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成语―背水一战(通用13篇)
关于战争的成语―背水一战 篇1
关于战争的成语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围魏救赵、四面楚歌、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打草惊蛇、坚壁清野、揭竿而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余勇可贾。乌合之众,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炮火连天;血肉横飞,胡服骑射,纸上谈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相关阅读推荐:
关于战争的成语―背水一战 篇2
三网融合的最高境界是利好各方。三网融合从规划进入实际操作层面之后, 最为直接的利好消息是资本市场的巨大开拓, 包括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以及光纤通讯设备制造商在内的整条产业链均将受益。
也就是说, 这是一场关于赢的战争, 不仅三方受益, 终有利市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大众。既然多赢, 何故还战?况且是场拖延十多年之久还有战下去苗头的持久战。
十二年前, 经济学家提出“三网合一”议题, 并得到国务院一再认可, 舆论界称之为“终于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尾巴上点亮了第一朵火花”。
十二年后,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如果没有意外, 5年后用手机看电视, 用电视上网, 将成为“家常便饭”。
社会如此看好, 政府这般支持, 三网融合为何却步履维艰, 况且, 还有人预测前路仍迢迢?
如果说早期三网融合还有技术瓶颈的话, 在3G数字化时代, 由于光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和TCP/IP协议的普遍使用, 技术障碍已经被基本消除, 体制问题可视为三网融合的最大阻力。
可以预见的是, 要实现国务院针对三网融合提出的阶段性目标, 最具攻坚性的仍是体制问题, 当中主要来自监管体制与运行体制两大层面:首先是中国广电与中国电信均属“分业监管”。其次是至今仍坚持事业大属性的广电业与完全市场化的电信业构成不同的市场赢利模式, 如何确保彼此竞争的公平性成了一道难解的应用方程式。
中国广电与中国电信从来就是一对不闹不吵不聚头的欢喜冤家:一个是党的喉舌工具, 内容垄断, 守土有责;一个是国家的神经系统, 渠道独厚, 实力雄厚。入世前, 两大垄断系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2001年的中国入世成彼此发展分水岭。不到十年, 坚守的成了计划经济的飞地;开放的以超越对手近十倍产值的速度闯入了世界500强。
在三网融合的进程中, 中国广电处在产业起步晚, 市场规模小、整体实力弱与商业化水平低的被动状态。相对而言, 互联网业早就做好准备, 深入推进三网融合对于多数互联网企业而言将打开巨大的增长空间;而电信业产业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运营经验丰富, 短期内新兴市场虽不会创造巨大价值, 但它却也在守株待兔。
三网融合之后, 将会出现诸如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新业务, 当中的投资与消费被认为高达六七千亿, 潜藏着巨大的经济利润。显然, 推进三网融合的相关系统都想在未来这块利润大蛋糕之中分得最大的份额。谁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 由谁来做出决定和分配, 将是三网融合面临的一大难题。
电信在硬件和资本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 这是广电难以企及的, 而且电信控制了几乎所有的无线和有线数据传输业务, 广电只能传输有线电视信号。广电的优势在于拥有独特的内容垄断特权。电信部门想做IPTV, 牌照发放权却把握在广电总局手里, 两者长期以来互不准入。
利益争夺, 较之于技术障碍, 更成为融合过程中隐形的最大问题。
三网融合之道, 是有竞有合的和谐融通之道。竞是反对垄断的良性竞争, 合是互利多赢的共生共荣。三网之间的融合不是谁吃掉谁、谁融合谁, 而是三者之间相互合作、互惠互赢。三行业中的广电与电信业本来就有垄断的特性, 垄断使生产者得以操控市场价格的空间, 让消费者从中受害。如果三网不合或三网中有一网出现安全问题, 还可以让消费者在三网之间有所选择, 倘若一强吞并两极, 就会出现新的垄断, 新的信息安全隐忧, 最后还是消费者受到损害, 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和健康有序的运行;除此之外, 三网之间也不能存在谁吞并谁的问题, 因为三网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一定的积累和实力, 假如三网之间出现恶性兼并, 只会造成三败俱伤, 事与愿违, 如此更是与国家的信息化政策相背离, 曲解了三网融合的方式和融合的真正意义。
关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有人说大战刚刚开始, 前路仍迢迢;有人期望着美好前景的到来——一场彻彻底底的“赢之战”;也有人忧心忡忡, 悲观地以为这场本来是全面深刻的改革之战蜕变成了闭门分红的闹剧, 如不及时调整战术, 它最终的结果将不是我们期待的“全赢之战”, 而是“完败之役”。
昌都:解放战争的大陆最后一战 篇3
1950年夏天,解放战争进入尾声。人民解放军横扫全中国,中国大陆只剩下西藏还没有解放。
18岁的重庆姑娘李国柱,马上就要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军政大学毕业了,她本来是要在四川参加新中国建设的,从没想过此生要与西藏发生什么关系。但一场报告改变了她的人生。
报告是由解放军18军的吕松同志作的,主题是“支援进军西藏”。吕松说,向西藏进军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继续,解放西藏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神圣事业。西藏确实艰苦,可是西藏人民世世代代在农奴主残酷剥削压迫下,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们岂不是更苦?然后,学校的政委号召大家报名去西藏。
18岁的女兵热血沸腾,向领导递交了书面申请,最终,李国柱披红戴花,成为了18军52师政治部康藏工作队的一员。这支工作队有33人,其中30人都是女兵。接下来,队员们开始做进藏的各种准备:学习宗教政策、藏语藏文,每天负重行军锻炼体力,领取进藏装备。
领取装备时,李国柱一点也没想到青藏高原的气候会怎样恶劣。发的东西有皮大衣、棉衣棉被、毛皮鞋、毛毡垫、风雪镜、吃的干菜和粮食、搭帐篷的布等等,应有尽有。可以说,当时解放军已经倾全国之力来支援进藏部队。可是李国柱嫌这些东西太沉,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回忆说,当时她把棉被中的棉絮掏出来不带,许多衣物物品也都留下,但就是这样,她的负重仍有四五十斤,因为前方的道路到了甘孜就没有车坐了,走到昌都1000公里全靠徒步,一路上的粮食给养,全得靠自己背。
9月22日,李国柱和战友们从甘孜出发,赶着运粮食和银元的牦牛驮子开始了徒步行军。她们知道,这些物资是支援前线作战部队的,自己的任务是整个昌都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
格达之死:“看来我们要兴问罪之师了”
昌都,西藏的东大门,也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向有“东走四川,南达云南,西通西藏,北通青海”,“乃滇川藏三界之中,最为要地”之说。当时西藏地方政府在这里设有“噶伦”级别(三品)的总管,驻守着藏军8个团4500余人的兵力。藏军本来总共10个团,为了打仗临时扩为16个团,所以在昌都布署的,实际是藏军的主力。
王贵,时任解放军18军司令部侦察科侦察参谋,奉命作为先遣部队的一员,跟随154团,走在整个进藏部队的最前面。他们4月28日就到达了甘孜,休整一个多月后,又翻越5000多米的雀儿山,6月28日到达德格,这里离金沙江还有60里路,金沙江对岸,就是藏军的控制范围了。
队伍虽然开到了前线,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开打。王贵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解释说,对西藏的方针,实际早在1949年底到1950年初时毛主席就已经定下。
“中央本来是不准备打这一仗的,还是考虑和平解决。”王贵说。1950年1月,尚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给中共中央西南局写信说,印度、美国都在打西藏的主意,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否则夜长梦多。毛把进军西藏的任务交给了西南局,最后,这个任务交由18军来执行。18军军长张国华,时年35岁,“号称当时解放军最年轻的军长。”王贵说。
就在解放军筹备进藏的过程中,新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之间的和谈一直断断续续在进行。1950年2月,中共西北局方面协助派出藏族干部张竞生等人入藏,带了青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廖汉生致达赖喇嘛和达扎摄政(达赖当时还未亲政)的信,这信曾在西藏官员会议上被宣读。后来张竞生被西藏当局派人送回了青海。
4月,志清法师从成都出发,准备去拉萨劝和,但到了德格以后受阻。
7月,青海寺院劝和代表团的三位活佛在解放军西北军区干部迟玉锐陪同下进藏,三个月后,在10月14日被西藏地方政府黑河总管扣留。
这里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另一位进藏劝和的格达活佛。格达是甘孜白利寺的大活佛。早在1936年红军北上抗日路过甘孜时,格达就与朱德、刘伯承等人相熟,并曾任“波巴”(即藏族)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此次解放军解放康定后,格达又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当52师的先遣部队到达甘孜后,他主动提出可以利用他原在拉萨寺院的社会关系,去说服摄政达扎和中央政府和谈。“朱德本来是想请他到北京开政协会议的,但他说,我很想见毛主席,但和平解放西藏这事更大,等我到西藏去劝和,把和平解放的事情解决了以后再到北京见毛主席。”王贵说。格达活佛7月10日从甘孜出发,他出发后,王贵他们侦察科就接到任务,要随时掌握格达西去后的情报。
“8月下旬的一天,我们到离德格30里路的岗托侦察。这里是一个交通要道,来往骡帮很多。到了龚垭村,看见来了一个骡帮,就找了一个小翻译,问他们,听说格达活佛没有?被问的几个人就傻眼了。一人说,听说格达活佛死了,昌都人已经都知道了!我们听了大吃一惊,立即赶回去向军里报告。后来格达的一个随员跑回来了,向我们报告,格达活佛被敌人害死在了昌都。”
当时在昌都,总管与拉萨联络是靠电台,这部电台由英国人福特掌握。战后福特被解放军俘虏,谈到格达之死,福特与时任昌都总管的拉鲁互相推诿,都说是对方给格达活佛下的毒。“后来福特也承认是他教唆的,但说不是他亲自下的毒。”王贵说,“格达死了,和平谈判的大门就关上了。9月上旬,我第一次听我的首长参谋处长薛和说,“格达活佛被他们害死了,看起来我们要兴问罪之师了。”
打这场仗,是为“以打促和”
彼时的拉萨,西藏地方政府内部分成主战派与主和派。时年40岁,任孜本(审计)官的阿沛·阿旺晋美是主和派的代表。他后来在自己的回忆中写到,他曾在政府官员会上说,同解放军只能谈判不能打仗。国民党号称800万军队,还有美国帮助,同解放军打的结果是彻底失败,我们西藏男女老少齐出动,也只有100万,既没有经过训练,更没有武器,怎么能打得赢?但是,当时的西藏政府,主战派占全面上风,尽管阿沛的话赢得不少官员私下的共鸣,但扩军备战仍在进行。
“他们不断地调军队,增加武器,他们听信英国人的话,认为凭金沙江横断山脉天险,能把解放军挡住。他们对解放军的实力和我们解放西藏的决心估计不足,对我们克服困难的能力也估计不足。”王贵说。
这中间,西藏地方政府一边与中央政府间接触,一边不断地接触美国、英国驻印度机构和印度外交部,请求他们施加影响阻止解放军进藏。
9月14日,新中国首任驻印度大使袁仲贤到任。袁到新德里两天后,即接见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格巴,明确告其西藏当局必须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人民解放军即将向西藏进军,西藏代表团务必于9月20日前到达北京。
夏格巴将袁仲贤的表态传到了拉萨,但拉萨方面迟迟不做正式答复。他们既不愿接受中央政府的意见,又知道解放军实力强大,于是就让在新德里的代表团尽可能地拖时间。9月23日,袁仲贤严正警告西藏代表团说:限定20日去北京谈判的期限已过,后果由你们负责。而到29日,西藏代表团仍然说,还需要两三周时间他们才能对北京方面作出答复。
至此,昌都战役就不可避免了。
“打这场仗,还是为了和谈,以打促和”,王贵说。
“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
明眼人都很清楚,以藏军的实力,对阵人民解放军悬殊太大了。所以,当王贵回忆起当年战事时,认为对于解放军来说,真正的敌人是两个:走路和吃饭。
走路,指的是汉族战士,要经历从未有过的高原缺氧环境,爬高山,趟冰河。李国柱回忆说,有一次,她们一天走过13条冰河,开始时还脱下鞋趟过去,后来发现,过河后河底的小石子都嵌在脚底,一扒下来就连肉一起下来,疼得钻心;后来索性就不脱鞋,过河后凭身体将湿鞋袜一点点烘干。而爬四五千米的高山,平常人连空手走都困难,战士们还要负重数十斤。王贵回忆说,有的同志,比如当年一位红军长征时留在这里的老战士周大兴,此次在昌都战役中重新入伍,就在雪山上心脏病突发牺牲了。
对于解放军来说,吃饭成为问题,也是空前的。以往经历的战争,都是靠根据地人民的支前,而这次他们的给养只能由自己背着,靠后面的部队用牛马驮上来。“即使你出钱到藏族地区买粮也不行。西藏地区本来就地广人稀,粮产量很低,几千人的队伍一来买粮,必然造成粮价飞涨,极大地影响人民生活。”王贵说。
但是自己背的粮食毕竟有限,王贵清楚地记得,到达甘孜后经历过十天的断粮,一天只能吃到相当于三两的代食粉,大量靠挖野菜充饥;在打昌都战役后,又经历过十几天的断粮。
就是忍饥挨饿,也还要给群众“做好事”。王贵回忆说,当时部队沿袭在内地行军作战时的传统,实行“满缸运动”,即部队要给住的房东家把水缸天天挑满。打坏一个瓦罐子也要掏出银元赔偿。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执行部队纪律的问题了,王贵说,部队出发前,邓小平曾经有过一个指示,18军进藏,原则是“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这实在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战略考虑。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像昌都战役这种规模的战役不算是什么大战,但是其准备时间之长,政治斗争策略的着力推进,却是前所未有的。
在西方的一位著名藏学家戈尔斯坦的名著《喇嘛王国的覆灭》中,对于人民解放军当时的纪律严明也有详实记载,而且他分析说,康巴人实际与拉萨政府之间的关系很脆弱,共产党觉察到了这一点,发起非常有效的宣传攻势。解放军的秋毫无犯,让他们在当地藏族百姓中赢得“新汉人”的口碑。
解放军除了得到格达活佛的热情支持,还争取到了大头人夏格刀登、女土司降央白姆等当地头面人物。就在昌都战役爆发前,18军军长张国华亲自上门拜访夏格刀登,得到了他支援一万多头牦牛来运粮的确切保证。
战役17天:全歼藏军主力
1950年10月7日,昌都战役正式打响。解放军的攻势,分为南线和北线,集中主要兵力在北线。南线由53师157团自巴塘渡金沙江,攻歼宁静藏军,直出邦达、八宿,切断藏军西南退路。而北线又分了左、中、右三路:左路担任正面攻击,自岗拖抢渡金沙江;中路自邓柯渡江后首先歼灭生达地区藏军,尔后直取昌都;右路由154团和青海骑兵支队等部队组成,担任大迂回,神速直插类乌齐、恩达,切断藏军西逃拉萨之路。
“这三路中,右路部队是最重要也是最艰苦的一支队伍,”王贵说,“藏军战斗力不强,但他们地域辽阔,骑兵又多,要打歼灭战,不能打击溃仗。关键是截断他们从昌都西逃拉萨的退路。要把藏军主力歼灭,这样他们才会抵抗无望,派代表求和。”
王贵所属的军侦察营属于左路的部队。第一仗渡金沙江打得并不顺利,地形不利,炮火支援又不到位,一只牛皮船被藏军打沉,15名战士全部被冲走牺牲了。“战士们憋了一肚子气。渡过江后一路猛追藏军,追到觉雍的地方,藏民说前面有七八百藏军呢,我们迅速把敌人大部包围了,打了个歼灭仗,敌人团长吓坏了连鞋没穿就跑了。这是我们打的一系列小仗中最大的一仗。”
直到昌都战役发起4天后,战败的藏军纷纷逃回昌都,上任昌都总管才一个来月的阿沛方才得知前线告急。阿沛连日发电报向拉萨报告军情,却迟迟得不到答复。10月15日,阿沛的侍卫官错果通过无线电台向拉萨交涉,问为什么我们发了三封急电没得到一封答复?对方说,此刻正是官员们举行郊宴的时候,他们全都参加郊宴去了——原来拉萨当局的官员们不相信局势会这样严重,他们还在过“林卡”(郊游)吃喝玩乐!
18日,阿沛率两千余藏军离开昌都向西撤退,他们发现,他们的后路恩达一带也已经被解放军占领,他们实际已经无路可逃,这样,阿沛与藏军们退到了朱古寺。
藏军方面谁也不曾料到解放军会如此神速。解放军右路军由52师副政委阴法唐率领,平均日行军100~120华里,翻越两座大雪山,完成迂回穿插。这已经是超越人体极限的行军。“青海骑兵支队的战马都累死了三分之一,骑兵们都变成步兵了。”王贵说。
若以一般常理来看,从未进过藏的汉族人,以这样的强负荷,在如此海拔的高山一天行军100华里,那是完全不可能的,这样的地形应该能挡住解放军的。但是,在那个年代,这支队伍却以其特有的精神力量,完成了人体极限的奇迹。
10月20日,阿沛派出的两名和谈代表与解放军骑兵支队接触上了。解放军的代表来到朱古寺。经协商,21日上午,阿沛下令所有藏军共2700人全部放下武器,并交出了英籍报务员福特。
24日,昌都战役全部结束,共毙、伤、俘藏军5700余人,解放军伤亡114人,完全实现了聚歼藏军于昌都及其之西的战役意图。
也许是一种巧合,就在昌都战役结束的第二天,数千公里之外,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了鸭绿江,另一场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
关于战争中炮火的成语 篇4
关于战争词语
1、破釜沉舟 短兵相接 城下之盟 负荆请罪 百战不殆
2、攻无不克 血战到底 千军万马 纸上谈兵 乌合之众
3、决胜千里 马放南山 倒戈相向 运畴帷幄 出奇制胜
4、兵荒马乱 坚壁清野 以逸待劳 四面楚歌 枪林弹雨
5、战火纷飞 暗渡陈仓 偃武息戈 余勇可贾 刀光剑影
6、勇冠三军 草船借箭 调虎离山 有勇无谋 揭竿而起
7、烽火连天 战无不克 偃甲息兵 万夫莫开 决一雌雄
8、龙血玄黄 远交近攻 一夫当关 大获全胜 折戟沉沙
9、盘马弯弓 胡服骑射 步步为营 腹背受敌 屡战屡败
10、全民皆兵 风声鹤唳 邯郸学步 退避三舍 知己知彼
11、速战速决 望梅止渴 围魏救赵 杀身成仁 归马放牛
12、浴血奋战 作壁上观 骁勇善战 招兵买马 再衰三竭
13、一鼓作气 同仇敌忾 连战皆捷 釜底抽薪 弹尽援绝
14、唇枪舌剑 上兵伐谋 刀剑无眼 赤膊上阵 毛遂自荐
15、势如破竹 秣马厉兵 各自为战 冲锋陷阵 烽烟四起
16、知彼知己 刀枪入库 以战养战 暗度陈仓 百战百胜
17、血肉横飞 如火如荼 战无不胜 出其不意 决一死战
18、枕戈待旦 攻其不备 兵戎相见 打草惊蛇 完璧归赵
19、马革裹尸 穷兵黩武 背水一战 老马识途 汗马功劳
20、运筹帷幄 金戈铁马 硝烟弥漫 炮火连天 锐不可当
21、用兵如神 人仰马翻 声东击西 单枪匹马 南征北战
22、草木皆兵 孤军奋战 人困马乏
关于战争词语解释
1、兵拏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2、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景象。
3、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跟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4、洗兵不用:兵:兵器。洗净兵器。收藏起来,不再使用。比喻停止战争。
5、龙战鱼骇:比喻战争激烈。
6、黩武穷兵: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7、息兵罢战:停止或结束战争。
8、以战养战:利用战争中获取来人力、物力跟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9、罢战息兵:停止或结束战争。
10、轻动干戈:轻:轻率;干戈:古代兵器。轻率地动武挑起战争。
11、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景象。
12、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13、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无穷灾祸。
14、刀痕箭瘢:刀砍箭击伤口治愈后留下疤痕。形容战争留下创伤。
15、伐罪吊民: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口号。
16、金革之声:金革:兵器跟铠甲。兵器与铠甲相撞击声音。指战争。
17、铸甲销戈: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跟平。
18、启羞兴戎:启:开;戎:战争。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
19、龙战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同“龙血玄黄”。
20、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雄姿。
21、倒戢干戈: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同“倒载干戈”。
22、休兵罢战: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23、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24、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25、偃武櫜兵: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26、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27、连天峰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28、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29、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动荡混乱。
30、风尘之警:指战争或骚乱警报。
31、锋镝之苦:锋:刀或剑尖端;镝:箭头。指刀砍箭射痛苦。形容遭受战争苦难。
32、金戈铁骑: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雄姿。同“金戈铁马”。
33、偃武息戈: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34、金戈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雄姿。同“金戈铁马”。
35、非战之罪:不是战争本身罪过。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36、破斧缺斨:斧、斨,泛指兵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代价。
37、兵革互兴: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38、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39、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战时穿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40、穷兵极武:穷:竭尽;极:用尽。极力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41、烽火四起:战争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42、流血浮丘:流备可以山丘漂起来。比喻战争中死伤人极多。
43、宿将旧卒:指久经战争将领跟士兵。
44、有事之秋:指战争或多事故年头。
45、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46、兵连祸深: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47、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景象。
48、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灾乱。
49、偃武休兵: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50、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51、久经沙场:指长期经历战争考验。
52、甘为戎首:甘:情愿,甘愿;为:做;戎:军事,征伐;戎首:挑起战争人。甘愿当战争主谋。
53、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54、偃革倒戈: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55、大动干戈:干戈:古代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56、手中败将:在战争中被自己打败或在竞赛中输给自己人。
57、磨盾之暇:暇:闲暇,余暇。指在战争余暇。
58、诉诸武力:诉:诉讼。武力:军事力量。指用战争来解决冲突。
59、首唱义兵: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战争。
60、来好息师:招致跟好,停止战争。
61、止戈兴仁: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62、倒载干戈:倒: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63、勤兵黩武: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背水一战》成语故事 篇5
背:背向;水:江河大海;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在很艰难的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背水一战文言文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 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 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 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 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 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 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 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 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 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 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 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 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於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 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 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 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 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背水一战译文
韩信和张耳率领几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赵王、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豹,生擒夏说,新近血洗阏与,如今又以张耳辅助,计议要夺取赵国。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阻挡。可是,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否则,一定会被他二人俘虏。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刻板书生,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不用欺骗诡计,说:我听说兵书上讲,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它,超过敌人一倍就可以交战。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强大的后续部队到来,又怎么对付呢?诸侯们会认为我胆小,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不采纳广武君的计谋。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停下来宿营。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隐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的军队。韩信对部下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攻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又让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说:今天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韩信对手下军官说: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地形筑造了营垒,他们看不到我们大将旗帜、仪仗,就不肯攻击我军的先头部队,怕我们到了险要的`地方退回去。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天刚蒙蒙亮,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耳新已进入河边阵地。全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赵军已不能取胜,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营垒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慌潜逃,赵将即使诛杀逃兵,也不能禁止。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彻底摧垮了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泜水岸边生擒了赵王歇。
背水一战的相关典故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数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赵国。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战。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韩信的必经之地。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正面死守不战,派兵绕到后面切断韩信的粮道,把韩信困死在井陉狭道中。陈余不听,说:韩信只有几千人,千里袭远,如果我们避而不击,岂不让诸侯看笑话?
韩信探知消息后,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半夜,韩信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其余汉军吃了些简单干粮后,马上向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绵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
天亮后,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率众开出井陉口。陈余率全军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陈余下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双方厮杀半日,赵军无法获胜。这时赵军想要退回营垒,却发现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
战后,有人问:兵法上说,要背山、面水列阵,这次我们背水而战,居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韩信说: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背水一战的故事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注释
信:韩信,刘邦手下大将;韩信派出1万人沿着河岸背水摆开阵势,赵军大将陈余得知消息,大笑韩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灭亡。成语故事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又展开了一场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的楚汉相争。
背水一战是韩信的大阴谋
刘邦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韩信。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项梁死后,韩信又跟了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
韩信有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等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了汉王,被刘邦拜为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向汉王详详细细分析了楚(项羽)汉双方的条件,认为汉王发兵东征,一定能战胜项羽。汉王越听越高兴,只后悔没早点发现这个人才。打那以后,韩信就指挥将士,操练兵马,东征项羽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公元前205年,韩信偷袭魏王豹,灭掉魏国。10月,刘邦又派他与张耳率几万军队向东继续挺进,攻击赵国。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立刻在井陉口聚集20万重兵,严密防守。
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对大将陈余说:韩信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胜仗,可谓是一路威风,现在他又乘胜远征,企图攻下赵国,其势锐不可挡。不过,他们运送粮食需经过千里之遥,长途跋涉。现在我们井陉山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进,汉军的粮草队必定落在后面。这样你暂时给我3万人,从小道出击,拦截他们的武器粮草,断绝他们的供给,汉军不战死也会饿得半死。你在这里坚守要塞,不与他们交战,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用不了几天我们就可活捉韩信。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然后韩信又派出1万人沿着河岸背水摆开阵势。背水历来是兵家绝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陈余得知消息,大笑韩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灭亡。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韩信、张耳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靠拢。陈余则指挥赵军拼命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这时韩信埋伏的20xx轻骑兵,见赵军倾巢出击,立即飞奔驰入赵营,拔掉赵国的全部军旗,换上汉军的红旗。
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这时汉军两面夹击,赵军大败。士兵们杀死了陈余,抓获了赵王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就是成语背水一战的来历,这个成语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表示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与敌人决一死战。
描写战争的成语 篇6
【白骨露野】: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兵革互兴】: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兵连祸深】: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兵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戢:停止。战争就象玩火,不在适当情况下及时止息,就会把自己烧掉。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楚河汉界】:楚(项羽)、汉(刘邦)相争时,双方对峙的河界。后来中国象棋盘的双方分界处写有“楚河汉界”。也比喻一般战争的前线。也作“楚界汉河”。
【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大动干戈】: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刀痕箭瘢】:刀砍箭击的伤口治愈后留下的疤痕。形容战争留下的创伤。
【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倒戢干戈】: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同“倒载干戈”。
【黩武穷兵】: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伐罪吊民】: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伐罪吊人】: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非战之罪】:不是战争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风尘之警】:指战争或骚乱的警报。
关于战争的成语―背水一战 篇7
1 字里行间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
以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为代表的私人化小说中无处不表现出强烈又鲜明的主体意识, 其中, 比较突出的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 对于性别意识有很细致的感受并且带有非常强烈的个性创作倾向。在创作作品及其中人物的时候表现为突出的女性主义或者是女权主义思想。另一方面, 对于个体的生命体验和成长经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捕捉, 并且在创作中非常尊重这些体验和感受, 然而这种尊重意识的强烈程度又是小说创作中前所未有的, 表现出对于内心世界细腻、深入的描写。林白的这个作品以一个女性的心灵成长过程作为主题, 通过诸多成长细节的叙述, 讲述了一个引人思索又不着边际的成长历程, 让人感觉忽近忽远又能引起很多人的心灵共振。《一个人的战争》以小女孩林多米为人物创作主体凸显出来, 而男性角色的存在只是作为背景, 女性主义意识极强。在小女孩慢慢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女性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性别意识逐渐觉醒, 个人意识也越来越鲜明, 文章中有多处对于女性意识启蒙的细节, 通过这些启蒙事件的一点点累加, 她对性的认识慢慢显现出来。无论是同性之间还是异性之间, 作家的描写都是围绕着女性的主体意识。另外,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中, 处处洋溢着对于生命个体的尊重。作者通过描写小女孩对于性和成长的个人体验, 表现出对于生命探索的好奇和不可控制, 把生命的体验描写得细致入微, 让我们不自觉地步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仿佛和她一块体验生命的过程和成长的困惑, 小女孩的世界是如此的纯净和透明, 我们透过小女孩的眼睛和心灵重新感觉生命递进的奇妙过程, 作者对于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关注由内到外地展现出来。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通篇渗透着主体意识思想和强烈的个性化色彩, 把一个生命个体的描写作为作品的主要内容, 在其他作品中是很难达到的。
2 对于女性成长经历的细致描述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用很特别的方式将一个女人的成长历程点滴记叙, 其中的心理变化描写细致入微, 从一个对于生命和世事充满好奇的小女孩到成熟独立、渴望爱情的女性, 这个过程曲折神秘, 没有重大历史社会事件对其影响和介入, 只是专注于成长本身的过程。它开启了女性封闭已久的心扉, 通过回忆和想象梦幻与潜意识相交织, 导演了一场女性与自我、女性与男性、女性与社会的立体化战争。一个女性的内心世界是一个神奇又隐秘的世界, 长期深埋于自己的角落里, 怕别人发现又期待别人探索, 在这种矛盾和困惑交织的状态下, 会产生很多自然而然又无法解释的个性化想法, 这些想法大多数都被世俗观念压抑, 让人渐渐地淡忘了。童年时期的独居经历, 在自己小小世界里孤独地生活, 缺乏关爱让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少女时代对于原有生活状态的抗拒, 成年时期对于爱情的疯狂, 在一个女性的成长过程中, 这些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地体现出来, 作者以林多米这个小女孩为主体将这些细小却能够触动内心软弱之处的内心体验在作品中呈现。在童年时代的描写中, 作者的描写呈现一个朦胧又梦幻的内心世界, 充满情趣又纯洁美好。在她的少女时代, 描写中充满少女成长过程中的反叛和孤寂, 渴望逃离故乡其实是对童年生活的逃避, 她渴望在新的环境下重新构建自己安宁的内心世界, 然而内心的体验是不能够被掩盖的, 在这样欲盖弥彰的一进一退中, 我们看到一个少女成长中的彷徨和纠结。林多米渐渐成长为成熟的女人, 开始渴望风花雪月的爱情, 在一场又一场的爱情悲剧之后, 林多米再次选择了漂泊和逃避, 可是无论如何都逃不开灵魂的羁绊和内心的不舍, 在这个男人主宰的世界里, 一个内心真挚又坚强的女性总是纠缠于矛盾之中无法自拔。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是一篇女性内心独白也是一部现代女性的心灵成长史诗。
3 颠覆式的叙事手法
在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 既表现出对于社会文化和固有秩序的颠覆, 又有对思想意识的颠覆。作者用个性化的语言展现鲜活生命的自由涌动, 感性与理性穿插在一起, 平淡的叙述中激荡着诗意的浪花, 在对历史的回望过程中却游弋于未来的幻想, 在逃避和依恋中来回游走, 时而轻快, 时而停滞, 展现一个思想跳跃、别出心裁的女性内心。在很多对于梦境的描写中, 完全脱离了原有的思路, 打造身体和心灵的飞翔, 借林多米的自言自语, 展现一个颠覆常规的内心世界, 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自由随意地打破常规和现实, 叙述的过程无拘无束, 她用独特的性别语言完成了一个敏感女性在男权世界的自我书写。在对回忆和梦境的描述中, 却给我们真实的体验, 写出一个女性在男权世界的悲观和无助, 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迷恋和内心迷失, 不断地流露出自我表达和认识的渴望, 写出了对于命运的感慨, 她试图颠覆和反馈原有的性别秩序, 颠覆了原有的两性概念, 全然一个女权主义者的内心写照。她的反传统观念还体现在人生目标和婚恋观念上, 对于同性的迷恋和对异性的逃避渗透着青春的懵懂和躁动, 真诚、坦率地描写出女性成长过程中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和思绪历程, 对于其他女人心心念念的生活表现得无所谓, 而对于别人忽视的感觉却念念不忘, 男性在她的世界里彻彻底底的成了陪衬, 女性自己是实实在在的主人公。男性在文中是异常丑陋和低贱的伤害者, 女性是内心善良、勇敢无畏的正义战士, 男性的生活平淡无奇, 女性的世界充满暖意、活力。这是对异性的贬低和抗拒及对同性的崇尚和赞美, 这恰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所主张的。
摘要: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是私人化小说的代表, 是一部很具开拓精神的作品, 本文是在研读和品味该小说的基础上, 从主体意识、女性成长经历和颠覆式写作手法三个方面来阐述私人化小说的特点。
关键词:《一个人的战争》,私人化小说,创作特征
参考文献
[1]黄文丽, 由林白.《一个人的战争》透析其私人化小说创作特征[J].聊城大学学报, 2008 (2) .
战争诗句 名言 成语 篇8
1、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北朝民歌《木兰诗》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北朝民歌《木兰诗》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
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杜甫《石壕吏》
5、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怅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8、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家人。南宋·戴复古《淮村兵后》
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0、积尸草木腥,血流川原丹。唐·杜甫《垂老别》
11、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唐·白居易《自河南经乱》
1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范仲淹《渔家傲》
1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6、当阳长坂日当中,血染征袍透甲红。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1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118、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19、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2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战争名言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战争成语
关于战争的作文:战争作文 篇9
关于战争的作文:战争作文
一提起战争,似乎并不寻常。从古至今,差不多每时每刻都有过战争。不扯那么远,就从二十世纪初说起。一二十年代的一战,三四十年代的二战;五十年代的朝鲜危机,六十年代的越战;七十年代的中东战争,八十年代的海湾战争;九十年代的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就连到了新千年也没能避免这第二次波斯湾战争。
战争并不是所有人都主张的,主张战争的人而是那些贪婪的政客们。他们像一头头虎视眈眈的狼,望着别的国家的资源便流着口水,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然后又随便选一个借口就一声令下将本国大兵开进别国。士兵们拼死花了许多代价占领了另一个国家,而政客们呢?一边渡假一边挑选应该把自己的哪个附属公司安排在这个国家。至于为他牺牲的士兵,给两个破钱就打发了,而他自己却在那里发着横财。我想这些政客也许没想到当他们发横财的时候,有多少被占国平民正在受苦,有多少平民在战争中无家可归,有多少手无寸铁的人死于战乱!就说说最近登上报纸的那些伊拉克平民的照片吧。一位年轻的父亲抱着只有七八岁的儿子无奈的地站着,在那位父亲的脸上愤怒中带着许多悲伤。原来,在空袭中他们的房子被移夷为了平地。另一张照片照的是一位刚刚成人的小伙子,他跪在了地上,在他身前摆着他母亲的残肢。据了解,再一次空袭中他的家人全死了,我想这种感情的伤痛会影响这个小伙子的一生。在这次战争中被这样拆散的家庭不计其数,但是美英的那些政客们为什么还要下令军队进攻呢?难道他们的良心都被金钱遮掩了吗?
关于战争的古诗 篇10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关于战争的文章 篇11
我是一棵热爱和平的橄榄树,生活在上海火车南站,看着那里人来人往,吸着甘甜的中国水。
1937年8月28日,和往日一样,火车站还是热热闹闹的,突然三架飞机出此刻我的视线中,不好!日军又来侵略了,我用力甩着枝条打在了一个报警器上,想引起人们的注意。让人们火速离开,离开这死神的威胁。
“呜——!呜——!”防空警报响起来,可八路军还没有来,我用力抽打着报警器,把信息传递出去。
一条火线划过天空,直直地向火车站飞来,我急了,用力生长着,想用那柔软的枝条遮盖火车站,想尽自我的力量挽救火车站。
“轰隆!”只见一声巨响,火车站开始倒塌,有的人躺在血泊中,许多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不远处有一个小男孩坐在两具尸体上号啕大哭:“妈妈,你别睡着啊!”“爸爸,你快来救我啊!”他脸上充满了恐惧,双手用力拍打着他的爸爸妈妈。
刹那间,尸体满地,日军的一颗炸弹飞到我的身上,只见我的上半身脱离下半身,向前飞去,正好落在小男孩的前面。只见他手中抱着一只小狗,那小狗靠在他怀里,好像在安慰他。天空中又划过几条火炼,地上的尸体越来越多,天桥倒塌了,候车厅轰隆隆地塌下,一些石头飞到小孩子身上打出道道伤口,他越哭越哑,直到最终。嘴虽然张大着可一点声音也喊不出来,原本粘满灰的脸上划过的条条斑痕。满脸惊恐的他仍哭爹喊娘,却不明白爸爸妈妈永远不会回来了。
关于战争的句子 篇12
2.战争已经变成一种神秘的科学,令人高深莫测。但是战争其实是一个极自然的东西,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必要的东西。战争就是生活。
3.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
4.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
5.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
6.这是你一个人的战争,你要做的,就是利用更多的资源来打赢这场战争。
7.一切战争都是对民族使用暴力,但这并不妨碍社会主义者赞成革命战争。
8.拧角的战术是非常糟糕的,马的战术比牛的战术高明,狼的战术又比马的战术高明。
9.无论谁,在他接受用部属的鲜血、朋友的牺牲挣来的欢呼时,永远要记住谦卑。
10.对战争的态度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环境、阶级对比关系等等而有所不同。永远根本拒绝参加战争是没有道理的。
1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2.最近几个月来,伊拉克国内安全形势持续恶化,暴力事件频繁发生。
1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4.日复一日地坚持练下去吧,只有活动适量才能保持训练的热情和提高运动的技能。
15.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
16.有一场战争你永远不会赢,那就是和过去的战争;有一种纠缠注定不会有结果,那就是和过去的纠缠。
17.父亲二十岁从军,四十岁退伍,但在我感觉中他一直是个军人。生在那时代,他先是身不由己地成为军人;战争岁月中的经历,又使他成为一辈子的军人,即使在退伍之后。
18.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
19.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
关于描写战争的诗词 篇13
◆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采桑子《重阳》一九二九年十月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好词好句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忆秦娥《娄山关》一九三五年二月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从军行 杨炯的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关于战争的成语―背水一战】推荐阅读:
关于战争的诗词、名言、成语05-11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06-13
关于战争的格言语录05-24
关于战争和平的名言06-07
关于战争的名句英语11-12
关于战争的现代诗歌07-14
关于战争的经典散文随笔10-24
关于战争的小学四年级400字作文06-08
关于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700字07-31
关于信息化战争中的精确打击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