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器信息化技术(精选7篇)
智能电器信息化技术 篇1
1 智能化控制技术分析
智能化控制技术已应用至各个领域之中, 它主要是使用单片微处理器, 并用微处理器控制电器产品, 各种智能化电器的电器元件、电动机保护器等智能系统。智能控制器将微处理器引入低压电器产品之中, 对电器运行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控制, 并能够增加其多种新功能, 智能化控制技术在电器中的应用原理可以用语言表示, 智能电器由传统电器的工作原理改变而来的, 它遵循了传统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又加入了微处理器的加工, 运用计算机的计算存储技术对电器数据进行处理, 在工作中能对内部行为进行调整, 最后达到最好的控制过程和工作状态, 实现保护功能。微处理器应用至低压电器中比较普遍, 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还有许多微处理器解决不了的问题, 需要用更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或其他智能技术的帮助, 才能成功解决低压电器的控制问题, 现在比较先进的是人工智能技术, 它包含了多种智能化技术, 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 结合了神经生理学、计算机学、数学等等多个学科, 交叉渗透形成了人工智能技术, 指导着电器及其他行业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中最常用的有人工神经系统、专家系统等[1]。
简单地介绍下智能化控制技术下的人工神经系统与专家系统, 人工神经系统主要是根据神经网络的特点来展开工作的, 神经网络具有对于非线性控制对象的高度适应性, 在控制对象时, 能够很好地进行模式识别、对故障进行诊断等, 基于这几种特性, 可在智能化电器设计与对实时信号进行监控、检测等工作进行应用。专家系统一般用于电器制造、生产管理, 另外这种系统还可以与电器设计与制造技术相结合, 使电气运行过程更加顺畅成功, 专家系统中的数学遗传算法可以和电器设计的一些环节进行配合工作, 如可应用至图像识别、自动化控制、规划设计领域等等, 使电器具有较多的功能与较高的性能。
2 其他高科技先进技术分析
除了智能化技术在电器设计、开发中上的应用外, 还有一些其他高科技技术的应用, 这些技术同样拥有良好的优点与工作能力, 能够很好地解决电气智能化过程中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智能化高科技技术。
2.1 柔性技术
柔性技术就如它的名字一样, 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能力, 能够在各种变化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良好的性能[2]。柔性技术下, 使用的是晶闸管, 晶闸管具有操作频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因此可以利用其制成的无触点开关进行工作, 我们也可以用语言来表示出柔性技术在电气设计与控制的具体应用, 电源给电磁系统、稳压电器和采样电器提供电, 然后使之通过高频隔离变换电路的信号, 将电力电子的开关器件和电器触头进行控制, 这时柔性技术就可以运用至此。柔性技术下, 采用的是电力电子技术, 从而可以使得组件的功率消耗小, 工作电流低, 电力电子开关在电压断开时, 不需要过大的电能, 随之储能电器的体积减少, 电路体积也随之减少, 这种高频电力电子技术柔性应用技术可以有效处理传统的电工问题, 可以将低频问题转化为高频问题, 处理的自由度与柔性大大提高了。
2.2 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 也给智能化电器的低压电器配电网络带来方便与发展, 智能电器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息息相关, 并与中央控制设备在低压配电系统下形成智能化监控、从而保护信息网络系统。
3 在电器设计与使用中的分析
智能化与高科技技术在电器中, 运用的主要是可通信智能继电器节点硬件设计原理, 总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三部分: (1) 确定微处理器的型号并选择开发平台; (2) 节点的测控部分进行数据采集和其他一些操作控制; (3) 对通信接口电路设计。下面就进行详细的介绍与分析。
(1) 选择开发平台。用单片处理机设计出智能节点, 选择性能质量好的仿真器作为一个开发平台, 可以将微控制器用仿真器代替其运行, 使用户能够通过计算机对界面进行观察与调试, 仿真器是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一个很好的选择[3]。仿真器选择时, 要考虑它的技术含量, 主要运用的仿真技术主要有专用仿真芯片技术和复用仿真技术, 两种技术可以在具体环境中具体运用; (2) 进行智能节点的测控与数据收集, 主要是电流变换, 可选用电流互感器, 将高电压和大电流降为小电流、低电压, 转换芯片选择[4]; (3) 就是信号电路的输出, 对通信接口电路进行设计, 智能继电器的节点要对电器起到保护作用, 用微控制器完成电流比较、控制工作, 然后发出使继电器工作的控制信号, 实现继电器的功能。
4 结束语
新时期智能化技术迅猛发展, 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兴起并流行开来,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 各行各业兴起了智能化的思潮与运动。智能电器包含了许多智能化技术, 这些智能化技术设计了数学、计算机、控制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最终形成了智能化技术, 要想做好智能化电器的设计与开发, 就必须掌握了解这些知识, 掌握电器工作原理, 然后再实际研发与应用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研发出更多更实用的高科技智能化电器, 给人们造福, 也同时提高了我国的竞争力, 智能化电器开发与应用是一个比较艰辛的过程, 需要科研开发人员认真刻苦的努力才能完成, 需要政府与各企业的支持与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许志红, 费鸿俊.智能电器控制新技术[J].电气时代, 2003, (3) :64-67.
[2]刘呱呱.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与新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1) :64-65.
[3]何伟.基于CAN总线的可通信低压开关电器的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 2004.
[4]周凌云.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优势及其实现关键技术研究[J].南方农机, 2015, 46 (5) :34+36.
智能电器信息化技术 篇2
CMC典型需求及铂金解决方案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简称CMC)是支持松下在华企事业活动的合资公司,总部设在北京,目前在国内有11家分公司、15个代表处,员工共计1000余人。
系统和技术需求
铂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支持数据集中存放维护、异地远程漫游操作、异地打印。
系统采用远程登录技术以支持CMC异地人事专员对位于北京总部HR系统的实时操作,从而实现了数据集中、漫游操作的网络化HR管理功能。
人力资源/薪资管理需求
系统的“类别设置”功能,使用户可将全体员工自定义地划分为若干小群体,为每一个群体设置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相关政策,使得多地区政策问题迎刃而解。
系统能对全公司各种属性的员工进行多角度人员统计及预算;针对CMC多角度组织机构划分、多属性合同类型的现状,铂金提出PowerOLAP解决方案;系统可跟踪员工记录、员工培训、招聘和假期等信息,还能跟踪员工在CMC内部的流动情况,
系统将HR的招聘与解聘、培训、奖惩和资产管理职能集成在一个管理平台,提升了工作的标准化、准确性;系统能处理所有员工的工资、补贴等,并在计算薪资前自动进行审查,审核追踪报告的生成,促使薪资和财务部门减少错误,提高效率。
系统具备全面的职位管理功能。
铂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生成 法定要求的个人所得税报表等报告,并根据 劳动人事法规的变化不断提供升级版本。系统还可生成各种内部管理报表,协助高层管理做出审慎全面的人力资源和薪资管理决策。
系统的外部接口需求
铂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与ERP系统接口并具有数据输出和输入功能。
系统能够与大部分ERP软件接口。此外,系统能够接受Excel、 Foxbase、 Access格式的数据输入,并能以 Lotus、 Excel 或ASCII等格式进行数据输出。
使用效果
通过实施铂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CMC的人力资源信息得到有力整合,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显著提升,人力资源部门真正成为CEO的战略合作伙伴。
智能电器的应用与关键技术分析 篇3
电器是进行电路监测、分断操作以及电路连通的重要设备, 主要应用在电力传输和分配、用电设备供电、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领域中,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下, 传统电器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智能电器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该种问题, 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和自身的状况, 实时地执行有效的柔性操作。
1 智能电器的基础理论研究
我国智能电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其主要包含了现在电器需要在不同环境中能够正常运作, 完善智能电器的操作理念;构建故障的诊断程序, 完善电器故障的智能修复功能, 获取电器劣化规律;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研究开发智能电器的软硬件平台。最主要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 电器开关的智能化控制, 电器的开关的智能化是对整个电器的控制, 对于电器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电器开关的过程中产生的电弧严重影响了开断电器性能。 (2) 电器故障的智能诊断以及电器劣化规律, 开关电器性能的逐渐劣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 其性能劣化规律、特征参量以及诊断知识的获取是进行故障识别与智能诊断的基础。 (3) 智能电器控制系统软硬件平台的搭建, 现代智能电器在我国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 如今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下, 对于智能电器的需求越来越严格, 对其性能的要求也越高, 功能也要更加全面。所以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需要设计专用的智能电气控制系统软硬件平台,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2 智能电器的关键技术
现在智能电器的设计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成效, 其中包含了许多高新科技技术。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低压条件下智能电器的操作技术, 为了解决触头材料的电损耗的问题, 低压电气智能操作技术利用电磁斥力以及弹簧的反作用力把这两种力相结合一起, 以此来提高开关的分闸速度;同时采用并联结构的磁路操结构使得线圈线圈和永久磁铁产生的两种磁通在不同的磁路中流动, 有效减少了开关电器时的能量消耗。
2) 高压条件下智能电器的操作技术, 高压条件下因为分闸操作使得电压瞬间大幅度上升,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高压电器的分闸性能。在我们过去, 使用传统的高压断路器在开关电器的瞬间, 电器电压大幅上升的同时, 电流初相角会出现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而这种不确定性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在合分空载变压器、电器电容组件和空载长线的情况下, 上述问题就会产生增幅很高的涌流与超过保护机制的电压, 这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也会引起保护机制的误操作, 从而严重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3) 智能电器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可重构设计与测试技术, 智能电器在使用专用的集成电路后, 可以有效提升电器的性能以及稳定性, 这是现代智能电器的关键技术之一。但是就目前而言, 在我国还没有这种集成电路可重构技术, 使得我国在开发智能电器的集成电路时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同时因为没有重构设计平台, 导致现在智能电器专用的集成电路成品需要的时间过长, 整个电路设计繁杂, 不具备再利用的可能性, 仅仅是一次性产品。专用的集成电路是提高智能电器控制系统性能的有效方法, 但是现在集成电路测试方法也存在速度慢, 覆盖率低等问题, 无法满足智能电器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的发展需求。
4) 在智能电器控制器专用芯片开发与电磁兼容性能方面, 智能电器控制器的实现是由其中附带的专用芯片来完成, 专用芯片的运用有效提高了智能电器控制器的可靠性, 扩大了其应用范围。而我国采用的芯片大多都是进口外国产品, 为了能够研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并且能够满足国内对于多功能化智能电器控制器的需求, 在未来阶段下, 我国要不断加大研究力度, 创新现有的技术水平。目前, 我国研制出的智能电器控制器专用芯片, 实现了智能电器的功能集成, 能够解决一系列复杂操作, 如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控制算法、通信和人机接口等功能。并能够根据需求优化设计, 解决专用芯片在电磁环境下的兼容性技术难题。但是,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还有一系列的技术瓶颈尚未突破, 有待我们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研究。
3 结语
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智能电器也将成为现代化电器的发展方向。该领域的研究也受到了国内政府以及各大型企业的广泛关注, 智能家电开始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初步的应用与发展。智能电器理论、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摘要:详细论述了智能电器基础理论的相关研究内容, 包括智能电器的操作理论、智能诊断方式等。并以已有智能电器理论的指导为基础, 分析关于智能电器研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法。
关键词:智能电器,智能操作,理论研究,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夏霄, 王野, 秦祎, 等.光纤电流互感器平均波长漂移变比误差 (英文) [J].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1) .
[2]何湘宁, 宗升, 吴建德, 等.配电网电力电子装备的互联与网络化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29) .
[3]刘路辉, 庄劲武, 江壮贤, 等.混合型直流真空断路器触头技术——现状与发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21) .
智能电器学习心得(本站推荐) 篇4
课程名称:
智能电器
专业班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104班 学生姓名:
张宇鹏
学
号:
110301420
时
间:
2014年月
日
智能电器学习心得
这学期的考查课我选修了由蔡志远老师授课的《智能电器》,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了解了智能电器的有关知识。电器智能化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向开关电器领域提出的要求,也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电器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融合了传统电器学科、现代传感器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数字通信及其网络技术等多个学科。智能电器是指智能化了的开关电器元件或者成套开关设备,是一种具体的有形产品。而电器智能化应当是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发展与进步的过程。本文是我对本学期的学习总结以及对《智能电器》的学习心得。
一、智能电器的介绍
首先,我们要明白智能电器的定义。智能电器是将计算机以及微处理机引入电器设备,一方面可以使电器具有电器的基本功能,而另一方面可以使电器具有智能的功能。其中包括了智能化断路器以及智能化电动机控制器视线与中央控制计算机双向通讯。微处理机和计算机技术引入电器设备,一方面使电器设备具有智能化的功能,另一方面使开关电器,包括智能化断路器和智能化电动机控制器实现与中央控制计算机双向通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配电系统和电动机控制中心已形成了智能化监控、保护与信息网络系统。目前,对智能电器的定义并不完善,我们认为智能电器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与抉择能力、模糊控制规则和知识控制规则。一般的,只要满足一个条件就是智能电器。
其次,我们应该了解智能电器的组成及其特点。智能电器的组成可以分为四大模块:输入、中央控制室、输出及通讯。输入部分的功能是完成电路运行状态参量、特性的在线检测。输出部分是要完成指令或动作的执行。控制器要做的则是对输入量进行分析和处理。而通讯部分则是进行信息交换的场所。智能电器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五点:数字化、多功能化、网络化、分布控制及开放系统。了解智能电器的组成及特点对我们深入研究智能电器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我们应该明白智能电器是通过什么样的原理对所相应的物质产生控制的。原来,智能电器的优化短路与电动机控制器是开关柜以及电动机控制中心实现智能化的主要电器元件。微处理器引入断路器,首先使断路器的保护功能大大增强。诸如:它的三段保护特性中的短延时可设置成I2t特性,以使与后一级保护更好地匹配;接地保护可实现选择性,对断续的电弧接地故障可带记忆功能。
二、智能电器的发展
1.传统电器 20世纪60年代是电器发展的传统时期,产品以电磁类保护电器为主。我国在仿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第一代统一设计的产品以CJ10、DW10、DZ10、JR16B等为代表,这些产品尺寸大、耗材多、性能指标不理想、品种规格也不齐全。那时的电器产品只是简单的电磁装置,毫无智能化概念。2.智能电器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电子电器及装置。由于包括晶闸管在内的电力电子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效率高和响应快等特点,由它构成的变流装置具有可靠性高、寿命长、容易维护等优点。它的“以弱控强”的特点,能在强电与弱电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了应用微电子技术控制电力系统和电器设备的梦想,拓展了微电子技术在电器控制方面的应用空间,使微电子技术在电器智能化控制方面的应用日趋广阔。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微处理器的广泛应用,使电器及其装置具备了自诊断和记忆功能,自动化程度及可靠性有了较大提高。智能化电器对微处理器的基本要求是硬件通用化,应用灵活化,具有记忆、计算、查表能力,指令系统适合实时控制,执行速度快等。目前,微处理器已形成多系列、多品种的局面,我国所使用的微处理器有MCS251、P IC、MSP430、DSP等几十种系列,为智能化电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接口技术指微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之间联系的技术,包括硬、软件技术。接口电路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微处理器通用接口,键盘、显示器接口,打印机接口和A/D、D/A接口等。软件技术是智能元件的灵魂,微处理器与数字电路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具有软件系统,很多硬件电路能实现的,软件也能做到,因此在硬件电路设计时,可以考虑用软件来部分或全部实现。在硬件不变的情况下,应用微处理器开发的智能化电器系统具备较大的适用性和升级能力。因此,微处理器的应用为智能电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第一代智能电器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西安交通大学电器教研室在1987年采用MCS-48单片机开发出了国内第一台同类型保护装置。随着单片机功能日益完善、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短短20多年内,智能电器已经从简单的采用微机控制取代传统机电控制功能的单一封闭式装置,发展到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多学科交叉的电器智能化系统,成为电器工程领域中电力开关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业供配电系统级工业控制网技术新的发展方向。从本世纪初开始全面进行可通信低压电器的研制。相关标准制订包括总线通讯协议、低压电器通信规约、通信适配器等系统配套产品标准、可通信低压电器标准。
第三代低压电器全面实现可通信产品包括:可通信万能式断路器、可通信塑壳断路器等,这些产品均能与多种现场总线连接。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开放性、允许多主站、多总线配置;支持多厂商设备、方便用户选择;全汉化、专用工程组态软件,组态方便、快捷、正确;适合国内大部分开关柜;第三方设备接入方便;系统配套件、附件齐全等。我国第三代低压电器已基本实现智能化、可通信、网络化。我国可通信、网络化电器发展基本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可通信、网络化电器的应用刚刚起步,智能电器功能尚未全面发挥,系统配套性尚有差距。部分关键技术、产品核心技术,总线协议等与国外有较大差距。
三、国内外智能电器发展现状
20世纪末,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大公司基于CPU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纷纷推出新一代的智能型可通信的低压断路器,比如施耐德公司的M、MT开关,西门子公司的3WL /3VL 断路器,ABB公司的F、Emax等系列低压断路器。西门子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断路器SENTRON WL /VL 较以前产品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网络连接方面,具有Profibus2DP、Cubicle BUS、以太网、RS2232C等多种总线接口(Cubicle BUS为断路器内部数据总线)。西门子通过模块化结构和内部数据总线使SENTRON可以方便灵活地配置和减少内部接线。施耐德公司的Masterpct系列断路器支持Modbus和BatiBUS,同时还提供用于连接Profibus和以太网的外置网络模块。
工业以太网进军工业自动化的状况与20世纪90年代初PC机进军工业自动化的状况极为类似。以太网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也最成熟的统一的总线网络技术,在高速数据传输方面更具优势,具有价格低、速度高、易于组网、用户费用更为便宜等优点,代表了电气控制的发展要求,它将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各种类型的低压断路器通信技术中。目前,工业以太网技术已经渗透到我国电网建设中,相信将来智能化断路器的以太网可通信技术必有广泛应用的一天。目前一些主要断路器厂商虽然尚未在自己的产品中支持以太网技术,但都为用户提供连接以太网的解决方案,大多采用协议转接方法对以太网进行支持。西门子公司主推Profibus现场总线,断路器产品通过通信模块连接至Profibus总线,然后通过Profibus网络的主站连接至以太网。断路器附件BDA(断路器数据适配器)则起到远程/就地调校工作,不用于现场监控通信场合。
施耐德公司通过EGX 或CM4000 + ECC实现Modbus协议与TCP/IP协议的转换。目前,国内对智能电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①设备的在线检测;②新的信号采集及处理方法、机理研究; ③电器本体的研究;④智能电器可靠性及控制部分抗干扰能力的研究;⑤通信的实现方法。国内的宝控公司SC800系列产品以智能型控制器为核心,以MODBUS协议为基础,可通过RS232/485进行通信,实现“遥测、遥控、遥调、通信”等4大功能。
四、智能电器学习心得
智能电器信息化技术 篇5
1 开关电器智能化技术及其特点
1.1 开关电器智能化技术的含义
所谓的开关电器智能化技术指的是能够适应控制要求、外部环境和电网变化的电器, 能够始终保持最佳的运行工况。由于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的特理过程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因此必须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控制, 从而适应任何环境的变化, 使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能够达到最好的性能指标。该技术主要应用了大范围自适应、专家系统和模糊理论, 综合了新型开关制导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电力技术、数字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1.2 开关电器智能化技术的具体特点
(1) 具有数字化和功能集成化。使用电磁式机械结构构成的传统二次电器无法适应现代电网的需求, 具有较差的性能, 也不能完成大规模的自动化系统构建。在开关电器智能化技术中, 智能电器的保护、计量和监控都由计算机技术来完成, 其不仅具备传统二次电器的所有功能, 而且还集合了记录、通信、保护、计量、控制等功能。
(2) 结构和产品形式具有标准化和模块化。在智能化电器产品中, 通过灵活组合各种模块和以软代硬的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其适应性。以南京某公司生产的PA100系列产品为例, 根据控制对象的不同, 该产品又分为高压电机、母联、电容器、变压器、线路等不同的单元, 每个单元都具有不同的保护和监测内容, 具有完全一致的硬件形式。因此在构成不同的测控单元时只需配备不同的软件即可, 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形势的标准性, 产品的硬件成本得到了降低。
(3) 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智能化电器产品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其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首先, 其能够对各种电气元件的运动、机械、热、电进行有效的在线监测, 及时发现故障, 分析故障原因, 极大的提高了智能化电器的可靠性。其次, 智能化电器产品具备自诊断和自检功能。第三, 智能化产品的硬件设计相对简化, 具备功能一体化的特点, 能够降低单元故障率。
(4) 维护便利、二次设计简单。与传统的电器开关相比, 智能化电器产品的单元接线更加简单, 因此设计和安装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简化。
(5) 体积小型化。由于使用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功能集成, 智能单元具有更小的体积。例如某市钢铁公司开展的旧站改造工作中, 原本的变电站二次控制保护屏占地面积超过了200平方米, 改造之后占地面积缩小到60平方米左右。
2 开关电器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动态
在工业电子化推进的过程中, 上世纪30年代开始在电气工业实行无触点化和电子化, 并将半导体脱扣器设置在万能式断路器的内部。在断路器的内部可以将半导体脱扣器作为一个电子模块来替代双金属片, 从而实现了过载延时保护、短路延时保护、短路瞬时保护等功能。随着半导体脱扣器技术的日益成熟, 上世纪80年代初成功研制出了智能脱扣器。在智能断路器中以智能脱扣器为核心, 融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断路器技术, 使断路器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能够对电网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实时检测, 并保障重要的负荷电路不停电。通过融合控制和检测, 智能脱扣器发展成为了智能控制器, 并于90年代在我国开始大批量生产。
3 开关电器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开关电器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 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网络化技术、配网自动化和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EMC技术、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技术-BOTS的应用、虚拟仪器技术、软装配技术、智能化元件的专用电路设计和在线编程技术、自动化系统的集成方法、智能控制技术等等。在未来的发展中, 开关电器智能化技术也在积极引进新的技术。例如新型传感器技术、以OPC为核心的系统集成技术、前置智能单元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的开发和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然而其是开关电器智能化技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3.1 新型传感器技术
要保障智能化电器的正确运行就必须依靠传感器技术, 因此传感器技术也是开关智能化电气技术中的技术核心。然而与处理与控制技术相比, 检测传感器的技术还比较落后。通过结合智能化电器、通信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 实现了智能化电器的网络化、智能化、小型化和集成化, 传统的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已经不能满足技术发展的要求, 必须大力发展开关电器智能化技术中的智能化传感技术。
3.2 以OPC为核心的系统集成技术
该技术主要用于过程控制中的嵌入和对象联结, 从而连接了现场过程控制和windows7的应用程序, 能够成功的结合相对独立的应用程序。在OPC规范中具有助预定义的接口集合, 从而能够自动采集、分析和处理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各项数据, 使其成为独立的标准接口。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具有更好的灵活性、适应性、可扩充性和集成性。
3.3 前置智能单元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引进开关电器智能化技术, 从而对电器构成中的控制设备和供用电系统进行模糊控制。当运行方式改变时, 该技术能够自动修正供电网络的保护定值, 并实现故障分析和防误操作功能。
4 结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开关电器智能化技术及其特点、发展动态与发展方向, 在未来的研究中要对开关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 不断完善相关的智能化电器产品, 推动开关电器智能化技术的进步
摘要:开关电器智能化技术及其特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并简要分析了开关电器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对开关电器智能化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开关电器智能化技术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未来应该继续开展开关电器智能化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开关电器,智能化技术,发展动态
参考文献
[1]林继志, 张向前.教学研究型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理论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18) .
[2]赵俊华, 文福拴, 薛禹胜等.云计算:构建未来电力系统的核心计算平台[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15) .
智能电器信息化技术 篇6
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主要是应用于现代化的“电子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 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测、保护与控制。就一般情况里来说, 配电网自动化包括配电网“SCADA”、“配电变电站自动化”、“馈线自动化”等几个方面, 如图1所示。
(1) 配电自动化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把整个环状结构配电网路经过分段开关将供电线路变为独立的供电区域。一旦发生故障, 能够及时把故障区域开关跳开并进行隔离。从而避免线路故障而导致整条线路的失电情况发生, 减少停电的范围, 进而保障供电的可靠性。
(2) 当前要实现配电的自动化主要有以下方式。
第一种:在环形电缆的配电网络里运用重合器。进而配合环网柜来实现配电的自动化。
第二种:在辐射线路抑或是树状线路运用重合器和分段器的方式。运用这两种方式不需要配置通道与主站系统, 仅仅依靠重合器与分段器它自身的功能作用就能够进行故障的隔离与恢复供电, 同时实施容易, 且节省投资。
第三种:由沿城市的街道铺设的架空绝缘的导线而构成配电的网络。这种方法是我国大多数城市普遍采用的方式。对于这种配电网络, 我们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网络优化改造而形成多环网这种配电自动化的方式来进行改造。
(3) 配电自动化的目的是保障配电网的安全与经济性。降低损耗, 同时快速处理电路的故障, 并提供供电可靠性。因此要具有以下的条件。
(1) 进行实时的系统监控。要实时监测每条线路的负荷运行情况, 并及时发现和消除不安全的因素, 保证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2) 依靠监测系统的功能实施提醒用户电表故障, 从而防止偷电和窃电的行为发生, 避免电量的损失。
(3) 通讯系统务必可靠而高速率。
(4) 同时要具备在室外恶劣的环境下对故障电流的识别, 并完善故障的控制器, 实现断路器的远程操作。
(5) 系统的监测功能务必及时的计算出线路的线损, 从而保证线路运行的最佳状态。
(6) 对系统的电量进行控制与功率控制能够促进电费的回收。
(7) 主站系统的软件功能完善, 硬件上有足够空间和处理速度, 具备扩充性和开放性。
2 电器的智能化
2.1 发展基础
随着当前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 “配电自动化系统”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智能化的监控、运行与保护的体系。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用户与设备拥有更大的开放与兼容性。智能电器和中央计算机通过接口构成自动化的通讯网络, 这种通信连接方式能将工业控制上用的传感器与执行器, 以及“限位开关”、“光电传感器”和“按钮指示灯”等一些简单的控制元件得以从设备连接网络, 和用做主设备的控制型计算机或者可编程的逻辑控制 (PLC) 进行通信。这使电器智能化进入了信息电器的新时代。
2.2 智能化电器的功能要求
和传统的电器不一样, 智能化的电器在一些传统的电器的开关上安装了一个智能单元, 它是智能化电器的核心部件, 这一部件集测量、保护、控制、通信和在线检测电气本身等功能为一体。
(1) 测量功能。具备对电量的测量以及对电能计量的功能, 同时通过电子屏显示出来, 从而取代了传统的测量与计量仪器。
(2) 运用计算机保护代替传统的继电保护。
(3) 智能电器的操控系统从安全性、可靠性和操作成本来考虑, 根据操作控制, 从而对断路器等进行分合闸操作。
(4) 通过传感器进行在线监测, 主要是针对温度、机械性能和电子绝缘性能等方面。
(5) 通信能力。智能化的通信功能, 主要用于电器与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的双向信息传输服务。
3 电器智能化技术在配电自动化中的应用
3.1 配电自动化为电器智能化应用提供了实现的硬件条件
电器的所有功能必须在稳定充足的电力供应的条件才能得以实现, 如果没有稳定的电力供应, 电器是不能使用的, 更别说是电器的智能化和电子化了。配电网络的自动化为电器智能化提供了实现硬件条件的可能性。配电自动化划分了配电区域, 从而保证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智能电器根据这个原理对电器的功能进行分区和分布管理监控, 并适时地采取措施进行维护。
3.2 电器智能化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的可靠性增强
电器智能化的稳定电源能抑制系统外部的干扰噪声, 比如电弧放电、雷电波和脉冲噪声等。由分立元件搭配常规的交流稳压、隔离、直流稳压。用系统的选择开关电源或增加标准电源滤波器, 从而和配电自动化中的监控系统运用在本质上一致, 处理来自外界的干扰并减少设备自身对外的干扰, 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自身的品质。
3.3 电器智能化的通信技术是建立在配电系统的自动化之上的
智能化电器的通信功能, 它主要是用于电器和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抑或是变电站微机的监控系统中的系统机, 或者配电自动化的系统中的RTU设备之间, 其主要作用是双向信息的传输。而智能化电器向系统机抑或RTU的设备传送被控对象的“运行参数”、“保护整定值”和“故障信息”及电器状态信息, 同时系统机往智能化的电器发出一系列的操作指令, 从而改变与调节整定值。同时通信功能能够利用串行通信接口实现。而如果电力的自动化系统运用了现场总线, 那智能化电器同时应采用相应的现场总线的技术。
3.4 电器智能化的硬件结构与技术实现的原理
智能化电器其智能能源是“单片机系统”、“模拟量输入”、“开关量输入”和“串行通信接口”以及“人际对话”, 电源等功能电路组成, 个别模块采用插件连接。
3.5 电能质量是电器智能化技术发展的保障
电能质量的问题严重影响到电力系统与用电设备, 甚至可能还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危害。因此对电网的电能监测务必要实时且保证有效。而电能的质量监测系统是对电能质量水平的重要评估方式, 也是及时发现电能质量问题的重要手段, 是保证所发送电能质量的前提。一旦对电能的质量做出比较精确的检测与分析, 就能够对电能的质量水平与各种电能的质量问题的做出细致分析与判断, 并为电能的质量改善提供有力依据。在同电力用户相关的如低压配电系统当中, 其电能质量的监控能够保证低压电网与用电设备的安全与可靠性, 同时也是现今低压智能化的电器一项新功能与发展方向。而当前的研究重点主要还是集中在这些方面:“电能质量问题的发生机理”;“电能质量的检测机理”;“电能质量设备的设计方法”。
因为智能化电器的测量与保护对象要求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 因此智能化电器对可靠性技术的研究是一个相当大的难点, 当前的研究也制定出了许多措施, 使开发出的产品能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 其内容大致集中在这几个方面:“自检”、“自校”、“自我诊断技术”;智能化的电器元件其换效机理及元件与系统关于可靠性的分析, 与智能化电器的检测、审核技术。
4 结语
电力系统配电的自动化技术是电网建设的重点, 电器智能化更是当前电器发展的主流方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全面建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电器智能化在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基础上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本着循序渐进、统筹规划的原则, 使电器智能化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发展中得到发展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曾萍, 胡景泰, 朱文灏, 等.智能化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现状与发展[J].低压电器, 2010 (22) :1-4.
[2]于红.智能化电器是电力技术发展的必然[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8 (1) :75, 44.
[3]魏国平, 雷武, 郭辉, 等.校园环网型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气应用, 2009, 28 (3) :16-19.
[4]聂家荣.关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16) .
智能电器信息化技术 篇7
通过将计算机技术、电力技术、电子技术等融入到电控技术中, 研发的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CPS, 与传统的同类电器相比, 具有技术可靠、反应快速、安全节能等优点, CPS接点少, 降低了系统的故障率及电能耗, 并节约了材料。全球第一代CPS产品是1983年法国TE公司生产的LD系列产品。中国90年代研发了第一代CPS产品, 填补了国内空白, 是革命性的创新产品。
与隔离器相比, 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可同时隔离;与断路器相比, CPS分断能力高, 具有高可靠性和连续运行的性能;与接触器相比, CPS具有寿命长、无维护、易操作等特性。
CPS产品技术发展趋势有以下七个特点。
1、控制保护一体化: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CPS将传统的断路器、隔离器、接触器、热继电器合为一体, 并解决了保护与控制特性匹配问题。
2、功能的多样化:既适用于配电场合, 也可用于电动机的控制场合。
3、产品的小型化:应用最优化的结构布局, 采用先进的材料、工艺和技术, 缩小产品的整体体积, 实现产品的小型化、模块化。
4、应用的节能化:应用优化电磁系统静态结构设计和智能动态控制技术, 进一步降低了电磁系统功耗;应用软硬件结合的智能电子技术, 进一步降低了电子系统功耗, 实现产品的节能。
5、维护的简易化:模块化的结构设计及多种可选的附件使产品的应用更方便灵活、接线更便捷、维护更简洁。
6、性能的可靠化:产品结构、抗干扰能力、检测判断精度、响应速度、软件运行的可靠性等方面全面提高, 使得CPS的产品使用更可靠, 操作更安全。
7、寿命的延长化:通过对触头灭弧系统的结构、气流场及磁场的优化设计, 可提高产品的短路分断性能。通过提高材料性能、优化零件结构、启动时引入动态控制技术来延长产品的机电寿命。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教授级高工徐华
控制保护开关电器具有控制与保护功能集成化、模块化、小型化的特点, 其防护等级高、保护功能齐全、分断短路电流能力高、电寿命长、安装使用及维修操作方便、设计选型方便, 克服了由于分立元器件 (通常是断路器或熔断器+接触器+热继电器) 选择不合理而引起的控制和保护配合不合理的种种问题, 是实施绿色建筑中节材的典范, 现在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CPS的推广使用, 建议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随着马达控制及节能技术的发展, 软启动、变频启动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CPS能否结合软启动器、变频器生产一体化产品?
2、由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良莠不齐的CPS产品, 降低了产品可靠性, 会影响CPS的使用和推广, 应让大家能够快速区分优劣产品。
3、对电子式和电磁式产品选用混乱、市场混乱的现象提出选用原则。
4、对于消防型CPS产品, 能否结合消防巡检要求, 生产集成度更高的产品?对于直接启动大功率消防泵的CPS, 其电寿命和机械寿命有无影响?
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戴瑜兴
从三个层面谈一下我的想法。
1、制造层面:目前的CPS产品需要走精品制造的技术路线, 做专业产品。推进“机器代人”, 温州政府对此支持力度也很大, 很多环节都可以机器代人, 以提高工艺水平和效率, 降低成本。要切实提高制造业过程的自动化, 从产品设计、制造、检验与测试、工程应用以及产品报废处理的全生命周期实现信息化。
2、推广应用层面: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要加大打假力度。目前产品的应用集中于民用建筑领域, 亦可向工业领域、军工领域拓展, 拓宽高科技产品的应用范围, 例如航空航天领域、船舶领域。产品上图方面, 尽量做到产品样本提供的线路图、典型方案可作为设计参考乃至设计依据。
3、企业发展层面:中凯已经成为上市企业, 温州的企业很多, 创造的GDP很高, 但遗憾的是温州的上市企业很少。参考国外先进经验, “百年老店”都是一种产品一代代做下来, 做成精品。中凯的三合一产品独具特色、技术先进, 市场需求很大, 要做专、做强、做成民族的品牌。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研究员张钊
鉴于目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发展现状, 提以下两点建议。
1、建议用控制与保护开关KB0代替双电源切换装置ATS
实际上, KB0具有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功能, 但没有得到真正的应用, 丧失了很大的市场。双电源均采用传统的自动转换开关ATS, 在民用建筑中, 双电源转换开关要比KB0用量大。应加大KB0双电源产品的市场推广, 提高市场占用率。在推广控制与保护开关的同时, 推广双电源功能, 其额外投入相对要小得多, 一定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建议增加功能模块, 完善产品功能
在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中有很多系统, 如建筑物能耗监测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消防电源监控系统以及电气设备防雷保护SPD。目前这些系统都是各自独立, 起着单一的系统功能, 能耗的计量、漏电监测、电源监测、SPD保护都可以做成功能模块, 构成与控制与保护开关的灵活组合, 其网络的传输利用一套系统, 集中管理, 能够大大降低设备成本和管理维护费用。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工教授级高工陈众励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提到了消防泵直接启动的问题, 很多消防设备运行时由发电机供电, 采用小系统方式。如发生短路, 短路电流较小, 按市电系统来处理时短路保护灵敏度不够, 按发电机来处理时动作概率又偏高。接电网时短路电流大, 接发电机短路电流偏小。是否可以考虑产品设两个短路保护整定值, 分别对应电网和发电机。
另外, 消防状态下短路保护问题也值得研究。大部分综合体、超高层建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教授级高工孙成群
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与传统开关电器相比, 很好地解决了分立元件之间保护与控制特性匹配的问题, 下面就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体会, 谈谈个人的看法。
1、与分立电器构成的系统相比
(1) KB0系列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集控制与保护功能于一体, 具有反时限、定时限和瞬时三段保护的特性。 (2) 具有无可比拟的运行可靠性和系统的连续运行性能, KB0在分断短路电流后无需维护即可投入使用。 (3) KBO具有体积小、安装面积少、无分离元件接点、减少线路发热、节约能源、节约材料等优点。
2、与塑壳断路器相比
(1) 具有分断能力高、飞弧距离短的特性, KB0在50k A预期短路电流下的分断时间仅为2ms~3ms。飞弧距离仅为20~30mm。 (2) 与塑壳断路器构成的保护系统相比具有保护整定电流均可调整的特性。
3、与接触器性能相比
KBO的机械寿命达500万~1 000万次, 电寿命AC-43为100万~120万次, 兼顾就地手动操作与远距离自动控制。采用触头与电磁系统分离式设计, 有效抑制触头的二次弹跳。
KB0系列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还具有智能化、模块化、多功能、小体积的优势, 安装灵活且防护等级高。
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研究员王勇
CPS主要特点是集频繁动作与偶发保护于一体, 取代过去断路器、接触器和热继电器的功能, 结构紧凑、接线方便。电磁式过载保护采用双金属片热驱动, 由于故障电流直接驱动脱扣装置, 不需要控制电源, 因此可靠性高。
电子式CPS通过将CPU对采样电流的运算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 发出指令进行脱扣。电子式可以采用各种先进的运算方法, 其控制精度和负载特性的匹配度、时间和幅值级差配合等智能化程度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但由于电子控制器需要控制电源, 逻辑运算和保护曲线的设定需微电子器件通过程序来实现, 因此其抗干扰、耐压方面稍显不足。
CPS将保护与动作共用一套触头, 负载电路的每一次通断在触头上产生的电弧烧蚀和磨损又不可避免, 需要经常更换具有高分断能力的触头, 基本上就是整个CPS全部更换, 因此成本较高。
建议:KB0产品的外观设计、操作方式若能有新的突破将会有更大商机。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副总工教授级高工孟焕平
CPS的发展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 由法国MG公司研制将电磁式瞬时脱扣器和热双金属片式延时过载脱扣器安装在转动式接触器上, 构成“Stangard”系列高分断能力的接触器。上世纪80年代初, 法国施耐德公司将“Intergral 32”系列CPS产品投入市场, 出现了应用微电子技术的第一代CPS产品。目前, 以节能、环保、智能为主题的新一代CPS已经问世, 代表产品有施耐德公司推出的Te Sys U系列和西门子公司推出的3RA6系列。
我国的CPS产品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 到2000年左右开始迅猛发展。CPS能够解决以往使用分立电器组合所产生的协调配合问题, 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欢迎。国产的CPS产品提供了一些更丰富、实用的功能, 且与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性能指标基本相当, 个别指标甚至高于国外产品。目前, 国内利用CPS研制成适合各种需求的开关电器,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 CPS不但从功能和结构型式上呈现多样化, 且各种保护方式和表现型式也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特点。集成化、模块化、节能化、智能化将成为21世纪新型CPS研制的主流方向。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教授级高工李蔚
1、三个元件分立可靠性低、接线复杂, 中凯抓住问题所在, 创新研发了KB0。几乎所有的电器厂商都有控制保护开关电器产品, 从设计角度出发, 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和改进, 就是一体化。
2、消防一体化, 我认为这是设计领域的一个问题所在。现在新的防火规范已颁布实施, 消防监控太多, 让设计人员无所适从, 如果可以集成会更好。
以下提出几个建议。
(1) 消防配电控制保护一体化, 将ATSE集成, 只需要外接总线。 (2) 模块化, 应包括二次控制模块、报警模块等。 (3) 市场化, 可细分为五级, 低、偏低、中、偏高、高。除了规范要求的必需模块外, 还有很多可选模块。 (4) 差异化, 在市场竞争中必须差异化。将核心优势发挥出来,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有的厂家已经将二次线路控制集成, 受到设计师的欢迎。 (5) 精致化, 产品外观需要改进, 产品更美观, 辨识度更高。 (6) 国际化, 通过技术创新, 将产品推向国际化。另可以再斟酌一下品牌名称。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教授级高工杜毅威
CPS为三合一 (断路器、接触器、热继电器) 的一体化产品, 具有体积小、分断能力强、控制与保护水平高的特点, 在控制与保护电气领域是革命性的产品。CPS符合模块化、小型化、智能化的要求, 具备了第四代低压电器产品特征, 属第四代低压电器产品, 在电动机控制与保护方面具有很高的水平。
在配电方面, 要求实现智能化、无人值守的变电所, 如设在避难层的超高层建筑变电所等, CPS可以取代断路器, 实现“四遥”功能。CPS比单纯的断路器更适合用于智能配电, 因此智能电网、智能配电技术是CPS下一步应用的发展方向。
对于大功率电动机柴油发电机不能直接启动的问题, 如在大功率消防泵启动时, 消防泵新规范要求采用机械应急启动装置, 正常市电下电源容量可能没有问题, 但柴油发电机供电时直接启动大功率消防泵, 容量就可能不够。采用CPS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 建议制作专用的消防泵“星三角”启动方式的CPS成套消防泵专用控制器, 再加上机械应急启动装置, 这样就不会因为直接启泵而增加柴油发电机的容量。
在CPS节能方面, 热磁式CPS比电子式的能耗高, 另外电子式也是一个发展趋势, 可靠性高且能耗小, 设备都是长期运行的, 所以CPS的节能也很重要。
在CPS的生产自动化方面, 要提高生产、检测的自动化程度, 突出产品优势, 形成自动化、标准化的生产检测线,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教授级高工胡剑辉
现在设计院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在控制方面的研究很欠缺, 很多人不知道CPS产品的功能可以这么强大, 所以企业要加强产品控制功能的宣传, 而不是让大家仅仅只知道“三合一”;要广泛与设计院沟通, 了解市场需求, 例如:单速兼用电机是否需要两套控制方案以便能在两种情况 (消防状态和正常状态) 下使用, 对于这类问题设计院人员是不太了解的。推广时要突出产品在消防状态下运行的细节问题。在产品现场的安装和维护方面, 企业宣传时要注意细节, 这关系到选型和口碑的问题, 要多和设计院进行沟通。
控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许多人对控制方面的认识存在盲点, 对应的控制模块原理要给出详细的配套资料。此外, 希望能够做到产品多样化, 使大家能够方便选型, 加强整个企业的宣传力度。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教授级高工洪伟
对于产品优化方面可否做“减法”, 只具备断路器和接触器的功能, 就可以用于照明系统, 很多地下室只需要这两项功能, 这样做能够使材料减少且功能增加。
在节能方面, 具体是本体节能还是设备节能不是很明确。KB0是一个结构组合体, 跟分立元件相比, 它本体一定是节能的。希望能做出一个直观的对比。
在外观方面可以做一些改变, 比如用触摸屏或者按钮取代传统手柄, 缩小体积, 改进外观, 使其方便安装。
现在很多风机都要变频控制或软启动控制, 能起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建议要在这方面考虑以便优化产品。
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高工丁式橫
对电气设计师来说, KB0的应用, 减轻了设计的工作量, 从而将对断路器、接触器、热继电器三种元器件的选择问题转换成对KB0这一个组合元器件的选择问题。根据负载类型、功率及用途就可选择相应CPS产品, 且该元器件比传统元器件体积小。
现阶段, 国家标准图集《常用电机控制电路图》 (10D303-2~3) 中, CPS只在非消防电机中运用。而实际上, 中凯KB0在消防系统中早已有其相对应的产品。所以, 建议中凯在下次国标图集修订时能积极与修订单位衔接, 补充完善这部分的内容。
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集控制与保护功能于一体, 具有小型化、模块化、智能化、高分断的特点, 使保护与控制特性配合更完善合理, 极大地提高了系统运行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已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本次沙龙研讨, 专家们针对“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工程设计和应用提出了以下几点应注意的问题。
1、风机、水泵等电动机类负荷控制与保护宜选用CPS。
2、应根据负荷特性对CPS进行选择。
3、消防设备的控制与保护, 应选用热磁式CPS。
4、在高温、高湿度及电磁骚扰严重的场所, 宜选用热磁式CPS。
【智能电器信息化技术】推荐阅读:
智能电器技术05-30
电器技术与智能建筑05-28
新型智能充电器设计11-01
智能充电器的设计方案10-17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器06-12
智能信息技术07-18
信息化智能技术05-13
智能电网信息安全技术07-08
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05-21
信息与智能控制技术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