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教科研工作总结(通用8篇)
个人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1
本人自2011年6月进入江南大学工作,成为食品学院一位教学科研辅助人员。在学院领导及学科老师的关心、指导、支持与各位同事的热心帮助与配合下,思想坚定、作风务实、恪尽职守,从理论到实践,较好的完成了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工作及教学、科研辅助工作。
在思想方面,严于律己,积极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关注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思想觉悟,认真履行党员义务,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并自觉遵守学校、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正确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关心学生。同时,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的各种党内活动,并成功协助组织所在教工党支部2012年“走进生态园、感受新成就、喜迎十八大”为主题的党日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
在工作方面,主要负责所在课题组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及教学科研辅助工作。平时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修养。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学生学习室日常行为准则和实验室日常规章制度,并进行严格监督,保持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掌握了本学科的一般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对于新进仪器、设备,自觉学习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主动参加大型精密仪器培训,进一步的提高专业技能。对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验、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技术人员进行修理。耐心地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提高了仪器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对于固定资产和低值资产帐目,做到帐物明确,管理有序。定期组织进行卫生清洁工作,在学校、学院历次的卫生大检查中均获得好评。承担或协助进行了食品感官评定、食品质构与流变等实验课程的讲授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完成了规定的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工作。同时,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实验以及毕业论文。能够根据课题组科研工作的要求,独立制定实验方案,承担相应的科研任务。先后参与了多个纵向项目以及横向项目的实施,并参与相关科研论文、专利撰写以及课题申报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已发表CSCD文章1篇(第一作者);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其中授权1项(第一发明人);2012年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五)。
在生活方面,热情开朗,积极乐观,乐于助人,与同事关系融洽。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的各项文体活动,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校运动会中参加教职工排球比赛,获得亚军;在2013年校运动会中参加集体跳绳比赛,获得第二名。使得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并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总结这两年的工作,尽管已经顺利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但还是有很多发展的空间。因此,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开拓进取,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为学院和学校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人于2011年进入江南大学工作,先后在学生工作处思想政治教育科、食品学院分团委工作,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实际,坚持虚心学习,踏实做事,紧密围绕学校“育人”工作主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本人在学工处的管理岗位上先后参与了江南大学2011级开学典礼,2011届、2012届毕业典礼。提出在毕业典礼现场实现微博留言。 2012年策划开通了毕业季专题网站,负责组织制作了本科毕业生名册。参加“学生工作质量工程”相关的研讨,在校报学工专版开设“学生工作质量工程”之走基层专题,对其中试点项目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总结、整理、报道,参与组稿十余篇。此外,在第七、第八届辅导员论坛中分别作为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参与相关工作。
2012年9月起到食品学院分团委工作,先后负责2012级研究生迎新工作、2010级日常管理,学生管理(奖惩等)、学生国际交流、学习支持与促进中心、学生新闻宣传等条块工作,曾经分管学生会、三大俱乐部等。在日常管理中,本人坚持育人第一、学生为主的观念,在食品学院时半路接手年级,短短三个月时间与年级80%的学生谈话并记录;贴近年级特点开展模拟招聘、暑期实习招聘等活动;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在毕业年级尝试毕业生动态管理,既体现管理刚性的规范作用,又体现育人柔性的关怀气息。工作中重点配合分管副院长开展学生国际交流工作,学院国际交流率创下29.9%的新高;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公布的“2013年公派留学项目”中我院18名同学榜上有名,占全校的53%;此外还加强各年级国际班、国际交流志愿者的管理,进行学院国际交流分享会和总结表彰会,统计学院在外交换的学生信息,建立联系沟通渠道,并着手建立交换生档案和双向评价体系,为学院的学生交流工作长期积累,还设计了国际交流调研问卷,主动思考对这个学生群体教育、管理的科学性方法。作为食品学院分团委副书记负责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全院100%本科生、156支团队参与活动,其中校党委副书记符惠明带队的食品学院博士科技服务团走进中国食品名城河南漯河开展“食品科技服务”活动,间接推进了漯河市与学校学院之后的深入合作,团队也获得了省级“优秀实践团队”的称号。另一支“食全食美” 团队作为江南大学唯一一支团队入围 “2013圆梦中国•全国大学生微公益大赛”前一千。学院的实践成果被《中国青年网》、《中国食品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学院也获得了2013年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标兵,本人先后获得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优秀团干的荣誉称号。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年度共指导、修改、撰写团学工作新闻近120篇,其中新闻报道《2013年全国食品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召开》、纪实报道《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博士实践团河南漯河行纪实》先后被署名刊登在《中国食品报》上;在第十届食品科学与技术大会中协助进行新闻宣传工作,接待市级以上媒体4家,负责新闻通稿的组稿、现场嘉宾的采访、后期媒体对接等。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本人深知学习是获取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方式,注重专业化、研究型的外需要求,努力增强内需动力。两年多来主动承担了《就业指导》、《形势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授课任务。还借助各种机会主动汲取内外养分,参加我校首届辅导员技能大赛,在5项技能比拼中从参赛的17个学院20名辅导员里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并代表学校参加第二届江苏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获苏州大学基地二等奖。有幸前往清华大学学生工作处挂职,抱着“走出去学习,跨校取‘真经’”的态度,就学生工作的各方面查阅文件资料、参与活动、与兄弟高校的师生进行交流,回校后将撰写成一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同时,本人关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主动调查研究,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先后主持2011年江南大学大学生创业研究专项课题《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多维度比较研究》、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当代青年大学生“非典型性群体心态”的教育病理学研究》,参与江南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12年立项课题《加强青年教师教育和培养的机制研究》。同时,注重总结工作,以独立作者身份完成论文《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话的交际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用语的语用研究》,发表在《中国轻工教育》2012年第3期(6月)上。
今后,本人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务实、高效、创新地做好各项工作。
个人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2
行为交互理论认为,环境与认知能够改变组织或个体的绩效行为。人-环境匹配理论的基本假设是:行为和结果是个体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函数,且良好的匹配会对个体产生积极的结果。随着团队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个人-团队匹配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科研团队是特殊的知识群体,其掌握着能给组织带来更多效益的关键知识和技能,同时更可能为组织付出额外的努力,并以此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所以科研团队对组织有重大的贡献,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关键对象。本文引入了“快乐指数”这个变量,以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研究个人-团队匹配、快乐指数和团队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快乐指数在在个人-团队匹配对团队绩效的中介作用。
1 文献回顾和假设提出
1.1 个人-团队匹配
Werbel和Gilliland首次在“个人-组织”匹配概念上提出“个人-团队”匹配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新雇员与原有群体成员之间的匹配。之后,Werbel和Johnson将该定义进一步定义为组建新的团队时,已有雇员与团队成员之间的匹配,并将匹配分为一致性匹配和补充性匹配。其中,一致性匹配是指新加入团队的成员与原有的团队成员之间特征的兼容性,团队成员间这种共享价值观和文化逐渐转变为重要的团队规范;补充性匹配是指团队成员具有独特的品质或特征,且这些特征能对团队其他成员起到补充或支持作用,该匹配主要强调成员间特征和技能方面的互补。
绩效是个人-团队匹配的重要的行为结果变量,在Borman和Motowidlo提出任务绩效和关联绩效的区分以后,很多人开始关心匹配与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团队绩效取决于个人要素与团队要素之间的匹配,当个人特质与团队需要相匹配时,团队绩效才会达到最优。O'Relly等认为,价值观是组织文化中最核心的思想层面。且大量研究显示,价值观和目标的一致性匹配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最终提高团队绩效。同时,结合Belbin的团队角色理论,成功的团队是通过把不同性格的人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科研工作需要多学科的紧密配合,实现集体角色与专业技能的互补,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团队任务,实现“1+1>2”的成绩,最终提升团队的整体竞争力。因此,构建优秀的科研团队要通过团队角色的合理互补,使科研团队的知识与技能优势充分发挥,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团队的整体绩效,并保证团队的稳定发展。由此,我们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1:一致性匹配与任务绩效、关联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H1.2:补充性匹配与任务绩效、关联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1.2 快乐指数
快乐指数是衡量人们对快乐感受程度的量化指标,是对快乐程度的具体数字描述。现代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基于此,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需求,因此,人们快乐指数的高低完全可以作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刘跃、王玲建立了员工快乐指数模型,该模型从成就感、成长感和归属感3个维度选取了16个分项指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模型主要是基于员工的客观价值指标来衡量员工的快乐指数,没有考虑员工自身的主观因素。但是快乐指数主要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内在的情绪体验,是评价员工是否快乐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主观因素的评价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科研团队的主要特点,兼顾团队与成员自身需要和主客观因素,从成就感、归属感、个体状态和社会关系4个维度来测量科研团队的快乐指数。
研究表明,快乐指数不仅可以衡量人们自身的主观快乐程度,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生活、工作领域的满意度。且有调查显示,员工的快乐指数是与企业的发展成正比的,即员工快乐指数越高,企业越有活力。对于科研团队而言,团队成员大部分已经实现了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及安全需要,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归属感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靠拢。组织若能了解员工的需求层次,并提供所需的支持与方向,个人自身满意度和快乐指数就会得到提高,进而为组织创造出更多价值,最终促进团队绩效;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员工的流失。由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2:快乐指数与团队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基于个人-团队匹配和快乐指数的思考,实际上就是重视员工自身“幸福感”的团队文化的体现。通过个体与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和谐的社会关系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来增强员工的“幸福感”,使团队成员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对于知识型人才的科研团队而言,自我价值的实现就是人生的最大幸福,能够更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内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是成员与团队之间高度匹配的一个特点,相互信任是任何团队运作的基础。在团队中树立信任关系,就意味着要承认“成员个体”,即充分地接受、认可个体成员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文化和信仰等,从而使成员产生发自内心的安全感、幸福感。由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3:个人-团队匹配与快乐指数呈正相关关系。
综合上述个人-团队匹配、快乐指数与团队绩效三方面的研究,按照Baron和Kenny对中介效应的判断,即中介作用通常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预测作用;第二,待检验的中介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预测作用;第三,当中介变量和自变量同时被引入回归方程,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由于中介变量的进入而显著降低,则中介作用产生。因此,在个人-团队匹配影响团队绩效的过程中很可能存在快乐指数的中介作用,而个人-团队匹配如何通过快乐指数来影响团队绩效的机制还不明确。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1:员工成就感在个人-团队匹配与团队绩效之间有完全中介作用。
H4.2:员工归属感在个人-团队匹配与团队绩效之间有完全中介作用。
H4.3:员工个人状况在个人-团队匹配与团队绩效之间有完全中介作用。
H4.4:员工社会关系在个人-团队匹配与团队绩效之间有完全中介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样本
本研究问卷主要通过实地发放、网上问卷和电子邮件等途径进行发放,集中以湖南、湖北、广西、北京、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的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时间从2011年9月15日开始至2012年2月18日截止,共发放问卷245份,收回180份,回收率为73.5%。在180份收回的问卷中,9份答题不完整,11份有显著的随意填写迹象而被舍弃,最终有效问卷160份,问卷的有效性达到88.9%。
2.2 变量及测量工具
本文以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涉及的研究变量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自变量,主要是指影响科研团队绩效的个人-团队匹配各维度的变量。第二种是因变量,主要指团队绩效各维度变量。第三种是中间变量,主要指快乐指数变量。
(1)个人-团队匹配量表。
该量表根据Kristof和孟晓斌、谢小云提出的比较有影响的人与团队匹配的概念模型,确定了一致性匹配和补充性匹配两个维度,共16个题项。问卷设计采用主观匹配测量法,且量表的衡量采用Likert五点尺度法的形式设计。本文对这16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经分析得KMO值为0.774>0.7,Bartlett值为959.168,显著性概率为0.000,表明该问卷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在随后的因子分析中,因子分析经转轴后共提取了3个因子,由于第3个因子只包含X11和X18两个题项,不适宜单独构成一个因子,因此建议将这两个题删除。从第二次因素分析的结果来看,该分量表较好地符合个人-团队匹配的测量,且各项目的因素负荷量均在0.50以上。其中一致性匹配和补充性匹配2个因素共同解释了57.655%的变异,且2个因素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77和0.7980,均大于0.7;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52,均为可接受的程度。可以看出个人-团队匹配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2)快乐指数量表。
该量表借鉴刘跃、王玲与陈惠雄、刘国珍编制的量表,结合本研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修改,包括成就感、归属感、个人状况和社会关系4个维度,共13个题项。对这13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样本的KMO值为0.817(>0.7),Bartlett的值为1 119.589,显著性概率为 0.000(<0.001),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从得到转换后的因素负载矩阵看出,测量快乐指数的13个题项被归并为4个因素,分别命名为:成就感、社会关系、归属感和个人状况,共同解释了总体变量的66.382%,与本文的原构思一致。经计算,4个因素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44、0.744、0.717和0.766,均大于0.7;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17,均为可接受的程度。说明快乐指数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3)团队绩效量表。
该量表根据Borman和Motowidlo编制的量表改变而来,包括任务绩效和关联绩效两个维度,共10个题项。对这10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经分析得KMO值为0.823(>0.7),Bartlett的值为324.507,显著性概率为 0.000(<0.001),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得到转换后的因素负载矩阵,该分量表较好地符合团队绩效的测量,且各项目的因素负荷量均在0.50以上。其中任务绩效和关联绩效2个因素共同解释了56.862%的变异,且两个因素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85和0.763,均大于0.7;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27,均为可接受的程度。可以看出个人-团队匹配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3 研究结果
3.1 假设检验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测量个人-团队匹配性与团队绩效、快乐指数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科研团队个人-团队匹配、快乐指数与团队绩效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1所示。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可得出以下几条路径的标准路径参数估计,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一致性匹配、补充性匹配与团队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假设1.1和假设1.2成立。成就感、社会关系与团队绩效显著正相关;归属感只与关联绩效显著正相关,所以假设2部分成立。一致性匹配与归属感、个人状况、社会关系显著正相关,但与成就感没有显著关系;补充性匹配与成就感、归属感、社会关系显著正相关,但与个人状况没有显著关系,所以假设3部分成立。
3.2 中介作用分析
按照Baron提出的中介变量满足的三个条件,我们首先将个人-团队匹配对团队绩效进行线性回归,然后将快乐指数对团队绩效进行线性回归,最后将个人-团队匹配和快乐指数同时对团队绩效进行线性回归,观察个人-团队匹配显著性系数的变异,依次判断快乐指数对个人-团队匹配与团队绩效之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同时,根据表2可知,个人状况与团队绩效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且归属感与关联绩效显著相关,但与任务绩效不存在显著关系。所以假设4.2和假设4.3不成立。本文将分别探讨成就感、社会关系对个人-团队匹配与团队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从表3成就感在个人-团队匹配与团队绩效的中介作用分析中,可以看出,个人-团队匹配、成就感对团队绩效的回归方程系数均达到了0.01上的显著水平;在同时加入个人-团队匹配和成就感,再对团队绩效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个人-团队匹配的回归系数仍显著,但系数由0.652明显降到0.202。因此,我们认为成就感对个人-团队匹配与团队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即假设4.1部分成立。
从表3社会关系在个人-团队匹配与团队绩效的中介作用分析中可见,个人-团队匹配、社会关系对团队绩效的回归方程系数均达到了0.01上的显著水平;在同时加入个人-团队匹配和社会关系,再对团队绩效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个人-团队匹配的回归系数仍显著,但系数由0.651明显降到0.421。因此,我们认为社会关系对个人-团队匹配与团队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即假设4.4部分成立。
4 结论
本研究着重分析了在个人-团队匹配影响团队绩效的过程中快乐指数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个人-团队匹配与快乐指数、团队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快乐指数在个人-团队匹配与团队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成就感和社会关系实现的;但是快乐指数中的个人状况维度对团队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科研团队成员自身的自觉性较高及其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其绩效受个人状况因素的影响较小造成的。归属感只对个人-团队匹配与关联绩效之间有部分的中介作用,间接地体现科研团队的任务绩效主要是通过与技能相关的要素实现的。
摘要:从个人-团队匹配的理论视角出发,采用实证方法研究科研团队的个人-团队匹配与快乐指数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团队匹配、快乐指数和团队绩效两两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且快乐指数在个人-团队匹配与团队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个人-团队匹配,快乐指数,团队绩效
参考文献
[1]KAREN J JANSEN,AMY KRISTOF-BROWN.Toward a multi di-mensional theory of person-environment fit[J].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2006,18(2):193-213
[2]WERBEL J D,JOHNSON D J.The use of person–group fit for em-ployment selection:A missing link in person–environment Fit[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1,40(3):227–240
[3]O'REILLY C A.Corporations,culture,and commitment:Motivationand social control in organization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89,31(4)
[4]BORMAN WC,MOTOWIDLO SJ.Expanding the criterion domain toinclude element of contextual performance[M]//NSCINITT,W CBORMAN.Personnel selection in organizations.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3:71-99
[5]BARON-ON R.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ventory(EQ-i):Technical manual[M].Toronto:Multihealth System,1997
[6]TRANBERG M,SLANE S,EKEBERG S E.The relation between in-terest congruence and satisfaction: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Vocational Behavior,1993(42):253-264
[7]M SCHMITT,J C JVCHTERN.The structur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middle adulthood[J].Age and Mentalhealth,2001,5(1):47-55
[8]孟晓斌,谢小云.团队模式下人力资源选拔理论与方法的改进——基于“个体–团队”匹配视角的分析[J].技术经济,2006,25(11)
[9]陈惠雄,刘国珍.快乐指数研究概述[J].财经论丛,2005(3):29–36
[10]刘跃,王玲.员工快乐指数模型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1):126-129
切实做好农村学校的教科研工作 篇3
一、转变观念,形成教育教学科研的良好氛围
首先是学校领导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把开展教育科研摆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要有进行教育科研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其次是教师教育科研观念的形成。例如有的老师认为搞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情,难度大,很深奥,很神秘,高不可攀;再加上农村学校条件简陋,消息闭塞,教师大多一头沉,事务多,没时间,搞教育科研是“天方夜谭”。为此,我们反复动员,通过宣传魏书生,李吉林,窦桂梅以及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等在基层学校,农村小学搞教育科研成功的事例,使老师们认识到,农村教师不但能搞教育科研,而且有身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优势,搞出那些专家学者想搞却搞不出来的科研课题。
二、健全教育科研制度,建立有效的保障措施
农村学校的财力物力人力有限,怎样最大限度地运用有限的资源,实施教育科学研究,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予以保证。
1、选派一名副校长担任科研负责人。
2、精选本校教育科研热情高,上进心强的年轻教师组成教育科研组织。
3、结合学习教育科研实际,制定学校教育科研措施,明确课题分级管理。课题立项,科研经费的拨付,研究资料,档案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加强学校教科研管理,并纳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档案,予以管理,在实践中对教育科研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保证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良好运转。
三、结合实际
以本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科研选题的切入点,有位教育家说:“教师是课堂的负责人,课堂是检验教育理论最理想的实验室,”因此,我们教育科研应以学科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我们在调查本校师资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了科研课题源于课堂教学,服务于课堂教学这一基本宗旨,并积极争取上级及有关领导的指导。从选题申报制定方案时就步入正规。
四、坚持学习,促进教师的发展
在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中,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知识素养、学术视野、研究水平等方面的的局限,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培训尤为重要和迫切。一方面我们聘请教育专家指导如何进行教育科研,如何选题,如何开展研究,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怎样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研究报告的编制,结题报告的撰写,这些专题报告帮助教师克服了教育科研的畏难情绪,破除了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另一方面,学习校本研究课题等相关知识理论做好理论储备,把学习培训贯彻教育科研活动的始终,促进了校本教育科研的顺利进行,
五、研究实践与课堂教学常规研究紧密结合,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开展一系列的教科研活动
1、密切关注课题进展状况。我校的教育科研是在全员参与的状况下进行的,随时都可能有新情况的发生,新问题的出现。为全面准确的掌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使教研工作做到对症下药,学校教务处每学期进行一次大面积问卷调查。另一方面,通过学校领导与主研人员随机听课或者进行访问了解现状,同时,建立个案,对个别教师、班级进行跟踪调查,然后汇总。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再写出调查研究(结题)报告。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2、强化集体备课,使教科研成为学校集体智慧的整合。学校坚持集体备课,首先选好主备人,指出教材重难点,提出教学思路。每一个成员要善于倾听,每个人都有坦率提出问题的义务,有权衡建议并进行选择的权利。形成教案后,用同课题听课与研讨等形式,深化集体备课的内涵。组织示范课、观摩课,开展全员课题研究的公开课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加省市县课题观摩活动,结合我们的研究课题,认真学习思考。回校后汇报心得体会。上好自己的示范课,周期性的开展全员课题研究公开课活动,要求骨干教师将公开课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把课题研究中的新思想新发现新体会,融入课堂教学并在课后进行认真的讲评与反思,这样,有力地推动广大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激发了他们对课堂教学探索的积极性。
3、开展赛课活动,激发教科研的积极性。激励是保护教师参与积极性深入持久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措施。我们将优质课大赛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每年的三月九月是优质课大赛活动月,老师们听课后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研讨,提高教科研水平,促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使教育科研活动永葆青春活力。
4、举办课题研究试验班。如为搞好“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之课题,我们确定以三年级(2)班为实验中心,抽调科研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担任语文数学主讲教师,课堂教学打破两人一桌的模式,学生可以自由组合,2——4人一桌,共同研究学习。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这一课题研究的开展。
5、注意收集资料,完善档案资料的管理。在教育科研的进程中,一定要注意资料的收集与档案的管理。我们把学校档案资料分为三个等级,学校科研档案、课题档案、个人研究档案,把教科研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料分门别类长期妥善保存,杜绝了教育科研中的空对空的不科学现象的发生。
个人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4
科研与实践个人总结_教师个人科研总结
烈日骄阳,我们这群朝气蓬勃的法政人带着青年特有的气质,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这十天暑期社会实践的点点滴滴,无不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忘不了队友们一起经历的酸甜苦辣,忘不了烈日下一起流过的汗水,忘不了大家在一起的齐心协力,欢声笑语!24位战友,24颗心,组成一个大家庭,来到汤溪镇。期间我们走访了抗战时期细菌战的受害者,调查了当代农村青年的生存现状,收集了60张笑脸和60份祝福,表达对祖国60岁生日的深深祝福。
走访抗日战争时期的细菌战受害者是我们实践的第一站。作为走访组组长,我预先做好了访谈大纲、带上相机等准备工作,是本次访问顺利进行。科研,既能充实大学生活,又能拓展我们的创新思维。我们申报的课题《当代农村青年生存现状调查研究》获得了校重点资助课题立项。
村青年的就业问题是事关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大多数乡镇农村青年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其就业条件也显得较为薄弱,及时了解他们的生存就业状况,并据此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有利于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增加他们的劳动收入,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因此,我们的此次调查就显得意义重大。由于之前有过科研经历,我主动担起调研负责人的重任。
设计调研方案、调研问卷、安排调研流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为了使本次调研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我临时学了SPSS软件统计数据。
在队友的帮助下,我完成了调研报告《当代农村青年生存现状调研报告》。祖国60华诞,我们又组织收集60张微笑,60个祝福,为祖国献礼。
为了给我们的实践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了给我们的实践之地汤溪镇人们留下一点纪念,我们也精心准备了文艺会演,为这个在金华并不富裕的小镇的人们带去一些文化元素和欢乐。我不擅长文艺演出,就积极地投入了后勤、播音工作。
暑期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给了我雨露般地洗礼,锻炼了能力,开拓了视野,我也明白了汗水下的“果实”最甜。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和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人有效地沟通、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
科研与实践个人总结_教师个人科研总结
20** 年暑期,按照学校团委《关于20** 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意见》, 我参加了河北师大职业技技术学院组织的 “关注基础教育,支援农村小学教育”实践队,于7 月26 日至8 月15 日在青县“手把手”少儿帮助中心,开展了针对小学生的“手把手”教育帮扶活动。
一、认真学习,充分准备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学习了社会实践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了社会实践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明确了本次社会实践要与专业技能提高相结合,要与就业见习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在实践中增长为人民服务本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使社会实践活动起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作用。学习了社会实践报告撰写的方法和授课技巧,重温了专业知识。在与同学们分析了基层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剖析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了教学计划。这些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
为了让我们真正从“手把手”帮助中心的实际出发,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优势,中心马校长从师资力量、教学模式、教育特点等方面对“手把手”帮助中心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并帮助我们制定了活动方案。
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孩子们复习本学期已学过的知识,我的任务是负责英语教学。给自己打好气后, 就安排开学上课了, 我终于踏上梦寐已久的讲台,但初次登台我们的大脑却一片空白,自己辛辛苦苦备的课一下子不翼而飞,而台下却是一双双齐刷刷的等待着的眼睛,从他们眼中你看到的是惊奇,是渴望,是一种鼓励。短暂的迟疑后是自我介绍:一是把我“推销”给他们, 让他们能认识了解我, 二是让他们一个一个介绍自己, 能使我认识他们。第二节课我对20 天内要学习的内容提要都给他们介绍了一遍, 以便于他们能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网络, 而且能从侧面认识到我的讲课水平、授课能力。几天的接触,我发现孩子们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所以我就投其所好,争取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上课过程中, 我在保持讲课内容不变的情况下, 使讲课方式灵活多变, 丰富多彩,这样学生就变被动为主动, 并乐于去学。比如有一堂课, 我给学生们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道道教学题, 写完后启发大家主动上台回答, 同学们自告奋勇地上来写, 使冷清沉闷的课堂一下子就变得生机勃勃,大家都强着举手上台当小老师,这样一下来, 我们一堂课学习效率就如芝麻开花-- 节节高。我还不时抖出几个笑料, 逗的大家捧腹大笑,孩子们的精神状态也就更加饱满了。如果碰都难题, 我便会亲自出马, 与他们共同探讨难题, 他们有时还被我生动的讲解吸引住了, 大家沉浸在活跃的课堂气氛里, 边学边玩, 学的也就更有劲了。
第一次感受当老师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老师的艰辛,脚站得酸了,手写得累了,嗓子喊得哑了,衣衫也湿透了……尽管我也不时地犯错误,尽管我知道即使错了孩子们也不会发现,可是,我知道无论怎么样我现在站在讲台上就要对“我的学生”负责。一天里最开心的事就是听到孩子们对我提意见。一次一个同学小声对我:“老师,你上课可不可以大一点声,我们听的不太清楚”。
我笑着贴到她耳边说:“当然可以了。”至少这让我知道他们在听我的课,也希望听到我的声音。
这也是我最希望的事!针对他们提出的意见,我一一改正:上课声音洪亮,板书尽量整齐,将知识点提的更明确些,专业上尽量添加一些实际例子等。
在近20 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中,我进一步了解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努力探索她们的内心世界,做好与他们的沟通工作。在教学中虚心向中心老师们请教,学习教育技巧与教学模式,学习老师与孩子的沟通技巧,认真备好并上好每一堂课。在给他们传授知识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我准备了形式各样的教学内容,同时也给他们安排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及活动,让同学们在一种欢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我给孩子们介绍英语的相关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积累了人生宝贵的经验。我应该感谢“手把手”帮助中心,是这里的老师和学生给了我这个锻炼的机会,使我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做了近20 天的老师, 真正体会到了老师这个职业的伟大和辛苦。上午两节课, 下午两节课, 嗓子最后都哑了, 夏天天热, 加上对一些成绩偏差的学生着急上火, 嘴里也起泡了。但看着他们渴望的眼神, 让年轻的我知道作为“老师”,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切的成果都证明了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成功的喜悦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有体会,那份喜悦如同蜂蜜那样甜蜜,如同百合那样清馨,如同泉水那样清凉,流淌在我们的心田。
8 月15 日 晚,学生跑到我们宿舍与我们道别,心里总能浮现出我们一同度过的情景:每天晚自习后很多学生跑来与我们谈心。看着他们那一张张天真的脸孔,我们是多么的不忍离去啊!我们对每个人叮咛嘱托:一定要把握机会,努力学习,跟同学们搞好关系等等。第二天,学校领导送我们到楼下时,楼上传来最亲切的声音“老师,再见!希望你们再来。”
那一个个小脑袋挤满窗户。离别是伤感的,但我们是高兴的,因为他们的举动证明我们的实践活动是成功的;可我们的心情又是沉重的,因为我们真的不忍离开他们,要知道短短20 天我们结下地友谊是多么的深厚。就在我们上车时,很多同学跑到楼下为我们送行,许多学生流下惜别的眼泪。
也许这一季的夏日隶属于感动,透过农村的每一片绿叶,我们倾听他们的诉说,诉说那些在他们看来可望而不可即的念想。为着双双不舍与渴望的眼眸,我陷入了沉思,青春年华的我们免不了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我们也该经受暴风雨的洗礼,不经世事的我们不能再不闻窗外事。我应该勇担强国使命,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只争朝夕。
三、社会实践收获和体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次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活动,是我为走向社会奠定的第一块基石,是人生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很大帮助。
认识客观事物,要实现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次飞跃,而从理性回到实践是第二次飞跃。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校园中所学的知识最终会回归于社会,而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要大学生将自己的知识运用于现实中,从而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技能,充分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社会实践大大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我对社会的认识。
教师个人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5
一、根本状况概述
我校分东西校区现有体育老师十几人人,全为专职,专业本质比拟好,业务强才能棒,全校一年级共有先生400余人,8个教学班。由于我校多年来坚持以育报酬本的准绳,片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片面施行本质教育。在注重德育、智育的前提下,加大了体育课教学的开设,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先生学到了不少的不根本技术和技艺,具有必然的体育本质,为上好这门学科打下了根底。别的先生活动场地宽阔,同时,也有必然数量的设备,给先生营建了一个美妙的环境。
二、获得的成果与经历
1、培育了一些有体育专长的先生,开展他们的体育专长,开发他们的体育潜力。
2、组织了老师进展个人备课,研讨教学办法,进步老师的业务程度。
3、充沛发扬了每位老师的自动性、积极性,增强了老师对体育课的看法,晓得体育教学在义务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4、培育了先生喜好体育的.兴味,使他们养成了锤炼身体的好习气。
5、成功举行了春季运动会,极大地丰厚了校园文明生活。
6、让先生初步掌握体育的根底知识根本技术和根本技艺,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
三、采取的办法与办法
1、采取个人备课的方式,在教学办法上相互学习,经历上相互交流,扬长避短,不时改良教学办法,进步教学质量。
2、催促每位老师按课表上课,支持重主课,轻副课的景象。
3、严把备课关,上课关,根绝了打无预备之仗的景象,进步课堂效率。
4、增强教学惯例办理,按时进展惯例月查,促使每位老师更好地去完成教学义务。
四、存在的缺乏与今后努力的标的目的
1、存在的缺乏:
在教学任务中每位老师只注重根本技艺和根本技巧才能的训练,没有经过一些游戏活动来进步先生灵敏性以及应急才能的培育。
2、今后努力的标的目的:
2013学校教科研个人工作总结 篇6
一、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办学特色之路。
教育科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学研究是一所学校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要先行。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始终坚持: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全力做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为 谋求学校自身发展,探索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我明确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近远期目标德育方面:通过关于小学德育小、近、活特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力争把我校学生培养成行为规范、品行端正、身心和谐的合格小学生。教学方面:以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简称双多教学法)的课题研究为切入口,构建学校校本课程框架的同时辐射各学科课题的研究,围绕教育教学为核心,强化以教科研为先导的意识,深入展开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
双多教学法课题实施几年来,我校初步形成了以数学为龙头,以英语、计算机、写作等为基础的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至使一大批特长生脱颖而出,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与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本校的课程改革。
仅XX一年,我校学生就有4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小学生数学报》杯小学生探索与应用能力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中小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50杰;苏州市中小学口琴、竖笛比赛一等奖;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苏州市二等奖列举这些荣誉和数字,并不是沾沾自喜。我有的只是欣慰因为教育科研,我校形成了学校特色学科鲜明学生特色学科多彩的办学特色。
二、以教科研为平台,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精干高效、充满活力,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走科研之路,做扎实文章,努力造就一支观念新、师德优、业务精、舆论正确的教师队伍,全力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
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和条件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教师开展各种教育研究。因此,我校为教师创设了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去调查实验。为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我积极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广开门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学校还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同时,还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台,为教育科研成果的发表与推广创设条件,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充分促进了学术观点的碰撞、科研灵感的激发。
为进一步浓厚学校科研氛围,真正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发展战略,我努力做到教育科研的制度化、全程化、全员化和教育科研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让科研之风大兴。我校实行三进政策,教育科学进教学、进教师教育、进学生学习,让科研渗透各个领域。认真做好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争做名优教师相结合,让科研成为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学校发展的内涵而永不衰竭。
让教育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实践证明,教师同科研结合,研究同教学结合,教学同课题结合,可以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优化教师的思维品质,实现平凡与精彩、烦恼与快乐、腐朽与神奇的快速转换,我们就会觉得上班有无穷乐趣,教学就会充满无限的生机,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几年来,因为我校教师成为了研究者,所以有不少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发表、获奖,每年总计不少于100篇次。
三、以教科研为乐事,让自己拥有源头活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为了让自己当好这个灵魂,也为了让自己能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多年来,我始终以教育科研为乐事,我努力让自己养成教育科研的习惯。
1、用研究的眼睛观察身边的教育现象。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缺少研究的对象,而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在教育运作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时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点的尴尬。论文不再空洞,而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3、选定恰当范围,加强个案研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我的特长和爱好是教育管理和小学数学教学。为此,我总是从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的高度着眼,在身边教育教学实际中着手,选定适当的研究范围或方向。比如根据自己曾经多年集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针对某个课题,我进行有目的地材料收集,加强对典型个案的剖析,如就问题的种类、方法、模式、背景及发生、发展过程等进行详细全面的调研、比较、分析,以有利于对问题研究的深入,进而提高教科研成果的深度、广度和理论层次。我先后参与编写了《小学数学活动课读本》《小学奥林匹克教程》《小学数学开放题精选》等。
4、尝试对研究成果进行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表达。科研成果主要通过论文形式来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勇于尝试系统地整理、收集相关素材和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主动大胆创作,相信发现就是进步,总结就是提高。为了形成高质量、个性化的成果,我经常阅读相关杂志刊物和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所研究内容的前沿动态和已有的理论成果,同时还进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我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与别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更新观念,撞击思维,将自己发现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出来。
5、努力实践和推广教科研成果。教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循环,发挥出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最大效能。我总是千方百计通过相关会议、沙龙、论坛等途径进行推广与交流自己的教科研成果,充分体验教科研成果转化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个人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7
校长重视, 校本研究成为学校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战略
张申安校长遵循人本思想, 立足于学校和课堂, 致力于建设教研新文化, 紧抓常规不放松, 促进全面发展不拖延。做科研实际上是做文化。如果说教育是一个坐标系的话, 那么, 教育质量代表的是教育的长度, 而教育科研则代表教育的高度。张校长没有居高临下地命令, 教研工作却有条不紊地开展。他以人本情怀、与人为善的工作状态, 身先士卒, 带头反思总结, 带头写教研论文。他有10多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或获奖。通过引导和激励, 让想懒散的人坐不住, 让想平庸的人坐不稳;以人格魅力、学术魅力、情感魅力影响和促进自己所率领的团队。
文化引领, 教科室成功运作, 把校本研究提升到文化建设的高度
没有创新, 就难有教科研工作的突破, 就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科研也需要常规, 教科研也需要创新, 教科研更需要文化。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创新, 把创新做成常规就是文化。校本研究实施的主要策略是:加强领导, 健全组织, 保证投入;制定和实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研究制度和校本研究评价制度;加强学校教科室人员配备和硬件配备;建设强大的多元信息化平台, 为网上校本研究准备优越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搞好校本研究展室建设和师生评价研究室建设, 集中展示和推介校本研究成果;加强对外学术交流, 引入先进理念、机制和成功经验;提供机会和条件, 让教师在全国性赛课上、论坛上展示和锻炼自己。
1. 实施课题带动战略, 建立核心课题统领下的校本研究课题组群。
没有视野的开阔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入, 校本研究就会失去了方向;没有课题研究, 校本研究就缺乏动力和境界。我校非常重视课题的引进与研究:引进, 为我所用;研究, 提高素质;交流, 推介自己。认真做好几个课题研究可以把整个校本研究工作盘活, 甚至带动学校全面工作的开展。几年来, 引进并承担科研项目7个, 学校校本研究主要围绕下列主题展开: (1) 自主成长的认识和实践的研究。含三个子课题: (1) 自主学习的认识和实践研究; (2) 自主教育的认识和实践研究; (3) 自主发展的认识和实践研究。 (2) 信息技术与语文、地理学科整合下学习效率提高的研究。 (3) 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的研究。 (4) 德育与心育相结合的认识和实践研究。 (5)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 (6)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研究。 (7) 教师自我反思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基本形成从省、市到校的多级科研体系, 开拓出由十几位科研骨干领衔、多个课题研究同时推进的格局, 让教师们在课题研究中进行修习, 在修习中进行课研, 充分发挥课题在学校教育创新实践中的领航作用。
2. 文化促进, 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和利益实现。
实验学校校本研究的迅速发展与学校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和利益实现有很大关系。评职称需要论文, 就必须申请成为实验教师,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 方可提交论文参评。想在各级赛课上拿奖, 就必须欢迎并主动邀请领导和同事听你的课, 否则, 没法发现你的才华。教师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 也实现着他的专业成长, 而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育质量的保证, 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个人需求的结果是将教师的个人发展、学校目标的实现和教育服务有机统一起来。在实验学校, 教师的专业成长相对而言是比较快的, 在每年的市级教学能手、教学骨干评选中都占突出份额, 各级各类公开课比赛获奖的也比较多。校刊《未来》《实验学校报》《教育叙事》《教师发展记录本》见证了教师成长的轨迹。
3. 牢牢把握课堂教学中心, 推广实施五环节教学模式。
纯粹的课题研究如果不与教学实践挂钩, 对基层学校而言, 这种科研是没有价值的科研, 科研也只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才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课题研究、理论学习、业务学习, 都是在为课堂教学服务, 都旨在改善、改进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学校领导指导教学也应主要从课堂获取信息和依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实验学校的各类公开课每一学期自始至终连绵不断, 新教师和从外校调入的教师要听他们的课。五环节教学模式在全校全面推广并应用。通过上课、评课、选课, 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共性问题和典型个案。外派教师参加赛课和教学观摩, 回来后都要举行展示课和汇报课, 将外来的一些好的东西引进并植入本校课堂。所以, 在实验学校看不到那种灌输性的形式主义的集中式培训, 多数情况下是课下独立的个性化的阅读与反思, 课堂上大胆的践行与实验。
4. 文化滋养, 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
教科研老师是研究者和教学者, 要思考教育的本质, 思考教育的目的, 更要积极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教科研老师也是学习者和实践者, 要抓小问题, 做认真研究, 要能够解决一线教师的具体问题, 具体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一个专家说:“一个教科室的能量取决于成员的文化层次, 一个教科研老师的素养取决于他的阅读视野。”教科研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提升, 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外派参加各种学术会议, 广泛地学习借鉴, 是实验学校校本研究异军突起的重要法宝。仅两年来, 到青岛二中、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名校取经10余次。通过外派学习研讨, 开阔视野, 更新观念, 提升认识。
5. 校本教材承载把校本研究提升到文化建设的高度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我校自编的十种教材:《写作指导与练习》《舞蹈》《合唱教程》《初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论文集》《篮球教程》《即墨历史·地理》《摄影教程》《绘画教程》《书法教程》《山水画教程》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优秀校本课程。
在长期的校本研究过程中, 建立了“教科室———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三位一体的教科研机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研究模式, 可概括为“档案管理———专业引领———科研服务———个人研修———教学示范———成果回报———定期反思”。通过科研服务将教师吸收进校本研究的队伍中来。学校教科室提供专业引领。研究以个人为主, 让教师“自己发展”和“为了自己发展”。开辟有效渠道使其成果得到确认, 并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同伴互助, 小课题带动, 大课题推进, 为教师构建合作教研平台
抓住重点, 由点到面, 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投身教科研。抓住两个重点:课题组和教研组;抓住骨干教师这个点, 调动全体教师这个面。采取同伴互助, 小课题带动, 大课题推进, 为教师构建合作教研平台。省“十一五”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地理学科整合下学习效率提高的研究”中期评估于2008年6月顺利通过并获得好评;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自我反思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于2008年11月底成功结题。
七个课题组的领导和教师们做了大量的教研工作。如, 张永庆副校长和于周波主任主持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地理学科整合下学习效率提高的研究》;朱瑞霞主任主持的《教师自我反思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老王校长亲自指导, 马秀玲主任主持的《五环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各个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 由点到面, 积极投身教科研。政史组, 发表12篇论文, 获奖20篇论文, 出区市级以上公开课4次, 出区市级以上优质课4次。语文组, 发表2篇论文, 获奖13篇论文, 出区市级以上公开课2次, 出区市级以上优质课4次。劳美健组, 发表3篇论文, 获奖14篇论文, 出区市级以上公开课4次, 出区市级以上优质课2次;地生组, 发表2篇论文, 获奖15篇论文, 出区市级以上公开课1次, 出区市级以上优质课1次。
全体教师在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的带动下, 建立多种“群体学习”方式, “学研结合”, 共同成长。采取了专家引领, 师徒结对;一人学习, 众人受益等形式, 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导航, 王彩君老师等在教科研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聚焦质量, 成就教育教学, 校本研究取得累累硕果
《自主成长的认识和实践的研究》这个课题自2004年8月参与研究至今, 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几年推出获奖成果80篇, 获得“首届全国班级管理创新先进学校和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称号, 并在大会上进行经验交流, 获得省教科所颁发的“省校本研究先进单位”称号。即墨市教体局在我校召开了自主学习教学改革现场会, 集体听了管桂华、周红芝、于冰等老师的语文、数学、历史等课, 张申安校长介绍了学校推行自主学习的经验, 得到与会者的好评。《人民网》《中国教育网》《中国青年报》《青岛早报》《市委工作简报》分别对我校办学经验, 特别是学校“自主成长”品牌进行了宣传介绍。
个人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8
一、聚焦课堂、突破课堂,打开教科研局面,释放教科研的能量和价值
服务师生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是中职教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是教学教研的主阵地和实验场。课堂研究具有基础性、现实性和应用性,是教科研的着眼点和发力点,更是广大教师的关注点和兴奋点。我们以课堂研究为支点,激发广大教师教科研的热情和动力。
1.以省、市开展的中职学校优质课评选为契机,动员教师参与、研究和争创优质课
省、市级中职学校优质课评选已形成了制度。为提高优质课评选的质量和影响力,笔者在2013年改进和加强了优质课评选工作。首先,指标分配既有计划性,又有机动性,总量控制下体现动态性、灵活性、竞争性、公平性。收回或减少个别优质课欠佳学校的评审指标,把收回的指标和机动性指标奖励投放给优质课意识强、质量优的学校。落实优质课宁缺毋滥的原则,给学校教师加压力、添动力。其次,评选操作突出规定性,体现创新性。明确要求参评教师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学习评价标准,坚持把学习借鉴和实践创新联系起来,把个人能力和团队智慧结合起来,把磨课、听课、评课统一起来,真正把课讲活,使之出新、出彩。笔者对推荐省级优质课一等奖的教师集中培训,精心指导,结合教师选课、讲课情况,对“三维目标”如何落实、现代教学技能怎样运用、教学特色亮点怎么打造作了辅导点评。参赛教师深受鼓舞和启发,增强了信心,纷纷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充实、打磨,有的甚至重新进行了设计。参赛教师课改理念和授课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得到了省优质课验收专家组的肯定和好评。同时,很多教师与参赛教师在合作研究、互动碰撞中学到了新东西,打破了对优质课的神秘感和距离感,激发了研究优质课的兴趣和争创优质课的主动性。
2.以公开课研讨活动为载体,组织优质课教师传经送宝,示范、带动课堂教学与研究
公开课研讨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方式。挖掘、利用本地优质课资源,开展公开课研讨活动是务实、经济、有效的教研形式。
周口卫校和项城中专是我市中职教改的窗口学校、示范学校,优质课教师成长快、聚集多,是典型引路的好样板、好资源。笔者把公开课人选锁定在这两所学校,经过比赛筛选、指导历练,选出了6位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做课。2013年10月14-15日,我室分别在项城中专和周口卫校举行了公开课研讨活动。6位教师各显其能,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诠释了教改理念,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极具特色的教学魅力。特别是刘永领、田翠翠和刘亚三位老师的课,特色鲜明,反响强烈。刘永领老师运用点式非系统教学法讲解了“起动机控制”一课。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围绕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生每学会一个知识点,就能解决一个问题、学会一种操作方法。此种教学法,打破传统章节讲法,从学科中提炼出知识点,变知识系统全面性为点式应用性,简练、新颖、实用,一目了然、一学就会,学生轻松地提升了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田翠翠老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以课本剧的形式讲解了《孔雀东南飞》一课。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和分组讨论,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分析总结人物形象,老师适时点拨引导,整个过程视觉冲击力强、生成性多,学生个性得到了展示,并在生生和师生互动中提高了对作品的鉴赏力。刘亚老师在《类风湿病人的护理》一课中,通过对一个病例的分析解读和临床工作情境的设立,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制订护理计划到实施护理措施,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参与度高、互动性强,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会到会学的转化。教师们在授课教师谈反思、听课教师说感受、专家做总结点评中,丰富了教学智慧、深化了课堂研究。一位在项城中专听课的学校领导说,一口气听了3节课,没有累的感觉,越听越有兴趣,越品越有滋味,遗憾的是这么好的课,我们来学习的人太少了。很多老师说,从这次公开课活动中学到了不少新东西,特别是产生在本土、开花在基层、很有创意和使用价值的点式非系统教学法,打破了教科研的神秘化,看到了教改的方向和气象,增强了研究课、上好课的信心和勇气。
3.以说课活动为抓手,突出课堂研究生力军的选拔培养,加大课堂研究的力度、密度和效度
公开课的效应引发了我们把视野放开、把重点放大的想法和做法。以说课的形式引导教师对课堂高度关注,让更多的教师特别是接受新事物快、成长欲望强的青年教师在研究课堂、突破课堂中,绽放智慧,收获成功,体现价值,从而营造中职课堂的良好氛围。我室把开展全市中职学校教师说课竞赛列入教研计划,市教育局下发了说课竞赛的通知,明确要求:推荐单位在人选上,兼顾城乡学校;在科(课)类上,公共文化课、德育课、专业课保持一定比例。切实提高覆盖面、参赛率,重点提高青年教师的比率。说课方面:体现教改理念和教学设计的规定性标准,增加现场答辩,提交课件和教师表现材料,全面考察教师、培养教师;说课获奖教师优先推荐为省级优质课教师人选,着力打造有生长力的教学团体。2014年2月,我市在两所市属中职学校举办了全市中职教师说课大赛,50名教师竞技比武,展示了教学风采和教研成果,尤其是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展示了教学功力和发展潜力。说课活动以赛促学、以赛强技、以赛养德,达到了发现人才、锻炼人才、成就人才的功效。我们精选了一些说课内容制成光盘,在全市推广,使课堂研究的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
二、狠抓课题研究,掀起教科研热潮,提高教科研质量和效益
课题是教科研的载体和抓手。课题研究在服务教师成长、引领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成为教师教科研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方式。
以问题为导向,引领教师真做课题、做好课题、循序渐进、提质增效是我们持续开展教科研的有益尝试。其一,发挥市级职教室的龙头作用。《周口市中职科研现状及发展对策》是笔者主持的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重点课题,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当好样板,树好标杆。笔者在对课题提出研究框架结构和重点任务后,立即召集课题组成员分析研讨,形成了研究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书。课题组成员坚持以接地气、操作性强、求真务实为原则,注重过程、细节、价值的要求,坚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充分发挥职能、才能,积极研究创新。通过碰头通气会、分析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培植亮点;每位成员既精心种好“责任田”,又积极参与“大合唱”;一步一个脚印,一个时间段一个台阶,课题研究扎实、厚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保持了良好的研究态势。其二,抓紧抓好市级课题,出好成果、多出成果,形成教科研的繁荣局面。一棵树形不成森林,教科研气候的形成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参与与努力。课题研究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农村地区广大中职学校教师受基础、资源、能力等因素制约,研究课题面临新挑战。如何让这部分人适应职业教研形势发展,实现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现实课题,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室坚持从贴近、务实、持续、提升出发,印发了20多个具有草根性、现实性、实用性的课题研究参考题目,同时提出了申报要求:提倡没有做过课题的学校下水学“游泳”,鼓励教师敢于争课题、做课题;强调做过课题的学校,特别是承担过省级重点课题的学校要多做课题,做重点课题,出亮点、出经验。通过落实这些要求,促使教师从被动研究到自觉研究、由少数人研究到多数人研究、由一般课题研究到重点课题研究,真正使课题研究形成风气,成为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步入常态化轨道。
为加强市级课题管理,市职教室成立了负责立项、结项工作的课题评审小组。评审组在坚持各单位推荐意见的基础上,对申报课题逐个审查、评议把关,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扩大数量;在突出重点申报单位基础上,尽量照顾首次报课题的单位和个人;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也不轻易否决,提出口头或书面修改建议,保护教师做课题的积极性。市课题评审组对两个差距较大的课题,不惜心血和时间,一丝不苟,三番五次地指导修改,直至达到立项标准。市级19个课题立项后,市职教室立足服务、靠近指导、过程督导、跟踪问效。一是通过开题报告会,扩大受益面和影响力。选择6个课题,集中开题,引路开局。6位课题主持人分别对自己课题的意义、思路和成果预设进行展示交流,专家给予现场点评,并做了如何选课题、怎样做好课题的辅导,给更多正在做课题的人提供了点子、路子,吸引了更多教师把目光、兴趣和热情投向课题研究。会后,专家们还对12个没有展示的市级课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为课题研究迈好第一步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通过阶段推进会,保持课题研究的温度、力度和深度。采取现场汇报和资料实证相结合,经验推广和查找问题相结合,把脉问诊,释疑解惑。同时还对个别课题组那些剪刀加糨糊、搜索加粘贴的应付性行为给予了批评,匡正了研究风气,校正了研究方向。市级各课题组成员掌握了方法要领,提升了研究信心。三是通过电话问询、飞信指导、QQ互动等形式,市课题领导小组保持了与各个市级课题组的沟通和联系,准确把握课题的动态和节点。据统计,市级课题实施以来,互动信息共计300条次,约1万字。
三、强化机构,盘活团队,保持教科研生机,建立教科研的长效机制
1.建好教研机构,发挥引领作用
市、县两级职教室是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的策源地和孵化器。建设有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的市、县两级职教室是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必然趋势。由于编制、经费等因素制约,市、县教研机构建设任务重、困难多。在笔者积极建议下,市教育局出台了加强改进职业教研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强调要求:各县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教研工作,切实加强职教室建设。设立职教室的,要加强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激发职教室的活力和潜力,提高教科研的质量和效能;没有职教室的,要抓紧创造条件运作成立,并从编制和经费上解决职教室建设的实质性问题;职教室挂靠在职成股的,要在尽快分离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大研究、指导、服务的责任和力度;支持市、县两级职教室建立兼职“双师型”教研队伍;职教教科研工作要有要求、有任务、有制度、有计划、有考核,避免流于形式,空洞无物,逐步把教研室建成信息交流的平台、成果研究的中心和资源共享的“超市”。 市、县两级职教室建设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2.强化一线教研网点,提高学校研究能力
学校是教科研扎根、开花、结果的热土,广大教师能动性的发挥和智慧的奔涌是教科研的希望所在、活力所在、后劲所在。随着县级职教中心标杆拉高、规模扩张、功能增强、实力提升,建立职教中心教科室是教研所向,势在必行。笔者顺势而为,引导职教中心领导层强化科研兴教意识,挖掘力量、整合资源,建立教科室,统筹协调学校教科研工作。指导学校按照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大类,选择专业素质高、有进取心、合作意识强的教师组成教科研组。充分发挥教科研组在课例研究、校本研究和课题研究等项目研究中的引领作用和育人功能,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有序、持续、有效、高效开展,形成教科研小“气候”和磁力场。
3.实施中职学校市级骨干教师、名师工程,架起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和通道
在农村地区,中职学校与中小学校相比,教师成长进步的空间和台阶有限。以周口为例,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名师培养认定工作已经形成制度,生成工程,成为教科研工作的新支点和加速器。而中职学校的骨干教师、名师培养认定工作还没有启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中职学校教师的成长、发展。实施中职学校市级骨干教师、名师工程非常必要和迫切,也是中职教科研工作的着力点和增长点。笔者在学习借鉴外地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名师培训内容、评选标准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建设性意见,多次主张把中职学校的骨干教师、名师培训评选提上市教育局工作日程,形成制度化、常态性机制,并和师训科、职成科的负责人一起研究了培训和评选方案。方案增加教科研的权重和分量,一是体现在培训方面:突出师德、课改理念、素质教育、教科研方法和信息技术等知识内容,着力培养教师高尚的思想品德、系统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功底、突出的研究能力。二是体现在评选方面:向学习型、研究型的优秀教师,有成果、有影响的“双师型”教师和事业心强、上进心强的中青年教师倾斜。三是体现在激励、评价机制方面:关键岗位重点使用骨干教师、名师,晋级表彰优先考虑骨干教师、名师;在教育督导考核和教育项目投放上,把骨干教师、名师的拥有量及教科研工作的含金量作为评价名校、示范校的重要标准,形成正导向、正效应、正能量。2014年,市教育局启动全市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和评选工程。笔者把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和评选工程同职教专家评选和名师工作室等项目统一起来,把教科研同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发挥教研工作者 “既架天线,又接地气”的优势,在广大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名师、职教专家的过程中,发挥教科研的先导作用,支撑作用。引导学校把教师培训培养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提高竞争力的核心点,从而摆上重要位置,加大财力、精力投入,促使更多学校教科研工作掀起新高潮。
4.发挥团队优势,形成教科研的集聚效应、叠加效应、高地效应
市级中心教研组是职教教科研的智囊团、通讯站和实验田。中心教研组成员是当地教学教研的举旗手和带头人,开发利用好这支力量是保持教学团队生机活力、提升农村地区中职教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市于2013年成立了12个市级专业(学科)中心教研组。在当年12月份组织的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笔者抽调30多位专业教研组成员担任大赛评委。通过定目标、定责任和现场监督、组织评议等环节,检验、考查市中心教研组成员在技能大赛中的真才实学,倒逼他们学习研究竞赛标准,提高评判质量和效率;引导他们研判技能大赛发展趋势,提高科学谋划、准确指导技能教学和竞赛的能力。许多中心教研组成员深有感触,在比赛中找到了自己教学的差距和短板,明确了教研的抓手和方向。笔者也从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启发和感悟:教研组的生命力和价值在活动中才能实现。针对中心教研组受地域、经费和活动内容等因素制约,作用和效应发挥不充分的情况,作为中心教研组管理层和指挥部的市职教室,在调动中心教研组活动方面应该有所作为,必须有所作为,也能大有作为。建立动态管理长效机制,在明确中心教研组承担专业资源建设、质量评估和课改研讨等工作的同时,加大现场检查、过程督导、目标考核和评比表彰力度,就能盘活中心教研组,就能把中心教研组打造成教研的资源地、富集地。
5.借力市职教学会,提速教科研工作
职教学会人才密集、精英荟萃、信息丰富,是教科研的大家庭、“黄金矿”。随着周口市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职教学会应运而生,为周口市教科研工作增添了强大力量,开辟了广阔途径。教科研管理人员要主动联系学会,求策求智,借梯上楼,把教科研的理论培训、学术研讨、资源开发、成果评价和推广通过学会这个大平台和大网络开展起来,使教科研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习和创新统一起来、研究和需求联系起来,快速提升教科研的水平和质量。
【个人教科研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科研助理个人总结-个人科研总结06-27
个人教科研总结免费05-12
科研项目个人总结-科研人员个人总结06-06
教科研工作个人年度总结08-30
个人教科研工作计划07-18
小学个人教科研工作计划06-17
教科研个人工作总结-其它工作总结06-16
科研立项个人总结05-15
个人科研训练项目总结总结07-29
终科研项目个人总结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