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教师共同成长工作计划(共8篇)
结对教师共同成长工作计划 篇1
结对教师共同成长工作计划
结对人:马璇(合肥市宿州路小学)、张正权(合肥市跃进小学)
一、结对情况分析:
马璇老师是庐阳区数学骨干教师,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和过硬的专业素养,无论是在学科教研、理论学习,还是在课堂教学上都发挥着示范引领的重要作用。张正权老师与马璇老师同教数学,在宿州路小学与跃进小学两校共同体活动中多次共研教学,共同参与课例研讨、同课异构等各种教研活动,在交流、互动、合作的过程中均受益颇多,从而意识到在教学教研上的相融并进对于个人的专业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马璇老师本学期在跃进小学挂职支教,更能深入了解乡镇学校学生的真实情况,有利于在教学上的引领示范更加切合乡镇学校的教学实情,从而更富有实效,可谓两校一家,水乳交融。
二、携手发展目标:
1、在结对互助中增强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提高理论素养,争取在各自的数学教学研究上有所突破,结出硕果,并积极撰写具有较高质量的论文和教学反思。
2、通过结对帮扶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具备娴熟的教学技艺和随机应变的教学智慧,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得到更多认可和好评。
3、通过对课堂教学以及教学常规各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所授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进步,并在质量检测中取得较好成绩。
4、在师德上相互激励,以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而共勉,追慕高尚师德,提高师德水平,爱生如子,德艺双馨。
三、共同成长措施:
1、好书共读,理论先行。
共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提高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有效教师》等教育理论专著以及有关数学学科的教学杂志等,交流学习心得和收获。还要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写好学习笔记。
2、开展活动,问诊课堂。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1)、结对双方深入彼此课堂,相互听课,其中马璇老师每学期至少要开设2次示范课,听张正权老师上课也要不少于4次。课后认真评析并提出努力方向,同时将活动情况及时挂网。(2)、双方要积极参加两校开展的教学研讨活动,如:同课异构、网上论坛、公开课研讨等,及时写下反思和总结。(3)、结合本学期双方同在一校的优势,平时可利用课后休息时间,随时进行交流,就某一具体问题商讨教学方法,开展同伴式的非正式的点滴的合作交流活动。
3、且行且思,步步为营。
结对双方每月底要在一起总结反思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教研等情况,总结好的做法,找出存在的问题,写出各自的工作反思,通过反思,寻找更好的学习合作方式,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铺垫基础,搭建进步的阶梯,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以坚实而稳健的步履共同进步。
4、多向交流,拓展空间。
在结对双方交流反思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扩大交流面,拓展发展空间,将收获和体会向两校同仁汇报,并认真听取两校领导和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利用庐阳教育信息网教育论坛里的“支教天地”板块“庐阳城乡教师共成长”主题发帖,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与心得等,并学习他人好的经验与成果,从而共享经验、共促发展。
结对教师共同成长工作计划 篇2
一、以爱为载体, 开展新教师激“情”教育
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教师只有满怀理想, 才能点燃青春, 激发智慧, 创造佳绩。为此, 激“情”应当成为青年教师踏上教育岗位的第一课。
1. 爱的情感体验, 形成动力
初涉讲坛, 新教师对教师职业充满着神圣感, 对教育工作倾注着满腔热情。学校建立青年教师活动日制度, 通过专家培训、同伴交流、领导鼓励, 经常性地进行引导、激励, 不断强化青年教师的成才观念和忧患意识。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热爱学生, 这一条很重要。教师在工作中用真挚的爱去对待学生, 才能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
政治上信任, 生活上关心, 业务上大胆起用青年教师, 用真切的人文关怀赢取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还着力建立和增进师徒间真挚的情感交流。传统节庆日组织师徒联谊活动, 期末评比、表彰优秀徒弟、优秀师傅。在日常教育活动中, 学校总是有意识地强调师徒角色, 强化师徒互动, 以此增强师傅的责任感和徒弟的成才意识, 密切师徒情感联系, 形成师徒同生共长、荣辱与共的成才机制。
3. 确立新教师的成长目标
要求新教师根据所教学科和自身实际, 设计自我, 规划未来。学校在宏观上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引领教师成长。根据教师的层次特点, 学校设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成才途径和考量标准。
二、以教学为抓手, 促进师徒共同发展
1. 通过课堂研讨, 落实和深化教学主题
教学是师徒结对的中心环节, 也是师徒结对实效性的可靠保证。确立了教学的主题后, 就要着手开始课例的设计。师徒结对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为:采用“滚雪球”的方式上了研讨课。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修改教学设计、再上课、再反思写心得这一系列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都得到了锻炼, 教学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2. 学习理论, 在共同研讨中相互交流
学习是进行教师专业培养的重要环节。由于新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 所以在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前, 指导教师要印发一些切合课堂内容的学习资料供新教师自学, 从而提高新老师对教学的认识, 促进新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然后指导教师或学科组通过集体研讨, 相互交流, 集体备课, 把相关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充分准备。所以新教师无论是在上级组织的名师观摩课、专题讲座、学术报告, 还是同级或本单位的集体备课、小组讨论、研究课等, 都是他们最好的学习和反思的机会。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创建富有建设性和发展性的教研“共同体”, 随时随地相互学习, 相互“碰撞”, 相互鞭策, 共同成长。
3. 撰写反思, 在共同感悟中获得发展
美国学者波斯纳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 并指出,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我们提出“不会反思的教师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教师”。因此, 引导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我们要求上课的新教师写反思, 听课的新教师写反思, 指导教师也要有具体的指导效果反思。青年教师作为一种新生力量, 他们思维敏捷, 精力充沛, 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这些独特的优势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 对有经验的指导教师来说无疑是一股强大的催生力量。
三、通过教师结对研究, 引发问题的思考
师徒结对活动开展以来, 效果参差不齐, 究其原因与教师对师徒结对的认识和投入态度的不同。一般来说师徒结对的态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完成任务
大多数不成功的结对师徒, 对于学校安排的基本认识是没有必要, 基本态度是完成任务。只是将学校要求必须以书面形式上交的内容完成了, 不论是指导的老师还是学习的老师都没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关心、去学习, 效果就很一般, 没有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2. 自觉关心
有许多老师在结对初期也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工作的, 但是随着与被指导对象的接触和交往, 师徒之间的情感发生了变化, 指导老师开始积极主动地自觉关心被指导老师。主动了解新教师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与新教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 并指导新教师积极开展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3. 共同成长
师徒结对的第三个层次是参与的老师一开始就认识到, 所谓师徒不仅是暂时的, 而且从一开始起就是相互为师的。新教师有他们的长处, 作为导师, 也可以从自己的徒弟那里学到不少东西。有这样思想的老师, 往往把师徒结对过程中的各种活动都当做是一个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探究的过程, 把这些问题都当做研究的课题。于是在研究中新教师和指导教师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 共同研究、共同进步。能有这样认识的师徒之间的感情是最好的, 新教师对指导老师也是最尊重的, 双方的进步也是最大的。
正如一位老师在师徒结对总结中所说的:“教学教研教师是‘沃土’, 每位指导老师是‘耕耘者’, 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则是‘营养品’, 而我是一粒‘种子’。通过学校一次次的课堂教研活动, 我这颗种子就能更好地发芽、成长。”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第四小学)
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的重点。教育家科南特指出:“一个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 而在于一代代教师的质量。”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 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非常多, 而师徒结对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是最经济、最可靠、最有效和最持久的方法与途径,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推进器。
结对教师共同成长工作计划 篇3
在领衔名同工作室的几年里,我一直在思考名师工作室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它应该立足何处?为给自己和团队成员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成长经历和收获?
一、基于共同愿景的骨干教师共同体
工作室的定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它是积聚了诸多骨干教师的核心团队。共同愿景和信念是它的主要特征。全体成员首先要认同工作室的核心价值观,有共同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我领衔的文化语文工作室本着“同一个梦想,同一个追求”的信念,通过双向选择,聚集了志同道合,怀有相同教育理想和梦想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进入工作室之前,经历了报名、考核、甄选与确定的环节。文化语文工作室对拟招聘的工作室成员的要求和期望最显著的标志是:热爱生活,热爱儿童,热爱文学,热爱艺术;葆有自然天性、不失赤子之心;诚恳、率真、感觉敏锐、志向高洁、内心丰富;乐于把自己的人格、心志自然地融会到自己的语文教育中去;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善于合作,勤奋刻苦,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了“文化,语文的一面旗帜”的工作室共同的语文教育话语。大家认同用文化的课堂擦亮学生的眼睛,培养学生文化的心灵,积淀学生文化意识,激发学生文化的敏感,把最优秀的民族文化熔铸在孩子的血脉里。
全体成员经过讨论,确定了以“追求审美气质的语文人生”的工作室口号。为什么大家共同确立了“审美气质的语文人生”?因为母语文化本身就具有艺术之美,语文本身也与各类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师就应当有高雅的审美情趣,有文学鉴赏力和艺术修养。让课堂充满魔力般的诱惑,必能提高效能,提升品位。如果把艺术与审美作为教师日常生活方式,则更能引领语文教学踏入美不胜收的艺术化境界!
二、基于文化塑造的学术型共同体
工作室立足于培养研究型、学术型的教师研究团队。如何培养?我们在追求审美气质的语文人生背景下,共同构筑读书生活、研究生活、实践生活,在多样的文化研修活动中培养学术共同体,希望成为专业知识全面的能工巧匠,教育理论素养厚实的行家里手,形成团队成员大气、厚重、灵动、唯美的教学风格。
我一直倡导小学老师有大学视野。让读书和写作成为日常生活方式。语文教师要有足够的阅读量。工作室成员每学期阅读不少于5本,阅读的视野涉及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历史、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开放视野,获得心灵的顿悟。如《语文教学解释学》《文学性演讲录》等,除了共读共赏,每一个成员应有自己的阅读选择,如偏爱美学的马军老师爱读《谈美书简》,他说:“我被朱光潜先生的文笔、思想所深深吸引。美学涉及文艺理论、心理学甚至哲学,诗词、雕塑、建筑、音乐、美术,包罗万象。怎样欣赏美?如何提高审美的品味?朱光潜先生深入浅出,把深奥的美学思想用通俗、流畅的文笔表达出来。读朱光潜先生的文字,我唯有感叹和震撼。”对古代文化特别喜爱的陈凤老师读《孙子兵法》,她在博客中写道: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留下了无数华章美文,《孙子兵法》就是其中的奇葩。“孙武兵经,辞如珠玉”(《文心雕龙》),我细细品读这洋洋十三篇,深深地为其内容之精深、思想之卓越、文采之典雅而折服,更发现了隐藏在兵法圣典中的教育思想……每一个成员借助网络平台记录着自己的教学梦想,也记录着艰辛的阅读历程。
教师的生活还应该与自然结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组织成员到名人故居去感受文化名人的风采,到大学校园聆听大学教授的教育。比如在上海徜徉于宋庆龄、陶行知、贺绿汀、蔡元培、鲁迅、张爱玲等文化名人的故居,让思想穿越时光的隧道与名人对话,在苏州大学文学院,体验大学生活,聆听大学教授讲文学,讲文化。“跟着课本游北京”,在长城、故宫、北京现代文学馆,领域中华文化的大气与博厚……
学术文化共同体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制度做保障,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集体学习和个
体学习相结合。每学期一次文化欣赏活动,结合研读文本或影像资料,扩大成员学术视野。每学期一次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邀请南通市名师导师团的专家进行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方面的引领……
三、基于实践锤炼的研究型共同体
工作室成立后还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工作室通过研究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如何寻找到工作室成长的方式,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培养一群有思想的骨干教师。我们让“文化语文”的研究立足国家课程,与现行语文教材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口号,比如“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研究”,“主题性阅读课程的建设”,“不同文体的教学方法研究”等,对新课标的学习和比较,对国外的课程标准与我国课程标准的学习比较等,提升研究能力。
1.立足于课堂研究的土壤。立足课堂研究是工作室的生命所在。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主题研究落到实处。比如文体教学之古诗词教学研讨活动、主题性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主要探求古诗词教学、主题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和如何评价”的有效路径。新课程“语文课堂学习方式变革”研讨活动,探究“活动,给语文课堂带来了什么”的问题,“辩课进校园”活动,领衔人和工作室成员上同题异构,探究神话教学的真谛。每一次研究,大家从解读教材到备课,碰撞思想,达成共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超越。
2.践行于共同体的团队实践。名师工作室成员需要一个能充分发挥创造潜能的平台。我们争取更多的机会让大家得到锻炼,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工作室成员如果深入课程的研发,必将对其课程素养产生更大的影响。几年来,我们编写了“儿童晨诵课程”《文学阅读手册》等,依托南通市名师导师团的学术引领,借助海门市教育局搭建的研究平台,吸收大学以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的专业辅导,借鉴其他地域工作室的运作经验,通过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使“文化语文”的研究成果在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为海门市、南通市的小学语文老师提供研究成果,发挥工作室的辐射功能,使工作室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发展中心。
四、工作室行动,诠释着教育哲学
工作室的运作,在乎的是行动,诠释的是活的教育哲学。行动需要目标引领,引爆成员的创新潜能;通过读书理论学习,丰厚成员的文化底蕴;通过课堂实践研究,生长成员的教育智慧;通过网络互动交流,培养成员的合作和分享意识;通过聆听窗外声音,打开成员的学术视野;通过课程案例研发,提升成员的课程建设能力;通过文学艺术欣赏活动,培养审美的眼光和心灵。一切的行动都在诠释一个名师成长所必须经过的路径。工作室,为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鲜活的范例,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崭新的平台,为儿童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丰满的语文基础。
工作室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和支持。海门市教育局曾出台《海门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这是对每一个工作室作出的郑重承诺和规则要求。在确保相关政策到位,经费到位的前提下,成员所在学校创造条件,为成员提供相应的办公和学习环境,配比必备的打印机、电脑等用品,支持成员的学习研讨活动。南通市教育局名师导师团为“文化语文”工作室提供必要的学术指导,为工作室的成果在南通地区的推广和辐射创造条件。
每年度,教育局会对每一个工作室进行考核,分成优秀合格不合格几类。领衔人由教育局考核,工作室成员主要由领衔人考核,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以及对研究项目的态度、活动的参与程度等。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工作室,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的、有发展潜能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成员中途退出工作室必须事先提出并经领衔人报教育局批准。成员考核也采用达标制,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第,对获得优秀级的成员进行奖励。工作周期末,在由“名师工作室”办公室组织的考评中获得优秀等级的,教育局将优先推荐领衔人晋升高一级职称和专业荣誉称号,优先推荐为省、市教育系统高层次培养对象;优先推荐名师工作室成员晋升高一层次的骨干教师。教育管理部门对工作室的关注,极大地促进了工作室的健康成长,考核与奖励并重,规则和创新并存。工作室无论是在档案管理、还是图书管理、电教器材管理、经费管理都做到合理规划。
几年来,我们工作室成员定期在一起活动,弥补了以往学校独立成团的狭隘局面,通过学习、研究等常规性工作方式,扎扎实实做研究,认认真真做学问,在潜心研磨中,生长教育的智慧,获得教育的文气,提升教育的力量,享受教育创造的激情,促进了工作室成员的全面发展,沟通了感情,获得了兄弟姐妹般的情义,诠释着审美气质的语文人生。也为工作室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本。
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文章 篇4
学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教师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他们希望教师能够像父母那样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自己。如果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把爱奉献给每一个学生,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健康成长。师爱将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教学中,学生帮我积累了许多的教学经验,他们一次次的做错题,让我知道了教学的难点,引起我的重视,令我设法来突破,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见解,令我也令其他同学耳目一新,让我积累素材。他们给我带来了快乐,他们给了我教育教学的自信,他们给了我成就感,他们给了我幸福,是学生造就了我,是学生帮我在成长,学生也是我的老师。长期以来,我与学生朝夕相处,荣辱与共,我教他们学,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形成一个和谐的不可分割的集体。我是老师,与他们分享知识;我也可以做学生,分享他们的快乐。教学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学生的心灵最需要的是呵护,学生的个性最需要的是宽容与矫治。教育事业是一曲赞歌,是需要付出心血的。对学生的教育往往不会如此顺利,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智力还未开发,就像是一块未进行雕磨的玉。老师作为学生思想上重要的启蒙人,如果用爱心去关心他们,用爱心去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美玉。俗话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必须下番功夫。
我认为课堂就该属于学生,是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自我的空间。所以,课上我不苛求学生去做什么,必须怎么做,而是给他们选择的空间。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想象、概括、动手等能力。
我们应该清晰地看到我们的学生有许多独特的想法,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积极的、是不受拘束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多去接触多元化的艺术熏陶。我与学生共成长,这既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改善,同时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社会对学生的关注远远高于对教师的关注,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在教学方法上追求创新,在与学生的沟通上要做他们心灵的导师。我们要维护教师的尊严,同时也要与学生做真正的交流,师生共进是如今校园的潮流,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为人师的幸福所在。
作为教师,我们同样要不断探究,不仅要探究知识,我们还要探究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去挖掘他们各个方面的个性潜能,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在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同时,提高自我能力,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在教与学的路上与学生共成长!
有人说:“一位班级管理不成功的班主任,其失败的理由可能会有一百条;而一百位优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经验肯定有一条,那就是热爱学生----让学生在平等、民主、亲密和谐、富有情趣的班级活动中认识自己、教育自己、展示自己、管理自己、发展自己。”一年来,我用我的热忱,努力促进学生的快乐成长、班级的和谐发展,也从中悟出了道理,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依靠人、尊重人、凝聚人、发展人。
一、依靠人是指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是做好班级一切工作的基础。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所以,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决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浮于表面的交流。教师只有真正的走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情感沟通的效果。
可能我的样子很凶,致使很多人躲着我走,那是因为‘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经过修剪的小树,怎能长成参天大树,没有经历风雨的洗礼,怎知雨过天晴后彩虹的美丽,所以我请求理解;
三、凝聚人是指做好教室的“软建设”,优化学习环境,树立“心中有集体”的意识,构建良好班风。
教室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的好差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作为教师应把教室建成能让学生自由发挥能力的软环境,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人生是一次没有回程票的旅程,许多机会错过了就永远不会在有。而时代在发展,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多样化人才。教师应该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导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完整的人。”是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成为学生知识上的启导者、思想上的引路人、人生道路上的导航者。
在教学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寻找适合学生的最好的方法。我从学生的学习劲头、学习效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不断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从一节节课的喜悦中,让我越加感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设计,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也就是说,儿童的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特别强烈。这个单元的备课及教学,我注意关注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地增加课文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保持极大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从而满足学生内心的需要。这不仅要求我们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而且还要听取同学们的心声。这样会启迪我该怎样做,来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点燃他们的兴奋点,让他们快乐学习幸福地成长。同时我也领悟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是一个好的指导思想,感受到学生是我们课堂最大的资源,我们应该大胆地相信学生,享受他们身上的资源,并充实这些资源。当我们困惑、焦虑的时候,弯下腰满腔热情地走近学生,听听他们的心声,你就会获取智慧,获取灵感和办法。
实际的教学生活告诉我,在为他们付出的同时,新的教学理念会得到验证,自己的教学思想能得到凝炼和升华,行动也更加科学,我自己也在不断地进步。我将继续无怨无悔地徜徉在通往孩子心灵的空间里,享受
师徒结对徒弟成长计划教学方案 篇5
-第一学期,拜教韩阳柯老师,总目标是尽快完成从懵懂无知的新教师到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制定计划如下。
一、思想:
主动做事,从小事做起,虚心请教
二、备课:
1.备教材、备教法,做好每节课的备课工作,及美术材料的准备
2.备学生、备学法,通过观察了解,考虑学生真正需要和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三、上课
1.请教师傅在教育教学上的疑惑和想法,交流中提升
2.积极听课,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但不能生搬硬套,每钟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个人
3.课后做好反思工作,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慢慢探寻属于自己的风格
4.积极参加教学比赛、活动
5.注重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保障课堂纪律的同时,尽可能让课堂生动一些
四、个人素质:练就自己扎实的`基本功
1.严格要求自己,练习粉笔字、毛笔字、简笔画、折纸、多种绘画形式,坚持每天画一幅小插画
2.多参加活动,把握自我锻炼的机会
五、班级管理:
协助三一班班主任刘老师做好副班主任工作,午读、班会、经典诵读、送学生按时到岗,管理好班级纪律及学习,提高班级成绩
结对教师共同成长工作计划 篇6
马立新
摘要:网络学习共同体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能力,积极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消除教师对研修高不可攀的畏惧心理,增强教师的自尊、自信和自立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打破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工作中各自为政的封闭格局,解决了农村教师长期以来缺少名师引领、无法大规模、深入开展与城里教师共同学习交流活动问题。更主要的是校讯通博客改变了校长、教师的行走方式,并初步实现了“共研、共享、共创、共赢、共荣”的格局;网上论“教”突破了时间和场所限制,拓宽了教育教学研究的空间,开辟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领域,真正让教师在问题中成长,在研修中成熟,在新课程改革中获得成功,让“网络学习共同体”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加速器。
关键词:网络学习共同体;校讯通博客:教师行走方式转型
一、研究缘由
当代知识传播的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网络已经成为传播影响知识的重要载体。利用网络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不可忽视,校讯通在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近几年来,校讯通在学校班级活动中,在推广优秀教育理念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校讯通是教育者沟通交流的平台,是教育智慧集结的平台,是散发着书香的师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平台。
在真正走近校讯通之前,我一直以为它是学校和家长短信沟通、布置作业的一个平台。2009年的3月26日,我与校讯通结缘,随着越来越深入地接触和了解校讯通,我发现它背后有着一个卓越的团队,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广大师生营造着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引领者教师、孩子、家长不断走向优秀,甚至卓越。因为校讯通博客,我的职业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它把太多老师、家长的关爱和鼓励带给了我,成为前行中的巨大动力。
校讯通博客给予教师以话语权,唤醒了教师主体意识;给予教师以自信,它让教师发现了自身的价值;让农村的教师获得与名师与专家的交流的机会,解决了农村教师无法大规模开展和深入开展与城里教师共同学习交流活动问题,解决了农村教师长期以来缺少名师引领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校讯通博客改变了校长教师行走方式。2009到2010年,我县校长教师
借校讯通平台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实现了一次大的飞跃。一些优秀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如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书馨读写社、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四棵柳”读书沙龙、修武县实验小学博客圈、修武县七贤镇“梦之旅”读书会、修武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客圈、修武县第一中学读书协会、修武县高村乡第二中学博客圈,还有众多的教师博腕儿,让我们看到了教师的成长愿望和践行足迹。可以说,从2009年至今,校讯通对修武县校长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一个助推的作用,也涌现出很多的榜样。如郭乃军、薛志芳、薛淑艳、薛小胖、薛花花,吴海燕、牛小国、程新梅、曹二利、苏腊香。校长一般都很忙,但即便如此,他们却一直笔耕不辍,把感动校园的点滴瞬间全部记录下来,又送给老师。可以说校讯通博客成了校长们管理学校、引领教师的好帮手和法宝。而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的程新梅和修武县实验小学的曹二利老师则是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走入博客写作的,都已成为校讯通的教师博腕儿和学校迅速成长起来的骨干教师。这些优秀的榜样也让我们看到,专业写作应该成为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方式,善于总结自己的教育得失、梳理自己教育思想并能诉诸文字,这本身就是专业成长。所以更多的时候,幸福就在不远的地方,需要我们的是一份行动,一份投入。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和谁同行,和一个优秀的团队同行,和一群优秀的人同行,相信我们能走得更远!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上述状况,实现发展目标,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创建网络学习共同体,以此来整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此,我们县特提出“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
二、研究内容
1、以校讯通为依托,打造网络学习共同体。以校为主,以班为点,辐射家庭,外延社区。通过“校长带教师——教师带学生——学生促家长——家长向社区延伸”的途径,促进了校长与教师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学生与家长共读,校讯通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全县教师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宁城(修武县古称)事”。2010年5月26日在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召开了全县第二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来自全县各乡镇中心校、县直各校的业务校长、科研负责人,以及各乡镇中小学校长共计1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网络学习共同体与教师成长”,旨在推进新教育共同体的开展,构建以网络为平台的新教育区域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交流实验成果,分享实验经验,探讨实验发展。会上,该县第二实验小学、第二实验中学、实验小学、七贤镇中心校、高村二中的校长教师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并对与会人员进行了校讯通网络培训。
2、以校讯通博客为依托,一点一点地推进县域网络共同体的建设和构筑我县的数码社区,为广大教师校本研修提供自由、宽松、广阔、便捷的空间和舞台。一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学校要进一步动员师生、家长借助校讯通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参与到家校共育、共同打造书香学校、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活动中来;加大校讯通博客先进个人宣传力度;二是要表彰热心博客,推广博客之星,推荐优秀博客;三是各校要定期出版个人或集体的博客文章专辑,使教师的网络学习、写作成果平面化、纸面化;四是各校要在实践中探索更多的成长方法,找寻到适合自己的成长共同体。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等其他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行动研究法就是按课题研究方案实施,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获得的信息、感受、理念不断进行观察、反思,及时修正实施策略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在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中,探索有效研究途径与方法,逐步积累经验,形成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式。经验总结法就是通过实践研究及实验探索,在反思与在再实践中,将所实施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并运用于实践,让实践检验其正确性。个案研究法就是在实验研究过程中,通过搜集、分析与实验教师有关的一切资料,来研究特殊个体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揭示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其改进,解决教学及其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问题。观察法就是制定好研究计划后,通过对实验教师培训,教师应用信息化与课程整合、课件等实施教学实验,实验中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感官和音像手段获取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详细的观察资料,获得实验研究的事实依据,进而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给予指出和改正。
四、研究过程
修武县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探索出了一种新模式,校园博客引领教育新风尚,成为全县师生、家长共同成长的助推器。特别是我县第二实验小学以“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该校的特色教育品牌,成为该校新教育实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目前在整个修武县已获得的28名校讯通教育博客“教师博腕儿”中,该校就占到16名,2010年10位教师获得了焦作市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奖。
(一)注重网上读写,扩展读写空间
阅读写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2009年新教育实验在焦作进行区域性推进,该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以教师教育随笔、班级主题帖、教育博客为突破口的新教育实验独具特色的工作局面。目前,学校的校讯通博客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2009年学校圈子被推荐为校讯通博客首页学校圈子,在修武县首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上该校交流《构建数码社区,架起沟通桥梁》,得到了与会市县领导、校长教师们的高度评价。现在读书写博在该校已蔚然成风,师生们读着,写着,成长着,幸福着,该校把校讯通作为平台,鼓励师生快乐读写,学校领导率先在校讯通上开通教育博客,利用网络平台上与大家交流,对学校的读书活动、班级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和家校联系等都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学校还开通了 “数学乐园”和 “书馨读写社” 两个博客圈。
2010 年4月26日河南省第五届校讯通书香班级评选活动结果揭晓,该校首次参加比赛24个班级圈子19个参赛成功,李红霞老师所辅导的一三班获得“书香班级”优秀奖,李红霞老师和苏腊香老师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奖!2010年10月29日河南省校讯通第六届“书香班级“评比活动揭晓,该校的三一班、三二班、三三班、二三班被评为“书香班级”;四位班主任徐芳玲、刘伟、苏腊香、李红霞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班赵佳昊同学获得“阅读天使”称号;三三班黄颖、二三班付宇豪同学的家庭获“书香家庭”奖;程新梅、苏腊香、吴海燕、范敏婕、李红霞获教师“启明星”奖。在刚刚揭晓的校讯通第七届“书香班级”评选中,该校取得了丰硕成果:三三班荣获书香班级特别奖,三二班、四一班、四二班、四三班、**班被评为“书香班级”优秀奖;李红霞、曹丽琴、徐芳玲、刘伟、苏腊香、周海娟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柳玉玲、吴海燕、范敏婕、苏腊香、刘伟、张小红、李红霞获教师“启明星”奖;三三班的付宇豪、焦妹齐、杨志轩、赵彦竹、崔正浩、二一班的刘昶六位同学的家庭被评为“书香家庭”; 四三班的曹文静、武帅彤、四二班的周冲三位同学获得“阅读之星”奖。这些成绩不仅在我县、我市乃至在全省都处于领先地位。
说起校讯通博客的开展,源于修武县教育局、学校领导对网络平台作用的重视。一个实验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学校网站、论坛、教师主页、家校沟通平台等等,要充分现代网络技术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考虑到网站的建设和后期维护比较复杂,就想到了现有的校讯通网络系统。2009年新学期伊始,学校就制定了关于师生开通“校讯通”博客的实施计划,并着手开始培训教师,恰逢新教育实验在焦作市的区域性全面推进,借着新教育实验的东风,4
校讯通博客工作在修武县教育局教科所的强力推动下也拉开了序幕。我们的博客开通工作分了三个步骤逐步进行,实现教师、班级、家长、学生的参与。
(二)注重网上教研,促进专业成长
在校讯通博客实施之前,学校对教师读书和书写教育随笔读书笔记就有专门的规定,每人每学期读1-2本教育专著,40岁以下教师每周至少写3篇教育随笔,40岁以上教师每周不少于2篇。学校为鼓励教师拥有自己的专业成长的博客,给老师们发出提倡:凡是在校讯通博客书写博文的,可以不在笔记本书写,没有博客的教师的读书笔记在教育随笔笔记本上完成,极大地鼓舞了教师参与的热情。同时,学校专门对教师进行校讯通博客知识培训,教师对校讯通博客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教师们谈论交流最多的话题就是关于博客的使用,教师博客开通70人,占该校教师总数的85%左右。
学校对写博文比较好的教师、学生、家长,班级圈子管理突出的班级要进行表彰。一是每次教师例会对博客的情况进行公布表扬;二是学期末有书香个人、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选。上学期开展了书香少年、书香教师、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选。共评出了34位书香教师、96位书香少年、60个书香家庭,8个书香班级。
校长引领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郭乃军校长自己率先开通博客,发表博文《老师们,让我们共同加油吧!》,适时地给大家提出建议和希望;还通过博客评论给教师和家长学生的博文做了很多留言,进行鼓励和表扬。2009年12月16日一位网名为“农人”的网友给郭校长的博文《写作 享受 期盼》留下评论“能坚持写博文给老师看的领导真不多。佩服啦!”业务校长薛淑艳校长年过半百,虚心学习,很快掌握了书写博文的方法,继第一篇博文《我们的老师就是有希望》之后,经常利用下班以后戴着老花镜在电脑前给参加优质课的老师们评课,适时地进行表彰和鼓励,还把我们教研活动的照片上传,她的博客记录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感动了博友,引领着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她撰写博文数量居全校第一,也成为了教师博腕儿。
定期出版博文专辑,使教师的网络学习、写作成果平面化、纸面化。2009年11月份学校编辑整理了第一期新教育专刊《从阅读开始改变》,在专刊里专门展示校讯通的优秀圈子和优秀博文,这是对教师的最大鼓励,学校先后出版了《从阅读开始改变》新教育专刊六期,《成长的脚丫》作文选刊,《神童笔迹》书画作品集。刚出版的校刊更是师生校讯通博客推 5
荐文章专辑。教师借助这个平台,读帖,“跟帖”,实现教师之间的教研互动,为教师搭建一个思考、讨论、争鸣的平台,网络教研改变了传统教研形式死、时间短、收效低的现状。
基于专业发展,以网络架构为平台,以教育中的问题研究为基点,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共同体”在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方面的作用。网络学习共同体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融教研、科研、培训、电教为一体的专业支持体系的研修模式。在教师学习共体中网络校本研修能更好地达到研修目的,优化研修结构,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录像、教学反思、教学现象、教学资源等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获得同伴、专家的指点和帮助,使个人在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少走弯路、少走回头路。这种校本研修模式为教师网上研修度身定制,使教师个体、教研组群体和学校整体获得长足、专业的发展。
(三)注重家校互动,创建网络学校
学校专门对班级圈子的管理和家长开通博客进行了培训。许多教师指导家长参与班级空间交流,形成了网上交流、网上学习的基本网络结构。老师家长利用网络平台写博客,挥洒笔墨,抒发情怀,互相留言,互相鼓励,在学校论坛发起谈论,网上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为了更好地推广校讯通博客,让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学校先后做了几项工作:
1、通过校讯通短信给全体家长指导博客的开通,圈子的加入等等,并聘请校讯通技术指导程强老师进行技术维护。
2、对家里有电脑的学生进行统计,并针对性指导。
3、印发校讯通博客的普及知识宣传页2000余份,发放给家长。
4、2009年11月25日召开了家长学校研讨会,会上进行校讯通博客知识的专题培训。
5、2010年11月2—4日,学校又连续三天对家长进行博客知识培训,培训人数达400余人。学校每次培训都做了精心安排,各班班主任负责用短信通知到会家长,并给家长发邀请书,保证报名的家长参加会议。对博客知识的培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博客的开通方法;加入博客圈的方法;如何与博友之间交流。培训会上还邀请在写博上表现突出的家长做典型发言,这些措施促进了家长的参与热情。
学校通过校讯通,通过两个借助,提高学校的管理实效。一是借助校讯通的“家校互动”“优秀班级”两个栏目,将学校的新举措、班级听评课安排公布,让家长们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和班级教学活动中。二是借助校讯通网络平台的“留言版”“亲子沟通”“教子有方”等特色栏目进行交流,老师把学生的一些信息通过网络及时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并 6
回帖参与、分享孩子的成长故事。目前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就涌现出了3个家长博腕儿。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改变了社会、学校、家庭互不了解、互不沟通的现状。
(四)注重网络交流,拓展发展空间
2010年9月9日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举行了“书馨”读写社启动仪式。从此书馨读写社---书友们成长的家园。教师们写博是为了真正让自己进步,养成学习读书反思的习惯。同年9月20日,“书馨读写社”开展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活动,活动形式生动,发言自由,环境宽松。活动开始,明星圈主吴海燕给大家做了热情洋溢的交流,解决了书友们写博路上的一些疑难,又探讨了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让大家看了她的博文《别急,慢慢来》。她的发言,极大程度地鼓舞了书友们的信心。博腕程新梅和苏腊香分别交流了自己写博路上的感悟,《爱上它,不要轻言放弃》、《快马加鞭,跟上自己的队伍》鼓励大家要爱上校讯通,要用心写自己真实的心灵,不要轻言放弃。学校教导处柳玉玲主任的发言在更大程度上坚定了书友们一起走下去的决心。她的《写给书馨读写社的姐妹们》和《从无话可说,到有话可说》很令书友感动。校长的最后结语,更给了我们巨大的力量,他把自己对大家的希望都写在了自己的博文里,《关于读写的几点建议》、《解放思想、轻装上阵 赶快行动》、《祝贺我校“书馨读写社”成立》、《由我校“书馨读写社”博客圈建立所想到的》等博文,都寄托了他对这个团队的殷切期望。我们在这个家园里快乐读写、快乐成长。
充分发挥校讯通和校园网“书馨读写社”的资源优势,与专家交流,关注“新教育在线论坛”,鼓励教师积极浏览“专家博客”等网页,及时回帖交流,提升教育理念。与同伴交流,关注校园网和“修武县科研网”动态,在交流中集思广益,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我,交流教学思想,分享教学经验。网络交流改变了教师交流空间狭小、信息堵塞的现状。
五、研究成果
三年多来,本课题在市县教科所指导下,在各基层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实践、悉心反思,理论联系实际有计划地按照研究步骤循序渐进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网络学习共同体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
创建了网络学习共同体(学科教师成长共同体、读书沙龙、课题研究共同体)。完成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校园网的更新,每个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将自己的教案、课件、改进 7
计划、公开课等资料上传到博客上,设立“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育叙事”、“练习反馈”等栏目,成为教师个人成长的不断完善的档案袋。建成了教师博客圈,实施基于校园网络平台的研修,开辟了“论坛”、“活动”、“留言”等栏目,教师相互之间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些学习共同体增强了教师的自信,消除了自卑感和职业倦怠;建立了“关怀关系”,培养了教师相互信任感;尝到了专家、顾问引领研修的甜头,感受到了教育的快乐;探索了合作学习机制,形成了教师间互惠感;加强了网络研修的有效学习,使教师拥有了分享感;实践了团队校本研修方式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科研意识,发挥了团队协作互助作用和创新精神;并初步实现了“共研、共享、共创、共赢、共荣”的格局,实现了有效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和拓展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来转变专业学习方式。如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为载体,推进教师成长共同体活动与教师网上评课活动得到好评。2011年4月29日下午,修武县教育局教科所组织的数学学科“成长共同体”观摩展示活动,在该县第二实验小学成功举办。展示的环节包括研讨生成课题——课堂教学实践——深度交流研讨。展示活动结束后,将资料上传网络,让全县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教师成长共同体观摩活动。教师们积极在博客圈上发表自己的感想,其他教师跟帖,推动教师博客网站建设,改变了教师的成长路径,激活了教师的成长愿望。
2、网络学习共同体打破了教师各自为政的研修格局。
网络学习共同体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能力,积极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消除教师对研修高不可攀的畏惧心理,增强教师的自尊、自信和自立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打破了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工作中各自为政的封闭格局。利用“四棵柳读书沙龙”、“书馨读写社”、“博客交流”作为开展校本研修的一个有效载体,积极为教师搭建课改学习、交流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共享性强、资源丰富和时间场地限制小等特点,积极组织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论“教”,开辟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阵地。上传教育资源、沙龙里探究研讨、撰写教育博客、QQ群上交流体会、论坛上留言„„网络平台上,教师们先后建立了论教群和博客圈,打造了教师网上论“教”的平台;教师们把自己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和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通过平台展开讨论,或向其他教师和远方的教育专家请教,群策群力克 8
服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和障碍;另外,教师们还把自己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获得的各种资源上传到共享平台上,建立了教育资源库,实现了教师间的教育资源共享。
网上论“教”突破了时间和场所限制,拓宽了教育教学研究的空间,开辟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领域。同时,这种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网上学习和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率,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
教师通过远程研修感受自己经历虚拟与现实能相融互动的深刻文化旅程,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过去和展望未来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和产生思想的沉淀和共鸣。
“网络学习共同体”作为研修的一大亮点,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我们针对研修工作中反映出的现实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工作水平,真正让教师在问题中成长,在研修中成熟,在新课程改革中获得成功,让“网络学习共同体”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加速器。
3、网上评课评价——这是本课题建立和实施多元化教师评价机制的新方式、新方法。
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进行了“网上评课”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网上评课”活动具有这样几个特征:灵活机动、抓住焦点、亲情对话、吸取智慧、产生共识、确定标准、引导方向。
教学评价是教师最关心的评价,因为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学评价不仅关系到老师的切身利益,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从教学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工作中长处和存在的问题,以确定自己应发扬什么、克服什么、弥补什么。我们改变原来评价方式,让老师进行“网上评价”。这样避免面对面中不敢说,不好说,不直说的现象,给大家一个畅所欲言的评价环境。这样教师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学校管理者就可以获得相对真实的信息。
4、理论成果:
2010年《焦作教育研究》第四期上对该课题以 “校园风采” 专栏进行了报道,底封上也进行了专题介绍,发表了课题组成员优秀教师博文12篇、优秀学生博文2篇;课题主 9
持人马立新同志撰写的论文《校园博客:引领教育新风尚》发表在河南省《教育论坛》2011年第五期上,撰写的研究报告《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2012年6月荣获焦作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六、思考建议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县创建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探索和尝试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在整体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推进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可贵的经验,这些学习共同体成为教师有效提升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有力推进了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不失为本课题研究的一大亮点。
课题虽然结题了,但课题研究工作并没有终结,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和校本研修过程还是要继续前进,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我们将继续发挥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更大空间的发展,从而取得教育的成效,推动学校的发展。
1、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备,建立教育研修信息网。逐步完善学习成长共同体,建立教育研修信息网,充分发挥远程育教研修网络作用,提供教师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条件,改变教师教育教学信息渠道单一的缰局。通过对教师进行网上考核,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研修。并通过网络送教上门,把农村教师居住较分散的劣势转变为网络研修的优势,整体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
2、强化网络研修,总结提炼经验,推广实验范围。进一步强化网络研修,有效利用校讯通博客互动、远程培训、网络论坛进行思想共振,资源共享,加强团队力量进行有效研修,积集体智慧的结晶,推动自身全面发展。我县将对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经验,在实践中完善,在总结中提升,力争将课题研究的成果,推广到全县乃至全市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去,让本课题研究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扩大范围到全县农村校际间及教师群体,使其共研、共享、共赢,共同成长,取得新的成果,整体推进全县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我们的课题研究就要暂告一段,但是我们对于教师成长的思考不会停止,对教师成长共同体网络学习构建探索的脚步也不会停歇。希望课题组的成员能够在实践中探索更多的成长方法,找寻到适合自己的成长共同体。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教师成长的足迹。我们相信,2012年,将会是修武教师成长快速发展的一年!
作者简介:
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篇7
一、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 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的必要性
著名的管理学研究者德鲁克曾经说过:一个组织是一支美妙的乐曲, 不过它不是单个个人音符的罗列, 而是由人们之间的和声所谱成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让教师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目前, 在一些学校, 教师之间在教学上比较保守。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支持和帮助教师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实践, 帮助他们化解由于学校改革和变化而出现的危机感和不确定感, 以使教师能应对变化环境和新的挑战, 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组织与精神资源。
(二) 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的可能性
共同体的建立必须是建立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基础上, 必须要有共同的愿景和理想。同时, 共同体的建立需要有领头人, 此人可以来自组织内部, 也可以从外面邀请。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宪魁教授的话说, 就是一要有热心人带头, 二要有追随者。而学校学科组内建立共同体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共同的专业, 共同的需求, 共同的时间, 共同的资源。
二、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实践
2009年9月12日至14日, 随着海峡两岸第三次教育论坛的召开, 学校校长参加了活动, 对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很感兴趣, 这是我们共同体成立的外界条件。而内部条件是笔者对自身教学生涯应该如何度过的强烈期望, 因为笔者不想平庸下去。于是, 我们就积极思考准备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交流, 当把想法告诉教研组内四位老师时, 立即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于是, 我们就制订了学习计划:利用每周四放晚学之后的两个小时, 在校内观看全国教学大赛的录像, 观看教育类电影、论文选读、读书交流活动等, 并在之后不久建立了共同体的博客。
学什么, 怎么学?是我们遇到的首要问题, 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照抄, 只有一边活动一边摸索, 但也总结出了一些方式。
(一) 向优秀者学习———观课、评课
全国教学大赛基本上每年都会举行, 但参加比赛的教师毕竟是有限的, 而购买教学大赛的录像资料可以为更多教师在今后学习中提供支持。我们把从2006年以来全国大赛的录像资料进行了整理, 并提前了我们教学进度一周的时间进行集中观看。放学晚饭后, 我们就在实验室观看录像, 看完一节课录像大家写评课, 半小时后再接着观看第二节课的录像, 最后大家进行口头议课。近四年来, 我们集体观看了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大赛录像36次72节课。晚上回家后, 笔者就负责把当天所看的两节课录像和大家的评课录入电脑, 上传到博客。
(二) 向大师学习———聆听专家报告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得到专业引领, 引领者可以是组内的优秀教师, 也可以是专家。鉴于经费和时间的原因, 专家有的时候也很难请。于是, 我们把请专家作报告和观看专家的报告录像结合了起来。共同体建立起来后, 我们聆听了26场专家报告 (含录像) 。其中, 有2008年杨振宁在东南大学录制的谈论人生的报告录像, 2005年赵凯华教授在南京师范大学作的《熵也是一种价值观》的报告录像, 从南京市电教馆拷贝的余秋雨教授《中外文化视野下的教育发展》报告录像, 从南京雨花台中学拷贝的华师大崔允漷教授给市区教研员作的关于“课堂观察”报告录像, 有在参加全国年会时录制的吴加澍、黄恕伯等作的报告录像, 也有南京市特级教师给高中教师作的报告录像, 等等。
(三) 创建提升平台———积极开展活动
1.参加全国会议
向专家学习, 积极参加全国、省级的教研活动, 是了解研究动态、收集资料必不可少的途径。自2006年以来, 共同体成员共被外派学习20次, 总计55人次, 另有教师自费外出学习17人次。7年来, 我们东到大连、沈阳、哈尔滨, 北到天津、北京、呼和浩特, 南到南昌、广州, 西到延安、重庆等地观摩全国教学大赛, 参加年会, 参与研讨。通过参加会议不仅可以收集资料, 增长见识, 还可以和很多专家零距离接触, 结识一些一线的优秀教师;通过讨论不仅可以触发我们的灵感, 互相交换不同版本的教材, 也为今后的教学研究提供了资料准备。
在有两人以上外出观摩听课之后的晚上, 我们都会在宾馆就白天听到的每一节课进行交流, 发现每节课的优点, 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参加年会期间, 我们也时常利用晚上和一些教授、特级教师或者其他工作室成员进行交流。如2010年8月4日晚上, 在南师大仙林校区参加完第三届物理科学方法研讨会之后, 我们共同体4位成员、无锡张世成工作室的5位成员和苏州特级教师申洁老师, 冒着40℃的高温在两个楼的过道里交流了近3个小时;2011年在苏州年会期间, 我们共同体成员6人、申洁老师和张世成工作室的6位老师一起在宾馆进行交流, 聆听申洁老师的指导。
2.积极争取开设公开课与讲座
几年来, 我们向省、市、区教研部门积极争取, 共开设了全国、省、市、区公开课13次27节。2009年, 北京考试在线频道和考试在线网站来校拍摄录像课7节;2011年12月, 江苏省首届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论坛暨刘炳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我们的梅老师成功开设《磁场》课1节;2012年开设援疆课4节、报告会5场, 省级名师送教课1节, 省农陪送教课1节;2012年3月30日, 与晓庄学院共同承办的南京市初中物理优秀青年教师培训班联合开展了一整天的教研活动。
我们在学校内或者校际间还经常开展同课异构的活动。通过开设公开课, 给教师们提供展示的平台, 在研究课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读书活动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认为, 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笔者以为, 一个没有阅读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在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 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 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 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 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教师读书不仅是在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 教育智慧的源头, 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和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 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 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 更加远离浮躁, 更加有教育的智慧, 从而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多年来, 我们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西方的智慧》《美的历程》《教师人文读本》等一批优秀书籍。每年整理一本优秀初中物理论文选读本, 供教师学习交流。2013年, 我们以阅读物理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的文章和专著为线索, 每月举行一次读书汇报会, 并用一年时间来研究28位中学物理教育界知名的专家、特级教师的教育思想。
(四) 以课题为依托进行研究
教师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素质的提升要有抓手, 而课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近几年来, 我们的共同体成员申报了一批南京市个人课题, 还申报了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2008-2010年重点课题一项, 现已结题。“基于成长共同体的初中物理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获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立项。我们还积极参与全国、省市级课题研究多项并已经结题。其中, 在2008年12月主编完成的《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挂图 (八、九年级) 》已出版。还参与了北京师范大学主编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策略与案例》和《物理教学设计方法策略与案例》。
(五) 专业写作, 提升自己
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的, 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未经省察的经验, 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 就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 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 形成经验并融入我们的教育生活, 使之成为我们专业反应的一部分, 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这样, 这些碎片就可以经过拼合, 成为美丽的图景。
多年来, 我们要求共同体成员每天坚持写教学反思, 每学期写一篇论文或教学案例或教育叙事。每学期结束前, 把自己的论文发给共同体的召集人, 然后匿名发给专家, 专家阅读后开展一次点评活动。我们还要求共同体成员每次外出学习后, 都要写学习感想或者学习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多年来, 共同体成员在《物理教师》《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多篇。我们还积极与杂志社联系, 为共同体成员写作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六) 观看电影与拓展训练
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要求教师以师德为先, 对学生充满了爱。为了进一步提高成员的专业思想, 坚定职业信念, 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观看教育类电影活动。观看过的电影有《死亡诗社》《烛光里的微笑》《热血教师》《音乐之声》《黑板》《我的教师生涯》等。观看电影之后, 要求请大家写出感想, 上传到博客上。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慢活动, 通过拓展训练可以培养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 提升教师的境界。共同体建立以来, 我们到拓展训练基地开展了一次活动, 到梅花山拓展训练一次, 到长城拓展训练一次, 漫步玄武湖一次。这一切都让我们在共同体中成长。
近几年来, 在省内外一些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之下, 共同体成员已经由原来的本校6人, 发展到了南京市内外的40多人, 开展活动150多次, 积累文字资料60多万字。如今的共同体在省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博客点击量已达90000多次。
结对教师共同成长工作计划 篇8
我们学校是一所区直农村小学,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学生数和教师数较少(学生287人,教师14人),而且每个年级都是单行班,在教学中各个年级教授的内容不一样,无法开展同年级备课。但是区文教局对我们农村学校支持的力度很大,连续几年共为我校分配了9名新招聘教师。学校里缺少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少,这是我们学校发展的利也是弊,利在于高学历的年轻教师多,接受新事物快,而弊在于农村学校软、硬件等条件的限制使教师的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难以开展,学校集体教研活动的时间不能有效利用,致使集体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因此,我们采取了跨年级备课的方式。跨年级备课是我们学校教研的一种创新,通过我们教研组老师的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发挥各个教师的优势,使我们的跨年级备课顺利进行。这样的备课方式有很多优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帮助年轻教师尽快适应教学,虽然教授的内容不一样,但是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还是有很大的共同点的。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制订计划
教导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详细制订了统一的听评课制度和对各备课组及组长的工作要求,各备课组长根据要求在学期初制订详细的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计划并下发到每位教研组成员的手中。
2.有效实施
学校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对各备课组实行干部包靠制度,集体备课以下列方式开展:
(1)每次集体备课在备课组长的领导下,明确时间、地点、具体的内容,任教该年级的教师为主备教师,主备教师必须对规定备课内容做精心研究准备,其他教师略备。
(2)集体议课。每一个备课主题都进行集体议课,活动时议课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时数、教学构思、教学设计、对学生要达到何种程度的情感态度教育等方面进行。主备人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其他教师进行补充、删减、矫正,初步形成教学设计预案,活动主持人作小结,主备人对议课活动作详细记录,以便修正自己的教案。
(3)实践检验。主备教师在集体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并讲课,其他教师听课后进行集体评课,主备教师根据上课情况和评课内容进一步完善教案。
(4)教学反思。在活动结束后写出教学反思,捕捉教学中最深刻、最难忘的亮点或不足进行反思,反思集中在:一是捕捉和感悟;二是吸取和改进。
(5)集体备课活动对各年级教材进行轮流备课。
3.备课过程管理
(1)督查:集体备课组活动由教导处进行督查。
(2)考核:教导处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检,无故不组织、未参加者,由备课组长考勤,学校做出相应处罚,有效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3)调控:承担主要备课任务的教师请假,及时向备课组长做好交接工作,由备课组长做好调控,杜绝了未做交接而出现无准备集体备课现象。
(4)总结:备课组长每周及时上报考勤情况,每月上报备课组活动情况纪录,教导处对每学期教研组备课活动情况进行了汇总和及时的总结。
三、取得的成效和体会
我们学校的年轻教师曾经多次外出听课学习,听课学习的内容年级跨度比较大,而他们自己教过的年级数却有限,很难将外出学习到的教学教法、先进经验等全部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而跨年级集体备课的开展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取长补短,促进了教师的共同成长,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集体备课和讲课有效地帮助了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对于新上岗的教师更是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引领新教师早日入门,尽快熟悉教育教学,使新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缩短了成长周期,另一方面也促使其他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
个人的闭门造车只能使自己越来越落后,完全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跨年级集体备课很好地为教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各位教师较好地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又有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同时,教师对各个年级的教材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教学活动的拓展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也能为以后的跟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之间学会了写作和分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增强了教师间的合作意识,有效地凝聚了教师的合力,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使学校有限的师资得到了无限的发展。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继续坚持开展跨年级集体备课,做好制度建设和活动记录并整理成档,把跨年级集体备课发展成为我们学校特色的教研活动方式。
集体备课的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确定重、难点后,活动的重点在于讨论重、难点的教法、学法、教学构思及教学设计等,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在跨年级集体备课活动初具模型后逐步提高活动要求,向教育科研方面迈进。
【结对教师共同成长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教师青蓝结对师傅计划09-09
教师个人结对认亲帮扶计划08-26
教师个人师徒结对的工作计划08-17
新老教师结对子工作计划09-14
2023新老教师结对子帮扶计划08-22
大安小学英语教师师徒结对培养计划10-05
江垭中心幼儿园教师结对帮扶计划11-14
新教师师徒结对小结06-20
教师结对贫困帮扶记录07-31
教师结对帮扶情况反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