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共12篇)
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 篇1
随着电子商务、信息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作为其基础设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当今的工程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建筑设计院以电气专业兼顾智能化设计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要求。建筑智能化设计咨询顾问公司、建筑设计院中建筑智能化设计分院、设计施工一体化公司等专业的设计团队成为市场的主力军。但建成后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能够充分发挥其全部设计功能的并不多见。下面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
1 专业划分
目前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具有规模大、涉及的子系统多、建筑智能化技术更新快、设计时间紧、同装饰安装暖通等其他专业配合紧密等特点。整个系统靠一个人很难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任务。为此在组建智能化设计团队时必须按专业进行, 协同分工, 合作完成。按建筑智能化常规子系统的特点, 通常划分为以下几个专业:
公共安全管理专业:负责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无线对讲系统、可视对讲系统等。
信息设施专业:负责综合布线系统及管网、计算机网络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等。
音视频专业:负责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信息发布及多媒体查询系统、会议系统等
建筑设备管理专业:负责楼宇自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建筑能耗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系统集成系统等。
机房工程:负责机房装修、机房配电及UPS、精密空调、机房布线、机房环境监控、KVM、防雷接地、气体灭火及消防报警、通风空调系统等。
2 设计理念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核心和源头, 故所有设计均需按照精品工程的要求来进行。
建筑智能化精品工程, 应本区域或行业内, 在5-10年内保持相对领先的水平。
建设一个建筑智能化精品工程, 进行智能化系统方案总体规划的单位首先要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 否则其规划将从源头上失去出发点和立足点。
建设一个建筑智能化精品工程需贯穿工程的规划、设计及施工和运行各个阶段。设计方应成为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精品工程的服务者。
在智能化系统设计中, 设计方提倡交互式的设计方式。即设计方的设计不是设计人员的主观推断, 而是同业主共同协商确定的成果。
3 确保精品工程的设计流程
(1) 组建强大的设计团队。
(2) 对业主的项目进行正确的功能定位及需求分析, 完成各专业需求调研表。
(3) 与装饰、配电、暖通等专业进行交互式设计, 确保精确性设计。
(4) 进行产品选型及造价控制。保证设计的最高性价比。
(5) 严格按照项目进度计划表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项设计工作。
(6) 严格各阶段的设计审核及评审制度。
(7) 施工中, 确保变更设计的及时性、准确性。
4 管理规划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优劣, 很大程度应体现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交付使用后, 是实际使用者、管理者对智能化系统的评价。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在使用中能否按设计意图发挥其因应有的功能, 与后期的管理密不可分。在工程实施中, 作为设计方, 应按整个项目建成后的管理模式、管理要求来进行有目的的管理规划及设计。最大限度满足业主的管理要求。避免因建筑智能化系统前期的设计同业主后期管理模式不匹配带来的矛盾、浪费及返工。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 我们通常将工程交付后的维护及管理划分为二个部分:信息系统管理和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涉及信息系统和机房工程的管理, 一般由业主的信息部门或外聘的专业公司负责 (大型物业公司亦有专门的部分) 。物业管理负责公共安全系统、音视频系统和楼宇设备自控管理系统。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
公共安全系统在管理上的设计思为集中管理, 分级控制。单栋楼宇、商业综合体及建筑群的安防设计均可设置为一个安防中心, 根据需要设置分控中心。各中心的视频信号、报警信号、控制信号等信息均能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互换。
车辆管理:设计前需进行车流规划, 一般分为地面停车管理和地下停车管理。按项目的不同, 停车位规划为内部固定停车位、临时停车位、出租停车位等多种形式。通过停车库管理系统进行收费管理, 通过车位引导系统对临时车辆进行引导。
人流管理:通过门禁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的显示屏、广播系统对人流进行控制及引导。若有需要, 可设置人流统计系统限制来最高人流量。
机电设备管理:通过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及能源计量系统等对建筑的机电设备进行智能控制和监视, 达到节能, 舒适。实现自动管理。
会议室管理:对会议室进行合理的功能规划, 区分各会议室的用途, 并可通过管理软件, 对会议室进行排班, 满足各种会议类型的需求。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管理:按业主需求设置内网、外网、及智能化系统专网、保密网等。需做物理隔离的, 一定需设置单独网络及布线。二次装修的出租办公室预留光纤及大对数电缆。
机房管理:合理规划功能区域, 按需设置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及KVM系统。
5 施工图审图中常见问题
(1) 施工图审图中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情况一般:防雷与接地设计不完善、子系统图不全、建筑智能化系统供电设计没有或不符合要求等。
(2) 引用或参考的标准规范已废止, 未采用最新现行的规范及标准。
(3) 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设计思路不统一, 出现自相矛盾或配合不到位。
(4) 设计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6 造价管理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供各系统设备清单及设计概算。在整个系统设计前, 应进设备品种多, 各品牌差价也很大。各产品的技术指标选择高低也对系统造价有重大行造价的估算, 同业主协商确定后, 再进行深化设计。因建筑智能化系统影响。因此需事先估算整个系统的造价。以下是常用的估算办法。
(1) 比例估算法, 以项目的投资额为基数。
根据已建成的同类项目的智能化系统所占投资额的比例进行估算。
建筑智能化系统一般占总投资额的比例:2.5-8%。
(2) 指标估算法, 以每平方米 (户) 的系统造价为估算指标, 进行工程投资估算。
办公、行政、商务楼智能化:200-500元/平方米
体育场馆类智能化:150-250元/平方米
小区智能化:1500-2500元/户
(3) 常规系统点数估算法:
A、综合布线系统:六类500-800元/点;超五类350-450元/点。
B、闭路电视监控:5000元/点。
C、防盗报警:1000元/点。
D、门禁:3500元/点
E、智能照明:1500元/1路, 按10A计算。
F、楼宇自控:1000-1400元/点
H、会议系统:
20万/100平方米圆桌含数字会议、扩声、投影显示、摄像及录像。
35万/160平方米圆桌含数字会议、扩声、投影显示、摄像及录像、中控、联动摄像。
以上是对常规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管理中的一些总结, 仅供大家参考。
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 篇2
1、前言 建筑智能化在不断 发展 完善,高新技术不断推出,智能控制水平越来越高。建筑智能化其实质是信息产业的综合 应用 和体现,其建设过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是综合的系统工程。在建筑智能化建设中,前期的设计过程,显得十分重要。智能化系统作为建筑物的“电脑”,设计原则应当是具有设备的先进性,配臵的合理性,安全的可靠性和费用的 经济 性。为了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呈现的 影响,我们应该对以往认真 总结 回顾,尽可能地化解各种不利因素,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管理。笔者仅以微不足道的工作体会,针对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管理角度谈些非常肤浅的认识和对策。
2、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 主观设计倾向在本文的 参考 文献(1)中,作者归纳出四种值得我们注意的主观设计倾向:第一种是简单化。例如: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保证恒湿,没有采用湿度调整设备;第二种是概念化。突出表现在综合布线设计上,水平线缆不问情由地一律采用超五类UTP(非屏蔽双绞线),甚至对所有的语音点都采用6类线缆也非常舍得;第三种是形式化。在设计中不分条件,只管堆砌技术形式,Upload By Yelky 1
http://www.yelky.net
Upload By Yelky http://www.yelky.net 结果沦落成摆设。第四种是理想化。所谓理想化设计就是把运行状态静态化,忽视大环境条件和系统运行的动态特性。2.2 重广告轻标准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覆盖面广,涉及的行业多,所以在工程建设中需要遵循规范,便于业主、设计师、工程师、承包商、供应商,在各阶段用统一的语言交流和运作。可是时常看到有些技术方案,在不同程度上轻视标准。例如,在设计依据中罗列了不少标准文件名,设计 内容 却不符合标准,或者依据的仍是旧标准。许多方案设计者热衷于厂家的广告,很重视广告跟踪。给出的设计方案富有广告性,大量的篇幅是在为厂家做广告宣传,甚至就是厂家广告宣传的翻版。2.3 缺乏整体把握犹如设备“堆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智能化的规划与设计应当是面向功能,为功能的实现而合理配臵,并且尽量优化组合。然而有的设计者可能是设备集成商兼代理商,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把“最好”、“最先进”的设备都“堆积”到设计中;或许有的设计者是只从局部考虑,而没有考虑到能否和被设计的的建筑、环境相配合的 问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智能化”;有的设计者还以“备份”为由,加大设备数量,实际上所增设备却从来是备而无用。
3、设计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原因 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设计,对建筑物日后的运作起到一定的智能化作用。之所以存在如上所述的不足,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3.1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 方法 不同
Upload By Yelky 2
http://www.yelky.net
Upload By Yelky http://www.yelky.net 建筑物,基于用户档次,应用环境等因素,对设备配臵以及运行的要求,皆有不同的需要。必须既要量体裁衣式设计,防止与现实脱节,又要照顾到日后的发展,有冗余地设计,做到恰到好处,切忌“高不成,低不就”。不要盲目追求与国际接轨,向亮点工程看齐,而一味的参考国外,参考高档工程。设计人员因为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或者由于业主往往期望在本系统、本地区等范围内成为亮点,提出过高的需求,而不能正确地进行设计,合理地配臵。有时候,设计者对于供应商供货的要求,硬件方面的技术指标没有具体说明,或者重视述说了硬件方面的要求,而疏忽了对其软件方面的要求,致使设计时在总体思路上,或者对于系统日常运作细节的考虑,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3.2 没有及时跟进 科技 进步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个有始无终的科技进步过程,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应用的提高,不断有新技术加入,也会不断地有新的问题产生。设计人员由于工作的忙碌,没有及时跟进,在设计中仍然沿用着过去不知那年那月的培训。3.3 各子系统设计缺少协调子系统的设计,通常是在建筑设计院主设计完成后开始的,往往留给各子系统的设计空间相当有限,进而给每个子系统对其他子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建议带来不便,或者总体设计师没有注意在各子系统设计时对智能化系统的指导,设计上缺少协调。
4、把好设计关的对策 4.1 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如
Upload By Yelky 3
http://www.yelky.net
Upload By Yelky http://www.yelky.net 何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进行优化,取得最大效果是智能化建筑设计的核心。应选择对建筑智能化技术有经验的建筑设计单位,负责施行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包含建筑师、各所需专业的一体化和优化设计。应在设计阶段的一开始就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配合、协调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主设计,协助用户做需求调研并形成报告;向用户介绍智能化系统各专业的设计方案;提供招标需要的技术文件;完善主设计的设计建议书,并且要说明各专业对其他专业的设计建议和特殊要求,形成专业设计之间的衔接。招标文件不应由参加投标的集成商、工程商提供,以利于公平竞争;招标文件不应设臵“陷阱”。4.2 技术评审至关重要工程前期做好对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的技术评审,对以后的建设过程至关重要,因为很多事情在工程设计确定之后,要改变就比较复杂。与其在建设过程中要花数倍的精力来修正,倒不如在前期把好设计关,给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创造良好的开端,促进工程的良性运作。技术评审要审查设计是否满足技术要求,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评审不仅要考虑与设计有关的技术工作,而且还要考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其它方面。技术评审意味着一种“关卡”,这种“关卡”用来确定进入下一阶段的准备就绪状态。
5、技术评审 国内外建筑业采用的工程发包模式有多种,其设计阶段都有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之分,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前进行,有的将
Upload By Yelky 4
http://www.yelky.net
Upload By Yelky http://www.yelky.net 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后进行。5.1 基本的技术评审初步设计评审:该评审是在初步设计完成后进行,评审合格表示可以进入招投标阶段,或进入施工设计。初步设计评审不应与评标合并进行,因为投标者有多家,如果不能安排充分的时间,搞突击,就会走马观花。初步设计评审要为每个子系统及其功能上的相关组合进行评审,要对初步设计方案在全系统级的优化进行评审,要 研究 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性、可用性、安全性和可实施性等等,为进入施工设计尽量提供更多的建议和 分析。施工设计评审:审定施工设计是否符合初步设计和招标书的要求。如果符合,业主和中标施工承包商则可以签署合同,便可以由中标者开始各种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为采购和施工作好过渡;如果不符或由于招标后设备选型改变、采纳了优化建议等,中标施工承包商应对施工设计作出修正和深化设计,直至全部相符。施工设计评审认可的施工设计是具体施工的依据,时间要恰当,评审之后不要过多的变动,对采购和施工准备有不利的 影响 ;进行地过晚,则可能推迟施工进度,整个工程期将拖延。在具体施工之前,应进行施工交底。5.2 技术评审的过程及注意事项5.2.1 评审的准备评审的准备工作,应由业主技术负责人组织,恰当挑选设计者、专家,以最少的成员组成一个精干的评审小组;评审组的成员应充分地掌握被评审的专业,能胜任被评审专业的评审,以便参审者之间不用在交换意见上花
Upload By Yelky 5
http://www.yelky.net
Upload By Yelky http://www.yelky.net 费过多的时间;业主在评审前应准备好议事日程安排、评审项目和成套资料,以免到了评审会上措手不及;成套资料不能过多,如果超过了被评审的范围,不仅导致不必要的资料费用,而且有限的评审时间,也会导致评审质量的损失。5.2.2 评审的进行应当保证评审组充分地审查所有的项目,并提供协调过的评论和指导;应当鼓励所有参审者采取坦率、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参审者之间应当通力协作;通过对 问题 正当地提出疑问,来找出设计的缺陷。5.2.3 评审的结束应公布技术评审备忘录,备忘录应确认技术评审的记录汇编及更改项目,认可技术评审已完成。备忘录应包括会议中提出的重要评论、结论、决策和建议的概述及理由。5.2.4 评审的注意事项要从“关卡”出发确定评审方针、议事日程、参加人员等各种评审活动;应由总设计师负责制定技术评审计划概要和评审进度,并由业主认可;应当给子系统设计者提供参加评审的机会,便于对各子系统进行正确的评审;要有施工保障方面的职能部门(例如,基建处、供应处)参与评审;物业管理部门,也应参加系统的设计审核,看看是否符合使用需要;只要有可能,在技术评审中应当采用 计算 机辅助分析 方法 ;不能企图采用简易方法完成优良的技术评审,充足的时间、合适的评审范围、高素质的参审人员,对评审工作的成功起重大作用。并且,最好要指定每个项目的负责人。
6、结束语 更广泛、更充分的市场机遇,更激烈、更残
Upload By Yelky 6
http://www.yelky.net
Upload By Yelky http://www.yelky.net 酷的国内外竞争,要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要管理创新,才能持续不断地适应。笔者建议,在各省、市应当建立高水准的技术评审班子,成立相应的权威性机构。
Upload By Yelky 7
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 篇3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工程;系统;管理;研究
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既融合了电脑的软件系统,同时也融合了工作系统上的各项成果,不仅能够推动建筑工程项目的合理发展,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下工作的前进,博得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我国目前处在一个上升期,所以很多的工作都需要更加系统和规范,单纯的凭借工作经验,很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反效果。在此,本文主要对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进行一定的研究。
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流行趋势
对于我国而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社会发展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①这项工作会带来丰厚的收益,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的领域较多,对材料价格的变动、市场的宏观调控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影响。③将此项工作规范化,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发生。在此,本文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流行趋势进行一定的阐述。
1.1 典型的企业MIS结构
相对其他管理系统来说,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典型的企业MIS系统结构可以算作是早期的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合理发展,对各项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在典型的企业MIS结构当中,客户/服务器结构和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比较常用的两种结构。C/S结构的优势所对立的劣势也比较凸出,单一的服务器模式使应用系统需要改变时,所有在客户端的应用程序都必须改变导致C/S结构扩展性差;客户端较多难以管理,维护成本较高B/S结构服务器负担较重,其接口的动态性、交互性、以及信息的实时性和功能实现的完备性都不是很强,而且它对服务器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由此可见,两种结构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管理工作的智能化、系统化,但由于劣势比较明显,所以并不适用于现阶段的管理工作。
1.2 基于WEB的企业MIS系统
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的重视。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涉及到最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我们要对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图1是基于WEB的企业MIS系统,这个系统优化了过去的一些缺点,同时融合了当下建筑项目的各个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到,整个系统并不复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简单。当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建立一个良性循环以后,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就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很多的问题实现了智能化处理。
2 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
2.1 系统概述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系统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系统,经过大量的讨论和分析,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应该实现以下目标:实现各种信息的系统化、规范化;减少人力成本;降低管理费用;提供全面的信息等等。从现有的发展情况来看,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成为了一个非常必要性的工作,它可以将一些琐碎的工作融合在一起,并且合理的划分工作时间和工作范围,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有力的参考。当我们对众多的数据、资料、人力分配、工作时间规定而烦恼的时候,完全可以将这些输入系统当中,结合目前的情况和最后的分析结果来决定,这样不仅达到了高效管理的目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项目的快速进行,在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上获得双丰收。根据现有的项目情况,结合大部分地区的实际需求,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项目成本管理、仓库管理、供应商管理等功能,全面覆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每一个方面。图2是系统的主要结构。
2.2 系统参与者
参与角色是与系统交互的人或者事。通过对系统需求进行分析。得到参与系统及各个子系统的角色。系统参与者是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系统参与者指的是具体的组织和个人,可以详细到每一个作业工人的具体工作。从参与组织来说,比较普遍的有监理机构,还有一些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进一步保证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会加入公证机构等部门,避免造成参与组织的矛盾和分歧。从参与人员的角度来说,一般情况下有技术人员、设计人员、工程组织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工程审核人员等等,这些工作人员都是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子系统角色的具体体现。我国目前处在一个发展建设期,建筑是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做好系统参与者的分配和组织工作,是研究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重要工作。
2.3 系统业务分析
目前的建筑工作相对于过去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比方说系统业务。目前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大体的框架和结构都已经成型。系统业务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对以后的应用和优化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本文认为,我们可以对系统业务进行一个详尽的分析,建立相应的模型和例图,如果说某些项目比较复杂,则可以通过分层分解的方式,细化系统的各项功能。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进步,我们还可以对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进行总体分析,不断的融入一些新的资料、数据和情况,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2.4 供应商管理需求分析
供应商管理包括添加、查找、修改删除供应商等操作,以及对某个供应商所供应的材料信息进行管理等功能。相对来说,供应商管理需求分析是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保障工作,供应商对市场的行情比较了解,在把握价格的时候,既可以保证双方都获利,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供应商依靠自己的货源广泛,市场链接多,故意抬高材料价格,导致建筑工程的各项工作不断拖延,成本也有所上升。此时,我们需要应用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对供应商管理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不仅要了解哪些供应商的信誉好,哪些供应商的货源广,还需要和一些良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持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稳定。和供应商打交道最深的就是采购商,二者的联系可以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甚至是能否投入使用。所以,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还需要对采购商进行有效管理。
3 总 结
本文对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现有的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并且没有产生太大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當中,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对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进一步强化,将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合理进行,争取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芦思文,蒋根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风险评价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03).
[2]涂小京.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及系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
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浅析 篇4
建筑智能化是信息产业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其建设过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是综合的系统工程。在建筑智能化项目建设中,前期的设计过程十分重要。
在国外,工程项目通常采用FDIC承包方式。项目初期,由设计方提交设计图纸,这种图纸的设计深度不深,类似于国内设计院所做的初步设计图纸,之后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再由工程项目的总承包方做出深化设计、施工图、详细的大样图和安装图。按照FDIC承包方式,施工图设计工作不由设计单位负责。这种模式有效的避免了设计与工程实际的脱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企业的技术优势。
在国内,施工深化设计工作往往是由设计院来完成。这经常会造成设计与工程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深度不够,施工方式不规范,进而影响到工程施工阶段的进度和造价。因此,一些甲方逐渐开始重视设计阶段的管理,也在积极引进设计管理方面的人才。
2 智能化设计管理的必要性
设计管理最先是于1966年由英国设计师Michael Farry在《设计管理》一书中提出,“设计管理是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设计师,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我们可以看出,Farry将设计管理的重点大多放在对项目的具体设计工作过程上,这在—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以设计技术为导向的设计管理观点。
目前,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建设十分重视造价控制,而影响项目造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设计阶段。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5%~35%。目前的工程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决定了之后几乎全部的费用。所以,设计阶段对整个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对设计阶段的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项目有关投资控制存在的问题在于设计、采购与施工分家,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工作衔接出现了较大问题,从而导致工程造价较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将设计管理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中来,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工作的衔接,而且能够使系统功能更合理。
3 智能化设计管理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服务大多仅限于设计领域,只是甲方的雇佣者,在甲方限定的设计任务、设计条件和资源要素的基础上配合甲方的建设部门完成具体设计工作,既无法为甲方提供投资决算的咨询,也无法管理指导设计的实现,只是整个建筑生产过程中的设计技术工作的被动完成者。难以成为地产开发商的专业代理人、建造过程的技术和公正的监管者。
另外,大多数地产商(甲方)的项目管理体系过于简单。我国22个行业236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有67%的建设单位在项目管理组织体系中没有项目控制部、采购部、施工管理部、试运行部,只是设了一个二级机构工程总承包部;有50%的单位没有建立包括资源支持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标准、工作手册在内的项目管理体系。
目前,甲方单位已经逐渐重视到设计阶段管理的重要性,并加大力度发展项目设计控制部、施工管理部和采购部对设计工作进行管理。大型的地产公司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设计管理流程,其中包括方案设计管理,初步设计管理,施工图设计管理,深化图纸设计管理等,但是这些流程仅限于管理步骤和简单管理工作,缺少设计控制节点规范和专业对接方面的内容。
4 智能化设计管理方法
从项目管理角度讲,智能化设计管理应从成本、质量、进度三大目标去考虑,涉及整体、范围、风险、人力资源、沟通、采购等九大知识领域。目前,我们最关注的是成本与质量管理。
在工程项目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成本管理中,可以绘制设计管理流程图,找出关键点,对其进行优化管理,从设计方案比选、限额分解、工程模拟、材料选型等方面开展工作并进行分析。
(1)设计方案比选是在设计的不同阶段进行投资控制与管理,优化设计图纸,在不同的设计阶段主要是通过测算和对智能化产品指标控制来实现投资的控制目标。
(2)限额分解是目标确定、分解、实施、检查、反馈与评价的控制循环过程。将费用转化为数量或含量指标进行控制,使设计人员直观明了,较好地控制工程造价,使造价控制在投资目标范围内。
(3)工程模拟方法是通过对同类工程的项目工程量和含量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工程含量与工程清单项目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拟建工程的工程量。
(4)材料选型控制是指对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图纸的施工技术、工艺和造价等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性价比高的建筑材料,按有关规定编制施工图预算且施工图阶段造价不超过批准的设计概算。
设计质量是工程实施的关键,图纸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同时设计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能否顺利施工,并且对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甲方为提高设计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编制设计质量保证文件,经设计方确认后予以公布,以此作为各专业工作组开展工程设计的依据之一。
(2)对设计文件的内容、格式、技术标准等做统一规定,要求设计人员严格按照这些规定编制设计文件。
(3)从技术层面建立系统设计参照产品库并实时更新,按具体产品型号参数设计,既保证了设计质量,也使设计阶段与采购阶段紧密结合。
(4)对于设计的变更要及时形成书面备案,并且及时通告相关专业。在协调的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的技术监督。
5 智能化设计管理兼顾采购
在智能化设计管理阶段兼顾采购是指使设计过程中,设计与采购工作合理交叉、密切配合,既保证设计成品质量和采购设备、材料的质量,又因提前订货缩短了建造周期。
智能化设计阶段涉及到采购工作内容的主要包括材料明细、设备参数和技术规格型号。因为智能化设计中涉及到的设备众多,在设计阶段根据建筑类型和投资情况对未来系统设备圈定范围,可以使设计工作针对性更强,系统更细化。
在智能化设计管理中兼顾采购能够更准确表达设计要求,能够确保采购的设备、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减少未来采购中的技术错误,有利于保证设计质量和设备、材料制造质量,有利于保证关键、长周期设备提前订货,缩短采购周期和工程建设总周期。
6 结语
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 篇5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资质|乙级资质审批: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资质设甲、乙两个级别。持有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资质的企业,可从事各类土木建筑工程及其配套设施的智能化项目的咨询、设计。其中包括:1.综合布线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2.设备监控系统工程;3.安全防范系统工程;4.通信系统工程;5.灯光、音响、广播会议系统工程;6.智能卡系统工程;7.车库管理系统工程;8.物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工程;9.卫星及共用电视系统工程;10.信息显示发布系统工程;11.智能化系统机房工程;12.智能化系统集成工程;13.舞台设施系统工程。
承担业务范围:
乙级资质:可承担中型以下规模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专项设计。
乙级资质标准:
一.资质和信誉: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社会信誉良好,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二.技术条件:
1.专业配备齐全、合理,主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和数量符合所申请专项资质标准中“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备表”的规定。
2.企业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项目的设计经历,并主持完成过不少于1项中型以上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项目的设计,具备注册执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主要专业技术人员中,非注册人员应完成过不少于2项小型以上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项目的设计,并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三.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及固定的工作场所。
2.具有较完善的资质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具备技术、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乙级资质申请材料:
1.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
2.企业法人、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企业章程或合伙人协议;
4.企业法定代表人、合伙人的身份证明;
5.企业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任职文件、毕业证书、职称证书及相关资质标准要求提供的材料;
6.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注册执业人员的身份证明、注册执业证书;
7.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非注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毕业证书、身份证明及个人业绩材料;
8.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注册执业人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与原聘用单位解除聘用劳动合同的证明及新单位的聘用劳动合同;
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分析 篇6
1.1智能化公共建筑的市场十分广阔
建筑的智能化是伴随着我国信息化以及数字化的相关产业不断发展而开始兴起的全新的产业。由于今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实现了不断的进步,国家越来越强调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中要保证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这实际与建筑智能化的理念是相符的。除此之外,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保证公共基础升级建设的质量,可以看到,目前公共建筑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完善,节能环保的生态文明的目标在逐步的实现。这样广阔的市场需求所带来的必然就是智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2我国的建筑智能化研究起步较晚
由于要实现公共建筑的智能化所需要涉及的内容里不仅仅是传统的建筑行业,还包括要求更高的电气工程以及新兴的应用信息技术,所以要实现对于整体工程的管理难度较大。而我国在这一技术项目上的研究实际非常有限,并且我国在建筑智能化所涉及的诸多行业上发展有好有坏,因此整体上,这一技术的发展仍然处于低层次中。在实际的工程中,一旦在这些行业施工的某一环节发生问题,就可能影响建筑整体的智能化应用。
1.3公共建筑智能化整体的水平比较低
可以看到,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水平获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起步晚,起点低,还尚未形成成熟的发展体系。在很多工程中,细节上都难以满足需求。在管理模式上我们缺乏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效率欠缺,工程期长,成本高,这就导致了我们公共建筑智能化的整体水平是比较低的。
二.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智能化的公共建筑建设中涉及了众多复杂的高新技术,因此在管理模式上必须要做到统筹安排,对技术也要协调一致,并且必须要保证从事技术方面的专业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这是影响公共建筑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公共建筑所提供的是公共服务,它的使用人数众多,承受的活动较为密集,因此必须严格要求建设工程包括技术,管理模式等等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2.1涉及技术错综复杂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工程中涉及电气工程,网络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等等内容,必须要保证这些核心技术水平满足工程的需求才能满足公共建设智能化投入社会使用的需求。除此之外,这些内容之间还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只有实现了对这诸多内容的统筹规划,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使智能化的目标最终得到实现。
2.2各个行业协调一致比较复杂
智能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技术,它所涉及的领域也十分的广泛。但是如何才能更好的协调这些技术领域,让这些技术之间更好的配合,并顺利的解决其中存在的矛盾、冲突,是在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中的关键。要想协调好技术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做不好协调就会影响整个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工程的设计的相关部门一定要协调、安排好项目实践,对于每一个环节的技术应用要保证这些技术可以顺利的实现,在时间衔接上一定要流畅,不能出现断档的现象。同时,对于各个承包单位的总体规划,一定要从宏观出发,注意整体的管理。保证每一个环节之间相互的协调。
2.3重点把握后期的检验
后期的检验对于整个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的进程中,不能只把重点放在把握项目进行中的管理,还应该重视工程后期的相关的验收程序。在后期检验这一个程序之中,一定要对公共建筑的整体功能进行明确,在进行验收的过程中一定要十分的严格、认真,避免出现漏洞,在后期检验的过程中一定及时的发现工程中间存在的问题,并把问题上报,要在技术上给与支持,让后期的检验工作成为一套较为规范、完整的体系,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
三.完善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途径
3.1公共建筑智能化的技术领域划分
公共建筑智能化其实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所以将其归为某一个领域是很难的。在对我国工程管理模式的时候,第一步要把建筑工程智能化的技术領域明确,还有就是对于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也要明确,无论是对于自动化工程、还是信息网络、通信技术,我们需要将每一个领域都把其综合起来,才能建立更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
3.2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体制
除了明确公共建筑智能化的技术领域进行明确之外,要想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还需要从管理模式上进行调整。在管理上,我们可以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结合公共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智能化工程进行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工程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由于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起步较晚,我们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可以借鉴西方的现今的经验,从前期的规划到后期的监督检验,都有完善的体系,这样就可以促进公共建筑智能化的发展。
3.3拉动其他技术产业的发展
其实公共建筑智能化也能很好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今的一些新兴产业,以及相关高科技科学技术产业(例如,信息工程、信息网络等等)。这些产业与公共建筑智能化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这些产业的发展技术的逐步成熟也能更好的提高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质量,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也在不断的发展。要想不断提高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质量,一定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明确工程的整体功能,采取合理的管理模式。本文结合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对如何完善公共建筑智能化管理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对以后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以不断提高工程的质量,更好的方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浅析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 篇7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在世界及我国的发展概况。
1984年, 美国联合技术建筑系统公司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改造了一幢旧建筑, 在楼内铺设了大量通信电缆, 增加了程控交换机和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 并将楼内的机电设备 (变配电、供水、空调和防火等) 均用计算机控制和管理, 实现了计算机与通信设施连接, 向楼内住户提供文字处理、语音传输、信息检索、发送电子邮件和情报资料检索等服务, 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设备自动控制和通信自动化。这就是第一次被称为“建筑智能化” (IB, IntelIigent Building) 的都市大厦 (City Place) 。1985年8月在日本东京建成的青山大楼则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的综合服务功能, 该建筑采用了门禁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等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防火系统、节能系统等, 建筑物内少有柱子和隔墙, 以满足各种商业用途, 用户可以自由分隔。20世纪90年代初, 中国开始了“智能建筑热”, 当时的报刊上不断出现有关智能建筑的报道, 有文章这样描述:即将到来的21世纪, 建筑界所能提供的大厦将不再是冰冷无知的混凝土建筑物了, 代之而起的是温暖、人性化的智慧型建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代化的建筑已被赋予“思想能力”。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 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商对建筑智能化日益重视, 高档商业楼盘、政府办公楼、智能化家居、体育场馆等建筑对智能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对智能化功能的要求也更趋向多元化和综合化, 建筑智能化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我国工程建设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期, 大量的住宅和公共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和投入使用, 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新的建设工程仍将不断涌现。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预测, 到2020年, 中国将会新增各类建筑大约300亿平方米, 因此建筑业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未来的智能建筑服务商, 要用IT手段实现楼宇智能化的应用创新, 应该超越工程设计、实施等单一层次。如果没有IT技术的创新应用来引领客户需求, 那样的智能建筑服务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值得商榷了, 更谈不到发展的层次上。建筑智能行业的功能将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建筑智能由于用途、规模不同, 所需要的功能系统也不尽相同, 因而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表现出不同的类型:智能化办公建筑、智能化综合建筑、智能化医疗建筑、智能化学校建筑、智能化住宅建筑等。中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行业市场规模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 2006年达到238.5亿元, 预计2010年前将维持20%以上的增长态势, 到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41.5亿元。在细分领域中, 政府办公楼及商业大型公共建筑细分市场的规模, 2007年达到总体规模的63.6%, 基本上决定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空间和速度。在信息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全球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信息革命浪潮冲击下, 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在大踏步地前进。金字工程也在全国各地信息化工程或信息港工程中正式启动运作, 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智能建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节点和信息港的码头, 已充分表现了它在经济、文化、科技领域中的重要作用。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商场、贸易商社、政府机构、科研机构、医院、学校、图书馆、体育场馆、机场等, 只要是按现代方式运行的行业, 它的建筑物都具有智能化的倾向。
二、现代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
1.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BAS) :将建筑物内的供电、照明、空调、给排水、电梯、消防、保安、车库管理等机电设备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 构成一个集散型控制系统, 即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通称为楼宇自动化系统。2.通信自动化系统 (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 CAS) 是建筑物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信息网络通道, 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络 (如公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计算机互联网、数据通信网及卫星通信网等) 相联, 确保信息畅通。3.办公自动化系统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OAS) 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行为科学等先进技术, 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 并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办公目标的人机信息系统。4.综合布线系统 (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 SCS) 是建筑物内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信息传输网络, 能使内部语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信息交换设备、物业管理及建筑物自动化管理设备等系统之间彼此相联, 也能使建筑物内通信网络与外部的通信网络相联。5.系统集成 (System Integration, SI) 将智能建筑内不同功能的智能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连接在一起, 以实现信息综合、资源共享。6.建筑物管理系统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BMS) 。BMS是为了对建筑物设施实现管理自动化而设置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它把相对独立的BA系统、SA系统和OA系统采用网络通信的方式实现信息共享与相互联动, 以保证高效的管理和快速的应急相应。这一系列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 有称其为系统集成SI, 有称其为IBMS (Intelli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 虽然称呼有所不同, 且相应的技术方案有一些区别, 但是以信息化方式管理建筑物及其设施的基本功能还是相近的。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建筑类型。
1.智能大楼。智能大楼主要是指将单栋建筑物建成为综合型智能化大楼。其基本框架是将BA、CA、OA三个子系统结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不局限于办公大楼, 向公寓、酒店、商场、医院、学校等建筑领域扩展, 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是向系统集成化、管理综合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以实现现代化办公和生活的理想场所。2.智能园区。智能建筑从单幢大楼转向成片开发, 形成位置相对集中的特定功能建筑群体, 称之为智能园区。智能园区除具备智能大楼的所有功能外, 还有系统更大、结构更复杂的特点, 可采用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IBMS对园区中所有建筑物进行全面和综合的管理。3.智能住宅。智能住宅的发展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家庭电子化 (HE, Home Electronics) , 其次是住宅自动化 (HA, Home Automation) , 最后是住宅智能化, 美国称其为智慧屋 (WH, Wise House) , 欧洲则称为时髦屋 (SH, Smart Home) 。智能住宅是指通过家庭总线 (HDS, Home Distribution System) 把家庭内的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讯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都并入到网络之中, 进行集中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 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协调, 提供工作、学习、娱乐等各项事务, 营造出具有多功能的信息化居住空间。4.智能住宅小区。智能住宅小区是对有一定智能程度的住宅小区的统称。智能住宅小区的主要功能是家电管理自动化、居家生活信息化和小区物业管理智能化。智能住宅小区除满足基本生活功能外, 还要考虑安全、健康、节能、便利、舒适五大要素, 以创造出各种环境 (绿色环境、回归自然环境、多媒体信息共享环境、优秀的人文环境等) 。5.智能城市。城市在实现建筑智能化和智能化小区后, 城市的智能化程度将被进一步强化, 建成面貌一新的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智能城市。智能城市的主要标志首先是通信的高速发达, 光纤到路边FTTC (Fiber To The Curd) 、光纤到楼宇FTTB、光纤到办公室FTTO、光纤到小区FTTZ、光纤到家庭FTTH。其次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城际网络化, 届时, 在经历了“统一的连接”“实时业务的集成”“完全统一” (Full Convergence) 三个发展阶段后, 将出现融合的“统一网络”。计算机网络渗入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休闲等所有领域, 电子商务成为时尚;办公作业实现无纸化和远程化。在此基础上城市的运行、管理、防灾都以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式进行。6.智能国家。智能国家是在智能城市的基础上将各城际网络互联成广域网, 地域覆盖全国, 从而可方便地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远程作业、远程会议、远程办公。也可通过互连网或其他手段与全世界相沟通, 进入信息化社会, 整个世界将因此而变成地球村。
四、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
智能建筑的发展, 是现代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现代建筑技术 (Architecture) 、现代计算机技术 (Computer) 、现代控制技术 (Control) 、现代通信网络 (Communication) 、现代图形显示技术 (Cathode Ray Tube, CRT) ———简称“4C+A”技术, 一起构成了智能建筑发展的技术基础。1.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该首推并行处理、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系统。多机系统联网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个主导方向, 采用统一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把多个数据处理系统的通用部件合并为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系统, 各软、硬件资源管理没有明显的主从关系。分布式计算和并行处理是在网络中硬件、软件资源共享的基础上, 实现任务和负载的共享。它对于多机合作以及系统动态重构、冗余性和容错能力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2000年以后出现的网络计算理论与实践更把现代计算机技术推向一个新阶段。2.现代控制技术。现代控制技术是指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计算机控制方案———集散控制系统或分布式控制系统, 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主要应用于过程控制, 实现就地 (分散) 控制, 集中显示、处理, 分级管理。近十多年来该技术被移植用于建筑机电设备的自动控制。现代控制技术适应了现代化生产的控制和管理需求, 采用多层次分级的结构形式, 从下而上分为现场控制级、控制管理级和决策管理级, 安全、可靠、通用、灵活。集散控制系统采用具有微内核技术的实时任务、多用户、分布式操作系统, 以实现任务调度算法的快速响应。工程中, 集散型监控系统与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的设计, 系统配置通用性强, 开放性好, 组态灵活, 控制功能完善, 数据处理方便, 显示操作集中, 人机界面友好, 而且安装、维修方便, 系统安全、可靠。3.现代通信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 功能的通信交互系统中尤为明显。ISDN具有多种通信接口, 除模拟用户接口、数字用户接口和模拟中继接口外, 还有用于公共网络和专用网的各种接口。可以在一个通信网上同时实现语音、计算机数据及图像通信。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是计算机网络中广泛使用的数据传输模式, 它采用交换方式可为无限的用户提供专用的高速节点, 各个节点并行工作, 使ATM交换机同时支持多路传送, 从而消除了共享介质网络中通常遇到的带宽限制和数据瓶颈问题。ATM网络还适用于图像、视频和音频等信息的传输。近年来, 以太网技术显示出了配置灵活、价格低廉、运行可靠的特点。4.现代图形显示技术。现代图形显示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 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途。目前主要用于计算机的操作和信息显示的图形化, 即窗口技术 (Windows) 和多媒体技术的完美结合, 通过窗口技术可以实现简单方便的屏幕操作, 可以完成对开关量或模拟量的控制;信息状态和参数的变化, 甚至信息处理所处的地理位置都可以通过动态图形和图形符号加以显示, 达到对信息的采集和监视的目的。由于阴极射线管已被众多的新型显示器件 (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 替代, 所以, 在4C+A中显示技术的C, 只是形式上代表图像显示技术, 已经与阴极射线管基本无关。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安全供电 篇8
1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配电形式
建筑智能化系统配电可分为双电源或双回线路电源供电、UPS集中供电和就地市电供电、PoE供电等几种形式。
1.1 双电源或双回线路电源供电
重要的系统(如机房工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一般采用2台UPS并机双母线冗余供电系统,UPS系统的后备时间为1小时以上。UPS系统通过输出配电柜馈出至机房强电列头柜,以确保机房计算机设备用电安全。
消防报警系统一般采用双回线路电源供电或另在报警中心设UPS电源为整个系统供电。
1.2 UPS集中供电
(1)监控中心机房
监控中心机房内的电视墙、操作台服务器、安防系统主机等设备的供电自UPS配电盘引出。
(2)安防系统
根据规范要求,重要建筑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采用在线式不间断电源供电,不间断电源应保证系统正常工作60分钟。其他建筑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宜采用不间断电源供电。
由于涉及公共安全,单个设备用电负荷很小,目前安防系统一般都采用UPS集中供电。其中,小规模系统采用树干式配电;较大规模系统采用分区树干式供电。由楼层配电箱/分配电箱至末端设备(摄像机、云台、门禁控制器等)采用放射式配电。在楼层配电箱/分配电箱进行电源形式的转换,将集中供电的220VAC电源转换为24VAC/DC、12VDC等电源形式,以满足末端设备供电要求。
当部分用电设备距供电点较远,而彼此相距很近、容量很小的用电设备,可采用链式配电,但每一个环链用电设备不应超过5台,总容量不宜超过10kW。
1.3 就地市电供电
(1)建筑机电设备控制系统
系统现场设备一般由DDC控制箱就地取得电源后通过DDC箱向其覆盖区域的传感器、阀门进行供电。部分大功率用电设备(如大口径蝶阀等)则采用就地供电形式,就地设具备手自动控制环节的配电盘进行控制。
(2)一般的信息设施系统
一般的信息设施系统设备,如有线电视系统、广播系统、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会议系统等采用就地市电供电形式(用户有特殊需求情况除外)。
1.4 PoE (Power over Ethernet)供电
PoE供电是在以太网布线架构基础上,在实现数据信号传输的同时为IP设备(如物联网传感器、IP电话机、无线局域网接入点AP、IP摄像机等)提供直流供电的技术。目前主要的网络设备供应商都能够提供相关产品,PoE供电的交换机可以实现先侦测受电端口再供电的功能,单口供电功率能够达到30W。
2 实际应用中的现状及常见问题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配电必须要执行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因工程范围划分问题,其深化设计与施工基本独立于建筑物配电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建筑物配电系统设计不完善,导致系统供电不能满足智能化系统的安全要求;其二是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大多出自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相关专业,受限于专业知识,往往容易只注重智能化系统的功能,而忽视配电系统设计的规范化,系统配电随意性较大。
2.1 机房工程、综合布线及计算机网络系统
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核心枢纽作用,所以无论是大型数据中心还是建筑物的信息机房工程,其配电系统都能够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相对比较完善。
分布于弱电间的网络机柜(设备间子系统)供电往往存在不安全因素,据统计,超过80%的建筑物设备间子系统网络机柜的供电都直接取自弱电间预留的市电插座,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供电存在风险。曾经有的项目在系统竣工以后还在设备间机柜安装在线式UPS电源,这些都需要在配电系统设计时加以解决。
2.2 安防系统
现行国家标准和规范对安防系统设计的规定比较完善,系统安全性要求较高,现有系统配电基本上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的要求。系统常见问题为没有详细的配电设计,过分依靠施工过程。安防系统采用UPS供电,在深化设计过程中很少注重配电箱以下至楼层/区域配电箱再到末端设备的回路定义及详细的施工图设计,基本上依靠施工队在现场临时确定、现场配装,随意性很大。导致配电箱接线、标识不规范,开关容量不符合实际功率要求,配电回路混乱,后期竣工资料不准确,维护困难等问题。
2.3 机电设备控制系统
机电设备控制系统本身的用电安全要求并不高于现场被控对象,因此常规做法是为中央监控计算机配置在线式UPS电源,DDC控制箱一般与机电设备配电箱就近安装,电源也取自设备配电箱。
(1) DDC箱内部配电
DDC箱负责大部分现场设备的供电,是机电设备控制系统实现功能的关键。为保证供电安全,正确的做法是为DDC控制器、各传感器、阀门等现场设备分别设置熔断器。但目前大多数工程的做法是盘内所有设备共用一个熔断器供电,这样既不利于系统安全运行,又不利于系统维护检查。
(2)现场传感器、阀门供电
现场传感器、阀门供电基本来自DDC箱,基本上都是24VAC/DC电源。较多的问题出现在电源与信号的接地,实际施工过程中多数此种设备供电及信号采用3线制(一电源、一共用地线、一信号线),在接线正确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并不会出现问题;但在出现接线错误的情况下,一般不会立即导致传感器或阀门的损坏,其表现是传感器信号的偏差以及阀门动作不符合预期结果,故障容易被忽略或难以检查,影响了调试过程及系统功能。
(3)现场蝶阀控制
目前常用的蝶阀有3种供电形式:
1) 24VAC供电,这种情况与前述供电没有区别,除接线错误外问题不多;
2) 220VAC供电,从DDC箱供电时经常出现强、弱电共用管/槽的问题;
3) 380VAC供电,这种阀门一般是由机电安装单位采购并安装的国产蝶阀。由于无法从DDC箱供电,且需要多方协调,因此经常出现遗漏阀门现场配电箱、现场配电箱功能及二次接线端口预留不能满足楼控系统要求的情况,最终导致控制功能无法实现,这种现象在冷冻站群控系统中是十分常见的问题。
(4)屏蔽网接地
模拟信号采用屏蔽信号线传输,屏蔽网接地应遵循在DDC箱集中单点接地的原则。
2.4 背景音乐/消防广播系统
背景音乐兼做消防广播系统使用时应按照消防系统要求进行供电设计,保证消防广播的可靠性。
3 系统需求与供电方式的匹配
随着技术的进步,建筑智能化系统涵盖的内容日益丰富,建设单位根据自身的业务性质、投资需求会有不同的关注点。从建筑设计的流程而言,智能化系统的供电处于从属地位,其基本的供电安全需求需要机电设计过程保证。因此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加强与建设单位、设计院的沟通,除了要关注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强制性条款外,还应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注重投资收益,避免过度要求。
另一方面,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提高施工图设计的质量,保证设计深度,为高质量的施工打下良好基础。
4 结语
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多个专业方向,子系统多、功能繁杂,系统的安全供电是深化设计过程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最基本的应用入手探讨系统的供电安全应注意解决的问题,由于作者水平所限,错误及遗漏在所难免,恳请业内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智能化系统若干问题探讨 篇9
建筑智能化系统一般由通信网络、信息设施、安全防范、建筑设备管理、智能化集成等一系列系统构成, 结合其功能特点及实际应用, 可包含一系列子系统:电话及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背景音乐及公共广播系统、视频会议及扩声系统、信息查询及发布系统、卫星电视与有线电视系统、应急指挥系统、智能化系统机房工程、楼宇自控、智能灯光控制、能源管理、智能化集成等系统。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应突出使用功能, 注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实效性。在设计过程中依据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规范, 结合实际需求灵活运用, 满足使用对象要求, 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更好地提高办公服务质量效率, 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的理念。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目标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 智能化系统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
(2) 利用系统集成平台, 对建筑的子系统进行综合整治。
(3) 智能化系统要实现保护建筑内财产与人生安全的目标;将建筑内环境打造的更方面、更舒适;通过建筑系统实现建筑长期消耗的降低。
(4) 采用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通过五个化 (管理决策科学化、机电控制自动化、商务电子化、政务电子化、办公自动化) 实现“绿色建筑、科技建筑、数字办公”的总体目标。实现高效、安全、盈利、节能---建立一个综合智能管理体系。
2 建筑智能化系统若干问题
2.1 设备选用问题
当前, 我国的智能建筑系统还没有实现配套生产, 故所选用的智能化建筑设备多为进口的, 针对这一状况, 可以部分选择国外生产的敏感元件、执行机、阀门、变送器等部件, 而计算系统可以由我们自行开发, 这样一来, 不仅能够节能成本, 而且能够使操作人员使用的更加方便。如在温度控制与湿度控制精度要求高的空调系统中, 使用国内开发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更好, 因为, 这样更容易实现空调系统各种运行工况的自动转换。当暖通空调温度控制精度要求±1℃或者±0.5℃, 湿度控制精度要求±3%以内时, 由于现场调试周期长, 现场干扰大, 选择我们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 更能够实现软件的控制效果, 达到控制精度。
2.2 系统通信协议的选择
当下智能建筑系统一般会选择现场总线控制, 选用通信协议一般需要考量的问题有:接入节点数量、通信速率与距离、接线方式和目前已经存在的的网络。智能建筑系统一般情况下会选择两种通信协议, 通过两种通信协议实现彼此优劣互补, 这两种协议是LonWorks和BACne。LonWorks属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一种,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射频、红外线、电源线等多种通信介质都支持使用, 被誉为通用控制网络。BACnet是对若干局域网LAN协议的综合, 它能够将各个厂家的楼宇自动化系统进行联通利用。由于网络通信协议开放性的局限, 工程单位对通信协议了解不多, 设计人员很少使用BACnet网络通信协议。在实时控制特别是设备级上, 建议选择LonWorks标准;在信息管理域上层网之间的互联中, 建议选择BACnet标准。
3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3.1 确定合理的信息点数量
当前智能对局域网和广域网应用需求的增长,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所需要布置的信息点也逐渐增多,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对此设置了甲、乙、丙三个标准, 甲级标准要求每5~10m2工作区面积都必须包含一个双孔信息点 (一个支持语音, 一个支持数据)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包括综合配置、基本配置以及增强配置。只要对工作区面积进行大致的估算, 就能够得到智能建筑的信息点数量。
3.2 与系统整体的配合
综合配线首先要了解建筑的整体布局、功能和智能系统其他分部设计的要求, 只有如此, 才能实现计算机网络机房、电话交换机房及配线间等的合理布置, 综合满足各类设备的需求。其次综合布线还应当满足传输距离的要求, 考量进出线是否方便、上下是否对应, 配线间以建筑物的中心为最佳位置选择, 除此之外, 还要满足独立的电源及接地系统。
3.3 楼层弱电间设计及布线结构
一般情况下, 楼层弱电间会在信息点集中的楼层设置, 每个楼层弱电间的信息点管理数量大约是200个, 在楼层信息点较少的情况下, 多个楼层设一个楼层弱电间也是可行的。在楼层水平区大于90米的情况下, 有两种方案可选:
(1) 设置二级分配线架 (卫星配线架) , 二级分配与分配之间以光纤进行联结。
(2) 利用双主干结构, 即设置2个楼层分配线间, 直接从总配用光纤联结2个分配。
在综合布线系统结构设计时应同时考虑到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对于较小规模的工程可按核心层及分布层二层结构设计, 对于大型项目按照二层结构设计往往会造成核心网络交换机的端口数过多, 导致网络设备造价过高, 可根据部门分布情况和应用数据流程在核心层及分布层之间设置汇聚层, 以减少与核心网络交换机连接的光纤主干数量。对于主楼副楼独立特别是主楼副楼功能使用不同时, 也可考虑设置汇聚层, 将副楼各楼层主干先汇聚后再与主楼计算中心主配线间连接, 在主楼网络系统关闭时副楼内部网络系统仍可独立运行。
3.4 综合布线系统的安全性
在配线过程中应当考虑到信息的安全性问题。网路由于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线缆电磁泄漏等容易造成信息泄漏, 因此, 在线路工程中要从防干扰、电磁泄漏方面进行安全保护:
(1) 将内网和外网分开, 并和其他非网络线路保持一定的距离。
(2) 对系统设备进行屏蔽隔离。这种方法对于网络中心机房及设备集中使用、处理绝密信息的系统非常适用。
(3) 网络传输过程增加屏蔽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屏蔽系统应当确保接地质量。一旦出现接地问题, 屏蔽系统的功能就会完全丧失, 更坏的情况是, 屏蔽自己就会变成一个辐射源, 生成电流接地环路, 对周围的数据电缆造成干扰。
参考文献
[1]高凌清.浅论建筑智能化系统中项目管理的应用[J].上海管理科学, 2013 (05) .
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 篇10
苏州信托大厦位于园区CBD核心区域, 西面是天翔国际大厦、东面是恒宇国际中心;通过四层、五层之间的架空连廊、与地下空间的连接通道, 提供了这组建筑之间相互开放贯穿联系的可能性, 在提高公共设施 (信托大厦地块内的公交首末站等) 的利用率的同时, 创造了和谐统一的公共空间, 多功能既分又合, 构成一体, 形成高层建筑群的特色。
2 系统概述
苏州信托大厦作为一座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大型建筑, 对智能化系统的集成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中央集成管理系统一方面提供了信息传递的可行性, 另一方面体现了大厦整体的管理思想和体系。大厦的管理思想取决于今后整个建筑的管理模式, 集成系统的设计是为管理模式提供一个完整、简单、便于操作的平台。因此, 集成管理系统的设计就是分析设计各系统的信息传递、共享、互用、综合的实现方法。
近年来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 独立子系统功能越来越强大, 各子系统从单一功能型向多功能型发展, 控制技术也从模拟转向数字化, 系统的协议也逐步由厂家自有协议向标准协议发展, 系统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这些都为智能化系统集成提供了可能性。
在管理信息域, 将各子系统的信息集成到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平台上, 最终实现大厦内整体性的信息交互和信息共享, 对整个智能化系统实行综合统一的管理。本次设计的中央集成管理系统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和结构化布线技术, 将楼宇自控系统 (BAS) 、安全防范系统 (SAS) 、消防报警系统、一卡通系统、停车场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彼此隔离的系统, 集成在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中, 实现大厦内各种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
3 功能需求分析
中央集成管理系统的灵活性, 先进性, 开放性及可扩展性是智能化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系统需要拥有一个开放、安全、统一的平台, 并将各相关弱电子系统的运行状态与数据汇集到中心数据库, 便于集中统一管理。该系统主要功能为:物理上集成各个弱电子系统;集中监视各个弱电子系统的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接收应用层下达的管理方面的控制指令, 并分发到下层设备层中;汇总各个控制子系统的历史和当前状态信息, 归类, 存储, 并为本系统及高层应用提供相关报告;实现各个弱电子系统之间或子系统内部准实时的联动功能;弱电系统内优化联动控制。
中央集成管理系统与以上这些子系统实现相关信息的监测和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控制, 提供与楼宇自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照明系统和能源计量系统等互联的标准通信接口和特殊接口协议;在中央集成管理系统的平台上能观测到这些子系统相关的实时信息。伴随着条件成熟和管理需要, 实现更高层次的建筑集成管理系统。
4 子系统设计
4.1 系统规划
苏州信托大厦中央集成管理系统在地下一层消防安保中心内配置一个管理平台, 通过智能化专网进行集成。该系统应包括所有需要集成的弱电子系统和业主希望集成的任何其他子系统。提供的弱电集成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基于计算机区域网络的集成系统, 其特征是能充分利用微软网络操作系统下的所有软件资源, 具有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
该系统主要由下列功能系统组成:楼宇自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
4.2 系统构架
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从集成层次上讲, 可分为3个层次集成。
第1层次为子系统纵向集成, 目的在于各子系统具体功能的实现。一般为各子系统内部集成, 也称设备集成。
第2层次为横向集成, 主要体现各子系统的联动和优化组合, 在确立各子系统重要性的基础上, 实现几个关键系统的协调优化运行、报警联动控制等再生功能。本方案所述之集成基本为该层内容。
第3层次为一体化集成, 即在横向集成即BMS控制管理的基础上, 实现中央集成管理系统 (IBMS) 。本项目选用集成管理平台支持实现该层次集成, 以后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集成工作。
4.3 子系统集成方式
中央集成管理系统和各子系统的数据交换是通过接口设计来实现的。对于各个子系统的通信接口和协议, 采用通信中管理方式, 即通过前置转换程序将各子系统的通信接口都统一到OPC标准上来, 不同厂家的不同通信接口及协议的产品, 只需对其通讯协议和数据格式编程, 即可方便地集成到集成平台上来。
中央集成管理系统自带开发工具, 通信接口界面标准化、规范化, 接口协议采用国际通用的接口标准, 如OPC、BAC net等, 实现各子系统的信息的变换及通讯协议 (接口、命令等) 的转换, 满足系统具有可扩展性的要求。被集成的各智能化子系统提供通用的接口、协议, 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要求能提供标准OPC接口, 如果采用厂家专用接口协议的话, 应无条件开放, 由中央集成管理系统进行接口协议转换以实现集成。
中央集成管理系统可汇集项目内外各种相关设备和管理消息, 对各种类型的子系统, 具有较强的信息采集及数据通信能力。中央集成管理系统选用成熟稳定的平台软件, 具有安全可靠性、容错性和可维护性和快速响应能力。考虑到以后系统扩展的需求, 中央集成管理系统预留接口可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 、通信自动化系统 (CAS) 等信息化系统互联;各级中央集成管理系统之间实时数据、控制命令的传输采用TCP/IP协议, 由智能化设备网络支持。
集成内容设计将规划各自系统采用接口的形式, 以供各子系统设计及采购环节参考, 若子系统不能提供集成系统要求的接口形式, 那么将按表1内容, 与各子系统协商确定接口形式。
4.4 系统功能
4.4.1 对智能化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测、控制和管理
中央集成管理系统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智能化子系统, 用相同的网络环境和软件界面进行集中监视。苏州信托大厦的领导、物业管理部门以及管理员可以通过自己的桌面计算机进行监视;可以看到环境温度和空气质量等参数、空调和电梯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大楼内的通风和照明情况, 保安、巡更的布防状况以及消防系统的烟感、温感的状态等。这种监控功能是方便的, 可以以生动的图形方式和方便的人机界面展示各种信息。在对子系统的监控功能中, 如何更生动地表示系统中各子系统参数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采用动态图型结合多媒体的方式表示子系统各监控点的状态及报警, 满足了非技术专业的管理人员的需要
4.4.2 智能化子系统间的联动功能
智能化系统实现集成以后, 原本各自独立的子系统从集成平台的角度来看, 就如同1个系统一样, 无论信息点和受控点是否在1个子系统内都可以建立联动关系。这种跨系统的控制流程, 大大提高了大厦的自动化水平。例如:当有人进入某个办公区域, 用智能卡开门时, 楼宇自控系统将灯光、空调自动打开, 保安系统立刻对工作区撤防, 门禁系统能够记录上下班人员和时间, 同时CCTV系统也可由摄像机记录人员出入情况等, 采取这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结合一体化界面便于主管人员迅速做出决策, 以减少某些事故带来的危害和损失。这些事件的综合处理, 在各自独立的智能化子系统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在集成系统中却可以按实际需要设置后得到实现。应当指出的是, 有些子系统自身能够完成的联动或由于行业规定 (如:安保、消防) 必须在子系统内完成的联动, 不必在集成系统中再做联动, 以免造成冲突。
4.4.3 提供开放的数据结构, 共享信息资源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 信息环境的建立及形成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虽然系统产品供应商正在努力制订各种应用层次的通讯协议标准, 但在目前条件下, 真正限制信息系统发展的是不同数据类型之间的信息交换或者说是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如果信息系统无法得到需要的数据, 就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智能化系统控制着大厦内所有的设备, 包括空调系统、一卡通系统、安保系统等。各智能化子系统传统上自成体系工作, 并不和外界交换信息。用户花费大量资金、心血建立的信息服务系统、物业管理系统、设备维护系统、决策辅助系统等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潜在能力。中央集成管理系统将真正解决这样的数据、信息交换问题, 它建立一个开放的工作平台, 采集、转译各子系统的数据, 建立对应系统的服务程序, 实现了数据共享。如记录设备编号、设备型号、设备地址编码、投入运营时间, 设备的运行状态变化历史信息 (如启停时间、报警记录、故障记录、维修记录等) 。
中央集成管理系统具有流程自动化编程时间响应程序和事件响应程序, 来实现大厦内机电设备的流程自动化控制。如照明回路的事件程序控制, 生活水箱的自动补水等。这些信息可按设备、楼层、功能等进行分类记录和处理, 同时也可按时间区间、设备类别、楼层、功能进行分类统计和处理。
中央集成管理系统亦具备开放的数据库访问接口, 提供给办公系统以直接获取和处理智能化系统的有关设备运营数据, 或其他系统联入集成化中央控制系统进行相关处理。
4.4.4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运行成本
中央集成管理系统的建立充分发挥了各智能化子系统的功能。以前为了达到同样功能, 往往要增加许多硬件和设备, 如在消防和安保系统中增加输出点, 接到楼宇自控系统的输入点上, 以达到统一监控和联动的目的, 但由于硬件点数量的限制, 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又增加了投资。现在集成系统用软件功能代替硬件设备, 不仅节约, 更增加了集成的信息量和系统功能。集成系统可以使管理人员在1台或多台电脑上, 以相同的界面操作、管理各个智能化子系统, 而电脑可以放在大厦的任何地方, 这样一来方便了管理, 提高了管理效率, 同时降低了对管理者素质的要求, 降低了人员培训的费用。
5 节能减排措施的评价
建筑物机电设备的能耗几乎占整个建筑的绝大部分, 特别是空调系统 (循环水泵、空调机组) 和照明系统等, 如何使这些设备高效运行, 是绿色建筑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 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模式来满足建筑的功能要求, 就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据初步测算, 建筑的运营成本每平方米每年为1200~1600元, 其基本构成大致如下:固定成本73.22%;能源9.11%;维护10.85%;清洁6.82%。
根据大楼机电设备总投资推算, 智能化系统中楼宇自控系统的成本大约为机电设备的6%。采用楼宇自控系统的大楼具体的节能表现为:设备控制加强了能量管理;空调主机系统采用优化启停控制和预测负荷控制;设备的优化控制措施加入了室外气象边界条件;可通过与变配电系统的集成实现负荷控制;通过照明时间段控制和智能调光控制, 实现节能效果。
用上述方法, 楼宇自控系统可为新的办公建筑节能20%左右, 随着时间的增加, 设备费用也随之增加, 50年楼龄建筑的运营成本大约是初始投资的4倍, 应用好楼宇自控系统可以节省运营成本30%。
6 技术特点和创新点
1) 标准化:本系统设计和实施将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标准进行, 所选用的系统、设备、产品和软件符合工业标准或主流模式。
2) 先进性:考虑到电子信息及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 中央集成管理系统设计在技术上将适当超前, 所采用的设备产品和软件不仅成熟而且能代表当今世界的技术水平。
3) 实用性:中央集成管理系统设计将从业主需求分析着手, 并以得到业主认可的需求为目标来开展工作, 保证满足目前的各种需要。
4) 合理性和经济性:在保证先进性的同时, 以提高工作效率, 节省人力和各种资源为目标进行工程设计, 充分考虑系统的实用和效益, 争取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
5) 安全性和可靠性:安全和可靠是对智能建筑的基本要求, 是中央集成管理系统工程设计所追求的主要目之一。
6) 模块化和可扩充性:中央集成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将是结构化和模块化的, 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 既可使不同厂商的系统集成到一个管理平台中, 又可使系统能在日后得以方便地扩充, 并扩展另外厂商的系统。
7) 方便性和舒适性:中央集成管理系统在使用和操作上将为建筑弱电工程的拥有者、管理者及其客户提供最有效的信息服务以及高效, 舒适, 便利和安全的工作环境。
8) 灵活性:系统提供管理人员和用户灵活移动和变更设备的可能。
7 结束语
苏州信托大厦智能化系统工程在建设单位的正确指导和监理单位的严格管理下, 以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为指导思想, 狠抓项目内部管理和工程安全文明施工, 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未发生质量事故及安全事故。工程技术资料按规范要求整理、归档, 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 记录真实有效, 资料完整, 符合要求:各系统功能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各系统工程验收合格;工程总体自评结果合格。
建筑智能化系统与给排水工程设计 篇11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给排水工程设计;理论探索
1、与之有关连的给排水工程
一般来说,以下给排水工程应接入该大厦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1.生活水系统:1)水泵的编号、状态(工作、备用、故障);系统的压力;水池及水箱的水位;2)变频调速泵的频率、工作压力;3)系统的简图及主阀状态;4)各用户水表的读数。
2.热水系统:比照生活水系统,增加所有换热器的有关参数,以及系统的温度、热媒消耗等。
3.循环冷却水系统:同生活水系统,增加冷却搭的有关参数。
4.消防水系统:将消防泵的编号、状态,所有报警讯号以及联动控制全部接入FA系统。
5.客房故障、水池、水箱缺水报警等
6.排水系统
2、设计的程序与配合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通常的民用建筑工程在设计的程序与阶段上有较大的不同。一般应按用户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施工深化设计等3个环节,依次分步进行。
1.用户需求分析:这是整个工作的基础。同样是智能化系统,依据建筑物功能、性质、建筑资金、业主的不同表现极大的差异,最后反映在耗资规模上,差别也很大。一般来说,大型高档的公共建筑(商场、酒店、写字楼),需综合考虑各承租户的需要,尤其要重视招商本身的需要,应具备较齐全的功能。而比较单一的建筑(如银行、邮政、出版、政府机关)则多有所侧重。此阶段工作要注意把握好使用功能与实际需要这两个关键,切忌脱离实际提高标准。对给排水专业设计人员而言,吃透业主的宏观想法,然后再一起理出对给排水工程的具体要求至关重要,这也是此项工作中较为困难的一步。
2.系统设计:这要由相应专业设计人员来完成,给排水设计人员只是按常规的设计工序管理进行专业间配合(即提资、反馈的反复、交叉过程)。如果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是与上建设计同步进行的,系统设计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比主体工程滞后较为多见,导致某些工程的局部不尽人意,这虽属难免,这样的事当然少一些更好。
3.施工深化设计:与主体工程的设计不同,施工深化设计工作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
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计算机、通讯、广电、公安、环保等领域,许多硬件、软件直抵发展最迅猛的那些高科技领域前沿。技术更新快,设备更新更快。一些工作的主导专业已是一种相当模糊的概念。在这些地方,许多相关的专业公司比之寻常按传统模式组建的设计院(建筑设计院或专业设计院),与科技市场的联系更密切,因而在人员、以及最新技术和信息的拥有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施上深化设计应由系统集成商来编制。但建筑智能化系统从属于主体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的形象、性能协调一致,所以系统集成商应在该上程的原设计单位的指导下进行此项工作,该设计单位对该工程总体负责。
上述三个环节中,给排水设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在第一、第二个环节。给排水设计人员应对给排水工程中的工程目标、信息采集点、联动控制点的设置及其硬件的选用、安装负责。
智能化系统另一个重要的组成是结构化布线,它担负着语音、数据、视频传输的重任。这是所有智能大厦唯一共同之处。但结构化布线并不受给排水工程所制约,给排水设计人员不必过多考虑。
3、智能化建筑对给排水设计工作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与给排水工程有关的地方并不多,但对给排水设计工作而言,有没有可能利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已具备的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网络来推进一些新的工程目标、或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传统的工程目标?且试举几例:
1.利用程序控制管理蓄水他的进、出水。
1)进水。传统的方式是用浮球阀(或液位控制网)来控制,当池内满水时自动关闭进水。此类方式有阻力大、动作频繁、易磨损、漏水量也大等弊病,频繁的维修使用户不堪其苦。
在大厦内已有BA系统的条件下,用电动阀门与水池内的液位装置来取代浮球阀,实现程序控制是合理而简单易行的(为确保工作可靠,还可再增设1个水池满水报警)。
2)水池出水。同理,水池出水也可利用程序控制来管理。生活、消防水池通常合并设置,为了保证消防水量不在平时被动用,常常用抬高生活泵吸水管的作法。此作法也有一些弊端:死水区水质容易变坏;低水位时吸水喇叭口附近形成漩涡从而带入空气,致使水泵工作失稳,以及造成气蚀;此外,在泵房的竖向布置上也带来一些麻烦。如利用程序控制来管理,使池内水位降至某一定值时生活泵自动停止,上述弊端即可根除。
2、新的给排水工程目标
1)优化变频调速供水装置的工作。作为一项节能技术产品,恒压变量变频调速供水装置在国内已得到广泛使用。由于其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靠近水泵的压水管上,致使装置实际取得的节能数量大大低于节能的理论值。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种方式是开发、研制新一代变压变量变频调速供水装置,使水泵的工况点贴近该给水系统的管路特性曲线运行;另一种较简单的方式便是将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挪至该给水系统的最不利点,这样做系统虽则是恒压运行,实际上已扣减在非额定流量条件厂虚拟的水头损失,对水泵而言己实际变压变量供水,从而使节能效果向理论值大大靠近了一步。
在智能大廈内,利用智能化系统的网络和技术帮助上述目标的实现,同样是合理而简便的。
2)自动收费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多种自动收费管理的软件,我们没有理由使水费的管理置于自动收费管理之外。口前,国内如宁波水表厂已研制出LXWJ-16流量集中检测仪,可以实现远程计量。但由于微机在线动态测量和对物理过程进行监控以及图像、语音处理,都只能识别和处理数字量。因此,上述模拟量必须经过A-D转换才能实现被控对象与CPU之间的信息交换。此外,在我们所讨论的特定环境,还必须能通过信息插座,结构化布线系统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因此,这方面还有些工作要做。
给排水专业应当重视此项工作,工程上的这种需要已趋明朗,数码远传式水表一旦推向市场。将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层建筑“水表出户”的难题(改为“抄表不必入户”)。
4、结语
建筑智能化系统,目前还只是一项新生事物,直到目前,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甚至还找不到它的专业设置。然而在许多耗资过亿的高档建筑中,一方面是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也许还作为大厦品味的一种标志,智能建筑工程正方兴未艾。主动介入这个新兴领域。有机配合、共同努力、求实创新,是有关专业、也是给排水专业应尽的职业责任。(作者单位:南京市第九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盛培基.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节能问题应引起重视.江西能源,2007,(3).
[2]刘中平.住宅给排水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山西建筑,2007,(27).
[3]邱国均,戴陆洲.住宅给排水工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11).
建筑智能化系统监理工作的探讨 篇12
怎样做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工作, 保证工程质量, 成为工作的重点。下面结合工程实际探讨一下如何做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某联检大楼, 多层民用公共建筑, 总用地面积18762m2, 总建筑面积84198m2, 其中:地下10006m2, 地上74192m2。建筑层数:地下室一层 (局部) , 地上三层, 左、右端各设3个夹层。建筑总高度24.5m, 柱网间距12m×12m, 外墙采用铝板与玻璃混合幕墙结构。
2 本项目智能化系统工程范围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空调、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装饰灯光等。
◆安全防范系统:防盗报警、闭路电视监控、门禁等。
◆综合布线系统:电话和数据网、电源与接地系统、LED显示系统。
3 本智能化工程专业工程特点
(1) 智能化程度高, 智能化子系统多, 功能齐全, 质量要求高。
(2) 智能化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工期短。
(3) 智能化专业对弱电部分采取了暗装明装结合方式。暗装需要前期配合土建进行大量的弱电隐蔽工程 (预留预埋) , 工程进度随土建进度进行;明装需要土建完工后期进行大量的弱电桥架、明配管线施工不能预留预埋的部分。
(4) 智能化专业各系统设备选型品种多。
(5) 智能化专业配套齐全。
4 本智能化工程难点分析
(1) 隐蔽工程预留预埋工作量大 (主要由土建总包单位施工) 。
(2) 专业系统多, 作业层面多, 交叉施工点多。
(3) 与其他专业和相关单位配合施工协调多, 有土建总承包单位、消防承包单位、设备单位、精装修承包单位等。
(4) 由于项目要求质量等级达到市优质工程, 且墙面为原浆混凝土墙面, 确定了对各种安装件和预留预埋 (管、盒、洞) 的准确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必须保证预留预埋一次到位, 需要严格控制质量和关键部位的精度。
(5) 由于工程涉及的设备、材料种类多, 批量多, 要加强进场设备材料的检验、验收, 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试验, 确认各项技术指标合格后才能安装使用。同时, 要加强对已经进场设备材料的跟踪监控。
5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 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5.1 施工准备阶段
建筑智能系统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性应用领域, 而且由于用途、规模不同, 所需要的功能系统也不同, 由于智能化系统设备比较多样化, 而且每种设备即使有同样的功能, 但接口、接线方法、安装方法都不尽相同, 因此在工程开工前就应该考虑到各种设备的性价比、硬件接口兼容、安装等问题, 充分了解业主的需求, 给业主提出合理化建议。
同时, 熟悉设计图纸及本工程有关智能化系统文件, 在土建等其他专业的配合下, 熟悉智能化各子系统工程, 智能化与土建、电气及其他安装专业的施工界面, 进一步优化施工单位的作业顺序, 为关键工序及部位的监理旁站工作创造条件。
5.2 施工阶段
智能建筑的施工阶段是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的重要阶段, 施工过程中将由多专业、多工种、多个施工单位的配合协调, 涉及土建、空调、给排水、供电、照明、电梯、弱电等专业, 牵涉的工作面很广, 因此要做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 监理的沟通、协调工作就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同时, 要优化施工管理, 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监理方在土建结构即将完成、各专业开始施工前, 组织各有关单位, 把所有有关智能化系统与其他专业接入点的工作界面分清, 明确划分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单位的工作, 并督促各施工单位做好各自施工范围内的产品保护工作, 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相互推诿, 产生纠纷, 甚至索赔现象。
在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工作中, 基本的方法是巡视、旁站与检查验收。根据建筑智能化工程及其各子系统的特点, 关键节点 (工序) 的平行检测 (数据测量) 应是本工程监理工作的主要措施。通过检测, 获得并记录智能化系统设备符合要求的系统数据, 并根据上述智能化系统不同的特性要求, 配置相应等级的仪器仪表。对进场各种繁杂的多规格、多型号的施工材料、机械设备进行检验、复试, 不合格的清理出场, 确保工程质量。
定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 协调各方的工作关系和进度, 审核批复施工联系单、技术核定单, 组织相关单位实施设备、管线安装质量监理检查和隐蔽工程验收。
工程项目在施工中会因各种原因的变化产生许多变更, 监理工程师经审核后, 提醒业主和施工单位做好相应的书面变更通知, 业主签署明确的意见, 并如实记录因工程变更而造成的工程量增减情况、质量确认工作和对工期的影响情况。
5.3 系统测试及调试
智能化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行阶段对于整个系统工程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智能化系统调试主要是针对其软件的测试, 主要由施工单位进行, 并定期向监理上报调试进度和情况, 监理需要在调试过程中掌握调试情况和动态, 对施工单位上报的问题进行专业分析、判断, 以解决问题, 组织实施系统的阶段验收。
智能化工程和各子系统应用软件 (即由厂方提供的通用软件产品及由厂商研制开发成功并已投入运行的各类产品化应用软件) 的安装验证和系统测试监理工作的重点是, 审核方案 (其中包括:安装要求、安装方法、安装时间、人员及验证标准) 及对安装环境条件的审核, 非产品化的各类子系统应用软件例外。
试运行则是对整个系统的设备、产品在投入正式运行前的整体测试。监理要通知业主一起到现场进行检查, 并在现场组织明确试运行的日期。同时, 监理和业主在试运行期间不定时对系统进行抽检, 主要检查运行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自控功能, 最后审核与确认试运行记录。
每个子系统都必须先进行调试, 通过后才能进行试运行。必须按部就班、认真仔细地进行调试和试运行才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5.4 验收阶段
工程监理单位应严格按施工规范、设计和监理工作程序做好工序质量控制、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的质量把关工作。
智能化系统的验收决定着能否移交给业主使用, 首先要审核系统竣工资料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并且按设计要求、合同条款对系统性能、试运行情况进行审核, 协助业主组织第三方测试与行业主管部门验收。验收时应侧重于软件的测试。监理应该根据设计要求, 对系统的界面、检测参数、控制功能等方面进行一一核对和检查。监理本着对业主负责, 为业主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宗旨, 对整个系统的每个监控点、信息点进行全面检查, 确保智能化系统的工程质量。
本项目检验批的划分方法是:室外智能化子分部的分项工程的检验批按建筑群及小区大小、投运时间先后、功能区域不同划分;智能化动力和智能化照明子分部的分项工程建筑物等电位联结分项工程的检验批划分区域应与土建工程一致;备用和不间断电源子分部的分项各自为检验批;防雷及接地安装子分部的分项工程检验批, 基础可按区域划分成几个检验批;核查智能化工程系统 (子系统) 各项质量控制资料。
6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化的发展,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将会不断地快速发展, 如何在一些投资大、技术新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中实现投资、质量、进度的有效控制, 是智能化工程监理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人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更新技术、拓宽知识面, 既懂技术又懂管理, 抓住控制的关键点, 才能做好建筑智能化工程监理工作。
摘要:智能建筑愈来愈普及, 智能化系统工程在建筑中越来越重要, 有不同于其他分部工程的专业技术特点, 因此, 监理工作的重点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别于其他分部工程。本文主要是结合工程实例对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工作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智能,建设监理
参考文献
[1]陶新林.大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体会[J].建设监理, 2004, 02
[2]张宏庆, 张玉稳, 张言荣.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监理[J].建筑技术开发, 2003, 04
[3]梁鸿远.综合布线系统施工监理质量控制[J].建设监理, 2003,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