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设计

2024-10-22

建筑智能化设计(共12篇)

建筑智能化设计 篇1

1 前言

建筑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其实质是信息产业的综合应用和体现,过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是综合的系统工程。前期的设计过程,显得十分重要。智能化系统作为建筑物的关键,其设计原则应具有设备的先进性,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的可靠性和费用的经济性。

2 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⑴简单化。如: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保证恒湿,没有采用湿度调整设备;

⑵概念化。突出表现在综合布线设计上,水平线缆不问情由地一律采用超五类UTP(非屏蔽双绞线),甚至对所有的语音点都采用6类线缆也非常舍得;

⑶形式化。在设计中不分条件,只管堆砌技术形式,结果沦落成摆设。

⑷理想化。把运行状态静态化,忽视大环境条件和系统运行的动态特性。

⑸重视广告忽略标准。许多方案设计者热衷于厂家的广告,很重视广告跟踪。给出的设计方案富有广告性,大量的篇幅是在为厂家做广告宣传,甚至就是厂家广告宣传的翻版。

⑹缺乏整体把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智能化的规划与设计面向功能,为功能的实现而合理配置,并且尽量优化组合。却有设计者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把“最好”、“最先进”的设备都“堆积”到设计中;或有设计者只从局部考虑,而没有考虑到能否和被设计的的建筑环境相配合的问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智能化”;有的设计者还以“备份”为由,加大设备数量,实际上所增设备却从来是备而无用。

3 设计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原因

3.1 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

不同建筑物,基于用户档次,应用环境等因素,对设备配置以及运行的要求,皆有不同的需要。必须量身设计,防止与现实脱节,更要照顾日后的发展,有冗余地设计,做到恰到好处,切忌“高不成,低不就”。不要盲目追求与国际接轨,向亮点工程看齐,而一味的参考国外,参考高档工程。

设计人员因为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或者由于业主往往期望在本系统、本地区等范围内成为亮点,提出过高的需求,而不能正确地进行设计,合理地配置。有时候,设计者对于供应商供货的要求,硬件方面的技术指标没有具体说明,或者重视述说了硬件方面的要求,而疏忽了对其软件方面的要求,致使设计时在总体思路上,或者对于系统日常运作细节的考虑,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2 没有及时跟进科技进步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个有始无终的科技进步过程,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应用的提高,不断有新技术加入,也会不断地有新的问题产生。设计人员由于工作的忙碌,没有及时跟进,在设计中仍然沿用着过去不知那年那月的培训。

3.3 各子系统设计缺少协调

子系统的设计,通常是在建筑设计院主设计完成后开始的,往往留给各子系统的设计空间相当有限,进而给每个子系统对其他子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建议带来不便,或者总体设计师没有注意在各子系统设计时对智能化系统的指导,设计上缺少协调。

4 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

如何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进行优化,取得最大效果是智能化建筑设计的核心。应选择对建筑智能化技术有经验的建筑设计单位,负责施行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建筑师、专业的一体化和优化设计。协助用户做需求调研并形成报告;向用户介绍智能化系统各专业的设计方案;提供招标需要的技术文件;完善主设计的设计建议书,并且要说明各专业对其他专业的设计建议和特殊要求,形成专业设计之间的衔接。招标文件不应由参加投标的集成商、工程商提供,以利于公平竞争;招标文件不应设置“陷阱”。

5 技术评审

工程前期做好对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的技术评审,对以后的建设过程至关重要,因为很多事情在工程设计确定之后,要改变就比较复杂。与其在建设过程中要花数倍的精力来修正,倒不如在前期把好设计关,给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创造良好的开端,促进工程的良性运作。技术评审设计是否满足技术要求,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评审不仅要考虑与设计有关的技术工作,而且还要考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其它方面。技术评审意味着一种“关卡”,这种“关卡”用来确定进入下一阶段的准备就绪状态。

5.1 基本的技术评审

初步设计评审:该评审是在初步设计完成后进行,评审合格表示可以进入招投标阶段,或进入施工设计。初步设计评审不应与评标合并进行,因为投标者有多家,如果不能安排充分的时间,搞突击,就会走马观花。初步设计评审要为每个子系统及其功能上的相关组合进行评审,要对初步设计方案在全系统级的优化进行评审,要研究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性、可用性、安全性和实施性等等,为进入施工设计尽量提供更多的建议和分析。

施工设计评审:审定施工设计是否符合初步设计和招标书的要求。如果符合业主和中标施工承包商则可以签署合同,便可以由中标者开始各种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为采购和施工作好过渡;如果不符或由于招标后设备选型改变、采纳了优化建议等,中标施工承包商应对施工设计作出修正和深化设计,直至全部相符。

5.2 评审的准备

评审的准备工作,应由业主技术负责人组织,恰当挑选设计者、专家,以最少的成员组成一个精干的评审小组;评审组的成员应充分地掌握被评审的专业,能胜任被评审专业的评审,以便参审者之间不用在交换意见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业主在评审前应准备好议事日程安排、评审项目和成套资料,以免到了评审会上措手不及;成套资料不能过多,如果超过了被评审的范围,不仅导致不必要的资料费用,而且有限的评审时间,也会导致评审质量的损失。

5.3 评审的进行

应当保证评审组充分地审查所有的项目,并提供协调过的评论和指导;应当鼓励所有参审者采取坦率、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参审者之间应当通力协作;通过对问题正当地提出疑问,来找出设计的缺陷。

5.4 评审的结束

应公布技术评审备忘录,备忘录应确认技术评审的记录汇编及更改项目,认可技术评审已完成。备忘录应包括会议中提出的重要评论、结论、决策和建议的概述及理由。

5.5 评审的注意事项

要从“关卡”出发确定评审方针、议事日程、参加人员等各种评审活动;

应由总设计师负责制定技术评审计划概要和评审进度,并由业主认可;

应当给子系统设计者提供参加评审的机会,便于对各子系统进行正确的评审;

要有施工保障方面的职能部门参与评审;

物业管理部门,也应参加系统的设计审核,看看是否符合使用需要;

只要有可能,在技术评审中应当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不能企图采用简易方法完成优良的技术评审,充足的时间、合适的评审范围、高素质的参审人员,对评审工作的成功起重大作用。并且,最好要指定每个项目的负责人。

6 结束语

更广泛、更充分的市场机遇,更激烈、更残酷的国内外竞争,要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要管理创新,才能持续不断地适应。●

建筑智能化设计 篇2

一方面,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图书馆馆舍不足、功能不全等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快速发展的技术使得图书馆馆舍的使用方式和风格不断发生改变。“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高校在设计和建造图书馆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校情馆情,合理使用有限的经费,本着科学、经济、实用的原则,建造适合高校发展的现代化图书馆。本文就高校新馆设计和建设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新馆设计的理念

1.1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管理是图书馆服务的新理念,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必然趋势。现代图书馆强调以人为中心,新馆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读者的意愿和习惯,以方便读者使用文献信息和进行交流活动为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向读者提供功能齐全、服务便捷、舒适、优美的学习环境。

一是功能多样。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社会化、信息化、网络化成为现代图书馆的主要特点。以印刷文献为中心,只提供简单借阅服务的传统图书馆已开始向数字型、复合型的图书馆过渡,图书馆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扩展,呈现出多层次、灵活可变与综合性的特征。

因此高校在建设图书馆时,既要有书刊典藏的空间,又要设置讨论室、研究室、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区。

二是布局合理。现代高校图书馆高效率的实现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效率有关外,同建筑布局更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化、人性化的功能布局要求书籍、读者和服务之间路线畅通,加速书籍流通,缩短编、借、阅、藏之间的运行距离,节省借书等候时间,使读者尽量接近书籍,提高效率。

新馆在设计中既要进行必要而合理的划分,也应具备适时调整,重新组织的灵活性,在同一空间内实现藏、借、阅、咨、管一体化的开放模式。

三是环境幽雅。高校在新馆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建筑物实际功能需求,而且更应考虑读者的感受,为他们创造一个功能性与审美性兼具的学习空间。图书馆外部环境的营造既要注重图书馆建筑同周围环境的空间及其他建筑群、自然景观的和谐交融,又要强调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图书馆内部环境设计应做到装饰色彩柔和、采光良好、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环境安静、家具统一多样并排列有序。

四是无障碍设计。为体现社会文明和人文关怀,现代高校图书馆应采用无障碍设计来满足特殊读者的需要。

1.2智能化设计理念

在进行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时,既要体现人文理念,满足功能需要,又要体现建筑艺术与高新技术应用的完美结合,逐步实现高度的智能化。

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是指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等设备集中成为一个综合系统即楼宇自动化系统,用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整个图书馆建筑,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管理的智能化,为图书馆营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便利的环境,为读者提供高效率的服务。

一是馆舍自动化系统。这是整个图书馆建筑中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它由智能楼宇设备、消防联动和安全防范三部分自动化系统组成。智能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是为读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学习、工作环境。消防联动自动化系统,主要用于火灾报警和消防联动。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能对到馆读者盗书等不轨行为进行检查、报警。

二是通讯自动化系统。这是指整个馆舍本身应具备的通讯能力。它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传递的系统,由有线电视、电话交换机、数据传输设备和局域网等部分组成,借助于通讯自动化网络系统,就可为图书馆创造一个高速、双向、立体、全方位的多媒体通讯环境。

三是图书馆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是根据图书管理的特性和具体事务处理需要而建立的图书馆业务综合处理系统。该系统主要针对图书馆业务情况设计,具有灵活性和可控性,为图书馆工作提供可靠高效的自动化全信息处理服务。这种专业系统虽然不能由建筑提供,但是建筑却可以为它提供发挥作用的场所,并为系统的安装铺设准备最好的条件。

四是综合布线技术。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是各个自动化系统都融合到综合布线系统这一高速、稳定的载体上,使各个系统实现无缝的有机结合。所谓综合布线是指“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一个模块化、灵活性极高的信息传输通道,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公路’。它既能使语音、数据、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和电信线路的连线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以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具有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特点。高校新馆在设计中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高带宽、高速度的布线系统,从而实现信息无障碍、畅通地传输,提高楼宇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1.3生态化设计理念

工业革命以来,当人类社会物质、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生存也逐步濒临危难的困境。为了达到人—建筑—环境的统一,1993年国际建协第18次大会发表的《芝加哥宣言》,提出“以探求自然生态作为设计的依据”的理念。可见,图书馆建筑不仅要满足读者的使用要求,符合审美情趣,还要达到与自然共生、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节省水能。设计时考虑对雨水和地下水的再利用,为国家节约日益紧缺的水资源。

二是节省电能。图书馆是一个耗电较大的场所,在设计时,必须坚持采用以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为主,辅之以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的原则。为了解决自然采光与通风问题,图书馆一方面需要控制合理的建筑层高;另一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布局方式。如加拿大多伦多图书馆平面较为方整,中央部分为五层高的四周敞开的中庭——作为公共大厅,上有顶光。各部分用房分层围绕中庭布置,并且逐层向内缩小,使得大部分房间都有自然采光,同时空气也很流畅。

三是利用太阳能。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资源,利用太阳能的绿色建筑已逐步进入人们的视觉。如赫顿(Herten)的图书馆与文化中心(LibraryandCulureCenter),建筑师迪特尔·欣泊(DieterSchempp)在建筑的顶部设计了一套空气收集装置,突出于各个立面的顶部,太阳能将进入收集器的空气加热,在为建筑提供热水的同时,具有热交换作用的收集器,又能为建筑提供供暖。

四是使用环保的建筑材料。尽量使用低污染的和能重复利用的建筑材料,减少新资源的使用。

1.4图书馆全程参与理念

台湾建筑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教授黄世孟认为“有好业主才可能有建筑,不是好业主时难有好建筑”。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作为新馆馆舍的使用者即业主,有权要求全程参与图书馆的设计建造。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图书馆建筑既能满足现在功能的需求,又能有预见性地满足若干年后图书馆发展变化的需要,这项艰巨的任务必须由建筑师与优秀的图书馆员相互协调,精诚合作才能共同完成。

2、建造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2.1建筑选址

图书馆选址是筹建一座新馆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现代图书馆是为人们传播知识和信息的文化设施,因此必须体现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校师生。特点是读者流量大,来馆频率高,应充分考虑读者来馆所需要的时间。因此在选址时,不仅要考虑馆址与教学区、生活区的距离问题,而且要具体分析各类读者流向与流量,综合这些情况来选址。如果各类读者流向基本一致,合适的选址是位于教学区与宿舍区之间。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布置在校园中心位置,四周为教学区和生活区,并位于学校规划的主轴线上,成为学校建筑的主体。如果学生宿舍与教工居住区不在同一方向,根据学生读者流量大的特点,宜以学生流向为主,适当考虑教工读者的流向。

由于学校教学区常处于学校的中心,图书馆又是教学区的重要建筑,因此将馆址选择在学校总体规划的中轴线上,或教学区建筑群中的重要位置,成为教学区的主体建筑之一,也是常见的布置方式。如: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等。

为满足教育部对各高校办学水平提出的要求,一般大专院校图书馆的图书年增长率为4%~5%,这意味着16~图书就要增加一倍。因此图书馆在选址时,一定要充分注意发展和扩建的可能性。

2.2建筑造型

一个感人的图书馆建筑形象,能对人们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努力工作。如浙江省图书馆新馆主楼正门两侧用花岗岩制作成的“竹简”,作为建筑的外表形式完全融入了建筑主体,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现代图书馆的造型往往被看作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综合发展的一个象征。它有着严密的科学性,又有丰富的艺术性。其艺术与一般的艺术有着共同的审美特征,并以其静态的空间形象艺术来感染人。但是建筑并非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品,其真正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图书馆的实用程度上。只有既适用于图书馆的功能需要,又表现出审美价值的建筑形象,才能构成真正的、适合于时代特征的图书馆建筑艺术。所以,高校图书馆建筑造型的构思和设计应以功能需求为基本出发点,通过空间的合理组织,并使与基地环境有机融合,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创造出既能适应现代功能需要,又具有时代感和文化氛围的有着自己个性的建筑形象。

2.3建筑层高

高校的文化特性和图书馆的地位、作用决定了图书馆必然成为高校的标志性建筑。但标志性建筑并不代表如阅览大厅拥有50m层高的美国国会图书馆那样高大气派、富丽堂皇,关键是要强调人文精神,融入时代气息,以和谐的建筑特色,展现学院风格。

图书馆的高度是图书馆建筑布局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图书馆的使用和经济效果。如果楼层过高,对垂直交通工具和消防安全都会相应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平面利用的系数也会降低。因此,高层建筑既增加了建设的投入,又增加了使用维护费用。对于各方面经费有限的高校来说,既不经济又不科学。但是如果楼层过低,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过多,不利于高校发展。综合高校图书馆的任务、性质、规模等因素,根据建筑师和图书馆专家的建议,图书馆层数应控制在4~5层,每层楼的净高不超过3m。

2.4建筑模式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现代图书馆建筑必须打破传统图书馆封闭固定的格局,注重建筑使用的灵活性和对未来发展的适应性。20世纪代初,美国出现了模数式图书馆设计思想。模数式图书馆正是针对传统式图书馆缺乏灵活性这一弊端而产生的一种现代图书馆的布局模式。第一座模数式图书馆是于1943年开始设计、1952年建成并开放的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图书馆。美国著名图书馆建筑专家梅特卡夫(Matcalf.K.D)为模数式设计(ModularPlanning)所下的定义是:模数式建筑物是以按固定间距设计的柱子做支撑,除掉柱子,在建筑物内就没有任何支撑重量的东西。虽然模数式平面柱网整齐,层高、柱网、楼面荷载三统一,使用灵活、可变性大,室内空间流动畅通,并结合人流路线和使用要求,灵活安排,保证了大空间的弹性使用。结构系统简单规整,施工方便,适应图书馆建设工业化的要求。但是模数式图书馆存在建设和使用费用高昂、空间组织无序、缺乏空间的多样性和与环境的有机联系。因此,模数式不能成为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最佳的选择方案。

在传统图书馆与模数式图书馆的基础上,扬利去弊,提出了模块式图书馆的设计思想。所谓模块式就是按功能分区进行模数式设计。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

一是降低了图书馆建设投入;

二是既保证图书馆空间的多样性和适用性,又有利于空间的有机组织,具有更大的空间使用灵活性;

三是有利于自然采光和通风;

四是有利于扩建和增长。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建设应将模块式作为最实用的选择。

小议智能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 篇3

【关键词】 智能化 智能建筑 建筑设计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办公环境安全性、舒适性的要求日渐增长,智能建筑应运而生,并正在我国兴起。智能建筑作为21世纪建筑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国际性主流趋势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智能化建筑设计思想

充分认识和理解智能化楼宇的概念,是设计高品质智能化楼宇的前提。业主方、设计院、施工承包方是建筑物的三大关联体。业主方因对智能化楼宇的概念理解不够充分,往往会忽略一些可以智能化的项目。设计院则因依靠以往的设计理念,而忽略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可操作性,或因对信息科技发展的前瞻性预估不足,而将系统的功能设计得偏低。施工承包方则往往从方便施工操作和自身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向业主方提出修改設计图纸或建议使用昂贵材料和设备部件,而忽视了业主方的工程造价成本。因此,业主、设计和施工三方的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应围绕下列几项原则去协调和统一设计思想:智能化建筑设计时,应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建设原则;综合布线系统必须与建筑物主体相配合,尽量做到同时设计和同步施工建设;明确各承包商的工作范围及各自的责任;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应遵循的相关标准;系统设计不仅要满足业主方当前的各种使用功能,同时要考虑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以便业主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动与扩充。

2. 智能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已投入使用的智能建筑中,有的“智能”水平低,智能系统运行不良,业主和用户不满。在形成这一结果的许多原因中,设计是主要原因:对智能建筑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片面性和误区。过分听信设备供应商,盲目求新、求全,提出大大超过建筑物功能与规模实际的智能化要求;国内有些设计人员不熟悉智能化设备的技术与智能建筑设计的方法,因而不能完备地完成智能建筑的整体设计。也有些业主转而请境外设计,出了高价,也无满意效果,甚至不少境外设计也并非智能建筑设计的行家,图纸与设计文件低于国内水平,而且境内外的设计方法与工程施工、承包方式有很大差别,结果却无法实施;不重视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和技术、产品的配合选择。有些建设、设计单位误以为只要各种“一流产品”堆积起来,就可能成为一流的智能大楼,缺乏“系统集成”概念,因缺少智能系统规划设计、技术和产品选择、盲目上马,造成不良效果。

3. 智能建筑设计要点

建筑设计人员设计的方案除了要有自身特点外,还应注意智能建筑的特殊性。根据智能建筑的性质,建筑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3.1智能建筑对项目策划及建筑设计的影响

3.1.1首先,设计师要准确界定所建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这一方面需要设计师根据建筑物功能需要、国内智能化水平的程度及建筑物的规模进行定位。从规模上看,一般来讲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达到2万m2以上用于智能建筑会更经济、实用。

3.1.2智能建筑的目标要尽量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智能建筑内的温度、空气质量、光线、独立而又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计算机网络、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家具、休息空间及建筑物外的景致和适当的隔离等等方面,都应充分体现设计师独具匠心的构思。设计时尽量避免大进深的平面布局,进深控制在l0m左右,保证办公区充足的阳光和室外景观。外墙可以布置成凹凸状,利用这样的平面做成所谓的corner office。在办公区要适当安排一些带有自然风味的工作人员休息的角落。设计时应避免做固定扇的外窗。

3.1.3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柱网和层高。采用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可以提供灵活多变的环境,一般9 m的柱网对停车、空间分割及结构设计都比较适宜。由于智能建筑内部要求舒适的环境,所以所有管线均不能暴露,考虑到中央空调的管道、综合布线的要求、空调捧水的坡度及架空地面等方面。建筑物的层高应大于3.6m,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办公区域的净空不小于2.6m,走廊里的净空不小于2.3m。

3.1.4智能建筑内还要求行之有效的布线,而建筑物内的设备会产生热量、噪音,设备的维修及各个办公区和生活空间的不同性质还要求合理的区域划分,智能设施还要能根据气候、季节、光照变化自动调节建筑内的各项控制指标,以达到居住的最佳处境。

3.1.5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智能建筑内的变化、发展及新增项目的可能性。

3.2智能建筑的天花板及墙面设计

地面:智能建筑内的地面可采用架空地面、预制线槽的楼板面层及地毯地面等。架空地面布线方便;双层地面可以分开布设强、弱电,更可以用于旧楼改造,但会造成地面高差,使人感到不方便。楼板面层预制线槽可在办公自动化房间内任何地方做接口,不会产生高差,施工方便,可布设在面层10cm内。在方块地毯下布置布线系统,一般是在层高受限制时使用,要求线路少、交叉点少的分支线路,采用扁平线,施工同样方便,但要注意与办公家具的配合,做防静电处理。

墙面:智能建筑内的墙体除了做隔断以外,墙面上还可以做出线口,墙内空间还能布置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设施。

天花板:智能建筑内的天花板需要负责照明、送风、出风、烟感、喷洒等的走线及出口任务。

3.3专用机能室的设计

3.3.1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是整幢智能建筑的心脏部分,负责设备运转监控及安全保卫监控等。

3.3.2咨询中心。咨询中心中需要配备电脑、多功能工作站、电子档案、影像设备的输入和输出装置、微缩阅读及闭路电视等。

3.3.3电视会议室中需要考虑音响、光源、照度及配电等的设计。

3.3.4决策室需要考虑音像、声音、会议、电脑及通信系统的综合设计。另外,接待柜台、电脑机房等机能室都需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3.4屋顶的设计

建筑物屋顶是直接平面敞开的接触大自然的空间,智能建筑的屋顶会被布置上大量的设备,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除要考虑屋顶美观绿化以外,还可以布置吸取太阳能和风能以采集热能、收集降水等等,充分吸收和利用自然界提供的一切能量和物质,同时也要设计防止自然力量侵袭的预防设施,还要考虑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震动、噪音、电磁场等因素,电缆穿过屋面以后如何防止漏水,电线基座的防水、防风及防震的问题。

3.5节能设计

智能建筑的节能设计应该从建筑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各专业密切合作,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达到节能的目的。智能建筑的节能若做不好,用来供应能量的花费就会增高,这会使得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大打折扣;反之,节能设计做好了,智能建筑的运营成本就会降低,持续发展性也可以得到提高。

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智能化建筑的期望值也会增高,有可能会导致对建筑布局,从形式到内容的变化。为使建筑物更适合用户需要,建筑师在构思建筑方案之初,就要考虑建筑智能化的问题,智能化设计人员也要在方案阶段参与建筑设计,只有建筑师与智能化设计人员的密切配合,才能使建筑与智能化系统、设备设计更完善、更合理、以使用户满意。而智能化不应作为建筑建设的主要目标,智能化只是一种手段,更不能是一句口号。只要全社会包括建筑师,房地产商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都来关心智能建筑的建设,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水平就会在短期内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 高素萍.关于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的探讨[J].低压电器,2005(10).

[2] 魏新亚,韩传锋.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等级的确定[J].建筑,2002(3).

[3] 陆伟良.国内外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动态及展望[J].施工技术,1998(8).

智能化建筑的设计 篇4

1. 建设智能建筑的两种设计原则

1.1“面向设备设计”的原则

现在市面流行的“3A”或“5A”建筑,实质上就是“面向设备设计”原则的产物,过分强调此原则就可能引起无限制的设备扩充。需要指出的是“A”越多并不一定代表智能化程度越高,实际上标榜多少个“A”只不过是房地产商的炒作手法而已,是将星级宾馆的“星”级模式生搬硬套到智能建筑物上,缺乏科学的根据,况且“A”(自动化)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不是一个衡量智能化水平的度量单位,建筑物的智能化也不可能是多少个A的简单叠加。

1.2“面向功能设计”的原则

即首先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建筑物的功能,然后由所需功能配置再进行选择必要的布线网络和通信、监控、消防、保安、管理等各项设备,最终进行综合的设计。

2. 智能化建筑设计内容

2.1 安防监控系统

目前,国内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各种刑事案件时有发生,被盗案件在国内也经常发生,安防系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财产安全。电视监控系统是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先进的、防范能力极强的综合系统。它可以通过遥控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镜头、云台等)直接观看被监视场所的一切情况;可以把被监视场所的图像、声音内容同时传送到监控中心,使被监控场所的情况一目了然。同时,电视监控系统还可以与防盗报警等其他安全技术防范体系联动运行,使防范能力更加强大。特别是近几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图像文件处理技术的发展,使电视监控系统在实现视频报警、自动跟踪、实时处理等方面更有了长足发展,从而使电视监控系统在整个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视监控系统的另一特点是它可以把被监视场所的图像及声音全部或部分地记录下来,这样就为日后对某些事件的处理提供了方便条件及重要依据。安防监控系统设计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必须起到安全防范和对不轨人员的威慑作用;

(2)预防和及时发现隐患,保证区域内的安全;

(3)对控制区域必须具备清晰观察的能力;

(4)使用安全,操作简便,观察直观,并可随时开关系统,随时观察,对所有监控区域进行24小时连续不断的监视和录像,并具备图像回放功能;

(5)系统可作为内部管理的辅助手段;

(6)系统可以起到夜间安全管制的作用;

(7)系统可以起到防止案件发生和发生案件时及时制止及辅助破案的作用。

2.2 语音交换系统

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大楼的语音系统一般包括普通公网电话、专用电话。对于普通公网电话,如果大楼离电信枢纽大楼距离较近,用户量不大,可以直接从市话端局布放市话电缆到用户大楼的电缆交接箱。如果大楼离电信枢纽大楼距离较远,并且用户普通电话需求量较大,可以采用在用户大楼处设置模块局的方式,通过传输电路接入母局,为用户提供语音服务。如果用户有虚拟网的需求,可在端局市话交换机上开设虚拟小交换机(Centrex)功能。Centrex是数字程控交换机所具有的一种功能,是当今电话通信中最新应用技术。采用Centrex技术,用户端不装任何小交换机,而由数字程控交换机直接向这个企业提供所有电话,可做到虽无小交换机,但这个用户的所有电话都可享有小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如果用户有专用电话的需求,可以直接从就近的专用局端局布放电缆到用户大楼,党政专网电话与公话网在物理上是完全隔离的。

2.3 通信网络系统

2.3.1 办公楼网络需求。

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性,要求大楼的数据网络分为内部网和外部网。内部网上的信息点只能在内部网上对内网资源信息的共享和访问,外部网信息点可以通过外部网中心交换机,接入ISP的IP宽带城域网,实现对互联网的高速访问。内部网与外部网在物理上完全分离,这样从根本上保证了网络的安全。

2.3.2 数据通信网络系统。

数据通信网络系统是通过数字程控交换机PABX来转接语音、数据和图像,借助公共通信网与建筑物内部GCS的接口来进行多媒体通信的系统。目前,公共通信网在我国有城市电话网、长途电话网、数据通信网CHINAPAC和CHINADDN。如果需要用卫星通信建立VSAT网,可租用卫星转发器以实现C波段到CU波段的卫星通讯。

2.3.3 核心层负责进行数据的快速转发,同时实现与ISP的IP城域网的互联,提供大楼的高速IP数据出口。

核心层交换机应重点考虑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汇聚层负责汇聚分散的接入点,进行数据交换,提供流量控制和用户管理功能。接入层节点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将不同地理分布的用户快速有效地接入骨干网,接入层交换机应支持PVLAN(私有VLAN)。通过PVLAN技术,可实现基于接入交换机端口的用户隔离,提高用户的安全性。

2.4 多点视频会议系统

2.4.1 内部视讯通信网采用基于IP的视讯通信技术。

基于IP的视频会议是利用视频技术和IP数据通信技术,通过IP网络在两点或多个地点之间建立可视通信,实现图像、语音及数据交流的一种会议形式。与会者利用PC终端、摄像机和话筒既能实时地看到对方发言人和会场场景,也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若辅以电子白板等通信设备,即可实现与对方会场的与会人员进行研讨或磋商,在效果上完全可以代替现场会议。

2.4.2 外网会议系统主要是用于和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政府、本机构的其他区县部门进行日常的会议电视交流。

它不和内网会议电视系统进行交互,不用考虑内网所采用的H.323标准。由于该点主要通信是在广域网中,所以出于会议保密的要求,适合于采用基于H.320标准的电路交换方式,我们建议采用专线的方式进行会议召集。

2.5 楼宇自控系统

2.5.1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并且含有丰富的管理软件和节能程序,对建筑物的空调、新风、给排水、冷热源、照明、电梯等机电设备进行自动管理和控制,并根据设备运行的记录进行科学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最终达到节能降耗、方便管理、减少人力、安全舒适的目的。安全防范系统包含电视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根据建筑物的建设标准和业主的使用需求,构成先进、可靠、经济的安全防范体系。它的作用是防止非法入侵,记录事件过程,避免人员受到伤害和财产受到损失。

火灾报警及联动系统包含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报警联动系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及时发现火灾隐患,联动报警设备,消除险情,通知管理人员隐患部位,它是目前建筑物必不可少的系统。在任何情况下,该系统都可以独立运行、操作和管理。

2.5.2 办公自动化系统。

按计算机技术来说是一个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结合的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集文字、语音、图像为一体的图文式办公手段,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高效的业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已在政府、金融机构、科技单位、企业、新闻单位等的日常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智能建筑中办公自动化系统常由两部分构成:物业管理公司为租户提供的信息服务和物业管理内部事物处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使用机构与租用单位的业务专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系统;物业管理营运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等。

3. 结语

智能化时代建筑设计的思考论文 篇5

摘要:在目前的建筑设计领域中在目前的建筑设计领域中,智能建筑设计思路成为了未来建筑行业首当其冲的设计理念。在探索如何更好的发挥智能建筑设计的同时智能建筑设计的同时,首先要正确理解智能建筑的含义,掌握智能建筑的特点及优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广泛地开展智能建筑设计工作计工作,通过相关的理解和解释问题,开展智能建筑设计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着力于控制智能建筑设计问题,并且很有必要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取相关的解决措施,探寻出智能建筑设计工作的新方向。

关键词:智能智能;建筑设计;思考

1引言

现阶段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使人们的生产科技信息技术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日常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的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很多高科技的事物;譬如双方或者多方通讯的智能手机譬如双方或者多方通讯的智能手机,还有丰富了现代青年人业余生活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业余生活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各种技术和设施都开始逐渐向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方向进展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方向进展,形成这一局面是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来的必然结果。建筑行业作为一个时代进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标志,是否能适应现代科技信息化所带来的重大改变,智能建筑的产生筑的产生、推广以及普及相关过程的发展是必然趋势。本文结合智能建筑的特点结合智能建筑的特点,简单对智能化时代建筑设计探索。

2实施智能化建筑的意义非同一般

我们进行智能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用户提供一个安全全、舒适便捷的生存空间和工作环境,在建筑物内置办的任何设施和系统必须都要符合这一设计理念设施和系统必须都要符合这一设计理念,否则建筑智能化就会失去它本身的价值会失去它本身的价值。因此,充分理解建筑智能化的概念,是设计一个高品质的智能建筑前提设计一个高品质的智能建筑前提。业主方面,设计院,施工承包商是三个相关实体的建设包商是三个相关实体的建设。业主应充分认识智能建筑的概念念,对项目提出合理的智能化要求。设计院则应与时俱进,对项目的可操作性和信息科技发展的前瞻性作出充分的预估项目的可操作性和信息科技发展的前瞻性作出充分的预估,使系统的功能设计恰到好处使系统的功能设计恰到好处。施工承包方则应从系统规划合理性的角度出发理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围绕以下原则协调统一设计思路一设计思路:智能建筑设计,应符合先进技术,经济合理的施工原则工原则;综合布线系统必须与建筑物的主体,尽可能同时设计计,同步施工;明确承包商的工作范围和各自的职责;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应遵循相关标准线系统设计应遵循相关标准;系统设计不仅能满足目前使用各种功能的所有者各种功能的所有者,同时考虑到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需要做出适当的改变和扩展要做出适当的改变和扩展。

3智能化建筑设计实施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建筑设计人员设计的方案要想保留智能建筑的特殊性建筑设计人员设计的方案要想保留智能建筑的特殊性,设计者首先要保持与各环节工作人员相互协调设计者首先要保持与各环节工作人员相互协调,并且在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设计者由于很难全面地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方法,或者因为业主往往期望值过高,希望自己拥有的建筑物在本地区范围内成为亮点在本地区范围内成为亮点,从而提出过高的建筑需求,而设计者又不能正确地理解业主们的设计要求者又不能正确地理解业主们的设计要求,不能按照业主们的要求进行设计要求进行设计,也不能合理地进行配置,所以这就需要设计者不断的增强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增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密切关注科技的发展,不断扩展知识领域知识领域,提高自身素质。

(2)供应商供应货物方面问题供应商供应货物方面问题。硬件方面的技术指标没有具体说明有具体说明,或片面强调硬件要求,以及其软件要求的.疏忽,导致设计师在整体设计思路上的设计导致设计师在整体设计思路上的设计,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问题。

(3)智能化的设计通常是在建筑主体设计完成后开始的智能化的设计通常是在建筑主体设计完成后开始的,往往留给智能化各子系统的设计空间相当有限往往留给智能化各子系统的设计空间相当有限,进而给每个子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建议带来不便子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建议带来不便,这就需要设计者更加注重与主体设计的相互沟通重与主体设计的相互沟通,对智能化各子系统进行充分地布局局,从设计上避免与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阻碍。

4未来智能化发展领域

中国建筑业是未来智能建筑发展的主流中国建筑业是未来智能建筑发展的主流,现代智能建筑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向专业智能型发展向专业智能型发展。智能学校、智能医院、智能工厂、智能图书馆智能图书馆、智能银行、智能住宅等更加专业化的新型智能建筑肯定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对未来建筑物功能的高要求筑肯定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对未来建筑物功能的高要求。

(2)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娱乐,美容,购物,健身,医疗,餐饮,住宿,育儿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楼宇也将成为智能楼宇未来的新宠宠,特别是在办公楼和商业楼宇成为各种辅助空间,一定会更全面的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全面的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

(3)向区域性发展向区域性发展。智能建筑将向区城市系统域和管理系统发展系统发展。

5创造智能化住宅小区创造智能化住宅小区,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我国已经步入科技信息化时代的行列我国已经步入科技信息化时代的行列,依赖科学技术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造舒适的生活空间。智能社区的提出是科技信息化主导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表现生活方式的重要表现。推行智能社区建设符合目前的中国国情情,这样做既可以节省土地资源,同时也加强了城市规划管理理。相比较发达国家中的一些智能社区的建设,我国社区智能化建设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能化建设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从切合实际的使用角度考虑虑,社区网络的建设为未来真正的智能小区创建了基础平台台。

要建立实用的智能化住宅,首先要保证工程质量,加强物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想要创造出完美的智能社区造出完美的智能社区,就要关注以下两点:

①市场定位市场定位:由于智能小区提供的是商品化住宅智能小区提供的是商品化住宅,入住人群是社会上各类人士,所以要符合大众化的需求所以要符合大众化的需求。智能社区与智能大厦相比,市场化特征较为明显化特征较为明显。

②经济适用性经济适用性,智能社区的建设必须是经济适用济适用,安全可靠,高效舒适,开放和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其中经济适用性最为重要其中经济适用性最为重要。

因为人们能够接受的是比较实用型的智能化住宅型的智能化住宅,一些没有实际功能的设施及设备不受人们的喜欢的喜欢。建筑工程智能化和智能化建筑系统赋予了建筑在信息化化、科技化的社会中全新的内涵了。但是,在管理投入不够的国内大环境下国内大环境下,智能系统的许多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个问题制约了建筑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题制约了建筑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当今社会生活追求是是绿色绿色、环保、节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这一行业的重要使命将成为这一行业的重要使命。使用资源和信息共享的集成化的管理手段可以节约资源的管理手段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运营质量,设计出客户满意的智能化建筑客户满意的智能化建筑。

6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智能化将越来越规范化越来越规范化。智能建筑这一高科技产品将会为建筑业创造更好的发展前景更好的发展前景,也为现代建筑行业在各方面发挥了一个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中国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提供科学有序的标准化健康中国路的标准化健康中国路。

参考文献:

[1]陈爱国.浅析智能建筑设计及施工水平提升[J].科技致富向导,,(10):62.

浅议智能建筑的设计 篇6

关键词:智能建筑 设计 节能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039-01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集高新技术与现代建筑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是大城市改善工作和居住环境的必然选择。面对那些规模大、功能复杂、标准高的建筑综合体,使用者提出了智能化的要求:卓越的建筑自动化管理,高效的信息传递速度,更加人性化的、舒适的、节能的、符合绿色生态要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的出发点,是以建筑为平台,同时配置各功能系统,为人们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空间,以适应当前现代建筑的需要。按照目前的智能化系统的5A分类,智能建筑的设计相关专业如下: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建筑电气、工程造价、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室内装饰等。

(1)建筑结构:体现在对建筑物的整个结构及功能正确定位,在设计安装时合理考虑其点位及布线情况,与结构配合,预留、开槽及隐蔽工程需要双方做好沟通。

(2)给水排水:体现在BA楼控系统及SA消防系统中。需要了解并掌握水泵、水箱、生活热水系统、消防水系统的基础理论,通过水力计算,合理设置对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3)暖通空调:体现在对制冷系统的控制监测、对空调及新风机组的控制监测、对风机盘管的控制监测、对送排风机的控制与监测等。需要对冷热源系统、空调及新风机组、送排风机及变频风机、风机盘管的原理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

(4)建筑电气:需要对变电与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等进行监测与控制。需要看懂建筑物的电气图纸。

(5)工程造价:由于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一般由弱电总包进行设计、采购设备、施工安装及调试,在投标及施工时需要大量的预算和决算,主要为机电安装方面的工程造价,必须熟悉定额的编制与管理工作。

(6)计算机网络:几乎贯穿于整个智能化系统设计中。除需要设置局域网络,同时联至互联网外,在手拉手的门禁系统设置、消防的自动报警系统、闭路监控系统的设置中,都需要网络的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同时,系统的集成中,需要开放各种接口和协议,使各种独立的子系统能够连接至集中控制中心。

(7)计算机软件:主要体现于办公自动化OA系统中。除大量使用的行政办公软件外,办公自动化还包括大量的业务应用系统,如财务管理、工程软件、人事管理、教务管理、物业管理等。

(8)自动化技术:主要体现于楼控系统中,如上所述,监测及控制水暖电的运行情况,采用PLC、单片机等各种技术达到控制作用。

(9)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是根据电子学的原理,运用电子器件设计和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在弱电系统中,有大量的电子元件的安装及调试工作,设计的选型中需要对产品的各个参数和性能进行运算和对比。

(10)室内装饰:弱电系统的安装与装修需要不断配合,这就需要在设计初期考虑其布线及设备安装如何达到经济美观的要求。

除以上专业技术理论外,按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在设计中有不同分类,不同的功能型建筑势必拥有不同的设计理论及范畴,需要结合行业及地区的特点,不能盲目照搬。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明确定位:在设计初期,必须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目前国内智能化水平高低和建筑的规模进行定位。要进行“整体设计”,结合当地的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不是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应从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脱离实际追求高标准集成。要经过业主的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初步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在实施深化设计等环节,既要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功能适用、维修方便,又要留下可扩充余地,追求可持续发展。同时保证提高管理的可扩性和易变性,适应环境的变化,工作性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舒适性:要确保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从总体到细部都应考虑智能化系统的布置、安装与正常运行的特殊需要及由此引起的人们工作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为满足建筑自身功能和智能化所需的一切管道均应隐蔽敷设,以此满足智能建筑内部舒适美观的环境。另外,智能建筑内的各类线路和各种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噪声或发热,设备的维修及各生活区、办公区空间的不同性质还要求有合理的区域划分。

(3)系统集成: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核心方法是系统集成,需要在统一的操作界面运行环境下将五大基本要素BA、SA、CA、OA、FA集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高度共享的信息资源。

(4)绿色节能:所谓绿色化是指绿色建筑要遵循的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等原则。智能建筑首先是强调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才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以需要各专业密切合作,从建筑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并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达到节能的目的。在管理过程中,要合理化地操作,达到短期投资长期收益的目标。

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不仅仅是智能大厦,建筑的智能化广泛应用于智能住宅、智能小区的建设,甚至扩大于整个城市。智能建筑是通过配置建筑物内的各个子系统,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全面实现对建筑物内各种设备的综合管理。所有这些,从技术上也为智能建筑的产业起到技术上的支撑作用。要想高质量地完成智能建筑的设计工作,必须涉足多个领域,精通建筑、设备、电子、通信、计算机各类知识,同时有着绿色节能的理念,深入分析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系统的高度集成与充分共享。

参考文献

[1]张强.智能建筑设计初探[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2,18(4):76-78.

[2]崔应峰.智能建筑的设计与发展前景[J].山西建筑,2008,34(9):49-51.

建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 篇7

1 建筑设计院智能化设计分析

(1) 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对于建筑设计院来说, 一般只是做建筑方案设计, 各配套专业在建筑方案确定后直接进入初步设计, 没有方案设计阶段。而且对于建设方来说, 他们对于智能化系统需求不了解, 在没有专业咨询顾问的情况下, 提给设计院的委托只是让其按照设计规范做一般设计, 至于需要哪些智能化系统?设计需要达到什么深度?只有在初步设计出来后进行审查和取舍, 而作为建筑设计院 (大部分院) 其弱电设计专业比较薄弱, 其设计内容也主要是弱电桥架、综合布线及点位布置、有线电视分配系统及点位布置、监控系统及点位布置、楼宇自控系统及控制点, 其余弱电系统基本没有, 而且建筑设计院也会在图纸上标明, 所有智能化系统要求专业智能化公司进行深化设计, 这就给甲方项目管理留下隐患。

(2) 设计标准及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1-200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等。

(3) 设计主体:都是由相应的建筑设计院的弱电专业进行初步设计, 其施工图只能作为专业智能化公司深化设计时的参考, 当然其信息点位大部分可以用, 个别会调整。

(4) 设计收费:我们国家有这方面的设计收费标准的规定, 基本是按部分投资的4%左右。可是由于这部分设计院的设计深度不够, 有时只有在专业化公司深化设计后才能做出预算。这部分设计的收费就有问题, 就会造成甲方与设计院关于设计收费的盲区, 设计收费问题会影响到设计图纸的深度和质量。

(5) 设计产品:就是智能化设计图, 大部分这样的施工图不能直接使用, 而是要专业化公司深化后制出施工图, 来指导施工。

总之, 建筑设计院进行的智能化系统设计只是完成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很小一部分 (1/4不到) 。而设计收费也不清晰, 将给未来工程的施工管理留下隐患。

2 建筑智能化施工分析

当前建设系统对于智能化公司实行智能化设计与施工资质合一管理, 分一级、二级、三级资质。其中建筑智能化一级由建设部批准, 二、三级由省市级建设厅批准。

(1) 智能化施工招标:目前分两种, 第一种是以设计院图纸作为招标依据, 让投标单位做预算投标;第二种是以设计院图纸作为参考让智能化公司深化设计后再投标。很少有建设方请专业顾问公司做智能化系统的全程服务。这两种对于投资方来说, 都不能准确知道其智能化系统的确切投资情况, 不利于项目的成本控制。更严重的是, 设计与施工合一, 严重侵害了智能化专业公司的利益, 该部分的设计劳动成果得不到尊重, 也增加了其成本。

(2) 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 ;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2002)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6-2007)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50312-2007) ;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2003) ;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308-2001) 。

(3) 施工主体主要是中标后的专业化智能公司。

(4) 费用:当前有预算定额, 但是大部分还是进行工程量清单, 取一定比例的安装费用和设备系统调试费用, 加上工程税金, 作为整个工程造价, 也有些会增加施工配合费及管理费, 而深化设计费用基本为零。

3 设计与施工

对于建设系统的人员来说, 这两者很清楚, 分工明确, 责、权、利很清晰。设计是技术, 是项目龙头, 施工是关键, 是保证设计目标顺利完成的手段。设计是施工的前提, 而且设计是有创造性的劳动, 施工主要是按图施工, 其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施工工艺及方法的更新上, 以此来提高其施工效率及减轻劳动强度。当前设计院的智能化系统设计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 相反施工单位的设计技术比设计院的要深化得多, 这样造成设计与施工脱节、不匹配, 并且施工单位的设计成果也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干的越多, 赔的越多, 项目越多后期服务越跟不上, 成为恶性循环, 造成智能化施工企业很大负担, 更不利于该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这样的原因与这两者的设计人员的水平也是分不开的。设计院人员对图纸的标准、规定都很规范, 只是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认识深度不够;而施工企业的设计人员大部分只是对系统技术熟悉, 而设计图纸不规范, 自己设计的图纸只有自己能看懂, 更不用说满足图纸归档的要求。

其实, 我国设计院与建筑施工单位管理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目前也与国际接轨, 成立建设项目咨询管理公司。设计、管理、施工各司其职, 这样的建设市场才能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因此智能建筑行业也应该走这样的路子, 设计咨询、项目管理、弱电工程总包三家分开各自负责产业链上的各部分。相应各家的权利都能得到保证, 行业发展秩序也能保证健康顺畅。

4 结束语

智能化建筑照明节能设计探讨 篇8

1.1 绿色照明的原则

建筑照明节能的设计应以绿色照明为标准, 首先, 绿色照明并不是单指照明节能;其次, 绿色照明是以提高学习效率、生产工作效率, 保证生活质量, 呵护身心健康为前提, 在确保民用建筑照明的功能正常, 也就是色温、照度、显色指数等照度质量的标准正常的情况下, 争取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能耗。此外, 绿色照明也要求不能以增加投入资金为代价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要做到用投入的一部分资金,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用节能节约的资金来弥补先前投入的那部分资金。

1.2 节能与照明质量兼顾的原则

在进行建筑照明节能设计时, 不仅需要健全的节能、环保体系, 也要有完善的舒适及安全体系。这两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同时兼顾, 即进行建筑照明节能设计时, 一方面要解决节能问题;另一方面要解决其他所有新出现的问题, 在合理利用所有资源的基础上, 使能源消耗不断减少, 同时, 必须要达到照明的要求。综上所述, 进行建筑照明节能设计时要做到以下几项要求:首先, 达到人们需要的视觉要求;其次, 使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再次, 充分利用所有的电能;最后, 引进新方法、新技术。做到这几点, 才能够使建筑照明节能水平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

2 提高建筑照明节能设计水平的有效措施

2.1 高光效光源的推广使用

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 , 建筑用电要尽可能依据以下几点来确定光源:首先, 在安装灯具高度低的地方可以使用荧光灯。原因是荧光灯具备高光效、使用寿命长、显色性非常强的特征。此外, 荧光灯有紧凑型、直管荧光灯两种, 大多数的情况下, 可使用T5、T8型号的径直管荧光灯。其次, 在安装灯具较高的地方可使用金卤灯。有些地方的显色性级别要求高, 就可选择陶瓷金卤灯;显色性级别要求不高的地方就可选择高压钠灯。再次, 高度安装得更高的地方、不便维护的场所需要使用高频无极荧光灯。原因是高频无极荧光灯的使用寿命非常长, 可达到六万小时的工作时间, 是节能灯的12倍, 白炽灯的60倍以上, 此外, 它也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 也就是节能效果显著, 只占白炽灯用电量的0.7, 还有一点就是, 它的工作电压范围大, 在185V-255V的范围之内都可以正常工作。

2.2 降低照明线路上的电能损耗

电流流过照明线路时, 因电阻的存在而产生能量的损耗。所以在选择导线时, 应该使用小电阻率的导线, 目前铜芯的使用最广泛, 前提是要节约使用铜资源。降低线损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 使导线长度缩短, 所以通电线路要尽量铺设直线, 减少弯路, 达到使导线长度缩短的目的;铺设低压线路时, 要尽量少走、不走回头线, 这样可以降低电能在来回线路上的损失;变压器也应该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的位置, 这样能够使供电的距离缩短, 对于每层的平面面积在10000平米左右的建筑物, 最少要建设两个变配电所, 这样能够使干线的长度缩短;对于高层的建筑物, 要在竖井旁边设置低压的配电室, 这样可以防止发生支线沿着干线倒送的情况发生, 因为可以由低压配电室给每个竖井的干线做到这一点。第二, 使导线的截面扩大。有的线路会比较长, 在可承受载流量、电压损失等的情况下所选定的截面的基础上, 再使导线的截面增大一级, 这必然会导致投入的费用增加, 设增加的资金数量为C, 由于采取此措施而节约了电能, 这些电能的价值为c, 那么C/c就表示收回增加投入的资金的回收年限, 当这个值等于一年、两年或几个月时, 那么使导线的截面增大一级就会有意义。

2.3 增大照明系统的功率因数

部分在建筑照明系统中的用电设备, 例如镇流器、变压器等, 因为它们属于电感元件, 就会出现无功功率, 导致电能无法有效利用。要想降低这些无功功率, 可以使用增大设备功率因数的办法做到这一点, 比如针对荧光灯, 可以使用电子镇流器;在使用电感镇流器的气体放电灯时, 需要单灯进行补偿电容器的安装;可以使用集中电容器来补偿, 在变压器的低压一侧。这些都可以达到降低线路及设备的无功功率传输量的目的, 进而实现节能。

2.4 创新节能技术, 研究节能新产品并推广使用

在进行节能照明的设计时, 我们经常使用的非常有利的手段有天然光和光纤照明。对于在从侧面及顶部有很多玻璃的一些建筑, 建筑物里在白天时会有大量的天然光线透过玻璃, 可以使室内获得非常充足的照明, 在完全不需要使用人工照明的前提下, 仅仅是通过侧面以及顶部的玻璃来采光, 这就是在白天能够代替人工的光源的自然光摄取办法。此外, 如果想对透过玻璃的光线进行调整, 可以选择能够控制的自动幕帘, 室内进入的光线就会达到让人们感觉舒服的视觉效果。

当然, 有些地方室外的光线投射不进来, 特别是在地下室, 那么我们可以使用光纤照明的方法。因为光线照明并不需要消耗任何能源, 只是需要设置一个阳光采集的装置在室外, 这个装置可以把太阳光借助光纤抵达位于室内的照明端, 同时, 随着光纤照明技术的快速发展, 就将可以创造出很多让人惊奇的艺术效果。近些年, 也有光源的研究人员在研究发光二极管, 它具有耗电量很低的优点, 并且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很有可能超过日光灯, 如果它能够广泛使用, 将为建筑节能做出很大贡献。

3 结束语

节能不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况且对于我国来讲, 建筑节能的发展还处在初期, 很不成熟, 并且和建筑节能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连续不断地出台与实行, 很明显地说明了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建筑节能这项工作。在设计建筑照明节能时, 不仅需要选用高效率的节能设备, 也要选择先进的设计技术, 设计时要严格依照节能的相关标准, 努力让人们居住、生活、工作、学习等活动空间非常的舒适、健康和安全。此外, 在整个建筑的生命周期之中, 在利用各种能源时, 都要确保高效率, 并且尽可能不要去对环境造成影响, 要争取让所有的建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的绿色建筑。

摘要: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不仅是我国长久的目标, 据统计, 建筑所耗能源与我国总的一次能耗总量之比可达到27%之多, 是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的3倍左右。通过这个数字可以看出, 我国属于能耗大国。此外, 电能作为二次能源, 对于民用建筑的建筑总用电来说, 空调耗电会占到0.4-0.5, 水泵等其他设备可达到0.1-0.15, 但是照明耗电会达到0.15-0.25, 可看出它的耗电量仅仅在空调用电量之下, 排在第二。从以上数据来看, 空调与照明对住宅能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节能已是建设低碳社会的关键因素, 它已被人们广泛重视。在住宅能耗中, 照明能耗会占到相当大的一部分, 所以对照明进行节能设计非常有必要。在文章中, 一方面阐述了设计照明系统节能时要遵守的原则, 另一方面, 分析了建筑照明节能设计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照明,节能设计,原则,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宇成.浅析智能建筑中防盗报警系统的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 (24) .

[2]冯兴国.嵌入式智能家居的控制系统分析[J].江西建材, 2015 (3) .

建筑智能化设计 篇9

1.1 存在的问题

目前, 国内已投入使用的智能建筑中, 有的“智能”水平低, 智能系统运行不良, 业主和用户不满。在形成这一结果的许多原因中, 设计是主要原因:对智能建筑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片面性和误区。过分听信设备供应商, 盲目求新、求全, 提出大大超过建筑物功能与规模实际的智能化要求;国内有些设计人员不熟悉智能化设备的技术与智能建筑设计的方法, 因而不能完备地完成智能建筑的整体设计。也有些业主转而请境外设计, 出了高价, 也无满意效果, 甚至不少境外设计也并非智能建筑设计的行家, 图纸与设计文件低于国内水平, 而且境内外的设计方法与工程施工、承包方式有很大差别, 结果却无法实施;不重视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和技术、产品的配合选择。有些建设、设计单位误以为只要各种“一流产品”堆积起来, 就可能成为一流的智能大楼, 缺乏“系统集成”概念, 因缺少智能系统规划设计、技术和产品选择、盲目上马, 造成不良效果。

1.2 须采取的措施

设计资质的确认。鉴于智能建筑系统的先进性和复杂性, 此类工程只能由具备“智能建筑设计许可证”的甲级设计院承担。这种“设计许可证”, 要通过技术、经济与管理水平考核, 对确有能力设计智能建筑的甲级设计单位才能颁发。

建设工作。建设单位应该在立项报告中说明智能化系统要达到的功能要求、标准、投资、能耗的估计以及解决的对策, 立项报告经有关部门批准后, 方能委托设计。在建设过程中, 建设单位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 也没有经过批准, 不能任意提高或降低要求和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建立。从现行的标准与规范来看, 多是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 涉及自动控制、通信、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等高新技术领域少。在工程建设中, 业主、设计师、承包商、供应商在工程实施中, 仍感觉到缺乏统一的语言进行交流, 无法从现行的标准与规范中, 正确地选用适宜的内容指导智能建筑的建设行为。因此, 应根据智能建筑的特点, 系统地整理、修改与补充现行的标准与规范, 以使之有效地指导智能建筑的设计。建立专门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与规范, 已十分迫切。

设计内容与职责。设计内容包括:系统的设计与设备的选型;施工的配合;系统集成商所做的系统深化设计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系统建成后的试运行、验收以及物业管理、培训工作等。由于智能建筑涉及到众多的高技术及其产业, 设计院不能“包打天下”, 设计院的主要职责是智能建筑结构的设计与自动化系统的集成, 即全部建筑、结构设计和除弱电以外的机电水等系统的设计, 均由设计院完成。对于弱电系统, 由于其涉及面广, 难度大, 很难要求建筑设计院全面掌握, 故建筑设计院需负责总体方案与系统设计、并配合承包单位完成弱电系统的技术与施工设计。

智能化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对于智能化建筑系统工程的设计, 应符合我国国情, 从使用功能和现实需要出发, 认真考虑建筑近期和远期使用功能和投资能力, 以经济实用和持续发展的眼光, 做好智能化建筑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并做好设备、技术的选型配套工作;认真做好用户需求分析、系统功能设置分析、系统设计、施工深化设计等环节的工作, 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修管理方便、又要留有可扩充的余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目前尚不可能大量兴建高档智能化大楼。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必须考虑项目投资的因素, 做好最优化设计;未来建筑的智能化是必然趋势, 建筑结构设计应按智能大厦标准, 尽量建成楼宇自动化、综合布线系统、程控电话与卫星等通信系统和提高工作效率必不可少的公用信息处理系统, 重点投资到3A系统, 即可提高大楼的“智商系数”。

2 整体设计的观念和适当超前的意识

首先, 不能把住宅智能化简单地看成是建筑电气专业, 尤其是弱电专业的设计范畴。智能住宅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各个专业, 包含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专业和电气专业, 只有密切配合, 才能使设计更完善, 布局更合理。建筑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 住宅智能化建设还应当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要求。

3 加强专业沟通, 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

住宅设计的全过程, 尤其是在项目设计的开始阶段就注重和各个设备专业的沟通协调, 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而不是建筑师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闭门造车, 在做完方案设计后才去找设备工种“配管线”。一个好的设计方案, 是建筑师在充分发挥自己建筑创作才能和灵感的基础上, 又充分考虑了各设备专业的要求, 尤其是智能化系统的要求, 并进行了合理的布置。

住宅设计中, 要充分考虑各种类型信息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管线埋设、结构化综合布线的要求, 留出足够的管道井和设备空间。避免因考虑不周, 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或建成以后又重新在楼板和墙面上打洞。

遵循“整合、隐蔽、配套”的观念和设计原则, 将厨房和卫生间尽量靠近集中布置, 以利于做到“干湿分区”, 又可以简化上下水系统;住宅设备管道应集中于管井内, 设检修口, 既有利于室内空间的完整和美观, 又便于检修。设备管道的集中布置, 可以大幅降低住宅智能化建设成本,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 尤其具有重要意义。要特别关注厨房和卫生间的自动化、标准化设计, 水电预留负荷要有超前意识;要使智能住宅不仅能满足家庭通讯和电脑上网, 还应为信息家电的使用和在家中工作创造条件。

4 充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 创造“绿色、高效、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在智能住宅中, 由于现代化的红外监控设施和远程报警系统的应用, 居民的安全问题能得到较好解决。因此, 建筑师在设计中更应当关注住宅的节能环保和舒适性问题。在住宅建筑设计中, 要尽量采用新型的结构、墙体材料和构造技术, 建筑节能环保的“绿色住宅”。住宅的屋面、墙面, 地面采用保温隔热的新材料如隔热墙和自控光热层面板;节点构造采用无热桥设计;开发双玻或三节能窗;提高塑钢窗的密闭性、保温性、耐久性及装饰效果。

当前, 智能住宅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建筑开发商在全国从南到北都在宣传建设“跨世纪、五星级”的“智能化住宅小区”。部分房地产开发商把“住宅小区智能化”作为市场炒作的“热点”和“卖点”, 甚至有的开发项目留有两条电话线, 就将其吹嘘成“智能化”了。有的住宅小区配置了密集的布线系统, 高速的网络系统, 但系统设计华而不实;投资增加不少, 但实效甚微。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智能化住宅小区”, 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 有必要进行深入研讨、正确引导住宅小区的发展建设。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 人类将步入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 住宅智能化设计是每个设计人员在临的课题。

浅谈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管理 篇10

1 专业划分

目前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具有规模大、涉及的子系统多、建筑智能化技术更新快、设计时间紧、同装饰安装暖通等其他专业配合紧密等特点。整个系统靠一个人很难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任务。为此在组建智能化设计团队时必须按专业进行, 协同分工, 合作完成。按建筑智能化常规子系统的特点, 通常划分为以下几个专业:

公共安全管理专业:负责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无线对讲系统、可视对讲系统等。

信息设施专业:负责综合布线系统及管网、计算机网络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等。

音视频专业:负责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信息发布及多媒体查询系统、会议系统等

建筑设备管理专业:负责楼宇自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建筑能耗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系统集成系统等。

机房工程:负责机房装修、机房配电及UPS、精密空调、机房布线、机房环境监控、KVM、防雷接地、气体灭火及消防报警、通风空调系统等。

2 设计理念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核心和源头, 故所有设计均需按照精品工程的要求来进行。

建筑智能化精品工程, 应本区域或行业内, 在5-10年内保持相对领先的水平。

建设一个建筑智能化精品工程, 进行智能化系统方案总体规划的单位首先要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 否则其规划将从源头上失去出发点和立足点。

建设一个建筑智能化精品工程需贯穿工程的规划、设计及施工和运行各个阶段。设计方应成为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精品工程的服务者。

在智能化系统设计中, 设计方提倡交互式的设计方式。即设计方的设计不是设计人员的主观推断, 而是同业主共同协商确定的成果。

3 确保精品工程的设计流程

(1) 组建强大的设计团队。

(2) 对业主的项目进行正确的功能定位及需求分析, 完成各专业需求调研表。

(3) 与装饰、配电、暖通等专业进行交互式设计, 确保精确性设计。

(4) 进行产品选型及造价控制。保证设计的最高性价比。

(5) 严格按照项目进度计划表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项设计工作。

(6) 严格各阶段的设计审核及评审制度。

(7) 施工中, 确保变更设计的及时性、准确性。

4 管理规划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优劣, 很大程度应体现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交付使用后, 是实际使用者、管理者对智能化系统的评价。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在使用中能否按设计意图发挥其因应有的功能, 与后期的管理密不可分。在工程实施中, 作为设计方, 应按整个项目建成后的管理模式、管理要求来进行有目的的管理规划及设计。最大限度满足业主的管理要求。避免因建筑智能化系统前期的设计同业主后期管理模式不匹配带来的矛盾、浪费及返工。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 我们通常将工程交付后的维护及管理划分为二个部分:信息系统管理和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涉及信息系统和机房工程的管理, 一般由业主的信息部门或外聘的专业公司负责 (大型物业公司亦有专门的部分) 。物业管理负责公共安全系统、音视频系统和楼宇设备自控管理系统。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

公共安全系统在管理上的设计思为集中管理, 分级控制。单栋楼宇、商业综合体及建筑群的安防设计均可设置为一个安防中心, 根据需要设置分控中心。各中心的视频信号、报警信号、控制信号等信息均能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互换。

车辆管理:设计前需进行车流规划, 一般分为地面停车管理和地下停车管理。按项目的不同, 停车位规划为内部固定停车位、临时停车位、出租停车位等多种形式。通过停车库管理系统进行收费管理, 通过车位引导系统对临时车辆进行引导。

人流管理:通过门禁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的显示屏、广播系统对人流进行控制及引导。若有需要, 可设置人流统计系统限制来最高人流量。

机电设备管理:通过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及能源计量系统等对建筑的机电设备进行智能控制和监视, 达到节能, 舒适。实现自动管理。

会议室管理:对会议室进行合理的功能规划, 区分各会议室的用途, 并可通过管理软件, 对会议室进行排班, 满足各种会议类型的需求。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管理:按业主需求设置内网、外网、及智能化系统专网、保密网等。需做物理隔离的, 一定需设置单独网络及布线。二次装修的出租办公室预留光纤及大对数电缆。

机房管理:合理规划功能区域, 按需设置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及KVM系统。

5 施工图审图中常见问题

(1) 施工图审图中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情况一般:防雷与接地设计不完善、子系统图不全、建筑智能化系统供电设计没有或不符合要求等。

(2) 引用或参考的标准规范已废止, 未采用最新现行的规范及标准。

(3) 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设计思路不统一, 出现自相矛盾或配合不到位。

(4) 设计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6 造价管理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供各系统设备清单及设计概算。在整个系统设计前, 应进设备品种多, 各品牌差价也很大。各产品的技术指标选择高低也对系统造价有重大行造价的估算, 同业主协商确定后, 再进行深化设计。因建筑智能化系统影响。因此需事先估算整个系统的造价。以下是常用的估算办法。

(1) 比例估算法, 以项目的投资额为基数。

根据已建成的同类项目的智能化系统所占投资额的比例进行估算。

建筑智能化系统一般占总投资额的比例:2.5-8%。

(2) 指标估算法, 以每平方米 (户) 的系统造价为估算指标, 进行工程投资估算。

办公、行政、商务楼智能化:200-500元/平方米

体育场馆类智能化:150-250元/平方米

小区智能化:1500-2500元/户

(3) 常规系统点数估算法:

A、综合布线系统:六类500-800元/点;超五类350-450元/点。

B、闭路电视监控:5000元/点。

C、防盗报警:1000元/点。

D、门禁:3500元/点

E、智能照明:1500元/1路, 按10A计算。

F、楼宇自控:1000-1400元/点

H、会议系统:

20万/100平方米圆桌含数字会议、扩声、投影显示、摄像及录像。

35万/160平方米圆桌含数字会议、扩声、投影显示、摄像及录像、中控、联动摄像。

建筑防火设计性能化的概述 篇11

关键词:防火设计;性能化;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6-0000-01

自1980年起,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目前,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已经成为国际火灾科学和火灾安全工程学的前沿课题之一。

所谓性能化防火设计,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是针对特定建筑对象确立消防安全目标,提出消防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采用被广泛认可或验证为可靠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它是传统消防设计方法的一种替代办法,描述能够达到某种规定性能水平的设计。

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就是应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建筑防火设计。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主要利用消防工程学的手段,量化火灾危险性、火灾危害性和可能发生的火灾,并分析评价为将火灾造成的后果限定在预定的规模和危害所必须采取的经济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其特点在于能根据具体建筑的火灾发展特性来决定其消防需要。

一、性能化设计步骤

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的基本步骤:第一,确定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工程范围与内容。如了解工程各方面的信息:建筑的特征,使用功能等;对建筑的工艺特征做专门的研究:非同一般的作业区、危险物品的使用或储存区等;了解使用者特征:年龄、智力、是否睡觉、体能状态等因素;第二,确定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功能目标和性能目标。功能目标是设计总目标的基础,它把总目标提炼为能够用工程语言进行量化的数值,指出了一个建筑物怎样才能达到总体目标中所要求的社会期望的安全目标。性能目标及性能要求,是性能水平的表述,建筑材料、建筑构件以及建筑方法等通过满足性能水平的要求,从而达到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第三,将定性的消防安全目标转化为定量的性能化判据。基本判据:(1)生命安全判据。烟气层的高度下限、温度上限、毒性气体的浓度上限、透过能见度下限;人員从建筑内最不利位置疏散到安全地点所需时间等;(2)结构安全判据。对建筑结构安全起至关重要作用的重点构件的承温上限、耐火极限等;(3)环境安全判据。烟气的浓度上限、腐蚀性燃烧生成物的浓度上限等。第四,确定火灾场景。火灾场景是对某特定火灾从引燃或者从设定的燃烧到火灾增长到最高峰以及火灾所造成的破坏的描述。在建立火灾场景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建筑的平面布局;火灾荷载及分布状态;火灾可能发生的位置;室内人员的分布与状态等;第五,建立设计火灾“热释放速率-时间”变化曲线。综合考虑火灾场景中各种客观因素,确定火灾载荷、火灾规模的大小和增长趋势、以及发生轰燃的可能性;第六,提出和评估设计方案。在评估过程中,许多消防安全措施的评估都是依据设计火灾曲线和设计目标进行的。在评估不同的方案时,清楚地了解该方案是否达到了设计目标是很重要的。其中,在性能化设计评估过程中一些基本因素通常需要被考虑,如起火和发展;火灾探测和灭火;通知居住者和组织安全疏散;消防部门的接警和现场救助等;第七,编制报告和说明。分析和设计报告是性能化设计能否被批准的关键因素。该报告需要概括分析和设计过程的全部步骤,并且报告分析和设计结果所提出的格式和方式都要符合审查机构和建筑业主的要求。

二、性能化设计现状

从总体看,性能化设计是一个发展的方向,但就目前的技术支撑条件看,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社会各界对它的接受程度不一;另外,与“处方式”设计相比,性能化分析和设计过程难度较大,增加工程设计的人力投入,带来了较高的设计成本。目前使用性能化方法更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如性能判断标准不一致;对火灾中人员的行为假设的成分过多或预测性火灾模型中存在未得到很好证明或者没有广泛理解的局限性;设计过程常常要求专业人员在超出他们专业之外的领域工作等。但是,由于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的目的是以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将火灾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其设计方法具有灵活性和科学性,比传统“处方式”消防设计具有的优点。因此,目前这种设计已成为世界各国建筑消防设计不可抗拒的潮流。

性能化防火设计与处方式设计的基本思路存在很大的差别,要使广大建筑防火设计人员、建审人员、消防安全检查人员熟悉并愿意采用这一新的体系,需要大力加强对各方面的有关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为此,可以由政府的消防主管部门牵头,充分发挥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力量,分期、分批地对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例如,可以在一些大学中开设包括火灾动力学、火灾安全工程学、建筑防火设计、火灾风险分析、人在火灾中的行为、结构耐火设计等内容的课程。这样既满足了当前推行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的需要,也为今后制定性能化设计规范并全面开展这项全新的工作提供了技术力量。

三、结束语

总之,开展性能化防火设计及制定相应的规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仍有大量的基础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希望能够通过进一步理顺有关管理体制,及时解决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以使性能化防火设计工作尽快得到发展,并使其在改善我国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彤.高层宾馆安全疏散的性能化设计[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3(09).

[2]刘卿.居民住宅消防管理体系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1998(11).

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优化设计探讨 篇12

1 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基本概述

1.1 智能建筑

所谓智能建筑,就是应用现代通信、信息控制及能效管控等先进技术,把信息设备及应用系统、电气设备管理系统、安全管控系统进行最优化组合,建立建筑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及通信自动化等系统,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健康、高效、节能及低碳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基于智能化控制系统对建筑的中央空调设施、给排水设施、供配电设施及照明设施等的电能参数、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环境参数等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以及有效的管控。当前,我国智能建筑的相关节能系统技术、专业理论还不成熟,使建筑的智能效果难以发挥。

1.2 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

建筑的智能化管控在于创新智能化电气节能技术,降低建筑内各种设施的整体能耗,使其高效运行。因此,电气智能化节能是智能建筑建设的主要内容。当前,国内建筑电气工程建设对于智能节能的认识通常是以降低能耗为出发点。原因在于现代建筑中,电气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首位。所以,优化智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是创新和发展智能建筑的重要任务。如何对建筑内配电设施、给排水设施、中央空调设施以及其他设施等实现智能化节能是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技术的核心内容。

2 现阶段我国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现状

2.1 现状分析

从现阶段我国建筑能耗情况看,电力消耗占主要部分。太阳能、风能等是应用在建筑电气智能技术中的最重要的新能源。当前,太阳能、风能等发电技术越来越成熟,这类电气技术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特别是在智能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获得了较理想的经济及环境效益。我国在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的优化设计中仍存在诸多不足或问题,例如:在建筑电气节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中,一些技术工程师对既有建筑电气节能技术未能全面分析,使设计、安装等环节受到一定影响,导致一些电气智能化节能系统不能正常运行,非但没有达到预期节能效果,反而给用户造成了困扰。

2.2 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①电气智能化节能系统尚未建立全面、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使电气节能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可靠性不高,运行不稳定;②电气节能自动化基础性设施不足,比如缺乏中央空调、给排水等设施,导致节能效果不显著;③电气智能化节能控制机制存在不足,控制方式和方法缺乏合理性,导致建筑设施无法实现更高效运行。

3 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设计优化

3.1 电气智能控制优化

在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系统设计的优化中,智能控制系统是最为主要的内容,包括管理方式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控制策略的优化、智能控制装置的优化以及网络构建的优化等。

本文以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智能化节能设计优化为例,从管控产品设计的优化看,替代零散的配电与监控产品,采用驱动与智能一体化,可实现供电、驱动、测量、控制与通讯等必要功能一体化集成装置,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了选型、施工、维护及保养的难度。从控制策略设计的优化看,不仅采用系统群控、还融入变频调节、能效管控技术,对中央空调综合能效进行分析,在满足建筑需求的条件下,实现空调设备运行能耗最优化。从实施设计的优化看,采用强弱电一体化方式,取代了大量的线缆敷设、接线调试等现场施工、组装、调试工作,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难度。最后,从网络设计优化看,依照建筑电气工程的实际类型,明确拓扑结构控制网络的作用,有选择地应用总线、以太网、无线等综合方式控制网络,以此对中小型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设计予以优化,或应用分层多级网络对大型建筑电气节能智能化系统设计进行优化。通过对以上设计进行优化,达到了良好的降耗、节能、环保效果。

3.2 质量安全监控优化

电气质量安全监控设计优化在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中有着重要地位,其可确保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系统的稳定、有序运行,同时可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电气质量安全监控设计优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①对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系统的保护措施予以改进和优化。例如:通过网络启动智能保护装置,应用人工识别系统对建筑电气质量安全予以有效监控,如此可及时发现和掌握存在的安全隐患,比如:建筑电气系统某个地方短路,可通过系统迅速找到并识别故障部位,然后迅速通知管理人员进行排故。②对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的安全系统予以优化,主要包含视频监控、门禁管控、数字及网络视频监控、入侵报警以及安全防范等系统的智能化节能优化。信息采集及处理是建筑电气安全防范的关键,其主要应用现场总线布控技术、微机控制技术、智能调试技术等。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的安全监控设计优化对监控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在重视建筑电气智能节能系统的设计优化及安装的同时,需要对质量安全监控系统相关设备安全性进行重点监控,以提升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相关设备的质控系统效用。

3.3 照明及配电优化

在建筑照明智能化节能系统的设计优化中,需要应用现代节能性能良好的灯具,比如:采用声控、光感、红外、微波等技术的照明智能控制开关,可有效减少电能的浪费。此外,在设计建筑时需要充分考虑并充分利用自然光,可设置一定的采光井,以改善建筑的室内采光性。对于建筑内部照明设备而言,尽量设计采用节能灯具,在降低能耗的同时确保用户的舒适性。最后,对智能照明系统予以改进和优化,例如:控制模块自带感光与计量功能,当室内光线不足时,控制模块可自动对照明负载进行开闭控制,提高了响应实时性,系统也可远程通过控制模块对照明负载进行统一或局部的开闭控制,同时,系统将采集的耗电量进行电能统计与分析,实现电能精细化的管理,为节能增效行动提供数据支持。

在电气配电系统智能化节能设计优化方面,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建筑电气设备的运行特点、用电负荷容量及设备的布设等情况,确定选用合适的供配电节能设施,保证设备在正常运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合理选用电气运行电压;二是供配电布线尽量直,缩短距离,以减少线路损耗;三是尽量改进和简化建筑的电气系统。

4 结语

智能化不仅是建筑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向,同时也是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设计的国际趋势。而降低电耗、节约电力是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设计优化的重点。在进行建筑电气节能的智能控制设计优化时,要重视和加强建筑电气质量安全监控技术创新,优化照明及配电系统设计,进而实现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效益的最大化。

摘要:伴随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节能、绿色理念得到了大力提倡,智能化技术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对建筑电气的节能建设有了更高要求。本文从建筑电气节能的有关概念出发,对我国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电气智能控制、质量安全监控和照明以及供配电等系统的设计优化。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设计

参考文献

[1]黄文.建筑电气照明系统节能优化设计技术要点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4).

[2]范臻.基于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的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9).

[3]王玉石,马勇明.关于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的相关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4(12).

[4]成明.探讨建筑电气照明节能的优化设计[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6).

上一篇:战略联盟合作伙伴下一篇:影视剧的山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