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信息处理》教学大纲

2024-07-18

《智能信息处理》教学大纲(精选11篇)

《智能信息处理》教学大纲 篇1

《智能信息处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智能信息处理

课程英文名称 :Intelligent Signal Processing 课程类型:信息管理及相关专业方向选修课 总 学 时 :33 理论学时:33 实验学时:0 学 分 :3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信号与系统、)概率统计、线性代数、离散 开课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智能信息处理是就是将不完全、不可靠、不精确、不一致和不确定的知识和信息逐步改变为完全、可靠、精确、一致和确定的知识和信息的方法。智能信息处理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前沿学科,同时也是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并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它涉及到信息科学的多个领域,是现代信号处理、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理论、人工智能等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应用。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智能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能够阅读相关中外文献,了解其最新动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应用、智能信息的处理方法综述;

2.熟悉模型理论的基础,掌握模糊规则与推理;理解模糊推理系统,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神经网络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及模型,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掌握粗糙集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了解其应用;

5.掌握遗传算法的基本算法及改进算法,了解其应用;

6.掌握信息融合的模型与算法,了解其应用;

7.理解反向选择算法和人工免疫系统模型;了解人工免疫系统在计算机安全中的应用。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一)人工智能导论

1.理解并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2.理解知识和知识表示的概念,掌握四种表示法; 3.了解常见的智能信息的处理方法及各个处理方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四种知识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四种知识表示方法

(二)模糊理论及其应用

1.掌握模糊集合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及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 2.理解模糊逻辑系统的组成;3.掌握模糊信息处理方法:模糊熵方法、模糊聚类分析、模糊关联分析、模糊信息优化方法。4.了解模糊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模糊信息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模糊信息的处理方法。

(三)神经网络信息处理

1.理解人工神经网络所借鉴的生物学上的人脑神经元的信息处理模式;掌握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特点、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2.掌握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及BP神经网络建模; 3.掌握贝叶斯神经网络算法;4.了解Hopfield网络模型及其算法,熟悉用Hopfield神经网络优化方法求解TSF;5.理解径向基函数(RBF)网络模型; 6.了解不同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典型的神经网络模型(如BP神经网络、贝叶斯神经网络等)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人工神经网络的相关算法的理解及应用。

(四)粗糙集信息处理

1.掌握粗糙集的理论基础:等价类、知识约简等。2.理解粗糙集与模糊集结合、粗糙集与神经网络结合所构成的模型及其应用。3.掌握基于粗集的贝叶斯分类器算法。4.了解粗糙集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知识约简算法、基于粗集的贝叶斯分类器算法。

教学难点: 知识约简算法。

(五)遗传算法及其应用

1.了解遗传算法及其应用;2.掌握遗传算法的基本算法及改进算法; 3.了解基于遗传算法的生产调度方法。

教学重点:遗传算法的基本算法及改进算法;

教学难点:遗传算法的相关算法及应用

(六)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应用

1.理解信息融合的概念、基本原理、功能模型及相应方法;2.掌握用于目标识别和确认的算法:物理模型类识别算法、基于特征的推理技术和认知模型类识别算法;3.掌握D-S证据理论的基本概念、相关术语及一些关键问题; 4.了解信息融合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教学重点:用于目标识别和确认的主要算法、D-S证据理论。

教学难点:D-S证据理论的关键问题。

(七)免疫算法

1.了解生物免疫学基础;2.理解反向选择算法和人工免疫系统模型;了解人工免疫系统在计算机安全中的应用;3.了解人工免疫系统其他的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反向选择算法和人工免疫系统模型。

教学难点:人工免疫系统模型

五、实践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一)关于理论教学环节的说明

理论教学内容的选取注重基础性、实用性、先进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及时补充更新内容,将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中来。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智能信息处理是个飞速发展的领域,知识的老化和更新速度比较快,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逐步提高学生在教师课堂讲授的启发和指引下,独立钻研教材、参考资料,增强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会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2)注重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应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案、CAI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

(3)对于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要讲深讲透,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测验,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讲解中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适应能力和创造性意识,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采用启发式 教学方法。

(4)考核方式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采取笔试与作业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笔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30%。

七、学时分配

每次课3节课,共11周

八、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教 材:

[1]熊和金,陈德军编著.《智能信息处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2]高隽编著.《智能信息处理方法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主要教学参考书:

[1] 王万森编著.《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2] 阎平凡,张长水编著.《人工神经网络与模拟进化计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3] 周明,孙树栋编著.《遗传算法原理及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4] 莫宏伟编著.《人工免疫系统原理与应用》.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智能信息处理》教学大纲 篇2

●主要内容介绍

基于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认识的思路,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这一节采用了“情境引入→操作体验→了解原理→应用展望”的线索组织内容, 相关的教学活动如: (1) 引入:虚拟主播安娜的事例; (2) 活动1:手写输入, 语音输入; (3) 活动2:光学字符识别 (OCR) ; (4) 活动3:自然语言对话 (文本对话) ; (5) 活动4:自然语言对话 (文本对话及机器人形象) ; (6) 活动5:机器翻译等。

根据课标提出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能应用和体验智能信息处理工具”, 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信息处理工具的实际效果时, 感受信息智能处理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难点为“简单了解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工作原理”。课本以用手写板输入汉字为例, 要求理解对手写文字进行智能识别时的相关流程:手写汉字、信息读入、预处理、笔画识别、特征匹配、显示汉字 (如图1) 。

如果我们不深入研读课标, 只是简单地按照书本的顺序, 将六个活动依次经历一遍, 当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智能处理技术的魅力, 但却对本课的难点——“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工作原理”无法突破。事实上, 有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向学生解释文字识别时所谓“预处理、笔画识别、特征匹配”等相关步骤。

基于此, 我们强调教师要根据教学重难点来选择实践活动内容, 要将课堂的有限时间花在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下面, 我们以佛山市曹雪丽老师的《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一课为例, 看看她选择了怎样的活动来引入课程, 是如何分组活动和突破教学难点的。

●情境引入几层“双关”

曹老师为引入本课, 向学生介绍了两个人, 一位是被称为“当今爱因斯坦”的英国思想家、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 《时间简史》一书的作者 (如下页图2) ;另一位是曾被评为“年度十大闪客”, 制作过朱德庸漫画改编的幽默喜剧《醋溜族》的中国人田甜。两个人的命运如此相似——都必须借助于智能工具在社会上生存。霍金瘦得出奇、全身瘫痪, 从21岁起身患卢伽雷氏症, 除了思想, 只能支配三根手指, 必须依靠机器才能与人交流;田甜12岁时, 遭遇歹徒入室抢劫, 歹徒在她脖子上划了两刀, 清醒后, 除了头还能动以外, 脖子以下的身体永远失去了知觉。9年后, 田甜成立了“田甜工作室”, 能用嘴含着一根特制的手写笔制作动画, 成为知名闪客 (如图3) 。

为了加快学生体验智能处理工具的进度, 在介绍霍金时, 曹老师运用计算机播放了霍金的文字资料;而介绍田甜时, 展示了她的成名作《再生翼》。《再生翼》讲述的是一只毛毛虫破茧而出成为蝴蝶的故事, 这与田甜的命运何其相似, 正如她自已所说:“命运虽然残酷, 可是她关了一扇门, 却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嘴里的那支笔, 正是田甜再生的翅膀啊。

很多教师虽然经历了几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但却对于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知如何下笔。事实上, 大爱无声, 只要平时多做有心人, 多思考, 多行善, 就可以做到在情境引入时, 找到恰当的案例, 既传递了课堂的教学内容, 又给人一种精神深处的感动。

●课堂活动埋下伏笔

在书本所提供的五个活动内容中, 曹老师选择了活动2——光学字符识别 (OCR) 。通过主题网站的指引, 学生将教师提前准备好的两个文字材料导入到OCR软件中, 体验智能识别的过程。由于两个材料清晰程度差别较大, 大多数学生发现计算机能很快识别出第一份材料, 但第二份材料识别出来的却是乱码。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第二份材料虽然不清晰, 我们人类还是可以看得出上面写的是“成绩”两个字, 但计算机为什么识别不出来呢?这是不是说明计算机的智能化程度不够高呢?我们应如何提高其智能识别能力呢?

这个环节设计得非常巧妙,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收“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工作原理”, 而是主动去探索这个原理, 因为唯有理解了这个原理, 才能够提高计算机的识别能力。

●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幼时游戏大放光芒

在这个环节里面, 曹老师设计了一个“猜字”的小游戏:三人一个小组, 学生甲在学生乙的背后写字, 乙来猜是什么字, 而学生丙仔细观察他们的活动, 要求最后能说出他们游戏的全部过程。在这里, 我们看到小组分工非常明确, 而且人数也恰到好处。这又让我联想到很多信息教师在信息课里组织学生小组活动“集体创作”时, 通常按坐位四至六人进行分组, 但因为并没有仔细考虑到小组活动中异质同构、各人分工、人数多少等因素, “合作”其实没有落到实处, 通常成了小组中某位能力强的同学“包办代替”了。

在这个游戏活动中, 看似甲和乙是游戏者, 玩得非常开心, 而丙被冷落到了一旁;但事实上, 丙的工作才是真正的核心, 也正是难点所在。课堂实际活动中, 丙在描述游戏过程时, 都说“第一步是写, 第二步是猜”。仅仅这样没有达到教师设计活动的目的, 曹老师只好亲自出马, 惊人的一幕出现了, 她在一个“学生乙”的背后“悬空”写了一个字, 然后让乙去猜是什么字, 学生乙当然猜不出, 这时丙就明白整个过程中, “第一步是写没错, 但第二步是乙去感觉是什么字, 然后第三步才是猜”, 好一个“感觉”, 真的是来之不易啊!学生明白了感觉这个步骤, 就可以很快说出乙在猜字之前, 事实上是先将甲所写的笔划组合起来, 在自己学过的汉字中比较, 然后才形成正确的判断——这不正是文字识别时的“手写汉字→信息读入→预处理→笔画识别→特征匹配→显示汉字”的原理吗?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教学设计 篇3

学习重点:体验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实际应用价值,形成对人工智能的正确认识。

导入:播放人工智能新科技视频,引出人工智能话题。

一、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应用

1.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概念:模式识别中“模式”的原意是提供模仿的标准样式或标本,模式识别就是识别出给定的物体和哪一个标本相同或相似。模式识别的一般过程:样本采集、信息的数字化、预处理、数据特征的提取、与标准模式进行比较、分类识别。

活动一:用“汉王OCR”软件识别图片中的文字

要求:(1)安装并启用“汉王OCR”软件,快速阅读软件帮助。(2)利用“汉王OCR”识别两个已经扫描的文件【文件1(平整),文件2(褶皱)】,分析其识别正确率。(3)就两次识别结果讨论分析其识别的简单原理。学生开始活动,教师观察、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作必要的指导。

小结:(1)OCR识别原理:首先将汉字图像进行处理,抽取主要表达特征并将其特征与字的代码存在计算机中。识别过程就是将输入的汉字图像经处理后与计算机中所保存的全部汉字进行比较,找出最相近的字作为识别结果。(2)影响识别正确率的因素:①原稿扫描图像是不是清晰可辨。②分辨率应适宜选择。(300dpi) ③调整好亮度值和对比度值。最后列举日常生活中模式识别应用的更多例子:指纹识别、手写识别、语音识别等。

2.自然语言理解。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的技术。自然语言理解的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词法分析、句法分析、语义分析。

活动二:访问自然语言处理网站,与智能语言机器人对话。自然语言处理网站:http://alice.pandorabots.com,http://www-ai.ijs.si/eliza/eliza.html。

要求:(1)登陆智能网站,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交流,感受人工智能的不足。并通过与智能机器人对话,来验证机器人的智能程度。(2)回顾与机器人的聊天过程,谈谈你对机器人的认识,想想他是如何回答你的?(3)就与网络机器人交流的过程,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小结:(1)“对话机器人”的工作原理:语言理解、思考和语言的生成。即当我们输入一段话时,机器人首先要理解这段话的意思,然后利用它所具有的知识,生成一段文字,给出回答。(2) “对话机器人”的回答存在很多问题:①似乎不能与我们进行实质性的谈话。②回答问题经常答非所问。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机器人还不能很好地识别人类自然语言。②机器人的“知识”有限。③机器人没有“感情”和“情绪”。最后列举日常生活中自然语言理解应用的其他例子:翻译系统。

二、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体会,展开讨论

分析智能处理工具与一般处理工具的区别。

点拨提示:

一般处理工具(Word,Excel)通常是处理有固定算法的问题,智能处理工具(汉王OCR软件,双向翻译系统)通常处理的问题是不确定的,没有固定算法,处理的过程是推理控制的过程,最终得到的结果常常是不太确定的。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

三、提升: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人工智能

1.人工智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它并不是万能的,有局限性。2.人工智能的实质:机器的思维是人通过编写程序给予的。 3.机器不能完全代替人,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机器,一方面我们要自力、自强、自信;同时也要热爱科学,积极探索、发展、创新,让机器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和合作伙伴,用人类自己创造的智慧,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四、课堂小结

1.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1)模式识别:OCR识别、指纹识别、手写识别、语音识别等。(2)自然语言处理:与智能机器人对话、翻译系统等。2.智能处理工具与一般处理工具的区别。3.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五、课堂练习

1.本节课中的两个活动分别属于智能信息处理的哪个领域?2.指纹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提取指纹图象的特征进行身份识别。指纹锁的工作流程可分为以下步骤,顺序应该是( )(08年高考题)

①指纹图象采集 ② 指纹图象处理

③ 控制门锁开启④ 指纹图象特征匹配⑤ 指纹图象特征提取

A.①②⑤④③ B.①⑤②④③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②③

3. 目前在机器人足球赛中,足球机器人通过自身的摄像系统拍摄现场图像,分析双方球员的位置,运动方向以及与球门的距离和角度等信息,然后决定下一步的行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8年高考题)

①足球机器人具有图像数据的获取、分析能力

②足球机器人的研制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③足球机器人具有人的智能

④足球机器人既有逻辑判断能力又有形象思维能力

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篇4

摘要:现代智能信息处理通过模仿人类和生物的智能行为,把自适应、进化、学习以及模糊等特点有机结合,并将其信号转换为信息,这种方法也被称为计算智能。计算机如今既可以作为数值计算的工具,更可以作为信息处理工具。当前,计算机迅速发展,如何运用计算机来实现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就被提上日程。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就是研究这个的一种重要方法。就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本文作了浅论。

关键词:计算机 现代智能信息处理 技术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1-0000-00

信息处理技术加强了对信号的处理和分析,掌握了信号的随时变化。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更发展了信息处理技术,诸多不确定、不可靠的信息加工经过智能信息技术的处理,变得确定、可靠,这也正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最大特点。通过智能信息处理后,一些不精确、不确定的信息依然可以从中得到较为确定的结果,已经获取的信息从而可以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信息的利用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具备智能信息处理能力的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在同时产生。现在医学上广泛应用的 CT 机就是建立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之上的。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

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是信息处理技术的“智能化”,是信息处理技术“方法”的集合。在目前的信息处理过程中,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是对信息进行“非线性”、“优化”、“分布式”、“并行”、“决策”处理的最好智能化方法之一。通过现代智能信息处理,原来不完全、不可靠、不精确且不一致和不确定的知识和信息变得可靠、精确、一致、完全乃至确定。智能信息处理涉及到信息科学的多个领域,其综合应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理论、现代信号处理以及人工智能等理论和方法。信息科学的多个学科都涵盖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多个领域都被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所涉及,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融合了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等。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主要方法

2.1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该方法建立在数学模型和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数学模型的原因是:在数学模型中,信息处理的基本单元体是人工神经参考大脑神经元。通过有机的组合后,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就形成了。这个结构由大量的人工神经元所构成了。而这个结构的基础自然就是单个的人工神经元和各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结构。人工神经元在网络模型中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成一个完成的模型。

对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进行分类,连接方式和信息流动方向是其中一个标准。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划分,神经网络结构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分别为前向型网络和相互结合型网络。这两种模型中后者的信息可以反馈,前者没有信息反馈机制,因此后者也被称为反馈型神经网络模型。

2.2模糊理论

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会面对一些不确定的现象。在研究这些现象时,模糊理论就需要用到了。事物自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它是对象差异的中间过渡状态,不受数学理论中二元性原则的束缚,因此难以得到明确的划分。在划分对象时,不明确的标准就使得处理对象具有了一定的模糊性。这就形成了模糊系统的基础,模糊系统即动态模型,这个动态模型具有一定的模糊信息处理能力。通常,模糊系统可以被看成输入和输出的对应关系,该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即模糊产生器、模糊规则库、反模糊化器以及模糊推理机,可以被当作连续函数的通用逼近器进行应用。在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模糊神经网络得到了研究和发展。

2.3进化算法

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中,进化算法是最常用的算法之一,是对生物界中的自然选择定律和遗传定律的学习和借鉴。在优化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方面,该算法起到了指导作用。遗传算法的工作原理是模拟生物的遗传模型在全局中进行优化搜索。遗传算法的对象是个体。遗传算法正是对个体进行的选择、交叉以及变异操作,这也正是该算法有别于传统算法的独特性质。这种具有很广的应用范围,且算法简单,这两个特点非常有利于信息的并行处理。如今,进化算法经过科学家的研究探索,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自动控制、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

2.4信息融合技术

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中,需要加工、利用多种信息,并使其相互补充,信息融合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获得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为了实现对目标精确的监测,可以利用多传感器系统,对不确定的信息进行排除,就实现了可靠性的提高。现代智能信息处理的实际应用

3.1该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可以实现智能以及自动化操作,这无疑减少人类的脑力劳动量。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还可以识别文字、语音、影像等对象,理解、翻译等工作在机器的帮助下就都可以实现。还可以解决网络阻塞问题。其主要渠道为借助路由器对数据的传输路径进行分析,然后从中得出最佳路径,网络阻塞问题这样得以解决。另外,计算机计算速度不断加快,存储容量不断增大,其成本也不断降低,总之,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起到更加有效的促进作用。

3.2自然语言理解技术

计算机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的技术,这是自然语言理解的主要研究对象。

首先,通过网络好机器人对话。此时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网络和机器人进行对话。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包括语言理解、思考以及语言生成就是它所包含的三个部分。具体而言,当我们输入一段话,机器人首先要理解,然后能够根据它的理解,利用它所具有的知识,对此生成一段文字。

其次,机器翻译系统。所谓机器翻译,指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自然语言。所谓机器翻译,即完成这个转换的过程就是机器翻译,用以完成这一过程的软件叫机器翻译系统。它的工作原理是:先把一种语言的文章输入到系统中,系统会自动把句子变成单词,接着再辨别词性。通过计算机查阅其中的单词字典,就可以找到一种语言的对应词。之后,为了分析语法,确定语法结构,再查存储在计算机里的语法词典,力图找到另一种语言中与之对应的语法结构。最后,以另一种语言文字的形式输出文章。

参考文献

《智能信息处理》教学大纲 篇5

2018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一、宗旨和目标

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围绕社会服务以及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以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物联网与智能控制等为研究对象,开展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为了进一步聚集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充分发挥“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工作条件,开展高层次、高水平的理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面向海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发布2018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资助海内外科研工作者参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此次开放基金拟资助12项课题,其中,一般项目8项,每项资助2万元;重点项目4项,每项资助5万元。

二、开放基金支持方向

根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领域科学前沿以及福建省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发展需求,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情况,2018年度开放基金项目支持方向如下:

1、图像处理

2、文本语义分析

3、机器视觉

4、模式识别

5、工业机器人

6、物联网技术

7、大数据处理

三、开放基金的申请要求和程序

实验室诚邀海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围绕实验室研究方向申请课题,本实验室将按照“公平公正、择优支持”的原则,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实验室初审、专家委员会评审的程序遴选开放基金课题。

1.申请条件及要求

(1)项目申请者应在国内有固定的受聘单位且聘期覆盖该基金项目实施期限。

(2)重点项目申请者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一定的研究经历和与课题相关研究基础。不具备上述条件的科研人员,需由两名本领域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一般项目申请者一般应具有硕士学位或中级职称,年龄在40岁以下。

(3)项目申请者承担本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未结题者须结题后方能再次申请。

(4)研究项目具有创新性、开拓性及应用前景,研究内容应与申请指南方向一致,鼓励发展前沿和交叉学科的研究内容。2.申请程序

(1)申请者填写《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开放基金申请书》(见附件1)一式3份,经所在单位盖章后于2018年5月15日前寄送至实验室,同时将申报书电子版发送至邮箱524212033@qq.com。

(2)实验室组织专家对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进行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提出开放课题基金项目资助建议名单,提交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最终审定。

(3)经评审后确定资助的项目,实验室签发立项通知书,将在一个月内通知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在收到立项通知书后按要求填 写《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开放基金项目任务书》(合同)(见附件2),报送本实验室。

四、开放基金验收与结题

1、项目立项时发放经费

基于《开放基金项目任务书》,立项时下发放课题经费的70%。经审核项目成果符合《开放基金项目任务书》要求时,下拨经费的30%。

2、项目结题时项目负责人应向实验室提交下列资料:

(1)研究工作总结及研究报告。(2)经费决算表。

(3)已发表及已正式录用的符合实验室署名要求的专著、学术论文。

(4)其它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成果(如软件、数据库、成果报道、知识产权证书、获奖成果证书等)。

3、成果要求

(1)项目负责人享有著作权及著作发表权(保密论文除外),其研究成果由实验室、负责人依托单位共享。

(2)发表开放基金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必须署名“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英文:“Fuji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Intelligent Control(Minjiang University)”,同时注明得到“闽江学院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编号)”,英文:“Fuji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Intelligent Control(Minjiang University)(Grant No.******)”。未按规定进行标注的研究成果,不得作为开放基金项目成果用于结题验收。(3)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每个重点开放课题一般要求发表SCI或者EI收录的论文至少2篇,其中,期刊论文至少一篇;一般开放课题要求发表SCI或者EI收录的论文至少1篇;且用于结题的论文,作者列表中须含本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五、有关说明

1、开放基金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本年度项目实施起止时间为:2018.5.1-2020.4.30。

2、开放基金项目的管理按“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开放基金项目管理条例(试行)”(见附件3)文件执行。

六、联系方式

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溪源宫路200号闽江学院工科大楼A座5楼

邮编:350121 联系人:梁礼燕

电话:0591-83761847、*** E-mail:524212033@qq.com

附件1: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开放基金申请书 附件2: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开放基金项目任务书 附件3: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开放基金管理条例(试行)

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

信息加工与处理教学反思 篇6

现在有许多学生总是认为计算机和电视机性质相同的,电视机买来接上闭路就可以用了,计算机买来接上网络就可以上网。这就是旧教学体系产生的不良一面。

学生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后,能认识信息加工处理的重要性,特别软件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地位,理解使用工具软件解决问题与编程解决问题的不同用途,知道遇到哪些问题时需要编程解决,理解要使计算机工作,必须在计算机中安装运行软件。

使用常用工具软件加工信息与自己编程来处理信息各有什么优点,理解工具软件可用来加工处理日常事务,一些共通的,大众化的问题,而自己编程可以用来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非大人化的问题。

广东版教材与教科版教材处理这一问题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广东版教材更注重让学生体验程序设计的过程与方法,而教科版要求学生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认识简单的算法。教师如果以教材去理解课标,是无所适从的。目前全国有五套教材,如果教材看得越多,必然疑问更大,问题更多。如果能从课标入手去解读课标,就能更好地去用教材,处理教材,因材施教。更好地体现三维目标的体现。

2.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需要编程解决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篇7

关键词: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应用

近年来,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技术, 逐渐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 其将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作为技术基础, 对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等, 满足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1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概述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是指将计算机、通信等多项技术的结合, 从而实现对信息进行自动获取与处理的一项新型技术, 并且在现阶段获得了比较广泛应用。通过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和劳动强度, 还能够实现资源优化处理, 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 降低了管理成本。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包含多个学科内容, 例如:复杂系统的算法设计和分析、生物信息和神经信息处理等, 是多项学科内容的结合, 在社会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是促进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技术,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30年代, 而当时缺少快速计算工具, 无法满足智能信息处理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出现, 为智能信息处理提供了支持和帮助。通过将计算机与智能信息处理有机结合, 创造出许多具备智能信息处理的高科技产品,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例如:英国科学家制造的医用CT机, 不仅促进了医学领域的发展, 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且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逐渐成为各个医院的基础设备之一;还有美国科学家研发的FFT, 在当时反响极大, 受到广泛关注, 并在高自动化检测设备中应用, 获得了很大成功。随着时间的推移, 先进技术会不断更新换代, 未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将逐渐呈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 并与人工智能进一步合作, 提高智能化水平, 为人们解决实际困难, 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最前沿的交叉学科, 是具有应用特征的综合性学科, 主要是处理大量且复杂的信息, 并研究和开发先进的理论和技术, 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对我国社会发展及其重要。

3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受到了重视,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将各个信息综合到一起, 并使其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我们可以预见, 综合性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会成为未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将会覆盖到社会各个领域中。目前,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在社会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在机器人制造方面, 将多种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其中, 能够有效提高机器人智能性, 数据融合技术能够促使多种传感数据实现优势互补, 并将多个模型决策融合到一起, 提高机器人决策的准确性;计算机视觉和图象处理技术的应用, 能够赋予机器人敏锐的识别能力, 避开障碍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知识表达、决策推理等功能等。

(2) 针对灾害防治和安全工作, 图像监控范围较大, 将智能图像以及遥感等技术运用到工作中, 采集生物特征信息, 例如:人脸、指纹等信息, 当出现非法入侵情况时, 其可以进行迅速、准确的提示, 能够在智能安保门禁中进行应用, 在发生森林火灾时, 其还能够掌握灾害实际情况, 从而有效控制灾害。

(3) 在农业生产工作中, 智能数据挖掘以及专家系统等技术的应用, 能够帮助农民选择种子, 防止病虫害, 通过遥感技术, 还能够实时了解和掌握农作物长势等实际情况, 在估计产量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商务工作中, 人们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 对市场情况和趋势进行分析, 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和帮助, 提高企业决策科学、合理性;五、金融、保险领域数据处理量较大,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不仅能够对股市情况作出准确判断, 还能够帮助人们预测金融趋势。

除此之外,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很大应用价值, 人们通过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能够减少脑力劳动量, 还能够在生活中对文字、语音等内容进行理解和翻译, 满足自身工作和生活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通过路由器, 智能分析数据创术最佳路径, 从而能够有效解决网络阻塞问题, 此外, 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手机、电饭煲等, 也充分体现了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 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还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4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发展, 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帮助。因此, 为了能够提高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水平, 适应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应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 以提高我国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明星, 付晨.基于神经网络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田[J].新技术工艺, 2010, 18 (03) :259-261.

[2]苏占东, 杨炳濡, 游福成.基于信息挖掘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2, 20 (05) :12-14.

智能信息系统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智能信息系统 教学管理 知识管理

教务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指导思想提高教育、培养、管理水平,对打造高品牌大学更有着广泛深远的意义。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化校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为了建设高校教务教学的数字化管理,提高教务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以及各院系教学负责人的工作效率,并与“数字化校园”中的其它系统相配合,共同实现无冗余的、统一的信息管理。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学分制、选课制的不断推行,教务管理工作日趋繁重、复杂,迫切需要研制开发基于INTERNET的综合网上教育管理软件。智能信息系统是在信息革命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它利用各种知识和智能技术及算法,对多媒体数据和实践经验进行学习、归纳推理,得到用户需要的质量较高的信息与知识。如能将智能技术运用到教学管理系统中,将大大提高教学管理日常事务的处理速度和效率。

1.智能信息系统的概念

智能系统就是具有人类智能或能模拟人类智能的系统,它包括智能计算机系统、智能机器人系统、智能制造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智能信息系统作为智能系统的一个分支,是一种智能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它模拟人类关于情报处理的思维过程和智能活动,实现情报知识的存储、检索和推理,并向用户提供智能辅助。智能系统的主要智能技术包括: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知识获取、知识推理、智能检索、智能化决策支持和机器学习等。

智能系统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探讨实用的准智能系统,例如智能查找中间人和一些数据库的智能接口系统,已取得成功并投入使用。另一方面是研究新型的基于知识的智能信息系统。这种系统的最大变革是,通过系统所提供的知识库,实现从信息技术到知识技术的转换。系统的知识库可被非专家和没有计算机技能的人们共享。

2.教学管理系统中智能技术的应用

2.1 教学管理系统发展历史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武汉大学教务部门就开始着手开发管理软件。由于学校实行学分制,加上插班生制、主辅修双学位制等等,学生成绩较为复杂,为了进一步理顺和规范成绩管理,学校先后组织过几批专业队伍进行管理软件开发。第一代软件不是很成功,只是单纯实现了模拟手工操作,在计算机上输入课程、教师、教室、教材等信息,缺乏课程、教室等数据库的建设,比较呆板,使用起来不是太方便,但与手工管理相比还是先进和规范了许多。第二代软件是学籍管理系统,它产生于上世纪末。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迅速发展,加上教务管理人员参与开发并维护,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思路清晰,对系统模块、性能及用户需求十分熟悉,实现了较全面的自动化管理,具有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报表打印、考试事务和系统操作五大模块。该类系统使学籍分类归档、成绩管理更加清晰高效,如将不及格的成绩自动排除、变成红色,自动计算成绩Gpa并排序、数据更新备份等。尽管使用最简单的Foxpro技术,但由于界面简洁易懂、功能实用,开发的学籍管理系统一直沿用至今。其缺点是功能单一,知识挖掘方面比较欠缺,不能扩展到其他管理领域,如排课、考试安排、学生网上评教等等,具有很大局限性。第三代教务管理系统就是现在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是合校后开发、2005年春季学期开始使用的。这个系统不仅包含了学籍成绩管理模块,还包括了课程库、教师信息库、排课系统、考试安排系统、学生网上评教系统、学生选课系统等等,实现了整个教学管理的系统化和部分智能化,技术也更先进,系统也更稳定。

2.2 智能性的体现

(1)学籍管理方面。除了保留原有的优点外,还开发了教师网上录入成绩的功能,使成绩管理更规范更简便。教师考试前就可以随时将学生的平时成绩按比例录入系统保存,待考试结束阅完卷后将成绩直接录入,点击计算键就可自动算出学生总评成绩,核对无误后点击提交,按规定打印成绩单签字交给学院,由学院审查提交学校后,学生即可在网上查询成绩。

(2)排课方面。排课系统中的智能性比较突出。课程信息及教师信息,具有模糊检索功能,只要输入相应的汉字即可找到要找的课程名称或教师姓名及代码;排上课时间时,系统可列出相应的课程及时间,让你从中挑选合适的时间;安排教学地点时系统亦会根据要求列出可供选择的教室。对时间或地点有冲突的课程,系统可以自动检查提示。与原来相比,排课不再是件艰难和复杂的事情,准确率已得到大大提高。

(3)考试安排方面。学生选课的考试安排引入了检索功能,可按时间段或其他信息进行查找,比较方便。尤其是相同课程的考试时间可以作批处理(即将其中一门课程安排时间后,可选择赋予同一课程相同的考试时间),学生所在校区的填写亦是如此。

(4)学生网上评教方面。课程结束前学生即可在网上对该门课程进行评价,等考试结束,学院将成绩提交给教务部门后,教师方可看到自己的评价结果,学生也只有对课程进行了评价才能看得到自己的成绩。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不评,也减少了部分教师对评价不高产生抵触情绪而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现象,又能让有关方面及时了解评估结果,而不必像以往手工评价那样经过半年的时间才有结果,不利于学校对教师教学的管理。

(5)教室管理方面。有了网上教室管理,教学秘书不再为了借一个教室频繁奔跑于学院与教务部之间,而仅用鼠标点击,输入需求的理由及时间等信息,由教务部在网上借出,教学秘书在学院打印出来即可使用,急需的时候还可以同时打个电话,两分钟搞定,方便迅速。网上管理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等学期结束后,所借的教室记录就成了一个很好的历史资料,教学档案——学期的调课情况、活动情况一目了然。

(6)报表导出功能方面。导出系统代替了以往的手工制表,更准确更便捷。如安排考试巡视,可以仅选择所需要的时间段进行打印,而不必要剪剪贴贴或手抄;又如一个教师一学期所开的课程,只要输入名字即可全部调出。

(7)安全性方面。系统实行多级权限管理制。除了系统开发商为最高权限外,包括教务部的管理人员亦是按工作职能进行划分管理权限,还有教学秘书的权限、学生的权限、教师的权限,互不干扰,安全性能较好。

3.当前教学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选课系统不够完善。除了必修课外应该全部在网上选修,包括专业选修课。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平时不来上课,等期末考试时再视考试难易程度来补交作业以求教师允许其选修参加考试的现象,同时对那些选了课又不来考试的学生采取以0分记载作为惩罚手段,以保障教师的利益。

(2)课程管理方面尚欠人性化。目前数据库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录入各年级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不能直接从培养方案中产生。此外,排课过程中系统没有对教师冲突情况开启提醒功能。

(3)学生网上评教效果难以保证。对学生网上评教要采取合适的管理方法,如学生不评教则得不到该课程成绩,禁止该生下次选修一切课程等,否则无法保证评估的有效性。另外,评教指标尚有待完善。

除了以上三点,学籍管理系统还缺少智能化技术,如关于学籍异动,网上学籍管理档案的规范程度不高。学籍信息应准确、及时,并详细记录在案,给出灵活的查询、统计功能,查询时让人一目了然。报表导出功能较多,但很大一部分导出后必须进行相关处理才能使用,很不方便。这些都是目前武汉大学教育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是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对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议与展望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化校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为了建设高校教务教学的数字化管理,提高教务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以及各院系教学负责人的工作效率,并与“数字化校园”中的其它系统相配合,共同实现无冗余的、统一的、智能化的信息管理。从具体措施来看,武汉大学教学管理系统在以下方面仍需要升级更新。

(1)学籍管理应一次到位。学籍信息可以将学生报到时的学籍卡信息数字化,通过照片的扫描、上载,自动生成标准的学号,还可支持批处理打印各种考试的报名表和准考证,如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均使用该信息,不需另组织报名照相工作。

(2)现用系统可以输入教学计划,但与其他模块的通用性较差。在输入培养方案后,系统可自动生成每学期的课表,使学生学习更加稳定与连续,减少排课的工作量,而且也可避免排课在时间、教室和任课老师上的冲突。在此基础上,学期末的考表也可自动生成。系统智能化安排课表和考表后,教学秘书再根据全局情况做少量修改。

(3)教学评估科学化。教学评估应基于教师与学生双向负责的基础上,评估时间可分为学期中与学期末,期中的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改善教学,使之更适合本届学生的学习特点;期末的评估可以看出教师下半学期的调整情况,从而得出一学期教学的整体情况,从而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促使教师自觉利用各种先进手段来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信息交流平台。可增设合集、精华区,管理文章等功能,使之真正成为教学管理人员交流互动学习的地方。

(5)增设财务计费系统。目前辅修双学位、重修均由财务部收费,学生将收费单交给任课老师或教学秘书,有时候中间沟通不畅,对学生缺乏管理,而且长期以来,辅修双学位的学生没有学籍成绩管理系统,经常考试了还没有成绩,管理混乱,十分需要建立一个财务部与教学管理系统沟通的平台,加强对辅修双学位、重修学生的管理。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教学业务中学籍、注册、排课、选课、考试、成绩等诸多功能而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全面支持广域网络办公模式,可大大提高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系统应有高效的高层管理机制、事务处理机制和知识管理功能,逐步过渡到知识化管理和智能化管理,为提高教务工作效率和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玉峰.智能情报系统[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19-22.

[2]化柏林. 智能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J].中国信息导报,2003,(8):5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篇9

信息化教学资源来自哪里,一是靠教师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二是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收集或加工别人的教学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所用。国际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之成为教师收集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

教学资源主要从素材类、集成型和网络课程的获取与处理。

一、素材类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1.文本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通常情况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编写文字材料。所以键盘输入是一种最主要的文本获取手段。当然新的输入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会拓宽文字输入的渠道,例如手写输入、语音输入等。

如果要在教学中引用别人的文字,小段内容可以通过上述手段输入;如果文字数量多,则需要采用一些更便捷的方法。要引用书籍、期刊等印刷品上的文字,可以用扫描仪扫描或者用数码相机拍照,然后用光学识别软件将扫描进来的图形转化为文字。

要引用光盘、网页上的文字,可以利用复制、粘贴的办法获取这些文字,放入自己的文字编辑器(一般是Word)。查看帮助

2.图形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以使用图像编辑软件创作自己想要的图形图像,保存为文件,加入自己的教案或课件。

如果要使用书籍、期刊等印刷品中的图片,可以利用扫描仪扫描为图像文件,也可以用数码相机拍照获得图像文件。

如果要使用教学光盘中的图形/图像文件,可以直接将该文件拷贝到自己的资源文件夹中,供以后使用。

如果要使用教学课件中的图片,而该图片不是以单独文件形式保存的,或者说很难找到该图片对应的文件,则可以使用屏幕拷贝的办法,将该屏幕图形复制到剪贴板中,然后用画图或者其它图形编辑软件进行加工处理,保存为文件,或者直接在 Word、PowerPoint 等文字编辑软件中将该图片粘贴进来。

如果要使用网页上的图片,则可以使用复制、粘贴的办法,也可以使用另存图片或者网页的办法。

3.音频素材的获取和处理

教师如果要将自己或者学生等的演讲、朗诵、讨论等保存为计算机的声音文件,可以使用Windows的“录音机”。

当然现在很多教学课件中提供了各种类型的声音文件,教师可以直接复制过来使用。

如果要将现有的录音带、录像带或者电视节目等的声音转换为计算机的音频文件,则有两种办法。一是像录制教师朗诵那样录制录音机等声源播出的声音;二是用音频线连接录音机、录像机或者电视机等的线路输出和声卡的线路输入口,然后设置为线路输入录音,最后打开附件中的录音机进行录音。

也可以将网络上搜索到的音频文件下载保存,供以后使用。

4.视频素材的获取和处理

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录像机、数码相机等将教学过程录像,然后直接将这些录像获得的视频文件保存在计算机上,供教学使用。对于那些过去的模拟录像带上保存的录像,则需要经过较为专业的处理,才能转换为计算机中的视频文件。

当然,教学课件中的视频,也可以直接用相应的播放器播放。如果想将其转化为特定的格式,则需要专业软件的处理。

也可以将网络上搜索到的视频文件下载保存,供以后使用。

二、集成型教学资源

集成型教学资源的制作需要教学设计、美工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些复杂的课件则需要程序设计的知识。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培训课件。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所见即所得的软件,制作简单的集成型教学资源,例如第五模块我们要讲解使用PowerPoint 制作演示型课件。复杂的资源则建议购买或者请专业公司合作制作。

三、网络课程

《智能信息处理》教学大纲 篇10

江埠中小徐胜发

[论文摘要]:数学课程中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学必需的数学。”这要求我们教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去生活。为此,我正努力在小数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今后他的社会适应能力。一、课前预习开放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提供信息,在信息资源的共享中培养学生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三、学科融合在综合信息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四、引导提问,在释疑中培养学生创新信息的能力。五、布置作业,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信息、能力

数学课程中指出,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学必需的数学。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具有把生活素材即在生活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为此,老师要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引进课堂,同学生一起加工、处理信息,在有限的课堂里有效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今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课前预习开放,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是指学生能根据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有目的地发展信息、收集信息,能亲自动手调查,了解所需信息。教师与学生不再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如何找水源”。‘现今社会,无论是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报刊、电影,还是互动的网络,甚至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源”。教师在开放课堂的同时,要把触角伸向课外,让学生在课前充分接触这些“水源”,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例如教学“得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课前可让学生事先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比如化肥中袋子上标有含磷40%。含氮46%,农药瓶上标有浓度92%,考试中及格率75%,栽树的成活率95%等等。上课时汇报。由于学生在课前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了大量的信息储备,所以课堂数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课堂上想要说的就更多,从而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使数学生活化。

二、提供信息,在信息资源的共享中培养学生分析、加工信息的

能力

信息分析、加工能力指在众多的信息中,经过分析、过滤,最终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自己独特的角度解读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对社会实践作出自己的决策,同时切身感受数学的实践性魅力。

例如:教学“利息的计算”,我为了学生真实地了解其教学内容真正理解存款的意义及相关规定,我在电脑中自制一张存款单,放到了电视大屏幕上。

师: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存款单说说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存入日 起息日 属性 印密 通兑 存期 年利率% 到期日 到期利息 操作员

2~4.5 2~4.5 001 凭密 通 2年 2.25 .5 45.00 03

帐号:14-36814570027546户名:王三存入金额Y 元

生A:我从存单上得到:王三5月把钱存进银行的,到5月可以取出,存期一年,本金是2000元。

生B:从“印密”中可以看出,这张存单是加了密的,没有密码是取不到的。

生C:我还发现用本金2000元去乘年利率,乘以时间,再乘以80%,刚好是36元。

师:是吗?算算看2000×2.25%×l×80%=36元

80%是扣20%的利息税(1-20%)

学生拿起纸和笔算起来,得本金×利率×时间×80%=利息

生D:我还能看出很多信息:

从“001”可以知道这张存单是定期的,03是银行工作人员的代码,到期利息45元,税后利息36元,说明到205月,王三可以取出2036元。

学生个个点点头,表示赞成。让生活中的信息融入数学教学,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实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培养学生分析、加工信息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融合,在综合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

信息交流能力指将已掌握的信息在一定范围内交流。获取他人的信息,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并能利用信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数学是一门综合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从现实的生活信息中捕捉数学,并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从丰富的学科知识中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如教学“循环小数”,可与自然学科结合,播放一段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录像,让学生感知“循环”的含义,从而导入新课。其实,学科之间本来是相通的。只有关注学科间的联系,才能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广阔的背景。我们要关于把生活中的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让学生真切在感受博大精深的“数学文化’’的魅力。

四:引导提问,在释疑中培养学生创新信息的能力

信息创新能力指在加工信息的时候,经过分类、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找出有规律的、带共性或相关性的东西,能根据原始的信息,找出其中带本质的东西,得出创新信息。

例如:教学“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出示如下一组信息:

口头村有1200平方米的养鸡场(如下图)

教师:看到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1:我知道总面积有1200平方米。

学生2:我知道把总面积看做单位“l”,平均分成了5份,东边一块有3份,西边有2份。

学生3:我知道东边一块地占总面积的3/5,西边一块地占总面积的l/5

教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4:我知道东边一块地比西边一块地多了总面积的1/5。

学生5:我还想知道东边一块地有多少平方米,西边一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学生6:我想知道东边一块地比西边一块地多多少平方米?

教师:那就请你们自己选择一个问题,然后补上相应的条件编一些分数应用题(学生小组合作)。

反馈得出:

生l:口头村有1200平方米的“养鸡场”,其中东边一块地占总面积的3/5,东边一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生2:口头村有1200平方米养鸡场,其中西边一块地占总面积的2/5,西边一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生3、西边的一块地比东边一块地少多少平方米?

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去获取信息,再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创造,然后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不同的链接、组合,自己编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由于是学生自己编出来的,所以他们的兴致特别高,学得也特别认真。不但掌握了新知识,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创新信息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利用能力指在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创新的基础上,利用自己需要的信息来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所掌握的信息的作用。

l、实践体验式作业。实践体验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之一。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获得真实而有价值的信息,更加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例如学了“人民币的认识”,可让学生参加购物实践,在亲身经历的活动中体会人民币的价值及人民币的换算等信息。

2、观察调查式作业。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后,可

布置学生回家调查以下栏目的播出时间,再回答问题。

哪:中央电视台CCTV一1星期日部分节目播出时间

():()东方时间;(7):(38)焦点访谈

():()第二起跑线;():()大风车

(19):(00)新闻联播

问题:(1)现在是下午4:30,小芳正在做作业。

如果她要准时收看《大风车》节目,她必须在多长时间内完成作业?

(2)爸爸回家时,《新闻联播》已播出5分钟,爸爸回家时是几时几分?

总之,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去生活,让数学生活化。

《智能信息处理》教学大纲 篇11

关键词:CDIO;项目;团队协作;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93.09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

1背景

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学院等四所大学历经四年不断的探索、研究以及教学实践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简写,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一种抽象表达。在该模式下,学生能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联系的方式学习,这是一种合作学习,经过团队每位成员不断地相互探讨、交流、协作,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和规划,最终完成项目。这样的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有一个目标明确的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会不断地进行检查和督促学生,并给与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智能交通通信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本课程教学中引入CDIO理念,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

2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

2.1基础知识的教学策略

2.1.1教学内容的选择

(1)教材的选择

根据《智能交通通信与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交通信息技术》,这本教材更偏重于理论的教学,对于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偏难、偏抽象,此外在我院“信息系统集成实验室”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综合实训系统下很难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综合各方面原因,我们选择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高等职业教育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规划教材《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这本教材将信号系统和通信系统分为16个项目进行介绍,在讲述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其中大部分项目在现有的环境下都能进行操作。

(2)视频、案例的添加

由于我院城市轨道交通硬件设备有限,信号系统中很多基础设备的结构、原理均无法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为了加强学生对信号基础设备的主观认识,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了大量的相关视频;另外,也补充了一些案例,来强调信号系统和通信系统在整个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性。如在讲解信号机时,由于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教师添加了“信号机模型演示”这个视频等;在介绍转辙机之前,先添加了“京广线湖南省境内荣家湾车站发生的324次旅客列车与818次旅客列车追尾冲突行车特大事故”的案例,分析了道岔岔位的定位、反位在计算机联锁中的显示方式及联锁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重要性。

2.1.2教学方法的选择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共同使用。如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掌握信息、运用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面的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次主讲课安排学生轮流上讲台,对上一次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复习,同时还安排学生针对一些项目,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一些案例,在课上大家一起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掌握相应知识点的目的。除培养以上能力外,从某些方面而言,也增强了学生相互之间交流、相互沟通的能力。

2.2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的培养

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思想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特别喜欢展示个人能力,但沟通能力,特别是团队协作能力就相对较差。我们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多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首先,将学生分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综合实训系统”中设置了四种不同的实验角色:车站值班员、控制中心值班员、司机以及车辆段值班员,其中车站值班员角色根据车站数量进行再分,所以一般将7-8位同学分成上述的不同角色成为一组;其次,每过一个月,同学之间的角色互换一下,这样到学期末,每位同学均能体验组中的每一个角色,从而达到掌握每个角色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最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强协作与沟通的能力。

2.3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团队协作、人际沟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做到以项目为导向、项目贯穿始终的教学。

2.3.1设计多个综合性项目,由学生分组完成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综合实训系统模拟环境,教师主要设计了单车往返、多车共同运行的正线联锁及车辆段联锁等几个综合性的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均需要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线路中信号设备的作用。如在正线联锁实验中,控制中心值班员将运营计划图导入C_LOW(中心操作工作站),列车根据运营计划图,从起点驶向终点。在这期间,可以模拟一些特殊情况的发生,需要在某个站台扣车或跳停,此时,车站值班员先要获得控制权,之后在LCP(现场控制工作盘)盘上按下扣车或跳停的按钮等。在整个模拟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轨道区段、道岔等基本设备及联锁设备的操作方法及工作原理。

2.3.2根据综合性项目订制几个独立的子项目

在综合性项目中,往往需要用到很多基本知识,但这些基本知识,同学在综合实验中很难一下子全部掌握,这就需要在前期设计几个相关的子项目来掌握基础知识,如在正线联锁实验之前,可以先操作轨道区段、道岔等几个子项目。通过这些子项目的操作及模拟故障等实践,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这些基本设备的操作,从而为后期的综合性项目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3总结

将CDIO教育理念引入到《智能交通通信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中来,结合问题式驱动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仅掌握了《智能交通通信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还增强了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贾毓杰.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赵娅,薛继伟.CDIO理念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7-98.

[3]马志强,刘利民,刘志强,田永红,李雷孝.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2-93.

[4]韩智,张振红,李兴娟.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工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11):56-59.

[作者简介]

沈效良,性别:男,职称:讲师,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职业大学,职务:教师,本文是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改项目。

上一篇:拷问美国战略方向下一篇:湖南省永州市高峰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