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春节作文

2024-07-26

传统节春节作文(精选6篇)

传统节春节作文 篇1

各地的春节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我们上蔡的春节更是过的特别。

从腊月初八开始,上蔡的“春节味”便浓郁起来。到了腊月二十三,人们都要吃很甜的芝麻糖,这一天是灶王爷要上天汇报,吃糖的目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或是把嘴粘住,不要说人间的坏话。除了这些习俗,这天还要过小年,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吃一顿饭,饭后要放鞭炮。这天虽然没有春节热闹,但也是个重要的日子。

过了二十三,大人们就要忙活了。大人们都要到集市上买过年必备的鸡鸭鱼肉,这就要回家做年菜了。为了辞旧迎新还要扫房子。

终于盼到了除夕,大人们都在忙着做年菜,贴红红的对联和福字。孩子们聚在一起放鞭炮玩耍。不论大人孩子,这一天都要穿上新衣服。除夕的晚上,大家把做好的年夜饭端上桌来,全家热热闹闹的贺新年。这时,还有必不可少的一件事:看春晚,和家人一起看春晚,是多么温馨呀!这天晚上,人们要放跨年的鞭炮,大家很晚才睡觉,或者干脆不睡觉,大家都在等待着新年的钟声。

大年初一的早晨,大人们带着孩子去奶奶家,天还蒙蒙亮,就要放喜庆的鞭炮。老人们把煮好的饺子放在祖先像前,祭拜一番后,才可以端下来。小孩子们最爱这一天。只要一拜年就能收到红包。这天不是很忙,只要拜年招呼客人,就没有什么事了。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家都会“闹元宵”。小孩子们提着各式各样的花灯走来走去。这天是一定要吃元宵的,到了元宵节的晚上,大家都要去看烟火晚会。

正月十七,大人们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去,小孩子们纷纷去上学。期盼了一年的春节过去了,又开始期盼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传统节春节作文 篇2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融合;情景创设;资源整合;成果展示;评价方式;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92-2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对影响未来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教学装备进入课堂,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能从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教师需要思考与实践的课题。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必将改变教育教学的行走方式。作为传统的语文学科如何与现代的信息技术融合,如何带领学生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转场到有双板、白板、paid、Inspiration等信息技术支持的未来教室,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将从一节作文课说起。下面就从学习情境创设、学习资源整合、学习成果展示、作业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来阐述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一观点。

一、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多样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又包括了“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知道其中的提高“写作能力”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的写作列出了八条要求。其中第二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要能在作文中写出事物的特征的前提是细致地观察和用心地发现。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通常是在课堂上由教师的引导下发挥想象去描写具体的人和事物。因为教师不可能把原型的人或事物搬到课堂中去。当然老师会在课前布置去观察某种事物或者某个人的任务,这样学生有了课前的直观了解才能在课堂上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来描述,从而达到写出事物或人物特征的目的。但是实际教学中老师会发现两种情况,一类学生通过自己课前充分的观察,加上老师课堂上的引导,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写作任务。另一类学生由于课前没有实践性地观察,那么对课堂上所要写的事物或者人物就是陌生的,老师的引导也无法完全唤起他对事物或人物的认识,因此这类学生就难以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这节课的学习也就是无效的。

在初一语文下册课本中第一次的写作主题就是“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我在教学时就利用了信息化手段的多样性来创设了课堂教学的情境,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前准备中,我利用网络搜集了几张人物图片,有极富个性的喜剧大师卓别林,有深受学生喜欢的偶像周杰伦,还有虚拟动漫人物大白。这三个不同时代的人物都具有着独特之处。如卓别林塑造的大头皮鞋外八字的荧幕形象已经成为了这个喜剧人物的标签,他的外貌服饰是独特的;周杰伦的歌风靡一时,他已经成为了大众偶像,但是最有特点的并不是他的创作才华,而是一句“哎呦,不错哦”的话;动漫人物大白在电影中亮相就成为了学生喜欢的对象,他那竖起的食指是一个解不开的谜。这三个人物分别从外貌、语言、动作三个方面体现了人物的特征,体现了人物的个性。为了体现这三个方面的不同,我对卓别林的照片进行了皮鞋、腿、拐杖、身体等部位依次出现的自定义动画处理,让学生跟着图片出现的先后去猜测这个人物是谁。在展示周杰伦的图片时我搜集到了他的话语的音频文件,让学生通过听声辨人。对于大白的处理则是采用动态图片来突出他的竖起食指的动作,然后让学生说出这个人物是谁。这是我在这节作文课上导入环节所做的设置,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多样性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在多种不同形式的猜谜游戏中,分辨出了人物的特征,学生在5分钟的导入情境中,思维一下子被激活,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为整节课开了个好头。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效率是毋庸置疑的。

二、运用信息化资源的丰富性整合内容,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写作需要适当的素材,没有好的素材是写不出好的文章的。这些素材的来源之一是生活。生活又包含了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其次素材还来源于前人或他人创作的文学作品,当然这些文学作品也是基于生活基础上的创造。再次以生活为基础的想象也是写作的素材来源。要从生活中文学作品中获得素材,就必须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学生“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搜集素材是放在第一位的。但是写作的核心仍然是写作的方法。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光有好的素材也是不够的,还需要好的方法。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这些写作方法的学习主要是靠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讲。学生只是记忆性地在大脑中储存这些零散的知识。然后在写作时加以运用。这种方法对于课堂听课不专心的同学来说毫无疑问是低效的。

怎样提高学生在作文课上的学习效率,笔者还以《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的主题作文课的教学环节为例来说。源于家庭生活的素材,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都是不同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听取他人故事的兴趣,但是我们都知道他人的故事是不可复制的。而源于学校生活的素材学生就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这节作文课时,我运用多媒体播放器播放了几个短小的学生活动的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观察某个同学,并且用语言文字口头表达出人物的特点和个性。因为是身边熟悉的人,同学们都能说出这些人物的特点和个性。在交流的过程中,我还让学生说说自己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人物的。在我们所学过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优秀的描写人物的范例。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利用ipad搜索摘录了《童年的朋友》《安恩和奶牛》《一面》《我们家的男子汉》以及《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文字。在学生朗读之后讨论这些作品中写了哪些人物和作者所运用到的写作方法。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就运用了信息化资源的丰富性来整合了教学资源,让学生知道从生活到文学,从普通人到伟人,从孩子到老人……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创作的人群。让学生懂得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在了解了这些关于写作人物的知识之后,我让学生运用Inspiration软件,在课堂上绘制概念图,梳理描写人物特点与个性的知识体系,层次清晰。在写作知识建构完成的情形下,学生则再次运用Inspiration软件画出此次写作内容的框架,一篇作文的“地基”就基本完成。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在浓浓的兴趣中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波莉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信息化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视野,在老师的引领下不断地探索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也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运用信息化技术的灵活性展示成果,焕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课堂教学也应以焕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动力为目标。而在课堂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呢?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这句话可能给了我们答案。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愿望的驱动力。在马斯洛的心理需求金字塔中渴望被认同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赞扬是对他最好的激励和鼓舞。

传统的语文课堂给予学生的赞扬有老师的评价性语言、同学肯定的掌声。这样的方式是比较单一的。而现在我们就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操作的灵活性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我教学《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的主题作文课时,当学生完成了课堂练笔的环节之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成交流自己的作品,每个小组推荐出比较优秀的作品在全班展示。我把学生推荐出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仪投射在屏幕上,为了便于学生清晰地看到作品,我运用了双板中的拍照功能,把学生的作品定格在屏幕上,然后带着学生一边看,一边利用工具中的记号笔圈画出精彩之处,利用放大镜来放大,学生的印象也就得到了加深。写出优秀作品的学生,也会在这个过程性的评价中体会到创作成功的喜悦。教育家赞科夫说:“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诱因。”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就能很好地创造出学生学习的诱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运用信息化平台的交互性改进评价,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了“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的要求。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多由老师批改学生作文,划出学生作文中的好句,圈出学生作文中的错字,最后写出评语。评语可以是点出文章的不足,或是总结作文的优点。

总之,批改工作由教师一人完成。也就是说学生只能看到老师一人对自己作品的看法。而事实上老师一人的观点并不一定是最客观的评价。这样对学生的创作就有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也许学生就会因为老师的一家之言而对自己的创作失去信心,从而失去对写作的兴趣。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了。为了革除这种弊端,教师会想方设法改变批改的方式。比如实行学生之间的互相批改,往往以同桌互批,小组成员之间互批的形式。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地扩大了学生之间交流,使得学习效果的反馈更加公平公正。但是这种交流的范围依然是有限的,不能做到全员参与对同一作品的评论。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我们搭建了强大的交流平台,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面更宽更广。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就解决了上述传统作文评价的局限性。我就利用了学校的moodel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建立班级账号,发布话题,让学上把自己的作文传到moodel平台上,其他学生可以在所在话题下发表帖子,对其他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老师在讲评时,就根据学生在平台上的评论来概括归纳此次作文的优点以及存在问题。这样的方式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学习方法时说:“所谓学习方法,无非是参考、分析、比较,演绎(一般个别),归纳(个别一般),涵泳,体味,整饬语言,获得表达技能这些项。”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这些方法,从而能自学。我想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分析比较归纳,从别人身上汲取有益的经验为自己所用,这才是老师应该教会学生的知识,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

传统节日春节作文400字 春节 篇3

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每当接近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选上一副新的对联,贴在大门的两边。对联上都是一些好的词句,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说到对联,我想到了一个有趣的“倒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把福倒过来贴,一个人路过,看到福字被倒过来贴就喊:“福倒(到)了,福倒(到)了”自此以后,人们常常把福字倒过来贴,代表福倒了。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喜欢做汤圆,一家人一起吃汤圆,代表团团圆圆。

我最喜欢的春节风俗就是——收红包。红包也叫“压岁钱”。年初一早上我的枕头下都会有红包,是爸爸妈妈在除夕夜我睡着了以后放的。妈妈说这样会帮我压惊。还有互相拜年的时候大人总是要给小孩红包,表示大吉大利。

【推荐】春节传统作文 篇4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传统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传统作文 篇1

大年三十这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外婆家吃年夜饭,要过年了,我非常得开心,因为今天外公外婆要给我压岁钱。

到了外婆家,我们先把我写的春联贴到大门上。妈妈先把横批“一帆风顺”帖在大门最上面的中间,然后我把第一句对联“安定清平世”贴好,再贴中间大大的“福”字,最后把“祥和幸福家”贴上。

贴完春联后,我们就开始吃年夜饭了。今天吃饭的人可真多呀,有阿太、外婆、外公、小阿公、小阿婆、舅舅、舅妈、小舅舅、还有哥哥和我,真是大团圆啊。今天的年夜饭可真丰富啊,有美味的炒年糕,有香喷喷的牛排,有新鲜的鱼虾,有金黄的春卷,有鲜美的鸡肉,还有团团圆圆的汤圆,我们都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年夜饭,我们还一起看了春节联欢晚会呢!我们还去放了烟花!

春节真是开心热闹的节日啊!

春节传统作文 篇2

我们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但我最喜爱的还是春节。

春节到了,大家都千里迢迢的回家过年,大街上张灯结彩,变成了灯的海洋。到处都在放鞭炮,因为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

春节,大家还要贴春联,因为传说有一个怪兽叫“年”每到春节那天“年”就要到街上去捣乱,有一次一个人不小心把一张红纸贴到了门上,到了春节,“年”又来了,“年”看到了门上的红纸,吓的逃跑了,从此以后大家就在门上贴红纸,再写在祝福的话,慢慢的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的春联。

春节里的大年初一,大大家还要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因为据说压岁钱可以避邪。这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真多呀!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春节传统作文 篇3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年三十的时候,早上吃完饺子,我和哥哥还有爸爸高高兴兴去贴对联。

我拿起一幅对联就大声读了起来:“岁岁平安日,年年如意春,横批是吉祥如意。”不一会儿,我和哥哥就把这幅对联给贴上了,爸爸妈妈夸我俩真棒!我又贴了一个春光满园,哥哥又把一个大福贴在房间里,爸爸把一幅最大的对联贴在了大门上,不一会,家里被我们贴的五颜六色,可漂亮了,我和哥哥去爷爷奶奶家贴对联,我拿了一个身体健康,贴在床腿上,我和哥哥把快活地喊着,福到了,不一会奶奶家也贴完了。

妈妈和奶奶做了一桌丰盛的菜,我给爷爷、爸爸搬凳子、哥哥倒酒,还给我倒满满的一杯饮料,还给妈妈倒了一杯、给哥哥倒了一杯,给爷爷到一杯白酒;还有爸爸,又开始吃鱼肉,鸡肉,菜花,蘑菇等等

不知不觉天黑了起来,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也开始放鞭炮、烟花有五颜六色的,有的像降落伞,还有的像天女散花,十分的漂亮。

我和哥哥蹦蹦跳跳大声唱着,我们又长了岁了!走,去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领压碎钱去了!

春节传统作文 篇4

我们在大年初一放鞭炮,贴福字、贴对联。这是为什么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青面獠牙的怪兽“年”,“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初夕,”年“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子里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躲避”年“的攻击。下一年的除夕来了,村民还是跟往常一样,突然一个人说:”我能把‘年’赶跑。“人们想:”这个人一定力大无比。“一看,原来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一个虎背熊腰的青年男子说:“你能打跑‘年’?连我都打不赢它。“一位老婆婆说:”你还是跟我们走吧。“可是老爷爷坚持留下来。

老爷爷拿红纸做春联,那稻草做鞭炮,拿蜡烛做灯笼,“年”看到这些东西下得魂飞魄散。从此“年”再也不敢到人间来了,但是人们怕“年”还会再回来吃人,便在除夕放鞭炮,贴春联。

我们要向老爷爷学习,他告诉我们不能光用蛮力,如果打不过,就要智取。我喜欢春节。

春节传统作文 篇5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是旧历年中的第一个传统节日,可以叫“迎年”的节日。

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因为以前有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物会在那时给人们带来灾害,会吃人!如果人们逃跑了,“年”没吃好就整天来大怒,可怕极了!所以人们四处乱逃,手忙脚乱。后来,人们发现“年”怕红色和鞭炮声,就每年到这时,把春联贴在门口,并响起了鞭炮声,又拎起红色的灯笼,赶走“年”这个怪物。

过年时,最开心的是小孩子,可以得到一些压岁钱,穿崭新的衣服。每家每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难得一家人团团圆圆地一起度过一个欢乐丰富的.夜晚啊!

春节还可以放五彩缤纷的烟花。望着烟花飞到天空,绽放着祝福和喜悦,就像一张张笑脸。可惜现在广州不准放烟花l,我回到湛江的时候,过年时就可以到天台上放烟花。吃完年夜饭,我和哥哥去楼上放烟花,烟花“嘭、嘭”飞到天空,张开笑脸,好像在跟大家说:“祝你们新年好运!新年快乐!”我开始害怕得从顶楼上跑到楼下,后来,渐渐看久了,不那么怕了,还试着自己点燃烟花。我知道了,什么事都要试着做,别害怕。

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因为他是一年中最早、我最难忘的节日,我爱这丰盛快乐的春节!

春节传统作文 篇6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个隆重的节日里面,我们会有非常多的春节活动。俗话说,春节过得要隆重,生活要有仪式感。每个地方春节的习俗都不一样,一起来看看我们这里的春节习俗吧。

在一转眼间,春节就来了,春节之前还有个除夕节,除夕节要把家庭打扫的干干净净,在家里,我们一家人用扫把把整个家庭打扫干净,再用拖把把地板拖干净,再把家里打扫一遍,就这样就可以了。然后在春节那天,我们一家人齐心把春联贴好。就这样春节来了,春节来的时候,我们一家人要去集市上买菜,在街上买的鸡鸭鱼肉。除夕节那天,我们一家人要穿上新衣服。一家人在餐桌上围成一团,开心地吃起了年夜饭。年夜饭上面的菜种类繁多,看得我目不暇接。大家拿起碗筷夹菜开始吃起来了,我也不例外。吃饱喝足之后,就到了我最喜欢的时候了,长辈们要发红包给小孩,我收到了红包,对长辈非常感谢。这个春节还有可以放鞭炮,不过只能在老家才可以,城市里不可以,鞭炮在我的手里点燃之后一丢出去,像一个飞舞的蝴蝶。

我真的是太喜欢春节了。

春节传统作文 篇7

“叮铃铃,叮铃铃……”同学们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来到了操场上我也信步走出教室,扶在走廊的栏杆上,俯身向楼下的操场望去。

这个操场不大,但人却不少。有的打羽毛球,有的在玩单杠,有的在跳绳……大家都玩得很起劲。可最热闹的还是西北角,十来个一年级的女同学正在玩“丢手绢”的游戏。

十来个人围成一个圆圈,拍着手,唱着歌:“丢手绢,丢手绢,轻轻第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她们虽然嘴里唱着歌,眼睛却偷偷地轻瞄,生怕手绢丢在自我身后,自我又没有及时发现。

一个扎蝴蝶结的小女孩撇着手,拿着一条花手绢,正绕着园圈在悄悄地走着,走啊,走啊,小女孩找到了目标,把手绢放在一个小个子的女孩身后,又装着若无其事的样貌向前走了几步,然后猛跑起来。

小个子女孩很机灵,立刻就察觉身后的手绢。她扭转身,抓起地上的手绢,一跃而起,向小蝴蝶结的小女孩追去。“快!快!抓住她!”“加油!加油!别让她抓住!”围坐着的小女孩们为那两个你追我赶的小女孩助威,到底还是没有抓住蝴蝶结的小女孩,被罚唱了一首歌。

春节传统作文 篇5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汉族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还有“二十五,糊窗户”的说法,即腊月二十四扫完尘,二十五就该糊窗户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糊窗户这个传统已经OUT了,但贴窗花、贴福字等装饰屋子的方式方法更加丰富多彩。在这一天,不同地区还会有不同的传统活动,像接玉帝、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早在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即便到了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每天都可以吃到肉,但腊月二十六置办点大肉也是许多人保留至今的老传统。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采购年货。由于民间传说,正月里不能剃头,俗谚称:“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理完发之后,还要去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关于腊月二十八的民谣有“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根据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是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的前奏。所谓“贴花花”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

中国农历有大小月之分,所谓大月是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所以这一天也叫小除夕。“二十九,蒸馒头”,二十八做好了发面,二十九就要开始蒸馒头了。也有“腊月二十九,提瓶去打酒”,中国的酒文化也是流传已久,新年大餐怎能少了酒呢?除了筹备年货外,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除夕对于所有华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一家人要在一起吃一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这就是过年回家的意义,与家人在一起便是最大的幸福。

春节:流动的传统 篇6

春节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节日,春节原名为元日,它作为岁首的时间位置,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确立,而将元日更名为春节却不到百年。

春节(正月初一),作为岁首大节,它确立在汉朝,汉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正月新年成为举国上下共享的盛大节日,如史书所说:“官有朝贺,私有祭享”。在朝贺与祭享的各种仪式活动中,增强与更新着各种家庭、社会关系。传统的春节,作为岁时节日体系中的核心节日,有着丰富的节俗内容。虽然春节在民国初年一度遭遇禁止,但在民众的强大心理需求之下,春节依然是时间生活的浓墨重彩。

春节负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是亿万中国人的情感的聚合,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至圣的地位。“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运期间,交通线上人如潮涌的场面屡次上演,城乡之间几十亿次的人口大移动,构成了当代中国节日民俗一大景观。“人们回家不仅仅是一次亲情的聚会,一次礼物的馈赠,重要而深刻的是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没有任何力量能比凝聚人心的文化力量重要,春节就是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之一。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结。对于不能回家的人来说,有一种漂泊的失落感。唐朝有一句诗很能透露这种心情,“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旧时北京人过年时要吃荸荠,荸荠谐音“必齐”。说的就是亲人要新年团聚,没有回来也要给摆他一双碗筷。在许多地方年夜饭的餐桌上,必定有鱼、肉等做成的丸子,以及其他象征团圆安乐的菜肴,人们在年夜饭中更看重的是亲情与团聚,是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精神聚餐。平时吃得再好,也没有年饭吃得香甜而有意义。而且年饭一定要在家里吃,用自己的双手作一顿全家人共享的团圆饭。过年家庭团圆,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习惯,乃至成为一种民族文化象征与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

虽然从起源与流传历史上看,春节与农业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不适应当代社会。无论古今,人们追求生活和谐、闲适,以及满足精神需要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人们需要闲暇,需要有与自然、社会、自我心灵的对话。匆忙的工作,需要有放松的时机来调节。人是群居的社会动物,他除了一般的生理满足外,还寻求文化的归属与心灵的安顿。在信奉耶稣基督的西方社会,人们以圣诞作为盛大而神圣的节日,他们在圣诞节日仪式中获得精神愉悦。而中国人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有着同样的文化功用,只是春节更充满家庭伦理色彩,人们奉祀家族祖先,亲人聚会欢乐,人们的精神在亲情的浸润交融之中得以升华。

春节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它不仅需要呵护、珍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经营。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资源,只要我们经营得法,它就有着巨大的文化增值潜力。在全球化与商业化的浪潮中,春节的变化正在发生。以家庭为依托的春节,也因为大家庭的减少与缩小,面临着节俗重心由家庭与社会并重的趋向。我们应该善于将春节期间的家庭民俗与社会民俗衔接协调,重视传统节俗中固有的凝聚家庭社区的因素,对传统节俗进行传承或创造性的转换。比如大年初一,在居民小区由居委会或业主联合会出面,筹集新年团拜会,让平常来往稀少的居民有一次面对面的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彼此体味到近邻的友善。正月十五元宵节,自古就是一个城市社区的节日,它强调居民的室外庆祝活动,观灯看人,是传统的民俗项目。对于今天的社区居民来说也是难得的交往机会,假面舞会,游逛街景都是不错的节日活动项目。当然,春节传统民俗的传承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重视传统中具体的年节民俗事项,正是春联、年画、鞭炮、龙灯、狮舞、团年饭、拜年、庙会、社火、压岁钱、年节礼物等等年俗细节共同营造了年节的祥和氛围。

我们社会应该充分利用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用心建设我们自己的节日,我们对一些传统民俗项目不要简单的禁止与不许。值得反思的是近年来我们认识到了部分节日传统的价值,但在实施过程中将其变成不伦不类,比如春节庙会,春节逛庙会本来是城里人最兴奋的年俗之一,人们在庙会中可以品尝地道的风味小吃,买到质量不错,价格便宜的商品,以及各式各样的新奇玩具,欣赏到各种令人目眩心跳的杂耍把戏。但现在的庙会在行政管理与商家的利益的过度关注下,庙会成为积压商品处理地,小吃也让人失去品尝的冲动,娱乐杂耍更是少之又少,项目无新无奇,而商家又缺乏诚信,失魂的庙会,自然失去吸引赶会人的魅力,很多人不愿意逛庙会了。如何将人民的庙会还给人民,让今天的鸡肋变成明天的香饽饽,真的值得城市管理者思考。

面对传统,作为当代的国民,最好多一份敬畏,用我们的身心贴近传统,去感受、体味春节民俗中的温馨,同时也需要我们对春节民俗进行意义的阐释,让春节在更多人的心中得到滋养。在全球化的今天,春节已经跨越国界,它不仅是我们本土的文化节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增强,随着华人遍布世界的脚步,春节也正成为世界许多地方共享的文化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传人,我们正在为世界传承文化。

如今是网络化与地球村的时代,同时也是咫尺千里的陌生化时代,我们常常发出“人远天涯近”的感叹。社会需要有这样一个情感交流与亲情汇聚的节日,作为调适我们生活的重要时机。传统的春节给我们提供了回归传统与祖先对话的机缘,我们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机会,不要让有着深厚文化意蕴的年节变成庸常的日子,我们在“进步”的口号下,已经失去了太多生活的情趣。如果生活中没有非同寻常的节日,没有神圣与崇高,我们的生命之树就会失去绿色,就会枯干,生活就成为毫无意义的“活着”。在现代社会时间机器的操纵之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匆忙而功利,人们的精神焦虑而孤独,我们不妨在民族节日中对礼仪性的、象征性的、微细而温情的民俗多加强调、提倡,让社会多一些文化关怀,让生活多一点色彩。

春节,犹如高悬在民族天幕上的明灯,以其独特的光芒辉映着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这样的光芒,对于我们来说光明而温暖。

上一篇:计算机基础上机作业一下一篇:关于社团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