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课程

2024-06-24

电子信息类课程(共12篇)

电子信息类课程 篇1

摘要:本文结合全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 分析了我省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的现状和企业调查后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对如何构建以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想法, 并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模式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课程改革

当前, 我国电子信息工业发展的突飞猛进, 特别是我省电子信息类行业发展, 电子业已成为主要经济支柱产业, 这就更加需要本地区的高职院校加快培养出更多的电子类专业学生, 培养出适应本地区发展的高素质毕业生。

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紧密贴近企业, 变革高职学校办学新模式

随着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电子信息行业人才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高职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式必须随之进行相应的变革。然而, 长期以来, 由于受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 我国高职教育一直处于低于高等教育的不利地位。认识上, 人们常把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附庸或补充。

通过对本省十多家电子信息类企业的调查分析了解, 企业所期望招收的高职学校毕业生, 品德上要求具有良好品性;专业上要一专多能, 岗位适应能力强。而同样对300多名高职院校毕业生 (毕业5年以上) 的问卷调查显示, 毕业学生对目前的职业教育不满, 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 过分注重专业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 教学方法陈旧, 实践教学设施落后, 双师型师资匮乏, 岗位适应能力弱, 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需要脱节严重等问题上。

可以看出, 高职教育必须形成务实的办学思想, 创设鲜明的培养方式, 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强调突出的实践技能, 紧跟经济趋势, 适应企业需求, 瞄准岗位能力, 培养拔尖人才, 积极拓宽办学思路, 改革办学模式;专业设计必须从企业需求出发, 注重市场调研环节, 教学计划制订合理。

二、加快观念转变, 确定高职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电子信息类行业具有范围广、发展快等特点, 在制订与该行业相适应的专业教学计划之前, 首先应考虑培养目标和从事岗位。制定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应能体现出专业内容与时俱进, 更贴近企业的需求, 另一方面专业内容具有科学性、应用性强、便于实施;从事岗位要考虑到高职教学的特点, 突出技能培养特色, 准确定位, 从而易于占领就业市场, 充分体现出以能力为本位, 一专多能, 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专业课程制订则应密切围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进行, 同时, 制订的教学要求也应考虑到学生今后个人发展空间。

1.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

培养目标:培养在电子信息类产品 (器件) 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与维修或相关行业, 具备一专多能的现代化技术人员。

主要从事岗位:检验员、调试工、维修工、制图员、工艺员、生产一线管理人员 (如:线长、班长、计划调度员等) 。培养目标的制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思想政治方面, 另一个是专业能力方面。思想政治是大方向不细谈, 来谈谈专业能力方面。根据深入企业调查显示, 企业需要的劳动人员主要具备两项要求, 一是能服从指挥, 具备基本职业道德;二是掌握具备除本专业以外的多种技能。对于上述两点, 我认为, 重点应放在后者, 这样高职毕业生就有了竞争力, 提升了层次, 至少从事的就业岗位不是技术含量极低的流水线操作工, 而是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技术工人, 差距就出现了。

2.专业教学计划编制中应正确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 模块化与课题化问题。

模块化、课题化两种模式乍看相似无太大区别, 可实质上却区别很大。我认为在制订专业计划时采用模块化方式比较恰当, 能根据不同专业、不同专业方向, 对各知识模块进行有机组合, 以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操作过程简便, 只需根据相同专业不同专业方向对知识模块添加或删减即可, 操作性强。课题化方式适用于课程教学过程, 根据模块中教学要求, 选用或编写能包含该模块知识要求的课题开展教学。

(2) 专业复合性问题。

专业复合性的实质就是一专多能。上面讲了通过企业调查, 企业要求劳动者具备的第二种能力就是掌握具备与本专业相关延伸的多种技能, 那就是一专多能。因此在专业教学计划中除了设置本专业知识技能以外, 还要增加相关专业知识技能。

三、制订适应工业社会需要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计划的几点建议

根据课程改革的思路分析为原则, 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 以模块化形式制定教学计划, 学制3年, 最后1年下厂生产适应性实习, 即2:1分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特别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达1:1;学生毕业将拿到学历证书、计算机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相关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模块化设计特点鲜明、突出; 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对职业教育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迫使高职教育必须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核心, 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技能力的劳动者。根据这样的培养目标要求和我省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 这要求我们彻底改革目前高职学校实践教学环节中“先学后做”的单向教学模式, 贯彻“学做合一”或“做、学、做”的双向程序模式.推广“工学”合一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技能表演活动, 超前培养技校学生的职业意识。因此, 在课程改革实施教学环节过程中, 专业教学计划各模块的设计应突出如下特点:

1.模块 (一) 文化基础课程模块

这部分课程主要特点是选用专业特色教材。如大学语文、高等数学采用工程类教材, 英语改为专业英语, 物理使用电子类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达到中级计算机系统操作工水平 (考证) 。

2.模块 (二)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1) 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选用专业基础课程一体化教材。

(2) 教材内容涵盖面广, 重点抓住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基础操作技能的结合。

(3) 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结合各项实训课题要求开展教学。

3.模块 (三) 专业课程 (技能) 模块

(1) 同样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选用专业课程教材, 开设的课程具有行业发展的典型性。

(2) 为体现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目标, 特意开设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

(3) 加快专业课程综合性的融合与贯穿, 能灵活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结合各项综合实训课题要求, 密切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开展教学, 注重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改革教学方法, 注重提高学生能力

1.案例教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 围绕问题及对现实生活情况进行实际调查所作的客观描述进行教学, 用以提高学生对实际情况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法。

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合理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 以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这种教学法适合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方法主要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讲理论还是先动手的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 通过课题的制作, 参数测试, 而产生问题, 会出现多个为什么?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就来听教师讲解分析, 学生易于接受, 而且能培养学生探索、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习主动性。

3.情境教学法。

通过情境的再现, 引出新知识, 诱导理解, 试用并演习, 从而熟练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的目的。寓教于学, 寓教于用。电子信息类课程情境教学主要贯穿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环境安排在实验室或实习工场, 达到模拟企业现场的效果。

五、结束语

课程改革效果的评价, 主要取决于培养的毕业生是否受到企业的欢迎, 企业说满意就是对课改的最好评价, 因为我们的课改就是为了贴近企业的需求, 根据岗位要求制订教学计划, 同时也满足了在市场经济下, 高职学院的准确定位。职业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在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中才能体现其自身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

[2]刘海民.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

电子信息类课程 篇2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国籍:中国无照片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汕头身材:172 cm?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0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市场销售/营销类: 百货/连锁/零售服务类 设计/广告类
工作年限:0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1000--1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汕头
个人工作经历:/01--2006/05  汕头市好友网吧             网管

2006/07--2006/09  汕头市麦当劳               兼职

2006/12--/08 汕头市新新娘婚纱摄影 平面设计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汕头市第二技工学校
最高学历:中专毕业-2007-07-01
所学专业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2007/05   网络初级证书

2006/12   办公自动化证书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精通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娴熟运用办公室软件,能够熟悉运用photoshop软件对婚纱照进行后期加工制作;有一定的电话销售技巧;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详细个人自传
  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虽然缺乏社会经验,但凭着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未来职业工作热情,我相信我能以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公司创造价值.

电子信息类课程 篇3

[关键词]电子信息 高等职业教育 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王淑文(1963- ),女,天津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教务处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及应用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天津30045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126-03

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现状研究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工学结合的重要内容,更是学院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依托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做社会调查,向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访问,掌握企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需求;另一方面面向高职高专院校做调查,了解它们电子信息工程、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重点专业的建设情况,重点掌握它们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方面的各种信息。通过调研,分析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现状,对该类专业课程体系方面的改革和建设提出建议。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设置目标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不深,至今尚未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符的矛盾。因此,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实践中开展研究,力求实现职业教育与岗位的无缝对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学校的服务对象与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地区、行业的发展水平不一,企业之间所拥有的装备和所应用的技术也不尽相同,甚至存在着较大差异。服务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各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在课程内容上必然应该存在相应的差异。据分析,地处大型城市的高职高专院校其服务区域广,课程内容的技术覆盖面应相对宽泛,课程内容在知识框架方面要有较大的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要进行选修

课设计,以满足不同去向毕业生的需要。调研结果表明,在这一点上我们做得还不够。

二、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1.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内容整合。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专业是多学科复合专业,不能只是简单地按照大纲规定设计教学内容,而必须依据学校的服务面有选择性地整合课程内容。从调研情况看,课程整合是课程内容改革一个比较成功的方面。

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的许多问题常常具有综合化的特征,因而专业技术课程内容也应该是一种综合结构,按职业岗位群职责来确定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并以此为主线重组课程内容,冲破原有课程(甚至学科)体系,删除与岗位要求不符的课程内容,增添新知识,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课程建设中就课程整合化进行了一些探索,包括:原传统专业基础课之间的整合;原传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整合;原专业课之间的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课程整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整合等。

2.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结构。通过对部分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内容方面的讨论与分析,发现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尚有一定差距。从部分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结构来看,基本都是“I”型课程体系结构,缺乏灵活性。

从全国电子信息行业大背景进行考虑,我们设计了既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又兼顾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同时具有一定选择性和弹性的“树形”课程体系结构,如右图所示。

3.电子信息类课程的模块化。课程模块是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划分成若干独立模块,课程开发者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其中一些组成教学计划。课程模块具有衔接性、独立性、通用性和整合性等特征。

课程模块开发是课程模块化的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组织、试点、评价等方面,难度很大。就高职院校本身而言,它将涉及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运行,所以课程模块化是一项“伤筋动骨”的工程,所需经费较高。就高职教育而言,课程模块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技能型课程,属于“工作规范中心模式”。因其课程内容具体、针对性强,比较容易实现。二是理论型课程(含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属于“工作任务驱动模式”,实现难度相对较大。课程模块化的开发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有过课程开发经验,否则较难开展该项工作。

三、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建设

1.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写教材、讲义和教师组织教学及学院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我们在调研中对教学大纲的类型和内容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发现各种类型的课程教学大纲逐渐丰富起来了,除理论课程外,实训课程、实习课程、社会调研、毕业实践、毕业设计等有了教学大纲。但同时,我们发现少数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联系与区别认识不清;教学大纲的内容不尽如人意。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在处理教学大纲的内容时没有协调好必要性与可行性之间的关系,导致教学大纲出现“水分”以及随后产生的教育“不诚信”。

2.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改革的物化成果,在高职院校整体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材建设的过程要注意:(1)教材的知识性(原理)内容要简约。对高职教育来说,任何技能和技术都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但不应要求学生掌握过多知识,而要讲清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方法,强调基本操作技术。(2)教材的内容设计要“贴近技术、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技术,就是要求教材编制以生产实际中的技术或技能运用为对象;贴近生产,是指实训教学应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体现生产一线的实际要求;贴近工艺,就是按照生产的工艺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3)要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为了将最新的技术、技能、工艺、流程、标准等引入教学,实践教学教材每2~3年就应修订一次。

四、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施中的师资队伍情况分析

在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是重点。所谓“双师型”教师,从外延上看就是“双证”的结合;从内涵上看,就是这类教师所具有的职业素质,包括教师职业素质和其他行业的职业素质。专业带头人在四个方面区别于一般教师,即具备较高的学历和职称,具有教学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工作责任心强。目前,专业带头人往往缺乏教学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

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其对职教教师的要求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包括要有严格的职教教师任职资格。职教教师必须达到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技能达到一定等级,并具有一定时间的职业实践;从企业或行业引入的高技能人才还必须经过师范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采取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方式,鼓励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推进职教师资基地建设,开展以专业带头人、紧缺专业师资为重点的教师培训项目。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性活动之一,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支撑条件。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已受到广泛重视。多年来高职院校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澳大利亚的“TAFE”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状况,建设了“工业中心”“技术中心”“实训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在模拟的工业环境中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但从全局看,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方向还不够明确,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本质上是开放的,这决定了要建立开放性的实践教学基地,即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使用都要向学生、社会全面开放。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不仅能承担学生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的任务,还要能面向社会承担科技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生产等各项任务。因此,高职实践教学基地必须是向行业、社会开放的教学体系,其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地点及师资配备等都要直接面向企业或行业。

六、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

1.教学模式。近年来高职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探索符合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规律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建构起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推动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下面就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电子信息专业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进行简单讨论:

我们将大部分课程安排在实验室进行,实现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理论←→实验←→实训←→比赛”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边讲解边进行实物演示(或仿真演示),学生边讨论边实验。实训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式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亲自试验,亲自寻求最佳答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良好个性,达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因材施教模式。

此外,我们还为学生创建了第二学习课堂,丰富了课外科技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知识竞赛。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培养竞争合作、开拓创新精神的平台,激发了学生创新探索的热情。最后,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2.教学评价。我们认为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在评价内容上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以电子信息专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训部分的评价为例,其考核评分表如下: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训教学部分考核评分一览表

在教学评价方面还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技能培训证书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由于迟迟未有电子信息类所有技能培训的等级标准,造成部分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培训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难以衔接,致使课程标准无法制定,更谈不上教学评价了。

七、建议

其一,在新一轮课程体系的设计中,根据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服务特点,建议采用“树”型课程体系结构,以解决人才使用中适应性与针对性之间的矛盾,以及课程内容先进性和课程开发经济性之间的矛盾。其二,在新一轮课程体系设计中,建议借鉴现有的课程整合模式。它为课程内容整合构筑了良好基础,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教改成果。其三,在课程内容的总体把握上,建议综合考虑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和教学资源三者的关系,协调好课程内容选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四,在新一轮课程实施中,要继续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离不开良好的师资队伍,二者将形成互动关系;教学评价应根据高职高专特点,优先在实践教学领域进行。

[参考文献]

[1]张莉娜,于德弘.德国“灰领”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05(1).

[2]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3]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选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课题组.高职高专教育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EB/OL].www.cvae.com.cn/allfile/20050517/046.doc,2007-10-16.

[5]胡仁杰.为创新人才培养营造综合性实践环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

电子信息类课程 篇4

考虑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殊性, 该专业涉及范围广, 行业跨度大, 基础理论课程多, 实践环节要求高, 知识更新快等特点, 本着加强基础理论、适当拓宽专业面、着重培养素质能力的原则, 结合我校实际, 倡导“能力本位”课程模式, 以培养学生应用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为主, 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要达到此目的, 就要建立技术应用型教学体系, 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 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 更新教学内容, 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 课程结构从内容本位转向内容本位与能力本位的多样化结合, 以保证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获得;在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 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 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具体改革的目标是:

1) 突出专业课程的定向性, 以应用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 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 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

4) 增强课程的灵活性, 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 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5) 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 由企业、院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 走“订单式”培养之路。

二、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要点

课程体系改革的要点是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处理好分科与综合, 持续与均衡, 选修和必修的关系, 改革目前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 纵向持续, 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 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淡化每门学科领域内的“双基”, 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处理好现代社会需求、学科发展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中的关系, 改变目前部分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课程结构从内容本位转向内容本位与能力本位的多样化结合, 以保证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获得;合理调整课程结构以吸纳新出现的学科领域, 作为独立学科或者被整合进既存学科之中, 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课程结构分三个层次, 一是体现在课程计划方案中的专业定向结构, 它反映在一定的学制年限内, 学生所面对的专业变化和专业方向的选择;二是指课程中不同性质和不同教学内容要素的各科目在纵向的排列组合结构;三是一门或多门相关课程中具体的教学内容, 根据某种方式和准则的编排结构。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结构要努力实现模块化, 把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起来, 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 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 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

(1) 以“能力本位”观课程论为主导

新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观课程论为主导, 广泛吸收多种课程观的长处, 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 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 (行业) 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能力本位”观课程论的主导地位, 主要体现在:

1) 以企业 (行业) 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 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 按能力需求精简课程内容;

2) 建立应用型课程体系, 模块化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能力训练为轴心, 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 重新整合课程;

3) 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 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新课程体系在考核方式上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建立评价项目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突出评价对改进教学实践, 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功能, 改变课程评价方式过分偏重知识记忆与纸笔考试的现象以及过于强调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基础课程, 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专业课程, 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建立以素质为基础, 以能力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企业 (行业) 生产的实际和特点, 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 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5) 建立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模式, 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由企业 (行业) 、专业管理和学校联合调整、选定。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创建理论与实践, 分析与综合, 学习与创新互为交融的整合式课程教育模式;倡导建构性学习;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观念;

6) 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 构建“基础型、拓宽型、提高型”三个层次实验教学新体系。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 部分课程到企业去完成, 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 部分课程到实验、实训基地完成, 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 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2) 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和模块化

旧课程结构不仅因门类多而加剧教学学时的膨胀而挤占实践教学的时间, 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过度学习”的浪费, 割断了学科的联系, 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造成“学而无用”。将相关学科适当综合化, 既发挥学科课程的特长, 又克服了原有单科分段的弊端, 可构建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 培养更多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 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1) 压缩必修课, 增加选修课, 精简专业课, 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 开设可持续发展的课程, 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 吸收电子信息行业的最新知识, 使学生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2) 课程设置采用两种结构:一是模块结构;专业设置一个共同的教学计划, 学生通过选修某一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置三个专业方向:应用电子、信息处理和E D A技术。二是一体两翼的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考试课、考查课、主干课、非主干课的体系, 建立核心课程、目标课程、非核心课程的一体两翼的体系。每个电子信息专业限设10门以下的核心课程, 主要是一些重要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目标课程是英语和计算机课程, 其他课程为非核心课程。课程要尽量小型化、丰富化, 总学时不能太多, 要体现比较宽的专业面, 尽可能及时反映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

3) 课程设置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 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 课程要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另一方面, 课程要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4) 采取“学习—工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重视实践课程体系, 走产学研合作之路, 保证理论和实验课教学学时之比约为1∶1;

5) 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学生具备创造、创新能力。

(3)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结合

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模式改革的重点。教学内容由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学习态度构成, 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 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

1) 在知识领域, 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 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 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2) 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 要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 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 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改变以往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传统模式, 选择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 让学生在生产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

3) 熟悉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的工作和学习态度, 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应创造学习环境, 遵循高等院校的特殊教学规律, 让学生在岗位训练中学习, 在学习中进行技能训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新课程体系的优点

新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应考虑降低教学成本, 分析课程体系建立所需的教学硬、软件环境, 一切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综合以上因素, 新课程体系有以下优点:

1) 新课程体系体现了“能力本位”观课程论的教育指导思想, 适应电子信息类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需要;

2) 新课程体系注重电子信息科技和生产的前沿信息, 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发展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3)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的发展, 增设电子信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课程,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 新课程体系注重强化实践性, 改革考试、考核方法, 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实践训练, 以适应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庄树元.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健康发展的因素分析[J].教育探索.2006, (3) :27.

[2]李成刚.工科课程改革计划与课程评估的范例--美国Drexel大学个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 (1) :80-82.

电子信息类自荐信 篇5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我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自荐信,请注意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自荐信。如何编写一份恰当的自荐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子信息类自荐信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子信息类自荐信 篇1

尊敬的领导:

我是XX市XX学校电子信息专业20xx级的一名学生,在这3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做一个与时代相匹配的大学生”是我的求学目标,又加上与生俱来的强烈好奇心,促使我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在学习上,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校期间主修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移动通信,有线电视机技术,电子仪器测量在学好各种基础课的前提下,我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有选择地加深拓宽专业知识面,能进行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等。与此同时,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较强的动手能力。

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个人求职自荐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

自荐信不是广告词,不是通行证。但我知道:一个青年人,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成自己,可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如果我能喜获您的赏识,我一定会尽职尽责地用实际行动向您证明:您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但您的未来,我愿奉献我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再次致以我最诚挚的谢意!

物色一个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部下,是您的愿望;谋求一个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单位,并能得到您的关照,是我的期盼。得力的助手,有助于您工作顺心;合适的工作单位,有助于我施展才华。

或许我们会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站在一起,那就是:将贵企业的辉煌历史写得更加缤纷!愿为贵企业工作,并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期盼和感谢您的选择!

望贵企业能接收我,支持我,让我加入您们的大家族,我将尽我最大的能力为贵企业发挥我应有的水平和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电子信息类自荐信 篇2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拆阅我的自荐信,给我一个展示自我机会!

物识一个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部下,是你的愿望。谋求一个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单位,并能得到你的关照,是我的期盼;得力的助手,有助于你工作顺心;合适的工作单位,有助于我施展才华。或许我们会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站在一起,那就是:将贵单位的辉煌历史写得更加缤纷!愿为贵单位工作,并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期盼和感谢你的选择!

勤奋刻苦、敏捷思辨、努力求知的学习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相结合的知识结构,这是我的一大优势。在专业基础学习中,我主修了Protel99SE、AutoCAD、EDA、电路、电子技术、通信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以及自动化控制等电子专业课程。善长电子电路的开发与设计及单片机的应用和Protel电子制板。在计算机方面,我自学OFFICE、C语言等多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另外我还选修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等课程。

特试向贵单位自荐,给我一个就业锻炼的会,还你一份成绩。如蒙聘用,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和坚韧的性格勤奋工作,与同事精诚合作,为贵公司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跷首倚盼你的回音!

谨祝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自荐人:xxx

20xx年5月

电子信息类自荐信 篇3

尊敬的贵单位领导:

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自荐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

我是涿州市石油物探学校电子信息专业**级的一名学生,在这3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做一个与时代相匹配的大学生”是我的求学目标,又加上与生俱来的强烈好奇心,促使我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在学习上,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校期间主修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移动通信,有线电视机技术,电子仪器测量在学好各种基础课的前提下,我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有选择地加深拓宽专业知识面,能进行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等。与此同时,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较强的动手能力。

物色一个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部下,是您的愿望;谋求一个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单位,并能得到您的关照,是我的期盼。得力的助手,有助于您工作顺心;合适的工作单位,有助于我施展才华。

或许我们会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站在一起,那就是:将贵公司的辉煌历史写得更加缤纷!愿为贵公司工作,并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期盼和感谢您的选择!

自荐书不是广告词,不是通行证。但我知道:一个青年人,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成自己,可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如果我能喜获您的赏识,我一定会尽职尽责地用实际行动向您证明:您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但您的未来,我愿奉献我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再次致以我最诚挚的谢意!

望贵公司能接收我,支持我,让我加入您们的大家族,我将尽我最大的能力为贵公司发挥我应有的水平和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电子信息类自荐信 篇4

尊敬的先生/女士:

首先感谢您抽空阅读我的简历及自荐信。

我叫xx,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光电信息与科学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即将于XX.7月毕业。现向贵单位应聘。

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培养了我严谨的思维和自学的能力。XX年8月起开始自学51单片机僠爀漀琀攀氀、altium designer、pi expert、proteus、multisim等专业软件。之后参加第五届盛群杯、获得三等奖。XX年初开始自学开关电源、晶体管电路的设计以及嵌入式硬件设计、音响功放设计。在XX年9月参加省电子设计大赛。目前正在准备毕业设计论文,整理以前比赛资料,另外抽空学习操作系统和stm32的编程。一年的自学,还有这些比赛不仅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更使我明白要不畏艰辛去奋斗臠与他人密切合作燠同解决问题。

贵单位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让我憧憬,希望能有机会加入贵公司的硬件研发部门,尽己所能,力己所长,与公司共同发展。在加强个人修养的自身素质的同时,再确立新的目标。我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面对挑战,完成贵公司交给我的各项工作。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电子信息类自荐信 篇5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20xx届专科毕业生。在进入社会之际,我需要谋求一份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现在有机会把我介绍给贵单位,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主修专业是电子信息。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站建设,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数据库维护和使用,网页制作,电子商务相关课程等。以及具有在微机管理信息方面的能力。适合于政府行政机关、电信部门、计算机设计、销售公司、财税部门、金融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管理的工作,及网络公司的网站建设,网络维护等工作。

我有着很强的拼搏意识,对自己充满信心。大学的三年生活中,我学习努力,成绩优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校内外都积极地进行专业实践,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使自己具备了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为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参与了大量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怀着对前途对未来的信心和对施展才华的渴望,我相信我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将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业绩的有力保证。

我谨在此冒昧自荐,我期望着成为贵单位的一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如果能够得到贵单位的青睐,我一定会以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竭诚为贵单位服务,与贵单位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XXXX年XX月XX日

电子信息类自荐信 篇6

尊敬的领导:

您好!请恕打扰!我是一名即将从福建工程学院电子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

作为一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所学习的内容包括了很多关于单片机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我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专业是一种工具,而利用此工具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在与课程同步进行的各种相关和实习中,我具备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同时,在学校工作中,我也注意加强锻炼处世能力,学习管理知识,吸收实践和创新的经验。

我现在正处于人生中精力最充沛的时期,我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现自己的才能,因此我希望能够加入贵单位。如果给我机会,我一定会踏踏实实的做好工作。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定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所给予我的关注,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祝您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各位领导能够对我予以考虑,我热切期盼你们的回音。谢谢!

电子信息类自荐信 篇7

尊敬的`公司领导:

你们好!

我不是第一次应聘,也不是第一次失败,更不是第一次为了生活而奔波。这一次,是崭新的,是朝阳的,更是自信的!因为我做好了充足准备,来认真的推铸自己。这一次,我将再次踏入社会,理清头绪,整理好心情,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决定用心去感受。在过去的不足中成长;在丰富的经验中提高。

在告别校园生活踏入社会时,我同样怀着自己的理想和对事业的激情,带着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是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与艰苦磨练,认识到许多并不是在学校所能学到的知识:更多的是自己探索和研究中提高。很荣幸向贵公司呈上我经过一翻思考与磨练之后的个人资料,做自我推荐。

我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xxxx届毕业生。来自家庭的熏陶铸就了我淳朴、善良的性格;大学的生活教会了我忠诚、热心待人;社会培养了我不怕困难、挫折的奋斗精神。我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在校期间电子基础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顺利通过了CET4考试。在平时的学习及各种实习中努力、用心、刻苦不断地提高了自己的能力,现在能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及各种电气类仿真软件,如Protues,Protel,Matlab等。也许还存在不足,但我会虚心学习、积极工作、尽忠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我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

我冒昧向贵公司毛遂自荐,请给我一个机会,相信我不会令您失望的。

祝咱们公司蓬勃发展,您的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xx

电子信息类自荐信 篇8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是一名即将毕业于xx计算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得知贵公司的招聘信息,故写下自荐信,希望公司领导可以酌情考虑我。

在学下学习以来,我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曾多次获得奖学金,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和个人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在软件方面,系统掌握了c语言、数据结构、powerbuilder、数据库原理、汇编语言、软件工程等,并对面向对象的delphi和vc等windows编程有一定了解,课后我还自学了vb、vf编程及网页制作,现已能独立编写专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硬件方面,通过参与单片机设计,组装收音机,网络工程的规划与管理及组建等实践活动,我掌握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

我热情开朗,热爱旅游,每次旅游都让我学习到好多东西,交到好多的朋友,以前做过不少的兼职,这些都是我工作宝贵的经历,从一个什么都不懂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小孩子,慢慢变得成熟,希望以后能从事我喜欢的职业,我会尽力把工作做好。

若有幸加盟,我可以致力于贵公司的软件开发工作。

我正处于人生中精力充沛的时期,我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露自己的才能,我不满足与现有的知识水平,期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希望能够加入你们的单位,我会踏踏实实的做好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竭尽全力的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定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顺兮,逆兮,无阻我飞扬是我的座右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我的工作态度;真诚、守信是我的最大特点;开阔的胸襟使我获得许多朋友,聪明的头脑,创造的思维,开拓进取的坚韧,加上纯熟的专业技能,相信我是您的最佳选择。

感谢您耐心的阅读了我的自荐信,如需要详细资料,请与我联系。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电子信息类自荐信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好!衷心的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自荐信,并祝愿贵单位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我是xx学校电子信息工程系的xxx,自从进入学校之后,我得从新开始,继续努力奋斗,迎接新的挑战。学校三年是我思考,对知识的学习,过着很充实,很满足的三年。得益于长沙民政的浓厚的学习、创新氛围,融入其中的我成为了一名复合型人才。时光飞逝,我将怀着我童年的梦想、青年的理想离开我的母校,走上工作岗位。

xx师生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今天你以xx为荣,明天xx以你为荣”,从入学以来,我一直把它铭记在心,立志要在学校三年里全面发展自己,从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提高个人素质。将来真正能在本职工作上做出成绩,为母校争光。

我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对课堂知识不懂就问,力求深刻理解。在掌握了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忘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对课外知识也有比较广泛的涉猎。我还很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学校的学习中得到了锻炼和培养,特别是在暑假的培训当中得到很大提高,以及这个学期集中学习的过程,都使得自己的阅历和学习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为了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参加系里的电子设计大赛,这些经历使我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社交方面的知识,增加了阅历,对于自己也是一笔财富,别人所没有的,别人也抢不走的,相信对于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相信这对我今后投身社会将起重要作用。

现在,我以满腔的热情,准备投身到现实社会中,虽然存在很多艰难困苦,但我坚信,学校生活给我的精神财富能够使我战胜它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发展的平台,我会好好珍惜它,并全力以赴,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此致

敬礼

电子信息类课程 篇6

摘 要:本文从中职电类专业电工电子英语课程改革入手,阐述了信息化教学方法应用于本课程教学的意义,并展示了多种信息化教学应用实例。

关键词:中职 电工电子英语 课程改革 信息化教学

电工电子英语课程实用性强,它是在普通英语的基础上结合电类专业知识、语言知识,并充分重视语言的“专业化”而发展起来的综合课程。授课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安卓手机软件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一、电类专业电工电子英语课程改革思路及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意义

首先,通过开发校本教材,实行教材的分层递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培养目标,编写了适合于本校学生的自编教材。在普通英语的基础上,结合电类专业知识、语言知识,充分重视语言的“专业化”,能够有效且有针对性地提高电类专业学生在专业中应用英语的能力。其次,从趣味性入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辅助教学。中职学校电工电子英语的授课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级的基础课程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基础英语及电类专业知识。这个年龄段的中职学生,大多数厌恶死记硬背,畏惧英语学习,但他们动手能力和好奇心较强,要想让学生转变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畏难心理,就必须运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对“信息化”教学方法的认识误区

一些老师常常认为多媒体课件就是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主要运用形式,这是一种误解。有些老师在制作课件上花费了不少心思,制作各种声效和动画,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是这种课件的本质只是再现书本知识的呈现式学习,课件是灌输性的,学生仍然是接受性学习,未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往往收效不佳。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学系统除了课件外,还需要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和大量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学支撑。英语的信息化教学还可以利用文本书籍、光碟、软件、网上资料等资源为基础,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主体,培养他们的检索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三、中职电工电子英语课程教学信息化过程设计实例

1.教师可查询外文网站,找出相应的专业知识点供学生辨析

维基百科是一个多语言的网络百科全书。教师可节选维基百科科学分支下的电工学、电子学内容,结合教材提炼专业词汇供学生进行辨认。这里需要注意,维基百科网页可随时在英文和中文间进行切换,对中职学生的要求,只需要能够识别出本课程中所教授的英文单词和简单的句型即可,其余部分可提前让学生进入中文界面进行通读。比如说讲到电子元件时,我们直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链接,得到各种各样的电子元件实物图片以及英文,因为这时候学生在专业课上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他们很容易就能认出是什么元件了。还可通过网络资源查找用电安全标识、视频及漫画,将德育教育、专业教育与英语教学进行趣味结合,以视觉强化学生认知,加深记忆。在向学生们讲解防触电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链接网站,利用里面很形象的漫画,让学生们很直观地了解到跟电打交道时应注意什么。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利用多媒体,加强学生听读能力

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数是90后,甚至00后。他们生活在信息发展的时代,经济条件允许的学生配备有个人手机。教师可将全班同学以4人为单位分成小组,组长读教材上的单词,用手机录音,组员听录音,猜词义,遇到困难,相互帮忙及纠错。教师可参考“沪江英语学习网站(http://www.hjenglish.com/)”的练习模式,利用PPT制作测试小练习,随堂抽检各小组互助学习的掌握情况,也可利用PPT结合一些妙趣横生的听读趣味游戏,为学生建构充满愉悦的学习平台。

3.通过读懂英文软件的部分应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利用安卓手机软件进行展示,让学生可视化认知元件与英文的对应关系,找到界面中已经认识的英文单词,通过读懂英文软件的部分应用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基于Android平台可推荐的软件有“电工计算器(Electrical Calculator)”,这是一款专为电工设计的计算器软件。其他关于电工电子的安卓软件还有“Electronics Engineering ToolKit Pro for iPad”、“Spicy Schematics Free”、“Electronic Toolbox Pro”等。目前,许多电工电子类的手机软件仍然保持英文界面,将专业英语教学与手机软件相结合,既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避免学生在上课时间沉迷于手机游戏当中,又可以激发学生将来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动性,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要做好教学任务分配和考核,教学过程既要放得开,也要收得回。

4.通过网络资源查找国外制作的儿童网络剧,向学生展示,让他们通过视觉认识电路

2013年3月,热衷于为DIY发烧友提供开源电子元件的Adafruit Industries公司推出了一部以各种卡通电子元件为主角的儿童网络剧,名为“电路们的游乐场”(Circuit Playground),以此来提高孩子们对电子器械的兴趣,传授相关知识。许多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算作是初学者,让学生们从儿童认知的角度入手,跟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卡通电子人物由浅入深地学习,例如Circuit Playground 当中有一集A is for Ampere 片段,3分多钟的视频反复播放,把学生分成3组,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每组成员共同完成听并拼写出5个单词该视频学习即可过关,然后再评比哪一组听并写出的与电工电子专业相关的单词多,多的一组为胜,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对专业英语较难记的词汇印象深刻,从而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点。

5.注重课后学习,组建英语学习专用BBS、QQ群和微信群,利用网络开展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模式

教师可教会学生在一些英语学习网站的BBS上留言,把自己的问题放到网上去,让同学或其他人为他解答问题,他也可以通过阅读、查资料等方法去解答其他人的一些问题。当他为别人成功地解答好一个问题的时候,心里就会充满欢乐和成就感。特别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平时见到老师都会脸红,更谈不上向老师提问了。而在网上,他们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了便于交流,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在英语学习专用QQ群和微信群中用英语聊天,到一些著名的网站去和同学、网友用英语进行交谈。这样,学生既增强了运用英语的能力,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聊天中也使学生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这对于学生的协作学习很有好处。

四、小结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避免传统英语教学的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它在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核心思想。

参考文献:

[1]郭建礼.英语教学网络信息化初探[J].学英语,2010(14).

电子信息类课程 篇7

一、高度决定视野

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发现很多学生尽管很用功地学习知识的每一个细节, 可是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本专业学科的知识构架、逻辑关系, 对所学课程在本专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却非常模糊, 学习目标不明确。于是我就在课程的第一堂课首先向学生讲清该课程在本学科以及本专业中的地位, 它涉及到前期哪些课程与知识, 后续延伸性的知识是什么等等。此环节的另一个目的是传递给学生高屋建瓴的学习思想:学习过程就像登山一样, 不仅要深入到大山里, 领略它的奇妙风景, 更要有站在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视野。尤其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对学生建立电路类课程的思维以及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让学生明白该课程的地位, 从而对学习此课程高度重视, 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带领学生浏览教材目录, 让学生大致了解所学课程的知识框架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这对学生宏观把握知识体系是很有帮助的。再比如《高频电路》, 在教授新的章节之初, 我都会提醒学生注意本章节在无线发送与接收中所处的作用和地位, 使学生始终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

二、从知识逻辑框架入手, 以“猜测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

理工类课程繁杂的公式推导难免使课堂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能像打游戏一样主动出击并感受到乐趣?我总结出一条经验:上课时多注意启发学生思维, 通过“猜测式”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发掘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知识框架, 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基尔霍夫电流定理与电压定理时, 先启发学生关注基尔霍夫电流定理的逻辑框架, 然后依照此逻辑让学生尝试推导基尔霍夫电压定理, 学生就会发现这两个定理整体的思维架构其实是相同的, 只时由于研究对象的差异, 导致填充的知识细节不一样。如同盖房子, 框架大同小异, 只是具体的内部装饰不一样, 导致每个房间都呈现不同的功能与特色。再比如“节点电压法”, 如果以“网孔电流法”的思路框架为基础, 通过对比发问的形式启发学生理解节点电压法, 学生接受得就很快。同样, 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特点、受控电源与独立电源、电感与电容的特点都可以按照此种思路讲授, 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效果。

三、强调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之一, 不像其他专业课有非常明确的应用目标, 它的应用价值更多的是通过后续的相关专业课体现出来。可学生一般较为急功近利, 更关注知识即时的实际应用价值。所以, 实此, 注重知识应用层面的讲解, 对吸引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会大有裨益。比如在《电路分析基础》的分压与分流讲授后, 可增加机械式万用表与数字式万用表电压、电流、电阻量程扩展的工作原理;同样, 将受控源与三极管、场效应管的等效电路联系起来, 学生对受控源这个模型的理解就不觉得是空中楼阁了;讲授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求解时, 以《模拟电子技术》中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求解为范例进行讲解。再比如交流信号的讲解中加入吹风机的应用, 一阶电路中加入楼道延时开关的应用等等。总之在平时的讲课中将所学课程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甚至高频、传感器、信号与系统课程等中的应用穿插其中, 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应用, 学生都会听得津津有味。

四、鼓励学生提问, 通过提问与作业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讲授方法

在长期的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经验, 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是老师不以为然的地方, 这种反差的产生其实不难理解。学生只能按照所拥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能力去理解, 而长期讲授课程的教师对课程已经非常熟了, 导致对问题的理解方式会和学生之间存在偏差。但是教师要始终记得教学的任务是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深入理解, 那么就需要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思考的逻辑, 按初学者的思考逻辑讲授。通过鼓励学生不懂的地方及时提问以及作业暴露出的问题, 及时调整授课方法, 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支路电流法与网孔分析法的讲解, 教师可能认为这两种方法不会产生混淆, 但是在学生的作业与提问中我们会发现由于概念不清, 学生经常会把这两种方法混用, 于是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可以以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共性与差异性。总之, 每堂课都会有启发学生思维的新体验或新方法, 课后我们应该及时对教学做出总结和调整, 如此积少成多, 教学水平也会日趋提高, 教学效果也会不断改善。

五、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实践教学, 启发学生有意识地培养用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我发现有这样两类学生:一类学生理论功底扎实, 但做实验时却显得很笨拙;另一类学生上课昏昏欲睡, 在实验室里却生龙活虎。第一类学生不能手, 但是碰到小聪明之外的问题也是束手无措。究其原因, 这两类学生都缺乏主动利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的意识或者能力, 因此, 在课堂教学时, 注重将实验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探究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学生在做实验时就会更加游刃有余。

六、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不断改进实践教学

电子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 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一环。传统的电子类专业基础课实验大都是验证性的, 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尝试改革实验课, 重新整合现有的实验资源并编写新的实验教案, 增加实验项目和扩充实验内容, 加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重。为了弥补实验设备的不足, 在《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中统一引入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10.0。美国NI公司推出的Multisim10.0被誉为“计算机中的电子实验室”, 是一款既可以进行原理电路设计又能够完成电路功能测试的虚拟仿真软件。《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 首先要求学生自学该软件,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且也为顺利开展设计性实验以及后续课程的实验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只要每一位肩负高等教育职责的教师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 相信我们高等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秦平, 沈钺.基于课程联系探讨“电路分析基础”教学[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29 (6) :88-90.

[2]冯维婷.Multisim在电路分析动态电路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0, 15 (2) :169-172.

[3]白菊蓉, 张宝军.Multisim应用于电路分析实验教学的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6, 11 (1) :123-125.

电子信息类课程 篇8

1 研究内容与设计

1.1 研究内容

1)本课题遵循“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学生”的原则,以课程《C程序设计》为切入点进行个案研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对课程建设、教学设计、教学交流、学生作品、行业资讯及经典编程展示等,建设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在职人员继续教育需要的共享资源、相互交流的开放式平台,创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平台。

2)以数据库为支撑,建设多媒体课程平台,平台中的数据包含文本形式的教案课件、图片、视频、动画形式的教学过程演示,课程教学软件等,同时集成在线测试、在线论坛等功能,集成为开放性、共享型网络资源平台。

3)以持续更新的方式,建立拓展性多媒体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主要采取自建和共建相结合,重点突出教学项目、技能训练、在线测试、在线论坛等课程模块的教学资源建设,为教学活动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质多媒体教学资源。同时坚持校企合作的建设思路,把握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建设满足职业岗位发展的资源内容。

1.2 研究目标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有了很大改进。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等多媒体素材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容量得到了增加。但是课堂容量的增加、教学节奏的加快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刻,这是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也是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主要教学内容在课堂完成,课后交流、习题、作业、测验及答疑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来实现,这种混合模式是目前高校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2 研究方法与技术线路

2.1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全面了解学生对该门功课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和存在的困难。了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知识点呈现方式上做出改变,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加以补充。

2)个案研究法。本课题通过信息类课程《C程序设计》为切入点进行研究,设计开发适合本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而再提炼改进构建适合电子信息类课程的通用教学平台。

3)快速原型法。通过此方法快速建立平台模型,后期在根据新的需求等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

2.2 技术路线

本课题采用个案研究法,以《C程序设计》的教学平台搭建着手,首先对相关班级做调查与分析,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整理出本课题的需求分析;其次根据内网和外网的访问流量进行预测,考虑平台的性能需求;结合需求分析,对平台各模块的功能进行详细设计;全面系统地整理、制作和收集相关学习资料,然后通过管理平台发布;最后进行平台的各种测试,已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

在技术实现方面,平台的构建采用B/S多层体系结构,.NET架构,数据库采用的是SQL Server。采用B/S架构对客户端要求较低,除了有浏览器之外,其他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这样学生在登录平台时没有限制,只要有电脑即可。

《C程序设计》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功能模块有:课程介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级考试、动画演示、学生作品、习题作业、经典算法、在线测试及交流讨论等。其中理论教学部分主要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可直接参考的电子教案及PPT等内容;实践教学部分是课程实验及实训部分,通过此部分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生作品部分主要呈现学生实现较好的程序,以供其他同学参考;等级考试及经典算法是针对本门课程设置的,学习本门课程后学生可以参加等级考试,所以专门设置了针对等级考试的辅导模块,而经典算法主要介绍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算法思想及具体实现方法;动画演示模块主要是经典算法及程序执行过程的动画演示,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掌握起来更加容易。

在线测试和交流讨论是平台中两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是单独开发的考试系统及论坛,学生可以登录后分别进行自我测验及交流讨论。

另外在平台首页还设有课程动态、业界资讯、学习资料、常见问题、教与学(展示教学图片及视频)等模块,进一步丰富了课程信息。本平台可直接适用于程序设计类课程及《数据结构》等课程,若扩展到其他电子信息类课程,只需将等级考试及经典算法两个模块修改为课程相对应的功能模块即可。

3 总结与展望

当前的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高校教学的辅助手段,主要用于专业课程的网络教学和课程建设,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除此高校教育外,网络教学平台可在远程教育、培训等多种在线学习形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子信息类课程 篇9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就是信号理论, 信号理论课程体系包括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分析、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信号与系统是信号理论的首门课程, 内容涵盖线性微分方程、复变函数、离散数学、电路分析等内容, 理论性强, 概念抽象不易理解、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功底以及电路分析的基础, 同时它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是学生从事相关领域工程技术研究的必备知识。因此, 信号与系统课程在整个信号理论课程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1]。

如今,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高校培养大学生也要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又要能理论联系实际, 特别是对工科院校的学生更要有严格的工程技术训练。针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特点,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中如何结合实验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至关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验教学实践, 就实验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实验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的效果等方面对实验环节的设置在该课程讲授中的作用和实际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 实验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信号与线性系统这门课程理论性强, 课程内容抽象不易理解。若在讲授的过程中过多强调数学推演, 尤其是过多的理论分析, 不能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有何联系, 抽象的概念缺乏具体化的实验教学演示, 对应用性较强的内容不能实际动手调试分析, 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其内在联系, 不能学以致用, 学习兴趣自然较低, 教学质量也将会受到影响。

如何把抽象的数学语言、具体的物理概念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该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该课程教学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革新教学方法也势在必行。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国内外高校的经验, 将Matlab运用到信号与系统教学中利用其中的信号处理工具箱、图形处理及数据可视化操作、直观的图形图像演示, 可以较为直观的分析各类信号的特性以及各类参数对信号和系统各自特性的影响, 将课程中抽象与不易理解的概念和问题变得具体化, 使学生对这些概念与定理产生直观的认识, 实现教学和实验验证同步进行, 学生对知识加深了理解也更容易掌握[2]。这样的教学方式克服了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难以进行交互式教学的缺点,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因此, 对Matlab软件在信号与系统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注重实验教学环节, 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借助计算机辅助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将对信号与系统以及相关信息学科课程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2 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

“信号与系统”课程中有许多复杂的数学运算及推导, 例如高斯信号、三角函数、矩形方脉冲、随机信号等多种信号的运算, 卷积积分, 傅里叶变换, 微分方程求解、差分方程求解、多项式求根、系统零极点计算等等。MATLAB是一种可视化的科学计算和分析软件, 是以矩阵运算为基础的程序设计语言, 语法规则简单易学, 其指令格式与课本中的数学表达式非常相近, 此外MATLAB还具有功能丰富和完备的数学函数库及工具箱, 大量繁琐的数学运算和分析可通过调用MATLAB函数直接求解, 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繁重的手工运算与推导中解脱出来, 既锻炼了学生用计算机辅助计算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卷积积分是LTI系统时域分析方法中的重要内容, 由于计算中涉及信号反折、移位及分段确定积分上下限等过程, 对于形式较复杂的信号求解过程更加繁琐。若利用Matlab提供的conv函数, 可以借助简单的编程对卷积过程进行形象的验证与分析, 在完成课堂讲授后, 安排相应的实验课, 让学生自己动手编写程序得到系统响应的波形再进行分析, 这样学生可以将学习重点放在对基本概念的分析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上, 既巩固了课堂的知识, 又提高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学生普遍反映较好。再如时域分析中的微分方程的求解是第二章的难点内容, 可通过实验运用Matlab中的impulse, step, lsim函数对时域系统响应进行仿真, 得到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以及任意激励下响应的时域波形, 学生通过这些验证性实验可以很直观地对系统在不同激励信号作用下产生的响应进行总结, 归纳, 这也为后续的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课题式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实验的安排上, 除了验证性的实验外, 适当设计综合性实验, 让学生对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如系统的频域分析部分, 学生可通过设计多组仿真, 并对得到的这些仿真现象进行比较, 发现其中的问题, 用所学的知识点来解释问题, 达到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而不是局限在数学公式的推导和结论上[3]。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及频谱分析是信号与系统中频域分析部分的一个难点, 如果用公式直接描述, 过于抽象, 因此通过Matlab的图像仿真可以很好的描述矩形脉冲的宽度和周期变化对比效果图。这使得学生在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中找到了乐趣, 学到了知识。再如滤波器设计内容结束后, 可要求学生利用Matlab实现不同滤波要求的滤波器设计, 并分析计算结果是否与理论分析一致, 这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一次提高, 也是课题式研究的一种训练。

3 实践教学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信号与系统实验大都是硬件电路完成的, 硬件实验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实验设备, 而且学生在实验中要将大量的精力花在电路调试上, 易出故障, 误差大, 实验效果不直观, 这使得硬件实验的设计和实验项目均受到较大的限制, 很多内容学生无法通过实验验证。MATLAB软件仿真实验应用于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中有效地改革了以上传统实验教学的方法。根据课堂讲授中的重难点内容编写程序设计实验项目, 增加了可实施的实验数目, 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特别是设计性实验,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自己独立编写程序实现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 软件实验克服了硬件实验容易引入较大误差的缺点, 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高度一致, 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由于Matlab课程是信号课的先修课程, 学生普遍感受到可以把信号课程的软件实验作为Matlab课程的实验对象。这样的安排既避免了不熟悉Matlab语言而产生的实验困难, 又使得“Matlab语言”这门课程有一个很合适的应用对象, 二者相辅相成, 学生受益匪浅。

虽然很多高校都将Matlab引入到信号与系统实践教学当中来, 但受到学时的限制, 通常信号课程为56学时, 实验约8学时左右, 受到学时的限制, 实验设计多注重基础应用及验证, 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的安排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验证性的实验, 部分可以在课堂讲授中, 用多媒体的方式和理论知识穿插进行, 精简一部分让学生在实验课上完成, 并且可以鼓励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课下在计算机上完成预习和一定的实验项目。这样实验课时学生有备而来自然完成较好, 老师可以预留一部分时间安排思考题, 并要求总结到实验报告中, 学生在完成实验内容时就不再是机械的交差, 而是带着问题做, 实验的效果会明显提高。在考核方式上, 理论知识的考核固然重要, 但也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适当提高实验环节所占的比重 (30%~40%) , 敦促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 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实践中理解和提高。这部分的考核成绩分两部分计入, 一部分是学生课堂完成实验以及实验报告的情况, 另一部分是课题设计性实验, 要求学生可以借助各种学习资料在实验课结束后的1~2周内完成,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探求新知。

4结语

在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入基于Matlab的软件实验,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优化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特点分析的基础上, 阐述了将Matlab运用到信号与系统实践教学中必要性和重要性, 结合自身实际教学实践, 从实验内容的设置, 教学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并总结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江凤兵.基于MATLAB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285 (27) , 120-122

[2]陈亚勇.M A T LA B信号处理详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0:137-162

电子信息类课程 篇10

关键词:Matlab,电子信息类课程,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仿真

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以及信号与系统等都是电子信息类课程中的主干课程, 该类课程涉及数学、电路等多门先修课程, 其主要特点是理论性强、直观性差、数学公式推导多, 学生学习难度较大。长期以来, 电子信息类课程的教学一直采用黑板教学的单一模式, 缺乏可视化的直观表现, 这就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即使在多媒体教学大量普及以后, 教师通常只是把课本内容搬到了屏幕上,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理论性强、直观性差的问题, 学生普遍反映课堂教学难于理解和掌握, 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好这些专业课程, 进而将所学理论灵活地应用于实践, 引入计算机仿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Matlab正是众多仿真软件中的佼佼者。

一 Matlab简介

Matlab是Math Works公司开发的适用于矩阵数值计算和系统仿真的科学计算软件。Matlab将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集成一体, 并提供了大量的内置函数, 从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计算、控制系统、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分析、仿真和设计工作。

Matlab除了在科研单位备受青睐, 在高校也被广泛使用。它编程简单, 功能强大, 在电子、通信与信号处理仿真方面表现不俗。Matlab具有可视化的图形用户界面, 可用来开发相应的辅助教学软件, 设计用于教学的交互式实时动态演示系统, 有助于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理解, 从而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Matlab不仅可以作为理论教学的示范性工具, 还可以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工具。利用Matlab仿真技术进行实验项目的开发, 能够有效地弥补某些传统实验所带来的不便和不足, 同时由于其不受场地环境和设备的限制, 平时有些不容易实现的综合性系统实验都可以利用Matlab仿真的方法轻而易举地实现。

二 Matlab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概念抽象, 涉及大量的计算, 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普遍反映对于基本的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 利用Matlab提供的函数进行仿真, 可演示信号处理的过程, 并且将分析结果直观地体现出来, 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示例1:通过FFT变换分析叠加了噪声的信号, 并且通过滤波器滤除噪声。设采样频率Fs=1000Hz, 信号频率为100Hz, 叠加噪声的频率为300Hz。可编写如下的Matlab程序演示信号叠加噪声后的时域、频域分布图以及经过滤波器处理后的时域、频域分布图, 仿真结果见图1。

Fs=1000;T=1/Fs;L=1000;t= (0:L-1) *T;

s1=sin (2*pi*100*t) ;s2=sin (2*pi*300*t) ;s=s1+s2;

subplot (2, 2, 1) ;plot (t (1:100) , s (1:100) ) ;

xlabel ('时间/t') ;ylabel ('幅度') ;

NFFT=2^nextpow2 (L) ;y1=fft (s1, NFFT) /L

f1=Fs/2*linspace (0, 1, NFFT/2) ;subplot (2, 2, 2) ;

NFFT=2^nextpow2 (L) ;y2=fft (s2, NFFT) /L;

f2=Fs/2*linspace (0, 1, NFFT/2) ;

plot (f1, 2*abs (y1 (1:NFFT/2) ) , f2, 2*abs (y2 (1:NFFT/2) ) ) ;

xlabel ('频率/Hz') ;ylabel ('幅度') ;

fp=210;fs=250;rp=3;rs=25;ws=fs/500;wp=fp/500;

[n, wn]=buttord (wp, ws, rp, rs) ;[b, a]=butter (n, wn) ;

subplot (2, 2, 3) ;sf=filter (b, a, s) ;plot (t (1:100) , sf (1:100) )

xlabel ('时间/t') ;ylabel ('幅度') ;

subplot (2, 2, 4) ;NFFT=2^nextpow2 (L) ;y3=fft (sf, NFFT) /L;

f3=Fs/2*linspace (0, 1, NFFT/2) ;

plot (f3, 2*abs (y3 (1:NFFT/2) ) ) ;xlabel ('频率/Hz') ;ylabel ('幅度') ;

图1中, (a) 为信号叠加噪声的时域图; (b) 为信号叠加噪声的频域图; (c) 为经过滤波器处理滤除噪声后的时域图; (d) 为经过滤波器处理滤除噪声后的频域图。

三 Matlab在通信原理中的应用

通信原理这一课程理论性很强, 主要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实验教学而言, 为了跟上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脚步, 满足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 实验室需购置大量的实验仪器, 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Matlab的出现有效地缓解了这一局面。采用Matlab对通信原理的实验进行软件编程, 使通信原理实验可以在个人计算机上进行模拟, 进而可以观察波形、分析频谱等性能。

Matlab的动态仿真软件提供了可视化的系统仿真环境和多个模型库, 在模型库中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模块, 采用模块化设计, 如Sources (输入源模块) 、Sinks (接收器模块) 和Continuous (连续模块) 等, 可以方便、灵活地建立通用性较强的通信仿真模型。下面以2ASK为例, 介绍Matlab在通信原理课程中的应用。

示例2:带有高斯白噪声的2ASK系统的调制与解调。首先用正弦波发生器Sine Wave产生载波, 由伯努利二进制随机数产生器 (Bernoulli Binary Generator) 产生二进制基带脉冲序列, 将其作为信号加载到载波上, 调制后的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遇到的高斯白噪声由高斯噪声发生器 (Gaussian Noise Generator) 加入, 为了观察波形的变化, 将这几组信号都加载到示波器上。解调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的对比通过另外一个示波器来完成。图2是带有高斯白噪声的2ASK系统的调制与解调仿真框图, 图3是示波器观察到的仿真波形。

图3中, (a) 为原信号、载波、调制后的信号、加入了高斯白噪声的信号以及解调后的输出信号; (b) 为原信号与解调后信号的对比。

四 结论

通过上述例子的演示可以看出, Matlab不仅可以应用于理论教学, 还可以应用于实验教学, 由于Matlab包含了实验室无法提供的大量的模块库, 提高了设计实验的灵活性。针对那些对本课程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 提出一些项目的设想, 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 选择合适的机会来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 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的教育思想和新世纪培养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茜、王锦荣.Matlab在电子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10) :51~54

[2]鞠阳.Matlab在电子信息课程中的应用[J].微型机与应用, 2003 (4) :49~52

电子信息类课程 篇11

[摘 要]双语教育是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民办高校由于生源问题,学生英语素养参差不齐。问卷调查发现,虽然民办本科生对双语教学存在较大兴趣,但是前期基础薄弱等问题使得学生存在畏难情绪,不宜过早让学生进入双语教学模式,而应该通过循序渐进的形式,逐渐增加教材、授课过程中的英语比例。

[关键词]民办本科;电子信息类课程;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089-02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使得我国的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这种趋势也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即需要同时精通外语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鉴于此,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中明确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2007年颁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2]强调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更加细化了双语教学的要求。

一、电子信息类学科双语教学发展

信息技术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相关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其对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提高就业率、完善产业结构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各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不仅体现在量的缺口上,更凸显在对质的高要求上。高等教育是培养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合理、高效的培养模式可以加快人才的供给,满足社会的需要。但是,国内大学通用教材往往落后于行业的发展,缺乏对一些新知识的系统介绍,且相关翻译也不够准确和全面。[3]因此,在国内高校进行双语教学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4]

目前,国内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双语教学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围绕师资、学生和课程设置等进行探索,其主要目的是寻求适合高校双语教学的具体模式;另一方面是围绕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试图寻找最优化对策。[5]

二、民办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

作为公办高等教育重要补充的民办本科教育,在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以及提升国民素质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其不足也很明显。相对于目前的公办本科生,民办学生的基础略显薄弱,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也稍显不足。由于入学门槛稍低,大多数学生在英语词汇量以及听说能力方面都较难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易对双语教学产生焦虑、抵触和厌烦情绪,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直接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基于此,笔者团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学生的客观需求,结果可以为双语教育模式分析、教材选择等提供必要的依据。

图1所示为笔者团队所在民办高校教学班英语CET4考试成绩,本次调查群体共计123人。如图所示,学生英语成绩主要分布在400-440分区间内,其中400-409分和410-419分区间段人数较多。

三、调查结果分析

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就双语教学相关内容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一)关于教材形式及授课方式的分析

通过问卷,就教材形式获得如图2所示结果。由图2可见,超过半数的学生支持使用自编教材,其中63%的学生认为应该交替使用英文和中文,以便降低双语课程的难度。

对于授课方式,超过50%的被访学生希望使用中英文共同使用的模式,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应该使用全英语的讲课方式,只有16%的学生认为全中文授课方式较好。上述比例与学生CET4英语成绩分布情况基本吻合,统计结果也充分说明,学生对双语教育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希望从最熟悉的方式入手,逐渐增加英语所占比例。

(二)关于双语教学适用课程的分析

如图3所示,对于双语教学适用课程的统计结果表明,只有25%的学生希望在基础课阶段以双语方式进行,40%的学生赞同在基础课后续的专业基础课中尽量使用双语教学,而35%的学生认为应该在最后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使用双语模式。

对于双语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数学生希望以考查的方式给予成绩评定,有14%的学生认为考核方式无关紧要,考试或者考查两者皆可。

上述结果表明,学生对双语教学存在潜在兴趣,充分认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希望在专业基础课阶段多接触相关英语表达方式,便于为后续的专业课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能力培养

图4为学生希望通过双语教学培养能力的调查结果,口语、写作和听力能力的培养三者比例接近,认为口语能力亟须提高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由此可见,当前民办高校本科生的专业口语水平不足。

四、结论

双语教学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使其能在较好的语境氛围内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的外语表述方式,给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除了自身素质过硬外,还要对学生的需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笔者团队经过调查发现,在民办高校中,虽然学生对双语教学存在较大的兴趣,但是基础薄弱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不宜过早的开设双语课程,而应该在基础课前提下,逐步增加双语教学所占的比例,给学生一个充分的过渡适应阶段。

[ 参 考 文 献 ]

[1]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7/200505/7463.html.

[2] 教育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育部,2007.

[3] 胡洁,王卫星,俞龙,等.通信工程双语教学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S1).

[4] 刘俊霞,张文雪,彭晶.关于深化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8(3).

[5] 张珍荣.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2).

[6] 张素艳.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大学教育,2014(3):135.

电子信息类课程 篇12

重庆三峡学院创建于1956年, 是三峡库区腹地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 (教育部代码10643) , 2013年7月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是原来的物理学院, 整合应用技术学院相关教学资源发展而来。实验设备短缺。设有2各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工程2各专业。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主客观情况影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质量:1) 学校地处库区腹地, 区域位置差。三峡库区腹地本来就欠发达, 与专业有关的IT企业少, 学生实习机会少, 信息封闭。2) “双师型”教师不足, 实验设备落后, 陈旧。对实践教学的支撑作用不强。3) 专业课程偏重理论化, 实验环节中重视不够, 缺乏创新实验平台。4) 各实验教学平台孤立, 缺乏拓展性跨学科之间综合知识的实验环节。

二、专业课实验环节模块化整合分析

电子类课程从电路分析基础开始, 到进一步的数字电路、模拟电路, 电工技术, 高频电路分析,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讲解的都是电子行业的基础理论与分析, 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与此部分相关的实验教学内容必须强化、内容上要尽可能全面、详细。考虑到这一点, 实验设计上, 建构一个以高频电路实验为核心的实验项目内容拓展模块, 该模块均为分立元件硬件电路验证性实验。从而对便于学生基础实验进行综合性考核与对比。进而另一类实验是与信号分析和反馈控制类有关的实验, 如: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 自动控制系统、信号检测等实验课程, 这类实验教学注重信号本身的特点与分析、检测、系统函数控制等, 理论性较强, 需借助部分实验箱、示波器结合MATLAB软件进行教学, 归为第二类。第三模块是与单片机、微机、FPGA/CPLD, ARM等运用软硬件实验平台进行分析和设计的实验, 第四类是与电子类专业设计的通信与计算网络相关的编程语言与编程软件类实验课程教学。

三、整合型实践教学措施

1) 教学资源硬件资源整合与交叉平台构建。为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提高效率。将原应用技术学院电子类专业相关设备及实验平台全面纳入统一化管理, 依托中央资助三峡库区地方实验室建设经费, 筹建了虚拟仪器实验室。并将EDA/单片机实验室进行扩充, D区专为ARM仿真和软硬件实验和课程所准备, C区为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区, 所有与硬件类第一模块验证性实验都可以在这里完成。鉴于信号分析类专业学科背景, 筹建了筹建了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2) 革新实验教学方法与思想。与之前实验课只针对固定时间段开课学生相比, 学院抽调老师专门组建实验团队, 专门负责实验课教学, 并将实验类型分为必做基本实验、分析设计型和运用综合知识创新型实验三种类型。每次实验内容不固定化, 给出若干题目, 供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已有基础自由选择, 但必须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最后由老师检查考核后方可签字离开, 平时开放实验室, 供学生使用, 每次必须做好登记, 记录, 便于对学生实验情况进行跟踪考核。

3) 积极开展互动型示范教学。对于综合能力型实验项目, 由于涉及学科多, 专业知识复杂, 通常由2~3个学生组成的团队协作模式进行。老师在指导教学过程中, 不时与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有新的想法或思路, 当即提出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可行性, 特别是涉及FG-GA/CPLD、MATLAB系统仿真、DSP与PLL及ARM等内容的复杂内容, 鼓励团队作战。

4) 开放实验时间, 自由选题。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开放, 除了正常安排的实验教学进度表外, 其余时间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学习专业课程的情况自由安排。特别是对于电子设计大赛参与者、或是对电子设计感兴趣的同学, 如需特殊的实验器材或设备, 只要凭借学生证到管理处登记即可申请。鼓励学生自己创新, 对于创新型实验项目和毕业设计、电子设计大赛动手能力的科技实验项目, 实验室都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

5) “以项目为驱动式”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以项目为驱动, 是鼓励带着问题做科学实验, 从科研项目或创新项目中学会研究问题的一般性方法。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 参与一些小设计、小发明的创作。明确设计指标、工作原理、从找实验材料开始, 逐步去查相关资料, 做收集, 准备素材, 提出设计方案、拟采取的方案, 可能遇到的难题与问题。最后完善设计方案, 给出明确的技术路线。学院一般要求学生给出创新设计的简要说明, 并对项目中具体的、关键性的内容做出说明性的文档, 便于大家阅读和后期存档。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 并鼓励科研实力强的团队参与学校承接的一些小项目, 学院会每隔一个学期进行一次公开评比与展示, 对每个创新团队进行考核。

四、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毕业设计, 根据当前电子专业毕业生就业普遍提早这一新情况。毕业涉及前10个月左右的时间就陆续开始, 我院把学生毕业设计与企业具体项目相联系, 鼓励学生一定要做与实际应用相关联的, 具有创新性, 软硬件结合性的题目。以单片机、DSP、FPGA毕设为例, 尽量软硬件结合。坚决避免纯粹论文为主导的方式。最好由设计项目和相关技术指标, 在教师指导下, 发放设计任务书、技术规范、实施进度计划表, 学生可以不在学校做毕业设计, 并时刻与指导教师联系, 便于指导教师了解毕业设计进度并适时给予指导。同时, 加强学生利用EDA工具、MATLAB、QUARTUS、KEIL、SOPC技术等先进手段进行系统设计, 鼓励学生自选创新题目, 利用所学知识和仿真软件, 设计实用的电路系统或实用小发明, 反复修改和验证设计, 提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有利于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五、整合型实践教学改革取得成效

通过对电子类课程整合型实验改革, 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 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证。从教学意见发聩会和学生民主评议等渠道反馈回的信息来看, 学生对本次整合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非常满意。学生普遍反映, 新的实验模式应用使他们开拓了视野, 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小虎.电气电子信息类应用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2]吴镇扬.电工电子系列课程的改革实践与整合优化[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2.

[3]单长虹.优化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上一篇:思政课下一篇:优化维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