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信心情日记

2024-11-06

那些年那些信心情日记(精选14篇)

那些年那些信心情日记 篇1

那些年那些信心情日记

前几天搬家,在书橱的最底层,找到一个精致的纸盒,里面整整齐齐地码着数百封信,先生看到后,翻了翻,笑我说,别人给你写这么多,你肯定也回了这么多,浪费了多少笔墨和时间噢。虽然搬了多次家,但信犹在,青春仍在。

于是就在这样一个秋日的午后,在这暖暖阳光里,听一首老歌,坐在地板上,一封封品读,重温青春。这些信大多是在到之间写的,这几年大家去不同的城市读大学,有了时间,也有了思念。王丽、刘伟、井淑芹、张宇,呵呵,竟然还有曾凡美,真得记不起曾凡美长什么样了?这么多年彼此之间都没有了联系。人生真是无常,原来以为的那么多最重要的人都远离了自己的生活,但明天还要继续,所幸我们都还有回忆。

还有就是郑州《百花园》的编辑金锐老师写给我的,从未谋面,只因我在该杂志发表两篇小说,而他正好是我的责任编辑,也是因为看过他写的几篇文学评论,便拜他为师,于是就有了这些飞鸿传书,在每封信的开头他都称呼我“田野小姑娘”,今天读来仍倍感亲切。

他说:“您可知文学之旅漫长且清苦,耐得了这份辛劳和寂寞吗?我知道,一般人都没有‘面壁九年’的韧性,您有吗?”,不记得当年是怎样回答他?但这么多年过去,自己竟然一点点背叛了初衷,远离了文学。

他告诉我“高中毕业,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命运走向的关键,它可以走入花团锦簇的富贵乡,也可以沉沦入引车卖浆者流(当然,他无意看不起劳动人民,而更怜悯生活中的悲苦),无它,唯希望您努力抓住这一年,走进大学的门槛才是正事,创作可以先放一放,考学重要。九七一登龙门的喜讯对您应更有诱惑力,努力吧。”想想那时真是不务正业,学习那么紧张,我偏偏有创作的欲望。而我的一位老师却不这么认为,他是我的一位语文老师,后来改行了,现在跟我是同事,每每单位一起开会、出发或吃饭,他总要讲给同事们说,我是他当年那一帮小学生里写得最好的一个,如果不是现行教育模式的问题,我肯定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哈哈,同事们则总笑话他说,主要是因为遇见的启蒙老师不怎么靠谱。

金锐老师说:“从田野总想到绿环翠绕的.世界,生意盎然的作物,昂首而歌的蚰子,都使我沉浸在诗意享受里,近来,我总是力避喧闹的人群,渴望绿色宁静的世界。于是,我读懂了陶渊明的淡泊之趣。”“郑州此时秋阳灿烂,跟人的心情一样,其实云雾满天,微雨中的祝福也不错,好天气,坏天气,对于心情好的人都无所谓。”他的每封信都犹如一首散文诗,今日感叹自己也有过这么诗化的青春。记不起后来为什么就没有了联系。

在这些信里,以我和学长的信居多。学长一直比我高两级,我初一,他初三;我高一,他高三;我读高二时,他便去上海读大学了。他人很聪明,学习成绩很好,读的大学也很好,但他对我很崇拜,很喜欢读我的文章。他去读大学后便开始给我写信,给我买了许多学习资料,在学业上给了我很多帮助,虽然最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离他的要求,我的期望都很远,但我仍感谢他那些年对我的鼓励。

其实有时不用急着埋头赶路,慢下来,停下来,往后看一看,就如这个暖暖的午后,听一听老歌,重温一下青春,满目眼泪。

那些年那些信心情日记 篇2

小时候

酸酸的野枣

扎了的手

早忘了

今天

却又去留恋

疼痛里的时光

(二)

你是否

能把号码

留给我

我们不必通话

从此内心

充满了踏实

或许你不知道

这就是安慰

(三)

人死了

在那个年代

悲伤一点儿不变

弹指间

平静却在变

故失的

无法知道

如今的平静

你不必羡慕

(四)

过去的河沟

流淌着的神秘

几个儿童

必然有

泥巴和鱼

欢乐如果仍在

惬意就回到梦里

幸福不乏回味

(五)

五分钱

在我的兜里

就是份量

一个学期下来

积攒了三块二毛六

我的三年级

数啊多少遍

就像葛朗台

如今

不复存在

幸福也会拜托

(六)

一双回力鞋

穿在脚上

甚至不会走了路

刷洗打上白粉

盼着快点晾干

这就是

放心不下的劳动

更确切的说

是因有了同学羡慕

那些年,古人信过的『大师』 篇3

最早见诸史书姓名的三位“大师”宋毋忌、正伯侨和羡门子高自称“有仙道、形解销化之术”,可以将灵魂从肉体中解放出来,直登仙界。——据一些迂怪荒诞不下这些人的书中记载,这三位大师还真都成了神仙,《老子戒经》说宋毋忌成了“月中仙人”,但张华的《博物志》则说他是“火之怪”,看你喜欢哪个了;正伯侨据民国一代史家奇才马非百考证乃是出家当了和尚。羡门子高的名气最大,传说大师是在山东海边的那座不足七十米高的小山碣石上升仙的,所以引得后世一大帮人络绎不绝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他们“观沧海”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那三座“虚无飘渺间”的仙山——蓬莱、瀛台和方丈,据说这三座仙山有金宫银阙,仙人居之,还有不死药——这个仙家机密,自然也是三大师故意泄露出来的。投入寻山探宝事业的大师信徒包括一连串在现代历史教科书上熠熠生辉的人名字: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

2 徐福

徐福应该是名符其实的“大师”始祖,他最令后世仰望的“功绩”就是成功忽悠了皇帝的始祖秦始皇,带着三千童男童女从秦始皇专制暴政中胜利大逃亡,远航海外了。历史上对这位大师的评价一直好恶各半,正统史家认为徐福纯粹是方士之流,其“能捞就捞,捞不了就跑”的忽悠之道更是遗毒尤烈。但稗官野史则对徐福崇敬有加,唐人戴孚《广异记》更说徐福泛海八百年后大唐开元时,一个书生得了怪病久治无效,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加入海上寻访仙山之旅,结果居然在一个孤岛上见到了徐大师,经大师妙手,此人怪病得以痊愈。徐福大师最新角色是热血电视剧中长生不老的大反派帝释天。

3 许负

许负许大师是个名副其实的“女汉子”,在清一色的男大师世界中凭借自己强悍的相面实力为女性撑起半边天,更被汉高祖封为“雌亭候”。这位女大师以预言某位大富大贵之人终将饿死而闻名于世。为了故意和她的预言作难,汉文帝特意将一座铜山赐给被许负预言将会饿死的宠臣邓通,并给予他私铸铜钱之权,但不久文帝去世,景帝即位,邓通便被罢官抄家,最终困饿而死。另一位被她预言饿死的大将军周亚夫虽在景帝时因平定七王之乱升为丞相,但很快因功高震主而遭谗毁。景帝在设宴招待他时故意在他面前不放筷子,周亚夫不明就里,竟扭头找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眯眯对他说“难道有这些你还不够吗?”周亚夫明白自己以后没的吃了,不久就被下狱,绝食而死。

许负神相大名引得后世无数男性大师对其顶礼膜拜,将其奉为师祖,还伪造了大量许负著作,包括著名的《相书》。耳大有福这个说法,就是这本书里头的。

4 李少君

如果有人鉴定出你家盛饭的碗是汉代鸡食盆,你即使再对他的鉴定功夫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不会把他当成从汉代一直活到现代的老神仙。但一代英主汉武帝显然不那么认为,当一个叫李少君的老头对他说他的一件铜器是齐桓公时代的,汉武帝立刻就相信这个老头活了不止好几百岁了。后来这位李大师病死了,汉武帝还以为他尸解仙去了。在武帝一朝,李少君是成名最早,追随者最众,运气也最好的一个。

5 李少翁

李少君的徒弟李少翁听说汉武帝很思念去世的李夫人,便声称可以招李夫人鬼魂与老情人相见。届时,汉武帝还真隔着帐子见着一个人影,挺像李夫人显灵,便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让他请仙。但李大师二号折腾一年多,也没见着神仙影子,眼见武帝很有些不耐烦,便在牛肚子藏了一卷帛书,剖腹给武帝看,但武帝认出帛书上字迹像极了少翁的手笔,一拷问,少翁供认不讳,遂以欺君之罪被诛。另外,后来人相信少翁招李夫人魂其实是耍的一套皮影戏,所以他就成了皮影戏的祖师爷了。

6 栾大

李少翁的继任者栾大的运气更差,他欺负汉武帝不懂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科学知识,用磁石做的棋子耍了一套魔术,被武帝拜为五利将军。他本来都把汉武帝的女儿卫长公主骗到手了,可惜太过招摇,结果最后被腰斩。可怜卫长公主,结婚还没到一年,就成了寡妇。

7 孙恩

出生世奉五斗米道之家的孙恩,在其兄孙泰叛乱被斩后,尽管相信其兄乃是“蝉脱登仙”了,但还是纠合徒众扬言为其报仇,丝毫没有对成全其兄升仙大愿的大晋王朝有所感激。尽管其兄造反被诛后,归附孙恩的只有百余人,但孙大师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趁着吴地骚动起事,队伍迅速发展到上万人。就像历朝历代所有自称顺应天意的起义队伍一样,孙大师的队伍自然也免不了“烧仓廪,焚邑室”,但孙大师做得最出格的事是,当他发现带孩子的妇女走不快时,干脆拿个竹篮子装上孩子扔进水里,说:“恭喜你先登仙堂啦,我回头儿再来找你啊!”

8 张果

张果自称“生于尧时丙子岁,位侍中”,比头号寿星彭祖寿年八百还长。但张大师的同行叶法善叶大师还嫌不够,跟唐明皇说张果乃“混沌初分时一白蝙蝠精”。张果的另一套把戏和李少君识别齐桓公时代铜器一样,说他现在正在大嚼的鹿是汉武帝元狩五年时放生的,那时他在边上看热闹,鹿角上还有个铜牌为证。唐明皇就像汉武帝一样信以为真,还非要把自己早就不大喜欢的玉真公主嫁给这个好几万岁的老头子,大概是害怕遭遇汉朝栾大的下场,张果离开宫廷退隐了,接着,熟悉的一切再次搬演——这位拖了上万年的老寿星终于死了,又留下一个空棺材。再以后,他就倒骑驴行走人间,和吕洞宾、蓝采和作伴成了八仙之一了。

9 林灵素

没有哪个朝代比得上宋徽宗一朝,有那么多神仙赶着降世下凡。按照林灵素林大师的说法,从宋徽宗本人到他的宠臣蔡京、王黼、童贯以及他宠爱的刘贵妃都是神霄降下的神仙,当然也包括林灵素本人。这么多的道教神仙下世,自然要以道化众生。首当其冲的就是佛教,在林灵素的改造计划下“佛刹改为宫观,释迦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为德士,皆留发顶冠执简”。尽管如此荒唐,但据宋代笔记,林大师还真有呼风唤雨的本事,能从嘴中变出祥云仙鹤。而且据说他的女儿也成了神,就是大名鼎鼎的天后娘娘。

10 郭京

郭大师成名也快,消失也快。1126年金兵大举围攻汴京时,这位郭大师自称身怀佛道二教法术,不仅能施道教“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阵,并会佛教“毗沙门天王法”,可生擒金将退敌。宋钦宗和兵部尚书孙傅都信之不疑,授以官职,并赐金帛数万。他所募之士兵六甲者皆属市井无赖之徒,还宣传说:“择日出兵三百,直袭至阴山。”及开汴京宣化门出战,他坐城楼作“六甲”之法,树旗绘“天王像”,见没有效验,他就说须亲自出城做法,结果开了城门郭京就一路狂奔跑没影儿了,金兵也正好趁城门打开攻进汴京——北宋就以这样一种黑色喜剧的形式灭亡了。

11 陶仲文

这位靠为笃信丹药的嘉靖皇帝祈祷治病上位的大师,真正擅长的是房中术和春药。为了给皇上炼长生不老的金丹,他选了1080名少女入宫作为炼丹工具,确切的说是人体药材。最终,这些渐渐被熬成药渣的宫女不堪忍受,终于起来造反,差点儿把嘉靖皇帝勒死,但死里逃生的嘉靖皇帝从此更相信自己有神灵保佑。陶大师最后下场不错,死的时候位列三公。

12 朱尔玫

即使是天纵英明如康熙皇帝者,也难免被大师所蒙。朱尔玫朱大师就是其中之一。这位大师自称“二眉道人”,言所谓“中道”在“我山根之上,两眉之间”,这一说法不仅被当时的名儒达官以为高论,更被后世学者认为是中国最先提出记忆知识储存于大脑的大发现家。民间更是盛传大师娶了个狐狸精当老婆,在狐狸老婆的指点下,呼风唤雨,甚至抢了张天师的风头。康熙本人也一时迷惑其中,但不久忌惮朱大师党徒太盛,于是将其诛杀。尽管当时名流士庶都对朱大师趋之若鹜,但也有心地明白者,李光地就是其中之一,他曾被同僚奉劝信大师得永生,但在看了朱大师自著的《中说》《质言》后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书中别字无数,想来天上无不识字之神仙”。

那些年,你是谁心情随笔 篇4

绝别时也说过毫不在乎

最后的最后当终于将心掏空的时候

才蓦然发觉

你还依然不曾改变的驻留在此

原来说过的是全部

结果才知道

那也只是一些自以为坚强的理由。

又是一年的七月,在这沉闷窒息的空气里,有一种痛不欲生的感觉。

而转眼之间,一月,一年,两年,直到现在,我会记起些什么?又会忘记些什么?

我会记得昨天只是刚刚认识,仅有那么一面之缘,甚至是在大街上匆匆擦肩而过的某某某,仿佛只在电光火石的刹那,使人不经意的明白了永恒是什么。

可是我怎么却会想不起你了?曾经是想要把你的模样刻在心里,装进生命的,连同着那些关于你的熟悉的,陌生的场景。春去秋来,四季轮回着一年又一年,而在那么多年里面,那么多留存着甜蜜幸福的璀璨时光里面,怎会在突兀之间便消逝的没有了踪影,只留下一片偌大的虚空,罩在我的头顶。

于是我的内心深处,满是无以复加的惭愧内疚与惶恐不安。

你是谁?曾经让我疯,让我痴,又让我醉的那个人,究竟还会是你吗?你是谁?曾经每一次闭上眼就会使我微笑的那个人;曾经每一次都会娇着我宠着我的那个人!你是谁?然后恨不得把你装在心室的最深处,当作宝一样来呵护倍至,刻入骨髓的那个人!你是谁?我怎么会记不起你的`声音,你的话语,连同着你的容颜呢?

于是我默默的哭泣,默默的流泪,默默的不知所措,不能自己。心在痛,不去想;泪在流,不去管。可是我还能够想些什么?那些年里的记忆,记忆中的一点一滴,点点滴滴;又怎么会突兀的如一只飞鸟般失去了影像,似是从没有发生过的不着一丝痕迹。

我说我累了,需要好好的休息,好好的平复一下内心纠结烦躁的情绪。尽管我知道,最后仍然是这个我轻轻的低诉耳语,所以我依然纠结于心,难以释怀,于事无补,无可奈何。但你又想让我怎么做!

有一天当我再也无法忍受的时候,便毅然决然的冒着抛却生死的信念到了上帝的面前,还未等开口,上帝便说我知道你来此做什么,而我却只能告诉你一句话:机会都是平等的,在自己。

如同我记得的最伤感的一句话一样:有些人是一直会刻在生命里的,哪怕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可是每次想起他,那种感受却永远不会变。

每每的想起这句话,就像是那么另一个真实的自我在对现在的这个我轻轻的低诉耳语一般,所以我依然纠结于心,难以释怀。

我说过我会忘记你的,对于那些年的爱恨缠绵,生死纠缠,甚至是和你毫无关联的一些人和事。就像是曾经在相爱时发过的誓言一般的无可否认。

你究竟是谁?我可能也不知道,也不想去知道。只是会恍惚的记得,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在过往的一些年月里,是我生命的全部。

心情随笔:那些天,那些事 篇5

那些人,我从未忘记。一次考试失利的我痛哭流涕,独自走在路上,天空灰蒙蒙的,点点晶莹的雨珠,条条倾泻的雨线,形成了一片片白蒙蒙的雨雾模糊了我的视线,正等待雨水冲刷,却迟迟未至。驻足,抬头而视,是你,朋友。你为我撑起一把伞。使我无惧于风雨,你用安慰的口吻驱散我心中的阴霾,你温柔的目光为我注入力量,我深知,因为有你的陪伴,我的人生才会美丽。

还记得我们一起荡秋千,夕阳斜斜的照在我们身上身影被余晖拉得很长,坐在秋千上的我们一起看夕阳怎样沉睡在树的臂弯中,银铃般的笑声响彻了整个校园。当你将我推向高处时,我瞧着那蔚蓝的天空,由风吹过我脸颊,丝丝缕缕,美好温馨的时刻灌入我的心田,秋千划过的时光见证了我们这份纯真的友情,永远铭刻在我心里。

那些曾经在我心头泛起一层层涟漪的事,我从未忘记,那时我们奔跑在雨里嬉戏打闹,坐在草地上谈天说地,承诺着不分开的誓言。我坚信我们还会在一起没心没肺的哭,肆无忌惮的笑,一起一遍遍数落过去的事情,因双星总会汇聚。

静心回想那些人那些事,一股莫名的不舍之感涌上心头,而面对岁月的流逝,我们却又无能为力,也许对于现在的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展望未来,将一起奋斗的那些天,充满乐趣的那些事铭记于心。

愿多年后,再次相遇时,不是擦肩而过,而是久违的相拥。那些天那些事,让我难以忘怀。

,北京的那些日子心情日记 篇6

一次夏令营带来的是一片片笑声,是一滴滴汗水,最后是一段段的记忆,一丝丝的不舍。

——题记

时间的脚步催促着我们的步伐,期末考试也接近了尾声,这样一来只有一件事一直浮现在脑海里——2013北京世纪明德夏令营。这是我们早早计划期盼已久的暑假之行,放假回家后就迫不及待地收拾好了行李整装待发。

火车在无数个隧道中穿梭,踏着枕木,伴着流淌的河水呼啸着向北京奔去。火车上的三十多个小时,过得是那么地漫长,也许是因为这三十多个小时里分分秒秒都夹杂着对北京的憧憬,毕竟是第一次到北京,时间也像是在和我们开玩笑,心中越是充满期待,她就越是走得很慢,不时会来句抱怨——为什么不坐飞机呢?也许,美好的东西总是要经过漫长的等待的。一路的风景时刻变换着,重重叠叠的秦岭,蜿蜒的河道,沧桑的平原,巍巍的华山,这一路路的风景都寄托的是我们的期待。

“各位乘客您们好,现在到达的是本次列车的终点站北京西站。”这一声报站,我们是等了多久,北京,我们来了!我们手中拎着大包小袋沉甸甸的行李迈出了车门,当我走下火车的那一瞬间我感觉这一切像是在做梦,我踏上了北京的土地。心中带着一种对着片神圣土地的敬畏,和那点默默的激动。

刚下火车,一个高大的身影挤入我的视线,一个身高一米九,身穿红色T恤,背上背着一个书包,包里还插着一根黄色的棍子,看起来像背了一根金箍棒似的。这样的一个人里站在我面前感觉像是大厦下的一棵行道树,这是在身高上对我赤裸裸的打击。我走在他的身后,旁边的同学悄悄地对我说了一句:“还矮了一个头.”我顿时低下了头。这位帅哥来自北京大学,是我们本次夏令营的辅导员,大家都叫他“马哥”。这五天四夜的行程都是由他带领我们。

在大巴车上,看着异乡的风景,熟悉又陌生的天安门广场就在我们的眼前,这个地方只是在书上,在网上看过,还未曾亲临这里。天安门广场上那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挺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字依旧书写着历史,闪烁着耀眼光辉;天安门城楼那黄红相间依然透着君主的至高无上。北京,一座承载着悠久历史的帝都古城,无不让我为之兴叹,为之赞颂。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里,结构复杂的的鸟巢,那晶莹剔透的水立方镶嵌在城市的一角,它们还奏响着《我和你》的熟悉旋律,还在记录着北京奥运会的一个个奇迹。清华大学,这是一个多少学子向往的高等学府,那天,我踏进去了。水木清华,养育了代代杰出人才,清华园里,无数的学子依旧追逐梦想,乘着风飞翔。国家博物馆,中国科技馆,首都博物馆,着里面依旧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不到长城非好汉”天下第一关居庸关,一条巨龙在山间曲折盘旋,陡峭的山岩,我们爬上去费了不少的力气,每一步踏上的`石阶,都是几百年前人们的智慧和勇气,每一块高低不一的石阶都是中国的坎坷历史。颐和园,故宫,这规模宏大的皇家圣地,它的浩大工程不得不使我惊叹,它的美丽不得不让我折服于设计师的高超技艺。王府井,国家大剧院,这里都有我们的足迹,这里都有我们的身影。

每一天的行程都是满满的,每一天都很累,在烈日的炙烤下,皮肤也黑了些许,但我们依然迈动青春的步伐,探寻古老的佳话。

一段美好的旅途总有终点,一篇美丽的文章总有句号。五天四夜,过得很快很快,和马哥走过的这几天在我们的记忆中刻下深深的一笔。那些名胜古迹是我们友谊的见证,那些峥嵘岁月是我们记忆的珍存。火车站的送别依稀历历在目,大家对马哥的不舍,化作一滴滴的眼泪,化作一声声“再见”一声声“我爱你”,化作隔着厚厚玻璃的手掌对手掌,也化作了挥一挥手“朋友,保重”。火车呼啸着冲出了站台,再见了马哥,别了,北京。“学业有成,清北梦圆”这句话留在了我们的照片背后,我和他约定了,两年后,北京见。

那些年那些信心情日记 篇7

初恋, 一个浸着甜蜜与忧愁、透着阳光与感伤的词汇。无论是谁, 无论在哪, 只要提起初恋, 必会触及心中的柔软与温情。即便结果黯然神伤, 那段有关爱的往事, 也依然让人回味, 也依然永远铭刻在青春的记忆中不曾远去。而电影, 恰恰是承载记忆的最佳模式。

一部电影的成功, 必然具有普世性, 而初恋恰是每个人都难以抵御的情结。这种情结, 不分种族, 不论地域, 也不管你是风华正茂还是年逾古稀。只要人类还繁衍生息, 关于爱的电影就还在, 关于初恋的电影就依然炙手可热。这其中, 《初恋这件小事》和《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无疑是成功的典范, 也无疑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回忆浪潮。

泰国电影《初恋这件小事》和台湾电影《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小清新的形式汹涌袭来, 迅速吸引了众多眼球, 就连原先并不看好它们的观众也难以抵挡这股扑面而来的青春热流。

《初恋这件小事》起初其学生气的海报, 直白型的名字, 让看多了你情我爱的观众提不起兴趣, 对此也并不以为然, 以为又

么, “公车上书”中上书的公车究竟一千三还是三千呢?这两种说法究竟孰是孰非?

严格说来, 这两者说法都是没错的, 他们都是有根源的。从根本来讲, 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是康、梁在回忆这段历史时的刻意渲染的结果。关于教科书中出现的公车具体人数的差别, 应是其刻意造假给历史教科书编纂带来的混乱。关于这一数字, 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多参考了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一书中的说法:“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之松筠庵, 为大连署以上书, 与斯会者凡千三百余人。”然而, 根据康、梁后来的描述, 关于“公车上书”的人数却出现了大的变化:梁启超在其《三十自述》中曰:“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上书请变法”, 康有为在其《汗漫舫诗集》中“抗章伏阙公车多, 连名三千毂相摩”的诗句, 并指明“东事战败, 联十八省举人三千人上书”。由此可知, 罗香林和罗元鲲文中提出的“公车三千人”并不是空穴来风的, 很可能两者恰好是参考了康梁较为后期的言论。

由此可见, “公车上书”这一历史事件本身存在的争议性给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造成了民国历史教科书的差异性, 使得历史教科书的编撰变得混乱。

参考文献:

[1]王钟麒.宋云彬编.《开明中国历史讲义》 (下册) [M].开明函授学

是一部令人咋舌的狗血偶像片。但好电影是不会被埋没太久的, 很快, 《初恋》就凭借其直抵人心的主题和触动心弦的情节让无数正值青春和缅怀青春的人们深陷其中, 和片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阳光, 重温往事。

相比于《初恋》, 《那些年》早在开拍前就已经是风靡台湾的畅销小说了, 其原著作者九把刀更是亲自操刀做起了导演, 这无疑在台湾已是众所期待了。而当《那些年》在台湾叫好又叫座时, 网络上关于电影掀起的初恋风、青春风以及怀旧风早已把内地观众的胃口吊足, 人人都恨不能去影院感受这铺面而来的清新气息。

这两部电影都因自身极佳的口碑在影迷间口耳相传, 使得影片票房持续高涨。从网民到各大电影杂志, 再到层出不穷的影评人, 《初恋》和《那些年》简直是好评如潮。这两部小成本电影, 一时成为千万人关注、讨论与追逐的对象, 我们在佩服编导能力的同时, 也不得不去思考它们成功的关键是什么。难道只是因为其中俊男靓女的组合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没有快速的剪辑, 没有流行的元素, 也没有绚烂的特技, 《初恋》和《那些年》都是以情节和主题征服了无数观众。无论是镜头, 还是演员, 无论是场景, 还是音乐, 都是为故事本身而服务的。从这点来看, 故事, 仍然是电影的核心, 演绎一个好故事, 才能成就一部好电影。

两部电影都在讲述青春中的初恋, 都散发着浓浓的校园味道, 却各有特点, 各有风格。

纵观《初恋》, 整个故事在几个关键节点上发生改变, 剧情中制造的一系列小波折让观众为主人公小水每一次突破自我的改变而欣喜, 也为她每一次与阿亮学长的错过而遗憾。而《那些年》中人物的转变似乎更大些, 起初柯景腾与沈佳宜互相看不惯, 而随着情节的一步步推进, 在导演一个又一个小细节的安排下, 两人终于在彼此的关心与帮助中暗生情愫。两部电影剧情的

校出版, 民国二十六年三月再版.

[2]国立编译馆主编.聂家裕编.《教育部审定-初级中学历史》 (第四册) [M].国定中小学教科书七家联合供应处, 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第一版.

[3]孟世杰编.《初级中学校教本——中国史》 (下册) [M].百城书局, 民国二十年十月出版.

[4]教育部编审会.《初中本国史》[M].新民印书馆, 民国二十八年八月出版.

[5]茅海健.《“公车上书”考证补》[M].近代史研究, 2005年第3期.

[6]欧阳跃锋.《“公车上书”:康梁创造的历史神话》[M].读史札记, 2002年10月.

[7]杨人楩编.《初中本国史》[M].上海北新书局, 民国二十三年七月初版.

肖雪 (1993, 1-) , 女, 重庆市 (籍贯) , 学历:历史学2010级本科生, 研究方向:近现代史方向。

发展都是依赖于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的变化, 展现出编导的深厚功力, 也考验着演员自身的素质。在这些一步一步往纵向面更深刻的开掘过程中, 整部电影最终得到了完美的升华。

两部电影的主人公虽然一个是女生一个是男生, 但开篇都惊人相似的以其独白开场。这些回忆式的独白瞬间给观众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一下子让人回到那些懵懂青涩的岁月和似曾相识的环境。当主角的独白响起, 画面次第展现在我们眼前, 无论是那盛夏里明媚得有些刺眼的光阳, 身穿白衬衣一路叽叽喳喳的女孩, 还是骑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的男生, 一起说说笑笑恶作剧的伙伴……有多少人, 在电影开篇就被这纯洁的气息所感染, 又有多少人, 在这些透着青春味道的镜头里重返自己的学生时代?影片开头看似简单的背后, 谁又能说这不是导演处心积虑后的结果呢。

电影之所以受人追捧, 之所以被称为好电影, 它必定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能够唤醒观众藏在心底很久的感情。当《初恋》里的小水暗恋着阿亮学长, 满心思的制造着所有跟他不经意的相遇, 在旁人谈论他的时候表面冷静可是内心早已是翻江倒海兴奋不已;当《那些年》里的柯景腾为心中的沈佳宜努力改变着自己, 变强大, 变优秀, 只为能和她站在一条线上而已。荧幕下, 又有多少心如刀割的暗恋, 在一半痛苦一半快乐的年月里, 各自珍藏着属于自己的阿亮学长和沈佳宜。

情感无疑是一株触动心灵的仙草, 就在这光影交织的变幻中, 导演用明媚的镜头语言进行着一段段镜头跟拍, 一次次机位调度, 让观众沉浸在起伏的情节中, 不由地与主人公同悲同喜。再普通不过的白衬衫, 再简单不过的校园, 导演只是用如此生活化的不紧不慢把主人公的青春展现在我们面前, 和这个季节一样, 和暖而温婉。

《初恋》和《那些年》成功的把小小的爱情变成大大的怀念, 两个不同的故事, 在看似舒缓随意的生活里面, 释放着最捉襟见肘的思念。这两部电影如同散文诗一般美好, 不是单纯为了讲述一个故事, 而是为了抒发某种情绪祭奠某种情感。也许不是电影本身纯净, 而是我们的回忆纯净。那些经历过的片断, 那些已经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往事, 都随着电影的进程而翻涌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无论是微笑或是泪水, 都在诉说着我们手一挥就永别的青春年少。

《初恋》的两位导演普特鹏·普罗萨卡·那·萨克那卡林和华森·波克彭都已步入不惑之年, 却还是第一次执导电影。而九把刀更是超越了作者的身份直接当上了《那些年》的导演。尽管都是首次执导, 缺少经验, 他们却都让影片呈现出一种未经处理过的真实感。其实, 影片的主角并不是小水、阿亮, 也不是柯景腾、沈佳宜, 而是荧幕下的我和你。这才是《初恋》和《那些年》成功的关键。

相比于其他电影中大牌云集明星荟萃的局面, 这两部电影的主要演员都是年龄不大的青年人, 不同于那些演技纯熟的演员们, 这些略显青涩的青年虽然还很稚嫩, 但正是这些发自本真的稚嫩才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也许青春就是有着这样那样傻傻的迷茫的日子, 经历过, 才成长, 长大后, 才懂得。演员们颇具亲和力的表现, 让影片那种真实感人的味道名副其实, 更让观众在他们身上看到年少时的自己。也许, 换过演员的小水便不再是小水, 柯景腾也不再是柯景腾。

毋庸置疑的是, 《初恋》和《那些年》的主要场地都在校园, 而影片中最令人动容的也是主人公的校园时光。那时候情窦初开, 开始单纯地幻想热烈的爱情, 而校园, 是唯一可以承载这份纯洁感情的地方。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每个人共同记忆中的校园, 这个纤尘不染的地方让观众马上进入到自己的学生时代, 同样的白色衬衫, 同样的干净笑容, 同样的美好初恋。导演把镜头对准校园, 也在整体上奠定了影片纯美的风格。

不得不提的是影片的色调, 虽然《初恋》难免给人以“异域风情”, 但并不影响其明快鲜亮的整体风格。而《那些年》, 则是一部仿佛一直透着阳光与海风味道的电影。两部电影的基调都在于展现多年前记忆中的初恋与青春, 所以色调的明快无疑为其增色不少。那份从骨子里透出的色彩, 带给观众的审美体验, 与回忆一般, 美好中略带感伤, 感伤里又满是怀念。

《初恋》的结局, 小水终于和阿亮学长在一起, 如童话般完美, 却也是俗套到有些狗血的剧情。不可否认, 这样的故事看了开头, 就能猜到结局, 但这并不妨碍观众情不自禁地被其深深吸引, 也并不影响影片赚取观众大把大把的钞票、口碑, 还有回忆和眼泪。而《那些年》的结尾, 沈佳宜结婚, 新郎却不是柯景腾。我们遗憾他们错过, 却也庆幸他们错过:若是当年, 沈佳宜真的和柯景腾牵手, 这部拥有所有人共同青春印记的电影也就不会出现, 九把刀或许也就不是如今的九把刀了。《初恋》留住的是幸运幸福, 《那些年》带来的是惋惜遗憾, 但不管是什么,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叫青春, 我们回不去、更无法重新开始的青春。也正因如此, 电影才愈加显得美好, 就像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个美梦, 只有在镜头中才能释放与实现。

“你听到吗, 我的心正在说爱你, 但我却不敢敞开心扉表达我的这份爱……”“那些年错过的大雨, 那些年错过的爱情, 好想拥抱你, 拥抱错过的勇气……”同情节一起让观众念念不忘的, 是电影的主题曲。《初恋》和《那些年》的成功绝不是偶然, 相反却带有很大的必然性, 这从两部影片主题曲的传唱度可见一斑。这两首作为视听艺术元素之一的电影主题曲, 都与各自的电影中心主题相符, 不仅是歌词, 还有旋律、节奏, 既烘托了影片, 又洋溢着青春沉浸着记忆。在影片结束后, 两首主题曲在大街小巷传唱, 几乎人人都熟悉它们的旋律。不得不说, 主题曲的风靡再一次证明了电影的直抵人心。

《初恋》和《那些年》, 尽管都没有刻意在叙事手法上做任何创造, 也没有在演员演技上进行过多的挖掘和突破, 几乎都是平铺直叙的故事, 没有太大的悬念, 也没有强烈的冲突, 只是把一切关于青春的最普通的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 就带来了一连串的感动与惊喜, 让所有人都在这情境里找到了欲罢不能的自己。或许故事还不够有张力, 或许表演还不够精湛, 或许剪辑还不够流畅, 或许布局还不够完善……但是, 只需要这一个“但是”就注定这两部电影成为最受追捧的影片——它是观众与影人的集体记忆。

没有那些年的甜蜜酸涩, 如何会有日渐成熟后对曾经年少的眷恋和感怀。纵是时光如水一去不返, 难以释怀的依旧是当年的情愫与心思。《初恋》和《那些年》用细腻的美好去涉及、去刺痛每一个观众有关青春的神经。阿亮学长是不变的执著, 沈佳宜是坚守的信念, 我们每个人都是小水或柯景腾, 曾在卑微的尘埃里开出最美的花, 只为接近心中钦慕已久的那个人。

这个世界上, 能动人心弦的永远是那些让人感同身受的故事。我们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有着万水千山的感情, 美丽、哀愁, 却又无法抗拒。没有矫情, 没有做作, 更没有虚伪的刻意逢迎, 《初恋》和《那些年》, 在清爽干净的视听里让观众随画面回到那遥远而又洁白的纯真年代, 将青春风进行到底。

那些年, 我们用最美的年华书写一段斑斓的过往, 我们伤感却留恋, 一笑而过却难以放下。其实, 我们喜欢上电影, 是因为喜欢着青春时的自己, 喜欢着初恋时的你。

摘要:初恋是每个人心中美好的回忆, 电影《初恋这件小事》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两部关于初恋的电影都非常成功, 本文从剧情发展、开场方式、观众共鸣、结局以及演职人员等方面对这两部电影进行了对比赏析, 对当下热门电影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恋,电影,成因

参考文献

[1]龚露.爱·青春的记忆——浅触《初恋这件小事》[J].大众文艺, 2011 (11) .

[2]高慧莹.青春是一首歌, 永不老去——从《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看台湾电影的新形式[J].电影评价, 2012 (13) .

[3]罗薇.浅析新生代台湾青春电影的特色——以《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为例[J].当代电影, 2012 (12) .

微信发展的那些事儿 篇8

我一度也对微信扫二维码的功能着迷,试图探索一条链接线上线下的信息通路。但是在PC端电商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二维码扫描后的用途太受限制了,看来要打通线上线下的通路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微信朋友圈的营销功能似乎也受到了限制,朋友圈只是朋友的圈子,不是用来卖货的。向朋友兜售生意,最后可能把朋友也做没了。然后有了微信支付。简洁明了的支付功能甚至让许多土豪们都一下子爱上了微信支付,认为微信的支付功能能够把微信带到电商竞争的最前沿,估计马云也是这么认为的。接下来是对微店的期待。每人一部手机,每人都用微信,每人都上微店,每人都用微信支付。那还有阿里京东什么事吗?

我的经验告诉我,一件事如果太好了,那就一定有问题。微信营销的美好愿望在变为惨淡的事实:微信目前充其量只是营销的通信工具。微信打通线上线下链接的功能是有限的。微信支付虽然获得了好评,但是与支付宝的竞争绝不是一夜能够定胜负的。微店的鲜花绽放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与其回答“微信能够营销吗?”不如来研究一下“微信需要营销吗?”

回顾一下营销最基本的定位原理,就是一句话告诉消费者你是干什么的。具有营销功能的微信是干什么的?一句话能够说清楚吗?

如果微信是一款即时通信应用,那就让它成为一款优异的通信工具,千万不要让它干营销的活。否则最后什么都干不了。别忘了微信后边有一群如狼似虎的小伙伴们在等着它犯错误呢。“因为有流量,就什么都干”的想法在互联网运营中是致命的,因为干到后来可能什么都不是了。如果微信干上支付和营销的活,那后边就有更专业的即时通信工具和更专业的支付工具在等着取代它的领先地位。

对互联网企业来说,精准定位比任何时候都来得重要。因为只要你的网站功能对消费者一句话说不清楚了,立马就有其他小伙伴来向消费者说清楚他们是干什么的。

所以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应该是分裂式的。即有了新的功能,应该及时分离出去,独自精准定位地发展。将新功能与原有核心业务捆绑在一起发展至少有两个弱点:一是定位模糊化;二是原有核心业务模式很可能几年后开始衰落,这样整个体系都会受影响。如果分裂式发展,则每项新业务都有精准定位,并且新业务模式可能在原有核心业务模式衰落时成为主力发展模式。

微信在国内有很多竞争对手,特别是阿里的“来往”,由主帅马云亲自督阵推广。那么,“来往”有可能取代微信成为众多网友及时通信的应用吗?研究众多模仿成功商业模式的案例,其中包括一流公司模仿其他公司成功模式的案例,结果发现:在同一个市场上,模仿成功商业模式基本上都无法成功,除非被模仿者尚未发展成熟(当然此时也不能称之为成功模式)或者犯了大错误。互联网的特点是“老大独大”,在某个品类中,成功的企业已经占领了品牌的领先地位,很难有模仿者的生存空间。此外,当人们在总结某个成功模式的经验时,往往只关注了一些表面的现象,那些对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外人很难察觉,所以模仿成功之根本要素很难。

微信显然在移动入口的竞争上占了上风。可是微信能够成为未来移动电商的主要入口吗?至少根据我现在对移动互联网的有限认识,似乎传统的“入口”概念在移动互联网中并不存在。从目前我们能够认识到的电商来看,未来电商应该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移动端与PC端的结合。事实上,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太快了,几乎不可能预测其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所以我们能够做的也应该做的,就是洞察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不断创新,并将创新的业务精准定位,独立发展。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那种试图建立入口和平台,并将一切业务都绑在平台上的思维或许已经OUT了。

如果你拥有一个入口或平台,不光要想你能够做什么,而且还要想到身边小伙伴们针对你的“做什么”又会做些什么。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青春的回忆 篇9

泛黄的胶片,凝固了时光,每当旋律响起,淡淡的唏嘘和隽永便携着那个时代的气息

在空气中悄悄弥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但总有一些人,他们的微笑记载了师大的历史,他们的理想承载着师大的未来,他们赫赫扬扬的战绩如启明星指引着师大的学弟学妹走向更辉煌的明天。——题记

伴着栀子花的余香,七月二日下午两点,炎炎的烈日炙烤着大地,却依然抵挡不住一群年轻人的热情,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探访优秀校友,传承师大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十二人从芜湖出发踏上了我们第一站——合肥的列车。闷热的列车,期待的心情,欢聚的快乐,在到了目的地的那一刻间,漫长的行程累积的疲倦爬得满身都是。走出合肥站的那一刻,我突然对这个城市充满了呼之欲出的渴望,眼前突然开阔,这里的一切突然打动了我,是的,我只是用了一个含蓄的打动,而其实我的灵魂震动远非这个词可以涵盖,来到这里简直如同苦苦等待的生命拼图的默契,简直如同久违了的一句话:“嘿!我们来了!”

真正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我们的眼神里却充满了好奇与不安,拔地而起的高楼,沧桑的公交站牌,川流不息的车辆„„这里的一切仿佛和我们这些外地人划清了界限并与之同时宣扬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伏尔泰曾经说过:微笑是最有力的武器!队长礼貌地询问路人,连连说谢谢,队友们忙着手机百度或是打电话询问,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终于问清了路找到了一家便宜的旅馆,三个人住在一间房,虽然拥挤,但也同时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晚上队长给我们开了一个小会布置第二天的行程,奔波了一天,那晚我们睡得格外香。

桃李天下,知行合一

第二天一早,天空还泛着鱼肚白,队长带着我和另外四名队友一起去拜访我们第一个采访对象,他是全国模范教师,曾带领中国的孩子接受日本政府的邀请进行友好访问,他是合肥一中科技创新教练员,他就是地理名师——方晓培。来到他的办公室,看到堆积如山的书中间的桌子上伏案写着什么的方老师

游泳那些事日记精选 篇10

进入体育馆,我们换好泳衣,跟着教练做一些预备运动,接着就进入水中练习。教练先让一部分同学自己练习吐气、换气,自己去教另一部分还未学会的同学。

于是,我开始练习。我吸了一口气,猛的钻入水中,吐气,直到气接不上时,再钻出水面吸气。反复做了约半个小时,正当我准备再次钻入水中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感到腿使不上劲了,脚踝处一阵酸痛不能动弹了。我急忙拽住了身边的王欣怡同学,聪明的她想到我一定是碰到了突发情况,她迅速地抬起了手,将我拉了起来。我吃力地抓住了不远处的栏杆,急切地说:“我的腿抽筋了,请求教练来帮助我!”她听了我的话后火速向教练游去。教练一边抱我上岸,一边询问我情况,亲切地安慰我。她让我单足站立,双手紧握住抽筋的前脚……嘿,还真灵,不一会我的脚又能灵活自如地运动了。教练看着我的样子松了一口气。“谢谢您教练!”“不客气,记得下次在遇到这种突发情况时,要采取这样的方式自救。

那些年,那些事 篇11

转眼又是年末,等您读完第12期杂志,这一年就快要过去了。

一月一期的工作节奏,常常成为许多杂志人的生活节奏,一年的生命硬生生被切割成十二份,你无法不遵从这样的安排去分配自己的生活。所以,几乎每个年底,大家都有这样的感慨:想想这一年,好像没干什么事儿,十二期杂志摞在一起,也那么薄薄地让人惭愧。

那么,57年半的时间能编辑多少杂志?《新体育》的答案是700期,第700期正好是您正在阅读的这一期。700是个怎样的数字7如果它代表的是人民币的数量,对不起,它还买不了一辆稍微高级点儿的电动自行车。

700期杂志,可能只需要一个中型书架,就把它装下了。

但是,你不能翻开,你不能回忆,你不能讲述跟每一页有关的故事。否则,就一定需要再有57年半的时间去读,去听,去记录。

“与新中国体育一同走过”,这是我们杂志刊头上的一句口号。这句口号像一枚记载荣誉与辉煌的勋章,只有《新体育》才有资格佩戴它。在这本杂志上,你几乎可以找到任何一位你还记得起名字的体育明星,可以找到你回忆中抹不去的体育事件。随手翻开杂志,你都可以看看那些年的体坛,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当一名《新体育》的记者是值得骄傲的,因为他们可以那样近距离地接近喜爱的运动队和体育明星,可以那样近距离目睹重要的体坛事件的发生:

当一名《新体育》的老读者是值得自豪的,因为他们的生命里融入了新中国体育的血脉,可以用自己脉搏的跳动感受中国体育的发展。

有太多的故事,在《新体育》的字里行间,有更多的故事,在杂志的墨香之外——比如记者以怎样的方式完成了一次采访,编辑以怎样的努力约到了一篇好稿,读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新一期杂志的到来,又因为怎样一篇文章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所以,关于《新体育》,绝对不仅仅是700这个数字。

第701期,刚好是2008年的第一期,您会离开《新体育》么?

好吧,不多说,明年见吧!

过完年再说的那些事儿 篇12

长假结束后, 大家开始返回岗位上班, 但春节期间遗留的一些问题难住了当事职工。为此, 不少职工拨打12351职工服务热线, 就相关法律问题咨询北京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 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褚军花, 请她结合职工春节期间咨询的热点案例, 向读者朋友们介绍一些维权攻略。

一、单位多放6天假, 能否代替年休假

“国家规定春节放7天假, 可单位从2月1日起就给我们放假了, 老板说多出来的6天假期公司不扣工资。当时我们特别高兴, 立马觉得老板高大上起来。 ”39岁的靳绍棠介绍, 她所在的单位是一家专门做外贸订单的服装公司, 员工几乎都是外地人, 2015年12月底公司通知今年春节要提前放假, 大家都早早买了回老家的车票。 能与家人多团聚几天, 职工们都特别感激单位。

靳绍棠在北京打工已经12年了, 2015年1月被这家服装公司招聘为行政文员, 单位与她签订了三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她说:“我这次回去发现父母身体不太好, 想让他们来北京跟我一起住又不肯, 我就想有空要多回去陪他们。 可我们公司出口订单很多, 总是忙不过来, 单位规定平常每天所有人都要加班一小时, 每周六要加班一天。我老家在湖北, 若不是逢年过节放长假, 根本回不去。 ”

靳绍棠说, 到今年1月她已入职一年, 春节上班后便申请于五一时休年假, 再回老家去看看。可办公室李主任告诉她:“春节时咱们都歇了13天, 比国家规定多了6天假期, 所以今年所有职工都不能再休年假了。 ”

靳绍棠很疑惑:“多放的6天假应该是公司给大家的福利啊, 怎么变成年休假了呢? 每个职工的情况不同, 单位不能事先不作说明, 就一刀切让我们在同一时间休同样多的年假吧?”李主任表示单位有权统一安排职工年休假, 无论靳绍棠怎么说, 公司就是不同意让她再休年假, 于是, 她来到法律服务中心咨询。

律师解答:《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第3条规定, 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 享受带薪年休假。 这就是说, 符合条件的职工享受年休假, 是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 任何单位都不能剥夺。 为了不影响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 法律同时规定:单位可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 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 统筹安排年休假。 由此来看, 服装公司春节期间多放6天假代替年休假, 如果未让职工履行年休假手续, 也未经职代会或全体职工大会表决通过, 那么这种做法就不符合法律规定。

同时, 每个职工因“工龄”不同, 其应该享受的年休假天数也会不同。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4条规定, 年休假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 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 以及依照法律、 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 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 如果靳绍棠能证明其累计工作时间已达12年,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3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 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 年休假10天” 的规定, 她今年可以享受10天年休假。 即使她认可单位春节期间多放的6天假能够冲抵年休假, 那么她今年仍可再申请休4天年休假。

二、老板发红包, 能算工资吗

28岁的刘晓丽是一家私营销售公司的业务员, 入职两年多, 工作上勤勤恳恳。 春节期间收到老板发来的1000元红包, 正为这意外惊喜开心呢, 节后上班却高兴不起来了。

“我们每月薪水分两次发:月初发上个月的基本工资、全勤奖等, 单位通过银行支付;每月15日发上个月的业务绩效工资, 以现金形式发给我们。 ”刘晓丽说, 节后他们正式到岗上班, 2月15日领到1月份的绩效工资时, 每个业务员都发现自己少了1000元钱。

“ 我们的绩效工资是按销售额多少来进行考核的, 所以每一分钱的绩效工资都是我们自己辛苦挣来的, 一下被扣了这么多钱, 总得有个理由啊。 ”她说, 同事们也都不知道为何被扣, 便找部门李经理询问, 被告知公司并未扣这1000元钱, 只是以红包的形式在春节期间提前发给大家了。

“我们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今年春节期间老板发给每人的1000元红包竟是我们自己的绩效工资啊!” 刘晓丽介绍, 除夕晚上她正看电视时, 突然收到老板发来的1000元红包, 并留言:“感谢你一年来的辛苦付出, 希望在猴年销售额蹿红! ”不但刘晓丽激动不已, 老公也夸她单位的老板大气。

律师解答:老板发给职工的红包能不能算工资, 要根据其性质。按照日常生活习惯和常理, 老板发红包是对该职工工作和业绩的肯定, 属于奖励和馈赠性质的; 工资是职工的劳动报酬, 《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 要求用人单位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工资, 不得以实物、有价证券等代替货币支付。 单位不仅要将工资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还应当按照规定日期足额支付,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由此来看, 支付工资是单位的经营行为, 老板向职工发红包是其个人行为, 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所以, 刘晓丽所在的销售公司, 不能以老板春节期间曾向职工发放1000元红包为由而扣发他们的绩效工资, 否则职工可以向劳动监督部门举报, 或者申请劳动仲裁, 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三、春节期间值班, 单位应否给“三薪”

杨志营是一家物业分公司的中控员, 其主要职责是每天上班后坐在监控室里盯着监控器, 查看小区内有无突发事件和安全隐患, 然后做好详细记录。 他与另外几个中控员轮流倒班工作, 确保监控室内24小时有人值守。

老家在河南, 去年春节因领导让加班没有回老家, 所以杨志营今年早早就跟公司赵经理打招呼说要回老家过年, 并得到批准。谁知节前老婆说有事回不去, 他只好给父母打电话表示歉意, 这时赵经理打此经过, 得知他不回老家了, 便问道: “公司让我初一和初二值夜班, 可这两天我正好有事回不来, 反正中控室那边已经安排好了不用你加班, 要不你替我值两个班吧?”杨志营听后不好意思反驳, 便答应下来。

节后正常上班, 办公室通知杨志营去领钱: 值两个夜班共给了他200元值班费。

拿着钱, 杨志营问道:“我每个月工资是3000多元, 春节上两天班按三薪算怎么也得八九百元啊?”对方告诉他:“值夜班是每次100元, 这是咱公司规定的。 你替赵经理值两个夜班, 正好200元, 没错。 ”

杨志营有些不解:“可逢年过节我在中控室上班, 每上一个班都是400多元呢。 ”对方有些不耐烦:“你那是加班, 这回替赵经理是值班, 不一样。”杨志营小声嘟囔道:“都是在室内, 一个盯着屏幕, 一个盯着电话, 有什么不一样的? ”

律师解答:物业公司办公室人员说的并没错, 值班与加班不同。通常理解, 加班一般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生产经营需要, 安排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继续从事本职工作的情况。 而值班并非是一个法律概念, 它一般是指用人单位为防火、防盗或为处理突发事件等原因, 安排本单位有关人员在夜间、休息日、法定节假日等非工作时间内, 从事非生产性、非本职工作的活动, 如接听电话、看门、巡视等, 其间可以休息。

通俗地讲, 加班是做本职工作, 按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加班、 双休日加班、国家法定假日加班的不同, 而分别获得150% 、200% 、300% 的加班费;值班时做的是非本职工作, 得到的往往是津贴, 对于此津贴的支付标准, 国家没有明确规定, 一般按单位的规章制度执行。所以, 今年春节期间杨志营替赵经理值两天夜班, 只能得到值班津贴而非三倍加班工资。

四、回老家途中受伤, 能否算工伤

32岁的陆锏军是河北人, 在本市一家精细金属公司打工, 是技术部的工程师。 两年前他在石景山区买了房, 3岁多的儿子则放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看, 他与老婆每个月回去一趟。今年2月6日下班后, 他开车带着老婆回老家过年。 路程不远, 平常驾车也就一个多小时, 所以他想在晚饭前赶回去。 途中经过一个路口时, 一辆中型卡车闯红灯疾驶过来, 正常驾驶的陆锏军为躲避对方急打方向盘, 但还是被对方撞上了, 结果造成他的肋骨和手臂骨折、左脚骨裂, 老婆也受了轻伤。 交警到现场后, 认定对方为全责。

年没过好, 看病又花了不少钱, 中型卡车司机家里穷, 只凑了4000元钱, 陆锏军很郁闷。听说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可以算工伤, 于是假期一过, 他便给单位打电话, 希望能帮他申请工伤。听了他的介绍后, 单位表示他这种情况不能算工伤。 陆锏军不服:“法律明确规定,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可以认定为工伤嘛。 ”

律师解答:《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 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因工外出期间, 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在上下班途中, 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 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都应当认定为工伤。这里所说的“上下班途中”,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条中进行了规定: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上下班途中”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 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二) 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三) 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 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四) 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那些年那些信心情日记 篇13

一点,一点

人们常说时间煮雨

我用雨煮时间

时间缥缈,距离更远

是你告诉的我

春雨打湿了思念

我们终究再也回不到的从前

一点,一点

月老曾将缘份画成线

演绎了我们甜蜜的画卷

多少的痴心

多少的缠绵

可至终

却只是劳燕分飞两不见

是什么让我的肝肠寸断

是什么让你的`泪流满面

一点,一点

只是回忆中的片片碎片

努力去将快乐记取

努力去将时光还原

多少苦,多少空虚,多少的酒杯

多少的相思,多少诗词,多少泪

只是

追不回的过去

抛不开的从前

有缘终是无缘

相见犹如不见

世间没有如果

那些年,那些花儿作文 篇14

谁是谁非,不过,呵呵一笑;十年含烟,梦醒时,揉揉眼睛,少年此间,哪个曾经温如言?

――题记

经不住似水流年

皓月当空,繁星依旧。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半倚亭柱,轻闭双眸,喃喃自语:毕业了呢……

那里曾是我们共同的家,林间的小道早已印下我们成长的足迹。每次心情不好独自躲在树下哭泣,总会有人悄悄地坐在我身旁,等我抬起头,为我拭去眼角的泪水。拉起我走在林间小道,曾孩子气地冲着天空大喊:“生活还要继续,我们不能哭泣!”曾不顾雨后小路的泥泞,自顾自地奔跑,漫不在意地抹去脸庞上的泥水,嘴角勾勒出一个大大的微笑。就这样在欢笑和雨水中,度过了青春的美丽年华……

多少次走过母校,盛夏的小道两旁散发出勃勃生机,只是那树荫下没有了我们相依而笑的身影。抬头仰望天空,只有几朵白云仍固执地留在原地。闭上双眼,那一张张稚嫩红润的脸,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闪现;那些欢声笑语仍旧萦绕耳旁。天地间的水汽仿佛都凝集在我的睫毛上,顺着脸庞滑落嘴角,咸咸的,湿湿的――那是泪……

我喜欢在夜里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清脆的虫鸣安抚我浮躁的心。看惯了深秋的花落,我们也便放弃了一起谱写青春的承诺,我开始谱写属于我一个人的赞歌。当走到一条生活的岔路口,迷茫的失去所有方向。仍固执地抬头冲着灰蒙蒙的天空大喊:“生活还要继续,我们不能哭泣!”即使曾陪我说过这句话的朋友,都离我而去……

毕业了,曾经的欢乐与难过,曾经的汗水与眼泪都将被似水的.流年的冲刷,淡化……

逃不开此间少年

淡漠的微笑,定格在一张毕业照上,任凭岁月冲刷,我们只在记忆中孤傲……

我眼前的栀子花开,我钟爱的红颜,承蒙时光不弃,我们未曾分离。在那饱经沧桑的岁月里,你陪我走过了多少个日夜,度过了多少春秋?

一个人独自蜷缩在偏僻的角落,任凭泪水模糊视线。总会是同一双手第一时间轻揽我的肩膀,从膝间抬头,睁开婆娑的双眼,总会看见她那微笑的嘴角,迎上那温柔的目光。像多年前一样,张开双手,冲着远处大喊:“生活还要继续,我们不能哭泣!”像多年一样手拉着手,奔跑过曾迷茫过的岔路口。任凭雨水淋湿衣裳,我们仍旧自由自我……

我喜欢漫步雨中,湿润的清风吹散心中的阴霾。听惯了雨打芭蕉的声音,心中多了几分平静。转过身来,勾勒出一个浅浅的微笑,彼此紧握双手,向远处相依而去。雨过天晴后,风穿过衣裳,阳光芬芳,站在高处大喊:“生活还要继续,我们不离不弃!”

时光荏苒,十个春秋已匆匆溜走,哭过,笑过,痛苦过,也快乐过。只因少年此间,我不曾放弃过……

上一篇:水利工程、检查、稽查及审计中常见的的主要问题下一篇:养老院中秋节领导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