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住宅(精选9篇)
公共建筑住宅 篇1
1 引言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 全年气温较高, 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属于典型的夏热冬暖气候, 广东省居住区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夏季放热的要求, 同时兼顾冬季保温。换言之, 广东省内的住宅区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应以夏季放热为主, 充分考虑对空调能源消耗的影响。
2 节能住宅建筑的概念及必要性
2.1 节能建筑的概念
节能建筑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规划、建造和使用过程中, 采取节能型的产品、材料、工艺和技术, 提高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采暖供热和保温隔热性能, 在保证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 利用可再生能源, 减少热水供应、照明、空调制冷制热、供热系统等大量热消耗产生的能耗。
2.2 住宅公共建筑节能的必要性
在能源消耗日益增加与世界能源日益匮乏的激烈矛盾中, 节能技术的发展在每个国家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 但我国能源贮蓄低, 人均可消耗能源不及全球平均水平, 所以, 节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住宅是人们居住和生活不可缺少的活动与休息空间, 对住宅区内设计公共建筑节能具有长远的意义: (1) 公共建筑节能可以减少空调能源的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目前我国许多建筑都采用空调系统, 这不仅大量释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污染空气, 而且空调能源消耗巨大; (2) 住宅公共建筑节能可以推动我国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统计显示, 我国社会总能消耗的30%左右为建筑消耗, 但我国的人均可利用资源仅为世界水平的40%。由此可见, 我国建筑能源的消耗束缚着我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3) 公共建筑节能可以降低住宅成本。住宅区内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一般采用节能产品, 例如采用具有良好的隔声、隔热性能的中空双层玻璃作为外围维护材料。这种新型材料可以很好的降低建筑成本。
3 住宅公共建筑各主要因素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住宅公共建筑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总平面和规划设计, 例如朝向、型态、布局、选址等; (2) 建筑单体设计, 例如外围护结构、体型等。
3.1 朝向对能耗的影响
由于太阳对于不同朝向的住宅辐射强度不同, 同一住宅在不同朝向下能源消耗也不同。
3.2 外围护结构对能耗的影响
住宅的外围护主要由外窗、屋顶和外墙构成, 它们对空调的节能影响也不相同。下面以高层、小高层、普通多层、情景洋房、联排别墅为研究对象, 分别统计出外窗、屋顶和外墙对空调的节能影响的情况, 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外窗节能贡献率>外墙节能贡献率>屋顶节能贡献率。其中, 屋顶的节能贡献率为8~16%, 屋顶的节能贡献率为0.23~5.14%, 外窗的节能贡献率为31~37%。
外窗对空调节能影响:
外窗的节能设计主要会从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Sw和平均窗墙面积比CM两个方面考虑。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Sw是指窗口的外的遮阳系数SD与窗本身的遮阳系数SC的乘积。平均窗墙面积比CM是指整栋建筑外窗的总面积和整栋外墙总面积之比。其中整栋建筑外窗总面积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
(1) 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Sw对空调能源消耗的影响
在夏热冬暖的广东省, 夏季防晒是住宅建筑设计的主要方向, 而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对空调节能影响巨大, 在整个建筑节能设计中占有主要地位。这是因为它与空调能源消耗值能正比, 与节能率成反比关系。当外窗综合遮阳系数增加时, 空调能源消耗也随之增加, 节能率随之下降。
(2) 平均窗墙面积比CM对空调能源消耗的影响
对各类住宅建筑的研究可以发现建筑的平均窗墙面积比CM跟空调能源消耗是成对数关系, 当平均窗墙面积比CM面积增大时, 空调能源消耗量先成较快增长, 之后变为缓慢增长。因为平均窗墙面积比CM的值在0~1之间, 所以它影响空调能源消耗有一个极值。
3.3 外墙、屋顶对空调能源消耗的影响
外墙、屋顶的表面积长期受到天空散射、太阳辐射、室外空气温度等外扰因素的影响, 这些外扰因素先作用于外墙、屋顶的表面, 使其表面温度升高, 然后与室内空气发生热气对流, 逐渐使室内温度升高。因此外墙和屋顶的节能设计能有效的节约空调能源的消耗。
4 住宅区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方案
住宅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可以综合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选出适合广东省地区的节能参数。以表1、表2、表3、表4、表5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分别对高层、小高层建筑、普通多层建筑、情景洋房、联排别墅5种类型住宅设计的节能方案。
A-粘土砖;B-200厚加气混泥土;C-200厚加气混泥土+25EPS。
A-粘土砖;B-200厚加气混泥土;C-200厚加气混泥土+25EPS。
A-粘土砖;B-200厚加气混泥土;C-200厚加气混泥土+25EPS。
5结语
中国不仅是发展中的大国, 也是建筑大国, 我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已超过发达国新建面积总和, 但是我国建筑只有1%为节能建筑, 而现如今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能源问题, 节约能源以及创建节约型社会刻不容缓, 因此节约能源这一课题也成为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住宅区内公共建筑直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公共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 并使其融入到实际建设中去,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将我国转变为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A-粘土砖;B-200厚加气混泥土;C-200厚加气混泥土+25EPS。
A-粘土砖;B-200厚加气混泥土;C-200厚加气混泥土+25EPS。
摘要:在全球所有的能源消耗里, 建筑需要的能源消耗所占比例在2540%左右。而我国建筑的能源消耗占全国能源消耗的1/3。因此, 想从根本上解决能源资源问题以及如何合理利用, 降低建筑能耗必不可少,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公共建筑的节能。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住宅区内公共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节能设计融入住宅区公共建筑进行论述。
关键词:住宅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参考文献
[1]徐彩霞.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探讨[J].科技资讯, 2010 (35) .
[2]陈洁.谈我国建筑节能设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 (7) :177.
[3]史登峰, 李琳.公共建筑供热节能设计[J].区域供热, 2012 (10) .
公共建筑住宅 篇2
【实施日期】2005/10/01【颁布单位】 绍市建管[2005]80号
根据建设部《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建科[2005]55号)、《关于认真做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宣贯实施及监督工作的通知》(建标函[2005]121号)和绍兴市人民政府绍政办发[2005]127号关于印发《绍兴市区建筑节能工作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对绍兴市执行节能设计标准提出如下实施细则。
一、实施范围
凡在绍兴市区范围内的所有新建商品住宅工程、公共建筑工程,各县(市)范围内的新建公共建筑工程,均必须按本细则要求实施建筑节能的设计施工。
二、实施要求
1、新建公共建筑工程必须严格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及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
2、市区范围内的新建商品住宅必须严格按照《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及浙江省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15-2003)及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
3、按节能标准建设的商品住宅、公共建筑工程的外墙、屋面、楼梯间墙体和窗户必须满足以上标准和规程的节能设计要求,墙体的保温应采用自保温和外保温工艺技术,不宜采用内保温工艺技术。
4、按节能标准建设的商品住宅、公共建筑工程的外窗(含阳台门透明部分),均必须采用中空玻璃(多层住宅宜采用平开窗)等满足保温隔热性能的窗。
5、新建住宅工程的顶层应采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及装置,设置太阳能热水器。2006年1月1日起,次顶层也应设置太阳能热水器。
三、其它有关要求
1、采用外保温节能技术的,外墙面不得采用饰面砖铺贴,防止开裂、剥落现象的发生,同一外墙应使用同一生产单位的外墙保温材料。对于框架结构建筑,宜采用满足保温隔热要求的具有良好抗裂性能的轻质材料作外填充墙,强度不低于
3.5MPa。外保温和自保温围护结构必须符合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标准的构造规定。
2、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建筑节能产品均必须经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由省级有关部门鉴定通过,具有《浙江省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及《浙江省建设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证书》,其质量和性能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3、建设单位要遵守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委托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开工建设、组织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在组织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当及时验收建筑节能实施情况,并在向市或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中,注明建筑节能的实施内容。
4、设计单位要遵循建筑节能法规、节能设计标准和有关节能要求,严格按照节能设计标准和节能要求进行节能设计,设计文件必须完备,保证设计质量。太阳能热水器应与建筑整体设计相协调。
5、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要严格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审查,在审查报告中单列是否符合节能标准的章节;审查人员应签字并加盖审查机构印章。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结论应为不合格。未经审查或者经审查不符合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不得使用,市建设(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县建设(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
6、施工单位要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节能施工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施工符合节能标准和设计质量要求。
7、监理单位要依照法律、法规以及节能技术标准、节能设计文件、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及监理合同,对节能工程建设实施监理。
8、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在提交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提出有关建筑节能的专项监督意见。
9、住宅建筑严格执行《浙江省居住建筑维护结构节能工程验收导则》。通过节能工程验收的住宅小区,建筑业主管部门予以发文公布。
四、奖惩措施
1、奖励措施
凡按照规定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施工的项目,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凭工程
质量监督站出具的建筑节能专项监督意见,经市墙改办核实后,根据绍兴市人民政府绍政办发(2005)127号文件第二条的规定,墙改专项基金退还比例提高10%,对面积超过5000m2并列入市级新型墙材和建筑节能应用示范试用工程项目,根据新型墙体材料应用实际情况给予以下补助:建设单位每平方米1元,设计单位0.3元,施工单位0.2元。单个建筑工程项目奖励总额不超过10万元。
2、处罚措施
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不执行或擅自降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单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6号)、《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罚:(1)建设单位明示或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节能设计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建设质量;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节能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或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擅自施工的;或未按照国家规定将竣工验收报告、有关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报送备案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建设单位未组织竣工验收,擅自交付使用的;或验收不合格,擅自交付使用的;或对不合格的建设工程按照合格工程验收的;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未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的,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2)设计单位未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的;责令改正,并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3)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单位如不按照要求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一经查实将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当事人和其所在单位进行批评和处罚,直至取消审查资格。
(4)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责令其改正,并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造成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负责返工、修理,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5)工程监理单位,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或将不合格的建设工程、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按照合格签宇的;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实施时间
2005年10月1日后申请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规定范围内的商品住宅工程和公
公共建筑住宅 篇3
公共建筑和小区的有线电视外网由光节点设施和地下管网组成。光节点至公用建筑及住宅楼采用星型电缆结构。
1 光节点
1.1 光节点设置
住宅小区内光节点设置标准:每个光节点所带用户控制在300户以内, 低层和多层住宅宜设在室外, 安放位置依据小区的楼栋分布和建筑单体内户数共同确定, 多靠近户数比较集中的区域;高层建筑的光节点应设在专用机房或地下室内。
1.2 光节点箱的设置
室外型光节点箱宜设在建筑单体的侧面, 其规格为800mm×1000mm×400mm (宽×高×深) , 其水泥基座为1000mm×600mm×600mm (长×高×深) 埋深300mm。
1.3 光节点的电源
为保证电源可靠性, 宜就近取两路电源或一路专用电源, 每路电源独立设电表, 不与其它负载混用。
1.4 光节点设计输出指标
输出指标包括光工作站的输出电平, 调制误差率 (MER) , 误码率 (BER) 。
光工作站选择四路输出, 每个端口输出电平为108d BμV (750MHz) ;
BER<10E-10;
MER>35d B;
2 地下管网 (有线电视部分)
小区内地下管网情况复杂, 有线电视管网与其它管线交叉的部分, 应依据国家标准关于有线电视网络缆线管道与其它建筑物或管线的最小间距规定。
2.1 管网的路由和容量
小区内有线电视管网的路由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2.1.1. 建筑单体的入线位置依据设计院给出的预留位置。
2.1.2 从光节点到此光节点覆盖的各个建筑单体入线口分别预埋一条地下管道。路由重复的部分可以将管孔合并。
2.1.3 地下管道的设计容量应考虑光缆和同轴电缆的布放数量并作相应的预留。
2.1.4 地下管网的路由还应考虑小区内道路、景观和地下车库等设施对线路走向的影响。
2.2 管网的规格
2.2.1 管道沟槽应在设计规划的路由上开挖。
开挖深度应保证最上层管道与标准地面 (沟槽所在规划路面) 距离超过80cm, 沟底宽度为底层管道总宽度+20cm (两侧各10cm) , 沟顶宽度为沟底宽度+20cm。沟槽走向要直, 边缘要求整齐, 沟底要求平整无石块。开挖完成经验收后才能铺管、回填, 回填时先填10cm细土, 回填后夯实, 余土宜迅速运离现场, 恢复路面设施需保证长时间不下沉。
2.2.2 沿设计管道铺设的管材材料为pvc (或聚乙烯) 多孔塑料管或聚乙烯单孔塑料管。
多孔管用于小区内星型网络的敷设, 铺设时要按管孔的颜色一一对应, 接头处要涂专用粘合剂。聚乙烯单孔管用于星型网至单体建筑入线孔敷设, 铺设时要将塑料管拉直。多根同时铺设时要用绑线捆扎在一起, 所有塑料管在沟底不能悬空, 避免回填时压弯。管道横穿机动车道时要加钢管保护, 与其它管线交叉时要加水泥包封保护。
2.2.3 人孔为长方形, 规格为长1.2m、宽0.9m、高1.4m。
每个建筑单体的入口位置均设置手孔。人 (手) 孔要求井外抹八字防水。井内压光, 井壁需预埋光电缆附着的金属扁铁, 人 (手) 孔上覆必须与街道标高取平, 上覆内应设钢筋筐, 厚度大于150mm。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道需设金属井盖, 其它环境设非金属井盖。井位距离直线小于100米一个, 拐弯处或遇地下设施时需增加井位。
3 光缆网
3.1 光缆芯数设置
每个光节点铺设4芯光缆。即下行传输和上行传输各用一芯, 另一芯作光纤出现故障时备用。在多路光链路共同经过的路段上, 备用的光纤芯数可以适当减少。若条件允许, 可适当增加光纤芯数。作下一步发展 (如划小电缆分配区, 增加光节点数目及开发新业务等) 之用。
3.2 光缆网络拓扑方式及规格
采用星型和树形的拓扑方式。
采用ITU-T G.652单模光纤光缆。
光缆分配时, 应采用可重复开启式光缆接头盒, 接头盒应放置在光节点箱内或专用机房内。
光纤熔接损耗要求:熔接损耗≤0.05d B。
光纤的预留要考虑到周边酒店、商业、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潜在业务的需求。
4 小区管道电缆网
4.1 物理拓扑结构
光节点到楼的电缆结构:以光节点为中心星型结构;
4.2 电缆规格及注意事项
光节点到楼采用QR540同轴电缆。
建筑单体内安装的终端数在75个以内时铺设一条同轴电缆, 超过75个则铺设两条同轴电缆。
电缆穿管敷设时, 应注意在管道的转接处电缆的转弯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0倍。
住宅小区公共管理规定 篇4
嘉豪物业公司设有专职保洁人员,负责小区各楼宇公共场所的清扫和垃圾清运,请各位业主给与全力支持和配合。
一、自觉维护小区内房屋的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烟头等,不高空抛物,不在楼内公共通道、楼梯走道等公共场所堆放垃圾、摆放物品;
二、垃圾实行分类装袋。业主须将垃圾袋放在指定垃圾堆放处存放,以便于保洁员及时分类收集、清运,严禁将垃圾存放在门口及走廊和楼梯间;
三、请勿把垃圾、胶带等杂物投入厕所或下水道。禁止把生活垃圾、布屑、胶袋、石块等杂物投入下水道或楼宇间的天井内;
四、严禁在小区内随地吐痰、乱丢纸屑烟头、果皮及瓜壳等;
五、严禁在小区内乱倒垃圾、杂物、污水和随地大小便。严禁让所饲养的宠物在小区内便溺;保护小区路面、楼道走廊的清洁;
六、爱护小区公共设施,不得在公共场所门前、阳台堆放杂物;自觉维护好井盖、雨水口、果皮箱等环保设施;
七、业主装修完毕应立即清扫,不得将废物弃于楼道走廊及公共场所。必须按指定的地点堆土、堆料,文明施工,不得扰民,施工完毕料净场清;
八、不得在树干、栏杆上晾晒衣物和被褥;
九、小区内任何公共场所,均不得乱涂、乱画、乱张贴,违者负责清除和粉刷费用并在公告栏予以曝光。宣传橱窗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他人不得随意使用;
十、积极参加小区的爱国卫家,防病防疫工作;物业公司负责小区的垃圾清运和消杀工作,积极配合环卫、卫生防疫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环境卫生宣传,使住户人人爱清洁,个个讲卫生;
十一、停车场的公共通道应保持畅通合清洁,不得堆放物品或停放车辆,不得在停车场撒水,并请提醒进入小区的亲友,遵守小区的管理规定,维护小区的整洁;
十二、一切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移动或者停用公共环境卫生设施;
公共建筑住宅 篇5
在2010年上海“11·15”特大火灾发生后, 高层建筑火灾的逃生问题备受关注。高层建筑烟气蔓延迅速, 极易形成立体火灾, 建筑内的各类管道井、风道、电梯井、疏散楼梯间等竖向井道等部位, 防火分隔不到时或者火灾时防火门未关闭, 一旦发生火灾将形成烟囱效应。火灾发生时, 人员疏散困难, 极易造成人员伤亡。高层建筑高度高, 层数多, 结构复杂, 同时高温烟气充斥建筑物内部, 能见度降低, 被困人员情绪恐慌, 停留在烟气中时间大大增加, 以至发生中毒死亡。我国住宅群众普遍缺乏消防安全常识, 往往随意堵塞疏散通道、闭式防火门常开等, 物业公司很少组织演习, 群众不能掌握基本的逃生自救知识和技能, 最终导致人员大量伤亡。高层扑救存在困难, 灭火救援难度大。
2 相关规范介绍
原消防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5年版) GB50045—95, 第3.0.1条中对于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上部分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 500m2的商住楼, 属于一类公共建筑。对于19层和19层以上的住宅属于一类高层建筑。按照第7.6.2条规定: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一类高层建筑及其裙房, 除游泳池、溜冰场、建筑面积小于5.00m2的卫生间、普通住宅、设集中空调的住宅的户内用房和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外, 均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在2015年5月1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实施之前, 对于一类高层建筑带底商或商业网点的建筑, 除普通住宅范围不设置喷淋外, 其他位置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适用于扑救绝大多数建筑内的初起火灾, 应用广泛。根据我国当前的条件, 本条规定了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且宜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或场所。规范中对喷淋场所有的明确了具体的设置部位, 有的是规定了建筑。对于划分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的, 该建筑内凡具有可燃物且适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部位或场所, 均要考虑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所以, 在消防审查中, 全国各地对该条把握和理解不一, 有的省市要求在商住楼的住宅部分的公共走道设置喷淋系统, 情况有3种:
1) 该楼为三合一前室, 高层商住楼或高层住宅楼住宅公共走道设置喷淋作为消防加强措施;
2) 带商业网点的高层住宅楼归为高层商住楼, 住宅公共走道设置喷淋;
3) 高层商住楼住宅走道设置喷淋。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2015年5月1日实施之后, 按照规范5.1.1条, 对一类住宅建筑明确为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 包括设置商业网点的住宅建筑。这样带商业网点的住宅建筑就是住宅, 商业网点不需要设置喷淋系统。在一类公共建筑中, 取消了商住楼, 并且在5.4.10条中规定, “除商业服务网点外, 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时, 住宅部分和非住宅部分的安全疏散、防火分区和室内消防设施配置, 可根据各自的建筑高度分别按照本规范有关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该建筑的其他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总高度和建筑规模按本规范有关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按照8.3.4条, 如果底商符合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 5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 000m2的商店, 则需要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如果面积达不到规范中要求, 则不需要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原来规范相比, 商住楼和带商业网点的住宅楼的设计要求降低了。
目前, 的规范对高层公共建筑如旅馆、酒店和办公楼等要求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而住宅楼目前设计按规范不需要设置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二者要求不一致。然而经验和试验表明,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有良好的灭火效果, 尤其是冷却烟气温度和消除烟气迷漫效果很明显, 应积极推广使用, 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 设计中住宅消防前室和走道设置有消火栓系统和建筑灭火器。消火栓系统一般普通人是操作不了的, 必须有消防队员赶到时, 才能利用消火栓系统进行扑救火灾。2014年10月1日实施的《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送审稿7.4.11条中明确规定, 在高层民用建筑中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但是最终正式版本中将该条删除。所以, 在住宅走道公共位置除了灭火器可以使用外, 非专业消防人员基本上无法进行水消防的灭火和控火。在火灾发生后, 保证人的生命安全是最终目的。着火时, 人员疏散的路径是:户内—走道—电梯前室—防烟楼梯间前室—防烟楼梯, 保证人员安全到达楼梯进行疏散, 基本属于安全地带了。一般住宅楼, 尤其是塔楼, 每层居住户数较多, 而近20a的老房子, 走道可能都摆了很多可燃物, 有可能引发火灾或者引起火灾蔓延, 对火灾中人员疏散极为不利。其次, 住宅居民火灾发生时没有专业的防烟面具, 在火灾发生后, 逃生者往往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就会出现眼睛流泪、头晕目眩、呼吸困难等症状, 甚至窒息。高层住宅逃生时最好将衣服浸湿, 裹住全身并包住头部,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而有统计报告显示, 火灾中因缺氧窒息和中毒死亡的, 占总数的72.5%。喷淋系统可以在火灾初期有效地阻止烟气进入疏散楼梯, 保证人员在楼梯间内的安全。另外, 逃生时人员万一衣服着火, 在紧急情况下想方设法扑灭火苗, 也是逃生人员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3 技术方案
在高层商住楼住宅层的电梯前室和楼梯间前室位置设置自动喷淋系统, 系统采用开式喷头。一般的自动喷淋系统采用的是闭式喷头, 带感温玻璃球, 利用火灾烟气的温度爆破玻璃球, 使喷头喷水。开式喷头无探测火灾和开启水流的功能, 只具有喷水功能。火灾探测装置探测到火灾后, 开启管网中水的控制阀门, 喷头喷水灭火。与闭式喷头不同, 开式喷头一旦喷水, 便使整个防护区域喷头全部喷水, 并且自动探测装置比闭式喷头的感温元件对燃烧反应快, 喷头能更早地喷水灭火。工程上常用的开式喷头有开启式、水幕式及喷雾式3种。笔者推荐采用开启式洒水喷头。它常用于雨淋灭火系统。按安装形式可分为直立型与下垂型, 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单臂和双臂两种。
在每层设置独立的自动喷淋系统, 喷淋系统接自电梯前室的消火栓管道上, 连接处设置过滤器、电磁阀, 管道设置旁通管, 旁通管设置阀门1, 阀门1常闭。着火时, 在消防控制室或火灾现场可以人工开启阀门1, 接通喷淋系统。打开着火楼层和该层上一层的电磁阀, 两层的喷淋系统开始喷水。在电磁阀后设置常开阀门2, 供消防队员赶到时, 手动关闭阀门2, 喷淋系统停止喷水。然后开启消火栓系统进行灭火。持续喷水时间参照自动喷淋系统局部应用系统按0.5h设计。喷水强度应不低于6L/ (min·m2) 。
喷头采用ZSTK-15双臂直立型开式喷头, 如果设置位置有吊顶, 则采用ZSTK-15双臂下垂型开式喷头。流量系数K=80, 单个喷头设计流量约为1.33L/s, 喷淋系统布置间距和管径要求参照自动喷淋系统设计规范中危险级选取。举例:共采用3个喷头, 两层共6个喷头, 流量7.98L/s, 对于新建住宅可以考虑消防水池贮水量增加14.36t喷淋水, 如果是已有建筑, 直接利用消防水池内原来贮存的2h的消火栓水量即可。对于部分国内省市如上海, 采用消火栓泵直接从市政管网抽水灭火, 更不用考虑贮存水量的问题了。
电磁阀采用ZSCF型消防电磁阀, 通径有DN15~DN50六个尺寸。工作电压:DC24V, 结构形式采用直动式。
详细布置见图1、图2。
4 结语
如果全楼设置闭式自动喷淋系统, 势必增加楼内的系统设置, 而且按照《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 (2005年版) 的规定, 喷淋系统需要按照1h内的作用面积喷头全部启动来计算消防水池的水量。这样, 消防水池内需要增加约108t的自动喷淋贮水量, 泵房内还要增加自动喷淋泵组。屋顶消防水箱还要布置消防增压和稳压装置, 增加工程造价。
本技术利用消防控制室内操作, 对着火楼层的喷淋系统直接进行控制。减少烟气对居民消防疏散的影响, 保障了生命安全。喷淋水量按照两层喷头全部开启0.5h计算水量, 增大水池容积。喷淋系统直接利用消火栓泵和屋顶的消火栓稳压装置, 增加的费用是每层的管道费用、开式喷淋头、电磁阀和过滤器的费用。消火栓的按钮电气控制信号和电磁阀信号均通过弱电总线和消防控制室联系, 在弱电控制上几乎没有增加造价。而且在火灾现场可以直接开启喷淋系统, 保证降低烟气, 人员疏散。如果没有水喷淋系统的话, 火灾的热量和烟雾会迅速扩散, 直接影响到电梯前室的人员疏散。如果电梯前室有喷淋系统, 人员身体火灾也可以在电梯前室通过水喷淋浇灭。本技术不涉及楼宇消防系统改动, 在已有建筑上可以直接增加布置。对于新建住宅楼, 也可以直接施工安装。
参考文献
【1】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2005年版) [S].
公共建筑住宅 篇6
关键词:住区,公共性,公共空间,自下而上,参与
公共空间于住宅建筑而言具有画龙点睛的意义,但它往往却又不像其他类型建筑在平面布局形式中占据了与其重要性相“匹配”的规模,甚至在某些案例的几何形式中难以被发现和界定。人们很难以面积规模等常规参数来评价空间公共性对住宅的贡献。公共参与是建立在建筑规模、面积、平面布局形式、建筑空间高度、使用人群变更和使用时间的迁徙等因素的基础上。从其他角度出发,又有许多现象显示代表着构成住宅公共性的这些因素的生活事件,却又同时在建筑规划设计者和使用者这两种层面上发生着变化。后者则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它与前者最本质的不同就是其自下而上的自发特征。本文的研究案例是中铁二局成都职工宿舍区这个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住宅小区(图1)。
案例地处成都市“北改”项目范围内。早在2007年秋,当地媒体便报道过这一区域将要作为“北改”先行项目得以拆建的消息。但后来的汶川地震让拆建的消息没了下文。随着近年来成都“北改”工程分区逐渐启动和顺利推进,这一片区的拆建也在此被提上日程。作为一项自上而下的大规模城市旧区改造工程中的一个微小组成部分,本文案例对象在集合住宅公共性的层面仍然呈现出了其所值得探究的建筑意义。
1 | 上:中铁二局成都职工宿舍区城市区位图;下:宿舍区总平面图(笔者自绘,图中红线与圆形图例各代表与公共生活(交流、零售等)密切关联的路径与外部空间重要节点
1.对空间公共性现状的解读
首先,当它被人们称之为“住宅小区”的时候,就已经意味着一种变迁的发生,即居住模式的转化-由集合型公共宿舍转化为传统住宅楼。说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功能变更也许并不确切,因为住宅牵涉到产权等事宜,居住模式的变更除了由居住者群的密度和生活需要所决定外,还需经由相关管理部门批准。管理层和使用层的因素同时作用于住宅从而使得其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这种功能变更便体现了该现象的半自发特征--在一个自下而上的变换过程中同时受自上而下的控制力作用。该现象具体之一表现为住区规划的建筑密度随着时间的迁移不断提高,并且从总平面图上看这种被迫的发展痕迹较为明显。
上述现象主要常见于室外的公共空间,原本规划设计中的若干内部公共节点或被割裂,或被缩小,或被改变物理形态,其共同点是其公共性均被一种“填空”行为所调整,即“重新定义那些无人需要和被忽略的空地,并试图将其转化为内容充实的公共领域”[1]。以住区内8幢山墙处的一片空地(图1中节点D)为例,该地块平面形状为一长18m宽10m的矩形,原有高大乔木两棵,多年来这里除了孩童在此游戏之外一直都无人利用,直至2002年初,由住区居委会[2]兴建了一栋单层平房用于社区室内公共活动,才使得该地块的利用率显著提高。
2.单元住户的邻里空间关系发展
其次,住宅单元内部,每户居住的人口密度逐渐降低,由起始设计时的“一户多家”逐渐向“一户一家”过渡。这是一个对内部居住空间影响甚大的现象。这里的计量单位“家”指一个家庭,可以是三口之家,两口之家,或单身独居,甚至四口乃至更多人口的家庭也在原计划指标内(图2)。这样一来每个户型所对应的公共性便从楼梯间的门槛起延续到了户型内部的走廊,并且户型内走廊以一种清晰的姿态化分了公共领域和私有领域。
2 | 住区典型套型的居住模式示意图 来源:笔者自绘
我们在此可以做一张层叠于居住单元户型平面图之上的“领域划分”(图3),这张图将“清楚地显示建筑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可进入性:哪些特定范围具有何种领域主张,而这种领域主张是由谁提出的,以及不同空间的监管和维护责任的划分”[3]等。在这样的状态下,私密性便是领域划分的众多主张中最具争议性的一个:它看似在平面布局上得到了明确的保障,可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厨卫及盥洗等私密空间却被动地陷入了“半公共”被分享状态。
而在除了物质空间模式之外的另一方面,人的日常生活可以在一天内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的独立时段,在这些时段内,居住者对私密性及公共性的要求随着24小时的时间迁移逐渐变化。以夜间睡眠时段为例,人们在该时段对私密性要求很高,无论是睡眠抑或夜间如厕等都是极为私密的行为,倘若睡眠行为所需要的私密性是在平面布局严格保护下成立的,那么如厕行为则将跨越户内走廊这一公共空间,达到卫生间这一“半公共”空间,并通过一个简单的“锁门”的动作将其“切换”至私密性受到保护的个人占用状态。这样十分平常的一个过程,把理应始终受到保护的私密性的一部分被动地暴露在公共空间下。再对比一下时下主流的一家一户居住模式(住区内仍有少数户型是多家混住模式,有两户、三户混住两种模式尚存),由于户型内部被一家完整占据,私密性的保障需求由对外转移到了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私密性保障需求,家庭内部的概念与使用户型成为了1:1的模式,家庭之间的户型内部私密性矛盾迎刃而解。并且由图3不难看出,随着居住模式的改变,每户平均所得的住宅建筑面积增大,平均公摊面积大幅减少,建筑面积利用率提高;还有,同一套型内居住户数的减少,使得家庭生活的私密性得到了更好质量的保障。这一切指标的变化,都昭示着住宅公共空间减少的同时居住质量的提升。
2 | 住区典型套型的居住模式“领域划分”示意图,灰色部分代表建筑公摊面积平面部分,三种不同色相的红色结合数字标码代表该典型套型内居住的不同家庭,单位为“户” 来源:笔者自绘
3.居住空间的公摊面积的自发利用
第三,公共性也藉由居住者的主动参与及其行为所体现。居住者对住区及其环境建设和改造的参与活动,无论是在过去多家混居的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如今产权私有化的商品经济时代,都一直是值得鼓励的理想住区特征。鉴于其具有明确公共性的身份,住宅中各种公摊建筑面积的部分都可以提供给居住者各种主动参与的契机。例如从居住者对楼梯间的利用状况来看,在一座集合住宅中,不应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防止过度的噪音等优化自己居住环境的行为而给邻居带来不便,也必须注意这个过程中对空间的布置。因为空间的布置在给邻居带来不便的对立面,也许就存在着导致住宅楼里不同住户之间所期望的交往的契机,因此楼梯间作为当今最典型也是几乎仅存的室内公共空间,便承担起了这个责任(图4)。
2 | 住区楼梯间利用现状之邻里交流平面分析,楼梯间为如今居住模式下仅存的建筑内部的、家庭之间的公共空间,图中红色范围为这部分公共空间内对邻里日常交流影响最重大的部分 来源:笔者自绘
在标准化单元中,楼梯间和其他现今主流住宅产品不同的是其面积略微偏大。似乎这是平面设计不够集约所致,但从历史条件来看,这则是居住者主动参与的物质基础。半层高平台处的开窗从原本设计角度来看,仅仅只是为了满足楼梯间的采光需要,但在其后居住者的使用过程中,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个面积不到2m2的平台被赋予了其他功能--哪家住户不再穿、但质量尚好的鞋被置于此处的窗台上,低收入者可以自行收存取用;居住者自己栽种的花草盆景也被置于此;炎炎夏日里同层住户在日间时段时常打开家门以便各家之间形成对流通风,同时在家的退休老人还时常相互在楼梯间内聊天。甚至不知从何时开始,就餐行为也从餐厅搬到了这里,就餐时也因此时的交流沟通进一步产生了以往不曾有的一种乐趣。而用户自己也用简易的方式(如用面板隔离)划分了领域,保存了交流的契机和空气的流通,同时避免了老鼠虫类等进入家中。这种做法和在阿姆斯特丹和阿尔米尔的老年人之家中的“半门”做法异曲同工。[4]
相似的情况同样发生在单元楼一楼楼梯间入口处。某户已不需要的、但质量完好的藤椅或其他家具被置于此,夏夜在户外纳凉聊天的邻居们可自行取用;住户自己利用残余的建筑材料搭建的桌椅倚靠在入口旁同样为邻里所用;许多靠近每个单元入口处的绿化带都有藤蔓植物,多为邻近的首层住户种植,既改善了住区绿化环境,在夏日里也为诸多室外空间提供了植被遮蔽……等等的这一切现象,都是伴随着时间推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生的,但始终未变的是居民自己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主动支配感、参与感,这种主人翁意识是一种积极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与之同时增进的是邻里的良性交流关系和生活的乐趣。而场所也逐渐地从楼梯间扩展开来,漫布于住区内任何有可能被居民发现和利用的地方。
4.结语:住区规划中民智于住区品质及公共性的意义
这个住区经受住了2008年汶川地震的肆虐,虽为砖混体系结构,但其却在震后被有关部门论证为优质抗震民居。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一个年代已久的住宅区,即便其建筑用材、质量和成色在当今来看已十分落后,可在当下那些同样规模远超过它的住区内,却难以发现居民有如此高度的自觉性和热诚投入到主动地对自身居住环境的改善和支配行动中。这里居民的客观生活品质虽然难以和当下新建住区相比较,但是一个在规划设计者心目中理想的拥有高度参与感与归属感的社区,其所需的公共性至少在这里得到了另一种体现--种自下而上的实现。在建筑学和规划学的视野下,这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民居和居民们自己所拥有的一种自发性话语权所带来的结果,是民智对于不断受到客观条件的拘束,以及专业建筑师关于“如何对待贫困、城市无序蔓延、平民住宅”等城市更新议题拷问下的一种非专业性的应对[5],也是民智于一个住区及其公共性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晓都,孟岩,王辉."城市填空”:一项给"城市空墟”重注活力的计划[J].世界建筑,2007-08(206).
[2]自新中国建国后,居委会这一组织在不同具体时期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意义。在此主要指城镇中基层群众性自治和自我服务组织,因而代表一种自下而上的意志表达。
[3][荷]赫次伯格著,仲德崑译.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4][荷]赫次伯格著,仲德崑译.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公共建筑住宅 篇7
类似于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在日本由政府出资或主导建设的住宅称为“公共住宅”。早期的公共住宅建设体系如图1所示。1950年“住宅金融公库”成立,开始向建房者和购房者提供长期低息融资;1951年“公营住宅法”颁布,开始了公营住宅的建设,主要面向低收入层,是纯福利性的,由地方政府负责建设和管理;1955年“日本住宅公团”成立,主要建设城市住宅,向中产阶层大规模地提供具有良好居住环境的租赁住宅。“公库”、“公营”、“公团”这“三套马车”奠定了日本公共住宅的基础。
本文着重介绍公团住宅的建设历程,其他可参考笔者最后所列的文献。
二、公共租赁住宅
日本的公共租赁住宅由属于国家机构的日本住宅公团(现名为:独立行政法人“都市再生机构”简称“UR都市机构”)负责建设和提供。同是租赁形式的公共住宅有别于面向低收入层的纯福利性的公营住宅:其一,它面向的对象是城市的中产阶级,不设收入上限,只要交得起房租谁都可申请入住;其二,它由国家机构负责建设和管理,没有地方性,根据社会需要和城市发展要求来选址确定项目。在日本原被称为“公团住宅”,后因日本住宅公团的更名,现改称为“UR住宅”。
从日本住宅公团开始UR都市机构的发展历程按年代分为6个阶段(图2)。由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尤其对刚刚开始大量保障房建设的中国来说,要参考最近的经验可能还为时尚早,但很多教训可以提醒我们少走弯路,日本今天所进行的旧房改造和城市再生等也是我国将来不可回避的。本文如能起到些许参考作用将不胜荣幸。
1. 第一阶段:1955年~1964年—普及新的居住方式,开始进行社区开发
这是日本住宅公团的创始期。为了解决当时燃眉之急的住宅不足问题,建设了大规模的集合住宅。集合住宅有别于日本的传统住宅,为了它的普及,不仅是住宅问题,而且得设计和提倡一种新的居住和生活方式(图3),还要开发相应的建筑技术来实现。
图4是1960年前后的公团住宅的标准户型之一,建筑物为一梯两户的钢筋混凝土纯剪力墙结构,一般是3~5层。每户的户内面积是38m2,户型是按照寝食分离的思想设计的两房一厅(日本叫2DK)。图5是这个阶段采用的室内装修和设备,都高于当时社会平均生活水平。公团住宅合理方便的设计以及多彩先进的设备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因此需要通过竞争非常激烈的抽签等程序,入住者才能在众多的羡慕眼光中荣升为“公团成员”。入住公团住宅不但成为了当时的时尚,而且引发了之后的广泛效仿,带动了社会居住水平的整体提高。
2. 第二阶段:1965年~1974年—大规模开发和大量供应
这个时期是日本经济的快速成长期,大量的人口向城市集中,大量的需求导致了开发的盲目性。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设是第一个大型开发项目“千里新社区”(图6)。它位于大阪府郊外,占地11.6hm2,计划容纳15万人口。社区划分为12个区域,配置了学校、医院、市民中心等设施,中心区域的轨道车站周边建设了百货店、娱乐中心等商业设施以及相应的公司机构办公楼。
由于交通方便,加上良好的环境,千里新社区在近5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很受欢迎的居住区。但是作为大型开发项目的先驱,它还是留下了很多教训。首先,当时没有预想到汽车时代的到来,停车位紧缺,后来不得不牺牲绿地来满足需求,同样也没有预留足够的用地因应社会发展而加建新的设施,只能在附近另找地方兴建。其次,由于是较短时间内的一次性开发,无法实现人口年龄构成的自然平衡。当时住进来的都是中坚阶层,几十年以后他们几乎同时退休,社区一下就进入高龄社会,不但失去了活力,而且配套设施也得随之调整(如幼儿园多余了、老人院不够了)。一个失去活力的社区越来越难以吸引年轻一代,因此形成恶性循环。从维持管理的角度来看,由于居住人口平均年龄增高而减低了对维修更新的意愿以及经济上的负担能力,这对延长住宅寿命和可持续使用是很大的障碍。
3. 第三阶段:1975年~1984年—对应多样化的要求,综合开发居住环境
由于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趋势放缓,甚至出现了回流。政府制定了让进了城的人们定居下来的发展策略,住宅建设的方针也由此发生了很大改变。为了满足长久居住的要求,不但要提高住宅本身的品质,而且还要结合周边环境进行综合开发,更加重视交通、气候、安全和丰富的公共配套设施。图7是当时开发的雨水渗透系统的模型。
由此,日本住宅建设走出了大量建设的时代,开始根据社会的个别需求以地域环境进行多样化的应对。1977年废除了标准设计,次年也从一成不变的“公共住宅用标准部品(KJ部品)制度”转向了“优良部品(BL)认证制度”,一切都向灵活、多样、高品质的方向转换。一向以标准户型的大规模建设为主的日本住宅公团也进行了以中低层为主的小社区的开发,图8是在爱知县的一个建设例子。
4. 第四阶段:1985年~1994年—从社区回归市区,建设综合多功能的新城市
这是日本经济的泡沫期,城市功能重新调整,许多大工厂搬出市中心。已由“日本住宅公团”改名为“住宅与都市整备公团”的开发重点由社区转到了市中心。它所担当的工作不再仅限于建设个别的住宅项目,而是参与总体规划,协调和平衡官民各方的开发工作。图9是在东京都市中心的一个开发实例,它是一块啤酒厂搬出后的遗留地,之后由政府、地方政府、民营企业等共同开发成具有文化、商业、办公、居住等多功能的新街区,打响了城市再开发的头炮。
图10是1992年建成的位于横滨的高层住宅的例子。从这个阶段开始,30~50层的超高层住宅在各大城市急速普及。为了满足多功能的要求以及在同一栋建筑物里划分不同类型的住户,建筑必须是开放空间的结构形式和耐久性、灵活性俱佳的设备装修系统。结构形式采用的是纯框架结构或由梁柱构成的筒结构,不配置剪力墙,研究结果和历经地震的经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是最理想的抗震结构形式,同时也满足了开放空间的要求。设备设计上以同层排水的方式消除上下层的制约,实现自由的住宅分隔和室内布置。内装修和户内设备采用与结构体完全分离的SI技术,有利于将来的变更和更新换代。总而言之,建筑物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因为不容易拆建而对使用寿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建筑技术也提出了更具灵活性和可更新性的要求,日本著名的“百年住宅建设技术”和“KSI住宅技术”由此开始得到实际应用。
5. 第五阶段:1995年~2004年—创造未来城市
住宅不足早已成为历史,为适应社会的新要求,建设更安全、更有魅力的未来城市,公共租赁住宅责无旁贷。这时日本社会已进入了高龄少子的时代,“住宅与都市整备公团”改名为“UR都市机构”,注重老人院和幼儿园等设施的配套,普及了通用设计、无障碍设计,并不断推陈出新,图11是UR都市机构召集6位日本著名的建筑家设计的时尚公共租赁住宅,一举打破了单调死板的公共住宅的形象,创造出新的时代魅力。
6. 第六阶段:2005年至今—从城市建设走向城市再生
进入21世纪,UR都市机构提出了在城市再生、居住环境再生、灾害复兴、郊外环境四个领域从城市建设走向城市再生的方针。
就公共租赁住宅的再生而言,由于需求的降低,现在新建的数量已经很少。对于现存的住宅,除了做好维持管理以外,还要通过改造、翻新甚至拆建的方式进行整理。图12是2010年由UR都市机构与民营建筑公司共同进行的旧住宅改修技术开发的公开实验。
三、经验与教训
日本的公共租赁住宅建设不是仅仅为了提供居住的空间,而是从一开始就与普及新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一时成为新生活和高品质的象征,带动了全社会居住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住宅用标准部品制度”推广了部品的应用,提高了住宅的品质和居住水平。在注重可持续性方面,公共租赁住宅导入了系统设计和SI分离(结构体与内装设备的分离)等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并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住宅的设计提倡新的居住概念,在住宅建设技术的发展中起着领导作用。今天,对旧住宅的改修技术的开发也同样在公共租赁住宅的领域里率先进行。
因此,日本公共住宅建设的社会意义绝不局限于解决某一历史时期的住宅问题,而是对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还极大地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住宅产业的发展。但是,几十年的建设历程中也留下了很多值得后人吸取的教训。
首先,早期住宅建设的大规模开发和大量供应带有不少盲目性,随着时代的变迁,没人愿意住甚至没人住的积压住宅成为了被指责的对象。
其次,虽说当初以高质量和高性能为建设标准,但一些当时预想不到的因素(如50年来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增长了十多厘米、高龄化社会少不了电梯等)成为住宅可持续使用的最大障碍。
再次,当初只重视建设费用而忽视了维持管理费用,而现在后者却成为沉重的负担。旧住宅的大规模改修或重建费用,甚至远远超出当初的建设费。
最后,负责公共住宅建设和管理的机构全都负债累累、积重难返,成为新的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吴东航,章林伟,主编.日本住宅建设与产业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吴东航.日本住宅产业的形成以及所体现的意义.中国住宅,2010(7)
[3]吴东航.日本的公共住宅建设经验带来的启示.中国住宅,2010(12)
公共建筑住宅 篇8
住宅装修, 同行谈论最多的要数住宅套内的精装修, 对于住宅公共部位的精装修, 则比较少谈及。住宅的公共部位主要包括:大堂、电梯厅、公共走道、楼梯间等。住宅小区中, 公共部位的精装修, 反映的是一个小区整体的档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公共部位装修的重要性, 比单套住宅室内装修更为重要。一些公共部位装修的缺陷, 甚至会影响和制约套内整体的装修。
1 装修工程质量管控问题的提出
任何建筑装修, 都是基于土建主体上进行的。因此, 控制精装修施工质量, 应从土建主体这个源头抓起。精装修单位进场后, 首先应对主体结构的垂直度、方正度、平整度等进行测量和全方位验收。对于主体结构存在的质量问题应书面通知业主和土建单位整改到位, 验收合格后, 做好交接工作。
2 工程施工界面的概念
施工界面是指土建与装修之间的施工界面。从狭义上来讲是土建与装修工作面的分界线, 广义上看还包含装修专业对土建专业的验收与交接。
3 案例工程简述
本案为高层住宅项目。土建总包方施工范围内包含, 裙楼外墙石材干挂、主楼外墙面砖、铝合金门窗、玻璃栏杆和楼梯间踏步等装修内容。大堂、电梯厅、走道的精装修, 由业主单独分包给精装修单位。由于营销样板房开放的需要, 大堂、电梯厅、走道作为看房通道的一部分。公共部位装修工程, 在主体还有两个月才封顶的阶段就提前进场。总包与专业分包界面的明确, 除了避免双方的责任不清外, 也有利于装修的收口、收边。图纸会审要重点筛查装修图纸对建筑图纸做调整的部分, 考虑配套专业同步调整, 各专业沟通协作, 避免“各自为政、闭门造车”。
工程中外墙砖, 根据原建筑设计图纸, 要施工至电梯厅外的露台。装饰设计图纸把电梯厅外扩至露台, 电梯厅内墙面设计采用300mm×600 mm黄仿古砖饰面。若外墙砖贴至电梯厅内, 将对室内效果产生影响。根据现场情况, 装修专业建议建筑外墙砖, 施工至外扩后的电梯厅第一个阳角转角处后20cm。由精装修在两种材料交接处, 采用200mm宽米黄大理石收边, 不仅美观又解决了外墙砖收口问题。同时, 通知总包给排水专业、弱电智能化专业和防火门厂家由于电梯厅外扩, 原露台的排水地漏、弱电门禁系统、消防疏散门等相关专业均要进行调整。
4 控制工程装饰标高
标高包含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这两种标高一定要区别开来, 否则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通常土建总包的标高标注是结构1m线, 由于装修分包与土建总包同步进行中, 两个专业的标高必须统一, 装修专业应将结构1m线转化为建筑 (装修) 1m线后指导作业。一般的装饰项目, 建筑地面标高=结构地面标高+地面装饰层标高, 主要考虑的是地面装饰厚度。公共区域,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 除考虑地面装饰厚度外, 还要结合电梯、入户门、疏散防火门等尺寸后综合取定。
本案一梯三户, 入户门墙体为剪力墙。入户门洞高度, 结构图纸设计2400mm, 入户门厂家已批量下单待安装。入户门门框厂家加工高度为2380mm, 两端单元门扇为外开型, 入户门底框为L型。其中内侧底框厚度60mm, 外侧底框厚度45mm, 中间单元门扇为内开型, 内侧底框厚度45mm, 外侧底框厚度60mm。建筑图楼地面为30mm的水泥砂浆找平层。根据现场实测的各标准层现有地面标高数据, 若按建筑图纸标高找平后, 走道地面标高将与两端单元的入户门底框持平, 甚至会高过两端单元的入户门底框。且中间单元, 将来地面装修标高会被限制在45mm之内, 不利于业主入住后的装修。装修单位要求总包单位取消公共走道地面找平, 并建议适当降低中间单元找平标高。根据这个方案, 施工后的走道地面标高, 控制在比两侧单元入户门底框低20mm左右, 比中间单元入户门底框低35mm左右, 较为美观和实用。此外, 电梯门的标高直接决定电梯厅地面的标高, 电梯门的标高由电梯厂家确定。本案中电梯厅与走道标高存在15mm的高差, 两个区域均要兼顾本区域内的设备和构配件无法进行标高统一, 精装单位通过两个区域中间的疏散防火门做门槛石过渡后, 显得比较自然和美观。
5 依据模数进行放样
建筑模数是建筑设计中, 为了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使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组合件, 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互换性, 统一选定协调建筑尺度的增值单位。建筑模数也是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与制品、建筑设备、建筑组合件等各部门进行尺度协调的基础。其目的是使构配件安装吻合, 并有互换性。目前, 我国建筑设计和施工遵循《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GBJ2-86) 规定。
装修施工单位在施工前, 图纸会审和现场放样过程, 要考虑建筑构件的模数尺寸与装修饰面材料的模数符合性审查, 装饰面应尽量保持通线、对缝。根据装修材料的尺寸规格进行试铺设, 找好地面及墙面铺设的施工控制点, 力求规格材料铺设的均匀和对称, 控制材料损耗率, 避免少于1/3的规格板铺设。本案电梯厅内墙面采用300m×600m黄仿古砖横向V型缝, 纵向密缝饰面, 300mm就是竖向模数。装饰单位根据实地测量数据, 对照已确定的地面标高, 发现部分管道井和消防栓的距地高度不符合装修模数, 装饰暗门施工后不通线且瓷砖损耗较大, 要求土建专业对已经施工管道井、消防栓予以整改, 未施工部分, 应配合装饰放样后再施工。通过装修单位根据模数调整后的放样, 本层内防火门顶砖的V型槽水平通线, 管道井、消防栓暗门缝与仿古砖缝自然衔接, 地面地砖与主墙面砖对缝, 在装修细节的处理上, 显得比较到位。
6 实行样板先行
住宅公共部位装修方案, 每层的做法都是相同的。只要选定某个标准层进行样板施工, 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公共部位装修样板, 先行的具体内容包括:材料样板、工序样板、样板工程、封样。
材料样板:选择主要装饰材料 (如灯具、开关、石材、面砖等) , 并作为验收依据保留样品展板。
工序样板:重要的工序 (如墙面石材干挂、地面大理石铺贴、腻子涂料等) 明确施工工艺质量要求、指导后续施工为目的而实施的样板。
样板工程:指定某个区域 (如首层大堂、标注层电梯厅、标准层公共走道等) 按照精装修交付标准实施的样板工程。
封样:样板工程完成定板后, 封存样板实物或样板区域作为验收标准和依据的管理行为。
7 实施效果
案例装修单位, 在一个梯位出入口的首层大堂、首层电梯厅、标注层电梯厅、标准层公共走道施工的样板工程, 通过对样板的验收和评价, 及时发现设计构造、选材、施工工艺等方面的不合理之处, 避免了展开施工时大面积返工, 造成工期、品质和成本等方面的损失。样板工程按照规定实施且验收合格后, 样板质量作为工程验收的标准和依据。各类样板的定板及封样资料, 均作了留存, 以备复查。实践证明, 通过样板工程的实施, 后期大面积展开施工时, 进度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8 做好成品保护
公共部位装修的施工周期短, 专业配套单位多, 土建、电气、给排水、消防、电力、煤气、有线电视、安防、电梯、通风、装修各专业交叉作业, 因此成品保护工作特别重要。应首先做好对配套专业的成品保护工作, 同时协调各配套专业在交叉作业中, 避免后施工专业对已施工完成专业的破坏。施工过程中, 通过工序合理安排、组织和技术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控制。
工序方面:电焊作业等易造成破坏的工序要首先施工, 容易被破坏的入户门、油漆涂料工序安排最后施工, 宜先施工天棚后施工地面、先基层后饰面;
组织措施:制度上实行成品保护责任制, 要求各班组负责施工面上的成品保护。严格实施区域封闭保护, 并悬挂提示标识。前后工序场地交接时成品保护应同步验收交接。
技术措施:工艺上确保足够的养护时间, 保持施工现场卫生整洁, 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后及时做好面层卫生清理, 并根据装饰材料特点采用报纸、纸皮、塑料膜、地毯等材料进行遮覆保护。
9 结语
公共建筑住宅 篇9
公共广播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从产品技术、功能、应用各个方面来讲都已经相当成熟,成为各种场所传播信息的一种有效工具。而今,在智能化的住宅小区,公共广播系统是如何配置搭建起来,怎样为小区的业主提供了人性化的服务。相对于其他场所的广播系统,又有何不同?针对以上问题,本人将从设计者的角度,阐述该系统在住宅小区中的设计要点。
1 建筑功能分析
相对于单体公共建筑,住宅小区的整体占地面积较大,功能较为多样,系统也相应复杂,因此设计者需要对小区的功能进行初步分析。一般情况下,住宅小区由多层住宅、高层住宅、配套的幼儿园、会所、商业用房及室外园林、停车场等几种功能场所组合而成。作为不同功能的场所,我们对节目源的播放要求是不同的:对于住宅楼的公共部分以及室内汽车库,通常只作为播放通告、通知等信息,在紧急情况下,播放应急广播指导人员疏散逃生;幼儿园、商业用房等处,平时会播出不同的背景音乐,特殊情况切换成应急广播用以疏散群众;而小区的会所建筑,是小区业主休闲、集会的乐园,并为公众集会提供其中大空间的场所,届时还须自成系统,可现场接入话筒或其他音源,便于制造出联欢晚会、生日聚会等欢庆氛围;室外园林和停车场的广播系统,由于音箱设在室外,为避免对住户休息造成干扰,音量控制严格,一般只用于休闲时光的背景音乐,不做其他用途。
2 制定系统设计思想
2.1 系统模式的确定
按照不同的功能、区域,结合住宅小区的特点,确定系统模式。为便于管理,住宅小区公共广播系统一般采用由小区中心集中管理的模式。具体参见图1。
在小区广播工作站可分区域管理各处的广播,包括节目源的选择以及平时和特殊时期、紧急状态的广播切换。
2.2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系统的类别
按照传输、信号处理方式可分为传统模拟公共广播系统和数字可寻址的公共广播系统。
1)传统公共广播系统是通过音频线把模拟功率信号传输到终端扬声器上,从机房的功率放大器到扬声器是采用高电平传输的,一般为100V或70V,其优点是线路损耗少、负载联接方便,只是把带降压器的扬声器并接在线路上即可。此种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a.兼容性、扩展性不好;
b.安装复杂、维护不便、故障率高;
c.可管理性差、无法进行远程控制。
2)近些年数字化技术日趋成熟,出现了数字可寻址公共广播系统。真正意义的全数字可寻址公共广播系统,它的音频信号、控制信号和通讯全在数位域进行,具有更远的传输距离和更好的传输效果。尤其是将音频信号和控制信号集中在一条两芯的双绞线上传输,不仅大大地节省了安装和布线成本,而且为将来的系统维护及系统工作的高可靠性提供了先决的优越条件。该系统的不足是:单独组建网络成本高;由于每个扬声器均为数字式,终端成本高。
3)第三种类型的系统即采用模拟与数字结合的方式。系统由音频输入单元、音频输出单元和系统管理器组成。扬声器是与普通扬声器一样,在不同的功能区域设置音频输出单元(该装置将数字信号还原成音频信号),上端通过网线与交换机连接,下端通过功放接普通扬声器。此种系统由音频输入单元、音频输出单元和系统管理器组成,可构成大小不同的系统。音频输入单元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灵活接入各种输入音源,如CD、盒式磁带播放机、FM等。具体如图2所示。
这种系统形式投资不高,并能够满足信号长距离传输的要求,作为住宅小区的广播系统是十分适合的。
2.3 广播系统功能的确定
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广播系统的功能。小区的公共广播系统分为3个部分:背景音乐、公共广播(平时用于播出通告、通知等信息,在紧急状态如发生火灾时进行紧急广播);集会广播(用于业主联谊、聚会等)。
3 设备的选择及功率配置
3.1 扬声器、音箱
作为终端设备,扬声器的选型基于其设置的场所。
1)幼儿园、商业用房
此处扬声器选用一般适用于室内安装的4″(5″)吸顶、嵌入式高保真喇叭。结合室内装修设计的要求,室内特殊环境的需要,确定其形状、颜色及防水等要求。
2)会所
会所是对广播系统要求较高的特殊场所,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高品质的音柱,不仅便于安装,还可以任意调节安装角度,制造出最佳音效。如会所设在室外,则音柱可选用防水型。
3)室外园林
室外园林的终端扬声器产品样式最为别致,不仅有假石形,还有造型迥异的各种动植物。当然,我们只对此处音箱的防水防尘等级做出要求,音箱的外观随安装的环境来选即可。
4)汽车库
一般汽车库对室内装修无特殊要求,因此只需选用普通金属外壳的喇叭。车库层高较高,一般为3.5m左右,并且不做吊顶,扬声器可壁装于墙面或结构柱上。鉴于车库内大多设有风机等噪音较大设备,扬声器功率应为5 W左右,不宜过小。
3.2 系统播放程序分析
3.2.1 背景音乐
幼儿园、商业的背景音乐一般在工作时间播放;园林景观处背景音乐在早间、晚间时段播出;会所只有在节假日或业主活动时期不定期的播放。
3.2.2 集会广播
在会所多功能厅等场所特殊需要时使用。
3.2.3 应急广播
当小区内设置该系统的建筑内发生火灾,系统针对此建筑开启应急广播,指导人员疏散。具体程序:2层以上着火接通着火层及上、下层应急广播;首层着火接通1、2层及地下各层应急广播;地下任意层着火接通1层及地下各层应急广播。
3.3 功放的功率配置
.合理的功放与扬声器功率配置不仅保证设备使用的安全,更能制造出优质的音效。设计中我们依据播放程序分析结果,经一系列计算确定扬声器总功率,然后再由扬声器功率确定功放功率。但实际应用中,两者功率如何选配才能达到最佳匹配?实验证明,功放功率相对小会使得功放的失真大大地增加,这种失真主要产生在中、低频信号中的高频谐波,其失真越大,高频谐波能量就越大,而这些高频失真信号都将随高频音乐信号一同进入高音头,使高音头烧毁。而功放功率过大,其增益设置很小时,响度已达到要求,而限制了信号的动态范围,并且造成经济上的无为浪费。
一般应用场所的常规配置标准是:功放的功率应是音箱额定功率总和的1.2~1.5倍。以此标准配置,既能保证功放在最佳状态下工作,又能保证扬声器的安全。
4 广播线路
4.1 电缆规格的选择
前面提到,模拟与数字结合的广播系统较为适合住宅小区采纳。而此种系统从音频输出至末端扬声器之间一般采用RVS型电线,长距离传输会使信号的传输质量受到不良影响。而一般住宅小区由不同形式的建筑组成,人员密度较低,同时又有绿化面积等要求,因此用地面积较大。我们经常采用的小区中心集中管理模式,其功放至扬声器间的线路较长并大部分敷设在土壤里。线路长度的增加会使信号衰减不断增大,选择截面相对大的电线有助于弥补此不良影响。根据不同的扬声器总功率以及线路传输距离,所选择的传输电线规格如表1所示。
4.2 线路敷设
4.2.1 与其他弱电系统
广播线路的敷设过程中应当注意,由于公共广播系统传输的信号为音频信号,我们通常所指的定压100V,就是音频电压。按照电气规范,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的线路不允许敷设在同一线槽或管中。共槽敷设时,如果其它弱电线路电压不超过50V,不会对广播信号产生干扰;音频信号是始终连续的,也不会对其它弱电线路产生干扰。但是,一旦信号不连续,或者信号是由可控硅调节,就会对其它弱电信号产生干扰,所以在设计时应严格将公共广播线路与其它弱电线路分开。干线敷设时,可在金属线槽中加设金属隔板,将公共广播线路单独敷设在一侧。
4.2.2 应急广播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中规定:“消防控制、通信、警报线路采用暗敷设时,宜采用金属管或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保护,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保护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mm。当采用明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并应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采用防火保护措施”。规范中虽没有明确提到应急广播的问题,但应急广播作为火灾时疏导人员疏散的有效手段,与火灾报警线路同样重要,系统的防火做法也应当是同等标准。因此,应急广播线路敷设也应当满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的要求。
5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对智能住宅小区中公共广播系统的一些设计心得。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公共广播系统的产品以及施工工艺的更新速度快,或有一些产品及做法已经落伍。同时,笔者水平有限,文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摘要:近年来,公共广播系统在住宅区的建设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阐述了系统设置的必要性,并以设计者的角度从建筑功能分析、系统设计思想、设备选择及线路敷设等方面介绍了住宅小区中公共广播系统的设计要点。
【公共建筑住宅】推荐阅读:
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09-04
绿色公共建筑10-15
地下公共建筑11-17
公共建筑施工06-12
公共建筑节能措施08-10
公共建筑能源审计08-11
公共建筑工程09-28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05-27
小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05-16
医院建筑公共空间设计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