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曾国藩家书有感

2024-06-13

我的奋斗-曾国藩家书有感(共10篇)

我的奋斗-曾国藩家书有感 篇1

时下,在这个浮躁的环境中想静下心来研习一段文字是种奢求,然而当我遇到《曾国藩家书》时改变了这种现状。我始终相信读书也有如爱情般的一见钟情,难以割舍。

谈及曾国藩其人,争议颇多,他镇压太平天国也好,是地主阶级的卫道士也罢,后人自有一番评论,笔者不想纠结于此。因为上述内容与本文无关。如果说曾国藩一无是处就不会被众多的大家推崇备至,毛泽东曾说过“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评价,民间有流传甚广的“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足见曾国藩在世人中的地位。

1930年阿道夫〃希特勒出版了他为世人所唾弃的著作《我的奋斗》,据我所知以这个名字出书的到目前为止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阿道夫〃希特勒,一个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后者的名字对一些人来说似乎有些生疏,其实告诉你百元美刀上的人头就是这位仁兄,相信你就不会陌生了。之所以选“我的奋斗”作为标题,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名字恰如其分的概括了“曾国藩家书”的精髓。

曾国藩能在乱世纷争,也是能人辈出的年代脱颖而出,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均无出其右者,曾国藩倚仗的是其自主研发的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学理论。书看了四分之一,就开始重复着前面的工作,因为你会发现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现在只看了修身部分,略有心得记录如下:

有时你会发现,时间往往是掩饰人生诸般不快的帷幕,人们常常有各种借由去过滤掉自己的过错,这种生活态度的人不在少数,然而曾国藩则在其家书中不厌其烦的告诫其家人要时常的自省和自责,这个智慧的老头深谙论语中“吾日三省乎吾身”之道。

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机械似的按部就班:学习、修改、模仿、迷茫、随波逐流,最后收获平庸和安逸。其实这些人收获的只有人生的省略号和问号。能够真正独立思考的只是少数,能够将独立思考转变为自己人生航标的人他们成了乔布斯、扎克伯格、霍金、爱因斯坦……。当然以上言论不免有些绝对。曾国藩家书中也大量提及独立思考的言论。其书中的立言其实就是提醒家人要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主见。谨记此言,或许你的人生会出现数学中称之为拐点的东西。

一部《曾国藩家书》洋洋洒洒几百万字,当然不止这短短几百句的读书笔记就能将其精华囊括其中,各中营养还需有心人自行品尝。笔者依稀记得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将这三句情诗分别赋予悬思、苦索、顿悟的三个人生境界,也正是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的修身之道。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篇2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每一名公务员的最终奋斗目标。公务员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是努力缔造和谐中国的,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我们的人民走向社会主义。我们每一名统计工作者面对的是大量冗杂繁琐的数字、大量困难艰辛的实地调查、大量庞杂缤纷的资料整理汇总。每一年、每一季度、每一月、每一天,我们都通过亲身去实地调查,努力取得每一个真实的数据,科学的分析加工,最终汇总上报给国家,让我们的国家了解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让我们的国家能科学地制定决策,最终服务于人民。“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致诸弟·劝弟进德修业》)曾国藩所说的进德修业就是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曾国藩的字里行间向我们吐诉着:我们的工作,固然是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安身立命,但更多的是为了实现我们自身的人生价值,是为了崇高的理想。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我们的努力,都回报在我们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一丝一缕的努力,回报给我们也是一丝一缕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作为统计工作者,我们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当前目标是努力做好我们每个人的专业工作,保证我们所上报的每一个数字哪怕是小数点后面的,都真实可靠,都经受得起人们的推敲,都经受的起历史的考验。

认真、执着、无私奉献

我从2008年毕业后开始参加统计工作,经历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从这两次国家级的大型普查活动中我认识到了我们统计工作者的工作是神圣而又艰辛的、认识到了我们统计工作者工作中执着而又拼搏的精神,认识到了我们统计工作者工作中的认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认识到了我们统计工作者为了工作而无私奉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我们的统计工作者为了一个信息的准确无误,承受着调查对象对我们的成见和不理解,在多次遇到“闭门羹”后依旧坚持登门访户,说服调查对象支持我们的人口普查工作,支持我们的统计工作。我们很多很多统计工作者为了能在仅有的十天时间里完成国家所赋予的神圣使命,加班加点,时间不够就挤用晚上休息的时间、挤用农忙耕作的时间、挤用接送小孩上学的时间······透过那一张张整洁干净的普查表,背后都是我们统计工作者认真负责任的艰辛劳动。“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这分明就是我们统计工作者所体现的精神和素质——认真、执着、无私奉献。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人对我们统计工作者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认为我们统计工作者都是“数字造假”,这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很多困难、很多挑战。书曰“非知之艰,行之维艰”。我们明白: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神圣而光荣的,是伟大而崇高的,我们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而在奋斗,我们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这个社会而在拼搏着,我们是为了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而努力着。现实的困难和挑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黎明前的黑暗。“虽然有过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有过痛苦,但依然镇静;虽然有过崩溃,但依然自信;虽然有过失败,但依然乐观;因为坚信,对付屡战屡败的最好办法,就是屡败屡战—亚布拉罕·林肯”鼓舞着我们每一名统计工作者的信念是认真、是执着、是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

只有战胜黎明前的黑暗,我们才能迎接我们的第一缕光辉;只有经受住重重压力的重荷,我们才能喷涌出令万人瞩目的耀眼喷泉。

谦虚的工作心态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缺点的,“史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阀东南,未有常全而不阀者。”(《致诸弟·述接济亲戚族人之故》)。曾国藩通过天地日月的自然现象向我们说明了有缺点是很普遍的。我们从事统计工作,每天面对着最基层的调查目标,面对着是最复杂的社会经济动态,长时间的工作难免会让我们产生浮躁的心理,影响我们的工作质量。“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弟共相鉴诫。第能惩此二者,而不能勤以图自立,则仍无以兴家而立业。”(《致九弟·愿共鉴诫二弊》),“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历现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余生乎颇病执拗,德之傲也;不甚多言,而笔下亦略近乎嚣论。静中默省愆尤,我之处处获戾,其源不外此二者。”(《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所谓的长傲、多言就是浮躁的心理的外在表现。浮躁的心理,会逐渐让我们丧失冷静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让我们丧失深入社会经济去实地调查的动力,让我们变的更加主观臆断。“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已,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浮躁的心理,对我们的统计工作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我们在日常的统计工作中,需要保持谦虚的心态,积极主动向调查目标学习。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些真正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调查对象,才是真正掌握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最新的资料,我们在平日的统计调查工作中,需要用谦虚的心态,积极主动向调查目标学习,多多请教,了解到最新的社会经济动态,更好地提升我们的工作质量。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不断的反思我们以前的工作,总是让我们受益匪浅的。朱子尝言: “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吉字如夏,万物茂盛已极。吝字如秋,万物如落。凶字如冬,万物初调。”朱子的“悔”字,说的就是我们需要不断去反思我们以前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我们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是一个新兴的年轻的部门,成立时间还很短,我们在日常的统计调查工作中不断遇到新的环境和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2011年9月我们参加了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统计法制学习电视会议,主讲的国家局领导例举了许多在检查发现了许多违规违法的案例。通过这次电视会议,我们需要回过头来反思我们自身在日常统计工作中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或苗头。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总结我们以前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不断的总结自己,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更好的开展我们的统计调查工作。

加强业务学习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篇3

曾国藩家书中,有许多文字都值得学习。如“格物诚意”“格物躬行”“求友以匡己之不逮”“言有矩,动有法”等。今天,读了他关于读书的一段精辟之言,受益匪浅。

之一

盖士人读书,提议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之二

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经。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人酬酢笑语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当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含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之三

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

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页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

看来,对于读书、习字,曾国藩是颇有一番见解,值得借鉴。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3500字 篇4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今湖南双峰人。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1838年,入翰林院,学习程朱理学,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后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升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曾两次上疏,为清廷出“教诲、甄别、保举、超擢”之策,为朝延赏识。其时,太平军从广西进军湖南,围长沙,克武昌,轻取沿江州县,江南大震。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帮办团练以抗拒太平军。曾以罗泽南的乡勇为基础,“别树一帜,改弦更张”,组成一支地主阶级武装。利用封建宗法关系作为维系湘勇的链条,士兵由营官招募。每营士兵只服营官一人,整个湘勇只服从曾国藩一人,形成严格的封建隶属关系,战斗力很强。他驻衡州,造战船,劝捐助饷,大事训练,成为镇压太平军、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重要支柱。

正文

为进一步加强法院思想质证建设和法院文化建设,引导广大干警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司法事业,根据上级法院的统一部署要求,2017年4月以来,我院在全院干警中开展“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法治信仰”全员读书活动,在我院院长的推荐下,我们精读了《曾国藩家书》,可以说这本书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修心读物,历史名人中从梁启超到毛泽东等都对此作大加赞赏。

何兆武的《上学记》里曾写过“中国历史上真正能够做到立德,立功,立言的只有二人:王阳明,曾国藩”。这次看完《曾国藩家书》,开始由衷钦佩这位晚清重臣,这是一本可以常看常新的书。

曾国藩的家书,是写给父母兄弟的,也是写给我辈读书济世之人的。字里行间尽是一个沧桑老人的人生感悟,尽是一个古圣先贤的谆谆教导。吾辈当见贤思齐,慎独内省,自强不息。如文正公所言: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人生在世安身立命之本不过这两项,洞明世事,经世济民也全凭这两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作为司法事业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也应以文正公为楷模,进德修业!

李鸿章洋务运动的倡导者

曾国潘之门徒

曾国藩从一介草民,通过科举,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成为晚清影响时代最总要的人物,自己组建体制外的湘军打败太平天国,延长了满清的寿命。门徒李鸿章也借曾国藩的栽培成为了洋务运动的倡导者。

初读《曾国藩家书》,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亲切。是的,虽然身居高位,但曾国藩的笔下没有半分傲气。就像那个晚清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是自己的兄长一样,不断告诫自己做学问要讲究勤与恒,考试落榜不要灰心……不断告诫自己要不断践行。

曾国藩毕生追求克己修心,追求专一与踏实。比如看书,在一本书没有看完之前绝不看第二本,在一章没有理解之前绝不进入下一章。在学业上贵在有恒心,不要贪多,只要不断坚持下去自然有所成就。同样,他是一个不断反思自己的人。每天都会静坐一刻,来反思自己的一天的所作所为,把做的不好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修订成册,不断告诫自己应该如何为人处世。

他的文字里可以观察到强烈的孝悌之道。他认为读书重在立德,而立德最重要的就是孝悌。他始终以很低的姿态向父亲禀报身边发生的零零种种,在不同时刻告诫兄弟们家族团结的重要性,即使不能考取功名,只要能够立德,行得正依然可以成为君子,为光耀家族做出贡献。

对于结果,他是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左右不了世界,只能管好自己,修德与学问多做一分就长进一分,来不得半点虚假。而最后的功名利禄很大一部分来自天定,有则感恩,无亦坦然。

曾国藩其实也是个很普通的人,昨天天哪里不舒服,今天买了笔墨鱼肉,后天又要去哪出差。在那些琐碎的家长里短之间,他总不忘告诫家人应当如何谋正道,修正业,立正德。即使在戎马军营之中,每天面对生死未卜,他依然没有忘记修业与功课。

其实在阅读过程中,也会有疑惑。当时的社会,刚刚经历了鸦片战争的洗礼,新老意识在不断交替,官场腐败,民心浮动,四处起义,可谓内忧外患。局势动荡的程度是当今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体会的。在如此大环境下,究竟是怎么样的力量,来让曾国藩做到克己修心,知行合一?他不是不知道那个社会很糟蹋,他不是不知道很多事情很难,他不是不知道即使自己耗尽心血也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几十年漫漫人生路上,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己的要求,并且把这些要求不断地告诫自己的家人,希望自己的家族可以靠修业与积德来振兴,为国效力!在乱世中依然谋正道,修正业,立正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有所醒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不忘修业与功课,不断进取,忠诚司法事业并为之不断奋斗。

曾国藩的尺尺素墨来自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字字寸心俱寄给了朝野之外的家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曾先生分明贵为中兴忠臣,日日案牍劳形,却在一封封家书之中事无巨细地描述军中要务、剿贼战局,惦念着弟弟的学业,牵挂着父母的病况,嘱咐给儿女诗书礼义孝悌之义。他时刻用自己的生存哲学为整个家族修建着坚固稳定的堡垒。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印象至深的莫过于曾先生劝其弟“年过二十,不为少矣,若再扶墙摩壁,役役于考卷截搭小题之中,将来时过而业仍不精,必有悔恨与失计者,不可不早图也。”他告诉自己的弟弟,若不入学,可尽弃前功,一心从事于先辈大家的文章,“奈何亦以考卷误终身也”。我们当代法律人,更应铭记曾先生教诲,“当务其大者远者,毋汲汲于求学也。”

对于我们从事司法工作的法院人来说,管好家人,管好身边人,管好自己,又何尝不重要。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主要讲述了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治军、为政八大类。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面从各个具体方面谈谈感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排在首位,由此可见修身之重要。修身篇有读书为进德修业的“一者进德之事,请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身”。读书的目的要明确,方法也要有科学系统。读书须立志有恒是讲读书应不宜过分强调外部环境的影响。正所谓“且苟能发奋自立,家塾、旷野之地、牧野之地、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清净之乡、神仙之境亦不为读书之地。当然,负薪牧豕 亦不是一般常人所能及之境界。最重要是内因,读书有志有识有恒告诉天下人“有志断不为下流;有识则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当今之人的学习缺的就是这份志向、远识和恒心,有恒心也许功课宜专。“艺多不压身”即所谓俗称的“半桶水”——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这也是在反复强调“功课可无一定章法,但须专事”。在说理之时,未忘明了读书学习的目的为明理之君子。要想在付出努力后的能成正比的收获,更须“看、读、写、作,缺一不可”的方法教授。我们研习法律知识的时候,也应该做到专心,读精,活用。

教子篇:不仅要尊敬长辈,倾听他们的唠叨絮语,这些是人间的财富,也是为人之精要。譬如在官场上与洋人打交道是的一些嘱咐:不卑不亢、有理有节。在国家利益上绝不退让,由须屈服于洋人的淫威。这些教诲让曾纪泽在收复伊犁问题上,为国家扬眉吐气,不失为当时国际上出色的外交家。

交友篇:前有“亲贤臣,远小人”的《出师表》,后有“向德行高于己的学习,课业上优于己的讨教,稍远于有才无德之人”。“毁誉悠悠之口,本难尽信,盖古今因名望之劣而获罪者极多,不能不慎以远罪。”

持家篇:曾国藩更像是一个上了年纪的管家,絮叨不止。对父母恭顺,对待亲戚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金钱支援方面要么同减要么同加,绝不偏颇。以防亲戚之怒加罪于父母之身。以八字诀为持家之道,“早、扫、考、宝”,秉承祖先遗训。

为政、做人篇:“古今庸人皆以惰败,古今才人皆以傲败。”未有业果精而不得食者,只有惰、傲之因。其深知“楼高易倒,树高易折”。在官场上,驰骋才智,实现抱负后,也能明了“宜从波平浪静处”安身。莫忘管子之言“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概之无形,仍假手于人概之。霍氏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概之”。深谙“花未全开月未圆”的惜福之道。治事之外宜豁达冲融。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福势之间,看为人之道,看聪明之处。

治军篇:对悍将宜宽严并济。应宽者,利也,名也;应严者,礼也,义也。宽处慨大以慷,严处毫不假色。

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封建社会的影响仍然留下了深深地印记。“唯天伦”在古代十分流行,在这诸多书信中,也有许多说到天事。如“成大事者半由天半由人”;“吾辈但当尽人力之所能为而大事听之彼苍”;“祸福由天,喜恶由人”;“然祸福由天主之,喜恶由人主之。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得一日算一日”;“知不知听于人,顺不顺听于天”;“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做主,予夺由人做主”。如此之多的地方说到天事,说明其在办大事上,仍然摆脱不了当时的主流封建思想:敬天畏天,把一切结果都看成是天事的安排的消极思想。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法治思想的传承者,应该主动摒弃这些消极的理念。但这种“天事”思想在另一方面也成就了曾国藩一颗豁达之心。看开,即把一切名利看淡,不把成功看成是板上钉钉;也让曾国藩在仕途不顺时坦然面对,不把诸事看的太满。不然“失败”的结局只会造成人世间的一幕幕惨剧。湘军大败之时,曾国藩也有过跳河的冲动殉国念头。看淡失败,付之天事。人主之事,自己做好。成败皆不由自己掌握,自己对这个结局已然尽力,再无任何缺憾。正所谓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看淡结局,尽诸人事,人已无憾无疚。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也应该拥有这种豁达的心态,不因某些不顺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我的奋斗-曾国藩家书有感 篇5

在曾国藩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严格自律,毫不懈怠。他在咸丰六年九月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并且告诫儿子读书写字不可以间断,每天要早起,不能丢掉祖辈相传的家风。他本人更是如此,即使是在军队里,他也每天读书,记日记,练习书法。由此可以看出,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中,他都始终投入、专注,不断磨炼自己。联系到自己,自从大学毕业之后,距今已经十多年了,可是在学校学习期间保持的学习习惯现在基本都没有了,连日常的阅读时间都很难保证,更不用谈及深入的研读和思考,而且还会往往给自己寻找理由:工作太忙、事情太多、生活节奏太快……看到曾国藩在军队里都保持着读书写字的习惯,不禁汗颜。军队里,每天需要行军布阵、操练对敌,直面生死,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都能不改学习的初衷,静心入学;与之相比,我们现在的理由其实只是借口,学习不只是在学校中学习,更要融入自己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曾国藩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刚毅自强,坚韧耐挫。刚刚步入官场的时候,曾国藩棱角分明,只认理不认情,与整个官场氛围格格不入,得罪了不少人。有了兵权,他踌躇满志,却大意轻敌,多次大败而归。然而挫折并没有打垮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道:“然刚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他绝不妄自菲薄,以他刚柔平衡的人生智慧,不断超越自我,最终修身齐家,成为了治军治国之才。在工作生活中,特别是自己刚刚进入工作岗位,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刚开始往往是凭着一股激情,时间久了,往往就会懈怠了,而且一旦在工作中遭受挫折,就容易否定自己、怀疑自己,变得不自信不主动。面对挫折、面对困难时缺乏足够的勇气,害怕自己会失败,其实犯的错误也好遇到的困难也好,都是提高自己的踏脚石,是自己能力水平进步的阶梯,没有人一直是一帆风顺,没有逆风起飞的勇气,哪会有在逆境中坚定胜利的意志和求得突破的能力。

从曾国藩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不忘初心,持之以恒。他有写日记的习惯,日写一记是他的常态,他毫不留情的剖析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对自己的工作生活进行梳理、改正、反省。他还要求他的弟弟们和他用一样的格子纸互寄家书,便于装订成册,每年都拿出来反复阅读,“其中好处,万不可忽略看过”。要做到不忘初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工作了已经是12个年头,现在回忆起自己入党、工作时那一刻的想法,想到的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讲话,明白了不忘初心的真正含义。不忘初心,入党时的誓词就是自己的初心;牢记使命,做好工作,勇于担当就是自己的使命;永远奋斗,克服困难、不断进步、有所作为就是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工作中、生活中,通过不断的反省自己,对照自己,才能让自己按照自己的初心和目标不走偏,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曾国藩家书家训摘抄 篇6

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

2、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3、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曾国藩

4、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曾国藩

5、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6、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曾国藩

7、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8、曾国藩语录:1,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2,为人不可过于聪明。3,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4,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5,不可轻率评讥古人。6,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7,另起炉灶,重开世界。8,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9,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时。1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

9、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曾国藩

10、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曾国藩

11、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曾国藩

12、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国藩

13、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14、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曾国藩

15、人生莫惧少时贫。——曾国藩

16、集众人之私,成天下之公。——曾国藩

17、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曾国藩

18、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9、①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②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③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④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⑤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⑥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曾国藩

20、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

21、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

22、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曾国藩

23、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曾国藩

24、“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曾国藩”

25、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曾国藩《诫子书》

26、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

27、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8、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曾国藩

29、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曾国藩

30、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曾国藩《致吴竹书》

31、世间事有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曾国藩

32、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曾国藩

33、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34、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曾国藩

35、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曾国藩

36、人生莫惧少年贫。——曾国藩

37、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曾国藩

38、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谓尽性;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知命。——曾国藩

39、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40、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曾国藩

41、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曾国藩

42、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

43、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44、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45、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酒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曾国藩

46、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曾国藩

47、天道忌巧,谦退不争,不伎不求。——曾国藩

48、将来不迎,当下不杂,过往不念。——曾国藩《战天京》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篇7

尽管有康雍乾盛世,然而清政府已江河日下。1840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醒沉睡的中国。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振臂一呼,太平天国席卷大半个中国。1852年曾国藩组建湘军。内忧外患,又无人可用, 1853年清政府不得已启用曾国藩。1864年初合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 7月攻陷天京,清政府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曾国藩功高震主,清政府已极不放心。咸丰曾叹息:“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8月曾国藩上奏朝廷裁撤湘军,朝廷当即准奏,随即裁撤湘军两万五千人。随后,曾国藩把家书开始刊行问世,表明自己忠心清廷,以安清帝之心、以塞弄臣之口。

曾国藩辞世后第七年,1879年,由李翰章编纂、李鸿章点校的《曾文正公家书》正式面世。全书从1840年(道光二十年)到1871年(同治十年),历时30年,内容包括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方面,家书真实而细密,平常又深入,是一部真实生动的生活宝鉴,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曾国藩家书》最大感受是曾国藩的勤俭。

曾国藩虽位极人臣,但自己俭朴,远离奢华。“余服官二十几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京城世家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他不让子女来京居住。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着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不得已亲自下厨、纺织,因一生习劳习苦,厉勤从俭,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曾国藩虽然“蒙皇上天恩,得会试分差”,而他的实际情况是“孙等在京,别无生计,不能备仰事之资寄回,不胜愧悚”。曾国藩常因为没钱养家而深感愧疚,但是他坚持不经商、不收受贿赂,处处严于律己,以至于穷得没有回乡省亲的资费。

曾国藩以身作则,宁穷不贪腐,还为身边人树立楷模,立下规矩,持续清贫。“家中有人做官,则待邻里不可不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旧”,正因为官高爵显,就更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约束亲戚邻里,做到慎微,慎独,慎权。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篇8

修身

曾国藩在家书中反复提到勤勉、谦恭、恒心、坚韧与自我反省。注重进德修业,戒除夜郎自大、恃才傲物与牢骚满腹。咸丰年间,九弟沅甫曾在信中说到自我“意趣不在此,则兴会索然”,他在回信中告诫说“此却大不可。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正是读了这一段金玉良言才更加坚定了自我的专心致志的治学原则。反观此刻的学术界,浮躁之气盛行,学术造假时有发生,师生皆不能专注于学问,直接影响到学术创新。学风的败坏,必然会导致世风的的败坏,世风的败坏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学风,这就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正学风才能促世风。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君子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曾国藩多次在信中告诫诸弟要“平骄矜之气”“戒傲惰二字”,“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做人当自强,而不是与人争强。曾国藩在致九弟的信中引经据典,历数从古至今一些强势人物的悲惨结局,告诫诸弟加强自身修养而不是与人争强斗狠。“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者,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炯异寻常……。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这倒让我想起由杨绛翻译的英国诗人兰德的诗歌里的一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不与人争,不是不求上进,而是一种豁达,一种隐忍,一种自我保护。“勿各逞己见”不是没有主见,而是一种“谦谨”与宽容。

读书

曾国藩一向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他在致诸弟的信中反复提到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的方法。教育儿子和兄弟子侄读书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学,坚持早起,拥有恒心。

在讲到怎样读书时,他在一封信中写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学问无尽,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看天,皆无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他勉励兄弟自立课程,还为他们设立了课程表,从早到晚,从读到写,从史到经,从读书到修身养性,详细至极。

很多人让孩子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走上仕途,但曾国藩却不愿孩子做官。他在写给儿子纪鸿的信中曰:“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能够处乐,能够处约,此君子也。”

很多人家长让孩子读书是为了让孩子透过考试入“仕途”,为自我和家人长脸面,谋福利。殊不知,我们的读书理念培养出了很多有文化没有教养的自私自利的人,只注重学习分数忽略做人的教育使很多孩子丧失了自我规划和没有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潜力,不能不说这已经成为社会的悲哀。

治家

古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深谙“家和万事兴”的道理,他在给父母的信中一再嘱托要教弟“以和蔼为第一”。他在一封给父母的书信中写到“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

从《曾国藩家书》中能够看出曾国藩对各位弟弟的生活极具关怀,小到他们的生活起居、为人处事,大到从他们婚姻与、职业前程与家族祠堂修缮和坟茔改葬,无不一一挂在心上。曾国藩认为“福祸由天主之,善恶由人主之,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得一日算一日。吾兄弟断不可不洗心涤虑,以力挽家运”曾国藩认为家运恒通须有三项条件,一是兄弟和睦,而是体孝道,三是实行勤俭。

曾国藩在书信中几次提到祖父留下的八字家训:猪、蔬、鱼、书、早、扫、考、宝。读书、种菜、养鱼、喂猪,为居家之事;起早、打扫洁净、诚修祭祀、善待亲族邻里,是治家之法。简简单单的八字家训,又有几家能够做到?

待人

帮忙邻里族人是曾氏家族的传统门风。

尽管曾国藩在京生活曾一度很窘迫,靠借钱度日过年,但仍旧寄钱给族人以自助。在谈到为什么接济亲戚族人时,曾国藩写到“家中之债,今虽不还,后尚可还,赠人之举,今若不为,后必悔之!”“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君子处蔷境,亦兢兢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蔷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谓境地须看不如我者,此之谓也。”道光年间,曾国藩越四级而超升,托叔父将黄金十两兑钱送与最亲最苦之人。节俭用度,置义田以济贫民,捐银修祠堂。

曾国藩在家书中教育子女和诸弟过日子要能勤能俭,略有结余,有人做官“侍邻里不可不略松,而家里不可不守旧”。与眼下很多为富不仁,到处显摆甚至胡作非为的官宦子弟与富家子弟的行为相比,是何等的天上地下!

交友

俗话说:“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好走路”,曾国藩十分注重交友待人的原则,尤其是他的“八交九不交”值得我们学习。

八教是指与以下八种人交朋友:胜己者;盛德者;去围着;肯吃亏者;直言者;志趣广大者;惠在当厄者;体人者。九不交是指避免与以下九种人交友:志不一样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全无性情者;愚人;落井下石者;德薄者;好占便宜者。

曾国藩在京为官,从不肯轻受人惠,情愿别人占他的便宜,断不肯占别人的便宜,在《家书中》,他多次告诫子侄亲近良友、对待朋友必信必诚、患难与共勿留遗憾、勿与权贵相交、不可轻取人才等。

从某种程度上讲,自我是什么样的人,就会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交什么样的朋友,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在青少年价值观念构成的关键时期,把握交友原则至关重要,交友不慎就会贻误自我的前程。

养生

曾国藩一生体弱,但却道德、军功、文章三不朽,这主要得益于他的养生之道。他的养生方法,至今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

他的养生九诀包括:眠食有恒、戒恼怒、每一天睡前热水洗脚、节欲、两饭后千步走、不轻易服药、静坐有常时、骑射练筋骨、种花养鱼怡性情。

曾国藩在给四弟的心中写到:“莫买田产,莫管公事,二语而已。盛世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富贵人家不可不牢记此二语。”他劝九弟勿恼勿怒,生病当以自养自医为主,不宜过多服药。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书 篇9

一、谁来拯救笨小孩——最后一位大儒。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毛泽东 蒋介石——圣经、曾国藩家训

靖港之战——过令旗者斩。自杀。塔齐布大胜太平军(湘潭大捷)。

天津教案——时任直隶总督。王三----天津天主教堂教民。对峙情绪失控。国际政治事件。当时曾国藩领导洋务运动,不愿意与洋人对峙,处理了犯案的民众。弥留之际,他也后悔了,自己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天津教案。(跟大儿子曾纪泽说,面对洋人,一定要不卑不亢——成为中国外交史上伟大的外交家,从沙俄手里谈回了新疆伊犁)

自我教育——正是因为有这样反思和反省、自我教育,才有这样的华丽转身。正是因为认识到自己天资愚钝,所以才彻夜读书,弥补不足。在家书里反思最多的,便是自己气量狭小(老师撑伞)。彻底地反思、反省,以至于后来,心胸越来越豁达。

正是因为有这种反思和反省,才能有华丽的转身。——梁启超

2.无一日不读书

我这一生,无一日不读书

进德(以图无忝所生)——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修业(以图自卫其身)——形成自己的一技之长

曾爷爷,纨绔子弟,培养曾麟书。——耕读传家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曾国藩 曾纪泽:考完一次之后便去研究西学。

曾纪鸿:研读数学——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100多位,中国第一部电学著作。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曾国藩的读书方法:

1.要读经典(经过岁月、时间、实践检验的思想智慧); 2.一书不尽,不读新书;(先入乎其内,才能出乎其外)做札记 3.培养读书兴趣和方向 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撑起两根穷骨头 做官以守穷为本 穷是保身之道; 穷是善身之道:给9岁的曾纪泽写信:做君子(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给曾纪芬一条绸缎裤子

“一品宰相”——只吃眼前菜。一食千金,吾目不忍睹,口不忍食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他有说到做不到的时候吗? 节欲节劳节饮食 色欲浮夸 戒多言戒戒

唐鉴: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最是静字功夫要紧

倭仁:1.记日记:.人最容易原谅的人是自己(错事容易忘)-真正有勇气的人是敢于面对自己;2.要敬、要慎独

做法:1.静坐;2.临事淡泊守志(能甘淡薄便有几分真学问)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学创始者)把简单做到纯粹,自然能有成就 5.最败人的两个字 败人两字,非傲即惰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志大才疏

李鸿章(睡懒觉)少荃——守一个诚字 不若自习勤劳,以求一心之安 勤劳、勤奋、勤勉 勤能养生、养品—— 勤在家庭——万事兴

勤在团队——形成良好的团队风气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之光阴。6小家庭的大智慧

家——房子(部落会议、祭祀的场所)反犬旁指野猪——家祭

1.家庭是人生的根据地:子弟之先否,六分本于天性,四分本于家教(八本堂-富厚堂)八件根本/书蔬鱼猪早扫考(祭祀)宝(维持一团和气)2.和以治家:孝悌——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3.勤以持家 养活一团春意思 志趣

终身有忧处,终身有乐处 人但有恒事无不成——自省

自省论(大学)——曾子(曾参)——五日三省吾身 居武涤生

32岁于无声处听惊雷 生生不息永不止步:(三自)1.自立(青年)

2.自信(处理事情、驾驭时局的控制能力)3.自省 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 两个领导:咸丰、慈禧

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建议VS意见 主圣臣直(1)血诚——极度的忠诚(做人的原则,即为人的根本),作为儒家知识分子,很难逃离这种思想;(2)讲原则性、灵活性(3)摆正思想、心态

慈禧(只会弄权,不会治国)政变之后,三次召见曾国藩。直接任命为直隶总督 天津教案:大将不辞刀头死,岂因祸福避趋之 10用人必先知人

彭玉麟:六次辞官不做。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 中兴名臣:(曾胡左李)(曾胡左彭)

忠义血性——才堪治民,不怕死,不计名利,耐受辛苦 11 用人四部曲(曹操——唯才是举)广收慎用谨教严绝 窥一斑见全豹 塔齐布:草鞋

罗泽南王錱(zhen)

为保证人才队伍稳定:表现欲极强;虽然有大才,但性格极其激烈的人不用。12 作育人才以图自强 容闳——中国留学生之父(香港教会学校校长布朗重病带3个孩子回去接受西方科技文明的教育

13岁——我愿意—王菲经典曲目的名字——考上耶鲁大学,同学:克林顿、布什。耶鲁大学校史陈列馆)

看到世界与中国的差距后,产生了第一个理想——教育救国,以中国人的聪明和智慧,不出三四代人,便又会屹立于世界的东方。13000海里的路程,154天,回到了祖国。世不患无才,患用踩着不能歧视而使用也 集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

李善兰——自然科学家,本土知识分子。研究到微积分的程度。英国科学史对其评价很高。《几何原本》翻译完毕。——出版。安庆内军械所。只有曾国藩的幕府里面有科学家,为什么? 面对自然科学家的态度:

1.不妄自尊大;2.切于实际勇于实践(徐寿-大化学家、华恒芳,黄鹄号——第一艘蒸汽轮船);3.徐图自取 13.无愧于兄弟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大凡做官之人,往往厚于妻子,而薄于兄弟。

弃弟不用,只带曾国葆。坐困江西时才开始用自己的弟弟

护弟心切——让曾国荃三年才打下南京,独得头功,双双封爵 然后——裁军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任人唯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任人避亲/举贤不避亲 要以家人子弟之法带兵

家是人生事业的保障、大后方

老三战死沙场之后,重用曾国荃、曾国葆 14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 评价李鸿章——才堪大用,此君难于共患难耳()自己办团练

锥处囊中,匿久必现 祁门死局,李元度

李鸿章解上海之围,主动要求招募安徽淮军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助手,事业的接班人)为第一义 行政之要,首在得人。

曾国藩家书下部

百端拂逆之时,唯有逆来顺受之法——多化解,少拒绝:1.简单的拒绝会对系统造成破坏;2.简单的拒绝会激化矛盾(形式的意义大于内容:嵇康-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3.老人的宁静——孩子们制造快乐 太极——化劲

曾三戒——戒多言、不纠缠、少争论。

蒋小珊: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此之不知,遑问其他。丹朱不肖,曰傲,嚚颂

欲以口舌胜人,为人所不服也,不纠缠,少争论。——1.之争,意气用事。吵起来都是错的!!!2.争论的本质就是纠缠。怨天尤人,是有反作用力的。3.利益之争没必要。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不与人争利益之短长,专与己争品性之长短

先晓事,后办事——暗助干爹,赠扇子:1.回旋余地;2.判断必须建立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如父大人是又,如男曾国藩敬题。1.有判断:明事——高明()、精明(把握细节、精准的判断力)竹林七贤之——王戎:苦的李子 2.有原则。读书乃寒士本色切不可有

即使你正大光明,也百口莫辩,于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有灵活

心有余力之感

尾生抱柱——重信重义,用情极深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

哪个地方都有聪明人,就看你给不给聪明人说话的机会(赵烈文:最有远见卓识)1忍是小境界(忍辱负重),让才是大智慧(让利于人:放弃一些别人需要的蝇头小利)——让他三尺又何妨 千万忍耐、忍耐千万

2退让是小境界,进让才是大境界 3.共赢才是大智慧

对于人才:扬善于公庭(肯定,核心),规过于私室(惩罚,基础,防范机制)。

善始者不必善终;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十里最难走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富贵人家,宜牢记此二语„„ 郭汾阳(郭子仪)——虽吾之家国,实有卿再造 开府以明志

六招:1.分功;2.裁军3.劝弟辞官;4.内讧;5.家书付梓;6.认真工作。

刚的智慧——冰鉴(相面)挺经

货郎老汉田塍他只挺了一挺,一场争竞就此消解,这便是《挺经》中开宗明义的第一条。

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凡危急之时,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深沉——鄙意用兵之道,最贵自立,不贵求人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重——集思广益本非易事,要当内持定见,而六辔在手,外广延纳而万流赴壑,乃为尽善。

内断于心,自为主持——深沉——做人有主见,处事敢决断,而不刚愎自用。1遇事要有主见,不被人言、事态所左右

2对大原则大趋势的把握(由西往东,顺流而下)——舍枝叶,取根本 3对人生信仰的追求,对人生追求的坚持。

五到五勤——眼到、眼勤、身手口眼心——挺身入局的机会,勇于实践的机会 徐图自强

10男儿立志,必须要有倔强之气。——对自我塑造的倔强,坚忍坚韧。性格决定命运。

爷爷:曾星冈(无月亮,只有星星照着山岗,狠啊;曾玉萍)大难磨折

胜己而非胜人。

屡败屡战(快乐)VS屡战屡败(输给命运)

习得性无助——反复多次的失败后,承认失败的宿命,感觉到无助,放弃希望向命运屈服。

11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天天写日记每天反省;每天静坐半小时; 行动力向执行力过渡

CEO-首席执行官,重在执行

执行力,就是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切实执行,这样最终的结果就是长期目标的完美达成——迈克尔·戴尔 古之成大事者,„„

裁撤湘军事件:提前两年跟弟弟曾国荃商量裁军、筹备裁军经费;裁湘留淮(李鸿章)

完美执行力的内涵:

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细节决定成败

致加西亚的信:对任务的忠实、对信任的忠实。1.忠实的行动能力

2.分析和策划的能力:经分、纶和、详思、约守(天津教案,留学生计划-容闳-中国留学生之父,第一个获得耶鲁大学学士学位的中国人。纽约时报评价他的每一根血管里都流淌着爱国的血液)。3.措施和细节(裁湘留淮)的操控能力 有主义的团队(抱负、使命、担当)书生领兵——不怕死、不要钱。——忠义血性

打造团队的4个措施: 1.高薪养廉、厚飨高薪、。

2.激励政策:分刀计(涤生(涤旧而生新)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第一把刀——塔齐布,战死九江 3.教育与培训品牌建设——把士兵当成自己的孩子。4.打造核心力量:天下人才尽归曾府。

信仰!

罗马叙拉古阿基米德——把分散的力量通过某种方法汇聚起来,就能创造一个奇迹 流水高山心自知

倚天照海花无数(霸业雄图非我所求,各种各样的诱惑——会当凌绝顶,不会动摇心智。苏东坡),流水高山心自知(做圣贤、而非做英雄。——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绝不首鼠两端。王安石)——集联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曾国藩不反之谜——左曾之战

鼎之轻重或(未)可问焉——左宗棠、胡林翼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篇10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是近代志士仁人脍炙人口公认的一句名言。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守穷”的官场绝学。“穷为保官之道,穷为善身之道”这是他的一个信条,这信条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写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来激励自己,一生做个“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的守穷廉政的好官。在家书里可以看出,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导和照顾好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今人看来高不可攀的。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认真地读读《曾国藩家书》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真是值得每个人一读,尤其对当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自古看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多因纨绔子弟的“文官爱财、武官怕死”丢了世袭荫泽。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他写出的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文坛,可谓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读罢《曾国藩家书》,我油然而生的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篇二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生于清代嘉庆十六年(1811年),卒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谥号文正,因称曾文正公,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儒家讲“三立”,“立德”居第一位,然后才是“立功”、“立言”。曾国藩在修身立德方面,一向笃学力行,老而不懈,尤其注重教育子弟,认为家族兴旺不在积银两、置田产,而在出贤子弟。他在政事繁劳、军务紧张之际,总共写出了一千六百多封、近百万字的家书。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家教家训等各个方面。读《曾国藩家书》,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家教家训,而且也让我增长了不少有关治家、治学、修身、立志、从政等方面的知识。

儒家认为“孝”是治天下的根本,并由此派生出“悌”和“友”。深受理学熏陶的曾国藩将此列入修身的准则,同时作为家庭团结兴旺的凝聚力。在他看来,荣华富贵的仕宦人家好景难长,优越的家庭条件是使子孙滋生骄佚的温床,只有谨朴耕读、孝顺友爱之家才会兴旺发达,前程远大。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教导弟弟们,对长辈要敬爱兼至,平辈之间要和睦相处,在晚辈面前要做出榜样,人人恪守和、勤、敬三字,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教。要求子侄辈除读书之外还要室内和下田劳动,并且认为这是极好之事。兄弟情如手足,必将患难与共,同御外侮,所以必须团结和睦,互相庇护,相互扶植,休戚与共,“兄以弟得坏名为忧,弟以兄得好名为快。兄不能使弟尽道得令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尽道得令名是弟之罪。”

时代不同了,今天的人们不必再拘守君臣父子之类的纲常信条,而应该还“孝友”之本来面目,赋予其崭新的意义。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往往也是一个胸怀四海,追求美善、笃敬事业的人,一个友爱兄弟的人,难以想象他不是襟怀坦白、肝胆相照、善于合作的人。

明清以来,科举取士的制度日趋腐朽弊陋,压抑人才,浪费青春,贻害匪浅。曾国藩参加科举还算顺利,但他却明确认识到“此中误人终身多矣”。他期望于弟弟们的,不在于科名的有无,而是孝悌为瑞,文章不朽,要真才实学,不图科举虚名。这些真知灼见,体现了他务大、务远、务实的思想作风。

他还在信中跟弟弟们讲治学修身之道,妙语连珠,感染力强,例如“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为学譬如熬肉”,“用功譬如掘井”,“但取名师之益,无受损友之损”,均十分贴切深刻。

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起点,是基矗曾国藩在他给弟弟的家书中讲道“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知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这些都是有关“修身”的道理和方法,他认为人成材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做到言有矩,动有法,并且开列了自己修身养性的课程,每天都纠正过失,增长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不但自己这样做,而且也希望自己的弟弟们能够仿效。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历来是人们的准则。凡骄傲者,总是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因而沾沾自喜,不求上进。或者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牢骚满腹。这些都是影响进步的因素。曾国藩在信中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教训,谆谆告诫弟弟们力除傲气,力戒自满,对后人也同样会有深刻的教益。

立志是成材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凡成材者,都是有志者;凡平庸者,都是无志或志短者。要在事业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就要树立远大志向,同时还须具备坚强的性格。曾国藩自办理军务以来,既要对付强大的太平军,又受到地方实力的排斥、攻击和朝廷的不信任,但他却能从大局出发,“忍辱包羞,屈心抑志”,用一个“忍”字诀应付险恶的环境,在与太平军的战事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创造了奇迹。

自古以来官场险恶,伴君如伴虎,为官者大都苟合取容,投机钻营,耿直不阿者可谓凤毛麟角。而曾国藩则敢于在新君即位之际力矫时弊,直言进谏,将个人得失祸福置之度外,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一切升官得差之念毫不挂于意中,其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继续读《曾国藩家书》,知荣明耻、惩恶扬善,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思想、经济等环境氛围,共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篇三

《曾国藩家书》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近日,读此书更感勤俭节约为修身立人之本,兴业持家之道,人人勤俭自持,社会节约之风,蔚然成行。

勤俭自持,不分官宦黎庶。“余服官二十几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曾国藩位至宰辅,不当自己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因一生习劳习苦,厉勤从俭,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勤俭自持,重在严于律已。“孙等在京,别无生计,不能备仰事之资寄回,不胜愧悚”,曾国藩常常因为没钱孝敬父母而内疚,因没钱养家而深感揪心,而当时曾国藩刚刚“蒙皇上天恩,得会试分差”,按理说应该有络绎不绝的黄金白银送过来,何至于连家里都无法接济呢?不经商、不收受贿赂,处处严于律己,以至于穷到连回乡省亲的资费都没有的地步。

勤俭自持,更好兼善他人。“家中有人做官,则待邻里不可不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旧”,曾国藩不仅以身作则,宁穷不贪腐,还为身边人树立了榜样,立下了规矩,保持清贫。正因为在朝为官,就更要宽人严己,更要约束亲戚邻里,做到了慎微,慎独,慎权。家书箴言,放之于当世,多少领导干部倒在反腐利剑之下,皆因没有管好自己,没有管好身边人。

上一篇:涉外礼仪之日常礼仪下一篇:《游子吟》优秀教学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