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 唐 李白

2025-02-03|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古朗月行 唐 李白(共6篇)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篇1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李白诗鉴赏: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创造性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勾勒出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形象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稚趣。“呼”、“疑”这两个动词,更显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拈来,却是情采俱佳。接着,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之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借用这一神话传说,描绘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是蟾蜍食月造成,月亮被蟾蜍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月亮既然已经沉没而迷惑不清,还有什么可赏的呢!

不如趁早走开吧。“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宦官外戚擅权。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指这一昏暗局面。

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

但诗人并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深婉曲折。诗中文辞如行云流水。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古朗月行李白 篇2

《古朗月行》此诗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⑴。

又疑瑶台镜⑵,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⑶,桂树何团团⑷。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⑸?

蟾蜍蚀圆影⑹,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⑺,天人清且安⑻。

阴精此沦惑⑼,去去不足观⑽。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⑾。

【注释】

⑴呼作:称为。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

⑵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⑶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⑷团团:圆圆的样子。

⑸“白兔”二句: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⑹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此诗中蟾蜍似另有所指。圆影:指月亮。

⑺羿:后羿,中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⑻天人:天上人间。

⑼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阴精也指月。沦惑:沉沦迷惑。

⑽去去:远去,越去越远。为决绝之辞。

⑾凄怆:伤心之意。

【白话译文】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阴精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对此我觉得忧心非常,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陈沆云:“忧禄山将叛时作。”(《诗比兴笺》)萧士赟云:“按此诗借月以引兴。日,君象;月,臣象。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古朗月行》的诗句鉴赏 篇3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赏析1】

《朗玉行》 为乐府旧题,李白采用它,故称 《古朗月行》。诗中通过对月的描写,寄寓了政治的慨叹,为时事而发。

诗的前四句,从感知出发,追述了小时候对月亮的幼稚简单的认识,把它看成“白玉盘”和“瑶台镜”。既突出了自己当时的那种天真烂漫的稚气和性格,又表现了月亮所具有的神秘性和对人们的吸引力。月亮,作为一种艺术的原型,常常为古代的文人墨客所吟咏,被摄入诗歌创作题材,李白是写咏月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在内容与手法上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对月亮的描写是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性格的,诗中连用“呼”、“疑”、“飞”等几个动词,十分生动、贴切,把他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具体地表现出来,运笔不凡,富有趣味。

【赏析2】

李白一生爱月,写下了许多咏月的佳作。《朗月行》是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将此题列入《杂曲歌辞》,刘宋鲍照有《朗月行》一首,内容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此诗在乐府旧题前加一“古”字,而诗的主旨与鲍照之作迥异,显然,李白此作是自铸新意,仅仅套用旧题罢了。

诗人开篇先写孩提时代对月亮留下的美好记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多么天真烂漫而又充满瑰丽想象的诗句啊!诗人以“白玉盘”、“瑶台镜”比喻月亮团的形状和皎洁明亮的颜色、光感,贴切而传神,让人从无限的联想中感受月亮的可爱。又以“呼”、“疑”两字,逼肖地传出儿童初见月亮升起时的新奇感和美好感。这四句诗,看似漫不经心,却是情采交融,令人神往。

【创作背景]

此诗应该是创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陈沆云:“忧禄山将叛时作。”(《诗比兴笺》)萧士赟云:“按此诗借月以引兴。日,君象;月,臣象。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

【作者简介】

《古朗月行》典型课教案(精选) 篇4

实验小学西校区 马淑兰

教学目标:

1、认识“朗”、“识”“玉”三个字,会写“识”、“玉”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和情感。

3、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感受月亮的美妙和神奇。

重点难点:如何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情感,如何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感受月亮的美妙和神奇。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贴出图片(一个宁静、美丽的夜晚,众星下一轮玉盘似的月亮高悬夜空)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个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喜欢抬头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在他眼里,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写的《古朗月行》这首古诗。

二、初读诗文,找出生字宝宝

1.大家自己先来读读古诗吧,有信心读好吗?如果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

2.学生在古诗中找到生字宝宝,读读它们,并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适时指导朗读,相机理解诗意

(一)指名学生读诗,读后及时评价指正。

(二)检查生字的学习,并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认识“朗”,并理解题目:古朗月行

1.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你能给“朗”字组词吗?

2.引导理解“朗月”。

什么样的夜晚才会有明月?(晴朗)

古时候有个叫鲍照的人在一个晴朗的夜晚看见了月亮,于是写下了“朗月行”这首古诗。几百年以后,李白也看见了这样的朗月,他也特别想为月亮写首诗,所以他就借用古人鲍照写过的《朗月行》的题目,并在前面加上一个“古”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朗月行。学生接读题目。

认识和书写“识”这个字,并理解“小时不识月”。

1.这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在田字格里怎么写这个字呢?

2.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识”字,(什么结构?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然后告诉老师该怎么在田字格里写这个字。学生再书空,然后在书上写这个字。

3.给“识”字组词。

4.李白小时候不认识什么呢?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认识和书写“玉”,并且朗读和理解“呼作白玉盘”。

1.出示“玉”,这个字和哪个字很相像?(区分:玉王)怎样在田字格里写好这个字呢?学生自己观察,自己书写。

2.给“玉”字组词。

3.李白小时候不认识月亮,他把月亮称呼为什么?齐读第二句诗:呼作白玉盘。想象白玉盘是一只什么样的?如果你见到了这样的月亮你会怎么样?李白小时候和你们一样,见到如此美丽神奇的月亮,可是却不知道是什么,他忍不住大声呼唤:呀!天上有个白玉做成的盘子!

4.那这句诗该怎么读呢?指名学生读,在不断评价中引导学生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然后再齐读。

学习剩下的两行诗

1.天上的圆月还让李白想到了什么呢?学生自己读读剩下的两行诗。再指名回答。

2.这面镜子是从哪里来的?瑶台是个什么样地方?镜子本来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可是现在它飞到哪里了?想象一下从这面镜子里,我们能看到什么?如果你见到这样的月亮你会怎么样?

3.我们该怎样读这两行诗才能读出月亮的神奇与美丽呢?在指名读后的评价上引导学生读出惊叹的语气。在必要的时候,老师也可示范读。

四、整体感悟,指导背诵。

1.学生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描述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晴朗的夜晚,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一个小孩子抬头望着它,他不知道那是什么。啊,它那样洁白,美丽,一定是最好的白玉做成的盘子吧?不对!不对!它那样明亮,那样神奇,一定是王母娘娘的镜子飞到了云朵之上。

2.你喜欢这样的月亮吗?喜欢它的什么?那让我们边读诗,边展开想象吧!配乐齐读古诗。

3.想不想把这么美的诗背下来呢?指导背诵。

五、拓展延伸

1.在这首里,李白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神奇的月亮,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关于月亮的诗,它是?指名人背诵《静夜思》。在这首古诗里,看到天上的月亮,李白想到了什么?

2.我们还学到了一首关于月亮的儿歌,指名人背诵《小小的船》,在儿歌里,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或者是儿歌?

六、课堂小结: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 篇5

一、活动目标:

1、想象古时候儿童对月宫的憧憬和向往,感受月儿的美丽、神奇。

2、能积极地参与古诗朗诵活动,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并能有节奏地朗诵。

3、学习古诗,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二、活动重难点:

1、熟悉古诗内容,能准确、流利地朗诵。

2、理解古诗大意,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活动准备:

1、中华文化:古诗《古朗月行》。(幼儿用书)

2、月亮图片、古诗视频。

四、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

2、你喜欢月亮吗?(出示月亮的画面)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呢?圆圆的月亮又像什么呢?(启发想象)

3、圆圆的月亮我们还可以叫朗月,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回忆小时候看月亮的情景时,诗性大发,于是写下了一首诗《古朗月行》,诗人把朗月想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古诗《古朗月行》。

(二)完整欣赏、学习古诗。

1、老师示范朗诵古诗。你听到了些什么?

2、看古诗视频,再次欣赏。提问:你听到了些什么?

3、跟老师学念古诗二遍。

4、解释诗句的`意思。

1)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的,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当作白玉盘。

2)师:为什么会把月亮当作白玉盘呢?(视频)

3)我们一起来念念这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4)有时又以为月亮是仙人梳妆用的镜子,调皮地飞到了青云的上头。(视频)

5)师:为什么月亮有时又像镜子呢?

6)师: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感受一下: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7)师:小朋友猜猜看,月亮上面有些什么呢?

8)师:哦,有嫦娥、白兔、桂树。原来小朋友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啊!你们看月亮里是不是好像仙人嫦娥把双脚垂下来坐在月宫里呢?看!月宫里的桂树多茂盛呀!我们一起来念: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视频)

9)师:咦,白兔手里好像拿着什么?原来是药呀!它在问谁和它一起吃。来一起跟老师来念念: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视频)

5、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重音。

6、播放视频,让幼儿跟着念一念。

(三)请幼儿阅读《古朗月行》,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并说一说、念一念。

(四)结束:

小学生古诗词:古朗月行 篇6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诵读:

感情基调:轻快明朗。用轻快的语气朗读,表达出儿童稚嫩、好奇的心理。

注释:

①古朗月行:“朗月行”是乐府《杂曲歌辞》里原有的题目,李白在这里借用古典的题目,所以称为“古朗月行”。全诗共十六句,这里节录的是前八句。②呼作:叫做。③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这里用来比喻月亮又圆又大。④疑:怀疑。⑤瑶台:古代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⑥青:蓝色。⑦仙人垂两足:古代神话说,当月亮初升时先看到月中仙人的.两只脚,然后逐渐看到仙人的全貌。⑧桂树:传说月亮里面有桂树。⑨何:多么。⑩团团:圆圆的形状。[11]白兔捣药: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亮里面有白兔在桂树下捣药。[12]问言:就是问,言是助词,没有意义。[13]与谁餐:给谁吃。

译文:

小时候因为不认识月亮,把它叫做白玉盘。又猜想它是天宫里的明镜,飞到青蓝色的云端。月亮初升,先看到神仙露出两只脚,然后才见圆月中桂树的样子。陪伴嫦娥的小白兔,一直在忙着捣药。真想问问它,药捣成以后是给谁吃的呢?

赏析: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丑小鸭奇遇记之时光隧道童话作文下一篇:初中迎接期中考试演讲稿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