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物业管理企业

2024-07-16

西安市物业管理企业(精选8篇)

西安市物业管理企业 篇1

西安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规范和加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工作,根据《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和陕西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为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主体地位,对我市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突出,创新管理规范,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且已经开展企业技术中心工作的予以认定,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以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条 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工信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共同负责西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市工信委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并具体负责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日常管理及认定评价的具体组织工作和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等工作。

第四条 各区县政府、开发区(基地、港务区)管委会(简称“开发区”)应当支持和鼓励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各区县、开发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所属企业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申报,评价,并按照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要求,做好监督、督促和企业技术中心快报等工作。

第二章 认 定

第五条 西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实行企业自愿申请原则,每年组织认定一次。受理认定申请截止日期为每年的4月30日。

第六条 申请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基本条件:

(一)在西安市行政区域内注册、设立2年以上、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传统制造业、新兴产业、软件业和建筑业。

(二)企业已建立技术中心(或专门的创新管理研发机构)并正常运转1年以上(见附件1)。

(三)企业领导层重视技术中心建设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意识,为技术中心的建设及运行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企业在同行业或者同领域中具备明显优势和重要地位,技术创新在企业的发展中作用明显。

(五)技术中心具备政策研究、市场分析、知识产权管理及生产对接能力。

(六)技术中心具备完善的研究、开发及试验条件,有稳定的技术创新投入。

(七)技术中心具有优秀的技术带头人,拥有一批结构合理、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八)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健全,规划目标明确,产学研合作稳定,技术创新绩效显著。

(九)企业销售(营业)收入、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销售(营业)收入比重(R&D)、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等四项指标不低于限定性指标的最低标准(见附件2)。

第七条 企业近两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一)违反税收法律法规情形;

(二)因技术原因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质量事故、严重环境污染事件。第八条 认定程序:

(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企业于4月10日前向主管部门提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书面申请并按要求报送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西安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申请报告》(见附件3)和《西安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见附件4)。

企业在提交纸质申请资料的同时,通过西安市工信委网站(http//cx.xagxw.gov.cn)提交电子材料。

(二)主管部门对企业报送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按照条件择优确定推荐企业名单,并将推荐企业申请材料及推荐意见在4月30日前报送市工信委(纸质材料一式两份)。

(三)市工信委在征询相关意见的基础上,对申请企业进行资格审查。

(四)依据资格审查结果,市工信委委托社会中介评估机构对企业申报资料相关限定性指标进行专项复核审计。依据专项复核审计结果确定参加市级技术中心认定答辩评审企业。

(五)市工信委组织相关专家或委托符合条件的中介评估机构进行答辩评审。

(六)根据答辩情况,市工信委可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申报企业进行现场核实。

(七)市工信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部门依据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答辩评审意见、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审查后,择优确定拟新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八)由市工信委对拟新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市工信委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7天,公示期无异议或经审核异议不成立的,由市工信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联合发文公布认定名单,并颁发西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证书(或铭牌)。

第九条 市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结果从市工信委受理申请之日起,90个工作日之内公布。

第三章 评 价

第十条 市工信委依据《西安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见附件5),对市级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每两年进行一次评价。当年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下一轮次开始参加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

第十一条 评价程序

(一)材料上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于评价年份当年4月10日前将评价材料上报主管部门。评价材料包括:《西安市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见附件6)和《西安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见附件4)等。

(二)材料初审:主管部门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材料进行初审,并出具审查意见,于当年4月30日前以正式文件上报市工信委(一式两份加电子文档)。

(三)材料核查:市工信委委托有条件的中介评估机构对市级技术中心上报的评价材料及相关情况进行核查,核查方式包括:会议核查、现场核查、信函核查、网上核查等。

(四)评价结果计算:市工信委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评估机构对经核查的数据按照《西安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定进行计算、分析,得出评价结果,并形成评价报告。

第十二条 技术中心的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一)评价得分85分及以上为优秀;

(二)评价得分65分(含65分)至85分为合格;

(三)评价得分60分(含60分)至65分之间为基本合格。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评价为不合格: 1.评价得分低于60分;

2.连续两次评价得分在60分(含60分)至65分之间; 3.逾期一个月不上报技术中心评价材料; 4.连续两次不报送企业技术创新快报;

5.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销售收入比重(R&D)、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研究与试验发展设备原值等四项指标有1项低于限定性指标的最低标准。第十三条 市工信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对评价结果和评价报告进行审核确认,由市工信委发文予以公布。评价结果为合格和优秀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由市工信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联合换发西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证书。

第十四条 市级认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从上报材料截止日期,90个工作日内公布。第十五条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应当按期填报企业技术创新快报。要求于每年1月20日前上报上技术创新快报(见附件7),7月20日前报送当年上半年技术创新快报(见附件8)。同时每年向市工信委报送企业技术开发和新产品项目计划。

第四章 调 整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撤销其市级技术中心资格:

(一)不报送评价材料;

(二)评价不合格;

(三)所在企业自行要求撤销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四)所在企业被依法终止;

(五)所在企业因技术原因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

(六)所在企业有涉税违法行为并且被税务机关依法给与行政处罚的;

(七)在申报认定和评价中,提供虚假材料和数据的。

第十七条 市工信委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每年对撤销的市级技术中心进行审核确认,联合发文予以公布。

第五章 管 理

第十八条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实行动态管理,根据评价结果对企业技术中心给予表彰、表彰、撤消资格。

第十九条 对于新认定的国家、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由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各区县、开发区对各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相应政策匹配和支持。

第二十条 对评价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优先推荐申报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为优秀的国家、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上报符合市级相关专项申报要求的项目,市工信委、科技局、发改委、财政局将优先审核和扶持,税务机关帮助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第二十一条 对于评价得分60分(含60分)至70分的市级认定技术中心给予警告,由主管部门负责督促企业整改,并将整改报告上报市工信委。

第二十二条 因第十五条原因被撤销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的,自被撤销之日起三年内不得重新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

第二十三条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发生更名、重组等重大调整的,应当在办理完相关手续30个工作日内企业将有关情况向主管部门报告并上报市工信委办理更名调整手续。

第二十四条 对在各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认定及管理过程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公务人员,一经查实,按规处理。

第二十五条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证书有效期两年,到期评价换证。证书编号为:西JSZX-批次-认定年份-顺序号。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各区县、开发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开展技术中心建设。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工信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原《西安市认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市工信发〔2011〕122号)同时废止。

附件:1.企业技术中心定义和职责

2.限定性指标的最低标准(见附件2)

3.《西安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4.西安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

5.西安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6.《西安市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编写提纲

7.西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年报快报表

8.西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半年快报报表

西安市物业管理企业 篇2

在旧经济机制向新经济机制转变过程中,西安市医药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的人力资源活动。这些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例如,奖勤罚懒、三项制度变革、全员劳动合同制、社保体系的构建、“下岗分流”再就业等。进入新世纪以来,西安市医药企业积极学习西方国家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充分结合西安市医药企业的客观实际,积极探索西安市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但是,一些问题依然客观存在着,集中体现为两点:一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西安市药企的人事管理能力与其管理理念存在差异;二是西安市医药企业相比西方国家药企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差距较大,且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因此,西安市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目前而言,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从美国知名学者德鲁克提出的管理思想可知,自主性和宽松性是人力资源的两个主要特征。德鲁克指出,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其具备了独立的思考意识,独立的沟通、学习、协调和创新的能力[1]。据此可知,人力资源管理具备其特殊性,有别于其他资源。在医药企业中,人力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其在医药企业的整体框架中,必须依赖链接其他资源,带动其他资源的运行和发展。对企业来讲,通过较长时期的经验和技术的积累,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持续性的回报;同时,这些技术与经验可以带来很好的价值。对医药企业来讲,通过各种形式的人才招聘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优质人才,并充分依据人才的特征,将其合理安置在对应的岗位上,最大程度发挥人力资源对医药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薪酬管理和绩效评估体系,可以形成对人力资源的有效激励,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最终促进医药企业策略目标的达成。当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是由之前的人事部门发展而来的,但是其对于企业的作用以及基本的方法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且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个体素质与整体素质均未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医药企业中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管理知识等方面依然很欠缺,在人力管理工作中存在随意性大、缺乏长远眼光等问题,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的发挥。

现阶段,在西安市医药企业中,不少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集中体现在缺乏长远的规划、忽视长期利益、过分注重短期利益等问题。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并未做到与经营发展理念相同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全面发挥。除此之外,因为过于重视物质优先发展,造成了企业管理理念的滞后,不利于医药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妨碍了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发挥。

(二)人力资源专业素质普遍较低、观念落后,对人才认识不足

当今时代下,人才争夺已经成为医药企业竞争的核心所在。对医药企业来讲,人掌握着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是否具备足够的人才,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医药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因此,在医药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肩负着的重任便是如何更好地为企业引进和培养更多优质的人力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现代管理理论下,医药企业的管理理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已经逐步由传统的单向管理转向了员工参与式的管理。例如,股票分红等政策[2]。

与其他城市一样,西安市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才开始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至今还带有较为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观念还比较传统,创新不足,专业化水平较低。医药企业在人才培养和储备上没有予以高度重视,未认识到人才资源才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医药企业中,在技术型岗位上任职的员工受过大学本科教育的仅有12.66%,受过中专教育的约为58%;在管理队伍中,拥有研究生文凭的只有0.29%

这种落后的发展现状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显然带有极大的滞后性,职员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企业在员工继续教育培训上存在严重缺位,造成员工技术和专业化层次低下,直接制约着医药企业的发展进程。由此看来,西安市当前应当尽快改变滞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以促进自身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三)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资金匮乏,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

对于药企而言,人力资源建设问题存在的症结主要体现在两点。首先,企业出于眼前利益考虑,未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给予充分的资金投入,资金短缺是医药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一大障碍因素。其次,企业在人才激励工作上有所欠缺。只有对工作出色的职工进行必要的奖励,尽量增加他们的薪资收入,按照职工工作表现和工作效率给予相应的奖励,真正把职工切身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才能更好激发其工作热情,使他们更加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亦使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迈向新的高度。

二、西安市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当今时代,人事部门作为决策、谋划、规章制定部门,与药企的所有管理者息息相关,其管理活动和药企的每一名职工密切关联。药企的业务经理同时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药企人事部门工作者的职能是制定有关人力资源计划、人才培养战略,偏重于职工潜能的发掘和能力的发挥,结合职工需求组织培训,且给其他部门主要管理人员安排有关的管理培训,提升部门主管的管理能力与素养。当前,西安市大部分药企依旧属于人力密集型单位,拥有规模庞大的员工。一些药企未设立专业的人事管理部门,其有关工作大多由总经办或者行政部门负责,主要在职工出勤、薪金分配、工作准则、奖惩机制等方面对职工进行规范,并非以“以人为本”为原则全面激发职工的主动性,来实现职工自身提升与企业目标达成的目的。虽然职工有一些抱怨,可是鉴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多数职工只好委曲求全。一套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应当具有较好的职工剖析与岗位剖析能力,法制规章、成本计算等整体掌控能力,绩效考评、教育培训、人才招录等和职工有关的管控能力。

(一)人力资源的培训

一名职工选择一家医药公司,主要是依据自我的职业发展目标,当职工个体认为药企的状况与自我的职业发展目标吻合时,其便有加入企业的强烈欲求,而进入公司以后,其对企业愿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企业将来的成长目标是否和职工个体的目标相对应,职工应当怎样改进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从专业角度来说此便是职业发展规划。当今时代,人事管理的原则是人性化,立足于个体的自然特点的角度,将职工看做企业最珍贵的资源,予以职工较大的自主权,了解其现实需要,协助其不断提升、达成自我职业发展目标,用人才带动药企的成长,最后让人才变成药企的关键竞争优势。利用培训外包与内部培训有效融合的方式,不断引入科学的管理观念、先进的管理技术,打造优秀的职工团队,为企业发展储备丰富的人才。

(二)薪酬福利制度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一致

薪金缺少战略指引,和因此造成的评定指标不规范、结构杂乱不堪,会打击药企职工的工作主动性。由落后的与时代发展不一致的薪酬体系逐渐调整为科学的、有效的薪酬机制,可以提升职工的薪酬水平,整合与改进薪酬架构,为职工提供多元化的晋升通道,进而激发职工工作主动性。科学的薪酬体系中,技术与绩效薪酬机制有效融合,激励职工积极提升职业技术,提升工作成绩,如构建管理者年薪机制、职工参股制、推行期权期股等,逐渐减少短时收益激励,立足于长远,注重药企的可持续发展[3]。重视建设药企的企业文化,为药企人才开发和管控营造优良的环境,在推动职工实现自我目标的同时,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三)合理、持续发展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是以现实状况为基础的,是能够具体衡量的,其实行主体是人事部门、业务部门、财会部门等。实施绩效管理,能够全面调动人才自身的能力,让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把职工的工作考评和药企的发展战略密切融合,提高职工的参与水平,构建健全的绩效管理机制,让药企的发展更稳定、更健康、更高效。绩效管理是依据医药公司发展策略,把提高职工个人绩效和企业绩效有效融合的过程。考评结果的反馈和制订职工绩效提升方案要一并进行。药企由创立期到成熟期的发展历程,同时是人力资源发展与储备的历程。在激励职工工作主动性方面,绩效管理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让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成为医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事管理的目标是利用多种激励举措,让职工保质保量达成各种工作目标,达成药企发展目标。以“人本化”为原则的现代化药企人事管理是医药公司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给予员工充分的自主权,尊重职工差异,重视员工个体综合素养的提高,对于职工做出的贡献予以全面认同,帮助员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人事管理在实现指引职工发展、激励职工提升效能的同时,成功实现对职工行为的制约,结合职工技能技术分配最恰当的岗位,为职工取得最好工作绩效奠定基础。合理规划药企策略目标,立足于现实需求角度加以剖析,科学采用适宜药企发展目标的诸多方式,满足药企员工素养的变化诉求,在达成药企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职工职业发展目标。

三、西安市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路径

与过去的人事管理相比,当今时代的人事管理应当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达成各方面资源的科学配置,全面发挥职工潜能,提升工作成效,最大化达成药企策略目标。为了着实、高效地提升人事管理成效,现代药企一定要变革人事管理体系,利用变革增添活力,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一)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鼓励

人力资源管理可从两个层面实施创新,分别是宏观与微观层面。从宏观层面来说,政府的政策指引和激励不仅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并且能够利用政府在商品经济中的调控职能,科学配备资源,联系有关的税务政策、产权政策、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等,在践行政府职能的同时,指引药企发展,激励药企培育专门化人才。政府对专门化人才的关注,有助于提升药企对有关人员的重视水平,一方面能够达成政府产业架构整合的目标,另一方面可以达成药企本身的成长目标,达成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对经济结构的整合优化,对新经济机制变革的深入推进,同时还是国家对商品经济的引导,激励药企在政府宏观调节下,适应市场要求,提升药企竞争力。相应的,政府人事管理机制的变革也可以在宏观层面指引与激励药企的人事管理机制变革。从微观层面来说,药企作为商品经济的构成细胞,个体差别显著,策略目标不尽相同,对人事管理的诉求也不尽相同。但是,不管是国有药企还是私营药企,政府政策均为其“导航”,指引其成长,实现其经济稳步发展。

(二)完善教育制度,提升科技水平,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现代教育的职责便是传播知识。提升科学技术水平教育,一方面是对成功经验、先进技术的承袭,另一方面又为技术提升、革新打下基础,为持续发展、持续提升,再生产新的科技,开创全新的科学领域[5]。人力资源管理应当全面调动人才潜能,让人才能力得到全面展示。为此,教育机制的变革,一方面是对人整体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有效举措。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观念,全面整合人才团队结构,变革人才培育模式,健全激励体系,遵循优选化的人才招录机制,凸显人才的重要性,把人才团队打造抬升到医药公司战略高度,全面建设与探究人力资源,整体谋划,明晰思路,稳步实施,增强人才队伍构建力度,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摘要:西安市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人力资源专业素质普遍较低,观念落后。人力资源的培训、薪酬福利制度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一致,是合理的、持续发展的绩效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关系着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且是现代医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富有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将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流趋势,这一趋势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鼓励,要求完善教育制度、提升科技水平、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医药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创新路径,西安市

参考文献

[1]王艳秋.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57.

[2]田川.浅析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创新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14,(18):87-88.

[3]高庆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及优化路径[J].中国劳动,2016,(6):76-79.

[4]施婉妮.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经营管理,2015,(24):146-148.

西安市物业管理企业 篇3

其二,大型国有企业要有自己的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目前我国仍有一定数量的大型国有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三无”(无自己的研发机构,无研发的依托单位,无研发人员和经费)中型国有企业更多,他们大多以模仿为主,或者以假冒为生,竞争能力每况愈下,法律纠纷迭出,正常的经营活动难以顾及。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许多技术研发机构却游离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外,年复一年地生产“三品”(展品、礼品、样品)。这种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应深化企业、科研体制改革,变“两张皮”为一家人,企业独立自主地办技术研发机构,“月月有新思路,年年有新产品”,做到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只有这样,才能高招迭出,出奇制胜。

其三,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国有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生产、加工、制造、安装能力都是很不错的。但因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长时间受制于人,没有太大的发展,长此以往,难逃“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厄运。为了彻底改变这一厄运,必须趁早丢掉依赖他人核心技术过活的幻想,组织精兵强将搞自己的核心技术。

其四,使科技人员与企业家(职业经营管理人员)携起手来,共同搞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一靠科技人员,二靠企业家。前者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是内行,是他们的强项。但是仅凭他们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新技术、新产品能否离开“襁褓”“长大成人”,关键看有没有市场前景。而对市场预测,尤其是对市场的开拓,对企业家来说才是他们的强项和优势。因此,只有将两者紧紧地结合起来,分工协作才能成功地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实现企业技术创新。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他们当作企业人才资本来对待,而不能当作一般的人力资源。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方面很多。因此,必须使国有企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智慧和力量都充分地调动起来,技术创新才能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才能加快。

(作者单位:陕西师大国际商学院)西安市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甄晓微 林慧玲

现代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人才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同时也是企业风险最大的投资,管好、用好知识型员工是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是一种稀缺性的资源,具有主动性、不完全替代性和产出的不确定性特征。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与否,不仅决定着企业能否实现从一般性竞争力向持续性的核心竞争力的转变,而且成为企业能否成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一、西安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西安高新区自1991年被批准成立以来,发展较为迅速。然而,随着高新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力资源管理不够科学的弱点逐步显现,并已成为制约高新企业发展的“瓶颈”。就目前的情况看,西安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如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及人才流失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人才选聘存在误区。据本次调查情况看,西安市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选聘中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认识误区。其具体表现为,企业选聘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人员学历、性别、户口、是否有工作经验等外在的表面现象上,不太注意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也未充分考虑人员结构的合理性。被调查的大部分企业都要求人员的学历水平在本科及本科以上,不难理解当前人才市场上所流行的顺口溜:“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在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边站。”这充分说明了企业对高学历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企业选拔人才的极端性和盲目性,实际上,一个企业要维持正常经营活动,需要各种学历、知识及技术层次人员的合理搭配,并非学历越高就越好。

2、人员组成和职责安排有漏洞。高新技术企业人员组成和职责安排上的漏洞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缺乏复合型管理人才。一项由康奈尔大学进行的研究证明,90%的企业主管认为,技术领导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经商领导人与技术领导人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别,不断缩短的产品开发周期意味着,把经商策略和技术策略汇成一体是极其重要的。通过实地走访企业我们了解到,我市高新区企业的多数企业管理者要么技术出身,要么管理出身,主要是单一型人才在管理企业,而一个成功的高新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决策能力,同时要富有冒险精神,精于风险投资运营,对本产业的发展具有高度的职业敏感,应该是“技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复合型管理人才不足成为高新企业发展的一个障碍。另一方面,高新区的员工岗位限制过死,难以人尽其才。如:产品销售人员只承担企业和市场的直接联络任务,没能全面掌握的市场信息,无法为企业的R&D提供最前沿的动向和建议;大多数技术支持人员只负责售后服务的技术支持,不太熟悉产品的构造和性能,缺乏灵活的应变能力,不能够及时处理问题;生产人员只是注重产品产出,对企业的全面发展战略一无所知,不利于企业服务性部门工作的开展和各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

3、人员培训不足。首先,培训方式较为单一,效果不显著。从调查中了解到,人员培训方式主要包括:①高新区管理办公室组织的各种相关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和讲座。②高新企业自己组织的员工培训,包括请国内外的大公司作讲座、派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去其它大公司参观学习,还有少数企业选送员工到高校继续深造。这种人员的培训方式较为单一,成效不显著。目前,西安市也开始出现商业性人才培训机构,但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企业参与培训的意识不强、培训机构的各方面建设还很不完善。其次,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如,高新区管委会举办的各类讲座和培训,对象是区内的所有高新企业或某一类高新企业,很难进一步涉及各企业的具体情况;又如高新区有些企业选送员工去高校进修或深造,出发点是好的,但常常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这些员工往往学到的仅仅是简单知识技能,难以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还有,有些高新技术企业只重视员工的技术培训,而往往忽视道德、人品和情操的培训。倘若员工缺乏对企业的忠诚感、责任感,甚至有的跳了槽,不可避免地会带走企业的一些商业秘密,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损失。另外,随着各个企业规摸的逐渐扩大及实施海外上市企业的逐步增多,管理方式和管理观念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4、人才流动速度不合理。正常的人才流动对企业来说是必要和有益的,可以更新企业观念、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员工整体素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正常的人才流动”是以关键或主要的技术及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为前提的,而且这里的人才也主要指的是关键或主要的技术及管理人员。但是,调研中发现,在西安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有两类企业明显的存在人员流动不合理现象,这两类企业主要是人员流动过快的电子信息行业和人员流动过慢的医药行业。电子信息行业中软件业的人才流失尤为严重,人才跳槽频繁,薪酬福利难以管理已成为了各软件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西安市每年有3000余名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近千名硕土生和博士生毕业,但是高校毕业的软件人才能最终留在西安的却是很少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流失到沿海城市。近年来,优秀的软件从业人员流失海外的情况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与软件业情况截然相反的是医药行业,人员流动极为缓慢,尤其是在一些大的医药企业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原因很多包括相对于其它行业企业医药企业的待遇较好,缺乏流动动机;本土的医药企业数量有限,流动空间较小;医药业技术兼容性稍差,流动难度偏大。

二、改进西安高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西安高新企业应在如下几个方面改进其人力资源管理的状况。

首先,树立正确的招聘观念。西安高新企业要尽快摒弃“重形式,轻实质”的传统观念,摆脱企业人才选拔时的极端性和盲目性。企业招聘人员时,应取消对学历、性别、户口及是否有工作经验的限制。学历的高低并非判断一个人能力高低的唯一尺度,因为高学历中也有平庸之辈,低学历中也有杰出人物。企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员工,性别和户口更不应该成为招聘的限制条件。此外,企业还应立足于自身的现实情况,选聘最适合本企业的人才,不能将眼光只盯在经验型人才上,而轻视那些潜力型人才。总之,企业所招聘的人员应该是各种学历、知识及技术层次的合理搭配。

其次,调整人才组成结构,并保持职工岗位的灵活性。西安高新企业中普遍缺乏复合型管理人才,尤其缺少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因此,企业应在吸收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才的同时,需强化本企业现有人员的高级管理知识,最终实现人员知识构成的合理化、最优化。另外,职工岗位设置的灵活性不仅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可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协调开展。所以企业要放松对员工岗位的过多限制,力争实现“人尽其才”。

再次,重视人员培训的实效性。培训的实效性包括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具体来讲,可采取如下措施:①选送员工参加商业性人才培训,接受某些先进的管理观念,为企业带来某些全新的思维方式,增强企业的活力。同时,为克服只重视技术培训的弱点,企业需更多关注高水平的、切实可行的管理知识的专门培训。②与一些大学或培训中心建立联系。这些大学或培训中心必须有与该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专业设置,企业一部分人到这些地方学习,员工的培训才有针对性,比单纯鼓励员工获得什么文凭要有效的多。③企业也应该建立内部培训体系,由具有较高技术、较丰富经验的员工担任教员,针对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缺陷和学习特点,设计直接面对培训对象的课程。④企业还要对员工进行道德情操教育,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企业对于自己的员工,首先就是重视培训,重在培养。因为自己企业培养出来的员工,才会珍惜企业、爱护企业,同时他也能领略到企业的真正内涵和文化。

最后,保持人员流动速度的合理性。即保持关键的或主要的技术及管理人员的正常流动。如针对从事软件开发的技术人员,企业除通过适时有效的沟通方式降低流动速度外,更应以企业的蓬勃发展来留住这些人才,以改变企业在人员流动问题上的被动地位。再如,针对医药行业过慢的人员流动速度问题,企业应鼓励员工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其面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西安市物业管理企业 篇4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管理,提高工程造价咨询工作质量,维护建设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活动,实施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是指接受委托,对建设项目投资、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企业。

第四条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当依法取得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活动。

第五条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活动,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依法进行的工程造价咨询活动。第六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有关专业部门负责对本专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实施监督管理。

西安佳信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第七条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管理。鼓励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加入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组织。

第二章 资质等级与标准

第八条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等级分为甲级、乙级。

第九条 甲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标准如下:

(一)已取得乙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证书满3年;

(二)企业出资人中,注册造价工程师人数不低于出资人总人数的60%,且其出资额不低于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60%;

(三)技术负责人已取得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并具有工程或工程经济类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从事工程造价专业工作15年以上;

(四)专职从事工程造价专业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专职专业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具有工程或者工程经济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少于16人;取得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的人员不少于10人,其他人员具有从事工程造价专业工作的经历;

(五)企业与专职专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且专职专业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年龄(出资人除外);

(六)专职专业人员人事档案关系由国家认可的人事代理机构代为管理;

(七)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100万元;

(八)企业近3年工程造价咨询营业收入累计不低于人民币500万元;

西安佳信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九)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人均办公建筑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十)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齐全;

(十一)企业为本单位专职专业人员办理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手续齐全;

(十二)在申请核定资质等级之日前3年内无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禁止的行为。

第十条 乙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标准如下:

(一)企业出资人中,注册造价工程师人数不低于出资人总人数的60%,且其出资额不低于注册资本总额的60%;

(二)技术负责人已取得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并具有工程或工程经济类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从事工程造价专业工作10年以上;

(三)专职专业人员不少于12人,其中,具有工程或者工程经济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少于8人;取得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的人员不少于6人,其他人员具有从事工程造价专业工作的经历;

(四)企业与专职专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且专职专业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年龄(出资人除外);

(五)专职专业人员人事档案关系由国家认可的人事代理机构代为管理;

(六)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50万元;

(七)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人均办公建筑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西安佳信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八)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齐全;

(九)企业为本单位专职专业人员办理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手续齐全;

(十)暂定期内工程造价咨询营业收入累计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

(十一)申请核定资质等级之日前无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禁止的行为。

第三章 资质许可

第十一条 申请甲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的,应当向申请人工商注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专业部门提出申请。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专业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审查完毕,并将初审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

第十二条 申请乙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审查决定。其中,申请有关专业乙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商同级有关专业部门审查决定。

乙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许可的实施程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依法确定。

西安佳信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30日内,将准予资质许可的决定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申请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并同时在网上申报:

(一)《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等级申请书》;

(二)专职专业人员(含技术负责人)的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造价员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和身份证;

(三)专职专业人员(含技术负责人)的人事代理合同和企业为其交纳的本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凭证;

(四)企业章程、股东出资协议并附工商部门出具的股东出资情况证明;

(五)企业缴纳营业收入的营业税发票或税务部门出具的缴纳工程造价咨询营业收入的营业税完税证明;企业营业收入含其他业务收入的,还需出具工程造价咨询营业收入的财务审计报告;

(六)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证书;

(七)企业营业执照;

(八)固定办公场所的租赁合同或产权证明;

(九)有关企业技术档案管理、质量控制、财务管理等制度的文件;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新申请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的,不需要提交前款第(五)项、第(六)项所列材料。

西安佳信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第十四条 新申请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的,其资质等级按照本办法第十条第(一)项至第(九)项所列资质标准核定为乙级,设暂定期一年。

暂定期届满需继续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活动的,应当在暂定期届满30日前,向资质许可机关申请换发资质证书。符合乙级资质条件的,由资质许可机关换发资质证书。

第十五条 准予资质许可的,资质许可机关应当向申请人颁发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证书。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证书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分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遗失资质证书的,应当在公众媒体上声明作废后,向资质许可机关申请补办。

第十六条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有效期为3年。

资质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活动的,应当在资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资质许可机关提出资质延续申请。资质许可机关应当根据申请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准予延续的,资质有效期延续3年。

第十七条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名称、住所、组织形式、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注册资本等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确立之日起30日内,到资质许可机关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

第十八条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合并的,合并后存续或者新设立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可以承继合并前各方中较高的资质等级,但应当符

西安佳信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合相应的资质等级条件。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分立的,只能由分立后的一方承继原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但应当符合原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等级条件。

第四章 工程造价咨询管理

第十九条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依法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活动,不受行政区域限制。

甲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可以从事各类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务。

乙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可以从事工程造价5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各类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务。

第二十条 工程造价咨询业务范围包括:

(一)建设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报告的编制和审核;

(二)建设项目概预算的编制与审核,并配合设计方案比选、优化设计、限额设计等工作进行工程造价分析与控制;

(三)建设项目合同价款的确定(包括招标工程工程量清单和标底、投标报价的编制和审核);合同价款的签订与调整(包括工程变更、工程洽商和索赔费用的计算)及工程款支付,工程结算及竣工结(决)算报告的编制与审核等;

(四)工程造价经济纠纷的鉴定和仲裁的咨询;

(五)提供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等。

西安佳信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可以对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者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

第二十一条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在承接各类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时,应当与委托人订立书面工程造价咨询合同。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与委托人可以参照《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第二十二条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从事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出具工程造价成果文件。

工程造价成果文件应当由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加盖有企业名称、资质等级及证书编号的执业印章,并由执行咨询业务的注册造价工程师签字、加盖执业印章。

第二十三条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自领取分支机构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下列材料到分支机构工商注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一)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证书复印件;

(三)拟在分支机构执业的不少于3名注册造价工程师的注册证书复印件;

(四)分支机构固定办公场所的租赁合同或产权证明。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受备案之日起20日内,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分支机构从事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应当由设立该分

西安佳信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支机构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负责承接工程造价咨询业务、订立工程造价咨询合同、出具工程造价成果文件。

分支机构不得以自己名义承接工程造价咨询业务、订立工程造价咨询合同、出具工程造价成果文件。

第二十五条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承接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的,应当自承接业务之日起30日内到建设工程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工程造价咨询收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由当事人在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中约定。

第二十七条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

(二)超越资质等级业务范围承接工程造价咨询业务;

(三)同时接受招标人和投标人或两个以上投标人对同一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务;

(四)以给予回扣、恶意压低收费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

(五)转包承接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务;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八条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未经委托人书面同意,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不得对外提供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过程中获知的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业务资料。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有关专业部

西安佳信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从事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的活动实施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监督检查机关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证书、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有关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的文档,有关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的文件;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进行检查,查阅工程造价咨询成果文件以及工程造价咨询合同等相关资料;

(三)纠正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及执业规程规定的行为。

监督检查机关应当将监督检查的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 监督检查机关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有两名以上监督检查人员参加,并出示执法证件,不得妨碍被检查单位的正常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财物、谋取其他利益。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协助与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资质许可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

(一)资质许可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许可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许可的;

西安佳信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许可的;

(四)对不具备行政许可条件的申请人作出准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许可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的其他情形。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的,应当予以撤销。

第三十三条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取得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后,不再符合相应资质条件的,资质许可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撤回其资质。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资质许可机关应当依法注销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

(一)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有效期满,未申请延续的;

(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被撤销、撤回的;

(三)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依法终止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五条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资质许可机关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信用档案信息。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信用档案应当包括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基本情况、业绩、良好行为、不良行为等内容。违法行为、被投诉举报处理、行政处罚等情况应当作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不良记录记入其信

西安佳信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用档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查阅信用档案。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资质许可,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

第三十七条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有关专业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申请人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

第三十八条 未取得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活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承接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的,出具的工程造价成果文件无效,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有关专业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不及时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的,由资质许可机关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可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有关专业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新设立分支机构不备案的;

西安佳信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承接业务不备案的。

第四十一条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有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有关专业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资质许可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许可或者超越职权作出准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许可决定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许可决定的;

(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四)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第六章 附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2000年1月25日建设部发布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74号)同时废止。

本办法施行前建设部发布的规章与本办法的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第九条第(二)项、第(六)项和第十条第西安佳信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西安市民营企业的困境问卷调查 篇5

尊敬的朋友:

您好!本项调查旨在了解您对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的看法以及对今后发展我市民营企业相关政策的需求情况。我们衷心希望能得到您的热情支持和真诚合作,谢谢。

2012年6月

一、民营企业亟需解决的内外环境问题(请在您认为合适的答案上打√)

1.合您所在企业的实际,您认为本企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1)资金缺乏(2)人才不足(3)产权制度问题(4)管理体制问题(5)信息闭塞(6)未来发展方向不明确(7)企业文化不健全(8)财务管理问题(9)技术创新和研发水平低下

2.为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条件应该表现在:

(1)社会的广泛认同(2)政府的认同和支持(3)完善的政策法规和执行力度(4)平等竞争(5)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协会

二、政策的需求情况(请在您认为合适的答案上打√)

3.所在的企业最需要以下哪一方面的政策支持:

(1)税收政策(2)工商管理政策(3)土地建设政策(4)融资政策(5)人才政策(6)其他(请注明)

4.在的民营企业中,是否享受国家有关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

(1)是(2)否

5.为国家和地方是否应该给予民营企业更为特殊的政策?

(1)是(2)否

如果回答是,那么您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6.的行政审批政策和程序的评价是:

(1)非常满意(2)满意(3)一般(4)不满意(5)非常

不满意

7.民营企业,现行的融资政策存在着:

(1)操作不透明(2)离企业的要求有距离(3)待遇不公正等

问题(4)对人不对事的问题(5)其他(请注明)

8.企业而言,您认为现行的融资体系的作用是:

(1)非常大(2)比较大(3)一般(4)较小(5)很小

三、对政府政策和管理的要求(请在您认为合适的答案上打√)

9.我市和当地现有的民营企业的政策和法规,在内容上:

(1)很好(2)较好(3)一般(4)不好(5)很不好

10.您认为,我市和当地现有的民营企业的政策和法规,在执行和

落实方面:

(1)很好(2)较好(3)一般(4)不好(5)很不好

11.如果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有法难依”的情况,您打算:

(1)直接向上级机关投诉(2)采取其他(请注明)方式达到目的(3)不办算了

12.您对于政府在推动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信息交流

和管理咨询方面的工作,表示:

(1)非常赞同(2)比较赞同(3)无所谓(4)不赞同(5)

很不赞同

13.如果当地现有的民营企业的政策和法规不能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并且一时又很难有比较大的改观,那么,您打算:

(1)跳出框框,大胆尝试(2)迁出本地,另寻商机(3)

“等、靠、要”

14.在促进我市民营企业的发展中,您最希望政府做的一件事是:

四、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请在您认为合适的答案上打√)

15.您对在西安市发展民营企业:

(1)很有信心;(2)比较有信心;(3)信心不足;(4)没有

信心。

16.我市民营企业本身具有的发展潜力是否得到正常发挥:

(1)已经正常发挥;(2)没有正常发挥;(3)基本没有发挥;(3)

不知道.17.您认为发展我市民营产业,哪个因素最欠缺:

(1).技术;(2).人才;(3).资金;(4).市场;(5).政策;(6).管理;

(7).政府支持;(8).其它(请注明)

18.您认为总体上看,目前西安的经济环境对民营企业来说:

(1).非常有利;(2).比较有利;(3).比较不利;(4).非常不利;(5).不知道或不好说.19.您认为西安市场发育水平:

(1).非常成熟;(2).比较成熟;(3).不太成熟;(4).很不成熟;(5).不知道或不好说.20.您认为西安民营企业的融投资环境

(1).非常有利;(2).比较有利;(3).比较不利;(4).非常不利;(5).不知道或不好说.21.您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1).银行;(2).创业风险投资;(3).自筹;(4).其它.22.您认为目前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运作机制中:

(1).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都健全;(2).激励机制健全,约束机制不健

全;(3),激励机制不健全,约束机制健全;(4).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都不

健全.23.您认为国家、市和地方的政策中有没有与民营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

(1).有很多;(2).有一些;(3).没有;(4).说不清。

24.各级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能否兑现:

(1).全部能够兑现;(2).大部能够兑现;(3).小部分能够兑现;(4).从未兑现;(5).不知道或不好说。

25.与其它市份相比,您所在地有关民营企业政策的效用:

(1).很大;(2).较大;(3).一般;(4).较小;(5).很小;(6).不好说.26.您企业所在地政府部门对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主要问题:

(1).政出多门,相互交叉,缺乏协调;(2).态度;(3).缺乏服务意识;

(4).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5).其它(请注明)。

27.您认为政府对全市民营企业应重点加大哪些方面鼓励政策和措施

(1).科技政策;(2).人才政策;(3).优先发展领域;(4).财政支持;(5).业绩奖励;(6).其它(请注明).28.与市外同业相比,您认为西安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1).非常有利;(2).比较有利;(3).比较不利;(4).非常不利;(5).不知道.29.您企业所在地民营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1).非常健全;(2).比较健全;(3).不太健全;(4).很不健全;(5).不

好说.30、您企业所属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得如何?

(1).很好;(2).较好;(3).不太好;(4).很不好;(5).不好说.31.您企业所在地的技术市场是否完善?

(1).非常完善;(2).比较完善;(3).不太完善;(4).很不完善;(5).不

好说.32.您企业所在地的人才市场是否完善?

(1).非常完善;(2).比较完善;(3).不太完善;(4).很不完善;(5).不

好说.33.您企业所在地的信息环境是否完善?

(1).非常完善;(2).比较完善;(3).不太完善;(4).很不完善;(5).不

好说.34.您企业所在地的物流环境是否完善?

(1).非常完善;(2).比较完善;(3).不太完善;(4).很不完善;(5).不

好说.35.您认为目前民营产业发展的外部障碍主要是(限选三项):

(1).政策法规不完善;(2).经济不景气;(3).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落

后;(4).市场不完备;(5).缺乏风险投资机制;(6).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体

制落后;(7).科技研发水平不高;(8).社会信息化及网络发展水平落

后;(9).产学研一体化程度太低;(10).其它(请注明).36.您认为振兴我市民营产业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限选三项):

(1).造就一大批有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2).造就一大批有创业精神的管理人才;(3).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4).建立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和激励机制;(5).提高和落实科技人员的待遇;(6).明确优先发展领

域;(7).加快科研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8).培育科技人员的创新精

神;(9).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10).其他(请注明)(请注明):

西安市物业管理企业 篇6

(市财发【2007】747号)

第一条 为支持西安市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调动本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下简称担保机构)的积极性,根据《中共西安市委办公厅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行动方案〉的通知》(市办发〔2006〕3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担保补贴是指:市财政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本市中小企业开展贷款担保业务所发生的担保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根据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文件《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的规定以及我市实际,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职工人数在300至2000人,或销售额在3000万至30000万元,或资产总额为4000万至40000万元,以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中型企业;职工人数在300人以下,或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在4000万元以下,以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小型企业。本办法所称担保机构是指: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由政府出资或参股成立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企业自发组织成立的互助性担保机构、股份制或社会资本出资成立的商业性担保机构。

第三条 补贴资金由市财政在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中安排。第四条 申请担保补贴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我市依法登记注册,并在市经委登记备案,接受市财政等有关部门的监管,按有关规定向市经贸和市财政部门报送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报告;

(二)担保业务开展半年以上,运转正常;

(三)建立了规范的业务流程、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

(四)业绩和信誉良好。第五条 担保机构申请担保补贴首先应在市财政局、市经委进行资格认定。资格认定需提交的资料:

(一)资格认定申请书;

(二)担保机构介绍;

(三)营业执照、法人代码、税务登记证、纳税证明、验资报告的原件以及复印件;

(四)合作银行资信证明;

(五)公司章程;

(六)开展担保业务的基本情况;

(七)风险控制和财务管理等制度。担保补贴资格认定后每年复核一次。

第六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贷款担保业务可以申请担保补贴:

(一)贷款担保对象与担保机构的控股股东无关联,且注册地、纳税关系在西安市的中小企业;

(二)担保机构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最高不得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10%;担保机构担保责任余额一般不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5倍,最高不得超过10倍;

(三)对单户被担保对象的贷款担保余额在2000万元以内的;

(四)贷款担保收费不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50%;

(五)在申报补贴方面无不良信用记录。

第七条 担保机构申请补贴时需提交以下资料:

(一)补贴申请书;

(二)上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表和最近两个月的财务报表;

(三)担保业务的总体情况;

(四)担保合同、贷款合同原件及复印件、银行资金到账凭单;

(五)申请补贴业务统计明细数据;

(六)被担保企业纳税关系证明、上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

(七)资格认定证明。

第八条 补贴政策及标准补贴政策重点支持担保机构对符合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六方案一规划》(市发〔2006〕9号)和《西安市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行动方案》(市办发〔2006〕30号)中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业、农业等行业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市财政给予担保补贴。对国家限制发展的行业,贷款担保不予补贴。补贴标准:凡单笔担保额在2000万元(含2000万元)以下的,补贴标准为年平均担保额的1%,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不予以补贴。以后的具体补贴政策及标准如有调整,依照市财政局、市经委当年公布政策及补贴比例执行。

第九条 补贴额的计算申请补贴的担保额按照担保机构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所承担的平均担保额计算核定。计算办法如下:年平均担保总额=∑(年内单笔担保额×实际担保月份÷12)〔注:担保责任开始日期在当月15日(含本数)之前的,计算当月;担

保责任解除日期在当月15日(不含本数)之后的,计算当月〕担保补贴按照担保合同签订时公布的政策执行。担保合同跨的,仍然按照合同签订时的补贴政策执行补贴。担保时间及担保额的确定,按照合同贷款时间计算,对于贷款到期后的延续责任,将不予计算。

第十条 补贴程序符合本办法所规定条件的担保机构,于每终了后3个月内,可向市财政局、市经委申请上一担保补贴。

(一)担保机构向市财政局、市经委提交本办法第七条所需的资料及担保补贴资格审核表。

(二)由市财政局、市经委审定相关申请资料,确认补贴金额。

(三)市财政局、市经委将确认结果进行公告,公告后无异议,由西安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拨付担保机构补贴资金。

第十一条 享受担保补贴的担保机构应当积极开展贷款担保业务,不断规范业务流程,积极探索业务创新模式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积极协同金融机构、评估机构、司法机构等,共同建立区域范围内的企业信用体系。

第十二条 对担保机构弄虚作假、隐瞒事实、恶意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的行为,市财政局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西安市中小旅游企业营销策略探析 篇7

1.1西安市中小旅游企业现状

西安市作为国内一线城市, 同时依托古城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 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大力扶植, 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西安市旅游业在这一形式的带动下迅速发展起来, 这其中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最为迅猛, 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地方政府过分的看重经济发展成果, 对于这些中小旅游企业疏于管理, 企业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导致整个西安市旅游企业缺乏服务行业最基本的服务观念, 以及企业之间不恰当的竞争导致的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1.2西安市中小旅游企业的营销策略

产品策略就是要企业传造出体现自身特色的商品, 而西安市依托自身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的优越条件, 有着种类繁多的旅游资源, 但是旅游企业去没有充分地利用这一先天的优势创造出富含陕西大秦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及服务。特点鲜明的把自己的产品区别于其他地区, 创造自己独一无二的品牌, 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是沿袭社会大趋势跟其他地区的趋同, 没有自己的品牌。

西安市旅游局和物价局则灵活的运用各种定价策略和方法对其旅游产品进行合理适当的定价。旅游产品的定价策略主要根据地区的划分, 景区的级别等等。例如:省内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国家级景区、省级景区等。

客户网络是企业发展重要的外部资源, 往往是通常多年的积累才能建立起来, 而西安市利用自身一线城市各方面基础设施齐全的优势积极的发展自己的线下和线上模式, 线下主要是积极发展自己企业旗下的门店, 并使之逐渐成熟。而线上则是通过互联网、微博、自己的APP客户端这些电子商务通道迅速发展

旅游企业市场营销不仅是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研究, 并迅速制定出与市场需求相符的价格线去占领市场, 还必须要求企业通过与现实和潜在的消费者做沟通和推广工作。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 取得消费者真实的反馈信息。适合的运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组合策略。

2.西安市中小旅游企业在营销策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服务营销观念, 经营管理水平低

目前西安市旅游行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特点是:规模偏小、经济效益差、管理水平低下、员工流动性大、旅游产品种类单一、没有严格的竞争秩序、市场缺乏规范性的指导。在营销方面, 旅行企业普遍缺乏服务营销意识, 很少或没有将服务营销使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西安市旅游企业的主要运营商为了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 提高经济效益, 而与此同时又不愿意去付出很多的精力去管理和承担风险, 所以企业大多采取所谓外包的形式进行管理。承包商则为了赢得合同期内自身的利润最大化, 往往只提供低品质的服务质量, 损害消费者利益, 同时也损坏了旅游企业的名声, 进而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 极大地影响了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

2.2品牌特色不凸显, 同质化问题严重

西安是一个闻名于世的历史文化名城, 进而使西安市旅游业有着突出的资源优势。正因为西安市依托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旅游产品也应该处处体现丰富的文化, 都应该是每一个旅游景点以及所在地域的文化浓缩。但是广大旅游开发商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当下的旅游产品, 都在不知不觉中都穿上了一模一样的外衣, 同质化日趋严重。这些旅游商品几乎是在一个地区被集中去生产, 但是却被安上了不同的地域标签, 这不仅仅是一味地模仿和抄袭, 而且大多数旅游商品都是粗制滥造, 当然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旅游开发商关于品牌开发的不重视, 和对文化资源的不充分不恰当的开发。

3.对于西安市中小旅游企业实施营销策略的建议

3.1树立全面的服务营销观念

全面服务营销理念,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全体人员, 二是全过程。旅游企业要真正的转变观念, 树立正确的服务营销理念, 要把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服务作为企业经营的基本指导思想, 同时,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以服务为中心, 强化全体人员的服务意识, 树立全体人员服的服务营销理念。旅游行业的工作核心是服务到位, 充分地满足客户需求。关键在人, 如果每个旅行行业每位员工都十分的敬业, 热情待客, 提供给消费者优质的服务, 将有一大批忠实的回头客。那么企业的利润自然不会太少, 当然这种回头客效应也在另一个层面上为企业做了广告, 为企业将来更好的发展也起到了推进作用。

3.2加强品牌建设和特色化创新

旅游企业想要做好品牌建设, 必须要重视内部营销。内部营销是企业通过一种非常积极的, 相互之间协调的方法去推进企业的内部员工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加强旅游企业的内部营销, 特别是公司管理层为企业内部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 提供满意的而有价值的工作, 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可以提高旅行社服务营销水平。才能使更多的一次性客户成为回头客, 这也就对品牌和口碑进行了一次免费的推广。增强了社会的好评, 同时也加强了企业的品牌建设。

西安市依托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旅游企业要利用好这丰富的天然优势, 积极地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特色化的产品创新, 形成自身特有的产品特征, 与当今这种相互模仿相互抄袭的现象形成差异化, 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调动消费者求知、求异心理, 在积极宣传独特的陕西文化的同时, 也能为旅游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安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当然国内旅游行业也在日益凸显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西安市中小旅游企业虽然在市场大背景下与国内同类型行业基本相同, 但是充分利用地域特色和文化来开拓旅游市场, 才能充分发挥其特色, 同时也要顺应当今服务业的潮流, 重视消费者本身和客户服务, 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关键词:中小旅游企业,营销策略,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西安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Business China, 2010 (02)

[2]胡涛.旅游企业竞争的新优势-服务营销[J].北方经贸, 2003 (12)

西安市物业管理企业 篇8

【关键词】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有毒有害食品药品花样翻新,食品药品安全已经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已经成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政府取信于民的最大民心工程。2010年以来,西安市对教育卫生的投入每年达到总投入的70%,教育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社会事业欠账最多的就是药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事业。为了改善西安市食品药品技术监管条件,保证全市人民食品药品安全,维护药品餐饮市场法律尊严,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强化政府管理的手段,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形成了此报告。

一、西安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的现状

由于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食品、化妆品行业的复杂局面,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办公用房拥挤,检验设施老化,监管手段落后,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监管能力薄弱

1.业务用房面积严重不足

目前市药检所仅有业务用房3300余平方米、实验用房2200平方米,与国家规定相差甚远,缺口高达57%和59%,用房面积严重不足,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需求。

2.实验室环境不符合国家规定

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周边环境嘈杂,噪音污染大,楼下是电子产品卖场,楼上有多家写字间,电磁干扰、机械振动等因素严重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

3.现有业务用房结构不合理

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现有房屋是2001年经主管部门同意由食品药品检验所与房地产开发商联合建设,建设初期是以商铺和写字楼为目标进行规划设计,未考虑实验室特殊要求,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功能区分不明确等问题,不同检验功能要求的实验室无法有效隔离,检验人员办公室与实验场交叉,严重制约了检验检测任务能力的提高。

4.“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得慢”问题突出

由于受到硬件设施的制约,目前西安市药检所检验检测能力较低。据统计,2011年西安市药检所接受药检任务共计2626件(批次),其中36批次由于技术原因检不了、21批次检不出,37批次检不准,18批次检测周期超过技术要求时间。

5.实验室存在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重大问题

由于硬件设施限制,西安市药检所实验室中各种压力容器存放与检验人员混为一室,要求独立安装的仪器设备混放一处,大量有机溶剂无专用库房,易燃易爆气体不能做到规范放置,无法有效隔离,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此外,实验室通风设备和管道安装困难,无法完成正常的维护,有毒有害的气体、废水直接排放,不但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且长期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污染了周边环境。

(二)与同类城市相比,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差距较大

近年来,西安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技术支撑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在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甄别、认定以及打击犯罪等方面都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但根据调研情况来看,西安市与同类城市相比,技术体系建设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1.西安药检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食品药品检验所建筑占地面积最多为哈尔滨市46亩,最少为西安市8.4亩,城市人口达800万以上的6个城市中,除西安市以外,其他均达到20亩以上。在同类城市中,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建筑占地面积远远低于23.7亩的平均数。

2.西安药检所检验职能狭窄

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有14个城市的药检所除食品、药品检验职能外,都已具备能独立开展化妆品、药材检验的职能,多数已成立单独的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目前西安药检所只能开展传统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业务,不具备全面检测管理的条件。

(三)与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不相适应

二、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是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与焦点。

近年来,食品、药品、保健品安全事故频发,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切实把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同时对加强我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2011年1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批准了《国家药品安全规划(2012—2015)》。规划要求,“加强国家级药品检验机构建设,改善省、地(市)级机构实验室条件”。“十二五”期间,各级检验检测机构都将加大投入,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在今年西安市召开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公众关注的几项重大民生问题,食品药品安全是其中之一,要求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启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可见,食品药品安全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和西安市上下高度关注度的重大民生问题。

(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是行政监管的有力支持

一流的监管,需要一流的检验手段和技术支撑。行政监管和技术监督的关系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加强监管、解决突出问题、确保食品药品安全,首先需要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不法分子利用高技术手段给食品药品中非法添加化学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及生物性污染引起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传统的常规检测方法很难检出和发现食品药品的非法添加材料,给新形势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建设现代化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是发现和查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不可或缺的载体和依托,是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预警、突发事件处置和日常监督检查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国际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通行做法。

nlc202309011117

(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是促进制药工业和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食品药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是食品药品的源头,加强食品药品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既是对食品药品行业健康发展负责,更是对百姓的饮食用药安全把关。

目前,西安市有药品生产企业108家、药品批发企业260家、药品零售企业1800家、医疗单位5259家,药品生产企业占全省60%以上,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占全省70—80%,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占全省85%。全市餐饮服务企业36062家,其中学校及职工食堂1748家。生产和消费食品药品的企业虽多,但西安市食品药品安全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企业素质不高,准入门槛低,多、小、散的问题尚未彻底改变,生产条件简陋,工艺落后,很难保障食品安全。特别是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和农家乐、农村宴席等领域和部位监管薄弱问题还比较突出,制售假劣食品药品小作坊、黑窝点屡禁不止,食品药品安全还存在许多隐患和死角。建立健全食品药品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

(四)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是推动西安市经济板块发展的技术配套手段

西安市目前拥有“五区一港二基地”。这些经济板块,既是西安市的增长极,也是西安市的后发优势。现代产业集聚发展,必须具有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好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可以使西安市的板块经济发展如虎添翼。

(五)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是申报国家药品检验口岸所的必要条件

西安市国际港务区建成后,将承担国际陆港口岸业务,作为与内陆港的配套,口岸药检所必不可少。西安市的不少制药企业如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的原料药、辅料全从国外进口,西安市一些药厂的中成药、保健品也不断走向国际市场,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限于各种条件,不符合申报国家口岸所的要求。每年相关业务只能由省所代做,而数千万的税收白白流失。只有尽快实施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有一个好的实验室硬件条件才能申报国家药品检验口岸所,才能获得巨额税收,有效增加西安市财源。

(六)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是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硬件要求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西部地区各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西安作为西北的特大型城市,是西北经济发展的龙头,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目标需要西安建设国内一流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三、西安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可行性

目前,西安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已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西安市新一届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启动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诺在“十二五”专项中支持该项目2000万元以上,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表态对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将给予积极支持,《西安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将“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列为“十二五”期间民生工程重点项目。

四、实施西安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项目的设想

建议以西安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实施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整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职能机构,将西安市的食品药品检测、指挥、管理机构集中在一处,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

(一)总体布局

建议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技术支撑体系集一个所五个中心于一体,即:食品药品检验所、投诉举报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食品安全应急指挥中心(组建)、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组建)、药品认证管理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改变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和检验检测机构基础建设落后的局面,为切实提高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功能布局

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项目主要为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投诉举报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食品安全应急指挥中心(组建)、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组建)、药品认证管理中心等建设新的业务用房。

(三)建设规模

1.用地选址和用地面积

项目选址拟定为西安市北辰大道以西、凤城八路以北的团结村(市公安局项目以西)。该处土地面积约89亩。按照国家《指导意见》及调研掌握的数据,考虑到代征道路、代征绿地等因素,在保障近期30亩净用地面积的基础上,近期项目用地面积暂定为50亩,剩余39亩土地可考虑作为远期的发展用地,或者作为项目代建单位预留的开发建设用地。

2.建筑面积和人员编制

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现有人员编制为68人,按照西安市现有人口计算,人员编制规模为0.08人/万人,人员编制规模与其他副省级城市人员编制规模平均水平相比较低。考虑到业务用房建设及使用的长期性,因此在建筑面积的核算上,适当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未来西安市发展成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市人口1000万人为核算依据较为合适。

按照之前确定的人员编制规模0.12人/万人计算,未来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人员编制达到120人是较为合理的。与此同时现有的信息投诉受理中心有工作人员8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有工作人员9人、拟成立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拟定工作人员分别为11人、25人。综合统计共有工作人员约173人。按照人均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的标准计算,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25950平方米。

(四)资金来源

西安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项目建设估算总投资约为1. 8亿元。资金来源初步构想是,积极争取国家食品药监局“十二五”期间对西部地区食品药品安全规划资金支持2000万元,省局支持资金1000万元;市食品药检所现有综合大楼资产置换5000万元;西安市“十二五”期间分三年安排基本建设专项资金1亿元。

五、加快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项目的措施建议

西安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项目是事关全是人民饮食用药安全的福祉,事关政府形象和权威,事关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事关西安市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一定要把好事办好。

(一)建议将项目列入西安市今年民生工程建设计划,重点支持。建议市委、市政府以深入开展 “三问三解”活动为契机,将此项目列入西安市今年民生工程建设计划,重点支持,加强考核,切实解决突出问题,为百姓“解难题、惠民生”,全面推进项目工程的建设。

(二)加强领导,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班子。鉴于该项目的重要性,建议成立由主管副市长挂帅的领导班子,加强领导。

(三)统筹西安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既考虑现实,又兼顾发展。项目建设应统一规划、分步骤实施。建议将此地块约89亩土地全部规划用于本项目。扣除道路、绿化等公共用地,可提供50余亩的建设项目用地。根据资金状况,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四)加强督办、尽快完善项目立项、规划、土地等建设前期手续。2011年6月20日,市政府常务会议(第14届149次)决定:“对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进行论证,尽快立项”。请市政府协调督办各相关部门、有关区政府加快工作进度,落实建设条件,特事特办,限期完成项目建设相关手续的批复。

(五)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根据同国家食品药监局和省上协商的情况,建议市政府决策由市财政拨专款解决征用土地的费用,其余基本建设所需资金由申请中、省补助资金、土地房屋置换资金,发改委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等方面筹集解决。建设资金的来源也可部分采取以土地开发换取代建的方式,由市投资公司协调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建设。

课题组顾问:崔玉凤 白湘霖

课题组组长:徐 楠

课题组副组长:葛金城

课题组成员:李百华 赵 勇 曹培银

张 汶 邹 旻 席书娟

上一篇: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下一篇:助老敬老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