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班级工作计划

2024-06-22

五级班级工作计划(共9篇)

五级班级工作计划 篇1

五级部工作计划

为了配合德育处做好学校工作,使本级部工作走在前列,特制订级部工作安排:

1. 每周都要做好级部工作安排,把本周工作通知到每一位教师。对教师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2. 开好每周例会。级部工作是学校安排工作传达到每位教师,起到桥梁的作用。并且还要带领老师们做好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

3. 积极配合德育处工作。级部工作就是德育处工作的延伸,我们要做好德育处的左右手,帮助德育处做好各项工作。

4. 做好到礼参实践活动的安排。

5. 配合教导处做好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6. 做好教学用书的发放工作。

7. 做好教辅书的《自愿项目》的征订工作。

8. 做好后勤餐费、校服、校车等工作安排。

9. 做好学生的教育问题,及时的做好和家长的沟通,按时开好家长会工作。

10. 做好学生的考试工作。

在教学第一线做好本职工作,带领五级部全体教师积极工作,每个人都感到工作的快乐。

五级班级工作计划 篇2

一、邮储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认识不到住。邮储银行信贷风险工作人员对五级分类工作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认为资产五级分类的结果准确性无关紧要,平时只注重不良贷款比例指标的控制,而对资产五级分类情况重视不够;二是认为资产五级分类是临时性、阶段性的工作,只是认为每季度末进行分类,没有落实常态化管理。

(二)在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操作执行不到位。邮储银行在五级分类的操作上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小额贷款业务的五级分类完全依靠系统进行分类,系统只简单根据预期天数采用拖期法进行分类,没有根据贷款的使用情况、借款人还款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类;二是在小企业贷款方面,贷后检查流于形式,没有对贷款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跟踪检查,导致部分贷款改变贷款使用用途,银行却不掌握情况。三是基层行(市行以下)没有贷款五级分类调整权限。通过调研发现,小额贷款五级分类结果若市行发现分类结果不真实,需要进行分类结果调整时,市行恰恰没有修改权限,系统的自动分类不允许进行手工修改,修改权限经询问在邮储银行的总行,省行也没有修改权限。

(三)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不到位。一是信贷档案不齐全。五级分类要求风险管理部门和信贷员建立完整的信贷、财务档案,收集、整理并更新最基本的信贷、财务资料,全面、动态、准确地了解与资产有关的全部定性和定量信息,并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而调研中发现,有的行信贷档案资料不完整,不连续,缺少贷后检查报告或者检查情况不真实;在资料收集方面,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不愿意主动向银行报送财务报表,或者因利益关系提供虚假报表资料。信息收集难度大;二是信贷资料真实性值得推敲。由于农户贷款存在户数多、金额小、人员分布散等特点,银行很难掌握每个借款农户的收入状况和第一手动态信息资料,即使是在本岗工作多年的老信贷员,也对借款人所有信息的掌握不全面,信贷档案资料难以做到随时变化,可能会影响分类的准确性;三是贷后检查不到位。由于县支行近年来贷款业务量猛增,信贷人员人手不足,基层行对贷款的贷后检查不到位,特别是农户小额贷款。

(四)贷款五级分类业务人员工作能力水平不到位。信贷人员和复审人员必须具有必要的信贷分析知识,熟悉资产分类的基本原理,才能做好五级分类工作。但邮储银行信贷人员一是对五级分类知识掌握不是很全面,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风险能力较弱,又缺乏严格、规范的培训,在理解上也有偏差,依靠定性因素决定形态的成份较大。二是分类人员没有工作经验。邮储银行的信贷人员基本是邮储银行自己培养起来的,没有工作经验,五级分类工作更是陌生:三是信贷人员管户数量较大,调查发现,每名信贷员管户数量达到近180户,信贷员要发展新客户,还要对老客户进行贷后检查,很难有时间研究五级分类工作,造成五级分类工作在基层没有得到落实。

二、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认识。五级分类工作不仅是邮储银行加强资产管理的需要,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邮储银行要进一步提高对五级分类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消除对五级分类工作消极应付的态度,将五级分类工作纳入常态化的管理。要经常性开展检查督导,全面落实五级分类的各项工作要求,真正把五级分类工作作为信贷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进一步完善五级分类操作制度和管理机制。要严格按照银监部门对银行资产五级分类管理的监管要求,结合银行内部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五级分类相关制度,规范操作流程。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与资产五级分类工作相适应的职责分工、授权认定、统计分析、监测评估、检查监督、风险预警、风险防控、动态调整、考评考核、奖励问责等一整套操作流程和制度,并认真执行。

(三)进一步强化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一是要建立贷款五级分类台账;二是要加强五级分类报表的管理,对不良贷款要真实反映,逐步消化,提足拨备,做实利润;三是加大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严禁违规借新还旧,违规展期,掩盖风险,人为调控五级分类结果。

2012五级书记大走访工作总结 篇3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琅琊山管委会和市旅游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扎实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夏季回访月”活动的的部署和要求,第一时间与南谯区龙蟠管理区银西社区进行对接,切实使大走访各项活动取得明显实效。现将具体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银西社区成立于2002年9月,位于滁城清流路以北、中都大道以西,南与开发区接壤,西至南营房训练场。面积约1.2平方公里。辖区内有企事业单位18家,住宅小区3个,涉农居民组1个(属城中村),辖区有常住户2012户,4215人,流动人口402人,下岗失业人员147人,再就业132人,现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人员1030人,退休人员87人,残疾人32人,低保户27户49人,享受廉租房2户(7户房屋货币补贴)。社区设立党总支部委员会1个,5个党小组,现有党员48人。

一、高度重视,迅速启动。

成立领导组织。市动员大会后,根据市“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夏季回访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孟桂琳副市长亲自督促召开专题会议, 制定活动方案,并明确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按照孟市长指示,市琅管委、市旅游局及时成立了由市委副秘书长、琅琊山风景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有志同志任组长,市旅游局局长严正任副组长,其他县级领导干部为成员的“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夏季回访月”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协调指导大走访夏季回访月活动工作。

二、细化方案,周密安排。

1、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动与银西社区对接,初步摸清社区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居民的基本状况。并结合银西社区实际研究制定了《市琅管委、旅游局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夏季回访月”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走访目标和具体要求。

2、明确分工,明确任务。在对社区内“八必访”对象逐一排查,对社区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进行了解的基础上,我们把走访的银西社区划分为10个区域,安排10个走访回访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走访居民不少于3户,重点走访对象为征迁户、信访户、困难户、隔阂户、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和社区致富带头人。并明确了社区联系人,要求每个走访组在宣讲法律法规的党的惠民政策的同时,要围绕征迁、安臵、就业、入学、社保、医疗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急、所需,掌握基层的实际状况和群众的真实意愿。

3、明确时间节点。将整个活动分为宣传发动、入户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现场大接访、矛盾排查、为民办事和总结提高七个阶段来开展,确保活动快速有序地展开。

4、做好协调工作。一是做好与银西社区的对接工作;二是做好琅琊山管委会和市旅游局走访工作的衔接工作。做到走访活动步调一致。

三、严格要求,注重实效。

“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夏季回访月”活动领导小组要求所有工作组人员在走访活动期间中,不仅要记好民情日记,还必须做到六个不准”即“不准吃喝招待增负担、不准层层陪同搞排场、不准弄虚作假搞形式、不准掩瞒事实压民情、不准推诿扯皮不负责任、不准敷衍了事不落实”;注重“六个实效”即注重政策宣传落实的效果、注重和谐稳定的效果、注重群众满 意的效果、注重机制创新的效果、注重持续发展的效果、注重干部能力提升的效果。

四、深入走访,全面行动。

1、深入宣传政策。工作组在银西社区设臵了意见箱,共张贴、发放《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200多份,向社区居民宣传党和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市委、市政府“大滁城”建设政策措施,让群众明白政策,引导社区居民踊跃参与“大滁城”建设。

2、深入了解民意,排查矛盾纠纷。10个走访回访组,采取集中走访和分户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每组都确定一名正科级干部任社区联系人,具体安排走访活动,实行“六包”,即包走访、包座谈、包调研、包排查、包办事、包稳定,确保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每组在一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领下,分别深入银西社区10户居民家中,了解社区情况与入户走访,面对面地宣传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惠民措施,与群众沟通交流,倾听干部、群众、困难户代表的心声,听取他们对于“大滁城”建设的意见建议与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鼓励他们为“大滁城”建设和改善社区管理积极献言献策。

在大走访活动中,孟桂琳副市长多次深入银西社区开展走访慰问工作。6月20日,孟市长深入银花西区一些老党员、低保户家中访寒问暖,真情关心群众疾苦;6月27日,孟市长在银西社区主持召开大走访活动专题座谈会,真诚倾听群众呼声;6月28日,孟市长再次深入银花西区,走访慰问了因黑色素癌手术初愈的老党员谢中民同志,为其送去了慰问金并一再叮嘱社区干部要关心照顾好困难群众,切实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走访过程中,正值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琅管委纪委书记王琨及走访组相关同志参加了银西社区“庆七一”党员大会,并给与会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得到了与会党员干部的一致好评。

通过走访,90%居民对我市近年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示拥护支持大滁城建设。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及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为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如派出所在社区设立了民警办公室,指导群众搞好防火、防盗,及时调处纠纷,维护了社区的稳定。

走访中,居民普遍反映在过去的一年中,琅管委和市旅游局协助社区推进“一委一居一办两站”新构架建设,社区办公场所由三岔路搬迁至银花西区,极大的方便了居民。搬迁后的社区办公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更加便于居民参加社区活动;社区活动场所也有所增加,新设立的健身房、棋牌室、农家书屋等,更是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我们对走访排查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主要是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关于排水问题:小桥居民组下水道长年不通畅,雨季常被水淹。居民出行困难,居住环境差,存在部分危房,安全隐患较大。

二是关于拆迁问题:去年4月份,市政府在小桥居民组地块完成房屋征迁前期工作后迟迟未开展拆迁工作,群众意见很大并多次到社区上访要求拆迁。

三是关于小区物业管理问题:银花西区一个小区里面有三家物业公司,物业公司互相推诿扯皮,管理混乱,对社区综治、安全存在隐患。

四是关于小区公共设施配套问题:银花西区内没有公共厕所,没有停车场。因为停车场的缺失,很多私家车停在小区绿 化带上,绿化带损坏严重;私家车的随地停放,堵塞了小区的消防通道,给小区的消防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五、为民办事,真情帮困。

1、慰问送温暖。琅琊山管委会和市旅游局对社区特别困难的10户居民进行了慰问,送去5000元慰问金。

2、建立长效机制。制定“三推一联系”制度和“双结对”承诺活动,切实做到社区建设有人抓、民生保障有人问、群众困难有人帮、矛盾纠纷有人管,实现社区建议上台阶,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六、认真总结,着眼长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夏季回访月”活动,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广泛征询意见建议,坚持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滁州市琅琊山管委会、市旅游局结合实际,与南谯区龙蟠管理区银西社区建立“四包三推一联系”长效机制,将在“大走访”活动结束后,继续联系银西社区,把银西社区作为机关干部了解基层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的“窗口”,组织机关干部定期走访社区,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机关党支部与银西社区长期开展结对共建,机关党员要与社区困难群众开展结对帮扶,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滁州大建设、大发展做出贡献。

五级班级工作计划 篇4

一、什么是贷款五级分类

贷款风险分类是根据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作出评价的贷款分类方法。由于分类结果按风险程度依次分为五个档次,因此简称五级分类。这种方法是以审核借款人偿还能力、偿还意愿和偿还记录为主的一套更加审慎、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

贷款五级分类的特点:一是以风险管理为基础,注重贷款的最终偿还的可能性。二是能客观评价借款人清偿能力和贷款风险度。三是覆盖贷款从发放到从账面消失的整个过程,实现了对贷款的及时、动态管理,具有很强的动态监测和预警作用。这种分类方法要求信贷人员要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监测、考核和分类,及时预测并迅速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四是能有助于确定准备金的计提方法,使准备金能比较充分抵御风险。

农村信用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的目标是:一是促进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理念;二是充分运用分类结果对贷款进行分类管理,加强信贷管理,有效控制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三是及时发现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信贷管理制度,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四是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员工队伍素质。

二、贷款五级分类的基本原理

(一)贷款五级分类的基本概念及核心定义。

贷款五级分类方法是以贷款风险分类为基础,对银行贷款质量及银行抵御贷款损失能力进行评估的系统方法。

贷款五级分类不仅是为了对贷款质量得出结论,更重要的是分类的过程。因为在对一笔贷款进行分类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既定的程序、使用专门的工具、收集全部有意义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贷款质量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这个过程包含着大量的有用信息,也最能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用文化和信贷管理。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12月发布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规定,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各类贷款的核心定义是:

1、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2、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不利因素目前虽未对贷款偿还构成实质影响,但已使贷款存在潜在缺陷,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有可能使贷款发生损失。

3、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关注贷款与次级贷款是正常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分界线,要严格区分。划分两类贷款的关键在于借款人是否有能力通过第一还款来源和处分担保物按约还清贷款本息。次级贷款的借款人不但依靠其正常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已经无法偿还贷款,即使执行担保也无法足额清偿贷款本息,是存在明显缺陷的贷款。

4、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可疑贷款具备的次级贷款的所有特征,但程度更严重,存在重大缺陷。该类贷款预计会产生重大损失,但由于存在一些影响贷款偿还的重大不确定性,例如贷款正在重组或者诉讼,对损失的程度难以确定,所以称为可疑。

5、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须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二)分类的主要依据

贷款五级分类通过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确定贷款类别。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人的还款记录、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贷款的担保、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贷款人自身贷款管理。

重点是还款能力的判断:

1、财务状况分析(1)两张表格、三年数据,即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以及连续三年的数据。

(2)分析方法----比率法。(3)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

其中,重点是偿债能力,一般可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包括: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现金比率(现金资产/流动负债)。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包括:资产负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2、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是偿还贷款的主要来源。衡量贷款能否足额偿还关键看现金流量是否充足,而不是利润。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借款人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及其金额的报表。(1)现金流入-----来自何处,金额多少;

(2)现金流出-----用往何处,金额多少;(3)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要对借款人的现金流量进行结构分析,看现金流量是从哪里来的,是从经营活动中来,还是投资或筹资得来。来自经营的现金是偿债的最有保障的来源。

3、非财务因素分析

影响贷款偿还的非财务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一般包括:行业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自然及社会因素、还款意愿和信贷管理等方面内容。它与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等共用,为全面、动态地判断贷款的风险额度,确定贷款分类结果,提供充分依据。财务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是对贷款风险额度的定量分析,而非财务因素则是定性分析。

4、担保分析

(1)担保是次要还款来源。担保只是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中保护自己债权的一种手段,它不能代替借款人的经营状况,也不能代替贷款的协议安排。

(2)担保不能取贷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再好的抵押也不会将一桩交易由坏变好,它只是保证贷款偿还的一种手段。

(3)担保不能保证贷款足额偿还。担保只能降低风险,不能消除风险。(4)担保的效力。担保必须具有法律效力。

以上只是贷款五级分类最基本、概念性的东西,真实把握精髓,还要通过学习、不断实践和不断总结。

三、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思路

(一)分类范围

五级分类在广义上适用于所有金融资产,现阶段主要是信贷资产,包括表外项目。根据银监会的要求,目前,农村信用社进行五级分类的范围是指表内所有信贷资产,包括各项贷款科目、各项贴现科目、或有资产负债科目中核算的资产,暂不包括信用证、承兑、担保和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

(二)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方法 根据借款人性质和资金用途的不同,将贷款分为企业事业单位贷款、自然人贷款。

企事业单位贷款的借款人包括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或其分支机构,以及按规定应向财税部门送交财务报表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经济组织(如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经济合作社等)。企事业单位贷款原则上严格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的要求分类。

自然人贷款再分为两类,即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自然人农户贷款是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以及在农户贷款科目核算的小额度的个人贷款。这类贷款笔数多、金额小、借款人无财务报表,借款人对偿还贷款负有无限清偿责任,偿还的可能性高于企事业单位贷款。此外,农户贷款多为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由于资产转换周期与贷款期限不匹配,容易逾期。因此,农户贷款分类不能主要依据财务分析技术,应以逾期情况、信用等级、担保为核心设计分类工具,按照矩阵进行分类,以简化贷款手续。

自然人其他贷款是除自然人农户贷款以外的自然人贷款。这类贷款主要以借款人所经营实体的运营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和收入情况、担保情况、还款记录、付息情况和逾期时间等直观指标作为划分依据。贴现、农户贷款科目中核算的大额贷款一并参照分类。

银行五级分类 篇5

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

具体标准如下:

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正常类参考特征:

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

(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

(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

(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

(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12)借新还旧贷款,企业运转正常且能按约还本复息的。(13)借款人偿还贷款能力较差,但担保人戴维偿还能力较强

(14)贷款的抵押物、质押物价值下降,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保证的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

(15)本金或利息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含)以内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0天(含)以内。关注类参考特征:

a.宏观经济、行业、市场、技术、产品、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或财务状况发生变化,对借款人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偿还贷款的能力尚未出现明显问题。b.借款人改制(如合并、分立、承包、租赁等)对银行债务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c.借款人还款意愿差,不与银行积极合作

d.借款人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但贷款担保合法、有效、足值,银行完全有能力通过追偿担保足额收回贷款本息。e.担保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f.贷款逾期(含展期后)不超过90天(含)。g.本笔贷款欠息不超过90天(含)。

资料之一:关注类贷款,其他银行还列举如下特征:

借款还款意愿;贷款抵押物、质押物价格下降,或银行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贷款保证人的财务状况出现疑问;银行未能对贷款实施有效的监督或档案丢失。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次级类:

(1)借款人经营亏损,支付困难并且难以获得补充资金来源,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为负数;

(2)借款人不能偿还其他债权人债务;

(3)借款人已不得不通过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来维持生产经营,或者通过拍卖抵押品、履行保证责任等途径筹集还款资金;(4)借款人采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贷款的;

(5)借款人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对正常经营构成实质损害,妨碍债务的及时足额清偿;

(6)借款人处于半停产状态且担保为一般或者较差的;(7)为清收贷款本息、保全资产等目的发放的“借新还旧”贷款;(8)可还本付息的重组贷款;

(9)信贷档案不齐全,重要法律性文件遗失,并且对还款构成实质性影响;(10)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可疑类;(11)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发放的贷款;

(12)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至180天(含)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1天至90天(含)。次级类参考特征:

a.借款人支付出现困难,且难以获得新的资金。

b.借款人正常营业收入和所提供的担保都无法保证银行足额收回贷款本息。c.因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需要对该笔贷款借款合同的还款条款作出较大调整。

d.贷款逾期(含展期后)90天以上至180天(含)。e.本笔贷款欠息90天以上至180天(含)。资料之二:次级贷款,其它银行还举例如下特征:

借款人净现金流量为负值,支付出现困难,借款人不能偿还其他金融机构的债务,借款人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妨碍债务的清偿,预计贷款损失在30%以下,贷款本金逾期91天至180天(含)

4.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可疑类:

(1)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处于停、缓建状态;(2)借款人实际已资不抵债;(3)借款人进入清算程序;

(4)借款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涉及重大案件,对借款人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5)借款人改制后,难以落实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债务或虽落实债务,但不能正常还本付息;

(6)经过多次谈判借款人明显没有还款意愿;(7)已诉诸法律追收贷款;

(8)贷款重组后仍然不能正常归还本息;(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损失类;

(10)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91天以上。可疑类参考特征:

a.因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经银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作出调整后,贷款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无力归还贷款。

b.借款人连续半年以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收入来源不稳定,即使执行担保,贷款也肯定会造成较大损失。

c.因资金短缺、经营恶化、诉讼等原因,项目处于停建、缓建状态的贷款。d.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率超过100%,且当年继续亏损。

e.银行已诉讼,执行程序尚未终结,贷款不能足额清偿且损失较大。f.贷款逾期(含展期后)180天以上。g.本笔贷款欠息180天以上。

资料之三:可疑类贷款,专业银行举例尚有:

预计贷款损失率在30%—90%之间;贷款本金逾期人(含展期后)180以上。5.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损失类:

(1)借款人因依法解散、关闭、撤销、宣告破产终止法人资格,农村信用社依法对借款人及其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2)借款人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且复工无望,或者产品无市场,严重资不抵债濒临倒闭,农村信用社依法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并对其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3)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农村信用社依法对其财产或者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4)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贷款;或者保险赔偿清偿后,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贷款,农村信用社依法对其财产进行清偿或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5)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判处刑罚,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农村信用社依法追偿后无法收回的贷款;

(6)借款人及其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农村信用社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终结执行后,农村信用社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7)由于上述(1)至(6)项原因,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农村信用社对依法取得的抵债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入帐后,扣除抵债资产接收费用,小于贷款本息的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8)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发生垫款时,凡开证申请人和保证人由于上述(1)至(6)项原因,无法偿还垫款,农村信用社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垫款;

(9)银行卡被伪造、冒用、骗领而发生的应由农村信用社承担的净损失;(10)助学贷款逾期后,农村信用社在确定的有效追索期内,并依法处置助学贷款抵押物(质押物)向向担保人追索连带责任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11)农村信用社发生的除贷款本金和应收利息以外的其他逾期3年无法收回的其他应收款。

(12)已经超过诉讼时效的贷款。

(13)符合《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05]50号)规定的被认定为呆账条件之一的信贷资产;

(14)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即使处置抵(质)押物或向担保人追偿也只能收回很少的部分,预计贷款损失率超过85%。损失类参考特征:

a.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银行经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b.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已保险补偿后,确实无能力偿还部分或全部贷款,银行经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c.借款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终止法人资格,银行经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清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d.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贷款,又无其他贷款承担者,银行经追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

e.由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贷款,银行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后担保人均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终结执行后,银行仍然无法收回的贷款。

f.由于上述a至e项原因,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贷款,银行对依法取得的抵贷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入账后,扣除抵贷资产接受费用,小于贷款办席的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g.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发生垫款时,开证申请人和保证人授予上述a至f项原因,无法偿还垫款,银行经追偿仍无法收回的垫款。h.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贷款。

资料之四:损失类贷款,专业银行举例尚有:

经国税部门未能核销的贷款;预计贷款损失在90%以上。说明:

乔布斯的“第五级谦卑” 篇6

我曾经有幸和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在2008年对话,也谈到了乔布斯。当时,尽管iPhone和iPad尚未推出,但是iPod已经取得巨大成功,重返苹果的乔布斯已经是商业界最红的偶像级人物。让我非常惊讶的是,柯林斯说,他甚至不认为乔布斯是个领导者。

柯林斯是这样说的:“在我看来,他不是公司缔造者。那是错误的视角。我甚至不认为他是个领导者。我把乔布斯看作产业界的贝多芬。他是个创造者,是个我非常景仰的创造者。”

我问,创造者和领导者有何不同?柯林斯答:“贝多芬从没有领导过什么,他写了9部美丽的交响曲。乔布斯把苹果公司作为他的交响乐队,用来创造伟大的事物。例如,Macintosh电脑是第三交响曲,iPod是第七交响曲。我们还没看到第九交响曲。他把组织作为创造的工具,但不是为了打造伟大的公司。没有证据表明乔布斯在打造伟大的公司。”

那么,什么是打造伟大的公司的证据呢?柯林斯说:“如果乔布斯消失了而苹果公司作为伟大的公司继续存在,那就是证据了,那时你才可以说他打造了伟大的公司。但是我们还不知道。那些伟大公司的缔造者,最终的遗产是公司。乔布斯最终的遗产,在我个人看来,会是那些令人惊叹的个体创造。”

也就是说,柯林斯对领导者的定义,是那些打造组织的人。现在乔布斯已去,我们有机会考察柯林斯所说的证据了。我们有机会观察:乔布斯留下的遗产,是包括iPhone和iPad在内的9部美妙的交响曲,还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当然,这需要一段时间,才可能得出结论。

有趣的是,在乔布斯去世后推出的其授权传记中,我们可以发现,乔布斯对企业领导者的定义,跟柯林斯竟然一模一样。乔布斯说:“我讨厌一种人,他们把自己称为‘企业家’,实际上真正想做的却是创建一家企业,然后把它卖掉或上市,他们就可以变现,一走了之。他们不愿意去做那些打造一家真正的公司所需要做的工作,也是商业领域里最艰难的工作。然而只有那样你才真正有所贡献,为前人留下的遗产添砖加瓦。你要打造一家再过一两代人仍然屹立不倒的公司。那就是沃尔特·迪士尼,还有休利特和帕卡德,还有创建英特尔的人所做的。他们创造了传世的公司,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这正是我对苹果的期望。”

乔布斯提到的休利特和帕卡德,是惠普公司的两位创始人。乔布斯12岁时在惠普公司做暑期兼职,就发现一家公司的创造力远胜个人。但是,直到他后来回归苹果公司,领导者打造公司的念头才真正地发芽、开花。乔布斯回忆说:“当我有机会回到苹果时我意识到,如果没有这家公司我就毫无价值,因此我决定留下来重新建设它。”乔布斯多次对传记作者说这样的话,我想这很可能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实际上,当时我问柯林斯的问题,是领导者是否谦卑。我问:你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说“第五级领导者”的特征是谦卑加执着,那么你怎么看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这样的领导者?因为众所周知,盖茨和乔布斯都说不上是个性谦卑的人。

对于乔布斯,柯林斯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乔布斯是贝多芬,但是多少有点回避了问题。对于盖茨,他强调了执着(我和柯林斯的完整对话参见《领导力沉思录》第十章“第五级不仅是领导者——与柯林斯对话”)。我觉得,柯林斯当时并没有完全想清楚谦卑这个话题。

不久前,柯林斯出版了与莫滕·汉森合著的新书《选择卓越》(Great by Choice)。该书提出,在动荡环境中依然实现了长期高增长的“10倍速”公司,其领导者都有“第五级雄心”——超越个人成功和单纯赚钱的雄心壮志。其实,在《从优秀到卓越》中,柯林斯已经说了这是“第五级领导者”的一个特征,只是没有命名为“第五级雄心”而已。

我不知道柯林斯现在有没有想清楚谦卑,因为他没有明确说谦卑和“第五级雄心”之间的联系。但是我想清楚了。领导者的谦卑不是个性谦卑,而是坚信有比个人成功更重要的目的,而且坚持不懈地追求这样的目的。柯林斯所说的“第五级雄心”,同时包括了谦卑的执着。这样的谦卑,我可以仿照柯林斯,把它叫做“第五级谦卑”。

乔布斯不是个性谦卑的人。但是,当他说“没有这家公司我就毫无价值”时,他是谦卑的,他是“第五级谦卑”——这是伟大领导者的特征。

五级化培训方案 篇7

为适应乌苏一中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在自治区、地区、乌苏市名师等骨干教师评选的基础上,特制订乌苏市第一中学教师五级化培养规划。

1、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名师等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乌苏市第一中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培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组 长:王 勉 副组长:冯 春

吴 凯

刘植海

成 员:吕 燕

王将军

于金涛

张全兴

叶又鸣

孔德祥

高 飞

王煜光 马东国

姚 旭

专家组:语文 曾燕青 王将军 数学 王勉 孔德祥 刘成

英语 郭淑英 李玉华 于东讯 物理 冯春 刘建辉 高飞 化学 吕艳 王君 生物 王慧琴 邵晓云 地理 王志华 黄辉昂 政治 杨红梅 历史 刘新芬 艺术 李永年

2、培养原则、程序、要求及方式

培养原则:师德为首、业绩为主、同行公认、社会认同。培养申报程序:

1)个人申报:教师依据评选指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明确培养目标,申报相应级别

2)备课组培养、推荐:备课组依据教师申报级别,有针对性的开展培养,并收集、汇总材料。

3)年级审核,学校领导小组评审:年级组从过程性工作中考核考勤、上课,教务处从上课、教案评价,教研室从教学比赛、汇报课、教学论文、教学反思、帮教、听课、校本课程等方面落实并量化,学校从教龄、个人荣誉、考核、普通话、计算机证、继续教育证、专业技术知识水平测试合格证书等方面进行审核。

4)主管部门认定:教师经过培养合格,申报教育局主管部门评审认定。

培养要求:公开培养、公开推荐、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培养方式:

1)基本功培训:定期进行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功培训:三笔字一话、计算机培训、课件制作、论文撰写、现场讲课说课等内容的培训。

2)理论研修:积极组织理论培训:如新课程内容、新课标、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学习、训练与考试。

3)实践类培训:定期组织参加不同级别的比赛活动,如做高考试卷比赛、命制原创试卷比赛、同课异构比赛,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研水平等 讲座类培训:组织教师参与或开展不同对象的讲座。常规类培训:依据不同级别,定期组织教师上示范课、研讨课、交流课、汇报课。

4)外派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学习,提高教师业务水平。5)积极参与各部门组织的研讨交流活动,承担教研工作。

3、教师发展方案预计完成、形成规模的时间为2015年12月31日。2013——2014学第一学期—---启动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1.成立领导组织机构。

2.分析教师队伍结构,统计骨干教师等人员的比例,确定培养对象比例。

3.制订并修改教师发展的实施方案。4.举行教师发展专题会议。

5.各组按照确定的实施方案进行不同级别申报。6.学校依据各组上报的情况进行审核,确定培养对象。

⑴确定培养对象,依据各组自己申报和推荐的人员,从教学成绩、教研成绩、班主任经历确定培养对象。

⑵培训教师。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培养不同级别的优秀教师: ① 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

② 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要求培养教师做专题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随笔、教学案例等;

③就实施方案进行学习,使之熟悉教师发展的必备条件。

⑶培养教师依据学校实施方案,制定出自己的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

2013——2014学第二学期---培养评估阶段(2014年2月——2014年7月)

1.按“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理念,结合教师个人计划,开展培养教师的专题活动,学期末及时撰写教师五级专业化发展的总结。2.中期阶段,即4月底5月初,先由教研组组织开展自查工作,发现问题,明确下一步的工作,及时调整培养工作。

3.学期末,6月底7月初,学校组织专家组依据指标体系,对培养对象进行评估,确定培养教师级别,对待定级教师指出努力方向。2014——2015学第一学期期---深化培养阶段(2014年8月——2015年1月)

1.举办第一届校级各类“骨干教师”主题论坛、讲座、公开课、同课异构等活动,以展示培养成果的形式,将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向纵深。2.邀请专家及优秀教师作讲座、上示范课。对培养教师起到再次指导的作用。

3.举行中期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培养教师每人必须要有一件以上作品(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参评。做好学期培养阶段小结,撰写书面总结并以电子版形式上报。

4.开展第二届“五级化”教师培养活动,确定对象,开始新一轮的申报,高一级的培养。

5.培养教师,制定出自己的培养计划,明确高一级培养目标。6.各组依据培养对象,积极开展活动,为教师的发展创设条件,搭建平台。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审核认定阶段(2015年2月——2015年7月)

1.教研组组织教师开展自查,学校组织专家对培养教师进行评估。2.把培养教师向教育局主管部门进行申报,确定进一步的培养的目标。

3.进行实施情况总结,撰写总结报告,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着手指导下一轮的教师发展工作。

乌苏一中教坛新秀培养、评选与认定要求

第一条 谦虚好学,刻苦钻研业务,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循环教学,教学业绩突出,工作年限3年以下。第二条 积极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第三条 原则上有中教二级以上职称。

第四条 责任与义务:每学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开设汇报课2-3节,撰写教学论文1篇,写教学反思2-3篇,听师傅的课不少于5节。一学期听课不少于24节。

乌苏一中教学能手培养、评选与认定要求

第一条 对所教学科有系统的知识体系,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组织教学能力强,课堂教学效果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第二条 教学成绩在所教年级领先者优先;至少担任过一轮完整的学科教学循环或担任毕业班级教学3年以上;

第三条 在学校的学法研究、校本课程建设和教学中成效显著,近三年来主持和参加过校级以上课题研究且有一定的成果 第四条近三年考核均为合格且至少有一个优秀;未取得市级的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的优秀教师。教学能手要求教龄在三年以上。

第五条 责任与义务:每学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开设汇报课3-5节,撰写教学论文1篇,写教学反思2-3篇,一学期听课不少于17节。

乌苏一中骨干教师培养、评选与认定要求

第一条 骨干教师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成绩突出,在学科教学中积累了成功经验,有一定的教研能力,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上起示范、带头作用。

第二条 培养骨干教师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从事本学科教学6年以上,教学工作量达到规定要求,中学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以及相应层次教师资格证,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45周岁;

2、普通话等级或汉语水平等级达到规定标准(证书为证);在规定的继续教育周期内取得相应继续教育合格证书、计算机水平等级证书和专业技术知识水平测试合格证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近5年至少有一次考核“优秀”;

3、任教学科、教研论文、教学业绩须与学科一致,近5年在地、县及学校承担过示范课、研讨课;

4、近5年有教育教学论文在县(市)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或在地区级教育教学教研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及以上奖次;参与完成地、县级1项课题研究;承担过地区、县(市)送教下基层及专业指导任务; 责任与义务

第三条 每学年在本校内听评课不少于30节,承担培训教师任务6课时以上;参加县级送教下基层、试卷命题、网络教研等教研活动。

第四条 任期内,在地区级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篇。第五条 任期内,培养和指导2名青年教师,所指导的教师至少在县级教学竞赛、论文评比等学术活动中获得奖项。

乌苏一中学科带头人培养、评选与认定要求

第一条 学科带头人须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高,教育科研能力强,教育质量在学校同学科中居领先地位,有较强的指导本学科其他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和教研的能力,引领本校教学学科建设,起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

第二条 申报学科带头人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热心教育公益事业,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在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方面成绩突出,近5年要在地区、县(市)承担过示范课、研讨课;

2、从事本学科教学工作8年以上,教学工作量达到规定要求;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相应层次教师资格证;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

3、普通话等级或汉语水平等级达到规定标准(证书为证),在规定的继续教育周期内取得相应继续教育合格证书、计算机水平等级证书和专业技术知识水平测试合格证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其中近5年至少有2次考核“优秀”;

4、要参与完成自治区级以校为本小课题研究工作,或参与完成2项地区级以校为本小课题研究。

5、近5年要在自治区级及以上学术刊物至少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篇,或有2篇论文在自治区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获奖;

责任与义务

第三条 学科带头人必须承担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完成规定的工作量;每学年听评课不少于30节;承担县(市)培训教师任务8课时以上;积极参加地、县级教研室或学校组织的送教下基层,试卷命题,网络教研等活动。

第四条 任期内培养和指导2名教师,所指导的教师在教学竞赛、论文评比等学术活动中获得县级一、二等奖,或者荣获地区级奖项。

第五条 任期内在自治区级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篇,或有1篇论文在自治区级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以上,或在地区级刊物上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篇。

乌苏一中名师培养、评选与认定要求

第一条 名师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高,教育科研能力强,在教师队伍中有很强的影响力,在教书育人、教研教改、教师培训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且成绩特别突出。第二条 申报名师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0年以上,教学工作量达到规定要求,要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身体健康,具有中学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2、要具备相应层次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或汉语水平等级达到规定标准(证书为证);在规定的继续教育周期内应取得相应继续教育合格证书、计算机水平等级证书和专业技术知识水平测试合格证书;考核须均为“合格”以上,其中近5年至少要有三次考核“优秀”。

3、近5年,要对青年教师成长和优质教师培养做出过重要贡献。指导培养的教师至少要有2人获得过地区级及以上的教学、科研、技能大赛等方面的奖项(一、二等奖)。

4、近5年,要独立或合作出版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不含教案、试题、论文集等);在自治区级及以上刊物要发表较高学术价值的教育教学论文2篇以上。

5、须承担自治区级及以上重要的教育科研课题,得到相应级别课题评估机构的肯定,研究成果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6、须获得地区级及以上课堂教学大赛或教育成果一、二等奖1项;或获得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责任与义务

第三条 每学年听评课不少于30节;承担地区、县(市)教师培训10课时以上;参加地区、县(市)教研室或学校组织的送教下基层,试卷命题,网络教研等活动

第四条 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有计划地培养事业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教师。任期内培养2名教师,所指导的教师在县级及以上教学竞赛或论文评比等学术活动中能取得二等奖及以上奖次。

第五条 任期内在自治区级及以上刊物至少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自治区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至少有2篇论文获奖(不包括三等奖)。

4、考核与管理

第一条 五级化教师等实行动态管理和考核制度。学校行政部门负责检查和监督。各处室负责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建立教师档案,记载教师的主要业绩及考核奖惩情况,上报县(市)教育局备案;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管理的基础上进行考核,并填写考核鉴定。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第二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经学校评选领导小组研究,依据级别上报相应部门取消资格:

1、违法违纪、影响较坏、受到处理的,参与赌博的,体罚、侮辱学生的;

2、任期内脱离学科教学一线的,从事第二职业,搞有偿家教的;

3、未经批准不参加各类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的;

4、未履行职责和义务,考核未达到合格等次的;

5、在任期内因调动离开教育系统的。

余干金笔作文 五级 王建 篇8

第一次玩电脑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过无数个第一次,但在我的记忆里,给我影响最深的还是第一次玩电脑。我8岁那年,爸爸把一个长方体似的东西带回家。出于好奇,便问爸爸:“爸爸,这个是什么啊?”用手指了指,爸爸笑眯眯的说:“这个是电脑,里边有电影、游戏还有很多优美动听的音乐!”一听到游戏我便迫不及待的要爸爸教我。

先把盖子打开,在按开机键,之后点了一桌面上一系列的图标。由于没有玩过电脑,还很陌生,就叫爸爸帮我弄到游戏的页面。小时候的我一见到装扮类的游戏就情不自禁的打开来玩,我把这件衣服穿在小女孩的身上应该很漂亮吧!然后鞋子,然后......电脑这玩意儿也太好了吧,这么多的游戏可以玩。夜深了,该睡了,爸爸便关了电脑让我睡觉。虽然我已经闭上了眼,但满脑子想的还是电脑。

我在一天天的长大,用电脑也不是为了玩游戏,更多的是用来学习。

金笔点评: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总结报告 篇9

我们**信用社现所辖17个行政村,农户**户,**余人,职工总数14人。截止3月末全社各项存款余额**万元,股金余额**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万元。

今年5月份,在信用联社指导下,我们经过学习培训,对我社的所有贷款进行了五级分类。使我们从不同角度掌握了贷款的真实情况:分类前我社正常贷款**笔、**万元、占比**%;逾期贷款**笔、**万元、占比**%;呆滞贷款**笔、**万元、占比**%。其中不良贷款为**万元、占比**%。分类后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贷款余额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占比分别为**%、**%、*%、*%、*%,笔数分别为**笔、**笔、**笔、**笔、**笔。其中后三类不良贷款为**万元、占比**%。

通过“四级分类”与“五级分类”的比较,发现不良贷款在分类后增加了*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五级分类法”把对贷款风险的管理由事后变为事前,由静态变为动态,而“四级分类法”只是在贷款逾期后对贷款的风险和质量做出一种被动的事后统计,并不能使信用社在贷款风险发生前就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五级分类法”促使信贷人员

从贷款发放之日起就要对自己放出的贷款进行全方位的随时跟踪管理。所以我们认识到贷款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监控和规避,而不是期限划分,这是管理理念的更新;同时管理方法也更趋科学,过去放出贷款即坐等到期收回之日,逾期就作记录,平时对贷户的跟踪监控不够,贷款放出后随机风险、贷户具体情况掌握不够,实行“五级分类”之后,信贷员再也不能在信用社闲坐了,他们必须天天巡视贷户,掌握信息,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使信贷管理方法更加细致科学,对信贷人员的素质提高也大有裨益。

XX信用社

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我社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从

月中旬联社召开的信贷业务培训暨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业务培训以来,紧紧围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严格按照《XX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精心组织,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贷款风险操作流程对我社现有信贷资产进行了五级分类,现就此项工作作如下小结:

开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以来,我社信贷人员在完成二季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收集贷款户信息,整理基础资料,特别是对损失类贷款做到了心中有数,并由有关部门出据了证明材料。截止

月末,全社各项贷款共

笔,金额为

元。按四级期限管理统计:正常贷款余额

元,占比 %,不良贷款余额为

元,(其中:逾期

元,呆滞 元),占比 %。根据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统计:企业贷款1笔金额

元,占比为 %,初分结果为可疑类贷款;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881笔,金额

元,占比 %;其中:正常类贷款

笔金额

元,占比 %;关注类贷款

笔,金额

元,占比 %;次级类贷款

笔,金额

元,占比 %;可疑类贷款

笔,金额

元,占比 %;损失类贷款

笔,金额

元,占比 %;依据贷款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正常类调入可疑类1笔金额

元,正常类调入损失类贷款

笔金额

元,其原因主要是三峡库区移民未归还的贷款。

按五级分类正常贷款余额为

元,占比 %,不良贷款余额为

元,占比 %,偏离度为 %。分类后正常贷款余额比分类前减少

元,比重比原来减少

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比分类前增加

元,比重增加

个百分点。

分析增减变化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又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一是我镇属移民大镇,已动迁人口

余人,全镇

个村就有

个村移民,信贷投放难,正常贷款收回多,双呆占比较高,规模萎缩,贷款余额下降;二是三峡库区移民属国家政策因素,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扣收各种款项,受此政策因素的影响,造成信用环境恶劣,还有相当一部分贷款无法收回,形成不良,如这次五级分类属三峡库区移民贷款未收回的笔,金额

元;三是我镇主要是以传统农业为主,未形成规模种养大户,贷款零星分散;四是信用社外勤人员整天忙于社内事务,下村调查情况的少,对信贷业务拓展心有余而力不足。

建议:一是打造信用环境,整顿信用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二是对外迁移民户的贷款要组织专人清收,特别是市 内安置的移民户的贷款,应以市联社牵头组织力量清收;三是对赖帐户、钉子户要采取法律手段清收,打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主要是准确性问题。“五级分类”既要求定性分析,也要求定量分析,由于信用社信贷人员的平均文化水平、观念、视野、业务能力、敬业精神等方面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农信社又是初次推行甚至是初次接触“五级分类法”,分析判断难免出现误差,准确性难保百分之百。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杜绝主观故意,其次要通过对每笔贷款连续的、动态的分析,逐渐提高准确度、真实性,逐步修正技术上、操作上的误差。

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总结

按照省联社和省银监分局、平凉市监管分局关于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总体安排和要求,XX县联社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把五级分类工作作为2006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采取措施,按照“组织领导、宣传动员、培训筹备、制定细则、展开试点、总结经验、稳步推进、全面推广”的贷款分类工作思路,迅速推动,截止9月底,在顺利完成全县20个独立核算营业网点第二次手工清分,并经县联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审核验收的基础上,于9月底我社贷款五级分类实现了综合门柜业务系统微机化管理。

平凉市银监分局于11月9日至20日进行了偏离度检查,系统测算偏离度为0.33%,误差在1个百分点之内,结论为基本真实。省联社于11月21日至23日进行了考核验收,通过逐项检查打分,总得分95分,验收结论为合格。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联社现所辖19个信用社,10个信用分社,截止2006年9月底,各项贷款48794万元,在四级分类标准下,正常贷款44733 万元,占比 91.7%,不良贷款4061万元,占比8.3%,其中逾期贷款433万元,呆滞贷款3628万元。通过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全县认定正常类贷款34272万元(其中正常30226万元,关注4046万元),占比70.2%,不良贷款14522万元(其中次级6627万元,可疑7843万元,损失52万元),占比29.8%,通过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与“一逾两呆”贷款分类结果对照,清分后不良贷款增加10461万元,占比上升21.5个百分点。

12月31日再次清分数据:在四级分类标准下,正常贷款43517 万元,占比 91.5%,不良贷款4031万元,占比8.5%,其中逾期贷款403万元,呆滞贷款3628万元。五级分类标准下,正常贷款33768万元(其中正常29496万元,关注4272万元),占比71%,不良贷款13780万元(其中次级6298万元,可疑7334万元,损失148万元),占比29%,五级分类与四级分类相比,不良贷款增加9749万元,占比上升20.5个百分点。

二、具体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为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提供组织保证。为确保我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泾川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由理事长XXX任组长,副主任XXX、XX任副组长,信贷股股长XXX、会计股股长XX、信贷股信贷管理员XXX、营业部信贷员XX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X任办公室主任,XXX、XXX、XXX、XXX为成员。在省联社、省银监局和平凉市银监分局的监督、指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全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开展,组织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检查督促,并对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完成省联社和银监局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的其它工作。基层信用社也相应成立了以社主任为组长,副主任或座班主任副组长,全体信贷员、代办员为成员的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负责本社的贷款五级分类所有工作。

二是强化培训,提高五级分类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使全体干部职工切实提高对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认识,联社把学习培训、提高认识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一是在3月份召开的全县信用社工作会议上,首次对我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做了安排,使信用社主要负责人认识到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必要性、重要性及重要意义、掌握五级分类的基本知识,提高开展此项工作的认识;二是成立以分管信贷工作的副主任XXX为组长,信贷股股长XXX、会计股股长XXX为成员的贷款五级分类培训教学组,具体负责培训工作,按照“简明扼要、把握实质、多用案例、注重效果”的原则,编制教材和讲义,于4月17日至19日对全县信用社主任、副主任、座班主任、会计、信贷员及联社所有工作人员共计116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贷款五级分类集中培训,主要就《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讨论稿)、《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操作方法、程序及案例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进行了详细讲解,加强对信贷管理人员进行分类操作培训,理事长做了开班动员,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分管领导薛元成作了培训小结,教育全员职工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的作用和意义,克服心理障碍,消除畏惧情绪,树立规范化意识,并对全县五级分类工作做了安排部署,要求落实培训任务,下抓一级,层层开展培训,联社抓骨干培训,骨干抓基层人员培训,帮助信贷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同时把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相关知识、文件印发到各社,要求各社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学习。通过培训,操作人员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为开展五级分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三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配套等不同方式,5月20日组织全县20个信用社(营业部)主任对营业部、泾明信用社两家试点单位的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并召开了座谈会,对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避免的倾向、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使分类操作在交流中不断完善,信贷人员的业务水平在交流中不断提高,以确保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在全县的正确实施;四是联社信贷管理部门落实责任,分层包干,搞好检查辅导工作。

三是宣传发动,提高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思想水平。自全省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后,县联社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宣传发动。一是在3月份全县2006信用社工作会议上,理事长就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进行了专题动员,要求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实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巩固改革试点成果、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实现农村信用社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在4月份贷款五级分类培训班上理事长再次做了动员讲话,进一步统一思想,真正解决“为什么要从四级分类向五级分类转变?”的思想问题,真正解决部分干部职工嫌麻烦、思想认识不高的问题,并且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作为2006年的首要工作来抓。

四是严格管理,强抓落实,高度重视信息交流工作。为了保证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顺利推进,及时转发了省联社下发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文件,通过《XX信合》印发贷款五级分类培训及工作简报三期,并以通知通报方式及时向基层反馈或通报了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情况,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及时进行了督促、指导和交流,并撰写分析及工作总结。

五是制定细则,确保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有章可循。为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联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本着“全面推进、分步实施、确保质量、严格考核”的原则,根据实际,制定了《XX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方案》、《XX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安排意见》明确了各级工作职责和内容,因地制宜地提出工作措施。通过对营业部和泾明信用社的调查分析,结合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和《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制定了《XX县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全县农村信用社按照实施办法,扎实细致地开展工作,力争达到银监会提出的“一个目标”、“四个效果”。

六是选择试点,逐步展开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由于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避免工作偏差和少走弯路,联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慎重决策,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选取了经营城市业务的联社营业部和城区信用社、经营农村业务的泾明信用社、经营城郊业务的城关信用社作为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试点单位。为取得试点经验,联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上级文件,吃透分类的精神,把握分类的要领,掌握好政策。4月20日,分别组织4名工作人员进驻泾明信用社、联社营业部开展试点工作,工作组首先根据当地实际,对分类标准作出统一的解释,在定量指标上,根据不同行业的标准,作出明确的界定;在定性指标上,对照非财务因素分析,把已经出现过或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根据不同分类标准进行集合,一边指导抄列清单,一边明确分类的标准。联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成员现场指导、现场操作,遇到问题和基层一线信贷员一并研究探讨,试点工作按照“完善资料――核对数据――进行初分――交叉校准――信贷讨论――逐级审核――确定类别――建立台账――完善总结――汇总上报”的程序展开,5月20日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并取得了成功经验。

七是试点引路,循序渐进,稳步推开贷款清分。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联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迅速做出部署,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在网点数量上按照2、4、6、8、10的步骤将五级分类工作在全县稳步推开。在清分工作中切实加强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联社加强检查指导,基层深入细致地做好外调,完善借款人的信贷档案,搜集完善借款人的财务报表和非财务情况,全面掌握借款人的真实财务状况和影响贷款偿还的非财务因素,并组织开展信贷讨论,通过充分阐述认定理由,综合评价,达到认定标准统一,意见一致,确保分类结果定性的准确。

八是信用社先行初分,联社审核跟进,确保清分质量。为避免由于操作人员理解各异,尺度把握不一的问题,在基层单位完成初、清分工作的基础上,联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紧紧抓住核心定义这一个关键,对已经完成清分工作的19个基层信用社和联社营业部截止9月底48794万元贷款,逐社、逐笔审核把关,确保清分质量。

九是落实培训效果,抓紧时间实现微机对接。贷款五级分类的对象为所有信贷资产,而我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分类对象分为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自然人其他贷款、企事业单位贷款,其中: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占比70%以上,贷款分类笔数多、金额小、工作量大。省银监局、省联社10月23日贷款五级分类验收培训结束之后,抓紧时间对全县20个营业网点的门柜系统进行升级和补录贷款基础信息,11月5日全县完成了录入、导出、上报工作,此后贷款五级分类依据信用程度、担保方式、逾期天数3个条件自动初分,手动个别调整。

十是根据上级检查情况,认真纠改,做好各项后续工作。对市银监局、省联社检查提出的整改意见,逐项、逐条进行了认真纠改,对市银监局检查出分类偏差的136万元、省联社检查出的2万元,按照整改意见调整到了相应类别,同时继续加强信贷信息资料的收集、完善和管理工作,对汭丰、王村、泾明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不完善的方面进行了补课。

三、取得成效

一是通过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充分揭示了了信用社贷款的真实价值,摸清了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达到了真实、全面、动态的反映贷款质量的目的。

二是通过贷款五级分类,进一步规范了信贷的档案资料,补充完善了信贷档案资料,提高了信贷人员对各种资料的调查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是通过对每笔贷款风险状况进行剖析,敲响了信贷资产风险警钟,增强了信贷人员风险意识,通过具体操作,有效提高了信贷人员信贷管理水平和识别风险能力。

四是贷款的五级分类把贷款利息的偿还视同贷款本金一样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延展性。

四、存在问题

一是信贷人员的素质跟不上五级分类的具体要求。贷款风险分类是建立在对现金流量、财务、担保和非财务因素分析等多项分析方法之上的实践性很强的操作体系,对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县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知识结构普遍偏低,习惯于传统思维,部分信贷员对分类要领把握不准,不能适应贷款五级分类的管理工作,信贷人员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贷款信息收集难度大,尤其是拖欠贷款时间较长,目前经营状况不佳或已关停倒闭企业和经营亏损的个体工商户的信息资料收集有相当难度,有的单位不配合,拒绝提供任何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另外部分自然人缺乏规范的会计核算帐表,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分类所需要的资料收集困难。

三是我县人口众多,农民居住分散,且发放小额贷款笔数多,账、表,重复劳动太多,从信贷人员的现状看,显得信贷人员严重不足,全县包括社主任在内共64名信贷人员,目前人均管户615户,人均管贷762万元,要在今后的分类的动态监测上按时跟踪进行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四是不同分类标准下,不良贷款上升幅度大。按照9月底的清分情况看,全县不良贷款增加10461万元,占比上升21.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上升的主要原因,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因借新还旧形成一部分贷款进入关注以下类别。从这部分贷款使用情况看,生产经营正常,还款能力比较强,由于要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资金继续占用,贷款本身不存在大的风险隐患,但在分类认定时,多数归入不良级别。

2、抵押不合规形成一部分贷款进入不良类别。原抵押贷款,由于未办理合规抵押登记手续而进入次级以下类别,导致不良贷款上升。

3、通过分类清理出一部分不合规展期贷款,也是造成不良贷款上升的原因之一。

4、农业属弱质产业,若遭遇自然灾害,贷款不能按期归还申请展期后利息无力清偿,因欠息原因导致不良贷款增加。

5、部分正常贷款由于借款人经营亏损,收益下降,资不抵债,贷款面临风险而进入不良贷款。

6、部分贷款虽未逾期但农户缺乏按季或按年清息意识和履约守信意识,不能实现按期清息而致使不良贷款上升。

上一篇:《三国演义》体会下一篇:办公室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