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管理信息系统

2024-09-14

智能管理信息系统(通用12篇)

智能管理信息系统 篇1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信息系统在应用上概括起来说是向着高层次和普及性两个方向发展。本文结合智能管理的思想, 以某供电公司综合统计工作为背景设计开发了综合统计信息智能管理系统。

关键词:信息智能管理系统,综合统计,设计,开发

1 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信息系统在应用上概括起来说是向着高层次和普及性两个方向发展。从信息系统应用的高层次上来讲, 一个信息系统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对某个表的简单查询, 以大型计算机为中央处理机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将是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利用微型计算机和大型主机联网, 可为管理者提供更加广泛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智能管理信息系统有别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 它的功能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统计和查询, 而是追求更为完美的人机结合, 最为先进的智能管理信息系统是人工智能和现代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结合的产物, 在传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引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知识工程等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进行智能化设计和实施, 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管理信息系统。

2 综合统计信息智能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

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 供电管理企业对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原来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供电管理的要求, 建立一个功能全面、性能完善的供电管理综合统计信息系统就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智能管理的思想, 以某供电公司综合统计工作为背景设计开发了综合统计信息智能管理系统。

2.1 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系统维护和通用工具两大部分, 系统维护中的功能为高级用户可用;通用工具中的功能为所有用户可用, 但其中的部分功能只能在该用户对某张报表具有全权操作权限的时候才能使用。

2.2 报表管理模块

报表管理模块是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模块, 也是整套系统的核心部分。供电管理综合统计的日常业务在该模块都能够得以体现, 该模块不但负责数据的收集、还能够进行数据的整理 (汇总数据、计算数据、校验审核) 和分析, 是本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 其主要包括的子功能模块有表格管理、打印、报表设计、工具和统计图表。

2.3 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数据库设计是系统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完成信息的搜索、整理、存储、检索、更新、加工、统计与传播等功能。一个良好的数据库设计是高效率的系统所必须的。开发优秀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和数据库设计的关系, 遵照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和原则,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的数据库设计。相应的数据库设计可分为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及物理设计。

系统数据库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系统表、数据表。系统表是指用于存放报表信息、实现安全策略以及其他功能的数据字典;数据表用于存储用户需要的数据信息, 按照统计的目的分为数据源表和汇总表。根据关系数据库的范式要求, 将系统表和数据表的数据字典全部设计成满足第三范式要求。

2.4 系统安全设计

系统的安全技术主要指通过对系统功能的设计, 来完成的安全性机制, 如:身份识别和认证, 访问控制, 加密, 备份恢复, 日志等。⑴身份认证。系统采用身份认证方式实现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访问本系统。登陆密码采用单向加密技术, 这样即使数据库管理人员也不会利用职权或通过解密的手段而得到用户的额外信息, 从而保证了密码在数据库中存储的安全性。当用户使用系统时, 系统首先打开登录界面, 要求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密码在界面显示的时候以非明文的形式出现, 避免泄漏, 可以设置最大登录次数, 例如:密码3次输入不对, 则退出系统登录, 在日志中记录相关信息。⑵访问控制。对于系统的功能模块采用角色访问控制, , 将用户分为数据录入人员、中间级用户、统计人员、管理人员等几大类, 他们对系统拥有不同的操作权限, 可以按照实际需要分配不同的角色, 令其可以操作不同的系统菜单;对于系统报表的操作采用自主访问控制, 将对报表的操作权限分为无权查看和全权, 对每个用户分别指定该用户可以操作报表的权限。采用两种访问控制结合的方式, 灵活而方便的实现了不同用户对报表和功能的不同权限。

2.5 系统的开发环境

数据库选择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arde, 它是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 (SQL) 为基础的大型关系数据库, 通俗地讲它是用方便逻辑管理的语言操纵大量有规律数据的集合, 是目前最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数据字典与数据分离, 数据字典里存有用户信息、用户的权限信息、所有数据对象信息、表的约束条件、统计分析数据库的视图等。

参考文献

[1]谷淘.浅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国科技信息, 2005, 9 (17) :96一97.[1]谷淘.浅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国科技信息, 2005, 9 (17) :96一97.

[2) 唐桂华, 夏晖.我国MSI的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 4 (2) :22一24.[2) 唐桂华, 夏晖.我国MSI的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 4 (2) :22一24.

[3]邝孔武, 王晓敏.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3]邝孔武, 王晓敏.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4) 张巨俭, 甘们初.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及实现技术.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3, 3l:8一10.[4) 张巨俭, 甘们初.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及实现技术.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3, 3l:8一10.

智能管理信息系统 篇2

油田的一个采油厂由多口油井、计量站、管汇阀组,转油站,联合站、原油外输系统、油罐以及油田的其它分散设施组成,那么整个采油厂的各种设施的工作状态及采出油品的数据(主要有温度、压力、流量等)就直接关系到油田生产的稳定及原油质量。目前大多由人工每日定时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并测量、统计采油数据。由于油井数量多且分布范围为几百平方公里,必然使工人劳动强度加重,并且影响了设备监控与采油数据的实时性,甚至准确性。也同时存在笔误,作假等隐患。这样会导致上层无法及时了解到现场情况,并且不能根据生产所消耗的实际劳动力、电力及原料消耗等数据,制定较有效、灵活处理方案。所以提高采油厂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就显得极为突出。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生产数据的日积月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数据手工记录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生产信息的实时采集、数据统计和查询的网络化已成为现代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要实现现场数据和设备信息的实时采集和数据分析,指令的远程下达以及对设备的控制等功能,迫切要求分布广泛的现场生产数据实现网络化。

二、系统方案:

2.1、系统概述:

远程无线监控厂家的油田生产信息智能监控管理系统通过在抽油井口上安装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三相多功能电表等,实现了油井电力参数检测的同时,扩展了油井的其他参数,如井口温度、压力、电机温度、电流曲线图、示功图等,具备了油井上能够实现的控制功能(报警、空抽控制,定时启停控制、实时节能控制,缺相负荷超限停机控制、启停的远程遥控等)。由于油田的范围很大,各监测点之间以及监测点与监控中心之间距离很远,难以架设有线网络,即使条件较好的油田架设有线网络其前期投入成本及维护成本都非常高。所以本方案采用GPRS无线组网方式实现监测点之间以及监测点与中心之间的信息及数据传输。

油田生产信息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对这个数据做有效的统计、分析。监控中心通常位于厂区内的有线局域网络内,与办公管理网相连接。监控中心的管理服务器负责全部数据在网络内的发布。厂区管理层的相关人员,即可通过办公局域网络直接登录至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上,进行实时的监视以及各类报表数据的查询。还可以透过互联网的接口让出差在外地的工程师浏览数据。

2.2、系统组成:

2.21、数据管理层(监控中心):

硬件主要包括:工作站电脑、服务器(电信、移动或联通固定IP专线或者动态ip域名方式)。

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数据中心软件、数据库软件、油田生产信息智能监控管理系统软件平台(采用B/S结构,可以支持在广域网进行浏览查看)、防火墙软件。

2.22、数据传输层(数据通信网络):

采用移动公司的GPRS网络传输数据,系统无需布线构建简单、快捷、稳定。

移动GPRS无线组网模式具有:数据传输速率高、信号覆盖范围广、实时性强、安全性高、运行成本低、维护成本低等特点。

2.23、数据采集层(前端硬件设备):

远程测控成套设备:测控终端。

传感计量设备: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计、三相多功能电表、电磁阀。

三、系统功能:

1、采集功能:

油井电机:三相电压。

油井电机:三相电流。

油井电机:有功功率。

油井电机:无功功率。

油井电机:总电量。

油井井口:压力值。

油井井口:温度值。

油井井口:流量值。

2、告警功能:

停电告警、电力参数、压力、温度、流量故障告警、测控终端告警。

状态变化报警提示:告警状态变化。如压力突然增大或变小。

电机过载、过压、欠压、缺相、断相、欠流、三相不平衡等故障。

3、存储功能:

电力参数、压力、温度、流量信息、实时数据、事件记录、操作记录存入数据库。

4、查询功能:

电力参数、压力、温度、流量信息、历史纪录、历史曲线、事件记录、操作记录、历史报表。

5、统计功能:

报表功能:日报、月报、年报。

曲线功能:日曲线、月曲线、年曲线。

6、打印功能:

电力参数、压力、温度、流量信息、历史纪录、历史曲线、事件记录、操作记录、报表。

7、安全功能:

密码功能:进入系统必须输入密码。

权限功能:不同的操作员具有不同的功能。

用户切换:不同的操作员交接时可以在系统切换。

8、扩展功能:

电力参数、压力、温度、流量数量:用户可以添加或删除站点。

远程控制:在加电池阀门的情况下可输出远程控制阀门或电机的开启。

9、设置功能:

站点信息录入、修改。

采集周期设置、修改。

10、远程维护功能:

远程设置站点(电力参数、压力、温度、流量)工作参数。

四、系统特点:

1、实用性:油田油井站点地理位置分散,因此采用覆盖广泛的GPRS网络高信号捕捉,必要是采用高增益天线,可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

2、实时性:采用最新的通信和软硬件技术,建立了清晰和合理的系统架构,可以实现多线程的远程并发通信,在几秒时间内,可以让成百上千台的测控终端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进行集中监视和远程调度,实现故障信息的及时报警。

3、可扩充性:系统预留接口,可以进行系统或软硬件模块的无限扩展,便于长期的升级和维护,延长系统的寿命,通过更新部件,能让系统一直存在下去,而不至于整个系统瘫痪,造成大量的投资损失。

4、易维护性:系统可对测控终端执行相应的远程操作命令,包括远程参数设置,远程控制、远程数据抄收、远程终端复位、远程测控终端升级等。

信息系统数据智能查询功能的设计 篇3

关键词: 智能查询; 数据挖掘; 多表查询; WCF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6-32-03

Abstract: The intelligent query func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big data, and can query to the data coincide with the users' needs more effectively and quickly. The system design uses WCF technology to achieve cross platform technology, with single table query, criteria query, multi table query, view generation modules and a friendly interface.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is divided into public layer, server and client. Users can query the data required by clicking on the interface, the important query can be saved as a view so as to use for next time.

Key words: intelligent query; data mining; multi table query; WCF

0 引言

大数据时代,为了更快捷、更有效地在数据库中查询到与用户需求相吻合的数据,信息系统的查询功能显得尤其重要。在数据查询方面,不仅要关注数据库检索的有效性,而且要能够灵活、智能、自然地查到数据。而目前大部分信息系统,一旦开发完成,就把查询功能、查询视图、查询方式固定下来,这不利于数据库的扩展。如一般的企业信息系统是针对特定数据库开发数据查询功能,这样会使得系统的耦合度变高。假设该企业信息系统发展得越来越大,那么由于业务需要,需要新增一个数据库来存储数据,那原来系统的数据查询功能,就没有用了。为此,本文研究采用C#高级语言和WCF技术开发的智能化数据库查询系统,不但可以实现灵活、带有记忆功能,而且可以使用各种技术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

1 WCF介绍

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是由微软开发的一系列支持数据通信的应用程序框架,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服务端会有一个服务寄宿过程,因为WCF服务需要寄宿于一个运行着的进程中,服务寄宿就是为服务指定一个宿主程序,而WCF采用基于终结点的通讯手段,包括地址、绑定和契约。当服务被成功寄宿,WCF会创建分发器,通过分发器来监听客户端是否发来消息。对于客户端,通过图1的一系列流程后,可以实现如代理、创建传输通道等访问服务。

2 系统总体设计

查询系统的运行环境、运用技术、系统功能以及系统应用平台如图2所示。

2.1 模块功能设计

根据对数据智能查询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的功能大致包括:数据查询模块和生成视图模块。在数据查询模块中,包含了三个子模块:单表查询、条件查询、多表查询模块。生成视图功能包括定义视图名称和保存视图模块。每个模块提供图形化的操作方式给用户进行数据查询,增强了用户体验性。

2.1.1 快速单表查询

单表查询主要是提供给用户能够快速地查到数据。只需在系统界面选择数据库、数据表或者手动输入操作便可,不需用户懂太多技术上的操作。该功能是系统的最基本查询功能,主要适用于简单数据查询。快速单表查询流程如图4所示。

条件查询功能主要是便于用户筛选数据,根据用户需求,把数据查询出来,如图5所示。

2.1.3 多表查询

多表查询功能主要是需要查询业务比较复杂的数据,可提供数据挖掘的功能。用户只需要选择几张要查询的表以及输入表之间的关联条件,点击确定便可查询数据。其流程如图6所示。

2.2 生成视图

生成视图功能主要是当用户查询到数据后,若用户觉得该次查询数据的方式以后会多次用到,那么用户就可点击生成视图,把该数据表关系保存下来,以便以后使用。

2.3 系统的界面设计

系统界面使用WinForm技术设计,采用IrisSkin2皮肤,整体上给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用户一种亲切感,且较易用。如图7所示,左上部分可选择数据库、表和视图,左下部分可选择要展示的哪列数据。右上部分是显示用户所查询到的数据,右下部分用户可直接输入Sql语句便可查询到数据。

2.4 系统的架构设计

图8展示了系统的架构,总体上分为公共层、服务端、客户端。各层之间分工协作,项目名称与各层次的对应关系如下。

⑴ 公共层(Common):主要存放一些系统公共代码,如SQLHelper数据操作代码。

⑵ 服务端:Service是系统服务,主要描述该系统提供哪些功能;Service.Interface是系统契约,即服务的定义;ServiceConsumer主要用于服务访问代理;ServiceHosting是WCF服务寄宿。

⑶ 客户端(QueryProject):系统UI层,主要是呈现给用户看的界面。

3 结束语

系统主要的亮点是为用户提供多种查询数据的方式,以及它的灵活性和可移植性。信息化产品已经不断的呈现在用户的面前,同时企业对于办公效率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而针对数据方面的需求更加无法想象,大数据、云技术的出现,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刺激了人们更大的需求。其中对数据的查询及分析需求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该系统的设计符合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数据查询根本满足不了用户如今强大的需求,而该系统(如图8)正好符合用户的需求。

系统的发展方向是将每一个功能做成一个个控件,那样用户就可以随意按自己的需要拖拉控件实现相应的功能,即把界面交给用户,按用户所需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 刘先省,陈克坚,董淑娟等.Visual C#程序设计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0.

[2] 刘卫国,熊拥军.数据库技术与应用-SQL Server 2005[M].清华大学

出版社,2011.

[3] 蒋金楠.WCF全面解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4] Christian Nagel,Bill Evjen,Jay Glynn.C#高级编程[M].清华大学出版

社,2010.

[5] 黄瑶,王雷刚.结构陶瓷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究[J].陶瓷科学与艺术,

2002.36(4):6-8

[6] 袁满,郭宝祥,孙永东.元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查询工具设计与实现[J].

智能管理信息系统 篇4

1 铁塔材料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原理

铁塔材料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原理为:经营部拿到加工图纸后, 预算员按照图纸材料清单和杆塔明细编制材料预算, 系统根据材料预算和库存情况生成采购计划;技术部完成技术放样后, 导入单个塔型的加工清单, 系统根据现有任意一个库存或多个库存给出最优下料方案, 并对照采购计划中的配料方案找出差异, 经人工调整后, 最终形成发料单。如果缺料, 则系统会保留该塔型未发料的数据。所缺的材料到货后, 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信号, 发料员可根据预警信号完成剩余材料的发料工作。

铁塔材料智能管理系统分为基础参数设置、下料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预警提醒和综合决策分析六个模块。通过局域网服务器, 该系统可实现多机免安装操作, 且其多种数据库和操作系统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唯一性。此外, 铁塔材料智能管理信息系统还预留了接口, 可派生新系统或与其他系统对接。

2 铁塔材料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2.1 兼顾最优下料与生产效率

该系统采用先进的基于线性规划原理的下料算法, 根据数控角钢生产线的参数, 可对无法满足生产要求的零件号分组, 并重新按照线性规划原理下料, 直至生成满足生产要求的下料结果。

2.2 自动化程度高

该系统的所有下料加工参数可自定义, 通过多种组合方式, 结合库存可制订最佳的材料使用方案和加工方案, 并可通过调整参数得到多种下料方案。此外, 该系统还可生成采购计划单、放样单和发料单等, 且这些单据均支持二次修改。

2.3 库存利用效率高

该系统可统计和判断库存 (含采购未入库) 物资与预采购物资的差值, 实现高效率的库存利用。其统计公式为:预采购计划=本工程原材料需求计划+未加工塔型需求计划 (已报采购计划) -现有库存-购未到货。

2.4 具有缺料统计和预警功能

在用户验收货物时, 该系统可记录某材料的到货情况与使用情况的对比数据, 从而实时统计缺料情况;按照不同工程、塔型分类别地统计缺料, 并体现在系统首页, 从而实时提醒物资部补缺和发料, 如图1所示。

2.5 可实现智能仓储管理

该系统可全面实现对多仓库、多库区的智能管理, 并根据每个库区存放材料的类型和数量智能提示入库位置, 且具有智能推荐出库功能。此外, 采用该系统后, 盘点移库可实现一键式管理。

2.6 可提供数据化的决策依据

该系统能从多个角度统计和分析数据信息, 从而为加工生产提供数据基础, 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此外, 该系统中所有的报表都支持导出和打印。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铁塔材料智能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结合成熟的求解方法与软件系统, 可自定义设置加工参数。该系统的应变能力较强, 可定期或不定期地盘点库存物资, 从而及时发现和调整库存中缺少或多出的物资。采用该系统后, 机械下料代替了人工下料, 大幅提高了物资管理效率和原材料利用率;可按照原材料的规格划分库位, 从而使发料人员能快速找到需要发出的原材料, 经实测, 员工的发料效率提高了20%左右。

该系统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设备机具集约化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建立现代物流体系的具体工作要求, 改变了传统的仓储管理模式, 实现了仓储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益化、由传统型向标准化的转变。

参考文献

智能管理信息系统 篇5

经过前文的分析可以得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面的一些情况,那么这种管理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功能呢?下面就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简单地叙述。首先,实现行业监管部门对全行业的业务管理和动态监控,监管行业经营行为,动态监控包括客运车辆不按规定线路行驶、“黑车”打击、机动车维修是否规范以及驾校教练教学是否规范等。其次,公共交通智能管理功能,主要是对公共交通有关的一些信息进行管理,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实时定位和监控,了解公交等运行情况,包括车辆载客、车速、班次、准点率等,并实现实时调度功能;另外,延伸公众服务功能,具体包括行政许可办理、公共交通信息查询、货运信息查询等方面,同时还应实现车辆维修、学车服务、售票服务等功能。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环境下,对道路运输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已经成为该行业的主要任务,这不仅有利于道路运输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能够促进道路运输行业的更好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

智能管理信息系统 篇6

微网由于自身容量小、结构复杂、对负荷影响敏感和易产生扰动及谐波等特点,微网的状态估计以及优化控制一直以来都由于信息采集系统的缺失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信息技术以及GPS/北斗技术的发展为组建价格低、高可靠的电力信息采集系统提供先决条件,也为微电网的可靠控制运行提供了重要保证。

同步电能信息采集系统可以获得实时相角、频率、幅值以及谐波信息,并有望应用到微电网系统的许多方面,例如:微电网的状态估计、静态稳定的监测、暂态稳定的预测及控制、故障分析、扰动源定位以及优化运行控制。需要利用这些数据资源深入研究分布式电源暂态过程中和微网的运动轨迹,研究各控制环节对分布式电源功角轨迹的影响,研究不同的控制方式以及设备产生谐波以及谐波传播的机理,研究在不同工况下实现最优微电网经济运行策略。在GPS技术出现前,这种研究还是不现实的,目前仍是微电网研究的空白。微电网涉及到众多设置、电网结构复杂以及具有一定的时变性,研究一个价格低、高可靠、分布广的电力信息采集系统对微电网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是十分有意思的。

微电网是一个可以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它作为完整的电力系统,依靠自身的控制及管理供能实现功率平衡控制、系统运行优化、故障检测与保护、电能质量治理等方面的功能。由于微电网的这些特点,我们就针对于微电网进行信息的同步采集。我们以IAR为程序编写平台,完成通过PPS信号我们将通过单片机的UART模块去读取GPS返回的数据,将其中的时间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在通过单片机的IO口去读取AD采样的值,这其中,对每次AD采样的都要打上相应的时标,每当采集128次数据后,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然后就可以得到一个周期的128个采集点的电压、谐波的次数、相角以及每点的准确时间等任务;最后通过UDP方式将这些信息通过网口发送到电脑,在电脑的上位机上可以监测到数据。

关键词:微电网信息;GPS;Udp协议;ARM-STM32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6-0000-01

微电网由微型电源供电,作为一个配电与用电网络,势必会存在多数节点,在对其进行实时监控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各节点的信息,如电压、相交以及功率潮流,为了达到采集的信息的同步,我们势必要对各地的时钟进行校准,这样才能将信息进行有效地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我们采集GPS校时系统。

我们先用MT-285授时GPS定位模块获得标准时间,利用其在采集时间时发出的TTL信号作为触发信息,当时刻为我们所需要动作的时间时,我们利用STM32读出该时刻以及该时刻的另个项目硬件的信息(模拟微电网的一个节点)。

为了达到各节点的信息可以同时处理,进行宏观监测和调度,我们还需要利用UDP将信息通过网口发到电脑上,方便控制中心随时提取,进行统一分析。

下面说下实施的措施:

(1)采用ARM—STM32作为CPU,需要对所用的外围模块及其相关功能进行初始化,包括串口模块,中断模块,systicks时钟,定时器,系统时钟,GPIO引脚,udp协议,IP地址,FFT变换,AD采样;

(2)利用串口UART进行GPS信息的读取,通过GPS集成模块上的RXD引脚与STM32的UART1相連,从而实现GPS信息的读取。同时通过GPRMC格式读取字节确定GPS准确信息,实现连续定位;

(3)利用PPS秒脉冲进入中断,获取系统时钟内部计数寄存器值,其差值即为每秒间隔,从而避免CPU内部晶振运行不准导致的秒间隔错误,其间隔用于后续毫秒计算;

(4)采用外围MAX125AD模块进行信息采集,MAX125AD芯片不断进行信息采集,当采集完一组数据后,芯片发送INT中断信号至CPU,CPU对INT信号进行下降沿捕获,捕获成功进入中断处理程序,存储电压信息,并记录采样时刻;

(5)在AD采集信息时通过SysTick->VAL给采样点打上时标,但是时标是内部寄存器计算值,在信息传送时读者无法理解该值的含义,需要转换成ms便于读者理解,更好把握采样点时间;

(6)从电力系统中吸收的畸变电路可以分解为基波和一系列的谐波电路分量。利用Nyquist采样定理,即采样频率fs至少是原信号最高频率fc的二倍以上(fs>2fc),才能正确地表达原信号的信息,采集128个样点最多可分解成0~63次谐波分量;

(7)为了实现实时监控微电网信息,需要在采集完电压信息并进行FFT变换后将相关信息发送至网络上。在这里,我们采用udp协议,在FFT变换后马上传送至网路上,通过TCP调试助手监控信息传送,判断信息。

本项目以IAR为软件编写和运行平台,以GPS为校时系统,利用STM32采集和处理数据,最终将数据通过以太网口传输到计算机上。从而达到带有时标数据的采集,方便同步处理。

参考文献:

[1]张信权,梁德胜,赵希才.时钟同步技术以其在变电站的应用[J].继电器,2008(09):69-73.

[2]彭刚,春志强.基于ARM Cortex-M3的STM32系列潜入式微控制器应用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智能物联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研制 篇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档案的种类、数量都以极速在增加, 面对海量的档案数据, 如何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一直以来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化技术, 被广泛地运用于智能交通、智能消防、智能电网、环境监测、政府工作等多个领域, 并取得成功。而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 实现档案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将是一件令人兴奋、令人期待的课题。

1 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不但档案的数据量日益膨胀, 档案的载体、种类也日趋多样化,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中所表现出来的不适应问题日益凸显:

1.1

随着档案数量的增多, 档案在接收、移交、入库等过程中的盘点工作量大, 而且人工盘点耗时耗力, 效率非常低。

1.2

档案种类、数量众多, 日常核查、查阅耗时长。而且在库房中档案经常由于人工操作的随意性或失误造成档案摆放无序, 从而导致查阅档案时取档困难。

1.3

在档案接收、移交、借阅等过程中存在档案文件丢失的情况, 由于档案缺乏跟踪管理, 导致找回丢失档案文件比较困难。

1.4

由于库房环境管理不善及缺少自动化检测, 导致实物档案存放于不宜档案保护的环境中, 容易造成档案的损坏, 破坏档案的完整性。

2 物联网及其支撑技术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也称传感网, 是一种新兴的高科技信息化技术, 主要是指物与物、人与物之间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按照特定的通信协议, 构建成互联互通的一种特殊的信息网络, 以此实现物与物、人与物间的信息传递和控制, 实现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应用的支撑技术主要有RFID技术和传感网技术。

2.1 RFID技术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技术, 即射频识别技术, 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 是一种先进的高科技通信技术, 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进行双向数据通信, 以此识别特定目标并进行相关数据读写。RFID具有非接触识别、可识别多标签、识别速度快、阅读速度极快、穿透抗扰性强、信息装载量大、安全性高等优点, 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技术。

2.2 传感网技术

传感网也称无线传感网, 主要是以传感器作为节点, 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 目的是识别、探测、采集并处理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内的可被感知的物体信息, 包括温度、湿度、压力、速度等环境因素。

根据物联网技术的功能及特点, 针对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为了加强档案的保管、利用, 延长档案的寿命, 可借助物联网技术, 加快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 从而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意识, 从而更好的完成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

3 系统目标

智能物联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将借助物联网技术, 利用RFID标签作为档案信息辅助载体, 对档案接收、流转、入库、借阅等工作环节进行监控, 加强信息化管理, 实现档案业务自动化办理, 减少人工失误, 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环境监测、监控, 对库房进行实时监控, 保证档案存放环境的安全, 延长档案的寿命。

4 系统特点

4.1 查阅定位快而准

通过RFID技术, 对实物档案进行电子标签化, 并借助读写设备及软件系统, 实现实物档案快速、精准的查询定位, 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提高档案查阅效率。

4.2 盘点档案快而准

借助RFID技术识别速度快、穿透抗扰性强等特点, 可在档案接收、入库时, 进行档案堆垛扫描, 实现批量盘点, 极大地提高档案接收、入库工作的效率。

4.3 高安全性档案管理

系统结合智能门禁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RFID技术, 实现库房环境自动化管理, 确保库房环境与档案存取的安全。

5 系统总体框架

智能物联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基于物联网体系结构, 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电子标签管理、档案信息管理和库房安全监控。总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

6 系统功能设计

6.1 电子标签管理

电子标签是RFID技术的基础, 在智能物联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中是实物档案、库房、档案柜架位、工作人员的信息载体, 是人、物的唯一标识。电子标签管理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应用软件系统三部分组成, 实现电子标签生成、销毁、查询及定位等功能。

6.2 档案信息管理

档案信息是数据基础, 是档案服务应用的基础, 系统将通过成熟的关系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RFID技术, 根据档案管理、应用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系统以RFID作为档案信息存储载体, 记录档案的基本信息及档案状况, 并从档案的接收、信息录入、借阅、查找、盘点、跟踪等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自动化管理, 并借助手持式、固定式RFID阅读设备, 对实物档案的借阅、移交、查找、盘点等工作过程执行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 实现实物档案位置跟踪, 从而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保证档案安全。

6.2.1 档案信息登记

档案整理人员接收到实物档案后, 需要给档案编号, 即档号, 同时将其他档案基本信息录入系统。然后通过FRID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将档案基本信息写入电子标签芯片内, 电子标签的表面可以印上档案的名称、档号、类型、密级等, 并将电子标签贴于档案盒脊面上, 以便查找。

6.2.2 档案数字化

通过专业数字化设备, 对实物档案进行拍照、扫描等方式进行数字化, 执行电子文件化管理, 并通过档号与档案基本信息相关联, 实现图文一体化管理, 从而便于从电脑终端进行档案查阅, 减少人工翻阅实物档案, 进而保护实物档案避免遭受损坏。

6.2.3 库房架位管理

库房中每个架位都贴相应的RFID电子标签, 系统将根据档案的档号、类型等基本信息, 自动从库房中分配一个架位, 档案工作人员根据分配的架位放置档案后, 通过手持RFID读写器读取架位的电子标签, 确认档案存放位置, 将档案基本信息与架位相关联, 从而实现实物档案入库、出库时的查找定位功能。

6.2.4 档案借阅管理

实现对档案的查询、借阅、归还以及架位定位等功能。档案查阅时, 可通过系统的精确、模糊查询功能查询到相应的档案信息, 确定查阅档案后, 将档案架位信息发送到移动终端, 档案工作人员将使用移动终端扫描锁定档案位置, 加快取档工作。还档亦然。同时系统还对逾期未还的档案进行提醒。

6.2.5 档案移交管理

从档案接收到档案入库, 期间需移交多个部门进行档案整理, 系统将记录由于档案移交而导致的位置变化信息, 有利于档案工作人员随时了解档案的位置, 进而结合档案查阅功能, 实现档案位置跟踪。

6.2.6 档案盘点

不管是档案接收、档案移交、档案入库还是库房档案清点, 都需要进行耗时耗力的、繁琐的档案盘点工作, 然而通过RFID技术, 借助RFID穿透性强、可堆积识别的优势, 盘点工作将变成一项简单而快速的工作。而库房的清点工作也可借助FRID移动阅读器, 依次读取架位的电子标签和相应档案的电子标签信息, 快速完成盘点工作。

6.3 档案安全管理

6.3.1 智能门禁

智能门禁主要在库房门口内外分别安装读卡器, 通过读卡器记录档案工作人员访问库房的时间, 实现人员身份识别, 并根据人员权限是否放行, 同时形成档案库房访问日志。

6.3.2 库房环境监测

通过温度检测器、湿度检测器、烟雾探测器、红外检测器、光电浸水检测器等专业环境检测器, 实时收集库房各种环境指标, 并将信息反馈到系统, 实现库房的温度、湿度、防火防盗等情况的实时监控, 一旦环境指数超标, 系统将会自动发出警报, 并自动拨打库房管理人的手机号码, 告知库房情况。库房管理人也可通过移动终端实时了解库房的状况。

6.3.3 库房视频监控

通过监控摄像头对库房的人员访问以及档案出入库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并以视频文件保存, 以便日后查看, 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或移动终端查看到库房的监控画面, 便于档案工作人员实时了解库房的状况。

7 总结

随着档案数量的不断增加, 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合现代档案管理工作, 唯有借助信息化技术方能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向前发展。而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信息化技术, 运用于档案体系信息化建设中, 将档案、库房与计算机、通讯设备联网, 从而实现与档案工作人员联网, 实现工作人员与档案、库房间的“人与物交流”, 在保证档案安全的同时, 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海涛.物联网技术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蒋武宏, 申永军.基于物联网的实物档案智能管理平台架构设计[J].软件, 2012.

[3]贾姝, 郭永安, 叶燕.基于物联网的实物档案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化研究, 2009.

开放式智能型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篇8

随着电力系统向高电压大容量方向发展,停电事故带来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变压器是电力运输的关键设备,一旦发生故障,损失巨大。

提出一种开放式智能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利用GPRS和蓝牙,结合ARM智能处理器和MS SQL2005大型数据库,构建一种规范统一的智能型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准确快速向检修人员提供设备的详细信息,还可以对变压器的寿命进行分析,全面提升检修效率,有效地保障检修工作顺利快速进行。

1 系统原理

开放式智能型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是构建一个开放式信息管理平台,并通过后台软件结合适当的评估方法,实现对变压器状态和寿命分析。

开放式信息管理平台作为该系统的信息管理核心,主要实现设备相关信息的存储及管理;设备之间的交互;现场设备与系统后台之间的传输。其中,设备相关信息包括:设备基本信息、设备图片、地理信息及历史变更信息、试验记录、油务记录、测温记录、检修记录和巡视记录等。设备之间的交互通过触控LCD或者现场手持设备(PDA)与后台系统之间交互实现。现场端设备与系统后台之间通信可采用GPRS和LAN两种传输方式,实时与后台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交流[1]。

基于评估方法的差异,变压器状态和寿命分析可采用两类方法,即统计评估法和综合技术分析法。统计评估法是以统计归纳为思路,根据设备出厂情况和历史运行情况对变压器状态和寿命进行评估[2]。此法通过对运行过程中缺陷、障碍、事故及事故发生率进行统计,对不同的事故设置不同的权值。根据设备发生的故障类型和故障趋势,形成综合的状态指数,然后对变压器的状态进行评定。综合技术分析法是在增加测量模块的条件下,通过测量模块测得变压器相关的数据,如温度、糠醛含量、聚合度等,再提取变压器寿命主要特征指标,结合历史运行情况和统计分析的状态指数,形成变压器状态和寿命的综合分析结果,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系统结构

开放式智能型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现场端设备和系统端设备构成,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2.1 现场端设备

现场端设备主要由检修人员手持智能终端、设备信息终端组成。

手持智能终端(PDA)是检修工作人员读取和存储资料的终端。在操作时,现场设备终端固定在变压器上,一般位置较高,且不易移动。在特定条件下,现场检修人员需要对读取信息进行选取时,手持智能终端更为方便。检修人员可通过蓝牙将所需资料下载到手持智能终端中,便于随时读取检修设备的资料信息。此外,检修工作完成后,检修人员通过对检修记录和图片信息进行修改或保存,确保信息更新的实时和准确。

设备信息终端是现场的主要设备,实现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存取、人机交互、通信传输等功能。数据处理控制由设备信息终端的中央处理器完成,其核心采用ARM智能型控制芯片,能够高效快速地处理信息,且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数据存取采用可重复写入的大容量存储器,能对变压器大量的数据资料和图片信息进行存储。人机互动包括信息读取和信息存入,主要通过触控LCD和PDA实现与系统端的信息交互。通信传输分两部分:设备信息终端与PDA之间通信主要通过蓝牙传输;设备信息终端与系统端后台之间采用GPRS和LAN的方式交互信息。设备信息终端还包括开放性扩展接口,能将各种新增加的在线监测功能以模块形式统一起来。将变压器温度、放电脉冲、糠醛含量等在线监测模块插入开放性接口,可对变压器的温度、局部放电、劣化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得到的数据被送回系统后台进行综合技术分析,评估变压器的寿命[3]。

2.2 系统端设备

系统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和与现场进行通信的无线网络设备。电气设备信息管理系统采用MS SQL2005大型数据库,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库(台帐)、检修记录库(设备故障信息、检修时间及人员)、试验数据库(包括试验数据、试验时间及人员)、设备健康状况信息库(主要通过开放式接口获得的实时数据)。这些信息保存在后台系统数据库中,且在每个变压器上的终端存储器里也包含这些信息,保证每台变压器的数据信息不错乱,不丢失。无线网络设备主要包括后台通信协议和通信设施,后台采用与设备信息平台同样的西门子MC35i模块,实现实时查询和控制。

2.3 系统工作流程

系统流程图如图2所示。

3 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信息设备终端软件和后台系统软件。

3.1 信息设备终端软件设计

信息设备终端软件主要完成数据控制、人机交互、通过GPRS与LAN上传数据、运行状态自诊断功能和扩展功能、数据的采集处理等,根据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还具有添加、删除、修改某个任务记录等功能。软件具体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3.2 系统后台软件

系统后台软件基于MS SQL2005大型数据库,能够快速处理数据,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开放性。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基于B/S模式,采用MS.NET设计,使用Web浏览方式实现现场电气设备信息的管理、查询,以报表、图表、运行曲线走势图等形式进行信息导出,简便快捷,并能与原有的MIS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建立防误确认模型:系统端接收现场端的资料下载请求,经工作人员核对并确认后,发出允许下载指令,现场端方可下载资料,确保无误。建立系统检修等级制度:为不同运行环境和运行时间的变压器建立不同的等级,为状态评估制度提供依据,为变压器的主动预检修提供数据参考,并为电网智能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

4 系统应用

本系统利用先进的智能芯片控制、存储技术、通信技术和多样化的人机交流手段,实现了变压器信息的快速存取、智能化管理以及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使检修人员能及时地掌握设备信息资料,便于维修的展开,节约工期。本系统的设计已经在重庆电力公司江津供电局投运,目前设备信息终端和上位机系统运行情况良好。

5 结语

开放式智能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便于检修人员快速了解和掌握设备信息,全面提升检修工作的效率。本系统通过对设备信息的实时检测、设备状态的动态管理和寿命的评估分析,为建立科学的检修评估制度、状态检修、预防性检修提供了信息基础。在电网智能化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变压器等基础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在线监测技术是状态维修机制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占龙,李德文,郭祥书,等.线路检修及接地线状态监视预警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6):112-115

[2]陆志浩,黄华,傅晨钊.基于状态评价技术的电力变压器寿命评估模型初探[J].华东电力,2009,37(6):1019-1022

智能管理信息系统 篇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涉及专业较多,专业交叉密集,设计周期较长,如何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设计进行高效、快捷、简便的项目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我们目前的设计管理工作在如下几方面尚需完善:

1.如何对设计进度进行微观、细观与宏观多层次管理;

2.如何对设计质量进行更专业的、标准的管理;

3.如何精简文件传递路径、明确传递目标;

4.如何促进专业高效配合,对信息反应敏捷;

5.如何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和绩效考核制度;

6.如何确保设计成果管理的完善性和系统性;

7.如何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进程、推进企业员工培训机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针对以上几方面问题,结合国内外工程设计、建设的成果,学习和参考国内外项目管理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设计管理智能信息系统十分必要。

一、智能信息系统基本构架

1. 项目管理层次:

包括企业项目管理层、项目管理层、工点层、专业层、员工层等五大要素,分别对应决策组、项目组、工点组及作业组,见图1。

2. 系统模块:

作业步骤分解和作业量化子系统、资源管理与进度控制子系统、质量标准子系统、信息传输与预警子系统、评价指标与评分标准子系统、投资控制子系统、绩效考核子系统、成果管理子系统、权限分配子系统。

二、设计管理目标实现

1. 作业分解与量化:

对专业的作业进行分解,明确作业步骤,量化作业工作量;对设计进度按工作难易程度和员工的熟练程度进行量化;按相关要求及标准化设计制定设计目标,制定评价标准,员工按制定的标准开展工作。

2. 明确专业逻辑关系:

以项目1中几个专业为例,如图2,专业1、专业2、专业3中分别有N个员工;专业2中员工将分别与专业1及专业3中一个或多个员工有业务联系,系统将他们之间业务关系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联系在一起。图2中有多重关系网存在,为了便于分析,仅取专业1中员工1与其他专业的员工的联系为例,如图3,于是将多重关系简化为1对多的关系。

3. 文件传输与信息反馈:

由经办人以电子文件的形式直接分发给相关人员,相关人员则对该文件进行审阅和电子签收,而纸质文件则直接由相应主管签字后加盖公章进行备案,从而省去中间环节、明确文件传递方向、精简文件传递路径、提高文件传递时效。

4. 专业之间配合:

根据各专业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各专业的提资内容和要求,及相应回复的标准格式。员工可直接按要求向相关专业电子提资,提出回复要求,明确回复时间;而接收专业按既有标准予以回复。系统对这一系列提资和反馈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从而避免混淆提资对象;明确对提资反应迟钝的责任,实现专业配合信息的可追溯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5. 设计质量管理:

建立标准化设计系统,对各专业的作业进行细化分解,进而实现对各专业按既定目标和标准开展工作。设计人员需对其所做工作内容进行汇报,如某作业的标准值为A (80≤A≤96),而设计值为79或98,则系统将给予提示超限。设计成果汇报后,经专业负责人、专业副总体、工点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各层次审查并给予相应评价,另外图纸审核过程中,对图纸质量也按既定指标和标准进行评价。设计成果经自检和各层次审查等一系列过程,可以实现设计质量管理目标。

6. 设计进度管理:

设计项目启动后,设计目标需多层次制定。首先,项目负责人对整个项目节点工期进行设计;其次,工点负责人对各工点按专业进行专业进度设计;再次,专业负责人需对本专业按作业进行作业进度目标设计,一旦具有这三层进度目标后,便可实现多层次进度管理。首先,作业人员按周或按天汇报作业进度情况,如作业按目标进度平稳进行,则实现作业进度管理;如作业进度超前或滞后,则专业负责人根据本专业情况合理调整资源,控制作业进度按目标进行。其次,各专业负责人按作业进度情况汇报专业进度情况,如专业按目标进度运行,则实现专业进度管理;如专业进度超前或滞后,则由专业负责人调配本专业的资源,控制专业进度按目标运行。再次,工点负责人根据该工点专业进度汇报工点进度,如工点工期按目标进度进行,则实现工点设计进度管理目标,如工点进度超前或滞后,则由工点负责人报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调整项目资源,控制工点工期按目标进度运行。最后,由项目负责人汇报项目进度情况,如项目工期按目标进度运行,则实现项目进度管理目标;如项目工期滞后,无法在本项目内调整资源来实现项目工期,则由项目负责人向决策层和业主申请调整节点工期、项目工期或从其他项目组调配资源,实现项目工期控制目标。

7. 资源管理:

在进度和质量管理过程中,每一层次将根据设计进度和每个成员的任务执行情况,对项目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使资源利用趋向合理。

8. 投资控制:

经济组按相应经济指标对各专业、工点、项目各层次进行计价分析,根据类似工程项目进行评价。对于超出类似项目较多的分项工程或单项工程,通知相关人员查明原因,如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超概,则报主管人员责成设计人员对设计予以调整,并给出较低的评价;如较类似项目投资有较大减少,则报主管人员审核设计是否满足安全、是否满足相关指标最低要求,经查实属合理精简设计而使投资减少,则给予较高评分,否则给予较低评分,并由主管人员责成设计人员修改设计内容。

9. 成果管理:

设计成果应归属企业,每个员工因工作需要有权参考相关设计成果。为了确保档案库内电子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可将出图、盖章、成果备案纳入本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即设计人员将要出图文档按图纸目录分页保存为规定格式的电子文件提交给出图管理人员,出图人员按要求出图后再将该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提交给档案管理人员,最后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分类编码、存储等工作。

1 0. 企业文化建设:

每个人员的行为活动都在系统的相关环节进行详细记录和描述,随着多个项目执行和参与人员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将构成企业的核心技术资源,极大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进程。

1 1.绩效考核:

智能管理信息系统 篇10

1 系统的总体设计

信息保密智能管理系统综合运用密码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审计等技术,对涉密信息、重要业务数据等敏感信息、信息处理过程实施安全保护,阻止不法分子非法或违规的入侵、外传、破坏和拷贝。

1.1 系统设计思想

信息保密智能管理系统参照P2DR可适应安全管理模型思想,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体系框架。系统为每个客户端设定端口开放、信任或黑名单邮件地址和HTTP URL以及文件系统监控等安全策略。客户端监测代理根据服务器端下发的安全策略对端口控制和对网络封包进行过滤,对通过载体带出的文件进行加权加密。对客户端的文件系统、软硬件资源和运行状况的监测、实时屏幕获取等方式进行监测,实时将监测结果上传服务器。系统根据监测的结果做出修改安全策略、报警、进行屏幕锁定控制、强行关机等响应方式。

1.2 系统的体系结构的设计

系统分成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是由服务器与管理控制台两部分组成。图1为系统层次结构与关系。

1)客户端:客户端是一个服务程序,根据设定的安全策略,自动搜集客户端软硬件资源、通讯、打印、邮件、CD-R/RW,可移动存储设备操作等信息,上传服务器。

2)服务器:服务器记录各种日志数据、客户端上传的原始文件及其状态信息。

3)管理控制台:是管理员集中监控每台客户机的管理程序。系统通过客户端和控制台之间安全策略的建立,来管理信息流,安全策略在客户端之间实时传输和执行。

2 系统的核心实现机制

2.1 通信机制

通讯部件完成系统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管理控制台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交换功能。日志信息、数据文件和策略信息是组件之间通信主流数据。客户端初始启动时向服务器注册自己的信息,同时接受身份认证;接收服务器端发送策略、客户端的配置和状态信息查询等命令;发送配置与状态信息、监测日志、原始数据到服务器。通信采用基于TCP流的客户/服务器通信方式,用socket通信技术实现。其包格式设计如下:

帧头、帧尾固定为0x7E,标志一个数据帧的开始和结束。帧类型指数据的流向。命令类型为管理命令的定义。帧长度为数据帧的实际长度,发送数据的时候填写。数据内容是可变长度,读取数据内容时,根据帧类型和命令类型,套用先定义好的数据结构进行读写。还可采用SSL协议,此协议的运用可以达到双向认证、数据加密和数据完整性要求。

2.2 端口的访问控制和包过滤技术实现网络通信方式信息泄漏防护

系统网络服务所需的每一通信服务对应一端口。包过滤技术监视并过滤网络上流入流出的数据包,拒绝发送可疑的包。系统为端口的开放定义了三种控制模式:禁止、开放、条件开放。

FTP管理是根据安全策略决定是否允许上传和下载,以及记录日志。

对站点和邮件的管理主要是通过HTTP URL或邮件地址设置为信任、不信任、黑名单级别。保存不信任级的邮件发送日志与原始文件,拒绝目的端为黑名单级别的邮件发送并备案。管理或阻塞违反安全策略的互联网站点问。客户端自动记录访问过的站点信息并上传日志。本系统利用Winsock 2 SPI技术,完成URL过滤、内容过滤和网络安全控制等功能。

2.3存储介质信息泄漏防护

通过对文件系统的监控来杜绝通过CD-ROM或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将敏感信息的泄漏。系统调用CreateFile()指定监视路径,然后在ReadDirectoryChangesW()中将CreateFile()返回的句柄作为监视目录的句柄并设置过滤条件,结合函数返回的FILE_NOTI-FY_INFORMATION结构的变量Action判断和系统设定的文件加权加密等安全策略,对各户端删除文件、重命名文件、带出文件进行监视和管理。

2.4 个人计算机系统资源安全管理

客户端监视程序通过读取注册表获得所安装的软硬件资源信息。通过对注册表的监控可实现对打印机的控制和禁止客户端软件的安装等;通过对psapi.dll和iphlpapi.dll等动态链接库的加载和API函数的调用来获取计算机当前运行进程信息、计算机开放端口情况、MAC地址、IP地址、操作系统、用户名等信息,并上传至服务器保存日志。管理控制台审计跟踪,结合系统安全策略对客户端管理。

2.5 个人计算机系统运行状况监控

实时屏幕获取是系统工作状况监控和审计的重要功能,实现方法是通过屏幕DC截图。系统管理员在发现有严重违规行为时,可采取屏幕锁定控制、强行关机措施。当客户端接收到控制台发出命令时,调用EnableWindow()和ExitWindowsEx()等函数便能实现。

3 结束语

本信息保密智能管理系统,不仅对网络通信方式和载体方式的信息泄漏进行防护,而且通过实时监控、日志、审计报告等监督机制建立,及时采取保护和管理措施,减少敏感信息的泄漏和互联网滥用,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防止内部信息泄漏系统与入侵检测系统和用于边界安全的防火墙相结合,使大型机构的网络安全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得到保证,做到真正的网络安全。

摘要:信息保密智能管理系统能加强内部信息的安全管理。该文针对政企信息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一种信息保密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与实现的核心技术。

关键词:信息泄漏,端口控制,封包过滤,文件监控

参考文献

[1]陈彦学.信息安全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4.

[2]秀慧.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

[3]蒋东兴.服务器集中监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M].计算机科学,2001,6(6):195-197.

智能管理信息系统 篇11

【关键词】天津富力盈力大厦;智能化;一卡通;应用

“智能一卡通”是以IC卡技术为核心,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手段,将智能建筑内部的各项设施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用户通过一张IC卡便可完成通常的钥匙、资金结算、考勤和某些控制操作,整个系统可根据需要对各部门进行监控管理和决策,各局部系统和终端可自动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归纳,供系统查询、汇总、统计、管理和决策。通过IC卡可互相沟通,既满足各个职能管理的独立性,又保证整体管理的一致性。

一、盈力大厦一卡通中心建设

1.管理中心。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各类信息设备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系统参数的设置、终端管理、用户管理、系统数据管理以及实时监控管理。功能如下:(1)系统参数的设置:大厦内部基本信息设置、管理人员信息、多区系统时的区域划分;管理平台参数设置:一卡通各子系统的添加和卸载、系统主数据库的备份、整理、子系统参数设置等。(2)终端管理:方便的硬件设备管理、监控。包括服务器、工作站、数据交换设备的友好的管理界面,消费/出纳POS、智能读卡终端、停车终端数据管理、手持数据设备的接入控制、状态检测、数据查询等的友好的管理界面。(3)用户管理:持卡人资料、权限、密码等的管理,管理操作按不同的职能划分成不同的操作区域,各区的管理者根据系统授权进行专项操作,提供界面操作的在线报修和维护人员答复系统;多种用户登录认证模式:口令认证、持卡认证等。(4)实时监控管理: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所有接入读卡设备的联机日志、黑名单版本;能够监控所有接入一卡通系统的硬件的列表、网络地址、唯一识别号、安放位置、使用责任人、启用时间、终止时间等;可以通过监控平台对系统中的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和管理操作。

2.制卡中心。一卡通制卡中心是盈力大厦一卡通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它的职责是负责整个一卡通系统中所有用卡的制作,包括盈力大厦内部工作人员一卡通卡、外部人员停车卡、临时访客卡、消费客饭卡等各种卡。它还负责日常对卡的维护,如卡的挂失、解挂、补卡、换卡、卡信息修正、单个注销和成批注销等工作,并生成相应的报表和流水记录。制卡中心支持实时的联机证照采集,以及快速证卡制作。通过连接的证卡打印机可随时打印制作各种人员卡。制卡中心还可以实现对发行卡进行登记和统计,对卡的发行进行实时跟踪统计,对开户制卡、补卡、换卡进行登记,对废卡、坏卡的数量、卡的回收具有统计功能。

二、系统功能

一卡通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对于盈力大厦一卡通来说可涵盖门禁管理、访客管理、停车场管理、梯控、巡更、消费、管理人员考勤等众多子系统。对于众多一卡通系统设计中所存在的以下问题,在本大厦系统设计中一定要避免,如以下情况:(1)系统过于单一,仅能实现一卡通系统中的部分应用,无法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2)子系统的叠加,将用户的需求拆分为不同的应用子系统,仅能实现表面意义的“一卡通”,即众多子系统中,表面上用户使用同一张卡,实际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并未实现共享,也就是说常说的“一卡多库”,而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系统是“一卡一库”,这就给系统的管理者和用户都带来很多问题,可能会出现各个系统的分系统授权、分系统管理,给管理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3)针对一卡通系统应用上安全、便捷、高效、节能等方面考虑较为欠缺,导致在实际应用中降低了一卡通系统的实际效能。在设计一卡通系统时,必须考虑上述问题,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先行官,优化设计对确保技术先进及工程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要根据具体大楼智能化系统不同的功能界面及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选用先进的、成熟的一卡通系统,所有设备采用兼容的通讯协议和网络构架,一卡通系统内各子系统实现数据共享,通过技术手段保证系统内数据的一致性和实时性,充分考虑大楼智能一卡通系统需求上的特殊性、管理上的交叉性,实现安全、便捷、高效、节能的一卡通系统。

盈力大厦一卡通设计实现如下的系统功能:

1.门禁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主要考虑设置在如下区域:大楼主要出入口;各办公区出入门厅;各重要功能房间门口;信访接待室;公共区域;重要机房(含控制中心、变配电所、冷冻机房弱电机房)等地方。门禁管理主要是针对上述区域内通道采用门禁方式,管理通道上进出的人员,门禁管理系统需要具有如下的功能:(1)电子地图:在大厦监控中心门禁管理主机上能够实时图形化反映门禁系统内用户刷卡与房门进出事件、门状态变化事件、各种系统报警事件和各种紧急事件;并且在大厦分控室及物业管理中心配置门禁管理客户端,当有报警信息出现时,各分控中心和物业管理中心可马上采取行动处理相关情况。(2)开门方式:根据各个门禁点管制级别的差异,可实现刷卡、密码 、刷卡加密码、刷卡 +触发、刷卡+密码+触发、常开与常闭等开门方式。考虑大厦功能的先进性以及一些重要租户房间管理的严密性,可考虑在重要区域设置当前行业中先进的一些技术,比如:HIRSCH门禁系统的乱序键盘,这样可以很有效的保证人员及重要房间信息的安全。(3)通行管制:可对系统内用户按时区、周计划、假日、假期计划、管制群组等属性进行管制参数设置。对于不同人员进行不同权限设置,同时根据门禁通行的必要性,可设置出入门禁、或者出/入门禁方式。(4)通行安全:通过多卡认证、通道管制、反胁迫、反潜回、防撬、强行进入、超时报警、通道互锁等功能提高通道通行的安全系数。(5)公共短信:可在会议室门口、大堂、电梯厅等场合,可以设置带有自定义的公共中文短消息功能的读卡器,刷卡时自动显示;这样可以随时很方便的通知一些信息。

2.访客管理系统。访客管理系统主要是针对外来的访客进行管理。在办公入口门厅处设置自动取卡终端(一般为触摸+摄像+语音),人员来访通过自助取卡终端与被访者进行确认,取卡获得通行的权限。具体实现功能如下:(1)确认方式:访客通过自助取卡终端与业主/物业管理人员进行确认,被访者通过访客的语音和图像进行确认并作出是否发卡授权的动作;(2)授权方式:自助终端接受被访者的指令作出是否发放访客卡的动作,(若)同时赋予访客卡对应的通行权限,含门禁、电梯控制等相关权限(使用次数和有效时间均可在系统中设置);(3)安全认证:系统在自助终端发放访客卡时和访客刷卡通过快速通道时进行图像抓拍,并在通行时进行图像对比;假如外来推销或其他人员误入办公区,终端监控人员可马上联系大楼保安,对其进行制止(联系方式可选,可以通过电话或报警的方式);(4)卡片回收:访客结束拜访后卡片通过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同时对访客进行放行;(5)系统数据:实时反映院内访客数量及分布等数据,通过报表可以查询系统内的历史相关数据;(6)信息发布:通过访客系统的终端显示屏,系统可以向来访的当时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发布相关信息。

3.车辆管理系统。车辆管理系统主要是在大楼地下车库对进出车辆进行管理,总共2进2出,车辆管理系统需要实现如下功能:(1)图文监控:通过 视频监控实现抓拍车辆通行照片、电子地图、警报机制、图像对比、事件监控等功能;(2)车牌识别:系统具有车牌识别技术,同时具有 触发抓拍、抓拍方式、匹配方式、失败处理等各方面的;(3)车辆引导:区域引导、车位引导(按车位编号、车牌号码、车位编号 +车牌号码);(4)车位检测:电子地图实时同步场内车辆占用情况、违规泊车自动纠错或产生警报、模拟显示;(5)通行安全:系统具有 防跟车机制、防倒车机制、双卡认证、触发读卡、整车车图对比、车牌识别比对、防撞防匝及其报警输出;(6)系统安全:系统具有火警接入、防盗警接入、紧急状态接入、脱机运行及其报警输出等功能,提高系统安全性;(7)收费方式:系统可实现 按期收费、计时收费、计次收费、按时收费、按次收费、分时收费、一次性收费、不收费等收费方式;(8)通行策略:系统可实现 车流管理、通道管制、线路规则、一车多卡、停车规则、单通道信号灯控制等功能;(9)车位管理:系统具有车位分类(普通车位,预留车位,固定车位)、车位计数、车位控制、满位输出等功能;(10)通道控制器 I/O定义:可设置通道流量、防跟车、通道紧急开关、火警防盗系统联动、票箱卡量不足报警、防倒车报警、区域计数、非法卡报警提示等多种输入输出预定义功能;一卡通的车辆管理系统在实现时可以考虑远距离读卡,使用远距离读卡可有效的节约出车的时间,具体实现可通过选用符复合卡的方式来实现。这样即有效的实现了远距离读卡,同时也保证了使用的方便性。

4.图书管理系统。在一卡通卡存储芯片中分配一个存储区或,用于存储读者条形码。读者借还书时,图书系统通过读卡器读取该卡中的条码,即可完成对该读者信息的扫描,进行有效的管理。一卡通系统可以实现图书馆通道机的出入控制,另外读者在图书馆检索、复印、享受视听服务及接受罚款时需要缴纳相应的费用时,可在图书馆多处设立收费机,并使馆会计室具有相应的浏览和统计功能。制卡中心卡片证件的管理(办新证、挂失、补办等)与图书馆系统实时连接,以免给读者和图书馆造成损失。

5.考勤管理系统。在大堂、食堂、停车场与大楼入口处等区域设置读卡器和指纹采集器。通过指纹采集器完成指纹的采集工作(针对内部管理人员),将采集后的指纹信息与一卡通中心数据库中(原来录制的指纹信息)进行对比,即可完成可考勤记录。由于个别人员指纹比较模糊,所以在以上所述考勤区域同时安装考勤读卡器,对于指纹不清楚的人员进行读卡的方式进行考勤,其他人员还可以通过卡+指纹的方式进行考勤。为了方便用户确认考勤是否正常,可配置考勤显示系统,考勤结束可对考勤人员姓名、部门、考勤时间等进行显示。

6.消费管理系统。在食堂、外买窗口等处可配置消费管理终端,在一卡通系统中设置不同扇区,作为一卡通系统的一个子项来实现对消费的统计及管理。

7.办公室、会议室等空调、灯光的功能。在门禁系统中通过集成接口与BA系统中办公室、会议室等地的空调、照明等系统进行集成,当人员刷卡开门时门禁系统会给BA中空调/照明控制单元一个触发信号,空调/照明控制单元收到触发信号的同时会接通继电器盒(二次回路),使该房间的照明回路与空调风机盘管供电回路接通,即可开启空调及灯光。办公室内的照明与空调也可以通过普通的手动开关开启。

三、结束语

智能管理信息系统 篇12

智能公交管理系统是公共交通系统中最关键的核心, 它集车辆自动定位技术AVL, 自动调度软件和出行信息系统于一体。利用这个系统中的客运量自动检测技术, 可以实现公交车辆的自动调度和指挥, 并且可以保证车辆能够准点运行, 对公交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 优化公交服务的质量。智能公交管理系统是由车载设备系统与车辆调度中心系统等共同组成的。车载设备主要包括有:车载GPS接收器、自动统计乘客数设备、电子支付费用、移动数据终端设备等;智能调度中心主要由车辆运营指挥调度、乘客信息服务和综合业务通信等构成, 控制中心能够在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监控线路上及时了解公交车辆运营的状况, 利用综合业务通信网络对车辆交通管理中心与紧急救援中心之间进行实时通信。

2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公交系统中的应用

2.1 物联网技术的概述

物联网技术是运用通信技术, 智能技术, 传感器技术和网络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 集自动化定位, 追踪, 监控以及管理于一身, 使每个固定的物体能够“说话”, 能够“行动”, 进而达到“智能化”的效果。实现物联网技术主要依赖于采用信息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应用处理层面这三个方面, 并使其能够有效结合。信息感知层主要是利用无线射频技术、红外识别技术、无线传感器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采集设备和传感器设备等所需的信息进行识别和采集。物联网技术是基于RFID技术之上的, RFID系统主要包括阅读器和电子标签。RFID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 如非接触性、读取速度快和环境干扰小等, 其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

2.2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公交系统中的作用

智能公交系统采用的RFID技术, 能够对城市公交车辆信息进行自动化采集。将RFID标签嵌入到公交车辆的车体中, 在公交站点安装好阅读器, 从而读取和识别公交车辆的相关信息, 就能自动识别公交车辆的出车、返回和公交车辆停靠站信息, 同时利用车载的GPS定位系统, 实时的定位车辆确切的位置, 共享车辆位置信息。大多数城市基本上都实现了公交乘车卡和城市一卡通等自助乘车系统, 提高了车辆自动化管理的水平。嵌入到车辆中的RFID标签, 能在乘客刷卡时自动读取信息, 确定乘客的身份, 从而统计上下车的乘客数量。获取的信息对公交车辆的调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调度中心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统计出乘客乘车距离和乘车高峰期等信息, 并根据客流时间动态对公交进行调度, 从而达到公交调度科学性的提高。

公交站点和公交调度中心之间互联, 在车辆调度中心的控制对公交信息进行交换和共享。公交站点向车辆调度中心发送已经获取到的公交车停靠站的信息, 公交调度中心统计各个站点、公交线路的拥堵情况、乘客的数量等信息, 通过公交站点的电子站牌为乘客及时的提供候车信息, 提高公交的服务质量。公交智能调度系统负责数据的综合处理, 以完成公交公司对车辆调度计划的制定和车辆人员的综合管理。系统采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和异构数据集成技术, 实现信息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从众多的数据中, 找出有用的信息, 优化车辆的调度策略和线路, 为公交站点信息的设置提供辅助支持。

3 GPS技术在智能公交系统中的应用

3.1 GPS的概述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以GPS卫星为载体的无线电导航全方位定位系统, 它具有全能性定位功能, 能连续并且实时的定位, 它可以为各类用户提供最为精密的三维坐标。GPS全球定位系统在根本上解决了人类的导航和定位问题, 它是一项庞大的空间计划。GPS全球定位系统最开始是美国用于增强国家的国防力量而建立的, 现在, 也逐渐用于民用和商业领域中, 其价值也在不断的被认识和提升。

3.2 GPS技术在智能公交系统中的作用

智能化的大屏监控中心都是运用的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与“全球眼”网络视频监控技术相结合。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能够直接通过综合监控系统平台, 随意的在大屏上放大、拉近或切换公交车的运营情况和公交车辆电子地图的画面, 实时监控公交车辆一切实时信息。

GPS全球定位技术可以实现车辆的自动报站功能。车辆能够根据设定好的站点和内容进行车辆的自动报站, 不需要进行人工操作, 从而减轻了公交车驾驶员的负担;故障报告, 可以及时显示发生故障车辆的具体位置, 并争取时间为故障车辆进行及时的抢修。动态调度, 能够根据车辆实际运行情况对车辆进行动态调度, 更好的解决公交车辆运行不合理的问题。

4 3G技术在智能公交系统中的应用

3G技术是集GPS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和移动通讯系统等现代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 其迅速的发展为城市公交车辆在调度和管理智能化上提供了支撑。这其中所运用到的报警器和传感器输出的信息发送到中国电信的公网上, 同时电信公网将接收到的公交车辆的定位信息通过信息接收发送设备及时的传送至交通管理中心, 再经过计算机的精确地处理, 进行电子地图匹配, 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车辆的精确位置, 这样车辆控制中心就可以直观的掌握车辆的动态信息。利用3G技术在车辆的调度和管理系统中还有很多实用的功能, 比如车辆的监控, 车辆的越界报警, 车辆遇劫报警和防盗报警等方面。

5 结束语

智能公交管理系统是公共交通系统中最核心的系统, 它采用了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 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 数据传输技术, 传感器技术, GPS全球定位技术, 和GIS等技术, 实现了公交车辆的自动调度功能。所以, 在城市实施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武根友, 李江, 李晓辉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公交系统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11, 28 (3) :74-76, 94.[1]武根友, 李江, 李晓辉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公交系统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11, 28 (3) :74-76, 94.

[2]胡金星, 刘允才.公交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框架及关键技术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5, 5 (4) :14-17.[2]胡金星, 刘允才.公交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框架及关键技术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5, 5 (4) :14-17.

上一篇:过程互评下一篇:价格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