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从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2024-10-13

抱怨从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通用7篇)

抱怨从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篇1

我们经常都会抱怨这些抱怨哪些,抱怨完之后再继续忍受,忍受不了再继续抱怨,其实抱怨从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碰到坎坷挫折。不同的处世态度,决定了不同的结果。总会听到一些人抱怨,但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许多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总是习惯抱怨,而不是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只会张张嘴巴却不会行动。他们把失败归咎在外界因素,而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就是向困难服输的表现。

其实少说几句“天要亡我”,多想想办法,付诸行动,就不会留下什么遗憾。南宋的文天祥是我们都熟悉的人物。他的遭遇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当年他考上状元的时候,意气风发,正准备在仕途上大展宏图。但是就在这时,元军却恰好打了进来,并且迅速占领了宋朝的重大城市。文天祥没有抱怨,而是迅速做出决策,召集了一万余人的义军,与元军做进行顽强的斗争。在之后逃跑的路途中,更是凶险异常,危险重重。但是他没有抱怨过。那种命悬一线的感觉,他硬是坚强的活了下来。再是后来被困元军,他还是尽力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没有放弃,没有破口大骂,而是冷静地思考未来,并且用笔记录自己的感受。他的文学作品至今还被人们所保留,他那种处事不惊的态度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正确地直面困难,就算失败也不会留下遗憾。相反的是只会抱怨的那种,即使能一举战胜困难,却还是在抱怨中接受失败。向困难低头,那么你就已经输的很惨了。

有一个故事:美国的海关里,有一批没收的脚踏车,在公告后决定拍卖拍卖会中,每次叫价的时候,总有一个十岁出头的男孩喊价,他总是以「五块钱开始出价,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脚踏车被别人用三十、四十元买去。拍卖暂停休息时,拍卖员问那小男孩为什么不出较高的价格来买。男孩说,他只有五块钱。拍卖会又开始了,那男孩还是给每辆脚踏车相同的价钱,然后被别人用较高的价钱买去。后来聚集的观众开始注意到那个总是首先出价的男孩,他们也开始察觉到会有什么结果。直到最后一刻,拍卖会要结束了。拍卖员问:“有谁出价呢?”这时,站在最前面,而几乎已经放弃希望的那个小男孩轻声的再说一次:“五块钱。”拍卖会停止唱价,只是停下来站在那里。这时,所有在场的人全部盯住这位小男孩,没有人出声,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喊价。直到拍卖员唱价三次后,他大声说:“这辆脚踏车卖给这位穿短裤白球鞋的小伙子!”此话一出,全场鼓掌。那小男孩拿出握在手中仅有的五块钱钞票,买了那辆毫无疑问是世上最漂亮的脚踏车时,他脸上流露出从未见过的灿烂笑容。

这位小男孩没有抱怨手中的钱太少,没有抱怨拍卖员不近人情。他仍旧执着地对自己的目标不放弃。他那坚定的信念终于帮他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自行车。

从来没有一位成功人士是通过抱怨来走向成功的,没有一件事情是用抱怨来解决的。抱怨只会徒增烦恼,只会让人家看不起,只会让心情更加失落。

因为,抱怨从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抱怨从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篇2

一、“搜集统一分裂史实, 用唯物史观把握方向”是基础

拥有丰富的史料储备可以使人纵横捭阖。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是我们认识历史世界的航标。只有史料、史论兼备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中甄别真伪, 对各种历史人物客观地评价。

引导学生储备教材中涉及统一与分裂的史料。其中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与统一主要有:春秋战国的诸侯割据、近代清政府与太平天国的对峙、日本占台湾、军阀割据、国民革命时期多个政权并存等;古代四大统一时期、西藏和平解放、港澳回归。世界历史上的分裂与统一主要有:德意志的统一、美国南北战争。

指引学生储备的关于统一与分裂的史学理论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统一是主流, 分裂是支流;分裂有害, 统一有利;统一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正确的方式。

二、“内化前人统一经验, 掌握国家统一规律”是前提

内化前人经验, 可以使学生见始察终, 见盛知衰, 改造自我, 进而逐步形成学生的实践指南。学生储备了有关统一与分裂的史实后, 需要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关于国家统一与分裂的认识。对照古今应让学生认识到:两岸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两岸的分裂有复杂的国内、国际因素, 统一有利于两岸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抵御侵略, 分裂会导致两岸社会动荡、经济发展迟缓等, 从而在头脑中以观念的方式形成一个对统一与分裂应有的态度体系。

“国家统一的规律”是人类对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具有相似性的对“统一与分裂”历史现象和过程的归纳和描述, 以及对导致这些现象和过程出现的内在因素和外部联系的总结。它具有重复性、预见性的特点。学生应归纳把握的统一规律有:“大一统”的政治文化观念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是人们共同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观;“国家统一”始终是常态;分裂时期孕育统一的因素等。

三、“冥思苦想统一方式, 强化训练统一直觉”是关键

历史洞察力的形成要经过冥想苦思。鼓励学生独立思索:台湾问题的由来;中国历代政府对台的基本政策;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台政策的演变;目前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等。在此基础上科学、理性地猜想实现祖国统一的可能方式:和平方式 (先开展经济交流, 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经济体, 在发展之中开展对话和平等协商;加强文化交流, 两岸各自实行适应对方的改革, 缩小分歧, 形成统一共识) ;武力统一 (当台湾宣布独立或发生重大变故时, 出其不意一次性解决;当台湾当局不统不独拖延时, 阶段性解决) 。开展有关“国家统一与分裂”的复习专题, 通过对整个专题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解决的步骤和方法、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转化的条件等共性归纳, 触类旁通。引导学生对古今中外有关统一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 学生直接感觉到:台湾问题解决的方式选择一定要考虑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反独”, 其次才是“促统”;台湾问题的解决过程是长期而曲折的, 不可能一蹴而就。

四、“体验顿悟国统之策, 践行‘一国两制’之略”是根本

亲身体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和历史人物进行情感交流;在有效的历史情境下, 学生设身处地地对原有的历史认知异质重构、顿悟经验, 形成国家统一的新思维, 最后自觉地投身于“一国两制”的建设伟业。

抱怨从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篇3

01_想要了解

那天晚上看奇葩大会,我会想觉得说,世界上并没有奇葩,而导致我会觉得,为什么会存在“奇葩”这个词,可能很简单,就是一些少数的人的存在,不同观点,从而导致的一些议论,而产生的一些能够比较容易跟人产生共鸣的话题,而这些话题,无所谓包括生活经历,问题选择,事物看法,和与很多人所思考的,所谓的对与错。人们都是想要了解他人的。所以,所谓奇葩的他们可能,或许是一个共鸣的分支,我个人总是认为存在即合理,而理解不干涉总是自己在处理价值观方面的一向准则。

02_不伤害别人

而基于这种想法,我可能会在对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时,我对待事情有一种想法就是,中立,可能有人会说我没有主见,圣母,或者是怎么样,可是很多事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的对错,并不是每一个事情都是数学题可以答,更多的是多选题,两者都可以,只有一个前提_不伤害别人。

03_回答

这个伤害可能指的是身体上的伤害,也有可能是精神上的,而我个人认为,间接伤害>直接伤害,比如,逃避,就是一种间接伤害,所有的事情面对下来只有三种结果,好的,不好的,还有一种,中立。中立又包括了,好的多一点,坏的多一点,或者说不上来,就这样了,所有的结果加起来五种,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理由,但是我们都需要一个答案而已。身体上的实际回答或者语言,这又导致了什么,导致在如此宽泛的范围里可以做的事太多,只要有所谓的结果,开始也是结果,开始到一半,也是结果,所以,每个事情我们都要给出回答,或者说,回答,就是一种事情的态度。

04_直白

但是,怎么回答又是一个问题,当我想了这么多以后,我会发现,生活中很多人不会这么理性的分析问题然后再给出一个答案,即使是随便一个答案。举个栗子。前段时间女性朋友闹分手两个人无非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和分手,在外人看来可能一眼就明白。而他们两个人的状态确是,不知道怎么来面对这种争吵,有的只是一方的道歉,和一方的`冷暴力。而在我这个外人眼里,大多数的道歉方,多数可能才是更需要被道歉的,而争吵的事情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冷暴力。朋友是冷暴力的人,面对道歉的一些文字和微信语音,她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处理,原因只是她觉得,错其实是她男朋友的姐姐,她管得太多。以至于她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问题。在我看来只需跟她姐姐说,不需要太管他们两个的事情,事情就解决了,而如果不同意,事情就更好办的摆在明面上了。下一步,怎么解决,也就知道了,分手,或者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而有时候人们往往是爱与面子或者怎样不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从而导致事情没有发展,就已经结束了。

05_尊重

有时候,我们只需要一个答案。爱情需要答案,工作需要答案,生活需要答案,无非就是,拒绝和接受。理由,并不重要,过分的纠结理由只会导致事情处于一种自欺欺人的状态,或是不真诚,或是真,或是假,永远不会满足,到头来自己或者对方臆想的一个回答是对彼此互相的不尊重而已。

洛阳合伙人,张海林撵走的兔子又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一只小白兔(20)

抱怨从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篇4

共生性是指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 强调增强建设性, 通过合作互助, 实现对立面双赢。这一特征为对立面的结合开辟了新模式:不是一方吃掉一方, 而是追求整合、双赢。由于认识的局限性, 我们过去把对立面的关系理解得过于狭隘, 只看到它们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几乎无视它们有互助和协作的一面。其实, 对立的双方有相互一致的共同方面, 可以相互结合, 迸发出比对立面斗争更大的力量和作用。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过去固守的思维方式, 工作理念也在戛然转变, 如经常挂在嘴上的一些时尚词语:“互惠双赢”、“多元共谋”、“并行不悖”、“和而不同”、“皆大欢喜”……就是佐证。目前, 面对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现有的维稳思路和工作方式不但难以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 反而导致“越维越乱”的恶性循环。如何凝聚共识, 减少矛盾多发, 达到双赢而不是两败俱伤, 确乎是各级政府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 学会运用融合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矛盾, 不失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中华文明的主要思想就在于“合”, 而这个“合”指的就是融合。现在社会事物纷繁复杂, 事物的联系更加广泛。我认为, 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一面, 也有统一的一面, 然后也有融合的一面。事实证明, “把很多看似对立的事物融合于一身”, 使矛盾冲突呈现潜在的、非暴力的、可控的、受调节的特点, 是完全应该也完全可能的。见仁见智、互擅胜筹、相互容纳, 集思广益, 是社会必须具备的一种公共理性, 更是一种襟怀、一种气度、一种雅量。

事物具有对立统一性, 做任何抉择, 都会顾此失彼, 简单的“统一”无法彻底解决矛盾对立;一分为二“对立”起来, 则会失去部分事物。而如果进行融合, 创新出新的事物, 实现既能顾此又能兼彼, 才能实现双赢。然而, 现在各种社会矛盾突出, 多种价值观叠加, 冲突比以往来得更猛烈。纵观这一时期的信访活动, 面临着许多困扰。有的地方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 采取“销号”、“截坊”等手段, 损害了信访民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 而“贿买”、“收买”, 又将复杂的现实矛盾转化为庸俗的经济问题, 破坏了信访民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信访本是为密切联系群众, 现在却将群体上访、越级上访看成是不稳定因素;信访本是为了落实宪法赋予群众的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 现在却在花钱稳控中损害了信访民众的基本权利。更重要的是, 花钱买来的稳定是假象, 它不利于中央真正了解基层的情况, “贿买”、“收买”信访者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了信访民众的期望值, 在客观上鼓励了“信访钉子户”的产生。我们将视线拉长就会发现, 我们似乎正在遭遇越来越多负和博弈, 这种负和博弈, 即双方博弈的结果总是所得小于所失, 在不少方面我们不是共同进步, 而是两败俱伤。

去年河北省承德市牛圈子沟镇村民66岁的王秀珍找镇领导反映拆迁补偿问题, 镇党委书记甩下一句“要跳楼, 去五楼”的话后扬长而去;今年又相继出现了, 河南睢县一农民因欲使用乡长茶杯喝水, 双方冲突后被拘;福建省南平市委书记雷春美在医院看望重伤小学生时, 遭一名妇女下跪喊冤。该妇女被以“违反信访条例”为由拘留。后又出现了千名农民集体下跪事件, 跪倒辽宁省庄河市市长。还有, 前一段发生的“罗彩霞案”、“杭州飙车案”、“邓玉娇案”等, 引发了严重的“官民”对立。但现在确有部分官员宁愿躲在办公室里悠哉游哉, 也不愿意拿出一点精力解决民众诉求和化解民怨, 宁愿提高行政成本, 也不能向信访者妥协。殊不知, “有一种和谐叫妥协, 有一种威信叫明智。”表面上是吃了亏, 实际上是互惠互利, 是微笑转身, 是成熟的表现。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这么做, 同时也让我们心灵在那一刻多了 (下转229页) (上接227页) 些安宁和成就感, 毕竟做了一件好事, 举手之劳。

如市长大人出来见上农民一面, 甚至提前介入解决农民反映的问题, 自己的乌纱帽不仅不会被摘, 反而会受到嘉奖。当民众一再失望, 就必然陷入绝望, 从而“破罐子破摔”, 哀莫大于心死。有些时候, 共识似乎越来越难达到, 人们总是按捺不住越来越大的火气。比如, 不少官员一看到民众表达不满就眉头紧锁、冷若冰霜, 甚至恼羞成怒。与此同时, 不少老百姓也对部分官员失去信心, 他们不再乞求, 不再信法, 开始迷信暴力等其他手段。其实, 如果官员多一点节制, 或者多一点宽容, 许多矛盾完全可以用融合的思维方式来解决, 而不必弄得舆论哗然。

用融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 关键是要找准矛盾的“融合点”。如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往往产生矛盾, 对立起来, 通常思维是既保护生态, 又发展工业。而融合带给的是要创新出一条新的工业, 是一种全新的发展, 称之为生态工业。在生态工业框架下, 生态与工业相互依存, 互相促进, 生态环境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工业发展促进了生态保护。因此融合是建立在所有事物创新的基础上, 创出一个新事物, 是观察复杂多变世界, 解决复杂多变问题的一种方式, 是所有事物特色的集中体现, 任何事物都有能在融合后新的事物中获得体现, 以达到恰到好处地解决问题的目的。“融”为消除矛盾, 消除对立, “合”则为创新新事物。“融合”则就是把矛盾对立的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变化、创新, 使各事物和谐共存, 从而融合成一新的事物。世界上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 大千世界本来就多元。资深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 这个“可以把很多看似对立的品格集于一身”的人, 面对当年“可以包产到队, 不能到组”、“可以包产到组, 但不可到户”的“大是大非”的诘难, 以充分的事实说明:“可以包产到队, 可以包产到组, 也可以包干到户”, 给争论了三十年的“原则”问题以明确的答案, 迅即给广袤的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杜老本人也因此获得中国发展百人奖终身成就奖, 他的有名的“可以……可以……也可以”的表述, 日后也被人称之为杜氏“公式”。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信访工作是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工作,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 牢固树立抓发展是政绩, 保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 充分认识做好农村信访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努力克服松懈麻痹和畏难发愁情绪, 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 全力以赴做好这项工作。有学者说:“信访”就是人民群众相“信”党和政府才来“访”求, 通过协调解决反映的问题, 消除“人”的怨“言”。因此, 正如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所言:“信访”就是一种“信任的访问”!我们各级领导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 体现和贯穿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只有正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始终把心与人民群众贴在一起, 时刻关注群众的急难盼怨, 带着感情做好工作, 学会运用融合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矛盾, 信访问题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就曾精辟总结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特征和优势:“兼和为上———兼容多端而相互和谐是价值的最高准衡”。他说:“合多为一谓之兼, 既多且一谓之和”, “兼赅众异而得其平衡, 富有日新而一以贯之”。兼容和谐, 辩证整合, 理应成为当今文艺审美思维的遵循原则。我认为, “融合”是现在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传统融合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是解决当前信访问题实现双赢的一种好办法。它的思想源泉、思维方式, 是建立在中华文明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上的, 是认识世界、分析世界、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的方法和思维。

摘要:融合思维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应有之义。作为事物运动普遍规律的对立统一规律, 认为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具有对立属性, 又具有同一属性,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的互相排斥, 体现着对立面彼此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同一性是指对立面之间内在、有机、不可分割的联系, 体现着对立面之间互相吸引的趋势。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 鉴于不同历史使命的不同要求,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分别会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而要构建和谐社会, 大力倡导融合思维无疑是必然的选择。

抱怨从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篇5

但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方法的培养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美国教育家杜威将思维的方法概括为五个要素,即: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要有一个本身能引起学生爱好的连续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里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对思维的刺激;第三,他要拥有信息并从事必要的观察,来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有责任一步步地展开他所想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化学教学过程就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就认识现象、认识规律、认识方法来说,学生的认识与科学认识具有一致性,即都要经过以下基本过程,即:形成化学问题→获得化学事实→分析化学事实→解决化学问题→应用。在化学教学的基本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按思维的要素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化学知识,而且学习了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形成化学问题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根据教学要求直接提出问题。这时,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做这样的思考:老师在说什么?如果学生能注意到老师在说什么,表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已经能引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发他们的思考。比如,在介绍盐的水解原理时,我根据生活实际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我们家里蒸馒头时一般都需要放什么?同学们马上都会回答:放碱。接着我问道:碱的分子式怎么写?大家很快写出来了。接下来我又问道:它应该属于盐类,可我们平时为什么要称它为碱呢?这时,学生开始感觉有些迷惑,并且急于想知道答案,他们的好奇心已经被调动了起来,于是,我顺势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一盐的水解。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得到了加强。

除此之外,也可以由老师做实验,给学生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经过观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此时应给学生发表的机会,由学生发表的谈话中判断学生是否形成了问题。学生受到认识水平、时间、条件等限制,所提出的问题并非都是马上能解决的,教师必须经加工、筛选形成一个合乎教学要求的化学问题。

二、获得化学事实

形成了化学问题后,进而就要通过化学问题获得化学事实。针对不同的化学问题,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获得化学事实的途径是不同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通过观察实验,帮助学生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化学事实;一种是通过直观教具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一种是以语言、符号向学生提供语言直观的认识材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三种途径也常常结合起来使用,而且无论是通过哪种途径获得化学事实,都有科学方法的运用和理性思维的渗透。因此,这一阶段要求教师针对所提出的化学问题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获得感性认识的途径,即要创设合适的获得化学事实的情境,为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好准备。如在盐类水解问题形成后,我们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用pH试纸检验三氯化铁、NaAc、NaCl三种盐的水溶液的酸碱性,通过创设这样一个现实情境,使学生经过观察实验现象,获得了虽然同为盐类,但酸碱性却各不相同的这样一个化学事实。

三、分析化学事实

学生仅仅获得感性材料,学习停留在经验的层次上是不能达到解决化学问题的目的的,必须对获得的化学事实进行分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明同观察的事实两者比较中得出。”(《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278页)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处理(表格化、方程式化和线图化等)、逻辑思维方法、模型方法、假说等科学方法,使问题简单化、抽象化,即排除非本质和偶然的或表面的联系,而得出初步的科学结论或假说。我们在获得了三种不同盐的水溶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这样一个化学事实后,通过对三种盐的溶液不同酸碱性的分析,启发学生得出了“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强酸强碱盐不水解”这样一个结论。在此阶段,应避免教师直接解释现成的科学结论而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因为缺少了分析研究的过程,虽然学生同样知道结论的内容,但认识不深刻,对能力发展不利。

四、解决化学问题

学生在分析化学事实基础上得出的初步结论或假说,由于是根据极其有限的典型实例得出的,材料贫乏,分析研究是直接的、明显的、简单的,得出结论的过程一般只抓住了事物某些方面的共性而排除了其他许多方面的属性,因而有明显的抽象性。根据辩证逻辑,科学认识必须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因此,这一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经过实验或其他方面的验证、论证,最后得出科学结论,并使学生搞清问题各方面的、整体的、内在的联系,使抽象转化为具体,从而避免学生认识的孤立和僵化,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应用

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得到巩固和迁移。一般有三个水平层次的应用。即低级水平的再现式应用——学生所应用的概念、原理、方法与新学到的概念、原理、方法相同,应用过程中的条件与学习过程中的条件基本相同。较高级水平的变式应用——学生应用的概念、原理、方法以及在应用过程中完成的智力任务或解决的问题与学习过程中相同,但应用过程的条件与学习过程的条件相比有了一定的变化。高级水平的创造性应用一—解决全新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构思、技巧。教师在这一阶段应能准确把握住这三个层次的应用,恰当地为学生提高提供各层次的应用问题。通过学生练习,真正掌握知识与方法,达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

抱怨从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篇6

1 架盘扭力天平刻度盘指示值误差

在架盘扭力天平当中,扭力盘簧属于一种金属弹性元件。这种元件是测力装置中的一种配件,其所采用的材料在性能、结构和形状上均具有特定的要求。尤其是扭力盘,其理想形状应该是阿基米德线,如果扭力盘簧受到力的作用产生偏转,所产生的扭力大小和产生偏转的角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样,就能为刻度盘示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供保障。在对其进行生产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扭力盘的形状和相关要求不相适应,或者出现固定件松动情况,和其他部件之间存在碰卡等现象,均会导致扭力盘簧圆弧段产生不均匀形变,同时各个圈间隔差异和平卷面之间出现错位不平,最终导致刻度盘显示的值出现误差,或者出现比较大的滞后误差现象。

在使用过程中,相关人员要进行相应实验。如果在正行程时测量,刻度盘指示所产生的误差为-0.02 g,但是在正行程后测试,并且进行回程测试,这时刻度盘指示值的误差为0.04 g。从上述实验可以得出,如果不规定刻度盘指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就难以对其误差是否符合规定进行准确判断。此外,在使用过程中采用的检测方式是否正确并与规范要求相适应,对于误差判定而言十分重要。

2 电子天平计量性能的要求

2.1 标准器的选择

对于电子天平而言,对其进行检定,需要为其配备一组标准砝码,其所具备的扩展不确定度应当被控制在电子天平在这一荷载之下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3;其使用的标准砝码的磁性一定要符合相关要求,也就是砝码的磁性化率要在0.001以下。

2.2 根据天平自身的特性确定级别

计量人员要本着精准的原则,不得存在“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心理,按照标准,将天平分为几个等级。因为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天平品牌均会对出厂后的天平称重数量作出相应的规定,这些规定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在电子天平检定过程中,应当将其生产厂家对天平的规定作为依据。例如,电子天平明确实际分度值是d,但是却没有标明检定分度值e.这就导致使用者以为d=e,并且认为电子天平所分辨出来的最小值就是其本身所具备的称重准确数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电子天平生产厂家所提供的说明书中没有规定e是多少,对e进行明确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因为这一数据是对最大误差进行评定的依据。在对天平进行鉴定的过程中,如果最大示值所存在的误差在1d以下,那么可以确定e=d;如果多项参数所指示的最大值误差在11d以下,那么就可以确定e=10d.但在特殊情况下,则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明确。对于已经使用多次的仪器而言,在对其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并且产生的偏差还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国际法制计量组织针对天平试用期限进行了规定,并且对允许的最大误差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3 天平的检定与校准

3.1 外观检查

天平属于一种对物质质量进行测量的精密仪器。在检测天平之前,相关人员可以对其外观进行目测,检测的内容有天平的铭牌及标记,使用条件和使用地点等是否与相关规定相符。结合检定规程,如果天平没有将分度值e标注,外观鉴定的第一步就合格了。在天平使用过程中,要保障工作台的稳固和水平。工作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防震功能。天平存放室环境也对其检定结果有一定的影响,需要检定的天平应当在指定的室内存放24 h,并且保障这一存放环境的稳定性,从而保障天平的机械结构趋于平稳。同时,保障天平检定室的温度和整机之间处于平衡状态。这些条件均满足之后,才能对天平进行校准和检定。

3.2 偏载误差

偏载误差指的是在偏载和空载情况下,在每次增加载荷之前,均需要将天平反零,对同一载荷进行多次衡量,并且对这些结果之间出现的差值进行记录,保障其不能超过允许误差绝对值。每个载待点显示值所产生的误差不能超过天平再次载待时的最大允许误差。只有满足以上要求,天平才算合格。在不同位置进行载荷,显示的误差必须满足相应载荷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对其进行检定时,需要分别将标准砝码放在四角和中心线之间的一半位置,然后再将其放置在中间位置,进行5次测量,最后根据记录,得出结果偏载误差。

3.3 天平的校准工作

在开展天平校准工作过程中,必须结合天平说明书上的指示进行。如果是电子天平,就需要对其进行开机预热,然后再根据说明书进行校准工作。通常情况下,对一台合格天平完成校准工作之后,其所显示的数值应当是0位。此外,在校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但要结合校准规范,还要结合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同时结合检定规程对天平进行天平校准工作,保障客观、准确地进行电子天平性能的综合评价。

4 结束语

总之,天平校准需要结合相关规范进行。在对其进行校准的过程中,如果测量的误差过大,已经超出了允许的范围,就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矫正,从而保证测量物体质量的准确性。此外,还要保障测量的数值在天平系统中能够顺利传递。

参考文献

[1]战培国.AIAA风洞天平校准标准研究[J].航空科学技术,2012(03):24-26.

抱怨从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篇7

一、目前高校学院资料室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对资料室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需加强

由于历史的原因, 高校存在对行政管理、财务、教学、科研、设备类的资料较为重要, 管理上也比较规范, 而对学院里的资料方面往往认识不足, 认为只是各学院自己利用, 与学校其它部门联系不大。因此, 资料室的管理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导致有些资料用完不归还丢失、损坏现象不断出现, 有些资料不齐全、不完整, 不管谁在利用都是拿着就走, 有借阅名册也不填写。有的在填写时, 图省事, 没有按要求逐项填写, 长期不归还, 得不到流通。这种情况给后来的借阅、查阅带来了困难, 也会因资料内容、材料不全耽误事情。再就是形成学院办公室人员保管, 缺乏专职资料人员管理, 也缺乏符合保管条件的库房和设备, 这些资料得不到科学化管理, 造成了用完后堆放在桌子上, 有的资料时间一长变的泛黄、破损、生霉, 不利于资料的永久保存。由于认识不足, 导致领导重视不够、工作不到位、体制不规范、管理混乱。而且在现代化管理的今天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脚步, 资料室的设施陈旧落后, 不利于教学科研人员的教学科学研究。也影响着整个资料室的文化建设和开发利用。

2. 提高学院资料室的规范制度化管理

随着高校教师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 学校并没有把学院的资料室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体系中, 都在按各自的情况、内容、手段和方法进行, 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资料管理工作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 配备一名高素质, 责任心强的专职资料管理人员才会有时间沉下心来去逐一整理资料, 并根据现有的资料作一些时效性强的编研工作。加大管理体制, 在规章制度上, 要求教师和学生及所有利用者, 严格按照规定利用资料, 对损坏资料的预防措施很多, 形成较细致的规定, 建立适合学院发展的规章制度, 完善管理体系, 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优化资源配置, 注重信息化建设, 建立电子阅览室, 逐年配备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等设备, 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的同时, 还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资料室的正常业务工作, 对资料的收集、采购、分类、整理、加工、借阅、电子设备的使用服务方式等要有专门的制度约束, 这样可以杜绝长期借阅不还、资料丢失、损坏的现象发生。资料室的管理实现科学化、数字化、电子化、规范化之后, 使资料室的科学管理与服务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针对资料室存在问题的解决方式

1.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学院资料室是反映教学、科研业务管理水平的高低, 无论任何一项工作, 要在领导的重视支持下, 才能够顺利完成, 如果领导不重视, 工作中会有许多困难。因此, 学院领导要把资料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规范资料工作的需要。要使资料工作做好, 领导和资料人员都必须重视, 包括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 还有资料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态度、服务质量等都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资料人员要爱岗敬业, 掌握新技术, 学习资料管理专业知识, 完成好资料管理的任务, 使学院领导和师生满意自己所做的工作, 忠于职守, 给大家留下一个好的印象。积极宣传, 提高认识, 使资料室的工作科学规范的有序进行, 这是搞好资料室工作的关键。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照章办事, 使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贯彻执行。

2. 加强资料室信息化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 学院资料室的重点工作应该是把纸质资料变成电子版管理, 才能更好的为教学、科研服务。根据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学院资料室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有效供给不足, 利用水平低、硬件设施水平不高, 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意识较差, 没有形成标准化及规范化, 所以我们应针对资料室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 这对于进一步提高资料室管理的整体水平, 增强资料信息化建设、资料信息化管理的相关人才培养、资料信息化管理的网络建设, 学习信息化资料管理的新思路, 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素质, 对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资料信息化水平, 改变传统的资料管理工作方式, 拓展了信息资源, 同时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快速、准确、便捷的服务方式, 促使资料室管理工作服务的多元化、规范化形成, 加快资料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化建设, 方便了学院之间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3. 学院要加大经费投入, 做好资料的开发与利用

上一篇:客房销售合同一下一篇:心动不如行动优秀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