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的足球说课稿

2024-07-17

九年级的足球说课稿(精选6篇)

九年级的足球说课稿 篇1

《小足球》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以 “ 健康第一 ”“快乐体育” 为指导思想,以五个领域目标为依据,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协作,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热烈的氛围中,提高技能与体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90%以上的同学知道脚内侧踢球与前脚掌停球的部位

2)通过学习使85%以上的同学能够初步掌握脚内侧踢球和前脚掌停球技术,并能初步的运用

3)发展学生身体上下肢的协调能力,反应灵敏素质

4)体验足球运动的快乐,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我表现能力(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提升学生的足球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

2、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脚内侧踢球和前脚掌停球技术(三)对象与教材

对象为小学一年级(3)班全体学生。学生特点,有意注意少,多为无意注意,活泼好动,表现欲强争胜心强、模仿能力强等特点。

教材为一年级小足球,(四)教法与手段

教法: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提问作答法、启发法、分析诱导法、思考讨论法等方法,来达到传授技能与体育知识学习的目的。

手段:教学中着重强调“游戏”二字,建议多采用游戏及简化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易于完成的活动中来实现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讲解示范,多采用鼓励与启发式的语言,通过教师语言激励,使各组学生能够积极进行模仿,培养学生模仿和主动思考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学的轻松、快乐而大有收获。(五)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例如: 小足球的练习由学生自己观察教师的动作和讲解进行主动学习,主动进行模仿,自我在练习中发现其中的乐趣;在学习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可以自由对老师提问,发现自己动作的不足;在练习时,教师反复对脚内侧踢球的部位和停球部位,以达到学习的目的。这就彻底改变了传统的 “ 说教式 ” 教学管理的理念,激发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的 “ 主人 ”,充分表现体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六)教学程序

1、开始部分:课堂常规 1)师生问好 2)复习: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

3)宣布教学内容:今天你们手里拿的是什么?今天咱们就开始学踢足球,感受足球的快乐!学踢球前,我们要和我们的足球培养感情,感情好了那么足球才能乖乖听我们的话!

4)热身部分:足球造型会,让学生体会急停的感觉,同时活动学生的四肢;抢球游戏,让学生体会保护球,进一步达到热身的效果;

2、基本部分 1)脚内侧踢球与脚掌停球。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脚内侧踢球和脚掌踢球的部位,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踢得到球和能够停住球,让学生感受控球的快乐。2)射门,让学生体会进球一瞬间的快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足球的喜爱。

3、结束部分:

1)放松,组织学生进行放松

2)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及学生整体表现 3)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踢球,同时注意回家踢球的安全事项 4)师生再见

(七)预计效果与负荷

通过课的周密计划,采用合理的教法和手段。85% 以上的学生应能较好地掌握动作,全面完成教学任务。预计最高心率可达到 165~175 次 分,平均心率为 130 次 分。

九年级的足球说课稿 篇2

1. 教材简析

《去年的树》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第11课, 讲述的是:一只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 它们相约第二年相见, 可是第二年的春天, 鸟儿飞回来找它的好朋友树时, 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 最后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于是, 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课文通过小鸟和树、树根、大门以及小女孩这四组对话, 告诉我们要信守诺言, 珍惜朋友之间的情谊。

2. 学情分析

进入第二学段,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对童话的阅读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在阅读这篇课文时, 很容易联想到环保的主题, 而对于课文展示的小鸟的执著追寻、对诺言的尊重、对友情的珍爱往往不容易把握。尤其是从小鸟的四次对话中, 感悟“信守诺言, 珍爱友情”需要深入启发引导, 帮助他们在平淡的语言中体会深挚的美。

3.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 教学本课将要达成如下的预设目标: (1) 学会本课1个生字, 会写4个字, 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角色对话, 读出不同语气。 (3)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童话的特点, 展开合理想象, 体会鸟儿的内心活动。 (4) 领悟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 明白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

4. 教学重点

(1) 借助语言文字, 展开丰富想象, 体会鸟儿的内心世界。

(2) 领略鸟儿与大树之间的珍贵友情, 学会信守诺言, 珍惜朋友之间的情谊。

5. 教学难点

感悟小鸟对诺言的尊重与对友情的执著追寻。

6. 教学安排

教学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共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 练习书写;梳理课文脉络, 了解主要内容。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 进行朗读训练, 读出角色语气;展开合理想象, 体会内心活动, 领悟真挚情谊。

二、教法学法

教学本课我将采用引导发现与主体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适时地点拨引导, 理解文本的内涵;巧妙地拓展延伸, 深化情感体验。学习时, 采用课前自学尝试、课上自读感悟、小组角色体验、全班合作交流等学习策略, 注重学生与文本、读者与作者、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及生成, 共享愉悦的教学过程, 努力营造和谐的对话环境, 激发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刻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前置学习, 汇报对话

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课时,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布置他们前置学习。课文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读读课文, 说说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 分别是哪几次?以汇报对话来奠定第二课时教学的基点, 从而使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

2. 演读课文, 角色体验

(1) 抓住词句, 指导第一次对话。在学生交流汇报课文中的四处对话后, 课件出示第一组对话, 进行朗读品味, 从“好朋友”等重点词语入手, 让学生找出能体现树和鸟儿是好朋友的语句, 抓住“我明年一定回来”体会鸟儿和大树的相依相惜、分手的伤感无奈以及鸟儿的庄重承诺, 而后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树的期盼、鸟的坚决。

(2) 由扶到放, 学习后三次对话。学生围绕鸟儿与树根、大门、女孩的三次对话, 自读思考, 仔细揣摩鸟儿的心理活动, 感悟它对朋友的牵挂、担心, 履行自己的承诺, 其实这也是鸟儿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

(3) 演读课文, 走进鸟儿内心深处。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 演读课文, 边读边揣摩体会角色的心情, 并加上自己的动作、神态, 部分语言可以有增改, 然后安排小组在全班汇报表演。

3. 展开想象, 升华情感

学生刚刚表演完, 焦急的心情还没有回落, 我趁热打铁, 引导学生进行最后一段的学习。对表演鸟儿的学生抛出两个问题 (课件) 。与此同时, 继续追问其他的“小鸟们”这两个问题, 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说出鸟儿心中想说的话。

4. 拓展延伸, 深化理解

代大树写一张友情卡, 送给重情重义、信守诺言的鸟儿。这样, 情感的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友情卡之后是说话、写话练习, 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5. 师生总结, 升华情感

九年级语文《简爱》说课稿 篇3

1、从学情入手,张老师课前设计了阅读任务单,能够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来确定上课的.起点,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教学目标清晰,教学重点突出。整堂课仅仅围绕“人物”这一要素展开进行。

3、有阅读的方法指导,比如让学生关注书籍的出版社,译者等等。让初中学生能够意识到这些对于读者的重要性。再比如:关注序言,这是整本书的一个灵魂,学生也能够从序言中获取想要的知识。

4、课件的制作简要,明了。从学生的阅读任务单上选取较好的答案,课堂上呈现,让一些选中的同学倍感自豪,同时对另外一些同学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借鉴。

建议: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是否可以寻找一些经典台词,让学生演说一下,我想,人物的形象通过语言的传达可能会更突出一些。

九年级化学说课稿 篇4

今天,我将以上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离子》一课来谈一谈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教学实践的有机整合。

《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能力。下面我将结合《离子》一课来对怎样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离子是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一扇窗口;使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一个大体轮廓。

2、学生分析:对已进入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上他们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灌输,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3、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二、教法与学法:

我根据重点和难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采用了体验探究、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等学习方法,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我采用了拉幕、探照灯、遮盖、拖拽、删除、批注、链接、倒计时、色子、即时回放的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程序:

计算机多媒体进入课堂是现代教学的标志,而传统的媒体经常出现程序性较强,人性化欠佳的问题,它往往使教学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弱化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关注了媒体的展示,而了弱化教师、学生、媒体的多元交互;关注教学软件的达成度,而弱化教师操作的简便度;关注课堂容量的增加,而弱化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关注PPT的板书作用,而弱化传统黑板的地位……我利用电子白板的强大教学功能与九年级化学《离子》一课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何在教学程序解决上述问题,形成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科学素养,如何突破重难点加以具体的阐述。

(一)知识回顾、情境引入(12分钟)

知识回顾:

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利用白板中的拉幕功能,使学生逐一回答问题,巩固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创设情景: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1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2、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用我设计了遮盖、拖拽的功能,把要思考的问题: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它们会相互碰撞打架吗?电子在核外的排布会有什么特点?

3、教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此处设计了探照灯的功能,突显了原子结构示意图,使学生感到它的神秘,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以趣置疑集中注意力轻松突破这一难点,这是传统媒体无法这样操作简单的实现的。

4、巩固练习画出氦氖氩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模板中拖拽出模型让学生有依可据的来书写,并让学生小组讨论它们的意义。并为接下来,分析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由结构决定作好铺垫,也巩固了这一难点。

(二)引导观察、启发探究(16分钟)

1展示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用白板中的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分析讨论针对性强)教师设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制造探究情境,诱导学生下一步的探究)

(三)学用结合、展示个性(10分钟)

整个的巩固练习我利用男女生分组竞赛的方式,我采用了倒记时和发牌积分的方式促进了分组竞争的激烈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在练习中由易到难,潜入深出,利用交互电子白板的强大的功能,书写、擦除、拖拽等学生可以轻松自如的在白板上操作。例如:我设计了“找朋友”这个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电子白板的自由拖动功能,将名称拖往相应的符号上,让学生与白板亲密接触拉近了学生与白板的距离,这个操作令学生直接感受、体验学习的乐趣,远比教师在画面上反复演示、讲解的效果好。另外,交互式电子白基本实现了教师、学生、媒体的多元交互,而且教师操作的简便,学生的可接受性强。

(四)联想反思、形成体系(3分钟)

融汇贯通的环节,我将物质、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进行整合,理清思路,使学生把本节的知识和前面的知识完整的连接在一起。也体现了媒体与传统黑板教学的有机整合。

(五)小结交流、布置作业(4分钟)

畅谈收获:在离子的教学课堂中,我采用了在教学的最后的环节(你收获了什么)进行回放,操作简单随机性强,学生谈到哪一点就可以回放哪一点并留有标注,使学生对这堂课的目标一目了然,做到心里有数,更可以让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交互白板的交互功能,体现课程的生成性。

布置作业:(1)搜集交流:日常生活中由分子和离子构成的物质各三种;(2)发散思维:以“我是一个小小的离子”为题目写一篇科幻小文章。

(设计理念:体现分层要求,有利于各种层次的学生获得最佳发展,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基本原则,以“情境教学、问题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自主探究、自主合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下,实现了教师、学生、媒体的多元交互的人性化教学过程。师生的双边情感交流,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微观思想方法的建立,学习心理、品质的优化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课后反思

这堂课运用交互式白板的特殊效果和应用技巧,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形成了自主探究和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但教师在堂课对学生的各种各样的生成还应把握的更准确,处理的更加巧妙。而对于电子白板的功能开发与应用上应更加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教学更好的服务!

初中九年级历史说课稿 篇5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电气时代”的到来》是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第一课,课文主要讲了新能源电登上人类生活的舞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将人类带入了更新的“电气时代”,通过了解这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让学生明白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电及电力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利用教科书的小字、史料、插图及人物肖像或其他教学资源,充分展现课文中有关电气时代的特征和科学家的贡献,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青年学生应当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争取为社会多做贡献。

3、教学重点:电的运用及其影响和发明大王爱迪生。

4、教学难点:分析、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对于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原因、过程及成果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主要涉及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学生们有的陌生,有的熟悉,老师就是要在同学们熟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揭开“电气时代”的神秘面纱,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从科学家们发明的艰难历程中,感悟到只有勤奋好学、坚忍不拔、勇敢创新、持之以恒才能成就一番伟业的道理。改变学生以往“平时不在乎,考试前突击,临时抱佛脚,背背过关题,就能得高分”的错误认识,真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与学法:

《历史新课标》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加上九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自主、探究、合作性比较强。但因为处于毕业年级,学业负担较重,几乎没有课余时间花在历史上,学习历史几乎完全来自于课堂,因此,我在课堂上采用“讲学稿+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自学导航―合作探究―集体质疑―巩固拓展,这种方式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课堂解决疑难,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同时小组合作的模式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课堂上一片沸腾的学习气氛,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探索讲学稿模式,构建有效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激情,有收获,有提高,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引起共鸣。

同学们,正当我们在收看精彩的足球比赛,小罗纳尔多抬脚准备临空抽射的一刹那,突然停了电,你们有何感觉?当你的生日Party正在推向高潮时,突然停了电,你又有何感受呢?对,气得两脚直跺,气得七窍生烟,可见电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神奇的“电”的世界,去撩开“电气时代”的神秘面纱,迎接“电气时代”的来临。

(设计理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起学习了解的兴趣,形成感情上的共鸣。)

二)、自主学习。(学生看书了解内容,完成讲学稿的自主导航,做不到的小组合作)

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相关内容:时间、核心、先行者、影响。

2、哪些科学家在电能源的发现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3、电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产生了什么影响?(举例说明)形成了哪些支柱产业?

4、爱迪生为什么被称为“发明大王”?你对他有哪些了解?能受到哪些启发?

5、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新特点?

(本环节设计理念:问题由浅入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自己解决疑难,以议代讲,了解主要内容,培养养集体合作意识。)

三)展示自学成果。

根据题目的难易,分别指明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对于答不全或答不到的合作完成,畅所欲言。

(设计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课堂上学习的喜悦。因为《新课标》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型和基础性,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同时老师也了解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

四)合作探究。解决小组中不能完全解决的困难,老师也适时给予指导讲解,让学生透过现象了解本质。

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新特点?(通过图表比较、分析,老师稍加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2、拓展迁移:电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今天我国的发电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能源供应仍然紧张,你有哪些合理的建议或办法?(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上得到认识和提高)

五)巩固练习。完成讲学稿中“当堂练习”部分,检查本课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篇6

从教材上说, 《江南的冬景》属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本专题分为“谛听山籁”“感悟自然”“湖山沉思”三个板块并分别侧重了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沉思自然三部分。

本课是第一板块第一篇, 大纲对本板块的要求是感受鉴赏, 把握文章本身的审美韵味, 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

《江南的冬景》一文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即“行文如行云流水, 自然有致, 笔随意转”。本课用美丽的江南冬景激发学生在亲近自然中陶冶性情, 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并为后面两个板块打下基础。

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思考, 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分为:

从知识与能力上说, 引导学生掌握本文引用诗句、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从过程与方法上说, 让学生通过品味散文语言, 感受和欣赏散文意境之美。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说, 使学生学会感受和表达自然之美, 提高对自然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境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难点:学会虚实结合、引用诗句、营造意境这些艺术技巧。

二.说学情

从学生方面看, 我们北方人没见过江南冬景, 但此陌生感带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过上个专题“月是故乡明”的学习, 学生已具备欣赏品味散文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从教法上说, 本课将采用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模式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用问题引领学生朗读课文, 通过品读完成教学目标。

从学法上说, 本课将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采用分小组合作探讨的学习模式,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

综合以上所有分析, 我把教学过程分为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品味鉴赏、写作探究、拓展延伸五个过程。

(1) 情境导入:用课件在屏幕上展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方冬景图, 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冬景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江南的冬景》, 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 (板书课题和作者)

这样导入本课, 并快速介绍作者, 处理预习字词。

(2) 整体感知:

用课件在屏幕上展示“作者描写了江南哪些冬景, 并给每幅画加个标题”, 要求学生先读5分钟课文, 之后展开小组讨论。此处要注意分组方法:一要明确分组人数;二要选个组长, 让他负责组织讨论、组织展示讨论结果。

等小组讨论之后, 老师示意各小组积极主动展示本组讨论成果。若在一小组展示成果时, 其它小组有疑问可以提出来让学生讨论。老师注意引导点拨, 多表扬学生。

经过讨论会形成以下内容:

曝背谈天图、冬郊植物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冬日闲步图五幅画面。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从整体上感知文章,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为下一步品味鉴赏作好铺垫。

(3) 品味赏析:

用课件在屏幕上展示“你们组最喜欢哪幅画, 为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 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继续品读课文。之后进行小组内部讨论。

此时在屏幕上展示欣赏提示:从品味语言、写作技巧、感受意境三个角度欣赏段落。这样就给学生鉴赏本文指明了方向, 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这样形成小组讨论成果之后, 各组选一人把他们的赏析分享给全班同学。当这一组的成果不全面时, 请另外一组补充, 当其它小组有疑问时就让全体小组讨论研究。当学生不会时, 老师适当引导点拨, 注意调动积极性。

这样就可以完成本文教学重点, 提高了鉴赏散文能力。

(4) 写作探究:

用课件在屏幕上展示“作者所写之景哪些是实景, 哪些是虚景, 为什么引用诗句”问题, 让组内同学展开讨论, 稍后展示讨论成果。

本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引用诗句、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5) 拓展延伸:

用本文所学写作手法, 描写自己家乡之景。写完之后读给全体同学。

上一篇: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自检自查报告下一篇:谢总复习词语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