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海上日出赏析(精选11篇)
散文海上日出赏析 篇1
海上观日出优美散文
早就盼望能看到海上日出的奇景,今年暑假有幸到海上旅游,终于偿了夙愿。
八月一日下午一时,我从上海乘海轮去烟台探亲。想到第二天一早能亲眼目睹海上日出的雄伟景象,我兴奋得一夜没睡好,凌晨四点我就迫不及待地起了床,唯恐错过了好时光。
甲板上已站了不少人。东方的鱼肚白色中,已隐隐透出了一线红光。这红光渐渐地扩展着,扩展着,颜色由浅变深,终于变成绚丽多采的朝霞,染得上下一片通红,人们竟分不清哪是海浪,哪是云霞!不一会,霞光之中颜色最红最艳的地方露出了太阳的`圆顶,立时,海水和云霞的界限分明了,波涛一涌一涌的,滔滔滚滚地拥向那太阳升起的地方。那轮红日,仿佛是从水中浮出来的,忽的一下被托出海面,是那么快,就象新嫁娘揭头纱似的,眨眼之间露出了容光焕发的面庞,是红得那么艳,艳得逼人的眼!霎时,天空、海浪、客轮、人群,都沐浴在一片红彤彤的光辉之中。雄伟壮丽的场面使人群发出了欢乐的呼声,人们忘情地叫着,跳着,笑着,向着朝阳挥舞着手绢。就在这群情沸腾之际,船上的广播响了,传出了《歌唱祖国》的乐曲,大家马上跟着唱了起来:“东方太阳,正在升起,人民共和国正在成长。”
这歌声,从人们心中唱出,又唱进人们的心里,是那么雄壮,那么豪迈!在这激越的旋律中,我心中产生了一种庄严的想法:得到了第二次解放的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正是从中华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的一轮朝阳吗?她跟眼前的红日一样,灿烂辉煌,蒸蒸日上,给人们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光明、温暖、幸福。
“呜――”汽笛一声长鸣,“朝阳号”披着璀灿的霞光,载着嘹亮的歌声,乘风破浪地驶向光辉灿烂的前程。
散文海上日出赏析 篇2
语言交际以语篇的形式出现,语篇是一个相对独立、具有整体意义的言语交际单位。衔接之所以能使一段话成为篇章,在于衔接通过语法和词汇等手段,把结构上彼此毫无联系的句子黏着在一起。目前,语篇的衔接与连贯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海上的日出》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写景名篇。张培基在英译过程中,既使译文语言自然流畅,并保持原文的风格。本文以《海上的日出》中英文本为语料,探讨汉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如何在汉英译语篇中实现的。
二、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连贯是一个语义概念,指的是话语内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在意义上的联系。连贯的产生以语篇实体为单位,以语篇中的信息为线索,激活接受者大脑里所储存的背景知识和信息,借助接受者的认知推理,理解语篇的过程。语篇连贯通过各种衔接手段得以实现。Halliday(2001)认为语篇连贯需要语篇衔接和语域一致。Richard(2005)认为连贯是“连接语篇中话语的意义或文本中句子的意义的关系”。胡壮麟等(2005)进一步扩大了衔接的范围,提出了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多层思考。
三、语篇衔接手段与翻译
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语法衔接有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词汇衔接有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和搭配。本文将通过张培基对《海上的日出》英译版本在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分别进行分析。
1.语法衔接。
(1)照应。
例1: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译文:It kept rising laboriously bit by bit as if weighted down with a heavy burden on its back until,after breaking through the rosy clouds,it completely emerged from the sea aglow with a lovely red.
语篇分析论述中一般把照应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另外,照应词项还可称为外照应或内照应。例1中的第一个it是一种内照应的下(后)照应,指的是上文中提到的太阳。为避免冗余,作者没有使用单词sun。在汉语中,主题元素一旦被引入,在下文中通常会省略,即“零形回指”。例1中可以看出,汉语原文并没有使用代词回指,这并不影响意义的表达,但在英语译文中,却在两处用了回指代词its和it。
(2)省略。
例2: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译文:As expected,the sun soon appeared revealing half of its face,which was very red but not bright.
省略指的是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使语篇上下紧凑的一种语法手段。省略的类型有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汉译英中值得关注的省略现象,是汉语的零位主语的问题。例2中,原文并没有在“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之前再次出现“太阳的脸”,但是在译文之中,译者使用从句,并用which代替了“太阳的脸”,这使得在英语译文中仍保留了原文当中的精简。
(3)连接。
例3: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彩也突然有了光彩。译文:Then,before I knew it,the dark red orb began to shine blazingly,dazzling my eyes until they stung and all of a sudden lighting up the surrounding clouds.
连接是通过连接成分体现语篇中各种逻辑关系的手段。连接成分往往是一些过渡性的词语,表示时间、因果、条件等逻辑上的联系。在例3中,原文中几个小分句都围绕着“深红的圆东西”这个中心点,因此在翻译时,把它作为主语,再运用两个并列的现在分词短语把语意融合在一起,英语译文中,译者选择了添加连接词then和and,使译文的逻辑性更加清楚规范。
2.词汇衔接。
(1)上下义。
例4: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译文:But its radiance managed to show through the dark clouds to edge them with golden lace.Then,after gradually breaking through the tight encirclement,it came into full view and even dyed the dark clouds purple or scarlet.
上义词的含义是概括的,下义词的含义是具体的。一个上义词包括若干个共同下义词。在例4中,译者连续使用表示颜色的四个共同下义词,真实地反映了原文中日出时天空中由黑色到金色再到红色的过程。
四、结语
散文的“神”是通过一定的“形”反映出来的,散文的神韵蕴含在文章的语法、语义等各个层面。本文通过语法和词汇衔接分析了散文的衔接与连贯。广大译者在翻译散文的过程中,可参照上述方法处理好语篇衔接关系,从而为读者提供衔接合理、语义连贯的译文。
摘要:语篇功能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组织信息的方式并表明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语篇的连贯通过不同的衔接手段得以实现。本文通过比较巴金散文名著《海上的日出》的汉英版本,探讨汉英语言在衔接与连贯上的差异,提出在进行散文英译时应注意的方法。
关键词:语篇分析,衔接,连贯,翻译
参考文献
散文海上日出赏析 篇3
【关键词】语篇分析 衔接 连贯 翻译
一、引言
语言交际以语篇的形式出现,语篇是一个相对独立、具有整体意义的言语交际单位。衔接之所以能使一段话成为篇章,在于衔接通过语法和词汇等手段,把结构上彼此毫无联系的句子黏着在一起。目前,语篇的衔接与连贯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海上的日出》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写景名篇。张培基在英译过程中,既使译文语言自然流畅,并保持原文的风格。本文以《海上的日出》中英文本为语料,探讨汉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如何在汉英译语篇中实现的。
二、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连贯是一个语义概念,指的是话语内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在意义上的联系。连贯的产生以语篇实体为单位,以语篇中的信息为线索,激活接受者大脑里所储存的背景知识和信息,借助接受者的认知推理,理解语篇的过程。语篇连贯通过各种衔接手段得以实现。Halliday(2001)认为语篇连贯需要语篇衔接和语域一致。Richard(2005)认为连贯是“连接语篇中话语的意义或文本中句子的意义的关系”。胡壮麟等(2005)进一步扩大了衔接的范围,提出了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多层思考。
三、语篇衔接手段与翻译
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语法衔接有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词汇衔接有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和搭配。本文将通过张培基对《海上的日出》英译版本在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分别进行分析。
1.语法衔接。
(1)照应。
例1: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译文:It kept rising laboriously bit by bit as if weighted down with a heavy burden on its back until, after breaking through the rosy clouds, it completely emerged from the sea aglow with a lovely red.
语篇分析论述中一般把照应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另外,照应词项还可称为外照应或内照应。例1中的第一个it 是一种内照应的下(后)照应,指的是上文中提到的太阳。为避免冗余,作者没有使用单词sun。在汉语中,主题元素一旦被引入,在下文中通常会省略,即“零形回指”。例1中可以看出,汉语原文并没有使用代词回指,这并不影响意义的表达,但在英语译文中,却在两处用了回指代词its和it。
(2)省略。
例2: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译文:As expected, the sun soon appeared revealing half of its face, which was very red but not bright.
省略指的是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使语篇上下紧凑的一种语法手段。省略的类型有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汉译英中值得关注的省略现象,是汉语的零位主语的问题。例2中,原文并没有在“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之前再次出现“太阳的脸”,但是在译文之中,译者使用从句,并用which 代替了“太阳的脸”,这使得在英语译文中仍保留了原文当中的精简。
(3)连接。
例3: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彩也突然有了光彩。译文:Then, before I knew it, the dark red orb began to shine blazingly, dazzling my eyes until they stung and all of a sudden lighting up the surrounding clouds.
连接是通过连接成分体现语篇中各种逻辑关系的手段。连接成分往往是一些过渡性的词语,表示时间、因果、条件等逻辑上的联系。在例3中,原文中几个小分句都围绕着“深红的圆东西”这个中心点,因此在翻译时,把它作为主语,再运用两个并列的现在分词短语把语意融合在一起,英语译文中,译者选择了添加连接词then和and,使译文的逻辑性更加清楚规范。
2.词汇衔接。
(1)上下义。
例4: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译文:But its radiance managed to show through the dark clouds to edge them with golden lace. Then, after gradually breaking through the tight encirclement, it came into full view and even dyed the dark clouds purple or scarlet.
上义词的含义是概括的,下义词的含义是具体的。一个上义词包括若干个共同下义词。在例4中,译者连续使用表示颜色的四个共同下义词,真实地反映了原文中日出时天空中由黑色到金色再到红色的过程。
四、结语
散文的“神”是通过一定的“形”反映出来的,散文的神韵蕴含在文章的语法、语义等各个层面。本文通过语法和词汇衔接分析了散文的衔接与连贯。广大译者在翻译散文的过程中,可参照上述方法处理好语篇衔接关系,从而为读者提供衔接合理、语义连贯的译文。
参考文献:
海上日出课件 篇4
篇一: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教案设计
本课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是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古诗三首》《海上日出》《西风胡杨》是精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我家门前的海》是略读课文。课文以不同的文体,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向我们展示出了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海上日出》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
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芾(fú)甘。1904年生。四川成 都人。1927年到法国留学,1928年底回国。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去巴黎留学,一路上,他随时记下了海上的见闻和风光,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
《海上日出》是《古诗三首》后面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无论是文章结构的安排,还是对景物变化的细腻描写,都很精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 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以这两部分为主,培养学生写小标题。
教学设计围绕本单元的主题训练“”和内容与表达进行。学生状况分析:
五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刚刚进入高年级段,教学中,要在学生原有的阅读、理解和表达的基础上提出要求,并扎扎实实地训练,注意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文字,体会其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引领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读写结合,提高习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仅习得学习方法,而且使语文素养步步提高。
学生课前已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和文中的词语,查找了巴金的资料,并进行了分享,对《海行杂记》有所了解。也提前布置了观察日出、秋雨、夕阳、月亮、星星等自然现象,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习欲望。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内容,感受晴天里和有云的不同天气里海
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观察事物,大胆想象,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观察日落、刮风、下雨等自然景象,用一段话将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观记录下来。
二、教学重点:了解晴朗天气里日出的全过程,体会其壮观之美。
三、教学难点:
1、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的动态过程。
2、学习运用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用一段话将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观记录下来。
四、教学过程及学法引导。课文重点的突破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熟读课文,凭借语言文字,联系生活实际把每句话读懂,体会太阳升起时的特点,同时通过精读(品读)、思考和图文对照,并利用自读、抽读、齐读等形式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之美。
第一课时:熟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精读第二三自然段,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的动态美,感受晴天里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学习运用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用一段话将你最喜欢的自然 景观记录下来。
第一环节:
1、凭借语言文字了解作者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观察海上日出的。
2、精读课文,感受晴天里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课文难点是抓动词“负--纵—冲—跳”,帮助学生运用勾、画、批注,缩句、扩句和课件,在头脑中建立想象的基础,体会太阳在上升的过程中很费劲、很吃力的样子。领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第二环节:
1、课件出示日落、下雨、刮风等自然现象。
2、用一段话将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观记录下来。
第三环节:习作展示、总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一)目标完成过程及重点难点学习
1.指名读每一自然段,相机指导阅读,并引导学生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五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2、全文分为几段?每段讲什么?
全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1)讲“我”常常在海上看日出。
第二段(2、3)讲作者在晴朗天气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三段(4、5)讲作者在有云时看到的日出。
第四段(6)总起来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上述要求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由于课文层次清晰、内容明了,尽量让学生自己概括段意。)
3、学习有云的海上日出。
有时候太阳躲进了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篇二:公开课:海上日出教案
《海上日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
李耕
设计理念:根据本文特点,我以朗读和图示作为教学全文的主线, 引导学生随文入境,随境生情,以境促读,让学生既在水天相融、霞光万道的晨曦画卷中去朗读书中语段来流放自己的感情,又在贴切生动的语言中感受朝晖霞彩的动静变化之美。充分发挥以朗读、图示代替烦琐讲解的功能,创造性地把读、想、看、问、思、说聚合交融,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景中读文、读中看景的主体建构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
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学习课文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是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板书的纸条
教学方法:尝试设疑、突出主线、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上课前我们欣赏了一首优美的歌曲,谁知道歌曲的题目?(日
出东方)。这首歌为我们描绘了日出东方的壮丽景象。上节课我们阅读
了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初步感受了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这节课
我将带着同学们和在座的老师们进一步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2)板书课题
七
海上日出
(3)(课件出示)你觉得课文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我们的共同感受?(贴纸条:伟大的奇观。课件出示并探究这句话表达作者什么感
情)
【设计意图】由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深入阅读,感悟理解
进入第一环节,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仔细看图,看看下面几幅图分别是海上日出什么时候的景象,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每幅图先指名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再齐读。
课件出示图1: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
课件出示图2: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课件出示图3: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综合三幅图,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提问:如果我要你给这三幅图综合起一个名字,你认为什么名字
最好(日出前)
小结:这一自然段写出了日出前什么的变化?(天空色彩的变化)找出描写颜色的词。(学生集体一边回答一边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了解日出前天空色彩的变化,为学习日出时作准备。
进入第二环节,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下面请同学们再看图,细心观察,想想他们分别描写了 海上日出什么时候的景象。
每幅图先指名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再齐读。
课件出示图1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
红得很,却没有亮光。(指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课件出示图2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
向上升。(指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课件出示图3 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
色真红得可爱。(指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课件出示图4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
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综合四幅图,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提问:如果我要你给这四幅图综合起一个名字,你认为什么名字
最好(日出时)
小结:(1)说说日出时天空颜色、光亮、太阳的动态有什么变化?用
笔在书上画下来。(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回答。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海上日出时的景象?(三个方面)
3(课件出示)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晴朗时日出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突 破教学难点。
进入第三环节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课件出示)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问题:
(1)、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上日出的什么景象?(有薄云和
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2)、文中是如何描绘的,找出有关的语句。(提示从光亮和动
态 教师巡视指导)
1、学习第四自然段,想象云层薄时日出景象。
每幅图先指名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再齐读。课件出示图一
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
面。
课件出示图二
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
烂的亮光。
课件小结
有薄云时看日出(从光亮和动态)
2、有黑云且云层很厚时,作者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每幅图先指名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再齐读。课件出示图1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升起来,人就
不能够看见。课件出示图2 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上一道光
亮的金边。课件出示图3 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紫色
或者红色。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 了。课件小结
有黑云时看日出(从光亮和动态)
【设计意图】通过对海上日出不同景象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力求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达到教学目的。
三、总结全文
(1)课文通过写晴朗时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以及有薄 云,有黑云时日出景象,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一边总结一边贴板
书)
(2)课件出示本课写作特色
(3)课件出示作业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日出之前
晴朗时{ 日出之时
日出之后
光亮
伟大的奇观 {
有薄云{
动态
光亮
有黑云{
动态
篇三:海上日出
本课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以这两部分为主,培养学生写小标题。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和文中的词语,查找了巴金的资料,对《海行杂记》有了了解。多数学生去海边看过日出,对这篇课文觉得很亲切,很有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海上日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海上日出》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75页,快速地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读课文)
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表扬学生读书认真,说得很好。)能不能把你说的这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读第3自然段)
2、通过他的读,你了解到了什么?(生:我从他的读中感受到晴天时海上日出的情景。)
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写了晴天日出时的情景,自己找一找,读一读。谁来读给大家听。(学生读第2自然段)
3、你读书很认真,这两个自然段是写晴天时海上日出的。请你们把这两个自然段一起默读一遍,把描写太阳升起来时的动作,颜色变化的词找出来,做个标注,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及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能按课文的顺序进行学习。)
下面我们来汇报学习的情况。
(1)我们在汇报时,尽量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说。
学生汇报:
①我喜欢写太阳快升起来的情景,“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转眼间”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强”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变化。
②我想说说作者为什么目不转睛地望着,作者天天看日出,知道这时候太阳马上要出来了。③“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好,觉得太阳特别可爱。
师:你能读出太阳的可爱吗?(学生读句子。评议。)
我有个问题,为什么用“果然”一词,不用行不行?(大家讨论、争议,各抒己见。)
师归纳:“果然”一词用得很合适,它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知道太阳要从那里出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师:同学们很用心地读了课文,才有这些见解。我们继续往下看,太阳是怎样一点一点升起来的。
④“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冲破了”“跳出了”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板书:负着重荷一步一步跳出海面
师:你来读读这几句话吧!(课件:图片)
师:怎样读好太阳升起来的这段话呢?同桌互相说说哪些词语要读得抑扬顿挫,试着读一读。(同桌互相读)指导读。
⑤“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句话写太阳升起来了,“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写出了太阳的强光。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正是天晴时海上日出的景色。我们刚才用了在文中找重点词句体会的方式学习了课文。当太阳走进云堆里时又是什么情景呢?继续往下看。请大家自己默读第4、5自然段。用概括的词把这两段话的内容说出来。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学生发言。(1)走进云堆。(2)冲出重围。
(板书:走进云堆冲出重围)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自然段。(2)体会“这不正是伟大的奇观吗?”
4、读全文,听音乐。
5、这样一篇语言精美的文章我们学完了,巴金的作品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下去读一读。
板书:海上日出
负着重荷 走进云堆
晴天时 一步一步 有云时 跳出海面 冲出重围
伟大的奇观
总评:
朗读材料《海上日出》 篇5
在船上,为了看日出,我特地起个大早。那时天还没有亮,周围是很寂静的,只有机器房的声音。
天空变成了浅蓝色,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儿扩大了它的范围,加强了它的光亮,我知道太阳要从那天际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里就出现了太阳的一小半(儿),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这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步一步地,努力向上面升起来。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那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光亮,射得人眼睛发痛,同时附近的云也添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从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人要分辨出何处是水,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了,人却不能够看见它。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出光芒,透过黑云的周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儿),到后来才慢慢儿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黑云变成了紫云或红霞。这时候,光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海上日出》阅读答案 篇6
亡羊补牢
A.养牲畜的圈
B.结实、坚固
C.监牢
正确答案:A
2.给画线的字,选出正确的解释。
奇观
A.看
B.看到的景象
C.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正确答案:B
3.选出下列句子用的修辞方法。
那儿露出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A.反问
B.设问
C.比喻
D.拟人
正确答案:C
4.选出下列句子用的修辞方法。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A.反问
B.设问
C.比喻
D.拟人
正确答案:A
5.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灿烂的( )
A.光彩
B.光亮
C.亮光
正确答案:C
6.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金边
A.亮光
B.光亮
C.光彩
正确答案:B
7.给画线的字,选出正确的解释。
自不量力
A.限制
B.数目、数量
C.估计
正确答案:C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日出前,天空还是( ),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 ),红霞的范围( )。
日出时,天空中出现了( ),接着( ),到了最后( )。
正确答案:一片浅蓝 出现了一道红霞 慢慢扩大 太阳的小半边脸 使劲儿向上升 太阳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阅读技巧
1、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海上日出教案 篇7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必须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日出的几种不一样景象。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使用媒体:
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海上日出》。
二、启发谈话:
本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时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记县,海上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大家读读课文就会明白了。
三、指导自学。
1、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不理解的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作者观察到几种情景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4、把作者描述日出时最美的句子画下来。
四、交流自学情景(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生字新词:红霞、范围、分辨、奇观,刹那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得流利、正确。)
3、讨论。
①作者观察到几种情景下海上日出的景象?(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景下)
②课文能够分几段?(全文分为四段)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文章,作者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3、这一段与全文关系怎样?(结构上有提挚全文的作用--全文总起。)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课外听写。
2、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听写。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太阳还没有露面之前,天空的颜色有些什么变化?
2、“我明白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这句话中“明白”是什么意思?
3、个别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5句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描述太阳升起的过程的?
4、文章用了哪些词句分别写出了太阳升出海面时的颜色、形状、光亮、动态的?
5、导读第三自然段。
6、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7、齐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4、5自然段。思考:两个“有时候”各指什么样的情景下的日出景象?
2、当云薄时,海边的日出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水天一色一片灿烂
3、当云很厚时,日出又是怎样的奇观?
4、第5自然段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异常好?
5、齐读第三段。
6、小结:课文二、三两段描述了不一样天气里海上日出美丽雄奇的景象。
四、读第四段
1、练读第三段。
2、这句话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五、教学小结: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你觉得能够从《海上日出》这篇文章作者中学习到怎样的写作方法?
第一、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第二,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把太阳升出海面的过程描述得生动、传神。
第三,课文用词十分确切、传神。
3、练习有表情地朗读全文,并经过多种形式练习背诵全文。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有机会自我观察日出的景象,与课文的描述作比较,可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1海上日出
晴朗时:红霞——扩大、亮——小半边脸——向上升——跳出海面
红得可爱
夺目的亮光
有云时:躲、透——水天一色
海上日出作文 篇8
暑假的一天,妈妈说要带我去看日出,
海上日出作文
。为了能看到日出,我们早早地就来到了海边。
来看日出的人真多!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日出的美丽景色。我也和大家一样,盼着太阳赶快出现。
太阳没出现之前,海边一片黑乎乎的。我真想太阳赶快出现。为了看见日出,我把眼睛睁得铜铃般大,简直望穿秋水,
太阳散发着柔和的光,披着一层淡淡的纱,悬挂在高高的天空。它像法力无边的神仙,把周围的云块都变成了令人神往的海浪;它像力大无比的大力士,把周围的云推开,猛地一跳,蹦出了海面;像被老师表扬的小学生,兴致勃勃地向前走……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篇9
单说指导朗读课文,记不清花了多上时间,两节课基本上都在度,每天得早读时间也在读。先是范读,再是指导重点句子读法,最后是指导学生背诵……虽说读书要强调整体理解地读,这样才能做到有感情,但我觉得有时候形式也是必要的。
重朗读重吟诵,是汉语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叶圣陶老先生把朗读称之为“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能与作者心灵相感通。散文大师朱自清认为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言里头。“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联系着读,有时还需背诵”。不错,三分文章七分读,特别是像《海上日出》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
教学《海山日出》,除了让学生好好地读,我都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不读简直就不算学,不读就不能领悟文章的要义。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情感,起到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深情的“美读”,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和作者思想感情。更能体会到作者当时内心感受。
海上日出 篇10
凌晨四点,我被门外一阵忙乱的声音惊醒。窗外有人激动地喊着:“快点儿,看日出去!”我急忙翻身下床,披上宾馆的大浴巾,和爸爸、妈妈急忙下楼,随着夜幕中的人群向海滩涌去。
海滩离宾馆很近,出了宾馆大门只转一个弯就到了。这时,海滩上已经站满了早起的人群。他们有的翘首张望,有的三三两两的在拣着贝壳,有的在忙着准备自己的照相机和摄像机…
我站在松软的沙滩上,极目远眺,海水一片黑暗,只有海浪在“哗哗”的、永不停歇的冲击着沙滩。海风带着淡淡的、咸咸的鱼腥味迎面扑来,让人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忽然,人群有点躁动。我抬头望去,在大海深处,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片鱼肚白。天色慢慢亮了起来,星星也不见了。不知什么时候,天边出现了一条桔黄色的彩带,细细的、长长的,就像横在天水之间的一条彩河。慢慢地,天上的云朵也燃烧起来,就像火红的`木棉花一样。这时,人群沸腾了。人们像潮水一样的向海边涌去,好像要离太阳近些、更近些……
在人们的期待中,太阳慢慢地露出海平面。开始,只是一条细细的红线;接着,又像个害羞的孩子,露出细细的、红红的眉毛;慢慢地,又露出月牙般的笑脸……
这时,海水红了起来,就像燃起了熊熊的大火。太阳一点一点地向上挺着,好像十分的吃力。你目不转睛地看着它,它好像走得很慢;你稍不留意,它就向上升起了许多。当太阳完全升出海平面的时候,它的形状看起来就像一个煮熟了的鸡蛋黄一样。它发出的光芒很柔和,既不刺眼,也不强烈,照在人的身上,感觉特别的温暖。
这时,海滩上的闪光灯不停的闪动,人们都在用一个姿势在拍照。人们站在不同的位置,纷纷伸出左手,手心朝上。这样拍出的照片,每个人都把那红红的太阳托在了自己的手上。
这时的海面,万道金光,好像有千条金蛇在狂舞,有万条鲤鱼在跳跃;这时的天空,霞光万道,万紫千红的彩云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时而像匹骏马,时而像头山羊;时而像猎人射猎,时而又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在嬉耍……
《海上日出》教案 篇11
1、理解作者对日出过程中景色变化的生动描写,体会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2、联系全文正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并适当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字典纸水彩笔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从《海上日出》这个题目可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什么?“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和“奇观”各指什么,海上日出究竟有什么“奇观”呢?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自主性练习设计(以下四题任做两题)
1、看图,读课文,说说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2、课文最后说“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你同意这说法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散文海上日出赏析】推荐阅读:
海上灵光经典散文11-16
语文《海上日出》教案10-08
1海上日出教学教案06-29
《海上日出 》优秀教案08-28
海上日出四年级作文10-22
海上日出检测试题及答案06-18
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教案12-03
海上的日出优秀教学设计06-07
海上日出的优秀教学设计11-07
五年级下一单元作文:海上日出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