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法律

2024-07-20

思修法律(通用10篇)

思修法律 篇1

单选

1B 2C 3C 4D 5A 6D 7C 8B 9A 10D 11C 12C 13C 14B 15B 16B 17D 18C 19B 20C 多选

1BD 2ABCD 3ABCD 4ABCE 5BCD

1、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础。

2、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关键是什么?个人应该怎样正确认识与社会的关系? 答: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意味着个人与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另一方面,社会为个人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法制,并通过法制实现法治,如果每个人都在法制的框架内行为,即使有矛盾也可能通过法律的途径有效得到解决,又何愁个人与社会不能和谐发展呢?同时,也要加强道德教育,培养个人的包容意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包容是求同存异,个人对社会包容,社会自然也会对个人包容,是为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教育科学文化等领域,每个人只要对社会对人民作出了贡献,都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千千万万的个人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方面做出了贡献,才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前进。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文明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文明、思想道德等方面对社会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的贡献大一些,突出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人见利忘义,金钱至上,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泥潭。许多人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像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就是坚持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优秀代表。从他们不平凡的事迹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们的精神力量,看到他们闪光的人生价值。他们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教育和激励无数群众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努力、开拓进取,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传承着先进人物的人生价值,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3、简述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重要性。大学生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答:职业选择是大学生对自己未来事业发展方向及社会定位的选择。对当前的大学生而言,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对于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

科学理性。大学生择业追求美好生活、理想职业和个人前程是无可厚非的。但要清楚地认识到美好的生活来自于艰苦奋斗,追求个人理想和前途要把国家利益、社会需求和个人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当前不少大学生在做职业规划时,或好高骛远追求“理想”的职业,或急功近利追求有“钱途”的职业,或思想保守追求“稳定”的职业,或挑肥拣瘦不愿意干“没出息”的职业。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非常令人担忧。在笔者看来,对就业形势要有清醒的认知,对职业本身要有清醒的认知。许多家长学生不顾子女和自身才智天赋的实际,移民、择校,热衷接受“精英教育”,走“从政”、“明星”之路。但是他们对这些职业的素质要求以及选择几率并未有清醒的认识。相反,当前很多企业对高职业技能的大学生求贤若渴,许多“蓝领”的薪水比一般公务员要高,技师、技工前途光明。

正确对待当前的就业形势: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数多;就业机制有待完善;就业观念有待更新。

当前的失业包括: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发展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自助择业和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国家支持大学生的自主就业、自谋职业,大学生应该发挥主观积极性。

1.在择业方面,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①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②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③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2.树立正确创业观:①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②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③是要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4、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答: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分为特殊有效要件,与一般有效要件。其中特殊有效要件是要基于一下的三个要件

如果是双发民事行为前提下,要求“双方合意”,合意即为特殊要件 如果是实践性合同,那么交付就是特殊要件

如果是发生要式行为的时候,那么基于法定或者商业管理或者约定的“要式”似乎特殊成立。原则上要式不具备,合同不成立。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就是在“合同的主要义务已经履行的前提下”应当视为合同是成立的。

5、简述刑法的基本原则。

答: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贯穿于刑法始终,必须得到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治的基本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表现,是各个部门法都必须遵循的共同准则在刑法中的特殊体现。但刑法的基本原则具有自身的特征。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刑法的三个基本原则,这就是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材料分析题(答案略)论述题

什么是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谈谈你对大学生应该怎样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的看法。

答:人的价值,是价值观研究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也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既重视人的社会价值,也重视人的自我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是两个方面:自我(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既表现为个体存在的意义(个体对社会的重要性、责任和贡献)和个体需求的满足,也表现为社会对个体的尊重和满足。人的社会价值则表现为个体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和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论是人的社会价值还是自我价值,都存在一个由潜在变为现实的问题。一个人的价值由潜在变为现实,是有条件的,是受各种条件的制约的。首先,从客观条件来看,个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制度,可以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可以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形式;社会飞快的发展速度,可以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更多的机遇。

其次,从主观条件来看,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主观素质有密切关系。如,为国家、民族、社会利益、人民利益献身的人生抱负;不怕挫折、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忠于职守、公而忘私的正直为人;博学多才、一专多能的工作技能;稳定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广泛的人际交往能力等,都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最后,实现个人价值的惟一的途径是勇于参加社会实践。只有勇于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表现出为社会所作的奉献及其大小,才能使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实在的表现而被社会所承认。社会的实践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要的变化,新的实践形式层出不穷。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人究竟以什么样的实践形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比较复杂的,应当因人而异。例如,具有高知识、高技术的个人,可以通过选择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实践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文化技术水平低的个人,既可以通过选择劳动密集型的实践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可以通过再学习、再提高、更换社会角色的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之,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当前,就是要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不仅要有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更要勇于实践,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大学生是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工作,更需要我们每个大学生自觉实践,勇于探索,读书好学,多思好问,革新创造,特别是注意从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求真务实,把学校和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加强社会价值的行为规范,经过价值实践的反复强化,锻炼敏锐的思维,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使自己成为 21 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那种会生存、善学习、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有效帮助我们每个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道德价值和功利价值关系,确实地肩负起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使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思修法律 篇2

1.1 法律信仰缺乏

法律信仰是指基于社会主体通过对法律现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内心对法律价值的认同, 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 是公众自觉守法的升华。部分中职学生开始崇尚权力, 迷恋金钱和财富, 对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认识没有准确地把握, 对法治缺乏信心, 甚至认为法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受权力和金钱的支配, 有了权力和金钱, 就可以为所欲为, 颠倒是非。

1.2 法律知识不足

现在的中职学生由于深受社会风气的影响, 其法律素质较低, 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识, 也仅限于课堂上的灌输所得。他们始终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 学习法律便一无是处”, 从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殊不知, 中职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 不仅关系到中职学生自身的命运和前途, 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1.3 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的, 从利益分配上讲, 就是索取和付出的关系, 他们之间具有统一性、平衡性的关系。可以肯定的是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 对法律的渴求显得尤为强烈。他们深知在法治社会里, 法律无所不在。无论是目前的生活、学习, 还是将来参加工作, 无一例外地都要受到来自法律的各方面的调整和约束。所以作为合格的中职学生, 就应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 使自己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等各方面, 都能成为全社会的楷模。

2 影响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分析

2.1 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 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 其心理上具有明显的成长特征, 情绪、情感的自控力较差, 喜欢用批判的、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极力想摆脱来自外界的干涉和约束, 面对着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众多人生考验, 会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部分学生功利性、自我性、短期性、随意性心理症状混合交织, 客观上会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

2.2 外界价值观念的影响

中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状态, 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但真假难辨的各种信息也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和影响。这种价值观的错位一旦受外界不良因素诱导, 就容易走上违法的道路。

2.3 中职学生法律教育薄弱

一是中学阶段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定位不准确, 重义务轻权利。忽视对公民享有权利的宣传, 使学生产生“法律就是要求公民尽义务”的错觉, 有碍于中职学生健康法律心理的形成。二是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法律条文导致教育重点错位。忽视了法律观点、法律理念、法律精神的宣传和培育, 致使中职学生头脑意识中缺乏现代法律意识, 行为上被动、屈从地遵纪守法。三是灌输式的知识传输方式收效甚微。法制教育缺乏应有的互动交流和案例讨论, 引起中职学生的普遍厌倦和反感, 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 培养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研究

3.1 培养法律价值的认同感和法律信仰

只有在法律信仰的基础上, 人们才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若社会公众缺乏对法律的信仰, 法律规范就不能内在化, 进而落实到自发的行为之中。法律虽然是一些规则和条文, 但法律规则和条文背后深深隐藏着道德关切, 寄托着深切的信仰, 当人们在对法律产生认同并建立了法律信仰之后, 遵守法律规则和条文就会形成自觉。只有这样, 才能使对法律的感情和其发自内心的对正义的信仰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 中职学生才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 最终完成法律意识的理念升华。

3.2 创造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

一方面要健全法律运行机制, 只有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 执法的程序化, 守法的自觉化以及法律监督的制度化, 才能实现依法治国。中职学生思想开放, 其观念具有激进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主观上期望法治, 关心国家法制建设。另一方面要创建有利于强化中职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社会舆论、道德环境。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在中职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塑造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3.3 创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

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应该严格遵守和执行教育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依法开展学生工作,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只有这样, 才能使广中职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法制观念。另一方面创建法治校园文化, 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学法守法演讲比赛或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模拟法庭等, 形成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 促进中职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

摘要:中职学生正值善于独立思考, 思维渐近敏捷, 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喜欢表现自己、有较强设计自我的愿望, 注重个人的现实利益, 对自身的素质要求较快提高的这一特殊成长时期。中职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技能者和培养具有时代创业技能人材的历史使命, 中职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有鉴于此, 利用中职教育的思修课加强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就更不容忽视, 而且应当成为中职学生思修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中职学生,法律意识,权利,义务,道德,法制,法律信仰,法律素质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职道德与法律.

思修法律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思修与法律基础课;应用

思修與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中的必修课,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教学中,将案例与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应根据思修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案例,使案例教学法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在思修与法律基础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思修与法律基础课理论性较强,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使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面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思修与法律基础课,课堂的参与性比较差,学习往往应付了事。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思修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法制观念。利用生动的案例,可以将教材中枯燥的教学内容具体化,缩短教学与学生认知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主动学习。

思修与法律基础课要求以学生为本,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课堂中实现师生平等互动,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分析问题,理解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思修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选用社会案例,有助于学生将道德法制与自身实际相结合,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道德与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增强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在思修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

1.课堂探究讨论

在思修与法律基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由讨论,教师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问题的探究,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在学习“适应新生活,确立新目标”时,教师可以利用“朝着北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的案例故事开展教学,围绕“大学、大学生、大学生活”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大学,了解自己所处的崭新环境,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让学生懂得只有“适应”才能“转变”才能“发展”的道理。学生刚刚走入大学校门,处于人生新的转折点,迫切需要了解新的生活环境。因此,全面介绍大学、大学生、大学生活符合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将会感兴趣,愿意学。考大学是学生的梦想,梦想实现,就会出现相对的空虚、无目标的情况,为他们的未来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使其在新的目标指导下充实地生活,这会受到学生喜爱。

2.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优势和特点,教师在进行思修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典型的案例视频,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悟其中的道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提高交往能力,优化人际环境”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宿舍你、我、他,由宿舍同学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入“人际交往”的主题。讲解人际交往的原则、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意义、大学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等问题。通过讲解学生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选取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开展教学,学生会反响强烈,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3.现身说法,强化教学效果

在思修与法律基础课中,可以利用现身说法的模式,通过真实的案例开展教学。学校可以邀请一些道德模范、法律模范到学校为学生进行讲座教育,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成长背景以及人生经历,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法律意识。

在思修与法律基础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能够使其在学习中不断强化自己的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次仁央宗.刍议视频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课和思想道德修养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9(5):97-98.

[2]王刚.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J].学园,2014,5(12):50-51.

思修实践课之法律旁听 篇4

姓名:朱洪卿 学号:201350836 班级:临床药学22班

动画片之殇——江苏“绑架烤羊”孩童烧伤案,案件发生在今年4月6日,江苏东海县冉冉(8岁)、浩浩(5岁)和同伴顺顺(9岁)3名小孩一起玩耍时,模仿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剧情,玩起了“绑架烤羊”的游戏。两名小朋友被绑在树上,因为风大,树叶点燃后火势失去控制,无力救助之下,两名小朋友被严重烧伤,其中一名烧伤面积达40%,另一位烧伤面积高达80%。

原告方律师苗红伟律师称,他先后到达现场、当地派出所以及医院,并找到当事人、村里的邻居进行多方调查取证,最终受受害人的委托向法院正式提起了诉讼。经过充分的调查和取证后,苗红伟律师来到了东海县人民法院,向法院递交了一份《民事起诉状》,将当天点火的顺顺的法定监护人以及《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制片方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一起告上了法庭,要求两被告依法赔偿受害人医疗费等。法院一审判决显然认为“喜羊羊”制作公司负有责任。因为模仿影视情节而发生犯罪的事件不少,不过在国内外的诸多案件中,似乎还没有听说过有哪部影视作品要连带负担赔偿责任,所以这起案件判决也引发了不少关注。

对于被判要赔偿原告,原创动力方面明显不服,并表示会提起上诉,原创动力的宣传总监吴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判决连称不合理,“大家没去关心那个受伤的小孩怎么样,都来看‘喜羊羊’怎么样,这有点本末倒置。”

他对于作出判决逻辑出提出了质疑,“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我是正常渠道拿到许可证播出,中国是有审查审批制度的,怎么会说看个片子就导致这个事件呢,如果说这个逻辑是成立的话,那以后做文艺创作都会有这样的控制在那里,对文艺创作非常不利。”

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 法律制度 篇5

(多项选择题)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

A.罪刑法定原则

B.疑罪从无原则

C.罪刑相当原则

D.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正确答案】ACD

【名师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刑法的原则。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罪刑法定原则,二是罪刑相当原则,三是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A、C、D项正确。

B项错误,疑罪从无不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

故正确答案为ACD.

【本题来源】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第30题

思修法律 篇6

姓名:梁敏芳

班级:旅游管理

学院:管理学院

学号:12110041023 授课老师:王付欣

来学校许久,选课成了人品竞技,看选课结果,犹如等高考成绩,决定了一个学期的心情。老师中肯定不分好坏,但是老师的表达能力,能够把自己所学学识表达给学生,并且表达方式的生动有趣,就有了学生心得体会的反馈,就有了学校所谓的好老师的评比。每门课都有个“香饽饽”的老师,学生之间你言我语。“这个老师你不选,就白来海大了”,而思修课的带头大哥,也就非王付欣老师莫属。

用了近乎一半的筹码投中了这门课,也算是欣慰了。从期待着第一天上课,到上课时的醍醐灌顶,下课后的反省思考,课余时间的资料阅读,每个星期都有那么一天前所未有的感觉到了充实和存在感,终于让懒不再编出借口,让责任铭记于心,让每一分钟都觉得自己在“长知识”。老师的第一节课就表达了谦虚和务实。老师的第二节课就让我们看到知识的力量,是怎么做到出口成章议真理的雄风,胸有成竹论天下的霸气,这也突然醒悟,为什么会形成一种对优秀的老师的膜拜风,这也突然理解了,为什么会大家明知道老师很火还是会为踏进这门课的门槛撞得头破血流。而我给的就是敬畏和害怕,因为自己就是那半瓶子的水,总感觉在老师面前说话,他就能看到我的无知和前途的渺茫,看透我心中的虚伪和高冷的假装。

凭心而论,似乎每个学生都有个自己侃侃而谈的过去,每个学生都有个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信仰。所以过去成了学生的追求,信仰就成了自己。大家都说思修课应该是大一的学生的首选,而我觉得大二应该是最佳的时机。大一更多是冲动和干劲,想法和追求,老实和听话。冲动和干劲 是年龄的赋予,想法和追求是高中的掩埋,老实和听话是制度的教育。道理总是每个人都懂的,理解的,会说的。但是体会是经历之后的思想升华,是下个目标实现的动力来源,因此体会过后,把自己的思想提炼和老师知识文化口耳相传的思想碰撞,可以擦出照亮以后道路的火花。大一的各种蠢蠢欲试,失败成功带来的自卑自信,都是必须自己尝试和经历的。

有句英语我一直都挺欣赏,说的是,学习和年龄无关,你刚刚开始的时候,永远都不要觉得已经迟了。每个领域似乎都会额外的关注年纪最小的突破,因为大脑的成长也是有 规律性的,阶段性。所以几乎每位家长都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知识教育赶在了道德教育之前。虽说知识就是力量,但是道德决定这种力量的邪恶和善良,决定了对社会的公益性还是危害性。因此这门课的开设,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都应该是思想的过滤和提纯,让道德的精华指导我们的行为。

没有一本书能够把所有的道理讲尽,没有一个人能够把所有的行为标榜,更没有一个社会能离开法律的秩序而和谐。中西方存在着历史渊源和环境不同的差异,但是对于法律和制度设定这一方面,却达到前所未有的共识,几千年的发展如出一辙的采用法律和惩戒来约束和管理群体。一本书,前面说的是你作为个人,应该有的远见卓识,后面说的是你作为群体的一分子,应该懂得的自我约束。

思修课上,老师推荐了很多书还有一些电影,尽我课余时间也阅读观摩,每本书,我都看得到不同的灵魂的呐喊,我都看到了那些文字描绘出来的版图和世界,每部电影,我都看到一个现实的世界演绎在我的面前,把一生用2个小时在我面前展现,所以我看到的,都是震撼和感动。

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是我最开始接触的两本书,阅读后,感觉到被理解,恍然知道原来这不是我所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这一代共同的烦恼,在价值观备受冲击的时候,一切都被挑战和疑问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该信,什么该推崇,怎么选择。《孤独六讲》,我看这本书因为我一首我很喜欢的歌,阿桑的《叶子》,其中有句歌词,“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刚刚开始,并未得理解,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我渐渐体味到了其中的无奈和孤单。想要摆脱之际,我以为这本书就是绳索拉我离开黑暗和寂静,但是他却告诉我,如何完成孤独,给予孤独,尊重孤独。把孤独说成了米洛斯的断臂维纳斯,孤独就是美学的本质。这本书,在讲述孤独,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语言孤独”,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革命孤独”,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刚开始的阅读是晦涩的,觉得这是一些疯狂的文字,一个老人的胡言乱语,当我不再咬文嚼字的时候,当我开始看蒋勋先生的生平故事,似乎一切都有可解释的地方,也明白了他的文字,看懂了他的思想。我们永远不能脱离一个时代环境,一个说故事人的境界去理解在那个时代中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思想。有人评论到“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如今他让我看到孤独的美丽,让我心安理得的与孤独相依为命。

一本书的阅读,然后更加渴望后期的的推荐。知识是海洋,这句怎么形容,都不夸张。看书,这个词已经失去了意义,它能包含太多意思。一般人也开始变换问题,你在看什么书。

电影所要体现的价值观,则更加的贴切,更加的大众,让知识的象牙塔,连接到大众。可能不是所有人都看懂“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但是所有人,都看懂了《中国合伙人》成东青,孟晓骏 和王阳,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拥有同样的梦想至一起打拼事业,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后功成名就实现梦想的一代创业者的成长历程的励志故事。

王付欣老师的一些课堂实践活动,还是挺有意思的。让课堂和大学生活结合,让课堂和学生想法结合。活动中问题的思考,人际间交往的艺术,在实践中,我们都有了自己的锻炼和收获。无论是辩论赛争辩的智慧,还是调查视频制作,我们都玩在其中,学在其中。“社会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永远没有错,无论书本关于游泳的指南倒背如流,如果不下水实践,也没有资格对别人说你学会了游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在1978年就向所有的灵魂工程师提供了现代课堂讲教的基础和目的。

这门课所教的内容是方方面面,这门课所引导的价值是长长久久。全部的获得,只是个人的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导师,而自己的导师并不是一生就只教育你一个人。而是否能够脱颖而出,不是自己是否拥有优秀的导师,而是自己是否足够努力去向优秀迈进。

我的大学生活还在迈进,前进的同时,感恩每位老师,每位授业解惑的老师。感恩他对体会的无私分享,感恩他对学生的无限理解。即使是千里马,也需要伯乐的赏识,而我们清楚的知道,在每位老实眼中,我们都是千里马,将奔驰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追求着不同的理想,但我们都有着共同的归宿,和共同的感恩。就是中国海洋大学,就是老师授课。

思修法律 篇7

一、关于高校教师素质的思考

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1931年在清华的就职演说中讲道:“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指的是优秀的大学在于她有杰出的教师,而不是有多么豪华的建筑。陈果算不算得上大师我们暂且不论,但是一个被学生认可的老师必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分析她的魅力也许能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一些有益的启示。

1. 高尚的师德之光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人格就是人的样子,是一个人心态、品格、个性、气质和行为方式的基本特征。教师的人格会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渗透、融会到教学活动中去,制约着教育的格调、质量和品位。

陈果的人格魅力首先表现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何课都可以上好,这世界上没有糟糕的课。我们很多人对于这种课,先天抱有一种偏见,我觉得这种偏见造成了很多人对这种课先天就产生了一种乏味感。或者这个课的名字本身就有问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这种课一听就是很说教的,但是如果你把这个课换成人生境界的课可能就不一样了。”“我觉得一个好老师是在启发学生,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课本,有的时候文科类老师最重要是打开学生的另一双眼睛,让他们能够看到这种美,而不只是看到被大众追捧的美。”“另一方面我一直认为,当我18岁的时候,曾经有很多困惑,那个时候非常希望有28岁的人给我指导一下,所以我所做的只不过是在他们18岁的时候,希望做一个28岁的人,把我走过的弯路或者我产生的人生困惑跟他们讲,让他们少走弯路,少一点困惑。”这是陈果接受中国之声《新闻纵横》采访时的原话,因为她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枯燥的课程,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再以真诚的态度去启发学生,所以她才能走近学生心灵,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深受学生推崇。

教师就应该像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必须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因为学生的一个无意举动,陈果一下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面对媒体不着边际、放大镜式的追捧,陈果通过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回应:她不希望出名、被关注,只是希望自己有个比较自由的空间,把心思专心放在教学上。在某论坛里,有人留言:“陈果研究的是和静清寂、独处之快感。‘80后’漂亮女老师竟能这般深刻地思考生活,并转化为养分滋润学生,着实不易。”在现代这个物欲横流,一些年轻人梦想一夜成名,甚至不惜代价寻找成功捷径的时代背景下,陈果无疑以自己高尚的灵魂和言行感染、影响着学生,帮助更多的学生反思自己,认识自己。正如著名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只有人格,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陈果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她自身良好的个性品质。她自信,课堂上,她意气飞扬、出口成章,能把抽象的道理融化成生动的书面和形体语言;走在校园中,她总是礼貌友好地直视路上每个同学的眼睛,收获大家爱慕的目光,特别自信。

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的建立,不是靠“老师”这个称谓带来的,而是靠教师自己的情操和品格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后自然生成的,就像汉时韩婴所言:“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师之谓也。”(《韩诗外传》卷三)

2. 流动的学识之美是教师魅力的根源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之所以崇拜老师,除去尊敬老师的高尚人格外,还在于他们能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得到指点,受到启迪。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所谓“博喻”,即指广泛地启发、诱导、晓喻学生,没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是不可能做到“博喻”的。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老师的陈果是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访问学者;曾师从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因而她具备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广泛而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又因为她善于发现,勤于阅读,长于思考,所以她会讲很多深层次的东西,会讲人生、讲爱情、讲朋友、讲孤独,她说出了有生命的东西,引起了生命的共鸣,成为了大学生们精神的导师。当然“用心准备是必须的,因为学生实在不好糊弄的,他们很聪明的,他们的聪明超出我的估计。你要认真对待他们,你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次备课,我觉得低估别人其实是对自己人格上的贬低”。陈果走上讲台仅仅一年半时间,为了尽量把课上好,她事先都会看大量的哲学书,跑去复旦其他老师的课堂上当“旁听生”,从先贤、智者那里汲取养分,加以消化和理解,再转达给学生们。这让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讲述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有33年教龄的教师上了一堂观摩课。课上得很成功,听课的老师们都忘了记笔记,听得入了迷。课后,人们问那位老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该教师回答:“对这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可以说,对每堂课我都用一生来准备。但直接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十五分钟。”

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堂课,这准备就是不断阅读,不断思考,不断学习。教师就是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与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活起来。一个好的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应该总是处于流动状态,常流常新。尤其是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知识更新的时代,没有丰厚的学识底蕴就不会有超前的理念,没有超前的理念思想就会僵化,就不会感到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就会安于现状。一些教师就是这样,难道这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吗?

3. 优雅的表达艺术是教师魅力的翅膀

讲课是语言的艺术。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将自己对学生深深的爱,对所教知识的精通,对相关知识的旁征博引,溶入个人的语言,自成风格,同时还要注意语气、语调、表情、姿态等非言语技能对教学效果的辅助作用。真正做到用知识教育人,用情绪感染人,用意志激励人,营造声情并茂、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上这样的老师的课,才是在求知过程中真正地享受知识,感受快乐,才会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陈果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她有好听的声音,课堂上,她意气飞扬、出口成章,能把抽象的道理融化成生动的书面和形体语言,以至有人说:“她一定学过演讲,不然不会有那么出色的口才,可以滔滔不绝讲出真理;她一定看过很多书,不然不会信手拈来地引用那么多哲人的话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不仅语言表达功底精深,她的非言语表达技能也深深感染学生。学生这么评价:“陈果长得挺好看,在讲台前一只手揣兜,一只手帅气地握着粉笔,讲到兴奋处,手臂还喜欢在空中挥舞,多亲切啊,丝毫没有代沟感。”还有学生说:“她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就会说到我们正在困惑的事情。”甚至有人说:“我喜欢的是她不装,不是满嘴大话空话,讲到动情处,竟然还会红了脸颊。”

有着“江南才子”美誉的袁卫星认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当“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陈果就是这样一个闪着智慧光芒的教师。她以精湛的表达技巧,以理智、睿智的情感分析和指导,让很多人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爱情、友情,将一门枯燥的课程变为“这是需要静心聆听的、在大学课堂难以听到的课程”。

二、关于高职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院校因其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引来不少有识之士对高职教学改革的研讨,也涌现出很多职教专家,“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几乎成了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宠儿,甚至有人说“高职不需要能讲的老师”、“那些从头讲到尾的老师肯定不是合格的老师”……我不否认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其教学中应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大力提倡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但在推行的过程中是否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呢?讲授法难道就毫不可取吗?小组讨论、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很好,但偶尔特别宁静的教室,一群思想者一样的学生跟着老师的讲解陷入心灵思索的课堂气氛是不是也会是一种别样的景致呢?

邓小平曾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我认为,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教学。

摘要:本文围绕复旦大学陈果老师上课视频走红网络事件, 分析了陈果将乏味“思修”课变身“心灵鸡汤”的原因, 并据此展开了对高校教师素质及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复旦大学,陈果,思修课,高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复旦于丹”走红网络, 乏味“思修”课变身“心灵鸡汤”.中国广播网, 2010, 7, 8, 08:35.

[2]教师的魅力.http://www.sztedu.com/newsInfo.aspx?pkId=5983.

思修法律 篇8

【关键词】思修课;不足;改进方法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日益扩大加深,各种正面负面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都时时刻刻、多多少少地影响着象牙塔内的学生,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青年一代的健康发展、影响着中国社会未来的走向。面对世情国情的变化,思修课教学必然要面对诸多现实问题,遭遇全新挑战,思修课教师应当积极面对这一变化了的形势,大胆改变传统思修课的教学模式,找出解决思修课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传统思修课教学存在的不足

(1)作为思修课教师的使命感不够强烈。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大学生特别是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正处于三观形成和性格塑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作为高校思修课教师必须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标准(人生观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法制观和道德观),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相比,思修课教师承担着独特而无可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承担着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的崇高使命。然而我们看到,部分思修课教师虽有作为教师的基本责任,但并未上升到党和国家要求的高度,一些教师将上思修课仅仅视作课程教学任务,在教课活动中或多或少敷衍了事,教师的消极不负责态度自然也会传到学生身上,加之一些思修课教师不去主动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这样就很难影响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养成。

(2)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当前的大学生大多为95后,他们的思想更活跃,更加追求自由,笔者根据学生对思修课教学的建议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在课堂上有自己的话语权,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渴望与教师实现课堂的互动。但是我们的一些思修课教师由于坚持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于思修课热情不高,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一般了。学生上课热情不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师的教学内容数年不变,案例陈旧,讲授该课程时脱离实践,从理论到理论,缺乏说服力,自说自话,学生一听课发现老师教学内容与自身关系不大,认为教师所说的大而空,上课自然兴趣不高,对于教师教学产生不信任甚至逆反心理,影响教学效果。由于思修课涵盖了很多学科内容,部分教师教学过程中避重就轻,突出表现为教学中重道德轻法律,然而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国家战略思想,近些年青年大学生犯罪案件屡见不鲜,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于法律权威认识不够。这不得不说是思修课教学的一大遗憾。

(3)传统思修课对学生评定和考核标准有待完善。在绝大多数高校,思修课教学评价主要依赖期末考试的卷面测试,而忽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等方面的具体考核,教师与辅导员缺乏有效沟通,对于学生真正的思想状况并不了解,很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做出一个全面客观的科学评定。对于学生正确思想的形成缺少奖惩机制,就很难督促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美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二、思修课教学的改进策略

(1)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思修课教师若想切实完成自己的使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包括业务素养和精神素养,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修课是一门综合多种学科知识的课程,因而作为思修课教师要加强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法学、教育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要主动吸纳新知识、新见解和新信息,用最先进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思修课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所以,除了业务素养,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精神素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当首先“以身作则”地做到,切切实实地在各方面做学生的“模范”。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带动和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2)教师应始终强调备课的重要性。思修课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首开课程。高质量地落实新课程方案,教材是基础,教学是关键,而搞好教学的核心环节就是备课。课下认真备课,课上才能自信上课。备课首先是备教材,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学生的接受状况对教材进行解读,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力。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是对教材的再次开发,正像优秀的导演和演员既能正确地把握剧本又不拘泥于剧本才能获得观众的喝彩一样,努力将教材内容主体化、情景化、逻辑化,进而转变为能动的教学内容。其次是备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思修课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在书籍、报纸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中搜集教学资料。备课时候就可以从容地在所搜集的材料中进行筛选,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优先选用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更感兴趣、充满正能量、富有启发性的典型案例来辅助教材理论知识的阐述。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感兴趣,很好奇,他自然会自觉地融入到课堂当中。

(3)教师应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手段。思修课教学方法应依据高等教育的特点进行选择与创新。现代教育非常强调教学对学生潜力的开发功能,强调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的目标不仅应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更应包括对学生情感、意志、能力、行为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在有限条件下和有限时间中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以往思政课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有时甚至会变成“一言堂”,学生参与度低,难以培养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好的思修课,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与老师一起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讲到爱国这一章节时,可以将一个班分为两大组进行爱国知识友谊赛,学生在这种竞技中能体会到祖国文化的悠久灿烂以及自己对于祖国文化认识的不足。在讲到人生这一章节,笔者安排了一场辩论赛,题目是“打拼北上广,还是回家乡”,两组学生踊跃发言,学生在辩证中体会了事物的两面性,也给很多学生的未来的人生之路提供了思考的机会。总之,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但可以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参与课堂中逐渐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大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关法制教育内容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增刊).

[2]王健敏.道德学习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思修学习感悟 篇9

通过一个学期的思修课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东西,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的人生观,价值观都逐渐发生改变,我觉得这门课非常有意义,我逐渐由懵懂变得成熟,由迷茫变得清晰,其中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对树立远大理想有了新的认知,对爱国精神有了新的思考,对法律体系有了明确的了解,现在我将自己的感悟及心理变化的历程写下来。对自己以后的人生也是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

从刚进入大学至今,已经将近一年了,在这一年中,我逐渐对我的专业有了新的认识,我明白了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以及向哪方面发展。我也逐渐改变了原来的大学都是玩的观念,因为我发现还有许多的事情等着我去探索,许多的学业等着我去完成。所以在这个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应该是用来创业的,用来奋斗的,而不应该用来挥霍。思修课中,老师说到,这门课在大一开是对的,因为许多人还很迷茫,不知道应该要干嘛。我觉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我也曾经和他们一样迷茫过,但是在经历了那么多事情后,我决定好好规划自己的大学。所以我有空就去图书馆写作业,去阅读和专业有关的书籍。平时多和师兄师姐交流。我觉得大学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所以我从来不在宿舍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是和朋友去打球去跑步。我觉得这才是有意义的大学生活,而这一切,都是我在思修课上才逐渐发生的思想的改变。我时刻告诉自己,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思修课中,有一章是专门讲到树立远大理想的。我又突然想到海子的一句诗: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远大的理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在大学中,理想同样重要,丝毫不亚于高中。在高中时代,我就是依靠远大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才走到今天这里。所以我将继续努力,让美好理想成为现实,在大学里,我将继续保持多年来的习惯。同时,我又对理想有了新的认识。理想应该是可以实现的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应该是源于生活的但是却高于生活的。在大学里面,我又有了新的理想,其中包括过英语四六级,不挂科,认识更多的朋友,扩张自己的人脉圈等等。如今,我正朝着这些理想不懈努力。尽管我知道过程很艰辛,但是我从来不打算放弃。我觉得追求自己的理想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以,爱国情怀是每个中国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在思修课中,我还学到了许多关于爱国的东西。其实,从很小起家人就培养我这种精神。因为家里是学校爸妈是老师,所以耳濡目染,我一直都觉得祖国是高尚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的爱国情怀丝毫没有减弱,思修课中,老师说到:我们要增强爱国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树立起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决和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我很赞同老师的说法,我觉得,国防教育要从小抓起,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爱国意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有所担当。所以,当我听到别人在宣传分裂祖国的时候,我都勇敢地去制止,我觉得,在课堂上学到的爱国是不够的,你只有在生活中都时刻告诉自己国家的伟大和自己的责任,才能有所担当,才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

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举措,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在课堂中,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我明白了小到考试作弊,大到抢劫偷盗,都是违纪犯法的。所以,我也在平常的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不贪小便宜,不与人为恶。即使在考试中我不懂的题目,也不会抄袭他人,当然更不可能协助他人作弊。我觉得,诚信考试最重要。当然,在思修课中学到的法律知识。我将永远铭记在心。即使是以后有了工作,有了新的生活,我也会永远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歌德说:有两样东西我将永远崇敬,那便是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准则,在我看来,这个道德准则便是法律。我承诺,我将永远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尽管很小我就有法律意识,但是在思修课中这个意识变得强烈。这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笔财富。

古人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思修课,不仅教会我修身,更教会我养德。我明白,自己还有许许多多要学。修身和养德永远学不够也永远不会过时。所以我将铭记思修老师在课中的词词句句。将记下自己学到的点点滴滴。并且将其运用于生活中。成为一个内外兼修的人。如今,我明白了大学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给自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我的爱国情怀愈来愈强烈,我的法律意识也得到完善。我坚信我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

思修 篇10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总有这不同的内涵。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这体现了(C)

A.爱国主义是历史的、抽象的 B.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 C.爱国主义是客观的、抽象的 D.爱国主义是主观的、具体的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体现了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中的(D)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3.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D)

A.倡导和弘扬集体主义 B.倡导和弘扬国际主义 C.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邓小平曾经指出:“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这说明,在当代中国(B)

A.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B.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 C.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是一致的 D.爱国主义与爱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 5.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D)A.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上 B.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C.对所有中国人的热爱上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上

6.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抛弃国外优越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历尽千难万险,回归祖国的怀抱,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当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而受到国家表彰时,他这样说:“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对钱老的这段话的深刻内涵的科学领悟是(B)

A.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 B.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理应为全人类服务

C.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D.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7.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D.勤劳勇敢

8.“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等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等,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宽宏胸襟。联欧亚,开辟丝绸之路;通亚非,郑和七下西洋;历万难,玄奘印度取经;为传经,鉴真东渡扶桑„„这些典型的事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B)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9.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其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D)

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

10.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的核心在于(B)

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改革创新 D.艰苦奋斗

二、多项选择题

1.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AC)A.道德要求 B.政治原则 C.文化体制 D.法律规范

2.下列有关爱国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

A.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B.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C.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内涵 D.爱国主义是五千年来形成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包括(ABCD)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4.下列关于爱国主义特征的认识,正确的是(BD)A.爱国主义是历史的、抽象的

B.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内涵 C.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 D.爱国主义是对整个民族大家庭的热爱

5.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极为丰富,主要表现为(ABCD)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D.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6.中华民族素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下列能够反映和体现这一优良道德传统的是(BCD)A.“尽人事,以听天命” B.“位卑未敢忘忧国”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表现在,爱国主义是(A)A.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CD B.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D.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8.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ABCD)A.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D.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9.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我们对科学以及科学家的使命有更清晰的认识,以报效祖国。下列属于科学认识的是(ABC)

A.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 B.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C.科学知识无国界,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 D.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都对国家的繁荣富强担负着重大责任 10.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此外,其内涵还包括(ABCD)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1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反映(ABC)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B.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 C.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中国古代道德传统和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

12.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下列关于改革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是(ABCD)

A.改革创新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 B.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C.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D.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13.下列关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ABCD)A.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 B.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 C.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D.两者的有机统一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14.爱国主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和责任。脚踏实地,做忠诚的爱国者,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基本追求。做忠诚的爱国者要做到(ABCD)

A.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B.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C.增强国防观念 D.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15.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大学生(ABCD)

A.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B.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C.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D.提高道德素质、引领社会风尚的必要手段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感情,而且还是一种思想或精神。爱国主义应当是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独立而献身的精神。爱国主义的内容:第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二,奋起抵抗外敌的侵略,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完整。第三,反对分裂和割据,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第四,勇敢勤劳,推动祖国的进步和富强。2.简述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答: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3.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包括哪些内涵?

答: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1)重德精神。重视道德自觉和人格完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2)务实精神。中国人历来重视实际,讲求实用,追求事功,而轻浮华,贬空谈,鄙玄虚,表现了黜玄想而务实际的民族精神。(3)自强精神。自强不息,刚健有为,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朝气蓬勃、努力向上的顽强生命力,表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开拓精神,反抗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完善自我的进取精神,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勤劳节俭美德。(4)宽容精神。“厚德载物”集中表达了兼容并包的精神。这种精神要求胸襟阔广,宽容大度,能够合理地对待大自然,能够团结各个方面的人,容纳各种不同的意见。(5)爱国精神。关心社稷民生,维护民族独立,为“报国”而献身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4.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答: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名族团结

三、维护祖国统一

四、增强国防观念

五、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5.简述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答:大学生是一个最具有革命创造力和青春活力的团体,不论是在经济建设,还是在国防建设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也是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与方针,鼓励在校大学生和应届毕业大学生应征入伍,祖国需要建设,同时又需要强有力的国防作为支撑,保护国家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国内外环境下正常发展;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观念,加强大学生的国防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四、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论述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哪些观念?

答: 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第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2.试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

答:第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情况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第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情况下,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最强大的独立主体。第三,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情况下,国家是促使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常发展的最具实力的制约力量。

3.联系实际,论述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答: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立足于掌握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要养成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地作风。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确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努力走在全社会创新的前列,努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4.试论如何正确理解和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火热生活为源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道德的积极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使民族精神得到大力弘扬。

五、材料分析题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钱学森(1911~)中国著名科学家,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教授。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1991年10月16日 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同年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1999年9月1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荣誉面前,钱学森是这样说的:‚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

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在这方面的看法。

答:首先,经济全球化时代要树立坚定的爱国、报国信念。其次,经济全球化时代要努力学习科学,贡献祖国建设事业。再次,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摘自《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材料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摘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3 从北京到汶川,‚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凝聚13亿人民的力量。

从汶川到北京,‚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化为亿万人民无私奉献、积极参与的行动,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时代强音。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8年9月27日

(1)结合材料,阐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及其时代价值。

答: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有:第一,热爱祖国。热爱祖国首先表现为对于祖国这块国土的热爱;表现为人们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第二,建设祖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第三,保卫祖国。抗击侵略、保卫国土,是爱国主义的突出表现。第四,富强祖国。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最高目标。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什么样的伟大民族精神?

答: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形成了厚德载物、坚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兼收并蓄、和实生物的民族风范。

(3)结合材料,阐述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在当代中国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上一篇:县邮政局业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下一篇:小学生百科知识竞赛1(是非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