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behavior的用法及解释

2024-08-01

关于behavior的用法及解释(精选10篇)

关于behavior的用法及解释 篇1

behavior

表示“行为;态度;(机器等的)运转状态;(事物的)反应”,比较偏重行为。

例如:

1、His behavior was called provocative and antisocial.

他的行为被认为是煽动性的和反社会的。

2、Alcohol can produce violent, disruptive behavior.

酒精会引发和破坏性行为。

3、They assimilated their customs and behavior to the new environment.

他们改变了他们的风俗和行为以适应新环境。

attitude

表示“态度;看法;姿势;个人风格”,比较偏重态度。

例如:

1、Being unemployed produces negative attitudes to work.

失业会产生对工作的消极态度。

2、His attitude made me angry.

他的态度让我很生气。

3、On matters of principle we should be clear-cut in attitude, and by no means beequivocal.

在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态度鲜明,决不能模棱两可。

关于behavior的用法及解释 篇2

一、渎职罪主体有权解释的现状

( 一) 渎职罪主体的演进

我国的刑事立法在对渎职罪的主体规定方面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有权解释也是如此。1979 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渎职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1]。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 不同职业和各种新兴行业涌现, 从而带来了社会身份的日益多元化。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各种不同情况都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 我国的立法司法机关为了适应法律要求, 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具体划分范围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例如1982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犯罪的决定》中具体解释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定义: 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国家各级权利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国有企业和国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和其他各种依照法律从事公共事务的工作人员。到1997 年刑法对1979 年《刑法》中的渎职罪一项主体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明确将受贿、行贿等行为归于贪污贿赂罪, 渎职罪的主体也被严格规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二) 渎职罪主体有权解释的出台

近些年来渎职罪主体的司法认定过程中问题频发, 例如某些国家机关的一些组织在特殊领域可以代行国家行政管理权等; 在机构改革中, 国家机关部分调整为事业单位, 由此导致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的遗留。在理论界和司法界关于渎职罪主体的争论一直存在, 理论界认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是干部身份, 且属于人事制度范围。司法界则认为根据行为人具体的职能活动是否属于公务事件来界分[2]。

二、关于修改渎职罪主体立法建议

渎职罪主体在1997 年的《刑法》中由国家工作人员改为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这就暴漏了对实际司法审查中对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罪追究缺乏法律依据。与此同时刑法所规定的犯罪主体和实际的案件中发案主体也有偏差, 立法规定无法准确对应司法实践, 致使刑法条款在实际的司法审查中被忽视, 无法发挥法律实效, 这些都是刑法立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要克服刑法立法的观念性法规局限, 刑法解释单一无法发挥效用, 只有适当采取刑法修改方案才是解决之道。法律自身确实存在严肃稳定的特点, 不可轻易对其修改, 所以基与这样的原则, 建议规范用词的同时注重用语的语义导向, 突显刑法的正义性和威严性。渎职罪主体范围的缩小使得办案实践过程中经常遇到很多困难, 很多利用职务之便, 带个人侥幸心理, 钻法律的空子, 却无法利用刑法规定实际追究违法人的刑事责任。带来一系列后续的管理困难和程序上的混乱, 这都是亟待解决的客观性问题。

对于渎职罪的国家公务人员主体言论存在合理之处, 充分解释了这些人员从事国家公务的事实, 但仍然存在不足, 国家公务人员的定义范围过于宽泛, 例如行驶集体公共权力的主体属于国家公务人员, 但是没有具体国家规定性公共管理职务, 而且其职权也较小, 所以扩大渎职罪主体解释也容易造成打击过宽的现象。此外, 渎职罪主体的简单定义国家公务人员过于简化了对犯罪主体的解释, 将所有从事国家公务和集体公务的人员统一列入范围, 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阶段, 行使国家公务权利的主体都是具有复杂的社会身份, 而且存在实际的社会组织人员代行国家公务人员权利的现象, 因此, 在传统的解释方案上适当扩大主体范围是确定渎职罪主体的重要手段, 但同时必须结合我国具体国情, 依据我国的立法执法现状, 实现最佳解释方案的执行[3]。

三、结语

渎职罪主体修改为“国家公务人员”是立法完善适应司法需要的具体表现, 渎职罪主体的明确有助于国家的法制建设和完善, 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将渎职罪主体修改为“公务人员”有利于刑事立法和解释做到全面整体化协调配合, 范围扩大不代表混乱解释主体, 在准确把握解释范围的同时发挥法律实效。

摘要:刑法解释是要求必须在国民的预测可能性之中, 其解释必须在条款文意的正常涵盖范围之内, 渎职罪主体的有权解释是将一些犯罪主体定义为国家的机关工作人员, 这个过程中明显篡改了渎职罪犯罪的主体组成要素, 偏离了罪行法定原则, 存在刑法解释权恶意侵占刑法立法权的现象。渎职罪的犯罪主体应该明确界定为国家工作人员。

关键词:渎职罪,有权解释,立法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志祥.关于渎职罪主体有权解释的思考及立法建议[J].法商研究, 2005, 06:119-127.

[2]李希慧, 贾济东, 廖焱清.渎职罪主体解释回顾及立法建言[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3, 04:27-32+117+111.

[3]唐稷尧.事实、价值与选择:关于我国刑法立法解释的思考[J].中外法学, 2009, 06:885-899.

[4]高峰.浅谈渎职罪主体问题[J].知识经济, 2012, 10:31.

关于since的用法及解释 篇3

1、He left the village in 1982 and I haven’t seen him since then.1982年他离开这个村子,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他。

2、She’s been working in a bank since leaving school.她中学毕业后就一直在一家银行工作。

3.He had spoken to her only once since the party. 自从那次聚会以来,他只跟她说过一次话。

二.Since作为副词,表示从过去以来、以后或到现在的情形或状态,常与现在完成时态连用。例如:

1.He left home two weeks ago and we haven’t heard from him since. 他两周前离开了家,到现在我们一直没有他的消息。

2.He came to Zhenjiang 6 years ago and has lived here (ever) since.他6年前来到镇江,从此便住在这里。

三.since引导原因状语从句

作为连词,since可引导原因状语从句,表示因为;既然;鉴于:例如:

1. He didn’t come since he was busy.他因为忙,所以没有来。

2. Since this method doesn’t work, let’s try another.既然这种方法不行,我们就试用另一种吧。

四.Since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1.若since引导的状语从句的谓语是终止性动词的过去时,则从句表示的时间是“从动作开始的那一时刻起”。例如:

He has studied very hard since he came to our school.自从他来到我们学校,他学习就非常努力。

We have been missing them since they left here自从他们离开这里,我们就一直很想念他们。

2.若since引导的状语从句的谓语动词是持续性动词或表示状态动词的过去时时,则从句表示的时间是“从动作或状态结束时算起”。例如:

I haven’t heard any noise since I slept. Sleep 为持续性动词,sleep的动作结束时,即“醒来”时,所以这句应译为“我醒后还未听到任何声音”。

3.若since引导的状语从句的谓语为持续性动词的现在完成时,则表示动作和状态延续到现在(说话时刻),其表示的时间的起点应从动作发生之时算起。例如:I haven’t heard from him since he has lived there。 这里has lived表示动作的持续性,时间的起点应从:“开始居住”时算起。因此此句可理解为“自从他(开始)住在那儿起,我就一直没收到他的来信”。

五.Since在特殊句型中的应用

句型I:“It is (has been)+时间+since+持续性动词的过去时”,表示“自从……以来到现在已有多久。”例如:

It has been quite some time since I was last in London.我上次离开伦敦至今颇有一段时间了。

关于against的用法及解释 篇4

1. 注意以下两个基本用法,许多其他用法和搭配均可从这两种基础引申出来:

(1) 表示“反对”“对着”“违反”“不利于”等。如:

We are all against his idea. 我们都反对他的想法。

He was married against his will. 他结婚是有违本意的。

He spoke against the new law. 他发言抨击新法律。

There were 20 votes for him and 12 against him. 有20票赞成他,12票反对他。

(2) 表示“靠着”“顶着”“迎着”“衬着”等。如:

He stood with his back against the door. 他背靠门站着。

He hit his head against the window. 他的头撞到了窗户上。

It is difficult to see anything against this bright light. 对着这种强光很难看到任何东西。

Bright red flags flow in the wind against the blue sky. 鲜艳的红旗映着蓝天迎风飘扬。

2. 注意 against 是介词,不是动词。如:

他靠在树上。

正:He leaned against the tree.

误:He against the tree.

这个计划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呢?

正:Are you for or against the plan?

误:Do you support or against the plan?

3. 正因为against是介词,所以后接动词时要用动名词。如:

我反对在警察到达之前采取任何行动。

正:I’m against doing anything till the police arrive.

关于argue的用法及解释 篇5

例句:But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argue for changing their jobs, they argue that change means progress.

但是许多人赞成换工作,他们辩解说改变就意味着进步。

2、argue over,表示的含义是“辩论某事,为…争论”。

例句:Let others argue over small things, but not you.

让别人去为小事情争论不休,而不是你。

3、argue against,表示的含义是“反对;据理反对;争辩”。

例句:It is very difficult to argue against its use.

想要反对使用维生素B,十分困难。

4、argue on,表示的含义是“辩论(争论)某事”。

例句:I never intended to argue on this topic of conversation.

我并没有企图争论谁对谁错。

5、argue with,表示的含义是“争论;和…争吵”。

例句:You can actively argue with your mind.

你可以积极地和你的思想争论

6、argue about,表示的含义是“争论;议论某事”。

例句:You can argue about any of these assumptions.

关于behavior的用法及解释 篇6

一、“哪/哪儿”系列词单用任指

疑问代词单用任指, 指的是在疑问代词在交际中表示任指用法时, 句中仅出现一个疑问代词。任指句表周遍性意义时, 表示所指的范围无一例外, 具有周遍意义。下列例句是句中“哪/哪儿”系列疑问代词 ( 记作Q) 只出现一次的情况。

( 一) QP + 都/也+ DP

这种情况下, 有疑问代词“哪/哪儿/哪里”及其构成的偏正短语作句子的主语, 记作QP, 句子后面的谓词性的短语记作DP。

(1) 世界上这么多地方, 哪儿都不如中国好。

(2) 今天可真热闹, 哪儿都是来拜寿的人。

( 3) 哪个单位的领导也不能特殊。

( 4) 这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哪一家的都不那么听话了。

句子 ( 1) ( 2) 中的“哪儿”直接作主语; ( 3) 是由“哪儿”和它后面的名词构成的偏正短语作主语, “哪儿”充当主语的定语; ( 4) 是由含有疑问代词“哪儿”的“的”字结构作主语。 ( 1) ( 4) 为否定句, 其中的“都”可以换成“也”; ( 2) ( 3) 为肯定句, ( 2) 中的“都”不能换成“也”, 而 ( 3) 中的“也”可以换成“都”, 这是因为“都”表总括, 强调所有的对象, 既可用于肯定形式, 也可用于少部分否定形式; 而“也”表类同, 多用于否定句, 表达的语气稍委婉些。总体来说, “也”一般带否定式, 很少带肯定式, “都”经常带肯定式, 带否定式不多见。带肯定式的“都”很难换用“也”, 而带否定式的“都”都可以换用“也”。

上述这些语义可归为一点, 即表态性, 可以说, 大部分“QP + 都/也+ DP”格式的任指用法都含有表态的意义。

(二) 主语 (施事) +QP+都/也+DP

(5) 他哪儿都去过。

( 6) 他哪样都不缺。

( 7) 我哪世也忘不了他。

这种格式中, QP充当句子的小主语表受事, 当然, 句中的施事主语也就是大主语和小主语的位置可以互换, 互换后的格式为QP + 主语 ( 施事) + 都/也+ DP, ( 5) ( 6) ( 7) 可以变换为:

(5’) 哪儿他都去过。

(6’) 哪样他都不缺。

( 7’) 哪世我也忘不了他。

变换后的句子, 任指的“哪”系列仍表周遍意义, 只是强调的的对象不同, ( 5) ( 6) ( 7) 强调的都是施事主语, ( 5’) ( 6’) ( 7’) 强调的则是QP。但是这些句子的句式结构是一致的, 都采用了主谓结构作谓语的形式,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有提到, “表周遍性的词语只能放在主语位置上, 在意义上是受事, 全句往往采用主谓结构作谓语的格式。”

而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这种互换都能成立, 这是什么原因呢? 经过分析, 找们发现: QP从小主语侈到大主语位置上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a.QP与前面大主语的所指范围相同时时QP不能前移:

(8) 这三句话哪句都不对。 (哪句=这三句话)

* 哪句这三句话都不对。

(9) 这几家店哪家都是他开的。 (哪家=几家店)

*哪家这几家店都是他开的。

b. QP和前面的大主语被其他成分隔开时, 必须去掉这些成分, QP才能前移, 否则就不行。

(10) 您现在这样哪儿也去不成。

* 哪儿您现在这样也去不成。

哪儿您也去不成。

( 三) V + QP + 都/也+ DP

“哪/哪儿” ( 或由“哪/哪儿”构成的偏正短语) 与动词构成动宾结构充当句子的状语。

( 11) 斯蒂夫去哪儿都带着这只包。

(12) 柴米油盐酱醋茶, 少了哪样都不行。

(13) 离开哪家都是死路一条。

其中 ( 12) ( 13) QP和动词互换位置之后仍是一个遍指句。

( 四) 介+ QP + 都/也+ DP

“哪/哪儿” ( 或由“哪/哪儿”构成的偏正短语) 与介词构成动宾结构充当句子的状语。

(14) 生活好了, 在哪儿吃都是团圆饭。

(15) 往哪个方向跳, 距离都是一样远。

(16) 他比哪家的孩子都调皮。

与疑问代词“哪/哪里”搭配的常用介词有: 在、用、从、对、比、和, 等等。

(五) “哪/哪儿”前面出现关联词“不论”“不管”“无论”的情形

(17) 不管在哪个国家, 都有好人和坏人之分。

( 18) 无论是哪个民族掌权, 本质都是一样的。

(19) 不论哪家死了老人, 家家户户都要量力相帮。

(20) 外地人来北京, 不管去哪儿, 王府井必来。

这些连词只能出现在“哪/哪儿”之前, 当“哪/哪儿”与动词或介词构成动宾短语或介宾短语是, 连词只能在动词或介词之前。原则上讲, ( 17) ( 18) ( 19) 中的连词“不管”“不论”去掉后, 疑问代词“哪/哪儿”仍是任指用法, 仍具有周遍意义; 而去掉 ( 20) 中的“不管”后, 整个句子是病句。这是由于, 前三个句子中均有“都/也”出现, 也就是说, 在疑问代词的周遍性任指句中, “不管/不论”这类连词可与“都/也”必须有一种出现, 当然二者也可以同现, 同现时起强调、加强语气的作用。而这一格式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变, 所以在此基本语义的前提下, 它同样具有表态性说明的特点。

二、“哪/哪儿”系列词双用任指用

在现代汉语中, 疑问代词前后配合双用其不表疑问, 表任指。对类似用法我们都可以做出相同的概括, 即都可以归结为疑问代词的双用任指。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具体的语料对现代汉语中疑问代词双用任指用法进行分析。

( 一) “哪哪/哪儿哪儿”重叠连用

重叠连用时, 和“都”搭配使用时表周遍性任指。而重叠用法的有这样几种例子:

( 21) 盒饭在出租车经济聚集的地方出现了, 加油站、饭店门口, 哪哪都是。

(22) 当时她刚刚沐浴出来, 头发上、脸上、身上, 哪哪都挂着水珠。

(23) 老太太今天八十大寿, 哪哪都是人。

这种情况下, “哪哪”只和“都”连用, 且只能处在主语的位置。

( 二) “哪哪/哪儿哪儿”间隔连用

当剧中有两个“哪/哪儿”出现前后呼应时, 前一个叫先指词, 后一个叫承指词; 先指词的任指性强, 承指词的任指性较弱。

a、同形同指

(24) 哪里有疫情, 哪里就有人民解放军的身影, 哪里就有爱和希望。

(25) 哪个想去就哪个去吧。

( 26) 谁像你那么有钱, 爱去哪就去哪。

(27) 作哪一处的官, 就是哪一方的父母。

(28) 您哪时到, 哪时有您的座儿。

所举例子中, 先指词可充当句子的主语、动词宾语、介词宾语、定语、状语; 承指词同样的可充当小句的主语、动词宾语、介词宾语、定语和状语。并且先指词和承指词前后呼应, 所指相同。先指词任指性强, 具有不定性; 承指词任指性弱, 相对于先指词来说是有定的。这些都是先指词与承指词在句中充当相同的句法成分的例子, 而语料处理中, 我们发现, “哪系”疑问代词配合双用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 但前后疑问代词所指仍相同, 仍具有任指性。例如:

(29) 哪里最危险最艰苦就出现在哪里。

(30) 哪儿有困难, 他就出现在哪儿。

( 31) 哪种便宜就买哪种。

( 32) 有的研究市场行情, 帮助亲友背着算盘种田, 哪样赚钱种哪样。

( 33) 一些人背着中共起草了一个对中共极为不利的“折衷方案”, 先送蒋、美, 再送中共, 并商定哪方接受这个方案就站到哪方去。

( 34) 作为临时经营的纳税人, 在边界的任何一方都可以纳税, 哪边税负低便. 往哪边跑。

( 35) 哪里有偏差, 哪里的电火箭就. 点燃, 迅速地恢复太空器的正确姿态。

( 36) 哪里发生了这类问题, 就. 把主要责任放在哪里的主要领导身上。

(37) 到哪里去都行, 哪里都是党的工作, 这一点我早想通了。

(38) 我走到哪儿, 哪儿便是我的办公室。

(39) 他们把战争带到哪里, 哪里的人权状况就一团糟。

(40) 田单的军队打到哪儿, 哪儿的百姓群起响应。

例 (29) 至 (34) 中前一个疑问代词做主语, 后一个疑问代词做宾语;例 (35) 、 (36) 中前一个疑问代词在句子充当主语, 后一个疑问代词做定语;例 (37) 、 (38) 中前一个疑问代词在句子做宾语, 后一个疑问代词充当主语成分;例 (39) 、 (40) 中前一个疑问代词做宾语, 后一个疑问代词做定语。例 (29) 至 (40) 中疑问代词前后所指相同, 具有任指性

b、异形同指

先指词和承指词有时不止一个, 但都同形同指, 也有少部分是异形同指的。

( 41) 哪儿口大就往哪里塞呗。

( 42) 哪个敌人弯身先看见他, 他就打死谁。

很多观点认为这大概是作者有意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代词, 但是我认为这和疑问带词“哪”系列有关, 因为“哪”和名词构成的偏正短语既可表示人、事、物, 也可以表示处所, 所以“哪”系列作先指词表示处所或人时, 用其他表示处所或人的疑问代词来承指相同的对象也是理所当然, 甚至可以用有定代词来承指:

( 43) 哪里发生了这类问题, 就主要把责任放在那里的领导身上。

然后, 我们来讨论一下这种重叠现象所可能具有的语用义。首先, 任指表示“任何一个”的含义, 没有数量的变化, 按理不能发生数量性重叠, 但实际语料中任指重叠的例子并不少见, 例如:

( 44) 烧煳了的碎绸子片飞得哪儿哪儿都是。

( 45) 向前看, 哪儿哪儿都没有出口, 只有我头上的灯照出一步一步的路来。

c、承指词为零形式

在《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及其句式》中, 胡胜伦和王健慈两位语言学家认为承指词为零形式存在的条件有三, 分别是疑问代词为“谁/什么”;先指词与承指词同指; 先指词和承指词句法位置对应相同。并给出了相关的例子:

你们谁喜欢他, 谁就嫁给他。

你们谁喜欢他, 就嫁给他。

您想买什么, 您就买什么。

您想买什么, 您就买。

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句子:

(46) 他现在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47) 喜欢哪件就拿哪件。

分析以上句子再看看省略承指词后的句子:

(46’) 他现在想去哪儿就去。

( 47’) 喜欢哪件就拿。

以上两个例子满足承指词为零形式条件中的后两个, 省略承指词后的句子中, 疑问代词的任指性虽有所减弱, 但仍具有任指性, 且句子也没有语病。因此, 我认为疑问代词“哪”系列的任指用法中的承指词也可以零形式出现。

三、结语

老一辈的语言学家和年轻学者对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及其他非疑问用法都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 虽然各家着力点不同, 但都影响深远, 对后来人的学习和研究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以“哪”系列疑问代词为切入点, 重点分析了它的非疑问用法中的任指用法的句型句式, 可以看到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及其句式都各有特点, 而每一个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所以今后对疑问代词任指性的研究可以侧重于每一个疑问代词自身的特殊性, 及与其他疑问代词任指性用法的区别方面。

摘要:疑问代词的基本用法是表示疑问。现代汉语疑问代词主要有“谁、什么、哪、哪儿、哪里、怎样、怎么”等。疑问代词的“疑问”, 并不是句法义, 而是一种语用义, 通常表示特指问。而表疑问之外, 疑问代词还有表示非疑问的用法, 本文就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中的任指用法进行整理研究。又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分为周遍性任指和呼应性任指, 本文专门就疑问代词“哪”系列的任指用法为例, 分析其用法及其句式特点。

关键词:任指,周遍,哪/哪儿

参考文献

[1]胡胜伦, 王健慈.《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及其句式》.《汉语学习》, 1989 (6) .

[2]段朝霞.《含有疑问代词的遍指句》, 1999.

[3]陆俭明.《周遍性主语句及其他》.1986 (3) .

[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5]黎锦熙.新著国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6]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7]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 (增订本)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关于should的用法及解释 篇7

should的例句

1. He said they should turn their fire on the Conservative Party instead.

他说他们应该掉转枪口,向保守党开火。

2. The price of oil should remain stable for the rest of 1992.

油价会在1992年剩下的时间里保持稳定。

3. At a later news conference, he said differences should not be dramatized.

在后来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说不应夸大分歧。

4. I believe that a journalist should be completely objective.

我认为新闻记者不应当有丝毫偏见。

5. They said the present system of military conscription should be phased out.

他们说,当前的征兵体系应当逐步废除。

6. Vacuum-packed ham slices should be unwrapped 30 minutes before serving.

关于aid用法及解释 篇8

vt. 帮助,资助,救助,促进

vi. 帮助

变形:过去式: aided; 现在分词:aiding; 过去分词:aided;

aid例句

1、I thought a phonetic spelling might aid in pronunciation.

我想语音拼写可能有助于发音。

2、He succeeded with the aid of a completely new method he discovered.

借助于自己发现的一种全新的方法,他获得了成功。

3、He keeps coming to the aid of this damsel in distress.

million的用法及解释 篇9

当这些词与具体数字连用时,习惯上用单数,而且也不后接介词of。如:

He was prepared to pay two million. 他愿意支付200万。

More than a hundred people were injured. 有一百多人受了伤。

但是,当这些词后面的名词有了the, these, those等特指限定词修饰时,或其后的接的是us, them 这样的人称代词时,则此时必须用介词 of。如:

About three hundred of them have left there. 他们当中约有300人离开了那儿。

(2) 用复数的场合

当这些词不与具体数字连用,而是表示不确定的泛指数时,则不仅要要用复数,而且要后接介词of,然后才能接名词。如:

The sun was shining. Thousands of people were lying on the beach. 阳光灿烂,数以千计的人躺在海滩上。

七搭八搭的成语解释及用法 篇10

【成语原文】:七搭八搭

【标准发音】:qī dā bā dā

【繁体写法】:七搭八搭

【七搭八搭是什么意思】:①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中心。②纠缠;乱搭腔。

【七搭八搭成语接龙】:无龙龙了 → 七搭八搭 → 搭桥牵线

【用法分析】: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qī dā bā dā】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这里人瑞却躺到烟炕上去烧烟,嘴里七搭八搭的同老残说话。”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老爷今天七搭八搭,不知道说些什么。”

【七搭八搭的造句示例】:

茅盾《子夜》:“眼前这厂方有权力的`屠维岳向来就喜欢找机会和她七搭八搭,那么现在这举动也许就是吊她的膀子。”

上一篇:财务管理的论文下一篇:“关注常态,聚焦高效”课堂教学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