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共建筑的定义(精选9篇)
大型公共建筑的定义 篇1
大型公共建筑的交通组织探讨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对周边交通组织有较大影响,如组织不当,易引发多种交通问题.该文提出大型公共建筑的交通组织原则,对大型公共建筑进出口及平面布置等进行了探讨.
作 者:黄又清 黄俊 Huang Youqing Huang Jun 作者单位: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15 刊 名:城市道桥与防洪 英文刊名:URBAN ROADS BRIDGES & FLOOD CONTROL 年,卷(期): “”(4) 分类号:U491.1 关键词:交通工程 大型公共建筑 主干路 进出口 平面布置 人车分离
大型公共建筑的定义 篇2
本文深入研究了大型公共建筑内的公共卫生间设计, 对其进行多方面深入地剖析、归纳、总结, 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 以期促进建筑设计中该部分的发展进步。
1 分布和数量
建筑物内的任何空间都有其面积、数量、尺寸以及形状, 这些都属于空间的性质属性, 卫生间也不例外。关于卫生间的规模数量问题, CJJ 14—2005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范 ( 下文中简称为规范) 已经讲得很具体, 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值得一提的是, 规范中关于厕所洁具数量的计算, 是充分考虑了人性化设计的, 比如: 男女比例问题, 一般男士蹲 ( 坐) 位与女士蹲 ( 坐) 位的比例宜为1∶ 1 ~ 2∶ 3, 商业区域内的比例宜为2∶ 3, 还有不同种类洁具的比例, 小便器与大便器的比例宜为2∶ 1, 洗手台的数量宜和小便器的数量一致等等。只是在很多实际工程中, 都因为种种因素并未做到。
公共建筑中的公共卫生间要满足大量人流的使用要求, 那么它在整个建筑平面中的位置相当重要, 其最好具有导向性好、便于进出、较少干扰等特点。现在的公共卫生间分布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1 大型集中布置
此方案是将卫生间尽量集中布置, 整栋建筑内布置一个或几个大型卫生间, 卫生间内蹲位的数量需要考虑整栋建筑的人员需求, 因此面积较大。那么需要单独开辟一片区域来设计大型卫生间, 此区域往往较为隐蔽, 远离建筑主要功能空间, 甚至有些位于地下或半地下室, 然后通过走道、坡道将其衔接, 走道两侧的空间还可以布置为楼梯间、配电房等辅助用房, 并向走道开门。此类型布置的优点是节省卫生间总面积和配套的设备数量, 对于建筑主要功能影响很小, 缺点是使用者可能需要行走较长的距离才能到达位于建筑物中某个位置的卫生间。
1. 2 小型分散布置
将卫生间分散均匀布置于建筑平面中, 每个卫生间只考虑照顾附近区域的人员使用, 因而面积较小, 但需要布置的数量较多。此类型可以让其更加靠近功能主体, 方便使用者辨识和进入, 并可以缩短到达卫生间的距离, 不利的一面就是所有卫生间的设备数量和墙体所占的面积等元素叠加起来, 也是一个不小的数量, 不利于节约面积和减少设备投入。
1. 3 根据性别区分布置
公共卫生间一般会男女合在一处布置, 通过隔墙和入口的设置将其分开。而也有例外, 比如在商业建筑中, 有时候会出现男女卫生间分别布置在不同的楼层和不同方向的情况。相对于男女一处的卫生间设计, 男女分开设计的卫生间能够更好的考虑到使用人群的特殊性, 因为在某些特定场所, 某种性别的使用比率确实要比另外一种高很多, 而且这样设计的环境私密性也很好。但是, 缺点在于男女同伴时需要到不同的地点“方便”, 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使用者的不便。
这几种公共卫生间的分布方式, 各自有其优缺点, 很难说哪一种设计更好,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使用功能造就不同的建筑形式, 建筑设计是需要不断创造的过程, 是跟随需求不断变化的。有句谚语叫“魔鬼藏在细节里”, 但凡成功的设计都不会在细节处失败, 而构成细节的空间尺度、人体工程、颜色、气味等等, 集合在一起造就了人的体验感, 体验感的好坏影响了建筑设计的成败。
以下我们集中讨论公共卫生间设计中关于细节的方方面面。
2 入口设计
2. 1 入口的位置
卫生间是带有私密性质的场所, 需要“避讳”, 其入口要具有很好的视线遮挡, 但也要有良好的视觉引导性, 因此想把卫生间的入口设计好还是需要花些心思的, 而首先要注重的是入口的位置。
以商业建筑来举例, 商场内部走道都是环绕着营业厅的, 而卫生间的入口如果直接面对营业厅, 就会带来比较突兀的感觉, 即便是一个卫生条件非常好没有异味的卫生间, 它所带来的心理感受也是不舒服的, 因此大部分商场都没有直接将卫生间设计在靠近营业厅的位置, 而是尽量创造一个缓冲空间, 比如走道、连廊, 在这个缓冲空间内再做入口, 它或者在走道的尽端, 或者在其两侧。缓冲空间成了卫生间的门厅。
2. 2 入口视线设计
卫生间入口的视线遮挡作用有两重意义: 一个是遮挡卫生间内外的视线; 一个是遮挡男女卫生间之间的视线。比较传统的做法是设门, 一道门不行就设置两道门, 然而这并不适合大型公共场所, 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 门是需要手去开的, 公共场所如厕的人那么多, 进进出出都去碰那个门把手, 不卫生, 心理上也不舒服, 另外, 门内门外如果同时进出, 也会带来互相冲撞, 十分不便, 而卫生间门的尺寸往往不可能较大, 也限制了人流。因此本文不主张设置门来阻隔视线, 而用墙来阻隔。通过调整平面布局来遮挡视线, 做到曲折而不通透, 方便人员进出 ( 见图1) 。
总之, 公共卫生间的入口看似不起眼, 但如果设计的好, 完全可以起到提升建筑室内整体效果的作用, 增加使用者的愉悦感。
3 空间尺度设计
3. 1 走道宽度
规范中指出“厕内单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宜为1. 3 m, 不得小于1. 00 m; 双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宜为1. 5 m ~ 2. 1 m”。当然, 规范中所指的数据一般都是极限值, 即最低要求, 如果想创造出更加舒适开敞的空间体验, 则最好是高于此要求设计, 在某些要求富丽堂皇的建筑中甚至远远高出此要求进行设计。
3. 2 顶棚高度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中指出“公共厕所室内净高宜为3. 5 ~ 4. 0 米 ( 设天窗时可适当降低) ”。从以上规定中分析得出, 公共厕所要提供给人较为开敞的空间体会, 因此层高不能太低, 还可以借此获得较好的自然光。
3. 3 空间分隔
公共卫生间室内较狭小 ( 部分高级豪华卫生间除外) , 遇上“高峰”时段, 进进出出的使用者在其中“辗转腾挪”, 也颇为不便。因此, 利用空间设计使流线合理、高效十分重要。
卫生间室内空间基本上是以洁具为中心的, 洁具的摆放顺序是基本元素。如: 洗手台放在离入口较近的地方, 方便使用, 小便器或蹲便器放在卫生间较里面的位置, 有助于隐私。如果, 卫生间的空间可以根据洁具类型的不同划分成多个区域, 那么相对于传统的不划分功能分区的做法, 前者有利于将不同需求的人流分开, 让使用者的流线更加简洁 ( 流动性好) , 也减少了相互干扰的可能性, 增强了私密性。
4 局部设计
4. 1 厕位隔间
厕位的尺寸在规范中有要求: “每个大便厕位长应为1. 00 ~1. 50 m、宽应为0. 85 ~ 1. 20 m”, 这个要根据洁具的样式、大小、上下水方式和开门的方式来设计, 当厕所空间较为紧张时, 可按照最低值进行考虑, 而隔间尺寸一般的设计习惯是长度1 200 ~ 1 400, 宽度900, 内开门时长度选1 400, 外开门时选1 200, 但是外开门就需要额外考虑开门后的空间能够不影响通道宽度, 通道宽度适当增加。
一般厕位设计成高于卫生间地面150 ~ 300, 主要是因为蹲便器下方弯头的高度需要一定空间, 另一方面也是为保持厕位内的干燥整洁。国外的相关设计则是将其设计为没有高差, 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外的公共卫生间一般都用坐便器, 另外也是考虑到老年人上下台阶存在不便甚至危险。本文认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服务水平的提高, 卫生间已经不会再向以前那样经常污水遍地, 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也日益得到重视, 建议厕位不再做高差设计, 技术上可以通过局部降低结构楼板来解决存水弯的高度问题。
4. 2 小便器
小便器是男厕所特有的洁具, 小便器的尺寸在规范中规定为“每个小便站位 ( 含小便池) 深应为0. 75 m、宽应为0. 70 m。独立小便器间距应为0. 70 ~ 0. 80 m”。小便池的高度也是设计和施工中往往被人忽视的因素。根据亚洲人的体型特征, 建议小便池底标高高于地面550 ~ 650 之间, 同时建议考虑未成年人或较特殊人群的使用方便, 建议在一组小便器中设置一个高度较低的。
公共卫生间的小便器, 现在已经相当普及“水管内嵌+ 红外感应式”冲水方式, 这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根据此工艺的特征, 水管和红外感应装置都需要暗装, 因此可以在小便器背后砌筑一堵矮墙 ( 高度1 200 左右) , 以便暗藏设备, 还在矮墙顶面形成了一个置物空间, 方便使用者暂时将手上物品搁在上面, 一举两得。
4. 3 洗手台
洗手台的设计属于卫生间的脸面, 往往是进入卫生间的“第一印象”, 卫生间干净整洁的感受有一大半来自于设计良好的洗手台。
洗手台的高度一般为800 ( 参照02J915 公用建筑卫生间) , 但这是成人的使用范围, 对于公共建筑而言, 最好考虑儿童和特殊人群的需要, 儿童洗手台可以与成人洗手台并排设置, 形成错层 ( 见图2) 。
4. 4 通风、采光
公共卫生间的卫生条件和客观感受是通过人的感官器官来形成的, 气味是否刺鼻, 光线是否充足, 是直接决定卫生间体验感的重要原因, 也是干净整洁的基本条件。
规范中对卫生间的通风设计提出强制要求: “公共厕所应合理布置通风方式, 每个厕位不应小于40 m3/ h换气率, 每个小便位不应小于20 m3/ h的换气率, 并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 当换气量不足时, 应增设机械通风。机械通风的换气频率应达到3 次/h以上。设置机械通风时, 通风口应设在蹲 ( 坐、站) 位上方1. 75 m以上。”“公共厕所的建筑通风、采光面积与地面面积比不应小于1∶ 8, 外墙侧窗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增设天窗。南方可增设地窗。”“单层公共厕所窗台距室内地坪最小高度应为1. 80 m; 双层公共厕所上层窗台距楼地面最小高度应为1. 50 m。”
由此可见, 关于公共卫生间的通风采光, 已经拥有较为完备的设计准则, 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卫生间必须有通风, 且换气率要符合要求, 并优先考虑自然通风; 卫生间的采光面积是有标准的: 当采用自然通风采光时, 要注意窗户高度以保证私密性; 当自然通风不足时应考虑机械通风换气系统和人工照明系统。
另外, 基于大型公共建筑的公共卫生间需要提升一定的舒适性, 以及需要综合考虑外立面效果、城市公共环境的影响等, 自然通风可能经常不能满足要求, 那么机械换气系统也成为了主要的通风方式, 甚至在有些情况下成为了唯一的通风方式 ( 比如某些商业建筑中, 为保证营业厅的对外面积, 卫生间放在建筑内部而不靠外墙) , 本文建议在建筑设计中尽量预留机械通风的相关管井、孔洞等, 以保证卫生间在启用后舒适、卫生。
5 无障碍卫生间
随着公众社会对于弱势群体和残障人士的关怀日渐增多, 国家在福利设施建设投入与日俱增, 建筑行业的无障碍设计已经体现在方方面面。
GB 50763—2012 无障碍设计规范中指出“供公众使用的男、女公共厕所均应满足本规范第3. 9. 1 条的有关规定或在男、女公共厕所附近设置1 个无障碍厕所, 且建筑内至少应设置1 个无障碍厕所”。
无障碍厕位是在普通公共卫生间内特别设置的满足残障人士行动要求的厕位, 而无障碍卫生间则是独立于男女普通卫生间之外的独立房间。两者各有利弊, 无障碍厕位无需单独的房间, 占用建筑面积较小, 但会占用一部分普通厕所的面积; 无障碍厕所有独立的房间, 使用较为方便, 但占用面积较多, 也需要诸如通风换气等独立设施。本文建议, 设计中尽量采用独立式无障碍厕所, 原因如下: 根据02J915 公用建筑卫生间的设计范例, 无障碍厕位的使用面积大致为2 000 ~ 3 000 长, 宽度不小于1 000, 男女各需设计一个, 则使用面积大致为4 m2~ 6 m2, 而独立式无障碍厕所的尺寸为2 000 ~2 800 长, 2 100 ~2 300 宽, 则使用面积也是4 m2~6 m2, 由此可见厕位在面积上并不占优势; 无障碍厕位需要在两处设计, 相关设施也需要两套, 而独立厕所只需要一套设施; 另外, 无障碍厕所由于脱离普通厕所设置, 更加方便于特殊人士的使用, 对私密性的保护更好。
6 结语
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其主要的功能需求, 例如展览、演出、商业等, 还要在设计中融入设计师的智慧, 让使用者的感官得到良好的体验, 这也是成功设计建筑的一部分, 其中的公共卫生间也是促成这一感官体验的重要元素, 试想使用者在一个各方面都设计很好的建筑内, 经历了一次“不堪回首”的如厕, 他的体验感会不会受到负面影响。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承载着特殊功能的公共卫生间, 虽在整个公共建筑中的比重不大, 但是作用却不可替代, 其设计一样涉及到诸如人体工程学、心理学、色彩学等很多方面, 能设计好也并非易事, 需要足够的重视、长期的经验积累, 以及积极的创新。
参考文献
[1]CJJ 14—2005,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S].
[2]GB 50763—2012, 无障碍设计规范[S].
[3]12J926, 无障碍设计[Z].2012.
浅谈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 篇3
关键词 大型公共建筑 节能 措施
一、建筑空调系统运行节能措施
1.制度节能。(1)要推进建筑节能,存在政策、技术、市场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政府的政策推动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在制度方面,政府就要制订出大型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调的能耗标准,规范工程行业行为准则,鼓励节能产品的研制、生产及节能系统方案的应用,限制大能耗系统和运行方式的使用。(2)对大型公共建筑的空调建筑进行分区。在其他大型公共建筑中,因为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功能,而不同的功能产生的空调冷负荷和对温湿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也应该进行空调分区,针对不同的分区确定该区空调的冷负荷,有针对性的节能。
2.技术节能。在技术方面,应该对运行管理人员、运行操作人员进行专业节能培训,使之掌握正确的节能理念和实用的节能技术。这些理念和技术包括:(1)设置合理的空调运行参数。(2)冷热源的节能运行。(3)空调水系统节能运行。(4)空调风系统节能运行。
二、建筑遮阳节能管理
1.遮阳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遮阳系数越小,透过外围护结构的太阳辐射热量越小,防热效果越好;遮阳对遮挡太阳辐射热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2.遮阳对室内温度的作用。遮阳对防止室内温度上升有明显作用,在广州某西向房间的试验观测表明,在关窗的情况下,有无遮阳的室温温差最大值达2 ℃,平均差值1.4 ℃,且有遮阳时,室内温度波幅比较小。因此,遮阳对空调房间可以减少冷负荷,是节约空调建筑电能的主要措施之一。
3.遮阳对采光的作用。从天然采光的角度看,遮阳措施可以阻挡直射阳光,防止眩光,使室内照度分布比较均匀,有助于视觉的正常工作:对周围环境来说,遮阳可以分散玻璃幕墙的玻璃的反射光,避免大面积玻璃反光造成的光污染。
4.遮阳对建筑外观的作用。遮阳构件往往成为影响现代建筑美感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遮阳构造经过建筑师的艺术处理,可以充分体现建筑科技感,成为建筑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三、建筑照明节能的主要措施
1.减少配电线路的损耗。应选用电导率比较小的材质作导线,如铜芯线;缩短导线长度,线路尽可能走直线,少走弯路;变压器尽量接近负荷中心,以缩短供电距离;对于较长的线路适当增大导线截面。对于季节性负荷的线路,如中央空调的末端设备等与照明计费相同的负荷,可与照明线路集中在同一线路供电,在春秋季节不使用空调时,截面相同的干线传输小电流会减少线路损耗。
2.选用高效电子镇流器。电感镇流器虽能起到镇流作用,但消耗的电能相当于匹配的荧光灯功率的20%,且功率因数低、噪音大、频闪严重。电子镇流器可使系统光效提高15%、节约电20%以上,功率因数可提高到0.9以上,线路损耗自然会相应减少。由于电子镇流器利用高频点火,具有启动速度快、无噪音、无频闪的优点,每只耗电仅2.5 w。
3.提高系统的功率因素。照明线路的灯具都是呈感抗设备,特别是荧光灯,其功率因素都较低,为0.45左右。功率因素低,不仅电功率有效利用程度低,而且增大了传输系统中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耗,同时增大了系统设备和线路的投资,很不经济。要提高功率因素,可采用无功补偿法。
一般的无功补偿法,是在控制箱处集中装设低压大容量三相电容器进行补偿。这种补偿法的优点是投资少、维护管理简单、费用低,缺点是电容器至负载之间的无功损耗仍然存在。为了避免集中补偿的不足可采用就地补偿法,即在每盏灯内配备一只小电容器。
四、办公设备节能问题和措施
大型公共建筑办公设备的节能方式主要为按需启停、下班关机、减少浪费。据有关专家测算,如果通过加强管理、提高人员节能意识、合理设置办公电器的电源管理模式,则完全可实现现有办公产品能耗降低20%的目标。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主要是要明确节能管理的责任人,调动办公设备使用者的节能积极性,可以采用能耗分室计量和定额管理并用的方式来拉动办公设备使用者的节能需求。
这些耗电设备的节能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要想在节能效果上有所突破,首先是要加强人的节能意识,通过无成本的行为节能手段获取收益,而用电数量的明晰是重要的保障手段,从这个角度讲分项计量即“装电表”本身就是节能措施。此外,用电设备都是电的直接利用,不存在过多转换环节,因此,节约的另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提高设备本身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电耗。
参考文献
[1]朱盈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简易判定法探讨——建筑外围护结构瓦度值判定法[J]. 辽宁建材,2009/01.
[2]曹阳.节能玻璃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适用性分析[J].建设科技,2009/01.
[3]赵忠超.既有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节能改造技术分析[J].建筑经济,009/02.
大型公共建筑的定义 篇4
建科[2007]2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设、财政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财务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高耗能的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年耗电量约占全国城镇总耗电量的22%,每平方米年耗电量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是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同类建筑的1.5~2倍,做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工作,对实现“十一五”建筑节能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建质[2007]1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新建建筑要坚持遵循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在建设的全过程中注重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既有建筑要加强用能管理,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管理手段,完善节能管理体系,培育和规范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形成政府监管、市场引导的推进模式,建立促进节能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
(二)工作目标。“十一五”期间,建立健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建立和完善能效测评、用能标准、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节能服务等各项制度,促进既有高耗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和改造。争取“十一五”期末,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总能耗下降20%,节约1100~1500万吨标准煤。
今明两年工作重点是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比较集中的省市,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开展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等工作。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用能标准、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节能服务等制度,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二、严格执行节能标准,抓好新建建筑节能
(三)进一步明确建筑方针。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活动,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国情,既要保证质量安全,又要强调使用功能与经济实用,特别是要考虑运营过程中消耗能源资源的成本,既要考虑建筑外观效果,又要强调建筑结构、设备的节能及环保要求,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杜绝盲目攀比,浪费投资的现象。
(四)强化执行节能标准的全过程监管。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建设的全过程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在规划立项阶段,把能耗标准作为建设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不合格的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项目建成后,必须进行建筑能效专项测评,达不到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五)落实项目建设各方主体责任。建设单位要按照相应的建筑节能要求委托工程项目的建筑设计。竣工验收应包括查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要在审查报告中单列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内容,审查不合格的,不得通过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单位要严格落实设计文件中的各项节能措施,确保质量。
三、加强节能运行与改造,提高既有建筑能源利用效率
(六)开展建立节能监管体系相关工作。今明两年,国家支持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比较集中的省市开展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面积、使用功能、结构形式、能耗总量等基本信息的调查统计,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审计,对能耗统计或能源审计结果的公示,对重点城市中重点建筑进行建立能耗检测平台试点等。各地要按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附件),认真组织实施。
(七)提高运行节能管理水平。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所有权人、业主或其委托的物业管理单位要设立专门的能源管理岗位,聘任具有节能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能源管理工作,通过规范用能行为、优化系统运行、安设调节装置、完善运行管理制度等措施,切实降低运行能耗。各地建设、财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监督检查运行节能管理工作情况,并监测节能效果。
(八)开展节能改造。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所有权人或使用人可以委托专业的能源服务机构对节能改造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投入收益比等进行科学论证,并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组织实施。在改造时应同步考虑采用可再生能源。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在其改造过程中进行监督与管理,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协助。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应当制定节能改造方案,经充分论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进行。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以节能改造的名义对既有建筑进行扩建、改建的,当地建设部门不得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九)加强制度建设。国家将制定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管理办法和《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等,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抓紧研究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并抓好落实。在示范省市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监测情况及能源审计结果,研究制定重点用能单位的用能标准与用能定额,逐步建立超定额加价制度。
(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与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对示范省市的管理模式、技术应用、制度建设等成功经验要积极宣传,扩大影响,努力营造有利于促进建筑节能的社会氛围。
四、完善各项配套措施,保障节能管理工作的落实
(十一)完善经济激励政策。按照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支持重点节能工程、节能新机制的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等。中央财政将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节能监管体系,推进节能运行与节能改造。地方财政也应切实加强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支持。
(十二)加强技术产品保障。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集成和推广应用示范,组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优先支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性好、节能效果显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产品及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淘汰落后的技术、产品。
(十三)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尽快制订本辖区内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形成协调配合、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统一部署落实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和分工。
(十四)强化考核评价管理。各地要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奖惩考核机制,要把节能量纳入本地单位GDP能耗降低的考核目标体系,将节能管理目标及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管理机构及人员工作的绩效考核内容。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将作为全国建筑节能专项检查专项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附件: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附件: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为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监管体系,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逐步建立起全国联网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对全国重点城市重点建筑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和超定额加价等制度,促使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水平,培育建筑节能服务市场,为高能耗建筑的进一步节能改造准备条件。
二、主要工作内容
1、能耗监测。对高耗能重点建筑安装分项计量装置,通过远程传输等手段及时采集分析能耗数据,实现对重点城市、重点建筑能耗的实时动态监测;对能耗统计、能源审计等基本信息实现全国联网,进行汇总分析。
2、能耗统计。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基本情况、能源消耗(电、水、燃气、热量)分季度、的调查统计与分析。
3、能源审计。根据能耗统计结果,选取各类型建筑中的部分高能耗建筑,或部分具有标杆作用的低能耗建筑进行能源审计。
4、能效公示。在政府或其指定的官方网站以及本地主流媒体对能耗统计结果和能源审计结果进行公示。
5、制度建设。制订本辖区能效公示办法;制订本辖区能耗调查与能源审计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节能运行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研究能耗定额标准与用能系统运行标准,逐步建立超定额加价制度;研究探索市场化推进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机制。
三、中央财政支持的组织实施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建节能监管体系。地方财政也应积极支持节能监管体系的建立与运营。
(一)根据各地工作进展,2007年,北京、天津、深圳三个城市率先建立动态监测平台,中央财政给予适当支持;2007年支持示范省市开展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工作。
(二)从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支持北京、天津和深圳三个城市完善动态能耗监测平台,并根据能耗监测平台运行情况、各地工作进展,支持其他具备条件的城市建立能耗监测平台;在起步阶段,继续支持示范省市开展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工作,并逐步建立起用能定额和超定额加价制度。
(三)中央财政资金的申请、审核、拨付、使用等按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2007年中央财政资金申请截止日期为2007年11月10日。
四、工作计划安排
2007年开始在大型公共建筑较为集中且具备一定工作基础的省市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与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2007年示范范围包括: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陕西15个省(自治区)本级及其省会城市。在经过示范取得经验后,2008年开始扩大示范范围,在全国逐步推开。
(一)建立能耗监测平台1、2007年底,北京、天津和深圳三个城市要完成至少20%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用电分项计量装置安装,并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2、2008年采暖期开始前,北方采暖地区示范省市需完成改造区域内锅炉房、换热站的热计量装置安装。年底前,北京、天津、深圳三个城市要完成重点建筑的用电分项计量装置安装,其他省市根据试点情况,逐步推广。到2010年年底完成大多数重点建筑的用电分项计量装置安装,搭建起全国联网的城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
(二)能耗统计
示范省市应根据《建筑能耗统计报表制度》(建科函[2007]271号)、《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要求进行能耗统计,并确定重点用能建筑。
1、2007年11月底前完成能耗基本信息普查;
2、2008年开始根据能源分类计量和用电分项计量实施情况,按季进行能耗统计。
(三)能源审计
示范省市应按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另发)规定方法进行能源审计。
1、2007年11月底前审计不少于当年能效公示要求的各类建筑栋数;
2、2008年开始每年在各类型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排名前50%的建筑中选取审计对象进行审计,对能效高的典型建筑按类型各选取不少于3栋作为标竿建筑进行审计。
(四)能效公示
1、于2007年12月底之前实现建筑基本能耗信息和审计结果的公示:(1)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示范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完成20个省直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能效公示;示范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应完成10个市直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能效公示;(2)商业性大型公共建筑。四个直辖市和深圳市应完成至少20个商业性大型公共建筑(宾馆、商场、写字楼)的能效公示;示范的省会城市、其他计划单列市应完成至少10个商业性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效公示;(3)高等院校。除海南省之外的示范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不少于5所高校的能效公示。
2、2008年开始逐步增加分项能耗指标、综合能效排名、合理参考能耗水平等公示内容,每年对各类型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排名前20%的建筑进行公示,对能效高的建筑按类型各选取3个作为标竿建筑进行公示。
(五)制度建设工作安排
1、各示范省、自治区、自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应于2007年11月底前制定本辖区的能效公示管理办法;
2、示范省市应于2008年12月底之前完成《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在本辖区的实施细则,本辖区能耗调查与审计管理办法;同步推进节能运行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建立,能耗定额标准与用能系统运行标准的研究,超定额加价制度的建立。
五、工作目标考核
(一)国家考核。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全国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的考核范围,建设部、财政部将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二)地方考核。各地应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量考核机制,并纳入本地单位GDP能耗下降的考核目标体系。
六、实施机构及保障措施
(一)财政部负责组织实施对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的财政支持。建设部负责节能监管体系的建设、运营及管理,确保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取得实效。各省(市)直属机关、事业单位、省(市)属大专院校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由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分别会同省级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各市辖区范围内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由市级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二)建立节能监管体系,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把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制度的建立与地方各行业部门的单位GDP能耗下降分解指标任务结合,统一部署落实各部门责
任。
(三)各示范省市应充分发挥现有建筑节能管理、工程质量监管等机构的作用,负责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具体管理工作。
(四)建立节能监管体系,要充分依托具有较强科研实力、设置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及相关实践经验丰富的建筑科研机构、技术服务机构等,整合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能耗监测平台建设、能耗统计、能源审计等相关技术支撑工作。
(五)全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设在建设部信息中心,负责各地能耗监测平台能耗数据信息的统一管理工作。各省市应充分发挥现有的建设信息机构的作用,负责能耗建设平台的具体管理工作。
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教育部直属大专院校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及实施方案另行制定。
附表:工作时间安排表
附表:
附
工作时间安排表
各项内容的实施
完成时间
工作内容
能耗监测
2007年底
北京、天津和深圳市三个城市要完成至少20%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用电分项计量装置安装,并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2008年采暖期开始前
完成改造区域内锅炉房、换热站热计量装置安装。
2008年底前
完成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数据库建设;北京、天津和深圳市三个城市要完成重点建筑的用电分项计量装置安装,其他省市根据试点情况,依据当地实际情况,逐步推广。
2010年底
完成大多数重点建筑的用电分项计量装置安装,搭建起全国联网的城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实现对全国大多数重点建筑实现动态能耗监测。
能耗
统计
2007年11月底前
完成基本信息调查。
2008年开始
每年根据能源分类计量和用电分项计量实施情况,按季、年对能源分类计量和用电分项计量数据进行采集统计。
能耗
审计
2007年11月底前
审计不少于能效公示要求的各类别建筑项目数。
2008年开始
每年对各类型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排名前50%的建筑进行审计,对能效高的建筑按类型各选取不少于3栋作为标竿建筑进行审计。
能效
公示
2007年12月底前
(1)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示范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完成20个省直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能效公示;示范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应完成10个市直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能效公示;(2)商业性大型公共建筑。四个直辖市和深圳市应完成至少20个商业性大型公共建筑(宾馆、商场、写字楼)的能效公示;示范的省会城市、其他计划单列市应完成至少10个商业性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效公示;(3)高等院校。除海南省之外的示范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不少于5所高校的能效公示。
2008年开始
大型公共建筑的定义 篇5
1.单选题 【本题型共5道题】
1.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中规定普通办公室的照明功率密度现行值(W/m2)为(B)。
A.8
B.9
C.10
D.11 2.下列能源中,平均低位发热量较高的是(A)。
A.油田天然气
B.高炉煤气
C.气田天然气
D.焦炉煤气
3.通过改善围护结构方案达到节能目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B
A.增大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B.减小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
C.减小围护结构的保温能力
D.增大围护结构冷风渗透量
4.电力系统功率单位是(A)。
A.KW)。B.KJ
C.KvA
D.KL 5.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内容不包括(A)。
A.公共机构人员私车的能耗情况
B.能源消费计量、监测和统计情况
C.节能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情况
D.能源管理岗位设置以及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
2.多选题 【本题型共3道题】
1.关于分布式能源说法正确的是(ACD)。
A.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B.其一次能源以直供用户端的电力、热(冷)力、干燥、海水淡化、燃料提质等多能输出,二次能源以气体或液体燃料为主、以可再生能源为辅的多能源输入
C.由于系统采用了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原则,在系统效率方面,年均综合效率可达70%以上
D.具有综合能效高、清洁环保、安全性好、削峰填谷等多重优点,是一种清洁能源
E.对于采用分布式能源中心供冷供热的项目,评估单位无须注意能源中心供冷供热的时间
2.暖通空调系统是能耗的重点,也是耗能的大户,空调系统的技术方案可通过以下内容进行细化(ABCDE)。
A.空调室内设计参数
B.冷热源系统、空调水系统、空调风系统设备及其参数
C.各功能区的空调设置方案 D.空调冷负荷估算及其依据
E.空调智能化控制系统
3.公共建筑能耗主要包括(ABCDE)。
A.照明能耗
B.空调与通风能耗
C.生活热水供应
D.办公设备
E.建筑其它设施能耗(如电梯,给排水设备等)
3.判断题 【本题型共5道题】
1.不同建筑功能区域的用能要分别估算,但确定项目用能时间时无须结合项目特点。N
Y.对
N.错
2.对于审批制项目,《项目申请报告》可以作为节能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N
Y.对
N.错
3.公建项目的主要用能设备方案评估可以包括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暖通空调系统、电梯设备等。Y
Y.对
N.错
4.了解改扩建前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能源利用状况的有效途径是现场调查及协调。
Y Y.对
N.错
5.对于各类公共建筑(办公楼、酒店、医院、商场等)进行节能评估时应平等对待。N
Y.对
建筑定义 篇6
作者简介 · · · · · ·
季元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1945年生,祖籍江苏。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从事过建筑施工、建筑结构研究、建筑设计及建筑教学等工作,曾任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南京市第二建筑设计院院长。1994年调清华大学任教。
目录 ······
目录:
1.不同的声音……031
日本著名结构工程师川口卫先生认为“鸟巢”的浪费令人“哑然”,“该巨大体量支撑的不过是自己本身的重量,成为非常没有效率的构造物。……相当于生物进化中的巨大恐龙”。这只是一个“外行”的狭隘的偏见,还是在告诉我们中国建筑界的价值观和审美倾向确实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2.建筑是什么……039
新中国成立初,建筑是“社会主义内容加民族形式”。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很难再对建筑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建筑是什么?答案在每人心中各不相同,它反映了各种不同的价值观、文化素养,甚至伦理道德……
3.结构理性主义的现实意义……057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系统的开发 篇7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目前建筑运行期的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并且还在继续增大,随之带来的能源不合理使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节能减排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目前,虽然许多国内外智能化设备生产商宣称产品具有节能策略,但也就是推理性地给出产品的节能指标,究竟其产品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能真正发挥节能作用?节能效果如何?没有检验的标准和方法。因而也有人提出疑问,智能建筑内增加了不少的智能化设备,这些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也耗能,智能建筑究竟能否节能?
在建筑物的整个节能周期中,建设期的节能大约只占25%,运营期的节能维护和管理则可达到总节约能耗的75%。因此,如果能实现建筑运营期的智能化管理,则能大大提高建筑物节能率。要实现智能化管理需要一套有效的智能化系统,一些智能建筑也安装了BAS,但基本上都作为设备状态监视和自动控制使用,没有达到节能的目的。
基于上述原因和节能管理需求,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它是一个管理工具,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建筑内的硬件产品,收集实时能耗数据来指导节能,避免浪费,充分发挥建筑智能化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
2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是建筑物运行期的能源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基于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模型算法,挖掘历史能耗数据,为能耗统计分析、节能诊断提供数据依据。
平台适合政府机构、大型公共建筑、机场、体育场等大型场馆的能源综合管理,是一套能源消耗可视、能源成本可知、能源使用可控的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
2.1 设计理念及目标
系统是基于“按需供能,智慧节能”这一思路来指导设计和开发的,就是要让系统在不同的应用场景设定不同的用能模型,同时也给建筑添加智慧的大脑,智慧调节,避免浪费。
总体目标是:以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硬件为保障、软件为核心,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商业智能(BI)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技术,对建筑物内的能耗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对建筑物内的能源设备进行系统化的协调和优化运营策略,提升建筑物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智慧化水平,实现能耗的科学利用和节能的持续增效。
2.2 系统网络拓扑图
(图1)
2.3 系统功能
系统遵循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能源消耗监测、统计相关技术规定和技术导则,其功能齐全,可广泛应用于不同大型公共建筑物内的水、电、燃气、集中供冷(热)制冷(热)量能耗数据的监测、统计分析、节能诊断,实现能耗的科学利用和节能的持续增效。平台具有如下主要业务应用功能:
2.3.1 数据采集
系统能够快速、全面、精确地收集各种能耗数据,提供支持OPC标准的数据项浏览、配置功能,可方便接入能源子系统OPC服务程序,同时包含RS232/422/485串口协议、TCP/IP网络协议、OPC、ODBC、BACnet、ModBus、API、OCX或专用开发包等多种通讯协议和通讯连接方式。
2.3.2 运行监测
系统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智能仪表、设备和各类能耗数据用统一的软件界面进行实时监视和管理。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进行监测,以2D、3D电子地图方式和动画、文字、图表等形式的人机界面展示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和各种能耗信息,并提供交互手段。
2.3.3 预警功能
对于能耗使用超限,能源设备运行、网络状态异常系统故障等现象,系统提供文字、声音、短信、声光多种提前预警功能。
2.3.4 能耗定额
提供年度节能计划和节能计划执行情况管理功能。可实现企业每年节能计划的制定、审核、查询等,节能计划执行情况查询,实际能耗情况和年节能计划对比分析,对于超过计划的值给予红色标注性显示。
2.3.5 能耗分析
系统具备完善的统计分析功能,可对分类分项能耗数据、能耗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可实现各重点公共机构、重点行业、各区县的能耗数据的日、周、月、年内的能耗报告、能耗统计、能耗比较和能耗排名。也可以实现企业内分类分项能耗数据的日、周、月、年时间段内的能耗报告、能耗统计、能耗比较和能耗排名。
2.3.6 节能诊断
主要针对能源使用的消耗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检测、核查、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公共机构通过审计能够发现能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节能诊断的本质就在于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开展能源诊断和审计可以为用能单位带来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效益,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有利于加强能源管理,使节能管理向规范化和科学化转变,有利于促进能源管理的信息化,减少能源管理的工作量。
2.3.7 优化运行
根据能耗诊断、审计结果,实现设备的优化运行策略,如人为控制和联动时间表策略,可根据具体应用情况完成自动控制照明开关,冷却塔台数、新风阀门、冷热流量阀门等操作,能源达到需量控制,在能耗优化运行的基础上实现节能管理。
2.3.8 设备维保
在设备的使用期内,加强对能源设备的管理,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设备,为设备的优化运行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设备维保包含设备报修与维修、设备保养两部分业务。
(1)设备报修与维修:主要是对故障中的设备维修生成报修单,处理报修以及维修完毕的结果信息反馈和处理。
(2)设备保养:主要是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保养工作,降低运行成本、延长能源设备的使用寿命。
2.3.9 安全管理
对用户登录、注销和用户身份控制操作,系统提供多级别权限和用户身份管理。对特定用户完成授权登录后,可对特定工作区域、工作对象进行监视、控制、管理操作。对于用户下发的每一条有关系统控制的命令,系统均提供安全验证机制。只有通过了安全验证机制方能进行控制。所有操作都被系统以日志方式记录,以便后期查看。
2.4 系统特点
(1)丰富的数据采集能力和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为能耗的统计分析提供依据。
(2)丰富的数据分析图表,为节能诊断、改造提供科学的数据分析依据。
(3)能改变目前粗放式的能源利用模式,实现精细化的用能管理。
(4)提升节能水平,降低运营成本,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不需要投入资金就可以节能10%~15%。
2.5 在大型公建节能中的作用
(1)可以实现能耗数据的远程实时传输、能源动态监测、分项分类分户计量、能耗定额和指标考核、能效分析评估、能源使用可视化管理、用能情况分析、设备运行控制、用能优化策略和能源管理决策支持。从而提高建筑能源管理运营综合指标,大大降低能源费用实现绿色建筑创建和管理的目标。
(2)能够提供多种能耗分析,如月(周)同比、月(周)环比、排名等方式,可实现对区域能耗、设备类型能耗进行分析,分析时段可提供日、周、月、年分析以及任意指定时段内的数据分析。
(3)能够建立多种能耗评估标准,如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准值、设备能效指标、建筑能耗评分等级标准、设备运行状态评分标准等评估标准,方便与国家相关规范中的能耗评估标准比较。
(4)能够提供可优化的策略方案,为管理决策者主动调整建筑运行能耗的改善性措施和方向,实现建筑能源使用效率逐步优化的目的。系统提供对不同能源使用管理方案的能耗评估,不断完善最优能源使用路线。
3 结束语
总之,建筑能源综合管理系统好比建筑的医生和护士,通过对主要用能设施、设备进行能耗分项计量,为建筑诊断能耗病情。对空调机组、水泵、风机、照明回路等安装分类能耗计量表,可以实时、准确、详细地掌握每个用能终端的能源消耗数据。通过数据仓库技术对实时获取和传输的能耗数据按能耗数据库模型进行存储并建立能耗模型,对建筑物从多个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审计,采用动态曲线、图表的形式,及时发现能耗漏洞,协助建筑管理人员发现建筑用能系统存在的问题,找到能耗过高或者不合理运行的设备或系统,并给出改进节能运行管理的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3.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2]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2.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3]黄孝斌.物联网助力城市信息化发展——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中国科学院,2010年3月
[4]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11月28日
[5]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
历史建筑的再定义 篇8
《圣经》新约福音书中的基督受难的相关段落)的壁画在它的所属地,西班牙博尔哈的Santuario de Misericordia教堂已经成为颇为闻名的旅游景点,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团与这幅“野兽基督”壁画争相合影留念,随之而衍生出的各种ps恶搞、cosplay和玩偶产品也在互联网上迅速窜红。
这幅壁画最早是西班牙博尔哈Centro de Estudios Borjanos研究机构收到的捐赠艺术品,来自19世纪艺术家埃利亚斯·马丁内斯孙女的慷慨捐赠。此颇具古典主义写实风格,带有动人悲悯神情的基督像曾使Santuario de Misericordia教堂生辉——虽然在灾难性的“修复”后,教堂名气更是前所未有地看涨。相关机构出具了文物历经“修复”前后的参考资料:原始态,剥损态和最后机构查验“修复”态的样子。“修复”的老人住在教堂边,作为一位热心的居民和教徒,想必她已经很早就注意到这件精美壁画所遭受的损坏。出于善意,她自备颜料决定亲自动手将之修复。但遗憾的是,即便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繁盛年代,绘画也是一项专门
的工匠技术活。事后,八旬老太也表示,在修复的过程中她已无法控制住局面了……原本带着荆冠的耶稣举目望天的脸仿佛是被套上了一只毛茸茸的头罩,五官组合颇为抽象;基督眼看
着从学院风直接穿越到20世纪的“野兽派”。
无论是历史建筑本身还是其所附属的装饰部件,其文化价值在于历史的承载和见证,维持原貌才是最佳的方式,一切修复都应在不破坏其属性的基础上完成。在内陆,这种一边申遗保护,一边却又因城市规划和房产开发而痛失诸多真正值得被保护的历史古迹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些不可移动、也无法再生的文物建筑、名人府邸正以飞速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消失,惨遇拆除厄运。
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 篇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展览、游园会等大型活动与日俱增。伴随着大型活动的增加,大型活动的公共安全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其中风险评估是大型活动公共安全的核心和关键。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可以使主办方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风险危害和损失,以最有效的安全成本投入,获取活动的安全运营和效益。
一、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的涵义
我国《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规定,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体育比赛活动,演唱会、音乐会等文艺演出活动,展览、展销等活动,游园、灯会、庙会、花会、焰火晚会等活动,人才招聘会、现场开奖的彩票销售等活动即为大型活动。其他很多学者、机构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大型活动的概念,如《北京市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定义大型社会活动(简称大型活动)为主办者租用、借用或者以其他形式临时占用场所、场地,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览展销、招聘会、庙会、灯会、游园会等群体性活动。
一个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是由许许多多的安全要素组成的,层层相扣、缺一不可,形成一个管理系统。在这个管理系统中,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是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即在每一场大型活动举办前,确定大型活动的主客体、收集各方面信息和确定方法,通过广泛收集可能导致各类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预先识别大型活动潜在的各类威胁、弱点,评估面临的风险种类等级、可能造成的影响,对危机灾害后果进行准备和预警,制定应对的安全策略建议和安全解决方案,为规避与调整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
二、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举办的大型活动也越来越多,虽然制定了管理法规和风险处置预案,但由于公共安全方面的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研究不够系统、科学,处置预案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以致个别大型活动发生重大事故,付出了沉重代价。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大型活动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包含应急预案研究),并付诸实践,填补国家在该领域的空白,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如今全球恐怖活动的猖獗,大型活动往往成为恐怖活动袭击的目标,为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大型活动公共安全特别是风险评估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可以预先评估出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根据这个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同时风险评估也有助于进行安保人力资源的有效分配。
三、公安机关在大型活动中的作用
各级公安机关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警动员、全力以赴、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各类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保障各项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公安机关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大型活动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对重大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公安机关内部成立安保工作的领导机构,而且一般都是由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挂帅,协调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对活动安保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二、在活动开始前,进行实地检查,看看场地和有关安全设施,全面了解有关情况,认真审核承办单位提出的申请,督促承办单位制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方案,落实各项安保措施。
第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周密的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第四、加强活动现场周边的交通、治安秩序管理,为大型群众性活动的举办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对主办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不安全隐患督促解决,进行整改,而且根据需要,安排警力维护活动现场的秩序。
四、我国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的现状
国际上对社会治安风险评估的研究远远早于我国,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形成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软件,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标准,其有关核心技术和方法对我国高度保密。我国在大型活动中引入风险评估时间还很短,虽已初步积累了一些理论研究成果和实战经验,但还处于摸索阶段,主要还是由公安机关针对少数有影响的官方大型活动(例如奥运会、世博会)进行风险评估,对一般的官方大型活动则很少进行,对于民办的大型活动更不会进行风险评估。
首先,我国公安机关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多年来,公安机关对大型公共活动采取的主要是经验式管理,各地各级公安机关在管理力度、安全要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有随意性,使主办单位无所适从。民警对风险评估的理论知识了解太少、评估方法单
一、套模式、流于形式,使该工作失去了科学性和真正的意义。
其次,我国在法律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只是界定了大型活动安全风险所必须要执行的方向,没有落实到风险评估工作实际工作中的操作环节。致使评估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可依,也没有执行的标准和规范。例如:对于民间大型活动,《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第3条规定,大型群众性活动坚持承办者负责、政府监管的原则;第4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但并没有明确大型活动风险评估的主体,也没有规定是必需条件。
五、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一)确定风险评估的范畴
1、参与人员。观众数量、生理、素质、组织程度、心理承受能力、自护能力等信息;活动参与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及情绪控制能力、安全责任人、保安公司和保安员、安保制度和赔偿能力、安保工作经验、安保培训与演练、与场地方的关系等;内部环境人群构成、人群容量、人群规模密度及外部环境流动人员密度、人流疏散或控制适应性。
2、活动环境。活动场所的内部环境,其中主要包括:公共设施、停车场地、区域开放度等。活动场所及周边区域自然条件,其中主要包括:气象、水文、地质,交通、周边建筑、商业密度的适应性、加油(气)站、危险化学品仓库、铁路线、高速公路、河流可能造成的影响等。参与服务各方使用的音响、焰火、灯光、大屏幕及主题内容对公共环境的噪声、视觉、交通的影响。
3、设备设施。活动场所内部设备、设施主要包括:重点要害及实体防范目标的数量及分布图、水、电、气、热设施、消防、安全防范、应急出入口和广播、通讯、环境通风系统、疏散通道、临建结构、安检防爆设施与活动安全的适应性。策划活动所需搭建的舞台、观众看台、经营设施、高空作业及悬挂、宣传媒体、疏散引导标识、临时安全防范、临时用电等设备设施。
4、其他特殊方面。活动策划方案及方案中涉及到的主要环节、具有社会影响和关注的节目、重要或社会特别关注人物参与情况,政治影响及活动的互动性;各方组织服务经验及能力、事故灾害偿赔能力、主管机关制约力、活动邀请的嘉宾和参加领导的级别、反恐防爆、群体性事件等;活动各项内容组织方案和所采取的预案措施;各个工作方案的培训及演练;食品、饮用水、医疗救护安全保障。
(二)收集、整理风险评估所需资料
1、审批阅读文献材料。收集大型活动的基本资料包括主办单位的性质及隶属关系、举办活动的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大型活动的历史资料、批文、资质证明、活动安全工作方案、安检设备的证明材料、活动使用的证件和门票等;大型活动场地方的安全运营纪录、活动的安全责任人和现场负责人、事故及故障资料、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的安全状况等;参加活动单位的基本情况、国内外相关法规、安全技术标准及建设项目资料、观众群体类别、安全设施设备的具体情况,以及应急出入口、消防设施等重点部位情况。
2、现场勘察。现场勘察是获取信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现场勘察可以使风险评估人员亲临现场感受实际环境、验证已经收集的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同时可以对已经收集的信息加以补充。
3、通过交流获取信息。风险评估人员与主办方就大型活动的流程细节、主要风险点、过去举办类似大型活动的经验教训进行交流。通过交流获得书面上没有的信息做好记录以便更好的进行评估工作。
4、情报工作。通过与政府部门、气象部门、地震预防部门等进行沟通收集和活动有关的信息。例如高危人群对这次活动是否有所动静,了解恐怖分子、高危人群的信息。
5、及时收集、了解社会舆论。通过对报刊、杂志、新闻、互联网等大型媒体对举办大型活动的相关信息的整理和提炼,了解大型活动社会关注程度,发现和积累一些潜在的、有价值的情报信息。通过群众监督,民情反馈等,了解特定群体的心理情绪、思想以及带有倾向性的社会动态。
(三)确定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大型活动的特点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按照不同标准,风险评价的方法可为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半定量分析方法。各种方法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分支方法,例如:定性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强弱机威SWOT”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等。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有很多种,每种评估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选择什么样的评估分析方法应依据评估目的、评估对象的特点、占有资料情况、评估费用以及评估方法的应用范围等条件来决定。有时还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评估分析方法,相互验证评估的结果,借以提高预测的质量。
(四)进行演练和修改
评估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进行演练及不断修改。演练可增强队伍的整体能力,充分熟悉评估的内容。管理者也可以通过演练,发现评估中的不足并不断加以完善。
(五)编制风险评估报告
在获得风险信息资料、确定风险评估方法、进行演练之后,要整理、归纳风险评估结果,以便公安机关、主办方、承包方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保卫工作,编制一份完整的风险评估报告。
六、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控制
仅仅对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而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评估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在风险评估后公安机关、大型活动主办方、场地提供方就需要对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控制机制。可以采取以下风险控制策略:
取消和避免风险:如果面临的风险过高,就必须取消活动的所有组成部分。例如:由于降雨的影响而遭到取消的大型活动中,露天活动都是其中之一。面临的主要风险并不是会造成观众的不适,而是受到漏电的威胁。
减轻风险:不能消除的风险就要想办法将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为了消除活动所有可能的安全隐患,可能需要检查每一个参加者。很显然,这种解决办法是无法实行的,这时就要采取风险最小化战略,比如说在更加显眼的地方安装一个金属探测器或设置安全警卫。
降低已发生风险的危害程度:安全计划的一个主要部分就是为可能的已发生问题制定快速有效的反应措施。对工作人员进行基本急救技能的训练可以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活动管理者无法排除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可以准备相应的应急方案以控制影响。分散风险:如果风险可以通过不同领域进行分散,那么即使出了一些差错,造成的影响也可以降低。其中一个战略就是分散现金提取点,如售票口,这样即使发生偷窃也不会威胁到整个活动的收入。拥有多个赞助商也是分散风险的一个途径。即使有一个赞助商中途撤出,也可以通过增加其他赞助商的份额来弥补。
转移风险:可以将风险转移给对活动某方面负责的团体。转包商需要承担活动的部分责任。转包合同中通常都包含一个条款,在活动期间转包商为自己设备的安全和员工的行为负全责。在澳大利亚,大多数演出团体在参加活动前,都要求投保公共责任保险。设计备份和替代方案:如果有什么事情出了差错,可以通过使用替代方案来挽救整个形势。例如为了防止突然断电造成的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备用发电机是大型室外活动的必备装置。
对风险控制中成功和失败的例子进行评价是计划未来活动的中心任务。对反馈进行分析和反应是这一过程的必需环节。
【大型公共建筑的定义】推荐阅读: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08-14
大型文化建筑09-10
大型公用建筑10-02
大型高层建筑08-22
建筑工地上的大型起重机怎么加高?10-03
大型工程建筑管理06-15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10-19
大型建筑消防设计分析论文06-22
浅谈大型商业建筑的设计要点及发展趋势论文09-26
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