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秋天美术教案

2024-05-21

画秋天美术教案(共14篇)

画秋天美术教案 篇1

湖南岳阳市岳化二小 刘丽华

[导写内容]

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画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导写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景物,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乐画、愿写的情趣。

2.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导写重点]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激发学生乐画、愿写的情趣。

2.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导写要旨]

这次习作要求展示画面,介绍画面内容。学生通过书本学习,野外观察,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是有景可画,有话可写,有情可抒的。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画面内容说清楚。提醒学生把内容写清楚,把句子写通顺,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完成习作后,引导学生小组进行交流,可以采用一人读,其他人听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大家细心听。交流时,互相提意见,之后根据所提意见各自进行修改。为激励学生,教师可以把优秀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评论,学生观看后,各自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

[导写过程]

一、写作准备

1.搜集有关描写秋天的优美词句或诗文。

2.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秋游活动。

3.拍摄学生秋游活动的场景,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激情引趣

1.师生共同有感情背诵12课《听听,秋的声音》。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的第三单元课文,都是以秋天为主题,学完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2.生踊跃发言,交流汇报。

3.师梳理激趣。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是啊,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季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快乐。今天,我们要进一步走进秋天,去感受她的美好,并运用手中的笔,描绘出我们心中的秋天。

三、描画秋天

1.看秋景。

让我们再一起回味秋天的感受吧。多媒体播放:(学生到野外农田、果园、山林等处秋游的录象和多媒体制作的秋景画面)

2.说秋景。

刚刚从影片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表达你的见闻。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到学生中倾听,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由评论。)

3.画秋天。

在你看到的秋景中,你最喜欢哪一处?用你手中的笔画下来吧。可画上自己看到的,还可加上自己的想象。如果你不想画,那么就仔细欣赏自己找到的最喜欢的秋景图吧。(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营造气氛。)

4.小组合作,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画。

四、写作点拨

同学们都用自己五彩的画笔,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老师深深地被你们的画吸引住了,大家想不想为自己的画配上几句话?

(一)引导说图。

1.准备为自己的图画取个什么好听的题目?

2.画上画了一些什么景物?都是什么样儿?

3.你准备按什么顺序介绍你的画?

4.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

(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二)启发描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语言和词句,用最贴切的语句来描述秋天的景物。

1.怎样才能将画面上的景物写得漂亮、让人喜欢呢?我们可以发挥想象,把它们想象成人物或给它们打个比方,这样使它们更可爱。谁能将自己图上最喜欢的景物用这种方法说一说?

(请一位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描述自己的画,教师相机指导发挥想象,用上拟人或比喻手法,使学生有样可循)

2.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描写秋天的词句吧,也可以适当地运用到文章中去。

3.学生各自描述自己的画,教师到学生中个别辅导。

(三)启导写作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更精彩呢?

(1)语句通顺,根据自己的画,安排好写作顺序,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写详细。

(2)写出景物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真实感受。

(3)根据需要,把平时积累的描写秋天的优美词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去,但注意要用得恰当、贴切。

(4)运用好标点符号。

五、自主写作

学生自主写作,独立完成作文。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六、互动评改

(一)自查自改

读:句子是否通顺。

查: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用对了没有。

想:有没有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二)邻座交流

1.自由轻声读对方的文章。

2.交流: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吗?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

(三)小组评议

1.在你欣赏的作文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2.小组推荐一篇佳作参加全班交流。

(四)全班点评

[案例评析]

1.新课标对中年级的写作要求是留心观察,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在中年级学生眼里,秋天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由于平时观察不够细致,生活积累不足,加之年纪小,他们对秋天的感受是模糊的、肤浅的。因此,本次作文导写,以观察、体验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寻找秋天、感受秋天、描画秋天、谱写秋天活动中,多方位、多视角感受秋天的美好,力争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我手写我画”,使学生在作文时达到眼中秋景丰富多彩,笔下秋景特点鲜明,心中情感真切自然。

2.让学生挑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学生由于心智水平的差异,生活境遇的不同,兴趣爱好的差别,性格特征的异彩纷呈,也决定着学生习作的自然迥异。习作教学绝不能齐步走,一刀切,不能让学生在一个框框里打转。要尊重学生个性化感悟,爱护学生个性化情态,鼓励学生挑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在野外秋游及课堂上观看录象后,教师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物画下来。学生有的领略校园的自然风光;有的画秋天田野的美景;有的对稻天的秋收情景恋恋不忘;有的陶醉在果园的丰收喜庆中……尽选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来绘画、作文,兴趣高涨。

3.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语言的个性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巧妙地运用所积累的词句,努力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例如:写秋天的果园时,学生这样写道:“看那黄澄澄的橘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头挨者头,脸对着脸,你挤我碰,把树枝都压弯了。”

4.教师在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丰富情景时,提供自主、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说、自己想、自己写、自己评,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中进步、提高,达到学习目的。

作者邮箱:

[作文导写教案《语文园地三--画秋天,写秋天》(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画秋天美术教案 篇2

“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可以说是绘画中最高的一种境界。在绘画中能随心所欲地表达所要表达的东西, 恐怕只有为数不多的诸如齐白石这样的大师级的人物了。老师们一般都做不到, 或者说不可能做到“想怎样画就怎样画”, 更何况学生?

而老师在辅导学生中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 往往喜欢用这句话来敷衍, 并美其名曰是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殊不知, 这样一句话已经严重地挫伤了儿童的创作激情。老师自己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抛给学生去解决, 这无疑是拔苗助长, 学生无所适从, 到头来老师不会, 学生更不会。所以, 用这种手段来鼓励儿童来创作, 说严重点, 简直就是在害学生,

试想一下, 当学生在某一主题上想不出、想不到时, 你叫他怎么画?他是小孩, 没有这方面或那方面的经验, 心里没底。中国画理论当中有句话叫“胸有成竹”, 就是讲了这个“底”的问题。有了这个“底”, 你才能摹写或创作。假设学生见都没见过竹子, 你要他画竹, 他想不到竹是怎样的形状, 结果把竹画成了荷叶, 这可不叫有新意。在一种惘然无知的状态下来凭空作画, 能说是有创意、想象力丰富吗?

大家都知道, “要学生想”有两个前提:一个是要想得到, 一个是技法跟得上。在这两点上, 老师都过高地估计了学生, 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所以, 在辅导学生进行创作前, 老师必须预先做好两件事:第一, 给他素材或引导他找到素材, 让他有发挥想象的空间;引导他“想怎样画”, 让他心中有个底。第二, 教他技法, 让他有一个技法依托, 把所想的能表达出来。

其实, 儿童与成人进行美术创作的原理程序都完全一致, 即构思、构图、创作。这是个规律性的东西, 美术创作不能违反规律。“想怎样画就怎样画”这句话本身就蕴涵了美术创作规律的三步曲。“想怎样画”指想画什么即构思;“就怎样画” 指想怎样构图和创作。下面我就从这三方面来谈谈在儿童画创作中, 怎样解决“想怎样画就怎样画”的问题。

一、观察、发现——构思

观察、发现, 就是构思, 即帮助儿童解决“想怎样画”的问题。

在辅导儿童创作之前, 千万不能急着叫动笔。“磨刀不误砍柴功”, 把“刀”磨好了, 不怕砍不到“柴”。这个“磨刀”的过程在美术创作中就是个“立意、构思”的过程, 即观察发现的过程。观察发现其实是对素材的积累、理解和体验。这个积累、理解和体验素材的过程便是构思的过程。这点是必不可少而且要做足功夫的。

那么, 怎样引导儿童去观察发现体验呢?我想用一个小小的实验来说明。

湖南省第二届少儿花会绘画的主题是“在阳光下成长”。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时, 我有意将学生分成A、B两组。

面对A组学生, 我只抛下一句话:“你们想怎样画就怎样画”。不一会儿, 学生们就嚷嚷“我的创作完成了”、“我的创作也完成了”。收上作品一看, 其结果可想而知:大部分是“一个太阳一些草”。多快哇, 学生的创作“完成”了, 学校交给的“任务” 老师也完成了!可是, 这样如出一辙的作品也叫创作吗?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吗?

面对B组学生, 我先是“磨刀”, 引导他们去观察。先问他们“阳光”是什么?是“太阳”。 “对, 那么, 这 ‘阳光’还有没有其它理解?在我们成长的路上, 我们都享受了什么‘阳光’?可以把什么比作‘阳光’?”“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的思维打开了, 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思考着:父母的爱、长辈的情、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谊、和谐的社会、社会的道德、科学健康的知识……这些都可理解为阳光。孩子们这才发现:噢, 原来这些都是“阳光”呀, 好了, 我想这样画, 这样表现阳光。想法来了, 就知道怎样画了。也就是说, 解决了想怎样画的问题, 便成功了一半。

不引导不知道, 一引导, 学生的想法还真不少。B组学生交来的作品那才叫创作, 有正在妈妈怀里喝奶的婴儿, 有在阳光下读书的女孩, 有同学们讨论问题的情景, 有花园里百花盛开的美景, 有人和动物游玩的场景……

所以说“想怎样画”关键是引导。这就是观察:让他们发现。有经验的美术老师、画家都知道, 画画, 说白了就是画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太多太丰富, 要求学生从中发现素材, 就要引导儿童去观察生活。人们常说“见多”才能“识广”。见多识广了, 理解也就多而广了;构思深刻了, 作品本身的表现力也就自然强了。

二、取舍、组合——构图

构思好了之后, 接下来就要解决构图的问题, 也就是进行取舍组合。说浅显点就是“要画什么”, “不画什么”, 这叫“取舍”;再把要画的内容安放在画面的某个位置, 这叫“组合”。

学生在儿童画创过程当中, 常常是好像什么都要画出, 该画的都画出来了, 结果是画面布局显得杂乱无章、主次不分, 等于“什么都没画”。画东西不是一个构思、构想, 也不是语文中的记流水帐, 不能面面俱到, 什么都想表现出来。绘画时需要对素材进行分析裁剪组合, 通过合理的布局, 把需要重点表现的问题和思想传达出来。

下面我就拿一个实例来说明一下在实际的教学辅导中, 如何解决构图问题。

上学期, 我发现学生在创作当中最缺少的是素材。而丰富的素材存在于各报刊杂志及网络荧屏, 内容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尤其是其中的各类摄影照片, 不管是时事新闻, 还是历史图片, 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题材、空间。众所周知, 美术界中的美术创作很大部分都是根据摄影的照片记录, 再来重新加工创作的。我们的学生既不能到外面去找如此丰富的素材, 也没有像专业摄影师或记者那样敏锐地发现捕题材的能力。所以在辅导中若能好好利用收集的这些照片素材, 就能大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站在巨人的肩上”, 学生会看得更远。但在利用这些素材时, 并不是全搬照抄, 学会有所取的同时更要学会有所舍, 即需要进行取舍。

有这样一张新闻照片, 是国家总书记胡锦涛与美国总统的会面交流, 画面平稳, 两个人物, 两面国旗。给学生展示这个素材时, 有学生嘟哝道:“这有什么好画的, 不就是两个人坐在那讲话吗?没意思。”于是, 我启发学生:老师不是叫同学们照抄。我给大家定个主题——“友谊与和平”。你们想想, 画面就画这两人, 这两人要怎样才能表现出两国的友谊、表现出和平?你们尽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给他们变变动作, 给画面加点东西。

在这交流中, 老师的点拨与引导, 其实就是在讲解创作中的构图问题。“就画这两人”定主要人物, 定画面重点。“加东西”“变动作”让学生了解“取舍”“组合”。

不一会儿, 一个学生跑来跟我说:“老师, 我想这样画, 把两人谈话改为握手, 桌上旁边加些花, 你这张新闻照片上后面什么都没有, 我要画一个大窗, 窗外画一只白鸽, 老师你看好不好?”

这岂有不好?简直是太妙了! “谈话”改成“握手”更能形象地表达出友谊, 以及更深层次地表达国与国之间、两国人民之间等等方面的友谊。学生他也许暂时理解不到这一层, 但大人能理解, 学生再大些也一定会理解。加上“窗”和“白鸽”, 和平的主题便跃然“画” 上。“窗”是打开的, 是通的, 意味着沟通交流, “白鸽”形象的内涵自然就不用多说了。“画些花”, 渲染了画面气氛。

这幅作品完成后, 我把它选到了优秀美术作品的行列, 挂到了教学楼走廊的墙上, 让学生们去欣赏、去感悟。

“取舍组合”有点像“东拼西凑”4, 但这不是乱来, 它有目的性、有主题性。好比服装设计师设计一套服装, 他要根据主题选择面料 (包括材质、色彩、花纹) , 再定下款式、造型, 决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 最后配上装饰如帽子、腰带、纽扣等, 来丰富主题。所以服装设计中款式很重要是美术中的形式美。“取舍组合”可以把有限的素材变幻出多种多样的构图立意形式。

三、技法、技巧——创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的问题是:有“米”有“菜”了, 还得把学生训练成“巧妇”, 这样才能吃到美味佳肴。

何谓“巧妇”, 这个“巧”字怎样理解?“巧”即有一定的厨艺, 这就是技巧技能。让学生掌握做出“美味佳肴”的方法和技能, 这也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关键点。“想怎样画就怎样画”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绘画技能技巧。而很多老师在辅导中主观地忽视了这一点。有时老师要求学生画画要大胆、大胆、再大胆, 即便画面“鬼画符”, 老师也说有个性。

我就不解了:没有技法的大胆, 怎么谈得上个性?无非是乱来罢了, 要知道“大胆创作”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法技巧上的。有句老话叫“艺高胆大”, 这里明显地说了“胆大”的前提是“艺高”。“艺高”可简单地理解为“技艺高超” 。大家看过一级方程式赛车, 赛车手“玩”车过瘾。可若没那个技艺, 你何来“风驰电掣”, 只怕一转眼就“粉身碎骨”了。所以, 为能更好地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在辅导学生美术创作的过程当中,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就更显其重要与必要了。

有人认为, 小学阶段技巧不重要, 或没什么重要, 还是那句话“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只有到了初高中, 才教学生绘画的技能技巧;有人谈到技能技巧就是素描、造型、色彩、搭配。我只能说这些都是理解的方向性错误。小学有小学阶段的技法技能, 中学有中学阶段的技法技能。画画是感情用事, 把感受、情感用理性的技能技巧表达出来。这点, 画画的人都知道。拿这个主题“在阳光下成长”来讲, 立意构图问题解决后, 真正胜出的是画面效果好的作品。而这个“画面效果好”, 就是我们评价时所说的, 用恰当的熟练的技法, 较好地表现出主题。举个例子虽然不能以一概全, 但也能说明问题, 有所启发。

以上三点就是我在美书辅导教学中, 对“想怎样画就怎样画”的理解和见解, 辅导学生的方法多样, 但基本的规律是不变的。只有遵循规律, 运用多种方法,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才能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真实纯真的情感, 感受绘画所带来的乐趣;也让我们通过学生的作品来感受他们的天真纯朴。这也正是我们美术辅导教学中的期望和真正目的所在。

画秋天,写秋景 篇3

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们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

【写作金钥匙】

秋天,是一个色彩丰富的季节,人们都喜欢在这个时候出去游玩,去拥抱大自然。如果我们把看到的美麗景物画成画,写成文,那该有多好啊!其实,写成文并不难,一篇好文就似一幅画。那么,这样的习作应该怎样写呢?

首先,要有顺序地观察景物。可以按照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上到下、从左到右等顺序去观察。那么观察些什么呢?要观察景物的动态与静态,包括它的形、色、味、触觉等。

例如:“秋天,叶的颜色更加斑斓,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叶,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半紫半黄、半绿半黄的叶。”这一片段就是抓住了叶子的颜色来进行描写。

第二,要抓住秋天有特点的景物和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那么什么是有特点的景物呢?如:菊花、松柏、枫树、成熟的果实、庄稼等。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呢?如:菊花的形、枫叶的色、果实的味……总之,是这种景物与众不同的地方。

第三,可以适当地加以想象。想象要合情合理,也可采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例如: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又如:灿烂的秋阳从云缝里洒下一束束耀眼的光芒,那红叶林就更加娇艳,像燃烧的火焰,又像飘落的彩霞。

最后,要注意段与段的衔接,恰当地使用过渡句。

同学们可以按照上面所说的四点试着写一写,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画秋天作文 篇4

我先画了一片树林,树林叠翠流金。枫叶红红的,瞧,它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银杏树叶黄黄的,看,它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高大的白桦树穿上了金色的战袍,像是整装待发的战士。雪松穿着那翠绿的衣服,昂头挺胸地站在那里,向人们展示着它顽强的生命力。

接着,我在树林旁边画了一座果园,梨黄黄的,还挺着一个大肚子,像一个怀孕的妈妈。苹果红红的,你看,它们你挤我碰,挤出了丰收的喜悦,葡萄五彩缤纷的,有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果农们看着丰收的果子,不约而同地摘着,还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最后我在远处画了一个公园。金桂、银桂、丹桂争相开放,花香引来了很多蜜蜂。菊花也不甘落后,绽开了笑容。

诗画秋天作文800字 篇5

秋风不似春风之润泽,好在有阳光之温暖;秋天的万物不似夏天生机勃勃,却默默蕴含生命的能量;秋天不似冬天的的寒冷,却是一种脉脉温柔。虽然百花凋零,仍有菊花的傲放;虽然落叶飘飞,但松树的刺尖依然黑青。秋天并不是我们所言的萧条,也不是忧郁,而是一种暖暖的,沉默优雅的,既是理想里面的乐土,也是现实生活中令人舒服的季节。

秋天在我的眼中便如同西方的油画一样,当然油画镜头是麦田里的丰收,是园圃里的快乐,因为在那庄园里面我们看到了满满的丰收。而油画的浓墨重彩,恰恰渲染那种丰收的喜悦。瓜果飘香,五彩油画的呈现的.逼真,秋天在静静的脑海里成为一种意象:安静祥和,收获喜悦。

秋天是最适合诗人的,古今中外得诗人皆是如此。生活在中国,周天在我的心中是如同田园诗一般的。因为田园诗清淡真实,闲逸惬意。秋天就是一种微微的,从心中泛起的,逐渐流向全身的,喜悦与快乐。这恰如我们读田园诗,那种微微的快乐,随着你慢慢的朗读,逐渐从心田弥漫至全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心中的感觉。 枫树林的枫叶轻轻颤抖,浸透着秋天浅浅的黄色,渐渐铺满了大地,忽地风起,枫叶荡漾起秋的涟漪,延绵不尽的是金黄色的跳跃,秋天美丽的展示自我风情。在微凉的天气里,金红色桂花香透了十里,金黄色菊花独自傲放,金黄色的生命总是秋季是本真的颜色。红彤彤的大枣在绿叶间藏匿,只不过血红的颜色暴露了它,一颗颗能发出诱人的光泽。最甜的味道酿在最美的季节,熟透的果实沉淀秋天的味道,丝丝滑滑入嘴里,就是点点的甜蜜在心头。花香缕缕浸透秋季的美,总有几丝鼻端幽香,萦绕在梦里的象牙塔中挥散不掉。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都对秋怀有一种感伤的情怀。因为秋天生机渐敛,万物归于沉静蛰伏,呈现出一种凋零的枯败。虽然生命呈现以她枯败时的容颜,却毫不遮掩它内在的生机。纵使秋风萧萧,落叶飘飘,生命仍然以一种默默的形式暗自蕴积,蓄积生命的力量。春花的娇艳,当你为它感到惊艳时,要记得当时,在黑暗的日子里,她默默的蛰伏等待,全赖秋天温柔的手,为他封印生命的能量。因为总有一天,它会盛开如花,怒放出生命的精彩!

中专美术色彩画教学应循序渐进 篇6

一、静物写生是整个色彩教学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 学习色彩画应从静物画入手, 这是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的。景物的描绘对象可简可繁, 时间可长可短, 光线相对稳定。它适于初学者作为入门的第一步, 较成熟的美术生也要经常通过画静物画做各种技法和构图的研究, 或进行静物画创作。

静物画一般以描绘室内的物体为主, 作画时通常把生活中常见的器皿、花卉、植物、水果、蔬菜、用具、书籍等放在一个水平的台面上画。表现形式可以是水粉、水彩, 也可以表现为油画等。作为色彩画学习的静物画习作, 要与进行静物画创作区别开来。静物画应从解决特定的色彩课题来提出要求, 这也是习作不同于创作的关键所在。画静物画时不可能每次都完成一幅完整的画, 而要看在画中有没有解决好特定的研究课题。教师一味地追求静物画整体成效是不符合静物画写生的要求的。静物画写生练习要有明确要求, 通过对静物的描绘,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观察能力。研究色彩语言, 学习以色彩语言来塑造形体, 表现自己的审美感受为进入复杂的色彩画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静物写生可以分为摆静物、安排构图、起稿子、铺大体色、深入塑造、整体调整等几个步骤来锻炼学生的静物画写生能力, 特别是训练学生静物画构想创意能力。也可以用数不胜数的景物摆出别致的、有自己独特感受的静物组合。静物画教学应占中等专业美术学生学习时间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以此来打好色彩基础, 为以后的风景画学习做好准备。

二、把握好风景画的学习和风景创作

风景画是应静物画之后一重要的色彩教学课程。它是把自然环境或人工景物作为描绘对象的绘画。在生活中, 自然界的美已被人们认识、掌握并得之发展。古代埃及墓穴的墙壁上画有大量的鸟、动物、花草、树木等形象。显示出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已相当深入。自然界对于当时大多数人来说是幽美的欣赏对象, 是生活艺术的升华。今天, 中等专业学校美术学生学习风景画主要是把它作为色彩画写生训练的一个方面、一个组成部分来探讨, 作为习作来绘制。不必要强调风景画的创作表现, 更不能借题发挥, 模仿古今中外的大作而大讲特讲, 高谈阔论。学习风景画时, 一定要进行室外景物写生, 只有这样才能有意识地解决一些室内无法解决的色彩课题。更不能关门自究, 想当然去绘制风景画。外景写生有独特的色彩训练效果, 首先室外的太阳光和天空光交相辉映, 此中的树木、花草、远山近林、田野河流等景物上所形成的色彩极为丰富, 变化细腻, 明快鲜亮。而室内光线条件一般光源比较稳定集中, 环境反射光微弱, 景物明暗对比因素较重, 色彩效果偏于柔和、微妙。室外风景中色彩因素更为鲜明, 超过了明暗因素的分量, 便于学习和研究色彩。另外, 大自然的景色幽美、柔和, 多姿多彩, 具有高度的审美情趣, 感受更加深刻。所以, 教师在引导学生室外风景写生中要抓住景物的质感、色感、光感, 运用自然景物触及心灵的真实感受来描绘景象。另外要培养学生的捉景能力和绘景能力。我们还应应注意到, 室外风景写生环境条件复杂, 光线变化快, 难度较大, 表现色彩技法方面也显得不那么得心应手一些。此时要引导学生在把握光影变化规律对自然景物色彩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 运用生动的笔触, 鲜明的色彩, 细微的光影变化在画纸上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以此来调动观众的审美情趣。

三、人像画习作是继风景写生之后又一重要绘画技能培养

在学生基本掌握风景写生的技法运用、创意效果后, 可以对学生进行人像画的表现方法和技能的培养。人像画是用艺术手法表现人的相貌、姿态、性格、职业等。众所周知,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的传播, 使画家自身的价值日益显示出来, 达芬奇的名字响彻历史, 《蒙娜丽莎》的肖像画流传百世。人像写生时, 应要求学生注意以下三点:

1.头部五官比例合适, 解剖关系正确, 动态明确, 中心突出。

2.注意表达头部动势、透视变化。

3.用色彩塑造出头部的形体和空间关系, 表现和处理好不同肤色在特定光线下的冷暖、鲜灰、明暗变化及关系。

这些要求并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可以熟练掌握的, 教师要逐步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入手, 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人像写生的技法。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起单色稿、铺色彩调子、深入刻画、整理等几个过程的培养, 决不能一步登云而造成事倍功半。

四、人体画作为色彩教学的最后一环, 应引导学生认识了解

人体画作为色彩教学的最后一环, 对于中等学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 仅要求其了解、加深认识, 为高层次深造打下基础。教师决不能故意发挥, 形成误导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中专学生身心发育不健全, 人体认识浅薄, 所以在人体教学时, 应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身心健康、道德情感的教育, 提高审美意识, 明白艺术再现的作用, 正确认识人体画具有的传播美的意义以免出现低级趣味的意识形态。只有在此基础上, 才能对学生进行人体写生的要求、步骤、方法等方面的培养。

美术教案 画汽车 篇7

潼川四小 岳莉萍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小学一年级教材。

汽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交通工具,儿童对汽车有浓厚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汽车的回忆、观察,大胆想象把外形各异、色彩丰富、功能多样的汽车设计表现出来,从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学习表现不同种类的汽车外形特点。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表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以及造型能力,发展综合学习能力。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个性。教学重、难点:

观察、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新课。

二、分析研究,探究学习

1、同学们喜欢汽车吗?喜欢什么汽车呢?

2、观看不同种类汽车的图片,进一步了解汽车的外形特点。

3、学生观察分析:

①出示汽车玩具,从汽车的外表看,它们有哪些相同地方?(汽车结构:车轮、车灯、车厢、驾驶室等)

②看图片,寻找不同的地方。(颜色、形状、功能。)③生活中还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汽车。(课件欣赏)

4、小组进行研究:

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设计独特的汽车?你喜欢什么样的汽车? 教师根据学生口述,出示几种汽车外形。

三、实践操作,拓展创新

1、师生共同分析课本上的学生作业:

同学们喜欢的汽车真多,怎样把这些与众不同的汽车表现在我们的画纸上呢?讨论:

哪些作业是表现生活中见过的汽车?

哪些是自己创造的汽车,有什么本领?

你喜欢哪辆汽车,为什么?

2、欣赏课件:小朋友的画。

3、思考:你想设计一辆什么汽车?怎样让它更漂亮呢? 教师引导设计。(板书:装饰)

4、提出作业要求:发挥想象,画一辆你见过的或想象中的汽车。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及时纠正学生画幅过小的问题;

2、及时展示表现夸张、功能创新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用夸张的手法,大胆创新设计汽车;

五、展示、欣赏与评价

1、邀请创意较好的学生到讲台上介绍所画汽车的功能;

2、学生将画的汽车作品剪下来,贴在教师创设情境中。

六、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成了很棒的“汽车造型设计师”,不过,要当一名优秀的“汽车设计师”,可不那么容易哟,你还需要了解很多的有关汽车的知识。如:汽车为什么能在公路上行驶?汽车里面主要有哪些机器?汽车是谁发明的?等等。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查资料或和家长研究一下,再将你所知道的答案告诉老师。

《画螃蟹》美术教案 篇8

1、进修操作各类要领表示螃蟹的主要特征。

2、造就幼儿的调查力和动手本领。 筹备:大螃蟹数只、各类差异的螃蟹图片、配景音乐磁带 绘画质料(油画棒、各色彩纸、颜料、橡皮泥等等) 重点:寻找螃蟹的主要特征 难点:摸索螃蟹的表示要领

进程:

一、引起乐趣

师:本日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伴侣。(螃蟹) 师带上螃蟹头饰:嘿嘿,我是螃蟹爸爸,瞧我长得多神气。本日我把我的孩子也带来了,请你们仔细看看我的孩子长得什么样。

二、幼儿调查、寻找特征

螃蟹有一个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走起路来横着爬。 请你来学学螃蟹走路的样子。(幼儿一起仿照,请个体幼儿来演出)

三、幼儿操纵 出示图片:

拍照馆里的叔叔给我的孩子拍了很多悦目标照片,请你们看。(幼儿举办调查接头,各类差异的螃蟹的特征,个体幼儿举办报告)你们会给我的孩子照相片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比一比哪个小伴侣拍的照片最悦目。 幼儿自选分组操纵,西席举办指导,要求幼儿只管表示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同时留意画面的整洁。

筹备质料:

①蜡笔画(暗号笔、油画棒、绘画纸)

②粘贴画(各类差异形状的彩纸做螃蟹身体、细长条的做螃蟹腿、浆糊、棉签、抹布等)

③泥工(各类差异颜色的橡皮泥)

④拓印(泡沫板建造的螃蟹若干只、调好的各色颜料数盆)

四、竣事勾当

你们给螃蟹宝宝拍的照片真悦目,我们一起去随着螃蟹爸爸跳个舞吧。

(幼儿跟着音乐边念童谣边舞蹈)

附童谣:

诗画合一在小学美术中的教学研究 篇9

一、改善教学环境, 教师做好示范

在小学美术中开展诗画教学时, 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对课堂的气氛进行转变,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融入到诗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作画的时候, 首先要给学生做好示范, 使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中能够感受到诗画艺术的魅力, 这样可以改善学生进行诗画作画的主动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示范时, 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 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动画和有趣的故事来增强对诗画艺术的感悟。

比如, 教师在进行“春天的景色”主题诗画创作的时候, 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去寻找有关春天的图片和诗句, 然后拿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教师在讲解的时候, 也可以通过春天到来的动态图片来增加学生对春天诗意的理解, 如潺潺的流水、归来的燕子、盛开的花朵等, 通过这些图片的刺激, 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就会更加的立体, 在进行绘画的时候也比较主动, 能够结合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进行表达, 然后将自己找到的诗句写在图画的旁边, 使学生从图画到诗句都能体会到春天的美感, 从而使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文学素养都有所提升。

二、增加文学教学, 促进学生作画

小学生对图案的感知是感性的, 能快速地融入到绘画过程中, 但在进行诗创作时会感觉到困难, 这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文学素养较差, 还没有对诗歌形成自己的体系, 在进行诗画结合的学习时会感觉比较难。因此, 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时要适当地增加一些文学色彩, 让学生处于教师营造的人文环境中, 使学生的文学素养逐渐得到提升。如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张贴各种诗画结合的优秀作品, 并且能够在班级里面举办各种有关诗画创作的活动, 专门开设有关诗画创作的小讲座来对学生进行讲解, 增加学生对诗画结合的了解, 使学生在进行诗画创作时能产生灵感。

比如,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春天景色进行绘画并且作诗的时候, 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春晓》、《咏柳》等与春天有关的诗句, 这些诗句都是小学生的认识范围之内能够接受的, 教师对这些经典的诗句进行剖析以后, 让学生通过画笔来对这些景象进行描述。如在表达“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的时候, 就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画笔来进行描述, 一般诗句的表述都比较抽象, 但是小学生的思维都比较直白, 因此在转化成美术作品时每个学生也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最终每个学生对这句诗的理解都不一样, 都表现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学生的绘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三、增加课堂实践, 提升生活感悟

画画是对生活的感悟和描述,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绘画而言, 就更是学生对于生活的简单描述。因此, 需要让学生增加生活实践, 使其在实践中体会生活, 然后在进行画画的时候也才会有感悟, 学生在进行诗画创作的时候也会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学生在对生活进行实践和画画的时候, 教师要在学生的身边, 与学生一起进行绘画创作, 给学生起到榜样作用,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写诗创作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

比如, 到春天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春游, 在春游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事物用画笔描绘下来。春游的形式就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 其在春游的时候也能够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对春游进行作画的时候, 还需让学生在画的旁边写上自己对春天的感悟, 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就算达到教学目标, 但高年级的学生就需要能用简单的诗句对图画的内容进行表达。这样学生在进行画画的时候, 就不单纯是在描述客观事物, 而是去思考这些客观事物存在的意义, 以及学生自己的情感。最后发现, 学生春游结束之后在进行绘画时, 都能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使学生增加了对美术学习的体会。

摘要:诗画合一的教学方式就是注重在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时, 将古典文学和绘画艺术结合起来, 使学生能够受到美术和文学的双重熏陶, 最终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论述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诗画合一,小学美术,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李超香.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研究[J].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1.

[2]王艳.小学美术技法的教学方法研究[J].烟台:鲁东大学, 2014.

美术拓印画教案 篇10

1.学习用蔬菜和卷筒纸芯拓印玫瑰花,并能大胆操作。

2.体验拓印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用蔬菜和卷筒纸芯拓印玫瑰花,并能大胆操作。

难点:合理布局绘画页面,知道蔬菜拓印花瓣,卷筒纸芯拓印叶子

活动准备

PPT课件、玫红色颜料、绿色颜料、京白菜若干、卷筒纸芯若干、湿纸巾、颜料盘。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咱们安宁的八街有很多漂亮的玫瑰花,你们见过八街的玫瑰花吗?八街的玫瑰花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小结:八街玫瑰花的花瓣是玫红色的,一层一层卷起来的,它的叶子是绿色、椭圆形的,玫瑰花枝干是绿色的上面还有小刺。八街的玫瑰花如此的漂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八街玫瑰花。

二、示范讲解拓印玫瑰花的方法,个别幼儿上台示范

教师出示画好的八街玫瑰花,幼儿思考是怎么画出来的。

幼儿自由分享。那这幅画到底怎么画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讲解拓印玫瑰花花朵的步骤和方法,个别幼儿进行示范。

1.教师出示图片幼儿思考怎么画出玫瑰花花朵?

2.教师讲解拓印玫瑰花花朵的步骤和方法。第一步:教师示范拓印玫瑰花。

拿一个白菜的根,把白菜的横截面均匀沾上玫红色颜料,起轻按下去,不能移动提上来,再印到纸上就形成了一朵、两朵、很多朵漂亮的玫瑰花。

请个别幼儿进行操作示范。

小朋友们刚刚拓印了漂亮的八街玫瑰花花朵,还差点啥?(叶子)叶子怎么画?教师讲解拓印叶子的步骤和方法,个别幼儿进行示范。

1.教师出示图片幼儿思考怎么画出玫瑰花叶子?

2.教师讲解拓印玫瑰花花朵的步骤和方法。第二步:印玫瑰花的叶子。

拿一个卷筒纸芯,捏住卷筒纸芯的一端,蘸取绿色颜料,微微用力印到纸上就形成了一片、两片很多片叶子。

3.请个别幼儿进行操作示范。

三、教师交代拓印要求,幼儿动手作画

(一)教师交代作画要求

1.安静作画,不影响其他幼儿。

2.保持桌面干净,物品整洁。

3.作画时记住用白菜根蘸玫红色颜料作玫瑰花的花朵,卷筒纸芯蘸绿色颜料印玫瑰花的叶子,注意不要印到纸的外面。

(二)幼儿动手操作

幼儿动手拓印,教师巡回指导。四、作品讲评。

(一)印好的宝贝把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二)作品讲评。

1.幼幼互评。

你觉得谁的玫瑰花最漂亮?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点评。五、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小朋友一起学习用白菜根,卷筒纸芯拓印八街玫瑰花,在我们生活中还

有很多物品可以拓印出漂亮的玫瑰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咱们教室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拓印出八街玫瑰花。

活动总结

中班美术教案《画螃蟹》 篇1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用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勾画并添加出螃蟹的基本形状。

2、培养幼儿大胆作画及用色的能力,体验创造和成功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超级变变变》。

2、笔、纸人手一份

3、用于展览幼儿作品的泡沫用板一块。

活动过程

1、出示一个长方形,变成一只螃蟹,激发幼儿兴趣。

2、请幼儿观察并讨论长方形是如何变成螃蟹的。

3、老师演示电脑课件“画螃蟹”,让幼儿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变螃蟹的过程。根据幼儿的回答将长方形添画出八条腿、两个大钳子和一双大眼睛,并涂上鲜艳的颜色就变成了一只螃蟹。

4、出示圆形、半圆形、梯形、三角形,请幼儿讨论如何将这些图形添画变成螃蟹。

5、电脑演示范例,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知道螃蟹的眼睛、钳子、八条腿可以画成不同的样子,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6、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提醒幼儿画好螃蟹后可用彩色蜡笔添画泡泡,丰富画面。

画秋天美术教案 篇12

一、用语言“启”动想象的翅膀, “发”起创作灵感

美术活动需要孩子大胆的想象和创作, 但幼儿年龄小, 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 需要老师恰当的语言引领才能帮助他们畅想。而老师的教学语言是一门教育科学, 也是一门教育艺术, 老师只有掌握了这门艺术, 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在美术活动中激活思维, 不断地产生想象和创作的灵感。

1. 提问开启想象

指印想象画重在“想象”, 如果没有想象, 仅凭一个个光秃秃的指印是很难反映幼儿的真情实感的。那么, 如何启发孩子的想象, 老师恰当的提问这时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幼儿将几个指印接连印在了一起, 老师的问题“哪个小动物的身体会是这样的?”就能打开孩子的思路, 启发他们从已知的动物中找寻身体像那些指印一样连接在一起的小动物, 马上就会有孩子说出“毛毛虫”、“蚯蚓”、“蛇”等。接下来的追问“这些指印有的排得直直的, 有的又排得弯弯曲曲的, 毛毛虫会在干什么?”帮助幼儿想象直直的指印可能说明毛毛虫在休息, 弯弯的指印可以表现毛毛虫在爬。又一个问题“小朋友什么时候也会是这样一个一个连接起来的?”孩子们从自身的经验得知自己排队时是这样的, 就联想到这些连接着的指印各自添画上四肢、五官就可以表现一些单个的小动物在排队的形象。

就这样, 一个个看似简单却蕴含着老师无穷教学智慧的提问, 指引孩子的思维向四处散发, 碰撞出想象的火花。

2. 引导帮助表现

教学活动强调教师的引导而非灌输, 而教师的引导很大程度上需要语言作为媒介, 指印想象画中老师恰当的语言引导同样能帮助孩子进行创作。

例如指印想象画“草原上的羊群”, 老师的语言导入非常重要, 因为孩子们大都没去过大草原, 无法想象草原上成片的羊群的形象。这时, 老师先出示天空的图片, 用缓慢的语调、憧憬的表情导入活动:“蓝蓝的天空一眼看不到边, 朵朵白云飘浮在天空, 多么美丽的画面啊!”接着, 老师出示草原的图片引导幼儿将对天空的印象转移到对草原的想象中来:“广阔的草原一眼看不到边, 雪白的羊群在草原上玩耍, 多么美丽的画面啊!”然后, 老师话锋一转, 出示画纸:“请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如果用指印画, 怎么可以画出草原上可爱的羊群?”

在这里, 老师的语言简洁易懂, 没有强调到底应该怎么印画, 而是用缓慢的语调暗示幼儿“草原和天空一样是广阔的, 羊群和白云一样是成片成片的”, 激起了幼儿对草原的想象, 鼓励他们大胆地交流, 活动还没进一步深入, 教师的语言引导已经开启了幼儿的想象和表达了。

二、用情感“启”动心灵的共鸣, “发”起创作激情

我们知道:绘画作品是否能打动欣赏者, 取决于绘画者是否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会于作品中。幼儿虽然年龄小, 但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他们的情绪情感更是他们绘画的动力因素。老师应该明确这一点, 积极营造良好的情感交互环境, 才能在美术活动中帮助幼儿深入地感受心灵的呼唤, 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1. 激起情感共鸣

大班幼儿的情感稳定性逐渐增强, 但仍易受他人的感染。因此, 在指印想象画中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激起孩子的情感共鸣, 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想象和创作。

如:指印想象画“快乐的小兔子”说的是小兔子帮助小蚂蚁以后快乐的心情。这时, 老师可以帮助幼儿回想并表达这样两个情景:一是自己在游戏时不小心摔倒了, 好朋友来扶起自己后就不再觉得很痛了;二是游戏时看到别的小朋友摔跤了, 自己去帮助扶起他以后心里很开心。两个情景有效地帮助孩子回忆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 激起孩子的情感共鸣:情景一中激发孩子感受“虽然摔得很疼但有朋友来帮助自己不再觉得伤心”的感情, 情景二可以帮助孩子体会“助人为乐”的快乐心情。这样, 幼儿在印画时的情感就会更投入了, 他们的作品也就因为蕴含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更具表现力。

2. 帮助情感抒发

指印想象画“猫捉老鼠”需要幼儿能表现出猫咪的张狂和小老鼠的害怕, 纯粹的示范、讲解不易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 老师可以从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故事出发, 帮助他们自主地理解, 从而开启他们对绘画的想象, 同时也帮助他们适当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大多孩子都有被成人批评, 甚至挨打的经历, 那一经历会给孩子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老师可以提示孩子回忆那段经历, 引导他们说出生气时的父母手脚张开、表情“凶恶”的模样和自己缩手缩脚躲在其他成人背后害怕的感觉。这时, 幼儿就知道表现猫咪时应该印出分开的身体, 画出张开的手脚、瞪大的眼睛, 以表示猫咪的厉害;表现老鼠时应该印出缩紧的身体, 画出短小的四肢和五官, 以表现老鼠害怕地躲在洞里的情形。这时的孩子, 通过印画猫咪和老鼠, 抒发了自己害怕生气时的父母的情感, 也从侧面懂得不惹父母生气的道理。

三、用体态“启”动观察的欲望, “发”起创作技能

这里所指的体态是指教师在启发幼儿运用合适的线条表现事物特征时为引起孩子的注意而使用的表情、手势、动作等无声语言, 它既能有效地吸引幼儿随老师的引导而提高绘画技能, 又能启发幼儿在生活中主动地开展观察活动, 帮助他们细察事物及现象, 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 从而使他们在美术活动中能顺利地进行表现和创造。

1. 吸引观察

指印想象画中的事物形象需要添画线条才能显得更为灵动, 这需要幼儿有一定的绘画技能, 老师在引导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通过自身的体态表演来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形象的动作表现。

如:表现动物们劳动的场景时, 老师可以将一些劳动的动作及劳动时的表情当场“表演”给孩子们观赏。让幼儿知道弯腰扫地时扫帚和手的方向是一致的, 如果表现正面的形象动物的五官很可能是看不清的;擦窗时手和头是向上的, 可以简单地表现出动物的背面形象;擦椅子时小动物是蹲下的, 看到的脚是比较短的;小动物劳动时很认真, 眼睛大都看着手的动作等等。这时的老师, 必须抛弃成人的羞涩和扭捏, 化身为一个个勤劳的小动物, 或扫地、或擦窗、或端水, 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使他们能细致地观察老师的动作和表情, 为他们表现小动物的形象打下基础。

2. 鼓励体验

随着指印想象画的发展, 会表现一些丰富的特定场景, 如果孩子们没有体验过, 仅凭他们粗浅的绘画技能是无法顺利表现的。

顺应上节提出的“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的表演”, 方法固然可行, 但如果能引导幼儿加入劳动的场景中, 将能进一步帮助他们感受小动物劳动的辛劳和愉悦, 对帮助孩子表现小动物的劳动有更进一步的作用。在和同伴一起模仿小动物劳动的过程中, 孩子们能观察到同伴认真劳动的神情、同伴们不同的劳动动作、调皮孩子的可爱表现 (如对同伴洒水、用抹布跳舞等) ……就这样, 在模拟的“真实”情景中, 孩子们体验了劳动的辛劳和快乐, 观察了同伴们不同的劳动姿态, 相信在接下来的指印想象画中就能较顺畅地进行表现了。

“教无定法, 重在启发”, 相信只要老师们在美术活动中坚持用心启动孩子的情感和思维, 就一定能帮助孩子“有感而发”, 使他们能借助绘画这一平台尽情地抒发自己对美的感受、对美的表现和创造, 为他们的人生留下一个生动而又美丽的最初记忆。

中班美术教案:画房子 篇13

1、根据观察和想象,描画有趣的房子。

2、体会建造不同的房子,都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

准备

1.共同收集各种房屋的照片或画片。

2.小鸟、小狗、大象、长颈鹿的图像。

3.彩色笔、水彩笔、油画棒。

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房子”

1、动物朋友的房子又破又旧了,想请小朋友帮助它们建造一栋漂亮的新房子。

2、引出小鸟、小狗、大象、长颈鹿。

二、引导幼儿讲述房子特征

1、讨论:四位动物朋友各需要怎样的房子?

(例如:小鸟需要造在树上的轻房子,小狗需要房子主人家门口前的小房子,大象需要宽大的房子,长颈鹿需要高房子等)

2、出示不同房子造型,讨论这些房子适合给谁住。

三、引导幼儿绘画

1、确定为哪个动物造房子。

2、要根据动物的需要,参考房屋的照片,建造高低宽窄不同的房子。

3、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想象不同形状的屋顶,添加各种功能独特的细节。

4、用直线、曲线、波浪线,或者用大面积的色块装饰房子。

四、交流分享:给动物找家

画秋天美术教案 篇14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学,创作空间

幼儿非常天真,在他们心目中,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形象,而美术正是自己表达内心思想,将自己对待某一事物的直观感受描述和表达出来的最佳方式,因此幼儿非常喜欢画画。在开展美术绘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为孩子创建更好的空间,努力让孩子将自己的所想所感更好地体现在画纸上,让孩子画出最有价值的绘画。

一、给孩子一个物体,让孩子凭空创作

孩子对于任何一件物体都有属于自己的印象, 同时有属于自己的不同感受,面对这些不同的感受,教师如果限制其绘画,就会将孩子的这种感受给抹灭。如某次绘画活动中让孩子们画一棵大树,然后给孩子说大树的树干是褐色的,叶子是绿色的,这一点大家谁都不能变。原本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但在幼儿心中却是不一样的,他们认为树就是黄色的。但是老师非让他画成褐色的,这让孩子感到很难受。

其实,教师完全不用顾及事物本身的样子,应让孩子们自由地绘画,所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个物体,不论是一个瓶子,还是一个苹果,或者是一个景物的组合,然后对幼儿说,大家对于这个物体有什么感受,尽情地用手中的画笔表达出来吧。于是孩子会自由地绘制,有的将瓶子画成一个宇宙飞船,有的将苹果画成一个地球,甚至将他们画成一些其他形状,教师都不要管,默默地看着孩子们自由地创作。当孩子绘制完以后,教师可以将大家的绘画在教室中展览, 然后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绘画含义。这样的凭空创作给孩子留下很大的空间,孩子可以更自由地进行大脑思维及表达。

二、给孩子一个主题,让孩子自由绘画

幼儿尽管对世界的认识不够全面, 但是对于某件事已经有初步的认识,同时有属于自己的感受,更难能可贵的是,每个孩子对同一件事的看法都是不同的,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为孩子设计一个主题, 然后让孩子依据这个主题进行相关绘画创作,画出一个符合自己情感感受的画面,让孩子自由地绘画。

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我为孩子布置的主题是“我心目中的游乐场”。游乐场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梦幻的场所,不管是平稳的旋转的木马、秋千,还是高耸的摩天轮、海盗船,甚至是令人惊悚的跳楼机、过山车。这些游乐设施尽管幼儿尚不能坐上去亲自体验,但是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心目中肯定有自己对游乐园的印象, 让孩子将自己对游乐园的印象用画笔绘制出来。于是孩子们开始用彩色笔在纸上绘画,只见他们手中绘制出一张张非常梦幻的画, 有的描绘的是自己和父母坐旋转木马的情景,有的将过山车画成一条条直线,有的则用平面的方式画出高耸的摩天轮,画面大都以纯色为主,画面颜色使用随意, 没有任何拘束, 颜色之间的对比用得十分恰当。我看完孩子的作品后,对全班学生大加赞赏,并给孩子说今天大家都是最棒的,我们的作品全是第一名,这样的夸赞让孩子感到非常开心。

主题式绘画不同于实物绘画, 这种绘画方式需要孩子们将自己印象中的虚拟事物表达在画面中, 因此孩子所受的限制更少,但有时孩子可能会不敢画,这时教师一定要鼓励那些不敢动笔的孩子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绘制出去, 这样才能保证绘画活动顺利开展。

三、给孩子一个场景,让孩子随意涂鸦

孩子除了对事物有特殊感受外, 对一定氛围也有不同感受,如将孩子们带到空旷的操场上让孩子绘画,和将孩子限制在教室中绘画,孩子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此孩子们的绘画方式和表达方式也不一样, 在空旷的操场上孩子们受到的约束较小,能将自己的所想所感描绘出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孩子创建一些能让孩子释放精神的场景或空间, 引导孩子自由地涂鸦和创作。

如在一次圣诞节庆祝会中, 某大班生活教师与美术教师合作,先将教室装扮一番,将教室的小椅子摆在四周,然后在四周墙上都贴上一些白纸, 随后在墙的四个角落放置各种壁纸贴画和有关圣诞庆典的装饰物品。并在教室中央放置几棵大的圣诞树,教师将室内灯由白炽灯转变为七彩灯,整个教室变得既梦幻又极具节日气氛, 然后给孩子说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新鲜的地方画画,随后将教室门打开,孩子们猛地看到这样的氛围大吃一惊,他们冲进教室欢呼着、跳跃着,教师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礼物分给孩子们, 孩子打开后发现竟然是一些彩色铅笔、水彩笔和贴画,于是马上知道要做什么,尽情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在墙上绘画, 将原本十分梦幻的教室变得更具趣味和魅力。他们有的画小孩,有的画大树,有的画动物,玩得非常开心,最后教师与孩子们一起跳舞,大家一起过了一个非常开心的圣诞节。

当教师为孩子创建了这样一个场景后, 孩子心中的束缚已经完全消失, 绘画时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更多地表达在画面上,这样的作品对大班孩子来说是最有价值和纪念意义的。

上一篇:桐柏县人民政府下一篇:最美孝心少年家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