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财税工作会议

2024-11-07

全市财税工作会议(精选8篇)

全市财税工作会议 篇1

同志们:

这次全市财税工作会议,是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财税工作,研究“十二五”财税改革发展思路,安排部署2011年全市财税工作,动员财税系统全体干部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年财税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等会郝市长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十一五”时期财税工作成绩显著,应该充分肯定“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财税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财税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财税综合实力不断壮大。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4.62亿元,比上年增收1.02亿元,首次一年增收过亿元;比上年增长28.2%,是2005年的2.5倍。其中:财政部门完成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国税部门完成1.75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地税部门完成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8%。财税收入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完成税收收入3.53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76.4%,比2005年提高2个百分点。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9.5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是2005年的2.9倍。

(二)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五年来,共向上争取各类专项资金30.4亿元,年均增长21.1%,有力地支持了 1 全市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筹集资金2亿多元,支持了污水处理厂、城区排污管网、垃圾处理项目、316国道整治、府河一桥、城区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安排资金2760万元,支持举办首届中国银杏节、修建钱冲旅游公路和李白纪念馆,打造了城市名片。筹措资金3.5亿元,支持宝迪、镍铁和安能生物质热电等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落户安陆,为打造工业强市奠定基础。安排资金9775万元,妥善解决了安棉集团、化肥厂等企业职工安置和改制遗留问题。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依法办理出口免抵退税1.4亿元,减免各类税收5524万元,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为企业担保贷款约2.16亿元,有力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三)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五年来,财政支出更加突出了民生民本,突出了社会公益,特别是在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支持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不遗余力。教育支出9.4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保障支出6.2亿元,年均增长67%;医疗卫生支出3.4亿元,年均增长71%,均高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年均增速。

(四)财税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部门以非税收入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财政四项管理改革。非税收入基本实现了收支脱钩,部门预算编制、财政资金运作程序等进一步规范透明,收入由财政直接征缴,直达国库或专户;支出由国库集中支付,个人支出直达享受对象,项目支出实行政府采购、直达供应商,规范、安全、高效的资金运行模式初步形 2 成。五年间,实现政府非税收入16.3亿元、国库集中支付47.3亿元、政府采购15.3亿元。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核实资产,摸清“家底”,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保障了“以钱养事”资金需要;启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加强财税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建设,为提高财税管理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国税部门探索的“粮食机械行业”管理新模式,得到省国税局充分肯定;推行以“亮证亮卡”和“电子定税”为主体的阳光办税工程,规范了个体税收管理;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搭建征管查互动平台,夯实了征管基础;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引导纳税人主动补缴税款;全面推行流转税工作规范,建立了统一的流转税管理平台,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效率;探索出“以户籍巡查为切入点,夯实税收征管基础”的管理新方法,在孝感国税系统进行了重点推介。地税部门以征管核心软件系统为依托,全面掌控税源信息,坚持“以票控税”、“先税后证”,加强了行业税收管理;深化经济税源分析,强化重点税源管理,扎实开展户籍信息比对,加强税收专业化档案管理,税收征管基础进一步夯实,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实行“一案三查”,规范执法流程,完善社会综合治税机制,征管绩效进一步提升;执行“三严三考”,强化第三方评估监督,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纳税服务全面改进。

(五)财税监督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创新,提高了财政监督效能。对重点项目、重点单位和财政资金进行安全检查,扎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检查,实行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专管员制度,进行专账管理,增强了资金运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维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了使用效益;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扎实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推行“阳光”财政,保证执行政策不走样。组织开展税务稽查、欠税清缴、房地产开发行业税收、资源税征管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规范了税收秩序,维护了税法严肃性。总之,面对“十一五”复杂的财税经济局面,财税部门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成绩,推动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长足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凝聚着全市广大财税干部职工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财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十二五”全市财税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统筹兼顾“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实现争先进位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安陆的关键时期。根据《安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全市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22%,2015年达到12.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20%,2015年达到8亿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统筹兼顾,加强税收征管,优化 4 支出结构,充分利用财税调节手段,全面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为此,要把握以下重点:

(一)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植地方财源。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新型工业强市、生态农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市、滨河园林名市”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财税职能,支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植地方财源。一是统筹政府财力,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全力保障宝迪、镍铁等重点项目建设,早日实现达产见效。二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坚持融通、变通和从快、从简的原则,主动为政府融资、招商引进等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三是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继续对经济发展形势好、利税贡献大的企业给予奖励和扶持;继续支持开发区和南城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园区集聚效应;落实对企业的各项财政补贴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四是进一步清理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降低部分收费标准,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大依法治税力度,统筹政府财力。

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税收征管,堵塞漏洞,清缴欠税,打击偷税行为,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实现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相统一。一是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完善税源动态监控体系,加强收入调查分析,及时掌控税源变化,确保税源及时足额入库。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严厉查处擅自减免行为,堵塞税收收入的跑、冒、滴、漏。5 完善小税种征管措施,坚持抓大不放小,做到应收尽收。支持 “金税工程”和“金财工程”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财税库联席会议制度和财税收支跟踪分析联系点制度。二是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征管。按照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改革,将非税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加大征管力度,提高征管水平。重点抓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处置收入等国有资产收益,以及土地收益、经营性收入、服务性收费等非税收入征管,逐步把非税收入管理纳入规范化轨道。三是以改革促征管、促规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收入征管。以财税库联网为依托,规范税收收入缴库管理,实现税款收缴、入库一体化,促进税收收入均衡入库和实时足额入库。

(三)优化支出结构,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财税作为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在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既要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大力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城乡和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省里即将出台关于改善民生办实事的意见。要办好实事,离不开财税部门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财税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按照完善公共财政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多办实事,办好实事。要继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一是加大“三农”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实和完善各项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持 6 续增收。二是继续支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健全投入机制,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三是健全社会保障投入机制,逐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五大保险和城乡低保制度,努力改善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认真落实财税扶持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四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险体系试点,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五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好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财税部门要千方百计筹集民生资金,通过保障民生投入,办好实事,切实实现公共财政职能。

(四)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财税管理绩效。财政部门要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预算编制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机结合,进一步健全重大项目支出预算评审机制,加强支出绩效评价;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非税收支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非税收入预算管理;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提高资产管理绩效。巩固“小金库”治理成果,加强单位经营性资产和财务管理,积极探索构建治理“小金库”的长效机制。税务部门要认真开展税收经济调查分析,积极探索建立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动态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切实加强税源管理;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完善社会综合治税 7 机制,全面改进纳税服务;完善各税种管理办法,加强国、地税之间协调配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纳税人基本资料、相关税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全力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五)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能。

要按照“造一流的环境,建一流的队伍,用一流的管理,创一流的业绩”的目标,从素质和能力上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一是加强干部教育,建设学习型机关。狠抓干部教育不放松,让学习成为全体干部职工时时刻刻保持的优良品质,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想境界,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坚定不移地为财税事业发展而奋斗。二是倡导爱岗敬业,建设服务型机关。大力倡导“四个讲究”(讲究理财为公,讲究热情服务,讲究忠于职守,讲究团结协作),珍惜岗位,忠于事业,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财税工作,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使财税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三是转变工作作风,建设务实型机关。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使干部职工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成绩面前不自满,困难面前不退缩,时刻做到严格自律,乐于奉献,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四是狠抓工作落实,建立高效型机关。全面落实机关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各项制度,加强干部岗位职责考核,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努力提高财税服务水平。

三、2011年财税工作任务艰巨,必须不懈努力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确定 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5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国税部门2350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增长34.2%;地税部门2250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增长20.9%;财政部门1100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增长8.7%。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安排38500万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0%。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0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5%。

要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财税工作任务,压力很大,困难较多。

财税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的工作部署,围绕既定目标,坚定信心,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好各项目标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致力于增强后劲,加强财源建设。财税工作有无后劲,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财税部门要全力支持做大经济总量,壮大市场主体。要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加大财税投入,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发展;要坚持统筹安排预算内资金和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与政府信用贷款并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开发区和南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条件;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积极支持引进企业生产经营;围绕壮大优势产业,形成集群 9 效应的目标,完善争项目、争资金的激励措施,确保争资立项工作取得新突破。要通过积极有效的财税政策措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确保财税收入稳定、可持续增长。

(二)致力于收入征管,加强依法治税。财税部门要坚持把组织收入放在首位,密切关注收入入库情况,及时制定应对预案,确保顺利实现全年财税收入目标。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内部收入挖潜,做到应收尽收;一手抓外部引进税收,不断发展自己。税收绝不是睡着收税,一定要摒弃坐等税收、坐享其成的思想,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积极主动解决税收征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正确处理组织收入与依法治税的关系,既不能有税不收,也不要寅吃卯粮收过头税;既要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又要把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严禁违规转移税款,实现的税收要严格按现行财政体制的规定划分清楚精确,市直的税收不能转移到乡镇,乡镇之间也不能互相转移。违反规定转移税收的,一经查实,严肃处理。要遵循经济税收发展的客观规律,用好用足现有的财税政策,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税收潜力,把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现实的财政收入实力,努力实现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要进一步落实重点税源监控制度,健全重点税源监控体系,确保及时足额入库。要完善税收分析例会制度,加强经济税收关系分析和年度、行业税负分析,提高税收收入预测水平,及时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因 10 素,提高组织收入工作的预见性,促进均衡入库,避免收入大起大落。

(三)致力于科学理财,优化支出结构。一是要合理集中各类财政性资源,确保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民生工程的资金需要,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重点要加大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减排等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确保机关正常运转,保障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加大三农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折不扣地将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农民增收。二要加强财政融资管理,拓宽财政资金渠道,解决有限的政府财力和经济社会发展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要加强政府资源整合,增强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创新融资体制,加强与金融机构和经营实体合作,多渠道广途径筹集发展资金,发挥融资平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健全制度,规范资金管理使用,切实防范财政风险。三是想方设法盘活存量资金,变“死钱”为“活钱”,提高财政资金的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益。

(四)致力于提高绩效,加强财税管理。财政部门要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切实把财政资金分好、用好、管好,真正做到分配合理、使用高效、成效突出。要狠抓预算执行管理,落实部门预算支出主体责任,督促部门制定预算执行计划,将责任落实到项目主管单位、具体执行单位和负责人,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努力做到均衡执行预算;要积极推进全过程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试点,促进完善相关财政资金的分配 11 和管理制度;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税务部门要更新管理理念,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探索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国、地税和其他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联系沟通,深入协作配合,推进综合治税,实现信息互通,为税费征收提供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

(五)致力于改革创新,完善运行机制。改进预算编制办法,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建立基础信息库和项目信息库,实行单位经费定额管理,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拓宽非税收入征管范围和领域,不断完善“征、管、查”运行机制,加强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速建立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体系,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严格实行“管采分离”,规范采购方式和行为。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实现权益主体明确、产权关系清晰、资产分类管理、资源合理配置、资产处置规范、资产收益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完善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办法,坚持种田才有补贴,促进土地流转、减少抛荒现象;探索研究对农民发放补贴和向农民征收资金的工作整合,在 12 征得农民同意的前提下,采取合理方式简化程序,以节约行政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六)致力于制度建设,强化财税监督。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创新监督机制,逐步形成“预算、执行、管理”为一体,收支监督并举、内外监督并重的财政监督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实行跟踪审计和跟踪问效,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加大对财政性投资项目的评审力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坚决查处财政违法行为,加大处理处罚力度。继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巩固清理“小金库”成果,积极构建治理“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不断强化会计监督,规范会计行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严格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规范村级财务行为,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督检查,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深化财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力度,着力提升财政工作效能,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加大税收征管监督检查力度,认真开展稽查清缴、打击偷骗税等活动,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

(七)致力于提升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财税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财税任务的完成,财税职能的发挥,关键在各级财税干部队伍。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素质能力,是做好财税工作的固本强基之举。财税部门一定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持之以恒地抓好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思想建设。进 13 一步坚定立党为公、理财为民的信念,为政府、为人民聚好财、管好财、用好财。二是要加强组织建设。积极稳妥地搞活用人机制,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三是要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不断完善财税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重点改善机关对基层的服务、财政对预算单位的服务、税务对纳税人的服务。四是要加强廉政建设。财税干部是管收管支的干部,在党风廉政上一定要过得硬、靠得住。要坚持标本兼治,抓思想教育、抓行为规范、抓违规苗头、抓违纪查处,努力构建办事程序缜密、纪律规定严明、权力制衡严格、内外监督有效、违规违法必究的财税廉政机制,树立财税干部严于律己、廉洁理财的良好形象。五是要加强业务建设。财税干部没有精益求精的业务本领,就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快速变化,难以开拓创新和改进工作,难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当前,要着力加强对新财税知识的学习,认真研究,准确把握,熟练运用;要着力加强对财税工作信息化知识的学习运用,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做好新时期的财税工作;要认真领会省、市财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新时期的财税形势,确保财税工作顺利开展。同志们,财税工作任重道远,使命光荣,希望广大财税干部职工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保持谨慎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饱满的工作激情、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克服困难,抢抓机遇,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做好财税各项工作,共同把 14 全市财税事业推向一个新的更高水平,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安陆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市财税工作会议 篇2

会议认真总结了2016年度全市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统计工作情况,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会议根据省散装水泥办公室统计工作的要求, 重点讲解了填报《散装水泥使用、供应和主要设施装备统计报表制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布置了2016年度年报统计工作和2017年度月报半年报工作。会议还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了全市散装水泥统计工作网络建设平台。

会议指出: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是散装水泥绿色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对散装水泥产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政策争取工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散装水泥行业的统计数据和依托统计数据编写的年度散装水泥绿色产业发展报告, 是散装水泥绿色产业发展情况的客观反映, 是向社会各界宣传散装水泥绿色产业发展成果的重要内容, 做好统计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吉林市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 篇3

赵静波在讲话中就做好今年“三农”工作提出四点意见:一要高度重视 “三农”工作。全市上下必须始终坚持强化“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继续加大投入,乘势快上,加快推进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二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要坚定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統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持在“三化”統筹当中加强“三农”工作,办好工业促农业,做优城镇带农村,做大龙头带农民,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始终把增产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综合效益;要把国家的利益、产粮大县的利益和农民的利益統一起来,在工作推进、在政策制定上想办法、求实效。三要重点推进县域突破。要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大突破力度,强力推进县域突破。四要加强和改进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仇福华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十二次党代会和十四届五次人代会精神,坚持 “三化”統筹,落实“三动”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稳步提升县域经济实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全面开创吉林市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量达到110亿斤,增长10%;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440亿元,增长2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重点抓好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抓好农村民生工程、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等七个方面的工作。

刘建林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各县及各有关部门要迅速传达和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认真结合实际,强化工作措施,奋力实现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各项任务目标。一要认真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要细化措施,搞好各项惠农补贴政策的落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二要及早抓好备春耕生产准备。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切实抓好当前抗春旱、保春灌、保春播各项工作,各级农业、水利、气象部门要把抗春旱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全力以赴抓好抗旱工作的落实。三要全面抓好冬春农业科技服务。要加强农业科技服务,继续推进提高农民素质工程,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四要扎实抓好冬春生产。要重点搞好畜禽养殖、棚膜蔬菜生产、农产品加工原料储备和农民劳务输出等工作。五要重点抓好农资市场监管。各相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严厉打击各种坑农害农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六要高度重视动物病害春防工作。各县(市、区)和畜牧管理部门要全面落实春防责任,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春季集中免疫工作。七要积极抓好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题,确保他们种上地、種好地。八要切实做好农村稳定工作。要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搞好森林和村屯冬春防火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各县(市、区)党委主要领导和政府分管领导,高新区、经开区分管领导;各县(市、区)农口各部门及发改、城建、气象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乡(镇)和含村的街道党委书记;市直相关部门有关领导,市及各县(市)涉农金融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还表彰了2011年度全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各县、区向市政府递交了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责任书。(吉林市农委 供稿)

在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这次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和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去年全市财税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今年财税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财税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刚刚过去的2003年,是非常重要而又不寻常的一年。我们经受了“非典”和雨涝等灾害的考验,经济保持

了持续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05.66亿元(预计,下同),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5∶48.5∶36。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366.72亿元,增长17.2;农业增加值完成139.13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27.05亿元,增长11.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42亿元,增长12;商品市场成交额570亿元。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25亿元,比年初增加96.5亿元,增长15.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67.9亿元,比年初增加66.1亿元,增长16.5。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12元,分别增长11.4和3.9。

与此同时,全市财税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一是财税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82.82亿元,增收17.27亿元,增长26.3,位列省辖市第3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5个百分点,是1996年来最高的一年。二是税收征管得到进一步加强。国税、地税部门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源监控,严格税收征管,征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三是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重点支出的需要,尤其是把工资发放作为“第一要务”,把社会保障工作作为“当务之急”,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农村教师国标工资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做到按时足额发放,符合“低保”条件的城市居民实现了“应保尽保”。四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加强了国债资金管理和使用,加大了对公共基础设施和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综合采取增加国债投资、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实行财政贴息、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提高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增强了对经济发展的调控能力。五是各项财税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继续深化,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预算管理制度稳步推进,市本级部门预算改革初见成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开始启动。预算外资金管理不断加强,政府采购规模大幅度增长。逐步扩大了会计集中核算改革面,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国税、地税部门在税收收入、征管基础、信息化、服务体系和基层改革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形成了新的良性工作模式。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创业、共同奋斗的结果,其中也包含了财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和积极奉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财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下面,就如何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目标,进一步增强做好今年财税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超千亿元,财政总收入超百亿元的总体奋斗目标。确保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比较艰巨。在财政收入方面,经过连续几年的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基数已达到一定规模,继续保持较高增幅难度加大;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缺乏稳定后继财源支撑,特别是县域经济新的财力增长点不多,为下一步组织财政收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农业税征收率下调、出口退税体制改革等政策性减收因素明显。税制、烟草和电力体制改革等因素不确定,也对我市重点税源及税基可能产生较大影响。在支出方面,社会保障支出缺口进一步扩大,仅市本级就达18亿元。提高国标工资标准、职务工资正常晋升、调整住房公积金和房贴比例、财政供养人口增加等,致使人员经费支出增长过快。企业改制工作要基本完成,尚需支付较多的改制成本。农业、教育、科技、文化等法定支出也要确保一定程度的增长。此外,到期的各种政府债务、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和供销社社员股金专项再贷款,需由财政负责偿还,从而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压力。

在分析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更要对症下药,困难面前想办法,压力面前出精神。应该看到,实现今年的财税目标,还有许多有利条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做好经济和财税工作指明了方向。世界经济将出现温和增长,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今年国内经济发展宏观环境总体好于去年,我市经济发展正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重大举措,对基础原材料、装备制造业需求加大,能源、原材料市场价格持续上扬,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电,这对具有能源、建材优势的我市是难得的机遇。省委、省政府规划实施的沿江、沿东陇海线的开发战

略,将为我市承接苏南产业转移,接受沿江地区梯度辐射,发挥聚集效应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我市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成绩,经济体制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无疑都将为财税增收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财源。只要我们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发现机遇,拼抢机遇,创造机遇,聚精

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财税工作任务,确保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努力开创全市财税工作的新局面

(一)要加大征管力度,确保财税收入稳定增长。确保财税收入稳定增长始终是财税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也是增强财力、保障支出、促进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我们要把握组织收入的中心环节,加强对经济税源的分析、挖潜,深入调查研究,带着感情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既要反对寅吃卯粮,也要反对寅留卯粮。要坚持应收尽收。切实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格执行税收政策法规,坚决维护税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要继续清理现行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对优惠到期的税收政策要及时恢复征税,坚决制止地方和部门擅自出台税收优惠或变相优惠政策。要严厉打击各种偷税、漏税、骗税和逃税行为,大力清理压缩欠税,堵塞税收流失的漏洞,做到应收尽收。要坚持涵养税源,坚决防止违反税收政策、收“过头税”,确保财政收入真实可靠。要加大对非税收入的监管力度,对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加以规范,资金直接缴入国库。要继续加大组织预算外收入的力度,各部门的预算外资金必须全部纳入财政专户,取消一切收入“过渡户”。

(二)要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增加财税收入,根本上要依靠发展经济。各地要破除单纯依靠政府投入和减税让利支持经济发展的狭隘理念,通过税收、贴息、体制和政府投融资体系等多种经济杠杆,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民间资本向优势产业和城乡公用产业投资。充分调动各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协调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放大财税调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功能,重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财源,夯实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的基础。今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各级财税部门要在总结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国家调整优化资金投向和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国债资金争取力度,切实加强国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国债资金对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扩大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要认真贯彻工业兴市方略,加速工业化进程,切实抓好中央、省、市制定的促进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加快经济开发区和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促进品牌经济、龙头经济、骨干经济增产增收。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倾斜力度,把民营经济作为市区经济增长点和县(市)、区经济的主体来抓。把招商引资作为做大财政“蛋糕”的根本途径之一,把工作重点放到优化投资环境上来,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三)要围绕建立公共财政的目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解决当前财政经济领域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壮大财政实力,增强财政工作的活力,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各级财税部门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今年是“改革促进年”的要求,加大财税改革力度,全力推进财税改革进程。一是要继续完善各项公共支出制度改革。要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细化预算项目的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建立以国库单一帐户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扩大会计集中核算范围,市各主管部门和一级预算单位要全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各县(市)、区会计核算中心要稳步向国库支付中心过渡。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和国有土地加强管理,增加财政收入来源,弥补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支持重点工程建设。要加快编制市级国有资本预算,强化出资者监管职能。把好资产登记、评估、呆坏账处理等环节,支持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步伐,调动和利用外来资本、民间资本控股、收购、兼并国有企业。市财政要继续加大企业改革发展与脱困资金筹集力度,确保市属工业企业按时完成改制任务。三是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要落实以“减人节支”为目标的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措施,建立稳固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化解村级债务,抓好粮食直补工作,落实降低农业税税率政策,逐步做到对农业和农民补贴直接到户,切实加强村级三项资金专户管理。

(四)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需要。用公共财政要求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不仅是缓解财政困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规范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很大程度上体现政府的政策导向。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按照公共财政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合理确定财政支出范围,重视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强化公共财政的职能。要创新工作思路,加快资本运作步伐,加大融资力度,加强资金调度,为新城区建设、国有企业改革、“两个确保”和低保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要逐步清理不合理支出,规范财政供应范围;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不断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要切实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实现“两个确保”和低保应保尽保,落实并办好农村五件实事。

实现今年的财税工作目标,必须增收与节支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支出预算。今年市级机关支出人头费、部门预算零增长,地方各级财政也要按照市里的要求,除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需要增加的重点支出外,其他各项支出都维持去年的支出规模和水平。要大力倡导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优良传统,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严格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出国费和庆典、办节等经费支出。与此同时,要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切实防止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

(五)要认真研究扶持苏北发展的相关政策,创造性地加快发展。上月召开的全省财政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了支持苏北经济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即将出台的政策主要有: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方式将作改进。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增量的安排逐步与吃饭脱钩,改直接“输血”为促进“造血”,实行“增人不增补,减人不减补”,重点扶持改善发展环境;建立财政增长激励机制,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倾斜将与受助地区自身努力绩效相结合,实行“多收不少补、少收不多补”,考核的指标改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鼓励增收节支。省财政将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启动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重点支持沿线资源型加工业和机械、化工、医药等四大产业的发展。准备出台四项新政策,支持苏北县级经济园区发展。一是省级扶持企业发展的资金将重点投向苏北园区;二是省财政连续三年安排贴息,支持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2004-2005年重点开发区内当年新增地方财政收入省集中部分的按一定比例由省返还。苏北各县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超过全省县级平均增幅的上交省部分,予以返还;四是对实际投产和吸纳劳动力达到一定规模的入园企业,省财政给予一定的社保补贴。省财政还将重点抓好十件实事,支持解决“三农”问题。

即将出台的相关政策,对我市财税经济工作将产生较大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放大政策的促进作用。一是要以发展为中心,逐步实现吃饭型财政向建设型财政的转型。鉴于省对苏北的扶持改直接“输血”为促进“造血”,逐步与吃饭脱钩,各级财政安排预算时,在足额安排公教人员工资、党政机关基本运转经费后,要优先安排资金用于经济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加快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财政“蛋糕”。在向省反映当地财政困难时,应把重点放在加快经济发展过程遇到的新困难、新问题上。在积极寻求省对当地财政支持时,要以发展项目争取发展资金。二是要放大“东陇海产业带”开发的效应,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着力培育地方财源,优化财税收入结构。积极向省争取烟草、工程机械、煤炭、电力、水泥等优势产业的优惠政策,强化政策扶持,促其快速扩张,夯实财税收入增收基础。加快医药、电子、化工、信息工程等新兴产业发展,逐步改变财税收入对少数产业依附度过高的局面。三是要充分利用省对苏北县级经济园区优惠政策,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崛起。各县要及时调整经济园区政策,把以前分散的园区集中管理,加快各类生产要素向开发区聚集,形成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动机。继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要把农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以此带动农民的增收,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四是要精兵简政,压缩财政供养人口。财政供养人口多,是财政刚性支出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要加快改革步伐,妥善分流人员,从严控制编制,严把进人关。要按照总人口核定的财政供养人口系数,作为控减财政供养人口的目标,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把人员负担降下来。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完成今年财税工作各项任务

财税工作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级党委、政府务必要高度重视,真正把财税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落实财税工作各项目标任务。

一要加强领导。各地要始终把财税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经常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全力抓。特别是分管财税工作的同志,要重视学习财税知识,熟悉财税政策,研究生财、聚财、理财之道,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要加强调查研究,针对财税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办法。各级政府要支持财税部门依法理财、依法治税,特别是要大力支持财税部门依法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对那些妨碍财税部门执行公务的不法分子,要依法及时处理,决不能姑息迁就,以维护财税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要注意协调好财税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关系,主动关心财税部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不断提高领导和管理财税工作的水平。

二要落实责任,协调配合。完成今年财税工作各项任务,关键是要落实责任。要进一步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严格考核,兑现奖惩,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财税工作涉及面广,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各部门、各单位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特点,大力支持财税部门的工作。尤其是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以及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各部门、各单位都有责任、有义务,与财税部门一起,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三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我们财税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高的,原则性是比较强的,实际工作经验是比较丰富的,吃苦精神和工作能力都是有的,市委、市政府对这支队伍是放心的,可以信赖的。但是,我们又要充分认识目前财税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对我们每个财税干部都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各级财税部门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不断更新知识,形成与财税工作相适应的最佳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与时俱进,保证财税队伍的良好工作状态。要在增强服务意识上下功夫,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服务创新,生财、理财、聚财,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为部门、基层提供优质服务。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切实做到讲实话、算实帐、办实事、求实效。要在廉政建设上下功夫,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抵制浮躁浮夸、急功近利、贪图享乐的思想作风,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树立起新时期财税干部良好的社会形象。

全市财税工作会议 篇5

这次全市财税工作会议是在我市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抢抓中央和省扩大内需机遇,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财税工作会议和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总结回顾2008年财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2009年财税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确保2009年财税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团结拼搏,攻坚克难,2008年全市财税工作亮点频现

过去的2008年,是我市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加快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的重重压力和国内外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的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沉着应对,顺势而谋,正确判断形势,积极采取措施,及时化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妥善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强化收入组织工作,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努力推进财政改革,着力完善公共服务,确保了全年财税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新一届政府实现开好头、起好步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财政收入跃上新台阶。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36亿元,增长22%;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大关,达55.6亿元,增长26.3%;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打开了多年低增长的局面,达25.6亿元,实现了24.3%的较高增长;县区级地方财政收入达24.3亿元,增长26.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7个县区地方财政收入超过2亿元,其中,红塔区超过6亿元,新平县超过3亿元。财政收入全面实现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地方财政收入增10%”和市政府三届一次全会提出的“地方财政收入增12%”的目标。

(二)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各级财政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促进民生改善、确保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支出规模大。支出总量突破70亿元,达75.7亿元,增长18.8%。其中,市级支出23.4亿元,同比增加2.7亿元,增长13%;县区支出52.3亿元,同比增加9.3亿元,增长21.5%。二是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各项重点领域投入加大,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9.8亿元,增长15.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1亿元,增长29.1%;教育支出12.4亿元,增长11.1%;医疗卫生支出5.8亿元,增长25.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亿元,增长23.1%;环境保护支出2.9亿元,增长204.1%。三是公共财政实现“四个全覆盖”。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了市政府“10件实事”顺利完成,全市基本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三免一补”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同时,继续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全面启动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住房货币化补贴政策,第一批住房补贴已于春节前全部发放到位。

(三)强农惠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坚持把推动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着力解决了一批农业最关键、农村最薄弱、农民最急需的问题。全市财政支农支出完成10.4亿元,增长22.4%,支农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达13.7%。重点支持了烤烟生产、畜牧业发展、大小春生产、冬季农业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继续落实支农补贴政策,共兑付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5747万元,增长94.3%,兑付率达100%。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安排资金 469.5万元,增长23.6%,当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7629人,培训后转移农村劳动力26042人。积极开展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争取中央、省奖补资金360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947万元,初步建立了筹补结合、多方投入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机制,为促进村容村貌整治和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全市财税调度会议上的发言 篇6

岚 山 办 事 处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以发展促增收、以征管促均衡、以收入定支出,切实加强领导,天天抓税收,时刻不松懈,精心组织财税工作运行,在今年财税工作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财税工作的较快增长。1-8月份,全处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540万元,占预算的60.07%,按新口径计算同比增长34.24%,按去年同期实际入库数计算同比增长20.65%;完成财政支出3701万元,占预算的50.77%,同比增长35.07%。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统一思想,切实加强对财税工作的领导。在年初全处三级干部大会上,我们明确提出看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快慢,就要看财政增长速度;看企业贡献大小,就要看纳税多少。各级各征管部门都把财税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办事处在合理确定三家征管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任务的同时,分别签订了责任状,定死了任务;各乡镇街道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抽调精干力量全年靠上抓;三家征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都进行了分解落实,明确了责任。

二、强化税收征管,努力促进均衡入库。今年以来,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两次召开财税工作调度会议之后,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按照会议要求,及时组织对全处的财政形势进行了 —1—

全面的分析,进一步研究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精心组织税收入库。一是在认真排查税源的基础上,各征管部门把收入任务层层分解到基层、到岗位、到个人,并将工资、奖金和收入任务挂钩,落实了“一级保一级”的硬措施。二是在全处开展了税收集中征管活动,坚持每天一调度、每周一通报,切实整顿税收秩序,对个体私营经济税收、车船税等重点税种、重点行业进行集中清缴,促进均衡入库。三是在全处大力推行阳光办税工程,加大税源排查力度,完善征管手段,坚持大税、小税一起抓;同时,加强税收稽查,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大力清缴企业欠税,控制新欠,减少税收流失。四是认真落实中央“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强化非税收入征管,确保应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1-8月份全处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计算,超过时间进度0.40个百分点,分别比前两年同期快10.1和13.14个百分点。

三、加快支出结构调整,保证了重点支出。我们严格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财政支出原则,从严从紧控制费用开支,杜绝铺张浪费,把钱花在刀刃上。首先,加大了支出结构调整力度,统筹安排了各项支出,保证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按时发放。其次,在预算的制定和执行中,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突出重点,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计划,严格按进度调度资金。第三,严格控制和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提倡少花钱多办事。第四,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总的看,今年以来,由于全处经济形势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2—

展势头,运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从全年财政预算情况看,我处财政形势仍很严峻,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今年“两税”共享改革,预计影响我处财力520万元;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后预计增加财政支出41万元;三是今年刚性增支因素预计增加财政支出990万元,其中增资487万元、粮食补贴增支193万元、罚没收入上解增加支出136万元、医疗保险140万元。

当前,已进入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冲刺阶段、攻坚时期。下步,我们将按照这次全市财税调度会议要求,进一步分析当前的经济和财政形势,强化各项增收节支措施,力争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一、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努力向管理要增收。一是增强均衡入库的意识,开展好税收集中征管活动,加强调度督促,促进税收及时入库。二是继续开展好“阳光税收”工程,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在抓好主体税种和骨干税源征管的同时,集中力量加强对小税种和零星税源的征管。三是在加强税收宣传,增强全民纳税意识的同时,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搞好税源排查,重点开展个体税收专项检查,加大稽查力度,查漏补收,清缴欠税,确保应收尽收、按时入库。

二、进一步加快财源型经济发展,努力向发展要增收。狠抓税源培植,是我们在财税工作中长期坚持的一条主线,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处“吃饭财政”的关键。我们将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开放兴岚”战略,全力抓好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城市建 —3—

设、农产业化和软环境建设等五项重点工作,特别是集中力量抓好新上工业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见效,以全处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巩固基础财源、壮大支柱财源、培植新生财源,为实现全处地方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打牢基础。

三、进一步加快财政制度改革,努力向改革要增收。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完善采购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调整完善处乡财政体制,科学划分事权、财权,增强乡镇街道的财政收入能力;并合理界定乡镇街道支出范围,重新确定乡镇街道支出基数。三是扎实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做好秋季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的征收工作。四是积极探索部门预算编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搞好建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筹备工作,规范预算管理,最大限度地压减财政资金支出。五是严格执行政策,积极稳妥地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上划管理工作。

四、进一步提高理财水平,努力向节支要“增收”。按照“保工资、保重点、保稳定”的原则,严格支出顺序,继续完善工资专户和财政统一发放工资制度,坚持把发放工资作为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加强财政监督,坚持“量入为出、量财办事”,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重点支出和应急支出。

全市财税工作会议 篇7

一、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的奋斗目标,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思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两基”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40个区县实现了“两基”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工作督导检查。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总结表彰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并受到表彰奖励。陈至立国务委员对我市“两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重庆的做法很好,主要是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成效显著”。二是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63万人,在校生达51.77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4.5%。三是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全市中职招生20.2万人,在校生达到50万人,校均规模达到1400人左右。全面完成中澳职教项目。四是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在渝高校共招生约19.03万人,在校生规模超过6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新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8个。目前,全市共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3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大学城新增入驻高校2所,累计达到7所,新入住师生3万人,累计达到8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5%。

(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二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4.15亿元。三是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启动了高校学分制试点工作。开展了中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试点。在4所高完中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工作。四是深入推进课程及教学改革。全市中小学生使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扎实推进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五是稳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加大中招考试内容改革,继续降低考试难度、缩小考试范围、调整学科分值,首次实行政治、历史学科合堂、开卷考试。体育考试以30分计入总分。扩大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首次将市级重点中学统招计划按不低于1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学校所在区县的初中学校。完成4所高职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高考信息属地化管理改革。

(三)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一是以增强实效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课程德育为基础、队伍建设为抓手、德育活动为载体、德育网络建设为保障的“和谐育德”工程全面启动。二是以创新工作方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三是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主办了19项全市大中小学生体育比赛等多项活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一等奖25个。

(四)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一是以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实施区县扩大到10个,招聘人数1153人。在1万多名农村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7593名。开展了定向招聘农村边远地区公办小学教师工作,拟招聘教师1596名。二是以实施人才工程为载体,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全市教育系统共有22人获市级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7人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增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三是以规范行为和表彰先进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发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在第23个教师节期间,表彰了一批全国、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退休教师李明素获得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小学教师石元英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四是以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广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高校新师资培训。首次举办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在全国率先制定并试点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五)教育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中小学违规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到校、离校时间逐步规范。规范了中职招生秩序。规范了民办学校设置。开展了改制学校整顿清理工作。二是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县”活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共查处乱收费案件221件,清退违规收费166.51万元,处理责任人80人。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成效显著,对教育收费的举报投诉较2006年下降了20.72%。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调查,老百姓教育费用支出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三是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加强。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启动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开展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活动。妥善处理群体性集访事件40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

(六)教育公平有力推进

一是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共补助资金9700万元,惠及学生21万人,对43.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女童实行“零学费”入学。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800万元,资助5133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生。率先在全国实现中职学生资助“全覆盖”,重庆籍所有中职学生均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惠及中职学生33万人,资助“五类学生”11万人。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方式,资助大学生10万人,资助金额达1.1亿元;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5669万元;对22.4万名大中专学生实施物价上涨临时生活补助,金额达1344万元。二是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黑板改造、农村中小学饮水、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6大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受益师生达350万人。三是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顺利入学。扩大接受农民工子女学校数量,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入学。全市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扩大到332所,接收农民工子女达22.5万人。

(七)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科技氛围进一步浓厚。成功承办了2007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高校科技创新论坛,扩大了我市高校科技工作的影响。二是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市高校共有28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批准立项。在渝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重庆市科技奖76项;申请专利840件,发明专利占全市的30.7%。四是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市教委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签订了产学研互动合作框架协议。在渝高校与全市90%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校企联合承担了48.9%的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合作组建了一批很有实力的研发和生产实体。共建了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分析测试样品近30万件,服务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1800余项。五是职业培训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万人次、再就业人员培训8万人次、移民培训15万人次。

(八)自身建设逐步加强

一是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加强教育系统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协助市委组织部充实或组建了有关高校领导班子,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包项责任制,强化了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全年,市教育纪工委和各高校纪委共受理群众举报347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2件,给予24人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党员21人,县处级干部10人,涉案金额482万元。三是“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四是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已于200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

过去的一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到市级各部门,从一线教育工作者到社会各界,都给予教育极大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市委汪洋书记、王鸿举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等领导心系教育,不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题汇报教育工作,还经常深入教育工作第一线视察,多次对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在去年12月2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薄书记特别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要求,倡导认真读书,倡导调查研究,倡导深入思考,强调抓好学生军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今年1月上旬,薄书记在库区调研时专门谈到教育工作:“职业技能培训是一条好路子,有没有技能,就业状况大不一样。中职和高职学校可以作为组织就业的平台、基地”。1月15日上午,薄熙来书记又前往重庆大学城视察了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在视察时,薄书记对重庆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重庆教育是过去五年重庆的一大亮点。薄书记肯定了大学城建设取得的成绩,认为校区规划合理、设计科学、环境好、布局好。薄书记说,重庆市的工作重点就是落实胡总书记的“314”讲话要求,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希望高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市委、市政府也会加大力度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快地赶超一流大学。

领导的关心、关怀,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中央及重庆50多家新闻媒体共刊播重庆教育新闻报道4328篇(次)。2007年11月教育部新闻办组织中央10多家主流媒体教育采访团到重庆采访教育工作,对重庆教育给予高度评价。新华每日电讯称:“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

二、2008年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要求

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之努力奋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力提升教育的发展水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满意教育上取得新突破,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与服务的重要支撑,发挥重庆教育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示范作用。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继续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工作思路,处理好继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眼睛向下与境界向上的关系,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开拓开放上下功夫,在谋求突破上下功夫,以开放的精神、开阔的思维、改革的勇气来推进全市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农村学校校舍维修补助标准。2008年秋季实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龙头,从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手,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三是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注重质量,办出特色,形成风格。新增市级重点中学8-10所。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指导和支持服务工作,努力推进“班班通”。

(二)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一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单校规模办学效益。建立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评估机制,对评估不合格的实行红黄牌预警和退出制度。到2008年底,全市中职学校保持在310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校均规模达到1700人左右。二是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子。组建汽车、农业、卫生等3个行业引领型职教集团。以万州、永川、江津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组建以地方产业为支撑的3个区域网络型职教集团。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弹性学习制度,推进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建立技能人才需求监测系统,科学调控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改革。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建设县级职教中心1个。建立一批适应工学结合、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资源共享的产教实体。五是强化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开展国家级和市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县)创建工作。开展对各类学习型组织评估工作。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六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企业“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农民工培训机制。围绕我市劳动密集型的建筑、环卫等产业,新建2个农民工培训集团、4个农民工培训基地。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一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首届重庆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文件和政策,建立重庆高等教育季度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质量工程”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抓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市属高校计划招生1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6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4%。大学城入住学生总数达到10万人。四是不断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加强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点建设,加大博士授权点建设力度。五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重庆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争取更多有条件的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加强多科性和单科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六是进一步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大学城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的互动发展,探索高校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软件园及服务外包基地合作的有效模式。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七是大力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举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论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制定《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德育指导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重庆人文精神教育,实施“和谐育德计划”。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骨干研修和全员培训,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三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教材审定机制,形成我市主流教材,规范教辅管理。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进一步调整中小学生上课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深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开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加分和综合素质评价加特长进行录取的试点。把市级重点中学不少于30%的统招计划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内的初级中学,逐步建立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开展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五是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启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试点。

(五)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二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做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落实工作。推进学校岗位设置改革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三是加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训。启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农村新转、新聘教师开展上岗和新课程通识培训工作。启动中职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补充新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认真开展区域内城乡教师任职交流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实施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和农村职业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五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六)以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制定《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意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二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科学定位、形成特色。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自律和监督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依法落实国家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规范化管理。要按照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在民办教育座谈会上提出的10条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和要求,抓紧推进,争取有所突破。五是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工作。六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要按照薄书记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切实维护教育系统持续稳定。

(七)以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工作。健全义务教育就学保障机制,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认真落实中职学生“普惠制”和“五类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部属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以及入学绿色通道等资助制度,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全面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二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市新增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50所。三是巩固招生“阳光工程”成果。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加大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完善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四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规定,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八)以实施“固本强基”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全市教育系统不断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作风建设年”成果,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三是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全市财税工作会议 篇8

张英毅在会上作了题为《在加快创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工作中实现科协工作新提升》的工作报告,总结了2011年度科协工作,并提出2012年科协工作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江阴建设滨江花园城市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三服务三走进”活动,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把强化科学普及成效作为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的关键,把发展科技人才队伍作为服务科技工作者的重点,大力实施“五大工程”,着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科普惠民工程,开展“四创一争”活动;二是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推进“三联一促”工作;三是实施科学素质提升工程,服务“五大重点人群”;四是实施科普资源拓展工程,放大专题科普场馆等载体作用;五是实施“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工程,当好科技工作者的服务员;六是全面加强组织网络建设,为实施“五大工程”提供保证。

会上,吴彪宣读了表彰决定。会议对2011年度江阴科协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项目进行了表彰,授予华士镇科协等6个镇(街道)科协为“科协工作先进单位”,高新区科协、临港新城科协为“海智工作先进单位”,市华峰葡萄专业合作社等9个单位为“百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科普示范基地,市消防教育馆为“江阴科普教育基地”,市医学会等14个单位为“五星级学会”,市信息化协会等2个单位为“四星级学会”,法尔胜集团公司科协等21个单位为江阴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之家”,韩志军等52人为“科协工作先进个人”,张华等55人为“科技三创人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科协等单位的10个项目为“厂会协作、金桥工程优秀项目”。

最后,钱文琴在讲话中指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各级科协组织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为全市“十二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作出了积极贡献,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体现在“五个新”: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二是科普教育水平实现新提高;三是服务科技人才工作有了新举措;四是作风效能建设呈现新气象;五是科协干部队伍展现新面貌。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市党代会战略部署的第一年。钱文琴要求,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积极响应江阴市委“当好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排头兵、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号召,认真履行好、发挥好自己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务实创新地开展工作,积极投身到江阴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一要围绕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创新中的先行军作用;二要围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三要围绕增强组织活力,充分发挥科协在凝聚科技人才方面的生力军作用。(罗勇彪 编辑:沈禁)

(江苏省科协)

上一篇:英语雅思优秀作文下一篇:一年级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