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024-11-04

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精选11篇)

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篇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科:理学

门类:电子信息科学类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

就是这样。。好好学吧你

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篇2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该专业将电子与信息系统、电子科学和无线物理学相互结合, 形成一个全新的新兴学科。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 因此许多高校内该专业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原则

1.1 坚持以需求为主要动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型专业, 其内容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并能够广泛运用与社会实践中去。因此, 在进行课程设计、选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时都应当坚持以需求作为主要驱动力, 这样才能使专业建设得以长久广泛的发展,

1.2 以核心课程建设为中心

最近几年, 我国教育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没有将课程建设作为核心, 导致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拼接式的教学手段。因此必须要求学校和教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建立一个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骨干课程体系, 并且要求改课程体系必须与教学大纲、教材等相配合。

1.3 加强实践环节

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殊性, 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必须是能够掌握先进技术并具有专业电子信息技术知识和技巧的专业型人才, 因此学校必须通过课内外的各种渠道, 引导学生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将所学专业电子信息与技术知识和技巧巧妙合理的运用于实践中去,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口径宽, 并未突出专业特色

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一门新兴专业, 目前仍然处于建设和发展初期阶段, 因此大部分学校对于该学科的课程设计上并未进行严谨的考虑。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学习的课程主要有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线电物理学等专业学科, 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泛, 专业口径过宽, 这就无法有效体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色。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 在课程设计时并未对该学科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和内容设计, 这些原因都导致大部分学校内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等理工学科之间没有很大区别。目前这种情况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

2.2 师资力量不雄厚

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还处于建设与发展初期阶段, 其师资力量还十分欠缺。很多高校中真正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教师严重不足, 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换代速度十分快, 因此这些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授课过程中并不能给学生传授及时有效的前沿知识。加上校内一些教师是刚毕业的学生, 在教学经验上存在严重不足, 校内师资结构也存在一定问题, 这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严重阻碍作用。

2.3 缺乏专业实践力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 其内容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 因此, 实验教学是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目前许多高校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合理的实验课程安排, 然而实验课程只是单一的让学生按照实验教材进行一些简单的验证型实验, 记录相关数据, 填写实验报告。这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起了限定作用, 影响学生自主研发和设计的能力, 加上实习过程中一些工作做得不到位, 严重影响着学生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上的实验实践能力。

2.4 教学思路和方法存在不足

国内很多高校教师在进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讲解时, 只是一味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 对于学生如何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等方面知识并未给出更多的研究和讲解。学生在学校虽然学习并掌握了专业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知识, 但对于如何科学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却并未得到提高。此外, 一些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一味沿用以往教学经验, 并未结合课程实际和新技术发展对课堂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完善提高,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在这种教学环境下, 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并有得到一个有效引导, 进而产生排斥厌烦的情绪, 使得该专业的教学无法达到预定教学成果。

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建议

3.1 加强专业方向建设, 突出学科特色

对于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的专业口径过宽并未突出专业特色的问题, 可以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 加强专业方向课程建设以突出该专业科学特色。针对该专业特点对一些基础特色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一些重点调整和改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必须加强计算机、信号与信息、电路与系统和电磁波这四个方向专业知识的学习。学校应当以这四个方面作为教学方向, 将培养学生对这几个方面知识进行运用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并形成一个明确的教学系统体系。

3.2 提升整体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不足是限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提高整体师资力量在专业建设中显得十分重要。首先, 学科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为学生带来更加专业的教学。教师应当不断关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信息并完善自身专业教学素质, 为学生提供更加有目的性的学科教学。其次, 学校应当资助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很多高校教师并不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 使其无法进行全面科学的教学工作。因此,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 有效提高教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了解, 这样才能够使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

3.3 强化学生实验实践能力, 强化对知识的运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应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为主。学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 应当加大对实验的关注度, 重视实验教学, 同时加强实验室文化的建设。此外, 在学生实习期间, 学校要积极和社会企业进行沟通和联系,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际机会。

4 结语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然而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 使得该专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更好的推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我们应当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完善, 不断促使该专业培养更多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

摘要:本文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原则入手, 分析当前国内高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原则,存在问题,建设建议

参考文献

[1]许福永.关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建议[J].高等理科教育.2011. (23)

[2]张丽英.普通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应走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 (11) :45-48

[3]孙越, 苏玉刚.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提高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M].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写作委员会.2012:33-36

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篇3

【关键字】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0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7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无线电物理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放在理学电子信息类一级学科下[1]。虽然,它归口于理科专业,但它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适应面广、历史较短而又发展迅速的新兴专业。我校于2006年开设了该专业,目前每年招生规模能稳定在150人左右,已初步形成了该专业的教学体系,为提高本专业办学质量,本文就目前该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进行探讨。

1 我院该专业课程结构特点

跟传统专业一样,本专业分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大部分。特点是减少了理论课的课时,增加了实验实践课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并使其协调发展。具体体现在:

(1)注重基础教育

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开设了普通物理,普物实验;加强英语和计算机文化训练,基本做到计算机课程四年不间断。这样,在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强化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训练

在总的学时减少的前提下,对专业基础理论课加强,如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都保证理论课时在60学时以上,实验课时在20学时以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能力,形成宽厚的专业基础。

(3)加强实践环节

该专业的实践实训时间是我院理科中最多的。除了每门专业课程都独立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外,大一和大二暑期安排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大二和大三都安排有两周的电子电工课程实践和专业课程实践;大四第一学期安排有8周的专业实习;第二学期安排有8周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八周的毕业实习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科研训练,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设计制作能力、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使其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2 该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口径宽,特色不突出

该专业是一门理工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涉及知识面很宽,主要包括:无线电物理学、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目前大多数高校根据自身的教学优势,将其分为两个方向,学生从大三开始选修相应课程,这种培养模式比较有利于学生将来选择就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但从课程设置来看,绝大部分院校的此专业与电子信息工程或电子科学技术,甚至与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差别不大,特色不够突出。

(2)师资力量不够雄厚

由于是新兴专业,加之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新器件、新技术等层出不穷,大多数院校有着本专业系统教育背景的教师少,刚从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稍多,但他们又缺乏系统的教学实践,所以师资队伍结构不太合理,师资力量不强。

(3)实验实践力度不够

尽管大多数院校很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在教学时间上也给予了保证。但课程实验内容过于单一,绝大多数是验证型实验,学生面对的是试验箱,连线、开电源、看现象、记录即可,缺乏设计型和研究型的实验项目和内容。特别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上,和社会接触的力度不够,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够。

(4)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有待改进

本科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扩大学生的视野,重视分析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思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研究,适时的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3 专业建设建议

(1)保证执行和管理力度

成立校级该专业建设和评审委员会,该评委会的成员要具有建设此专业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还应具有公正客观的高尚品质。应客观地就该专业的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专业人才规格、主干课程和教学计划、办学条件、科研方向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评估,对该专业建设既起诊断作用, 又有导向和调控作用。

(2)突出特色,加强专业方向建设

教育部于1998年10月提出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四个知识点: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信息;电路与系统;计算机[1]。结合我校师资条件和具体实际,改革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其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应用电子技术方向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方向(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示例)。并加强对相关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使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学程。

(3)具体落实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为目标,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验室硬件到位,保证开放时间;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改变实验考核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明确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和设计型实验的开放;制定工业见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等实践训练方案并严格执行;明确教师指导,建立学生科技活动小组与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健全校外实践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

专业理论课程设置:

(1)必修课: 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Protel DXP(自修)、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等

(2)限选课:应用电子技术方向:电子工艺学(自修)、电视技术、集成电路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方向: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自修)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

(3)任选课(选修4门)电子测量与仪器、数字视频技术、语音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压缩原理、局域网技术、卫星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原理

(4)提高教学水平

在师资力量不是特强的情况下,建议理论老师和实验老师不分开,即某专业课实验教学由该专业课的理论老师来指导,并进行“六个一”。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就该专业课程建设或教学体会进行交流;每两周进行一次公开课,课后互相提出宝贵意见;每月进行一次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学生对相关课程教学的见解;每学期至少和相关兄弟院校进行一次学术交流;每年暑期派老师去企业或实践基地进行一次生产实践;每两年进行一次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

4 小结

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不断改善和完整[2]。但如果我们提高了该专业建设质量,狠抓了教学环节,则我们的招生和就业就水到渠成,我们的高校就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清海.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08.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篇4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强化理工渗透,加强综合实践训练,开设多种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践,使学生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又熟练掌握电子技术、信号处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和各种实验测试技能,了解有关通信技术、光学工程、微电子技术、材料工程、无线电电子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在信息科学、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及生产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在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通信网络的维护与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网络通信设备的研发等行业工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二、培养特色:面向就业市场设置信号处理和电路设计两个专业模块。采用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培养模式。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以电子系统为基础,以信号处理、计算机和电子技术为主线的基本框架,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系统和组成单元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既具有电路系统、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和系统理论知识,又具有光电子系统中电信号处理技术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跨学科人才。

三、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四、主要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路分析、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单

片机原理与应用、EDA与硬件描述语言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篇5

信息学院电科1104班姚华201116030411

通过半学期的专业导论课,我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我 发现我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个专业,对电子信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犹记得小时候对电子产品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想弄清楚其中的原理,还不小心拆坏了自己的录音机。因此大学填志愿的时候我选择了这个专业,既圆了儿时的梦想,也期待着在这个领域里有所建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相信有兴趣做引导,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我一定能在电子信息领域里取得一番成就,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

下面谈谈我自己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的认识和前景。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概述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电子科学与技术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生命、环境、军事和民用等科技领域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必然导致电子科学与产业的迅猛发展。这种产业化趋势反过来对本专业的巩固、深化、提高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电子科学与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态势。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柱学科,是设计各种电子或光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与集成电子系统以及光电子系统的技术学科,也是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并急需人才的重要专业技术领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教育部根据21世纪信息时代的市场要求,于98年确立的电子与信息类较宽口径专业。

本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因此需要一大批具有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能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所以开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必不可少的。该专业的培养要求主要是学生需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科学与技术实践的基本训练,包括生产实习和室内实验。同时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前沿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领域有数字信息处理、电子和光信息技术、高频技术和通讯网络等。基于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数字技术)的重要性,电子计算机和电脑程序起了主导作用。现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技术。

三、专业培养与目标定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根据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现阶养目标可以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适应性强、可以与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相互渗透和工程应用开发的通用性人才;

另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电子信息学科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可持续发展的较高素质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

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篇6

(一)时间:2010年11月1日

地点:电气楼D105

事件:认识实习动员会

今天是实习的第一天,上午,我们在电气楼105教室召开了认识实习动员大会。我们专业的这次实习是由学院测控技术教研室的老师们带队。在实习动员大会上,王大虎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这次实习的具体安排,即此次实习需要参观的几个单位,分别有学校的锅炉房和变电所、焦作联通公司、开封仪表厂、焦作污水处理厂和焦作电视发射塔。王老师随后又强调了实习纪律,他要求我们在实习前后主动地、有意识地搜集与所实习单位和实习内容相关的信息,做好实习准备和实习总结;要服从集体、服从指挥、遵守企业单位的规章制度,保护好自身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最后,王老师又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向我们讲述了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所要具备的一些素质和需要掌握的软硬件知识。他鼓励我们要学以致用,多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董老师在动员会上也做了发言。他首先向我们解释了认识实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实习是认知性的参观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认识一些仪器设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基础,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会上,董老师再一次强调了实习纪律,他要求我们按时集合,不随便请假,维护大学生文明形象,听从现场技术人员指挥,保障现场设备和人身安全。同时他要求我们做到“五勤”,即手勤、眼勤、耳勤、嘴勤、腿勤,认真做好实习记录,争取在实习中真正能有所收获。最后,董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撰写实习报告的格式与要求,并鼓励我们认真实习。下午,为我们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在网上查了些关于锅炉和变电所的相关资料,为明天的参观实习做了些准备。

(二)时间:2010年11月2日

地点:学校的锅炉房、变电所

事件:参观学校的锅炉房和变电所

今天是实习的第二天,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学校后勤集团动力供应中心的锅炉房和变电所。学校后勤集团动力供应中心共有四个锅炉,包括一个蒸汽锅炉和三个热水锅炉,为学校各个单位供暖、供汽、供热水等。通过老师、工人师傅讲解,及自己课下查询资料了解了锅炉容量、蒸汽压力、蒸汽温度、给水温度、引风量、鼓风量、炉膛温度、水压、炉排调速量等表征锅炉性能的主要指标。参观过程中,老师和工人师傅都做了详细的介绍,知道了学校供暖、供水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自己也对锅炉方面的知识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参观完动力供应中心,我们又去了学校的变电所。

学校的变电所分为高电压控制室和低电压控制室两个部分。在高电压控制室,首先看到的是学校高低压一次系统图。高压电是从学校外引入的两路10KV电压,通过两个分立连通的高压配电柜把高电压分别送到两个降压变压器。10KV

高电压经降压变压器变为380V的低电压,进入低电压控制。低压控制室负责学校各单位的电能输送控制。该控制室共有两个分立连通的低压配电柜。两个配电柜既可独立工作,也可相互连通一起工作,彼此互为备份。参观变电所的过程中,了解了三相四线制接法中,A、B、C三根火线和零线的颜色的国家标准,分别为黄色、绿色、红色和淡蓝色,地线为黄和绿双色。在学校里,没有见到架空线。学校属于人口密集的地方,在学校里布置架空线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学校普遍采用的是巷道直埋布线方式,传输低电压采用粗电缆,电能传送到各单位后,各单位依据实际需要,再对电压进行分配处理。

上午实习结束后,我们整理了参观的收获,并写下了自己的实习感想,也为明天的实习做了准备。

(三)时间:11月3日

地点:焦作联通公司

事件:参观中国联合网络通有限公司焦作市分公司

今天是实习的第三天,我们一起到焦作市联通公司进行了参观。共参观了焦作联通的三个设备机房。在第一个设备机房首先见到的是交换机中继架。在这个设备机房见到的最重要的、最不能触碰的部件就是尾纤。尾纤裸露于外界,每次跨越尾纤时必须小心翼翼,害怕一不小心触碰到,影响网络信号。在第二个设备机房见到的是专用网络设备。专用网络设备主要是面向金融等对信息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商业公司,为其提供高速率、高质量、高安全性的服务。其间有一台焦作联通最核心的设备,价值七、八百万元,是联通公司在焦作市的核心部件。在第三个设备房,见到的是从十几年前到现在以至于未来基于信息时代网络发展的各种设备。这里是联通公司网络发展的见证,也是网络信息时代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联通公司采取智能监测和人工监测的双重模式来保障网络的通畅。焦作是网络信息的一个中转站,担负着河南省部分和焦作市联通网内全部信息的中转传输任务,同时也负责焦作市所有联通网络的连网开通等其他任务。在网络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联通网络的更新与拓展也是焦作联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可以发挥用武之地的地方。

(四)时间:11月4日

地点:开封仪表厂

事件:参观开封仪表有限公司

今天是实习的第四天,我们到开封仪表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实习。早晨七点,在学校乘校车,经历两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就到达了七朝古都开封。我们上午,参观了开封仪表厂的几个生产车间,下午在厂方的安排下又听了该厂教授级高工的报告。

在开封仪表厂参观期间,先后参观了该厂的电磁流量计生产车间、浮子流量计生产车间、腰轮流量计生产车间、涡轮流量计生产车间、体积管生产车间等车间和国家水大流量计量站。在车间,我们见证了流量计生产装配的全过程。该厂拥有好几套专业的校验设备,大致分为水校验和油校验两大类,仪表厂拥有专门的校验厂房。在开封仪表厂,最老牌的流量计应该算是电磁流量计了。电磁流量

计的校验检测主要是水检测。在参观过流量计的几个生产车间及校验车间之后,我们又参观了国家水大流量计量站。计量站位于开封仪表厂斜对面,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建立的国家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该站流量实验室拥有世界最大的恒水头(溢流水塔式)静态容积法水流量标准装置,流量范围为(200 ~ 16000)m3/h;准确度等级为0.1级。该站同时拥有对流量仪表及配套设备进行全性能测试的整套型式试验设备。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听了工人师傅和技术工人的现场讲解,学到了不少在课堂上不曾了解的知识。结束上午的参观之后,我们利用三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对古都开封做了一番小小的游览,长了见识。下午我们在开封仪表厂的会议室听一位教授级高工作的一场关于该厂产品介绍的报告。教授以开封仪表厂的产品为背景,介绍了该厂的积累最主要的流量计及其工作原理。

(五)时间:11月5日

地点:焦作市污水处理厂、焦作市龙源湖公园

事件:参观焦作市污水处理厂和焦作市广播电视信号发射塔

今天是实习的最后一天。上午我们参观了焦作市污水处理厂,下午参观了焦作市广播电视信号发射塔。

在污水处理厂,首先参观的是污水处理厂的中心控制室。中心控制室是污水处理厂的监测和控制中心,里面有污水处理的流程图和全厂的智能检测控制计算机系统。在控制中心,一位老师傅按照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流程图(图七)向我们介绍了各个处理阶段的设备和污水处理的原理。随后又在另一位师傅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污水处理的各个流程,并听师傅做了详细的讲解和介绍。随后在工人师傅的带领下,我们又实地参观了污水处理的各个流程及设备。

在发射塔,我们参观了发射塔内的无线信号发射间,并听了技术工人关于电视广播信号接收与发射的讲解。该发射间分监控和信号发射两个区间。信号发射间有电视信号发射机和广播信号发射机两类,负责中央电视台的一套、焦作电视台的两套电视节目和焦作广播电台的一套广播信号的发送。监测间用于监测异常状况的发生,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电视发射塔,所了解的是信号接收、放大、发送及无线电视信号的监测方面的一些知识,收获颇丰。

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篇7

一、我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我院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实行“3+1”的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内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最后一年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在校内的课程安排中,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比例为1:1,实验课程不仅有一门课程的独立实验,也有多门课程在一起的综合实验,所有的实验均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在校外,由实训基地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进行上课,真实案例讲解。通过这两方面的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具备实际项目的开发经验。

“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培养出来的电子人才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在校内实践能力差的同学,通过最后1年的实践,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且学习比较吃力。如何有效提高在校内“3”年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普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由于校内教师资源有限,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够,再加上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确实需要企业在人力、物力上提供支持,确保培养出来的电子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达到误差最小。因此找到一个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是首要任务。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包括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两项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需要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科学及电子信息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工作。针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希望寻找“中兴通讯”作为合作伙伴。中兴通讯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中兴通讯已全面服务于全球主流运营商及企业网客户,智能终端发货量位居全球第六及美国前四,并被誉为“智慧城市的标杆企业”。因此,中兴通讯是与我专业人才培养对口、实力强大、技术先进、研发能力极强的大型企业。对我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1、校企合作明确人才具体需求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要与社会需求、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对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本科培养需要覆盖全产业链用人的需要,满足各类岗位需求,包括研发、市场、工程和管理等工作岗位类型。要求毕业生具备这些岗位需要的基本知识、专业能力及基本素质,能够在工作中快速学习、快速成长、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具体岗位和能力要求如图1、表1所示。

2、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宽泛,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训课程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因此,需要结合电子相关岗位的岗位需求与企业合作共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对电子相关岗位需求的分析,可以得知企业对电子专业人才的知识需求与能力需求。因此,构建了基于技术技能本位的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专业知识结构及相关技能课程关系如下图2所示。在计算机知识、电路与电子学知识、网络与通信知识基础上构建专业基础知识主线,结合工作过程由具体课程对知识原理、工程设计、配置调试、应用科研专业知识与应用主线的每个环节进行支撑。专业知识主线符合通信运营商业务运营现状,满足移动和固网融合、全程全网的专业知识要求,主要专业课程如图3所示。

3、实验实训环节的改进

实验、实训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备环节,目前的实验实训项目多数为基础性的知识点验证,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把握不够,不能将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去。

通过与企业的探讨,对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关注点从原来的实验项目转变为实践能力知识点,将培养学生需要完成的专业实践能力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形成完整的实践能力知识体系,为学生设计提供远多于实践学时要求的实验项目,体现基础型→提高型→挑战型不同程度。实训平台结合专业知识应用主线,体现实践能力培养的连贯性。实训平台设置与工程实践教学环境匹配,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方式,如认知实践课、课程设计、专业实训、应用科研实验等。实践教学平台如图4所示。

实验实训内容也由原来的基础性实验扩展到了具有应用价值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如XPON光接入网络实验系统、光传输系统实验系统(SDH)、PTN分组光网络传输实验系统、视频会议实验系统等。

4、校企合作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质量

校企合作不仅在学生的培养上具有优势,对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也提供了一定的机制。

(1)行业项目顶岗培训

开放行业信息化项目资源,让高校师资与企业应用科研人员一起参与应用科研开发,并参与到工程交付环节,以实际的岗位和工作进行定岗培训。

(2)校企共建科研团队

由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一起共同承担科研任务,共同研发科研产品,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3)提供科研培训

针对高校的师资在技术层面的科研能力及科研管理进行系统化培训,由企业组织师资在每年的暑期到企业进行科研管理能力培养。

四、结语

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不仅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也促进了师资水平的提高。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百分之百的参与实践教学的方方面面,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践课堂教学、实验室建设等,保证了实践教学切实以项目驱动、真实案例授课讲解。以这样的方式在校培养三年,使得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人才质量。再通过大四一年的企业实训锻炼,使学生在能力、素质上又有了很大的进步。这种四年不间断的实训实践,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兴芬.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及其管理机制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9:117-119+122.

[2]张忠祥,范程华,张量,陈明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06:46-49+55.

[3]韦佳,倪杰,吴远征.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3:207-210.

[4]黄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144-147.

[5]雷大军,黄铁铁,姚敏,曾晓华,董辉.应用型本科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8:178-180+219.

[6]沈忠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5,11:48-49.

[7]郭慧,贺杰.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梧州学院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4:55-57.

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篇8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着企业请不到人、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反映出高校办学形式和模式都需要改进,地方院校如果还按传统的教育模式则不利于学校的发展,所以武汉东湖学院提出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相对与学校的转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光电专业” )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都需作出相应的改革。

1人才培养方案要符合应用型大学的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光电专业要办得有特色,就应该选择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

1. 1多模块方向

光电专业设置两个方向:

(1)光电检测方向:要求掌握光电子器件及系统的应用、光电测量及设计方面知识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人才。

(2)光通信与网络方向:要求掌握光电网络与通信系统。培养光纤及光电网络通信系统的专业技术人才。

1.2 光电专业课程结构设计

理论课部分分为四类;通识教育类、专业教育类、职业技能培训类、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类。

所有课程的安排应遵循学以致用, 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原则,所设的课程应与职业标准对接;与实际应用对接,要避免知识的重复。

通识教育类属公共基础课程,我们特别加了专业导论课,让学生一进校就能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光电知识的兴趣;专业教育类属光电专业的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模拟电子线路等;职业技能培训类属专业知识类,课程按前面所讲两个方向设置, 如工程光学、光电技术、光纤通信等;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类以学生就业方向为指导方向,开设了创新与专利、创业基础等课程。

1.3 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要注重加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实践环节主要课程由实验课、课程设计、专业认知实习、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组成。首先要建全和理论课相配套的实验室,条件允许可以建设光电实习基础和与之相关的校办工厂。实验课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学会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课程设计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综合应用能力,团队合作、沟通能力能力等;专业认知实习、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着重在应用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实用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应用技术型学生。

2提升学生学习光电专业学习兴趣

众所周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效果也是无可估量的。

2.1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潜能,老师应善于发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他们的长处得以发挥,潜能得以激发,不足之外得以弥补,由此可见因材施教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兴趣。

2.2 举办讲座

每学期请光电专家或相关企业有经验的专业人事到校就光电发展前景、现状、某种光电应用做专题讲座,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兴趣。

2.3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和科研项目

让学生在竞赛和科研中找到自身理论知识缺乏之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整个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教师除了把光电专业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把光电专业方面的技术技能也传授给学生,那就要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让本校的老师走进企业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引进企业优质人员来校当任教学工作,不断壮大“双师型”队伍。

4结束语

浅析了应用技术型大学模式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培养效果如何还有待社会和企业的检验。

参考文献

[1] 周自刚,唐金龙,施鹏程,温才.构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新产业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0):20-24.

[2] 杨旭锋.解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J].电子世界,2014(12):51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求职信 篇9

求职信模板

尊敬的领导:

你好!

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空审阅我的材料,希望给我一个机会!

我是贵州大学一名届毕业生,主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我渴望能在贵公司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为贵公司贡献一份力量。恳请您给我加入贵公司的机会。我有信心、有能力成为一名出色的员工。 在紧张而充实的四年大学生活中,我主修了电路、电子技术、通信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C可编程控制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一系列电子与通讯方面的专业课程,并且系统学习了DOS、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同时,我还能够应用PROTEL、AUTOCAD等软件,对XP系统的应用得心应手。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我还注重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先后用AUTOCAD设计并制作各种工程制图,用PROTEL设计单片机系统、组装收音机、设计制作PLC可编程控制器。

物识一个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部下,是你的愿望。谋求一个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单位,并能得到你的关照,是我的期盼;得力的助手,有助于你工作顺心;合适的工作单位,有助于我施展才华。或许我们会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站在一起,那就是:将贵单位的辉煌历史写得更加缤纷!愿为贵单位工作,并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期盼和感谢你的选择!

作为大四毕业的学生,虽然工作经验不足,但我会虚心学习、积极工作、尽忠尽责做好本职工作。诚恳希望得到贵单位的接约或给予面试的机会,以期进一步考查我的能力。

大学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乐园,更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天堂,而是一个锻炼人的大火炉。值此锻炼机会来临之际,特向贵单位自荐,给我一个就业锻炼的机会,还你一份成绩。一颗真诚的心在期望你的信任。一个人的人生在等你的改变。

我做事认真负责、脚踏实地、乐于助人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

合作精神。

望贵单位能接收我,支持我,让我加入你们的大家族,我将尽我最大的能力为贵单位发挥我应有的水平和才能。

谨祝: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fwsir

日期

求职信模板

尊敬的xxx公司领导:

您好!

真诚地感谢您在繁忙的公务中浏览我这份平凡而不贫乏的求职信。请允许我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叫,现在是东昌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大四的`一名普通的学生。

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所学习的内容包括了从基础知识到运用等许多方面。通过对这些 知识的学习,我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此专业是一种工具,而利用此工具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在与课程同步进行的各种相关时践和实习中,具有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在学校工作中,加强锻炼处世能力。

我正处于人生中精力充沛的时期,我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露自己的才能,我不满足与现有的知识水平,期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希望能够加入你们的单位。我会踏踏实实的做好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竭尽全力的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我相信 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定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专业项目经验的我来说,这个工作机会就像久旱的甘霖。如果您给我提供这个宝贵的实习机会,我会感激不尽!

此致

敬礼!

fwsir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提纲 篇10

摘要 3-4

Abstract 4-5

目录 6-8

图表目录 8-9

1绪论 9-19

1.1研究背景 9-10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7

1.2.1面向对象的软件集成 10-11

1.2.2面向构件的软件集成 11-17

1.3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7-18

1.3.1研究目标 17

1.3.2研究内容 17-18

1.4本文的结构 18-19

2基于构件的软件集成的相关技术 19-26

2.1面向构件技术 19-21

2.1.1构件的定义 19-20

2.1.2构件的特征 20

2.1.3面向构件的开发技术 20-21

2.2中间件技术 21-23

2.2.1中间件的概念 21-22

2.2.2中间件的分类 22

2.2.3面向构件技术与中间件应用 22-23

2.3框架技术 23-24

2.4集成框架和构件结合的技术 24-25

2.5本章小结 25-26

3软件集成平台的设计及关键技术 26-48

3.1电子信息系统组成及特点 26

3.2基于构件的应用系统开发的核心问题 26-27

3.3基于构件的应用系统软件集成体系架构 27-28

3.4构件集成平台的设计 28-43

3.4.1构件集成平台组成 28-30

3.4.2构件开发规范 30-34

3.4.3构件集成框架设计 34-37

3.4.4消息中间件设计 37-39

3.4.5构件集成规范 39-41

3.4.6消息交互设计 41-43

3.5关键技术 43-48

3.5.1多层消息总线 43-45

3.5.2跨平台技术 45-48

4集成平台的部署与应用 48-58

4.1系统部署 48-49

4.2运行管理 49-51

4.2.1系统启动 49-50

4.2.2系统监控 50-51

4.3构件集成平台应用案例 51-58

4.3.1需求分析 51

4.3.2设计说明 51-58

5总结与展望 58-60

5.1论文主要工作 58

5.2论文技术特点 58-59

5.3未来工作展望 59-60

结论 60-61

致谢 61-62

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篇11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5JGB257)

广西区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5JGA229)

TN2-4;G642

引言

就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而言,课程体系的排列顺序与门类需通过培养的目的进行相应的设置,与此同时为帮助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得到较为完美的整合,并确保各要素能够集中于同一目标的系统,本文进行以下探究。

一、中国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得到相应的调整,光电信息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其主要作用范畴包括科学领域以及制造行业。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庞大的生产基地。就当前情况而言,光电行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光电市场也已初步形成,因此该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然后,中国在保证该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还遇到了相应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则是人才的供求问题,该问题主要体现在应用型光电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我国为确保该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各大高校相继开展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专业课程。然而我国在该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出现了起步较晚,培养方向的失误,及过度注重理论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运用的重要性。此外,部分院校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忽视了光电行业中“以光为主,光电结合”的特色,从而致使授课过程中出现光电分离的情况,同时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缺乏光电结合的实际案例。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与原则

就专业课的设置而言,其要求繁多,如包括其内在条件教育,还有其外在因素客观性的影响。所以,为确保上诉各项因素能够得到有解决,就必须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制定依据。

(一)目标的培养是作为课程体系的前提与基础而存在,同时也帮助人才培养走向规范化,制定了良好的标准,也是教育活動的根本所在;然而课程体系的制定则是作为载体确保培养目标得以实现,所以,为使得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则必须将该培养目标作为指导思想,突出目标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要求。所以,其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在科学的配比下将两者混合才能将其作用发挥至极致。

(二)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光”作为主要教学对象,“光电”结合制定课程体系。在对本专业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相对较多,课程繁多,及包含“光”“电”两方面的课程。

(三)通过科学的办法对光电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课程数量、时间以及门类商定,当课程未能按预计情况实施,同时学生学业未能达到其开设的目的时,此次项目的开设者需要更具实际情况对课程间的机构与联系进行分析,按照先基础,后延伸,先理论,后技能的顺序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确保经订正后的课程制定能够较为有效的实施,实现衔接有序,防止教授内容重复的情况出现,从而帮助学生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得到相应的知识与能力,最终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体系的优化与设置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将以怀化学院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而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与设置

(一)在对整个课程进行安排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下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及包括公共、专业、发展三方面能力。在整个过程中,专业与发展两方面能力则需要根据校园所处地段、经济环境、师资力量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最终总结出本专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就怀化学院而言,该校制定了其重点培养方向,包括光电子技术、光电信息处理技术和光学技术及工程领域等四个方面,同时拟定了10门主修课程,以便学生成为社会应用型人才。

(二)在课程内容制定方面需要为该专业同学提供共同受益的知识内容,所以为确保从学校走出的毕业生能够得到相应企业的认可,成功的从学生像员工的转换,与此同时还需要应对社会实际情况选出符合学生发展的选项课程,弥补课堂中所不能涉及的知识。就怀化学院而言其课本的选择比较具有针对性,如对于光学照明与光学设计而言,该校选择《薄膜光学》、《光学CAD》、《LED制造技术》和《电气照明与设计》四本课本帮助同学们实现专业知识的补充。例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已有学生独立完成了光控自动窗帘,其主要作用在于根据周围环境的亮度来实现窗帘的自动开、关的,它包括光感应电路,电机正、反转电路,自动停转电路。要实现白天拉开,晚上拉合,需要一只光敏电阻与两片集成电压比较器配合使用。另外,要实现手动控制功能,可以设置两只电阻,一只与光敏电阻的光电阻阻值相近,另一只与光敏电阻的暗电阻阻值相近。

(三)将教学重点放置于实际授课环节,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专业性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普遍提倡实现过层次专业实践体系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的核心在于个人素质、实际应用能力与个人创新能力的锻造。为确保该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完善陈旧的授课模式,改善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局面,帮助学生投身如自身实践的过程中,确保多种类教学模式得以实现。就课程实验安排上,首先注重本实验的实用性与针对性,相对减小实验性实验的个数,加大能够展现学生创新性、设计性的实验个数。就工程实训而言,学校应针对各个学生特性的选择符合其自身条件的训练环境。

结语

以光电行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光电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光电子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最终使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在能源、机制、体系、课程和理念方面体现创新,在与产业之间互动和交融形成特色的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西部一流亲产业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实现“学校—工程师人才—企业”三维一体共生共赢。

【参考文献】

[1]邓晓鹏,施振刚,张顺如,王旭,龙学文,杨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怀化学院学报,2015,11:83-86.

[2]周自刚,唐金龙,施鹏程,温才.构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亲产业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以西南科技大学国家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0:20.

上一篇:中学生社会实践报告_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机械伤害应急救援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