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班朗诵的诗歌

2024-08-10

在全班朗诵的诗歌(共7篇)

在全班朗诵的诗歌 篇1

《感恩父母》

落叶在空中盘旋飘荡,描绘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那是大树感恩大地对她的滋养

浪花在大海中翻腾歌唱

谱写着一曲曲感恩的乐章

那时浪花对哺育它的大海的颂扬

感恩是人世间的美德,它至高无上

感恩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予我宝贵的生命,哺育我们健康的成长

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带我品尝知识的琼浆,叫我放飞青春的梦想

感恩伟大的祖国,因为它赋予我们中国人的尊严,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

多少次满含着感动的泪花把未来畅想

学会感恩,就会虔诚的面对生活的挑战

学会感恩,带着欣喜与热爱去进行生命的远航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全班朗诵的诗歌 篇2

本刊讯5月4日上午, “红色箴言, 致敬经典”——纪念五四运动97周年诗歌朗诵会在延安鲁艺旧址举行, 200多位延安优秀青年干部参加了这项活动。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鲁迅艺术文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培养革命文艺工作者和文艺人才的高等学府。当天的活动由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延安中心主办, 中共延安市委、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人民出版社有关方面代表出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配音演员乔榛等艺术家分别朗诵了《沁园春·雪》《延安与中国青年》等红色经典诗歌;延安当地文艺工作者演唱了《延安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红色歌。

朗诵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65-0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仅唐一代,就有奔放飘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通俗平易的白居易,清新俊拔的杜牧,奇诡险怪的李贺,绮丽精工的李商隐。他们的诗歌如山一样巍峨高耸,如海一般波澜壮阔。他们多姿多彩的创作,让诗歌的天空云蒸霞蔚,五彩缤纷。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因此,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代诗歌应成为高中生必修的语文素质。

而朗诵是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在《 朱子童蒙须知》中说:“凡读书, ……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曰:‘读书千遍, 其义自现。’谓熟读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在《训学斋规》中也说:“余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对诵读更推崇备至,他认为:“ 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 的 一 种 方 法 。”“ 不 朗 读 ,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读”也是语文教学所培养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之一。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文朗读背诵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可见,诵读是诗歌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读懂诗歌、把握内涵、体味情感的重要方法。

但是,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很少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讲授诗歌,教师一味地分析内容、讲解表现手法,很少留给学生诵读的机会和时间,学生诵读的兴趣越来越小,读书的兴趣也越来也小,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诗歌学习渐渐失去了诵读这一主阵地,诗歌在语文课堂渐渐也失去了其独有的魅力。因此,在诗歌学习中加强诵读教学不仅有重要性,更有迫切性。

我认为诵读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有五方面意义。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诵,正如鱼虾离不开江河,虎豹离不开山林,花木离不开土地一样。分而述之,诗歌朗诵有如下意义:

1.1 启悟人性美: 朗诵诗歌,既为人类,也为个人。首先,人类需要诗歌为生命找一个理由。该如荷尔德林所说:“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 其次,老年如散文,中年人像小说,青少年是诗歌。于朗诵中青年人将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于心,于吟诵中便也多了一份豪情壮志、多了一份从容雅趣。

1.2 体味感情美: 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朗读者必须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这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方能打动听众。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

1.3 再现形象美: 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载体——文字加以联想和想象,使之在朗读者心中形成“内心视象”,当自己的“内心视象”与作者契合了,也就深得文章意旨了。朗读要打动人,也非得建立起自己的“内心视象”不可,并在朗读中贯彻之,使听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1.4 理解思想美: 古人读书当是今人之朗诵。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朗诵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

1.5 感受語言美: 朗诵,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对文章感受极为深刻。朗读课文以至于成诵,文章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生同病相怜人世一叹;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生恍如隔世、悼然自伤之情。诗歌语言形象、精炼,这就要求学生用心去读,久而久之,培养了语感,进而化为自己的东西,终身受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 朗诵的技巧与策略

朗读是一种再创作活动,要求师生用有声语言表现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从而使听众领悟作品内容,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2.1 恰当选材,陶情养性利其诵 。

“凡事预则立”,这必要求选好朗诵材料。对高中生来说,好的朗诵材料应该以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内核,以积极进取、乐观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依托,以无穷的诗意为动力,以富于形象性而适于口诵的简约质美的语言为外观,以节奏、韵律、音乐的美感为引线。

2.2 正确理解,把握内容悟其义。

古语说“诗言志”,古诗词往往用唱的形式来表现,在音乐的美感中传递动人之情,凸现其深邃的思想和喻世的道理。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应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不能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要准确透彻地理解作品,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这是理解作品的基础。其次, 理解作品主题。主题是作品中表现的思想、观点,是作品内容的核心。理解主题是理解作品的关键。朗读要求再现作品原貌,要准确传达作品思想,表达作品感情,阐明作品观点,说明作品道理。再次,了解诗人的写作风格。对中学生来说,基本了解文学史中重要的作家风格并不困难,同时也很有必要。如《诗经》是现实主义之源,《楚辞》是浪漫主义之头。汉魏古诗悲怆凄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则苍凉雄健。王维诗含蓄生动等。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这是诗歌的起源.既然最早的诗歌是人们在劳动中喊出来的,那么就让我们引导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体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孤独之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意;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揣摩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还诗歌课堂琅琅的读书声,让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其美丽的色彩,使语文课堂呈现出独有的魅力,是我们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

在全班朗诵的诗歌 篇4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诗歌教学 朗诵

中学教学离不开语文,语文教学离不开诗歌,诗歌是最纯粹的艺术,诗歌对培养学生在文学方面的兴趣,比其他文学形式更直接、更合适、更优秀,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李道英教授说的: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尤其是古诗,是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它脍炙人口,对中学生来说,是学习古代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学好诗歌,懂些诗歌尤为重要。

一、朗诵诗歌的意义

1.感悟人性、情感之美。诗歌能够为人类的生命找一个存在的理由,正如荷尔德林说的“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老年如散文,中年如小说,青年如诗歌,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朗读者应该以情入文,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断的体会作者的感情,如果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不但能打动自己,还能感动他人。通过朗诵诗歌,能够将诗心、诗意、诗性、诗情铭于心中,在朗诵的过程中多一份豪情与从容。

2.体味思想、语言美。朱自清先生曾说过“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朗诵教学入手”,也就是说,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半在于朗读的声音当中。朗诵将文章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文章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正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语文教学应该从正确的朗读方法入手,学生们通过反复的朗读,久而久之,培养了语感,使自己终身受益。

二、朗诵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1.细细品味诗歌内容,体会诗歌内涵意境。目前,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许多老师仅仅是将朗诵当作体会诗歌意境的初步手段,并没有予以重视,其实,朗诵应该贯穿在诗歌教学的始终。初次感知诗歌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默读,粗浅的理解诗歌的内容后,再进行朗诵,以此来了解诗歌中运用的各种手法以及诗歌的内涵,然后再进行朗读,以此来巩固朗诵的效果。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次课本中的《星星变奏曲》,首先通过老师的引导,帮助学生们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们默读一遍,以此来体验旋律的变奏,然后再让学生们通过朗诵,深刻的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再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们体会作者对美好、自由、光明的向往,以及愿意牺牲自我的精神。当学生们自己朗读完毕,体会到诗歌的意境后,再由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们更进一步的理解诗歌的意境,并及时的更正一些学生因为偷懒,而生搬硬套的一些想法。

2.细细品味诗歌节奏,体会诗歌韵律之美。每一首诗歌都有自己的节奏,都是作者对自己感情的抒发,其韵律和节奏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们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诗歌朗诵的节奏有哪些呢?通常情况分为语调轻重、节奏快慢、音量高低以及气息强弱等,掌握了诗歌朗诵的这些内容,就能够很轻松的掌握诗歌的艺术效果。例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的:“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声音平仄、高低音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满怀激情、不能自已,对与诗歌意境的理解更加充分、饱满。

3.不同的朗诵方法,理解诗歌的重点。朗诵的方法有许多,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分组轮读法,在朗读诗歌的时候,通过将学生们进行分组,由不同的学生进行分排、分行轮流朗读,然后让学生们自己标注出自己认为的重点,然后通过小组内以及小组间的讨论,总结出诗歌中所有的重点内容;指名读,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由老师点名有一个学生进行朗读,当学生读完一句或者两句后,再指名让另一个学生读,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显性的体会出来;表情读,这种方法是学生们根据字句的长短以及诗歌的节奏,用具体的动作、表情、姿态、声调等方法进行朗读,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们身临作者之境,理解作者更深层次的内涵,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问苍茫大地的声调低沉,谁主沉浮的高亢嘹亮,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与作者的感情起伏调整自己的朗读速度以及朗读的声调,身临其境的朗读,更能掌握诗歌的精髓。

三、结束语

我国曾是一个诗歌大国,从《诗经》至《楚辞》,从陶谢至建安七子,再从唐诗至宋词,名家辈出,高潮迭起。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也是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诗歌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所以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处于花季的中学生们,应该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在文学的殿堂中徜徉精神,在诗歌的海洋中吟咏性情。

【参考文献】

[1] 闫继红. 朗诵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J]. 金色年华(下),2010(8);149.

[2] 刘萍. 浅谈中学语文诗歌朗诵的教学策略[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6);352.

[3] 王坤. 诗歌教学,不容忽视——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 (28);76.

在全班朗诵的诗歌 篇5

我有一个梦想

我愿置身这广袤的土地上

奔跑在绿色天地间

我要为祖国美丽的大自然放声歌唱

但我不能歌唱

眼看着

河流消逝了奔腾

大地也黯然销魂

候鸟远离了曾经的天堂

姹紫嫣红已成历史的浮华

我仰望天空

倾诉我内心的忧郁

但天地间一片混混沌沌

昏昏沉沉

啊,妈妈,我的祖国

她在向我哭诉

哭诉她曾用心呵护的人们对她的伤害

她的话语

盖满了伤充斥着痛

我不禁

潸然泪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朋友们,赶快觉醒吧

让我们向祖国发出最真诚的呐喊

携起手,弯起腰,植树造林

让大树成为遮风挡沙的堡垒

让春水浇灌饱满的稻穗

让清新的空气洗涤我们的呼吸

让鸟儿伴着彩云

唱着歌儿快乐飞翔

来吧让我们以爱还爱

将环保的意识刻在心扉

用我们行动和智慧

使绿草如茵山水如画

天空更蓝四季妩媚

村庄安宁城市美丽

生命和谐环境优美

为我们的梦想插上环保的翅膀

迎着第一缕晨曦出发

行走在山青水绿的人间天堂

我是一棵树

我是一棵树

一棵长在诗人心里的树

这位诗人啊

她叫席慕容

她吟诵的诗句

是如此地倾倒了我这棵树

一一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我是一棵树

一棵长在香山脚下的树

这座香山啊

她又叫五桂山

她妖娆的丰姿

是如此地倾倒了我这棵树

一一不曾让酸雨淋湿了我的梦

不曾让烟雾遮蔽了我的真诚

不曾让我看不见蓝天

不叫我内心天蓝的心情

让位给一栋栋冷漠的洋灰钢骨

我是一棵幸福的树

岐江的水滋润了我的心田

故居的风轻拂过我的脸颊

我平和的心曲通过一管牧笛

悠悠地回荡在晚风夕照里

我是一棵树

一棵充满着幸运的树

一棵洋溢着快乐的树

我的身旁啊

青山连绵,溪水常流,四季花香

我放眼望去啊

中山故居,老街新韵,兴中缀锦

温泉碧苑,仁山玉字,五桂雄峰

阜峰文笔,长江叠翠,紫岭鸣嗖

菊城金瓣,陪着我,伴着我

我是一棵树

一棵开满了幸福花的树

我和奥巴马是全班最害羞的 篇6

我和奥巴马同班

记者:您口才一直这么好吗?

李开复: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选修国际关系专业时,我和当时还没有就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同班,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83届。上课时,教室里一名黑人同学总戴着帽子,坐在位置上一言不发地“发呆”,不知道在想什么,他就是奧巴马。班上有两个最害羞的人,一个是我,一个是奥巴马。我很少和同学说话,和奥巴马更是一句话也没说过。奥巴马在大学时不是现在的样子,这说明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做你自己

记者:除了演讲之外,您还通过出书、写信等方式与大学生交流吗?您想告诉他们什么呢?

李开复:在二十一世纪,我们不能等着社会、家庭来安排我们的人生。我们应该走自己的路,创造自己的未来。我送给大学生们一句话:有足够的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足够的胸怀来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有足够的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记者:您最想跟大学生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很多人误解这句话,认为就是自己要做得最好,超过别人,不是这个意思。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做你自己,不要去模仿别人。成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要用金钱、名声来衡量,每一个人的成功有不同的理解。也许你是帮助社会的成功,也许你是为国争光的成功,也许你是帮助你孩子的成功……不要被一元化的成功论误导。

别忘了问为什么

记者:您认为中国的学生与国外的学生有什么异同?

李开复:中国的学生勤奋、努力。美国的学生更多的是有激情,有创意。

记者:有什么具体建议吗?

李开复:具体的建议,一是学习之后,别忘了问为什么。美国学生都很好问,都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二是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要用不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三是学习不会在大学结束时停止,进入任何一个企业必须要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我们公司任何一个员工,他们90%的能力都是在公司培养的。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记者:目前的金融危机让就业或创业比以前更困难,您怎么看?

李开复:短期的话,就业可能会比以前困难一些。中国的发展是非常稳健的,受影响比较小,因此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要幸运。其实。危机反而能让你看出哪些是基业长青的公司。在危机中。你可能待业的时间会长一些,这都是学习的好机会。

记者:怎样为就业和创业做好准备?

李开复:一是在校时要好好培养情商和非专业的知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表达自己。你在工作之后会发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二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理想,你的计划不是下一步做什么,而是下两步做什么。最好的计划是做一个五年的规划。五年后。你梦想的职业是什么?挑选一个超过50%成功概率的规划。三是要理解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做自己有天赋的事情。

涛涛摘自人物网

重视中等生促进全班发展 篇7

更新观念

尽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已经提出了多年,但我们脑子里以成绩来论好坏的思想并未改变,所以,我们才会把学生按照成绩给他们定位。学生因为各自生长的环境不一样,存在着各种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比如,有的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不是那么用心,但他们热爱集体,组织能力与动手能力很强,同样也很优秀。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也许比其他学生更有作为。

再说,学生本来就是在发展变化的,谁说他们一进学校是这样,今后就还是这样的。如果这样,还要学校干什么呢?我们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娱乐和家庭环境,细致分析学生的特点,依据个性、智力等不同情况,给他们制订一个教育计划,这个计划也要根据他们的变化而变化。

给予每位学生同等的关注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做好计划,我要求自己对每位学生都给予同等的关注。当然,这个关注无法用量来等值,因为关注的形式很多,比如,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等等,纳入到上课、课间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上课前,我与几个胆小,不善于发言的同学聊聊天,上课时,他们就能直视老师,认真听讲。提出问题时,给他们以鼓励的眼神,他们就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随时发现他们小小的进步,说一句“做得好”。一点一滴中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产生对老师的依恋与信赖。

对每位学生给予厚望

班主任的厚望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为任何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在他们心中,老师的简短的话语往往比家长的“苦口婆心”更具效力,如果哪位教师的关注多,自己就喜欢这位教师,也就乐于学习他(她)所教的学科,且该学科成绩也会越来越好。在所有老师中,他们最在乎班主任对他们的态度,如果班主任对他给予厚望,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可造之才,所以老师才会这么关注。他们也自然会充满信心朝着我们希望的目标去发展。反之,则破罐子破摔。

自信心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优势,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同时,针对他们还存在的各式各样的差距,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并给予热切的期待。教育教学过程中,留心捕捉各种机会,向他们传递自己的热切期待。

营造有利于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环境

要想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必须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积极的成长环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淡化竞争意识,重在拿他们的现在与过去相比,而不是在他们之间进行对比,避免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尤其是我们以往忽视的中等生,促使中等生承担合作活动中的任务,让他们在低竞争高合作的环境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对班级的归属感,增进与同学的情谊,发展与教师之间的积极关系。

教师应深入挖掘中等生的优势智力,并为他们创造发挥其潜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群体中实现自我价值,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自我认同,最终获得充分的发展。

(作者单位: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

上一篇:四年级上数学教案下一篇:安全知识竞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