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小结

2024-10-16

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小结(共11篇)

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小结 篇1

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在外观造型方面也发生着不断演进,人们对于该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成为建筑领域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建筑造型设计是建筑各要素的综合体现,纵观建筑的历史可以了解建筑造型变迁的大潮流,通过了解建筑造型从过去到现代的变迁, 可以推测出现代建筑造型的某些方法以及未来建筑造型的发展方向。所以,作为一名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设计实践中不断提醒自己,保持一个开放的头脑,只要大胆创新,激发灵感,将自身的修养正常发挥,才能创造出无休无尽、变幻莫测的建筑造型设计。

学习建筑学已经快两年了,对于造型设计我总是注重功能多一些,只有功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我才会去考虑建筑的造型。其实造型对于建筑同样重要,它是吸引参观者的首要条件。

当我们接到一份设计任务时,首先从建筑物使用功能入手, 根据建设单位意图、设计要求等,按照功能进行设计是建筑学现代设计的普遍原则。“安全、实用、美观、经济”永远是每个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宗旨。徒有美丽的外观,而内部使用功能不能满足要求或不能发挥其效益是不可取的。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相比,更重视其内部空间的效果。简单 来说,更加注重功能的划分。所以说,功能完整性设计是指远远 超越物质需要之上的人类全部心理及精神的需要。所谓建筑的整体空间,是由点、线、面的某种组合而成立的 单位空间作为要素构成的。因此,可以说单位空间作为建筑的整体空间的构成是至关重要的。建筑,作为一个单位空间相对来说是静止的空间,然而在做整体空间构成时便构成为动态的空间。建筑师常用曲面和斜面 来构成空间,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动态的空间效果。建筑不仅可 以向上发展,而且可以向四周流动。建筑空间有内外空间之分, 做建筑设计时必须将内外空间有机融汇在一起,这样才能使整个建筑给人一种自由、舒适的感觉,使观者享受实实在在的美。

其次,多样统一应是所有的建筑环境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原则,当然也是公共建筑环境艺术创作的重要依挂。因而在公共建筑艺术处理中应密切结合“公共性”这一基本特征,善于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辩证关系。然后,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既是建筑艺术形式创作的普遍法则,也是公共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准则,因而需要正确解决内容与形式之问的协调,并善于运用娴熟的技巧和新的技术成就,更好的为创造新的建筑艺术形式服务。最后,正确对待传统与革新的问题,善于吸取传统建筑的优秀创作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公共建筑艺术创作中,力求不断创新。

建筑造型没有任何框框限制, 建筑师只要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 严谨构思, 大胆创新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 就能设计出更多、更丰富多彩的建筑造型, 同时我们还必须汲取大师留给世人的财富, 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

纵观建筑的历史可以了解建筑造型变迁的大潮流, 通过了解建筑造型从过去到现代的变迁, 可以推测出现代建筑造型的某些方法以及未来建筑造型的发展方向。所以,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人员, 在设计实践中保持一个开放的头脑, 大胆创新, 将自身的修养正常发挥, 才能创造出变幻莫测的建筑造型。

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小结 篇2

公共空间在建筑设计与使用过程中, 要形成独有的建筑文化风格, 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以此来构建多角度多方面的空间组合建筑的整体性。

1 简述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构成要素及基本功能

1.1 公共空间的设计概念

在进行施工建筑时, 在全面考虑综合因素的基础上, 要严格控制公共建筑空间的组合设计, 就要根据自身建筑需要的客观情况做好定位, 例如具备品位、舒适、时尚, 含有许多资讯等元素。譬如在酒店建筑公共空间的设置上, 就是要提供旅客休闲娱乐的空间场所, 以及餐饮消遣等一些公共活动的地方, 公共空间的设计主要从商务酒店的进口、出口、休息空间、茶座、会议厅、接待厅、娱乐空间、健身设备及空间等多方面来考虑, 把握这样基本的要素, 这也是构建公共空间设计的基础。

1.2 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

在公共建筑空间要素构成中, 为了能够充分展示出公共空间的组合设计魅力就需要根据建筑实际需求进行。而公共建筑中的建筑要素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以及电器照明等[2]。除此之外, 还要基本具备有接待空间、娱乐休闲空间、会议空间等要素构成, 主要包括一些具体的空间设计点, 譬如入口空间、走廊空间等一些基本的空间组成, 具体的位置运用上就是包括卫生间、安全通道等多方面的空间组成要素。

2 概述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自然和谐的空间美感

度假酒店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 主要是为了突出舒适、美感等和谐的自然空间应用。而从美感出发就需要重视对材料的选用, 是否能够在大方得体的基础上对人体无害等因素出发。

2.2 以人为本的总体把握

在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时, 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为客户创造一个安心入住的环境。就需要在以健康、安全和舒适的前提下, 适当融入个性化的设计特点等, 这样能够让人感受到公共空间的多样化、美感性和人文性等综合因素的统一。

3 细述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必要要素及附属要素

3.1 空间设计与主题文化的品位运用

现代度假酒店公共空间主要包括酒店入口、大堂、中庭、楼梯、电梯走廊、屋顶花园等诸多要素,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 构建一个整体的节能设计理念, 形成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依据所在的环境包括构图、尺寸、色彩、照明、形式等, 譬如在照明等的应用上, 在要装修的地面、墙面、柱子以及天花板, 在选择适当造型的同时, 考虑节能设计, 尤其是在照明的运用上, 可以融入艺术的特色, 做到明暗相间、强弱有别, 紧密有致, 层次鲜明, 让每一个灯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充分使用一些节能性强、美感感受强、欣赏力度强的照明设施, 让设计从大堂一直延伸到客房, 渗透到整体公共空间的每一个细节, 凸显出独有的艺术和文化魅力。入住上海度假酒店尽享高贵与享受。独具匠心的自助餐厅汇聚了传统的典雅和现代的豪华, 佳肴美食荟萃精华, 为各方人士营造完美体验, 可容纳130人同时就餐, 是商务会谈、朋友聚会的理想之地。二层的休闲吧集咖啡、茶艺为一体, 时尚典雅, 浪漫温馨。三楼的会议室、接待室, 是举办会议进行商务洽谈的理想场所。商务中心、商品部等服务设施, 为各界商务人士提供全面快捷周到的服务。酒店大堂宽敞明快, 设有商务中心、贵宾休息区。四楼设有会议室、接待室, 可接待大中型会议。

3.2 公共空间的构成及功能分区

公共建筑的空间依据使用性质大概可以分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空间、交通枢纽空间。主要使用部分, 所占面积相对较大, 造型别异;次要使用部分, 所占面积相对较小;交通联系空间是公共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具有联系、协调和服务的作用, 在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应该以交通联系空间为根本, 对主次空间进行合理有序的排列和组合, 在设计过程中体现丰富多彩的交通联系空间。而交通联系公共空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基本形式, 即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其中水平交通与各部分交通空间相互联系, 并且有比较好的通风和光照;垂直交通空间, 主要有楼梯、电梯、坡道形式, 具体设计时应该根据消防需要和功能需要而定, 应与交通枢纽接近, 布置均匀。

3.3 塑造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局部亮点

公共建筑空间包括能够进行餐饮聚会、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公共空间, 因此在设计上就要突出公共空间的某个布置上的一个亮点, 这样才能体现企业建设独有的特色和魅力, 也是彰显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显眼的位置摆放一些具有古香古色的老家具或者古董等, 就会产生文化的共鸣, 这样要比全盘的改造设计更突显效果。

3.4 建筑室内空间处理艺术

在建筑空间公共艺术的处理上, 要注重色彩与质感的准确把握, 可以采用暖色的建筑风格, 体现出紧张、热烈、兴奋的氛围, 适合运用在观众厅、游艺厅等, 体现出一种空间靠近感;也可以采用冷色调的建筑风格, 融入一种安定、幽雅、宁静的气氛, 适合运用于居室、阅览室, 融入一种空间远离感。此外, 在度假酒店公共空间的设计上, 全盘考虑整体的设计风格和建筑图纸, 在确定了度假酒店的营运性质、客源、档次之后, 就可以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公共空间与其他房间设计的功能布局, 无论是条状性建筑, 还是异形的建筑, 都应该合力规划客房、餐饮厅、会议厅、休闲游乐厅等和公共区域的面积设计, 正确把握好主体建筑、公共空间建筑、后台支持区域的比例, 一般来说,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 除了布置基本的服务项目外, 还要合理地实现度假酒店在公共空间上的合理比例控制。

4 总结

在进行公共建筑空间全面组合设计分析时, 要从建筑物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彻底了解公共空间的情况下, 再进行功能参数分析。同时, 还要结合外部环境的各项特点, 通过采用形式与美感的追求, 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和技术, 创造出完整统一的公共建筑组合设计, 丰富群体空间, 取得多样化的公共建筑空间效果。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公共建筑空间的组合设计呈现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组合设计的多样性, 给社会需求提供了最有利的资源服务。为了显示出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重要性, 公共建筑空间的组合设计要求也愈加严格。本文全面阐述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和组合设计上的优势和不足, 其中主要针对不同的建筑需求包括公共空间中的接待空间、会议空间、餐饮娱乐空间等方面的设计、特点要求、构造等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技术运用

参考文献

[1]蔡晓梅.商务客人酒店需求特征及其在酒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旅游科学, 2005 (2) .

[2]赵静静, 李春光.公共建筑内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12) .

[3]杨茂川, 李乃昕.现代技术背景下的地域性空间设计[J].美术大观, 2006 (12) .

绿色公共建筑电气设计的分析 篇3

关键词:绿色 公共建筑 电气设计 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044-01

1 绿色公共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配电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公共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变配电房的选址十分重要,有的设计人员把变电所设置偏离了负荷中心,造成供电半径增大,导致线路损耗增加。对变压器的选型不合理,选择有功损耗大的变压器,负荷安排不合理,都会照成不必要的电能损耗。在配电过程中,三相电能的配置不平衡,不仅增加线路、变压器的电能损耗,同时产生零序电流,影响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随着公共建筑中电子设备、电器的增多,3次及以上的奇次谐波越来越多,不仅对供电线路产生了附加损耗,而且对共用电网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影响各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应尽量的减少及消除奇次谐波。

1.2 照明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照明设计是公共建筑必不可少的一项,但在该设计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对照明重视不够;目前节能已经成为社会问题,照明也不例外,照明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相当大比例,2012年我国总用电量5.15万亿 kW,照明用电占总用电的12%,即6180亿 kW,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可见照明节能的进行刻不容缓。有的设计人员对光源产品了解不够,图纸未注明有关参数,致使市场上6000K以上高色温、低显色指数、低光效的荧光灯充斥建筑工程。应该根据不同场合选用满足场所要求的光源产品,不可千篇一律。有的在选择灯具方面缺乏不同场所对灯具的防护等级、亮度限制、噪音限制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不同的灯具有不同的配光曲线、不同的效率,在达到相同照度下,将有不同的灯具数量,因此在灯具选择方面,应紧密结合该场所的具体要求而定。

1.3 公共建筑能耗计量、管理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加速和经济快速发张,大型民用建筑越来越多,随之能源消耗也是与日俱增,对电能的依赖日益凸显。在国家推行低碳节能减排的政策下,对电能的分项计量就凸显出其价值了。通过能耗分项计量,可搭建出建筑能耗分析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可对今后制定节能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因此在电气设计中,不应将不同用途的负荷混合同回路配电。

2 对公共建筑电气进行绿色设计的合理建议

2.1 对公共建筑电气进行“绿色”设计,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合理的安排变配电房的位置,尽量布置在负荷中心,缩小供电半径,合理选择线路途经,从而降低供配电线路上的电能损耗。选择节能型变压器,以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同时合理安排变压器的负载,使其负荷率达到75%~85%之间,此外对于某些冬夏负荷显著不同的变压器,应考虑多个变压的节能设计,达到经济运行的目的。在配电系统设计中尽量做到三相平衡,以降低零序电流及线路损耗。同时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在线路上的传输,如采取电容器补偿、无功补偿装置就地补偿等。

对于谐波的治理,可通过选用D,yn11变压器;设置滤波或隔离滤波装置;合理选择中性线截面;功率因数补偿电容器组串联消谐电抗器等措施抑制谐波,提高电能质量。

2.2 绿色公共建筑的照明设计

在公共建筑中大力发展绿色照明,首先要遵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各项要求,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以达到高效、舒适、安全、有益于环境保护的目标。在光源的选择上,应选用高效的节能光源,如三基色节能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冷反射单端照明卤钨灯、LED灯等;使用低损耗、性能优的光源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电子变压器等;改进灯具控制方式,可采用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等方式,如楼梯、道路等公共空间,使用触模式延时开关、声光控延时开关,红外式延时开关等;改善灯具的安装的方式,灯具的悬挂高度、方式、位置应合适,避免直射光和二次反射光造成的视觉疲劳,减少眩光和闪光;防止光污染,防止室外霓虹灯、广告灯、汽车灯及玻璃幕墙等产生的光污染。天然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设计时应尽可能利用天然光能,以节约电能。可采取以下措施:房间采光系数或采光窗地面积比应符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的规定;随室外天然光变化自动调节室内人工照明照度;有条件时宜利用各种导光和反光装置将天然光引入室内进行人工照明等。

2.3 对绿色公共建筑的能耗计量和管理

在配电系统设计时,应将照明、空调、动力设备(包括水泵、风机、电梯等)、特殊用电(计算机系统等)均设独立系统配电并进行分项计量。在变压器低压侧出线回路安装智能电表,对三相平衡的动力设备采用单相电能表,对三相不平衡的照明插座等回路采用三相电能表。多功能电表应具有监测和计量有功电能、有功功率、功率因数、最大需量、总谐波含量的功能;有RS-485标准串行电气接口,具备数据远传功能。只有电能计量越详细、精确,才能越有利于建筑节能的决策和实施。通过各类建筑各个分项用能状况的公示,使大楼的管理者发现问题,从而激励各种节能措施的实施。

2.4 对绿色公共建筑引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连续再生、永久持续利用的能源如水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在如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在绿色公共建筑中引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目前南方城市经常运用的有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地源热泵热水系统等。案例:南宁科技馆,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屋面设置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安装面积约360 m2,系统装机容量50 kWp,年发电量约5.96万 kWh,占整个建筑年耗电量的3.0%(该项目年耗电量约196.5万kWh,用能标准为61 kWh/(m2·a))该项目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提供给建筑内的车库及公共照明负荷。由此可见,利用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在建筑内使用是可行的,既可节省资源,减少废气排放,又保护了地球环境,在节能环保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3 结语

对公共建筑电气进行“绿色”设计,就应该在保证公共建筑电气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建筑的电能损耗,引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节约有限资源。设计师应该科学、细致、认真开展公共建筑电气设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共电气在风格上具有时代性,才能实现公共建筑电气功能上的多样性,才能让公共建筑电气更好的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吴为权.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供配电系统分析探讨[J].建筑知识,2013(1).

[2]刘东昱,刘涛.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节能原则[J].科学与财富,2013(1).

建筑设计专业实习生小结 篇4

刚来的时候,所长就给我找了个指导老师,他的名字叫王伟,由于我是自己搬电脑来的,所以平常在学校做的设计都在电脑存着,所长把王工找来,让我们认识一下,以后好跟着他学习,他开始也没有给什么活,就看了我平常在学校做的设计,给我指点了一下,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就是我的指导老师。

来这的前两星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什么也插不上手,只是这里看看,那里逛逛,有的时候看看书,看看别人画的图,给自己找点事做。过了两周以后,最终还是公司里的王工程师给我指了条路,他告诉我一些简单的要求让我用cad软件画一个两层的办公楼的平面图和立面图,终于有事情做了,于是我就乖乖的做起了图。说实话我以前在学校的时候经常画图,速度和质量相对来说都是很高的,可是当我以很快的速度完成后,王工指出了很多规范上的不足,然后他就耐心地告诉我设计的流程和不同建筑种类的设计规范要求。首先,是对建筑的整个流程的了解。建筑物的形成、流程如下:投资商投资--国家审核批准--设计院做出建筑方案--中标--设计院进行建筑设计(包括建筑物正,立,剖面,水电,供暖的设计)--建设部审核批准--施工单位施工--监理进行审核--施工完成,交工--装潢公司进行装修--交工--由投资商和房产公司进行买卖。整个过程中,建筑的设计部分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所以设计的时候,每一步都要按照规定,每一步都要谨慎。设计时也有它的过程:做方案(必须符合结构要求)--进行平面设计(设计的同时,由结构师就行调整,平面做法应符合结构要求,调整的同时,结构师进行结构设计,两者属于同步进行,同步完成)--立面,剖面设计--水电,供暖,电梯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1 篇5

公共建筑设计工作,涉及到总体规划布局、环

境背景特色、功能关系分析、形体空间组合、结构形式选择、造型艺术创作等问题。其中,确立正确的创作思想和方法,恰当的处理好功能、技术、经济、技术和艺术等方面之间的关系,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同时也是做好公共建筑设计的基础。

2.建筑设计概念:建筑设计是在一定的方法思想指导下,根据各种条件,运用科学规律和美学规律,通过分析 综合 创作,正确处理各种使用要求,处理如结构 施工 材料 经济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提供方案和建筑蓝图所进行的一种活动。

3.建筑设计过程:①项目委托和设计前研究期②方案

设计③初步设计 ④施工图设计 ⑤施工现场服务配合 ⑥竣工验收工程回访

4.创造室外空间环境应考虑的问题:内在因素(建筑

本身功能、经济及美观)外在因素(城市规划 周围环境 地段状况)

5.室外空间环境的形成,需要考虑的主要组成部分:

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等。一般公共建筑室外环境空间的构成,主要是依据建筑或建筑群体的组合,而其他诸如道路、广场、绿化、雕塑及建筑小品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6.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因建筑与空间组合的异常得体,取得了无比完整的效果。这个广场空间环境在统一布局中强调了各种对比的效果,如窄小的入口与开敞的广场之间、横向处理的建筑与竖向挺拔的塔楼之间、端庄严谨的总督宫与神秘色彩的教堂之间,采用了一系列强烈对比的手法,使得广场空间环境给人以既丰富又完整统一的感受。

7.合理的总体环境布局: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考虑整

体环境的特色,才能处理好室外的空间关系。这是因为合理的总体布局,是取得紧凑的空间组合、良好的通风采光、适宜的日照朝向以及方便的交通联系等的必要基础。另外,合理的总体布局能够使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做到因地制宜、关系紧凑,从而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再者,合理的总体布局,能够比较妥善的处理个体与整体在体量、空间、造型等方面的良好关系,使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协调,既能为建筑创造优美的气氛,还能起到美化与丰富城市面貌的作用,这在建筑环境艺术问题上,也是不容忽视的。

8.公共建筑的室外空间环境设计,有三个方面:利用

环境 改造环境 创造环境

9.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天安门 午门 太和殿是故

宫建筑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这种组织室外空间的手法,是利用长的、横的和方的等不同形状的院落,于不同体型的建筑物配合,构成不通气氛的封闭空间,使人们有节奏的由一个院落进入另一个院落,获得由低到高不不紧凑的感觉。从空间构图的序列中,由南至北,前面是矮小的大清门,北边是一个横长开阔的院子,北面矗立着高大的天安门,配以汉白玉的华表与金水桥,形成第一个高潮。天安门与端门之间,是一个较小的方形院子,气氛收敛,然后又展现一个纵长的大院空间,以体型宏伟,轮廓多变的午门构成第二个高潮。太和殿门前的横长院子,因为不装点绿化,气氛严肃。院子两侧以高低错落、大小不同的建筑群,衬托北侧白石台基上雄伟壮丽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

10.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核心)功能分区、人流疏

散、空间组成、室外环境的联系(辅助)建筑空间的大小、形状、朝向、供热、通风、日照、采光、照明

11.建筑空间的五需求(人的精神功能需求):①生理

需求②安全-③社交-④尊重-⑤自我实现-

12.建筑功能对建筑空间的规定性:决定空间的 量、形、质、组合形式。

13.影响房间平面尺寸的条件:①家具设备布置及人们

活动要求②视听要求③良好的天然采光④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⑤符合建筑模数要求⑥比例合适

14.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

部分(辅助部分)、交通联系部分

15.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入口 通道 过厅 门厅 楼梯

电梯 自动扶梯

16.交通联系空间的设计要求: ①适宜的高度、宽度

和形状②流线简单明确而不曲折迂回③能对人流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作用④有良好的采光照明⑤重视安全防火等问题⑥在满足使用要求及观感的条件下,尽量减少交通面积,以提高平面的使用率。

17.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的基本空间形式:水平交

通 垂直交通(楼梯 电梯 自动扶梯 坡道)枢纽交通

18.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

公共建筑空间组合中的通道宽度和长度,主要根据功能需要、防火规定及空间感受来确定。在考虑通道的宽度时,应分析人流的性质:是单纯的人流活动,还是兼有携带物品的人流,或是人流中混有运送物品的车流;之外还需考虑人流的方向、数量及门扇的开启方向等。

公共建筑过道的长度,应根据建筑性质、耐火

等级、防火规范以及视觉艺术等方面的要求而定,其中主要是控制最远房间的门中线到安全出口的距离,应控制在安全疏散的限度之内。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布

置,应从全局出发,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结合空间艺术构思的需要,力求减少通道、厅堂的面积和长度,这样不仅可以使空间组合紧凑,还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诸如整体空间组合中,适当缩小使用开间、加大进深;充分利用走道尽端作为较大的房间;或在走道的尽端安排辅助楼梯等措施,皆能达到布局紧凑、缩短通道的目的。

19.空间组合中的垂直交通:楼梯 电梯 自动扶梯 坡

20.公共建筑中的楼梯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功能要求和

防火规范,安排在各层的过厅、门厅等交通枢纽或靠近交通枢纽的部位。基于防火疏散的需要,至少需设置两部楼梯。楼梯位置的确定:①设置在主要人流通过附近,靠近主次出入口且明显易找②在规范距离范围内均匀排布③不占用好的朝向,有天然采光

21.坡道坡度一般为8﹪-15﹪,人流集中时为6﹪-12

﹪,应考虑防滑措施。坡道所占面积通常为楼梯4倍 设置及附属空间的配备等,无不影响舞台和众厅的使用质22.电梯设计要求:①按照防火规范要求,配置辅助性量,所以处理好观众厅、舞台、休息厅及门厅之间的关系,质的安全疏散楼梯,供电体发生故障时使用②每层是影剧院、会堂建筑空间组合的核心问题。电梯的出入口前,应有停留等候的空间,须有一定42.高层建筑类型:板式 塔式结构类型:①框架结交通面积,以免造成拥挤阻塞③电梯应布置在人流构②剪力墙结构③框架-剪力墙结构④桶体结构 集中部位出入口、门厅③多部电梯应集中布置,但43.灰空间的概念:一般灰空间是指有顶的室外空间,如柱每组电梯不应超过8部。廊棚架等。灰空间可以丰富景观层次,增加景观深度,使23.门厅设计要求:①处于总平面中明显突出位置②合建筑的造型虚实变化强烈。灰空间是黑白空间的中间层次,理组织人流满足通行③人流导向明确,路线简洁,起到过渡、连接、铺垫、衬托等作用。减少相互交叉干扰④体现一定的空间意境。在对称布局的门厅设计中,常采用建筑构图的轴线方法,展示空间的导向,以增强人流的方向感。24.合理的功能分区: 将建筑物各个组成部分按不同的功能特点进行分类分组,使之分区明确联系方便,既满足各部分使用中密切联系要求,又要创造必要的分隔条件。同时还应对主与次、内与外、闹与静等方面的关系加以分析,使不同要求的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25.公共建筑人流组织方式:平面 立体 综合方式 26.公共建筑中的人流组织问题,实质上是人流活动的合理顺序问题。27.流线组织原则:①以人为本②不同性质流行应明确分开,避免相互交叉干扰③流线的组织应符合使用程序,力求简洁明确、流畅、不迂回,最大限度缩短流线。④要有灵活性,创造一定灵活使用条件⑤流线组织与出入口必须室外道路密切结合。28..多样统一是公共建筑造型艺术创作的重要依据,达到多样统一的手段有:比例、尺度、对比、主从、29.韵律、均衡、重点、等形式美的规律。形式美规律用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如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微差、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视觉与视差等构图经验。30.空间形式与比例尺度的关系: 一个纵向的狭长空间,会自然的产生强烈的导向感,能起到引导人流沿着纵深方向前进的作用,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由此空间至彼空间的期待感。因此在某些公共建筑设计中,有的将过渡性的空间处理成纵长的比例,以利引导人流走向主要的空间。一个面积不大而高度较大的空间和一个面积宽阔而高度低矮的空间相比,若处理得当,显然前者空间具有严肃感,而后者容易差生亲切感。31.所谓空间的尺度,就是人们权衡空间的大小、粗细等视觉感受上的问题。其中人的尺度以及人体密切相关的建筑细部尺度(踏步、栏杆、窗台、家具,顶棚、地板、墙面的分隔大小等处理手法)也是综合的形成空间尺度感的重要依据。实践证明,在大的建筑空间中,如果缺乏必要的细部处理,则会使空间尺度产生变小的错觉。,甚至使人感到简陋和粗笨。相反,如果细部处理过分细腻,也会因失掉尺度感而产生繁琐的感觉。因此,要特别注意尺度的推敲、把握、控制与处理。另外考虑尺度问题时,还应注意视觉方面的因素,因为人对建筑空间的整体认知,除了通过使用过程中的接触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的视觉连续性和所形成的综合印象,所以人的视觉规律同样是分析建筑空间尺度的重要因素。34.芦原义信,外部空间有两种形式①积极空间②消极空间,外部模数理论(25m)图底关系理论:城市空间与实体关系的理论 35.公共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有:①混合结构②框架结构③空间结构优缺点:①混合结构:墙体承重结构体系,在就地取材和节约三材方面有他的可取之处。但是,由于墙体是承重构件,在刚度、缩胀、抗震方面要求苛刻,开设门窗和洞口受到极大限制,并在功能和空间的处理上,存在制约。混合结构中的砖是由土制作,对农田损害严重,而且砌砖体不利于抗震,施工技术落后。因此从发展上看,小砖材料定会被先进的材料所代替,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②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承重系统与非承重系统有明确的分工,这是框架结构体系的特色和优越性,使空间产生彼此流动渗透而又灵活多变的效果。缺点:当层数太多时,在水平荷载下,抗侧力刚度不够,水平偏移大,层数越多越明显。③空间结构体系:a悬索结构 b空间薄壁结构 c空间网架结构 36.建筑设备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电气照明、通讯线路、闭路电视、网络系统、自动喷淋、煤气管网 37.评价建筑是否经济,所考虑的问题:建筑用地、建筑面积、建筑体积、建筑材料、结构形式、设备类型、装修构造、维护管理 38.有效面积: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使用面积: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结构面积:建筑平面中结构所占的面积建筑面积:有效面积加上结构面积 39.走道式布置方式:单内廊 双内廊 单外廊 双外廊单内廊式布局:优点:走道的使用率较高、平面紧凑,走道所占面积相对较小,较为经济。缺点:部分房间朝向较差,通风条件较差,走道较暗,走道空间单板单调。双内廊式布局:优点:可以布置更多的房间,空间利用率高,进深大,节省面积缺点:中间的房间无自然通风采光,中间的房间只能布置服务用房,如厕所,楼梯间。单外廊式布局:优点:所有房间都可取得好的朝向,通风、采光条件较好,交通组织便捷。缺点:走道使用率低,交通所占面积比值大,不经济,建筑进深小双外廊式布局:优点:通风采光较好,交通组织便捷,疏散容易解决。缺点:走道使用率低,不经济,空间私密性较差 40.观展类型的空间组合:①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②放射-③串联兼通道-④兼有放射和串联-⑤综合性大厅优缺点:串联的布局形式:有流线紧凑、方向单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要点 篇6

第一章

总论

如何理解建筑?在文明社会建筑不仅是人们遮风避雨、抵御寒暑、防止虫兽侵害而建造的赖以栖身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载体 建筑的三要素:功能、艺术、技术;建筑的本质:空间

第二章

民用建筑概述

一、建筑的分类

㈠按使用功能分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 民用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㈡ 建筑根据高度和层数可分为低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 ⑴ 住宅建筑:1~3层为低层;4~6为多层;7~9为中高层;10层为高层 ⑵ 公共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⑶ 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⑷ 工业建筑(厂房):分为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混合层数厂房 ㈢ 按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材料分

⑴钢筋混凝土建筑⑵块材砌筑结构⑶钢结构⑷木结构⑸其它结构建筑 ㈣ 按建筑的结构体系分

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现浇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

二、建筑分级

㈠ 建筑物的耐久年限等级 以主体结构确定的设计使用年限:

Ⅰ类 10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Ⅱ类 50年,普通建筑;

Ⅲ类 25年,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 Ⅳ类 15年

临时性建筑; ㈡ 建筑物的耐火分级

耐火极限:按照规定的火灾升温曲线,对建筑构件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掉支持能力或发生穿透性裂缝或背火一面温度升高到220℃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非燃烧体

难燃烧体

燃烧体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

三、中国基本建设程序 ⒈ 提出项目建议书 ⒉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⒊ 进行项目评估 ⒋ 编制设计文件 ⒌ 施工前准备工作 ⒍ 组织施工 ⒎ 交付使用

四、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㈠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熟悉设计任务书,搜集设计基础资料,设计前的调查研究 ㈡ 初步设计阶段

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主要方向的立面图、主要部位的剖面图、透视图或模型;工程概算书 ㈢ 技术设计阶段(扩初)㈣ 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

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各个方向上的立面图、剖面图、构造节点详图、工程预算书、计 算书

五、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㈠ 建筑设计的要求:功能要求、技术要求、经济要求、造型与空间要求、规划与环境要求 ㈡ 建筑设计的依据:

1、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2、家具设备的尺寸和所需要的空间(常用家具及设备的尺寸即布置情况)

3、自然与环境: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气候条件

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五大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风玫瑰图:是根据某一地区多年平均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次数的百分数值,并按一定比例绘制,多用八个或十六个罗盘绘制。(会识图)

4、材料与施工技术

5、有关法律法规

建筑模数制:为了使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和组合件实现工业化大生产,使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组合件符合模数并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建筑造价,我国制定了《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标准规定:三种模数:基本模数的数值为:100mm,其符号为M;扩大模数:3M、6M、12M、15M、30M、60M;分模数:1/10M、1/5M、1/2M(不同的适用范围注意在设计中的应用)基本模数主要应用于建筑物层高,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截面;扩大模数主要应用于建筑物的开间

或柱距、进深或跨度、层高、构配件截面尺寸和门窗洞口等处;分模数主要应用于缝隙、构造

节点及构配件截面等处

第三章

建筑的总体环境设计

一、如何理解建筑环境?

建筑环境可分为非物质环境:人类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经济环境等等 物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

二、建筑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内容)

确定各建筑物的位置及其形状;布置道路网(广场、道路);布置建筑小品与绿化;竖向设计;保证建筑群的环境质量;考虑消防要求;考虑群体空间的艺术效果

三、室外空间与场地、绿化、建筑小品

㈠ 室外场地可分为① 集散场地② 活动场地③ 停车场地 ㈡ 环境绿化的功能及布置

1、功能: ①心理功能②生态功能③物理功能:划分空间、隐丑蔽乱、遮阳隔热、防御风袭、隔声减噪

2、布置: ①小游园绿化形式:规则式、自由式、混合式②庭院绿化:小园(天井)、庭园、庭院③屋顶绿化:整片式、周边式、自由式 ㈢ 建筑小品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城市家具、种植容器、绿地灯具、污物贮筒、环境标志、围栏护柱、小桥汀步、亭廊、花架

作用:1、利用建筑小品强调主体建筑物 2、利用建筑小品满足环境功能的要求 3、利用建筑小品分隔与联系空间 4、利用建筑小品作为观赏对象

四、建筑群的环境质量

建筑朝向的影响因素:日照、通风及相邻道路的走向 建筑间距的影响因素:日照、通风和防火、防噪、通风等要求

日照间距的计算(日照间距系数)D=H0×L D—两幢建筑之间的间距HO—建筑物减去底层窗台的高度L—日照间距系数

通风间距:满足日照间距一般也满足通风间距

防火间距: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建筑物为高层还是多层有关(关键数据6米、13米)

五、例举几种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的方法(运用实例理解应用)

1、对称式组合2、轴线法:轴线对位和轴线旋转法

3、重复母题法

4、辐射式组合5、簇群式组合6、院落式组合7、简单形体的组合

六、公共建筑室外空间与环境处理的关系:利用与创造环境 第四章

建筑的功能关系与平面组合

一、民用建筑的平面组成(按使用性质分):主要使用部分、辅助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

二、使用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的确定

㈠ 房间的面积由房间内部活动特点、使用人数多少、家具设备的多少等因素决定的 ⑴ 家具或设备所占面积 ⑵ 人们在室内的使用活动面积 ⑶ 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

㈡ 房间平面尺寸是指房间的面宽和进深,而面宽常常是由一个或多个开间组成

1、满足家具设备布置及人们活动的要求

2、满足视听要求

3、良好的天然采光

4、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

5、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三、房间的门窗设置

㈠ 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 ⑴门的宽度常用900mm左右

⑵住宅中的卫生间浴室的门700~800mm ⑶室内面积大、活动人数多的房间门的宽度及数量应增加 ⑷门大于1000mm时,通常采用双扇门,宽度为1200~1800mm左右

⑸一个大房间房间位于2个安全出口之间,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20m2,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m;非高层建筑中,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外,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由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小于等于15.0m、其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m;等等(注意设计中的应用与整理)

⑹人流大量集中的公共活动空间,门的总宽度按每100人650mm宽计算,并应设置双扇的外开门。

㈡平面中门的位置:考虑室内交通路线的简捷和安全疏散的要求;空间充分利用,有利于家具的摆放;组织有效地穿堂风 ㈢ 窗的大小和位置

大小的确定:采光面积比,窗口透光部分的面积和房间地面面积的比

四、辅助房间的设计:卫生间的常见设计形式与基本数据

五、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㈠交通联系部分可分为水平交通联系:走廊、过道;垂直交通联系:楼梯、坡道、电梯、扶梯等;交通联系的枢纽:门厅、过厅

㈡基本数据:百人疏散指标650mm/100人;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㈢置一部楼梯的条件:二层或三层的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除外)符合下表要求,可设一个疏散楼梯。

九层及九层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²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九层及九层以下的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 m²、且每层人数不超过30人的单元式宿舍,可设一个楼梯。㈣门厅设计:门厅过厅是建筑主要出入口和交通枢纽处的重要空间,它除了起到内外空间的过渡及交通联系外,往往还兼有其它的功能。①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②确定合理的面积③组织好门厅及过厅内的流线④突出建筑物的个性特征

六、建筑的功能关系(理论的实践应用)

公共建筑设计中,处理功能关系的核心问题是

1、功能分区

2、人流组织

3、空间组成 在进行建筑平面布置时,最常用功能关系图和人流分析图来分析和确定空间关系

㈠ 功能分区原则:

1、处理好主与辅的关系

2、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

3、处理好“闹”与“静”或“动”与“静”的分区关系

4、处理好“清”与“污”的分区关系 ㈡ 交通流线的类型及要求:

类型可分为:

1、公共人流交通线

2、内部工作流线

3、辅助供应交通流线

要求:

1、不同性质的流线应明确分开,避免互相干扰

2、流线的组织应符合使用程序,简洁、明确、通畅、不迂回

3、流线的灵活性

4、流线的组织与出入口设置必须与室外道路密切相关

七、几种典型的建筑平面组合方式及应用

1. 通道式(走廊式)可分为内廊式、外廊式、连廊式等

特点:使用空间与交通联系空间分隔明确,房间之间的干扰;各部分之间联系方便;走廊的长短随连接房间的多少而变,平面组合比较灵活;

适用:各个房间既要相对独立又要保持适当联系的各类建筑,如办公楼、教学楼、科研楼、医院、疗养院、旅馆、宿舍等

2.穿套式:串联式和放射式,把各个房间直接衔接在一起,相互穿通,把使用面积和交通联系面积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的组合方式称为套间式组合。特点:房间之间相互联系简捷,面积利用率高。适用:展览馆、商店等

3、大厅式:以体量巨大的主体空间为中心,其他附属或辅助空间,环绕着它的周围布置。特点:主体空间突出,主从空间突出,主从关系明确,房间之间相互联系紧密 适用:电影院、剧院、体育馆等

4、单元式:以楼梯间或电梯间等垂直交通联系空间来联系各个房间,构成一个独立单元;或者建筑平面中联系密切的使用房间成组出现,并形成各自独立的单元。特点:平面集中、紧凑、单元之间互不干扰,易于保持安静 适用:住宅、幼儿园等

5、庭院式:房间沿周边布置,中间形成庭院,庭院面积大小不等,可以作为绿化、活动或交通场地。有三合院、四合院;可设一个院或多个院

特点:使用上安静,冬季可防沙,防风,室内外空间融合,各部分联系可通过庭院调节,还可以与其他形式结合使用,范围广泛

适用:居住建筑,文化馆、纪念馆、医院、办公楼以及旅馆等多种形式

第五章

建筑空间设计

一、单一空间的形式处理应从那几方面入手 ㈠空间的尺度与体量 ㈡空间的形状与比例 ㈢空间围透关系的处理 ㈣内部空间的分隔处理

㈤界面(天花、地面、墙面)的处理(色彩、质感、形式等方面)

二、多空间组合的处理手法(掌握)

㈠ 空间的对比与变化:1.高大与低矮之间2.开敞与封闭之间3.不同形状之间4.不同方向之间

㈡ 空间的重复与再现:与对比相对立的--韵律和节奏感 ㈢ 空间的衔接与过渡 ㈣ 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借景、流动空间

㈤空间的引导与暗示:

1、用特殊墙体(曲线墙体等)进行引导

2、用特殊形式的楼梯或踏步进行引导

3、通过天花地面的处理进行引导

4、利用空间的灵活分隔,暗示另外空间的存在,隔而不断

㈥空间程序(序列)的组织:空间序列组织指的是运用对比、重复等手法将个别的、独立的空间组成一个有序、有变化、统一完整的空间

三、外部空间的形成(理解)

1、外部空间与建筑体形的密切关系

2、外部空间的形成是由建筑围合空间与空间围合建筑两者及两者之间的复杂形式构成的

3、外部空间的封闭程度不单取决于围合的形式,同时还取决于建筑物高度与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四、外部空间处理手法

外部空间的对比与变化;外部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外部空间的程序组织;外部空间的视觉分析

人眼观赏规律 H——27°~45°(局部、细部)2H——18°~27°(整体)

3H——<18°(整体及环境)双眼水平视区:120゜

最佳水平视区:60゜

第六章

建筑造型设计

一、建筑形体与建筑空间的依存关系

二、建筑造型设计包括建筑的体型、立面和细部处理三方面设计内容

三、建筑造型的艺术特征

1、建筑造型应反映建筑的个性特征

2、建筑造型应有利于结构、施工技术的特点

3、建筑造型要适应于基地环境和群体布局的要求

4、建筑造型应符合建筑美学原则

5、建筑造型应与一定的经济条件相适应

四、建筑造型美学原则 多样统一——根本原则

建筑构图形式美规律:统一与变化、韵律与节奏、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比例与尺度 统一:以简单的形体求统一;主从分明,以陪衬求统一;以协调求统一

均衡:主要是研究建筑物各部分前后左右的轻重关系。在建筑构图中,均衡与力学的杠杆原理是有联系的。

稳定:是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一般说来上面小,下面大,由底部向上逐层缩小的手法易获得稳定感。对比:建筑各部分之间的显著差异,表现在量、形、方向、虚实、简繁疏密、色彩质感、光影明暗等方面

微差:不显著的差异

韵律:形式美学上的韵律是指当形式要素如造型、色彩、材质、光线等等以某种规律出现刚给人们视觉和心理上产生的节奏感觉。韵律本身具有条理性、重复性和连续性的特征。连续韵律:以一种或者是几种符号元素进行重复

渐变韵律:连续重复的符号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逐渐变化,大小、高低、色彩等 交错韵律:有组织的进行重复、交错和穿插

起伏韵律:变化要素在保持连续的状态下时起时伏

尺度: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与人体之间在度量上的制约关系,用以表示建筑物正确的尺寸或者表现所追求的尺寸效果。三种:

1、自然尺度

2、夸张尺度

3、亲切尺度

比例:一个整体中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建筑空间中,就是空间在长、宽、高三个角度之间的关系。所谓推敲比例,就指通过反复斟酌而寻求三者之间的最佳关系。整体形式中的一切有关数量的条件,如长短、大小、高矮、粗细、厚薄、轻重等,在搭配得当的原则下,既能产生良好的比例效果。

五、建筑体形与立面设计

第七章

建筑技术经济问题的分析

一、建筑与结构

现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可分为平面结构体系和空间结构体系两大类。㈠平面结构体系

1.承重墙(柱)结构2.框架结构 3.桁架结构 4.拱形结构 5.刚架结构 ㈡空间结构体系

1.网架结构 2.悬索结构 3.折板结构 4.壳体结构 5.充气结构 6.张拉膜结构

二、承重墙结构的几种形式及各自的优缺点

一般的民用建筑中,承重墙(柱)结构为常用的结构形式。

承重墙(柱)结构具体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外墙内柱混合承重。横墙承重:刚性较好,抗震能力好,整体性好;纵墙不承重,开窗造型较自由,亦可有凹凸变化。空间划分差,不灵活;省楼板,但墙多。适用于宿舍、住宅等居住建筑;

纵墙承重:空间划分灵活,适应功能要求;受正向风荷易变形,纵墙承重,开窗受影响,造型受限制,费板省墙,刚度小。适用于使用上空间要求较大,隔墙位置可能变化的房间,如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医院等公共建筑; 纵横墙承重:纵横墙同时承重,房间安排较为灵活,房屋刚性也相对较好,楼板方向不同,施工比较麻烦;

外墙内柱承重:空间灵活;刚性差,沉降不均匀;适用于教学楼、医院、商店、旅馆等公共建筑。

三、需要掌握的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1、红线:有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之分,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公用设施)用地与建筑用地之间的分界线。建筑红线是指建筑用地相互间的用地分界线,或与道路红线共同的分界线。

2、建筑控制线:是指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比红线范围略小,用以标识可建建筑区域与范围的界线。建筑控制线与红线之间的用地,可用来布置道路、绿化、管线、停车场及构筑物等。

3、容积率:是指建筑基地(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之和与基地总用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容积率为一无量纲常数,没有单位。

4、建筑面积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建设用地上建成的建筑面积数量,单位m²/hm²。建筑面积密度(m²/hm²)=总建筑面积(m²)/总用地面积(hm²)。

5、建筑覆盖率:指建设用地(基地)内,所有建筑基底面积之和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单位:%。建筑覆盖率表达了基地内建筑直接占用土地面积的比例,所以又称建筑密度。

6、建筑高度: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局部突出屋顶的嘹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7、绿化覆盖率(绿化率):绿化覆盖率是指基地内所有乔灌木及多年生草本植物覆盖土地面积(重叠部分不重复计)的总和,占基地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单位%。一般不包括屋顶绿化。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面积(m²)/用地面积(m²)×100%。

8、如何理解有效面积、建筑面积、结构面积与使用面积四者与建筑设计经济性之间的关系? 面积系数: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 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其中有效面积为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使用面积为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结构面积为建筑面积中结构所占面积;建筑面积为有效面积加上结构面积;从上述面积系数分析中可看出在满足使用要求和结构选型合理的情况下,有效面积越大,结构面积越小,越显得经济,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性公共建筑通常以使用面积系数控制经济指标。

9、楼层的层高:是指上下相邻的两层楼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议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管理 篇7

关键词:设计管理,限额设计,设计招投标,设计质量管理

设计管理, 顾名思义是对设计服务进行管理, 建设单位针对现有的建筑项目和目标, 寻找并安排合适的设计师及其他人员, 通过沟通、协调相应的设计资源, 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 在设计中的各个阶段寻求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控制工程投资的前提下, 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及进度, 最大化建设单位的利益[1]。

1 设计管理的意义及流程

国内统计资料表明, 设计因素对工程投资影响的比例占到40%~75%, 而施工阶段仅占10%~20%。据德国建筑工程师学会统计, 造成质量事故原因的40.1%为设计责任, 而施工责任仅为29.3%, 材料原因是14.5%。这表明设计管理是控制工程造价、质量的关键, 是工程管理的重点[2]。

设计管理流程为:根据前期需求分析及翔实调查研究资料, 编写满足建设单位需求的设计任务书, 拟定设计招标或者询价文件, 通过评审选出优秀的设计方案, 根据需要进行方案优化, 然后提交施工招标设计成果, 根据供图计划交付施工图成果, 现场开工以后及时提供现场技术服务, 最后对服务质量进行考核。

2 设计管理的要点

2.1 前期需求分析及调查研究

前期需求分析及调查研究是设计管理的基础, 建设单位作为主体, 需要对“做什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编写完善的设计任务书, 明确表达意图, 方能顺利地指导设计工作, 达到预期目标。例如:长江珍稀鱼类保育中心工程主要功能是养殖、研究以中华鲟为代表的长江珍稀鱼类, 并进行科普展示。根据对供水系统详细地调研分析及经验总结, 提出增加爆气装置, 提高水体含氧量, 减少更换次数, 同时增加自循环系统, 使日用水量从2万m3/d减少至1.2万m3/d, 减少投资及运营成本。设计湿地公园景观, 采用植物自然净化养殖尾水中的残饵粪便, 不仅保护环境而且节约尾水处理成本。

2.2 执行设计服务招投标程序

目前, 国内设计市场上采购设计服务大致有三种模式, 即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直接委托[3]。直接委托设计采用得比较多, 相比于直接委托, 设计服务招标采购引入市场机制, 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设计院的积极性。而且把设计费和工程投资作为评标指标, 不仅可以实现设计费市场调节价, 而且也便于建设单位控制工程投资。例如:1) 规模较小的工程工作内容和规模明确, 一般采用方案设计招标, 直接把设计费和工程投资概算作为评标指标;2) 规模较大的工程一般采用概念方案设计招标, , 在在概概念念方方案案阶阶段难以准确地确定工作内容和规模, 可以把设计费取费费率、取费规则和工程投资估算作为评标指标。

2.3 推行限额设计

设计取费一般执行《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2002年修订版) , 仅考虑工程的规模与难易程度, 设计费与工程投资息息相关, 工程投资越高取费就越高。设计人员对成果进行优化后, 反而造成设计费用的下降, 导致设计单位对设计成果优化的积极性不高[4]。在保证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 为了促进设计单位开创主观能动性, 采用新技术、新方案、新材料等去节约工程总投资, 建设单位应执行限额设计, 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 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对突破概算给予相应的经济惩罚, 降低投资额的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例如:长江珍稀鱼类保育中心工程设计合同执行限额设计, 把设计费与概算控制直接挂钩, 即工程概算超过限额10%, 结算设计费为合同额的90%, 中间值采用内插计算。通过经济手段促进设计人员主动优化建筑结构, 减少用钢量1 400 t, 占总用钢量的26%;同时优化景观设计, 使场内土方量平衡, 减少内运土方约60万m3。经过设计各阶段、各专业的优化, 最终未改变、降低功能要求, 却使工程投资减少约9 000万元。

2.4 设计质量管理

设计质量是设计管理的核心, 包括设计成果的质量和现场技术服务质量。针对设计成果质量一般是请专业总监或者专家进行图纸会审;现场技术服务质量管理, 主要是记录、反馈, 建立劳动竞赛考评设计服务质量, 进而提高服务质量。

相对于设计服务质量的定性考评, 定量方式的管理比较困难。特别对于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造价增减, 因为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缺少第三方监理, 难以公正地定性设计变更原因、定量责任比例, 而且没有参考的规范标准, 定量计算因设计变更导致的工程量增减, 以及如何折算相应的设计费, 所以制定相应定量管理制度是设计服务质量精细化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

3 结语

建设单位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 必须加强设计管理,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建立信息平台, 对设计单位服务质量进行备案。同时加强培训设计管理人员, 提高设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通过建立奖惩机制, 不断激发设计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设计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何丽娜.设计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与创新, 2015 (15) :26-27.

[2]赵培建.浅议设计管理[J].山东冶金, 2003 (6) :91-92.

[3]吴市平.浅议设计管理对工程造价控制作用[J].科技广场, 2013 (10) :85-87.

[4]杨晋伟.试述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规划设计, 2015 (6) :13-15.

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小结 篇8

【关键词】建筑能耗;节能设计;标准

1.建筑能耗现状

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到金社会终端能耗的25%,其中公共建筑能耗约占80%[l]。在公共建筑全年能耗中,大约50~60%消耗于空调制冷与采暖系统[2]。在空调采暖的这部分能耗中,约20~50%由外围护结构传热所消耗。为了实现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战略,建设部制定并实施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着重手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从根本上扭转公共建筑用能严重浪费的状况。

2.节能设计的具体实施

2.1选用合适的室内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的取值,与能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加热工况下,室内设计温度每降低l℃,能耗可减少5~10%;在冷却工况下,室内设计温度每提高l℃,能耗可减少8~10%。由此可见,在不影响舒适度的情况下,应避免冬季采用过高的室内设计温度,夏季采用过低的室内设计温度。此外,空调系统的新风量也是影响建筑能耗的一个重要设计参数。新风量的确定。应根据建筑物各个房间的功能进行计算。尤其对于间歇出现大量人员的房间,设计新风量应按室内的平均人数确定,而不是接短时间内的峰值人数确定,具体在影剧院、体育馆、大会堂、学校等公共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特点。

2.2建筑及其热工设计

2.2.1建筑的规划设计节能

建筑规划设计是节能设计的重要前提。一个成功的低能耗建筑物,应该是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来取暖;夏季最大限度地减少得热并利用自然能来降温冷却。所以,节能建筑应首先优化建筑的规划设计,采用本地区建筑的最佳朝向或适宜的朝向。

2.2.2.建筑物体形系数的控制

除了建筑朝向外,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也是影响能耗的一个重要参数。尤其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体形的变化直接影响建筑采暖能耗的大小。建筑体形系效越大,传热损失就越大。所以,在不影响建筑造型、平面布局、采光通风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设计工作中,应和建筑专业随时沟通配合,兼顾建筑外形和节能设计的要求。

2.2.3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围护结构热工主要指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应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建筑气候分区,来确定建筑围护结构合理的热工性能参数。对于北方严寒、寒冷地区主要考虑建筑的冬季防寒保温,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对建筑采暖能耗影响很大,因此,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要求比较高;对于夏热冬冷地区则既要满足冬季保温又要考虑夏季隔热;对于夏热冬暖地区,主要考虑建筑物的夏季隔热。

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通过限制传热系数来实现的。前面已提及: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体形的变化直接影响建筑采暖能耗的大小,所以,不同体形系数,传热系数的限值不同,体形系数越大的建筑,传热系数要求越严格。此外,由于外窗的保温隔热性能比外墙差很多,窗墙面积比越大的建筑朝向,对外窗的传热系数要求越严格。需要指出,外墙传热系数限值是平均传热系数,以往容易被设计师忽略掉的冷热桥也要被考虑在内。

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是通过对建筑物的遮阳来实现的。夏季,通过窗口和透明幕墙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成为空谓系统的主要负荷,为减小建筑能耗,遮阳措施很重要。与严寒和寒冷地区相对应,窗墙面积比直接影响外窗遮阳系数的限值。窗墙面积比越大的建筑朝向,对外窗的遮阳系数要求越严格。夏热冬冷地区,一般采用外卷帘或外百叶的活动遮阳,既可以保证夏季的遮阳,又减小了冬季采暖负荷[3];而对于夏热冬暖地区,一般采用固定遮阳的方式来减少夏季室内得热。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项目具体分析,使节能措旋可行、实用。

外窗和幕墙的气密性对建筑能耗也有很大影响。目前。我国现有的外窗传热系数普遍偏大、空气渗透严重,夏季和冬季室外空气过通窗户和幕墙向室内渗漏,都构成了采暖负荷与空调负荷的一部分[4]。为了达到节能目标,暖通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都应选择符合气密性要求的外窗和幕墙。

2.3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

2.3.1砖热源的选择

采暖空调系统在公共建筑中是能耗大户,而空调冷热源机组的能耗又占整个空调、采暖系统的大部分,必须客观全面地对冷热源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后确定苫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热、电、——冷联产技术或采用多种能源复合方式,来缓解用电压力[5]。此外,应大力发展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例如太阳能、水源热泵等。同时,设计标准中还根据目前市场的产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了节能产品的标准,可作为设备选型依据。

2.3.2采暖系统节能设计要点

首先,散热器采暖优于空调采暖。其次,每组散热器设室温调控装置;第三,在设计和划分采暖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实现分区热计量的可能性;第四,在布置散热器时,应扣除室内明装管道的散热量,防止供热过多;第五,高太空间采用辐射采暖节省能耗。

2.3.3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节能设计要点

首先,空调系统应根据使用时间、温度、湿度等要求条件进行划分;其次,全空气空调系统应易于改变新、回风比例,可实现增大新风比或全新风运行;第三,设计变风量系统时,宜采用变频自动调节风机转速的方式;第四,当一个空气调节系统负担多个使用空间时,系统的新风量不应简单叠加;第五,对于有较大内区且常年有稳定余热的建筑,宜采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第六,建筑物内设集中排风系统(下转第307页)(上接第308页)时,宜设热回收装置。

2.4系统的节能设计要点

首先,控制设备的运行台数的节能效果优于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节能,在控制一次循环泵、风机和冷却塔运行时,应首选控制设备的运行台数的方式;其次,对于二次泵,则采用变速控制方式比采用水泵台数控制的方法更节能。需要和设备厂家、电气专业做好沟通。

3.结论

节能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某个单独方面或某个单独的专业的工作。节能设计中每个环节都需要各个专业的相互配合。做好节能设计,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能源在设计中的应用,把节能设计的每个细节做好,为国家的节能减捧工作尽到一个建筑设计师应尽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江亿.我国建筑能耗趋势与节能重点.新华网,http:/ /www3.xinhuannet.com.2006-4-25.

[2]涂逢祥.建筑节能——节能的战略重点:中国建筑節能形势与政策建议[J].建筑,2005,(10):10-15.

[3]北大法律信息网[EB/OL].http:/ /www.chinalawinfo.com/ index.asp.

[4]上海市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EB/OL].http:/ /www.ciac.sh.cn/ news12488.htm.

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小结 篇9

建筑2011级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作业

作业要求:

题目:关于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深度透析

研究对象:城市公共文化类建筑、城市文化型开敞空间

研究内容:通过对所选择研究对象在:

① 城市区位;

② 城市交通、可达性;

③ 同类型空间的城市格局;

④ 用地现况与特征,空间规模;

⑤ 功能构成及组织,面积指标,空间形态及特征,建筑形式,细部构造;

⑥ 使用状况(包括使用人群、使用时间、使用问题);

⑦ 外部空间(尺度、要素、组织方式、序列等)

⑧ 结论(结合以上内容的客观评价)

需结合以上内容进行信息采集、深度调研观察与记录;进而对资料系统整

理分析,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强调作业的完整性、客观性。

要求:图文并茂,既要有文字的分析与论述,同时配有调研图片与图解分析;部分调

研资料需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字数不少于4000字。

规格:A4规格,页数自定,手写手绘、电脑制作均可。

完成时间:2013年12月8日周日,班长或学委收齐后,联系交予老师。

评分标准:

1.评分按百分制。

2.按时交作业,迟交作业每一天扣5分。

3.作业评定标准:

 内容完整:30%

 调研资料统计:30%

 图文并茂内容条理清晰:20%

 文字通顺:10%

 作业整洁10%

注:平时成绩根据考勤状况和平时作业情况给定,即满分100分,迟到一次减2分,旷课

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小结 篇10

1、本次检查8个项目,4个项目有强条,共9条,其中消防4条。严重深度12条,工程质量较差是嘉福花园。2、8个项目的只有2个项目图纸盖有审图所章,它们是九龙集团设计的峰艺工贸,本溪院设计的海湾花园。它们图纸质量相对较好,从一个侧面说明经审查后的图纸质量较好,另一方面说明未盖审图所章的工程,未必是经审查修改后的图纸。

3、8个项目中缺给排水总平面图和管线综合图的项目有3项,其它5项均存在深度不足或其它问题,总平仍是一个薄弱环节。

4、8个项目中合格4项,基本合格3项(兴荣国际、金博水岸、华大图书馆)不合格1项(嘉福花园)。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研究 篇11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合理配置;外部空间;协调

小区公共设施是解决小区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小区规划应充分注意设置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布置上考虑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分级设置,满足服务半径要求。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顺道购物甚感方便。自行车存放和垃圾处理是小区服务的关键问题:自行车库可采用集中与分散布置方式,可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楼幢间的低层库、住宅底层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附设于住宅楼梯平台的三角形垃圾道常堵塞,可将垃圾道改设在住宅内部服务阳台处,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另外,在实际设计中,经常把一些小区公共建筑联合设置,结合绿地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它的意义远不止功能层面,它能丰富小区的整体形象,使小区富有特征,从而产生可识别性和归属感,成为居民的场所。而在许多小区规划中,公建按其功能的不同被安置在不同的地块里,而缺少形态方面的考虑。所以在做公共中心时,要有整体的概念,使其与整个小区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富有空间特色的小区公共空间。

1.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外部空间设计

居住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人们还非常看重小区的环境建设,如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绿化、景现、物业管理等综合指标和科技含量。如果说以前人们只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而现在人们不仅只限于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还在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其中,公共建筑服务设施的发展完善与否,亦成为新世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小区公共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1.1建筑与空间尺度和比例

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1.2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

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捉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1.3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公共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1.4特定场所的营建

场所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居住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2.居住小区商业建筑设计

相对于规模大、档次高的都市型商业和区域型商业而言,小区商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往往处于从属地位而不为人们所重视。但是小区商业在整个城市商业分工中与居民生活最贴近,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购物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特别在城市扩张后的边缘地区,新辟的住区较为密集,而相应的配套商业还不够完善,因此小区商业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区商业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专门分类,其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小区商业与其他商业类型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诸如涉及面较广的各类便利店、药店、音像店、花店、面包屋、美容美发、书店、家居饰品、餐饮等等 ,这些商业服务场所往往由于规模小,所需的面积也较少。其次,为了给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小区商业要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通常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另外社区商业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还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即其本身作为商品也要做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要能够顺利销售或租赁出去。

3.居住小区学校建筑设计

居住小区学校建筑由于自身功能的限制而具有某种原型,如班级的存在使其具有单元性,而具有特殊功能的空间,这些又使其整体呈现多样性。一般它们都注意了在空间形态上结合其重复性和多样性两种形态操作语言,创造出既协调统一又别具特色的建筑形态。我们可以把这种决定建筑形态基本框架的功能要素看作是具体建筑形态生成的内部原因。毫无疑问居住小区的外部环境则是形态生成的外部原因。而作这类形态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与小区协调统一,并丰富小区的形象。但是协调和丰富形象是一对矛盾,而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對这一对矛盾的调解。

3.1学校应与小区相协调

这种协调反映了一系列关系的平衡。包括学校与住宅的关系,学校与绿地、道路的关系、学校与小区整体形态的关系,总之,学校是否成为小区有机的一部分。总平面上,小区的形态与周围的环境是否相协调,还是毫无关系,孤立自存。作为一个整体,学校是否找到应有的位置并成为小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的存在是否对小区的整体形态作出积极贡献。微观层面上的协调,包括细部、颜色、尺度、比例的协调。这个层面上的协调更具实际意义,因为它们更直接地抓住居民的视觉,也就更容易地被进行比较。

3.2学校建筑设计应具有特色

以丰富小区的形象协调不等于雷同,学校特有的功能本身决定了它的异质性。功能相对单一的住宅组成了小区同质的肌理,学校建筑可以很好地成为小区形态的活跃元素,甚至成为小区的标志性建筑。当然这种活跃应建立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

4.结束语

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公共建筑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

上一篇:井底之蛙的故事下一篇:蒸馒头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