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溜冰小学生作文

2024-07-31

第一次溜冰小学生作文(共14篇)

第一次溜冰小学生作文 篇1

国庆节的一天,天气晴朗,我和爸爸来到了奔驰・梅赛德斯文化中心去溜真冰。

这是我第一次溜真冰,所以我请了一个教练教我。我换好衣服和溜冰鞋,通身“戎装”,和教练一起来到光滑的冰面上。我一到冰上,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滑行,结果摔了个“嘴啃冰”。这下我可不敢再这样折腾了。教练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可不能一步登天啊。我们先学习在冰上站立。”我学着教练的动作,两手张开。一开始有点重心不稳,练习了一会儿,我就找到了感觉,站得稳稳当当。接着,教练叫我滑冰。最初,我只能扶着外圈的围栏滑,过了一会儿,我就可以自己慢慢地滑行了。可我看到前面有人挡住了去路,一着急,来不及刹车,又摔了个仰面朝天。我突然想起了教练的话:可不能一步登天啊!于是,我又苦练了会儿刹车。渐渐地,我滑行的速度越来越快了,而且也能控制自如了。随着音乐,在冰上滑行的感觉真像在飞。时间过得真快,我溜得还没过瘾就到结束时间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冰场。

这次溜冰是我一次宝贵的经历,让我懂得了任何事情只要反复练习就一定能做好。

第一次溜冰小学生作文 篇2

有研究表明: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有所增强,自我意识、评价能力也有一定发展。反映在作文上,理当有自己对生活的个性化认识,写出来的文章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然而,从某校组织的一次小学生语文综合测试中的作文看,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让人堵心、忧心、揪心。

测试作文题目: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陪我走过了许多个日日夜夜,无数个春夏秋冬。正因为有你在身边,有了你的朝夕相伴,我才从此不再孤单。是你,与我同行,把我从无边无际的黑暗与寂寞中唤醒。是你,把我从无知鲁莽带到理智从容的田野。是你,把我从狭隘带到宽广的天空。是你,让我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要求:请以与____同行为题目,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内容紧扣中心,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从考场作文的题目看,题材选择集中而泛化。笔者随机抽查了一些考场,其题材基本集中在“执著”(坚持、坚强、自信、勇敢)、“书本”(书、书籍、书香)、“父母”(父亲、母亲、家人)、“朋友”(同学、友谊、好友、伙伴、闺蜜、你、他)等几个方面。能够具体到“表姐”、“琴声”、“棋”的非常之少。

从考场作文的内容看,模式化指导倾向明显。笔者随机抽取了数个考场,单单写“与执着(坚持、坚强、自信、勇敢)同行”的就超过了1/3。难不成都是一个老师或一个教研组的老师指导的?非也!这些考生并非来自同一所学校,而是来自省内各市县,甚至还有外省市的六年级孩子。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真的存在较大问题。

更有甚者,指代极为虚化甚至费解。《与____同行》,题目主语省略,要求表达的是某人、某事、某物对“我”产生了积极影响,陪伴着“我”,唤醒了“我”,引领了“我”……可是,不少考生补充的是极为虚化的“你”和“他”!甚至还有完全不知所云的“与三小只同行”等。

从考场作文的选材看,或雷同,或编造。同样是写“与执著同行”,但写的都是学骑自行车的经过,如何执著、坚持,最后终于学会了骑车。写这样的内容的考生,不是几个十几个,而是很不少!写与母爱(父爱)同行的,大多写父母对我:乘公交陪同、考试后安慰、下雨天送伞等雷同情节。

怎么就写不出具象化、个性化的生活?怎么就没有一点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要求之一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纵观小学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经常反复讲“观察”,无人不知“习惯”之重要,但是在如何观察方面,没有方法研究和指导策略;在习惯养成方面,没有具体可行的措施跟进;在鼓励学生个性创造、独特感受表达方面,关注的是美词妙句,而对于思想、感受、体悟则缺乏引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具体建议”中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些要求,语文老师一般都知晓,但是一般都没有具体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为什么内容空泛?这都与教学中没有或不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有关。语文老师教写作,很大层面不注重内容,而是注重形式,注重语言的所谓优美、生动乃至华丽。即便如此,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评语也是空泛不接地气。我曾随机翻阅老师办公桌上的作文本,所看到的评价大多是“中心明确,语句通畅,条理清楚”、“棒!太棒!”之类充满“激励性”的评语。

在和一线老师的交流中得知,老师们重视的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有设计,也重视设计。但是,对作文教学感觉是无从下手,于是就随意为之,作文教学特别缺乏指导设计。在阅读教学及作文教学时,老师几乎不考虑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加以关注,对生活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说到底,老师过度关注“教书”,而严重忽略“育人”,尤其是忽略育思想、育思维。语文核心素养中有两个要点: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品质。语言和思维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有专家讲,思维是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总开关,这是颇有道理的!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反思,更需要我们的实践。

更深层次的问题,关乎语文老师自身的个性和创造性。由于对“教育”目标的缺失和迷茫,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在专一“教书”中逐渐消弭乃至泯灭!不善于把学生作文中的个性、独特性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和有机生成。

第一次溜冰的小学生作文 篇3

我死缠着姑姑,让她一定要教我溜冰。一开始她不答应,怕我摔伤,但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她终于点头答应了,带着我去了溜冰场。穿好溜冰鞋,我扶着栏杆走进场内。一开始,我连站都站不稳。在姑姑的帮助下,我慢慢地,慢慢地自己能走几步了。可刚想跑起来,就重重地摔倒了。

姑姑急忙走过来扶我,我努力地自己爬了起来,对姑姑笑着说:“没事!姑姑,我继续练!”不知道摔了多少下,我脑子不断想着姑姑教我的姿势,不知不觉中,我能溜很大一段路了。我终于掌握了溜冰的诀窍,相信我很会就能像他们那样飞翔了。

第一次溜冰作文 篇4

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溜冰场滑冰。当我来到溜冰场时,我看到里面有很多人。老师说:“你付了票进去!”我们交了钱就进去了。我一进去就听到一首很甜的歌。然后,我穿上冰鞋去滑冰。我看到别人滑冰很厉害,真羡慕。羡慕他们能在球场上打出各种动作。但是,我觉得什么都是学来的,就一步一步往前滑,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哎哟!”疼死我了,我坐在地上小声说。“滑冰真的很难,我不想学。”但是看到其他同学玩的很开心,我不甘心的站起来,脱下身上的灰尘继续滑。

这一次我觉得自己学会了,就放开了抓着栏杆的手。一开始我滑了几步,没摔倒。我开始感到自豪。然后我又滑了两步,还不错。我当时差点大喊:“哈哈,我终于学会了,滑冰就是这样!”但是第三步,我又摔倒在地。这时,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我当时真是哭笑不得。我恨不得马上钻到地下,真的很惭愧。我难过的低下头,老师走过来伸出手对我说:“来,来,我们试了好几次了。”我抬头看着老师慈爱的眼神,又站了起来,同时暗暗为自己欢呼。这一次我更细心,更专注,老师在我身边,慢慢陪着我。

哈哈,这次滑的太远了,没摔倒。虽然没有其他同学会玩这么多花样,但对我来说是溜冰场的一大步。此时的我,心甜如蜜。我希望我妈妈能看到我,看我在溜冰场自由玩耍。时间过得很快,该回家了。离开的时候,我恋恋不舍的看着溜冰场,看着这个今天给我带来太多欢乐的地方,看着这个让我知道“赢不骄,输不亏”的地方,我在心里说:“我下次一定来,下次来就不是菜鸟了。我也想和同学一样在里面自由飞翔。嗯,是的,我会的。”

第一次溜冰作文 篇5

下午,爸爸带我去溜冰.路上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我走进溜冰场,只见溜冰的人都穿梭般地滑来滑去,有的.摔倒了,也许他们不会溜冰;有的像燕子一样的在自由的飞行,还有在学溜冰的战战赫赫地挪动着步子.我看着连忙穿着溜冰鞋滑了过去,可是,我居然摔了一交,真痛啊!我边摸屁股边说.爸爸在一旁看见了,连忙走过来说:“梦梦,你可以学习会的.”

听了爸爸的话,我的心逐渐冷静了下来,我开始看别人怎么学的,自己再向他们学,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该回家了 ,我却成了灰人,但是我心里还是很开心 ,因为我感受到了溜冰带来的乐趣.

第一次溜冰小学生作文 篇6

一、先 “学” 后 “教”, 以 “学”定 “教”

学生只有老师在讲解之前,深入地钻研了问题,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求知的无穷乐趣。学生在课前必须进行独学,完成教师布置的前置作业。因此, 教师就要重视前置作业的设置。前置作业必须切合实际,既要有梯度,又要求在学习内容上有内在的联系,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

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 我设置了如下四个问题: ①什么称之为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②工厂与手工工场相比较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工厂的出现使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 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拓展思考: 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上课之前学生围绕这些问题,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成果,这样为课堂学习的交流、领会做好了充分准备,为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奠定了基础。

二、把课堂 “让” 给学 生,让学生充分地展示

( 1) 小组讨论。在课前独学时候,面对前置作业中的问题,学生还有很多疑点,课堂上教师将前十分钟留给学生,针对疑点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在群学讨论交流过程中解决独学时所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明晰自己的思路。教师在小组间观察讨论情况,适时给予点拨指导,确保讨论的实效性。

( 2) 小组展示。课堂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各小组展示自己课前独学、课堂交流讨论的成果,与其他学生及教师共享,并在展示过程中启发其他学生, 暴露自己的问题,并在师生探讨中改进、完善。

例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对于前置问题①,经过教学观察, 教师发现学生对工业革命概念理解都较为模糊,这时候教师适时给予补充,细化概念。对“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学生梳理如下答案: a. 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基础。b. 圈地运动,迫使广大农民背井离乡,不得不进入手工工场劳动。c. 19世纪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 不仅为其带来了巨额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d. 手工工场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如牛顿、培根创立了近代实验科学。e. 英国地处大西洋沿岸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 便于向海外发展。教师在学生梳理的基础上补充: f. 英国社会相对稳定,较少受战争破坏,17世纪中叶以后,本土未发生过大的战争,英国虽然多次卷入国际战争,但因本土被海峡与大陆隔开,战争基本在海外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对于前置作业②,学生阅读基本内容后,展示答案要点: 工厂与手工工场相比较的优势有: a. 机器取代了手工劳动; b. 生产组织较为精细; c. 生产规模相对扩大; d. 自由放任思想较为盛行。工厂的出现使社会发生的变化有: a. 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从此进入“蒸汽时代”; b. 富尔顿发明了蒸汽汽船,人类交通运输条件发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c. 出现了工业化的城市。

课堂展示环节重在“展示”,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学生展示、交流、对抗、暴露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将概念细化,梳理思路,总结方法等。让学习效果落实在学生的 “学”上,而不是教 师的“讲”上。

( 3) 对抗质疑。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面对同一问题会出现不同答案, 甚者相差悬殊,这时就出现意见分歧, 因对问题答案认识不统一,而产生了激烈的思想碰撞。这时候,就会出现激烈的争辩,甚至争执不下。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因争辩而透彻,因拓展而延伸。同时注重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形成新的认识。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课中, 前置作业④: 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提出“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从此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每个小组围绕自己提出的观点在做史实和事例论证,课堂上出现了每个小组成员各为其观点而争执的局面。

三、信任学生,鼓励学 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人

( 1) 给学生恰如其分的过程性激励评价措施,推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激活生命火花。从前置作业的完成情况开始,在黑板板书、课堂讲解、质疑对抗、展示质量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学生辨别不清那些知识的归属,容易混淆,对这样问题只要答出要点,就给其加5分; 相对举手较少,参与次数少的同学,可以“偏袒”一下, 找些基础性的问题让其回答,达到人人参与,充分关注个体的目的; 赢得掌声的学生,竞争心理更强烈,就可以激励他们再接再厉,更进一步。这样做就是没有发言的学生,也不甘示弱,积极思考,蓄势待发,一节课就在教师的激励、鼓舞下,学生情绪高昂、激情洋溢,点燃着生命火花。

( 2) 要充分地信任学生,给予了空间就让他们主动参与,上台讲解,质疑问难,展示课堂风采。有了教师的信任,课堂变成了学生积极学习的阵地, 他们就会收获到“我学习,我快乐; 我展示,我自信”的喜悦,体验到在课堂中不断成长为做最好的自己的成功。在“工业革命”这一课中,不论是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条件,还是其带来的社会变化,或者产生的影响,学生都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老师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只要给予及时启发诱导,学生心智受到启迪,就会产生灵动的火花。

( 3) 要让学生把课堂、讲台看成是自己学习的一片天地,并且让他们激情、谦虚、执著地守护这个属于自己的课堂。对于每位学生而言,来到学校, 能富有朝气、积极热情地对待每天学习生活,对待自己学习这片天地———课堂、讲台。教师引导他们饱含激情地预习、讨论、展示; 用博大的胸怀接受别人的质疑、提问; 持之以恒地探讨不懂的知识点。让他们从心理上热爱这片天地,并且执著地去守护这片天地,让课堂见证他们成长的足迹,成为他们成才的摇篮。

第一次溜冰作文400字 篇7

今天,我们来到了长春有名的南湖公园,最醒目的就是一望无际的冰河上开拓了一个滑冰场,很多人在上面滑冰呢!爸爸也觉得挺有意思的:“吟吟,要不,我们也去试一试吧!”

因为是第一次,我难免有些犹豫,去吧!可是这冰地那么滑,那么硬,时不时就有人摔了个大跟斗,多疼,多危险呀!不去吧!错过了这个林就没那个店了啊!

思想斗争了一会,最后我下定决心,去去就去去,试一试,才不会后悔!

我和爸爸换上了冰鞋,以前我的轮滑鞋,下面是四个轮子,还比较平稳。现在穿的冰鞋,下面只一个刀片,这么硬的冰面被刀片划出一条条长长的划痕。

我穿着冰鞋在冰上慢步走着,心里十分害怕,小心翼翼地移动着步子,生怕摔跤。妈妈帮我和爸爸各拿了一把椅子。咦!这椅子可设计得真好呀!扶着椅子在冰上滑行,既安全,又不费吹灰之力呢!一看椅子有了,我就好像拽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猛的拉住椅子,放开手脚,开始自在地滑行。

其实滑冰和轮滑的感觉也差不多,渐渐地我找到了感觉,我的胆子也大了起来。渐渐地,椅子也被我扔在了一边,我开始独立滑行了。虽然我有时也会跌倒,但是在冰上跌倒一点也不疼。滑冰就在这样的无意中学会了。

把尊重和关爱学生放在第一位 篇8

纵观整个观摩课活动, 圆满而热烈,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为此付出了卓越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 全面展示了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盛况, 为全面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观摩课的展示中, 我们看到了很多教师的良好的教学理念、出色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法上的推陈出新, 令两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者耳目一新。其中, 大多数授课教师来自全国各地, 他们都是“借班上课”, 缺少了大多数教学观摩课前期长时间的“排演”过程, 靠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教学真功夫, 但授课教师“真金不怕火炼”, 依靠自身良好的教学能力, 把课上得精彩、热烈, 课上课下, 师生笑脸盈盈, 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这在某种程度上, 对这届全国观摩课活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让与会者感受着学校体育欣欣向荣的发展气象。

但看课的过程中, 有个别细节却不容忽视, 比如说在开幕式表演之后的一节观摩课中, 就出现了“学生面向阳光学习, 教师背对阳光授课”的场面, 这显然是违犯教学常规的, 我想, 在平时这位授课教师一定不会出这样的问题, 但或许当时这位教师认为, 学生面向阳光的方向, 正是主席台的方向, 为了让嘉宾更好地看到这节课的精彩之处, 这样的选择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这位教师恰恰忽略了, 无论是观摩课, 还是常态课, 主要的教授和发展对象都是学生, 况且当时专家点评组的成员已经来到了场地中央。这时候作为授课教师最好的选择就是, 坚持课堂常规,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因为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 尊重和关爱学生才是我们第一位的选择。西方哲学家会认为“细节决定成败”, 东方道学家则说“观人以微”, 这些观点都告诉我们细节和一些微小的事务, 在作为体育课, 尤其是向全国展示给同行借鉴和学习的观摩课中, 在保证创新、生动、高质量的同时, 也应该注意课堂常规这样的细节, 因为这同样是一节优秀课重要的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学校体育在改革和进取中大踏步向前, 把尊重和关爱学生放在第一位都应该是我们在任何时候所必须秉承的, 这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所提出的, “要通过5年左右时间, 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的一个重要保证, 只有我们把尊重和关爱学生放在第一位, 我们才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明确使命和责任, 严格要求, 推陈出新, 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日前, 教育部发布规定, 将学生的近视率、体育课开足情况以及每天锻炼一小时完成情况等列入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内容, 甚至强调督导结果将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成绩的重要内容。为了落实上述工作, 教育部同时颁发了《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试行) 》, 这些积极举措的出台, 让我们感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而这其中所体现出的正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9月29日,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在讲话中, 胡锦涛强调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继续弘扬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的体育热情, 极大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我们要继续发展群众体育事业, 继续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继续推进体育改革创新, 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胡锦涛主席的讲话, 让我们每个学校体育工作者感受到了崇高的使命与责任, 发展群众体育事业, 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体育改革创新, 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学校体育都应该起到“排头兵”的作用, 因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体育发展的基础,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发展。

第一次溜冰作文450字 篇9

记得上一年级的某一天,爸爸对我说:“孩子,爸爸今天带你去溜冰场溜冰。”我一听,甭说有多高兴了!一路上,小草向我招手,小花向我点头,好像祝我玩个痛快。

进了溜冰场,哇!好多人啊!有的溜得像小燕子,身手敏捷,嗖嗖的和我擦肩而过!有的溜得像是蝴蝶在翩翩起舞,姿态那么优美!——我是拽着爸爸溜的,虽说是溜冰,但我却不是溜,是穿着溜冰鞋走路,像蜗牛似的慢吞吞往前挪,爸爸让我大胆些,可我就是抓着爸爸手不放,于是爸爸慢慢地松开我,我站在原地,控制住平衡,刚把脚向前伸,“砰……”的一声,我摔了个四脚朝天,疼啊!我刚想爬起来,又摔了,疼得我直叫,我又尝试了几次,都没成功,索性坐在地上,不溜了,放弃了。爸爸意味深长地对我说:“疼了?不可以当逃兵啊!做事要有始有终!”我在爸爸的鼓励下,又滑了起来。跌了,再滑,反复了多次,我终于会溜冰啦!爸爸竖起大拇指,我心里美滋滋的,一时忘了屁股疼。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溜冰,爸爸的鼓励,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让我明白做事不能因失败而放弃,坚持到底,就会有成功的喜悦。

第一次溜冰作文500字 篇10

终于到了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溜冰场学溜冰。我先穿好鞋,再系好鞋带,然后手扶着栏杆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这时的我既兴奋,又有些提心吊胆。刚移动了几下,“哎呀!”我身子一挺,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我摸摸摔痛的屁股,爬了起来,又开始溜。还没走两步,我的屁股又和大地来了个“亲密拥抱”,这次我痛得哇哇直叫。

这时,爸爸妈妈走过来心疼地说:“摔痛了吧?先歇一会儿。”我含着眼泪,坚决地说:“不,我要继续溜,我一定要学会溜冰!”爸爸抚摸着我的头,微笑着说:“你滑的时候要掌握要领,脚尖要稍微向外展开一点,身体向前倾,眼睛要看向前方。”说完,便拉起我的小手,带着我往前走。走了一会儿,我不由自主地松开了爸爸的大手,自己溜了起来,居然能溜好几步了!我一得意,又摔了个“四脚朝天”。我有些垂头丧气了,爸爸说:“没关系,只要你坚持学,很快就会学会的!”就这样,我一遍一遍地练习,摔了无数跤,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我心里只有一个目标:我一定要学会溜冰,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我终于学会了溜冰!

让倾听成为小学语文的第一课 篇11

一、引导学生听的习惯:

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将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师生们交流的重要场所。而在交流的过程中, 我们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都把“说”当作交流的重要工具, 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环节, 那就是能够用心“倾听”, 这点在学生的表现中尤为明显。在熟悉的问题上, 争相举手, 甚至打断其他学生的发言进而插话;而在自己生疏的问题上, 在别人发言的时候, 因为没有表现机会, 往往心不在焉。这些习惯都不利于整个课堂的交流。笔者认为, 新课改中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听的能力与习惯。

倾听是一门很重要的艺术, 在其他同学发言的时候, 我们可以从中听到别人的思路和亮点, 即便是回答错误, 我们也能从中借鉴到需要注意的经验和教训。而老师的发言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打开思路的钥匙, 是知识点的点拨与总结。

所以在课堂上, 我一直从一些细微的环节去影响学生。小学教师是学生的模仿对象, 故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地去仔细倾听学生的声音, 去尊重学生的心灵。并告诉学生, 学会倾听是学会学习与做人的第一步。

二、培养学生听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兴趣就是一切, 兴趣直接决定了学生们的学习态度, 进而就直接影响了小学生们听的效果。如何把繁琐的教材转变成生动的素材, 充分挖掘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相通之处, 发现学生的兴趣点, 让师生的交流生动起来, 让生生间的交流主动起来, 变学生被动听为喜欢听, 听之后也说给别人听, 就成了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技能。

1、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对于未知的探索是人的本性, 孩子们的好奇心尤为胜之, 只要在课堂上吊起学生的胃口, 那么整堂课学生的交流就会生动起来, 并且为教师所掌控。

2、调动学生的协作精神

对于孩子来说, 如果有一种可以完美表现自己的机会, 孩子们是不会放过的。我要需要以教材为载体, 以课堂为舞台, 甘心做好跑龙套的工作, 充分的让孩子们协作交流。

3、从读课文到讲故事

对于课文的内容记忆与生字词, 孩子们当成作业;对于课文的寓意, 孩子们只当是看热闹。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与母语的角度, 以代入的方式把一篇优美的文章讲出来。把身份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 让学生喜欢听我们讲故事, 这样很多问题也就不成了问题。

4、力求生动与游戏化

生动是指, 我们必须要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构建出孩子们喜欢的、见过的画面, 让这些画面帮我们去理解教材, 学习教材。游戏化是力求把课堂上孩子们的心态放在最轻松的状态, 这样便于孩子们接受新的知识。

三、提高听的能力

1、明确“听”在学习中的作用

小学的语文教学, 教师必须要学会言传身教, 而不能以孩子们自控能力差为借口靠高压政策去强制学生。对于倾听在学习中的作用, 我并没有靠说去告诉学生。而是在每一次回答学生的问题之后, 我会告诉孩子们, 由于老师认真的听了, 并梳理了回答者的思路, 所以老师从该同学的回答中发现了几个问题, 发现了几个闪光点, 这些闪光点给了老师什么启示, 这些问题告诉老师该知识点应注意哪些方面。然后要求孩子们在同学回答了问题之后再去试着评价上一位同学的问题。在长期坚持的实践过程中, 我们班的学生大都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能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的去倾听老师和同学们的发言, 主动的参与交流, 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

2、教会学生仔细听, 认真听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对于学生的倾听能力的训练也应一步一个脚印, 从基础做起。为了能让孩子们仔细听, 认真听, 一些机械的传统教学方法——“复述”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复述并不是背几篇课文、儿歌, 而是复述更有活力的——孩子们自己的话。我在讲一篇有寓意的课文时, 将学生分成几个组进行讨论。在最后大家讨论出成果之后, 我通常是要求某个学生将几名学生中答案最好的发言再次的复述一遍, 并从中去发现闪光点与存在问题, 从而诱使学生养成能够仔细听他人发言, 认真听他人说话的好习惯。

3、在“听”中发现问题, 提高自己

传统的教学中, 对学生的存在问题只能教师去发现, 教师去解决。这种模式缺少了学生的参于, 其效果常常事倍功半。其实对于学生问题的解决, 有更好的办法。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发现自己的优点, 发现自己的不足, 从而主动的向全面发展的方面靠拢。孩子们的倾听, 一个是听老师的, 一个是听其他同学的, 无论是听谁的, 作为教师都应该去发挥孩子们自己的主动性, 让孩子们在发现中一步步的成长起来。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都是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问题, 团结起来解决问题, 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也不能出手, 要做到一步步诱导着学生走上自己设计好的道路。

4、条理清晰, 让别人能听懂、自己喜欢听自己

描写第一次学溜冰作文200字 篇12

今天,我和姐姐一起去联盛广场的真冰滑冰场滑冰。

刚开始,我滑得不是很顺利,一会儿撞到别人,一会儿又摔得四脚朝天。后来,我认真模仿姐姐的动作,发现滑真冰和溜旱冰的动作是一样的。双脚要左右配合,从里到外,身体要稍微往前倾一点,这样才能保持平衡。慢慢地,我摔跤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于是我加快速度滑了起来。眼看着终于能成功地独自滑上一圈了,可是不小心又翻了个大跟头。我揉了揉摔疼的膝盖,心里想:都怪我太心急了,学东西不能急于求成,要不然肯定能成功。

哪里跌到就从哪里爬起来,经过多次练习,我终于滑得越来越好了。若是以后再有机会去滑冰,我一定会找姐姐一起切磋切磋的。

第一次溜冰小学生作文 篇13

我从小到大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最开始不是这样的,我两三岁时大病一场,其实我压根也不记得了,只是爸爸说给我听,那时他在外地做事,留我在家,有一天他心绪不宁网,匆匆赶回家看我,而我正满脸通红发着高烧,爸爸急忙送我去医院,而医生说:幸亏送来早,再晚一点就得白血病了。爸爸似是吓着了,我却觉得医生总是喜欢吓唬人,瞧我现在好好的,又高又壮,又灵活。

之后,爸爸就不敢让我离开他身边了,每次孤独的夜晚,我就爱想想这些事,格外温暖我的心房。

一直长到十多岁,爸爸打算改行,到别的地方去发展,毕竟不家弟弟和我这两个大负担压在他身上。原是想着我也可以跟着去的,唉,奈何我到了初三要回老家考高中,我纵有千万般不舍,也要离开他们,走自己的路了。

躺在窄小的床铺,心就像是被束缚了,可眼泪却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这一哭,仿佛忍了很久似的,我侧身靠着窗户,无声的眼泪汹涌澎湃着。窗外寂静的黑夜被远处的灯红酒绿映染着,我想,他们在的地方有没有这么热闹呢。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外面,好像我已是外面的一部分了。

我一遍遍地想着他们,想着他们和我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也许有时不那么开心,爸爸板起脸教训人的样子可不好看,想着想着,我就累了,我摸了摸脸,泪水已干涸,只有眼角还湿润着。

黑暗一丝丝地被剥离,有些建筑的轮廓若隐若现,我已经累得眼皮在打转,可就是要等着最后一线黑暗逝去,白光出现。我想,新生开始了,我心满意足地沉沉睡去,终于没有一丝烦恼。我发泄地够苦了,稀里糊涂地一宿未眠,可脑袋里的弦却松了,我应是想通了吧。

为了学生仅有一次的宝贵青春 篇14

《大学》中说:“诚于中, 形于外。”美术特色学校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不只是培养一批技艺高超的“画匠”, 更重要的是将美的基因、美的情操、美的心灵和审美能力根植于学生内心, 只有这样, 美的人格、美的行为才能展现于外。所以, 要想使我们的学生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远, 德行的基础必须打牢。

一、构建特色德育课程——为青春装载永久不衰的发动机

“学画先学做人, 画品亦是人品”是十五中学办学58年来秉承的教育理念。为传承这一教育理念, 我们不断地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现问题, 通过开发德育课程解决学生们青春期常见的问题, 创新德育载体, 把学生的日常德育活动纳入课程管理, 用课程标准作要求, 用课程纲要作规范、用学分管理作保证, 确保德育活动走进孩子心灵。

作为教育者, 我们经常思考:新时期德育工作如何定位?德育内容如何选择?德育方法如何确定?德育活动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我们构建的德育“活动课程”体系包括入校课程、班会课程、国旗下讲话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主题教育课程、“节日”课程、社团课程、离校课程等。每个活动课程均实行“主题引领, 模块推进”, 明确规定课程目标、模块内容、实施方式、活动时间、评价办法等。在实施方式上, 注重“自主参与, 实践体验”, 所有活动均由学生竞标承办, 对学生参与情况实行学分管理。在实施要求上, 坚持活动课程的个性化, “必选课程项目与自选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最大程度保证了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艺术节”作为“节日课程”的重要部分, 是十五中学素质教育的传统项目。每年历时一个月的艺术节, 有班徽设计大赛、漫画比赛、合唱比赛、歌手大赛、课本剧表演、乐器展演、主持人竞赛、演讲比赛等12个模块的内容。学生必须在艺术节获得规定学分, 以保证获得基本的艺术素养, 但选择哪个模块参加, 则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

“离校课程”主要为“帮助学生找到心理停靠点, 用更足的力量迎接未来挑战”。几年来“离校课程”的效果可以用“震撼”来形容, 接受十五中学毕业生的各大高校, 好评如潮。

每逢寒暑假, 我们学校里就会出现一批又一批的“助教”。大家可能感到好奇, 其实他们不是别人, 正是一届又一届的十五中毕业生们。这已经成为十五中约定俗成的规矩, 也成了传统。他们是为母校服务的志愿者, 不计报酬, 不辞辛苦地为母校奉献着。有的帮助美术老师上课、改画;有的协助班主任老师与学生谈心, 构成了十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独创美术课程体系, 为青春的绽放拓宽平台

课程是培养人的载体, 课程的结构内容和实施方式, 决定着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质量。让课程适应学生, 就是尊重个性, 就是以人为本, 就是科学发展。

我们学校的课程开发是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的, 在开发的过程当中, 我们遵循四项基本原则, 即把握方向性、注重针对性、坚持群众性、突出选择性;四个基本环节, 即课程开发与课题研究结合, 制度与学习相结合, 团队开发与个人开发相结合, 课程开发与课程使用相结合。

我校不断尝试与高校对接联合培养学生, 在教学理念、教学课程、教材编写等方面与高校教育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对接。每年都有高校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把高校的信息、动态、资源第一时间传递给在校学生。考虑到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学校开设了宽泛的选修课程。设置了雕塑、艺术鉴赏、书法、服装设计、动漫、摄影等个性化课程, 使学生能在高中阶段就接触到大学的专业, 为未来的专业选择提供平台。

学校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养成有利于创新的思维模式, 让创新思维成为学生的思维习惯。在这样的育人理念的指导下, 我们的学生不断朝着独创的方向去想问题, 画作品。在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小白杨”动漫设计大赛中, 辽宁赛区40人获奖, 28人来自我校。

对于美术特色学校来说, 要想使我们的学生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就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文化底蕴, 文化与美术双赢是我们追求的质量目标。在我们学校, 美术与文化各占半壁江山, 上午学习文化课, 下午学习美术, 特别是这学期实行减负以来, 我们严格执行规定, 不额外加时间、加课时。在不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的前提下, 如何让学生利用仅有的半天学习文化课的时间, 取得与其他学校学生一样的学习效果, 我们在国家课程校本化上动了脑筋。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课程的“弹性”上下功夫, 对常规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进行合理的改编、扩充、整合、拓展等, 自己编辑学案、绘制知识网络图, 使符合“教”的课程走向符合“学”的课程。同时, 在“学习金字塔”理论的指导下, 以构建理想课堂为目的, 实施课堂教学转型, 在初一、初二及高一年级全面实施“20155课堂教学模式”。

三、培养特色教师团队, 让青春的闪光明亮而持久

教师是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幸福感既是学生的要求, 也是教师自身的需要。我们认为, 一所关注师生幸福感的学校, 必定首先要承担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

2010年, 十五中学又多了一块牌子——“十五教师发展学校”, 标志着教师发展迈入了常规发展、持续发展的轨道。

“教师发展学校”为老师制定了发展规划, 设置了课程, 构建了必修、选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针对不同群体确立课程内容, 如问题学生的转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堂的有效管理等。调研每学年一次, 课程内容根据教师的需求进行更新。在课程实施方式上, 根据教师的集中意愿, 必修课程大多采用“校长视线、专家报告、读书工程、课堂研讨”等方式, 选修课程则更多地通过“周四沙龙、青蓝工程、十五讲坛、课题研究”等得到落实。

教师发展学校帮助老师确立自己的教学风格, 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指导老师做研究, 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为老师搭建平台进行个性化的展示, 指导撰写个人专业发展的年度报告, 对教师参加教师发展学校学习的情况实行学分管理。这些举措既满足了教师的发展需求, 也极大地推动了教师的发展。

四、搭建多元的文化平台, 为青春拓宽展示的渠道

一所学校只有与外界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 办学才有活力。每一个学艺术的学生的教育需求都是个性化的, 学校教育要保障每个孩子个性化的发展。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 共同塑造有特点、有特长、有能力、会创新的学生。在办学过程中, 十五中学始终坚持“学校是教练员、学生是运动员、家长是裁判员”的理念。

为此, 五年来我们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对接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成为清华美院、中国传媒、复旦大学生源基地校。每年的五月、十月孩子们自发组织到大学体验活动。我们的走廊就是画廊;每月都有一名优秀的毕业生来校开画展, 办讲座;不断丰富十五讲堂的内容。每月学生们都可以听到文学和美术、书法和美术、古典音乐和美术等美育课程;每年定期组织家长看学校、进课堂, 学生评教师活动;每月每班都有一名学生代表和校领导面对面, 进行“成长有约”活动;每年邀请优秀校友召开“我和我的学校”座谈会;邀请世界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不断丰富孩子们的艺术修养, 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这种开放式办学使大连十五中学的学生更具主动性, 更有主见, 这也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绝佳途径。

上一篇:保卫部“安全伴我行”辩论赛策划书下一篇:音乐课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