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总工会

2024-10-21

汝城县总工会(共9篇)

汝城县总工会 篇1

汝城县总工会“三创”工作访谈录

记者:徐主席,您好!我县提出了创建省级园林、卫生、文明县城的工作目标,请您结合我县工会工作的具体实际,谈谈如何组织全县各级工会组织,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得三创工作宣传活动?

徐新珍主席:广泛深入宣传创建省级园林、卫生、文明县城的目的是为营造全县动员、全民动手、全民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三创”工作上来,不断掀起创建工作新高潮,努力打造“开放汝城,活力汝城、生态汝城、文明汝城、和谐汝城”,实现汝城科学跨越发展。县总工会将以近期即将开展的“职工服务月”、“劳动竞赛”等活动为契机,全力宣传“三创”工作,着重从以下三大宣传阵营着手:第一大阵营是墙体宣传,工会将在办公区内的一些醒目位置喷刷公益性墙体广告或文明城市创建标语口号。第二大阵营文教培训,工会将发挥全体工会会员的智慧,把“三创”工作的精神贯穿到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去,把各类文艺创作、文艺演出、文化活动与“三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宣传形式,宣传“三创”工作,同时也通过这些方式让广大汝城人民在娱乐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全体工会干部职工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接待礼仪,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第三大阵营互联网

宣传,工会结合汝办【2010】4号文件精神,在即将开通的汝城县工会网站上设置“三创”工作宣传专栏,让“三创”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记者:那么,在当前的“三创”工作中,您认为我县工会组织的创建工作要从那些方面入手,急需解决那些方面的问题?

徐新珍主席:县总工会在收到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三创工作的相关文件后,立即组织全体职工召开了会议,制定了创建方案,并成立由工会党组书记牵头的“三创”工作领导小组,还先后投资1.2万完成了工会街边的亮化工程,投资万元正在开展工会院内的绿化工程,同时县总工会响应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生态汝城我添绿”的号召,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捐款万元和县总工会出资1.2万元支援我县的生态建设,并且在今年的全县工会工作会议上,再次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县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踊跃捐款积极参与到三创工作来,在当前的三创工作中我县工会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首先是思想认识方面,县总工会将继续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让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三创工作的开展对发展汝城和改善汝城人民生活、工作环境的重要性,其次开展的三创工作力度方面,县总工会在2010年将加大对三创工作的投入力度,保证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来支持三创工作的开展。再次宣传发动方面,我们将以网络、杂志刊物、电视等媒体为依托,加强三创工作的宣传力量,通过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三创工作,同时通过宣传活动进一步规范广大职工的言谈举止,树立起汝城人民的良好形象,呼吁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三创活动中来。当然目前我们在开展三创工作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县总工会店面经营户和院内住户的管理问题等,但是这些问题我们正在通过召开店主和住户会议协商解决,相信在不久,我们会出台一套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案解决以上问题。

记者:好的,那我们还想请您谈谈,您对“三创”工作的认识。下一步,我县总工会将如何结合本单位实际,做好“三创”工作?

徐新珍主席:“三创”工作是近年来我县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此项工作的开展能有效控制和解决城镇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局面,能加速我县城镇化进程,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改善我县人民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同时此项工作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表现,与打造“开放汝城,活力汝城、生态汝城、文明汝城、和谐汝城”,实现汝城科学跨越发展的精神也是相呼应的,下一步我工会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大“三创”工作的开展力度,一是从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三创”工作,县总工会将把创建

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将“三创”工作与工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县总工会全体干部职工真正认识到三创工作对汝城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迅速掀起“三创”热潮,县总工会将充分利用工会组织开展的每一次职工活动,有目标、有重点的宣传“三创”工作,通过倡议书、网络、电视等媒体宣传,为三创工作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鼓励和动员广大工会会员和人城的人民积极投入到三创工作中来,举工会之力,为我县创建园林卫生文明县城尽一份力。三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三创”工作圆满完成的顺利开展。县总工会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领导,明确目标,指定专人负责,确保三创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成功完成。

汝城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 篇2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县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的了解,以及全力积极配合好学校的社会实践调查任务,在这个暑假期间,我通过走访咨询、实地考察和网上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县部分乡镇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

基本情况

汝城县地处湖南东南边境,与赣、粤两省交界,是一个“老、少、边、穷、库”的山区县。长期以来我县都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社会整体相对闭塞,机制体制也比较沉闷,禁锢了综合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一直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吃饱饭”是当时最大的奢求。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县域经济通过对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使其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2813万元升到1978年6398万元,1985年过亿元,1997年过10亿元,2004年过20亿元,2006年再跨30亿元,2010年跨35亿元,整体经济水平呈跨越式发展。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汝城县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于此同时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功典例

汝城县三星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打造产业品牌,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业产业调整的主攻方面,利用自身资源,建成了万亩蔬菜基地,打响了旱塘硒山茶、前山米粉两大品牌。走出了一条“支部+公司+农户”富民强村之路。一是做大产品规模。沿泉水河、浙水河两岸做强以大蒜、甜玉米、红菜为主的蔬菜产业,每年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今年旱塘茶场争取上级支持,立项新增茶叶开发300亩,种植面积达到1300亩,连片面积达700亩。二是做响特产品牌。鼓励支持旱塘茶叶、前山米粉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旱塘硒山茶叶、前山米粉已注册商标,在汝城大小超市均有销售,特别是旱塘硒山茶叶以其含有丰富的硒元素,产品远销国内外,供不应求。三是做活产品营销。在扩大产品规模的同时,积极引导自发组建广泛的销售网络,在广州、长沙等地设立了20多个直销档口,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利益,每年通过各种途径销售农产品达7万多吨,农民人平增收500元以上。

汝城县城郊乡在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改以往那种以政府干预为主的开发、调整模式,切实采取措施,注重发挥政府的协调、服务作用,极大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该乡一直以来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成立了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奖励考核办法,将农业结构调整目标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确保任务目标如期实现。二是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加强了新品种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培训,积极引导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对接,组建了蛋鸡协会、养鱼协会、苗木协会、蔬菜协会等多个专业合作组织;同时多渠道筹措农业项目资金和充分利用农村小额信贷,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综合整治,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三是大户带动,成片发展。重点扶持专业大户和农业开发企业,充分发挥了农业开发企业和专业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规模发展了专业村,强有力地推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四是长抓不懈,效果明显。党委政府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始终高度重视,长抓不懈,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目前全乡已有养猪、养鸡、养羊、种菜等专业生产和贩运大户1760个,农业开发企业8家,初步形成了笼养蛋鸡、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养鱼、瘦肉型生猪、养羊等六大特色基地,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家致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乡农民每年可通过基地生产人均增收110元以上。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汝城县马桥乡紧扣自身实际,在完善活动机制,坚持抓好学习的同时,注重破解发展难题,注重为民办实事,积极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围绕转变乡域经济发展方式搞好服务,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力促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该乡坚持政府搭桥、协会铺路、市场推动,将全乡花豆、生姜、小水果等特色农业作为强乡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巩固发展了以6000亩花豆、5000亩生姜、4000亩优质水稻、3000亩小水果、2000亩苡米、1000亩朝天椒为主的“654321”农业产业化基地,实现农产增值3000多万元。新建石泉千头牲猪养殖场,带动周边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引导和支持各界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专业合作社2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

汝城县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但我县化劣势为优势,认真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加大项目开发力度,提升林业产业发展质量,努力构建富有特色的林业产业体系。一是积极打造品牌产品。以绿叶木业为龙头,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植一批木材精深加工企业,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林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名牌产品、驰名(著名)商标,不断推动企业产品上档次、上水平。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汝城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厦蓉、岳汝两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县的交通优势,通过合资、合作、股份等方式,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管理现代化的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企业+基地”的发展模式,抓好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三是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汝城已有的地热温泉优势、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和江背山等7个自然保护小区的森林资源自然景观,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引导农民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休闲林业;强化森林生态理念,大力弘扬森林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四是优化林业产业发展环境。着力引导林业企业主动对接县内外信息,主动提供木材行情信息,促进材销售;积极对接落 实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品牌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对木材经营市场的监督管理,鼓励精深加工产业,提高附加值,淘汰小规模、低档次、高消耗和低附加值的木材加工企业,改变木材加工企业“小而全”的情况。

从以上典例可以看出汝城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可行的,也是十分成功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我县一改以前为吃穿发愁的困境,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大道,让广大农民从以前单一的农业种植走向了多元化农业,也让人民物质生活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历史的启迪

1、发展是第一要务,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才是硬道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改革开放不可动摇。历史证明,体制不完善、改革不到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许多矛盾和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改革开放做得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就有坚实的基础。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关于汝城县濂溪书院的考察报告 篇3

关于汝城县濂溪书院的考察报告

10历史黄景娜10010208

一、前言

众所周知,儒家士大夫创办并主持的独家教育机构。它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组织制度、基本规则、讲学形式,对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体现了儒家士大夫继往开来的创造性精神。一方面他继承了中国古代私学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又发展出许多新的办学特点。由于书院已将中国传统教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级阶段,从而促使了中国文化教育机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此以我的家乡汝城县濂溪书院为例,考察此书院及其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二、概况

1、要了解濂溪书院,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位关键人物——周敦颐。

周敦颐,字茂叔,原名惇实,避英宗旧讳而改名,为北宋道

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其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他是宋代著名思想家,理学的奠基人,在中国儒学史上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一生为官公正勤勉,为学精密严谨细致;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律。

据考察,周敦颐有8年是在郴州度过的,曾在郴州为官三任: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在他30岁时任郴州县令;四年后即1050年改任桂阳(今汝城)县令,四年后调离。至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52岁时任郴州知军,但不久即转任别官。周在我县任县令时,县内政治清明,百业兴旺,民情淳朴,政通人和,在此期间,他留下了千古名篇《爱莲说》《拙赋》。我县人民为纪念他,特在县城西郊建了濂溪书院,并进行了十年修茸,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周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写下了《爱莲说》,短短119个字,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诵。

2、汝城县濂溪书院

由前面可知,该书院是为纪念北宋鼻祖周敦颐而兴建的纪念

性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传播宋明理学与文化宝地。而它始建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距今已有785年历史。该书院为仿宋建筑四合院砖木回廊结构,建筑面积168平方面积。自创以来,书院人文蔚起,声名远播,濂溪韵历史弥光,历代名师在此传道授业,一大批经天纬地之才脱颖而出。如明代江西、福建布政使范格、当代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朱子奇等均在此求学立志,迈向辉煌人生。

近年来,本县均有对书院进行修复和重建。特别是在2001年,重建后的濂溪书院成为了汝城文化事业发展的亮点和旅游观光的热点,是爱国主义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党政要员、莘莘学子、文人墨客者络绎不绝。

书院的建议、规划层出不穷,各有特色。其内设备多样,用

途各异,如四合院东侧有四栋并列的厢房,分别作文管所的办公用房、电脑室、资料室、文物仓库和职工宿舍之用。其中最北端厢房的二楼辟为“濂溪书院藏书楼”,收藏老、庄、儒、道和佛的著作,经史子集和关于学术思想的著作、文献。四合院西侧又有一栋四板顶的楼房,专用于承接县内书画艺术作品展览和个行业的规划、成果展览等等。如今,濂溪书院春风满院。无论白天黑夜还是风霜雨雪,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少前来参观游览,习拳练剑,品茶休闲,歌唱跳舞。每年举办各类学术探讨,陈列展览,放映电影等100次以上;每年接待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各级党领导、专家、学者、士农工商等各界人士6万人次以上。

可以说我县濂溪书院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古朴庄

重,风景优美,是我们县城这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匣中瑰宝,是汝城文化兴县的掌上明珠。

三、谈谈此次考察濂溪书院的感受

对此次考察的深刻感触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其濂溪文化

从周敦颐在郴州任官的廉政风范可见,他在郴州为官期间办学校、兴教化,主张务农为本,是当时我们市很有作为的官员。更令人称道的是,在当时昏暗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周敦颐始终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操守,不贪不沾,廉洁奉公。他为官不私亲,生活崇尚节俭。曾拜访他的人常说:其居室内有的只是一只破箱子,几十纹零钱,再无他物。有时他的妻子儿女连稀饭都喝不上,而他们却能怡然自得。更令人心酸的是,晚年回归故乡的时候,却因盘缠不够,只得隐居在庐山脚下,直到离世。

2、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廉洁文化

中学时我们曾学过周敦颐的千古名篇《爱莲说》。其中便有:世人盛爱菊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旁观精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诸如此类。周敦颐的这篇名作短短119个字的《爱莲说》,字字珠玑,意蕴深刻,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爱莲说》哲理化、人性化的表述了他的“五不思想”,即不染、不妖、不蔓、不枝和不可亵玩。这五个要素,实际包括了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廉洁、清正自爱和独善等诸多品德。他以莲之“五不”特征借喻君子品德,揭示了他做人办事的行为准则,表达了他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3、书院的人文精神

通过这次考察,未能亲眼目睹濂溪先生风貌、亲身体验与其接触的真实场景的我,此时心涌澎湃,感触颇多。如果说寺庙是佛教文化的载体,宫观是道教文化的体现,那么书院则成为儒家文化的标志,是儒家人文精神的象征。无论是书院的环境,建筑方式还是其内在宗旨、教育目标都鲜明的体现了儒家士人的价值观念,人生理念与生活情趣,表现出儒家的人文精神。学过历史,我们就知道儒家士人常说“道”,这既可表现出儒家士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又可以表现出他们对超越境界的向往。中国书院作为儒家之道的象征,儒家士人的精神家园,就鲜明的体现出儒家人文精神的两重性:一方面,儒家人士

总是把书院看成是独立研究学问的安身立命之所;另一方面,士人们又把书院看成是晋升官场、踏入仕途的阶梯,通过创办书院讲学,他们标榜“求道”“传道”;完全是与“兼善天下”的治平之路联系在一起的。

4、书院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一般而言,每所书院都是包括讲堂、斋舍、书楼、祠堂在内的建筑群。这个建筑群的总体格局都遵循纲常礼教的严谨秩序,那贯穿于全院的中轴线,每个殿堂,厅房所居的位置,每一建筑体积的装饰等等都必须服从于纲常礼教秩序,使书院师生置身于一种浓重的政治常伦的观念和秩序之中。这一切正是儒家之道的世俗性的一面。而我县的濂溪书院东临桂枝岭、西毗雷云仙,南临九塘江,北倚虚风岭,群峦拱护山水情,由此可知,书院选址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是协调的配合的恰到好处。

四、考察其当代价值

考察濂溪书院,主要研讨周的廉洁思想,并不是为了风古之幽情,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先贤的怀念和敬仰上,而是要“古为今用”,把古代的伦理道德精华转化为社会主义道德伦理建设的养料,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如今,濂溪文化也算得上是儒家文化的精粹之一了。近年来该品牌在我市得到大力挖掘,备受重视。

而与濂溪文化相对的典型代表便是腐败文化了。腐败面临的形式可能最大的难点是:在其他地方某些部门腐败现象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腐败文化。虽然这种腐败文化在我国当今的社会意识中没有成为主流,但它却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因为它的存在,一系列消极效应也随之而来,比如说:腐败文化的蔓延扩散效应。平时我们常能感觉到,当腐败现象逐渐变成腐败文化时,社会上对腐败的心理开始由不正常转变为正常,大多数人对腐败的态度也由开始的“深恶痛绝”转变为“习以为常”,只要不触及个人利益就听之任之,甚至抱着“改变不了环境就适应环境”的心理。在这样的心理文化氛围中,腐败现象就会成为行为准则,成为生活方式,并向社会各个层面延伸,形成蔓延扩散效应。

汝城县创文志愿者协会成立申请书 篇4

尊敬的汝城县领导: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城市的梦想和荣耀,关系着民众的福祉。作为新时代文明志愿者的我们,对文明志愿者已有深刻对了解。在此我们申请成立创文志愿者协会,让广大具有爱心人士加入进来,对老、残、弱等进行帮助和救助,对社会不文明现象通过我们对活动加以引导,为政府排忧解难,共创全国文明城市出一份力。一. 协会名称:汝城县创文志愿者协会 二. 协会简介

我们的协会成立时间为2017年7月,由社会爱心人士组成。以社会公益活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传播文化,提高汝城县民众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推进汝城县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贡献。三. 协会成立的初衷

汝城县创文志愿者协会是通过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广大民众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做出贡献。四. 协会的宗旨

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五. 协会的精神

本协会通过组织和协调全县志愿者的社会公益活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传播文明、提高汝城县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推进汝城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六. 协会组织构成

荣誉会长

xxx担任

(县委宣传部领导)党建指导

xxx担任

为协会提供党建指导 会长

xxx担任

负责协会的统一管理工作

副会长

xxx担任

负责日常活动的具体实施和会员的组织安排

秘书长

xxx担任

协会的法定代表负责处理协会的日常事务

七. 协会费用来源

本协会经费来源为会员会费,政府财政拨款、社会捐助、事业收入、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和其他合法收入。八. 协会活动的开展

1.适应改革开发,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推动汝城县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和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协调和管理,集中各行各业志愿者的力量,发挥整体优势,更广泛地组织动员民众投身各项社会公益性活动,2.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精神、志愿精神,推广志愿服务,弘扬社会新风,促进团结互助、平等互爱,共同前进地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形成,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规划、组织全县性的志愿者活动,为加强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大型社会公益活动提供各类志愿服务。

4.制定和实施《志愿者》,规范全县志愿者活动协调和指导全县各类志愿者组织,以社区志愿服务为重点,以提供智力、体力劳动和各类生产,生活技能为主要的方式,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助残帮困、邻里互助、敬老爱幼、护绿保洁、治安防范、就业指导、科技传播、医疗保健、文明驾驶、文明出行等活动,促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文明行业的创建,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5.开展评比表彰,大力弘扬先进会员单位和先进志愿者,推进志愿者活动的广泛开展。

6.开展培训和研讨,提高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和效果。7.开展与各志愿者组织和社会服务团体的合作与交流。汝城县创文志愿者协会是汝城第一个以政府牵头的创建文明城市为主的志愿者协会,我相信在大家的支持帮助下,在我们协会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的协会一定会快速发展起来,随着创文志愿者协会的成立,我们会为提高汝城县民众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推进汝城县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筑做出贡献的。我们愿以百倍的热情和激情,服从组织安排,努力管理好协会,服务好民众。

汝城县总工会 篇5

作者:汝城统计局----何学鑫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4-25

一、汝城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据统计,截止

2011年12月31日,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210278人,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86508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41.1%。在转移就业的劳动力中,16-40岁的70071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1.0%以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61450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1.0%以上;且60%以上向广东、江浙等沿海发达地区转移。

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特征体现为:一是以40岁以下青壮年为主,人员呈现稳定性;二是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从业表现粗放性;三是以沿海发达地区为主,流向趋于固定性;四是以中低收入为主,增收存在制约性;五是以亲友帮带为主,外出具有自发性。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顺利开展

为确保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各项工作扎扎实实的开展,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着力构建县、乡(镇)、村三级就业服务工作网络,实现了“三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各级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并形成了大事有人抓,小事有人管,具体事情有人办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机制。二是机构建设到位。在完善县、乡(镇)劳动保障工作站建设的基础上,配备村级就业信息员,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转移就业服务体系。三是资金筹措到位。为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顺利开展,全县增加经费投入,对就业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改造和完善。加大了就业信息收集发布力度,不断满足农村富余劳动力求职和企业用工需要,为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建了良好互动平台。

(二)优化服务,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园区转移就业。

为满足园区企业用工需求,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工业园区转移就业,切实加强园区就业服务,免费为园区企业印制招聘简章,发放张贴宣传到全县309个村。同时,组织园区周边乡镇,多次举办园区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工业园区实现就业。

(三)强化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得到提高。

在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过程中,重点做到三结合。一是转变观念与引导性培训相结合。在开展培训过程中着重在转变就业观念上下功夫,积极组织农民开展各种引导性培训,改变农民的就业观念。二是综合素质培训与实用技术相结合。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和“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按照市场和企业用工需求,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梳理、归类,确定培训项目和内容,采取县城集中办班和到乡镇分散办班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培训。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了维修电工、计算机应用、宾馆服务、电动缝纫等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促进转移就业。三是创业培训与具体项目相结合。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难的现状,采取多项措施强化创业培训。有针对性地在农副产品流通、加工、餐饮、服装销售、种养殖等行业方面开展创业培训宣传,并通过学员之间互相影响,带动创业。

(四)项目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近年,围绕夏蓉、炎汝高速和县重点项目建设的开工续建,我们通过加强与项目指挥部的协调,及时掌握项目建设用工需求,建立用工台帐,根据用工需求有针对性的组织定向培训和专场招聘会。通过项目带动,有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三、对策建议

(一)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体,为了提高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首先要加强中心县城建设和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其产业聚集和经济带动的功能,并制订鼓励重点工程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相关政策;其次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培育或引进用工规范的规模企业,最大限度就地消化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再次是要加大返乡创业就业宣传,形式多样、大张旗鼓、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转移就业的成功典型,在全社会树立起全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营造浓厚的促进转移就业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将培训作为解决、扩大、稳定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来抓,走“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带培训”的路子。要通过培训转移,着力打造“汝城电工”、“汝城焊工”、“汝城缝纫”、“汝城保安”等响亮的务工品牌。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培训能力,以适应不断提高转移人员受训率和推进体能型转移向技能型转移转化的需要。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不断扩大农民享受减免学费的培训面,使普通农民“学得起”和“培得好”。

满城县实验中学 篇6

关于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校园,促使广大师生树立“崇廉敬洁”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廉洁自律的校园氛围,根据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学校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一、深刻认识“廉政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未成年人继承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担负着建设未来的重任,无论他们明天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从根本上懂得“清正廉洁”的价值,在头脑中植根“清正廉洁的理念,使“清正廉洁”成为其立身之基,使“敬廉崇洁”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兴邦之源。在学校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就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树立“廉政光荣,腐败可耻”的意识,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成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把“廉政文化进校园”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决定把“敬廉崇洁”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使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渗透和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在学校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关键是抓好教育内容、形式的设置,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加以渗透。

三、分清层次、把握原则。

(一)分成三个层面。把“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教育活动对象分为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三个层面。其中重点是学生层面,侧重于通过学生参与活动,接受学习和教育,达到提高素养,健全品德,完善人格。教师要侧重于边学边教增强修养;学校领导要侧重于廉政自律树立榜样。实现从对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多方入手,使“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渗透到全体师生员工。

(二)把握三个原则。在活动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正面引导原则。中学生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在形成阶段,教育时,提倡科学导向,以正面事例和正面说理为主,以榜样和先进的力量充实思想,引导他们追求社会上光明和健康的东西,通过增强认知能力和情感接纳,达到润物无声的实效。

2、循序渐进原则。作为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抓紧抓实。体现渐进性和层次性,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逐步递进,潜移默化,在长期的参与和教育中渗透。

3、整体协调原则。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家庭的多方参与和协调,形成合力,要在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增强工作的协调机制,确保教育活动的有序展开。

(三)做到三个结合。

1、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融入学校德育体系,使学生逐步懂得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让诚信立人、遵纪守法、廉政奉公等良好的道德意识,从小植根于头脑之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结合现有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内容,以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创建校园新风。

3、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结合班、团、节庆日等各类日常活动,灵活地开展廉政文化渗透性教育,使“敬廉崇洁”之风时时处处都在同学身边。

四、做好三个层面各项工作。

1、学生层面。在学校学生中开展“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把“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正面事例和正面说理为主,以浅显的事例、生动的形式,以诚信、正直、节俭、清廉和有责任心为基本的核心价值观,开展基础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学生在学科渗透、班会活动等过程中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从小培养尊敬廉政人物、推崇廉政行为的情感。具体开展好“五个一”活动:(1)各班出一期以廉政文化内容为主题的黑板报;(2)看一部反腐倡廉内容的影视片;(3)组织一次“敬廉崇洁”为主题的班会;(4)参加一次“敬廉崇洁”为主题的征文;(5)学唱一首反腐倡廉歌曲。

2、教师层面。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开展“扬清正廉政之风、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把廉政从教,敬业爱岗、诚信服务作为主要内容,提高全体教师反腐倡廉的自觉性,促进依法执教。认真开展好“五个一”活动:

(1)开展一次读廉政诗篇、唱廉政歌曲活动;(2)开展一次师德师风廉政从教公开承诺;(3)开展一次“廉政从教”征文;(4)提炼一 句“廉政从教”格言;(5)上好一节廉政教育专题课。

3、领导层面。在学校领导中开展“率先垂范、廉洁从政”主题教育,不断提高理论素养,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做到严守党纪,廉政从政。促使学校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勤俭办学,成为师生的楷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认真抓好“五个一”活动:

(1)读一本反腐警鉴书;(2)开展一次廉政公开承诺;(3)进行一次两个《条例》的学习活动;(4)开展一次党风廉政建设征文比赛;(5)看一部反腐倡廉影片。

在我校通过教育活动开展,着力营造 “敬廉崇洁”的良好校园氛围。达到提高干部师生的廉洁意识。总之,学校通过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达到不仅是对师生开展的一项教育,更是对全社会的教育、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教育。

满城县实验中学

《再经胡城县》翻译赏析 篇7

去岁曾经此县城,

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②加朱绂,

便是生灵③血染成。

【注释】

①胡城县:故城在今安徽阜阳县北。

②县宰:县令。朱绂(音福):系官印

的红色丝带,然唐诗中多用以指绯衣。唐制五品服浅绯,四品服深绯。

③生灵:生民。

【评析】

芮城县人社局工作纪实 篇8

——芮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工作纪实

进入4月以来,伴随着温暖和煦的春风,芮城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五大项目,即县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和4个乡镇服务所主体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我们可以清楚看到,2010年政府机构整合以来,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芮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这条主线,以“开发人才促发展,扩大社保惠民生、多措并举促就业、维护权益保和谐”为工作重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构筑了芮城县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欣欣向荣之景,使该县的民生事业步入了一条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小标题)和谐为旨,强化服务开新局

2009年12月,芮城县调整政府机构设置,把原芮城县人事局、芮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并组建成立了芮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尚步侠同志被任命为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机构整合之初,面对两套工作、两班人马和不断增多的人员、机构、职能,该局首先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做文章、下工夫,率先提出了“讲团结、守纪律、干工作、树形象、做表率”的十五字工作方针和“诚信、文明、公开、公平、公正”十字工作原则,并从加强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制度入手,为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要想干好工作,干出成绩,首先必须有一个勤政廉洁、率先垂范、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朝气蓬勃、勇于奉献、干群和谐的业务队伍。

2012年,为加强自身队伍建设,该局又开展了廉政文化和群团组织两项建设,开创了该局队伍作风和能力建设的新局面。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该局在部署业务工作的同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和完成目标承诺书,并下发了工作考核细则和工作规则。3月,该局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及“整治吃拿卡要,促进纪律作风-1-

建设”两项活动相继展开,并同步推进首问(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配套制度,确保了各项业务办理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

一个单位既需要有踏实工作的定力,又需要干事创业的活力,于是,在加强支部建设的同时,该局又建立完善了工会、团支部和妇联组织机构,群团组织一成立就举办了“三八”妇女节“巾帼英雄展风采”演讲比赛、“五四”青年节“我青春我闪亮”K歌大赛、“七一”红歌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机关面貌焕然一新,和谐氛围全面形成。由于机关文化建设常抓不懈,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在当年县委组织的“喜迎十八大、颂歌献给党”歌咏比赛中,该局喜获金奖。

(小标题)创新为媒,人才强县铸跨越

人才是推动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芮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人事人才工作中,从制度创新入手,从规范管理着力,健全工作机制,使人才培养工作在创新中不断推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不断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的实施。

人才资源是第一生产力。芮城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人才的交流,培养和选拔工作,在芮城县民生“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统筹城乡就业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要务,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了贯彻落实好规划要求,作为这一工作重任承担者的芮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率先把人才工作融入人力资源开发大局之中,根据芮城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整合资源的新措施、新途径。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该局坚持以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建设为重点,坚持素质提升与制度创新并重的原则,较好地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动,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人才培育发展机制逐步健全,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

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激发干部创造活力和工作积极性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人事管理职能作用,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人事管理工作新机制。以高层次领军人才为重点,在人才工作上创造、创新、创优,为县域经济社会建设引进

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先后组织蓝星化工、西建集团、亚宝集团等20多家优势企业参加了全市春季人才交流会,“工业强市”人才交流会等6场人才招聘会,还参加了“中部崛起人才论坛”山西太原人才智力交流会,2012年共接受求职登记2300人,达成就业意向924人,成功引进高科技、高技能人才49人。为该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小标题)民生为本,惠民实事暖人心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31元,城镇新增就业10979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24.64万人,下岗人员再就业240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8972人……近年来,民生工作一直是芮城县整体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常委、风陵渡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县委书记王正风,县长董旭光多次在全县重要会议上对民生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将之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

2011年,在芮城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下,该局承担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全覆盖两件惠民实事。任务安排下后,该局通过发放宣传材料、街道悬挂横幅、媒体设立专栏、政策宣传台等形式展开广泛宣传,增加群众对国家新政策的知晓度。同时,县政府于2012年7月17日召开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推进会,在该局领导的亲自督战下,在局各职能部门及基层乡镇劳动保障所的共同努力下,确保了这两项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覆盖了该县24.64万农民朋友,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劳动用工市场上呈现出劳动纠纷多元化、复杂化等特点,并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负面因素。为了切实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群众不断增加收入,该局对芮城县的用工单位实行“两网化”(网络化、网格化)管理,划片管理、责任明确,为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了前提性保障。

与此同时,该局积极协调公安、工商、安监等机关部门,联合打击恶意欠薪、限制劳动者人身自由、强迫劳动及非法职介等各类违法行为。五年来,该局又对全县各类用人单位进行了多次专项执法大检

查,共累计检查用人单位1700家(次),涉及劳动用工8.4万余人(次),下达责令改正决定书231份,督促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50.3万元,处理拖欠工资案件49起,共为783名劳动者讨回工资209.7万元,投诉案件受理率、文书处理率、结案率均达到100%。

(小标题)机制为重,民生事业更和谐

好的机制是实现工作突破的重要法宝。国家“五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该局按照“保基本、多层次、广覆盖”的要求,以“五险统征”试点为契机,积极实施各项社会保险“全覆盖”工程。

社会保障工作关系着国计民生与社会的稳定,在推进社保全覆盖的过程中,该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面紧抓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一面提高六大社保机构的经办能力,使该县的社会保障体系得到逐步完善,统筹层次得到逐步提高,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目标。2012年,该县各项社会保险累计参保41.1万人(次),征缴各类保险费2.16亿元,为群众落实各类保险待遇2.25亿元,确保了各类人群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全面实现“及时、足额、社会化”发放的目标,该县还被评为了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先进县。

社会保障“一卡通”是我省最新实施的又一项便民惠民工程。为了做好“一卡通”的发放工作,该局在第一时间对社保卡的平台进行了升级测试,并对医保数据进行了切换,从而使社保卡具有医保功能,大大方便了各类职工的就医和购药。为了避免在换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该局从建立机制出发,对现有资源进行了实时整合,在换卡的过程中分单位、分区域稳步推进,从而实现了“一卡通”的平稳过渡,为群众提供了切切实实的实惠。

社会保障是民生改善的基本保护措施,但要实现人民富裕归根结底还要解决好群众就业问题。多年来,在保障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的过程中,该局从创业带动就业、扩大转移拉动就业、强化培训促进就业,实施援助帮扶就业、提升服务稳定就业5项措施入手,一方面,以SYB创业培训为平台,积极协调在县城商务核心东茂商业街成立了创业孵化基地,解决了117名创业人员的场地难题,该局还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落实了小额贷款。另一方面重点帮扶高校毕业生、“零就

业”家庭、“4050”失业人员、长期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实现就业,确保人才各尽其用,大大改善了该县的创业和就业环境,维护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

郸城县城镇化现状 篇9

城镇化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结构转换。城镇化一方面取决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发展水平、工业化的程度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又可带动和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要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难点在解决“三农”问题,重点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关键在提高就业,出路在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扩大社会有效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消费能力,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实现淮阳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郸城县城镇化现状

周口市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郸城县总人口为134.58万人,城镇化率为29.7%,城镇人口为39.97万人。通过对比,全县城镇化发展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镇人口、城镇化率不断上升。2011年全县城镇化率达29.7%,较2010年(25.9%)增长3.8个百分点。近年来,郸城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坚持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并进的方针,城镇体系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城镇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近几年是全县历史上城镇化进程最快的时期,从近几年的人口与城镇化调查数据来看: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郸城县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9%、13.63%、16.05%、23.91%、25.9%、和29.7%;城镇人口分别为11.87万人、17.99万人、21.32万人、31.90万人、34.70万人和39.97万人,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2、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郸城县的城镇化率分别为32.5%、34.3%、36%和37.7%,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3个、10.4个、10.1个和8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郸城县的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

二、城镇化水平偏低的原因

1、城镇化起点低,起步慢,城镇规模小。

2、城镇人口承载力严重超载,拉力小、辐射力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有限。

3、人口基数大、素质低,农村人口比重高,人均社会经济指标低,县平均人口规模大。

4、经济实力不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支撑不足。经济实力不强,重要原因在于城区为数不少的各类“大国有”、“小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企业改制不彻底,企业效益不佳,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低,吸纳人员就业的机会较少。

5、城镇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水平低。城镇体系包括管理机制、社区服务等诸多方面。在这些方面,由于城镇体系的不完备,影响了农村人口向城区的转移和城区人员的就业。

6、城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经营手段不多。把城镇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经营好,是提高城镇综合发展水平,增强吸引力、辐射力的关键。从郸城县现实情况看,由于城镇管理体制、管理水平等原因,存在着城镇化建设水平不高,功能分区不明显,城乡互动不协调,“空壳市场”,社区服务滞后,社会保障不健全,经济、社会、环境欠协调等一系列问题。

三、加快郸城县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郸城县的城镇化工作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要求。从外部环境看,国家把城镇化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城镇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三大基本途径之一;从自身条件看,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实力逐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参与城镇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城镇化认识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从客观经济规律看,目前,郸城县城镇化率已接近30%这一关键点,正处在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城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真正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发展生产力、调整经济结构、缩小“三大差别”、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实现三者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方方面面的积

极性,千方百计加快城镇化进程。

1、要着力完善城镇规划和城镇体系。树立“富规划、穷建设”的理念,宁可多花一点钱把规划做好,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优势、滚动发展的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城镇建设的科学规划设计。继续坚持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并进的方针,逐步形成以城关镇为龙头、建制镇为骨架,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新型城镇体系。要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积极推进新城区建设,深入推进城区精细化管理,使城区管理更科学、更规范、更有效。

2、发展城镇经济,强化产业支撑。城镇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二、三产业的壮大和特色产业的支撑。在现阶段,推进城镇化的着力点,主要还应放在增强城镇经济实力上,以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要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和产业转型,要立足自己的定位,大力发展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提高服务水平。

3、要着力提升城镇竞争力。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城镇发展一定要与产业结构调整、新型产业培育密切结合起来。要促进产业集聚,科学调整和确定城镇生产力布局;要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县城和小城镇产业特色;要加快发展城镇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提高郸城县在周口经济发展中的知名度。

4、着力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事关民生这一根本问题,要构筑完善城镇交通体系,要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要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

5、搞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着力推进老城区改造。一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强化目标管理,完善住房保障模式和管理机构,不遗余力地推进老城区改造。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土地转换、社区管理等体制机制方面及时出台政策措施,杜绝“三无人群”的出现。

6、继续控制人口总量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城镇综合竞争力。继续控制人口总量增长,根本在于落实“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进一步降低农村人口出生率,坚持少生优生的方针,促使郸城县人口走上健康和良性循环的轨道,为全县人口素质的改善和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人口文化素质

上一篇:2023消防安全工作计划下一篇:市委工作报告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