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

2024-05-19

电子信息科学(精选11篇)

电子信息科学 篇1

电子信息科学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概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研究电子信息的采集,传输及处理的一门学科。即利用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显示控制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主要内包括现代通讯技术(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语音信号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微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神经网络及自能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信息技术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越发突出,他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支柱,还使传统产业焕发了青春,一方面,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信息高速公路,信息资源,信息经济,信息管理等,都需要电子科学与技术的支持和保障,电子信息技术是通信网络向着全方位、自能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他加快了政府管理信息的进程,以适应国民经济将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使生产总值中的比值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企业额的信息化程度,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含量,跳帧给我国传统展业的结构,并实现产业升级。由于电子技术融合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多媒体等技术,所以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主干课电路分析。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字结构,计算机基础等。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的前沿问题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光线通信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多媒体技术,阵列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图像信号处理,信息防伪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等。

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前沿问题和最新发展动态,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科到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

设有本学科的部分院校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电力大学,邢台学院,山西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辽宁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宁波大学,杭州电子科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皖西学院,安庆师范学院,厦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江西理工学院,宜春学院,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烟台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南阳师范学院,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工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海南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涪陵师范学院,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宜宾学院,贵州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咸阳师范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 篇2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该专业将电子与信息系统、电子科学和无线物理学相互结合, 形成一个全新的新兴学科。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 因此许多高校内该专业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原则

1.1 坚持以需求为主要动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型专业, 其内容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并能够广泛运用与社会实践中去。因此, 在进行课程设计、选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时都应当坚持以需求作为主要驱动力, 这样才能使专业建设得以长久广泛的发展,

1.2 以核心课程建设为中心

最近几年, 我国教育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没有将课程建设作为核心, 导致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拼接式的教学手段。因此必须要求学校和教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建立一个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骨干课程体系, 并且要求改课程体系必须与教学大纲、教材等相配合。

1.3 加强实践环节

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殊性, 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必须是能够掌握先进技术并具有专业电子信息技术知识和技巧的专业型人才, 因此学校必须通过课内外的各种渠道, 引导学生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将所学专业电子信息与技术知识和技巧巧妙合理的运用于实践中去,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口径宽, 并未突出专业特色

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一门新兴专业, 目前仍然处于建设和发展初期阶段, 因此大部分学校对于该学科的课程设计上并未进行严谨的考虑。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学习的课程主要有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线电物理学等专业学科, 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泛, 专业口径过宽, 这就无法有效体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色。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 在课程设计时并未对该学科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和内容设计, 这些原因都导致大部分学校内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等理工学科之间没有很大区别。目前这种情况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

2.2 师资力量不雄厚

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还处于建设与发展初期阶段, 其师资力量还十分欠缺。很多高校中真正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教师严重不足, 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换代速度十分快, 因此这些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授课过程中并不能给学生传授及时有效的前沿知识。加上校内一些教师是刚毕业的学生, 在教学经验上存在严重不足, 校内师资结构也存在一定问题, 这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严重阻碍作用。

2.3 缺乏专业实践力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 其内容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 因此, 实验教学是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目前许多高校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合理的实验课程安排, 然而实验课程只是单一的让学生按照实验教材进行一些简单的验证型实验, 记录相关数据, 填写实验报告。这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起了限定作用, 影响学生自主研发和设计的能力, 加上实习过程中一些工作做得不到位, 严重影响着学生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上的实验实践能力。

2.4 教学思路和方法存在不足

国内很多高校教师在进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讲解时, 只是一味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 对于学生如何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等方面知识并未给出更多的研究和讲解。学生在学校虽然学习并掌握了专业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知识, 但对于如何科学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却并未得到提高。此外, 一些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一味沿用以往教学经验, 并未结合课程实际和新技术发展对课堂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完善提高,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在这种教学环境下, 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并有得到一个有效引导, 进而产生排斥厌烦的情绪, 使得该专业的教学无法达到预定教学成果。

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建议

3.1 加强专业方向建设, 突出学科特色

对于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的专业口径过宽并未突出专业特色的问题, 可以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 加强专业方向课程建设以突出该专业科学特色。针对该专业特点对一些基础特色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一些重点调整和改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必须加强计算机、信号与信息、电路与系统和电磁波这四个方向专业知识的学习。学校应当以这四个方面作为教学方向, 将培养学生对这几个方面知识进行运用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并形成一个明确的教学系统体系。

3.2 提升整体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不足是限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提高整体师资力量在专业建设中显得十分重要。首先, 学科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为学生带来更加专业的教学。教师应当不断关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信息并完善自身专业教学素质, 为学生提供更加有目的性的学科教学。其次, 学校应当资助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很多高校教师并不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 使其无法进行全面科学的教学工作。因此,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 有效提高教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了解, 这样才能够使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

3.3 强化学生实验实践能力, 强化对知识的运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应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为主。学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 应当加大对实验的关注度, 重视实验教学, 同时加强实验室文化的建设。此外, 在学生实习期间, 学校要积极和社会企业进行沟通和联系,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际机会。

4 结语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然而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 使得该专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更好的推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我们应当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完善, 不断促使该专业培养更多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

摘要:本文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原则入手, 分析当前国内高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原则,存在问题,建设建议

参考文献

[1]许福永.关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建议[J].高等理科教育.2011. (23)

[2]张丽英.普通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应走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 (11) :45-48

[3]孙越, 苏玉刚.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提高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M].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写作委员会.2012:33-36

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篇3

【关键字】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0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7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无线电物理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放在理学电子信息类一级学科下[1]。虽然,它归口于理科专业,但它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适应面广、历史较短而又发展迅速的新兴专业。我校于2006年开设了该专业,目前每年招生规模能稳定在150人左右,已初步形成了该专业的教学体系,为提高本专业办学质量,本文就目前该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进行探讨。

1 我院该专业课程结构特点

跟传统专业一样,本专业分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大部分。特点是减少了理论课的课时,增加了实验实践课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并使其协调发展。具体体现在:

(1)注重基础教育

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开设了普通物理,普物实验;加强英语和计算机文化训练,基本做到计算机课程四年不间断。这样,在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强化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训练

在总的学时减少的前提下,对专业基础理论课加强,如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都保证理论课时在60学时以上,实验课时在20学时以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能力,形成宽厚的专业基础。

(3)加强实践环节

该专业的实践实训时间是我院理科中最多的。除了每门专业课程都独立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外,大一和大二暑期安排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大二和大三都安排有两周的电子电工课程实践和专业课程实践;大四第一学期安排有8周的专业实习;第二学期安排有8周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八周的毕业实习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科研训练,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设计制作能力、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使其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2 该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口径宽,特色不突出

该专业是一门理工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涉及知识面很宽,主要包括:无线电物理学、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目前大多数高校根据自身的教学优势,将其分为两个方向,学生从大三开始选修相应课程,这种培养模式比较有利于学生将来选择就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但从课程设置来看,绝大部分院校的此专业与电子信息工程或电子科学技术,甚至与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差别不大,特色不够突出。

(2)师资力量不够雄厚

由于是新兴专业,加之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新器件、新技术等层出不穷,大多数院校有着本专业系统教育背景的教师少,刚从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稍多,但他们又缺乏系统的教学实践,所以师资队伍结构不太合理,师资力量不强。

(3)实验实践力度不够

尽管大多数院校很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在教学时间上也给予了保证。但课程实验内容过于单一,绝大多数是验证型实验,学生面对的是试验箱,连线、开电源、看现象、记录即可,缺乏设计型和研究型的实验项目和内容。特别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上,和社会接触的力度不够,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够。

(4)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有待改进

本科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扩大学生的视野,重视分析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思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研究,适时的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3 专业建设建议

(1)保证执行和管理力度

成立校级该专业建设和评审委员会,该评委会的成员要具有建设此专业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还应具有公正客观的高尚品质。应客观地就该专业的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专业人才规格、主干课程和教学计划、办学条件、科研方向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评估,对该专业建设既起诊断作用, 又有导向和调控作用。

(2)突出特色,加强专业方向建设

教育部于1998年10月提出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四个知识点: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信息;电路与系统;计算机[1]。结合我校师资条件和具体实际,改革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其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应用电子技术方向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方向(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示例)。并加强对相关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使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学程。

(3)具体落实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为目标,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验室硬件到位,保证开放时间;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改变实验考核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明确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和设计型实验的开放;制定工业见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等实践训练方案并严格执行;明确教师指导,建立学生科技活动小组与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健全校外实践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

专业理论课程设置:

(1)必修课: 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Protel DXP(自修)、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等

(2)限选课:应用电子技术方向:电子工艺学(自修)、电视技术、集成电路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方向: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自修)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

(3)任选课(选修4门)电子测量与仪器、数字视频技术、语音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压缩原理、局域网技术、卫星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原理

(4)提高教学水平

在师资力量不是特强的情况下,建议理论老师和实验老师不分开,即某专业课实验教学由该专业课的理论老师来指导,并进行“六个一”。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就该专业课程建设或教学体会进行交流;每两周进行一次公开课,课后互相提出宝贵意见;每月进行一次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学生对相关课程教学的见解;每学期至少和相关兄弟院校进行一次学术交流;每年暑期派老师去企业或实践基地进行一次生产实践;每两年进行一次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

4 小结

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不断改善和完整[2]。但如果我们提高了该专业建设质量,狠抓了教学环节,则我们的招生和就业就水到渠成,我们的高校就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清海.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08.

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简历 篇4

自我评价

为人正直、对人诚恳、助人为乐,学习能力强,有较强的团体合作意识。工作上能够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善于转变思路解决问题。我个人对驻地网小区光纤接入工程方面比较熟悉,本地网的传输管道光缆和室内信号分布工程也有一定的经验;光纤的光路分布,接通(跳纤),测试,故障分析处理等方面做的比较多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计算机软件

目标地点:镇江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硬件测试

工作经验

2013/8 — 2014/10:XX有限公司[1年2个月]

所属行业: 计算机软件

品质管理部 硬件测试

1. 主要负责来料检查与出货检查

2. 每日检查报告的`作成与分析

3. 工程与顾客投诉的处理

4. 月度品质检查报告的总结

2012/7 — 2013/7:XX有限公司[1年]

所属行业: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测试工程部 硬件测试

1. 设计蓝牙、无线、有线耳机产品PCBA测试电路,编写硬件测试方案;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2. 开发相关硬件测试工具,对现有硬件测试规范、流程、方法、技术进行改进

3. 编写测试文档,并完成相关产品的说明书、培训文档等

4. 协助硬件开发人员参与硬件开发

教育经历

2008/9— 2012/6 江苏大学 电子信息科学类 本科

证 书

2009/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论文 篇5

分析

摘要:电子信息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的分析,电子信息业这一朝阳产业正处于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自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来,电子生产行业以突飞猛进的速度迅崛起,我国的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都在逐年快速增加,电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关键字:电子信息培养方向主要课程就业形势

电子信息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的分析,电子信息业这一朝阳产业正处于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业在近几年内将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因此其前景是相当可观的。众所周知,电子产品制造业、集成电路等产业是现在和将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从小的方面来看,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和手机短信等众多新兴通信业务正在迅速扩展,这些领域中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作为行业支持。根据近几年人事部发布的热门专业需求情况来看,电子信息业的专业人才需求排在了第三位,将来必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就业前途一片光明。自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来,电子生产行业以突飞猛进的速度迅崛起,我国的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都在逐年快速增加,电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大量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于生产实际,大量高、新、精产品层出不穷,电子行业的发展也带动着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电子 1

产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电子产品不断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技术,“电子产品无处不在,电子技术无所不用,我们生活在电子时代”。行业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必然形成人才短缺的局面,产业的大发展、技术的大进步必将带来人才的大需求,学校需要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输出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已成为大势所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缺口较大,企业大量需求综合素质高、实践技能强、会产品设计开发、会检测维修、懂营销、会管理,能在各条战线生产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大力培养这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根据人才网调查,行业对人才比例分别为:博士 5%,硕士 17%,本科 38%,专科 40%。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人才的缺口很大,特别是单片机、信息采集与集散控制系统、PLC设备操作、使用和维修等与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及自动化设备相关的人才缺口更大。据中国人才网的不完全统计,200 8年,上述人才仅我国每年需求量就在 20万左右。可见需求量之大。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是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分析和设计各种电子线路、处理各类电子信号,进行各种电子系统的分析、开发和设计等工作的应用性和科研性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微机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可编程控制、通信原理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十分看好。由于近阶段国家大力发展电子产业以及通信公司的不断发展,决定了国家和社会以及电子公司急需电子方面的人才,尤其国内各大型电子企业(如:海尔、TCL、厦华等)急需大批的电子专业人才,根据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情况显示,电子方面的人才需求一直排在前列。《北京消息报》统计,今年北京需要电子专业人才量是十大行业中排第二位,而能提供的人才量却排在第十位。随着大西部的开发,中西部地区电子和通信产业也将发展起来,就业形势将越来越好。

但随着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到来,电子信息产业有了一定下滑,为此两会做出了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主要涉及三大重点任务、六大重点工程及十大政策措施。核心目标是确保骨干产业的稳定增长,并突出了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和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同时,对2008 年下降较快的产业给出特别指导。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将面临转型和升级,振兴规划的出台,将扶持相关行业和优势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更快和更大发展。我们认为,该振兴规划对产业发展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如果后续能出台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更加优惠的配套政策,则效果将更明显。目前多数电子信息企业已享受了一些税收优惠,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享受的财税优惠将可以得到延续。相对而言,软件服务业和信息设备领域较有操作性,如国家投资拉动、对国产设备支持,工业信息化融合等。

在目前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尽管专业前景不错,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断时间内难以恢复,出现了人才的相对过剩。因此,要想找到好工作,就要为自己找好发展方向,学好专业课,练好硬

功夫,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自己充满自信,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时刻关注专业动态,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学员:XX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小论文 篇6

12级电科本一班杨腾飞

现如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们进入到电子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愈发的丰富多彩,宅在家里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手机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了解我们感兴趣的事,而走在外面,巨大的广告荧幕,广告牌也为我们提供者各种信息,这些都可以归为一个词——多媒体,而多媒体的发展是离不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有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来发展多媒体,即使足不出户,我们也不再是信息闭塞的,由此可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改变我们生活的天使。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从事以下领域的研究:通信与广播电视、厘米波与毫米波技术、传感与自控、雷达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超导电子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集成电路系统的研究、微电子技术、电子离子光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显示、光电子技术和真空微电子学、传感技术与应用系统等方向。

专业基础课程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编程语言、英语、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专业主干课程为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基础等。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科学与技术,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如今我们身处的这个信息时代,当然不能缺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这方面的人才,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前景也是不错的。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迅速应用,使以它们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大潮席卷全球,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所有国家概莫能外。展望未来,电子产业(包括方兴未艾的光电子专业)还将继续站在世界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一如既往的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曾经在“信息技术与微电子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未来10年是我国发展微电子产业的关键时期,国家将微电子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优先扶植发展。而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科技产 业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无疑是国家加速结构重组进程的重要手段。所以也形成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本专业也成为了最热门的专业,每年录取分数最高的就是电子信息类专业。

毋庸置疑的是,信息技术无论是在国防还是国民经济中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就通讯行业和信息产业来说,人们常用一日千里来形容。在通讯行业中,十几年前手机还是人们炫耀的资本,计算机还是不为人们所熟识的陌生物,但是今天,手机和计算机已越来越多地走入寻

常百姓的家庭,渐渐地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这期间,微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模拟电路、以及集成电路系统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十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光令人们诧异,更让人们看到未来的希望,下一个十年会是什么样,没有任何人可以精确地做出预测,因为发展的速度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而信息产业可谓是国家鼎力支持的一个产业,几年前部委改革时就单独成立了一个信息产业部,而且信息产业部的地位一步一步地在提高,这当然不是国家行政干预的结果,而是政府积极适应市场的一种行为。

国家已经预见到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而且预见到信息产业在未来经济地位中重要作用,所以国家积极调整政策,以顺应这种发展的趋势。国家对信息产业的大力扶持可以说就是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毕业生的最大鼓励与帮助,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市场做大了,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自然也就增多了。虽然从根本上来说是市场自发运作的结果,但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也是功不可没。对于高速发展的信息产业来说,人才可说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同样的,迅速扩大的信息产业市场也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据推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此类人才仍将供不应求。

现在的社会不断的在发展,奇特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如今信息技术是现在社会的新型教学媒体,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对我们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这也是能让大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们都应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不但能开阔我们的知识视野、还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因为信息技术能让我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对我们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也是大家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我一开始只觉得是一门与电子有关的电脑技术课,现在才知道当初那种断章取义的认识是多么的幼稚和浅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已经涵盖很广的范围。电话交换局里怎样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象,我们周围的网络怎么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知识。我们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进行维护和更先进的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全貌,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同生产业及社会的联系;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拓宽专业视野,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具有潜力的新的生产力,同时,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现在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日益增长,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未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就业一定会成为一门热门行业。

电子信息科学 篇7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简说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指的是应用电子数字技术, 对信息进行传递、收取、处理、加工、转换及应用的科学, 包括通信技术、信号处理和传感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组成部分, 对信息进行科学控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已经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成为渗透力强、活跃度高、规模庞大的科学与技术, 在现阶段它呈现着如下特征:

(一) 应用智能化。

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 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智能化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 通过信息、网络、数字等技术对人类的行为、思维、感知等活动进行有效模拟, 设置智能化的程序, 帮助人们进行集约化的操作, 科学精确的处理各类数字信息。

(二) 表现网络化。

电子信息科学的外在表现集中在各类网络的发展和应用上, 信息的传递、获取、发出、交流、加工、共享及利用, 都在利用计算机网络, 利用数字处理技术进行网络化运行。

(三) 处理高效化。

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应用, 使得信息的处理比起传统手工操作, 效率要高很多, 反应要敏锐很多。同时, 不仅是应用, 系统综合的整合、加工、存储资源的过程中利用电子技术, 也是一样高效。

(四) 内涵综合化。

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 是综合的学科技术, 它汇集了信息、电子、网络和数字技术等结构化技术, 并对其进行高度的整合和系统的调用。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建设现状

总的来说,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从20世纪之初的新兴起步至今的大规模快速发展, 已经是时代生产力发展重要的标志。在现代电子信息科学时代背景之下, 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已经趋向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目前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广泛、深入的在通讯、国防、化学、建筑、航空航天、医学等各个生产和生活领域进行渗透, 并且, 这些领域和行业的发展也已离不开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尽管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飞速, 但由于我国相关科学技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 现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大环境存在制约因素, 包括政策环境的制约, 如对于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保护的法律法规、对于相关侵权惩戒法律法规以及利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进行不良商业行为等行为的惩罚办法等, 并没有完善和健全的制度规定;真正的高精尖技术人才的缺乏;缺少自主创新能力等。

三、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发展展望

对应于目前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发展现状特征来看, 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有以下几方面:

(一) 应用更加智能化。

相对于传统手工作业, 目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产品已经非常智能化。智能化指的是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下的产品在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和生活中, 具有人类的感知、思维、行动的能力, 甚至可代替人类进行一些动作的产品, 如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 电子信息科学试图统一软硬件设备设施, 由某一中心点进行全局控制, 将信息资源与各级终端进行交流和转换, 进而实现全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菜单化、智能化。若要朝着这个大方向发展, 真正实现电子信息产品的更加智能化, 就要摆脱纯模仿技术的水平, 而是要从基础技术抓起, 逐步实现领域技术的创新, 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 网络化飞速进步。

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促进了各类网络的发展, 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二者互扶互助, 相互促进。我国局域网和互联网的发展, 有利于国内各领域、各专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也有利于国际上技术交流互动的范围扩大和深入展开。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使得网络渗透在人类生产生活各方面, 它让人们之间的交流突破了空间和地域的界限, 并且及时、高效、精准的实现人力、财力、技术资源的最优, 这些配置可以有效降低生产、交易、回笼成本。因此, 我国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应更加致力于网络化的发展, 着力于完善网络体系, 让其更好的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发展。

(三) 综合性发展迅猛。

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会朝向业务范围扩散广、内容多、容量大的方向发展, 语音、影像、数字的网络化、融合化发展, 是其跳不出的框架。同时, 国内各领域之间、国家之间、国家不同领域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协作会更加频繁和密切, 甚至将电子信息技术全球系统化、一体化的发展进行深入和拓展, 节约了研发成本, 扩大了经济效益。

结语

综上, 可见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里程碑, 它的广泛应用影响着全国国民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目前存在一系列问题, 需要正视缺陷、努力创新, 突破现有技术水平,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并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宁紫微.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的探析, 决策论坛——企业精细化管理与决策研究学术研讨会.2015.

[2]李小军.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刍议.新教育时代, 2015 (11) .

电子信息科学 篇8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

引言: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提出是以计算机为一种现代的科技应用技术工具,通过人类的有效应用完成相关信息技术的处理和应用,从而提高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有效制定,保证计算机相关内容的合理化发展。根据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相关内在联系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合理的认识计算机相关的特点,以合理的计算机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系统内容结构、计算机软、硬件处理方法、计算机实效应用方法、计算机网络运维处理过程、人工智能管理进行有效的信息技术分析,从而完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电子信息计算管理应用。

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科学技术通过对通信科学技术的相关联系,加深信息社会的管理进行,提高计算机系统的相关性能处理,加快计算机相关元器件的管理,保证计算机相关结构的有效实现,从而深化计算机智能化、集成化、运维化、应用化计算机软件的有效处理,实现全球化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职称下,相关信息资源数据的有效共享,提高计算机网络相关数据的合理管控,保证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有效技术管理和支持。科学家通过对计算机的研究,将计算机有巨型化、机械化逐步发展为微型化、网络化、职能化、多功能化的计算管理,保证了信息数据的有效管理,加强计算机相关设计和制造的有效处理方式,提高计算机信息化运维,保证电子市场商业化、人工管理智能化、网络信息运维通信化等技术功能的综合应用。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是当今社会计算机水平快速发展的成果,是属于计算机科学范围内的。电子信息技术通过对电子和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进行有效的设计,保证使用电子数据、制造产业化信息产品管理,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微波控制技术等相关数据的有效分析。电子信息化科学知识体系结构可以按照电路与电子相关知识领域将电路数据、电子备件、数字逻辑系统和微波系统、通信系统进行区分,电磁场技术有电磁波和微波进行数据控制,信息处理方式由信号和系统、自动化信息控制、随机信号分析控制和数字信号处理等模块组成,计算机相关数据信息有计算机系统、程序控制系统、网络设计技术系统和嵌入式管理模块系统组成。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系统是电子技术和电磁技术的相关应用,这些技术对计算机和微电子控制技术有很大的影响。电子信息工程通过对计算机现代化数据分析,对电子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控制和信息处理,保证相关信息的有效获得和合理管理,对电子设备和电子信息系统进行开发、设计和利用,保证电子信息工程的社会管理影响力。例如,在3G网络电话数据传输中如何实现实时、准确、清晰的图像传输。通过对电子信息数据相关知识的分析,提高电子技术相关产品的处理,保证电子信息工程系统技术的有效应用。

信息化系统的社会管理是以人类社会的发展为基础分类要求,按照合理的信息化社会分工进行管理,保证社会相关各个领域数据的准确生产、有效服务、合理化管理,加深生活中各個方面的信息技术规划和开发,实现不同信息数据资源的相互沟通,从而提高整体社会生活、经济状态、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等问题的有效提高。社会化信息产品的实现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手段,通过计算机系统的二进制编码完成对计算机系统数据、文字、声音、图像等内容的表现,合理的管理和存储相关数据,是信息产业化技术管理可以更好的完成计算机数字逻辑的有效发展。在信息数据处理中,比特是计算机数据信息中的单元,是组成信息化数据相关内容的基本单位,通过对数字化信息的管理,加深高效数字技术的生产,保证高质量产品的有效提高,使人们可以在社会生活中认识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例如,手机就是得益于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数字技术,加快手机信号的传输,通过网络运营商的供给和控制,加快计算机相关数据的有效控制,建立合理的数字计算机管理模式,通过网络相识链接相关数字化电子信息产品的广泛应用,保证电子数字化消费产品的有效发展,提高电子设备数据化分析的有效控制,更新信息化电子技术设备的有效维护。移动数据通信网络,将信息的有效管理,提高了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保证了网络化数字信息的有效实现,建立合理的数字网络化信息平台。通过网络化控制,突破了原有的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实现了网络线上相关信息的实时同步、人与人之间、信息与信息之间的交流和互通,将全球世界的各个网络进行有效的布局,完成计算机数据的有效连接,从而构成网络化数据信息平台,完成信息网络化同步提取和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相关研究,认识信息收集、处理、区分、交换、存储等问题的有效控制,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系统、网络化数据相互联系,保证计算机科学技术可以同步快速发展,完成信息数据的实时对接。微通信电子技术、通信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网络化技术管理都由计算机系统应用逐步发展开来,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化处理,加深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保证计算机社会发展的有效实现,保证网络化信息技术的同步提高,从而更好的完善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相关问题的有效处理。电子信息发展到今天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通过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相关需求处理和分析,认识我国目前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情况,合理的分析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不足,从而更好的加深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研究,从而更大范围的保证相关数据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孙景琪著.《电子信息技术概论》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3,1001:15-107

[2]阎照文著.《电子信息技术综合实验原理与方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8,0901:17-96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主任 篇9

1、主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学期初制定教研室工作计划,学期中认真落实工作计划,学期末完成教研室工作总结。

2、作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职责,负责制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做好工作总结。

3、负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和完善工作。

4、负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教师教学任务安排,教材征订审核、统计工作,实验耗材、实验设备维修数据的统计审核工作。

5、负责组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期初、期中和期末课堂教学检查和实验教学检查及各种检查资料的收集归档;教研室教师教案、讲稿和教学日志的审核签字;期初实验分组审核和实验课表的制定;期中三级评教同行成绩的统计计算;期中、期末教师作业、实验报告单的批改情况检查,期末教师教学材料的收集、审核、归档等。

6、负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期末考试试卷的命题审批、阅卷安排表的制定和期末试卷批改情况的检查工作。

7、负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具体包括:论文出题任务安排,选题指南和选题汇总表的制作,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方法讲座,毕业论文开题工作,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工作,毕业论文评阅工作,毕业论文答辩组织工作,毕业论文成绩统计工作,毕业论文相关资料的收集、审查、归档上交工作等。

8、负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新生专业教育工作。

9、负责制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计划,并协助课程建设负责人具体实施。

10、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室活动,并做好记录和相关的宣传报道,学期末上交教研室活动资料。

11、重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本专业教学科研需求,向系里提交专业教师需求计划、对口支援教师计划等;注重凝练专业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教研教改项目、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等;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对每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安排一名指导教师,主动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组织教研室内民汉教师结对子,提高民族教师的汉语授课水平。

12、协助系主任组织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ITAT大赛和院级多媒体课件大赛的培训、选拔及参赛工作;组织系级电子设计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和专业见习、实习基地建设等工作。

高校电子阅览室的科学发展分析 篇10

关键词: 高校电子阅览室 科学发展 分析

随着信息网络的逐渐普及,传统教育方式逐渐被现代科学教育代替。高校电子阅览室在信息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教师和学生迅速更新知识库的重要渠道。高校电子阅览室的成功运行,对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及学生学习素养有很大帮助。

1.高校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及弊端

高校电子阅览室中普遍存在机器破损老化导致无法及时更新信息库的问题,使其管理、服务水平难以提高。目前,重视其对教师、学生的引导作用,理解其进步意义,尽快更新高校电子阅览室,是我国要实现的目标。

1.1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不到位

由于前文所说的设备陈旧化问题,导致只有少数人关注电子阅览室是高校电子阅览室普遍存在的尴尬现状。导致信息库书刊的严重浪费,无法利用电子阅览的优势提高教学水平。

主要原因在于:首先,高校电子阅览室中的阅读手段超前,为阅读者提供便利多元化渠道的系列优势没有得到全面传播,很多新生并不了解其中的优势和便利,所以电子阅览室备受冷落,得不到相应重视;其次,阅览室数字信息化、独立性导致教师、学生及学生之间缺失交流机会,教学目的没用充分显现;最后,由于信息网络的普及和科技手段的更新,使学生随处都可以分享资源,随处下载信息,并不单纯依赖电子阅览室,阻碍学生积极性萌芽。

1.2高校电子阅览室的教育成效

随着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的普及,高校传统教育模式得以创新。学生改变以往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在线选课、查询成绩、交流学习经验等,大大提高办事效率,节省时间。同时信息网络的普及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资料学习,没有局限在教室学习的单一性。从其他方面来看,学生抽出空闲时间在电子阅览室进行图像设计、后期制作、图像处理等课程练习,有助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个人兴趣爱好形成和就业提供帮助。还有,高校电子阅览室中不乏各类有序的学习材料,甚至有些教程材料是市面上需要高价才能购得的,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和学习价值,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激发学生求知欲。

1.3高校电子阅览室的功能

通过科技手段下载网络资源,可以解决学生的教程需求,借助电子阅览室的设备进行实践活动以提高实践能力。同时,电子阅览室中有专业工作人员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资料查询遇到的状况提供咨询、讲解等服务。历史文献、高校信息、专业教程、就业等信息都可以通过电子阅览室进行搜索、查询、解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意识。设备的信息承载量普遍很大,足以承载学生进行资料下载、软件应用等活动,下载的信息资源可供学生随时使用,省去搜索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由此看出,高校电子阅览室具备技术咨询、信息搜索、高强度载体等系列功能。

2.提升高校电子阅览室实效性的对策

计算机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是当代高校电子阅览室的先进优势,其庞大的数据库和科技手段更是一所高校教育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利器。传统图书馆之所以迅速转变为信息库庞大的电子阅览室,大多依赖网络的普及和发达的科技。然而有目共睹,信息网络仍存在弊端,譬如没有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学生容易在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的影响下误入歧途。所以,高校电子阅览室仍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形成制约。

2.1管理制度的完善

高校电子阅览室的成功开放依赖管理制度的制约,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科学有序地进行,制定监督制度以落实管理。根据国家法律制度制约阅读者的网上活动,例如,严禁阅读者关注的网站包含色情反动内容,对危害国家及人民的活动施行惩罚。对网络的安全系统拟定监督制度,工作中对电子设备进行不定期检查、维护,在维护过程中定期消除电脑病毒,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性。电子阅览室存在大量电源和高压,容易引发火灾,所以防火也是重要工作。与此同时,一旦火灾发生,珍贵的资料及学习进度都会受到损坏,电压难以承受灾情会发生难以预料的后果,所以一定要配置一套安全可行的应急措施以作备用方案。

2.2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

电子阅览室内的服务水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阅览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专业素养高的工作人员利于高校电子阅览室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仅体现在道德素质、高超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文化修养上,还表现在超高的责任意识中,良好的工作开展关键在于服务的良好程度。设备的正常维护、安全监督依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设备及网络的正常运行也是如此。其次,工作人员专业检索能力的高低、对电子阅览室信息库的熟悉程度间接给阅读者提供了技术辅导。工作人员需要一定的社交礼仪实现和阅读者的有效沟通,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最后,发生突发事件会引起一定程度的骚乱,工作人员需要熟悉应急备用方案并具备应急能力,做到沉稳不慌乱。

2.3信息的全面系统化整理

高校电子阅览室的强大在于其检索功能的先进,利用率高。其中收藏的历史文献、信息资源库的丰富量超过传统图书馆,其优质、便利、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了高校人才,为科研的开发、技术的革新提供了高效帮助。针对教学专业,将一些常用的专业网站做一个搜索一览表放在设备上,系统地归类整理。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的高校电子阅览室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要做到合理利用其功能,加强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功能,重视科教内容。当高校电子阅览室运行的实效性达到一定程度,工作人员的素养会有所提高,并且高校生的专业水平、课外知识也会有很大进步。更重要的是当以上内容都得以实现,国家的教育事业便达到一定高度,教育质量更是步步超前。但是,在重视电子阅览的同时,不要忽视书籍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要过度依赖现代科技。

参考文献:

[1]史可玉,于向前,陈晓虹,等.浅谈高校电子阅览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5):157,159.

[2]蔡振华,周立海,刘芳,等.浅议高校电子阅览室的功能与服务[J].科学时代,2012(11).

电子信息科学 篇11

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自设立以来,招生情况和就业情况较好。但人才的培养数量和专业方向结构都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着一定差距。为了适应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应用型、实用型的复合人才的迫切需要,加快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和产业技术人才,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与改革进行了研究。

二、专业建设与改革措施

1.改进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在广泛调研本专业建设现状和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学校定位和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如下: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信息处理软件设计和信息处理硬件设计能力,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应用型人才。

2.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进,对培养目标的达成以及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具体措施包括:(1)删除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性小的课程,适当减少部分对本专业而言过多的课程学时,新开设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或实践,增加与本专业相关性大的课程学时。(2)在课程组织上,对所有专业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突出每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课程的关联性,避免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形成了信息处理理论、信息处理软件设计和信息处理硬件设计三个课程群。(3)制定完善的、符合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大纲、教案和课程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1]。

3.教学内容改革。(1)删减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积极将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引入课程教学,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2)稳步推进双语教学。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继续采用双语教学的同时,在“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合作办学班教学中采用了双语教学。

4.教材选用和建设。选用适合本系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教学实际需要的近年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各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同时,鼓励有造诣的教师编写具有学校和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质量较高的教材。

5.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1)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采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2)改变学生被动式学习方式,建立了适应本专业的比较完整的自主研究式学习环境,并着重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和教师的研究项目,提前进入研究式的学习之中。(3)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组织教学。鼓励教师科学合理使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例如利用视频、动画等技术将枯燥的过程可视化,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同时加强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6.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整体师资力量在专业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为此本专业积极引进高学历和高职称教师,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教学、科研和产学研用等方面的领军作用。(2)挖掘中青年教师的潜力,兼顾当前使用和长远培养,逐步形成符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梯队。鼓励、支持和督促本专业教师通过短期培训或以访问学者的方式,到国外进行学习,提升教学科研水平。(3)鼓励本专业教师到企业、研究机构以及校内外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工程实践训练,培养科研和动手操作能力,着力培养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4)加大对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建立健全师资培养、培训机制。实行导师帮带制度,帮助、引导青年教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进行专业研究,尽快提高教学能力。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活动、参与专业课题研究,鼓励青年教师提高科研能力。(5)鼓励本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推进教师间开展经验交流的同时,鼓励教学改革研究,重点支持与课程建设关系密切的,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方面开展的改革与研究项目;同时注重教改研究成果的实践和应用,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及时融入课程建设当中。

7.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为了最大发挥本专业的特色,培养出新型专业人才,必须做到专业计划设置的合理性与教学管理的协调一致[3]。(1)根据课程建设目标,对重点建设课程按校级优秀课的标准规范教学。(2)加强对考试考核环节的管理和改革。加强课程试题库建设,推进教考分离;改进考核方式、方法,促使课程考核更加科学;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核。(3)按照学院的课程评估体系,对本系重要课程进行评估。

8.实践教学改革。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如下改革:(1)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科学构建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当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加强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数量。(2)采用以导师制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并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3)开展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进行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成果展示及最终评价等过程。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了解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锻炼操作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协同合作的品质,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借助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十三五”综合投资规划项目资金、天津市“重中之重”等经费,不断充实完善DSP实验室和信号与系统实验室。

三、改革实施成果与总结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使得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了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并提高了专业领域的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本专业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考研和就业率也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国旺,闫旭东,谭保华,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08):120-122.

[2]谭会生,朱晓青,易吉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4):13-14,23.

上一篇:看成语故事下一篇:学校社团月度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