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暂住人口管理条例

2024-08-26

西安市暂住人口管理条例(共10篇)

西安市暂住人口管理条例 篇1

西安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条例

西安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单位)1124(颁布时间)0101(实施时间)西安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条例(11月1日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月24日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职责第三章 管理与服务第四章 法律责任第五章 附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跨区、县以上行政区域流动,在本市居住时间三十日以上的育龄人口。第三条 本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适用本条例。户籍在本市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未央区、雁塔区、灞桥区并在上述区域内跨区流动的人口不适用本条例。第四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应当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优质服务的原则。第五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经费按户籍人口人均经费的同等投入标准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第七条 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公安、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民政、教育、建设、房屋管理等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第八条 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奖励。第二章 职责第九条 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二)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的具体措施和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并负责组织实施;(三)指导、监督、检查和评估有关部门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情况,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奖惩制度;(四)指导、监督、检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五)考核下一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六)查处流动人口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第十条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对流动人口进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二)查验婚育证明,建立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三)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生育变动信息,与育龄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经常性信息交流和协调制度,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信息沟通和反馈工作;(四)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村民委员会或者社区居民委员会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日常管理服务和统计评估考核;(五)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各项制度,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管理、房屋出租管理、物业管理、市场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等相关工作中;(六)组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者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提供避孕节育、生殖保健服务,出具《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并建立档案;(七)与企业和事业单位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指导、督促辖区有关单位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八)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第十一条 户籍在本市的流动人口,其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对流动人口进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二)指导已婚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三)与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签订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合同;(四)为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生育证明材料,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五)与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经常性信息交流和协调制度,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信息沟通和反馈工作;(六)帮助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和优惠政策;(七)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第十二条 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第十三条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有关单位按照本条例有关规定,负责对相关流动人口实施经常性计划生育管理:(一)流动人口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由用人单位负责;(二)流动人口在商场、集贸市场内从事个体经营的,由商场经营者或者市场管理机构负责;(三)其他流动人口由现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或者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未设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由物业管理机构负责。第十四条 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与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确定专人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二)配合查验婚育证明,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三)督促已婚流动人口接受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的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四)发现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计划外怀孕或者生育的.,应当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第三章 管理与服务第十五条 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积极开展宣传教育、生殖保健和咨询服务活动,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的管理,满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需求。第十六条 流动人口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持合法的婚姻、身份证件及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具的生育证明材料,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日内审核办理。第十七条 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居住满三十日的,自期满之日起七日内向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第十八条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查验婚育证明时,对未持有婚育证明的人员,应当要求其在六十日内补办。第十九条 未办理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口符合下列条件的,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为其办理婚育证明,并及时将办理情况通报户籍所在地:(一)经核实,婚姻、生育信息完整、准确的;(二)在现居住地依法办理暂住登记一年以上,并且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三)已采取绝育措施的。第二十条 已婚流动人口应当每季度在现居住地接受避孕节育情况检查。节育措施失败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从事避孕节育情况检查的机构应当是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者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保健机构。已婚流动人口的节育情况,由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向其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通报。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收到现居住地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后,不得再要求其回户籍所在地接受避孕节育情况检查。第二十一条 公安、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民政、教育、建设、房屋管理等有关行政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办理有关手续时,应当按照规定查验婚育证明,对无婚育证明的,应当在查验后五日内向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通报。第二十二条 出租或者出借房屋给流动人口居住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政府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及时反馈有关信息。第二十三条 外来承包、施工、经营的单位应当自到达现所在地之日起十五日内与现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第二十四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在为流动人口孕妇和产妇进行孕期检查及住院分娩时,应当要求其出示并登记生育证明和婚育证明,对无生育证明和婚育证明的,应当予以登记,并在五日内向所在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第二十五条 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应当在怀孕三个月内持相关证明材料到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进行生育登记。第二十六条 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进行生育登记时,应当提交下列证明材料:(一)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以及现居住地公安机关提供的暂住证明;(二)夫妻双方的结婚证;(三)婚育证明或者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为其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四)现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单位为其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五)双方属离异后再婚的,应当附离婚协议书或者法院民事调解书、判决书。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生育登记时,应当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实有关情况,登记后应当及时将办理情况向户籍所在地通报。第二十七条 流动人口申请再生育的,依照女方户籍所在地有关规定办理。依法可以再生育的,怀孕后应当持户籍所在地发放的生育证到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登记。第二十八条 已婚流动人口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第二十九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统一组织免费避孕药具的供应、发放和管理。流动人口可在现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单位免费领取避孕药具。第四章 法律责任第三十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主管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一)无正当理由拒绝或者拖延办理婚育证明、生育审批手续的;(二)办理婚育证明时乱收费用的;(三)提供虚假的已婚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的;(四)出具假婚育证明的。第三十一条 公安、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民政、教育、建设、房屋管理等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单位,拒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的,由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流动人口未按规定期限交验婚育证明的,由现居住地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交验或者补办婚育证明;逾期拒不交验或者不补办的,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向未持有婚育证明的育龄流动人口出租或者出借房屋的,由现居住地的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现居住地的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补签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可以并处500元西安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条例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第三十六条 拒绝、阻碍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生育子女的流动人口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按照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执行。第五章 附则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1月1日起施行。

西安市暂住人口管理条例 篇2

1 福安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现状

随着福安市经济迅猛发展, 外来企业的增多和外来人口的涌入,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成为福安市社会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 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2010年11月以来以福安市公安局为主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部门结合福安市流动人口实际, 围绕着“拓展以房管人理念, 实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信息化”的主线, 确立以实际居住地址为主的“实有人口”管理模式。不断强化实有人口动态管控机制, 围绕“以房管人”、“以业管人”, 努力掌握流动人口动态, 对流动人口管理实行居住登记和申领居住证制度, 努力提高流动人口所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

1.1 指导原则

2011年4月8日公布实施的《福安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确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行“政府领导、各方参与、各负其责, 综合治理”和“谁主管、谁负责, 谁用工, 谁负责, 谁留宿、谁负责, 谁出租房屋、谁负责”的原则;各行政管理部门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服务工作中, 应当坚持公开、便民、高效、文明的原则。

1.2 管理机构

1) 在市级层面:福安市人民政府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由福安市公安局李群副局长担任组长, 治安管理大队郭荣教导员担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 挂靠治安管理大队户政中队, 由吴彩萍任办公室主任, 负责组织, 协调指导各派出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2) 在街道、乡镇层面:在福安市城区三办两乡 (城南、城北、阳头街道及近郊的城阳乡、坂中乡) 及赛岐镇和福安经济开发区等先期成立了7个流动人口服务站, 由派出所指派专人负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

3) 在社区层面:在32个流动人口聚集区设立流动人口申报站, 以警务室为依托, 整合社区民警、治保会、社区计生服务站等力量, 建立流动人口申报站, 由专职协管员专门负责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登记。

1.3 具体管理模式

一是以物业小区为主的“物业管人”机制。市区中小区外来人口多且相对集中, 以物业登记台帐为基础, 逐户入户访查, 掌握实际情况, 形成准确信息, 录入电脑。目前全市有17个物业小区, 至2011年3月已摸排登记8个小区, 登记流动人口1.3万多人。

二是以娱乐场所、宾馆、旅店为主的“以业管人”机制。娱乐场所、宾馆、旅店主要容纳的都是外来人口, 通过在宾馆、旅店安装运用旅馆业管理信息系统, 对旅馆业管理信息登记情况实行每天一查, 及时发现问题, 督促整改, 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 通过该系统登记住宿信息11.5余万人次, 抓获各类涉案人员25人, 其中网上在逃人员4人。

三是以工厂、企事业单位用工自管为主的“单位管人”机制。通过安装企业员工居住登记网上申报系统, 实现与用工用人单位的信息资源共享。现已安装企业员工居住登记网上申报系统61家, 将这些企事业流动人口有效纳入服务管理范围。

四是以私房出租、暂住人口为主的“以房管人”机制。通过集中警力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新建居民小区、大型用工单位的租赁房屋进行逐区、逐栋、逐户摸排和对房屋出租中介机构的管理, 以全面掌握辖区出租房屋的基本情况, 全面掌握房主基本情况和暂住人员情况, 保证录入及时和数据准确。

五是以广电、电业、计生、卫生等行业为主的“台账管人”机制。以公安派出所为主, 通过走访、沟通辖区广电、电业、计生、卫生等部门, 借助他们已有的台帐, 与走访摸排登记的流动人口信息进行对接核实, 实现流动人口登记信息面广量大、准确无误的效果, 健全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库。

1.4 初步成效

以公安机关为主, 协同其他相关部门充分运用上述机制,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取得了较明显成效, 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23日, 福安市已入户访查31 797户, 采集人员信息105 436条, 新登记出租房屋3 176户, 签订《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责任书》3 150份, 登记流动人口7.8万人, 发放居住证1 100本, 流动人口月登记率是管理模式创新前的5倍, 安装企业员工居住登记网上申报系统61家, 先后抓获各类违法人员和犯罪嫌疑人51名 (其中网上在逃犯6名) , 基本实现了流动人口纳入视线面广量大, 高危人员列管及时、准确、到位的目标。

2 福安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福安市近年来在推动流动人口有效管理方面做出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 其中坂中畲族乡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方便了流动人口办理相关手续,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 但纵观福安市的流动人口管理整体体制, 其本质上仍与大多数省市一样采用的是“治安管理拓展型”的管理体制。对于此种模式, 其它一些学者有不同概括, 如有的称“压制式管理”[2]、有的称“补缺型”管理模式[3]、还有的称“防范型”管理模式[4], 虽然名称不一致, 但其本质基本一致, 在指导思想上均具有以下明显的倾向性[5]。

2.1 重管制, 轻服务

在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之初, 流入地相关部门对流动人口和本地居民实行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 在管理思路上只强调流动人口对城市资源的冲击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 而忽视外来人口对城市经济的巨大贡献;只看到少数外来人口沦为违法犯罪人员, 而忽视绝大多数遵纪守法的外来人口被“污名化”, 在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实践中有着强烈的防范意味, 强调管控, 轻视服务, 而且这种观念根深蒂固, 体现在操作层面的具体运行制度、工作重点、机构设置等方方面面, “改进版”的“治安管理拓展型”体制虽然对此有所改进, 但“重管理、轻服务”的本质仍未改变。如2011年4月出台的《福安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暂行规定》, 虽然冠之以“服务管理”之名, 但整个规范性文件的重点仍然是“管理” (身份管理及住处管理) , 其中部分关于提供“服务”的条款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有效履行。

2.2 重“自上而下”直接管理, 轻社区参与

在这种“治安管理拓展型”体制下, 针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城市管理体制, 管理权限大多滞留于市、街道 (乡、镇) 两级政府各专业职能部门纵向的条条式管理中, 而基层组织———社区虽然设立“流动人口申报站”, 充其量只是行政管制权力的一种延伸, 而实质上缺乏行政的综合协调与管理职能。这种以政府出台政策、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政府主导型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在实践中呈现出管理高端化和条强块弱的局面, 面对规模庞大、来源分散、异质性强、流动频繁且缺乏单位组织依托的流动人口, 管理任务的复杂性和繁重程度自然使得有限的政府力量难以从容应对, 从而造成权责分离以及上述的微观政策执行不到位等负面结果。

2.3 重经济利用, 轻社会融入

此外, 对于流动人口, 流入地逐渐意识到流动人口对本地发展的重要性, 但政策倾向性上, “重经济利用, 轻社会融入”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存在, 相关部门更多考虑如何使流动人口为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更少考虑如何让这些流动人口有效融入本地, 如何使部分流动人口真正成为本地居民。在就业上, 由于户籍、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制约, 绝大多数的流动人口长期被限制在劣质就业的轨道上, 收入低下;居住上, 由于难以获得政府保障性住房, 被迫居住在价格低廉、条件恶劣的城郊结合部的出租房或“城中村”内, 具有极强的“区位黏着性”, 与城市居民形成明显的隔离, 缺乏与城市居民的交往和理解。保障机制很大程度上缺失, 生活遇到困难时, 难以获得城市公共资源的支持。在这种管理体制下, 流动人口难以真正有效融入到输入地, 难以成为“城市化”大趋势下的“新市民”。

2.4 重多部门齐抓, 轻部门间有效合作

这种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都尚未建立专门的外来人口管理服务的常设机构, 一般是由市级综治委或公安局牵头成立各职能部门组成的外来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纵向上, 在街道 (或乡、镇) 设立流动人口管理站, 延伸到社区设立流动人口申报点;横向上强调以公安部门为主, 其他相关部门协助的对各部门命令式的围绕任务 (综合治理) 的综合协调 (福安市政府还专门出台《各部门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以厘清各相关部门在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中的职责) 。但这种体制在具体运行中仍存在公安部门一家唱“独角戏”, 部门之间难以有效协调共同配合的尴尬局面。该体制在部门协作方面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3]:

第一, 缺乏管理资源上的整合性与管理权力上的足够权威性。由于以治安管理为主的公安部门, 只是政府众多职能机构之一, 并没有直接调动其他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权限。为此, 由公安部门牵头的流动人口管理, 在管理效能上常常显得力不从心, 难以发挥足够管理威力。

第二, 缺乏管理功能上的综合性。以治安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管理, 主要是一种压制型或者控制型管理, 而事实上, 流动人口问题是个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 当其管理在越来越强调“服务取向”的条件下, 这种体制的弊端便越明显。

以治安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管理, 虽强调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 但在运作中, 各职能部门往往自己管理领域为重的同时, 附带性地把涉及的流动人口问题纳入其中。这在流动人口数量巨大, 相关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情况下, 效果显得捉襟见肘。

2.5 重强化政府管制力量, 轻多元协同管理

在这种“治安管理拓展型”体制下, 针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还是重点强调如何有效整合政府各部门的力量, 以形成更有效的合力维持传统的政府“一家独揽”的管理模式, “社会协调、公众参与”并未能得到重视和真正有效运行, 比较典型的是流动人口本身的参与管理的力量未得到很好的挖掘、发挥。为此, 政府如何创造一个能够达成多元管理的前提条件, 即政府怎样通过制度培育和组织建构, 促成利用各种具有替代政府相应管理职能的多元化力量, 尤其是如何使作为管理客体的流动人口本身如何有效参与社会管理, 在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效能的同时推动流动人口管理领域民主化的发展, 应成为政府流动人口管理中考虑的新主题。

3 优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的思路

根据对福安市流动人口的调查, 发现在流动人口对政府提供的相关公共服务 (劳动权益保障、就业指导、计划生育、法律援助, 见表1、表2) 的评价, 评价为“一般”的有效百分比分别为44.79%、46.96%、45.12%、46.12%, 整体约为45%;评价为“较好”及“很好”的合计44.31%、36.49%、41.22%及37.14%, 整体约为40%;而评价为“较差”及“很差”的合计为10.90%、16.55%、13.66%及16.75%, 整体约为15%。从此项调查发现, 约为40%的好评与约为15%的差评可以看出流动人口整体对福安市相关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认可, 但仍有约40%的中评同样可以看出福安相关部门优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此, 应该以流动人口反响比较大的问题为突破口, 有效借鉴国内外, 尤其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一些地方实施的具有前瞻性、实施效果好的举措, 结合福安市的具体“市情”, 从管理体制和操作机制两个层面对福安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制度、体系进行改革, 促进福安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具体改革的思路见图2。

3.1 可供福安借鉴的新型流动人口管理体制

目前国内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的探索可谓百花齐放, 各具特色, 但综合而言, 目前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体制除了上述占主流地位“治安管理拓展型”的管理体制之外, 还有两种新的具有创新性的管理体制[6]:

其一, “大人口机构统筹型”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是以“大人口”观为指导, 通过某一机构牵头 (如发改委或计生委) 来协调各部门行为, 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统筹。这种管理体制在原有政府架构总体上不动的情况下, 强调“大人口”观, 通过某一机构来协调各部门行为, 从而使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 强化了对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统筹。目前, 采用这种“大人口机构统筹型”管理体制的主要代表省市是上海、无锡和深圳。比较典型的如无锡市按照“大人口”的观念, 强化市人口计生委的人口管理服务规划指导职能, 在市、区人口计生委增挂“人口管理服务委员会”牌子, 增设综合协调处和信息管理处, 承担全市人口综合信息管理、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综合协调等重要职能, 实行人口统筹服务管理。

其二, “专业机构协调型”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主要通过成立单独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部门 (如新市民管理局) 来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 强化统筹协调和搭建信息平台。这种新的体制试图通过成立单独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部门来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 从而形成一条良好的沟通协调渠道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运行机制。目前, 江苏的张家港市和浙江的嘉兴市在此方面正进行着积极的改革探索。

3.2 创新福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的构想

随着“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寓管理于服务, 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成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发展方向, 目前的“治安管理拓展型”的管理体制日益凸现其局限性。上述“专业机构协调型”和“大人口机构统筹型”两种创新的管理体制不仅延续了原有体制的管理功能, 更强化服务, 并在原有政府架构总体上不大动的情况下, 摆脱了过去防范式的管理理念, 实现了由以社会控制为主的治安管理模式向城市统筹规划、综合服务管理模式的转变, 代表了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相较而言, 考虑到计生委虽为综合性部门, 但其业务范围毕竟属于流动人服务管理中的一部分, 其与公安部门一样存在综合协调困难的问题, 所以, 较之“大人口机构统筹型”管理体制, “专业机构协调型”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对更为彻底, 更具有借鉴价值。

借鉴“专业机构协调型”管理体制, 依托于专门机构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优点:其一, 体现了政府为全体公民提供公平、公正服务的职能转变。其二, 有利于以专门管理机构为载体, 整合政府资源和政策资源, 形成有效的服务管理制度。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政策性强、影响面大, 需要有权威的政府机构进行综合协调, 督导各职能部门的相关服务管理工作, 牵头起草法律法规、政策方针, 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有效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其三, 有助于建立流动人口与政府联系的平台, 使他们可以直接与政府交流沟通, 公民权利得到制度的保障。其四, 有助于落实流动人口管理的各项政策法规, 如近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的计划生育管理、农民工培训、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等政策。然而, 采用此种管理体制, 需要市政府赋予此构建的专门服务管理机构较大的综合协调的权力, 否则仍难以走出原有体制下协调难的困境。

3.3 更新指导理念, 寓管理于服务, 以服务促管理

在指导理念上, 还需要充分认识到, 人口迁移流动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必然伴随的现象, 从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要素这个角度上看, 流动人口甚至可视为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动力。但一直以来, 流动人口却被当作问题来对待, 其实流动人口的本质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而已。人口流动推动了我国现代化进程, 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之所以称之为问题是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而产生的问题[7]。保障其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等人权, 进而使流动人口也能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根本宗旨。应当把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平等对待, 树立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乃“利益共生体”的管理理念。在具体运作上应寓管理于服务中,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流动人口的社区参与;加大力度推动流动人口的有序社会融入, 同时充分重视、发挥社会组织及流动人口自身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的作用, 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这就需要在具体操作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勾清明.关于当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几个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1 (8) :23-24.

[2]苏熠慧.从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转变看城市化进程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以深圳市为案例进行的探讨[J].思想战线, 2010 (4) :31-36.

[3]蓝宇蕴.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反思———以广州市为例的研究[J].思想战线, 2007 (4) :100-106.

[4]傅崇辉.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回顾与思考———以深圳市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 2008 (5) :81-86.

[5]课题组.外来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基于厦门市某区调研的分析[J].东南学术, 2007 (6) :39-45.

[6]肖周燕, 等.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机制及路径选择[J].人口研究, 2009 (6) :94-101.

西安市暂住人口管理条例 篇3

【关键词】:流动人口;结核病;调查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76-02

结核病是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带来了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1]。2012年西安市流动人口数量已达144万人,流动人口对当地社会经济较快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同时,具有远离家乡、工作不稳定、生活条件及卫生状况较差等特点,在经济转型时期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可导致结核病疫情的进一步恶化[2-3]。现在结核病控制策略已在我国全面实施,控制目标是高宣传、高知晓、高效果、高发现、高治愈、低发病、低传播,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形式的结核病知识健康教育[4],为此,我们对西安市建筑类、服务业以及工厂工人三大类行业中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为有重点、有计划、有目标的对流动人口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陕西省西安市流动人口。纳入标准:①调查对象须年满16周岁;②调查对象户籍须为外省或本省外市,即非本市户籍。排除标准:①排除在西安旅游、访友或探亲、从军等情形的外地人;②排除全日制初中、高中或中专、技校或大学等学校的外地学生。

1.2 抽样方法

西部地区流动人口多集中在商业、服务业、产业工人等低层级职业类型[5]。将西安市流动人口按职业分为建筑类、服务业、工厂工人三大类,分别从每类人群中抽取400份样本,共抽取1222人作为调查对象。

1.3调查方法

采取调查员入户面对面访问方法进行问卷信息的收集。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

本信息、肺结核传播途径、肺结核治疗机构、坚持治疗大部分结核病可治愈、肺结核免费检查政策、肺结核免费治疗政策、咳嗽咳痰多久考虑肺结核等相关知识态度的认知。调查员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生和西安市健康教育所的工作人员组成,经过培训后进行调查。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数据分析使用SPSS13.0,不同特征人群间结核病知识的知晓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计1222份,有效问卷为1213份,有效回收率为99.26%。调查对象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年龄构成上,以17~40岁的青壮年为主;文化程度偏低,高中或中专及以下程度者最多;详见表1。

2.2 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6道知识条目中,肺结核的传播途径知晓率最高,为80.11%,咳嗽咳痰多久考虑肺结核的知晓率最低,为16.94%(详见表2)。

3 讨论

流动人口由于经济水平低、工作和生活条件差、健康意识不强等原因,肺结核患病率远远高于户籍人口,且延误就诊情况严重,规则治疗率低[6],调查结果显示,西安市流动人口肺结核防治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47.22%,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针对流动人口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与干预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发与提高。此外,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偏低,高中或中专及以下程度者最多,占79.13%,而流动人口多为务工人员,劳动强度大,空闲时间少,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应选编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传播材料进行科普宣传。

6道知识条目中,肺结核的传播途径知晓率最高,为80.11%,咳嗽咳痰多久

考虑肺结核的知晓率最低,为16.94%,肺结核有免费检查和治疗政策次之,分别为31.51%和35.11%,说明流动人口对于结核病的常见症状不了解,并且即使患病也不知道国家有相应的免费检查和治疗政策,这将不利于结核病的早发现与早治疗,因此,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加强结核病核心知识普及的同时,应重点针对知晓率在较低水平知识条目的传播。

从总体来看,西安市流动人口对于结核病核心知识的知晓率偏低,因此,健康教育工作有待加强,并且积极探索有效且容易在流动人口中开展的健康教育方式,如开发媒体及网络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此外,有研究提示,公众一般获取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听别人说”,其次为电视和宣传栏[7],因此,可在流动人口中开展“同伴教育”,先科普一部分关键人群,再通过这些人群的同伴教育作用更广泛的传播。通过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积极引导流动人口采用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终达到降低结核病发病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波,迟京秀,江静等. 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48(35):192-193.

[2]宋明学,田本淳,窦相锋等. 全国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2009,25(8):583

-585.

[3]胡连鑫,陈燕燕. 我国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现状[J].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6-98.

[4]崔清法,王惠军,张白甫等. 城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J].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8):1029-1030.

[5]杜旻. 流动人口社会阶层结构及地区差异[J]. 西北人口,2013,34(3):15-19.

[6]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办公室.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一期)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实施方案,2版,北京: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办公室,2007.

[7]周利,周美兰,王长武等. 武汉市汉阳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4,31(1):43-45.

西安市暂住人口管理条例 篇4

【发布文号】市政发[1999]28号 【发布日期】1999-02-23 【生效日期】1999-02-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西安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实施办法的通知

(市政发〔1999〕28号1999年2月23日)

现将《西安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人口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科学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建立相应的组织实施机构,通力合作,认真负责,高标准严要求,确保第五次人口普查任务的圆满完成。

西安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实施办法

(西安市统计局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二日)

为了准确地查清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在数量、地区分布、结构、素质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科学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 关于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1998〕19号)和国家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五次人口普查办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西安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实施办法。

一、一、普查的时间、对象、方法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定于2000年进行,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2000年10月1日零时;普查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人口普查采取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调查员入户查点询点、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

二、二、组织机构

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和严密的组织,市上成立第五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各区、县要在1999年5月底前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将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报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三、职责分工

人口普查是一项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要求严,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人口普查机构,共同做好有关工作。统计部门要抽调得力干部充实人口普查力量,做好人口普查的业务指导、质量把关工作;公安、工商管理部门要做好对人口普查对象的清理整顿和流动人口的普查登记工作;财政部门要保证人口普查的必要经费;计生部门要做好人口普查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宣传部门要广泛宣传人口普查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加人口普查工作;人事、劳动部门要做好人口普查人力的选调工作;民政部门要做好普查区的划分工作;民委要做好少数民族人口普查登记工作;教育部门要做好大专院校学生的普查登记及普查人员的选调工作。

按照国家人口普查办法有关规定,军分区负责现役军人的统一登记,做好军民交叉居住地区人口普查的协调工作。

四、四、普查经费

根据国务院的通知精神,第五次人口普查经费,在保证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和勤俭节约的原则下,由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分级负担,以地方财政为主。各区、县财政要按本辖区调查对象人均0.8元的标准,在预算中予以安排,认真做好经费预算,专款专用,做到计划开支,跟踪审计。

五、五、质量控制

建立具有约束机制的质量控制责任制,是高质量完成人口普查工作的必要保证。各区、县要实行首长负责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各级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必须制定各阶段工作规划,实行领导分片包干,质量控制分级包干的质量控制措施。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项不填错。

(一)精心选调、培训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各级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必须选调政治思想素质高、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为群众信任、身体健康、认真负责、能够胜任人口普查工作的人员。通过培训使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掌握人口普查的有关政策、规定和业务知识,经过测试合格方能上岗工作。

(二)高质量地完成数据处理工作。这次人口普查工作全国统一采用光电录入、区县分级录入、分级汇总的方式进行。各区、县要高度重视数据处理工作,切实解决好数据处理所需的基本条件,确保数据处理工作及时、准确。

(三)做好人口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人口普查资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全面研究下个世纪的社会、人口变化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各级人口普查机构要认真抓好此项工作,广泛利用高科技手段,搞好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试点、数据交换、存贮以及建立人口数据库的开发利用工作,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西安市暂住人口管理条例 篇5

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工作制度

一、镇流动人口计生办负责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工作的监控监督,指导各村《社区》计生工作,培训各村月报员、中心户长。

二、镇计生办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工作纳入日常管理,确定一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三、镇流动人口计生办每周星期一至五登录平台,下载并分解流出(流入)人口的查询(反馈)信息,并查看交换情况、交换质量、统计分析、组合查询等模块,随时掌握工作进度。及时了解上级工作要求,每周星期五对信息交换工作较差的地方进行一次催办,必要时现场督导。

四、各村、社区每月至少报五条信息,镇流动办收到信息后及时利用信息交换平台进行反馈,否则将通报批评或扣除相关人员奖金。

五、村、居委会、采油厂应坚持每周入户调查、登记流入育龄妇女,及时向镇计生办上报需要查询的流入育龄妇女信息,同时对镇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计生办提交需入户调查的流出育龄妇女,及时调查上报要反馈的信息。

六、镇计生办每月20日前接收反馈流出育龄妇女信息和提交需要查询的流入育龄妇女信息;每月6日前将提交、反馈育龄 1

妇女信息花名册上报区流动人口计生办。

校内暂住人口管理规定 篇6

为进一步强化我院暂住人口的管理,维护校园秩序,保

障教学、科研.生活的有序运转,结合我院实际情

况,特作如下规定:

一、管理对象及范围。凡居住在院内,户口不属于机关分户的人员均属于暂住人员,即:各建筑施工单位人员,以及家聘保姆,居留在院内的教工亲友(含小孩),均属于管理对象。暂住人口分:长期居住(含三个月以上),短期居住(三个月以内)。

二、建立登记办证制度。凡在院内的暂住人员,必须在指定日期内,携带身份证、外出务工证(或证明)、已婚计划生育证以及一寸照片三张到保卫处办理登记

手续,同时交纳《安庆师院出入证》工本费伍元、治安保证金伍拾元。长期暂住人员应于次年初更换出入证。

三、建立和完善门卫登记制度。在我院的暂住人员必须持自己的出入证进出校园,出入证严禁伪造、涂改、转借他人或冒名顶替,证件若遗失应及时到保卫处登记申明作废,并重新办理出入证。

四、暂住人员自觉遵纪守法和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得侵害我院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严禁赌博、酗酒和打架斗殴,禁止在自己的住处或工棚内留宿他人,更不得男女非法同居,若确实需要留宿的,经保卫部门同意方可。

五、建立健全谁用工谁负责的校园治安责任制。用人单位和用人户在用工时,必须与保卫部门签定《用工治安责任书》,保证自己所用人员在院内不发生问题,同时加强自身的防火防盗等工作。

六、暂住人员及施工单位在离校时,应及时到保卫处交回出入证。对在校期间无违纪人员退还其治安保证金,对所带的物品必须有用工单位和用人户的证明,经门卫检查后方可离校。

西安市暂住人口管理条例 篇7

近年来, 随着西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倾斜, 以及城镇化过程的不断进行,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 由于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 导致本市人口不断增长, 交通开始拥挤, 城市空气环境不断恶化,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如果不采取针对措施, 本市的环境生态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成为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 采用合理的方法, 模拟和预测城市总人口, 可以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源与环境保护和进行社会决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建立灰色Verhuls模型

首先考虑时间与人口之间的内在关系, 通过对历年人口数据作统计图可以看出:人口数量随着时间的增长而稳步增长, 人口增长速度逐步减缓并慢慢趋于饱和, 因此采取单纯的GM (1, 1) 模型对人口进行预测并不完全符合本市人口发展的规律, 而灰色Verhulst模型主要用来描述具有饱和状态的过程, 常用于人口预测、生物生长、繁殖预测和产品经济寿命预测等。因此为了保证预测结果的合理性, 本文采用灰色Verhulst模型对本市人口进行预测。

接下来建立初始人口时间序列 (令1993年为第一年, 1994年为第二年, 依次类推) , X (0) (k) ={x (0) (1) , x (0) (2) , x (0) t (3) , …, x (0) (20) }, 用公式得到一次累加生成序列X (1) (k) ={x (1) (1) , x (1) (2) , x (1) (3) , …, x (1) (20) }, 接下来, 利用新序列生成紧邻均值生成序列z (1) (k) 为z (1) (k) =0.5 (x (1) k+x (1) (k-1) ) 再构造累加矩阵B与常数向量Y, 令

定义1:称x (0) (k) +az (1) (k) =b (z (1) (k) ) 2为灰色Verhulst模型。

定义2:称为灰色Verhulst模型的白化方程。

定理1:1°Verhulst白化方程的解为

2°灰色Verhulst模型的时间响应式:

选取西安市1993-2012年人口数据建立灰色Verhulst模型, 通过Matlab编程可得a=-0.030169 b=-0.000025由此可得:

2 模型检验

为了保证该模型的预测精度, 对预测结果进行残差验, 检验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符性, 即分别计算相对误和相对误差。其中, 绝对误差△X (t) =X (t) 真-X (t) 测, 相误差, 根据统计数据, 我们可得误差检验表如表1、表2。

可以看出相对误差均在二级以下, 最高不超过2%, 平均相对误差为0.55%, 说明该模型有较高的精度, 残差检验通过。

3 模型预测和总结

利用此模型预测可得西安市未来十年的人口数见表3。

(百万)

总结:本文通过灰色Verhulst模型对西安市未来十年的人口做出了预测, 为了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所采取人口数据来源于西安统计年鉴, 由于在1991年统计数据未包含长安临潼, 所以选取了1993-2012年这20年户籍人口数据进行预测, 通过预测结果可以看出, 未来西安市的人口将呈现逐步缓慢增长的状态, 在2019年超过850万, 2022年达到873万, 人口绝对增长数并不低, 同时由于实际人口数据不全, 因此没有对本市未来十年的实际人口数做出预测, 但2012年本市常住人口已达855万, 超过户籍人口60万, 随着西安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比如:三星集团的入住, 西咸一体化的逐步深入和建立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 在未来十年净流入人口将会进一步增加, 因此在未来10年西安人常住人口将有可能达到千万。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 必须未雨绸缪, 提前制定完善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政策。

参考文献

[1]刘思峰, 党耀国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 2010.

[2]谭春英, 谢恒星.GM (1, 1) 模型在烟台市人口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西安市统计局、西安市统计年鉴 (2011) .

板桥村暂住人口管理办法 篇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暂住人口管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暂住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来本村暂时居住并从事承租土地农作生活的人员。

第三条 板桥村民委员会对暂住人员进行日常事务管理并配合公安机关进行登记调查管理,同时公安机关是暂住人口管理的主管机关,计生部门应按照职责做好流动人口、外来户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暂住人口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暂住人口应当遵纪守法,服从管理。

第二章 登记与领证

第六条 暂住人口拟在本村暂住三日以上、一个月以内的,应到派出所申报暂住登记;年满十六周岁,拟在本村暂住一个月以上的,应同时申领暂住证。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申领暂住证,须持居民身份证和板桥村民委员会的有关证明。暂住人口是已婚育龄妇女的,须持计划生育证明。申领暂住证,应按规定交纳暂住证工本费和暂住管理服务费(每人每月3元)。

第七条 租赁房屋的暂住人口,从租住之次日起三日内由出租人陪同到派出所或受其委托的组织申报办理。寄住在本村村民家中的暂住人口,从到达寄住地之次日起三日内由户主陪同到派出所或受其委托的组织申报办理。

第八条 根据暂住证的有效期,期满后要求继续暂住的,应申办延期手续。暂住证损坏、遗失的,应及时报告发证机关,办理换领、补领手续。

第九条 暂住人口离开本村不再返回的,应当申报注销登记,缴销暂住证。

第三章 管 理

第十一条 板桥村民委员会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为合法暂住人员办理相关的证明文件手续;

(二)建立建全暂住人口的管理责任详细档案资料;

(三)依法查处暂住人口中的刑事、治安案件,调处治安纠纷;

(四)及时、准确掌握暂住人口的情况,按规定统计上报;

(五)依法保护暂住人口的合法财产和人身安全。

第十二条 向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的农户,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与村治安委员会签订治安管理责任书;

(二)房屋承租人变更,须到当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备案;

(三)不得将房屋出租给不申报暂住登记或不申领暂住证的暂住人口;

(四)不得将房屋出租给无结婚证而以夫妻名义租房的暂住人口;

(五)发现可疑物品和违法犯罪线索,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六)不得包庇犯罪,不得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场所。

第十三条 向暂住人口出租的房屋,必须符合消防安全和治安管理规定,危房不准出租。

第十四条 向暂住人口出租私有房屋的出租人须持房屋所有权证或者其他合法证明、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到板桥村民委员会进行申报登记。房屋停止租赁的,应当到村委会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五条 暂住人口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申报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不得冒领、冒用、涂改、转借或者使用过期的暂住证;

(二)遵守治安管理、计划生育管理、村规民约、村容卫生管理和其他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

(三)不得擅自建房搭棚。

第十六条 滞留在本村的外来无业人员,由村民小组长及村民代表向村委会汇报,由村委会组织有关部门予以劝返;游民乞丐呈报民政部门按规定收容、遣送,申请公安机关配合执行。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村民委员会或申请公安机关予以处罚,责令限期改正:

(一)房屋出租人未到村民委员会办理房屋租赁登记手续或者未签订治安管理责任书而出租房屋的,处租金两倍的罚款;

(二)房屋出租人将房屋出租给不申报暂住登记或者不申领暂住证的暂住人口居住,按暂住人口数每人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三)房屋出租人包庇犯罪,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场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暂住人口不申报暂住登记的,给予批评教育;不申领暂住证,经村民委员会通知拒不改正的,处50元罚款,并遗返回原籍。

(五)冒领、冒用、涂改、转借或者使用过期暂住证的,处50元罚款。

第十八条 处以罚款应给被罚款人出具罚款通知书,收到罚款应开具村委会统一的罚款收据。罚款全部上交村民委员会。

第十九条 公民对上述行为有检举、控告的权利。

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期间原处罚继续执行。复议机关应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不申请复议、不起诉而又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的,可由村民委员会申请公安机关依法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探亲、访友、寄养、寄读、就医、就学、承租务农等暂住人口,按户口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以村民民主自制为基本原则,由村村、支两委会议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特制定本办法,同时将本办法呈报上岩孔镇委、政府及派出所。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示之日起开始实施。

板桥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四月九日

成都市暂住人口治安管理规定 篇9

2007年04月17日 15时53分 288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

“暂住人口”

“治安管理”

成都市暂住人口治安管理规定

(2006年8月10日成都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修订、2006年11月30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加强暂住人口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暂住人口,是指常住户口不在本市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以下简称五城区)而到五城区或者常住户口不在本市其他区(市)县的乡、镇而到这些乡、镇居住的下列人员:

(一)从事生产、经营、服务、建筑、运输等人员;

(二)外地驻蓉机构中未办理专项户口的人员;

(三)学习、实习、进修、培训的人员;

(四)探亲、访友、旅游、就医、寄养、寄读的人员;

(五)其他没有常住户口的人员。

第三条 暂住人口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服从管理,自觉维护本市的社会治安秩序。

暂住人口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留宿和雇佣暂住人口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对暂住人口进行法制和安全知识教育,宣传暂住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得留宿和雇佣未依法申报暂住登记的暂住人口。

第五条 市和区(市)县公安机关是暂住人口的治安管理机关。公安派出所具体负责暂住人口的日常治安管理工作。

劳动、工商、民政、教育、计生、交通、建设、房地产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居(村)民委员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暂住人口的治安管理工作。

留宿或雇佣暂住人口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协助公安机关管理暂住人口,接受公安机关的指导和检查。

第六条 公安派出所设立暂住人口登记站(点),委托专(兼)职协管员,参与暂住人口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 暂住人口需要暂住7日以上的,应当在到达暂住地之日起7日内持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按以下规定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设立的暂住人口登记站(点)办理暂住登记:

(一)暂住在居(村)民家中的,由本人或户主持户主的户口簿申报登记;

(二)暂住在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内部或者店铺、水上船舶的,由单位或雇主造册并负责申报登记;

(三)暂住在建筑工地的,由建筑方和承建方的治安责任人申报登记;

(四)暂住在寺观教堂的,由寺观教堂指定专人造册并负责申报登记;

(五)暂住出租房屋的,由房屋出租人和承租人持租赁合同申报登记;

(六)暂住在宾馆、饭店、招待所等旅馆业的,按旅馆业有关管理规定的申报登记;

(七)继承、购买或自建房屋居住的,由本人持房屋产权证及有关证明材料申报登记。

第八条 在五城区有固定经营场所或在该场所从业的暂住人口,从经营或从业之日起7日内应当到该场所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设立的暂住人口登记站(点)申报登记。

第九条 属于下列年满16周岁,拟暂住1月以上的暂住人口,在申报暂住登记的同时,应当持近期免冠照片两张,经审核同意后,办理《暂住证》:

(一)从事生产、经营、服务、建筑、运输等人员;

(二)外地驻蓉机构中未办理专项户口的人员;

(三)在宾馆、饭店、招待所等旅馆业暂住的人员。

公安机关在给育龄妇女办理《暂住证》时,应当配合计划生育部门查验其计划生育情况证明。

第十条 已在暂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暂住证》,需跨该所辖区从事生产、经营、服务、建筑、运输等工作1月以上的暂住人口,应当持近期免冠照片两张,到从业地公安派出所设立的暂住人口登记站(点)登记。

第十一条 《暂住证》为一人一证,有效期最长为1年,期满需继续暂住的,应当在期满前5日内办理延期或换证手续。

《暂住证》内容需要变更的,应当及时到原发证公安派出所办理变更手续。

《暂住证》遗失的,应当到原发证公安派出所补办。

第十二条 暂住人口离开暂住地时,应当向原发证公安派出所缴销《暂住证》。

第十三条 暂住人口在本市办理就业证、营业执照、健康证等证照等,应当出示《暂住证》。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买卖《暂住证》。

暂住人口依法办理的《暂住证》受法律保护。除司法机关有权收缴或扣押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缴或扣押《暂住证》。

第十五条 单位自管公房或私房出租给暂住人口的,出租人应当持房屋所有权证及其他合法证明,向房屋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申报登记。并和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书。

第十六条 房屋出租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或无其他合法证件的人;

(二)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保障承租人居住安全;

(三)出租房屋或变更承租人的,必须向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备案;

(四)发现承租人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派出所报告,不得包庇违法犯罪。

第十七条 房屋承租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必须持有合法有效身份证件;

(二)7日内申报暂住登记;

(三)不得从事非法活动;

(四)不得非法留宿他人。

第十八条 雇佣暂住人口的法人及其他组织应当每年与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书,认真履行治安责任,协调搞好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 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按照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告知和引导、护送工作。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派出所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一)未按规定申报暂住登记或办理《暂住证》,由公安机关责令补办;拒不补办的,对直接责任人或暂住人口处5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二)宾馆、饭店、招待所等旅馆业对住宿的暂住人口不按规定登记的,对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处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市)公安局或区公安分局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一)骗取、冒领、转借、转让、买卖、伪造、变造《暂往证》的,收缴《暂住证》,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有非法所得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可并处非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二)对法人及其他组织雇佣未申报暂住登记或无《暂住证》的暂住人口的,责令改正;逾期不予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处10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三)扣押《暂住证》或其他身份证件的,对主管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警告;

(四)出租房屋的承租人变更未向公安派出所申报登记的,对房屋出租人处以警告。

第二十二条 出租或承租房屋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本规定的,由县、市公安局或区公安分局给予警告,并对其主管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暂住人口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办理暂住登记和暂住人口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拖延不办、故意刁难、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索贿受贿、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来本市暂住的,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司法机关、监狱、劳教单位依法批准保外就医等来本市的人员,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1996年5月23日成都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1996年8月19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的《成都市外来人口治安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西安市暂住人口管理条例 篇10

关键词:年龄偏好,惠普尔指数,迈耶斯指数,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指数检验

举世瞩目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已经结束了, 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人口统计数据都已陆续公布。通过人口普查, 可以获得我国在新时期最基本的人口数据和有关社会经济资料, 反映我国在人口领域的基本国情和国力, 其数据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源泉和财富。然而, 如果普查数据的质量存在问题, 无论计算多么精确, 都将会产生错误的结论, 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 在人口普查中, 作为最基本的年龄数据, 其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人口普查过程中, 由于存在文化素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 年龄数据的准确性经常会受到影响。例如, 有些人对年龄有忌讳或偏好心理, 而不愿意申报自己的真实年龄;有些人由于自身利益的关系, 常常会瞒报或虚报年龄;还有些老年人常常会夸大自己的年龄, 以增加社会对自身的尊重程度。凡此种种都会造成某个特定年龄人口数的增加或减少, 使整个人口年龄数据发生偏离。这种偏离真实年龄的心理倾向在人口统计学中称为年龄偏好。年龄偏好会导致人口数在年龄分布上引起不真实的波动, 有的年龄组上的人口数比实际人口数要多, 有的年龄组上的人口数比实际人口数要少, 从而形成年龄堆积。为了检验年龄数据的准确性, 本文通过国际上常用的指数方法, 包括惠普尔指数、迈耶斯指数和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 对山东省泰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年龄数据进行准确性检验与分析。

一、惠普尔指数检验

惠普尔指数是检验年龄偏好的一种常用指数, 由于父母和儿童对年龄的记忆比较准确, 偏好的现象一般较少发生, 因此这种方法较多的用于检验成年人, 特别是对老年人口的年龄偏好。在中国, 主要用于对0和5结尾的年龄进行检验。国际上, 惠普尔指数计算的年龄区间为23~62岁。而我国公民的成年年龄为18岁及以上, 同时我国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大大提高, 考虑到实际情况, 在这里我们把年龄区间稍微扩大, 定义为18~72岁。惠普尔指数既可分性别计算, 也可按总人口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

惠普尔指数的实质是测定在所选年龄中, 以0或5结尾的人数为总人数的几倍。其变动范围在100~500之间:惠普尔指数等于100时, 表示完全没有年龄堆积现象;大于100小于110时, 表示人口数的年龄分布平滑, 基本没有年龄堆积现象;在110和130之间时, 表示可以接受;大于130时, 表示人口堆积现象严重, 不可接受。

分析表1可以发现, 总的惠普尔指数仅为101.27, 男性惠普尔指数是101.68, 女性惠普尔指数是100.86, 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且女性比男性低, 表明泰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以0和5为尾数的年龄分布平滑, 没有年龄堆积现象。

资料来源:山东省泰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

由于惠普尔指数是以年龄段里各年龄组中的人口数相等为假设前提的, 实际上, 由于死亡率的影响, 在每个年龄段里以0为尾数的人数必然大于以1到9为尾数的人数, 每个年龄段里各年龄组中的人口数相等的情况非常少见, 那么仅计算以0或5结尾的年龄有无年龄堆积现象是不够的。

二、迈耶斯指数检验

迈耶斯指数克服了惠普尔指数的缺陷, 它能检验尾数从0到9的所有年龄组有无年龄堆积现象。其年龄区间定义为10~99岁, 既可分性别计算, 也可按总人口计算。其步骤如下。首先, 在年龄区间10~99岁内分别取以0, 1, ···, 9结尾的各年龄组人口数相加, 得①栏数字。同理, 分别取20~99岁内年龄尾数相同的各年龄组人口数相加, 得④栏数字。其次, 上述两栏的人口数分别乘以相应的系数, 得加权后的人口数。①栏的权数分别是1, 2, ···, 10;④栏的权数分别是9, 8, ···, 0, 即③=①×②, ⑥=④×⑤。再次, 计算所有的混合和及各混合和在混合和总数中的百分比, 分别得⑦栏和⑧栏中的数字。最后, 计算迈耶斯指数。用各混合和百分比与10%之差的绝对值总和, 再除以2, 得

式中, 分子表示各混合和百分比, 即第⑧栏中的数据与10%之差的绝对值总和。

迈耶斯指数的值在0~90之间:数值若为0, 代表各个年龄组都没有年龄堆积现象;小于10时, 表明人口年龄分布平滑;数值在10与20之间, 表示可以接受;数值大于20, 表明年龄堆积现象严重;若为90, 则代表所有人口的年龄都堆积在某一尾数的年龄上。具体数据见表2和表3。

计算结果显示, M1=2.22, 即泰安市总人口数据的迈耶斯指数为2.22。如果将表2的数据按性别分开, 再按照表3的方法分别计算, 可以得出, 泰安市男性人口的迈耶斯指数为2.35, 女性人口的迈耶斯指数为2.08, 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表明泰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所有人口的年龄分布平滑, 没有年龄堆积现象。

资料来源:山东省泰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

三、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检验

该指数简称为联合国综合指数, 它既可用于检验在任何一个年龄组上因年龄错报而产生的年龄堆积现象, 又可同时检验因为年龄堆积而造成的不同年龄组间的性别误差。其年龄区间定义为0~74岁, 按5岁一组共分为15组。计算步骤为如下。首先, 计算各年龄组性别比, 再求其与相邻组的性别比之差。其次, 分性别计算各年龄组的年龄比, 再求各年龄比与100之差。再次, 分别计算性别比之差的均值, 男性各年龄比与100之差的均值和女性年龄比与100之差的均值。最后, 用公式计算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

该指数是判断年龄、性别数据合理性的综合指标, 一般低于20为好, 20到40之间为中, 40以上为差。具体数据见表4。

按上述方法计算, 2010年山东省泰安市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为46.18, 超过了40, 属于不可接受的范围。

四、相关结论矛盾的人口学分析

通过前面的计算可以发现, 运用惠普尔指数和迈耶斯指数进行检验, 山东省泰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数据的质量都较好, 而运用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计算的结果则较差,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对表4中人口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 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 它们在5~9岁组、20~24岁组和40~44岁组的人口数都明显地多于其相邻组的人数, 这表明山东省泰安市人口年龄结构的波动性较大, 而且不太规则。对于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而言, 只要有不规则的存在, 该指数就会反映出来, 不规则的程度越大, 指数值也就越大。而惠普尔指数和迈耶斯指数所检验的不是实际年龄结构的不规则, 而是每隔五年或者每隔十年存在的周期性波动。山东省泰安市人口年龄结构的不规则并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 所以, 惠普尔指数和迈耶斯指数的值就比较小, 从而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的数值也就比较大。

资料来源:山东省泰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

五、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的修正

既然是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原因造成山东省泰安市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结果出现偏离, 那么我们能否进行修正呢?经过分析我们发现, 相邻两个年龄组性别比差值较大的有5~9岁、20~29岁和65~69岁这三个年龄区间。65~69岁是老年人组, 由于老年性别比呈递减状态, 该年龄组性别比有较大程度的降低, 这是比较正常的;5~9岁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儿童, 受龙年生龙子、第四次生育高峰和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出生人数和性别比都有较大波动;至于20~29岁组的性别比差值大, 笔者认为, 他们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 是由于计划生育在农村的推广普及和第三次生育高峰的双重作用共同造成的。

比较而言, 相邻两个年龄组年龄比值之差的表现更加明显。由表4可以发现, 老年组的波动已相对减缓;5~9岁组的差值也不是最严重的。无论男性或女性, 其年龄比与100之差在16以上的只有15~29岁这三个年龄组。应该看到, 这些差值是与前后两个年龄组人数进行对比后计算出来的, 其中20~24岁组的人数两次作为分母, 一次作为分子, 凡是涉及这一年龄组的比值之差, 都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可见它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为了排除这一因素的干扰, 必须进行修正。我们假定20~24岁组的人口数与前后两组的均值相等, 计算表4中10~34岁的有关数据变化如表5所示。

注:黑体字是修正数字

按照经过修正的数据计算, 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是27.92, 回归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六、结论

综上所述, 由于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是以5岁分组的年龄结构均匀分布为前提的, 其假定与惠普尔指数和迈耶斯指数的假定存在一定的差异, 人口年龄结构的不规则波动造成联合国年龄-性别准确性指数较高。经过修正以后, 其指标回归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与惠普尔指数和迈耶斯指数的结论相一致。总体而言, 经过使用国际上通用的指数方法进行验算, 山东省泰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数据的质量符合要求, 可以作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编制计划、进行人口分析和预测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查瑞传.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技术[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1.

[2]翟振武.现代人口分析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3]乔晓春.中国人口普查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5.

[4]查瑞传, 曾毅, 郭志刚.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5]翟振武.人口数据分析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外文出版社, 1992.

[6]翟振武, 刘爽, 段成荣.常用人口统计公式手册[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3.

[7]温勇, 尹勤.人口统计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8]黄荣清, 肖周燕.人口年龄结构数据异常的检验[J].人口与经济, 2009 (02) .

[9]黄荣清.人口统计数据系统误差的检验[J].人口与发展, 2010 (01) .

上一篇:暑期科学计划高效提高英语口语下一篇:最新升学宴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