切都随孩子们决定。他们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可以穿自己喜欢穿的衣物等等,在我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夏山学校的创办者是A.S.尼尔,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实行了绝对的“自由发展”,使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他的办学理念: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我认为这种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思想真的非常难得,创办没有管训、指导、约束的学校,这是得有多大的勇气啊!教育家尼尔经得住旁人的不理解与家长的埋怨,坚持自己的目标,最终果然取得了成功。也用事实证明了“自由发展”是可行的,孩子们需要的就是自由,就是没有约束,这样才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

支持夏山的人很多,不同意的也不在少数。也许他们觉得这与放任孩子没有什么区别,觉得这样下去,在这种自由的环境里,孩子们非但不能好好地健康成长,还会由小时候所谓的“自由”发展成长大后的为所欲为。我是支持夏山的,自由与放任虽意思相近,本质却是不同的。夏山的自由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与敢于发现的创新精神。

充满关爱的天堂

夏山学校是充满关爱的天堂,老师学生人人平等。在普通的学校中,老师似乎被冠上了“永远正确”的代名词,夏山就不同,学生能任意指出老师的缺点,师生之间没有对错之分。

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校长与孩子们的爱也感人至深。哪个孩子打碎了玻璃,校长会怎么做?打他?骂他?都不是,而是让他继续打;那结果就出人意料了:那孩子愿意赔,校长却不需要,还是一位陌生人听了此事后给了校长一英镑呢!我对校长对孩子们的关爱深有体会,孩子们可以损坏公务,可以采摘花木,校长从来不责骂,而是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这样做的对错,也让他们拥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忆《窗边的小豆豆》

通过《夏山学校》,我回忆起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书中的巴学园不就是夏山学校的翻版吗?其实,“夏山学校”就是小豆豆的学校“巴学园”的原型。这两个学校都是自由的,是友爱的,在别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进了巴学园后不也变成里一个正常的小朋友吗?这都是巴学园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小豆豆。小豆豆就如夏山里的许多问题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他们的潜能都被激发了出来,他们也都成为了优秀的、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夏山学校》读后感 篇5

《夏山学校》讲的是英国的一所名叫夏山的学校,这本书的作者也即是夏山学校的创办人“A。S。尼尔”,尼尔先生所创办的这所学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而且也不能够多,毕竟这种学校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我们现在进行的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在夏山,孩子们是被高度尊重的。创办者尼尔和他的妻子共同的办学理念是“创造一个不是让孩子们来适应学校,而是去适应孩子的学校。”。

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具有很高的期望值,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翻过的错再犯就要惩罚等等,老师的压力很大,孩子的内心也一直很焦虑,甚至对工作学习产生了恐惧感。父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剥夺了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体会去享受的权利,更培养出一个个没有个性没有自我的木偶人,他们失去了快乐自然的天性,他们永远在那个的真实的自我和被扭曲的自我两者中间做各种冲突和斗争。他们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命质量,并会带给下一代。

教育孩子不是为了迎合社会,而是让他们自由地按其本性去发展和生长,要他能真诚的面对生命的本质,快乐地享受生命的乐趣,积极实现他自我的价值!每个人对成功有不同的定义,我想被父母和学校的模型塑造出来的孩子,可能有好工作高收入高学历受人尊敬就是所谓的成功。但我想对那些顺应其生命发展规律自然生长起来的孩子来说,快乐真诚心中充满爱做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就是他的成功。电影《天使爱米丽》中的那个餐厅服务员Amily尽情的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自己喜欢的事,给他人带来快乐,努力的寻找真爱,她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她自由快乐的心纯洁得就象天使一样在天空飞翔。

在孩子面前,我们要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只有我们身体里的道义和真理是高高在上的,但我们是平等于孩子们的,甚至要以仆人的身份来“服侍”好他们。我要向他们学习,我们要和他们一同学习和成长。

夏山学校读后感 篇6

我们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各种我们认为是洪水猛兽的问题:小到大小便、大到性教育,书里都有了很细致的陈述。每个仔细读过的父母应该都能从中吸取适合自己的养分。

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像一些小感冒一样,如果父母明白了感冒的机理,就能知道吃药不吃药都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过去。明白感冒是怎么回事就是父母自我学习的结果,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学习就是学习一些能缓解感冒不适症状的方法,帮助孩子缩短病程并增强免疫力。

魏文静《夏山学校》读后感 篇7

沙口路小学魏文静

《夏山学校》,这是一所学校的名称,也是一本书的书名。《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巴学园便是以夏山学校为原型而创。

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位于英格兰东萨佛克郡的里斯敦镇,距离伦敦约有一百英里。起初是尼尔与妻子一起开办的一所实验学校,但今日的它已不是实验学校,而是一所革新的学校,成为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之一,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穷的活力,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1960年《夏山学校》出版后,迅速在全球掀起持续不断的“夏山热潮”,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儿童纷纷前往夏山就读。《夏山学校》仅在美国就被600多所大学指定为教育必读书。实践自由发展,见证爱的教育!

当我读到《夏山学校》这本书之后,我对教育的理解,有了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在夏山学校,教育已经达到了一种“大爱无形”的境界。尼尔认为:“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他用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了快乐教育的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并让每个孩子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实践了这个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理想!

快乐是生活的目的,衡量成功的标准,在于“工作愉快与生活积极”,因此学校应该使儿童学习如何去生活,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夏山学校是一所让孩子们能真正自由生活的场所,完全舍弃训练、命令、要求、道德与宗教教育。尼尔主张孩子们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且 1

聪明、实际,大人只需让孩子们依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照自己的能力去发展,也就是依自己的才能、志趣,想成为学者便去做学者,而适合当清道夫的,也可成为清道夫。夏山学校就是基于这种理念去教育学生,尼尔的一句名言便是:“与其培育不快乐的学者不如培育快乐的清道夫。”

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的夏山学校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世界上最快乐的学校,每一年都有世界各地的孩子来到这里,接受最好的教育,度过最幸福的童年。来夏山之前,这些孩子厌学、自卑、叛逆,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来到夏山后,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发自觉地学习,独立自主地生活,充满自信,也懂得了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多年后,他们成为了杰出的艺术家、音乐家、设计师、演员、科学家和数学家!

其实,在夏山学校里所体现的一切和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一切为了孩子”,“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爱是教育的主旋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教育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技巧。对待学生要实实在在付出自己的真心,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成长。读着这本书,头脑中浮现着孩子们自由成长的画面,感动于尼尔对于孩子的发自内心深处的爱——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真理的渴望、探寻。没有这样爱的驱动是不可能给孩子那种自由的!

夏山学校读后感800字左右 篇8

想起上大学时学习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教育内容之大,几乎无所不包,我被教育巨大的包容所深深慑服。

然而,当我读完《夏山学校》之后,当教育再次以如此美丽生动的生命形式展现在我面前时,我被如此活泼的教学呈现形式所深深折服。如果说我之前理解的教育还是有形的、可演绎的,夏山学校里的教育似乎已经达到了“润物无声”的境界了。它让我真正认识到:教育,可以无限大;教育,可以无限远!

在夏山学校,实现了真正的民主、平等,一切有关学校和集体的事情,由学校自治机构——学校大会全体学生投票决定,校长也只有一票之权。在夏山学校,是否上课,由学生自己决定。学校里有个叫默文的学生从7岁到17岁在夏山待了,一堂正式课也没有上过,出校后同样成了社会上的有用之才,拥有幸福的生活和温馨的家庭。

来到夏山学校的孩子往往都是厌学、自卑、叛逆的,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来到夏山之后,他们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够自发自觉、独立自主地学习,充满自信,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展。多年后,他们多数成为了杰出的艺术家、设计师、演员、科学家和数学家……

在夏山学校,要求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正如尼尔校长所说:“我们决定办一所可以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学校,为此,我们不得不放弃所有管训、指导、约束,以及一切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尼尔用了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自己的信念,夏山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我由衷地佩服尼尔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夏山学校验证了“自由发展”的教育是行得通并且是值得去做的。它将学生看成是完全自由发展的,不受任何约束,真把学校变成了学生们的自由天地。尼尔真的是一个勇于实践、胆识过人的人物,自由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享受教育的价值。在《夏山学校》里读的每一句话,都能让我感觉到爱与自由的存在。“小孩对爱和赞许的需要远超过对知识的需要。”尼尔的书中没有过多提到“爱”这个词,但我却从每句话中到感受到他对于孩子的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这种爱不简单是父母老师对孩子的爱抚、关爱,他的爱是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真理的渴望。这种爱更高尚,更真诚,更可贵。没有这样爱的驱动是不可能给孩子各种自由的。

我在书中感受到的是校长、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成长的快乐。这种教育,已经超出形式、技能乃至内容的层面,没有固定模式与内容。它事实上已经超出了传统教育的理念,而上升到一种哲学精神的境界。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比海洋还要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我把夏山学校的教育比之为心灵的教育,只有我们教师的心灵和学生的心灵自由交融在一起的时候,才能达到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境界。当传统的教育还在为课堂组织教学、道德教育、传授技能等争论不休的时候,夏山学校已经穿过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实现了教育心灵的交融和超越。《夏山学校》一书无限地拓展了我们教育想象的空间。

上一篇:我最喜爱的美食演讲稿下一篇:青岛低碳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