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

2024-10-19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精选11篇)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 篇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由于建筑空间体量巨大,其中涵盖了百货、超市、专营店、餐饮、影院等多种业态,人员密集,设备众多,火灾危险性比普通建筑突出,给工程设计带来很多困难,尤其是疏散宽度不足、疏散楼梯在首层无法直通室外等安全疏散问题,工程实际与执行规范的矛盾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亚安全区”应运而生,即在建筑内划定特定的区域,通过强化区域内的安全措施,提高这一特定区域的安全度,建筑内的人员疏散到达“亚安全区”,即可视为相对安全,再通过“亚安全区”的疏散设施疏散到室外安全地点。

在工程设计实际中,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物内的“亚安全区”一般是结合建筑物内起贯通、连接作用的步行街或休闲区域一并考虑,通过设置“亚安全区”,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方面的矛盾。但是,如何确保“亚安全区”的安全性却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实际工程设计中,往往也只是对“亚安全区”的防火分隔、内部的自动消防设施和装饰装修材料采取一定的强化措施,如对边界处相邻商铺的隔墙采用“钢化玻璃加窗喷”的形式进行保护,对边界处相邻营业厅的隔墙控制防火墙和防火卷帘的设置比例等,而对设置“亚安全区”的建筑结构、“亚安全区”自身的区域条件、安全疏散条件、自然通风条件却强调不多,以致有些设计人员认为,只要有一个宽度足够的走廊,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视为“亚安全区”,由此造成一些工程滥用“亚安全区”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某商场单层面积约9 000m2,建筑平面为四方形,中部设有一个中庭(如图1所示)。原本是规范中明确规定的设有中庭的建筑,设计单位提出的方案中却以中间阴影区域作为“亚安全区”为由,不仅不执行规范中对中庭的防火设计要求,还将环绕中庭四周的营业厅与环廊的开口作为疏散出口,直接计入商场的疏散宽度,这显然是对“亚安全区”的极大误解。

对于是否需要设置“亚安全区”,设置“亚安全区”的基本条件,以及如何确认“亚安全区”的安全性,笔者认为应该着重考虑以下方面。

1“亚安全区”定位

“亚安全区”不应该作为商业建筑常规的疏散设计方式,只能作为超大规模商业综合体建筑解决疏散问题的辅助方式。换言之,只有当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短边长度或者最小进深达到一定值且单层建筑面积超过一定值时,才会真正出现“亚安全区”的设置需求。由于规范要求商业营业厅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当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安全疏散距离可再增加25%,即:如果商业建筑要满足疏散楼梯在首层直通室外的要求,其短边长度或者最小进深不宜大于75m,这对于超大规模商业综合体建筑是不可能做到的。对于这样的工程,仅凭消防方面的因素,并不能阻止其建设,但这类工程安全疏散设计无法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尤其是疏散楼梯在首层无法直通室外的问题客观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亚安全区”是不得已的折中办法。因此,允许超大规模商业综合体建筑内设置适当的“亚安全区”还是有必要的,但应当对“亚安全区”的净宽、净高、疏散楼梯数量、防排烟等设置条件进行严格限制。除超大规模商业综合体建筑外,当普通商业建筑需按要求划出这样一片区域作为非营业区时,实际上肯定是不经济、不现实。在四川省的实践中,目前采用“亚安全区”设计的工程,其短边长度约为130~150m,单层建筑面积约为2万m2以上。

2“亚安全区”分类

一般来说,超大规模商业综合体建筑设置“亚安全区”的目的,一是解决部分疏散楼梯在首层不能直接对外的问题,这应该是设置“亚安全区”最主要的目的;二是解决部分防火分区疏散宽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问题。因此,根据设置目的不同,可以把“亚安全区”分为两类,一类仅仅解决部分第一个问题,另一类则是兼顾两个问题的。此外,根据“亚安全区”设置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地下层“亚安全区”和地上层“亚安全区”。不同分类“亚安全区”的设置区域以及设置要求应该有明显的区别,当需要兼顾弥补疏散宽度不足或者“亚安全区”设置在地下层时,“亚安全区”的设置要求应该更加严格。

3 地上“亚安全区”安全性的界定条件

3.1 区域条件

顾名思义,“亚安全区”是接近于室外空间的准安全区域。因此,“亚安全区”的净宽至少应该满足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的要求,由于“亚安全区”是针对超大规模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特殊区域,这类建筑一般均为高层建筑,因而建议“亚安全区”的净宽不应小于13m,这在实际工程中也基本能做到。另外,“亚安全区”的净高一定要尽量满足通天、接地的要求,即“亚安全区”上部应该能与室外空间连通,下部则应该是建筑的首层地面,中间各层通过连廊、天桥交通连接。“亚安全区”相当于在建筑物内划分出一条防火隔离带,将超大规模商业综合体建筑分成两部分或者更多部分,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分隔的方法控制“亚安全区”两侧区域的火势蔓延。

如果结合规范中明确提到的,当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以及在消防扑救面的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的规定,那么在考虑超大规模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地上“亚安全区”时,其首层应该能够满足消防车通行的要求,其余各层还应设置不小于两处的消防救援窗,即地上“亚安全区”至少要保证有两个尽端能够自然采光和通风。

3.2 自然排烟条件

现行规范对中庭的防排烟设计中,要求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原因是烟气上升有“层化现象”,超过12 m时自然排烟效果得不到保证。“亚安全区”的净高一般均超过12m,按规范要求应该设置机械排烟系统,但是“亚安全区”与中庭并不完全相同,它一般是纵贯建筑物内部的、狭长的区域,当“亚安全区”有足够的可开启天窗面积时,已经接近于一个室外通道,再加上“亚安全区”大于13m的净宽,且至少两个尽端开窗,实际上“亚安全区”两侧的区域可以视为通过室外天桥或连廊连接的两幢建筑,且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这对于防止超大规模商业综合体建筑区域间火势蔓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亚安全区”尽量考虑自然排烟方式,如在顶部设置可开启的天窗,可开启天窗面积不小于地面面积的70%,使得“亚安全区”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保证。

在工程实践中,目前已有很多项目设计了顶部大面积的平开玻璃天窗,采用自动、手动以及机械应急开启方式,通风排烟的效果非常好,见图2所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顶部的玻璃天窗在设置时有一定的坡度,即使在电动控制完全失效的情况下,释放锁定装置,玻璃天窗在重力作用下也可以完全打开。因此,关闭天窗可能需要电动或者手动控制,可靠性差或者需要的时间长,但开启天窗却是绝对可靠、快捷的,基本上可以避免无法开启天窗的情况,这对于火灾情况下确保“亚安全区”的自然排烟条件极为有利。

3.3 疏散条件

由于人员到达“亚安全区”后,需要步行到“亚安全区”的疏散楼梯疏散,到达底层后,还有可能重新回到“亚安全区”,再通过其对外的出口才能真正疏散到室外的安全地点。因此,通过“亚安全区”疏散的人员采用的是二次疏散或者接力疏散的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疏散线路延长、疏散时间增加的问题,而因为这方面的规定不明确,这也恰恰是目前进行“亚安全区”设计时最容易忽视的。有的“亚安全区”设计方案中,首层直接对外出口之间的距离达到170m,疏散楼梯之间的距离达到120m,这对于紧急情况的人员疏散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强化“亚安全区”自身的疏散条件,具体来说,在考虑其疏散设计时,首层应尽可能多地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其余各层必须设置独立的疏散楼梯,不得与其他防火分区的楼梯合用,并且尽量缩小疏散楼梯之间的间距。由于“亚安全区”的疏散已经是二次疏散,因此其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现行规范对营业厅、餐厅中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大于60m的要求,再考虑到步行因素,建议“亚安全区”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最大距离控制在50~60m。

3.4 首层独立“亚安全区”的设置要求

有些大型商业建筑,为解决部分疏散楼梯首层不能直通室外的问题,提出只在建筑首层设置“亚安全区”的方式也是可行的。仅在首层设置的“亚安全区”,其上部允许是楼板,可以不与室外连通。同时,部分技术措施要进行相应调整,如“亚安全区”不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则应采用正压送风防烟的方式;与“亚安全区”相邻的营业厅应严格落实机械排烟系统的设计,并适当加大排烟量;与“亚安全区”相邻的封闭商铺,无论面积大小,均应设置排烟口,多个商铺共用一套排烟系统时,应对集中排烟的商铺总面积进行限制,建议控制在200m2以内;除“亚安全区”的设施设备外,其他防火分区的排烟风管、电气线路等设施不得穿越“亚安全区”等。“亚安全区”的净宽、边界分隔措施以及安全出口间距等要求则与前述内容保持一致。

4 地下“亚安全区”安全性的界定条件

4.1 区域条件

当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地下层作为商业性质使用时,应严格执行规范要求,慎重采用“亚安全区”的设计方式,确实需要设置“亚安全区”时,不应低于GB 50098-2009《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中避难走道的设置要求,尤其要强调的是,地下层的“亚安全区”与地上层的“亚安全区”应当严格分开设置,不容许合并设置。这是因为现行技术规范中对建筑的地下层与地上层有严格的防火分隔要求,即使是疏散楼梯这样相对安全的区域,也不允许地下层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必须共用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首层与地下层的连通部位完全隔开。“亚安全区”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一个上下连通的贯通空间,将地下层与地上层的“亚安全区”严格分开设置,对于提高“亚安全区”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4.2 疏散条件

地下“亚安全区”至少应设置两处直通室外或者直通地面的出口,可以利用下沉式广场作为安全出口。地下“亚安全区”的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首层应直通室外,楼梯之间的距离应与地上“亚安全区”的要求一致,即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最大距离控制在50~60m。需要注意的是,其他防火分区开向地下“亚安全区”的出口必须设置前室。

4.3 防烟条件

“亚安全区”主要是人员疏散的区域,从设计的角度看,区域内不允许出现营业性商品,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也有严格控制,内部的可燃物非常少,再加上对电气线路、通风管道的敷设要求、材料选型等方面的强化措施,自身起火燃烧的可能性极小。在火灾情况下,其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与“亚安全区”相邻区域的烟气侵入。因此,建议地下“亚安全区”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的方式,旨在保证“亚安全区”内形成一定正压,以阻止区域外的烟气侵入;同时,与地下“亚安全区”相邻的营业厅、商铺也应严格落实机械排烟系统的设计,并适当加大排烟量。

5“亚安全区”设计的其他问题

(1)设置“亚安全区”主要是为了解决超大规模商业综合体建筑疏散设计的问题,但“亚安全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室外空间。因此,需要对首层通过“亚安全区”进行二次疏散的楼梯所占比例,以及其他防火分区开向“亚安全区”的安全出口净宽之和占设计所需疏散总宽度的比例进行明确,具体的比例需要进一步调研分析。

(2)地上“亚安全区”是上下贯通的空间,如果各层的挑空面积过小,不利于“亚安全区”自然通风排烟,但挑空面积比值越大,对各层容纳人员滞留以及便捷通行又是不利的。因此,需要对各层的挑空面积比例进行明确,合适的挑空面积比值需要进一步调研分析。

(3)超大规模商业综合体建筑中,可能出现“亚安全区”的建筑面积远远超过规范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那么,“亚安全区”是否需要再划分防火分区;除首层独立“亚安全区”外,地上“亚安全区”不划分防火分区的方式是否可行需要进一步调研分析。

(4)“亚安全区”内不得设置任何形式的商铺。为确保“亚安全区”的安全性,有必要明确该要求。

6 小结

通过对亚安全区的设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只允许超大规模商业综合体建筑设置“亚安全区”作为辅助疏散方式。

(2)地上层和地下层的“亚安全区”应独立设置。地下层设置“亚安全区”应特别慎重,确需设置时,不应低于GB 50098-2009中避难走道的设置要求。

(3)仅在首层设置的“亚安全区”,只能用于解决部分疏散楼梯首层不能直通室外的问题。

(4)建议“亚安全区”的净宽不小于13 m,“亚安全区”的安全出口之间距离不超过50~60m。

(5)地上“亚安全区”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防烟方式,建议顶部可开启天窗的面积不小于70%,其余各层确定合适的挑空面积比例范围。

(6)首层独立设置的“亚安全区”和地下“亚安全区”采用正压送风防烟方式为宜,同时与“亚安全区”相邻的营业厅、商铺应严格落实机械排烟系统设计,并适当加大排烟量。

(7)首层通过“亚安全区”进行二次疏散的楼梯所占比例、其他防火分区开向“亚安全区”的安全出口净宽之和占设计所需疏散总宽度的比例以及挑空面积比值范围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明确。

摘要:对商业建筑是否需要设置“亚安全区”进行分析,并着重从如何提高“亚安全区”自身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对“亚安全区”的设置区域、安全疏散、排烟方式等的界定条件进行探讨,为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亚安全区”设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建筑,亚安全区,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郑良锋,傅胜兰,黄志强.议“亚安全区”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12):1134-1136.

[2]谢元一,胡忠日,张晓明,等.采用亚安全区概念解决大型商业消防安全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7):699-701.

[3]刘珠峰,刘静.某商业综合体消防性能化设计探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7):702-704.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 篇2

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深刻汲取近年来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火灾事故教训,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市安委办统一部署,经区政府同意,区安委会决定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原则,组织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及时化解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隐患,推动消防安全防范责任措施落实,不断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二、整治时间

2018年8月至10月。

三、整治范围

1.大型商业综合体。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含)以上的集购物、住宿、展览、餐饮、文娱、交通枢纽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不包括住宅和写字楼部分的建筑面积)。

2.商场市场。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单体建筑面积大于5万平方米(含)以上的商场、商店、超市等商业经营场所,以及总占地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含)以上或总建筑面积大于5万平方米(含)以上的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商业经营场所集中区域。

四、整治重点

(一)消防行政许可。

建筑是否依法办理消防设计审核、竣工验收手续;建筑内场所是否依法办理消防设计审核、竣工验收或备案抽查手续;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是否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二)建筑平面布置。

1.场所实际使用功能是否与原设计功能一致;平面布置是否与消防行政许可档案图纸相符。

2.经过建设工程特殊消防设计专家评审的项目,是否按照特殊消防设计方案及专家评审意见逐条落实。

3.防火分区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或经批准的特殊设计文件要求。

4.消防控制室是否位于首层,并能直通室外。

5.设有儿童活动场所的,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以及江苏省《儿童活动场所消防监督检查指导意见》相关要求。

6.防火间距是否违规占用;消防车道是否违规占用、堵塞;中庭、走道或室内步行街是否违规占用。

7.天井、下沉广场、室外通道等部位是否擅自增设封闭顶盖且未设置排烟设施。

8.建筑是否存在违规使用易燃可燃材料为芯材的彩钢板等。

9.餐饮场所食品加工区的明火部位是否靠外墙设置,并与其他部位进行防火分隔。

10.电影院与其他区域是否有完整的防火分隔并设有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11.是否存在原商业功能调整为餐饮、娱乐、儿童活动场所等功能,造成疏散宽度不足或防火分区超面积。

(三)内部装饰装修。

1.场所是否采用易燃可燃装修材料装修。

2.特殊功能库房(如冷库)保温材料是否符合燃烧性能要求。

3.内部装修改造是否擅自改变使用性质,导致建筑耐火等级、安全疏散、消防设施设置等不符合要求。

(四)安全疏散设施。

1.疏散楼梯、安全出口设置数量或形式是否符合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

2.安全出口是否锁闭、占用;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是否堵塞;消防控制室前室、合用前室等人员经常通行处的防火门是否设置为常开式防火门。

3.疏散指示标识、应急照明灯具、事故广播等消防设施是否存在毁损或缺失现象。

4.内部公共区域、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间是否存在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或充电现象。

5.建筑外墙是否违规设置影响逃生、自然排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五)防火分隔措施。

1.水、电管井防火封堵是否完整;电缆桥架内部防火封堵是否到位。

2.防火分区竖向及横向分隔是否到位。

3.防火墙、防火分隔处建筑伸缩缝、管线穿越防火分区等位置防火封堵是否完整。

4.防火卷帘、防火门等防火分隔设施是否保持完整好用,配件是否齐全、顺序器安装方式是否正确;防火隔间、下沉式广场、前室、避难层(间)是否被占用。

5.商业仓储区、特殊功能库房(如冷库)是否与其他功能区域进行防火分隔。

6.建筑外墙设置外装饰面或幕墙时,其空腔部位是否在每层楼板处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六)建筑消防设施。

1.建筑是否按原消防设计审核要求或经批准的特殊消防设计设置消防设施,并保持完好有效。

2.是否对建筑消防设施定期检验维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3.自动消防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报警、控制、模拟灭火测试等功能是否符合要求;消防控制设备是否功能齐全;消火栓泵和喷淋泵电源控制柜是否处于自动状态;中庭排烟设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并保持完好有效。

4.商业配套仓储区及商铺内设短期周转仓库是否按规范设置建筑消防设施;设计温度高于0℃且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大于1500㎡的冷库是否按规范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保持完好有效。

5.是否安装电气火灾监测系统;是否接入建筑消防设施联网监测系统;使用燃气部位是否设置燃气泄漏报警和自动切断装置;餐饮场所明火厨房内是否设置厨房灭火系统。

(七)消防安全管理。

1.产权单位、委托管理单位以及各经营主体、使用单位是否分别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是否设立消防安全工作归口管理部门,并逐级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2.是否逐楼层、逐区域、逐级、逐岗位明确重点岗位人员和员工的消防安全职责。

3.场所及各经营主体、使用单位是否有及时处置初期火灾的响应力量;各响应力量之间是否有建立应急保障机制。

4.是否违规使用、存放或销售易燃易爆物品。

5.是否违规住人、违规设置库房或超量存放易燃可燃商品货物。

6.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是否经过消防安全培训;消防控制室人员是否持中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7.是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是否落实防火检查巡查,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8.是否制定并严格执行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9.建筑整体营业期间是否存在局部区域违章动火施工现象。

10.是否落实消防法律法规和《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标准》要求,是否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创建活动,是否通过达标评定。

11.餐饮场所是否存在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现象;设置在地下的餐饮场所是否存在使用液化石油气、明火灶具未靠外墙设置的现象;用餐场所是否存在使用明火的现象;建筑内的敞开式食品加工区是否采用电加热设施。

12.专项整治期间,是否开展一次电气和燃气线路设施检测和维护保养;是否开展一次油烟管道全面清洗;是否开展一次建筑电缆井、管道井集中清理;是否开展一次全员消防安全培训。

(八)灭火救援准备。

1.是否按规定设置灭火救援窗,是否被遮挡,有无明显标识。

2.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是否满足火灾扑救要求,场地是否与消防车道连通。

3.是否按照《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苏政办发〔2013〕176号)等相关规定要求,建立企业专职消防队或微型消防站并符合标准;是否分楼层、分区域设置消防器材存放点;是否落实管理、训练、值守、联动等工作制度;是否具备及时处置初起火灾能力。

五、整治措施

(一)严密防火分隔。占用防火间距违章搭建建(构)筑物的,应予拆除。防火分区不合理的应重新划定、设置。防火分隔不到位的,应按规范要求采取分隔、封堵措施。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损坏的,应及时修复,保证完整有效。建筑外墙设置外装饰面或幕墙时,其空腔部位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封堵。

(二)加强设施维护。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并定期维护保养,定期组织对电气系统进行保养和检测,每月对自动排烟窗联动开启功能进行全数测试,及时拆除影响逃生、自然排烟和灭火救援的外墙障碍物,在灭火救援外窗设置明显标识。

(三)实施智能管控。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应接入建筑消防设施联网监测系统,在主要进出口、人员密集部位安装客流监控设备,使用燃气的部位应设置燃气泄漏报警和自动切断装置,具有电气火灾危险的场所应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利用手机APP实时动态查看消防设施运行状况、接受报警信号。

(四)压实主体责任。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应成立由建筑主要产权单位或者委托管理单位法定代表人为组长的消防安全管理组织,与各经营主体、使用单位逐一签订责任书,明确各方消防安全责任。至少配备一名专业管理人,鼓励聘用注册消防工程师,专职负责消防安全。消防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大力宣贯《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标准》,组织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创建活动,评定结果纳入相关部门评星、评级、年检等工作内容。

(五)强化应急处置。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微型消防站应经过当地消防部门拉动测试,有条件的应建专职消防队,积极参加消防安全区域联防联控,建立与现役消防队联勤联动机制。消防部门组织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调查摸底,制定完善针对性灭火作战预案并开展演练,积极开展自动消防设施测试和灭火救援技战术研究,加强对微型消防站、专职消防队的指导、调度。各级政府组织编制综合应急救援预案,细化各应急联动部门的职责任务和具体分工,定期组织开展综合性实战演练,切实提高综合体火灾协同处置能力。

(六)加强宣传培训。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火灾危险性,大力普及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知识,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利用内部各类广告视频定期滚动播放消防安全宣传提示内容,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全员消防培训和演练,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须经过消防安全培训,消防控制室人员须取得中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七)强化监督执法。对经过专家评审并投入使用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应逐条梳理其特殊消防设计及相关针对性技术措施,作为重点检查内容。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严格依法实施责令“三停”、行政拘留和临时查封等处罚和强制措施。

(八)实施综合治理。集中约谈大型商业综合体、商场市场及其连锁集团消防安全责任人,督促向社会公开承诺消防安全。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重大火灾隐患进行曝光。对逾期未改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以及未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维修、保养建筑消防设施的机构,列入消防安全不良行为公布范畴,通报有关部门。

(九)强化源头管控。现有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所有改扩建和二次装修项目,应依法申报消防设计审核、消

防验收。对于综合体和商场市场内部经营场所达不到消防安全条件的,各有关部门不予办理相关许可审批手续。地方政府合理规划布置大型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初期组织全面消防安全评估,充分论证建筑消防安全可行性,充分考虑市政消火栓、消防车道、消防站等公共消防设施配套因素。

六、任务分工

(一)区级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公安局李健副局长、安监局仲伟任副局长任副组长,区住建、交通、商务、文广新、卫计委、市场监管、质监、体育、旅游、消防大队、电力公司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协调小组,指导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定期通报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协调有关工作,联合开展督导检查。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消防大队,由龚政军教导员兼任办公室主任,协调小组各组成部门分管负责人为协调小组成员。

(二)区政府是专项整治第一责任主体,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各园区管委会是直接责任主体,具体负责专项整治的组织实施。

(三)公安消防、住建、商务、文广新、旅游、安全监管、市场监管、质监、电力等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认真履职,加强配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四)交通运输、卫生计生、体育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做好本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

七、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5日前)。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整治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细化相关部门、单位整治工作职责,迅速开展工作。

(二)排查整治阶段(8月6日至10月15日)。一是开展全面排查。采取督查互查、部门联查、单位自查等方式,组织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逐家进行排查,并填写《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自查检查表》(见附件2)。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建立台账、列出清单、逐项整改。8月15日前完成排查工作。二是集中约谈曝光。分区域、分行业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商场市场及其连锁集团消防安全责任人进行约谈,督促落实防范责任措施。对排查发现的突出隐患,在当地主流媒体曝光,集中曝光一批严重影响公共安全、久拖不改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隐患单位和未依法执业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三是实施重点整治。对排查发现的火灾隐患整改难易程度及危害后果进行分析研判,逐个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逐个落实整改方案、责任和资金。排查整治期间,集中查处一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单位,集中挂牌督办一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

(三)总结验收阶段(10月16日至10月31日)。成立检查组,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一律重新进行整治,检查验收情况纳入政府2018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内容。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消防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将开展专项整治作为防止火灾发生、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举措,切实抓好落实、抓出成效。要逐级成立组织机构,明确有关监管部门和行业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调度指挥,压实工作责任。

(二)强化监管协作。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各尽其职,各负其责,联合组织检查督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况通报、联合查处、案件移送等机制,形成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监管合力。

(三)严格督导问责。要组成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明查暗访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对未按要求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地区和单位,要组织进行约谈,督促其加大工作力度,落实整治措施。专项整治期间,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发生较大及以上火灾事故的,要依法从严从重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四)完善长效机制。要边整治边总结,固化好的经验做法,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进行专题研究,加强城市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管理,强化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维护保养监督抽查机制,不断提升城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各镇街、各园区管委会和有关部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和动员部署情况,请于8月15日前报送区安委会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区各有关部门请同时上报一名部门分管负责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分别为协调小组成员;8月至9月,每月23日前报送当月工作小结;10月23日前报送工作总结。

大型商业建筑的性能化防火浅谈 篇3

关键词 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性能化;步骤

中图分类号 T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2-0168-01

1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1.1 火灾荷载大

可燃商品多,多设有可燃物品库房,局部装修复杂,可燃装修材料多,火灾荷载大。用火用电用气频繁。建筑中设置的燃油燃气供热锅炉、中央空调机组、餐厅及超市熟食品加工房均需使用柴油或天然气,增大了燃烧和爆炸的火灾危险性。

1.2 人员疏散困难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通常可以容纳几千甚至上万人,老人、小孩等自我疏散能力较差的人群占一定的比例。由于建筑体量大,疏散路线迂回曲折,疏散到室外安全区域的路径较长,安全疏散通道及楼梯的宽度和疏散距离等难以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大型超市由于平时经营管理的需要,往往将疏散门锁闭或增加电控装置,降低了疏散门开启的可靠性,使疏散的安全性大打折扣。

1.3 难以形成可靠的防火分区

有的单层大型商业建筑层高较高,屋顶承重结构采用钢梁或钢网架结构体系,设置防火墙或防火卷帘较为困难;有的多层大型商业建筑设有较多中庭,或楼板设有较多开口,形成可靠的防火分区较为困难;有的在建筑物的同一轴线上连续设置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长的防火卷帘,其动作的可靠性降低,若设为气雾式防火卷帘,火灾时其下降和帘面充水等所要求的保障条件更多,可靠性更低。

1.4 排烟的可靠性低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外墙面多为实墙或固定玻璃幕墙,能向外开启的外窗很少,远不能达到规范所规定的自然排烟的要求。即使能达到自然排烟的开启外窗的要求,但由于墙面内外大型广告牌及商场内贴墙布置的大型货架的遮挡,达不到自然排烟的效果。

2 性能化防火的形成与发展

2.1 现代防火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多年来,防火设计规范基本上是用指令性条文的形式给出的。这种规范对每项设计都详细规定具体的参数和指标。例如建筑物的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防火间距、耐火等级、防火防烟分区、安全疏散、建筑消防设施的设置、装修材料的选用与控制等都做出了具体的条文规定。建筑设计者只能依据所要设计的建筑物的状况,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从规范中直接选定设计参数和指标。现在人们一般称这种规范为“处方式”设计规范,也有人称这种规范为“规格式”规范,或“指令式”规范。

事实上,每座建筑物的建设地点、结构形式、使用性质、高度和体量、火灾荷载、可燃物的性质等情况都不一样,使用者的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按照这种规范统一给定的设计参数所作出的设计方案,并不一定是最科学、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案。 随着城市化发展及生产经营的需要,建筑物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和大空间建筑迅速兴起。根据以往的经验为基础整理制订出来的处方式防火设计规范已难以适应这些新式建筑的需要,工程实践中经常遇到许多建筑物的设计形式是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包括或规范的条文无法解释的情况。

2.2 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

国际上建筑界与火灾科研界的很多人士指出,应当以火灾安全工程学的思想为指导,建立以火灾性能为基础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国内通常称这种规范为“建筑物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简称“性能化设计规范”。建筑物的性能化防火方法涉及性能化防火分析、性能化防火设计和性能化设计规范三个基本方面。性能化防火分析是建筑火灾风险分析的一种形式,它将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通过定量计算,用某些物理参数描述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分析这种火灾对建筑内的人員、财产及建筑结构本身的影响程度,从而为采取合理的消防对策提供基本依据。 性能化防火设计是在性能化防火分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建筑物各种火灾防治系统的设计行动,它将综合建筑物业主的安全要求、建筑物的现场条件和有关的安全规定等,做出建筑物防火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并且对各种可采用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评估,从中选出最优的实施方案。

性能化防火分析还可为其他的火灾防治目的服务,例如防火安全管理、火灾安全教育及灭火预案的制订等。性能化设计规范是指导按性能化方法进行建筑防火设计的法规文件,它对进行性能化设计中应当满足的要求、应当遵守的规程和应当注意的问题等作出必要的规定。这种规范对于保证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建筑达到预期的火灾安全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性能化设计方法可使建筑物的防火安全目标、火灾损失目标和设计目标实现良好统一。与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相比,这种设计方法能够大大改进建筑防火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大型商业综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基本步骤

完整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过程宜分为设计准备、定量评估和文件编制3个主要阶段。设计准备阶段包括3个步骤,主要是确定防火目的与火灾风险承担人可接受的防火目标,将其作为定量的、具体的损失目标。

1)估价所设计项目的状况、设计参数,并确定在设计过程中的哪一阶段上,需要把防火安全工程师包括进来。

2)确定特定建筑的防火目的(Fire Protection Goals)和火灾风险承担人可接受的防火目标(Acceptable objectives)。建筑物的火灾风险承担人指的是所有与该项目的利益密切相关的个人、团体或机构,包括建筑物的业主、股东,乃至某些管理部门的代表,以下将他们简称为承险人。

3)用适当的工程概念量化损失目标,即形成具体的设计目标(Design objectives),以便根据其评估防火设计方案。定量评估阶段也包括3个步骤,主要是对所设置的火灾场景、设定火灾曲线及初步设计方案做出分析。通过对各个初步设计方案的比较和评估,选定最终设计方案。

4)设置火灾场景(Fire Scenarios)和选择设定火灾曲线(Design FireCurves)。设定火灾曲线指的是在所设的火灾场景中,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变化曲线。后面将利用设定火灾曲线评估在性能化设计中提出的初步设计方案。在SFPE的《工程指南》中,将初步设计方案称为尝试设计(Trial Designs)。

5)评价和修正初步设计方案。这就是说,对于所提出多种设定火灾曲线,至少有一种能获得圆满解决的设计方案,如果采纳这些方案,就可以满足具体的损失目标。

6)分析所提出的一种或几种初步设计方案,从中选定最终的设计方案。文件编制阶段包括2个步骤,主要是对选定方案的设计细节进行详细的审查,并编写方案中涉及的有关设备的技术文件。

7)为所选定的方案的设计过程编制说明文件,包括需使用的资料的说明、检验材料性能的方法说明等。

参考文献

[1]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2001.

[2]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2001.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 篇4

1.1 温度急剧升高

热辐射所带来的高温危害很大。即使火场内的可燃物不与明火接触,也可能被热辐射引燃,甚至发生轰燃。轰燃发生后火场空间内火灾剧烈燃烧,致使建筑内温度会在短时间上升到900℃以上,局部甚至会达到1 100~1 200℃。由于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在内部连接空间方面较为丰富、密度较高,轰燃现象更容易发生,辐射热会彻底改变建筑空间内的物理参数,使得灾情愈演愈烈。

1.2 烟气浓重

火灾中最为致命的因素是烟气。由于明火与空间内氧气的燃烧反应,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光气、氯化氢、氯化物、二氧化硫、氨以及氮氧化合物。众多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火灾实例统计结果已经表明,火灾伤亡人员中约有75%是因为毒气昏迷而窒息死亡的,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一氧化碳。

火灾发生后5~20min,烟气温度可快速升到250~300℃,空间内氧气被大量消耗。如果出现轰燃,所形成的烟囱效应或冲击导致窗户爆裂,从外部进入的氧气就会形成助燃作用,燃烧不断加剧,此时烟气会在轰燃的伴随下将室内温度升高到500℃以上。更多的室内物品会被引燃,严重时还能造成建筑局部倒塌情况。此时,高温灼热的烟气也会加快受困人员的灼伤和昏厥速度。

2 大型商业综合体火灾人员疏散特征

2.1 被困人员的认识对火灾疏散的影响

大型商业综合体发生火灾时,建筑内人员心理与行为处于毫无准备的非理性状态。在大型商业综合体等人口流动大、人员密集的场所,发生火灾时由于性别特征差异所产生对火灾的不同认知、不同行动状况也是存在的。美国心理学家Mulilis基于紧急状况下男女行为的相关心理认知函数分析出了不同性别所产生行为的差异性。男性一般都会采取主动行动,而女性则更加倾向于保证安全的谨慎行为。为不同性别顾客建立了FEFMS(Fire Error Foretell Model System)模型,如图1所示。

从行为心理学的原理出发,图1模型探讨了3种基本认知方式理论,并结合建筑内火灾的疏散特征提出了Mulilis所建立的火灾疏散中人员行为失误分析与预测模型。第一水平为技能型,描述受过专业火灾培训及疏散训练的技术人员。他们会在火灾现场保持冷静意识并作出相对正确率更高的认知和决策,大部分为男性。顾客群体中这种类型并不常见,因为顾客绝大多数都是未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第一层次的人群在火灾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失误的几率较小。第二水平是规则型,描述所拥有的火场逃生技能基本存在于理论上,如对商场较为了解或学习过一定火场逃生常识的人。他们会按照规则方法处理某些状况,检查某些状况是否是自己所熟知的,如果确认,就会按照其记忆中的流程来行使行动规则。但一旦发生意外状况,就很可能因为超出认知范围而惊慌失措,失去自救能力。在Mulilis的研究中发现,处于第二层的男性占74%,而女性占26%。他们的失误类型是超出记忆规则以外的影响因素所导致的失误。第三水平是知识层。知识层的人会通过常识解决问题,选择逃生方式。他们多为谨慎、保守的女性,会选择安全又省力的行为方式来自救或救人。只有当此方式行不通时,才会去寻找其他较为费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2.2 人群密度过大对疏散的影响

人群密度过大就会产生滞留群集现象,一般是指人群密度在0.5~3.8人/m2的状态。此时人与人的间距相当小,这就是“群集”现象。在这种状态下,人员的个体行为是不受自身控制的,只能随着人流集体活动趋势而动。如果在大型商业综合体中的人群集流中取某一基准点E,则周围向E点涌入的群集就可以被称为集结群集。在单位时间内集结群集中人流的总人数应该被称为集结流量F1,从E点向其他方向涌出的群集称为流出群集F2。如果F1=F2,则人群集流应该被称为定常流,这时的人群流动应该是稳定不混乱的。而如果F1>F2,则将必然会有部分人被滞留在E点,所以在E点滞留的人群就称为滞留群集。

滞留群集为商场火灾人员疏散带来的危害就是人群所造成的空间断面收缩和突变,可以理解为人群流动速度下降后所造成的空间节点,如在楼梯口与门厅处。如果滞留时间过长,人群就会由于恐慌而造成争相夺路逃生的混乱局面,会使人流流向空间断面不断收缩,造成群集密度的持续增加,形成具有拱形聚集状态的密集人群。此时,人群流动速度趋向于0,人群的逃生可能性也在逐渐变小。因此,大型商业综合体发生滞留群集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可能导致建筑中更惨重的伤亡。大型商业综合体在设计与布置建筑内平面功能时应充分考虑疏散方向上的空间平面突变规律,保证建筑内多些不规则的平面设计,避免突变平面设计状态的出现,如图2所示。

2.3 人群比例分布对火灾疏散时间的影响

人群比例分布所体现的就是人流密度,反映了在一定空间与人群集流动状态下人员的分布稠密程度。美国学者Fegress认为,可以将疏散通道中的疏散人员在水平面上进行投影,表达单位面积中的人群比例分布p,如式(1)所示。

式中:n为在一定面积中的总人数,人;f为单位水平的投影面积,m2;d0为人流间的间距,m;w则为人流间的厚度,m;b0为人员疏散通道的宽度,m。

单位水平投影面积反映整个疏散人流中人员投影面积的综合表现水平。可以把疏散人流中的人员分布定义为3个年龄层次: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按式(1)可以计算出每一类人员的投影面积,并按照实际测量得出人员比例的平均值。最后,根据3类年龄层人群在疏散人流中的百分比例求解其加权平均值,如式(2)所示。

式中:f为单位水平的投影面积,m2;x、y、z为上述的3个年龄层次的人的个体水平投影面积,m2;a、b、c为3类人在疏散人流中的百分比。

为了检验上述模型的实用性与可行性,以咸阳百货大楼为例,利用实际数据为其建立了火灾时人流的疏散模型并求解。

根据实际测量数据得知,一般成年人的平均厚度为0.3m,平均投影面积为0.15m2。若以成年人为主,a可忽略,即f≈x,f=0.15。另外,估算出成年人在自由行走时所需要的最小宽度为0.8m。已知咸阳百货大楼的疏散通道长度为45m,出口门宽1.2m,楼道长度6m,宽度3m,则如果建筑内每层人员分布为800人,楼层为10层,则整体人数应该为8 000人。用式(1)计算人群之间的间距。输入数据可得人群间距约为0.3m,所以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最短时间约为15min。这其中若考虑由于人员疏散所带来的无序状态,则花费时间可能更多,约20~23min可完全疏散所有人员。

上述实例也可以证明该疏散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够帮助指导大型商业综合体在最短时间内安全疏散所有人员。

2.4 基于BuildingEXODUS的人员分布及疏散分析

选取一座拥有地上3层商业区与地下2层停车场、通风系统机房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进行疏散人员特性的分析和疏散模型的建立。

2.4.1 理论疏散人数的计算分析

根据行业标准JGJ 48-2014《商店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商店的营业厅疏散距离与疏散人数的计算应该符合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由此可以得出此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密度,如表1所示。

2.4.2 建筑内滞留人数调查分析

以1h为基准单位时间统计建筑内滞留人数。该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营业时间为10:00-22:00。

2.4.3 人员分布特性与疏散时间的影响模型构建

根据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筑特点、人员密度与消防规则,成年人的水平疏散速度应该达到1.2m/s,而成年人的楼梯下行速度应该为0.85m/s。在对范例中大型商业综合体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成年人员在楼梯的上行平均速度可达到0.5m/s,而下行速度则为0.9m/s。根据上述数据,对各楼层人员疏散进行模型构建。实例大型商业综合体中设有10座疏散楼梯、10座疏散电梯和3座扶梯。当火灾发生时,垂直电梯和扶梯都是不能用来疏散人群的,所以在疏散过程中只考虑10座疏散楼梯。以三层为例,疏散模型与疏散时间,如图3、表2所示。

根据人员疏散模拟结果,疏散人数每增加1 000人,疏散时间会增加约30s。疏散时间与疏散人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受大型综合体的建筑类型、面积、宽度与建筑属性等的影响。大型商业综合体应根据疏散人数、人群比例、疏散时间等因素部署相应的消防设计,明确建筑内的人员分布特性,做出防火方案规划参考,提高消防设计的精确性与稳定性。

3 火灾防治流程

3.1 救援流程

通常,大型的商业建筑、厂房等都会制定相应的消防预案,若发生火灾会根据相应的流程进行消防工作。这类建筑中要设置相应的防灾中心,在灾害出现时及时开展救灾活动,尽可能将火灾所造成的各项损失降到最低。图4为商业综合体防灾中心以及消防队救灾流程图。

对于单体建筑,发生火灾概率相对较低,防灾中心主要起监控作用,长时间如此就会使工作人员出现懈怠等问题,进而对监控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大型商业综合体中的各类建筑相对比较集中,其内部中不同的防灾中心一定要达到网络互联,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为灾区监控以及相应信息报告提供帮助。防灾中心联网的有效建设不仅能够消除单元控制中心受到火灾影响而出现失效的情况,还能够对较为特殊的灾情进行处理。

3.2 商业综合体火灾救援步骤分析

3.2.1 火灾现场的侦查

一旦大型商业综合体发生火灾,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就要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如被困人数、可能引发火灾以及火势蔓延情况,为救援部署做好准备。

3.2.2 初战部署

通常商业综合体发生火灾后消防指挥中心会根据火灾情况安排相应的人员进行救援,防止火势蔓延。如某商业广场一层商铺厨房发生火灾,火势已经蔓延到建筑9层,消防指挥中心根据火势派出了3组消防人员进行救灾。第1组队员在外围进行接应;第2组中一部分人员负责五楼上下人员的引导,另一部分负责五楼以下的人员疏散;第3组队员则疏散五楼以上的被困人员。

3.2.3 成立火灾现场指挥部

按照火灾救援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设立搜救组、灭火组以及安全、技术、后勤保障组等。

3.2.4 增援力量部署

指挥部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灭火力量的实际部署,从靠近起火的区域进行扑救,并且还要设置相应的机械排烟设备。还需注意的是,因为楼体单位众多,并且人流量大且聚集,功能区域又较为复杂,会导致救灾困难,搜救小组一定要将人员引至相应的安全区域进行疏散。

3.2.5 搜救确认

火灾被彻底扑灭后,指挥部还要再次组织人员对各楼层进行拉网式搜救,确保被困人员全部得到解救。

此外,对于商业综合体火灾,由于火灾蔓延快且不确定因素多,还需要相应人员有效配合。防火设计时要尽可能对细节进行量化,保证救援方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商业综合体还要尽可能发挥自身优势,保证火灾监控系统的网络化运行,进而保证火灾的有效防治。

4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安全策略

4.1 设计环形疏散流线

由于大型商业综合体中可应用的空间形态较多,为其设计一套安全性优于一般单体建筑的灾害时疏散流线是不成问题的。该流线在形成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特性:一是可以在剖面形态中呈现环形结构,当环形中的任意一点被意外状况阻断时,疏散人流可以向另一个方向疏散;二是在环形流线上应该尽量设置多方向的灾害避难流线走向节点,实现对人流的有效分散,缓解整个疏散通道的人流群集疏散压力。如图5所示,环形疏散流线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多方向。

如图5所示,在普通高层建筑中一旦发生火灾,其高层部分都属于高危险空间。图5中普通高层建筑高层部分的疏散路径是被完全阻断的,逃生可能性极小。而在大型综合体建筑中,就可以形成环形竖向流线设计。在对建筑内工作人员进行消防训练时,也可以根据环形流线疏散原则明确工作人员在火灾发生时的职责,确保疏散途径在灾时的有效实施。另外,环形疏散流线最好配备与其功能对应的复合引导系统,确保整个环形流线都能在火灾发生时有效疏散人群,避免滞留现象的发生。

4.2 复合引导系统的设计

4.2.1 建立多元感知作用下的复合引导系统

所谓多元管制作用下的复合引导系统就包括了视、听、触觉等多种人体感知感觉。感知复合引导系统应能持续保持正常运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的引导系统。视觉引导作用对疏散人群最为直接有效,如指示牌、颜色标志、电子信号等。触觉引导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敏感度要求较低,适合一些障碍人士使用。

4.2.2 建立灾时识别性的地面引导系统

考虑到安定疏散人员情绪,提高对火场的认知度,应构建具有指示作用的地面引导系统,如地面形态标志。利用具有发光性质的蓄光材料,如由铝酸盐体系或硫化物所制成的发光水泥,利用日光等储藏能量,在能见度较低的状况下发出光亮,将地面的交通空间完整描绘出来。可以以日常装饰线脚的形式设置于商场走廊内的墙角线附近,对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群快速疏散很有帮助。

5 总结

分析了大型商业综合体在面临火灾时可能存在的危害、内部疏散人群的心理特征以及疏散方法,并在最后从空间设计角度为其构建了行之有效的火灾防治安全对策,体现了随着城市综合体建筑不断向复杂大型化发展,其内部防火安全问题研究的迫切需求与必要性。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火灾防治安全问题是多元化、综合性的,应该从灾时人群的心理状态、消防安全的科学性以及建筑设计的合理性等多方面深入研究,设计出最为合理的综合火灾安全防治体系。

摘要:以陕西咸阳某大型购物中心的突发火灾作为分析背景,从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中的火灾危害开篇,运用行为心理学分析火灾发生时建筑内人员的心理状态与疏散特征,结合建筑学和消防安全学剖析针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火灾防治安全对策。

关键词:建筑防火,大型商业综合体,人群密度,疏散

参考文献

[1]王烨.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安全策略与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2]肖国清,伍爱友.建筑物火灾疏散中人行为失误的分析与预测研究[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3,18(4):25-27.

[3]王卫华,吴淑娴,程建.建筑人员疏散方案的数学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6(15):155-158.

[4]邱金东.大型商业体电影院的疏散设计与安全性评估[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7):598-601.

[5]李倩,刘庭全.某商业综合体安全疏散性能化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11):1155-1158.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 篇5

[ 2007-5-15 135300 By 刘力 ]

一、项目操作方式应高度专业化

虽然目前商业地产开发形势火热,但近来众多的Shopping Mall综合商业项目搁浅,也反应出此类项目操作中有很大失误,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大型商业项目的高专业化要求认识不够。与住宅开发中的底商或配套商业项目相比,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在经营、开发与管理模式上有根本的不同。大型商业设施的经营主体是大型品牌或连锁商家,商业地产项目的招商引资是否成功是该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的第一要素。而商家评估一个项目是否有经营前途,简单说来,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项目区位、市场支撑与商业业态定位;二是项目设施的规划设计是否满足商家特定的专业需求;三是从回报的角度,是否具备与商家资源整合的专业化管理水准。也就是说,一个大型商业项目在前期的策划、招商中期的规划设计,以及后期的经营管理三个阶段都需要有高度专业化水准的操作能力。

而国内开发商普遍还在沿用住宅项目开发的操作模式。基本上是开发商自己策划,开发商委托并指导规划设计,到项目初步定型或彻底完工时再进行招商。因而无论业态定位,还是设施的规划都与国际大型商业项目的操作模式脱节。造成规划设计等实施工作越深入,招商越困难。简而言之,住宅开发是直销,大型商业地产开发是传销,做住宅开发时发展商可以自己研究市场,开发产品,并面向社会销售。对中小型商业或为住宅开发配套的商业,也可采用这种模式。而大型商业项目就像酒店设施一样,必须由酒店管理集团来介入前期策划与后期管理,开发商难于直接进行专业化的商业设施规划并对商家进行管理。发展商只有在专业商业投资、管理与顾问公司以及专业商业项目规划设计公司的协助下,才能使一个大型商业项目达到专业化的高度。

二、重视专业顾问公司

认识到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对专业化水准的要求后,开发商应重视专业商业投资顾问公司与商业设施规划设计公司的作用。国际上能够进行大型商业地产资源整合,从负责招商融资到开发顾问及后期物业管理的公司不超过十几家。提供一个能满足商家经营需求并保障长久回报的项目形态,是此类专业顾问公司的长项,也是国内发展商求之若渴的专业支持。专业顾问代理公司与商业投资公司的关系是经过几十年建立起来的鱼水关系。专业顾问公司在评估或推荐项目时代表着商家的利益。建立在这种高度专业化服务上的信任关系,正是顾问公司招商与整合资源的保障。国内开发商自说自话的招商材料与缺乏专业水准的项目论证是招商的短腿。

此外,专业公司的指导是规划设计出一个达到商家专业使用要求的商业设施的保证。不同业态的商家对卖场的规划与各种人车货物流程的组织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一个大型商业项目面临将所有这些复杂功能合理又互补地组织在有限的空间资源内。能够指导规划设计的也只有那些具有丰富大型商业管理经验的专业商业投资顾问与管理公司。

三、专业化建筑规划设计公司至关重要

商业地步的开发设计同住宅项目的开发设计有本质的区别。住宅商品房的购买者是大众消费者,居住的功能相对简单,人们对居住建筑都有广泛的了解,发展商可以根据自己对市场需求的调查与判断,自行确定所要开发产品的市场定位,如住宅户型、面积大小、种类与配比等。有了这样明确的要求,委托任何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几乎都可以完成满足上述要求的建筑方案设计。

而大规模商业地产的开发设计与此完全不同。首先是业态和功能的复杂。大型商业中心通常都包含主力超市、大量零售店、多种形式的餐馆和娱乐休闲设施,各种人流、物流、水平、垂直交通与消防疏散的组织相当复杂。在满足上述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如何满足未来大量商家的需求,特别是可视性和可达性,以获得最大的商业利益,进而为发展商获得最大的出租和出售回报,是规划设计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实际上已不是传统的建筑计工作范畴了,但这正是优秀的专业化的商业建筑设计师为发展商提供的专业服务。在大型商业的平面设计中,各部分功能都有严格的要求,如主力连锁超市每个品牌对建筑的面积柱网、层高、滚梯的位置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大型娱乐设施的功能布局、内部人流路线更有严格的要求。而如何将大量商铺区平面灵活组织,化整为零利用于出售;同时又可化零为整,利于整体出租和管理保证品质,也是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不是所有建筑设计公司都能进行大规模商业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商业地产规划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开发商的经济回报,以及项目的生死存亡。商业地产是一个非常活跃、时尚的建筑类型,要求设计师除了具有丰富的经验、高度熟练与综合的设计能力以外,敏锐地把握市场动态并与开发商、策划机构及销售代理公司之间密切合作,及时反馈,将市场的需求融汇到规划设计中,这些是优秀的商业地产设计师不可或缺的能力。

四、选址应充分考虑规划与策划方的专业建议

大型商业设施的选址同城市整体发展关系密切,由于国内大部分商业地产开发商只有住宅类地产的开发经验,对商业地产选址的更多地根据现状情况和主观感觉做出决定,这样操作,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如果开发商轻率选址,盲目规划设计,最终将导致招商及运营上的巨大困难。

大型商业设施的选址,国外企业有一系列参教和指标,包括经济指标,道路交通指标、人口指标、配套指标。其中区位条件与交通方式是最重要的因素,选址特别应重视城市整体的商业布局规划和总体发展走向。不同的业态要求不同的区位。大型仓储超市和大型建材超市所要求的区位就有所不同。大型建材超市首选的要素是地价低,空间的交通便利的区域。在没有确定具体商家的情况下,商业设施的规划选址更应该考虑规划与策划方的专业建议。如在规划选址中考虑5A法则。A是英文Advantage(便利)的字头。5A法则的基本内容为:交通便利、认知便利、趋近便利、进出便利、选购便利。

交通便利不仅是指绝对距离远近,更多的是考虑客户对交通时耗的便利需求,考虑自驾车与公共交通的不同特点和对便利性的不同需求。交通便利性的环境,是以商家对消费者的预期数量为基础,这个预期数量又来自对周边城市人口分布,人口结构、收入与消费水平的调查分析。大型零售商业需求有效商圈常住人口不少于20万人。

认知便利是指在局部区位上让消费者能够便利地找到自标商场,特别是对自驾车消费群体,在规划选择中充分考虑远距离(500米以外),中距离(200米以外)的认知特性,从而确定最终的选址及总体的规划局部形态。

5A中的后三个方面更多是在大的选址确定之后,商业设施具体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和遵循的规律。

五、平衡多样化的业态与复杂的功能流程之间的矛盾是商业项目设计的最大挑战

在大型商业项目中,其业态种类趋向于更加多样化。既有不同规模、档次的业态组合,如大型卖场、百货店、精品店、商业街等;也有不同经营特色的业态组合,如文化、娱乐、休闲、运动、购物等。其服务内容和功能结构已远远超出了常见的特定建筑类型范畴,而是一个组织精密、结构复杂、形态丰富的以商业为主要功能的建筑综合体。如何平衡多样化的业态与复杂的功能流程之间的矛盾,无疑是商业地产项目设计中最大的挑战。

商业项目不同功能模块的性质和任务,是建筑设计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民族、不同服务人口数量,都应有不同的建筑规模,并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和室外活动场地;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包括残疾人都能等到合理满足,其空间组织应按功能要求、动静活动形态、人流密度等适当分区、主次明确,同时也要考虑区域或局部具有延伸和调整使用的可能性。商业设施、环境和场所也不是静态的固定存在,而是具有动态的发展变化。从设计上创造一个能适应未来发展变化的建筑空间环境也是商业项目的特殊要求。同时,业态的多样化,也需要建筑设计要为安全可靠的日间和夜间管理创造方便的条件。

不同于普通独立的商业建筑,如百货商场、超市等,大型商业地产项目中各部分功能空间在平面布局、竖向交通、安全疏散、人流组织等方面很容易出现交叉干扰、结构混乱的情况。而且不同功能模块在空间尺度等方面也差异巨大,对结构、设备等技术要求更高。一些先进的结构、设备技术的采用也需要建筑设计师和国外专业化公司之间紧密的配合,如大跨度空间体系、钢结构体系、生态智能设备体系以及先进的防火疏散体系等在大型商业地产项目中往往是必须重点研究的技术核心。甚至某些技术难点部位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实例,而应根据国内实际情况专门研究并制定技术解决方案。北京某Shopping Mall在设计都完成之后上报时,才发现其中有重大的消防隐患,原因就在于没有充分考虑到美国和中国在相关规范方面的差异。功能布局需要重大调整,导致设计全盘返工。

商业地产项目中,不同的功能空间有相当严格的技术要求,如电影院需要大空间以及适当倾斜的地面,餐饮设施需要独立的排风、排油烟管道,而室内游泳池、洗浴中心等需要独立的上下水管道及温湿度控制设备等。某些大型超市对每层面积、柱网尺寸、层高等也都有自身独特的要求,所有这些要求决定了其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复杂性。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简单布置会造成后期更改的不便,也影响到正常的运营和使用。如某商业地产项目进行招商,其地段、规模等均对一家大型超市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但其柱网、层高方面虽适合普通商业的需要,却与这家超市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最后双方的合作都没有成功。

在商业运营与建筑设计之间有时会产生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仅从商业设施的运营与使用出发而确定的功能流程和空间布局,会影响到建筑结构及造型的技术合理性,甚至会产生关系到建筑物能否成立的问题。因此,在商业项目设计中,一方面要追求技术的进步、重视对新型结构形式以及技术设备的研究和探索,以适应更新的商业业态的使用要求;另一方面在进行业态规划和商业空间布局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技术实现的可能性。这方面有一个类似项目的例子,五棵松体育中心虽然是一个体育设施项目,但其中包含了一大部分商业设施。最初的国际投标中标方案中,将商业设施放至大空间的体育馆上空,造成荷载分配违背结构常理,增加了很多技术问题,也极大地提高了建筑造价。后来,经过各方面专家的反复研讨和论证,决定将两部分功能位置互换,彻底改变了原始设计方案。商业业态的繁荣,满足了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其中有许多内容在国内无规范可循。这都需要设计师具有对商业地产从策划到实施全过程的更全面的综合了解,和处理新出现的特殊建筑类型的专业技术能力。

六、丰富的空间效果和多元化的立面设计创造体验消费的新模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商业地产类项目的功能也从单一的购物向购物、文化、休闲、运动等多方面发展,从以购物为主要目的的消费方式发展为寻求各种生活体验为目的的综合消费方式。这也要求其建筑设计无论在空间效果还是立面造型等方面均应适应这种全新的体验消费模式。

商业建筑虽然属于一种高度市场化、商业化的建筑类型,但在创造体验消费场所这方面,应特别重视建筑的艺术处理。这里的建筑艺术,不仅仅是指专业角度的艺术追求,还包括大众艺术、流行时尚等。建筑艺术是一个地区和一个时代文化艺术表现中最宏大、壮观也最生活化的载体。它有历史和文脉的延续性以及时代的前瞻性,直接对人们的心理、生理施加影响,对于传播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着能动的作用。人类制造建筑,同时建筑又影响人类,对于大型商业地产项目而言,应成为矗立在当地的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体甚至城市区域,并创造延续建筑文脉与时代感相沟通的氛围。

在商业建筑的空间效果营造中,必须调动一切艺术的、技术的手段,并着重于空间尺度、空间气氛的表现。在室内外空间的结合以及建筑与环境景观的结合等方面达到丰富性、多样性、趣味性的综合协调,并促进人与建筑及空间环境的互动。u、空间尺度

不同的消费场所有其相应的空间尺度要求。如大型购物中心需要创造超大尺度的室内空间,各种中庭、内院、挑空、吹拔的尺度处理应与建筑规模大小相协调。而商业步行街则需要亲切宜人的人性化空间,其街道的宽度、两侧建筑物的体量都不能太大,且建筑的层数不宜超过四层,街道的宽度也不宜超过20米。同时沿街的空间尺度也应有收有放,开阔的广场空间和狭窄的街巷空间形成富于变化的空间序列。u、空间气氛

体验消费对人的吸引力来自于不同空间气氛的营造,既有大空间的豪华气派、富丽堂皇,也有小空间的亲切闲适。在形成其自身特色化、个性化的手段中,主题式体验消费是设计的重点,可以是北欧小镇或夏威夷热带海滨等异域特色的强调,也可以是本土民俗文化的发掘,如南夫子庙的秦淮风情、北京什刹海的老北京风情等。商业活动与旅游度假等其它产业的结合也是创造体验消费场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外,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如各种声、光、电设备可以创造出各种虚幻空间和高科技的消费体验。而且,将传统的商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而产生全新的体验场所,既是商业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核心。u、室内外空间的结合

商业活动的发展,经历了从室外到室内的漫长过程,各种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商场、超市更是为室内的商业活动提供了全天候舒适宜人的良好环境。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生态、节能的重视和对更丰富的购物场所的需求,室内商业活动又有向室外扩展的趋势。各种露天的购物广场、商业街与室内商业设施充分结合,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u、环境景观

商业设施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相对于其它任何建筑类型,都更有与环境景观紧密结合的必要性。只有一个包含了各种商业铺面、建筑空间、街道空间、广场绿地、园林小品等多种元素综合性的商业设施才是完整而有活力的,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这也要求环境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必须是整体性的设计。u、多元化的立面设计

商业建筑的立面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对人群的吸引力,同时其立面形象应与丰富多彩的商业活动相呼应。因此其立面设计中,有不同于其它建筑类型如公建、住宅等的特殊性。丰富室外空间效果是其设计的基本出发点。u、立面组合的多样化

由于商业建筑的内部功能相当复杂,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无论空间太小、业态种类、动静要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其外观也随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整体风格的选择范围相当广阔,欧美传统风格、东南亚风格、本土风格、现代风格都可以考虑,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即便整体风格确定之后,各个局部的处理必须体现一定的变化,尤其是相邻单元之间的重复和雷同是商业建筑设计的大忌。立面风格的多元化和立面结合的多样化营造出体验消费赖以产生的外部建筑空间环境。

u、非建筑固有元素在立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对于商业建筑,其立面形象的构成元素除了基本的屋顶、门窗、阳台、露台、墙体之外,还有很多其它辅助元素,如灯具、花池、牌匾、灯箱、雨篷等。而后者在以往的建筑设计中往往不受重视,产生的结果要么是缺乏人情味、缺乏商业气氛;要么是广告灯箱杂乱无章,严重影响建筑立面效果。实际上,这些非建筑本身固有的元素,恰恰是形成建筑亲切感和人性化特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统一地对其进行整合设计,使之成为建筑的一部分,既能创造浓郁的商业氛围,也能保证建筑在日后经营过程中的长期效果。

商业广场综合体建筑设计实例探析 篇6

【关键词】商业广场;综合体建筑;设计实例

0.项目概况

本商业广场项目地块基地现为空地,地势平整,用地内无地裂缝,岩溶,滑坡与其它地质灾害。商业广场规划用地共由A1+A2、B1、B2+B3、C1、C2+C3五个地块组成,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共计205513.65平方米。用地性质根据不同地块,既有商业金融用地,也有二类住宅用地。整个项目总体容积率不大于6.101。其中A1+A2地块容积率不大于4.0。根据远期规划,该区域未来为城市CBD及高级住宅区域。

1.平面布置策划

小区由六组高层住宅组成,住宅从西至东沿用地,以2栋塔式及4组板式错开排列,以争取最好的景观朝向和最有利的日照条件。于A1-3# 住宅、A1-4#住宅之间设一小区会所, 提供区内悠闲设施。小区共设三个出入口,西北面临规划道路开设人行及消防车出入口;西南面用地边界靠中间位置临规划道路设有小区主出入口及次出入口; A1-5# 住宅、A2-1#住宅之间西南面用地边界一端设有3个地下车库出入口,主要为机动车出入口,设置了7m宽的机动车道。共有两层地下车库,其中B1层为半地下室车库。总平面布置中充分考虑到小区和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利用车库的屋顶平台使小区中心绿地和城市绿地以及城市公园形成多层次绿化关系。使整个小区仿佛坐落于公园之中。

由于开发的强度,以及建筑自身高度的影响,日照是此次项目重点考虑的问题。设计中在充分结合用地形状的基础上,利用用地与东西向的夹角,高层住宅沿用地一字形面向南边规划道路展开,结合高层住宅的户型平面设计,利用东南两个方向的日照,使小区满足日照要求的户数达到最大。

由于建筑布局较紧凑,小区建筑之间有相对较大的集中绿化。注意营造大面积的中心绿地既丰富自然的组团及宅前、后环境。空间形态顺畅自然,着力打造小区中心绿地,为小区住户提供生态、健康的休闲场所和丰富的景观体验。同时,通过总图的合理布局,将塔子山及沙河景观引入到小区中来,使得每一户都有良好的景观视线。绿地景观空间自然渗透,富有层次感和延伸感。

2.塔式与板式高层住宅设计

对本地块的高层住宅竖向交通以电梯为主,A1-1至A1-4号楼设3部电梯,2条疏散楼梯; A1-5及A2-1a住宅楼设2部电梯, 2条疏散楼梯。A2-1b号住宅楼设2部电梯, 每层每户拥有1部专用电梯,提供2条疏散楼梯。

2.1节能设计

根据本地块所处地区的的地理、气候条件,小区采用最佳和良好的朝向,冬季争取良好的日照,夏季争取常年主导风向,并有利于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大部分户型做到南北对流。建筑间距满足当地建筑规划部门规定的技术指标,保证冬季住宅日照和室内天然采光的要求。小区规划从生态环境考虑,形成良好的小区微气候环境,也改善了住宅小区环境质量。住宅外墙用挤塑板作外墙保温,外墙窗采用中空玻璃,有利于建筑节能。

2.2立面设计

对本高层建筑立面处理采用简约的现代手法,强调材质和色彩变化。造型简洁大方、色彩清新明快。同时立面上横竖线条有机地拼接组合, 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化。通过细部线条以及色彩的综合处理,使得小区各栋建筑遥相呼应,形成完整统一的整体。

3.超高层以及低密度住宅设计

本地块共有两栋超高层建筑, 一个大型商场, 四栋高层住宅及五栋低密度住宅。地下室商业部分,地下一层夹层层高5.2米, 地下一层层高4.8米; 地下一层局部层高5.5米, 功能主要为VIP上落客区、起卸货区、设备用房; 地下二层层高3.9米, 功能主要为机动车库。

另外B1-1为超高层办公楼, 建筑高度为267.282米, 总高度280米, 地上58层,地下3层,大堂设于地上二层; 1,3及4层及地下一层为商业; 32及33层为转电梯大堂,方便各区客户都可以直接到达, 提升大楼质量; 五层为商务会所, 与裙房屋乘面可直接连系。六层以上为标准层平面,层高4.2米,均为办公空间, 每层可分为小单元或开放式使用; 59层为360度观景台。B1-3及B2-5为大型综合商场共四层, 商业屋顶设空中步行街。B1-2为超高层办公楼, 建筑高度为169.60米, 地上39层,地下3层, 一至四层为商场, 大堂设于地下一层, 六层以上标准层, 层高4.0米, 标准层每层12套住宅。B2-1及B2-2户型设计类同, 属塔式超高层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均为155.75米, 地上44层,地下3层, 一至四层为商业与商场连通, 大堂设于地上一层, 与裙房屋面可直接连系。六层以上为标准层平面,层高3.0米, 标准层每层有12套住宅。B2-5, B2-6及B2-7属低密度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为22.45米, 地上6层,地下3层,大堂设于首层, 层高3.15米, 每层共2套复式单位, 一层设特色单位。

立面处理采用公建式的现代手法, 以类似的立面处理体现出一个整体的商业楼组团,强调材质和细部的变化。造型简洁大方、色彩清新明快。同时立面营造丰富的光影变化。通过细部线条以及色彩的综合处理,使得各栋建筑遥相呼应。

4.超高层建筑及商场设计

本地块地下室商业部分每层高分为地下一层夹层及地下一层, 分别层高为5.2米及4.8米,部分夹层层高为6.2米, 用所起卸货区, VIP大堂及设备用房; 地下二层为车库, 层高3.9米, 合供3层, 功能主要为设备用房及机动车、非机动车库。C1-1为超高层办公楼, 建筑高度为264.282米, 总高度280米, 地上59层,地下3层,一层为大堂, 二至三层为商业, 四层为商务会所, 与裙房屋面可直接连系。五层以上为标准层平面,层高4.2米,均为办公空间, 每层可分为小单元或开放式使用; 四十六至五十九层为酒店, 标准层高3.9米。C1-2为超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为167.80米, 总高度185.00米, 地上39层,地下3层,一层为大堂, 二至四层为商业, 五层至十九层为酒店, 标准层层高4米。C1-3为商场, 共3层, 屋顶设緑化中庭。

(1)从竖向交通设计上,对C1-1分成四区,I、II、III、IV区各有6部高速电梯,III、IV区用4部双层高速电梯, 2条疏散楼梯,另设2部消防及货梯逍往各层。C1-2各分成三区,低区为酒店区, 中及高区为公寓, 分为三个芯筒设置, 2条疏散楼梯分别置于芯筒之间。各区有5部高速电梯, 另外按功能分区各有一部消防货梯。

(2)小区规划从生态环境考虑,形成良好的小区微气候环境,也改善了住宅小区环境质量。住宅外墙用挤塑板作外墙保温,外墙窗采用中空玻璃,有利于建筑节能。办公、酒店楼幕墙采用双层中空玻璃,选用“Low E”,35%反射率的玻璃可以降低反射,使室内环境保持恒定,达到节能、舒适的目的。

(3)立面处理采用公建式的现代手法, 以类似的立面处理体现出一个整体的商业楼组团,强调材质和细部的变化。造型简洁大方、色彩清新明快。同时立面营造丰富的光影变化。通过细部线条以及色彩的综合处理,使得各栋建筑遥相呼应。

(4)商业广场的商业裙楼于不同楼层连接项目内两栋全市最高的办公楼,地下一层直接与地铁站连接,首层又设综合交通运输客运站,形成内外立体的交通流线,演译出新都市主义,着重人与都市环境的重新结合,打造成都市最具地标性的多功能综合发展项目。商场地上总建筑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B地块及C1地块分别占约9万和3万平方米;另加地下一层及夹层逾4万平方米商业面积,总商业面积共16万平方米。

5.结语

以某商业综合体广场设计分析为例,提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总体布局及其功能分区思路,针对不同地块分区合理地布置不同类型的单体建筑,采取相适应的建筑设计理念,从节能、立面等方面对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升了该项目建成后对提高现代城市生活水平的效果。 [科]

【参考文献】

[1]徐明智.节约型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法探讨[J].陕西建筑,2009(28):118~119.

[2]曾虹.商业综合体的设计探讨[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31~33.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防火设计 篇7

关键词: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防火,设计

1 存在的火灾隐患

1.1 电气线路和设备等火灾因素多

现代装修越来越豪华, 作为消费提供场所, 当前大多数购物商城都使用了大量的电器、空调、灯光等。商场作为半封闭场所均运用灯光进行照明, 为了使商品更加清晰可人, 吸引客户眼球, 大型商场还要柜台内安装无数小灯, 通过各类高瓦数的罩灯和射灯等, 进一步突出商品档次。往往这类照明灯具功率均较高, 同时在照明过程中, 也产生大量的热能, 表面温度通常走出常温, 如果与可燃物距离接近, 极有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1.2 火灾荷载大、发展蔓延快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现代装修材料问题。商场内的装修较为高档, 对墙面和棚面装修均会使用许多可燃烧物质材料, 如果使用这些材料装修墙面和吊顶, 则会埋下较大的火灾隐患, 发生火灾时, 会迅速扩散, 造成巨大损失; (2) 人为因素影响。商场主要是以经营为目的, 对后勤人员要求并不高, 特别是对商场整体管理严重能力不足, 很多商场实行租用, 公共使用区域管理不到位, 对户物品堆积管理不当, 不能及时制止一些混乱行为, 给火灾增加了极大的隐患; (3) 防火设施不合理。部分商场对防火卷帘和消防设施安装不到位, 发挥不出相应作用, 出现维护不到位的问题, 防火设施安装出现的不合理, 就导致门窗、楼梯间、扶梯和孔洞等部位过火, 火灾时极容易出现快速蔓延, 速度非常快。

1.3 面积大人员多、疏散救人困难

商场在营业中, 营业大厅和各区域会汇集大量顾客和工作人员, 在节庆结点很可能会突破上万人, 人员过于集中密集。商场的特殊功能使人们同时向一个点汇聚, 如果出现火灾, 就会非常混乱, 人员疏散将面临巨大困难。分散的人群没有相关防火逃生培训, 很多人不懂得火灾逃生基本知识, 缺乏相应消防安全常识, 在火灾中表现出极度的混乱, 人群骚乱所出现的挤压和践踏, 就会导致二次伤亡。

1.4 火灾导致的烟雾大危害大

大型商场经营的物品较多, 一些专业型的商场经营的物品自身就是可燃物。这些物质自身具有可燃性, 如果管理不当, 就会出现火灾事故。这些不同种类商品遇到火后会快速燃烧。但当商场内通风条件差、空气量不足时, 则会产生不完全燃烧产物, 出现大量的浓烟, 烟气中包含CO, H2S等有毒物质, 这些物质对人体非常大, 如果吸进去, 就会导致休克和死亡。一些商场为了宣传效果, 会在外墙体部分设置大面积广告宣传版, 这些板材在燃烧的状态下也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大型商场密闭性强, 使燃烧物质不能快速排放烟气, 如果烟雾不能及时排出, 就会使商场含氧量迅速下降, 导致人员伤亡。

2 实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该项目位于保定市朝阳大街东侧, 其建筑的项目的总建筑面积213653m2, 高度是83.80m, 属于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耐火等级一级。其建筑功能主要构成:地上部分由五层裙房及二栋高层商务楼组成;裙房部分包括超市、次主力店、影院、外租ktv、大玩家、主题餐厅以及室内步行街等业态;地下部为车库及设备用房, 共三层。

2.2 防火设计

(1) 消防泵房。该项目使用临时高压制消防系统, 裙房以及塔楼合用消防泵房与消防水池。地下一层消防泵房内设有1300m3消防水池, 同时设有各个系统的消防水泵。其中室内消防泵2台 (1用1备) , 自动喷水给水加压泵3台 (2用1备) , 自动喷水防护冷却加压泵2台 (1用1备) , 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给水加压泵2台 (1用1备) 。各个系统泵组都带有控制箱雨巡检设备, 但是在平时都处在自动启动的状态。

(2) 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中使用的是低压供水方式, 周边市政引入的水源, 通过引入给水管进入红线后形成一个环状管网的供给。通常市政接入口给水的水压会设置为0.28MPa。火灾时水力最不利点每个室外消火栓的出流量要大于15L/s, 而且供水压力从地面算起也要大于或者等于0.10MPa。

(3) 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防系统分为高区系统和地区系统两个, 一般地区系统在地下二层至大型综合性建筑的五层, 室内消火栓供水的途径是经过减压阀以后再予以供水。而高区系统则是在楼设备夹层及以上, 消火栓供水是由室内栓泵组直接进行供水, 此外在塔楼六至十八层通常会实用减压稳压消火栓, 就是为了确保消火栓的压力控制在0.5MPa以内, 而且另外设置了3套DN150消防水泵接合器来与室内的消火栓组的出口进行连接, 以更好的供应建筑各区室内的消火栓用水。

(4) 安全疏散通道设计。因为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占地面积较大, 人员多且比较集中, 所以在对安全疏散通道进行设计时一定要确保其合理性与实用性。一般疏散楼梯间会设置在靠外墙的地方, 而且确保在首层能直通室外, 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安全的疏散人员。满足规范要求的疏散宽的度要求, 应按本建筑的最高楼层计算每百人疏散净宽度各安全出口之间距离不应小于5m, 保证一个安全出口出问题不影响其他安全出口使用。儿童业态的疏散距离考虑到儿童独立疏散能力不及成人, 应按规范中幼儿园的疏散最远距离取值

(5) 防火分区的设置。影院、餐饮、儿童业态等非商业场所应按3000m2 (高层加自动灭火系统) 划分, 其他商业场所应按4000m2 (高层加自动灭火系统) 划分。考虑到疏散楼梯需在首层直接到室外或距室外距离不超过15m, 划分防火分区时应尽量考虑该防火分区所在的楼梯相应首层的位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5.9条对防火卷帘长度做了限制, 所以划分防火分区时应将防火分区线尽量放置在有墙位置。

3 结束语

总之, 在对于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来说, 其防火设计与建筑的安全性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其直接关系着成千上万个百姓的生命, 所以在对其进行防火设计时一定要严格依据建筑的实际情况, 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做好各项设计工作, 由此来提高其防火的性能, 从而为我国大型商业建筑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宫富贵.综合性商业建筑防火疏散与防火构造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 2012.

[2]丁沛.大型商业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3]杨波.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性能化消防设计[D].重庆大学, 2005.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 篇8

关键词:智能建筑,消防自动报警技术,消防自动控制系统,联动控制

1 建筑消防自动控制系统

消防自动控制系统 ( Fire Automation System) 简称FAS, 在一定的检测和保护的区域内通过自动报警系统, 对火灾发生过程中产生的光、烟、温度等环境因素进行检测, 利用光敏元件、热敏元件等敏感元件快速的检测周围环境模拟量的变化, 并将这些变化转换成电子、机械信号, 按照设计好的程序使得系统能够自动的完成一系列的指定的动作, 并警示人们离开火灾区域, 而且具有一定的灭火措施的系统。建筑消防自动控制系统是电气自动化控制、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集成技术的集合, 利用现场总线将消防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设备、仪表进行连接起来的。是现代消防系统的中高新技术的重要体现。

2 建筑消防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2.1 系统功能分析

系统的功能分析是建筑消防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第一步, 首先明确消防系统的具体功能。结合现代消防理念和建筑设计安全性的思想, 分析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是: 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设备的联动控制功能、应急照明强制启动、火灾区域内非消防电源的自动切断、应急广播系统自动启动、漏电监督功能。为了协调这些功能的实现, 需要在建筑消防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中设计一个控制中心, 通过消防主机的设置和管理, 实现对监督区域内部的消防设备的控制, 并能够显示消防设备的工作状态, 并能够以平面图的形式显示楼层消防设备的运行以及火灾位置。

2.2 系统组成

建筑消防自动控制系统也叫火灾自动警报系统和火灾监控系统, 常规的消防自动控制系统一般包含了三个重要的子系统, 分别是: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系统、消防报警网络系统。三个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基本完成了消防自动控制系统各项功能。其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有三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区域报警系统, 有火灾探测器和手动报警器以及区域内的消防报警装置和电源组成; 集中消防报警系统, 集中式的控制器、报警器和现场检测器共同组成;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针对大型的综合建筑体, 有火灾事故广播、报警电话、通风排烟等完全的功能。火灾联动系统, 是在消防自动控制系统检测到火灾发生的时候, 通过自动控制触发消防栓、排烟等自动灭火系统, 通过联动消防设备实现灭火的功能。最后是消防报警网络系统, 这个子系统是在自动报警和联动控制之外进行的信息传输, 即通过系统实现系统与设备之间以及与外部信息构成的通信网络, 当前实现消防报警网络系统的通信自动化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针对于火灾报警系统和消防联动系统内部的信息传输过程。另一种是整个消防系统与外部的信息传输。

2.3 系统的实现

(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 要充分的结合国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实现, 系统能够实现对火灾现场烟、温度、光等着火信号的感应, 并通过通信网络将火宅信号传递到中心控制室、声光报警器、火灾联动系统等装置和系统中, 自动启动火灾区域内的报警器, 并触发消防联动设备, 完成火灾早期的警报和预防工作。

火灾自动警报系统实现的过程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环节: 首先是火灾报警探测器的选择、安装和布置。自动警报器的选型要采用复合现代工业总线控制方式的类型, 满足可寻地址开关报警, 也就是说每一个探测都能够设置单独的地址编码, 从而实现对特定控制区域的监控。对于可能产热少和火焰辐射较少的场地采用感烟探测器, 对于着火后火势迅猛的要采取火焰感应器, 感应器的选择一定要充分的结合建筑特点, 也可以采取混合式的选择; 其次是自动警报器的分布, 为此我们要结合建筑中需要保护区域的特点, 依照国家工程设计规范和要求, 合理的布置探测器的位置和数量;最后是报警警铃以及火灾显示器的设置过程, 在火灾警报系统检测到火灾信号以后, 必须能够确认火情, 并将尾箱传递到火灾现场, 实现过程的要求是在按下报警按钮3 - 5 秒内, 能够开启相关的报警指示灯以及报警广播。设计标准是火灾区域30m范围内, 必须有一个手动的报警按钮, 距离地面高度设定最好是1.3m -1. 5m之间。报警系统采用CRT报警系统, 能够实现建筑物平面图形的直观显示, 并对系统中各个感应器、设备、控制区域进行可视化的显示。

(2) 火灾联动控制系统

火灾联动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是能够实现对消防设备的联动控制和应急广播的自动启动, 火灾联动控制系统核心任务是实现对消防栓的控制。由于我国目前的火灾联动控制主要是用水灭火, 消防栓的控制也是最为常见的方式。其电气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为: 蓄水池、水泵、灭火栓。消防来联动控制系统接收到火灾报警系统的信号, 通过水位控制的方式, 自动触发消防按钮和水泵配合消防人员完成灭火过程。

火灾联动系统除了消防灭火设备的联动外, 还有排烟系统、火灾疏散指示、应急照明控制、非消防电源关闭、应急广播系统等联动功能。通过多个设备和系统的联动效果, 全面的提高建筑内部的消防自动控制系统的完善。

3 结语

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进步, 现代化的建筑消防自动控制系统已经不再是独立的控制系统, 逐渐的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相融合, 我们通过对建筑消防自动控制系统的系统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对于消防自动控制系统功能以及系统实现进行了研究, 基本满足了消防自动化的设计思想和理念, 为此类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崔蜜.大型综合商业建筑消防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 2013.

[2]江耀承.建筑消防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J].城市地理, 2015, 8 (14)

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设计对策 篇9

国外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已经比较成熟, 国内经历了起步和发展阶段, 现在达到了一个调整提高阶段。随着CBD热的兴起, 一些值得关注的消防问题也相继产生。

1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主要的建筑特征及消防设计的主要问题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筑特征主要体现在其“综合性”和大体量两个方面。该类建筑的消防设计的难点主要是以下几点:

1.1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空间形态的不确定性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具有大小不同规模的空间形态, 空间类别呈现多元组合的特点;既有闭合的商业主体, 也有全开放或半开放的交往空间。各个营业区域层层相通, 燃烧产生的高温通过热辐射、热对流传递, 使室内温度迅速升高, 引起室内可燃物热分解, 产生大量可燃气体, 顷刻间容易形成多层立体燃烧。

1.2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在防火设计方面存在的矛盾性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作为一种非受限空间, 在普通空间基础上确立的防火设计要求运用到该类大型商业建筑中, 会与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产生矛盾。人们进入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这类大空间的复杂环境中, 一般很难对室内环境做到一览无余, 复杂大空间的建筑特征可识别性不高。在商业运营过程中, 不同使用功能的场所要求具有不同规模的营业面积, 这往往与规范规定的防火分区面积不相符。特别是无法进行自然排烟的大空间商业建筑, 在通风条件差, 空气供应量不足的条件下, 产生大量的不完全燃烧产物而形成浓烟和含CO、H2S、CO2等有毒或窒息性气体, 对人体构成致命性危害。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气很容易向四周扩散。由于新风系统不断补入空气, 高温烟气上升后其温度和浓度都下降较快, 大空间顶棚以下如果存有热气层更会阻止烟气上浮拔烟, 而使烟气在水平方向弥漫, 这就造成如果大空间发生火灾, 高温烟气温度或浓度达到探测器启动阀值时, 火灾已扩散至一定规模。因此, 大空间内如何控制烟气蔓延至关重要。

2 设计上采取的主要防火对策

为解决以上问题采取的主要防火对策是在商业街部分的设计中引入“亚安全区域”和“独立防火单元”的概念, 从可燃物控制、防火分隔、防排烟系统、安全疏散等方面提出要求。

2.1 可燃物控制

“亚安全区”火灾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火灾的发生。防止“亚安全区”内部起火, 控制内部可燃物是保证“亚安全区”自身安全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对“亚安全区”的设计和布置上提出下列要求:一是“亚安全区”设计的使用功能一方面是为各商业区域提供交通要道, 另一方面还是给顾客提供休息的重要场所。所以在“亚安全区”内会设置给顾客使用的公共设施, 此类设施应要求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如金属、石材等。二是“亚安全区”自身内部内装修选材应采用B1级或A级材料, 由于火灾荷载本身已经较大, 因此在进行内部装修或改造时, 应严格控制可燃材料, 而顶棚、走道和楼梯间等公共部位必须采用不燃装修材料。三是“亚安全区”内的火灾荷载还必须考虑到各种活动期间的广告宣传条幅以及陈设等, 这些行为应由建筑物业部门统一规划和管理, 活动期间应加强消防管理, 防止火灾发生, 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拆除条幅和相关陈设物等火灾荷载。

2.2 步行街精品店“防火单元”防火对策

每个防火单元面积应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控制;设置有效防火分区可以将火势阻挡在一定范围内, 防止火灾蔓延。鉴于大型商业综合体对大空间的使用要求, 防火分区面积要求过严可能会导致疏散不畅, 但其火灾危险性又决定了防火分区的面积不应过大。特别应注意大型商业综合体往往都设有上下层连通的自动扶梯, 当上下层叠加防火分区超面积时, 其四周均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卷帘或水幕分隔设施, 防火卷帘应在两侧均设置启闭装置, 并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用于防火分隔的上下楼板耐火极限不小于1.5h, 隔墙耐火极限不小于2h, 且应由底部至顶部严格分隔;防火单元与通道之间采用防火玻璃+喷淋保护, 提供不小于1h的防火分隔;每个防火单元与其它商业部分采用不小于3h防火墙进行防火分隔, 确保火灾不会在水平、垂直方向蔓延, 该做法控制了起火单元的可燃物数量, 从基础上控制了火灾规模;同时每个单元内加强了消防设施, 从技术上限制了火灾的扩大和蔓延, 为步行街通道作为“亚安全区”提供了可行性。

2.3 防排烟系统

为了保证人员在“亚安全区”内不受烟气的侵害, “亚安全区”周围的防火分区应按照规范的规定设置机械防排烟系统;“亚安全区”的走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一方面可将周围防火分区未排尽的烟气及早排走;另一方面可以在“亚安全区”走道自身起火的状况下将烟气排走, 维持自身环境的安全性。考虑到“亚安全区”作为人员暂时避难的重要场所, 防烟分区的面积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 按照500平方米进行划分。步行街通道及中庭内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将步行街通道体积归入与其相邻的中庭, 在中庭顶部设机械排烟系统及排烟口, 中庭排烟量按照整个中庭和步行街通道体积4次/h进行计算。步行街通道与中庭按照整体排烟考虑, 步行街通道不再设计单独的排烟口。

2.4 安全疏散

部分大型商业综合体可能未设置避难层, 因此“亚安全区”作为人员安全疏散的暂时过渡空间, 应具有足够的容纳空间, 并应有明确的疏散指示标示。步行街走道面积应参照规范对避难空间容纳人数指标5人/m2进行控制, 不得占用“亚安全区”目前的避难空间;亚安全区内的应急照明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5h, 地面应按规范设置连续视觉的疏散指示标志。

参考文献

[1]黄振梁陈远博.超大规模商业建筑防火设计的研究和实践.

[2]彭晓航, 巩玉斌.大型商业综合体防排烟设计实例分析.

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设计分析 篇10

该项目位于诸暨市高湖路北侧,东三环线西侧,永乐路南侧。项目总建筑面积213653.55平方米,建筑高度为83.80,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耐火等级一级。其建筑功能主要构成:地上部分由五层裙房及二栋高层商务楼组成;裙房部分包括超市,次主力店、大玩家、外租ktv、影院、主题餐厅、室内步行街等业态;地下部分共二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

2 特殊部位建筑防火设计处理

该项目做为大型商业综合建筑,具有规模及体量大、人员密集、业态功能复杂等特点,部分特殊部位难以严格按照现行建筑防火规范进行设计,因此本项目拟对无法完全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部分进行性能化设计。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室内步行街的消防设计。

本项目中室内步行街贯穿1~3层,设有2个大中庭、7个小中庭,顶部设置采光顶,将整个步行街盖住,形成室内大空间区域。室内步行街作为人流通行空间,一般情况下存在火灾荷载较少,且和商业广场的主要出入口连接,发生火灾时,人们会本能的利用这一熟悉的通道向外疏散,因此室内步行街可以定义为介于店铺功能区域和室外之间的“亚安全区”。在本项目中,室内步行街部分如果采用防火卷帘将各层的中庭开口与回廊进行分隔的方式,不仅会对建筑设计的室内效果造成破坏,而且由于本项目中中庭的面积较大,形状也不规则,防火卷帘的使用容易出现安装困难的问题。结合本项目的建筑特点,考虑到防火卷帘使用的局限性,参考浙江省内一些已建成的大型商业广场,在消防设计上,室内步行街沿街的商铺,面积均控制在300m2以内,相邻商铺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体分隔,面向步行街一侧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h的钢化玻璃作为分隔。为提高钢化玻璃的耐火极限,在消防水系统上增设一套独立的水幕系统对钢化玻璃进行防护冷却。“钢化玻璃+水幕冷却”系统不仅增加了建筑上的通透性效果,同时在火灾时也能达到一定的防火能力。

为确保室内步行街“亚安全区”的安全,除了水幕冷却系统外,水消防系统设计中还采取以下措施:(1)在步行街适当部位设置室内消火栓,便于工作人员和消防队员灭火;(2)步行街内采用独立自动喷淋系统,喷头采用与步行街通道直接连接的商铺内采用68℃,动作响应时间指数RTI≤50(m·s)0.5的快速响应喷头;(3)步行街椭圆中庭和圆形中庭处采用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并保证两门水炮的水射流同时到达被保护区域的任一部位。

3 系统设计

3.1 消防设计用水量

根据该项目设计规模,确定本项目按一次火灾次数考虑。

经分析,该项目因为灭火所需水消防同时启动的防火分区有两种:一种是同时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地下车库卸货、超市卖场区域,其一次火灾同时作用的消防系统最大用水量为表1中2项+6项=994m3;另一种是同时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系统、窗玻璃防护冷却喷水系统的裙房商业、娱乐区域,其一次火灾同时作用的消防系统最大用水量为表1中2项+5项+7项=756m3。经比较得出,该项目最大一次室内消防总用水量为994m3。

3.2 消防泵房

该项目采用临时高压制消防体系,裙房(含商管物业、超市、室外商铺)及塔楼(写字楼)合用消防泵房和消防水池。地下二层消防泵房内设有999m3消防水池,并设有各个系统的消防水泵。其中室内消防泵2台(1用1备),自动喷水给水加压泵3台(2用1备),自动喷水防护冷却加压泵2台(1用1备),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给水加压泵2台(1用1备)。各系统泵组均带控制箱和巡检设备,平时均处于自动启动状态。

根据2014年10月执行的《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规范》5.1.12条,消防水泵应采取自灌式吸水。消防水池的有效水深应为最高水位和自灌式启泵最低水位之间的高度。根据新编制的《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规范》图示(15S909)中对自灌式吸水的解释,卧式消防泵的自灌式启泵的最低水位应高于泵壳顶部的放气孔,立式消防泵的自灌式启泵的最低水位应高于水泵出水管中心线。本工程选用的是立式消防水泵,按图示规定,本可采用水泵出水管中心线作为自灌式启泵的最低水位,但根据当地消防部门意见,出于保险考虑最终是以高于放气孔高度作为自灌式启泵的最低水位。根据立式消防泵样本,本设计所需防泵中放气阀最高的高度为水泵基础面以上722mm,标高为-9.13,实际所设最低水位为-8.70,能够满足自灌吸水的需要。由此可见新的消规执行后,加强了对消防泵自灌式启泵的要求,相应其有效水深和旧规范的取值相比会减小,对消防水池的布置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本工程消防水池水位的设计如图1剖面。

3.3 室外消火栓系统

本工程室外消火栓采用低压供水,水源由周边的高湖路、东三环路的市政给水管各引入一根DN300给水管,进入用地红线后成环状管网供给。市政给水接入口的水压为0.28MPa.火灾时水力最不利点每个室外消火栓的出流量不小于15L/s,且供水压力从地面算起不应小于0.10MPa。

3.4 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防系统分为高区和低区两个系统。其中低区为地下二层至大商业五层(不含塔楼设备夹层),由室内消火栓泵组经减压阀减压后供水。高区则为塔楼设备夹层及以上,由室内消火栓泵组直接供水。为保证消火栓栓口出水压力不超过0.5MPa,,塔楼六~十八层均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另室外设3套DN150消防水泵接合器,与室内消火栓泵组出口连接,供各区室内消火栓用水。

3.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该项目中除净空高度超12m的中庭和影厅、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电气用房等)外,均设置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给水系统竖向分为高低两区。低区为地下二层至大商业三层,由设在地下二层消防泵房内自动喷水泵加压后经减压阀减压供水;大商业四层及以上为高区,其中大商业四层至压后经减压阀减压供水;大商业四层及以上为高区,其中大商业四层至A塔楼十六层及B塔楼十五层由设在地下二层消防泵房内自动喷水泵加压后经减压阀减压供水,A塔楼十七层及以上、B塔楼十六层及以上由地下二层消防泵房内自动喷水泵直接供水。

本项目湿式报警阀集中设在地下二层的消防泵房和三个湿式报警阀室内,共设28组湿式报警阀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别设低区水泵接合器6组和高区水泵接合器2组。

3.6 窗玻璃防护冷却喷水系统

窗玻璃防护冷却喷水系统在地下室消防泵房内设2台独立的自动喷水防护冷却加压泵(1用1备),由于总控制喷头超过800个,因此设2个DN150雨淋阀组。喷头采用边墙型喷头,喷水强度0.7L/min.m2,,喷头间距不大于2.0m,不小于1.8m,与玻璃水平距离不大于0.30m。保护长度按保护最长的店铺实际长度的1.5倍计且不小于30米,实际计算长度为30米,持续喷水时间2h进行计算。设计流量30L/s。

3.7 大空间智能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该项目室内步行街开口大于500m2的中庭、IMAX影厅高度大于12m,设置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灭火装置。每个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的流量为5L/S,标准工作压力为0.6MPa,保护半径为25m,安装高度为10m,同时开启数按4台考虑,设计流量为20L/S,持续喷水时间为1h。

4 小结

在本项目中,建筑设计上室内步行街采用空中走廊形式,通过多个中庭将上下连成一个空间,中庭开口部位不设防火卷帘,形成强大的功能性和便捷性,提高了商业舒适度的同时又合理安排了人流。对于这种形式的商业布置,消防规范对其并没有详细的消防说明,对消防系统的设计及消防用水量的确定会有不同的选择,因此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做出优化比较,才能得出相对合理的方案。

摘要:结合某商业综合体室内消防系统的设计,介绍了室内步行商业街消防设计的方法与特点,探讨了整个消防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室内步行街分隔方式的确定、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消防水量的计算,消防水池有效水深的确定等,可供类似项目中设计人员借鉴。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室内步行商业街,亚安全区自灌式启泵最低水位

参考文献

[1]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2014.

[2]GB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S].2014.

某大型商业综合体供配电设计 篇11

本项目为集商业、娱乐、公寓、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配套齐全的高档综合性社区, 总建筑面积229 215.95 m2。其中, 地上六层裙楼为百货超市、影院、餐饮及一般商业, 建筑面积为108 121.42 m2, 建筑高度为28.8 m;公寓26层, 建筑面积为26 132.53 m2, 建筑高度为94.5 m;地下两层, 负一层为百货超市、车库及变配电房, 地下二层为车库及设备房, 建筑面积94 962 m2。本项目为一类高层建筑, 其供电等级为一级。

设计主要依据2013年及之前正在实施的相关国家规范 (本项目为2013年设计) 、设计任务书、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以及供电部门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

2 变配电系统设计

2.1 负荷等级

根据建筑平面及高度, 本工程属于一类高层建筑, 消火栓泵、喷淋泵、稳压泵、应急照明、消防电梯、加压风机、排烟风机、防火卷帘门、消防控制室中心等全部消防负荷, 以及百货超市的备用照明、生活泵、排污泵、普通电梯为一级负荷, 其中总网络机房及经营管理用计算机系统用电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影院观众厅照明、放映用电, 自动扶梯、空调用电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

2.2 负荷计算

根据建筑平面及各专业提供的用电负荷, 本工程负荷统计如表1、表2所示。

2.3 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

(1) 本工程商业裙楼 (包括地下室) 采用两路不同时断电的10 k V电源。10 k V电源采用电缆由城市电网埋地引入, 每路电源均能承担50%负荷, 两路电源同时工作。当其中一路故障时, 另一路应能承担全部二级以上负荷。塔楼公寓部分电源进线方式及接线由业主另行委托供电部门设计。

(2)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 本工程设置一台柴油发电机组作自备电源, 以确保两路10 k V市电停电或同一变电所两台变压器同时故障时一级负荷及火灾时消防设备的正常运行。应急柴油发电机容量为1 400 k W, 机组能在15 s内自动启动, 市电与自发电的自投切换开关采用性能优良的ATS四极开关。

(3) 消防监控中心、安防监控中心、通信机房及弱电竖井等房间设UPS电源。应急照明灯具自带蓄电池, 要求启动时间小于5 s。

2.4 供配电系统

商业裙楼部分中压10 k V配电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两路电源分别接至不同的母线段, 根据当地供电局要求母线间不设母联开关。高压配出线采用放射式供电方式 (图1) 。

根据负荷分配的情况, 将裙楼商业配电分为A、B、C、D、E、F、百货超市及电影院8个分区, AB、CD、EF、百货超市区及电影院分别设配电竖井。商业空调单独设置2台变压器, AB、CD分区分别设置2台变压器, 百货超市、KTV及地下车库设2台变压器, EF分区及影院设2台变压器。每2台变压器为一组, 变压器高压侧分别接自不同的母线段, 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 正常时分列运行, 事故时通过母联开关供电, 2台变压器的出线开关与母联开关手动切换, 具有电气及机械联锁。非消防电源设置分励脱扣器, 三级负荷设置失压脱扣器。

塔楼公寓部分低压系统由业主另行委托供电部门设计。本设计按当地供电局变配电系统出线要求设计竖向干线及末端系统, 公寓竖井为单独竖井, 不与裙楼的竖井合用。

2.5 变配电站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位置及其他各专业提供的用电资料, 裙楼变压器总安装容量约为20 000 k VA。

根据负荷计算及负荷的分配情况以及业主的特殊要求, 本设计考虑在地下一层设置1个总开关房、5个变配电房, 每个变配电房内设2台2 000 k VA干式变压器。其中变压器T1~T4、T7~T10集中在总开关房附近, 变压器T5、T6则设在电影院和EF分区对应的地下车库位置。干式变压器均带IP20外壳护罩, 并带风扇和温控设备。

塔楼公寓部分按当地供电部门要求在负一层预留变配电用房, 具体布置由相关单位另行设计。

2.6 低压配电及线路敷设方式

(1) 所有厨房、卫生间、水泵房等潮湿场所内电气设备均采用防水型, 防护等级不低于IP4x;所有室外电气设备均采用防水防尘型, 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

(2) 消防设备及特别重要负荷供电采用双回路、末端自动切换方式。双电源末端自动切换设备, 选用质量可靠的ATS切换开关, 保证供电可靠性, 消防设备配电装置均设置明显的消防标志。

(3) 重要设备采用放射式供电, 至一般设备的低压配电线路采用树干式和放射式混合配电。大容量干线及树干式干线主要采用封闭式母线槽;小容量干线采用低烟无卤铜芯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 垂直部位沿电缆竖井敷设, 水平部位采用电缆桥架敷设;支干线及干线采用难燃塑料绝缘铜芯导线穿电线钢管敷设。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送风机、应急照明、防火卷帘等消防设备由确保回路专线供电, 其配电干线采用耐火电缆。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穿镀锌钢管暗敷时, 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 mm, 若明敷 (包括在天花吊顶内) , 镀锌钢管 (或金属线槽) 外应涂防火涂料保护, 在电缆井内可直接明敷。

(4) 电动机的功率大于30 k W的采用星三角启动, 小于30 k W的采用直接启动的方式。

(5) 公寓的低压出线根据当地供电部门要求, 电房至竖井段采用低烟无卤铜芯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 竖井内由电力电缆通过转接箱转为密集母线槽供电。

2.7 电气节能

本项目变配电站设于负荷中心, 变压器负载率在70%~85%经济运行区;变压器采用低损耗干式变压器, 并采取治理谐波的措施, 其他电力设备采用节能型。所有灯具及其附件均采用高效节能型, 使之符合国家照明设计标准所规定的功率密度值, 并根据建筑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状况采用智能照明系统控制。照明、空调、动力等侧设置分项用电计量, 以对建筑用能系统进行监测、核算。

3 结语

上一篇:日本地震海啸下一篇:怎样使小学生喜欢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