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先进事迹

2024-05-14

种粮大户先进事迹(共13篇)

种粮大户先进事迹 篇1

马生科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回族汉子,引领一帮农民共同发展马铃薯产业,让山区农民种植的“土豆”走出家门,挤进城市,跨越国门,变成他们赖以脱贫致富的“金豆豆”。

1、情系农村,务农爱农。

固原市原州区位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使马铃薯成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受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马铃薯产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仍不明显,农民想靠种马铃薯发财只是个梦!带着这个问题,马生科没有沉默,他走南创北,进村入户,了解缘由,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地马铃薯品种单一且老化,产量偏低,加之外运渠道不畅,商品率价值很低,导致种植户增产不增收。做了多年小杂粮贩运生意的马生科深知,要想让马铃薯升值,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文章:第一要提高马铃薯单产,提升品质;第二要疏通外运渠道,打开销售市场。就这样,这位饱经风霜的回族庄稼汉子,本着吃苦耐劳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带着一方百姓开始做马铃薯文章,继而为六盘山区农民撑起了一方天地。

2、科技支撑,典型带动。

他在几年的组织运销中发现,六盘山区马铃薯品种单一,性能老化,抗逆性差,产量普遍较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买不上好价钱。XX年,他率先从甘肃、青海等地引进了 “陇薯6号”、“青薯168”等马铃薯新品种,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在原州区头营镇建立了千亩种薯繁育基地。当年繁育基地喜获丰收,亩产量达到XX公斤,比传统种植提高了2倍,且品质优良。几年来,他先后引进适合当地耕种生产的中、晚熟马铃薯优良品种20多个,年均推广优良品种种植面积4万亩,亩均增产380公斤,增收912元;特别是引进的航天育种“黑美人”马铃薯种薯,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值,目前市场价10-20元/公斤,而普通品种马铃薯市场价1-2元/公斤,是普通马铃薯价格的10倍。同时,他先后组织农民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10余次,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发放技术培训资料17000多份,内容涉及脱毒良种选育推广、机械化播种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保鲜贮运等一系列推广体系。通过科技培训推广,有效提高了薯农的耕种管理水平为提升当地马铃薯产业升级增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带动促进农民科学种植马铃薯,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租赁土地XX亩,建设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当年产种植4000吨,为广西福建提供优质马铃薯籽种1200吨。XX年,承担实施了原州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三级体系建设”项目,在原州区流转土地8100亩、订单种植XX0亩,生产原种300吨、一级种薯5000吨,为当地三级种薯繁育起到了带头作用。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中河村、丰堡村、高坡村流转土地4600亩,在彭堡镇闫堡村租用土地1000亩,自建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实验田及轮作倒茬用地;基地建设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测土培肥等进行田间管理。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流转土地8300亩建立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种植品种以青薯168、青薯9号、庄薯3号、宁薯12号等优良品种为主,全部实行标准化、机械化及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建成了集全程机械化作业、起垄化种植、配方化施肥、节水化灌溉、规范化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生产马铃薯鲜薯总产量达到3320万斤(折主粮664万斤),平均亩产4000斤以上,粮食的商品率达到85%以上,优质专用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机械化覆盖率达到100%。基地先后被国家、自治区确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观摩点,XX年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基地”,XX年,该基地被确定为原州区第一家供港蔬菜基地,也被确定为全国马铃薯产业大会观摩点之一,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肯定和好评。

3、开拓市场,助农增收。

为畅通马铃薯销售渠道,创建外销网络,XX年,根据市场需求,他带头成立了固原市马铃薯外运协会,发展会员148家(人),其中,团体会员18家,经济人、种植大户130人;他多次前往国内外市场考察,陆续建起了马铃薯销售窗口,XX年,通过铁路、公路,向全国10多个城市、100多家市场,组织外运马铃薯鲜薯22万吨;XX年,向广西、福建供种3000吨,国内购销马铃薯外运马铃薯6000吨,出口德国4.5吨,马来西亚的58吨。如今,马铃薯产品已走出国门并远销马来西亚、中东、欧洲等国际市场,累计完成外销出口量7000余吨、实现创汇200多万美元。注册的“六盘山”牌马铃薯商标先后取得宁夏名牌产品证书和著名商标;XX年获得“绿色食品”证书,XX年获中国国际第十一届粮油博览会金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艰辛的创业历程,使马生科变得更加成熟和老练;成功的收获,使六盘山区的农民得到了实惠,也使固原市马铃薯(农产品)外运协会名声大振。XX年,他被自治区粮食局评为全区订单农业“订单粮食先进个人”;XX年,被科技部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授予《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XX年,固原市人民政府授予“马铃薯销售大户”、被评选为“宁夏XX经济人物”;被宁夏回族自治区50大庆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12月被评选为政协委员;XX年,被中国穆斯林协会评为“中国杰出穆斯林企业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固原市人民政府授予 “产业发展带头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面对荣誉,马生科没有骄傲,而是默默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事业中。

种粮大户先进事迹 篇2

史永亮:40 hm2地打出了近25万kg小麦

不少农民在感叹种粮效益低的时候,种粮大户史永亮却对种粮却情有独钟。2011年6月15日,得知自己的40 hm2小麦地打出了近25万kg小麦时,史永亮喜上眉梢:“现在国家政策好,粮价稳,收入足,土地流转形成了规模效益,我种粮的积极性更高了。”

史永亮是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大原人,他在沙河镇河崖村承包了53 hm2盐碱地,其中40 hm2种植优质小麦、玉米,余下的13 hm2地种植花卉。史永亮在长期耕作中体会到:种粮,规模越大效益越高。

“由于俺是规模种植,农用物资都是批量,可以适当优惠。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种粮补贴力度,只要科学管理,种粮一样能赚钱。”史永亮边说边扳起手指算起了账,“2011年,我的小麦平均产量6 300 kg/hm2,按小麦平均收购价2.2元/kg算,单位面积可收入13 860元/hm2,加上1 476.75元/hm2的小麦直补和150元/hm2的种子补贴,种地的收入在15 000多元/hm2,种地的效益比过去可观多了。”

史永亮介绍,现在国家鼓励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政策很好,原来一家种个三五亩地,效益不高,还得占个劳力,40 hm2地就得占用近200个劳力。现在耕地能流转了,种粮大户把各家各户分散的地块集中起来,不仅节约了看似不起眼却为数不少的边界土地,还方便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从他的实践看,规模种植降低生产成本,单位面积的收益比农民在小地块上精耕细作能多出1 500元/hm2。

机械化让农民坐享其成

张金强:种全村33 hm2地,俺收入5万元

2011年6月中旬,笔者在莱州市文峰路街道马神庙张家村见到张金强时,他正用2011年买来的大型免耕播种机,在刚收割完小麦的地里进行玉米免耕播种。

“这两台拖拉机和一台免耕播种机一共是17.51万元,政府补贴了4.95万元,我自己拿出不到12.6万元。”张金强喜滋滋地说。2011年麦收,张金强开着联合收割机在前面收割,妹夫陈书京开着拖拉机为农民送粮,全村的小麦地四五天就忙完了。张金强说,全村33 hm2粮田,自己不仅负责收割,还把麦子给农民送进家,然后再进行免耕播种,纯挣5万元。

“我和我妹夫一共种了5.3 hm2小麦,依靠政府的农机补贴,我们自己购买了收割机,还有免耕播种机,种地不求人,这5.3 hm2地耍着干,利用早上和傍晚时间,收种就能全部完成,不比你们城里人辛苦多少。如果没有机械化生产,忙死我也种不了这么多地。”说话时,张金强一脸轻松。

张金强的机械化作业,让全村人尝到了机械化的甜头。

站在地头,张家村70多岁的村民张国栋回忆说:“以前那种‘割麦累得扒层皮’的情景再也看不到了。”往年,每到麦收时节,麦田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齐上阵,农民常常把奋战“三夏”比作“虎口夺粮”,一个麦季下来,人累瘦了,脸晒黑了,仿佛剥了一层皮。“如今大不一样了。”看到机械化的威力,他深有感触地说:“俺家种了0.2 hm2小麦,收割时只需来地头转悠,然后回家等着就成,全部都是张金强和他妹夫给俺忙活。俺孩子在外面打工根本不用请假回来帮忙。有了机械化,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甭提有多高了!”

保护性耕作显威力

杨维松:节支3 300元/hm2,增产600 kg/hm2

路过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旺村时,笔者正好在保护性耕作示范区遇到种了粮大户杨伟松。

2011年,杨伟松的7.3 hm2小麦全部采用了保护性耕作。“别看今年大旱,我只浇了一遍水,但一点也没影响到收成;相反,我还少施肥了,但产量却增加了600多kg/hm2。”杨伟松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实施保护性耕作,采用机械化手段,把秸秆进行粉碎还田,省去了传统的旋耕灭茬、土壤耕翻、扶垄筑畦等多道作业环节,一次完成起垄、灭茬、施肥和播种等工序,有效减少农业生产环节,降低农机作业成本,节省机械作业费用600元/hm2;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蓄水能力增加15%左右,粮食产量增加10%左右,节约化肥300 kg/hm2,另外实施保护性耕作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覆盖技术,有效减少耕地水分蒸发、促进保墒,起垄播种的小麦播在沟内,减少雨水径流,有利于雨雪集中使用,这样比传统播种可减少浇水一到两次,节约灌溉用水15%,包括人工费在内至少增收节支3 300元/hm2以上。”

杨伟松说,保护性耕作的小麦,要比常规播种的小麦明显粗壮,根系发达,分蘖性好,秸秆粗壮,抗倒伏,抗病虫害。“虽然2011年春天大旱,但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小麦,所受影响较小。”

衢州市种粮大户生存现状调查 篇3

成本:农资略降,田租劳力上升

种粮成本一直是种粮大户最为敏感,也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现在种一亩地,劳力工资要240元,机耕、机割要220元,再加上复合肥200元、稻谷烘干150元、100元治虫以及400、500元的田租等,每亩成本在1300元以上。”衢江区全旺镇种粮大户王水龙正忙着为春耕生产做准备,多年规模种粮,让他对种粮成本了然于胸,“像我这样要雇人插秧苗的,至少要1400元。”

据衢州市农业部门调查,2015年水稻亩均成本1333.49元,比上年增加5.8%,亩均收入1387.53元(不含各项种粮补贴),比上年下降8.2%,亩均利润仅54.04元。

这和王水龙的说法基本一致。

“每亩地的化肥用量基本没变,但农药成本以前要200元,现在只要一半。”王水龙介绍说,和五年前相比,化肥成本基本持平,农药成本降低五成,而田租和劳力成本则大幅上升。农药成本的下降,主要得益于病虫害的统防统治。“一发现病虫害,我们立刻通知连片2000多亩的种植户,统一时间同时打药,大大提高了防病治虫效果。”王水龙说,病虫害统防统治后,水稻打药次数从原来五、六次降至二、三次,成本随之大幅下降。

然而,要把这块成本降低,也不是说说这么简单。从交谈中得知,关键的技术点在打药时间和天气选择上。第一,要在害虫脱卵成幼虫时打药,这时害虫抵抗力最差,药浓度低点也能杀死。第二,打药前后12个小时内天气要晴好,如雨中或雨前雨后打药,几乎等于白打。如果火候没把握好,成本也降不下来。

劳力成本逐年上涨的同时,受大棚西瓜、苗木等高效益行业的影响,田租近年也直线上涨。

而以租金、工资为主的种粮成本的持续攀升,导致种粮比较效益不升反降,成为种粮大户们的心头之痛。

雇工:60岁左右是主力

“为了确保丰收,现在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插秧,‘双抢’时每天要雇40多人。”王水龙的妻子吴水香介绍说,现在能雇来的基本上是60多岁的妇女。前年,由于地里实在缺人,甚至雇了个80岁的老人帮忙。

“70后不愿种田,80后不会种田,90后不谈种田。”龙游县农业局一位长期与农业农村打交道的干部对此深有感触。

人难雇,工资自然就上涨。吴水香介绍说,现在雇人,女工110元/日,男工120元/日,而五年前,女工和男工的工资分别在70元和80元左右。此外,还得管中饭,邻村的还要雇车接送,来回也要80元。

“再过10年,等这批老人下不了田,就真的找不到种田人了。”王水龙说,虽然这几年各种农机多了,但衢州多丘陵,田块高低不平,土层厚薄不均,农机很难施展,还是离不开人工。

同样为了解决雇人难问题,龙游县詹家镇夏金村种粮大户董红专近年长期雇用60多位江西农民住在农场。董红专流转经营粮田面积4000多亩,购置了价值千余万元的农机。

“今年企业不景气,加上柑橘冻害严重,估计雇工难会得到缓解,但农机手还得到北方去雇。”原来,衢州本地农机手非常难找,董红专为此苦恼不已。近年,利用南北方农忙季节差,他远赴辽宁、沈阳等地雇用农机手,去年就雇了17个。即便如此,农忙时,他还是有雇不到人的烦恼。

雇人难,人难雇。多年种粮经历让他们对此有了深刻体会,无奈的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担忧。

风险:天气,粮价,病虫害

“规模种粮风险很大,天气变化、粮价波动、病虫害都会影响收成。”去年早稻抽穗扬花时,正赶上阴雨天气,王水龙的早稻亩产只有400公斤,比往年减产100公斤。

和王水龙一样,衢江区高家镇的种粮大户高荣根去年早稻亩产也只有430公斤,比往年减产50公斤。

除气候带来的风险外,粮价波动也让种粮大户心存担忧。王水龙感叹:以往晚稻收购价是160元/50公斤,现在跌到120多元。他现在还有5万多公斤晚稻谷堆在仓库里。而董红专、林项霞等种粮大户也反映,低粮价让他们舍不得出售,积压了不少晚稻谷。

阴雨天气,粮价下跌,如没有各项补贴,去年九成左右种粮大户亏本。高荣根以往一年种粮净收入(包括各项补贴,下同)在20万元左右,去年只有7万多元。王水龙的收入也从2014年净赚10万元,到2015年净赚5、6万元,下降五成左右。

此外,病虫害也是影响种粮收成的一大杀手。

80后的“白领”林项霞2009年回乡,从父亲林发忠手中接过种粮的“接力棒”,走上规模种粮的道路。林项霞介绍说,去年她种了1600多亩早稻,受天气影响每亩减产50公斤。还有2560亩单季稻也因雨水多,导致严重病虫害,共损失50多万元。

种粮本来就利润低,基本挣扎在亏损线上,而天气、粮价、病虫害只要一个稍有波折,粮农就会亏本。相关资料显示,近年粮价下跌原因,一是国际市场粮价低于国内市场粮价,谷物每吨差价400元至800元,受此冲击,我国进口粮逐年增多。二是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总产达6.2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粮食库存充裕。

期盼:出台晚稻收购补贴政策

“早稻是‘国家订单’收购,但晚稻是随行就市,国家只设138元/50公斤的最低保护价。”董红专认为,粮价影响利润,销售决定存亡。晚稻谷销售问题不解决好,就会影响生产。

在董红专大米加工厂里,还积压着价值1000多万元的晚稻谷。稻谷自然存储时间在一年左右,如要延长,就需像粮站一样改善储存条件,而这些都需投入。

“我当然希望能得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董红专介绍说,龙游县种粮大户近二分之一的晚稻谷是他收购的,他每年收购晚稻谷资金要2000多万元。

今年两会期间,董红专提交了《关于加大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扶持力度的建议》。希望出台晚籼谷收购补贴政策和贴息政策,并优先安排粮食收储经营主体的仓储设施建设用地,进一步促进衢州市粮食生产。

每一个种粮大户或许都有自己现实的需求,如何帮助他们种好粮,卖好粮,还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

据衢州市农业部门调查统计,2015年,全市有规模种粮大户2153户,经营面积32.36万亩,约占全市粮田面积的20%左右,种粮大户及经营面积分别比2014年增加14.6%和30.11%,增长趋势明显。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过得滋润。成本高、风险大、雇人难、粮价低等,依然是困扰粮食生产的瓶颈,也成为种粮大户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作者单位:浙江省开化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种粮大户李永财主要事迹 篇4

左云县种粮大户王永财主要事迹

种粮大户王永财,出生于店湾镇石虎沟村,改革开放以来,他从农田地走上煤炭生产行业,由于经营有方,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较大财富。从农田劳动到经营矿业,陶冶了憨厚、朴实、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富而思进的品性和精神,并具有热爱革命老区农村和农业的特殊感情。2009年煤矿整合兼并重组,他毅然转产,从事农业产业化开发,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三屯乡十里河北岸大堡村一带,按照土地有偿自愿流转的政策,规模经营耕地,兴建高科技脱毒马铃薯育种基地。王永财奔波于内蒙商都、河北、山东等地,参观考察学习马铃薯生产新技术,并聘请高级农业专家技术人员,研究制订了公司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概算总投资8200万元,建设马铃薯育种基地5000亩。目前,马铃薯育种基地,已具备培育500万粒微型薯、繁育1000亩原种,提供1万亩一级种、种植10万亩商品薯的能力,能够实现年纯收入1100万元的经济效益。公司智能温室和日光温室计划各季种植两茬蔬菜,每亩纯收入4万元。公司将逐年扩大规模,“十二五”期末,繁育优质种薯面积达到5000亩,提供5000亩原种,幅射5万亩一级种,解决50万亩二级种,不仅可以满足左云县农民每年种植10 1

万马铃薯的优种问题,实现旱地种植马铃薯平均亩产1500—3000公斤,亩收入3000—6000元,还可为周边地区供应种薯。李永财的马铃薯育种基地,深受农民爱戴,各级领导视察后称赞王永财为农业产业化开发办一件大好事。特别是将对左云的马铃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商品化生产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全县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作出贡献。

种粮大户承诺书 篇5

1种粮大户承诺书

承诺人姓名:联系电话:

所在县(市)乡(镇)村:

本人郑重承诺:

一、本人所提供的种粮大户信息、证件真实准确,若有不实,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交回全部种粮大户补贴资金。

二、本人自觉遵守各级政府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时间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合理使用补贴资金,并按期归还银行贷款本息。

三、本人服从国家粮油宏观调控的相关政策,在同等条件下,如国家需要,将本人生产的粮食优先出售给国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承诺人签字:

江西种粮大户发308万年终奖 篇6

今年61岁的罗金根种了30多年田,此前还从未想过把田“托管”出去。当天,他终于决定走进“绿能”公司找凌继河签约。自己种了300亩田,忙碌了一年却只赚了约7万元。凌继河给他“把脉”:“你种了十多年 黄花粘 ,土壤都麻木了,很难增产,自己种田成本还高,交给我托管,保证明年让你赚十多万!”

凌继河介绍,“托管种田”就是农民把田“托”给他人种,“绿能”公司的托管服务覆盖水稻生产所有流程:提供优质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提供优质设备包揽打田、机插、收割等;提供稻谷烘干回收服务;给农民买种植保险……“农民要做的只是缴纳一定管理费,平时自己管水、管虫就可以了。”在凌继河看来,农民种田不赚钱,主要原因是不懂技术和市场,有了懂技术和市场的人帮他们“托管”,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凌继河心中还有一盘“大棋”――转型种优质大米、卖品牌大米。“现代人对米的要求不再是吃饱就行,还要吃得健康、安全。”他坦言,现在一些进口大米都在降价,卖普通大米会逐渐失去竞争力。因此,他注册了“绿能”和“凌继河”商标,体验店也将在安义县城开张。

据了解,目前绿能公司的“职业化种田”模式已较稳定,共有100余名“职业农民”种植1.9万亩田,其中不乏“80”“90”后农民。 “去年赚了8万元,今年赚了11万元。”1995年出生的熊海仁高兴地说,机械化程度的逐渐提高让他感觉种田“一年比一年轻松”。

凌继河表示,今后他将重点拓展“托管种田”模式,去年该公司负责托管了3万亩田,今年计划扩大至5万亩。“我们要紧跟市场转型升级,这也是一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的梦想是让更多年轻劳动力愿意种田,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网易新闻)

拓展阅读:劳动法关于年终奖的规定

年终奖是企业给予员工的年终奖励,法律法规没有对用人单位发放年终奖做出具体的规定,属于企业自主管理的范畴,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考虑是否发放以及如何发放。但是用人单位在发放年终奖的过程中,不得违反劳动法律法规。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其中奖金一项包括生产奖等。对于生产奖的范围,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主要包括超产奖、质量奖、年终奖(劳动分红)等。

由此可见年终奖也是工资的一部分,如果劳动合同里面有确定的年终奖数额,单位就应按时足额发放。还有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根据劳动者的业绩支付年终奖,即年终奖严格按照绩效考核成绩发放,当然有的公司发放年终奖还将综合考量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和员工所在的岗位级别,但是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在发放评估中至关重要,如某某级别的员工按照当年的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再结合当年经营单位盈利状况,按规定的比例可提成多少经营单位的利润,他本人也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来。那么,即使是年中离职或新进员工,只要符合规定条件,也应拿到他所应得那部分奖金,企业不能说你人不在单位了,我就不考核不发放了,这种规定是不合理的。因为这种年终奖已经构成劳动者工资的组成部分,虽然数额不能准确确定,但是工资的性质决定了这已经是劳动者的一种可期待利益,而不再属于企业单方决定的范畴。

中宁县种粮大户发展探讨 篇7

关键词:种粮大户,现状,特点,问题,对策,宁夏中宁

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关于开展全区种粮大户发展情况调查的通知》, 中宁县农牧局高度重视, 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抽调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22名技术干部和各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人员深入村队进行调研, 调研主要采取上门家访为主的方式进行摸底和统计,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种粮大户现状及特点

中宁县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产粮大县, 全县耕地面积4.67万hm2, 农民人均耕地不足0.13 hm2。近年来,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5.33万hm2以上, 其中小麦种植面积0.74万hm2, 水稻0.43万hm2、玉米1.91万hm2, 小杂粮0.67万hm2, 以一家一户的家庭种植模式为主, 进行生产和销售。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 留守农村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 劳动力素质低下, 粮食生产形式以租赁、承包等为主, 种粮大户由此产生。其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数量不多, 面积较小

全县6.67 hm2以上规模种粮大户102户, 占总农户的0.13%;33.33 hm2以上种粮大户共有7户, 占全县总农户的0.09‰;66.67 hm2以上种粮大户3户。6.67hm2以上规模种植户总种植面积0.17万hm2, 户均承包面积达16.2 hm2。

1.2 规模效益低下

通过调查2012年种粮大户经济效益, 按承包耕地6.67hm2的规模, 扣除各项生产成本后, 一般当年可获得纯收入2.5万~3.0万元, 平均收入在3 750~4 500元/hm2, 其单位面积效益仅是普通种植户的60%~70%。

1.3 分布不平衡

由于各乡镇情况不同, 种粮大户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引黄灌区乡镇和靠近山地、滩涂的乡镇, 个人开发所占比重较大, 其次是土地流转租赁经营。

1.4 生产能力不高

由于种植大户所开发土地是沙荒地或盐碱、低洼滩涂地, 平均收益较低, 通过多年的改造, 地力水平、配套水系才得以改善, 受地理条件、资金能力、机械化程度制约, 生产能力普遍较低。

1.5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

据调查, 种植户大多使用老式机械, 农机具老化, 更新换代乏力;运输机械多, 农田作业机械少;动力机械、中小型机械多, 大中型机械少;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配套农机具少。

2 扶持种粮大户的政策

近年来, 中宁县把粮食安全生产列为重要议事日程, 采取粮食保护价收购、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种措施, 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1 加大扶持力度

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惠农强农政策, 制定了针对种粮大户的农技服务、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灾害保险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2.2 强化科技服务

重点以粮食新品种、粮食高产创建技术、新技术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和市场营销等, 提高农户科技素质;引导农技人员与种粮大户结对, 重点指导种粮大户进行病虫统防统治、机械作业、配方施肥等[1,2,3]。

2.3 加大农机具的补助力度

加大耕整地机械、田间管理机械、种植施肥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和其他机械的补助, 鼓励农民购买,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单机补贴额原则上最高不超过5万元。73.5 k W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储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在此基础上, 结合实际, 利用地方财政资金对当地农业生产急需和薄弱环节的机具给予累加补贴。

3 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生产条件较差

新开垦的荒地基本上不具备耕作条件, 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突出表现在:一是路网不配套, 不利于机械运输与作业;二是排灌设施少、沟渠淤塞严重, 排灌不畅;三是没有晒场、仓库。当稻谷收获后, 缺乏晾晒条件, 储存粮食易霉变, 如收获期遇阴雨天往往损失更大。

3.2 基础设施投入过大

多数种粮大户开垦土地远离农田项目区, 沟、渠、路等一切基础设施都由个人投资建设, 每年维护等费用占到生产性投资的大部分。每年对新型农机具的购买, 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3.3 市场价格风险和自然风险压力大

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冲突十分激烈。种粮大户难以稳定预期以后各年的价格, 极大地增加了生产经营风险。同时粮食生产抗自然灾害能力差, 如遇自然灾害, 损失更是无法弥补。

3.4 种粮大户自身素质低

中宁县种粮大户文化素质低下, 老龄化严重, 对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缺乏认识, 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较弱, 重产量、轻品质, 重生产、轻营销, 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3.5 资金严重不足

在规模化粮食生产中, 种粮大户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农业生产, 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部分大户选择民间贷款, 加大了生产成本, 影响了投入与产出的水平。

4 发展对策

4.1 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加强宣传, 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和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 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 解放土地对农业劳动力的过度承载,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4,5]。

4.2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生产条件

政府可将种粮大户开发的农田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范围, 新建晒场和仓贮设施, 实施路、田、水、沟、林综合治理, 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满足种粮大户生产需要。

4.3 继续加大种粮扶持力度, 注重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一是大力推广良种良法, 引导农民种植效益高的品种;二是健全稳定的农业投入机制, 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三是继续执行保护价粮食收购政策, 加大实行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对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四是大力培育发展粮食精深加工龙头企业, 提高产品质量, 增强市场竞争力[6]。

4.4 注重培育青年种粮队伍, 提高专业化生产能力

注重引进青年人才, 指导和鼓励种粮大户创建品牌, 开展粮食产后加工、销售服务, 延长产业链[7,8]。大力宣传种粮大户的先进事迹, 推广典型种植经验, 带动和促进全县粮种生产的稳定持续发展。

4.5 强化农业科技服务, 提高科技生产水平

提高农民科技生产素质;加强技术指导;开展农资服务, 以统一供种为重点, 实施农资连锁经营, 及时将质优价廉农资产品供应到田间地头;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 农机人员免费上门服务, 做好新型农机具的维修。

参考文献

[1]秦广才.加快发展湘潭市粮食规模化生产的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 2011 (11) :19-22.

[2]秦广才.多措施加快发展湘潭市粮食规模化生产[J].中国农业信息, 2012 (8) :33-36.

[3]师存烜.互助县种粮大户现状及培育途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6) :369-370.

[4]刘芳, 张岩.刍议土地流转中注重粮食规模化发展: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粮食生产规模经营的实践与启示[J].山西科技, 2012 (2) :001.

[5]朱培英, 叶尧良, 沈毛毛, 等.海盐县武原街道种粮大户现状和发展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 2013 (7) :917-919.

[6]江泽智, 王炜, 张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力促农民增收——邵阳农民增收调查的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 (5) :169-171.

[7]许靖波, 钟武云, 任泽民, 等.湖南种粮大户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稻米, 2013 (3) :4-8.

种粮大户先进事迹 篇8

领奖现场,人声鼎沸,数十人围观这一场面。308万现金被分成数捆,整齐地放置在铺了红布的桌面上。被叫到名字的农民笑意盈盈地上前领奖,领完奖后还不忘互相道贺。

“一万、两万……”44岁的农民万小毛领到超过10万元,正在数钱的他告诉 记者,他19岁开始种田,以前全家人种田一年也赚不到5万元,“三年前来到这里就有年终奖了,但以前从来没想过种田也有年终奖,希望明年能发得更多。”

传统农业大省江西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供应基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输出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

近些年来,江西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鼓励流转土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型职业农民,

,在外从商的凌继河回到家乡安义县承包稻田。他采用管理工厂的方式管理稻田,将稻田分成数十个分区,采用全机械化作业,每个分区聘请农户管理。

如今,他已流转土地19000余亩,成为全国知名的种粮大户。为提高农民积极性,从开始,他一直以这种特别的方式给农民发年终奖。

凌继河称,之所以会采取现金发放是尊重农民的习惯,“农民种了一辈子的田,都很朴实,他们看到现金才觉得实在、可靠。”

六年来,凌继河发放1000多万元年终奖。凌继河坦称,发年终奖主要是想激励农民,让他们对农业、对种田有信心。“我聘请的农户平均年龄超过50岁,希望能吸引年轻人加入种田,让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种粮高手。”

据江西省农业厅此前统计数据,,江西全省流转农户承包土地1069万亩,流转率达33.7%,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省农民合作社达4.17万家,家庭农场达2.59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达5.8万人。

土鸡养殖大户事迹材料 篇9

凌晨6点半钟,深冬的天气很有些严寒,晨曦中,***忙着放鸡进园,添撒饲料,照料仔鸡,开始一天的繁忙穷则思变,探访致富路今年50岁的***是土台乡长沟村二组人,提起她,村子里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能干啊!一个女人家,忙完村里忙家里,还筹划出这么大一份家业,不轻易啊!***是长沟村唯一的女村干部妇女主任,平日里,热情的她总是为乡亲忙前忙后,这家的小孩上户口,那家的产妇要随访,她毫无怨言,默默为大家办着点点滴滴的好事。***的丈夫江龙会之前是村小学的一位民办教师。7年前,由于改革,江龙会失往了继续教书育人的机会。家里的经济基础本来就不好,这一下更是雪上加霜。闲下来的江龙会看着日趋困难的家,一筹莫展。***在这关键时刻彰显了女性柔韧坚强、乐观豁达的个性:愁啥?咱俩都还年轻,只要咱勤劳不信活人能被尿憋死!适逢省华中电网有限公司在土台乡长沟村弄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带来了很多优惠条件和先进农业技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加上丹江口市雨润团体的成立,肉鸡养殖一下成了热门产业。根据长沟村的实际情况,华中电网有限公司建议在长沟村开辟畜生养殖产业,以肉鸡养殖为龙头,公司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看准机遇,申报了肉鸡养殖项目。华中电网帮扶了3万余元,***拿出多年的积蓄4万元,筹建了400平米左右的肉鸡养殖场。创业早期,困难重重。以***的话说就是:农村人嘛,都养过鸡。但之前的养鸡是传统养殖,小打小闹,真正办养殖场,科学养殖,范围化经营,你不懂市场,不懂技术,的确是个很大的挑战。***克服资金困难,第一批引进了千余只仔鸡。看着养殖场里成群的小鸡,她紧张得寝食难安,生怕一个不谨慎,天灾人祸,毁了她的半生的积蓄和梦想。她辛辛劳苦地照料着小鸡,喂养饲料,清洁消毒,防疫检验一点都不敢马虎。在第一茬肉鸡出栏的的90多天里,***守在养殖场昼夜操劳,整整瘦了十斤。由于经验不足,技术不成熟,第一茬肉鸡的出售给***夫妇只带来了1000多元的利润。他们却犹如中了大奖一般,兴高采烈。第一次喂养,没有亏本就已是最大的鼓励了,我只觉得信心倍增,前面的路越走越宽初次的成功鼓舞着***两口子继续把肉鸡养殖发展壮大,渐渐地,夫妻二人赚得了肉鸡养殖的第一桶金。变则思通,谋求新发展2007年,市场供需发生转变,肉鸡的销售远远抵不上传统土鸡的紧俏行情。养了近4年的肉鸡,***夫妇也摸索出一点市场供需门道,不想在肉鸡养殖路上盲目走下往,夫妇俩当机立断,适应市场行情,变肉鸡养殖为传统土鸡养殖,变密闭喂养为自然散养。说干就干,为了保证鸡苗的纯粹,***不辞劳苦,多方奔走收购土鸡苗。好在养殖场建在自家橘园里,四周铁丝网一围,就成了自然的土鸡散养场院。天天凌晨,***把鸡从鸡舍赶进橘园,让它们追逐嬉戏,尽享自由;日暮,就赶它们进鸡舍,让鸡群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纯田园式生活。为了保证土鸡的肉味鲜美,***放弃简单的饲料喂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种植收购农作物,给鸡群投喂玉米、麸糠、青草等纯自然绿色食品,免受添加剂污染。在***的精心照料下,土鸡苗茁壮成长,她的纯自然无公害田园土鸡也养出了名,周边的客商争相购买,给她带来了丰富的利润回报。***的土鸡养殖范围也一每天扩大,发展到近5000只。

崇仁县:种粮大户不晒谷 篇10

7月14日下午, 两辆满载着从相山镇枧上村种粮大户袁冬生田里收割来的稻谷拖拉机驶进了崇仁县郭溪乡丰粮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门, 工人们赶忙把上午刚收割的湿稻谷搬进机房, 接着把湿谷倒进粮口, 机房里顿时忙了起来。驾着拖拉机来烘谷子的袁冬生笑着说从今以后, 收割稻子再也不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这几天下雨我照旧割稻子。以往稻子收割期出现连续阴雨, 导致粮食发霉发芽已成为老皇历。

崇仁县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粮食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63.9万亩左右, 粮食总产达到5.1亿斤以上, 其中水稻种植面积57.9万亩左右, 稻谷总产4.8亿斤以上。但由于气候原因, 水稻收获时期雨水特别多。历年来, 由于天气原因农民时常会出现丰产不能丰收的现象。据统计, 全县约80%的粮食是由农民保存的, 由于农民一般没有很好的贮存条件, 一旦水稻收获后遇到连续阴雨天气, 往往会使大量的水稻等粮油作物霉变、生芽, 损失巨大。这些年, 由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在推广迅速, 种田大户的规模越来越大, 再加上农民建房多, 农村可供晾晒稻谷的空地越来越少, 广大农民, 特别是种田大户迫切需要烘干企业为他们提供服务。晒干稻谷也成了该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需要解决的最后一个环节。今年初, 在外打拼多年的饶庆瑞、杨国杰看准了稻谷烘干的商机, 联合十多名农民成立丰粮农机专业合作社, 从事优质粮油的烘干以及收储、精加工、销售等, 购置六台烘干机, 专门从事稻谷烘干。针对农户想烘干稻谷但又怕多花钱的心里。他们特地购置了2台特质锅炉连接到烘干机上, 用烧砻糠来替代烧柴油。这样烘干一公斤稻谷只要0.08元, 比直接烧柴油节省0.12元一公斤。为招揽生意, 合作社主动与相山镇凤翔农机专业合作社、石庄乡建平农机专业合作社、六家桥乡光荣农机专业合作社、巴山镇友顺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组织、农业农机大户多项联系合作。“每年农忙我都要雇人帮助晒粮, 晒场就要几亩, 用上烘干机, 不仅避免了粮食遭天灾, 而且节约了晒场和人工”。初赏甜头的六家桥乡种田大户邓光荣说。据了解, 丰粮合作社年可烘干稻谷50000吨, 减少稻谷因未晒干问题损失2000吨左右, 为农民增收30元/亩。

种粮大户先进事迹 篇11

**区棠下镇弓田村渔业、生猪养殖大户**

**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

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

肥城市种粮大户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12

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土地制度的不断完善, 外出务工的农民增多, 农村闲置或者无人耕种的土地大量涌现。不愿耕种土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 通过租赁、托管、入股等形式, 将承包的土地部分或全部转包给有能力种植的职业粮食生产者, 即种粮大户。特别是近几年,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不断完善, 国家进一步重视粮食生产, 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 肥城市涌现出的一批规模经营的种粮大户, 在发展粮食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发展现状及特点

1.1 发展现状

据调查统计, 截止2014年, 肥城市共有种粮大户 (种粮耕地面积在6.67hm2以上的) 112户, 涉及2213.13hm2耕地, 其中, 6.67~10hm2的20户, 涉及耕地164.67hm2;10~20hm2的54户, 涉及耕地716.6hm2;20~33.33hm2的24户, 涉及耕地604.2hm2, 33.33~66.67hm2的10户, 涉及耕地405.53hm2, 66.67hm2以上的4户, 涉及耕地322.13hm2, 粮食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 耕地来源以租赁为主, 托管、入股为辅。

1.2 主要特点

1.2.1 规模大、效益好

近几年来, 肥城市实施农业全面振兴计划, 把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 通过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鼓励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实现粮食生产的稳定, 为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也有力的调动了部分有闲置资金的农民租赁土地发展规模生产的积极性。种粮大户一般都有一定的农业机械, 适应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需要, 同时运用科学的种植技术, 选育优良品种, 连片种植, 规模大, 管理方便统一。一般玉米产量能稳定在600kg左右, 小麦产量500kg以上, 规模效益比较显著, 种粮效益明显好于一般农户, 每667m2纯收入一般在500元以上。有的种粮大户与种子公司联合, 繁育小麦种子, 又能增加一块收入。同时, 他们还托管周边农民粮田, 从种到收, 全程管理, 每667m2收入300元。种粮大户通过规模生产, 集约经营, 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回报。

1.2.2 经验丰富、水平高

肥城市种粮大户大部分具有丰富的种田经验, 虽然文化程度不高, 多初高中水平, 但都具有较强的专业特长和经营头脑, 现有种粮大户以前有的长期操作农业机械, 是娴熟的农机手, 有的是个体工商户, 具有较强的经营策略。实际操作技能较强, 又具有吃苦精神, 新技术能短时间内学会并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应用。由于种粮大户比一般散户能更快接受农业新技术, 促进科技运用, 突显种田水平高, 与一般农户比, 庄稼长势好、产量高, 对稳定粮食生产可以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较好的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1.2.3 投资大、风险大

种粮大户把土地看作是商品, 只有在土地上投资才能获得更大的效益, 通过民间借贷、小额贷款、银行金融服务或者自有资金, 大宗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 购置农业机械、烘晒设备以及仓储场地等。前期通过大规模投资, 实现规模生产, 机械化种植和科学管理, 可以减少粮食生产各个环节中不必要的浪费, 增加收入。但是多数种粮大户没有独自的晾晒和仓储空间, 就肥城市目前也只有2家种粮大户拥有烘晒设备, 多数种粮大户粮食收获后不能及时晒干销售出去, 特别是阴雨天, 更易造成霉变等损失。2011年, 王瓜店街道部分种粮大户收获玉米后, 就因阴雨天气影响, 没能及时晒干, 发生霉烂分别损失7~10万元。

2 种粮大户生产发展中的制约条件

近年来, 随着肥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加快, 通过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和鼓励适度规模经营, 种粮大户从政策利好趋势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但是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主要表现在:

2.1 农田基础设施差

肥城市通过农业全面振兴计划及相关农田项目建设, 已很大程度上完善了部分农田基础设施, 但是由于种粮大户分布广泛, 所承包的土地, 在水利设施、机械化使用、生产路建设等方面还是十分落后和薄弱的,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模生产的发展, 降低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大了生产的成本。

2.2 补贴政策不稳定

种粮大户的进一步发展, 有赖于土地承包制度的不断完善, 更有赖于国家惠农政策的稳定, 只有从国家层面鼓励和给予法律保障, 并通过政策的有力支持, 才能刺激种粮大户的积极性。肥城市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种粮大户进行补贴, 2012年种粮大户补贴230元/667m2, 2013年100元/667m2, 2014年40元/667m2, 随着国家补贴的减少和政策的不稳定性, 种粮大户也存在发展疑惑和担心。

2.3 缺乏品牌规划

全市范围内农业发展已列入全面振兴规划, 但是多数种粮大户没有自己的3a或者5a长期规划, 没有和全市战略布局走在一条线上, 粮食生产1a 2季, 种粮大户也就得过且过, 没能和政府的发展相衔接, 今年能投入多少都是受市场临时影响, 只能赚辛苦钱, 不能赚大钱。同时, 种粮大户仅限于一县之地, 缺乏地区或者省际之间的优质商品信息交流, 更缺乏高科技投入, 没有品牌意识, 仅仅把粮食作为普通商品, 没有长期的规划, 也就没法形成品牌, 做大做强也就无从谈起。

2.4 资金不足

粮食生产的规模发展, 更需要规模资金的投入, 肥城市土地租赁的租金高的从700~1000元/667m2不等, 种粮大户在垫交了租金之后, 资金就用去大半, 再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 还有大量的劳动力, 购置农机具、仓储和晾晒场地就更加困难, 资金投入后劲不足让种粮大户发展举步维艰。银行贷款需要大量抵押, 民间借贷利息又高, 粮食生产具有时令性又具有不可预见性, 无形成本的增大, 使多数种粮大户望而生畏。贷款渠道的不畅, 金融制度的不完善, 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种粮大户更深层次的发展。

2.5 自身素质低

肥城市种粮大户文化素质不高, 大多没有高中毕业, 年龄40~60岁, 年龄老化, 虽然种田经验丰富但鉴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 不能很好的利用新技术、新品种, 对国家的各种政策也不能很好的领悟。在生产过程中, 过于重视自己的经验, 缺乏创新精神。在调查中发现, 有些种粮大户, 不了解国家实施的“一喷三防”、良种补贴、政策性保险工作, 没有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惠农政策。自身素质的不足, 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种粮大户依靠政策、依靠科技进步的机会, 无形之中增加了生产成本。

3 种粮大户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4年11月20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指出, “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应从我国人多地少、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的实际出发, 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央已经从国家层面上开了题, 通过鼓励和支持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 实现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安全, 并进一步实现农业科技的推广, 促进三农的发展。针对种粮大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应采取有效措施, 鼓励和扶持种粮大户的发展。

3.1 健全机制, 加强政府引导和管理

要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 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由农民向市民转化, 转移农村土地对劳动力的依赖;搞活农村土地流转, 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流转土地, 实现土地的集中经营, 规模化生产, 实现散户家庭经营到大户集中规模经营的发展;同时加强对土地的监督和管理, 保护耕地和基本土地制度, 确保土地流转合法有效, 土地性质不变。

3.2 加大投入, 完善基础设施

通过组织实施国家标准粮田、小型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农机社会化服务、粮食高产创建等各类建设项目, 切实把大户承包的土地纳入农业振兴计划范围。通过政府投入, 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确保旱涝保收, 促进生产路畅通提高机械利用率, 通过种栽防风林, 抵御自然灾害。农田生产条件的改善, 是促进粮食增产增收的基础, 也是降低生产风险的有力保障。加强建设晾晒场地、仓储设施, 满足大户需要, 鼓励购置烘干设备, 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减少大户发展成本, 为大户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3.3 政策先行, 加大科技投入

在稳定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 继续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扶持大户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提供更多的直接补贴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 增强大户的示范和带头作用。积极完善金融贷款机制, 针对种粮大户, 建立发展基金, 加强对种粮大户的信贷支持, 通过金融支持, 引导大户完善田间基础设施, 通过持续的投入, 形成和政府农业振兴相衔接的发展规划, 实现大户的可持续发展态势。通过农业科技入户、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 强化大户对农业科技的吸收和消化运用功能, 加强在大户承包的土地上推广农业科技和良种良法的力度, 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4 提高素质,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绵竹市种粮大户发展现状调查初报 篇13

关键词:粮食种植,大户发展,存在问题

1 粮食种植大户蓬勃发展

1.1 发展规模逐年扩大

一是户数增加。2010年绵竹市申报2 hm2以上种粮大户3户,2011年种粮大户21户,2012年种粮大户53户,2013年种粮大户101户,其中3.3 hm2以上85户,2014年种粮大户增加到114户,2015年141户,并出现4户67 hm2以上的大户。据调查,还有一些农民也想加入到规模种植户行列中来,呈现出户数显著增长的态势。二是租种耕地面积增加。2010年16.7 hm2,2011年32.3 hm2,2012年668.4 hm2,2013年绵竹市种粮大户租种耕地总面积1 592.3 hm2,据现有大户计划规模调查,2014年租种耕地总面积1913.7 hm2,扩大321.6 hm2,2015年达到2650.7 hm2。增长幅度还在不断增加,可以预见今后规模种植户数、面积还将有大幅的增加。

1.2 种植模式多样化,小麦比例下降

2012年以前,种粮大户种植模式以上稻-麦水旱轮作为主,随着粮经复合模式的大力推广,小春种植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面积大幅度增加,同时大春种植玉米的现象开始出现,形成多种模式共存的格局。到2015年,规模化种粮食土地面积2 650.7 hm2,其中种植稻-麦面积仅为450.7 hm2,菜-稻-菜面积达到1 333.3 hm2,玉米-小麦面积为87.5 hm2,稻-药面积30 hm2,同时出现了稻-药-菜、玉米-药材、玉米-药材-蔬菜等其他模式。规模种植小麦面积虽有增加,但占耕地面积比例下降,2010年规模种植小麦面积占规模户耕地面积的90%左右,到2015年,仅占38.3%。

1.3 以种植粮食为产业的专业合作社大量兴起

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采用统一购买投入品、统一技术、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五统一”生产经营方式,更加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提高了销售价格,能实现利益最大化,所以种植专业合作社大量兴起,截至2015年工商注册规模种植专业合作社141家。

1.4 农机数量更足、种类更齐

一是数量增加。2012年全市专业规模种植户和专业合作社共拥有插秧机40台、收割机13台、拖拉机1台,共计54台农机。2013年拥有插秧机83台、收割机6台、育秧流水线机3台、其他农机49台,共计141台,较2012年增长165%。2013年,每667 hm2耕地面积配置农机总数59.0台,比2012年增加5.1台。二是种类增加。2012年只有耕整机、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5类,到2013年,机插秧育秧流水线一体机、开沟机、烘干机等多种不同功能的农机开始出现,逐渐涉及粮食生产的各个主要操作环节,农机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绵竹市粮食规模化种植的规模种植户数和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呈现出数量的增长;同时,生产模式向多元化发展,组织生产经营方式正在向合作社变革,生产手段正在向机械化迈进,呈现出规模种植户质量的提高,突显出绵竹市粮食种植大户生机蓬勃,粮食规模化生产发展势头强劲。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种粮大户标志着绵竹市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的起点站,种粮大户自身、社会环境、生产条件存在明显不足,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显示出发展阻力较大。

2.1 自身问题

一是业主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系统专业知识缺乏。种粮大户主要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民,他们接受基础教育相对高于普通农民,但文化素质仍然偏低,农业专业知识严重缺乏。据调查,2014年高中文化以上的业主为仅有6名,初中文化26名,小学文化57名,小学以下25名,分别占5.3%、22.8%、50%、21.9%;农广校毕业生1名,与生物相关的中专以上的毕业生2名,与农业相关专业系统知识的业主共3名,占总数的2.6%。

二是业主经济实力普遍较低。资金积累主要来源于外出打工积累资金、农机服务积累资金等,资金总量高于普通农民,但相对于农业规模化投入需求普遍不足。据2013年底调查,已贷款或借款的大户高达38%以上,有借贷需求的高达85%以上。

三是规模生产经营管理经验普遍缺乏,管理能力普遍较低。农业生产经营需要系统设计和全程实时监控与管理,但管理经验缺乏,管理能力偏低成为普遍现象,尤其是首次进入规模化种植粮食的表现尤为突出。规模不适度,过大;种植品种盲目,出现品种与市场需求脱节;资金使用安排与季节需求脱节;劳力、机具与茬口安排脱节等农事操作基础管理问题普遍存在。

2.2 生产条件差

一是田间条件差。种粮大户承租的土地大部分是瘠、薄、边、远、角和低洼等类型,水利设施设备不完善,排灌不方便,一旦出现干旱或暴雨,灾害严重;机耕道不健,全交通运输不方便,机械作业受阻。

二是晾晒烘干及临时仓储条件严重不足。一旦收天不好,粮食堆沤腐烂、发芽的情况时有发生。2013年,大春许多农户只能低价销售湿谷,又遇市场疲软,销售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出现过不同程度发芽霉烂大户有36户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5万元。

2.3 规模化生产技术严重不足

农业部门研究推广的高产技术很多,产量很高。以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为例,产量确实高,每667 m2产量已超过700 kg,但仅移栽就需要劳动力3~4个,纯收入不高,种粮大户基本无法应用。目前,除机插秧栽培技术外,几乎无特别适合规模化种植的技术,更无为种粮大户量身研制的栽培技术。

2.4 社会环境问题

各级党政、社会各界人士对发展种粮大户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重视、关心不够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镇村尤为突出。据统计,各镇村发展不平衡:2013年有规模种植户和规模种植面积的镇乡15个,无规模种植户镇乡5个,其中什地镇户数最多每667 hm2耕地产生规模种植户7.8户。不平衡的原因有区位差异、土地条件差异、外出打工劳动力比例差异等多种多样,但最重要差异是是否形成了发展规模种粮的社会氛围。通过走访得知,只有各级认识到发展种粮大户对加快绵竹市农业现代化步伐具有重大意义的,开展了种粮大户政策宣传、有政策措施扶持的镇才有种粮大户的产生;政策宣传到位、扶持措施有力的,形成了有利于发展的社会氛围,种粮大户产生就快,数量就多。

3 结语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科技活动教学方案下一篇:我的新学习天地四年级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