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改革试点(共9篇)
养老金并轨改革试点 篇1
7月25日下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回应“部分事业单位出现提前退休”情况时表示,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临近退休的人员,咨询了解相关政策情况是对自身权益关切的正常反映,并没有形成所谓“退休潮”。
会上,有编者提问,关于养老金并轨改革,如何看待近期因为养老金并轨改革而出现的部分事业单位提前退休的情况?养老金并轨改革的大方向和时间表是什么?需要补交的社保的这笔款项谁来承担?
养老金并轨改革最新消息。李忠表示,据他所掌握的信息,并没有发生所谓的“退休潮”。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临近退休的人员,咨询了解相关政策情况,是对自身权益关切的正常反映。人社部将进一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加强这方面的政策解读,回应社会的关切。
对于“养老金并轨改革”问题,李忠表示,中央标准的提法是“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不是说这个制度并到那个制度里面。总的方向是各类群体实行大体相同的基本制度模式,同样的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从制度上实现公平,在规则上实现公平,不存在将哪类群体并入其他群体的设计,更不是把各类不同群体的待遇拉平。从这个角度看,在这个词上用“改革”可能比“并轨”更准确一些。
李忠表示,每项改革都有一个妥善处理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关系问题。关于补缴的问题,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候,对职工过去参加工作而没有实际缴费的年限,做了视同缴费年限的处理,改革总体运行是平稳的。这个可以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解决同类问题的一个思考。
养老金并轨改革试点 篇2
1951年2月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5年12月制定的《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沿袭到上世纪90年代初, 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 而机关事业单位还执行原来的政策, 便形成了人为的养老金双轨制, 彻底改变了原来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差别不大的公平局面。
几十年来, 要求改变双轨制不公平的呼声始终没有停止过, 从下到上, 从平民到专家经过讨论甄别, 意见达到了高度统一, 废除双轨制, 是人心所向。近年来, 国家连续7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工资, 但是一个月增加几十元到一二百元, 实际上基本与物价上涨持平略有剩余, 而且每年都要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可是, 机关事业单位不吭不哈一次就增加一千多元, 等于企业退休人员多年的总和, 这样的调整办法, 双轨永远都不会并轨, 这个不公平的问题也永远得不到解决。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有关部门对此问题认识模糊, 或者说没有认识到双轨制的不公平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另一方面, 一些既得利益者下不了决心, 国家在几个试点城市的试改不了了之就是最好的说明。现在只有像温总理所说的那样, 痛下决心才能把这项改革落到实处。一次性大幅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工资, 使其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基本持平, 才能真正彻底地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国务院参事袁伦渠所讲, 我国的国有资产是过去长期实行低工资、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所造成的, 这当中除了广大农民做出的巨大贡献外, 主要是目前离退休老职工过去劳动的积累, 他们的功劳不可磨灭。另外, 过去企业被扣除的养老保险费用并没有形成养老保险基金, 而是一部分以税利形式上交国家, 形成国有资产或挪作他用, 一部分留作企业扩大再生产存在于企业现有的资产中。这两部分形成的国有资产在产权制度改革后, 都统一归并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因此离退休老职工有权要求对自己的养老金进行补偿。
养老金改革,并轨无期 篇3
据参与方案讨论的知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为期两天的会议讨论有关养老金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如养老保险多轨制改革、做实个人账户、完善养老金投资运营机制、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等。
此次会议虽然是内部的闭门会议,却受到公众高度关注。刘成是北京一家国企的退休人员,他最关注的莫过于养老金改革中的公平性。“两个学历、工作的年限都差不多的退休人员,但是一个在企业退休,一个在机关单位退休,他们的养老金为什么会相差那么大?”这是他最想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刘成的“麻友”中,有两位是企业退休人员,一位是中央机关司局级退休干部。“我们三个企业退休的养老金平均每人2800元,那位机关退休的一个人养老金就7000多元,几乎是我们三个人的总和。”刘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为此事他还去所在企业的人事部门咨询过多次。
同样一份养老金,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之间何以有如此大的差距?所谓的多轨制,也是许多人关注养老金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长期研究养老保险制度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高爱娣看来,有关养老金改革的讨论,事关公平性的多轨制改革最为困难,剩下的其他事项都属于技术性问题。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是研究中国养老保险的权威机构,该中心秘书长房连泉则认为,养老金改革是一揽子的制度设计问题。从改革原则上讲,公平性和效率性的权衡,始终是制度设计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多轨制涉及的公平性,是目前最受关注的问题,成为影响各方面改革的阻力和难点。如果讲公平,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制度公平。”房连泉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方案出台尚需时日
“两天的会议,主要是四个团队把各自方案进行了介绍,与会人员再针对某些具体问题展开讨论。这次会议只是部门和专家之间的研讨,之后部委之间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间还有不同层面的研讨,因此方案出台尚需时日。”一位不愿具名的参与讨论的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
他所说的四个团队,即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大学四家单位。此前,人社部委托这四家学术机构分头研究制定了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方案,并与它们就各自养老方案签订了保密协议。
上述不愿具名人士表示,四家单位在养老改革方案上有方向上的共识,也有制度环节具体操作上的不同。而这些细节性操作是与会者最关心、亦是讨论最激烈的问题,“所谓魔鬼出在细节上嘛”。
《中国新闻周刊》还从消息人士处获悉,此次闭门会议围绕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养老多轨制改革、投资运营、全国统筹以及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等多方面问题展开研讨。
“研讨会上,对于养老金并轨,大家认为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再讨论了。并轨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只是将多轨并成一轨,还是并成两轨,在这些具体操作性问题上还没有达成共识,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可以说是方向已定,但并轨还没有期限。”上述知情人透露。
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也在21日表示,人社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首先就是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人社部也会及早提出合理建议,但目前并轨问题暂无明确时间表。
相对于官方对并轨问题的模糊回应,学术界的呼吁则显得尤为迫切。
在方案提供单位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看来,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方案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推动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来化解双轨制下的利益格局失衡。
郑功成认为,双轨制长久存在无疑是现行养老金制度最大的不公,这次应当纳入顶层设计的范围。“最重要的原则是要维护‘同一代人相对公平,不能让同一代人处于不平等地位。现在企业中的老年人也进入了新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而机关事业单位的新人却仍然享受着不用缴费的退休制度。如果再不考虑并轨问题,造成的将是两大群体中的老、中、青三代人都不公平。”
方案提供单位之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也认为,此次养老制度顶层设计,应该同时进行不同人群养老金并轨改革,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窗口越来越小。
作为方案提供者,郑秉文、郑功成的上述看法具有代表性,亦可能影响决策者尽早解决养老体系并轨制问题。但在另一方面,养老改革不但涉及个人的切身利益,还涉及机构分类、人事制度、工资分配、财政保障等多方面的配套措施改革,显然并非易事。
“在方案中我们会采用有利于执行、影响面积小、积极稳妥的方案。而对于并轨制问题,这需要权衡利弊、积极稳妥去推行,它太敏感了!”参与讨论的某部委官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缺乏制度设计导致“碎片化”
据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起,有关部门就开始讨论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改革,但一直不甚了了。
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养老保险也从政府包揽一切转变为个人、企业、财政共同承担。但由此也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两套并行的养老金体系:一套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个人无须缴纳社保,由财政统一支付养老金;另一套是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单位和职工本人按照一定的工资比例来缴纳。
“这意味着企业和企业员工均需为养老缴费,而机关事业单位群体则主要由全民供养。”唐钧解释说。
随着社会变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又渐渐形成了目前多种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公务员的制度、事业单位的制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在一些地区,还制定了针对城镇无保障老人、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等。
对于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郑秉文将其称为养老保险的“碎片化”状态:包括城乡之间的“大碎片”,以及不同人群之间的“小碎片”。
郑秉文进一步分析认为,养老保险碎片化问题造成了养老金多轨制现象,即不同身份人员,有来源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且养老的待遇差距较大,从而造成社会不公现象。
实际上,有关养老金多轨制话题亦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核心议题。今年两会前,媒体“十大热点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社保问题连续3年位列榜首,其中98%的网民认为废除养老金双轨制条件已成熟。
郑功成身兼全国人大代表,他也认为,养老金双轨制应当尽快得到改变。“双轨制只是表面上的问题,实质的问题是双轨制下两大群体在权益和待遇方面的巨大差别,是严重的社会不公。”
废除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也在一些地区试点推行,但过程并不顺利,甚至裹足不前。早在2008年2月,国务院就召开常务会,决定事业单位推进养老改革试点,要求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先期开展事业单位试点改革。但五年多过去,上述试点改革至今并无实质性进展。
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秘书长房连泉分析认为,五省市试点改革,意图是向企业养老保险制度靠拢,但改革阻力非常大。“我认为停滞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改革的顶层设计,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改革需要联动,并需要配合以企业单位的养老金改革,还需要补充性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等等。”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房连泉指出,目前的企业养老金改革面临着种种问题,职业年金制度发展不起来,也影响到了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预期。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比如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后应采取什么样的养老金制度模式等等,这就需要做出改革设计。
养老金并轨改革试点 篇4
我国养老保险目前呈现“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局面。城镇就业职工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职保”)覆盖;农村居民享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城镇无业人员则可以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居保”)。除公务员及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外,这三种保险构成一张网,覆盖了城乡不同群体。
但是,这“三驾马车”在奔跑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兼容性差、重复参保、重复建设、公平性欠缺等。兼容性差,即各种保险制度之间不能互通互连,难以衔接;重复参保,即一个人同时参加多种养老保险;重复建设,即某些地方重复建设养老保险系统;公平性欠缺,即不同制度下的养老保险待遇悬殊。
据2012年34号审计公告披露,截至2011年年底,112.42万人重复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农保或城居保,1086.11万人重复参加新农合、城镇居民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造成财政多补贴17.69亿元,9.27万人重复领取养老金6845.29万元。究其原因,是不同险种之间不能衔接转换。
也就是说,由于养老保险不能衔接转换,既增加了个人负担,也增加了财政负担;既影响了劳动力流动,也影响城镇化进程。实现衔接转换之后,三大养老保险兼容性差、重复参保等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早在去年年底,山西就率先出台了《关于山西省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换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
之前,养老保险已实现跨省转移,如今又推进衔接转换,可以说,“立交桥”式的养老保险体系已经轮廓清晰,养老保险改革正在向公众期待的方向迈进。不过,距离公众的要求还有很远的距离,原因在于,养老保险的公平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多轨制的养老保险制度造成了养老不公。
表面上看,我们只有三种养老保险制度,但实际上远不止三种。除了职保、城居保、新农保外,很多地方还存在老农保;有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正向企业看齐,而有的还是老模式;尤其是公务员养老制度一直单独运行,脱离于国家养老保险改革,这是舆论不满、养老不公的主要原因。
由于多年来我国采取的是分人群设计、分部门管理、分地区实施的养老保险模式,形成了明显的“碎片化”特点。养老保险实现跨省转移、衔接转换,只是把各种“碎片”衔接起
来,却无法解决不同养老制度造成的不公。因此,养老保险改革到目前为止,都是有限的进步,还没有触及最敏感的问题。
从有关数据看,目前不同人群养老待遇差距极大。公务员养老待遇最高,政府机关的退休金约为企业退休职工的2至3倍;参加职保的企业人员,退休金普遍只有退休前工资的60%左右;参加城居保、新农保,有的人每月养老金只有几十元,最离谱的是每月2元养老金。
可见,养老金改革不应止步于跨省转移、衔接转换,还需要向公平迈进。而要想实现养老公平,养老金改革必须进入“并轨时代”,即打破养老多轨制,实行统一的养老制度,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据悉,广东东莞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就是要实现三种养老保障并轨。各种养老制度全国并轨有何不可?
养老金并轨改革试点 篇5
为积极探索我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满足庞大老年群体多样化层次的养老需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严格对标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目标和要求,以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改革试点,强化政府责任,优化政策环境,着力提升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水平,构建全地域覆盖、全天候响应、全方位供给的1+N
to〔X〕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1个全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暨指挥中心,N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所,为X个社区居家养老及家庭养老,为X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老年人家庭提供上门服务。),推进居家照料、社区照顾、机构照护的融合发展,积极推行失能、失智老人急需的“家庭照护床位”,实现老年人“足不出户、养老无忧”的目标,打造“家门口”养老院。
二、主要措施
(一)加快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一是推进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明确在XX街道、XX街道、XX街道、XX街道等4个街道分别建设1个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达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的目标,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依据《XX市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标准和场地面积不少于社区用房总面积30%、达到200㎡以上的原则,按街道层级居家养老设施突出解决老年人日托、全托及家庭照料等需求的“重综合、强辐射”的枢纽作用,社区层级居家养老设施按“重特色、强覆盖”的要求进行建设。(责任单位:各相关街道;区民政局)二是实施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要通过创建具有老年人长期照护、短期托养、日间照料及上门服务等功能的示范基地和区级的指挥调度枢纽,推动完成1个示范基地建设和1个街道综合性居家养老中心建设任务,并对居家的老年人开展“家庭照护床位”及特色养老服务需求情况摸排。2020年在推动完成4个街道综合性居家养老中心建设和14个已建成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所的提质改造任务,引入专业化服务品牌企业跨区、跨街道建设或承接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到90%以上的社会化运营比率,打造一批连锁化、品牌化、专业化的机构,实现中心城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探索发展由养老服务等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的“家庭照护床位”500张。2021年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连锁服务机构等资源,探索发展由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的失能失智、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的“家庭照护床位”新模式,开设“家庭照护床位”700张。(责任单位:各街道、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卫健局)(二)建立“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一是建立基本数据库。在全区开展摸底调查,建立全区老年人基本信息与服务需求,以及现有养老服务设施、医疗机构、社区闲置资产和从事社区养老服务及相关行业人员等情况的基本数据库。二是建设“三边四级”养老信息化服务网络。立足老年人服务需求,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通过完成XX区“三边四级”养老设施网络布局,围绕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完成区级统筹、街道辐射、社区落实、小区(网格)参与的四级养老设施网络布局,建设XX区养老服务监管指挥中心,用于养老工作调度指挥,对区内各养老服务设施进行远程视频监控、服务流量监测和安全生产管理,对老年人、从业单位及劳动者等进行信息管理和服务质量监管等。三是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建设1个服务热线和呼叫中心,由专业服务组织或机构运营,充分依托信息管理系统的“互联网+”、物联网及无线通信、智能终端等技术手段,整合调配医疗、家政、送餐、助浴、护理、心理咨询、志愿服务、社会工作等各类服务资源,为居家老年人及时提供各种“点菜式”上门服务,实现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便捷、高效服务。(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区民政局、区财政局)(三)落实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标准。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抓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等国家标准在设施建设、人员培育、服务提供、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落实。落实我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布局要求、服务流程与规范、服务质量控制与评价等方面的行业标准,探索研究“家庭照护床位”服务规范与评价标准。二是建立评估机制。培育发展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等社会组织,落实养老机构综合评估和报告制度及老年人能力评估制度,以《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为基准制定5A星级评定办法,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和服务质量评估,推动实现服务管理标准化与行业自律,创建一批标准化建设示范机构,全面提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能力与质量。(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区民政局)(四)加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养老服务业人员技能培训。依托省、市级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和专业院校对全区在职养老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到2020年,在职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率达到100%以上。二是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养老服务评价与褒奖机制,制定入职奖补和职业补贴政策制度,鼓励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直接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三是多元化发展养老服务队伍。依托社工站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低龄老年人的作用,培育发展各类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组织开展各类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区人社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五)促进居家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协同发展。
通过养老信息平台与养老机构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上门服务经验,探索建立居家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机制。深化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实施公建民营工作,拓展服务内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支持辖区内现有的养老机构举办或承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社区康复、助餐助浴等服务;支持养老机构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发展居家服务新业态。开展特色养老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个人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居家养老服务拥有的终端渠道优势,在全市大力创新各推广互联网+智慧养老“点餐式”服务,服务对象面向政府兜底老人、城镇三无人员、城乡低保一类(全额享受低保)人员的老人;70周岁以上的计划生育特殊扶持老人;百岁老人;子女侨居国外或在国外工作的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子女长期在外65岁以上的劳模空巢老人;子女援疆援藏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65岁以上失能、失智的老人。积极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配合市民政局对全区失能半失能的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全面摸底,2020年完成30户家庭的厨房、厕所免费适老化改造。着力推广“家庭照护床位”。对家庭中需长期照护对象的床位进行适老化改造,由养老或医疗机构上门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与相应的医疗护理服务,或通过“互联网+”、智能终端链接居家老年人进行远程看护与远程问诊,并在实时掌握老人动态和生理指标的基础上,由机构根据老人发出的指令,及时到达其家庭提供专业化服务。(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区民政局、区卫健局、区财政局)(六)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积极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一是加快敬老院养老服务能力建设。通过改造,将岳屏镇敬老院、区福利院等转变为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并积极推行公建民营、委托社会力量运营的模式,提高运行效率和专业化的服务水平,在充分满足兜底保障需求的前提下,为其他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托养服务和延伸开展居家上门服务。二是加快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利用农村闲置房产广泛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院、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等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力争到2020年覆盖60%以上的村,依托专业化服务机构和老年协会等组织,为空巢、留守、失能、失独、高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邻里互助、休闲交流等服务。三是建立关爱服务机制。结合脱贫攻坚,建立为农村贫困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的制度,以及提供贫困家庭劳动力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和公益性岗位等就业扶贫政策,到2020年全面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机制和基本制度。(责任单位:岳屏镇、区民政局)(七)建立健全居家和社区养老监管体系。
推动形成多部门、跨地区的联合监管工作局面,加强对养老机构建设、服务、管理等全过程的监管,建立覆盖机构的法人、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养老服务行业信用体系,以及养老服务行业“黑名单”制度及失信惩戒机制,落实养老机构综合评估和报告制度,定期对养老服务机构人员、设施、服务、管理、信誉等进行综合评估,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区绩效考核办、区市场监管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2019年12月)。
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改革试点工作,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制订具体三年计划操作方案或实施细则。(二)组织推进(2019年12月-
2021年9月)。确定养老服务示范基地建设暨服务信息平台指挥中心,在2020年拟定XX街道XX社区、XX街道XX社区、XX街道XX社区、XX街道XX社区为4个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对已建成的XX村等14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提质改造,新增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3个,实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不低于16个的目标。
(三)考核验收(2021年9月-10月)。
将形成试点项目自查报告及工作台账,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全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总结,联合各部门对已建成的任务点进行考核验收。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在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和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民政、发改、财政、人社、卫健、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应急管理、消防救援、市场监督管理、区政府督查室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协调改革试点的重大问题,督促各成员单位按已明确的职责分工抓好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民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副局长任常务副主任,办公地点设区民政局,抽调相关部门精干人员组成工作专班,由财政保障工作经费。(二)加大投入,强化保障。
各镇、街道要积极整合辖区内各类资源,盘活相关资金,民政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方面的投入,财政部门在资金安排上要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倾斜,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广西养老金并轨细则 篇6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重上升 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趋势
据统计,20xx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7.7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7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01万人,均已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5%,低于控制目标1.35个百分点。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广西各级人社部门进一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大学生就业供求不匹配的矛盾。通过启动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建立创业孵化基地补贴制度,举办广西首届创业大赛等,支持和帮助大学毕业生创业。据了解,20xx年,全区约4000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增幅创历年来新高。
此外,为推动农民工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去年6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创新和加强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从职业教育改革、就业创业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以及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助力农民工实现“致富梦”、“创业梦”、“市民梦”和“财产梦”。据统计,去年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达74.86万人次。蒋明红表示,农民工返乡创业目前已成为一大趋势,我区人社部门今年将继续创新服务农民工体制机制,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工作,采取专项资金扶持等方式,引导和帮助更多的返乡农民工成功创业。
社会保障“红利”升级更普惠于民
社会保障方面,20xx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636.78亿元,基金总支出597.63亿元。参加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278.59万人、1067.21万人、258.98万人、338.21万人、280.21万人,比上一年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初步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打破城镇居民与农村农民身份差别,统一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促进广西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如连续十年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xx年调整的涨幅为20xx年广西城镇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月平均水平达到1868.98元,惠及全区约172万企业退休人员。记者还从会上了解到,今年,自治区还将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继续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这将是20xx年以来连续第十一次对养老金进行调整。目前,国家正在安排部署调整事宜。
“五险合一”社保数据大集中步伐加快。全区14个市本级、自治区本级和82%的县(市、区)的社会保险信息数据实现自治区集中,其中9个市上线应用金保工程数据大集中信息系统,为实现全区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打下坚实基础。
广西正酝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涉及120万公职人员
近日,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要承担占工资8%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占工资4%的职业年金,也就是说,每月工资的12%将用于缴费,这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是否造成冲击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对此,蒋明红表示,机关事业单位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同步进行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调整后,总体不会出现因为要缴纳养老保险而导致工资待遇降低的问题。
据了解,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涉及广西公职人员约120万人。目前,人社部、财政部正在拟定贯彻国务院国发2号文件具体实施办法,待实施办法出台后,人社部门将根据两部的有关规定制定广西具体实施意见,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报经两部批准后实施。
自治区人社厅回应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涉及广西约120万公职人员
公务员会涨工资 但涨幅不会太大
核心提示
最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话题热度不减。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方案公布后,国家约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将告别“免缴费”时代。而按照相关方案,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全国同步实施。那么,广西将如何实施?这项政策会涉及多少广西公职人员?1月21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召开新闻通报会,对大家关心的话题进行了回应。
何时会落地?
力争在今年上半年敲定实施细则
据介绍,机关事业单位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工资制度改革同步进行,即在同一时间同时推行。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蒋明红介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涉及广西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数约120万人,其中20万左右的公务员和100万左右的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目前人社部、财政部正在拟定贯彻国务院国发2号文件具体实施办法,待两部实施办法出台后,广西再根据两部的有关规定制定广西具体实施意见,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报经两部批准后方能实施。
据介绍,我区力争在今年上半年敲定实施细则,但不管何时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都从20xx年10月1日起执行。
待遇会降吗?
缴费后不减反会略有增加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要承担占本人工资收入8%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4%的职业年金,这样的缴费标准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际收入是否有冲击?人社部门回应,这次机关事业单位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同步进行的,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同时推行的。考虑到机关事业单位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个人必须缴费的事实,在工资制度改革规定中也相应的考虑了这一因素,总体不会出现因个人缴费后工资待遇降低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要涨工资,总量会有所增加,但涨幅不会太大。”蒋明红说。
养老金咋算?
跟级别和职称有一定关系
那么,养老金到底怎么算?并轨后机关单位人员的级别和职称跟养老金有没有关系?对此,蒋明红表示,有关系。首先,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是与职务、职称挂钩的。改革实施后,这部分人员是以其在职时本人月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工资基数进行缴费的,工资收入高缴费工资基数就越高,计入个人账户基金积累就越多。其次,退休后基本养老金是按本人退休时上年度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本人缴费工资水平和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为因素计发的。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这几年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缴费工资基数越高、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越多,越往后退休的人员其基本养老金水平就越高。
他们怎么看?
并轨后,公务员跳槽不用愁了
对于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如何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公务员对此有赞有弹,有人欢喜有人忧。
“我挺支持这个政策的,我早就想交社保了。”杨先生在基层当公务员9年了,这些年间,他好几次想转行进入企业工作,却迟迟下不了决定。“一旦辞职的话,就要从零开始交社保,这挺尴尬的。”杨先生说,按照原来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规定,只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辞职,其个人养老保险将没有一分钱的保障,全部从零开始。这样的规定,让多少想辞职创业的人员不敢辞职,特别是年龄稍大的公务人员,辞职后需要补交的那一大笔养老保障就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之后,公务员也需要自己缴纳一部分社保,就算转行,养老保障也可以带着跑。
养老金并轨改革试点 篇7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公平性问题,而养老金双轨制改革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每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些政协代表、人大代表都纷纷递交提案,呼吁尽快启动养老金双轨制并轨的改革,包括一些专家在内的人们都认为国家财政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大包大揽,而对企业职工则实行“缴费型”统筹制度,引起了除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外各群体强烈不满,养老保险双轨制被称做当今社会最大的不公。
1 养老保险双轨制运行下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低水平、覆盖范围小且碎片化
由于国家在最初设计养老保险方案时,没有把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范围。因此,我国目前实行的养老保障制度,大致可以形容为是板块化格局,具体分为以下几大板块:机关、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实行国家财政或者本单位包下来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大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企业都实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的老年人口,目前主要是依靠家庭和土地养老,部分地区试行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城镇企业职工、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也存在着统筹层次低、覆盖面不广、待遇不统一等现象;部分股份制的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仍游离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这种低水平的小范围、碎片化养老保险多轨制度在参保义务及待遇水平上的不平衡已经越来越激发社会矛盾,引发了社会的不安定与强烈不满。
1.2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运行导致养老金缺口不断增大
在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运行下,造成养老金缺口不断增大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我国社保制度建立较晚,很多以前企业退休的人员根本就没有缴费并参保。早期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就是依靠在职职工的缴费来负担已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即当时在职职工的个人缴费无法全部进入自己的个人账户,被部分拿去给退休者发养老金,这就使在职职工个人账户出现空账。二是近年来国家连续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提高养老金,现在很多人的养老金水平都已经超过了每月2 000元。这种养老金支出的巨大变化使得国家财政只能优先为退休者发放养老金,而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空账问题。
1.3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双轨制并轨改革涉及公平问题
目前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是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目前月人均养老金近1 900元。第二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月均养老金是企业退休职工的1.8倍,离退休费支出大约一半是财政拨款,一半是自筹。第三是机关公务员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享受财政全额拨款,养老金水平是企业的2.1倍。这其中的事业单位养老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即事业单位与公务员相比,事业单位养老金要稍低一些,但近几年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却没有将公务员包括进来,并且公务员改革没有预期,这自然成为事业单位与公务员攀比的参照系,是事业单位与公务员相比感到不公平的原因;事业单位与企业相比,企业因其绩效和效益的变化可以灵活调整,工资可以上不封顶,工效挂钩,尤其垄断性行业和企业的退休金要远远高于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退休金只是一个能“过得去”的平均数,退休前不能向高收入企业看齐,退休后却要向低收入企业看齐,这是事业单位与企业相比感到不公平的原因。
1.4 养老保险双轨制并轨改革涉及改革方案的技术问题
就目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缴费设计和待遇计发等方式上看,其绝大部分内容与企业养老保险基本一致,如果实施双轨制并轨改革养老金在替代率上要从80%~90%下降到50%,其养老金水平下降就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没有任何具体细节和弥补措施方案出台,仅仅从技术上改革方案,笼统地提到要建立职业年金,如果没有良好的预期,如果感到福利水平是“绝对”地下降,无论对参加改革试点单位还是不参加改革的事业单位,这项改革势必难产。
2 养老保险双轨制并轨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今后养老保险双轨制并轨改革,从大方向上,业界普遍认为,各种养老体系应该纳入统一的框架之中,实行大致相同的缴费水平和支付标准。养老保险双轨制并轨改革,不管哪个群体,都应该采用个人缴费与单位缴纳相结合的模式,建立统一的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制度,使养老金改革朝着一体化的方向迈进,缩小不同群体间的差距。
2.1 坚持增强公平性、适用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原则进行“顶层设计”
公平公正,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生命线。要从整体上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其坚持的原则应该是“增强公平性、适用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从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和成功的经验看,政府公务员与其他事业单位职员、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完全可以统一,没有必须分设的理由。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在扩大覆盖面上尽管成绩明显,但在最关键的制度可持续性、弥补空账、承担转制成本、破除双轨制等“攻坚性”改革上还没有实质突破,所以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已经成为当前重点工作。要坚持以公平为主的社会保障原则,统筹考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结构调整,力争使不同单位同类人员退休后待遇水平保持比较适应的合理比例关系,逐步缩小待遇差距。实现事业单位与公务员一起改革以避免互相攀比,逐步建立职业年金以弥补参加改革后降低的那部分,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双轨制并轨改革的平滑转型。
2.2 有步骤地推进退休年龄制度改革
退休年龄是劳动者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时间,也就是说,当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或符合退休制度规定后,就可以停止劳动,并开始领取养老金,享受养老保障。目前,中国的养老金缺口很大,随着步入老年的人口增多,这一数字会越来越大。如果实行弹性退休年龄,会有一部分人延迟退休年龄,也就推迟了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金双轨制并轨改革带来的财政压力。
2.3 事业单位改革要真正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我国从2008年2月开始,在广东、上海、浙江、山西、重庆五省市已经先期开展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为推进事业单位分类配套改革,已经明确了“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并轨,建立职业年金弥补差额”的改革路径。职业年金在结构上类似企业年金,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我们建议在“顶层设计”时考虑调整事业单位、机关养老金结构,政策制定需要设法提高企业和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限制事业单位、机关的养老金的增长标准,可适度把其退休金往下降,逐渐跟基础养老金对接,同时建立职业养老金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每年都在增长,就可以替换退休金。这样,事业单位、机关待遇并不明显下降,养老金结构却在安全地调整,也就是说一个群体受益了,但其他群体都没吃亏。
2.4 做实和强化个人账户基金,避免和制止养老保险基金违规挪用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这个大背景下,在机关、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起职业年金制度的同时,做实和强化个人账户基金管理,避免和制止养老保险基金违规挪用显得更加重要。做到国民每人都有一个独立的个人账户,每月存入多少资金,资金投资在了什么地方,每月定期会有汇报,这使得基金的投资受每一个人的监督,养老金的调度使用更透明。人们对自己个人账户的资金有了清楚的了解后才会愿意储蓄更多的资金,合理进行投资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才能规划自己未来的养老生活,国家也能筹集到更多资金减轻财政负担。
摘要: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改革的热点问题,而养老保险金双轨制改革更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话题。文章就我国养老保险双轨制并轨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性地提出了我国今后社会养老保险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养老金并轨改革试点 篇8
摘 要 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全民福祉的必然要求;改革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实现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国应采取一揽子和一次性改革策略,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走向统一,从而完成改革重任。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养老保险改革 统一模式 职业年金
2009年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下发《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决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5个试点省市启动这一改革。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一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其改革要点和制度设计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几乎完全一致,换言之,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将大幅降低。
一年过去了,五省市事业单位改革试点阻力重重,毫无进展,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广东某些事业单位尤其是高校出现了骚动,一些高校教师开始申请提前退休,这说明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出现了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一、中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阻力——单兵突破的困难
五省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年来成为新一轮全社会议论的焦点。抛去社会保障制度“能上不能下”的“制度刚性”的基本特点,我们认为试点主要遇到了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公平问题。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在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中处于中间层次,上有公务员下有企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事业单位当中产生不公平的原因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公务员退休金高于事业单位养老金,但此次改革试点却未被纳入其中,且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没有提上议事日程,这自然使事业单位职工深感不公;(2)企业属赢利性单位,工资与绩效挂钩,某些垄断性行业职工的退休金要远远高于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退休金只是处于社会平均水平,退休前不能向高收入企业看齐,退休后却要向低收入企业看齐;(3)此次改革范围是事业单位中的一部分,主体是医疗卫生部门和大学等,在这个“小群体”眼中,与整个事业单位那个“大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被放大了数倍,事业单位改革被人为的划成三六九等;(4)事业单位中的“小群体”又仅仅在五省市中进行试点改革,这必然引起遭遇改革的事业单位人员的不满。如果说前两个原因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普遍存在的问题的话,那么后两个原因就是五省市改革遇阻的直接原因。
二是改革方案的技术问题。由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无论是在缴费负担比例还是在待遇计发方式方面,都与企业养老保险无太大差异,因此,养老金水平下降不可避免,替代率可能从80%~90%下降到50%。然而,改革方案中并没有详细论述改革后养老金水平的变化范围,只涉及到建立职业年金的概念,使得改革范围之外的事业单位任意猜测, 参加改革的事业单位人心恐慌。
二、中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思路——统一模式的改革
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全民福祉的必然要求;改革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实现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由之路。
郑秉文教授认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三个联动”和“大过渡”。
所谓“三个联动”,一是公务员退休金制度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一起改革,避免两个制度在待遇水平上的断层;二是所有性质的事业单位一起改革,避免养老保险制度在事业单位内部呈现“碎片化”特点;三是建立职业年金与事业单位改革同步推进,以弥补参加改革后养老金水平降低的那部分,维持生活水平的不降低,为所有人创造一个稳定的养老制度环境。
在“三个联动”中,改革要得到社会支持,关键在于设计合理的退休待遇水平的弥补机制。鉴于此,即将出台的《社会保险法》应首先制定出公共部门职业年金体系的基本框架,为建立职业年金提供政策支持。一方面,这有利于消除待遇差距,获得企业的认同,同时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奠定基础。《社会保险法》应明确公共部门职业年金体系的基本思路,即总体方案应与现行企业年金完全保持一致,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包括统一的缴费方案,统一的投资工具,统一的运营方式。
所谓“大过渡”,指老人中人采取老办法,新人采取新办法,即改革从新人开始,实现制度的平滑转型。这是减少社会震荡的最好方法,也是保证改革成功实施的最佳路径。然而,有一些学者和政策制定者认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4000万人要实现一次性过渡,会出现“双重支付”的问题:政府既要支付新人建立职业年金的单位缴费部分,又要支付老人中人退休金部分;造成财政当期负担过大,反而达不到改革的预期效果。笔者认为,这种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没有对“统一模式”改革的投入或收益、长期或短期做一个权衡。
首先从职业年金的财政负担上来看。假定从2009年起为新人建立职业年金,个人和单位按4%缴费,其中单位缴费来自财政补贴,那么,在短期(2009-2013年)内,年均财政补贴均未超过GDP的0.02%,其中2009年仅为7亿元,2013年为63亿元;在中期(2009-2020年)内,年均财政补贴仍占GDP的0.02%,到2020年为154亿元;长期(2009-2070年)内,每5年以占GDP0.01%的幅度增加,到2050年达到峰值0.11%,此后一直保持在这个比例上。综上所述可看出,职业年金的单位缴费对财政的压力非常小,财政完全有能力负担这个所谓的“双重支付”。
其次对改革前后的收益以进行对比,实际这是对短期与长期、当期与长远利益的取舍(参见表1)。如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改革采取“大过渡”的办法,那么,将于2049年首次出现收益拐点,改革效果开始显现,老人的数量以此为界逐年减少,到2070年仅为190万人,退休金占GDP的比例下降到0.12%。,但是,如果不改革,到2040年退休金占GDP的比例将比2006年高出1倍,到2070年退休人员总数将高达1512万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改革是短期和长期收益权衡问题,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财政是有承受能力的。
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采取“三个联动”和“大过渡”的办法,在短期内在并没有对财政造成太大的负担,在长期内是利大于弊的,收益远远大于投入。因此,只有采取一揽子和一次性的改革策略,才是走向统一制度、完成改革重任的唯一成功之路。
三、中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对策——职业年金的建立
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统一纳入养老保险改革,关键在于为其建立第二支柱即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年金制度相对应,我们将其称为职业年金制度,用以弥补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下降所带来的养老金差异。所谓职业年金,是指事业单位职工在依法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费用由单位或单位和个人缴纳而建立的补充性养老保险。在这方面,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公务员职业年金制度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按照惯例,在实行统一模式的国家,一般都为公务员建立一个很好的自愿型职业年金,旨在补偿和提高公务员的工资收入,稳定公务员队伍。美国的政府公务员建立第二支柱职业年金的前提条件必须是首先要加入基本保险即OASDI,再此基础上才可建立职业年金。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职业年金被称为“TSP职业年金”,它由政府出面专门建立,由雇主和雇员协商建立并在市场上选择运营商,各州政府公务人员养老基金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作为受托人,基本进行集中投资管理,建立一个相对集中的资产池,实行完全的市场化投资策略,效益非常好,联邦政府在为其雇员建立的职业年金中,还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关照。美国联邦政府“TSP职业年金”是根据美国1986年制定的《联邦职员退休制度法案》专门为美国联邦政府的文职人员和军职人员设立的一种储蓄与投资型自愿性养老金计划,由独立的“联邦退休节约投资董事会(FRTIB)”统一管理。TSP职业年金的缴费公式很有特点,深受欢迎:当一个雇员踏进政府机关的大门,单位缴费就会自动为其拨入其工资1%;此后,为鼓励雇员建立职业年金,雇员每增加缴费1%,单位就配比追加缴费1%,一直到4%为止,即使雇员个人继续增加个人缴费,单位再也不为雇员缴费了。当然,个人缴费还可以继续增加下去。现假定,即使按10%缴费方案(雇主和雇员各5%)来计算,并按美国社会保障总署官方的7%回报率为基准来计算的话,对于一个年薪4万美元的普通文员来说,10年后个人的滚存余额将为5.78万美元,20年后市17.4万美元,30年后40.7万美元,40年后将高达87.6万美元。TSP的平均替代率高达110%,如果再加上基本养老保险(OASDI)42%的替代率,合计就高达142%,高于工作时的工资所得,就是说,如果他工作时年薪是5万美元的话,退休后的养老金(两项合计)将高达7.4万美元左右,反倒高于他在职时的工薪收入。美国政府官员廉洁、高效、勤勉、忠诚,与他们良好的退休预期有很大关系。
美国联邦政府的职业年金之所以回报率很高,是因为联邦政府提供了“政策帮助”:联邦政府为其建立了G、F、C、S和I五只基金,这五只基金被统称为“个人基金”,每只“个人基金”委托不同的公司管理,雇员可根据个人偏好进行资产配置与投资决策。此外,政府还提供了“生命周期基金”即L基金,以2008年10月为例,它有5个组合:L2040基金(适用于2040年以后退休的雇员,下面以此类推)、L2030、L2020、L2010和L Income(适用于已退休人员每月领取养老金),联邦雇员可根据自己的年龄和退休时间对这5个组合进行自选。根据以往的业绩,“个人基金”和L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在正常年份均高于前述假定的7%,7%只是一个参照系而已,例如,在过去的15年里,美国全国职业年金年均回报率高达10.6%,所以,美国联邦政府的TSP职业年金的替代率事实上比前述的110%还要高一些。
就我国而言,与目前企业年金制度模式相比,职业年金制度应采取信托模式,并且国家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可分别建立两个资产池,每个省份可以分别建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两个资产池,也可合二为一;每个资产池应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采取独立封闭性运行方式,实行完全市场化运行规则。国家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为这些养老基金专门建立若干基金。
参考文献:
[1]郑秉文.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路在何方.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5.
[2]赵俊康.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供给能力区域比较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2.
[3]臧宏.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路径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6.
[4]陈宗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析.北京:经济出版社.2006.
关于“养老金并轨”的观点 篇9
12月24日报道,构造奇迹单元养老保险改良方案已经制定,并在决定层面得到通过。这意味着已经试点多年的养老金并轨改良将有全面实质性的盼望。
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形容养老金并轨方案出台一点都不为过。受汗青前提和特定情形影响,曾经的养老金双轨制在保障企奇迹单元退休职工正常糊口和社会不变中施展了一些应有的浸染。可是,它的一些破绽我们也必需面临,最突出的就是在岗时代缴费和退休回家领取上的不同。
因为在岗缴纳和退休收入差距,还直接导致了奇迹单元和企业单元之间的职员往来交换不畅,给一些企业的成长壮大造成了人才制约和瓶颈,这种状况很洪流平上是养老保险制度不公正所导致。回过甚看养老金双轨制备受诟病,社会上不绝有声音号令并轨也就不敷为奇了。
可喜的是,国度有关部分对老黎民关于养老金的呼声给以了“出格存眷”,颠末体系、稳重、周密研究和充实论证后,养老金并轨改良方案出台了。它从制度层面长举办了全心的计划和严酷的划定,给后期的相干事变推进奠基了坚硬基本。
先说它的减法之妙,之前执行双轨制,奇迹单元和企业执行的是差异的养老金缴纳步伐。好比构造奇迹单元职员不消缴养老保险,但退休后的养老金尺度却远远高于企业退休职员。而企业职工缴纳养老金后的退休收入却远远赶不上奇迹单元体例职员,这着实就是一种不公正报酬,造成了职位上的“隐形不同”。养老金并轨后执行同一的缴纳划定,必将会慢慢镌汰这种不同,到达最终消除这种怪征象的目标。
再者,不能不提它的加法之效。养老金并轨方案中提到了“五个同步”,出格是“构造与奇迹单元同步改良,职业年金与根基养老保险制度同步成立,养老保险制度改良与完美人为制度同步推进……”之思绪尤为引人注目。简朴的说来,就是将来公事员、奇迹单元职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直白点,就是养老金储蓄将会大幅增进,世界诸多的奇迹单元事恋职员,将会给“退休金储蓄”这个洪流池注入更多的血液,为满意日益复杂的退休职员养老需求孝顺力气。
诚然,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这次养老金并轨改良,曾经的双轨制执行了那么久,溘然间要产生变革。是必要一个进程的,我们必要做的就是用善意的设法和方法给以支持,事实我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养老金并轨改革试点】推荐阅读:
养老金并轨拉锯战09-24
养老保险并轨05-20
养老金并轨方案或年内出台 双轨制将画句号07-09
公务员辞官自述:养老金并轨后待遇不特别了08-21
养老金制度改革09-22
中国养老保险改革06-18
养老保险改革前后差别09-11
改革后老中新三类人各能拿多少养老金09-03
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研究论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