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法律答案

2024-08-02

思修法律答案(共6篇)

思修法律答案 篇1

下编 法律基础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C)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

A.国内法 B.普通法 C.自治条例 D.经济法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中有(D)。A.刑法 B.根本法 C.民法 D.规章

3、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A)。A.国内法和国际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4、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程序不同,可以划分为(B)。A.成文法和习惯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程序法和实体法 D.一般法和特殊法

5、按照适用的范围不同,可以划分为(B)。A.实体法和程序法 B.一般法和特殊法 C.国际法和国内法 D.成文法和习惯法

6、按照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划分为(B)。A.一般法和特殊法 B.实体法和程序法 C.国际法和国内法 D.成文法和习惯法

7、按照制定和表达的方式不同,可以划分为(A)。A.成文法和习惯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国内法和国际法

8、在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律分类中,一般有(D)的划分。A.公法与私法 B.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 C,宪法与普通法 D.普通法与衡平法

9、在民法法系的国家的法律分类中,有(C)的划分。A.特别法与一般法 B.成文法与习惯法 C.公法与私法 D.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

10、划分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律的(D)。A.适用范围 B.制定和实施的主体

C.制定和表现的形式 D.阶级本质和借以建立的经济基础

11、划分法系是按照法律的(B)。A.表现形式 B.历史传统 C.规定内容 D.阶级本质

12、中华法系主要是指(D)的传统。

A.中国社会主义法律 B.中国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 C.中国奴隶制社会的法律D.中国封建制社会的法律

13、法律主要体现的是(B)的意志。A.全民的 B.统治阶级 C.党 D.整个社会

14、法律是以(D)为基础的。

A.意志 B.政治 C.国家 D.经济关系

15、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D)。A.1982年宪法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16、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B)。A.党中央 B.广大人民群众 C.国务院 n.全国人大

17、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准是(A)。A.宪法和法律 B.社会道德 C.社会习惯 D.风俗和礼仪

18、在我国的司法机关中包括有(A)。A.审判机关 B.人民政府 C.监察部 D.人民代表大会

19、在我国的执法机关中包括有(B)。A.检察机关 B.人民法院

C.各级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0、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C)。A.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B.监察机关 C.检察机关 D.审计机关

21、法律文本如果没有规定何时生效,那么该法律就(C)。A.没有效力 B.没有生效

C.推定为公布即生效 D.需要规定具体的生效时间

22、关于法律溯及力,我国刑法规定(D)。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23、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那么(D)适用我国法律。A.可以 B.可以不 C.有的 D.一律

24、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那么(C)适用我国法律。A.全部 B.一律不

C.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都 D.有的要

25、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A)适用我国法律。A.原则上 B.基本上不 C.基本上 D.可以

26、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如果伤害了我国或者我国公民的利益,(B)适用我国法律。A.必须 B.可以 C.不可以 D.应该

27、(A)是一种绝对权利。A.财产权 B.债权

C.合同双方之间的权利 D.消费者对商品出售者的权利

28、(B)是一种相对权利。

A.生命权 B.债权 C.肖像 D.名誉权

29、一般义务包括有(C)。A.缴营业税 B.缴学费 C.不得损害公物 D.履行合同 30、特殊义务包括有(A)。A.债务 B.不得损害他人健康 C.维护公共秩序 D.遵守纪律

31、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中,包括有(C)的监督。A.全国人大 B.全国政协 C.省人民政府 D.司法机关

32、我国法律实施监督的关键是(B)的监督。A.全国人大 B.中国共产党 C.全国政协 D.社会性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 宪法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它集中表现各种(D)的对比关系。A.政治权力 B.经济力量 C.阶级斗争 D.政治力量

2、宪法的制定与修改都要经过区别于(A)的特别程序。A.普通法律 B.一般法律 C.特别法律 D.基本法律

3、我国第-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C)年制定的宪法。A.1949 B.1952 C.1954 D.1975

4、我国现行宪法是在(B)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A.1978年 B.1982年C.1979年 D.1984年

5、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到1999年为止全国人大对1982年宪法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共有(D)修正案。A.15条 B.21条 C.19条 D.17条

6、我国的国体是(A)。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D)。A.基本制度 B.政治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基本政治制度

8、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B)。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据(C)原则,选举产生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A.三权分立原则 B.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C.民主集中制 D.下级服从上级原则

10、我国的(C)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A.民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选举制度 D.少数服从多数制度

11、我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B)以法律规定。”

A.政治协商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政治协商会议

12、“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内,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经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决定,可以容许局部地区由于(C)而不实行社会主义的政策。A.国际的原因 B.国内的原因 C.历史的原因 D.现今的原因

13、(C)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A.公有制 B.社会主义制度 C.社会主义公有制 D.私有制

14、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由(D)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A.全体经济组织内的劳动者 B.集体群众组织内的劳动者 C.全体群众组织内的劳动者 D.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劳动者

15、私营经济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并存在(B)的经济形式。A.一般劳动关系 B.雇佣劳动关系 C.集体劳动关系 D.私人劳动关系

16、人权指作为一个人(C)享有的权利。A.应该 B.实际 C.应该和实际 D.应该和可能

17、(B)是人权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本国公民所享有的权利。A.私人权 B.公民权 C.隐私权 D.选举权

18、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D)。

A.权利 B.义务 C.权力和义务 D.权利和义务

1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每届任期(B)年。

A.4 B.5 C.6 D.10 20、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其职权包括:(C)、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除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外的其它法律等。

A.制定宪法 B.制定法律 C.解释宪法 D.解释基本法律

21、全国人大常委会应解释法律,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D)进行审查和监督。A.合宪性 B.合法性 C.合宪性和合理性 D.合宪性和合法性

22、国务院实行(A)负责制。

A.总理 B.主席 C.国务委员 D,秘书长

23、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B)选举。A.下一级的人民代表 B.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 C.同一级的人民代表 D.同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

24、人民法院是我国的(D),它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A.执行机关 B.检察机关 C.监督机关 D.审判机关

25、(B)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人民政府

26、上级人民检察院(B)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A.检察 B.领导 C.监督 D.指导

第二节 行政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行政行为是指国家机关的(D)。

A.内部行为 B.民事行为 C.政治行为 D.对其外部行使公共权力并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2、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C)行使。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人民政府

3、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B)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A.区 B.县 C.省 D.直辖市

4、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D)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A.可以 B.不可以 C.不必 D.应当

5、不满(B)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A.10 B.14 C.16 D.18

6、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A)行政处罚。A.应从轻或者减轻 B.应从轻 C.应减轻 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

7、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A)行政处罚。A.不予 B.应当 C.可以 D.根据情况而定

8、违法行为在(B)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A.1 B.2 C.3 D.4

9、《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中(B)对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A.原告 B.被告 C.原告和被告 D.原告或被告

10、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C)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A.应该 B.必须 C.可以 D.不可以

11、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D)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A.原告 B.原告经常居住地 C.被告 D.不动产

第三节 民事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D),是我国调整民事关系的主要规范性法律文件。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商法典》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A)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A.2年 B.3年 C.4年 D.3年或4年

3、合伙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经营活动,由(D)承担民事责任。

A.合伙负责人 B.其他直接责任人 C.合伙负责人和其他人员 D.全体合伙人

4、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应承担(B)。A.按份责任 B.连带责任 C.过错责任 D.公平责任

5、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其划分的标准是(C)。A.代理权的权限范围 B.代理人的亲疏关系 C.代理权产生的根据 D.代理行为存在的意义

6、债权人的代理人请债务人履行拖欠的债务,这在法律上将引起(B)。A.时效中止 B.时效中断 C.时效延长 D.法定时效期间的改变

7、监护人只有在(C)情况下才能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A.征得被监护人同意 B.经被监护人所在单位批准 C.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 D.经法院判决认定

8、相邻权是法律针对(B)而对相邻方的能力或资格做出的规定。A.动产 B.不动产 C.历史通道 D.建筑物

9、所有权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D)。A.占有权 B.使用权 C.用益权 D.处分权

10、(C)是债发生的最重要最普遍的根据。A.赠与行为 B.不当得利 C.合同 D.无因管理

11、在下列各项中,依法律规定可以授专利权的有(D)。

A.科学发现 B.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C、动物和植物品种 D.动物和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

12、(B)的申请专利权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专利权也为该单位所有。A.计算机软件 B.职务发明创造 C.集体作品 D.非职务发明创造

13、对于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法律规定实行(C)原则。A.使用在先 B.完成在先 C.申请在先 D.一体对待

14、我国专利法规定,(A)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内20年。A.发明 B.实用新型 C.外观设计 D.智力活动的技巧

15、商标使用的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为了便于识别,应当有(C)的特征。A.明确 B.醒目 C.显著 D.悦目

16、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以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在同一天申请注册的,商标局应公告(C)。A.申请在先的商标 B.申请人效益较好的使用商标 C.使用在先的商标 D.在不同地点范围内分别使用

17、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C)。A.个人所有财产 B.依法规定享有的财物 C.个人合法财产 D.公民的收入和储蓄

18、(D)只限于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并且只能继承被继承人子女应继承的份额。A.法定继承人 B.遗嘱继承人 C.遗赠人 D.代位继承人

19、如果遗嘱人先后立了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应以(D)为准。A.自书遗嘱 B.代书遗嘱 C.录音遗嘱 D.最后一份遗嘱 20、我国法律规定,遗嘱扶养协议是公民与(B)签订的。

A.配偶 B.法定继承人之外的公民或者组织 C.兄弟姐妹 D.外祖父母

21、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开始后,(D)的效力为最高。A.法定继承 B.遗嘱继承 C.遗赠 D.遗赠扶养协议

22、继承人应先用遗产清偿被继承人生前的合伙债务,其清偿的原则是(C)。A.完全清偿 B.父债子还 C.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 D.遗产不足部分按实际情况合理湾偿

23、我国继承权纠纷的诉讼时效为(B)。A.1年 B.2年 C.4年 D.15年

24、(C)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关于合同关系的主要规范性文件。A.1998年 B.1997年 C.1999年 D.1996年

25、当事人订立合同,(B)应当以通知的方式做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约定的行为做出的方式除外。

A.要约 B.承诺 C.要约邀请 D.附条件的合同

2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登记、批准的合同,自(D)生效。A.成立时 B.条件成就时 C.期限届至时 D.手续完备时

27、合同当事人的撤销权,应自合同成立起(A)行使。A.1年以内 B.2年以内 C.六个月 D.4年以内

28、在合同履行时,如果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或部分履行债务给债权人增加的费用,由(B)负担。A.债权人 B.债务人 C.受益人 D.债权人、债务人共同

29、诉讼时效中止是在诉讼时效期间的(B),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未能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A.一年内 B.最后六个月内 C.六个月 D.三年内 30、婚姻自由的内容其中包括(D)。

A.恋爱自由和订婚自由 B.结婚自由和同居自由 C.订婚自由和结婚自由 D.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31、法定婚龄是指(A)。

A.男女可以结婚的最低年龄 B.男女可以结婚的习惯年龄 C.男女结婚的平均年龄 D.男女结婚的最佳年龄

32、以下情况能够结婚的是(B)。

A.某女与其表兄 B.曾患麻风病已经治愈的某男与其女友 C.同性恋者某两男 D.年龄未满18岁的周某与吴某 [L

33、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准予或不准离婚应以(C)作为区分的界限。A.是否共同生活 B.有否子女

C.夫妻感情是否破裂 D.是否分居达三年

34、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B)是必经程序。A.仲裁 B.调解 C.和解 D.判决

第四节 刑事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表明,对于所有的犯罪人,在(D)一律平等。A.制定刑法上 B.解释刑法上 C.执行刑罚时 D.适用刑法上

2、我国刑法规定,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针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按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A)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A.犯罪地 B.其本国 C.本人居住地 D.经常住所

3、在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上,采取的是(A)原则。

A.从旧兼从轻 B.从新兼从重 C.从旧兼从重 D.从新兼从轻

4、一般来说,犯罪行为所有直接作用的具体物或具体人,是(D)。A.社会关系 B.犯罪客体 C.危害结果 D.犯罪对象

5、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C)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一般 B.住院治疗 C.精神正常 D.无人监护

6、醉酒的人犯罪,依我国刑法规定,(B)负刑事责任。A.可以 B.应当 C.必定 D.根据犯罪情节

7、我国刑法规定对单位犯罪采取(C)。

A.对单位判处罚金 B.对直接负责人员判处刑罚 C.双罚制 D.重罚制

8、根据刑法规定,过失犯罪,(A)才负刑事责任。

A.法律有规定的 B.情节严重的 C.造成重大损失的 D.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

9、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行为达到(C)程度,就可进行正当防卫。

A.犯罪 B.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C.具有社会危害性 D.杀人行凶等暴力行为

10、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要区别是(D)。A.实行的目的不同 B.实行的程度相同

C.针对的行为相同 D.必须针对的是否不法侵害行为

11、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B)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A.中止犯 B.既遂犯 C.实行犯 D.危险犯

12、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罪,没有造成损害的,(A)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A.应当 B.可以 C.有法律规定的 D.情节轻微的

13、我国刑法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C)处罚。A.主要犯罪 B.重要案件 C.全部罪行 D.最重罪案

14、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B)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A.犯罪性质 B.犯罪情节 C.犯罪地位 D.犯罪原因

15、刑法规定,贿赂罪的成立条件之一必须是为谋取(B)。A.正当利益 B.非法利益 C.个人利益 D.私人利益

16、军人违反职责罪中的犯罪主体为(C)。

A.绝大多数是特殊主体,少数是一般主体 B.一般主体 C.特殊主体 D.根据具体情况判别

17、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A)。A.驱逐出境 B.剥夺政治权利 C.罚金 D.没收财产

18、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B)执行。

A.1年 B.2年 C.6个月 D.最高不得超过3年

19、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和犯罪的单位判处罚金,应当根据(C)决定罚金数额。A.犯罪性质 B.犯罪作用 C.犯罪情节 D.损害结果

20、某甲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他实际上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C)。

A.3年 B.4年 C.18年 D.10年

21、没收财产前犯罪分子所负担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财产偿还的(D)应当偿还。A.经法院决定 B.根据实际情况认为应当偿还的 C.经合议庭人员集体评议 D.经债权人请求

22、特别累犯是(C)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再犯本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A.组织邪教 1年 B.判处有期徒刑 20年10年

C.危害国家安全 任何时候 D.危害国防利益 限制期间

23、刑法规定,犯罪后自首又有(A)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罪。A.重大立功 B.立功 C.悔改 D.积极

24、我国刑法规定判处无期徒刑,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B)。A.15年 B.10年 C.20年 D.18年

25、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B)核准。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中共中央政法委

思修法律答案 篇2

1.1 法律信仰缺乏

法律信仰是指基于社会主体通过对法律现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内心对法律价值的认同, 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 是公众自觉守法的升华。部分中职学生开始崇尚权力, 迷恋金钱和财富, 对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认识没有准确地把握, 对法治缺乏信心, 甚至认为法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受权力和金钱的支配, 有了权力和金钱, 就可以为所欲为, 颠倒是非。

1.2 法律知识不足

现在的中职学生由于深受社会风气的影响, 其法律素质较低, 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识, 也仅限于课堂上的灌输所得。他们始终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 学习法律便一无是处”, 从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殊不知, 中职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 不仅关系到中职学生自身的命运和前途, 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1.3 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的, 从利益分配上讲, 就是索取和付出的关系, 他们之间具有统一性、平衡性的关系。可以肯定的是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 对法律的渴求显得尤为强烈。他们深知在法治社会里, 法律无所不在。无论是目前的生活、学习, 还是将来参加工作, 无一例外地都要受到来自法律的各方面的调整和约束。所以作为合格的中职学生, 就应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 使自己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等各方面, 都能成为全社会的楷模。

2 影响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分析

2.1 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 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 其心理上具有明显的成长特征, 情绪、情感的自控力较差, 喜欢用批判的、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极力想摆脱来自外界的干涉和约束, 面对着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众多人生考验, 会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部分学生功利性、自我性、短期性、随意性心理症状混合交织, 客观上会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

2.2 外界价值观念的影响

中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状态, 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但真假难辨的各种信息也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和影响。这种价值观的错位一旦受外界不良因素诱导, 就容易走上违法的道路。

2.3 中职学生法律教育薄弱

一是中学阶段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定位不准确, 重义务轻权利。忽视对公民享有权利的宣传, 使学生产生“法律就是要求公民尽义务”的错觉, 有碍于中职学生健康法律心理的形成。二是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法律条文导致教育重点错位。忽视了法律观点、法律理念、法律精神的宣传和培育, 致使中职学生头脑意识中缺乏现代法律意识, 行为上被动、屈从地遵纪守法。三是灌输式的知识传输方式收效甚微。法制教育缺乏应有的互动交流和案例讨论, 引起中职学生的普遍厌倦和反感, 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 培养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研究

3.1 培养法律价值的认同感和法律信仰

只有在法律信仰的基础上, 人们才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若社会公众缺乏对法律的信仰, 法律规范就不能内在化, 进而落实到自发的行为之中。法律虽然是一些规则和条文, 但法律规则和条文背后深深隐藏着道德关切, 寄托着深切的信仰, 当人们在对法律产生认同并建立了法律信仰之后, 遵守法律规则和条文就会形成自觉。只有这样, 才能使对法律的感情和其发自内心的对正义的信仰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 中职学生才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 最终完成法律意识的理念升华。

3.2 创造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

一方面要健全法律运行机制, 只有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 执法的程序化, 守法的自觉化以及法律监督的制度化, 才能实现依法治国。中职学生思想开放, 其观念具有激进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主观上期望法治, 关心国家法制建设。另一方面要创建有利于强化中职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社会舆论、道德环境。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在中职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塑造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3.3 创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

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应该严格遵守和执行教育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依法开展学生工作,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只有这样, 才能使广中职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法制观念。另一方面创建法治校园文化, 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学法守法演讲比赛或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模拟法庭等, 形成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 促进中职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

摘要:中职学生正值善于独立思考, 思维渐近敏捷, 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喜欢表现自己、有较强设计自我的愿望, 注重个人的现实利益, 对自身的素质要求较快提高的这一特殊成长时期。中职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技能者和培养具有时代创业技能人材的历史使命, 中职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有鉴于此, 利用中职教育的思修课加强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就更不容忽视, 而且应当成为中职学生思修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中职学生,法律意识,权利,义务,道德,法制,法律信仰,法律素质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职道德与法律.

思修法律答案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思修与法律基础课;应用

思修與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中的必修课,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教学中,将案例与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应根据思修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案例,使案例教学法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在思修与法律基础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思修与法律基础课理论性较强,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使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面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思修与法律基础课,课堂的参与性比较差,学习往往应付了事。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思修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法制观念。利用生动的案例,可以将教材中枯燥的教学内容具体化,缩短教学与学生认知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主动学习。

思修与法律基础课要求以学生为本,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课堂中实现师生平等互动,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分析问题,理解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思修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选用社会案例,有助于学生将道德法制与自身实际相结合,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道德与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增强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在思修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

1.课堂探究讨论

在思修与法律基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由讨论,教师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问题的探究,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在学习“适应新生活,确立新目标”时,教师可以利用“朝着北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的案例故事开展教学,围绕“大学、大学生、大学生活”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大学,了解自己所处的崭新环境,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让学生懂得只有“适应”才能“转变”才能“发展”的道理。学生刚刚走入大学校门,处于人生新的转折点,迫切需要了解新的生活环境。因此,全面介绍大学、大学生、大学生活符合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将会感兴趣,愿意学。考大学是学生的梦想,梦想实现,就会出现相对的空虚、无目标的情况,为他们的未来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使其在新的目标指导下充实地生活,这会受到学生喜爱。

2.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优势和特点,教师在进行思修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典型的案例视频,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悟其中的道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提高交往能力,优化人际环境”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宿舍你、我、他,由宿舍同学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入“人际交往”的主题。讲解人际交往的原则、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意义、大学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等问题。通过讲解学生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选取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开展教学,学生会反响强烈,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3.现身说法,强化教学效果

在思修与法律基础课中,可以利用现身说法的模式,通过真实的案例开展教学。学校可以邀请一些道德模范、法律模范到学校为学生进行讲座教育,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成长背景以及人生经历,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法律意识。

在思修与法律基础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能够使其在学习中不断强化自己的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次仁央宗.刍议视频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课和思想道德修养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9(5):97-98.

[2]王刚.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J].学园,2014,5(12):50-51.

思修答案 篇4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确立独立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

4、培养优良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5、确立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6、塑造崭新形象: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2、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1、二者是调解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二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所体现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

3.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大学生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4.谈谈你对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内涵的理解.a.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思想上认可的,心理认同的道德观念,特指人在道德方面的内在基础,此外还有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等许多,都是把一个特定的范围词加在“素质之前”,从而确定所指素质的范围或方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b.法律素质是社会评价中的一个理性范畴,它不仅包括法律信仰、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法律情感等,还包括对法学和哲学问题的理解、领悟及理性思维的能力。简单的说,法律素质是一个人对法及法律的认识深度和实践能力,是法条规定的,尽管有不认可的方面,但是这是强制性的,不能违反的。

5.结合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p18)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人生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越崇高、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4)引领大学生做什么人(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5)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6)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6.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指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不是相互孤立的存在,他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2)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3)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7.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立志高远和始于足下的关系。(p31)

1)立志当高远。(志向高远就是放开眼量,不满足于现状,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的多少与得失,要树雄心、立壮志。)

(2)立志做大事。(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3)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的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崇高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工作做起)

8.联系历史和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p33)1)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理想变为实现是一个过程,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

(2)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如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容易犯错误,走弯路。正是在曲折中不断地接近目标。(3)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如人类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理想实现的路途是艰难曲折的,远大理想的实现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任何一种理想都需要对现实和自我作出比较大的改变才能够实现。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我们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么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9、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1)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只有每个人都为奋斗,才能实现中国梦。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奋斗。

(2)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大学生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3)大学生要肩负时代众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成长成才。

10、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科学内涵: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11.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

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最强大的独立主体。

国家是促使经济全球化正常发展的最具实力的制约力量。

面对西方发达国家政治和文化的挑战必须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骨肉同胞】&【灿烂文化】&【自己的国家】 当代大学生如何体现爱国主义精神:①人报效祖国之心【无差别】;②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③ 经济全球化,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自觉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反分裂国家法》,(3)增强国防观念(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12.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内涵: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团结统一 ③爱好和平④勤劳勇敢 ⑤自强不息

13.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反对民族分裂、抗击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中,表现出的不畏强暴、勇往直前、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坚贞不屈的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如何弘扬&培育:

①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伟大民族精神。

②要【立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请联系实际谈谈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那些方面做出努力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骨肉同胞】&【灿烂文化】&【自己的国家】

当代大学生如何体现爱国主义精神:①人报效祖国之心【无差别】;②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③ 经济全球化,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自觉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反分裂国家法》,(3)增强国防观念(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15、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人生观?如何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相互关系?

答: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3.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16、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提倡“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有意义吗?为什么? 答:有意义。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在解决人生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时,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前进。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真确对待人生中的坎坷,从而事业有成。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积极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尽义务,从而获得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17.什么是人生态度?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答:人生态度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一种表现方式,人生观决定认识人生态度,端正的人生态度是在健康良好的人生观下才有的。人生观是最早就有的,人生态度是在人生观出来之后才变现出来的。

要端正人生态度,就要看到自己的人生观,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有肯定的选择。

18、怎样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关系:(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2)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原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我们大学生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19.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评价?

答:标准: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评判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方法: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20.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答: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其次,要有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奋斗精神。第三,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第四,要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并在奋斗过程中不断总结,更新自己的目标。第五,要有实现的平台

21、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含义:

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与道德良好等方面因素的整合与统一,这是对健康更为科学,系统,深刻的理解和阐述。

怎样: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c.合理调控情绪。

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e.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2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与他人: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该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并能同时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个人与社会: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和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23、什么是道德?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起源和本质的基本观点。定义: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起源:

马克思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a.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b.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c.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体统一的重要条件。

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a.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b.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c.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道德必然带有阶级属性。d.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e.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

24、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谈谈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⑴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利益&责任&奉献)

⑵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⑶讲求谦让礼让,强调克骄防矜。⑷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⑸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⑹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做到:

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⑵要按照【“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转化。

⑶【取其精华,取其糟粕】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

⑷反对两种【错误思潮】(文化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⑸要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自觉避免各种错误倾向的影响。⑹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

25、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a.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b.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c.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金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原则: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a.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b.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c.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26、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内容: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 为什么:

a.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b.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c.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27、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8、为什么说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应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1)以诚实守信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

(2)对于个人,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对于单位,诚实守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对于社会,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对于国家,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3)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

结合实际怎么做:①大学生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②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成为高素质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③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④向道德模范学习

29、简述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应如何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 怎么做:①要提高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②注重大学生自己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③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④自身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0、请结合实际谈谈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答: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31、结合现实谈谈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十分必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应当做到: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应当做到: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32、如何认识恋爱中的道德要求?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妥善处理大学时代的恋爱问题?

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当代大学生对爱情应该持【慎重的态度】。第一,不能把友谊 当爱情;其次,不能错置爱情的地

位;第 三,不

爱;第 四,不

果,避

性行为。

【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是恋爱与学习的关系;二是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三是恋爱与关 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33、简述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34、简述结婚的条件和法定程序、离婚的原则和具体方式。必备条件有三个:

一、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二、必须达到法定年龄。

三、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禁止条件有两个:

一、禁止直系血亲火热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二、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②结婚的法定程序: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结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③离婚的原则有两个:

一、保障离婚自由。

二、反对轻率离婚。④离婚的具体方式有两个:

一、协议离婚。

二、诉讼离婚。

35、什么是法律?如何理解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量保障实施的,反应由特定的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法律的的规范体系。

经历了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36、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本质: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作用:

(一)规范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二)社会作用: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37、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哪些国家机构享有立法权,立法的法定程序有哪些环节? 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拥有立法权。程序: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公布。

38、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包括哪些环节?应如何全面理解法律的遵守? 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力,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

39.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4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认识和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

3、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4、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41、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如何培养?

法律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法治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法治思维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就体现为对待和处理法律、权利、权力和程序这四个基本要素的态度和方式:

1、法律至上。

2、权力制约。

3、人权保障。

4、正当程序。

培养方法:

a.(通过书本,收听收看法制广播电视节目,阅读法律类报纸杂志等)学习法律知识。b.掌握法律(解释、推理、填补漏洞等)方法。

c.参与法律(立法讨论、法律监督或者司法审判等)实践。

42、什么是法律权威?我们应该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意味着:法律在众多社会规范中居于主导地位,不得以政策、道德和习俗等社会规范代替法律;社会主体的一切都要以法律为最高权威。

1、树立法律信仰。

2、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

3、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43,我国宪法有哪些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 基本特征:

①.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②.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最高行为准则】。

③.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严格】。基本原则:

①.党的领导原则。②.人民主权原则。③.公民权利原则。④.法治原则。⑤.民主集中制原则。

44、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国家制度有哪些?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5.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有哪些?

①【平等权】——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与基础。②【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具体方面:第一,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第二,政治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

④【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也是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

⑤【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⑥【社会经济权】⑦【文化教育权】

⑧【特定主体权利】:具体指妇女、离退休人员、军烈属、母亲、儿童、老人、青少年、华侨。

基本义务(宪法义务)有: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⑤依法纳税⑥其他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46.民商法与人们日常活动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我国民法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制度。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民事主体制度、民事权利制度、民事责任制度都有哪些具体规定?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力滥用

民事主体制度: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民事主体有两方面的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制度: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

我国民法规定民事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等。

民事权利是民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因为民法是“权利本位”的法,民事权利是民事立法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内容。

民事权利的内容:(1)享有权利的人可以在法定范围内直接享有某种利益,或实施一定的行为。(2)享有权利的人可以要求负有义务的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3)享有权利的人在其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自行保护或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民事权利的特征:(1)利益性:民事权利以一定的物质利益为中心内容,是权利主体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享有或获取一定利益的资格。民事权利所体现的利益,既包括财产利益(物权),也包括非财产利益(人身权)。(2)法定性:权利主体所享有和获取利益的范围和限度由民法加以规定,并在这个范围和限度内由民法加以保护。(3)依赖性:与民事义务密不可分,权利的实现离不开义务的履行。④民事责任制度: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主体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以民事责任发生的原因为标准,民事责任可分为:违约责任、侵权责任(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特殊侵权民事责任)。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行为具有违法性;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违约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违约行为;违约造成了损失;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存在过错。

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行为具有违法性;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特殊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47.怎样理解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刑法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的根本性准则。刑法的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是:

(1)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是指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均须由法律明文规定。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对于所有的犯罪人,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如何,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人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适应,是指根据行为人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决定所处刑罚的轻重,即罪轻刑轻,罪重刑重,罪刑相当,罚当其罪。

48.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体系包括:犯罪构成,排除犯罪的事由,故意犯罪的形态和共同犯罪,它们分别是怎样规定的?

犯罪构成 :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要件:

1,犯罪主体2,犯罪主观方面3,犯罪客体,4,犯罪客观方面。排除犯罪的事由:排除犯罪的事由是指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构成犯罪的事由。《刑法》明文规定了两种排除犯罪的事由,即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故意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

犯罪状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

犯罪预备是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未遂是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必须是二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必须是二人以上有共同犯罪的形为;(3)必须是二人以上有共同犯罪的故意。

49.试述我国刑罚制度的具体内容。

刑罚是由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体系由主刑和附加刑构成。主刑:指对犯罪分子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附加刑:指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

主刑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分为: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对犯罪分子决定刑罚,应当根据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判处。具体的量刑制度包括累犯、自首和立功、数罪并罚、缓刑等。

50.谈谈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与修养。道德修养: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思修法律课心得体会 篇5

通过法律基础课学习,我们从不同方面对我国法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内涵方面,我们明确了一个观点: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同时,在不同历史时期,法律的性质也不相同。现在世界主流法律性质是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而社会主义法律是一种新型的法律制度。在法律的本质方面,我们记住了三点: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学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并在其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意识确实非常重要。我们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法律实践,培养一种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树立法律信仰,在此基础上积极宣传法律知识,通过自身的努力对国家普法教育做出贡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平衡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面对不法行为时,也可以迅速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通过道德与法律合理限制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创造出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平等的和谐环境。

自考《思修》试题及答案 篇6

1.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 )。

A.信念

B.信仰

C.理想

D.空想

【答案】C

【解析】考查理想信念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考点】理想信念及其作用

2.由于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不同,不同的群体和人们会拥有不同的理想信念。这体现的是理想信念具有的( )。

A.阶级性

B.思想性

C.实践性

D.时代性

【答案】A

【解析】在存在阶级的时代里,理想信念打上阶级的烙印,特别是社会政治方面,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理想信念。

【考点】理想信念及其作用

3.根据内容的不同,理想信念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一个人认为自己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追求什么样的精神生活,成就什么样的人格形象,这属于( )。

A.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D.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答案】D

【解析】道德理想是人们在做人方面的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一个人认为自己应当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形成什么样的人格形象,学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就是人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信念品质和理想追求。

【考点】理想信念及其作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是( )。

A.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联系

B.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的`关系

C.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D.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与纯粹主义观想象的关系

【答案】C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联系。它们是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考点】科学的理想信念

5.个人理想的实现往往以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为基础条件,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理想也是一个集体的群众的事情。这说明个人理想的实现( )。

A.是一个顺应等待的过程

B.是一个自我奋斗的过程

C.是一个与社会理想相统一的过程

D.是一个完全遵循内心选择的过程

【答案】C

【解析】个人理想是以社会理想为背景的,其实现往往以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为基础条件。因此,追求理想也是一个集体的群众的事业。当代大学生应该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在不懈的奋斗中把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

【考点】确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

6.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是( )。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B.维护个****利、促进自由发展

C.维护民主法治、促进公平正义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A

【解析】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考点】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7.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具有密切联系。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简单延续

B.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础

C.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

D.时代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全面超越

【答案】C

【解析】 时代精神是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考点】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

8.作为中国人,在祖国还不够富裕的时候不妄自菲薄,在强国大国的压力面前不奴颜婢膝,面对金钱地位的诱惑不做丧失国格人格的事情,面对侵略者的武力威胁不屈膝投降。这是爱国主义情感中( )。

A.民族自豪的体现

B.民族自尊的体现

C.民族自立的体现

D.民族自省的体现

【答案】B

【解析】民族自尊是指一个民族坚决维护本民族荣誉和尊严的强烈情感。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祖国还不够富裕的时候,不妄自菲薄;在强国大国的压力面前,不奴颜婢膝;面对金钱地位的诱惑,不做丧失国格人格的事情;面对侵略者的武力威胁,不屈膝投降;这就是民族自尊的体现。

【考点】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9.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其中,回答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的是( )。

A.人生目的

B.人生价值

C.人生态度

D.人生境界

【答案】C

【解析】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考点】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0.为了保证交往成功,形成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在交往中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古人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和而不同”等,体现的是( )。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互助原则

D.宽容原则

【答案】D

【解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人际交往中,由于性格、经历、文化修养等的差异,产生矛盾是难以避免的。这就要求遵循宽容原则,严于律己,求同存异,互相包容。

上一篇:难忘的除夕夜作文900字「高中精选」下一篇:教师资格证申请体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