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作文:我的感悟

2024-06-06

初一作文:我的感悟(共15篇)

初一作文:我的感悟 篇1

把握是力量和信心的表现,你多一分努力,就会多一分成功的把握。

把握又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你把握今天,就会拥有灿烂的明天。

你把握自我,就会拥有美好的人生,人生时时处处需要把握。

是的,人生必修也要懂这些人生大哲理,我觉得我现实的一切都不懂得去把握,却去白白浪费了美好的时光。要记住当你荒废了时间,时间是小气的,也会把你荒废。浪费了时间也就是浪费了人生的时光。没有信心和没有把握就没有了人生的目标;没有了向往的道路,就会原地踏步或许将你倒退。被时间所倒退就没有了一切;没有了面对的信心;没有了价值;没有了人生活着的意义。人生想拥有(获得)价值就必须要付出真心的努力,付出无限的汗水,汗水可测量一切。

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不懂得去把握了。我也把一切都放弃了,荒废了点点滴滴的时间。我也不知道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为了家庭还是为了亲人。到底是为什么不去把握一切的时光;一切的`机会;一切的命运;一切的辛福……又为何不为为自己的学习着想一下呢?

唉~~~!我啊是多么的不开心,又有谁能知道呢,我的内心还有无数的“沉重”,还有无数的“Idon’tknow”。我每天都当成一个开心的学生到学校学习,实在难受,我也受不了这样的环境,又有谁来理解过我呢!每天我在家里的一个角落里想起这些都是被泪珠朦胧了一切的地方,朦胧了我“要向往的道理”。

初一作文:我的感悟 篇2

学科/领域:英语

年级:七年级英语 (7B) 第三章

所用教材版本:外语教学与研究版/广东教育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二、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为有效课堂做好出乎意料的教学设计, 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在英语看图作文教学实践中, 即使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 但整个教学过程也要融入师生共同参与分享探究成功的喜悦, 也要充满着美丽的想象;在祥和活跃的氛围中,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淋漓尽致地张扬。

(二) 内容分析

看图作文就是把画面的意思用文字表达出来, 它是英语写作训练的最佳途径, 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想象能力, 思维能力和富有条理的语法组织表达能力。看图写话的画面是静止的, 而且比较单调, 只要通过仔细观察, 合理想象, 也可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使单调的画面充实起来。

(三) 学生分析

很多初中生尤其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惧怕看图写话。在看图写话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知从何下笔, 抓不住要点, 词不达意, 语言单一, 语法错误等诸多问题。在自我意识上, 学生易受师说感染, 习惯依赖“拐杖”蹒跚学步。以往老师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 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行为和知识的传授和单一的技能培养, 很少关照学生素质的培养。所以, 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设计

1. 教学方法设计

这是一个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比较集中的班级, 学生每人都拥有一部供学习专用的电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 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询资料, 想像中描绘恐龙。

2. 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提振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从易到难, 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提高要求———达到教学的目的

3. 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理想愿景。

(1) 现实生活中没有恐龙, 学生要认识它们, 只能通过标本, 图片, 资料和想象, 与真实情境中的实物相比, 信息技术更为安全、经济, 而且它可以为学生提供现实世界中难以获得的信息源和经验等。

这节英语看图作文课, 不仅仅以写作为目的, 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英语写作入门过程中难免会有畏难的心理, 下笔作文时难免会缩手缩脚, 缺乏自信心。因此, 紧凑的教学环节和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就显得非常重要。方法、内容运用得当就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2) 个别同学也很有可能会趁此机会浏览其他的与课堂内容无关的网页, 或者上QQ与他人进行聊天, 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所以课的导入要新颖, 环节要紧凑, 让学生即兴参与, 全力投入, 无暇顾及其他, 效果自然会好。

三、教与学的过程

上写作课之前, 我刚刚教完“Dinosaurs”课文中简单描述的几种恐龙的形状。趁着学生们还有一点点印象之时, 我决定从画恐龙入手, 把看图作文的技巧轻松地教给学生。一上课, 我就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画画。“上英语课画画?不会吧?!”“老师, 你原来是不是美术老师改行教英语的啊?”学生们好奇地问, 我示意他们保持安静, 然后打开电脑, 在程序-附件-画图里画起恐龙来。学生们也饶有兴致地看着我的动作。

我画了一只奇特的恐龙:大大的头, 尖利的角, 锋利的牙齿, 彩色的翅膀, 又长又细的尾巴……学生们都笑出声来, 我问他们:What's this?他们马上会意地回答:It's a dinosaur!我高兴地称赞他们聪明。然后, 我又问学生这只恐龙有什么特征,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侃谈起来:a big head, two sharp horns, sharp teeth, colourful wings, long and small tail…之后, 我立即动手组织段落文字, 并借助投影展出下列英文。“This is my dinosaur.Its name is Thunder.It has a big head and two sharp horns.Thunder looks like a bird because it has two colourful wings.It has sharp teeth, but it only eats mice and fish.It has a long and small tail, it'so nice!”学生们全神贯注地盯着看, 有的还跟我念了起来。这时, 我故意问:“This is my dinosaur, what about yours?”我要求他们画出自己设计的恐龙来, 并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出来。大家兴奋地在自已的电脑上画起恐龙来, 不会画恐龙的学生则在网上找到了现成的恐龙的图片和文章。

我在教室的四周巡视了一会儿, 很多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老师, ‘粗脖子’的英语怎么说?”“‘公主’怎么说呢?”……我便趁此机会告诉他们要养成查英语字典的习惯, 这样便可以增加词汇量。平时比较懒惰的学生这时候也变得很有兴趣。

片刻之后, 很多学生便完成了作业。我利用“网上邻居”的共享功能把平时成绩比较差的几个学生的作品, 用投影仪放出来, 他们的画法虽各有特点, 但不失可爱, 英语用得虽少但有自己的词汇, 学生们哈哈大笑起来。我便赞扬这几位同学的描述很有创意, 平时较少受到关注的同学高兴得脸都红了。我不断地展示着部分同学的作品, 指出他们各自精彩而有创意的地方, 比如“eat mud”“drink milk”“run fast”“look after babies”and so on。学生们的想象力很丰富, 我从不吝啬赞美。大家受到鼓舞, 纷纷主动地介绍自己的作品……课堂沸腾起来了。

最后, 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提纲 (短语) 连成一段文章。大家一气呵成, 我在投影仪上一边批改一边评论。尽管有很多语法错误, 但我告诉他们不要紧, 只要勇于表达, 坚持下去, 错误会越来越少, 英语学得会越学越棒。

离下课还有几分钟, 我问学生对今天的英语课感觉如何, 同学们十分响亮地回答说很有趣, 我顺势告知他们今天上了一节看图作文课。啊?!他们都惊奇地瞪大了眼睛, 都说平时看到作文就害怕, 今天怎么……我微笑着说:“平时给同学们的是别人画好的图, 今天是给大家机会画图, 自己作文, 两者之间的角色调换了一下, 但方法是相通的, 都要发挥想象力。

四、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以课程创新为目的。而课程的创新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中心位置的确立, 要求教师不应是督促者, 而应是促进者或合作者。教师必须与学生真诚对话, 提出富有想像力的思考题, 鼓励学生借助一切教学手段寻找信息源, 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我的作文之感悟 篇3

【关键词】日记;民间文学;作文教学;农村中学

我在农村中学从教已达二十年之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站在语文教学讲堂上的我颇有几点感悟,尤其是语文课的作文教学,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状况:一上作文课,老师讲得没劲,学生听得没趣,作文写起来头疼。一布置作文,就有学生在底下说:“又要写作文”。而老师一批起作文都喊累,批了学生也不看、不批学校又要查。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教师害怕批改作文,学生抄袭优秀作文,敷衍了事。而以上现象绝非个别,而是一种普通现象。它无情地昭示了目前农村中学作文令人堪忧的现状:教师怕教,学生怕写。于是我努力寻求解决办法,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我注意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兴趣写作训练:

一、要求学生坚持写好日记,勤于练笔

写日记,从题材到字数不受限制,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灵活性,一旦学生养成写好日记的习惯,实际上也就每天增加了好几百字的练笔机会。在指导学生写日记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两种类型的日记方式:一是生活日记——以记中学生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一是雏形作文——以记述日常生活所见所闻的一些有意义的片段为主要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了日记写作方面的知识及其作用,使学生们对日记写作产生浓厚兴趣。此后,我又不定时地要求学生精选数则日记,在经过审阅后,将它们张贴在班级的《学生天地》佳作栏里,使全班同学广泛交流和互相研磨学习。

二、指导学生挖掘整理民间文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所任教的学校在农村,学生们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的爷爷、奶奶有着永远也讲不完的民间传说、笑话、民谣。而孩子们对民间文学的兴趣格外浓厚,指导他们对之加以整理、挖掘,不仅会使他们感到乐趣无穷,而且也给他们展示了一个得天独厚的练笔领域。结合有关民间文学课文的教学,我花了两课时向学生介绍了有关民间文学搜集和整理的一些常识,指导他们根据“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原则去进行。一般说来,民间传说故事性强,学生整理起来饶有兴趣;民间文学的搜集不需要太大的气力,学生回家后,一边同爷爷、奶奶聊天,一边也获取了写作的素材,这比搜肠刮肚地找素材写作要感兴趣得多。学生作文交来后,我要求他们把写好的作文拿回去念给家里人听,让他们提意见,并要求将的意见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作为再次修改的参考。我还安排了两三节课内兴趣课,让学生走上讲台,讲故事、讲传说、唱民歌,学生对此个个感到兴高采烈,感到原来作文也并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件趣事,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踊跃向校广播站投稿,使学生学会写新闻、通讯

我于是向学生介绍了有关新闻、通讯写作的基本要素和要领。实践证明,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新闻、通讯的练笔是一种极好的写作训练方式。从大的方面说,学生写作新闻、通讯,及时地报道社会及学校中的新人新事,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从小的方面说,首先,写好一篇通讯或新闻报道,要求学生能敏锐地观察事物,及时地把握生活中出现的新的信息,从中受到教育。其次,新闻、通讯的写作,锻炼了学生的文笔。第三,这些新闻、通讯被校广播站录用,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第四,新闻、通讯的写作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了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要求学生在假期写调查报告,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事物以及分析品评事物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生必须具有写作调查报告的能力。加强这方面的写作训练,对于学生的写作学习和健康成才是会有帮助的。这几年农村学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不少同学辍学。为此,我指导学生对这两方面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然后写成调查报告(作为假期作业,假期前讲一点写调查报告的常识和要求)。这些习作的练习,比起那些说教空洞、言之无物的写作题来说,学生是要感兴趣得多的,开学后进行评选、奖优,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认为知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作文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学生学的开心,教师教的舒心。那么我们必须做到:

(1)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从封闭式作文教学误区中走出来。应“开放写作内容,灵活写作渠道,放宽文体要求”。如教师可根据农村的特点及当地的景色,风俗安排相应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收集相应的资料。

(2)作文教学中必要的理论知识不能讲得过多过滥,否则容易造成学生以为掌握好了作文的技巧就能够写出好的文章来。也容易造成学生千篇一律地在模仿这种开头,那种结尾。好的文章必须从生活中来,要有真情实感。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要让学生作文真正回归生活,回归自我,在安排学生作文训练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人,事、景、物进行观察、思考、辨别,从而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语言和思维要放灵活。作文教学是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训练,而大多中学作文训练依旧是重语言轻思维的训练,从语言到语言,致使学生思路闭塞,习惯依葫芦画飘,移花接木,习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千篇一律。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形式活泼的作文训练,如续写作文、改写作文、扩写作文和想象作文就是能使学生思维充分展开的习作训练方式。如《桃花源记》这一课,在学完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武陵人找不到桃花源了,那么桃花源里面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的命运又如何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后续写。又如《木兰诗》中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请同学发挥合理的想象扩写成一篇文章。这样,我们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4)让学生参与批改。有学者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放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因此,对学生的作文要多鼓励,少批评,不嘲讽,即使对一些典型的毛病非指出不可,也要抱着诚恳亲切的态度,嘲讽决不是教学幽默。学生讲得好:“讲评时,好的文章应加以表扬和宣读,而对较差的文章不应责备,否则容易使这些学生难堪,从而失去对作文乃至对语文的兴趣。”讲评时,应将作文中欠缺的地方分析透,然后告诉学生改的方法。而且应让学生参与批改,不要把作文讲评课上成批评课或笑话课,应该让学生特别是作文差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树立起学好作文的信心,并使这种快乐和信心转化成追求的具体行动。在讲评时还可采用比较、下水作文示范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好作文好在哪里,让学生在比较之中有所收获。此外批改的方式还可灵活多样,如教师示范,学生互批等等。但不管如何,其中有一点必须要注意,那就是批改一定要及时,要具体,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都能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利用我们特有的优势和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就一定能走出目前作文教学的困境,迎来作文教学万紫千红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走进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案例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初一作文 成长感悟 篇4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乃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乃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乃第三境也.好美的人生哲理!句句说实.的确,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有坎坷

,会有磨难,会有悲欢离合……但是在这些困难之后,总是会出现另人喜悦的一幕,那就是成功.

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在成长的过程中,首先要确立人生目标,树立理想.然后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结果是努力奋斗的人终会收获喜悦.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正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童年,青年,老年.在你孩童时期,是那么天真纯洁,无论看见什麽,即使是假象,在你眼里都是真实的,美好的.可当成长到青年时,你身在社会中,懂得了思考,但多出了对人的不信任,所以真假不分.当你到了饱经风霜的老年,体会了人生成长的经历,可以分清黑与白,美与丑.可是已经老了,太晚了.

感悟初一作文 篇5

时间过的可真快,面对的是一个个红色的分数十分扎眼,我面对这样的分数,不可思议,还不错哦!这一下,紧张全没了,但面对的是老师。我也不知道自己原来可以考那么好。

从早了的时候,一到教室就认真阅读课文,古诗,词语盘点,日积月累,反正不会三心二意。上课,小耳朵竖起来,小眼睛看老师。同学讲,仔细听,这我都知道。放学回家都会自己好好在复习学过的知识,每一次都会做好每一件事。另外就是加强阅读。这样对作文有好处,全部都是学过了知识,一但没有掌握,一不小心就会那扣分这扣分,题目就要看清,不然也是会扣分的。这些都是容易扣分的,所以要小心翼翼。

经过这次考试,我总结了不能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什么事情都不能粗心大意,要小心翼翼。另外不能临时抱佛脚。

初一军训作文:军训感悟 篇6

扬中市第一中学七(2)班陆亚楠

9月3日

星期四

多云

“立定,军姿都给我站好了!”这句话就是我的教官姚老师说的,记得那时候我们的教官长的很漂亮,我们都觉得她是所有教官中最漂亮的一个。

训练的时候,我们的教官为了给我们训练把嗓子都喊哑了,同时我们的班主任朱老师,整天在我们训练的时候东奔西跑,有时候同学卫生没打扫好,只见朱老师在那帮他们重打扫,这样的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见朱老师和教官如此为我们操心我们心里也不是滋味呀,于是,我们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次比赛中拿到第一名,我们不能辜负大家的希望。

记得那时候,我们班的人每天6:50就来到学校参加训练,晚上6:00才能回家,就这样我们一共训练了3天,大家都非常辛苦,尤其是我们的老师和我们的教官。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终于,到了比赛的那一天了,大家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拿不到第一而感到遗憾,于是,那天大家都非常认真,老师到前面去抽数,结果抽到了一个17,所以我们班是最后一个上场的。老师说:“我们抽到了一个最大的数字,说明我们今天要做老大!”大家都在那自己给自己加油呢!

不一会儿到我们上场了,顿时,我感到心在不停的跳动,这时我感到十分的紧张,仿佛到了世界的尽头,最后.....................第一名七(2)班............“太棒了——!”我们班的人都沸腾了!

感悟——我的延安学习之行 篇7

一、基本情况

本次参加陕西省第19期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的陕西高校有69所, 接受培训的学员90余名。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专题报告、参观学习、现场教学、研讨交流、文体活动五类。其中, 专题报告 (7个) 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和内涵》《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辅导员工作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延安时期的高等教育》《高校班级的建设与管理》《构建和谐校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新探》;现场教学 (2个) 为《为人民服务》《父子情深》;研讨交流 (2场) 为“自我介绍及展示本校学生工作亮点”和“贫困生资助、学风建设、网络、安全教育、毕业生就业、创业交流讨论”。

二、收获感悟

本次学习培训的总体感受是学习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 感到尤为充实, 收获颇多, 在此谈五点感悟。

(1) 增强了辅导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明确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牢固树立了辅导员工作理念。辅导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 高度体现了教育部、陕西省、各高等学校对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贯彻和落实。当今时代, 辅导员工作这一特殊职业对辅导员自身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辅导员面临巨大的挑战。辅导员工作既具有重要性、复杂性, 又具有艰巨性、崇高性。牢固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力争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这是我们执著追求的目标和信念。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 努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服务的工作理念。

(2) 深刻接受了一次优良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明确了“延大精神”和“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革命圣地”———延安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坐落在此的延安大学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特殊的政治地位。延安大学校史馆的结束语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延安革命纪念馆完整且具有较强视觉冲击感地再现了红军长征抵达延安吴起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成立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在“延安精神的发祥地”的墙匾上, 将“延安精神”高度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时期物质的极端匮乏和精神的相当富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引发了人们很多思考。

(3) 加强了校际间的宣传和交流, 结识了一批良师益友, 获得了一个相当宝贵的交流平台, 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利用学习培训中的机会加强交流沟通, 达到学习兄弟院校的好做法和宣传本校学生工作的亮点这一“取经送宝”的目的。主讲老师的专题报告和现场教学可谓是精华。在研讨交流中, 最为一致的就是工作理念和职业理想, 这使学员很快相融。这是我辅导员工作生涯乃至一生的宝贵财富。

(4) 探索了工作新模式, 拓宽了工作新思路, 获得了宝贵经验, 提高了理论水平, 增强了业务素质。刘建德教授的《延安时期的高等教育》中提到:合理的人才观是做人、做事、做学问;高尚福教授的《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中提到:历史没有假设, 历史只有真实;姜庆副教授的《构建和谐校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新探》中提到:手机、网络的普及使我们在现实空间的影响力减弱, 在虚拟空间上因接不上线、对不上话缺少话语权, 无法有效教育和引导青年, 在学的时间都是育人, 学校思想教育“无闲人、无闲事、无闲处、无闲时”;石梅副教授《辅导员工作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讲授富有生动案例, 等等。这些都使我深受启发。

(5) 继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 增进校际和校内的交流沟通, 加强学生工作研究, 信心满怀地迎接未来巨大的挑战。通过学习培训, 感觉印证了一句话:政治上的坚定, 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我们必须加强学习, 以应对时刻动态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具有复杂心理活动的工作对象。古人云:“以铜为鉴, 可正衣冠;以古为鉴, 可知兴替;以人为鉴, 可明得失。”学生工作中有许多重点难点需要我们加强学生工作研究, 为学生工作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我的五字人生感悟 篇8

第二个呢,我觉得就是“运”,“时来运转”的“运”。这个“运”是动态的,如果说“命”是注定的,不动的,而“运”则是动的。我常常觉得自己有很多“时来运转”的时候,也有很多运气很糟糕的时候。好多时候,你觉得你没有做什么,可就是发生了某种“运”。比如当时我们刚大学毕业,办一个刊物《当代英雄》。为此,1958年反右已经快结束了,我还是被补进去,划成了极右派。我为此二十多年离开学术界。后来我搞比较文学,也真是“时来运转”。那时已经是1981年了,我都已经50岁了。也是非常偶然的,我就不知道怎么把我选去哈佛了。而且,不单是在哈佛访学了一年,当时伯克利大学有人来哈佛开会,看见我,就邀请我到他那儿做两年的特约研究员。我完全没有想到!怎么可能呢?伯克利和哈佛都是很好的学校。后来,我就相信这个“运”,就是说“时来运转”。“运”是不能强求的,“运”没有来的时候,强求也没有用。当运气很坏的时候,你不要着急,运气很好的时候,你也不要觉得自己怎么了不起,它是有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力量在后面推动的,并不是你自己有什么了不起。

第三个字是“德”,就是道德的“德”,道德是任何时候都要“修”的,孔夫子讲的“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如果你不讲“德”,不讲“学”的话,那是非常大的忧患了。无论在什么意义上,我总觉得自己要做个好人,我觉得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像费孝通先生讲的,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因。一般普通的老百姓也不一定就望子成龙,可是他希望孩子是个好人,不要是个坏人,这是生存在我们老百姓文化中的一个基因。在我最困难、最委屈、最想不通的时候,我觉得有两句话是我生活的支柱,那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虽然任何权利都被剥夺了,但我还可以做一个好人。我在乡下被监督劳动时,正是大饥饿的年代,领导要求我创造一个奇迹,要把四只小猪,在不喂粮食的条件下,也能养肥了给大家过年。就这个任务,当时我很着急呀,每天漫山遍野让猪在地里拱食,到处给它们打猪草。后来把那猪养得还可以,反正不算肥,但是大家过年的时候都吃得挺高兴,我觉得也很好。所以不管怎么样,就算在很困难的环境里,还是要独善其身,竭尽全力,做个好人,所以老乡都很喜欢我。当时我住的那一家,老大爷是个放羊的,他去放羊的时候,捡到一个核桃、半颗花生什么的都带回来给我吃。那时候的下放干部都得了浮肿,因为粮食不够,可是我没有浮肿,那就是因为我们常常可以吃捡到的核桃、花生、白薯头,而且我们那个大娘养鸡,除了上交的鸡蛋定额外,总还能剩下几个。我们三个人,几乎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一次“鸡蛋宴”,三个人吃8个鸡蛋!所以我一直没有浮肿,身体很好。如果那时候看不见前途就完全消沉,什么也不想干了,或者说你对老百姓很冷漠,对大家很抗拒,如果没有“穷则独善其身”的信念,就会觉得日子没法过下去。

第四个字是“知”,知识的“知”。“知”是你自己求的,就是说你要有知识,要有智慧。这一点,我觉得我也一直没有放弃。即使在放猪的时候,我也一边放猪,一边念念英文单词什么的,没有把英语基础全丢掉。我原来是喜欢外国文学的,特别是屠格涅夫等俄国小说。他写的革命女性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另外一方面,我也很喜欢中国的古诗词。我很奇怪,一方面我欣赏那种特别进取的,像我喜欢的俄罗斯文学都是如此,立志要为别人、为大众做一点事;可另一方面,中国的诗词,特别是元曲里那些比较消极的东西对我影响也很大。比方说老背的那些元曲:“朝如青丝暮成雪”,“上床和鞋履相别”,“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之类。这些“知识”对我以后走上比较文学的道路是很重要的,因为我知道一点西方,又知道一点中国,然后又运气好,到了哈佛大学,接触了比较文学学科,这就使我有了从事比较文学的愿望,特别喜欢这个学科,也看到这个学科将来的发展未可限量。所以这个“知”对人很重要,有时也会决定人的一生。如果你没有这个知识领域,没有看过相关的书,你根本不接触,那就不可能向这方面发展,你这个人就会很闭塞,可供你选择的道路也会很少。所以,我很看重这个“知”字。

第五個字是“行”,上面谈到的一切,最后要落实到你的行为。这个“行”其实是一种选择,就是当你面临一个个关口的时候,你怎么选择。人所面临的选择往往是很纷繁的,也有很多偶然性。即便前面四个字你都做得很好,可是这最后一步,当你跨出去的时候,你走岔了,走到另一条路上去了,或者你这一步走慢了,或者走快了,你照样还是不会得到很好的结果。我觉得我自己有很多这样的关口,例如那时到苏联去开会,领导真的很挽留我,告诉我你可以到莫斯科大学留学,兼做国外学生工作,但是我还是决定回北大。后来季羡林先生给我的一本书写序的时候,他说,乐黛云这个选择是对的,也可能中国失掉了一个女性外交官,但中国有了一个很有才华的比较文学开拓者。这就是说选择很重要,人的一生,有时选择对了,有时选择错了!选择对了,运气不来也不行。记得我大学毕业时,彭真市长调我去做秘书,我选择不去,但也由不得我!没想到一来二去,当时竟把我的档案弄丢了,我也不想去找,后来也就算了。这样,我还留在北大,这就是选择和命运的结合。

心灵感悟初一作文 篇9

第一次。,当我双手捧起这本书时,内心充满了疑问,“为什么书名是《城市的眼睛》?“,”难道城市也有眼睛吗?“……一个又一个的想法冲入了我的脑海,催促我翻开第一页。我刚开五分钟就舍不得放下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我都在认真仔细的读着……时间飞快的流淌着,抬头一看,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小时了,呵,真入迷。

《城市的眼睛》这本书有着浓浓的感情,能够打动每一位读者。它主要写了,朱迪一家三口来到莫城,在这里,他认识了“小霸王“沙鹏和”提琴公主“卢晶晶,并且与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后来毛威小子又加入了他们,四个孩子一条狗在一起度过了好几个春秋。转眼间,他们已经五年级了,伙伴们一个又一个的走开,就只剩下朱迪了,他们有开始了新的旅程。

《童年》阅读感悟初一作文精选 篇10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童年》描绘了高尔基苦难的童年。他三岁丧父,跟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里,由聪明、善良的外祖母抚养。外祖父非常残暴,动不动就打骂孩子,所以高尔基是在外祖父的打骂中成长的。“这一家子蠢货”在生活中演出的各种闹剧,简直就是家常便饭!野蛮的“黑暗生活”让高尔基十分痛苦,对他的毒害可想而知!幸亏外祖母的抚爱让他又燃起了斗志,是她让高尔基一步步迈向社会。

虽然高尔基的童年极其苦难,但是他还是顽强的学习,终于用苦难的童年换来一世的荣耀!他在污浊、黑暗中看到纯真、光明;在邪恶、仇恨中看到善良、温情;在无尽的苦难中找到了战胜苦难的巨大力量。

高尔基被誉为“无产阶级的伟大作家”和“苏维埃文学旗手”。他之所以出名,在于他坚持不懈、顽强拼搏。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们的生活是奇妙的,这不仅是因为产生种.种野兽行为的土壤是富饶和肥沃的,而且还因为鲜艳、健康,富有创造的美丽事物即良善的人性,仍然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是这些美好的东西唤起我们对光明的人生抱着坚不可摧的希望”。

我的班主任工作感悟 篇11

【关键词】班主任;素质;信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标下,班主任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改变,也赋予更丰富的内涵。特别是西方教育思想的引进和国人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思想的实施者和教育实践活动的落实者,如何顺应时代期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从教二十多年来,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懂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那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因此,我认为班主任需要具备如下素养:

一、班主任要有过硬的思想品德素质

(一)班主任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点,要有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

思想引领实践,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是影响学生一生全面发展的灯塔、航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班风的养成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创建积极、正义、和谐、团结、充满朝气的班集体为目标。

(二)班主任要有坚定不移的教育信念

信念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准备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多元文化观的影响下,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坚信只有适用的教育,没有通用的教育,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有教育的潜力,是可以教好的。有了这样的信念,工作就有了动力,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具有丰富多彩个性的学生,班主任的任务是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三)班主任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要有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

学校教育影响学生一生,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班主任工作是这个系统工程中关键的一环,班主任要善于处理好与其他任课老师、学校各部门及社会有关人员的关系,用互相尊重、支持、协作来影响学生。学生的成长发展中受班主任的影响是深远的,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班主任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素质

(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思想的实施者,它要求班主任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灵活风趣的教学方法以及智慧的管理策略。培训是获取管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多数学校的班主任是“兼职班主任”,实践经验都是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精华,这些经验的获得方式就是培训。为此,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二)常新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是所有老师都必须具备的,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时代的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教育内容、丰富了教育观念。人类积累的教育精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挖掘和丰富它的内涵,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养,教师必须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与现代科技新知识传播的先导者,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推进社会的进步。

(三)强化的教育教学能力

班主任工作成败的重要条件是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和被认可的程度,而这些因素是通过教学能力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能力越强,学生的信服度越高。学生佩服老师就能“亲其师信其道”。

(四)优秀的组织能力和超强的创新能力

优秀的组织能力即善于计划、组织学生的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决断能力。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管理艺术,班主任在管理实践中的创新做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探索和实践。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利于学生的成长。

(五)要有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善于沟通的能力

班主任要有干练的口才、清晰的思路、辩证的思维。要善于沟通,沟通是方方面面的既与领导、教师、其他班级、自己的干部、学生,特别是“不安定因素”的沟通。

(六)要有正确、迅速、敏捷的判断能力和综合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改革机制,能否承受来自大教育改革体现了一个班主任是否具备正确、迅速、敏捷的判断能力和综合能力。具备这些素质就能顺应时代潮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班主任要有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优秀班主任工作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班主任具备与其职业相关的健全的优良个性心理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主要有:勤奋、求实、创新、公正、平等、热情、诚恳、和蔼、宽容、坚毅、耐心、融洽、合群、幽默、有童心等。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求班主任观察敏锐,思维准确,情绪饱满,公平正义、意志顽强,兴趣广泛,信念坚定,性格开朗。这样的班主任是学生喜欢和愿意打成一片的,是容易凝心聚力的,有利于班级和谐健康成长的。

四、班主任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重艰巨的劳动,具有较大的思想心理负担,其体力的消耗是持续性的,因此,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不可忽视的基本素质。

总之,班主任工作对班主任的素质要求是全面的、综合的。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应该以此要求为切入点,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带出一流具有向心力、凝聚力的优秀班集体,才能带出一流具有道德素质和知识素质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學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3]丁榕.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我的班主任情[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詹景会,女,中学一级教师,擅长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

我的一年农村学校数学执教感悟 篇12

一、影响农村学生学习存在的主、客观因素

1.家庭因素。在农村, 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 极个别的家长反对子女上学, 认为打工挣钱才有用。由于各种原因, 现在初中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初中文化, 有的只是小学文化。他们的文化素质不是很高, 了解子女的学习状况只是问有无作业, 主动来校了解子女读书情况的不多, 更不要说检查子女家庭作业完成的如何, 也谈不上辅导子女的作业;家中可供阅读的课外书很少, 学生的知识面狭窄。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情绪, 读书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 再加上学生的惰性、好玩的特点, 学习更得不到巩固, 因此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下降。

2.社会因素。目前国内很多人没有什么文化, 但借改革开放的东风, 照样发财。由此读书无用论在很多人心中扎下根, 特别是读书的确是一件很苦的差事, 要有很大的恒心和毅力。虽然, 目前教育得到了国家的重视, 但由于我国对教育的投资还远远不够, 且找工作难、工资低等现实问题也影响人们读书的热情。

3.教师因素。目前的“应试教育”让很多教师不得不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 升学考试竞争激烈, 教学观念陈旧, 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学法指导。课改后许多教师对教学新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 甚至出现偏差, 要么教学方式两极分化, 要么教学方法今天改明天变, 让学生无所适从。一部分教师严格遵循教材, 上课循规蹈矩, 不敢越雷池半步, 课堂气氛沉闷;一部分教师敢于尝试, 善于标新立异, 但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 随意改换内容, 想方设法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 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 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 课后一无所知。课堂教学低效是两者的共同结果。

4.学生因素。学生学习品质较差。由于父母、家庭的因素, 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不爱看书, 字迹难看, 坐不住, 静不下心来, 作业做对做错、考试考好考坏都无所谓。这样, 问题越积越多, 就有越来越多的题目做不出来, 怕数学、烦数学, 成绩就越差, 就越不想学, 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 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甚至涂改分数的事就频频发生。

二、逐步探索的一些方法

1.多鼓励表扬, 评价个性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原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也认为, 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 他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探索, 要用放大镜去观察学生的优点, 即使他们做错了, 也不要全盘否定, 更不能讽刺、挖苦, 而要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原因, 及时订正。评价也要有个性化, 比如考试比上次多几分, 在表扬的同时, 还要提出一些新要求, 使他们在高兴的同时, 也要有些压力。课堂上, 学生的激励性语言可以多样化, 如:“你想法很有特点”, “你的格式很完整”, “这几道题能做对了很了不起”等。

2.针对班级学生特点, 利用好导学案。

不要把教参上的习题直接搬过来, 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这些词语, 要把这些语言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我们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 使学生意识到:不看书不行, 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 光看书不思考不行, 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看书, 学会自学。习题不能都与课本一样, 要有所改动, 有代表性, 不能太难, 让学生有信心、有兴趣去做。做过的导学案, 老师要收上来改一下, 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讲解, 效果会更好。

3.在教法上根据班级学生特点, 积极创新, 力求多元化。

(1) 生活化。数学内容多具抽象性、枯燥性, 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将其贴进生活, 用他们熟悉的语言来解释、讲解。如, 用扑克来讲解正负数的运算。红色的为正数, 黑色的为负数, 让学生每人抽扑克来算, 这样作, 使学生兴趣大增, 自然而然学得轻松, 掌握得牢固。在讲解乘方运算的时候, 有一题:一张足够大的纸, 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让学生讨论、动手, 最后再告诉他们结果, 这时学生会觉得很惊讶、好奇, 他们没有想到会有老师说的如此之高。再紧接着告诉他们怎样列式来算, 学生对乘方运算就会记得很牢。

(2) 具体化。学生对直观的图形和实物更具有兴趣, 在讲解“生活中的图形”时, 我将大量生活实物带进课堂, 如仙人掌、水杯、篮球等, 并用多媒体中的几何画板能将静态的几何图形转换成动态的图像, 更形象、直观。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王国的奇妙。

(3) 设置精彩的问题吸引学生。“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解“日历中的方程”一节时, 我让学生随便圈出某月日历上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 将这三个数的和告诉我, 我就能猜出这三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 学生迫切地想知道我是如何猜出这三个数的,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这时, 我告诉学生, 我们只需要列一个简单的方程即可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就会对列方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心情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 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 其原因是教师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因此, 教师在创设教学背景时, 不要死板地套用课本, 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背景。如课本中讲到有关暖气方面的计算时, 我们南方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因此我将此题转化成煤气方面的题目。农村学校的学生课外阅读少, 知识面窄, 复习、预习能力差。我针对他们的特点, 例题、练习题选择性地讲, 太难、太复杂的不要, 对一些重要的、经常要考到的题型, 反复或变式地来讲。作业布置也不是一概而论, 自己都要先做一遍, 从中选择一些合适的题目, 学生的作业, 一定要批改, 要讲评, 否则起不到效果。

5.教会学生听课。

(1) 要一堂课效果好, 预习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但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 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前提前阅读所要学的内容, 达到熟悉内容、清楚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 如:有效数字这一内容不懂, 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记号, 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 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 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第一, 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 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 抓重点, 做笔记。在上课时, 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 (或多次提到的问题) 即为本节重点, 学生在听时, 只是暂时记住和理解。因此, 要将知识点记下来, 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 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 应“认真听, 多提问”, 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 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 做到先思考后回答, 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 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 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的不足之处, 多想多问。

人们常说:给人一座金山, 不如给他打开这座金山的利斧。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自己先要做到“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要想正人, 先要正己。自己要不断地拓展知识面, 选出好题目, 讲出好方法, 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 缩短师生距离, 使他们愉快地学习数学。

摘要:农村学校的学生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 他们的学习成绩受到了影响, 笔者通过一年的农村执教经历, 逐步探索了一些方法, 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农村学校,数学,感悟

参考文献

[1]陈天顺.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天津四十一中.2005.4

[2]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一作文800字:感悟父爱 篇13

柔和的月光,使安宁的庭院铺满了一地的银白,夜,好静谧。父亲的鼾声奏响了一曲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空。望着熟睡的父亲,我的思绪飘向了那片圣洁的天空······

小时候,我对父亲并不畏惧,更多的时候是甜蜜的。他知道我喜欢可爱好玩的小动物,总会给我带来小狗、小兔一类的动物;他还喜欢骑车带我去玩,去小河边、田野里看风景,我每次都高兴的摇头晃脑。脸上更是神采飞扬。这让我感到了父爱嗲给我的温暖。

我年幼时就和母亲一起生活。幼小的我享受着母亲的呵护,但我并不满足,因为我也渴望父爱,所以我几乎每天都借用母亲的手机与父亲通话,而且总能天南地北的聊上一大阵子。直到现在想起来,还是一种亲切的怀念。 然而,随着时间的飞逝和年龄的增长,我与父亲这份情深的爱渐渐淡化了,想起幼时与父亲的相处的美好时光,我恨这匆匆消逝的时间。以往每当我要考试时,父亲会给予我十足的信心 ,并以自豪的心情祝福着我。现今的父亲总以一句“该考试了,还不努力”的话劝告我。望着父亲严肃的脸,使我更渴望听到一声声鼓励和安慰。

有一次,我们一家要去登门探亲,天气微凉,寒风嗖嗖。我只穿了一件单薄的衣服,坐在沙发上的父亲关切地说;“天冷了,多穿件衣服。”“哦,一会儿就换。”我对这突如其来的父爱打动了。猛然抬头,父亲那关切的眼神,映入了我的视野,我的心微微颤抖了。

记得那回老师要求买学习用品,本来买一个便宜的东西是一件简单的事,父亲却非要到文具店给我买个最好的。我知道这是一种无形的`父爱,正是这父爱在默默的支持我的学业。我也没有非挑好的,只选了一个普通的工具。事后,父亲还周到的问我还需要什么,我摇摇头,望着父亲慈祥的脸,痴痴地说:“谢谢您!” 我此时才发现,在最深的地方也能看到星星,因为那里有最明亮的风景——那就是父亲的微笑。

父亲平日奔波着很累,作为儿子我愿为父亲分享欢乐,面对父亲的挑逗,我总能高兴的接受。我更愿给父亲疲惫的身体按摩,父亲便微笑着说“儿子长大了”我看到父亲的微笑中洋溢着幸福与欣慰。想想从小到大一路的成长,每个成长脚印都有父亲那件事臂膀呵护着,是那如山的父爱指引我们前行。

初一作文与点评:心灵感悟 篇14

我,仰望窗外风景,一切都如此美好,引人入胜,沉醉其中。在纸上我可以挥洒自如,不受任何限制,超脱世事的繁华。‘笔下的一切或是顿时的灵,许是日月的感悟,一切随心罢了。

笔下彰显的不如意,化为水墨印化在纸上,留下了他的魅力。使古今的文人雅士对其之沉迷,我并未超其尘世,我也终不过是一个幻想美好的路人。时光匆匆,一刻并未停留,一丝一亳的从我指尖溜走。我是故意的或是不情愿的,己无所改变,没有意义。珍惜己拥有的忘记曾失去的,才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昨天,星光灿烂,耀人眼晴。

蒲公英平凡,安于自由。每人每物都有其理想,追求,从未被代替。

初一:宋红艳

点评:以景喻情,开头颇有新意,情景交融,渲染意境;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以味诱人,意境深远。

美中不足的是,文章像是意识流派的风格,又像是日记体,想到哪写到哪,随心所欲的抒发感情,但作为叙事文来讲中心不够明确。

作者可以在文章开头便点明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写作,使文章思路更加清晰。

点评老师:苏璐璐

初一作文:我的感悟 篇15

教育性, 除了其专业内容所决定以外, 更主要的是其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它总是站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一边, 以弘扬科学和民主为己任。

知识性, 则不仅仅表现为传道授业, 教书育人为基调, 它更突出的是说文道理, 谈今论古, 天南地北, 海阔天空, 显得很“杂”。但其“杂”又并非杂乱无章, 而是杂而不乱, 总是为一个中心服务。这样, 在所谓“杂”的形式下就给人许多知识, 给人很多趣味, 教人俱多智慧。

形象性, 要求随笔不仅可以借助现成的形象, 而且必须尽力勾勒出自己的典型形象以阐述事理。优秀的随笔不是抽象的理论说教, 而是将真理寓于形象之中, 或讲一个故事, 或引用一段历史, 或描绘一些生动的社会现象, 或打一个发人深省的比喻, 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来突出自己所说的对象, 使读者能从感情上唤起丰富的联想, 并潜移默化地从中获得明确的结论。

此外, 形象性还要求随笔作者直抒胸臆, 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品质, 爱憎分明的感情, 从而让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进而激发读者的情感。

随笔的表述方式是多样化的, 主要有随感、针砭、赞扬和论辩等。随感旨在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给读者以强调、提醒、告诫、呼吁或提示, 以表达作者的一种观点、愿景、建议或预见, 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工作的健康开展。针砭, 作为一种批评或贬责, 要求切中时弊, 对某种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缺点错误, 不良作风给以及时揭露和批判, 并对症下药, 指明方向。赞扬, 以正面表彰先进人物、新事新风、新鲜经验, 倡导处于萌芽状态的新思想新精神, 从而由小见大, 有力地推动教育学改革。论辩, 指的是拚正是非, 论述事理, 着重从理论上、思想上、认识上给人以新的启示。

进行随笔的创作, 关键在于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抓准问题。所谓“准”是指所提出问题, 确实是教育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实际问题。

二要找准突破口。所谓突破口, 也就是角度。这种突破口最好是由小见大具有典型性的正反教育教学现象, 或具有萌芽性的新鲜事物, 或古今相承能生发出新意的历史典故, 或行业相通能转化成金的他山之石。

三要追求精炼。“文以意为主”, 精练的文章, 首先是主题精练。主题精练, 即指主题有独到新意, 旨远意深, 又指主题的单纯集中。意在笔先, 作者应先对所要论述的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坚持舍弃“不必命之题, 不屑言之理”,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炼意”。当主题确定后, 还必须对论据进行梳理、剪裁。刘勰说:“裁则芜秽不生”, 强调了剪裁的重要。此外, 还要锤炼词语, 推敲字句, 讲求语言的精练和文采。精练和文采并不矛盾, 精练不是苟简, 而是精彩和练达。人们把随笔视成说理性散文, 就足以说明追求语言的艺术性在随笔写作中的重要意义。例如笔者在清华大学学习之时撰写的另一篇随笔性散文, 当属此类文章中的精品之作。

四要巧构波澜。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有了千回百折, 峰回路转, 才能藏奇储险, 引人入胜。因此, 写随笔必须注意章法, 力求尺水兴波, 连绵起伏, 千万不可搞直筒子结构, 一引典故, 二发议论, 三提号召;或者一树靶子, 二加批判, 三定调子。教育随笔要力求全文一波三叠, 一唱三叹, 让你一时“好向源头通曲水”, 一时又“再向天外看奇峰”。

笔者曾有感于初等数学研究者的不被人理解, 甚至遭人非难的社会现象, 写下了一篇《为孤独高傲的“初等数学研究”者高歌》的随笔文章, 作为例文附上。

为孤独高傲的“初等数学研究”者高歌

时下, 泡酒吧, 坐音乐厅, 打高尔夫成为了一种时尚。然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那些活动虽然高雅, 但都是贵族的享受。当然也有大众化的娱乐, 比如玩麻将, 打扑克, 下围棋……, 人们也可以乐在其中。多人玩味的几人游戏难免会经常发生“三缺一”的尴尬, 于是有一个小小的群体, 玩起了清贫者可以负载、孤傲者可以独享的游戏———玩数学。

对数学教师和数学爱好者而言, 它既是游戏, 也是生活, 生活与游戏融为一体, “游戏人生”不再是人生的亵渎, 而是升华, 这也是数学爱好者独有的“艳福”。

初等数学研究者理当属于拥有享用“艳福”的使者。他们灵感的突发, 拓展了教学中的数学问题;他们高超的技艺挖掘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不等式;他们宽阔的视野延伸了多面体的凹凸性。他们乐于探究的精神, 创新了初等数学研究的新成果, 创建了折线理论。他们的成果虽然不能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提并论, 但他们也从来没有想到居庙堂之高, 与大师平分秋色、附庸风雅。

他们沉浸在数学的王国里, 做喜欢做的事。他们不像一个乐于玩扑克的人一样, 津津乐道于某一盘牌赢得痛快, 或耿耿于怀某一局牌输得惨烈, 从来也没有想去申报牌类运动的几级桂冠。他们企盼的是得代数之趣, 铸几何之魂。然而, 正是这一批得“闲云野鹤之趣, 魏晋雅士之情”的初等数学研究者们重提古老题材, 重探千年课题, 使一些古老的遗产得以保留使几千年来的数学文化得以继承。

初等数学的研究者们就像艺术的玩家一样, 钟情于一幅画, 一方印, 却在不经意中保住了一份历史, 弘扬了一种文化。正是他们对数学的痴情, 才使得被时代所覆盖的数学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和发展, 是他们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经典数学问题, 淡出教材, 精心研究, 换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他们不愧是数学文化遗产的保护神, 他们是传播数学文明的使者。

纵观高考数学命题的发展, 如2002年全国高考文科数学试题“用三角形纸片剪拼三棱锥和三棱柱模型”;而后又有2003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以计算机二进制为背景的组合数学”压轴题, 这些形式新颖的试题都超越课本, 超凡脱俗, 其背景来源无疑都是来自初等数学研究, 只有深谙其中奥秘的人们才有希望获得成功。怪不得经常有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概:“要想在指导高考中有所成就和建树, 不仅要懂得从课本中找联系, 从竞赛试题中找借鉴, 从高等数学中找启示, 同时还应该从初等数学的研究中寻找智慧, 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更是如此”。

初等数学研究, 本应是一个数学教师的基本素养, 却被一些人怠慢了。有人认为它是无用之物, 是故纸堆里的东西。甚至还有人在非难于它。对此, 一个真正的初等数学研究者, 大概是不会与之争辩的。他们信奉的是“走自已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他们之所以如此执着, 是因为他们还是教学研究的奠基者, 没有哪一项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成果不是建立在初等数学研究之上的。上个世纪80年代涌现的两位初等数学研究大师杨之、劳格先生, 他们博古通今, 综观现状, 揭示了初等数学的五大特征:初等、基础、综合、有较高的普通教育价值、与高等数学融通。

当今世界, 鱼龙混杂, 学术界亦是如此。有的人或嫖窃他人成果, 或伪造试验数据, 媒体常常会冒出这样不端的新闻。然而, 却很少有人在初等数学研究上造假, 这是因为用初等数学研究的成果很难交换到一些人所需要的荣誉和光环。这是初等数学研究的悲哀, 同时它也是初等数学研究之大幸。正因为如此, 才使初等数学研究始终保持着一份宁静, 坚守着一方净土。从而营造了“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奇文同品读, 疑义共诠释”的研究氛围。

2003年底, 我有幸在南京荣获了全国第六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 更有幸的是我聆听了著名的美籍华人数学家项武义先生和中科院院士谷超豪先生的学术讲座, 这两位令我高山仰止的大师, 一位以圆锥截线的来龙去脉为中心课题, 简明扼要地叙述一段由古希腊几何学到牛顿天体力学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传奇故事。而另一位则从数学的特点谈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他们的演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从初等数学问题引入, 博古通今, 贯通中西, 通俗易懂。时儿将一个几何题、一个代数变换, 把听众带入了中学时代“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的美好记忆中, 并将初等数学研究的情结溢于言表。于是我当时就在想, 初等数学中如果没有值得我们珍视的东西, 没有未被发现的规律, 那么, 怎么会激发大师用初等数学研究的方式来惠及后生呢?

一提起数学, 有的人犹如“谈虎色变”。然而, 在大师的眼中, 初等数学可以归结为“数”“形”两条主线。“数”即函数, “形”即几何。他们认为数列是函数的特例, 方程是函数值为零的特款, 不等式是函数值大小的比较……。而对于三角函数, 大师们更是技高一筹, 他们认为“三角函数就是单位圆上点的坐标, 三角函数所有性质的根源, 都来自圆的对称性”。如此精辟的论断, 引领后学在数学的领域里不断的探索。这一切都证明了希尔伯特关于“任何一门学科, 只要它能提供丰富的问题, 它就有生命力”的见解。由此可见, 初等数学不但有生命力, 而且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只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就可以摘取初等数学皇冠上的一颗颗明珠。

二十世纪80年代起, 初等数学研究方兴未艾, 硕果累累。杨世明先生发现全息现象, 汪江松教授与黄家礼老师联手甄别几何明珠, 特级教师杨学枝将不等式的若干方向不断推进, 熊曾润教授和王方汉老师洞析星形折线, 沈文选教授和冷岗松教授则把初等数学作为一门课程引进了大学课堂。他们都是我国初等数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是我所熟悉的雅士哲人, 正是因为他们那雅士般的闲趣和哲人般的智慧换来了今天初等数学研究的繁荣。

回眸上下几千年, 谁知数苑多少事。有谁会知道,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会成为组合数学的经典, “1+1”会成为科学皇冠上的明珠;又有谁会知道, 幻方会由《易》演绎至今, 变得如此精妙绝伦, 博大精深。使她们流传下来的不是她们实用性, 而是她们的艺术性。如果我们的先贤都以“是否有用”作为标准来取舍的话, 那么, 这些美好的东西早就被历史所湮没。

初等数学自她们诞生的那一天起, 就与衣食住行无缘, 与功名利禄无涉。而吸引研究者的并不是这些身外之物, 而是数学问题的本身, 问题本身的魅力, 问题所指向的理性精神, 以及思考问题所产生的愉悦心情和探究问题所激发的生命活力。

“代数瑰宝, 几何明珠, 数苑奇芭”都是初等数学美好的别称。我们珍视初等数学, 即使在评价数学进展的《数学译林》中也开辟了一个属于初等数学研究的栏目“数学小品”, 将她称作“小品”, 大概表达了人们对她的一份珍爱。

上一篇:新课标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加减-去括号法则》教学反思下一篇:家庭中的保险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