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建筑(共12篇)
智能化建筑 篇1
目前, 建筑节能被普遍认为是各种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 是缓解能源紧张、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矛盾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如何利用智能和信息网络技术, 改变传统的建设方式和管理手段, 以实现建筑运行的低能耗和管理手段的高科技化, 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1 智能建筑节能技术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
1.1 智能化技术的节能地位和作用
建筑节能的本质是通过保护资源来追求人类生存目标的优化。这一过程中需要信息、控制、管理与决策, 智能化、信息化是保证建设目标的实现所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智能化技术通过自控网络和设备对控制对象实行智能化的综合管理, 即构成各个系统设备运行的指挥中枢按需进行自主、有效地监控系统设备的运行与管理。智能建筑技术突破了传统建筑设备运行单靠人工管理的方式。通过智能化技术应用, 实现人工难以控制的精度和自主管理效果, 从而提高了建筑主要设备运行管理的效率, 达到节约能耗、减少人工费用的目的。
智能化技术的主要控制对象和目的包括:
(1) 空调、卫生设备:最佳的启动控制, 最小负荷控制;外气吸入控制, 期间设定切换控制;节电运转控制, 节水程序运转控制等;
(2) 热源设备:送水温度控制, 热源台数控制;冷冻机最佳运转控制, 蓄热运转控制;
(3) 照明控制:按照明程序运转, 自动关灯控制;
(4) 电气控制:用电量控制, 停电复电时处理控制;功率因素改善控制;自备电源负荷分配控制;变压器台数控制等:
(5) 室内温度、湿度调节:温度调节——夏季保持在25℃~27℃, 冬季保持在18℃~20℃;湿度调节——夏季保持在50%~60%, 冬季保持在40%~50%。
国外许多实践证明, 真正有效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在智能建筑节能方面的投资回报期为3年左右, 远远低于建筑中的其他部分;智能建筑的运行费用和能耗比常规建筑低30%~45%。
1.2 智能建筑材料的节能作用
智能建筑材料是指具有感知、记忆、自适应和自修复等功能, 能够检测并且可以识别内外刺激强度, 响应外界变化, 按照设定的方式选择和控制响应, 反应比较灵敏、及时和恰当, 当外部刺激消除后, 能够迅速恢复到原始状态的具有生物质能的材料。通常可分为智能传感材料、智能驱动材料、智能修复材料和智能控制材料四类。
智能传感材料对诸如热、电和磁等外部信号具有监测、感知和反馈的能力。智能驱动材料对于温度、电气或磁场等变化具备产生形状、刚度、位置、固有频率、湿度或其他机械特性响应的能力。智能修复材料是模仿动物的骨组织结构和受伤后的再生、恢复机理, 采用粘结材料和基材相复合的方法, 对材料损伤破坏具有自行愈合和再生功能。智能控制材料对智能传感材料的反馈具有记忆、存储、判断和决策能力, 可控制和修正智能驱动和修复材料的行为。
上述智能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无疑为智能建筑节能提出了新的课题。例如, 光致变色玻璃。该材料类似我们常戴的变色镜。它是在两层无色透明玻璃中间夹入一层可逆热致变材料得到一种能根据光照强度自动改变颜色的智能玻璃。该玻璃从内向外看是透明的;从外往内看, 玻璃板近似于镜面。反光板在让日光透过的同时, 也最大限度地减少太阳眩光。根据太阳光线强度、室内温度、室内光线强度等参数来自动调整反光板的角度。其主要目的是提供适当的室内光, 减少眩目阳光, 最大限度减少灯光系统、供热和制冷系统的电能消耗。
2 推进建筑智能化建设
2.1 建筑智能化建设的一大任务
目前, 智能建筑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 研究和承接智能建筑工程任务的单位也越来越多, 一批智能型建筑已经出现。然而, 智能建筑在满足人们对建筑物舒适性、安全性、快捷性、可靠性、方便性要求的同时, 建筑物使用运行能耗大大提高, 在当今能源紧缺的现实情况下, 智能建筑高能耗运行方式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智能化任务之一就是要很好地解决建筑机电和弱电系统节能的问题。智能建筑中B A系统的核心是H V A C (供热、制冷、通风、空气调节) 系统, 此部分投资比重大, 能源消耗大, 占建筑总能源消耗的5 0%以上。因此H V A C系统智能化的程度不仅是实现环境控制效果也是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关键。
然而, 目前H V A C自控设计与H V A C系统设计存在脱节现象。在智能建筑中, H V A C及其自控系统的工程实施步骤大体上是建筑设计院的暖通空调专业人员进行H V A C设计, 并提出H V A C自控要求, 由自控设备厂商进行控制部分的方案设计和施工设计, 并安装调试, 然后移交给物业管理部门进行运行管理。这几个环节包括了建筑设计院、设备安装、自控厂商和业主等单位。工程实施本应形成密切配合, 一环扣一环的运转, 然而, 实践表明, 目前其中各个重要环节常常脱节, 遗留后患, 给B A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节能效果带来严重的问题。
2.2 智能建筑的有效节能措施
(1) 空调设备的节能控制。中央空调在整个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可以通过降低室内温度设定标准、进行最小新风量的控制、提前预冷要关闭新风等措施进行节能控制, 同时, 提倡选用新型的节能环保空调, 主要有地温空调和燃气空调两种。
(2) 照明节能控制。科学选用优质电光源、高效率的灯具和适用的节电器来减少照明系统中的能力损失。通过科学设计照明线路及方式、照度值并进行自然光的科学利用, 也可做到照明节能。如按时间表控制模式, 地下车库的照明可按区域分为车道照明和车位照明, 按时间程序进行控制。在白天开启车道照明即可, 入夜后可开启全部的照明, 随着夜的深入, 逐步关闭车位照明及车道一半的照明;在下半夜, 仅留车道的一半照明即可, 既方便管理, 节能效果又好。其他公共区域, “楼层管理器”根据时序设置不同的状态, 如“白天”、“晚上”、“清扫”、“安全”等。
(3) 玻璃幕墙运行的节能管理。旧建筑物中的大面积玻璃幕墙, 全是高反射率的玻璃, 会造成一定的“光污染”和加大空调负荷。对于夏热冬暖地区, 隔热是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的主要方面。为了提高幕墙的保温性能, 减少热损失,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 是改善采光窗玻璃的保温隔热性能, 尽量选用中空玻璃, 并减少开启扇;第二, 是对非采光部分采用隔热效果好的材料做后衬墙 (如浮石、轻混凝土) 或设置保温芯材;第三, 做密闭处理和减少透风。
3 结语
总之, 智能化技术作为一种手段, 通过给建筑物赋予智慧和控制功能, 强调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 在实现以人为本的前提下, 达到有效调配、管理和控制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无论是节能的技术集成还是运行效果, 智能化系统都是建筑节能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配角。要加强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和管理, 并通过照明、玻璃幕墙等的优化设计, 获得良好的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文桂萍.智能建筑的节能问题及其对策[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8 (2) .
[2]孟庆钧.我国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趋势[J].智能建筑, 2004 (7) .
[3]黄久松.智能化提升建筑节能水平[J].建设科技, 2004 (16) .
智能化建筑 篇2
三级资质标准:
1、企业近5年承担过2项造价200万元以上建筑智能化或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2、企业经理具有5年以上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经历;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经历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财务负责人具有初级以上会计职称;
企业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12人,且计算机、电子、通讯、自动化等专业人员齐全;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1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4人。
企业具有的三级资质以上项目经理不少于3人。
3、企业注册资本金200万元以上,企业净资产240万元以上。
4、企业近3年最高年工程结算收入300万元以上。
5、企业具有与承包工程范围相适应的施工机械和质量检测设备。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第十四条首次申请或者增项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及相应的电子文档;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三)企业章程;
(四)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财务负责人的身份证明、职称证书、任职文件及相关资质标准要求提供的材料;
(五)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注册执业人员的身份证明、注册执业证书;
(六)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要求的非注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及养老保险凭证;
(七)部分资质标准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的特殊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及养老保险凭证;
(八)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要求的企业设备、厂房的相应证明;
(九)建筑业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有关材料;
智能建筑及智能建筑系统浅析 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大厦;楼宇自动化;办公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U8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6-0183-03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及办公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建筑领域诞生了智能建筑的概念。智能建筑是通过对建筑物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4个基本要素,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有高效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它能帮助建筑物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话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文章对智能建筑概念、智能建筑系统构成及我国智能建筑发展存在问题和展望进行了论述。
一、智能建筑概念
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建成,它利用计算机与通讯设施连接,廉价地向住户提供计算机和通讯服务,在为地产开发商带来利润的同时也为用户带来了优质服务。它是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产物,它的建成正式拉开了智能建筑的序幕。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各高科技公司纷纷建成或改建具有高科技装备的高科技大楼(HI- Tech Building),我国的第一座智能大厦被认为是北京的发展大厦。此后,相继建成了一批准智能大厦,如深圳的地王大厦、北京西客站等。
(一)智能建筑的定义
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把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美国智能建筑学会(AIBI. American Intelligent Building Institute)给出的定义:“智能建筑是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其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获得的高效率、高功能与舒适性的建筑物”。它利用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应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发展需要并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
(二)智能建筑的特点
根据智能建筑的定义,智能建筑具有如下功能特点:(1)性能良好的通信设备,具有多种内部及外部信息交换手段;(2)能对建筑物内部机械电气设备进行综合自动控制,实现运行状态监视和统计记录的自动化以及安全状态监视为中心的防灾自动化;(3)具有电子计算机系统,能实现办公自动化;(4)具有充分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5)所有的功能能随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而发展。
与普通建筑相比,智能建筑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具有良好的信息接收、处理及通信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2)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可对灾害和非法入侵及时发出警报并自动采取措施,排除或制止灾害蔓延;(3)提高了建筑物的舒适性,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4)改进了对建筑物的处理,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并能节约劳动力。
(三)智能建筑的目标要求
智能建筑要满足两个基本要求:
1.对使用者其应能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有一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的创造性环境。
2.对管理者其应当建立一套先进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不仅要求硬件设施先进,软件方面和管理人员(使用人员)素质也要相应配套,以达到节省能耗和降低人工成本的效果。
二、智能建筑系统构成
智能建筑并不是特殊的建筑物,而是以最大限度激励人的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心,配置了大量智能化设备的建筑。我国2003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T50339-2003)中规定,智能建筑由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网络系统(CNS)、信息网络系统(INS)、火灾报警系统(FAS)、安全防范系统((SAS)、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和智能建筑管理集成系统(IBMS)七大部分组成。其中,BAS包括空调、给水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等子系统,CNS包括语音通信、卫星通信、有线电视、公共广播、电子会议等子系统,INS包括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网关、路由器、数据库等硬件及软件,FAS包括火灾探测、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自动灭火等子系统,SAS包括闭路电视监控、防盗报警、门禁、防盗等子系统,SCS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和电气保护没备等部件。
通常情况下,智能建筑系统是由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组成。
(一)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BAS的功能是调节、控制建筑内的各种设施,包括变配电、照明、通风、空调、电梯、给排水、消防、安保、能源管理等,检测、显示其运行参数,监视、控制其运行状态,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索、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使其始终运行于最佳状态;自动监测并处理诸如停电、火灾、地震等意外事件;自动实现对电力、供热、供水等能源的使用、调节与管理,从而保障工作或居住环境既安全可靠,又节约能源,而且舒适宜人。
BAS按建筑设备和设施的功能划分为十个子系统:
1.变配电控制子系统包括:高压配电、变电、低压配电、应急发电等。
2.照明控制子系统(包括工作照明、事故照明、舞台艺术照明、障碍灯等特殊照明)。
3.通风空调控制子系统包括空调及冷热源、通风环境监测与控制等。
4.交通运输控制子系统包括客用电梯、货用电梯、电动扶梯等。
5.给排水设备控制子系统。
6.停车库自动化子系统(Park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PA)。
7.消防自动化子系统(Safety Automation System,简称FA)。
8.安保自动化子系统(Safety Automation System,简称SA)。
9.公共广播与背景音乐系统。
10.多媒体音像系统。
(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CAS是在保证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上,同时与外部通信网(如电话网、数据网、计算机网、卫星以及光电网)相连,与世界各地异地互通信息的系统。通信系统的功能包括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和图形图像通信。CAS主要由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网(Private Automation Branch exchange,简称PABX)和有线电视网CATV)两大网构成。CAS按功能划分为八个子系统:
1.固定电话通信系统,设PABX或采用公网的集中小交换机。
2.声讯服务通信系统(语音信箱和语音应答系统)。
3.无线通信系统。
4.卫星通信系统。
5.多媒体通信系统包括(Internet和Intranet)。
6.视讯服务系统,(包括可视图文系统、电子信箱系统、电视会议系统)。
7.有线电视系统,可接收加密的卫星电视节目以及加密的数据信息。
8.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由网络结构、网络硬件、网络协议和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部分组成。
(三)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行为科学等先进技术,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设备,并使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办公日标的人机信息系统。
OAS分为办公设备自动化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办公设备自动化系统要具有数据处理、文字处理、邮件处理、文档资料处理、编辑排版、电子报表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对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事务处理型办公系统,应能担负起电视会议、联机检索和图形、图像、声音等处理任务。物业管理系统不但包括原传统物业管理的内容,即日常管理、清洁绿化、安全保卫、设备运行和维护,也增加了新的管理内容,如固定资产管理(设备运转状态记录及维护、检修的预告,定期通知设备维护及开列设备保养工作单、设备的档案管理等)、租赁业务管理、租房事务管理,同时赋予日常管理、安全保卫、设备运行和维护新的管理内容和方式(如水、电、煤气远程抄表等)。
(四)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SCS又称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简称PDS),它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它把建筑物内部的语音交换、智能数据处理设备及其广义的数据通信设施相互连接起来,并采用必要的设备同建筑物外部数据网络或电话局线路相连接。其系统包括所有建筑物与建筑群内部用以交连以上设备的电缆和相关的布线器件。综合布线系统以一种传输线路满足多种通信业务终端的要求,再加上多媒体终端集话音、数据、图像于一体的通信应用方式,给用户带来更多方便和经济实用的效果。同时,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在信息插座的布局上采取均布和冗余的设计,具有很好的灵活性,用户更换办公位置,综合布线系统可以快速地进行配合。可以说,只要传输频率符合各类电缆规定的范围,指标符合要求,各种通信业务都可应用综合布线系统。因此,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通用的、开放式的传输平台,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传统上所说的3A建筑,即是上述的CAS、OAS、BAS的简称,5A建筑是3A又加上防火自动化系统FAS(Fire Automation System)和保安自动化系统SAS (safe Automation System)。国际上,FAS和SAS通常包含在BA中,国内由于管理原因,通常把FAS、SAS与BAS分开。
三、我国智能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展望
我国智能建筑开始于20世纪80年后期与90年代初。1991年开始,我国建成不少智能建筑,但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已建成的智能建筑有70%以上运行不正常。其运行不正常,最严重的情况是系统处于停运状态,要么系统仍在运行,但只能进行显示与手动控制,这种情况比较多,这就造成了投资的巨大浪费。另外,还存在理论研究跟不上智能建筑的发展、智能建筑概念不清楚、智能建筑设计缺乏可依据的设计标准和规范、智能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管理水平低下、智能建筑市场缺乏政府部门的统一管理等等问题。
进入21世纪,智能建筑领域中的各种技术都会有更加深入广泛的发展及应用,但智能化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就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智能和生态是今日社会对建筑材料的两大需求,在实际中必须配合互补,不能顾此失彼,智能建筑设计应与具有智能、生态功能的建材同时使用,会出现一种全新的生态智能建筑,即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绿色建筑”,这应该是智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阶段,也是21世纪世界建筑与建材的发展趋势。
四、结语
总之,智能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方向。随着科技及社会的不断进步,智能建筑必定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为发展趋势,促进人和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华,刘政.探讨智能建筑系统构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7).
[2]南川.智能建筑探讨[J].山西建筑,2008,24(5).
[3] 黄玮. 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及若干问题探讨[J].科协论坛,2008(7).
[4]徐晓捷. 智能建筑及智能住宅的发展[J].山西建筑,2008,34(7).
[5]王旭东.智能建筑与消防[J].建筑科学,2008,24(10).
[6]辛向华,赵玉民.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及其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
[7]夏瑞丽.浅谈智能建筑[J].机械管理开发,2008,23(5).
[8]黄子雄.我国智能建筑现状分析与思考[J].国外建材科技,2008,29(3).
[9]张良.我国智能建筑发展状况的理性思考[J].山西建筑,2008,34(10).
[10]张琦.浅谈生态智能建筑的设计[J].江苏建筑,2008,(3).
智能化建筑 篇4
绿色智能建筑是一个完整、精密的体系,而不仅仅是把房子造出来这么简单。智能建筑从立项、规划、设计、选材、建造、竣工、使用到几十年后的运维,还有使用者的习惯,都是环环相扣、层层影响的。
绿色智能建筑在保持传统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优化了使用者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帮助其有效地安排时间、节约能源,实现电器控制、照明控制等,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在操作方面,它能够创造简便的使用方式、舒适的环境、经济实用的控制手段。
“智慧城市”是绿色智能建筑概念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扩展。可以设想,未来再将住宅、社区、写字楼、医院、银行、学校、超市、购物中心、火车站、港口、飞机场等各具特色的“智能服务建筑”、“智能小区”、“智能住宅”通过信息网络连接起来,加上市政公用领域的智能控制、城市管理领域的数字城管、城市交通领域的智能交通等,将更大地发挥它们的功能和作用,会将整个城市推向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积极推进国家提出的“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绿色智能建筑作为其重要的组成自然实至名归。这些正在实现的前景展现出绿色智能建筑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领域。
绿色智能建筑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产业,通常要通过智能化手段来实现,也是智能建筑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是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等特点的建筑物。兴得科技作为智能建筑行业的领头军,多年来投入大量研发力量,着力于开发绿色能耗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管理系统、基于物联技术的智能建筑运营平台等产品,这些产品系列已在多个客户案例中得到应用。
展望未来,我国绿色智能建筑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国家政策助推我国绿色智能建筑发展。近年来,财政部、住建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最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都在大张旗鼓地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尤其是当前国家极力推广绿色智能生态建筑,要求全面考虑资源、能源、环境和健康舒适要求,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筑模式必然是绿色、智能、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其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1.2亿平方米;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建筑节能改造。
建筑智能化分部工程总结 篇5
一、工程概况:
XXX办公大楼装修改造工程建筑智能化分部工程装修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框剪结构。楼高25层,项目地址于XX市XX街XX号。
建筑智能化分部工程内容:
一、综合布线系统
二、门禁系统
三、多媒体会议系统
四、有线电视系统
五、智能灯光系统
六、综合管路系统
建筑智能化分部工程于XXXX年X月X日进场施工,在建设单位、总包单位、各施工班组的密切配合,工程监理单位XXXX建设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的严格要求、监督下,XXX有限公司XX办公大楼装修改造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部经过近12个月时间的精心施工,顺利完成工程项目,基本达到工程实施方案要求。
以下为XX办公大楼装修改造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简要说明:
1、施工依据
(1)建设单位施工任务书及工程联系单要求(2)施工图
(3)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4)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5)GB50169-1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6)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承担施工工程范围和主要工作量 综合布线系统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六类结构化综合布线解决方案,系统归纳为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可以概括为“一间、二区、二个子系统”即:设备间、工作区、管理区、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
在布线系统中,以62.5/125µm六芯多模光纤为数据主干,50对、100对大对数电缆为语音主 干,水平配以六类双绞线和六类信息模块。数据配线架采用RJ45型配线架,语音配线架采用110型配线架。各前端信息插座均采用双口信息插口或地面信息插口。
本工程在六层机房设网管中心。各楼分设配线中心,信息插口共计1612个。闭路电视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为双向邻频传输系统,带宽为5-860MHz,其中上行频段为5-65MHz,下行频段为87-860MHz。用户分配网络设计采用分配-分支的传输方式。系统指标:图像主管评价不低于4级。用户终端电平68±4dB、载噪比C/N≥44dB、邻频电平差≤2dB、以上功能和参数均以达到设计要求。系统共安装端口123只,系统中心机房设在教学楼A区三层机房网管中心。各楼栋分设干线放大器与中心相连。系统采用杰士美产品。
门禁系统
系统采用TCP/IP通讯方式。在各楼层电梯前室出入口,设门禁读卡器、电控门锁、出门按钮等。共计40套。在一层消控监控机房设置一台出入口控制工作站,并通过安防专用交换机进行联网。实现人员出入权限管理及出入信息记录,出入均采用IC卡。
多媒体会议系统
本工程在四层会议室预留多媒体会议系统管线。在二十五层会议室安装多媒体会议系统。设有3000lm投影仪,100”电动投影幕,二台50寸等离子电视机、数字发言、扩声系统,可进行各种视频信号显示,并能进行计算机网络DVD等的应用满足新闻发布多媒体会议要求。
智能灯光系统
本工程只安装管线,根据业主要求调整为系统设备取消安装。综合管路系统
包括各楼层内的电视、电话、网络通讯以及安防系统的管线和设备安装。完成的主要工程量有:电缆桥架敷设1000多米,电缆敷设近1200余米;电线管敷设6000多米,电线安装近8万米;支架制作安装近400公斤。
二、工程质量目标与控制
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按优质工程的要求组织施工,按各专业有关标准进行质量评定。具体保证措施如下:(1)不仅重视产品的内在质量,更注重自身的工作质量。
(2)以系统中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设立质量控制点以确保施工质量。(3)严格把好设备、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验收关。(4)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和施工图纸的研究工作。
(5)配备专业检查人数,加强现场施工质量检查,并做好记录,做到工程质量分级管理,把好质量关。在竣工验收时达到一次验收合格。(6)严格按图施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积极配合各方做好设计变更、技术洽商工作;做好各项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编制工(8)加强成品及设备保护,确保各种产成品能够按时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
(9)实行“三检制”和检查验收制度,执行过程质量执行程序。在施工过程中坚持检查上道工序、保障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做好自检、互检、交接检;遵循班组自检、工长复检、监理验收的三级检查制度;严格工序管理,认真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测和记录。
2、材料、配件采购的质量控制
在经甲方认可或经我公司评估的项目材料、设备供应商名录内采购。(1)严格划分采购权限。(2)执行采购文件的变更。
(3)采购验证,执行产品标识的审查。(4)采购验收、作必需的检验、试验。(5)办理保管与发放手续。
依据双方签定的合同和甲方订可的材料、配件及行业标准,办理双方确认材料、配件标准的文件手续。调整材料、配件标准需经双方同意。
设备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
采用目测、尺量、包装损坏程度、与说明书对应的方法进行检验,功能性的检验在安装后进行测试。进行材料封样的与进场材料进行对比检验,达不到样品质量的退场。
三、完工工程质量评价
1、分部(或子分部)0703项,分项工程 02/03/04 项,检验批 12 项。全部已按规范要求自检合格。
其中:施工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0项,已全部整改合格。
2、主要检验项目的检查记录
(1)材料设备合格证书及进场检(试)报告 16 份,资料完整。(2)隐蔽工程共 9 项已验收,并形成文件
(3)质量控制资料共13项,经核定符合规范要求 13 项
(4)工程观感质量自评好(5)竣工图3份,已完成
四、项目组织系统
项目设计单位:XX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监理单位:XX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项目施工单位:XXXX科技有限公司
五、工程管理情况
遵照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工期控制、安全、文明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等均达相关要求。
六、交工自查结果
2011年4月20日,该分部工程已全部具备使用功能的要求,综合布线系统通过第三方检测,符合竣工验收的条件。经项目部对本工程的自检工作进行总结,该工程外观质量评分得分率为90%,自评为合格;各分项工程,检测资料齐全,自评为合格。根据《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本工程自评结果为合格。
XXXX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节能与智能化分析 篇6
【关键词】能源危机;建筑电气;节能环保;智能化
能源危机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危机之一,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发展主要是由化石能源发展带来的。如天然气、石油、煤炭、核能的广泛应用,因此它是建筑在石化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飞速发展接近枯竭。天然气储备估计在131800-152900兆立方米,年开采维持在2300兆立方米,将在57-65年出现枯竭的现象。石油储量的综合估算,可支配的化石能源的极限,大约在1180-1510亿吨,以1995年世界石油的年开采量33.2亿吨计算,石油的存储量大约在2050年左右宣告枯竭。煤炭的储量在5600亿吨左右,2000年的开采量在35亿吨,可供使用150年左右。化石能源与原料链条的中断,将会导致世界经济危机与冲突的加剧,最终使现代经济市场匮乏。在近20年来中东与海湾地区的战争都是由于化石能源的配置与分配爆发的战争。这样的军事冲突今后将更加严重与频繁,在我国有可能在日后出现工人下岗引发更多新的矛盾冲突。总之,能源危机迟早要在世界哥哥角落爆发。
世界能源危机是人为造成的经济能源短缺,石油资源将会在我们新一代人的时间之内枯竭。它的蕴藏量的多少不是没有限制的,容易开采与利用的量也不多,剩余的量的开发难度也越来越大,到一定限度就会没有任何开采的价值。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能源危机早晚都要发生。煤炭资源虽然比石油多但是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代替石油的其他能源除了煤炭之外,能够大规模利益的少之又少。太阳能虽然属于无限利用的能源,但是代价太高在规定的时间内很难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因此人们必须估计到非再生矿物能源资源枯竭有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危机,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的探索与开发新能源资源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人类不能向大自然索取过多这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乃至危机我们人类的生存与生活,节约能源是延长能源枯竭的方法,给探究新能源带来时间。
1 建筑电气智能与节能发展的概述
随着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以来,智能建筑、绿色建筑、环保建筑、低碳等在国内引起了广大的关注。所谓“建筑节能”是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对只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设施的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集系统、服务、结构、管理、优化组合为一体为人们提供方便、高效、快捷、方便、环保、节能、健康、卫生的建筑环境”。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智能建筑不仅在实现高效快捷的智能化之外还要保证国家对低碳环保的要求,智能化只能说是一种手段而保证舒适是不变的前提,这样对建筑才能真正做到节能的目的。建筑电气节能是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节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平均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40%,其中包括空调、取暖、通风、照明等民生能耗占能耗的79%甚至更高,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9%,随着我国近年来建筑的不断增加年增长率高达17%。我国由于采暖、照明、空调、配电系统等的技术落后、设备落后使能耗更大。
2 建筑电气智能环保系统的分析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方案中需要滿足的节能、节约资源、舒适、低碳环保、安全的要求。中央空调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是建筑中能耗的大户,必须统一进行设计、优化集成,使其满足随外界温度、湿度、光线自动调温调湿、采光的要求。建筑配电系统、发电机组,对系统的负荷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的时候,发动机组自动启用,对系统补充需要的供电容量;当符合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正在运行的发动机组自动退出实现全自动运行。同时发电机组、配电设备应采用集成设计和高度智能化技术,并有充分可靠的连锁结构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使其达到系统节能、节约支援、安全、高效、低碳环保的目的。
“建筑电气节能整体解决方案”是建立在对楼宇生命周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以建筑能量使用状况为调研依据;以整体设计为核心、能量检测和管理为手段,提供完整的楼房维护与电气节能改造方案;通过子系统的传递数据进行能耗的分析与诊断,然后建立相应的能耗模型,真正实现能源节省降低楼宇的运行成本。
一套完整的集成优化电气节能系统是由楼宇自控系统、空调主机节能模糊控制系统、照明节能控制系统、供电配电节能控制系统、防灾和防范系统以及建筑其他节能系统加上建筑能耗检测与计量系统组成。它是建立在能源管理模型、空调节能模型、照明节能模型、变频节能模型上,对建筑电气真正实现节能与智能的和谐发展和统一,通过对建筑能耗的监测与计量、管理与分析为客户提供一套完善的能耗节能整体系统。
智能建筑电气是一个综合系统化的工程,照明、空调、供电、配电、计量、安防等专业构成一套有机的整体,如人的身体的组织器官要协调运作才能是健康的状态。智能建筑电气的“智能”,也是使建筑像人一样,能够知道冷热自动调节水、空气、阳光照射等,创造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健康低碳的环境。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发展下必然的产物,它具有高新的科学发展技术、具有现代化建筑电气发展技术等,由众多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涉及到建筑、空调、采暖、发电、配电、照明、给水、排水、电梯、结构、综合布线、楼宇自控、监控设备等多种弱电系统的大工程。关联性、多目标、开放性、主动性等都是智能建筑电气的重要特征,各系统相互关联与渗透实现建筑电气高智能化重要手段。传统的建筑每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强弱电截然分立的建筑方式不能适应现代化建筑高速发展的要求。
智能建筑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电气设计阶段进入智能建筑电气优化集成的阶段,各个电气的子系统相互渗透;子系统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信息化与网络化智能电气设备代替传统电气成为了这个阶段建筑发展的主要特点。全新的建筑要符合“弱电为基础、强电为关键、强弱电一体化”的设计思路。
“某建筑电气节能整体解决方案”对整个工程需要全盘掌握,充分考虑智能建筑内各种机电设备自身能效情况,根据实际使用的需求合理选择设备,为用户节约大量投资。根据建筑自身特点和用户要求进行系统多元优化设计,真正提现建筑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合理的施工,降低工程建设中各专业现场协调工作,提高监理质量,降低工程建设成本,保证工程进度。实现设备优化运行提高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真正实现建筑节能。
3 总结
现代生产生活对能源的需求量比较大与能源相对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锐,同时促进了世界范围内节能运动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并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推动节能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进展非常缓慢,节能建筑电气的推广与应用阻力很大,并伴随很多因素制约其发展。这样现象的出现要求我们应该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合理的方法解决,同时找出有利于应用与推广的节能技术,使建筑电气节能工作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新;浅析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J];价值工程;2011年10期
浅析建筑智能化与绿色建筑 篇7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绿色建筑,技术要点
在绿色建筑中, 其相关建设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实施运营管理来完成的。在绿色建筑中实施运营管理,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 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 在改进传统物业设施服务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手段, 达到建筑中节能环保的目标。
1 智能化建筑与绿色建筑
在建材生产、施工和运行的全生命周期内, 建筑消耗了地球上50%的能源与材料、42%的水资源, 温室效应一半的原因可归咎与建筑, 其还可以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目前建筑行业的运营模式为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的运营模式。在全寿命周期内, 如果最大限度节约能源资源, 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减少污染, 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成为建筑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智能化建筑是把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结合气力啊, 以建筑物为平台, 通过综合利用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信息应用化系统和公用安全系统等, 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便捷的和高效的建筑环境, 同时实现建筑的健康、环保。智能化建筑的平台是建筑, 在节能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形势下, 建筑同样朝着生态、绿色的方向发展, 而在发展过程中, 绿色建筑的内涵也在逐渐丰富。
当前, 智能化建筑和绿色建筑已经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而其中的“绿色”是一种概念, “智能”是一种手段, 因此, 这就要求绿色建筑的规划采用绿色的方式和概念, 在应用智能技术的同时, 加大绿色生态设施、新能源管理与监控的应用。智能技术是智能建筑的一个技术要点, 在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中, 要求通过智能技术来支撑系统与产品的开发, 从而提高绿色建筑的性能, 设置可有效满足用户功能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智能化系统。笔者在本文中, 即分析绿色建筑指标体系及其技术要点, 主要分析的是两者在智能化建筑中的实际应用。
2 绿色建筑的指标体系分析
绿色建筑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室外环境、水资源的利用与节水、能源利用与节能, 以及材料资源利用与节材、室内环境的质量与运营管理等6个指标。这6种不同的指标涵盖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 可反映绿色建筑的基本性能。从上述这六个指标可以看出, 建筑智能化技术旨在促进绿色建筑指标的落实, 因此, 分析绿色建筑技术的要点也就有重要的意义, 可促进绿色建筑指标的落实。
3 绿色建筑技术的要点与智能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对于绿色建筑, 关注的应当是其全寿命周期, 即在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管理等各个阶段, 均要考虑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其中, 在设计阶段考虑环境因素, 在施工阶段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而在运营管理阶段则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和无害的居住空间, 且拆除之后的材料确保可回收利用。绿色建筑的技术要点, 包括设计规划、施工和运营管理等方面。
3.1 设计规划的技术要点
绿色建筑的设计规划的要点主要包括室外环境与节地, 即建筑场地与节地, 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绿化与交通等, 二是节能与能源利用, 旨在降低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 三是水资源利用与节水, 旨在通过节水规划,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减少浪费, 四是材料资源与节材, 尽可能使用新型材料、环保材料, 最后是室内环境质量, 主要包括热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等。
对于室外环境的绿化, 智能灌溉系统可实时检测土壤的驶入, 并按照监测得到的结果进行灌溉, 同时满足绿化和节约水资源的要求。
在能源利用与节能中, 采用的节能措施主要是利用遮阳、智能空调与计量系统。电动百叶窗和智能遮阳板, 可满足室内采光, 同时可防止太阳光的直接照射, 增加室内空调的负荷, 从而实现节能。能耗的计量与监测是智能化建筑节能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节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利用能耗分项计量, 可了解建筑物各种负荷的能耗情况, 从而提高目标量化管理的针对性, 改变当前不合理的能耗现状, 从而可对建筑物实施科学的能耗管理,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在能源利用率方面, 通过设备监控系统, 对空调、给排水设备和照明等, 使这些设备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 根据其负荷的变化情况实现温度、流量和照度的自动调节, 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在绿色建筑中, 应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 通过智能化监测技术, 有效利用和管理地热能、太阳能等各种新能源利用系统, 通过优化系统运行, 更好利用可再生能源, 减少建筑的能耗。
而对于水资源利用与节水, 其一个重要的内容便是雨污水的综合利用。利用中水回用监控系统, 实现对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 从而可自动检测、显示设备的运行参数, 通过有效的调节, 使设备的运行状态始终最佳, 从而节约能源。
最后是室内环境质量的控制。智能化建筑的监控系统可对室内的空调、照明等设备进行监测与控制, 从而给人们创造一个健康与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光控制上, 利用自动控制反光板、集光装置和反光镜等, 有效调节室内的光分布, 从而降低对人们照明设备的依赖程度。其中的照明系统可采用“合成照度控制”与“预设置”等方式, 实现对不同时间、区域灯光与开关的控制, 确保照明系统实现运行的经济性, 减少运行管理的费用, 减少能源的消耗。
3.2 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
绿色建筑的施工要点主要包括场地环境、节能与节水, 以及材料资源与节材等。其中, 场地环境为施工场地、保护水文环境和降低环境负荷三方面;节水主要是提高用水效率, 而材料资源与节材为使用量绿色材料、节约材料等。
在建筑施工阶段, 建筑智能化技术在节水、节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施工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尤为明显。工程管理包括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等, 涉及多方面内容, 而施工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 可高效采集、加工与传递管理中所需要的信息, 从而使管理活动科学化。
3.3 运营管理的技术要点
运营管理包括网络、资源、能耗、垃圾与绿化管理等。智能化技术在运营管理上的应用明显, 一是在信息设施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布线, 为运营管理提供网络平台, 可监测个环境的数据, 如果发现异常则报警, 二是可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 记录设备运行的回检, 按照数据来制定维护与保养计划等。
4 结语
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方向为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和降低能源消耗, 其中的“绿色”为目的, 而“智能”为手段。智能化建筑通过绿色生态设施、新能源的监控与管理等, 把绿色生态设施和监控纳入到运营管理中, 从而增加能耗分项计量、分析与能源管理功能。本文即分析了建筑智能化与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王娜.建筑智能化与绿色建筑[J].专家视点, 2013 (09) .
[2]张珊珊.绿色建筑与建筑智能化[J].科技信息, 2012 (03) .
论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 篇8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建筑电气
1 智能化建筑和建筑电气的定义
随着高新技术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平民百姓家庭, 智能化建筑的概念也逐渐被人所接受, 但是大多人认为智能化建筑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建筑进行一定的控制, 从而达到一定阶段的智能化。其实这种定义是不够全面的。智能化建筑是通过遥感技术、电视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一些高科技技术, 对建筑的结构、设备进行优化管理, 从而达到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目的, 使之创造出一套舒适、便捷的可以帮助人提高工作效率、生活品质的智能化建筑。而在当前的智能化建筑主要是通过自动化通信管理、楼宇自动化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这三大系统来完成的, 而支撑这些系统运行的就是建筑电气。
建筑电气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是以电气工程作为基础, 并且结合了计算机技术、电工基础和控制基础等综合性应用。虽然建筑电气本身具有电气工程的属性, 但是因为还涵盖了其他专业的知识属性, 因此就无法简单将其归类定义, 但是建筑电气具有非常广泛的前景, 随着智能化建筑在人们生活中不断的应用, 建筑电气技术必然会发挥出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2 智能化建筑和建筑电气的关系
目前很多人们对于智能化建筑和建筑电气的关系还不是很了解, 单从字面上讲这是两种完全独立的意义, 但是实际上智能化建筑和建筑电气的关系相当紧密, 可以说, 只有良好的建筑电气的运用, 智能化建筑才能得以发挥;反过来讲, 如果没有智能化建筑的广泛应用, 建筑电气也不可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这两者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在过去的建筑中, 建筑电气主要负责建筑的供配电、照明、动力、防雷、电话、闭路电视等电力支撑, 这些不过是传统的电气工程和传统的电气控制。但是对于智能化建筑而言, 建筑电气还不仅如此。智能化建筑是计算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电气技术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 而这些应用的基础就是建筑电气, 不客气的说, 没有了电, 这一些技术都白谈。智能化建筑不过是建筑电气队当前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已。而随着智能化系统和建筑电气的技术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 建筑电气和智能化建筑就会变得更加紧密, 最终就会形成一个单独的总体。
3 建筑电气在智能建筑中发挥的作用
智能化建筑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应用, 要依赖于建筑电气的良好支撑, 因此可以说建筑电气是智能化建筑的基础, 也是智能化建筑中的信息技术和建筑电气技术的有利保证。智能化建筑要想达到人们所需要的理想状态, 就需要各种各样的自己设备的正常运行, 而这些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都需要防雷、接地、布线、信号屏蔽等各种电气技术的有效支撑。这些电气技术实际上也就是建筑电气中的一种, 因此, 建筑电气技术是保证智能化建筑发挥其功效的基础和前提。
智能化建筑要想发挥其“智能化”, 就需要在建筑中植入数量众多的弱电系统的设备, 这些设备的设计和安装过程中都需要建筑电气给予足够的技术支持。众所周知, 弱电设备因为物理属性的原因, 从而会存在干扰的现象, 在智能化建筑运用中, 会需要数量众多的弱电设备, 如果将这些弱电设备都进行单独的安装, 就会产生非常多的安装费用和人力费用, 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设备因为存在着相互干扰的原因, 就无法保证这些弱电设备的正常使用。但是如果利用建筑电气的技术, 就可以对这些弱电设备的安装维护工作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管理和安排, 不仅可以避免设备的相互干扰, 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还能够大幅降低安装过程中带来的众多的安装成本, 此外, 建筑电气技术还可以在这些弱电设备运行时有效降低能源损耗, 提高工作效率值。不仅如此, 建筑电气技术在其他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智能化建筑中进行智能化监控、在智能化建中中进行高速信息传输等。
4 未来的建筑电气技术应用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电气设备的结构和功能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变革, 功能多样化、结构精密化都成为未来发展的特点。而且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广泛应用, 传统的建筑电气必然会被逐渐淘汰。而智能化建筑要想实现多种功能的智能化, 例如温控设施、照明设置和安保设施等, 都要求建筑电气的安全可靠的运行。那么, 建筑电气技术就需要解决电气设备的供电和各种应用设备进行协调的问题。因此, 就需要建筑电气技术不断革新、不断完善。目前已经有了以太网络传输技术、总线控制技术以及强电、弱电技术等各种高效实用的新技术, 未来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新技术的诞生, 从而对保证智能化建筑的各项功能的实现发挥着重要的力量。
5 建筑电气技术注意事项
5.1 经济方面
智能化建筑中的建筑电气技术首先需要注意经济节能, 确保技术可靠并且经济。在实际应用中, 建筑电气技术要符合智能化建筑发展的去世, 尽量使用新技术来保证各项设备的正常应用, 而用新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整体工程造价, 从而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
5.2 设计方面
在对智能化建筑的建筑电气设计是, 要确保实事求是, 不能盲目的追求“高大上”的目标。智能化建筑功能全面、设计复杂, 因此对于设计和管理都要求非常严格, 如果太盲目追求设备的先进性, 就会加大设计难度, 增大投资成本, 必然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因此在设计时要合理的使用各种技术, 保证设备、系统的正常发挥。
5.3 质量方面
在建筑电气工程的每个环节都必须要仔细检查, 仔细审阅设计稿, 确保每个环节都是精确的。同时, 在操作时, 要严格遵守电气施工的各种规章制度, 坚决抵制质量较差的材料和产品, 从而保证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何大成.浅议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J].中国房地产业, 2012 (11) .
绿色建筑评价中的建筑智能化 篇9
2006年6月,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实施,2007年8月,《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2007】206号)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建科【2007】205号)也相继出台,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评价标识体系基本建立。
作为建筑智能化的从业者,我们应该发挥本专业的优势,积极介入绿色建筑的建设和评价工作,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整体发展。
接下来,笔者就从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之间关系的角度谈一谈自己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以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价方法的认识。
1 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关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对智能建筑的描述则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从以上两个概念可以看出,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创造一个健康、适用、高效、环保、节能的空间。
但是,两者又存在着不同,绿色建筑强调的是建筑物的每一个环节的整体节约资源和与自然和谐共生,智能建筑强调的是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节能、环保与健康。
因此我们可以说,绿色建筑是一个更为基础、更为纯粹的概念,而智能建筑是绿色建筑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具体应用,智能建筑是服务于绿色建筑的。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两者也存在着制约关系,智能建筑所依赖的信息系统本身就是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服务于建筑的其他部分、其他系统时也存在消耗能源、产生污染等问题,包括信息系统设备在损坏报废或使用寿命期满之后产生废弃物等。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涉及智能建筑的条文
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明确涉及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内容基本都在“运行管理”部分中。
(1)住宅建筑
“4.6.6智能化系统定位准确,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可靠,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置要求。”
(2)公共建筑
“5.6.8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
5.6.9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
由此可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把建筑智能化视为绿色建筑在运营管理方面的一个技术性环节的,这也是与前文的分析相符合的。
据分析,在建筑物建设运营过程中,规划成本占总成本的2%,设计施工成本占23%,运营成本则占到75%。而在我国,人们往往重视降低建设过程的成本,忽视建筑运营使用过程的成本。事实上,大部分建筑的运营成本还是比较高的,而想要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建筑的管理效率。
智能建筑技术的优势之一就在于其能帮助建筑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建筑能耗和人工成本。只要运行管理有一定的节能空间,就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智能化系统应建立能耗管理信息平台;对一切有助于用能管理的参数,都通过平台准确地采集、完整地存储;并通过对各类实时信息与历史数据的分析,管理当前的用能设备,优化用能控制与管理策略,提高绿色智能建筑运行的效率。
此外,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涉及水、电、燃气计量和设备控制(主要是照明设备和空调设备)的一些条文,如4.6.2、5.5.14等条款中,也隐含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应用相关的内容。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绿色建筑中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特点:
◆智能建筑是绿色建筑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建筑节能和环境舒适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使用时间不同,智能建筑的新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绿色建筑短,因此应该对智能装备的升级和替换加以考虑;
◆智能化系统的集成程度应与建筑的性质相匹配,并注重经济性。
3 对绿色建筑建设、绿色建筑评价实施中,涉及建筑智能化系统工作的一些建议
3.1 行业管理者应提高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重视程度
建筑智能化作为一个发展时间较短(实际上也并不是很短,在国内已经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了)的专业,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验收等各个环节中的地位仍比较尴尬。很多设计院至今没有专门的建筑智能化专业,而是仍令其附属于电气专业中;设计人员或是由于专业能力不够,或是由于受设计院多年沿袭下来的专业奖金分配比例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对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积极性不高,所做系统设计的完整性和设计深度往往不足,并且多把本该由设计院完成的工作转嫁给集成商来做(而集成商出于完成此项工作有利于承接施工任务的考虑,往往也乐于或被迫接受),在施工图审查环节也常常忽视了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图纸的审查把关,导致了部分项目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水平不佳。
在施工验收环节,各地质监站由于专业技术力量不足,不对建筑智能化分项进行验收的也不在少数,如此又直接影响了建设单位对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检测的积极性(只有消防、安防等少数子系统例外)。在全国范围内,仅有福建、山东等少数省区的建筑智能化检测市场较为规范。
因此,笔者建议各地建设主管部门重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作用,在设计、施工图审查、监理、检测、验收等各个环节把好关,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水平,使之真正能服务于绿色建筑。
3.2 物业管理公司要提高智能化系统管理水平
如前所述,一座建筑,运营的成本比建设成本高得多;在绿色建筑的运营中,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水平将有效地降低绿色建筑的运营成本。
建筑智能化物业管理是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支持下,采用先进和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对已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附属配套设施、设备资产及场地以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对建筑的环境保护、清洁绿化、安全保卫、租赁业务、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实施一体化的专业管理,并向建筑的使用者与承租户提供高效和完善的优质服务。
在绿色建筑评价中,物业公司提供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数据是重要的评价依据之一,因此,这也对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业管理公司应当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管好、用好智能化系统,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
3.3 增加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经济性评价
建筑智能化应用中的节能建筑探析 篇10
建筑智能化指的是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项要求, 以及它们内在的关系进行优化整合, 提供一个具有高效、舒适的建筑物。建筑智能化运用了很多高科技的信息技术, 如控制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等, 这些高科技技术构成了各类智能化系统。建筑智能化就是通过计算机, 对整栋建筑进行实时监控, 从而实现高效管理。
2 建筑智能化的应用
2.1 建筑智能化的应用
由于科技的发展, 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 应用建筑智能化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约能源资源, 降低资源损耗, 减少建筑成本。建筑行业对能源的使用在资源利用中占很大比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的快速发展, 节约资源逐渐成为一个重点话题。建筑智能化的应用成为建筑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
2.2 建筑智能化成功应用的案例
国内在建筑智能化应用的节能建筑中, 有不少成功的案例, 本文将以某大厦的设计为例具体分析建筑智能化应用的方案内容及其控制方案。
本系统智能化设计包含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闭路电视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卫星电视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综合楼宇对讲系统, 电子巡更系统, 一卡通门禁、考勤、消费系统等。
其中,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占全部智能化子系统设计的三分之一工作量, 需要与水、电、暖等设备专业密切配合。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又称BA系统, 本案例中, 是以一台微机为中心, 通过工业标准的网络, 由分布于监控现场的直接数字控制器 (DDC) 进行连接, 实现对楼宇机电设备集中监控和管理, 确保建筑物内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合理的运行状态。
本系统的整个BA网络共分三级:第一级为一台微机工作站, 第二级为直接数字控制器 (DDC) , 第三级为若干末端设备, 通过传感器或变送器检测各种温度、湿度、压力、流量、水位、电压、功率、功率因数等模拟量或开关量信号, 再由各种阀门、风门、湿度、调节阀等多种执行器件, 按照预设的程序和方案, 进行合理控制和调节。本工程按照主要控制对象, 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2.1 变配电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包含了SCADA系统, 可以对高低压控制柜的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的等电参数进行状态监视, SCADA系统还能实现统计、过限报警以及遥控功能, 以及对变压器的设备进行温度监视, 对用户的用电量进行计量考核。
2.2.2 照明系统
按照不同的区域, 不同的用户, 以及不同的要求, 将建筑物内照明设备分成若干组别, 通过设定的时间程序来设定开关, 以达到节能效果。另外, 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 照明设备组有相应的联动。如在确认火灾报警时, 强制点亮应急照明系统;当有保安报警时, 联动打开相应区域的照明灯具等。
2.2.3 空调机组的控制调节
一方面, 系统根据回风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并将该温度送往DDC和设定的温度相比较, 采用PID (比例、积分、微分) 控制, 输出相应的信号以控制电动调节阀, 使回风温度保持在所设定的温度范围内。另一方面, 系统根据湿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回风管内的湿度, 控制加湿器动作, 使送风湿度保持在人体舒适的范围内。通过合理的设置调节方案, 可以既能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又可以提供优越的办公室内环境。
2.2.4 冷水系统的控制调节
冷水系统由冷却塔和冷水机组成, DDC控制根据供回水温度对冷水总流量计算, 从而实现冷水机优化投入运行的台选控制, 并且根据冷却水供水温度启停冷却塔风扇, 从而使冷水系统达到节能的目的。
2.2.5 电梯系统
本系统与电梯系统的通讯网络通过网关互联, 对其进行集中监测和管理, 并且以图形方式显示电梯的运行状态。当电梯发生故障时, 可以向系统管理中心报警, 建立电梯运行和维护的数据库, 对系统自动作出维护工作。
2.2.6 消防、喷淋系统
系统可以对消防、喷淋系统的设备进行在线监测, 监视其运行状态、进行故障报警、检测和管理等。同样, 它是以图形方式显示其运行状态, 当发生故障时, 向系统管理中心报警, 建立设备运行和维护的数据库, 对系统自动作出维护工作。
2.2.7 给排水系统的自控方式
由BA系统对排水系统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在线检测, 实现故障报警和启停控制。具体来说, 可以自动切换工作和备用水泵、对水位进行监视、报警及故障提示, 从而实现给排水系统的节能控制。
建筑智能化在该系统设计中的运用有效解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 同时为大厦建设节约了成本, 其智能化应用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与价值。
3 在建筑智能化应用中节能建筑的设计优点分析
针对能源短缺问题的出现, 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的节能措施。为了贯彻落实措施, 对建筑物开始采用节能设计。这对国家的节能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节能建筑所具有的优点:
3.1 节能建筑首先缓解了能源利用的紧张局面, 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3.2 节能设计起到了良好的环境保护的作用。
节能建筑中采用的采暖材料具有很好的节能减耗的性能, 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环境的压力。
3.3 节能建筑的节能设计理念起到了思想意识的作用, 改善了热工环境质量, 为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引导。
3.4 节能建筑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虽然建筑智能化在我国发展迅速,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往往并没有真正达到其预期目标和效果。究其原因, 智能化系统就是将大楼内各个设备以及其他的相关系统统一起来, 进而对楼宇设备进行有效控制, 以达到节能的目标。但是, 在各个技术的相互协作中, 往往容易出现技术支持的缺乏。一些受控方会因为技术或者成本的问题不愿对主控方提供支持与帮助, 这给建筑智能化的系统运行带来负面影响。
4 总结
在建筑智能化的应用中, 运用先进的节能技术, 使得建筑具备良好的节能效果, 不仅保护了环境, 还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在建筑智能化领域, 我们国家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节能技术的发展与完善。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理论, 应用到我国的节能建筑实践经验当中, 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建筑业也才能更加可持续地发展。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 建筑产业结构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在建筑领域, 兴起了建筑智能化设计。可以说建筑智能化是建筑产业在时代发展潮流中不断改革的产物。其兴起与发展, 不仅顺应了国际化的发展要求, 又满足了生产力的发展。本文对建筑智能化设计中节能措施进行了探析, 并探讨了其应用意义及现状。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节能建筑,设计,节约
参考文献
[1]田晓峰, 许笑.绿色公共建筑的智能化[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1 (03) .[1]田晓峰, 许笑.绿色公共建筑的智能化[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1 (03) .
[2]王柯.建筑智能化与节能设计[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11 (01) .[2]王柯.建筑智能化与节能设计[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11 (01) .
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进行探讨 篇11
关键词 :建筑智能化系统 设计规范 对策
一、引言
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加快,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建筑设计中已成为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基于建筑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图像显示技术等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复杂综合性系统,技术含量高。完整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迅速,涉及专业广泛,但在现阶段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设计规范不全面,行业监管缺失
目前,国家智能化系统技术设计规范有《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等,但是并没有涵盖所有智能化子系统,如信息多媒体、一卡通、大屏显示系统、系统集成子系统均缺乏相应的设计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缺少统一的标准,有时只能采用厂商提供的资料进行设计,给智能化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等留下隐患。
目前基本没有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图纸审图环节。众所周知,建筑图纸必须经过有资质的审图机构图审合格后才能使用,否则不能作为施工依据,建设方无法办理施工许可证,而建筑智能化图纸是否图审并不影响施工许可证的办理,一般情况下建筑智能化的图纸不经过专业机构进行审图,因此,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被发现。
2、 设计单位责任缺失,图纸质量不高
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设计院会进行初步设计。但是建筑智能化系统会包含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大屏显示系统等,涉及到除强电专业外的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等弱电专业,且相关系统产品众多,很多设计院缺乏既懂专业又熟悉产品的专业设计人员,目前普遍的做法是由系统集成公司进行深化设计,设计院出图纸。
这种做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系统集成公司往往会根据自己代理的产品进行智能化系统设计,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系统配置,不会像设计院那样设计出通用型系统。另外,系统集成公司只會关心智能化系统设计,不会注意与其他专业相协调、配合,设计的图纸常常会和其他专业冲突。系统集成公司的设计人员一般没有经过像建筑设计院那样的专业制图训练,绘制的图纸质量较差。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是系统集成公司设计,设计院只是负责出图,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图纸不会经过严格的内部审核,经常出现图纸设计质量不高的现象。
3、 施工质量不高,过程监理不到位系统集成商是建筑智能化项目的实施者,在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方面具有重大责任。当前,比较盛行的方式是系统集成公司接到项目后,安排本公司人员作为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协调,具体的施工则由劳务分包单位实施。由于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质认证开展的较晚,而且,在资质认证中对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考核要求不是很高,因此,系统集成公司的项目经理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往往不及机电安装公司的项目经理。再者,建筑智能化涉及的多是弱电系统,即使安装出错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安装工艺往往不被重视,很多建筑智能化安装从业人员是从强电专业转行而来,不熟悉弱电安装规范,用强电的安装思路进行智能化系统安装,所以,建筑智能化工程常常会出现工程管理不善,项目经理对项目进度、质量把控不够,工人施工随意,强弱电线缆随意混放等问题,系统虽然能运行,但是不能达到建设方预想的状态,质量不佳。
建筑智能化项目的监理能力不全面也是不能保证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筑智能化项目要么是建设工程监理单位的强电监理人员负责智能化项目的监理工作,要么用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公司监理。但是,强电监理人员一般熟悉管道预埋、桥架安装、防雷接地等方面的质量控制,不熟悉综合布线、公共广播、安防监控等弱电系统,而信息系统监理一般会熟悉各个弱电系统,但是对安装方面的质量控制以及建设工程监理程序不熟悉,因此,监理工作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掌控整个智能化系统从预埋到验收整个过程的质量。
三、解决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 重视项目前期调研,选择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国家标准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现在建筑智能化的内涵在不断扩展,建筑智能化更侧重于各个系统的集成,不像建筑设计那样具有很高的原创性。因此,建设方在项目前期可以多做些调研工作,了解各个相关的弱电子系统,然后,根据建筑项目的特点,选择先进、适用的子系统形成自己需要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建筑智能化系统需要选择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来进行设计,最好能选择具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专项设计且资质的设计院进行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单独计费。由建筑设计院为主体负责牵头和协调,智能建筑的子系统应在建筑总体下统筹考虑,统一协调和综合布局。系统集成商负责深化设计,图纸需要经建筑设计院审核认可,图纸产生的问题需要由设计院承担责任。图纸设计结束后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图纸会审,确保图纸质量。
2、 发挥专业监理的作用,重视项目的验收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监理单位最好能选择既具备建设工程监理资质又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监理企业。如果选择不具备此条件的监理单位,建筑智能化系统需要由专业监理负责,此时要强调系统集成公司在常规项目的报验需要按照建设工程监理程序进行,专项系统报验按照信息系统监理规定进行。建设监理业务通常注重土建施工,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业务主要侧重于设备安装施工、调试运行和系统验收,通常要延伸到建筑整体竣工以后的一段时期。信息系统工程专业监理要严格按照现有国家标准对各个智能化子系统采用旁站、巡视、随工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验,确保施工质量。
由于一般的检测单位不具备智能化系统的检测条件,而且建筑智能化工程一般不涉及人员安全等问题,系统是否检测不影响建设工程的竣工备案,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统不像建筑工程那样进行专项检测合格后才可以验收,而是只做定性检测,主观验收。例如 :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网络信息点测试往往只是通过电脑连接进行通断测试,而不是按照《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中的标准进行测试验收,系统表面上满足了要求,网络能连通,但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经常会出现建成的智能化系统不智能,只成为一种摆设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建设方需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进行验收,符合要求后才能签署合格意见。
四、 结束语
智能化建筑 篇12
1 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基本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浅析
我国目前在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上还存在着能源消耗大等问题, 这也是影响建筑节能效果的主要原因, 电气节能技术应用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智能化建筑电气的节能技术应用了较多的可再生能源, 比如风能、太阳能以及热能等, 这样在新能源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各个领域中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建筑工程的电气节能上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然而虽然我国在新型能源的利用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从整体效果来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加以改进和完善。比如在建筑电气工程中, 设计人员不能够对目前建筑电气节能技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使用, 从而在进行安装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很多的困难, 很多建筑工程中电气节能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而智能化电气设备的应用在整个建筑电气工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并且也决定着建筑电气工程是否能够稳定进行。如果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自动化设备以及智能化设备达不到节能的效果, 那么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也缺少了应有的作用。同时, 我国的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着落后的现象, 这也制约了我国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
2 具体应用分析
建筑电气技术也有着很长的应用历史, 在智能建筑出现以前, 电气技术就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在以往的建筑中电气技术应用也有着多种途径, 并且在各项弱电设备应用上也有着一定的独立性, 因此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也会缺少一定的协调配合。而在智能建筑出现后, 弱电设备的结构以及功能也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这样传统的电气技术管理效率以及安全性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智能建筑中对于电气技术的各项要求也有了增加, 因此智能建筑中电气系统之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需要通过不断加强电气技术来得以实现, 这也是实现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的基本要求。
3 智能化电气设计的基本原则
3.1 智能建筑供电配电的监控管理系统
建筑工程中智能化电气设计需要对供配电的监控管理系统进行设置从而能够更好的对建筑中各项电气设备的运行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 而用户也可以利用智能化系统来对电气设备进行调节, 从而更好的保护资源的利用。同时, 当建筑内电气设备遇到故障隐患时, 该系统能够及时的发现并处理相关隐患, 确保建筑的用电安全, 进而极大地节省电力系统运营管理的成本以及延长定期维修的时间。此外, 智能电力配电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全自动化管理以及远程遥控, 可以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遥控进出电量参数和遥控电源开关, 进而以制定用电计划, 节约不必要的电费开支, 在无人看管配电站的情况下, 相关电力管理人员可以远程遥控, 并把用电信息发布到网上方便用户查询, 从而极大的保证了建筑用电设备的安全和防火防盗。
3.2 智能建筑中的温度、照明等控制系统
温度、照明等控制系统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 空气质量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和照明控制系统的某些控制目标是相关的, 被控制目标和设备之间存在互相干扰;而照明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主要涉及到建筑工作灯、周边灯、环境灯以及室内遮光设备等。由于建筑智能化工程集成系统的各个部分是往往是来自不同的厂家, 从而例如硬件接口、数据传输总线、控制算法以及软件接口等存在很多不同标准, 加上信息流和被控目标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无形中增加了控制系统的复杂度, 不利于电气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自动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 并呈现出其诱人的应用前景。在建筑工程中, 电气自动化设计可以借助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仪表等设备, 实现对建筑内部各用电设备的实时监测, 对建筑内部的机电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系统的、自动的、全面的检测、控制、监视, 极大地提高电气管理效率与用电安全系数。
3.4 开发新能源, 使用新技术
3.4.1太阳能是最环保、污染最低、可利用性最大的能源, 倘若能够将太阳能充分的利用起来, 将会大大提升节能降耗的前进步伐。与此同时, 太阳能的污染也非常的小, 将会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为人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3.4.2大力开发半导体照明技术。半导体照明具有使用时间久、能耗低等特点, LED材料是其的代表之一。如果能将半导体照明技术发展成熟, 那对于节能降耗将是十分有意义的。目前, LED已被广泛的用在各种商业活动当中, 比如LED荧屏、艺术照明、交通标志灯等等。由于半导体照明的发光效率不是特别高, 所以还没有被广泛的普及。
4 建筑智能化电气设计的注意事项
4.1所设计的电气系统要求操作简单、与传统的电气设备型号相容, 在追求技术先进的同时也要选择可靠实用经过实践证明成功并且安全的电气产品。同时, 尽可能地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 并降低和控制投入成本, 不要盲目求新、贪大。
4.2在设计过程中, 应该根据用户与建筑功能的实际需求, 并选择匹配的系统和设备, 确保各系统都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让每一个元器件都达到其使用的最高价值和最大功效, 在最低设计成本的前提下, 极大地提高用电设备的工作效率, 进而达到既让客户满意又能简化系统。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逐渐开放$建筑智能化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就促使智能建筑产业逐步向集约化的方向发展。集约化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还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建筑电气设备的集约化是提高我国建筑智能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增多, 人们对于建筑的各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建筑电气与建筑智能化技术能够更好的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 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智能化电气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 同时也对我国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智能化,电气设计,探讨
参考文献
[1]程大章, 张俊.建筑智能化过程中的节能探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7.
[2]卢日亮.智能建筑中电气设备的设计与安装[J].装备制造技术, 2009, (02) .
【智能化建筑】推荐阅读:
建筑智能化与绿色建筑09-21
建筑智能化专业06-20
建筑智能化管理06-29
建筑智能化设计10-22
智能化建筑电气11-26
建筑智能化论文09-25
智能化建筑与建筑节能论文10-22
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07-14
建筑工程智能化08-09
建筑智能化的前景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