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作文素材积累

2024-07-10

五年级作文素材积累(共14篇)

五年级作文素材积累 篇1

带着饱胀的肚子,坐在车上,秋日的晚风从窗中渗透进来,我微闭双眼。感受着这风带来的烈,不断向我涌来,如奔放的马,眼睛感觉有些发酸,但并不在意,我不知道我被载到了具体哪里,只听见爸对我说:“怎么越走越远?”眼睛外的光线忽闪忽现。

车停,风停,望过去是无数的灯光闪烁,看似一个公园,还没理清楚思绪,就听见,他对我笑笑说道:“来过日湖吗?”也许日湖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书上,网上满是日湖的图片与文字;而我自己又隐约记得好像来过,但是没有一点湖面的画面,事情在我脑海中,我也只能草草地说:“不知道就算去了也忘了。”

夜晚没有阳光的刺眼在;没有嘈杂的人群,有的只是清风吹拂的凉爽,只有不同色彩的灯光,也许这种静,使我感到震撼。

来到,日湖一边基本都是那茂密的荷花围着,我欣赏荷花,欣赏它的清洁,欣赏它的淡雅。只是过了荷花盛开的季节吧,剩下一片无望的绿,而这绿中间掺杂着枯黄的色彩,荷叶上也有少许的骷髅洞,没有那样绿油的色彩,没有的样子。我不禁蹲下来取抚摸这叶片上的皱纹,点般枯皱的保护色,经脉清晰可见,但去摇晃它仍竖立,茎猛地插进了水中。荷叶虽枯,但那不磨灭的气却永不褪去。

一眼望去无数盏灯向这里涌来,也许更确切地说是向水中射去。目光不禁汇聚在水面,微琉璃般向远处涌动,直到那尽头。那一刻所有高架上的灯光,缓缓前行汽车上的尾灯,路灯……全汇聚在湖面上,这倒影的风景也别具一番的成为水中画,没有素描那样的精致,却有油画那样的朦胧。缕缕的清风传来抚摸着这万物,这湖就显的更加妖娆,如灵动的仙女一般,这夜的伴随下,在这自然的伴随下。将手敞开去拥抱着这一切,去感受着清风的抚摸。长时间的站立也会觉的无聊吧,蹲下来而不远处正有些小碎石,便将之拿起向日湖抛弃更是想去打乱那水中画,石头坠入水中的那一刻,小水花溅起向四周不断散开点点的水珠又再次重回水中,这湖也被这小石块的进入而慌了手脚,面在分界线中左右交错了,但片刻又重回了宁静,也许是我觉得兴起,又也许是因为对这乱的美所吸引,便将手中的石子再次有秩序抛入水中,湖的画面在我介入后不停的左右交错,兴起便将石子全部一股脑儿的扔进了湖中,这倒好深裂的水坑被我扔出,画面在我这兴起中抽动,支离,又复合。石子扔进又担心的往后看看像做了亏心事。

“走了!”在一声呼唤中被牵走了回头在望,湖中的水仍然在微微的波动着,它的净如一面镜子照透风景,人,事物……又再次坐进了车,又再次风袭击着我。

五年级作文素材积累 篇2

一、现状

考场作文成功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材料的选用是不可忽视的。选用的前提是要有丰厚的素材积累。遗憾的是, 对于我们这种城乡结合部大多数高中生而言, 并没有这种选择的自由。生活阅历有限、阅读量少, 让不少学生失去了这种选择的自由。正如于漪、程红兵老师所忧虑的语文现状:“积淀太浅, 缺乏语文功底……且学生的业余时间被大量的数理化、英语作业占据, 很少看书, 或者根本不看书。”

针对这些特点, 我在带这两届学生时改变了方法教语文。先让前五分钟活起来, 把它作为一种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把课外时事结合到课内来, 通过课外时事阅读, 积累并丰富自己的社会生活, 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

二、具体实践

1. 高一年级开展时事评论。

高一学生特点: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其潜在的“舞台意识”特别强烈, 渴望获得新老师和新同学的青睐。基于这些特点, 我在教高一时主要开展“时事评论”。具体做法是:

准备:语文科代表准备时事积累本, 记录以下内容: (1) 主讲人; (2) 时事内容概述; (3) 同学的评论; (4) 主讲人的评论。

过程:主讲学生上台先概述时事内容, 并谈看法, 其他同学补充, 接着主讲人总结, 最后由教师作点评。

结果:由主讲同学轮流进行记录, 一直持续到期末, 最后汇编成册, 挂到教室墙上, 以备同学翻阅。而没轮到主讲的同学也要准备一本素材积累本, 要求将自己的意见及同学的精彩见解记录下来。这样, 日积月累, 素材也就积累不少了。

在这个活动中, 没有所谓的标准观点, 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寻找属于自己的多元化、富于个性的观点。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学以致用, 把作文与生活、阅读结合起来, 打破学生作文学习只是在课堂的传统模式。

2. 高二年级进行的是素材选用, 之后就是占有的问题了。

首先, 对素材进行有意识的归类、整合。让学生准备一本新积累本, 对素材本中材料按它所蕴的哲理角度进行分类, 如亲情类、道德类、励志类等, 抄写、合并。

其次, 运用素材。要求学生可用单独叙的方式, 也可用组合叙的方式。如写有关亲情的文章时有同学这样写:“正是由于有了‘孟母三迁’这样的浓情关爱, 孟子的学习有了动力, 他成了中国历史上耀眼的圣人;也正是由于有了‘岳母刺字’这样的深切期望, 岳飞的人生有了动力, 他成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英雄;也正是由于有了‘父载子行’这样的非凡举动, 重病少年黄舸乐观地活下来了, 成了‘感动中国’的骄子。”

3. 高三年级推广高考优秀作文欣赏。

高三学生特点:到了高三, 随着高考的接近, 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 这时要让学生有更清晰的“把手”可抓, 主要让他们借鉴同龄人的成功之作, 如, 一些优秀作文欣赏, 特别是高考优秀作文欣赏。

具体做法:首先让主讲同学将近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出来并注上详细的评析, 然后把选文中最精彩部分投影出来, 让其他同学写评析, 讨论, 然后主讲者把评析亮出与同学探讨, 最后教师再做点评。这样通过范文引路让学生真正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虽然还有些不足, 但对于我们这种城乡接合部的作文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较好的作文借鉴积累方法。

指导低年级学生积累写话素材 篇3

一、说话练习,积累自己所说的话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鼓励学生上台进行自我介绍,利用课前的三分钟进行说话练习,让同学们明白,上台讲话是件很普通的事。我指导他们从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开始,到介绍家庭成员的情况,由介绍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到介绍自己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入学一个阶段后,我不断鼓励同学们拓宽自己的说话内容,随着说话机会的增多,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他们在阅读中丰富了语言,又在说话中历练了语言,促进了口语的表达。渐渐地,他们消除了说话的畏惧心理,胆儿更大了,兴趣更浓了。

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说话训练,减缓了写话的坡度,降低了写话的难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有了长期说话训练的积累,同学们写话素材渐渐增多,为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品读课文,积累学到的句式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有规范的语言、典型的句式,有些课文给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思维空间及想象的余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因课设练,教给学生模仿范文练习写话的基本方法:可以仿照句式、段式写话,也可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进行补写、续写练习,引导学生找到读写的结合点,做到仿中有创,降低写话的难度。例如,教学《看菊花》这一课时,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我指导学生图文结合,感受菊花万紫千红的色彩美和千姿百态的形态美。然后指导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说说公园里还有什么也很美?再看看校园里有什么美景?学生有了句式的积累,仿照句式进行写话练习就容易多了。渐渐地,学生学会了把话写具体。在教学《冰花》一文时,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在指导学生充分朗读体会的基础上,随即引导学生观察天上白云的变化,日出日落的变化,指导学生联想说话。有了精美的范例和生活的实际观察,不用指导,学生就有很多话要说,他们虽然不知道什么是比喻句,但有了对文中句子的感知,结合实际的观察,他们的句子会更优美。这既训练了学生的说写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积累的语句越来越多,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进行成段话的说写练习。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课第3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丹顶鹤逗人喜爱的句子,体会这段话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知道这一段都是围绕“丹顶鹤很逗人喜爱”这句话来写的,从而让学生感知总分的构段方式。然后出示:“‘六一’的节目真精彩。_______。”“花果山的景象真迷人。_______。”等句式指导学生进行说写练习。

三、读文想象,积累想象中的事物

教学中应寻找一切因素积累说写素材,指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例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后,我指导学生想象:假如小动物们和老虎再次遇到狐狸后会怎样呢?指导学生编写故事《再次遇到狐狸》《我们不再上当》……虽然同学们写出的故事语言稚嫩,情节简单,但这是同学们创作的起点。

写话素材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知识基础,由句到段,由说到仿到创,逐步激发学生的写话灵感,提升学生的写话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指导他们增加积累,鼓励同学们自主积累材料,自己选择材料,留心身边最近几天发生的或者是经历的事,想一想,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或体会,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下来。化整为零进行写话素材的积累,为习作起步搭建了有效的平台,让学生在“三言两语”的诉说中培养了语感,在“星星点点”的仿写中,学会了遣词造句,在“零打碎敲”的写练中学会了运用规范化的语言,为想写乐写做了铺垫。

五年级作文素材积累 篇4

神采奕奕 喜笑颜开 和颜悦色 喜形于色 面黄肌瘦 愁云满面

面如银盘 阔脸暴腮 两腮圆润 面容丰腴 黑里透红 涂脂抹粉

耳目一新 方面大耳 肥头大耳 耳聪目明 两耳垂肩 眉如新月

眉如春山 眉如卧蚕 颧骨高耸 黑里透红 涂脂抹粉 酒窝迷人

笑厣动人 轮廓分明 面面相觑 油头粉面 方面大耳 广额方颐

气色红润 容光焕发 酒窝深陷 白净柔嫩 春风满面 神采飞扬

呼兰河传好句好段:

1、过了几天,老胡家就打起了团圆媳妇,不分昼夜。我念诗时,总能听到她哭的声音。

2、雨水洒下来,各种花草的叶子上都凝结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

3、呼兰河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家有个园子,里面五颜六色的,很漂亮,很新鲜,让人感觉十分有活力。在园子里无论我怎样闹,祖父总是放纵我,宽容我。这玩玩,那玩玩,玩腻了,就去祖父那儿闹一阵。园子里所有不会动的东西,都活了,很自由,也很快乐,我玩累了,找个阴凉的地方就睡了。祖父常与我开玩笑,我很快乐。在我三岁的时,我喜欢把纸窗用手指捅,祖母用针刺我的手,所以我不喜爱她。在她临死前,我还吓了她一跳,她就又骂起我来,我不记仇,只是觉得好玩。祖母一骂祖父,我就拉着他的手走向后园,祖母就又骂起我来,一到后园,整个世界就变了,我摘了几朵玫瑰插在祖父的帽子了,祖父还说:“春雨大,二里路都闻到玫瑰的香,我窃笑起来,祖母见了大笑。

4、雨点连在一起像一张大网,挂在我的眼前。

5、微风吹过,雨帘斜了,像一根根的细丝奔向草木、墙壁。

6、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7、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8、雨滴就像千万个伞兵,从空中跳下来,安全地降落在地面上。

9、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10、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决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

11、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12、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13、雨珠顺着小草的茎滚下来,一滴钻到土里,又一滴钻到了小草的嘴里,找不到了。

14、婆婆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变本加厉的折磨小团圆媳妇,日久天长,团圆媳妇生了病,婆婆又给她治病,东家出个偏方,西家出个秘方,反正,只要是办法,不管好坏都用了。这下,团圆媳妇不但没好,反而更加严重了。一天,来了个云游真人,又是给她画符,又是在脚心上画记号,最后,又替团圆媳妇打抱不平。折腾来折腾去,还是没把团圆媳妇的病治好。

15、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滴滴的小雨点,好像伴奏着一支小舞曲,我不禁被窗外的世界所诱惑。

16、有时候玩,是自己一个人。一天,我躺在蒿草上似睡,突然听见说说笑笑的声音,老厨子告诉我老胡家团圆媳妇来了。我要去看,祖父让我吃饭,我吃了一点儿,在等祖父,祖父却吃得很慢。周三奶来了,拉着祖父要走,我心里埋怨着。到了老胡家,我一见那小姑娘就没兴趣了,出了门,老太太们就评价团圆媳妇不怎么好。

17、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18、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儿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19、雨如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丽的珠帘。

20、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21、老胡家跳大神了,这次是为团圆媳妇。我都学会歌词了,祖父母听到我唱时,就说要让老胡家二月搬走。

★ 小学作文素材积累

★ 小学六年级写暑假作文素材积累

★ 小学作文练习素材积累

★ 作文素材积累

★ 小学二年级寒假作文素材积累

★ 寓言故事作文素材积累

★ 作文素材积累摘抄大全

★ 袁隆平作文素材积累

★ 英语作文素材积累

注重高中作文素材积累 篇5

关键词:高中作文,素材缺乏,原因,素材积累方法

1. 前言

高中作文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加大, 作文要求升高, 从侧面反映出作文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强。在实际教学中, 作文教学成效甚微。为什么作文越来越难写呢?症结到底在哪儿?许多教师把作文的弊病归于“假话、空话、大话”, 在作文教学中极力倡导“求真”。但是“真”又从何来?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作文素材匮乏, 就如同无源之水, 即使拓展再大的空间, 提供再多的自由, 其结果依然是无从下笔, 而只能照搬照垒, 堆砌成文。

2. 作文素材缺乏的原因

2.1 生活空间狭小, 缺乏有效引导。

视野狭窄、生活单调导致学生对生活缺少情趣, 缺少感悟和发现, 表现在作文上则内容空洞、语言贫乏、缺少激情。俗语说:写作源于生活。充实的生活是写作成功的首要条件。然而, 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空间被禁锢在学校至家庭的两点一线, 封闭在狭小的课堂之内, 与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相隔绝, 在这种生活环境中, 学生如何能写出逼真、生动、有情趣的作文呢?教师缺少有效的引导, 也会错失原本可以提升学生作文能力的时机, 造成作文进步缓慢。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 问题不仅仅是缺少发现, 更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发现, 去发现什么。

2.2 知识储备少, 表达能力弱。

阅读量小, 知识面窄, 使学生的作文词汇单一, 表述不清。许多作文情节简单, 缺少细致的描写, 该说明的说不清, 该描述的不知道怎样说, 该想象的又胡乱拼凑, 缺少科学根据。事实上, 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 都有一个空间, 隐藏着巨大的潜力, 只是缺少正确的挖掘和引导, 却往往把孩子们引入狭窄的死胡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 学校和家长对孩子们的分数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却没有人告诉我们的学生该怎样去发现, 怎样去感悟, 该体验生活的哪些方面。因此, 大多数学生并非不够努力而是不知从何下手, 不知该怎样表述。

3. 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

3.1 善于观察, 开阔视野。

进入高中后,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成了“三点一式” (教室、宿舍、食堂) , 枯躁无味, 没什么可观察可欣赏的了。其实不然, 只要你用心留意, 高中生活仍是多姿多彩的。可留心身边的同学,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面容、鲜明的个性, 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留心校园, 一草一木、亭台楼阁、励志铭刻、校园时志等, 这些都可以摄取为鲜活的素材。所以高一开始学生就有必要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把校园的趣事记录下来, 这样既可以提高练笔能力, 又可以培养写作兴趣。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仅强调“善于观察”是不够的, 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指点其所要观察的事物、观察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对于那些尚未养成观察习惯的学生, 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 让他们从小处着眼, 逐步学会观察。

孩子的眼睛有时比成年人更加敏锐, 更加独特, 一旦打开了视野, 他们所包容的东西就会越来越真实, 贴近生活的原汁原味, 读起来自然就真切而生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小练笔”活动并适当给予点拨, 就能顺其自然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3.2 充分阅读, 简单摘录。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高中生活虽然紧张, 但学生仍然要抽出时间涉猎课外知识, 拓展知识面, 丰富自己的生活, 从而也可以给自己的大脑一个放松的机会。教师要指导充分阅读, 记读书笔记。在作文中, 不仅要有好的材料, 还要有好的表述方式。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 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丰富表达的方式。学生读书的特点往往是看的时候兴致高, 捕捉信息的能力却很弱, 当时记得快, 转眼也忘得快。因此, 培养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尤为重要。当然,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读书笔记的要求不能太高, 但要看什么书, 该记录哪些内容, 怎样归类, 这些都需要教师详细地布置。一般读书笔记的内容可归为这样几类: (1) 词汇积累。如美丽、美不胜收、景色迷人、风景如画……如果能摘抄相应的段落或背诵相应的文章则更好。 (2) 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 描写人的放在一类。 (3) 名言警句。 (4) 诗歌摘抄。 (5) 常识积累。这一项主要通过读报或听新闻来做记录。 (6) 书籍记录。记录阅读过的书籍和简单的感想。那么在读报的过程中, 如何有效地进行素材积累呢?首先, 就积累的内容而言, 我们要多关注先进人物事迹、新闻热点、时事趣闻等。比如2007年、2008年所报道的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 2008年的中国奥运、“神七”升天, 以及汶川震灾、不合格奶粉事件等,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积累的素材, 写作文时适当联系引用, 不仅可以丰富行文, 还可以增强作文的新颖性、可读性。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摘录, 这主要是针对篇幅短小的材料或者文中优美的句段而言的。至于篇幅较长的材料, 尤其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我们要进行概括提炼, 比如关于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洪战辉的故事, 要是具体写起来篇幅很长, 但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可谁能想到一个才13岁的孩子, 就得承受这样的压力。似乎一夜间, 洪战辉长大了, 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抚养尚不会走路的妹妹, 伺候病情不稳定的父亲, 照顾年幼的弟弟, 年近13岁的他学会了忍耐, 学会了承担责任。”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行笔记式的点评, 如就洪战辉的事迹, 我们可以点评为:“每个人都承担着自己的那份责任, 这是个人必备的道德修养。责任心是促进个人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也使这个社会井然有序地运转着。”点评的内容多了, 我们可以分门别类, 这样我们写作文时就可以快捷有效地运用。

3.3 创设情境, 积累素材。

文学是自我情感的独特表现, 是作者感情的流露、倾吐和宣泄。《毛诗序》中这样写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可见, 当学生处于某种情境或氛围中, 往往更容易有所感悟、有所触动, 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也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潮不断要求向上, 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 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 教师要善于营造作文的情境。多数情况下, 作文素材不是随手可及的, 而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布局、步步为营创设出来的。教师要引领走出课堂, 打开自然空间。作文要从生活中汲取养

应用文写作语言的正确运用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摘要:一切文化都包含在语言之中并借助语言来表达, 语言全面地储存着文化的整体信息。应用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其语言有着深广的文化内涵。应用文语言的实用性特征及规范化的要求, 促进了社会有序而和谐的发展并折射出时代文化精神。本文试从五个方面来谈谈应用文语言的正确运用。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语言运用

“文章之始, 多缘实用”, 应用文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文体, 而语言应是应用文的第一要素, 亦即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因为直接服务于工作和生活的文章的内容必须用实用性的语言来表达, 而特定的文章体式是具有可变性的 (现代应用文与古代应用文的体式就不完全一样, 现代应用文的体式也在发展、变化之中) , 唯有实用性的语言能够体现应用文的本质特征。由此可见应用文语言的研究是很重要的。而要使应用文正常有效地发挥作用, 我们需在起决定作用的语言上下一番狠功夫。下面笔者就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运用来谈谈一些粗略认识。

一、应用文语言表述要准确

准确是写作时首要的和基本的要求, 应用文的写作尤其如此。而词语选用的精确与否, 直接影响到应用文语言表达是否具有准确性。古人曾说过“一字入公文, 九牛拔不出”, 的确, 有时候一词之差, 一个疏忽, 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准确是应用文的生命。所谓准确性, 就是指应用文的语言要恰如其分地表达应用文的内容, 使人一看就知道应用文的中心思想和基本精神。要注意应用文语言涵义的单意性, 绝对不能模棱两可。应用文写作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和交际的需要所产生的, 有明确具体的目的。应用文写作中所涉及的人与事, 一定要确有其人其事, 情节、细节、数字都不能虚构。应用文的语言表达要求清楚明白、准确无误, 做到不晦涩, 不含混;用词造句应妥贴稳当, 行文要舒展流畅, 表意要准确周密。如“与会者请于10月7日前来报到”, 这是语言产生歧义的表现。

二、应用文语言运用要规范

应用文语言规范是应用文拟写和处理工作规范化的基

分, 要让学生尝试着走出课堂, 在教师有目的、有步骤的带领下走进大自然, 走进社会, 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寻找作文的素材。如我曾开展了一次有计划地采访本校教师的活动, 事先让学生找好采访的目标, 预约采访时间, 接着准备所要采访的问题, 然后带好录音机、笔和本子开始采访。学生对这样的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许多问题设置得直率、活泼。而通过这样的形式, 师生间有了真诚的沟通和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采访过后, 师生间的感情更融洽了, 学生们仿佛忽然间长大了许多, 很多学生发自内心地感慨道:老师们原来都很辛苦, 他们是真心为我们好的。于是, 大家自愿写了采访作文。在作文中, 我深深感受到的是那一份平实与坦诚、真诚和感动, 跟过去那种编排故事、捏造情感的“假话”作文有了很大的不同。有些学生把采访的感受写成诗歌, 语言朴实、贴切, 配上一曲舒缓的音乐, 达到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3.4 融会其他学科, 寻找资源。

语文的学习不能是孤立的, 作文素材的积累也不应只局限于文学本身。作文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书面语言, 因此, 它必然同各个学科产生交叉和融会。在高中阶段, 各学科的知识都是相互交融、紧密相连的。比如, 制作一张新年贺卡, 在上面写

础。长期以来, 为适应处理各种事务和交际交流的需要, 形成了各种应用文文种。由于文种不同, 语言要求也不同。同种文种中, 一些同类型的语言, 用得多了, 用得久了, 便逐渐形成了相对规范化的应用文语言。例如开端用语:“根据、遵照、为了”等;表态用语:“请遵照执行、参照办理、拟、准予”等;期请用语, 表示发文者某种期望, 要求用“请求、盼、恳请、希望”等;结尾用语:“特此函告、特此通知、当否、请批示、特此报告”等。这些规范化用语言简意赅, 便于表达具体事务活动中的有关事宜, 易为人们理解领会, 使用位置也相对固定, 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 则能妙笔生辉, 增强语言效果。

然而, 很多人就以为应用文的内文结构甚至语句都要“规范化”。总结的一般结构是“标题———引言 (概要说明取得的成绩) ———正文 (成绩和经验, 问题和教训, 今后打算或措施) ———落款、时间”;语言表述上, 第一段会如此表述:在什么什么的指导下, 在谁谁的正确领导下, 在全体谁谁的共同努力下, 取得了如何优异的成绩。结尾会蜻蜓点水地提一下所谓的不足, 然后又在“不足”上提出今后的希望。这样写我们并不能说它有错, 而是说在这样的结构下靠那样的套话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千篇一律的, 为什么不用详实的事例, 深入地分析问题、教训的症结所在呢?一个单位每年的总结都是如此, 又能有什么实效呢?

三、应用文语言运用合程式

所谓程式性, 就是指应用文语言要遵守规范。要想应用文语言符合规范, 就得用“语法、修辞、逻辑”三把尺子逐一衡量。应用文语言的程式性, 有一套固定的专门用语, 有相对稳定的句式, 有比较固定的结构形式。这种程式性是在应用文语言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有些是经过法规确立的, 比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对13种行政公文作出的规定, 使每一种公文的表达都有固定的格式, 包括公文的构成要素、组成部分、各部分的书写位置、书写要求、用纸规格等, 这些要严格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国家机关公文格式》中的有关规定行文, 不得标新立异、自行其是。另外, 应用文有

一段祝福的话, 或是写一篇环保话题的作文, 亦或是科学幻想习作等就需要借助美术和科学两个学科的知识。而像音乐和数学的书写符号也常给语文教师以启发, 被借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展开作文教学。劳动课更不必说, 各种剪纸、小制作向来是学生的最爱, 而这种动手实践恰恰是作文的最好素材。

只要有素材, 就能书写文章。如果我们能从高中阶段就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 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推广和实施, 相信学生恐惧作文的心理一定会有所改观, 作文水平也必将日益提升。当然, 学生还有必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阅读一些经典名著, 以增加人生的阅历, 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从前人的创作中汲取营养。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2]叶昂龙主编.小学作文“自主式”教学设计.宁波出版社, 2003.

积累作文素材有妙法 篇6

(小博士)

同学们,积累作文素材,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积累作文素材的好处在于可以强化记忆,同遗忘作斗争。如果不及时将素材记录下来,时间一长,印象也就模糊了,久而久之,就会淡忘了。同学们积累的材料越多,作文时,对材料进行优选的余地才会越大。假如脑海中空荡荡的,作文时自然会感到无话可说。

那么,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有哪些呢?下面告诉大家一些实用的好方法。

一、从观察中积累素材

从观察中积累素材,就是要求同学们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在观察中积累,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重要的途径。因为我们小学生平时写的主要是记叙文,而记叙文的主要内容离不开作者的见闻及感受。那么,观察的方法有哪些呢?

1.跟踪观察。也叫追踪观察,就是对某一个事物或某一个人物,进行多次的、反复的观察,从而获得详实的作文素材。这是学会观察的初始阶段。比如,我们经常吃某种蔬菜,可是,不见得每个同学都能很好地把它写出来。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这种蔬菜不是真正了解、熟悉。要想写好这种蔬菜,就需要对它的生长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同时做到观察一次就及时地记载一次。若这个蔬菜的生长过程太长,就要作好计划,定期观察,并记下这种蔬菜不同阶段的外形特点等。这样,就为写好这种蔬菜作了充分的准备。

2.定向观察。也叫有重点的观察,就是对生活中的诸多人物或事物,进行有方向、有选择、有重点的观察,从而获得具体的作文素材。这是学习观察的第二个阶段。

例如,老师要求同学们写《我尊敬的一个人》,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家庭成员、亲戚、老师等人群当中进行选择,然后重点观察,进而发现和积累足以表现这一人物某一方面品质的动人的作文素材。为了发现和积累表现写作对象身上更生动、感人的素材,在定向观察的基础上,当然也可以作一些跟踪观察。

3.随机观察。就是在自己的生活领域内,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及时捕捉生活中各个方面各个角落的人物、事物、景物,及偶然看到的、听到的并由此想到的事件。

随机观察,事先不可能有什么准备,也不可能有什么专门的目的、方向。因此,这种观察是比较难做到的,这是学习观察的最高阶段。因为作文中的材料,绝大多数来自“随机观察”。这就要求我们不管什么时候,也不论走到哪儿,都要时刻注意听、看、想。总之,同学们生活的领域有多大,随机观察的范围就有多大。我们要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把随机观察纳入生活,使它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千万不要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才去观察。

积累从观察中得来的内容和感受,除采用写观察日记的形式外,还可以建立、使用观察卡片。记录的内容有:观察对象、观察地点、观察时间、观察顺序、观察到的内容及其感受。

二、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在阅读中积累,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去直接观察。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于其他手段来间接观察,比如通过阅读、看电影电视、与人交谈等方式来认识事物,充实我们的作文素材。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它是最重要的间接观察的形式。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曾指出:“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读书就是观察生活,认识社会。高尔基在回答别人的提问“你是怎样学习写作的”时说:“我既直接从生活中得到印象,也从书本中得到印象。书本具有能给我一种在人的身上所没有看见和不知道的能力。”阅读如此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务必重视阅读,同时注意在阅读中积累。

在阅读中都积累哪些素材、内容呢?既要积累生活经验、科学常识、思想观点,又要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写作知识和方法。积累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要认真细读、熟读全文(或其中某一部分),准确理解内容,深入体会思想感情;然后,还要反复推敲,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在表达形式和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写。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积累。积累的具体方法有:写读书笔记、做剪报、做读书卡片。

五年级小学寒假作文素材 篇7

在湖南桑植县张家湾村,因地高多悬崖,从祖辈起,村民就靠搭在高低两处的木梯出入镇上。而村里学龄期的孩子,也只能靠爬垂直的天梯上学,而梯子下面,就是六七十米深的悬崖。

小杂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百姓生存和子女求学举步维艰,上升渠道逼仄,也就谈不上“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但愿“学童爬天梯”作为一个侧影和警示,能提醒人们发展的不平衡,提醒官员真正心系百姓,奋发有为,如此才能让那风吹雨淋的木梯成为过往云烟。

“不到80分是垃圾成绩”当有制度反思

“XX73.5分,XX78分,这些连80分都不到的是垃圾成绩。XX53分,XX51分,更是垃圾中的垃圾……”4月9日晚上,佛山顺德容桂四基小学学生家长在微博上曝光了一条老师的群发信息,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愤怒,更引发社会的讨论与关注。

小杂评:教育是兴国之本,好教育当然离不开好教师。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舆论的监督正在倒逼师德水平的改善,一条“低分是垃圾”的短信,带给涉事老师的教训是深刻的,而更深刻的反省在于,我们该如何培养更多的好教师?教师是心灵的工程师,而不仅仅是提供课程教学的“机器”。

话题拓展:唤醒心灵之美、恶言背后、麦克风时代

解放教育,要彻底推翻“黄冈模式”

关爱作文400字五年级作文素材 篇8

自从妈妈有了弟弟后,我就觉得妈妈不爱我了、不理我了。

晚上,我正在逗弟弟玩。妈妈气愤的说到:“你还不嫌晚是吧?还不快洗脸睡觉。”我沮丧地说了一声“哦”,随后,我就去睡觉了。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想着想着泪水就哗哗地往下流。

突然,一阵拖鞋声传来,越来越近。“框嘡”一声,一阵迷茫的光照耀在我的脸上,使我都睁不开眼睛了。“你看你”是妈妈“又不盖被子。”妈妈一边教训我一边过来帮我盖被子。然后,妈妈就出去了。

第二天,我去看弟弟时发现妈妈和弟弟都不见了。我到客厅才发现妈妈和弟弟昨晚是睡沙发的。妈妈沙哑地对我说:“哦!昨天我怕弟弟吵到你,所以就和他来睡沙发了。”

初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9

一、结合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积累

例如,在读沈复的《幼时记趣》时,当学生体会了作者“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乐趣后,可以让他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自己童年的趣事。课堂上学生讲得很是热闹,课后让他们及时记在素材本里,可记下自己的,也可记下别人的,只要是有趣的就行。在教鲁迅的《社戏》,讲到孩子们想办法看戏和偷豆情节时,我们体会到了孩子之间的那种纯洁质朴的友谊后,就可引导他们去思考生活小事中体现出来的可贵的情谊。这些真实的片段比好朋友在我考试考砸时鼓励我、考试时借我铅笔、下雨时借我伞要好得多。

二、坚持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积累

我们知道,喜欢看书的学生不一定作文好,作文好的学生肯定爱看书。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取决于:抱着怎样的心态去看书,是否有目的性,是否有自主思维的参与。可将素材原文和自己对素材的感想都记录在素材本上,并按其适用的主题进行归类;或者在某一主题下寻找相应的三条素材,同样抄录在素材本上并写下自己的评价。

三、抓住活动契机进行有效积累

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为了给学生提供鲜活的写作材料,亲自带学生融入大自然:春天去双台河领略自然风光,秋天率学生到辛集市小河里摸鱼,冬天去郊外冰河上打雪仗。然后再确定“春到双台河”“摸鱼”“打雪仗”这样的作文题目。春天时可去走走学校旁边的田间小路,冬天时去扫扫街道上的积雪。每周举行一次语文活动: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只要我们肯花时间,这些活动的开展可谓一举多得。

四、紧扣时事新闻进行有效积累

在这个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丰富的时代里,报纸、电视、网络都是学生可阅读的途径。老师可通过家校联系的平台,指导家长帮助孩子获取有益信息,然后再在语文课前开展“新闻点评”“时事论坛”等小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而且素材让学生的作文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成就了旁征博引的大气。

五、挖掘乡土资源进行有效积累

乡土资源是指我们出生、成长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乡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将这些资源积累起来,我们学生的作文将更具个性。

着眼农村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篇10

房屋前的桃树下、旷野里的渔塘边、收割后的稻田里, 都可以见到孩子们欢快活泼的身影。农村孩子在大自然里陶冶性情, 在与父母一起劳动生产实践中增长见识。正如陆游所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劳动的过程中, 孩子们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锻炼技能的同时, 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总能激发他们倾吐的欲望。在这样一个广阔天地里, 面对如此多彩的乡村生活, 如果说农村学生在作文时还感觉“无话可说”, 那就是没有看到这丰富生活中的潜在因素。因此, 教师要正确引导农村孩子在生活中认真观察, 潜心体悟。“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心中对乡村生活的见闻和感受, 解决他们作文过程中内容空洞、取材雷同、创意不新等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向生活要作文素材, 这是农村语文教师不可忽略的教学工作。下面介绍几种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作文素材的途径。

一、观察身边的农作物、家禽家畜, 为作文积累素材

形形色色的农作物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遍地都是, 春夏秋冬, 四季不绝。对花草植物的描写, 是小学生习作训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广大乡村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丰富的练笔资源,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观察农作物通常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一种是走出去。就是在作文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 或者在课前让学生自行观察, 体味具体的写作感受。还有一种方式是带进来。就是教师在作文课前将采集好的学生熟悉的花草植物标本, 带到课堂上来指导学生观察。课堂上引导他们将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区分清楚, 再按照由表及里或者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说话或写作练习。此外,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回家观察小动物动态或静态的生活习性, 描绘它们的外表, 然后指导学生练笔。

二、观察或参与田间劳动收集素材

农忙时节, 教师可以让学生适当放下书本走进生活, 到田间地头去, 认真观察农民的生产劳动过程, 可以与农民进行零距离的交谈, 记录下他们在参与劳动过程中获得的切身感受, 亲身体会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快乐, 然后再指导他们将耳闻目睹的劳动场面和内心的体会记录下来。

当然, 教师在习作前指导学生观察要讲究方法, 如福楼拜指导莫泊桑观察马路上的马车一样, 顺风行驶的马车和逆风行驶的马车不一样;马车上坡的时候和下坡的时候不一样;暴雨中的马车和烈日下的马车不一样……因此, 引导学生观察农民的劳动场面, 顺风挑担的农民和逆风挑担的农民, 走起路来姿势肯定不一样。……学生通过深入田间一线留心观察, 切身体悟, 写起作文来当然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了。

三、让学生在做家务活中练习写作

俗话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农村长大的孩子不但懂事, 还会干活、能吃苦。大家都熟悉辛弃疾写的那首词:“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乡村人家, 总有农忙的季节。家长在田间地头忙不过来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后, 适当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一来减轻家长的负担;二来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三呢, 还可以让学生在亲自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 亲身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比如, 拾麦穗的时候体会“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的辛劳;比如, 扫地收拾房间、帮父母洗衣服……在亲自参加劳动的过程中体会父母平时的辛苦, 同时让自己的心灵受到来自现实生活的强烈撞击。学生内心激发出的情感冲动, 是写好作文的内在前提。

四、参与民间节日活动, 收集农家新鲜事, 积累作文素材

城市有城市的特色, 农村有农村的风情。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乡风民俗, 丰富的民间文化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泼水节、竹竿舞、赛马、摔跤等等, 各地的乡土文化异彩纷呈, 内涵丰富。

除了上述这些欢腾的生活场景,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向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了解过去和现在的生活, 了解社会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和喜人的面貌, 畅想农村生活的美好未来, 让学生们张开想象的翅膀, 通过自己有感而发的语言描绘, 给家乡的美好蓝图抹上绚丽的色彩, 为家乡明天的建设树立理想。谁能说, 让学生将如此美好的农村生活在作文中描绘出来, 不是一幅迷人的画卷呢?

五年级暑假400字作文素材 篇11

在暑假来临的时候,补课也来了,等补课过去了,又迎来了旅游。补课老师给我们举行了一次旅游,在旅游前老师们已经安排好了旅游计划。先去理工大学看一看,再去爬禺山就这样我们高高兴想的去旅游。

第二天,我们来到补习的地方,看,一共有11人去,三个女的其他都是男的。在做到一次做公交车的终点的时候遇到了两位老师,第二次我们做公交车来到理工大学。。原本我们想去看看体育场,可是我们饿了所以老师就让我们去点菜,点菜要钱一个人问老师说:“要自己付钱啊?”老师说:“你们吃我来付。”我们听了很高兴。我们吃完饭了。就出去看篮球场了。

我们和一位老师在前面,路上正好看到小店。我们快速跑进去我们选了一会,老师说他来付钱,我们赶紧把东西放在那里,嘴里还连连说这个老师好。我们来到了篮球场,老师跑去拿篮球。拿来后我们就开始打篮球了。理工大学游完了我们坐车又来到了禹山,我们在禺山跑这跑那买东西,在爬山的时候我们你争我抢跑到了一个庙里就没再跑了。玩完后我们就乘车回家了。

五年级寒假作文300字素材 篇12

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了,它是我喜欢的一个节日,因为千家万户都张灯结彩,贴春联,大街小巷都锣鼓喧天,鞭炮起鸣。

我们吃好团圆饭,就听到外面震耳欲聋的炮声,我迫不及待的冲了出去。我一出门拿起烟花就放起来,五颜六色的真好看。我看见天空上有五颜六色的花。啊!那不是花,是烟花形成的菊花,美丽极了。但是震耳欲聋的炮声已经把宁静的夜晚变的热闹起来了。一会天空是金光闪闪的,像稻谷撒满天,一会满天红艳艳的,好似夕阳的晚霞散天,美丽极了,太好

作文应试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篇13

一.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 积累适用的材料

1、有效利用课本的素材资源。

课本是学生手边最近的作文素材, 也是学生最好记忆利用的作文素材, 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 引导学生去合理积累和运用, 例如《我与地坛》一课中史铁生和他的母亲的坚强和亲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的乐观;《林黛玉进贾府》作者曹雪芹的困境与成功。

2、合理挖掘试卷、练习中的素材资料。

试卷中的文言文、诗歌、现代文都有一些名人轶事和精美语段, 这材料也是学生手边较易积累的素材, 例如:《钢琴上的独舞者———刘伟》这篇文章就介绍了独臂钢琴家刘伟的故事,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立自强的作文素材。

3、积极开发本地、本土的历史文化素材资料。

各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历史文化名人, 学生从小就在这些名人事迹的耳濡目染下长大, 以此作为作文素材, 既容易记忆和运用, 有能体现鲜明的本土特色。例如:汉文化地区刘邦、项羽、韩信等楚汉时期的英雄故事。

二.以考试要求为指向标, 建立应试材料储备库

要想创作考场作文成功, 对出题人和阅卷人心理的揣度是必不可少的, 针对当代中学生, 出题人和阅卷人更希望学生能写出反应当代中学生时代面貌, 积极不激进, 感动不感伤的文章, 以此为标准, 可以从五大关系和十大话题建立应试材料储备库。

1、五大关系

以自我为中心, 立足于高中生的角度和视野, 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五大关系入手, 积累相应的写作素材, 人与自我可以从:理想、自强、自信等方面积累素材;人与他人可以从:亲情、友情、恩情、宽容、合作等方面积累素材;人与社会可以从:责任心、公德心等角度积累素材。

2、十大话题

即围绕:学会认识、传统美德、教育改革、直面现实、道德法制、、集体观念、人文关怀、感情或理性、读书做人、时尚热点十大话题积累素材, 以备考试的不时之需。

三.多角度解读材料信息, 做到一材多用

高中生课业繁重, 真正能掌握并熟练运用的素材不会太多, 那么就如“我们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 就只能拓宽生命的宽度”一样, 既然我们不能增加积累的数量, 就只能拓展材料的适用范围, 做到一材多用。

例如《湖北齐全哥》的素材

9月10日, 武汉科技大学迎新现场, 一名叫郑宇的新生在五名家人的陪同下, 带着14件行李前来报到, 除了换洗衣物和水果, 还有补品、药品和卫生纸。被网友封为“齐全哥”。

一则材料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运用, 多方面 (正面、侧面、积极、消极) 、多人物 (当事人、其他人) 、多层次 (浅层次、深层次、人生层次、社会层次等) 由此这则素材可以从溺爱、保护、能力与学历、独立、磨难、“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等多个方面作为写作材料。

四.深层次挖掘材料内涵, 做到旧材新用

有这样一则笑话:每到高考时, 屈原就会跳河, 勾践就要尝胆, 韩信就会受辱, 贝多芬就要耳聋。它真实的反映出, 现在考场作文事例千篇一律、缺少创新的现状, 但也有学生说自己睁眼闭眼就这么几个素材, 不用怎么办呢?旧的素材是可以用的, 但要深层的使用, 挖掘素材的内涵, 而不只是简单的罗列信息。

例如:辛弃疾的执著

棱角分明, 无所畏惧者执著着他们的追求, 无怨无悔。那个“投戎从笔”的辛弃疾, 一生被弃用多达38次, 仅剩一把软羊毫, 他也要书写御敌之心, 把栏杆拍遍。

注重素材积累,展现作文精彩 篇14

所谓“积累”指的是学生自我构建写作的“材料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对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指引,开发写作教学的资源,即开拓了写作教学的空间。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要不断拓宽学生阅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

一、阅读积累

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在其作文教学论著《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一书中对“阅读能否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兴趣及能力”、“作文能否进行专门训练”等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学生自发的课外兴趣阅读有助于培养写作兴趣,发展写作能力,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专门性的写作训练更有效;学生作文中的表达方式和结构方式等因素是可以并且能够教会的,但其他因素教不会。”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应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讲评和专项训练上,而应放手让学生去读。让他们走进阅览室,博览群书,广收博采。阅读课外书不应要求整齐划分,不应硬性规定读某一类文章,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空间,如此收获才会很多。

二、语言积累

积累语言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读写结合、读书笔记、阅读交流会、观察日记、渗透式积累等。此外,可从学习论出发,着力研究积累的新途径,动用多种感官积累材料。如引导学生积累并比较文章的“凤头”、“豹尾”,学习借鉴其写作技法,并要求学生在日记和随笔中有意识地利用所积累的内容来扩写、仿写、改写、创作故事,学以致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感悟。通过这样积累,凸现学生语言的个性,提高语言表现力。

三、生活积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可见,写作要坚持贴近生活,向生活要材料。著名作家梁晓声则认为中学生写好一篇作文的前提“第一是观察的能力,第二就是对于人情事理的分析能力,第三点就是他的情怀感受。”观察生活是学生写好作文的主要元素之一。

1.亲近自然

古代的文人墨客,接近自然,亲近山水,纯净了思想升华了感情,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然而今天的学生对自然却是熟视无睹。因此,教师要努力唤起学生对自然的感情,引导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去联想。从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强烈的热爱之情。

2.体验生活

作文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集中反映,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要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做基础。

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具体要求:(1)可根据时代特点,多介绍一些热点、焦点话题。(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化,如人们思想、生活水平的变化等,并用日记或作文的方式加以记录。(3)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常回家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并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为加深学生对劳动生活艰辛的体验,还可组织学生围绕“劳动”话题,结合作文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再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从而进一步提高作文的质量。

四、反思积累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不断向学生宣扬“经验+反思=成长”的理念,要求学生留心身边人物的想法,反观自己的情感世界,关注书中人物的感情,思索书中人物的情感走向,阅读优秀范本,摘录并仿写关于人物思想情感的佳句,学会议论,学会抒情,从而写出有深度有广度的文章。

总之,“厚积薄发引来源头活水。”写作积累是长期的功夫,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急功近利。在作文教学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还有很多,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这方面教学改革的思考力度,要注重对学生积累的评价,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积累习惯的养成。

上一篇:2011 党建亮点下一篇: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六年二班班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