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著名人物之曾国藩

2024-07-30

中国近现代史著名人物之曾国藩(共9篇)

中国近现代史著名人物之曾国藩 篇1

中国近现代史著名人物之曾国藩

航天学院1102100509 吕广兴

摘要: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中摘录出许多语录,然诵参悟。关键字:功过 功绩近代化 湘勇

背景:在“中国近现代史著名人物研究”的课上得知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很推崇曾国藩。我个人对曾国藩曲折的为官做人之道也很感兴趣,并且以前也看了很多关于他的书籍有一定的研究。下面是我对曾国藩为人处世之路的一些看法。一:天资聪颖,为官谨小慎微。

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曾国藩28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可见若不是遭遇变故曾国藩的仕途道路可谓一帆风水,当然也不会对中国近现代史有如此大的影响。

曾国藩的一生是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分不开的。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候“长毛”在曾国藩的老家湖南闹得凶,这在《曾国藩》传中有详细的记载,“太平军围攻长沙,攻陷岳州,几天之间,岳州城内城外投靠太平军的人络绎不绝,队伍迅速由五万扩大到十万。水师也由五军扩为九军,共一万五千人“。说来奇怪,这时曾国藩本不愿意趟举办团练的浑水,“十多年的官场生涯,使曾国藩深深懂得,当今为官,没有皇上的信任、满蒙亲贵的支持,要办大事是不可能的。现在是办团练,性质更加不同。团练若不能打仗,则不成事;不成事,则皇上看不起。若能打仗,必然会成为一支实际上的军队。满人对握有军权的汉人,一向猜忌甚深。这支军队将会招致多少嫌猜!弄不好,非徒无功,还有不测之祸。再说,湖南的吏治也太腐败了,在十八省中可谓首屈一指。过去在京中做官,从奏章、塘报,以及亲友的信函中,曾国藩知道国势已败坏。这次出京南下,从直隶到山东,从苏北到淮南,所到之处皆哀鸿遍野、饿殍盈路,满目疮痍,惨不忍睹。各种事态都使他感到国家正处在人心浮动、危机四伏的时刻。(摘自《曾国藩传》)后来是在挚友郭嵩焘的百般劝说下曾国藩才打消了疑虑。随着镇压太平军的战功赫赫,曾国藩的权势越来越大,然而他不以为荣,反为其忧。因为官位越高,接触的高官越多,要想在其中游刃有余,谈何容易,更何况曾国藩还是一个外权大臣。他日记里经常写道:官位越高,权势越重,就越容易招致大祸。因此,曾国藩总是生活在无穷无尽的忧患之中。他总是将事情尽量做得更周全,不留下缺点或漏洞,以免受到别人的指责,或使一些异己分子抓住把柄不放,导致自己因小失大。

二:做人“愚钝”,忠孝两全

曾国藩认为:“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辩、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明是强的前提,须先明而后强;强从明出,不明不强。怎样才能明强?他认为,一是能自胜者谓强;二是从自修处求强。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圣贤标准的道德品行,这样就能求得真正的明强。

拙浑 拙浑即拙诚浑含。曾国藩时常自称“钝拙”,因而主张去伪崇拙,不尚机权,以“拙诚”破“机巧”。钝拙又是与含浑有密切联系的。浑者,浊而不清也;也指糊涂,不明事理;亦有天然之意,如浑朴,浑厚,浑金璞玉。守拙用浑,是曾国藩性格特质中智慧的显现。尤其是到了晚年,这位深谙世事的政治老人,更讲求“拙浑”二字。他说,“浑则无往不宜。大约与人忿争,不可自求万全;白人是非,不可过于武断,此浑字之最切于实用者耳。”

“忠”并不是“愚忠”。曾国藩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忠”要远远超出对朝廷的“忠”,从他出师之日,发布《讨粤匪檄》的那一刻起,就昭示了他鲜明的政治立场。以至于直到如今,历史学家仍然在说,他在檄文里突出强调了“卫道”,显示他这是一支“卫道之师”,而不是勤王之师。甚至都以为这是曾国藩的失策,以至于后来朝廷不信任,士大夫多有指摘。曾国藩未尝不知道,朝廷上下对“卫道”与“忠君”的看法。更值得指出的是,他对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的乡贤王夫之崇拜有加。王夫之是衡阳人,明亡后,他开始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失败后隐居深山,“不食周粟”,曾国藩对他的民族气节十分推崇,后来在两江总督任上,还刻印、亲自校对,编成了《船山遗书》。

孝敬父母是崇尚儒学,弘扬国粹的一项重要内容。曾国藩强调指出,“孝敬父母,友好兄弟,是一个家庭的吉祥之兆,这一因果报应是很灵验的”。曾家的孝顺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曾国藩对于父母、祖父母特别孝顺,凡父母、祖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谨守毋违,并且记录下来,传为家训。在他看来,作为人子首先要想到尽孝。

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年轻时为人行侠仗义,待人诚退,对那些老成端庄的人,星冈公很恭敬地对待而不懈怠,其他各种人,譬如乞讨、借宿的„„他都很热情地给予接待。

星公年老时身体患瘘病,行动不便,又说不出话,生活十分不方便。儿子曾竹亭孝顺至极。日夜侍奉他,星冈公要东西,用眼暗示意,不舒服时,就皱皱眉。曾竹亭心事细腻,常常在父亲想问题之前就想到了。星冈公每晚小便六七次,人又很自尊,常不愿意仆人帮忙,曾竹亭衣不解带侍奉一旁,一看见父亲要起来,赶快就将器皿放好。待一会儿功夫,再走过去,从不让父亲觉得难堪。冬天大便,让别人帮忙搬动父亲的身体,曾竹亭就在旁边挡住,父亲身上弄脏一点马上就换洗。父亲病了三年,曾竹亭没睡一夜安稳觉,这与人们所说的“久病床前无孝子”恰好相反。

曾国藩为人也恪守孝道。他长年在外,在家时间很短,但从来不忘孝敬双亲。他在京城做官时,总是时时写信回去告诉父亲自己的状况,让父亲不必担忧。每次写信给父母,开头总是:“男国藩跪禀父母亲膝下”或“男国藩跪禀父亲母亲万福金安”,末则写上“男谨禀”或“男谨呈”。从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即使远在千里,对父母也是孝心备至的。

三: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曾国藩败退江西的时候北师大开闭的走投无路,先是璞山瞒着曾国藩,叫两个弟弟在湘乡募勇,后又是次青公开提出扩大平江勇,连罗山那样的志诚君子,也要率部离赣去鄂。因为罗山内心里是怕跟着我困在江西,立不了功。湘勇诸将官除雪琴外,人人心里都有自己一把小算盘。曾国藩看到眼下湘勇势力还不大,日后胜仗打多了,诸将功劳大了,人马扩充了,一定有尾大不掉的一天到来。在这时曾国藩才中有自己的两个弟弟曾国荃和曾国华,为日后湘军的壮大打下金陵奠定了基础。

四:纵观其一生,湘勇的成败史。

湘军,在军事上获得了胜利,使得中国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曾国藩创办洋务是中国的发展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成功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之后,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已经发展到了30多万人,但是为了不引起清政府的猜疑,曾国藩主动把军队人数裁减到了3万多人。曾国藩的晚年生活过得并不怎么样,虽然身居高位,出将入相,但实际却很悲苦。悲观和失望成了曾国藩晚年生活的主色调,与天津教案处理不当在举国一致的唾骂声中,无法再任直隶总督职,乃推荐李鸿章为继任。同年八月二十九日,曾国藩离开直隶,回任两江总督,1872年3月20日去世,死后被謚“文正”。参考文献:

《曾国藩传》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之生平及其事业(1811-1872)》

中国近现代史著名人物之曾国藩 篇2

一、讲述科学家的事迹,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 在艰难的环境中写出了60万字的名著《堆垒素数论》, 后美国伊利诺大学以1万美元年薪与他订立终生聘约, 他的生活一下子阔起来了:他的住屋有四间房, 两间浴室, 还有一间可容纳560人的开酒会的客厅, 还给华罗庚配备了四名助手, 一个打字员。但在祖国解放后, 他依然放弃了在美国的“阔教授”生活, 决定回国。华罗庚说:“为了抉择真理, 我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 我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 我应当回去!”华罗庚带着妻儿回到了北京, 他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二、讲述革命者临死不屈、视死如归的事迹, 对学生进行革命信仰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被捕后, 在敌人面前, 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无限忠诚和崇高的革命气节。敌人用种种残酷的刑罚拷打他、折磨他, 用竹签插进他的指甲缝里, 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 但李大钊同志没有一句有损党的荣誉、有损革命利益的“供词”, 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在临刑前, 他发表了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说:“不要以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 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深信, 共产主义在世界, 在中国, 必然得到光荣的胜利!”李大钊同志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当时年仅三十八岁。他为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表现出正直而大无畏的精神, 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三、讲述爱国将士的事迹, 对学生进行“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传统教育, 培养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敢精神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 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张自忠身先士卒, 英勇抗战, 为保卫中华民族的利益以身殉职。1940年, 张自忠升任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驻守湖北襄河西岸一带, 日军集中六七个师团在湖北枣宜地区发动大扫荡, 面对险恶的形势, 张自忠向部下表示:“只要敌人来犯, 就要到河东拼死作战, 为了国家民族的存亡, 决心海枯石烂, 绝不半点改变。”河东的国民党军队已经接战, 但一败涂地, 张自忠亲自率总部直属的特务营和七十四师两个团, 马上过河, 主动向日寇杀过去,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 他早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张自忠的队伍很快把日军截为两段, 打得敌人落花流水, 但由于后续部队没有到达, 给养也未跟上, 在七八天的行军中, 部队边打边走, 从未吃过一餐好饭, 最后敌人以一万多兵力, 从三个方向包围他们的驻地, 激烈的战斗进行了半天, 弹药用尽了, 张自忠下了一道紧急命令:“现在是军人杀敌报国的时候了, 子弹打完了, 要用刺刀杀, 刺刀断了, 要用拳头打, 用牙齿咬!”在战斗的最后时刻, 张自忠一手拿枪射击, 一面指挥部队战斗, 他多次中弹负伤, 下午四点, 他身中六弹, 英勇殉国。在临终时说:“大家要杀敌报仇!我对得起国家, 对得起民族, 良心平安。”1940年延安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 毛泽东亲笔题词:“尽忠报国”, 周恩来亲笔题词:“为国捐躯”。

四、讲述文学家的事迹, 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文学革命的主将鲁迅, 在南京求学四年间, 中国发生了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等重大事件。国家的危亡、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失败, 强烈地刺激了鲁迅的爱国之心。他心怀强烈的爱国宏愿, 决心去找一条为国家富强、为人民求解放的道路。1902年, 他前往日本, 受到孙中山、陈天华等人的影响, 爱国热情更加高昂, 1903年, 毅然剪掉象征民族压迫的辫子, 并拍照题诗留念: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零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充分表达了他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忧虑和决心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赤胆忠心。他积极投入新文化运动的激流, 成为新文化运动中一名勇猛顽强的民主主义文化战士, 他用笔做武器, 写了一系列战斗檄文, 向封建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挑战, 猛烈地抨击了旧社会的黑暗。鲁迅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 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 增强民族的斗争意识和团结奋斗的凝聚力, 培养高尚的品格, 健全民族的现代精神机制, 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教育意义。

五、讲述改革者的事迹, 培养学生不怕挫折、为国创新的精神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 生活在备受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时代, 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民穷国弱, 康有为青年时代就怀志救国。1888年, 他到北京去考举人, 上书给皇帝说:“现在中国非常衰落, 形势十分危险。日本窥伺吉林, 英国觊觎川藏, 俄国想在黑龙江修筑铁路, 法国则在云南和广西一带捣乱。只有实行变法, 才能保持独立, 使国家强盛起来。”康有为这封充满激情的信, 没有递到皇帝手中, 却惹恼了守旧的大学士徐桐。论考试成绩, 他应名列第三, 徐桐知道后说:“这个小子如此狂妄, 不能让他考中!”结果康有为被除了名。但他并没有灰心, 著书立说, 多次上书, 特别是在他的第三次上书被光绪皇帝看到后, 他的劲头就更大了。康有为深感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 开始摸索着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他希望用自上而下的办法, 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 挽救民族危亡, 并为此不懈努力。虽然他的变法在当时遭到失败, 但他的探讨唤醒了许多中国人为救亡而奋斗、为爱国而行动。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 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国仁人志士, 有在反封建侵略的民族战争中血洒疆场的将士;有勇敢探索富强之路的改革者;有对封建旧秩序进行无情批判的革命先烈;有为创造和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而呕心沥血的学术人物;也有为共产主义事业、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者。尽管他们斗争的功绩和历史贡献各不相同,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那就是他们对祖国、对民族都有一颗执着而真诚的爱国心。正如许多爱国志士的誓言一样:“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他们的爱国是无条件的, 并不以爱名、爱身为前提, 相反, 他们把自己的一切, 包括宝贵的生命, 统统贡献给了伟大而苦难的祖国。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知之深, 才能爱之切。通过课堂教学中对这些历史人物事迹的讲解, 使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民族精神的崇高, 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前中华民族面临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 加快改革步伐, 集中精力加强经济建设, 迅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使我国在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运用教材丰富的材料, 特别是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总结多年的教学体会, 探究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如何通过近现代杰出人物的事迹, 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民族精神的崇高, 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国近现代史著名人物之曾国藩 篇3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人物评价;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157-02

习近平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①“大量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无不对今人,也必将对后人起到一个启蒙作用,振奋作用”②在“纲要”课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应当通过对有关历史事件、人物和历史进程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培养自己高尚的精神追求,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

一、将历史人物评价融入“纲要”课教学的必要性

1.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融入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马克思说过,“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而且“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在历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是涉及历史观的重大问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就是对历史人物正面和反面的作用,积极和消极的作用做出客观的评估。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深刻影响,甚至有时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的结局,从而导致历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重大变化。历史人物有些起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作用,有些起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作用,对历史人物起作用的情况应做具体分析。

历史教学当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近年来,在网络上发表了不少评论历史人物的文章,许多历史人物,都被提出来重新加以评论,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诸如:签订丧权辱国的李鸿章是一个“卖国贼”,在他身上,始终有一顶“耻辱”的帽子。林则徐的禁烟导致了英国人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林则徐是鸦片战争的罪魁祸首。慈禧太后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她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做之举措虽难以挽回清王朝颓败之势,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并不比中国古代许多帝王做得差。大学生学习历史本来是一件智慧的事,尤其是可以通过认识一个历史人物去学习他的优良品质、为人处世方式,也可以从历史人物曾经犯过的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然而,对历史人物的不实评价,不仅达不到这样的目的,反而极有可能造成大学生行为认知的偏差、对道德认识不够,并让大学生产生极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思想。

2.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融入教学,是提高“纲要”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纲要”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阵地,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仍然是一个“抬头率”较低的科目。课堂上“昏睡者有之,做其他作业的有之,玩手机的就更多了”,一些学生明确表态:“上政治课就是为了拿到学分”。针对这个尴尬局面,就需要教师采用一系列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将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融入教学,是行而有效的。

“纲要”课的学习,要求大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进行了“四个选择”,这就要求他们对在其中涌现出来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探索的历史进行公正的评价。人物是历史的链条,手握军政大权的领导人物,他们的思想言行,更是直接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对重要历史人物诸如军机大臣文祥、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等人在拯救国家民族的命运于危困之际的行为分析,可以极大地增强青年学生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青年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現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据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25.1%。现在大学生基本上是人人都有一部手机,不少大学生是课上课下都要玩手机,“手机控”已经成为校园中不可忽视的现象。大学生们除了玩游戏外,还经常刷微博、畅游于QQ空间、朋友圈之间,网上对历史人物的不实评价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不实言论和“戏说”,如果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澄清,还历史人物一个真相,就很难达到我们想要追求到的教学目的,也没有办法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二、将历史人物评价融入“纲要”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1.历史人物评价融入课堂教学应当紧扣教学目的

教学工作必须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甚至是将“纲要”课简化为讲名人传记故事的课,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纲要”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抬头率,将一些本不应该是重点评述的历史人物拿出来和学生交流,如在讲授洋务运动的时候,不去评价曾国藩和李鸿章,却将课堂讲授的重点集中在容闳和郭嵩焘身上,重难点不明确,就很难将洋务运动的性质、内容、失败原因等讲清楚。另一方面,更有甚者,某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听课,将道听途说的内容搬出来,对于一些否定中国共产党和党的领袖的噪音杂音,不仅不批判,反而娓娓道来,对青年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哪些历史人物应当讲授,笔者认为,应当坚持三大原则:一是与重大历史事件紧密联系的历史人物,如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张学良;二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做出伟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如孙中山、毛泽东、李大钊;三是应选择那些富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如李鸿章、洪秀全、袁世凯等。历史人物的选择应当至少满足以上三原则中一个原则。教师在每一次授课时可选择一至两个重点人物讲深讲透,以增强教学效果,人物选择不宜过多,对其他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理清线索、点到即止即可。

2.历史人物评价必须坚持正确标准和科学的方法

历史人物评价中,教师不能任性地对待历史。关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新中国成立以來,已进行过多次讨论,目前比较公认的标准有:一是看历史人物的行为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首要标准。二是爱国标准,即历史人物的行为是维护了还是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标准。三是看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言行是否反映和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根本标准。根据历史人物所具有的历史特征和阶级特点,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不仅要求我们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还要求坚持科学的方法,这是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如利用正确的标准和方法在评价李鸿章的时候,就不会超越历史的现实,不清楚“弱国无外交”这一世界公理,看不到其办理洋务运动、创建北洋水师的功劳,不清楚李鸿章签订不平等条约时的辛酸,而只是将李鸿章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作为李鸿章的人生主流,从而得出李鸿章是“卖国贼”的结论。不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中,用今人的标准苛求古人,就不能给历史人物一个公正的评价。坚持这种以偏概全的标准,会使大学生看不到事物的两面性,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往往对他人要求太高,从而无法获得真正的友情,也不能用一颗宽广的胸怀去关心国家大事,还有可能严重地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慈禧太后懂得享受生活,是个好女人”的观点,一定要指出,作为近半个世纪的实际当权者,慈禧太后将维持其统治地位的稳定为第一目标,甚至提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列强之欢心”的方针,是她的“贪欲误了国”。我们认为,正常的享受生活不是不可以,可是如果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那么必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成为遗臭万年的罪人。这种坚持了正确标准和方法的评价,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实施教育活动的教师必须是热爱生活,情感丰富的人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1]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情感作为支撑,更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也必须是热爱生活,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情感贫乏的教师,即便知识丰富,也会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纲要”课程,作为一门历史课程,更需要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的时候,有爱憎分明的情感,“什么行为是善的,什么行为是错的”都要分析得很清楚。在讲维新变法的时候,笔者通过给学生选看《走向共和》中3分钟的小视频,反映“甲午战败后,光绪皇帝流着眼泪在文书上盖章,然后心碎的他用自己的玉玺不断地砸自己的手,直到鲜血淋漓。面对列祖列宗的画像,感到羞愧万分。”视频后,教师又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授了光绪皇帝的一生,一些同学得出这样的结论:“光绪帝虽然身处危局,但其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勇于革新,主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表现出一个爱国者的优秀品质”,“他不是章太炎口中的载小丑”。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心理互换的过程,通过情感的传递去影响学生,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大学教师应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历史人物的评价来开拓学生认知,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的视野来理解社会现实问题,学会思考“做人的学问和生活的智慧”,达到“学会学习、懂得生活、好好做人”的受教育者目的。大学生研究和学习优秀历史人物的光辉事例,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而且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社会活动规律,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培养浩然正气,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研究论文 篇4

一.蒋介石之过 通过电视电影我们总会觉得他在抗日初期对东三省采取的“不抵抗”政策,是他执政史上的一大过错,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他执政史上真正的过错有两件事。

大过之一,是1927年到1937年的清党和剿共。在1972年四月清党前,国民党据自己统计,普通党员人数约65万。在爆发上海“四一二”血案和武汉“七一五”之后约一年时间。国民党员人数锐减到22万,最为搞笑的是:在清党之前具有国民党身份的中共党员仅有5万余人,即使这5万人全部算在内,意味着国民党这次清党行为,一共清掉了38万自己的党员。超过了原本全部党员的一半多。清党时为什么连自己的党员也遭到了大批的伤害呢?正是因为蒋介石的多疑心理,带领着国民党高层喊出了:“宁可错杀一个,不可是一人漏网。”

大过之二,是1945年到1949年五年反共内战。抗战胜利以后,全中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当时,蒋介石的威信可以用‘如日中天’来形容。北京天安门就挂着蒋介石的像。但是,蒋介石估计错误了。他想:我连小日本都可以打胜,那中国共产党我怎么会战胜不了呢?于是乎,他就撕毁了已经达成的政协决议,发动了违背人心,违背历史潮流的内战。

二.蒋介石之功 功劳之一,他在1926年至1928年这段期间,领导了两次北伐战争。

第一次是1926年7月到1927年的3月,蒋介石身为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率领黄埔军校训练出来的国民革命军,从广州誓师,8个月的时间打垮了孙传芳.吴佩孚两大军阀集团,收复了六个省份福建,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从1928年的4月到6月,他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打垮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部队,而且在1928年的12月,用和平的方式争取张学良改变旗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辛亥革命以后,从1912年到1928年,这17年的时间中,统治中国的北洋军阀。由于蒋介石领导的两次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长达17年的统治。当时中国的混乱程度在中国史上是罕见的,蒋介石统一了混世中的中国,这是蒋介石的第一大功。

功劳之二,蒋介石和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党和国民政府进行了对日的抗战,而且坚持到底,争取到了最后的胜利。毛泽东也曾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有个讲话给国民党和蒋介石。毛泽东说:假如没有国民党政策的转变,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他说蒋介石是“民族领袖”,“最高统帅”,说国民党前后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第二个就是蒋介石。这是对他的高度认可。

三.众人对他的误解。蒋介石一直为后人诟病的是他的“不抵抗”政策,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就严令所有军队对日本侵略行为采取不抵抗策略,这让中国在当时损失惨重。当然我认为且不管这个策略造成了多大的损失,更应该深究的是为什么当时蒋介石无视日本的侵略和全国舆论的反对而坚持这个策略。根据一些书籍和视频资料的分析,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当时形势对于整个国民党和蒋介石来说是内忧外患、捉襟见肘的。当时正处于国民党军队剿共的关键期,几乎所有的兵力都用于应付共产党。并且全国大范围的水灾让国家的财政状况和社会状况无法应付对外战争,且当时国民政府救灾不力也引起了民众的不满,再加上还有一个汪精卫的广州政府和蒋介石作对,让蒋介石陷入了窘境。

二、我们也必须承认就当时的情况来说,日本从军事实力、国力、国际地位上完全超越了中国,使中国无法比拟的。

三、蒋介石自身在国民党的统治地位不稳,其领导力还不足以领导抗日战争。

四、蒋介石采取不抵抗策略更重要的是拖延时间,等到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之后才能够和日本抗衡,也就是说打一定要打,如何打、怎么打才是最根本的问题,这个从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国既不国,人亦非人,耻辱实胜于九一八时也”。这也体现出蒋介石的沉稳、忍耐,有做大事的气魄和忍耐力。

四.蒋介石的爱国情怀。

一生爱国,矢志不渝。在大陆的政治正面表现如抗日战争应是能映蒋的爱国之心,但在当时国共敏感的关系背景之下,蒋抗日之举也难免遭人猜测,但鄙人认为蒋退居台湾后仍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得不说是确有爱国之心!不论是刚迁台的危机期或是之后的安定期,蒋坚决反对台独和国际托管台湾,重视中华民国利益及台湾同胞意愿。终其一生,蒋介石坚持诛杀台独势力。蒋介石努力以台湾为中华民复兴基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华文明一部分精华得以在台湾保存未受受信仰西方马列主义的中共各种政治运动影响。毛出兵痛击越寇,蒋大开“绿灯”护航。1974年1月18日,越南派兵侵占中国西沙永乐群岛,西沙之战爆发。当时蒋介石听后拍案而起 怒吼道:“娘希匹。如果中共不出兵,我出兵!”蒋介石当即指示台湾的外交部发表“中国领土不容侵犯”的声明。紧要关头,中共中央火速调动东海舰队支援。若绕道台湾东南的公海,必贻误战机。毛泽东指示:“直接走(台湾海峡)。”当时正在养病的蒋介石对西沙战事亦很关注,当台湾“海军司令”宋长志向蒋介石请示时,蒋介石说了他一生中最闪光的一句话:““西沙战事紧呐。”蒋介石又指示说:“你们要一路护航,保证舰队安然通过。还有准备补给船,给前线送给养。”当天晚上,解放军东海舰队4艘导弹护卫舰顺利通过台湾海峡。其时国民党军队不仅没有向解放军东海舰队开炮,还打开探照灯,让解放军的舰队顺利通过,而且一路护航,保证了舰队的安全。此外,几十艘台湾补给船开赴西沙前线,为前线的解放军战士运送食物和淡水。1月20日,东海舰队如期抵达前线,中国海军形成绝对优势,将入侵越军几乎全部歼灭。

总结 :

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 篇5

同治与光绪

同治与光绪是满清皇朝入主中国以后,在位的第八九两位皇帝,在历史上被称为清穆宗与清德宗;同治与光绪乃是他们在位时所用的年号。

同治即位之初年只六岁,凡是听命太后,自然谈不上对国家社会有任何实质上的影响。同治视皇帝为当差。十六岁时,他读书已有十年,仍然是文理欠通,辨字不清,见书就怕,精神散漫的纨绔公子模样。这种强迫教育不但不曾把他教好,反而加强拦网她的倔强与恣肆性格。同治十二年九月,皇帝以颐养太后为名,正式酱旨兴修圆明园,名为尽孝,亦有自便之意。同治大婚于是一年秋间。但她经常到内城的私窠子取乐,不久就染上了梅毒。太医知为梅毒而不敢言,请命太后。太后误为天花。于是,梅毒被当作天花来医。于是送掉了同治皇帝的一条性命。同治之病始于十三年十月,于是十二月初五日驾崩。

同治无子,由堂弟光绪继立,即位时只有四岁,童稚愚呆不识人事。光绪性格柔糯而易于塑造,虽对教育内容烦躁可厌,但仍能耐心接受。这也养成了他关于服从太后严命的畏惧性格,遇事不敢与慈禧抗违。自从戊戌政变,光绪被囚禁瀛台之后,朝政大权进出慈禧之意。慈禧欲致死光绪也是从这时开始。“戊申”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病泄痢,数日不能起。有人进谗说,皇帝知道太后病重,面有喜色。慈禧大怒,说“我不能先尔死”。果然,就在慈禧病死前一天,广西已不明不白的“龙驭上宾”了。时年三十八岁。

大小醇王

清代末年的醇亲王,使宣宗系下的禁止亲王之一。宣宗年号道光。道光九子。醇王奕澴为七子。奕澴谥号“贤”,习称“醇贤亲王”。醇郡王时期的奕澴,事迹并无可称。已患在光绪即位之初借病废为名,奏请开渠一切差使,以“苟尽余生,为宣宗留一顽钝无才之子”。无奈奕澴素来是个才虽平庸而志却远大的人,正好被慈禧用来排斥恭王奕,于是乃有光绪十年三月的甲申朝局变革。醇王为了避免招致慈禧太后的猜忌引起鼻测之祸,在国家财政极度困难之下,百计罗掘,以设法兴修圆明园,来供慈禧太后一人的奢纵逸乐。奕澴在光绪十年三月朝局变革之后出当大政,至光绪十六年十一月病卒为止,柄国时间前后凡六年八个月。在此期间,他的最大功绩不过是与李鸿章合作,建立了北洋海军。有记载说他既能砥廉隅而苞苴不入,家居生活甚为俭朴。奕澴有子七人。无子载沣,后袭封为醇亲王。载沣与慈禧虽为侄行,其关系却要比其他侄儿显得亲密些。宣统初年载沣以监国摄政王柄政的那段时间内,正可说是朝纲浊乱政出多门。载沣不懂得人情限恶,加上他的资质庸愚识见浅陋,自然足以覆车偾辕。

端王、刚毅与荣禄

端郡王载漪本是宣宗道光帝第五子奕誴之次子,于慈禧为侄,与光绪刚为嫡堂兄弟。其封爵原本是由瑞亲王绵忻的封爵降袭而来。载漪出为奕志之后,照例只能袭封贝勒。他之所以能够进封为郡王,似与他之善于趋承钻营及裙带之亲大有关系。有记载说载漪之得为慈禧所倚信,事因戊戌告密之功。

刚毅本是满洲的镶蓝旗人,有翻译生员考取笔帖式,官刑部司员。曾经参与杨乃武小白菜与崇厚辱国两岸的审理工作,以此为慈禧太后所知,先升郎中,由郎中外放为广东的惠潮嘉道。一迁江西按察使,再迁广东布政使,三迁山西巡抚。

荣禄,字仲华,姓瓜儿佳氏,乃满洲正白旗人,初以父祖余荫赏主事,屡迁至户部侍郎兼总管内务府大臣。荣禄善于投机取巧,两面讨好,事成则归功于自己,事败则诿过于人。袁世凯与庆亲王

袁世凯在清朝末年是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他早期是个事业心极重而进取心极为旺盛的功名之士。入民国后,袁世凯是一个惯于诡诈欺骗的不义之人,按杀异己,摧残革命,违背约法,背叛民国,伪造民意,帝制自为。据说袁世凯所著的“兵书”颇多,但现在只能见到《新建陆军兵略录存》和《训练操法详晰图说》。袁世凯在朝鲜练兵,如战国时孙子之练妇人为兵,不过数月,成绩已斐然可观。小站练兵,奠定了袁世凯以北洋势力控制中国的始基。袁世凯对于收罗人才之细大不捐,从无出身高低之成见预存于胸中。

近代史论文评价简述曾国藩事迹 篇6

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姓名:博格李

学号:201150692 他是智慧的代名词,他是思想引起无数人深思学习,李鸿章说——有大人如糟糠,我一扫之,但他不然;毛泽东说——予于近人,独服其人。他虽生在晚清,但力挽狂澜,使晚清基业得以延长。勤学励志,饮誉士林,他的智慧、他的处世之道、他的思想都让后人连声叫绝。他就是曾国藩。曾国藩,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人(今湖南省双峰县)。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一个传统的读书人,曾国藩堪称完美。从荷叶塘的湖南湘乡农家走出,一生热爱文章、热爱理学,自律严谨的道德楷模傲立于世,“不做圣贤,变为禽兽”是他的自勉词,获得当时和后人的肯定。会读书、会做人、会做官,赢得了后人的孜孜不倦、乐此不疲。我认为提起曾国藩,不能不提他的成功的原因。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没有人愿做一个失败者。而想做一个成功者,曾国藩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其真谛。

1、德智修身,前瞻蓄才,为以后打好基础。

修、立、蓄、养,是他的早期的有力奠基。修身。诚、敬、静、谨、恒是其必修课。诚恳,所有想法都可以展现给世人。敬畏,胆小的人往往都能成功,因为他们的细心能想到你所想不到的。心静,全身都处于放松的状态。谨慎,谨慎的做事冥冥之中增大了事情的成功率。恒心,一天做一件很难的事情并不难,但是好几年做一件简单的事情就很不易。立志。曾国藩立的“澄清宇内”之志,便是安邦、治天下。蓄才。翰林院清闲,他发奋苦读先辈大家之作,为以后储备大量的知识。

养声望,做诗文和上书是来养望的主要方式。曾国藩的修、立、蓄、养的努力,使人格、才干、声望得到了明显的升华,充分的准备,才有以后的成功。

2、抓机遇,固本增实。咸丰二年底,曾国藩看到了绝大机遇,这就是太平天国。东南多省饱受战乱之苦,朝廷在其省任命了四十三位大臣来配合作战。四十三个大臣,敷衍了事,只有一个脱颖而出,他就是曾国藩。他看清了形势,抓住机遇,一战成名,平定太平天国。曾国藩充分利用机遇的一个主要的手段,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抓机遇,固本增实。回过头来看,他的固本增实有两个步骤。后来的民兵,定时训练,打仗和农活时常交换。毫无组织性,而且各乡都有,人员分散。曾国藩则不然。他一到长沙做大臣,便上奏请求建一大团,1000人马调进省城,分为三个队,派遣到各地镇压匪乱。这个大团虽不是正规军,但它一天到晚练兵打仗,住在营房,实际上已经是军队,湘军便这么出来了。这是第一步固本,做好基础工作,耳目一新。与太平军发生冲突后,曾国藩巧妙的扩大为5000人,增加水师,共10000人。水陆齐头并进,声势浩荡,达成了一支当时强有力的部队。这是第二步增实。试问:曾国藩的良好基础和名声,以后怎能不取得成功?

3、不惧失败,勇敢向前,取得最后的胜利。从衡阳到武汉,八个月里,湘军多次溃逃四散,受朝廷讥讽。多处伤痛使曾国藩蒙羞,但其不自暴自弃,终于取得武汉。来到江西,从咸丰五年到咸丰十年的五六年里,战势一直低迷。这期间,曾国藩又受到多处的责骂,被朝廷冷落了一年多,身心俱疲,简直都要自杀。面对一切,曾国藩坚持住了!一切痛苦自己担当,把所有的痛苦变成复仇的动力。决不屈服,倒下了再爬起来。能忍常人难忍之事,必然有非常人的雄心。怎能不获得最后的胜利?

4、减少人为的阻碍,向目标迈进。朝廷很难调动湘军,但曾国藩一纸手令,部属千里驱驰。湘军的私人化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防因此产生的负面影响。1,满人统帅湘军。让满人当政,满人的私家军队,必然会消除朝廷的想法。

2,对待下属同僚要友善。当做下属的时候,要有上级扶持;当做上级的时候,要有下级拥护。曾国藩正是抓住了这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取得了下级的一致好评。3,安定后勤,使家人不添麻烦。普遍的现象就是,做了大官,家人以公谋私,曾国藩叫人家杜门谢客、莫管闲事。

4、不居功绩,淡化光环。功高震主,自身难保。曾国藩多次对家人说,自古以来,建立大功又得善终的人不多,因此他写下了曾国藩家书。他的家信,为什么公告于世人?为什么家信中总是他希望衣锦还乡,向往田园?曾国藩看得透彻。飞鸟尽、良弓藏;狡兔亡、走狗烹。曾国藩身居高位,不被权势迷惑,才是值得我们所学习的。

三、曾国藩对后人的启迪 分析历史,看望未来。读史以明智,以史为鉴,可以正得失,曾国藩的事迹发人深省。一百三十多年过去了,从前曾国藩被伟人论,如今曾国藩被百家讲坛等等权威媒体论。为什么提起曾国藩人们总是津津乐道?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又该从中学习些什么呢? 1出身高低并不影响以后的成功。曾国藩生在农村,却不能掩盖他的光芒。而曾国藩的行为也激励了毛泽东,杨昌济曾对他说——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为勉之。对其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如果当代大学生更要向毛主席一样,无论出身高低贵贱,我们都要坚持不懈,朝着梦想迈进。2全面的修身提高修养是很重要的。曾国藩五岁读书,二十二三年应试教育,从道光二十一到道光二十七年,这六七年的时间里,曾国藩更是在翰林院,遍读先辈大家著作,学问和人格的提升,为他日后打下了厚实的基础。每个时代都不乏出类拔萃的人物,或天赋禀艺,或绝顶聪明。我们总是为看到身边器宇不凡之辈而倍感欣赏。而不论是谁都有一定的经验、知识的奠基。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做好本职工作,修身养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学曾国藩的一生,让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3低调做人,开放做事。曾国藩一生,做事从不遮遮掩掩,让人心服口服。而他更是低调做人,谦卑退让,不露锋芒。即使身居高位,也不浮夸炫耀。他的行为别人称赞。日中则昃,月满则亏。事物发展总是沿着正弦式曲线变化,不会用永远的在基准线上,也不会永远的在基准线下。也就是说当事物达到最高点时,必然会下降的自然规律。因此,曾国藩总是低调做人,总接近至高点,而又不走进禁区。这才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的。无论做人做事,当我们在最低谷的时候,不自暴自弃,排除万难,力争向上;当我们在最高峰的时候,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谦卑低调,游刃有余。不以物喜,不以自悲,也还是我们大学生应该磨练的。修身储才、看准机会、不惧失败、勇敢向前,曾国藩用他的一生塑造了其真谛。他虽然出身贫贱,但并不自暴自弃,二十多年的读书生涯,所造了他左右逢源的人格特征,低调做人,光明做事,更是他延续成功的良好方式。他曾国藩,虽不是伟人,但确有一位伟人的美好品德。曾国藩虽死一百三十多年,但今天提起他,人们还是津津乐道,更值得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努力的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各方面的才华,修身养性。上天只会把机会赐予有准备的人!在充实了自己之后,步入社会,不求抓住所有的机会,但求抓住最适合的机会。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抓住适合的机会,展现自己。冥冥之中,你就向成功又迈进了一步。人生的失败有很多,一次的失败,不代表永久的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相信自己,成功近在咫尺!学曾国藩故事,报己一生长志!

唐浩明,主要著作: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 ——湖南文艺出版社、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台湾黎明文化公司出版

中国近现代史著名人物之曾国藩 篇7

机械工程

上交机械在国内久负盛名,数一数二,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培养出了诸如两弹元勋钱学森、王希季这样的优秀学者。上交机械与动力学院现有3名院士,9位长江学者,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动力机械及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积极筹建制造科学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实力之强,与清华、华科、西交、哈工、浙大等皆难分伯仲。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上交船舶与海洋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拥有杨槱院士等众多优秀的专家学者以及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实力在国内傲视群雄,几无校可与之匹敌。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都凝结着上交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智慧。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上交控制科学与工程依托于自动化系,由张钟俊院士亲手创建,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拥有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力当在三甲之列。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上交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拥有1名院士,2位长江学者以及“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交电子在国内声誉隆重,实力亦足可位居前四。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上交材料在国内享有盛誉,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交大材料学院现有3名中科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4名长江学者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教育部历年的学科评估中,上交材料始终稳居前五,实力之强,可见一斑。

能源动力工程

由翁史烈院士坐镇的交大能源历来实力雄厚,制冷及低温工程乃国家重点学科。上交能源的实力在国内可稳居前四,几可挑战清华、西交、浙大。

医学

上交医学院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发展而来,拥有11位院士,5位长江学者,在国内名列前茅。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俱在全国位居前列。

电气工程

上交电气工程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百余年来,培养了诸如江泽民及陆定

一、王安、朱物华等数十名院士。上交电气现由饶芳权、陈亚珠两位院士领衔,拥有电力传输与功率转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乃国家重点学科(培育)。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即用电子工程的手段来解决医学问题。上交医学与电子都实力强大,其生物医学工程自然也水平不俗,可列全国三甲。

信息与通信工程

依托于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上交信息与通信工程实力强劲,拥有张煦院士以及刘永坦双院士。下属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为国家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上交计算机实力雄厚,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五十余年来走出了茅道临、杨元庆等知名校友。上交计算机在软件方面极强,不但拥有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其ACM代表队更在“ACM国际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中两次封冠,乃亚洲唯一。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上交的管理科学与工程隶属于大名鼎鼎的安泰管理学院。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1918年的交大铁路管理科;实力雄厚,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此乃管理类上海地区之唯一。

工商管理

地处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交大的工商管理系发展迅猛,连年被FT等杂志评得高分。安泰管理学院的声名更是遐迩闻名,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的声誉。

物理学

上交物理系历史悠久,中国第一个物理博士李复几便是交大的毕业生。百余年来,可说是名师荟萃,桃李芬芳,如裘维裕、吴有训、汪道涵等。如今,交大物理系拥有3名中科院院士,6名长江学者,凝聚态物理与光学是国家重点学科。虽然与北大、南大、中科大、复旦等都有着一定的差距,但交大物理系的实力亦可名列前茅。/

仪器科学与技术

交大仪器科学与技术在全国位居前列,在航海仪器方面尤具优势。

力学

中国近代史之我的家族史 篇8

岁月的车轮已经碾过悲痛与欢喜交加的20世纪,21世纪的大学生们正沐浴在充满机遇的社会大背景下。我想,在我们每个家族的背后,应该都曾发生过一段段心酸而又深刻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不正如一滴滴的黏合剂,重现了近现代的中华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幕幕场景吗?为了更好的把握当下,我们需要认识历史,并以史为鉴。出于好奇,我在课余时间了解了少许自己家族发生的故事,也许也能多少从中窥探出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我的家乡高州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人杰地灵,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粤西重镇,扼粤桂六县市要冲。而我爷爷就生活在高州北部山区大坡镇的大榕村委会的一条小村庄——六迪湾村。六迪取名于村庄周围密布的六迪竹,又因为村落前面流淌的小河刚好有个90度的大拐弯,形成一个河湾,六迪湾大概就是因此的来的吧。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说,我的家族好久好久以前就从别处(应该是福建省吧)搬迁过来,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20代了,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也有好一段历史了。

从我爷爷的那代追溯到更早以前,都是当时比较富有的人家。我爷爷是他们兄弟中最小的,在年轻时得到过较好的待遇,因此也能获得学习的机会。爷爷如今81岁高龄了,但它仍然坚持每天写毛笔字和读书看报,应该也是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所致。八年抗日和解放战争年代,由于我们家乡远离中心城市,对日本侵略者吸引力不大,没有发生过很大的交火,我们家族得以平安无恙度过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生活质量没有遭到大的破坏。正因为如此,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年代,爷爷被扣上“五类分子”(地、富、反、坏、右)的帽子而被批斗。其实,到了爷爷这一代,我们家族已经不算富有的了,只是因为当地不能不“完成任务”,就把这个头衔强加到爷爷头上。爷爷被扣“帽子”后,被强行系上猪笼游街、示众,在大小会议上被批斗,受尽了折磨,吃尽了苦头。这还不算,全家人的生活水平遭受到巨大的打击,一下子陷入到艰难的境地。以后,全家大小常常遭到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爷爷全家终日抬不起头来。虽然我没亲身经历过当时的场景,但从爷爷每次提起此事的唏嘘可以看出,那段日子是多么的艰难和心酸。

三伯父的前途也此受到了牵连,不得不说是一种可惜。三伯父高中毕业时,适逢高州县的邮电局招人,凭借着高中时期的品学兼优,他很快就被录取。但正当三伯父将要到邮电局上班的时候,他却被告知因为家庭成分问题而被取消了录用资格,这对于三伯父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要知道,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国家还没从文革的泥潭中走出来,而且高考尚未恢复。能进县邮电局工作,吃“国家粮”,对于农村子弟来说是可望不可即的,如此好的机会被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白白剥夺,三伯父一直耿耿于怀,遗憾终身啊。不过,三伯父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扎根农村,战天斗地。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和人气,他担任了两届村委会支部书记、村主任,带领家乡群众大步迈向发家致富的道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所以,家乡群众都很敬重三伯父,这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种回报吧。现在三伯父不再担任村委会主任了,但村民生活中有什么困扰都常常找他去调和,解决,俨然他已成了我们六迪湾村的顶梁柱,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相比我三伯父,父亲更幸运一点。因为年轻了七八岁,父亲的出生避开了三年困难时期的严重饥荒,初高中时期又避开了文革的纠缠,然后又赶上了恢复高考的早班车。由于父亲的学习成绩一直在镇里名列前茅,家里省吃俭用供他读完高中。然而,在高考中,父亲发挥不够理想,只能饮恨。在当时,镇上的教育水平跟县城里有很大差距,他的一些同学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都纷纷想法设法进入县城学校进行复习。父亲也是怀揣理想的人,也想到县城高中复习,无奈困苦的生活只能迫使这种想法作废,他只能继续留在镇上的高中复习。现实是残酷的,那些原来成绩比父亲差的同学通过一年更好师资的浸染,特别是英语水平的大幅提高,大多都考上了毕业后国家包分配的普通大中专学校。父亲身处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深山僻巷,尽管努力过奋斗过,还是与目标差之毫厘。后来,父亲就读与县里一间职业技工学校。经历过高考失败的洗礼,父亲用汗水进一步充实自己,增强能力。毕业后他先在高中的母校担任了半年的班主任,收获了一系列的经验。那时候是84年,适逢县里招聘乡镇干部,这个绝好机会父亲要把它牢牢把握住,因此他参加了考试。后来,他以优异成绩被县政府办公室录用,成为了一名公务员,父亲总算抓住了这次机会。

小时候,父亲总是用他小时候的艰苦生活条件来教育我,说他常常吃不上饭,只能是中午喝稀粥,晚上吃番薯,一顿白饭都能让家里的孩子兴奋不已。放假时候,他要跑到深山中放牛和砍柴,然后步行十公里把柴扛到镇上去卖,以此来帮补家用。去镇上上高中时,他也只能随身带点萝卜干,用来下饭。学校偶尔会分点猪肉给大伙加菜,这在当时对父亲来说已经是很大的幸福。现在父亲还是喜欢用萝卜干和青菜来送粥,不能不说是一种习惯,30年来的习惯。以前我总是对父亲的这些经历不以为然,以为那时候人皆如此,也没啥艰苦可言,如今想想,真是大错特错了。在保证自己学业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还要千方百计地想着帮补家庭,父亲从中付出的努力显而易见的。为了让我三伯父,七叔和父亲能够有机会读书,姑妈和姑姑她们一直没有读书的机会,外嫁之前都在家里不断劳作,这一方面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蕴含其中,另一方面不也反映了父亲求学年代生活条件的艰辛吗?

当上公务员以后,父亲的生活有了一定好转,毕竟还是一个“铁饭碗”,但这一路走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县政府工作的间隙,父亲还抽空修了大专学历,继续丰富自己的人生轨迹。在父亲面临着好的机遇之时,厄运又插了一脚进来,车祸发生了。他在一次交通意外中被撞伤左大腿,只能在医院和家里休养好几个月,而一个个机会就这样被白白流失掉。当父亲重新投入到工作岗位中的时候,原本父亲的同事好多都得以晋升。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遍地是黄金,遍地是机遇,此话不假,放到经商层面,更是贴切,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因此,好多人都跑到珠三角地区打工,借此想乘改革开放之风分得利益的一杯羹,我七叔和舅舅都是其中的一员。尽管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果,但对减轻家庭负担还是有着积极作用。一时间,生活的处境比起七十年代的步履维艰有了很大的改变。

母亲的生活状况比父亲稍微好点,因为外公被分配到胜利农场工作,农场的条件毕竟要比农村好。母亲高中毕业后就过着打工的日子,从纺织厂到米铺,再到后来的固定职位——煤气公司隶属气站的一名员工。我童年的不少时光就是在气站旁的那片果园中度过的。

时光荏苒,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的手里。三岁以前,我们一家三口住在父亲工作所在的市政府后面分发的屋子。虽然屋子比较残旧,但邻居们都是跟父亲同一个工作单位,相处起来比较和谐融洽。三岁的时候,全家搬进了市政府建起的集资楼,我人生第一次住进了楼房。直到如今,我们全家还是住在那里,算起来,那里目睹了17年的起起伏伏,见证了我从三岁的懵懂小孩成长为如今华南理工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小时候,楼下的空旷地就是我们这些孩子玩耍的天堂,大家都在肆无忌惮地乱跑乱跳,玩着各种游戏。母亲们就再一旁看着,相互议论着,看着自己的孩子,嘴角露出一丝的微笑。这是再普通不过的场景,也是再温馨不过的场景。现在楼下穿梭的车子越来越多,想在空地上玩耍也变得越发的艰难,而且相对于集体嬉闹,如果孩子更倾向于在电脑前作战。我想,昔日楼下空地传来的阵阵叫喊声可能也是一去不复返了。

自从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发表了讲话过后,中国经济迎来了一次井喷式发展。乘着这股春风,我的启蒙教育生涯就沿着父母预定的轨道走——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一步一步,没有差错。历史车轮滚进21世纪以后,我的思想逐渐跟中国的发展以及世界发生的大事有了交集。千禧年的奥运会,我开始关注中国的体育健儿;01年中国加入世贸,我略有所闻;03的非典猖獗,我开始主动了解最新动态,而神舟五号载人的成功发射与返回能让我心潮澎湃„„渐渐,感觉到中国的发展与我关系越发紧密,而我也有责任去关注它并参与其中。21世纪是属于当下的年轻人的,21世纪中国的发展需要我们去参与,去开拓。正如爷爷饱受文革时期的煎熬,父亲在改革开放初期面临机遇一样,我和众多同龄人也站在了面对历史,开创历史的平台上。

历史不断地前进,而我的家族也在不断地传承。在新的时代,我拿着上一辈传下的接力棒,怎样把这一棒跑好,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在我认为,点燃内心的信念至关重要。爷爷有了走出击退打压的信念,艰难地坚持了下来;三伯父有了实现自身价值的信念,在打击面前没有自暴自弃;父亲有了考取功名的信念,才能在高考失败后作出调整,最终当上了公务员。身为大学生的我,也应该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道路,并实现之而做出不懈努力。

中国近现代史著名人物之曾国藩 篇9

早读材料之二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的字、号和作品

古代作家作品常识是中考语文中常考的内容,现依据新课标和教科书推荐的优秀古诗文阅读背诵篇目,筛选梳理出古代重要作家作品的相关常识,供参考。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即选自《史记》。

9.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之首。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10.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等。1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一。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是“初唐四杰”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12.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13.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唐朝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竹里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4.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主要诗作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峨眉山月歌》《行路难》《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结为《李太白集》。其诗属浪漫豪放派,是古典浪漫主义艺术的高峰。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15.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江南逢李龟年》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其诗为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

16.岑参:唐朝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

早读材料之二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的名人字号和简介

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17.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谥号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为《马说》《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结为《昌黎先生集》。

18.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秋词》《竹枝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19.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有《钱塘湖春行》《观刈麦》《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他是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通俗诗派的代表,相传其诗老妪可懂。

20.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

21.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主要作品有《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赤壁》《阿房宫赋》等。尤擅七律七绝。22.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夜雨寄北》《乐游原》《锦瑟》《无题》等。《无题》组诗开创了朦胧诗的先河,其中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

23.李煜: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主要作品有《虞美人》《相见欢》等。24.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等。兼工诗词散文,属豪放派。

25.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阳文忠集》《六一诗

话》(我国第一部诗话)。

26.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元日》《泊船瓜州》《登飞来峰》《伤仲永》《游褒禅山记》等。27.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和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赤壁赋》《石钟山记》等。其诗文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其书法自创“苏体”。28.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主要作品有《如梦令》《武陵春》《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她是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29.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词人。主要作品有《书愤》《示儿》《游山西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卜算子·咏梅》等,结为《剑南诗稿》。他是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万余首)。

30.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名篇有《西江月》《破阵子》《清平乐·村居》等。其词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31.文天祥: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主要作品有《正气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等。

32.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所作杂剧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

33.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等,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者之一。

34.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主要作品为《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智取生辰纲》即选于此。

35.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主要作品为《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杨修之死》即出于此。

36.吴承恩:明代小说家。主要作品为《西游记》,是著名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是古

早读材料之二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的名人字号和简介

典文学中最辉煌的神话作品。

37.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主要作品《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谈鬼说狐的方式反映现实。《山市》《狼》即出于此。

38.吴敬梓:清代小说家。主要作品《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范进中举》即选于此。

39.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著名小说家。其代表作《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血泪智慧结晶,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40.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其诗集《已亥杂诗》共有诗作315首。

古体的七言诗在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在他手里变了格调,在“温柔敦厚”外另开“沉着痛快”一派,五律,杜甫以前用来写艳情、写山水,他却用来写广大的实在的人生,拓宽了诗歌领域。他的五律最多,差不多穷尽了这种体制的变化,七律精于组织,富于变化,七绝虽直抒胸臆,但颇有清新刻画之句。他不大做乐府,但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源于乐府。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也是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对杜甫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许以最高的地位。两宋诗之冠冕的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宗都以杜甫为祖、金、元、明之诗坛巨擘都是杜甫为之开先。陆游有诗曰:

千载《诗》亡不复删 少陵谈笑即追还 尝憎晚辈言“诗史” 《清庙》《生民》伯仲间。

他视人们尊杜诗为诗史为不足,必置于雅、颂之音中犹若诗中之经才好。秦观在《韩愈论》中,将孔子与杜甫同提并论,孔子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总结整理之功可用集大成者来赞,“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虽未直接称圣,实亦许之矣。到了明代,杜甫已经正是被称为诗圣了。正是因为杜甫推崇儒家思想,再加上其诗歌的影响,才被后世称为诗圣.“圣”在古代是对儒家人物的神化评价和称号.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3.“诗佛”王维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简介

1.“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2.诗圣”杜甫 在形容自己的诗艺时,杜甫曾说过:“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的确,杜甫的七古、五古、七律、五律在唐代都是一流的,早读材料之二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的名人字号和简介

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4.“诗囚”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人。进士出身,曾任溧阳尉、协律郎等职。在孟郊的一生中,“春风得意”的日子非常的短暂。他一生几乎都贫困潦倒,连死后的丧事也是韩愈等友人集资操办的。虽然他生活贫困,仕途短暂,但正

“诗鬼”。

8.“诗杰”王勃

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9.“诗狂”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是这样的生活困境,才铸就了他阴郁、冷峭、朴重的诗风,成为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10.“诗奴” 贾岛 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诗多不平之鸣,用字追求“瘦”、“硬”。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称之为“诗囚”。有《孟东野集》。被人们称为“高天厚地一诗囚”,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

5.“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他的诗精炼含蓄,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6.“诗虎”罗邺 罗邺:唐朝诗人

7.“诗鬼”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也有伤感情绪的流露,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

11.“诗骨” 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12.“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 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13.“诗魔” 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4.“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上一篇:优化营商环境整治方案下一篇:幼儿园教师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