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设计(考试用)

2024-07-07

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设计(考试用)(通用9篇)

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设计(考试用) 篇1

第九章 组织文化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本质与功能

授课题目:组织文化的本质与功能 主 讲 人:XXX 教学目标:通过对组织文化的本质与功能的讲授,使学生掌握组织文化的本质属性,并掌握组织文化的基本功能及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用。

教学重点:组织文化的含义、组织文化的基本功能。教学难点:组织文化基本功能的应用 教学时间:1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

(板书)第九章 组织文化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本质与功能

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了。上节课安排大家做课后调查,去了解一些知名企业的服务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现在哪位同学可以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一下?

好,张三你说„„ 好,李四请说„„

很好,大家了解到了许多著名企业的服务理念和核心价值观,有海尔的“真诚到永远”、有沃尔玛的“顾客是上帝”,还有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等等。这些就是企业的文化特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组织文化,那组织文化的定义以及它的构成要素、本质与功能等又有哪些具体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章第一节内容:组织文化的本质与功能。

首先我们看组织文化的本质。→板书(一、组织文化的本质)

一、组织文化的本质

在这个部分,我们需要掌握三个知识点,一是组织文化的产生背景,二是组织文化的含义,三是组织文化的特征,并且要重点掌握组织文化的含义。→板书((一)组织文化的提出)

(一)组织文化的提出

组织文化,对一个企业而言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特雷斯·E·迪尔和阿伦·A·肯尼迪首先提出的。因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日本员工对工作十分称心,以高度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引世人瞩目。美国管理学者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了美、日两国企业管理的差异,反省了美国长期以来重视数字,重视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而忽视人的主体性的管理思想,提出了建立企业文化的理论,其内容包括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价值观等,它是企业员工实际生活过程的反映,是企业员工多种意识要素的综合,引起了各国管理界的重视,并成为当代管理科学发展的新方向。

了解组织文化的产生背景之后,我们来看看组织文化的含义。→板书((二)组织文化的含义)

(二)组织文化的含义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和优秀传统,它反映在组织成员身上,是全员一致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经营哲学和行为准则,是组织整体精神的概括和凝聚。

我们可以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去掌握组织文化的含义:

(1)组织文化是组织内部相对稳定的,体现组织特色并能够协调和统一组织成员意识的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

(2)组织文化强调的是组织的价值观念、经营哲学、行为准则、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传统信念等,其核心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念。

(3)组织文化的形象是组织的整体精神和组织的“英雄人物”。

结合这三个方面的理解,希望大家好好掌握组织文化的含义,下面我们看组织文化的特征。→板书((三)组织文化的特征)

(三)组织文化的特征

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个体的特征一样,一个组织也有其自身的特征,组织文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板书(1、导向性)

1、导向性:成熟的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的思想指南。(它能引导组织成员朝着组织的发展目标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2、整体性:它反映的是组织的整体利益和整体精神追求。(这里它强调的不是个人的行为方式,而是组织整体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3、继承性:它是组织内部长期沿袭和继承下来的组织优势。(也只有依靠组织领导人和优秀的组织成员长期沿袭和继承下来才能形成组织不可动摇的信念与追求,在国内存在很多“明星”企业很快成为“流星”企业的现象,其关键在于企业缺乏持续存在的服务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4、相容性:体现为组织文化与外部文化有某种一致性和融洽性。(例如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组织文化需要融合中国的文化精华,中国的组织文化也需要融合国外组织文化的积极成分,达到文化交流的效果)

5、差异性:它反映着一个组织文化的个性,是组织特性和历史性的体现。(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组织文化,同一组织在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组织文化。例如海尔集团,在其发展的不同战略阶段实施了不同的企业文化。创业之初,海尔实行专业化创名牌的战略;在多元化战略阶段,注重文化的整合与传播,并建设服务文化;在国际化战略阶段,它突出的是敬业报国的理念,提出“海尔中国造”的口号。)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板书(二、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

二、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

组织文化共有五大基本要素,分别是:组织环境、价值观、英模人物、习俗与仪式、文化网络。通常情况下,其他如经营战略与哲学、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人员素质、经营作风、价值观念和组织目标等组织文化内容也可以认为是五大基本要素的不同构造。→板书((一)组织环境)

(一)组织环境:可分为外观环境和内在环境,也成硬环境和软环境。外观环境多指组织文化的外在形式和物化形式(如:厂容厂貌、生产条件、技术条件等),它可以影响着组织整体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内在环境主要指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种管理方式,它具有增强组织成员满意度,形成组织内聚力的重要管理功能。

(二)价值观:它是构成组织文化的核心要素,是组织全体成员所共同拥有的基本信念和最高目标,是整个组织的基本信念和信仰。

(三)英模人物:他们是组织成员学习的楷模,组织的价值观在他们身上最能得到体现。例如,成功的领导者,特别是组织创始人,一般来说都是组织中的英模人物,他们成为组织成员崇敬和效仿的榜样。

(四)习俗和仪式:诸如各类庆祝会、表彰会、文艺汇演活动等都属于组织习俗与仪式的生动体现,它是组织渲染自身文化的一种传统,是传播和灌输文化的一种有效形式。

(五)文化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文化载体和媒介都是组织文化网络的物化形式,它们是组织内部各种信息传播的工具。

最后,我们看组织文化的基本功能,在这部分同学们不仅要掌握组织文化各项基本功能的具体内容,还要深入了解这些功能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板书(三、组织文化的基本功能)

三、组织文化的基本功能

我们都说组织文化是企业成长的“三大法宝”,即用文化凝聚人心、用制度驾驭人性、用品牌成就人生,那么组织文化在实际的组织管理工作中到底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板书((一)教化功能)

(一)教化功能

不同的社会角色需要由不同的文化来执行不同的教化功能,组织文化的教化功能是指组织成员在组织文化的熏陶下学会组织生活与生存技能,以便更好更规范地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它是组织角色和职业分工得以形成的基础。但是,组织文化的教化功能要受到组织文化环境的多重影响,良好的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能起到正面、强化的教育作用,而不良或病态的组织文化则可能把组织成员引入歧途。因此,组织的管理层应注重培养优秀的组织文化,为组织成员提供良好的教化氛围。

(二)维系功能

组织文化的维系功能体现为一种集团文化魅力,它通过其各种分配文化(子文化)保证其物质利益原则的实现。例如,通过不同的文化为组织成员提供实现 4

其安全需要、成就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心理满足。这使得组织文化共同体在组织内部长期沿袭和继承下来。

(三)激励功能

组织文化的激励功能,是指组织文化对文化行为主体产生激发、动员、激动和推进的作用。这种激励功能可以起放大作用,产生更剧烈、更明显的行为效果。同时也可以起缩小作用,产生行为变形、行为超长或反常等现象。

(四)阻抑功能

组织文化的阻抑功能会对组织中有关因素产生抑制或保守作用,这对组织文化发展既有利又有弊。它可以保障组织文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也可以使组织文化具有严重的路径依赖性,进而使组织文化丧失活力,其他功能也无从发挥。所以,认识到组织文化阻抑功能的特性,就可以在必要时依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这节课的新知识点到这里就讲完了,我们一起学习了组织文化的产生背景,它的含义、特征、基本要素及其基本功能,希望大家课后注意巩固,下面安排一下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1、组织文化的含义?

2、简述如何充分发挥组织文化的基本功能。

3、预习第二节内容,掌握组织文化的培育过程。

好了,这节课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板 书

第一节组织文化的本质与功能

一、组织文化的本质

(一)组织文化的提出

(二)组织文化的含义

(三)组织文化的特征

1、导向性

2、整体性

3、继承性

4、相容性

5、差异性

二、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

1、组织环境

2、价值观

3、英模人物

4、习俗与仪式

5、文化网络

三、组织文化的基本功能

1、教化功能

2、维系功能

3、激励功能

4、阻抑功能

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设计(考试用) 篇2

2010年9月, 我在开展VB教学时, 将作品教学引入到VB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教学中, 用一个个有趣的教学范例来提升学习VB的兴趣, 如用“猜数游戏”的作品来开展随机函数、条件语句的教学, 作品的界面如图1。该作品的功能是单击“请点击产生随机数”按钮, 程序会自动产生一个0~99之间的整数, 在相应的文本框中输入你猜的数字, 如果不正确, 程序会输出“太大”或“太小”的判断结果, 同时在猜测次数中加1, 如果正确, 程序会输出“正确”, 同时输出猜的总次数。

又如, 用VB制作“拍篮球”的动画作品。开展时钟控件、图像控件加载图片及条件语句的教学, 来引导学生运用VB制作动画, 作品的界面如图2。该作品的功能是:运行程序后, 单击“加快”按钮, 手拍球的速度也会加快;单击“减慢”按钮, 手拍球的速度就会慢下来;单击“退出”按钮, 结束并退出程序。

通过这样的作品教学,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VB的兴趣, 让学生体验到了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但是由于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的一些历史原因, 会考或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人员往往会出一些判断题、选择题或填空题, 较多地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但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程序调试能力等。

那么, 能否将学生喜欢的VB作品引入并改造成能考查学生动手能力的题目呢?我对相应的考试命题做了探索。例如, 下面是一道对实际课堂教学作品进行改造后的某年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题。

试题类型:上机操作题。

素材准备:在VB文件夹中存有test.frm, test.vbp,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打开“VB”文件夹中的“test.vbp”, 该VB程序的功能是:单击“加快”按钮Command1;手拍球的速度就会加快;单击“减慢”按钮Command2, 手拍球的速度就会慢下来;单击“退出”按钮, 结束并退出程序。

完成以下操作:

(1) 将命令按钮Command1的Caption属性值设置为“加快”;

(2) 运行程序, 发现篮球只拍了一次就停止, 单击“加快”或“减慢”按钮, 篮球也没有动。要求:检查程序, 修改该语句, 使程序能正确运行。最后, 保存窗体文件test.frm和工程文件test.vbp。

这道改造试题, 其第 (1) 小题考查学生对VB控件的属性设置能力;第 (2) 小题考查学生VB程序设计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样的考查避免了学生在学习VB过程中的死记硬背, 达到了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初衷。

用考试规范教学 篇3

关键词:考试 教学 教与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b)-0137-01

Abstract:The test has been in a teaching most important link,has received various argument,but argued in any event,the test was still at present one kind of quite feasible weight teaches with study the quality important means that although cannot say that is the only method,but was still in the unsubstitutive position at present at least,then how to use takes a test this gauge rule and the music director stick,enables it the better drawing close to officer teaching reality,serves for the officer teaching,then achieves the officer teaching the final goal,enhances the school the school level and highlights the school the school characteristic,through an author for several year experience,and studies inspects brothers the military academy as well as the place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me feasible make the law,I thought that must begin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Key word:Test;Teaching;Teaches with study

1 轉变考试观念

要引导教员和学员转变以前那种为了考试而考试的旧观念,树立为了真正掌握学习内容而考试的新观念,考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舍本逐末不可取。要想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教与学不应该是服务于考试的,而应让考试服务于教与学,教学的真正目的是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员,而不是为了传授应对考试的经验。

2 贴近士官教学的实际

和其他的学历教育相比,士官教学工作除了与之有一定共同之处以外,还有其自身的特色和特点,我们的士官学员毕业以后很大一部分会充当基层部队的操作骨干的角色,这个实际就决定了他们除了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有很强的动手和操作能力,因此考试工作要贴近这个实际。如果我们只是片面的延用其他学历教育的考试模式,不考虑士官教学的实际,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试,忽视实践操作技能,那么在这样的考试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培养出来的学员,其第一任职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3 注重发挥考试的多重功能

考试的功能至少包括:测评学员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检查、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督促学员认真听课、及时复习、总结、提高;引领学员认识教学的多重目标,把握好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在“测评”、“检查”、“督促”和“引领”这四项功能中,“引领”的功能是很重要的。学员不一定都重视考试,但都很重视“分”,学员关注的只是怎么考,考什么,因此考试对他们的学习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士官队伍是未来作战的所需的“五支队伍”中的一支,这也是我们教学的培养目标,我们的考试改革——考什么?怎么考?应该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目标。综合发挥好考试的这四个功能对于教与学工作的开展和实现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考试工作应当达到的目标。

4 建立健全现代化考试手段

随着新军事变革对军队建设要求的提高,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应用和发展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考试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然不能忽视这个趋势。建立基础课程考试试题库,完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试卷库,丰富目前实践操作环节的考试形式和内容,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考试系统库。通过建立试题库,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考试的影响,提高考试客观性,对于真实客观反映教学质量和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能够科学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要转变那种一次考试定结果的观念,结合不同专业的不同情况,逐步改进考试的形式,通过平时考试,操作考试,最终综合考核等不同的考试形式,达到综合考察教与学的目的,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5 加强考试的反馈作用

考试对教与学的影响是通过把考试结果反馈给教与学的对象实现的,如果失去了反馈这个途径,考试就像一个射线,有始而无终,形不成环线,这样就会导致为了考试而考试,并不能充分发挥考试的四项基本功能,使考试流于形式。通过对考试内容和结果的分析、测评,以书面报告,教员、学员和教学管理人员座谈会的形式,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回去,对于及时调整,解决问题,真正达到考试在教学工作中的目的是关键的一环。

6 建立健全考试的机制

以上所提的各个方面是考试工作的目标,也是考试工作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观念是先导,内容是核心,制度是保证,要实现上面的要求,一套完整而有效的制度是切实的保证。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工作,我们已经有一些考试方面的规定和规章制度,但随着教学形势和教学的不断发展,结合这些年来教学的实际,有些制度的内容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有些没有涉及到的需要加以健全和完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套良好的考试制度对于达到教与学的目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度就是规矩,有了健全的考试机制才能成就教与学这个方圆。

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设计(考试用) 篇4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

第七章 教学(下)

第一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1.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2.教学原则是对教学规律的反映

3.教学原则是人们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二)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有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 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3)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

3.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二、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1.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一是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二是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三是学生特点。

四是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五是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二)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二、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一)班级授课的优点

一是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二是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三是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四是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班级授课的类型和结构

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根据教学的任务来分有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来分有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复习课等。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顺序和时间分配。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

备课的要求:(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①钻研教材。②了解学生。③设计教法。

(2)写好三种计划 ①学年教学进度计划。②单元计划。③课时计划,即教案。

(二)上课

1.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2.一堂好课的标准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有严密组织的教学过程。

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设计(考试用) 篇5

辽宁教师资格面试技巧| 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技巧之教师教学技能篇——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辽宁教师招聘公告信息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2013年教师资格面试考试,全面的了解教师资格面试考试的相关重点,中公教师考试网总结了与面试相关的辅导资料及建议,祝考生考试成功!

一、教学设计的本质

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分析与设计,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

创设教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策划,是对学生达成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的精心安排。

对上述定义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理解:第一个方面是教什么和学什么,回答的是“我去哪里”的问题,即教学目标的制订(也叫目标设计),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如何教和如何学,回答的是“我如何去那里”的问题,解决怎样教和学的问题,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它们都属于达成目标的各个要素);第三个方面是教的怎样和学的怎样,回答的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的问题,即教学的评价,解决的是教学效果问题。(二)教学设计的分类

一般来说,从现代学校教学活动领域所涉及的问题来看,教学设计可以分为:课程(学科)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三个层面。

课程教学设计,亦称为学科教学设计,主要是指对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在学校教学活动中,课程教学设计工作一般需要一个专门的小组来共同研究完成,如学校的学科教研组。单元教学设计是介于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之间的一种阶段性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一般是指针对一节课或某一个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活动,所以也称为即时教学设计,也就是教案,一般由任课教师完成。

(三)教学设计的过程分析

教学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完整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学习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阐述、教学过程分析及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媒体运用和教学评价设计。各个环节互相联

系互相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一般来说,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应包括: 1.学习对象分析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教学设计过程应该比较全面地分析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和学习风格及认知与发展特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起点水平及学习动机等。2.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的内容主要应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编排与组织,教学内容展示的程序和方式等。

3.教学目标阐述

教学目标阐述主要是指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与层次性分析,教学目标的行为、条件、标准等要素的确定与阐述等。

4.教学过程分析及教学策略制定

现代教学背景与环境的分析,教与学双方活动特征的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与综合应用等。

5.教学媒体运用

教学媒体运用内容主要包括:多种教学媒体特性与效果功能的分析,教学媒体的优化选择,教学媒体的使用策略与方式的确定等。

6.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教学评价设计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教学活动信息反馈方式与渠道的分析,教学效果检测内容、检测方式的确定,制定总结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策略等。

二、教学设计的意义

(二)有利于教师控制整个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和学习者可以清楚地知道学习者要学习什么内容,学习者将出现哪些学习行为,并为此确定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和学习者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方法,实施既定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学设计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它常以学生学习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寻找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解决的目的。因此,教学设计是以问题找方法,而不是以方法找问题,使教学工作更具有目的性。教学设计应注重调控和教学评价,不断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修改程序。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不断地收集、反馈信息,并对教学设计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准确地掌握学习者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便于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通过教学设计,可以优化效果并提高教学绩效。(三)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说它是一门科学,是因为教学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是能够通过建立在系统论思想基础上的科学方法——教学设计使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说它是一门艺术,是因为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

直觉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所展示的人格、语言魅力以及表现出来对课堂的游刃有余都给人一种艺术般的享受。要掌握这门艺术固然有天生的成分,但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却不是几年内所能达到的,尤其是青年教师,而通过教学设计则可以实现新理论、新方法的有效运用。由此可见,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可促使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也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地途径。

(四)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按照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发现(鉴别)问题、选择和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试行方案及评价与修改方案,可见教学设计和传统的备课有明显的差别。在利用教学设计优化学习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一方面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谋求解决的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在设计、试行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思维习惯得以有效地培养,发现、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此外,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和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可用于其他相似的问题情境和实际问题。

2014辽宁教师招聘考试公告汇总

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设计(考试用)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2、了解对比手法

3、体会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中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学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少年闰土》,它是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示标

三、新授:

1、在故乡,“我”见到了许多人,其中着重写了哪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又以写谁为主?

2、课文中几次写到闰土?

3、对于少年闰土,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的?(肖像、语言)

讨论:

①少年闰土的外貌是怎样的?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②少年闰土的动作语态是怎样的?

③少年闰土对“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④少年闰土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⑤少年闰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4、对于中年闰土,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的?(肖像、语言、神情)

讨论:

①闰土的外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②闰土的动作语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③闰土对“我”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④闰土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⑤中年闰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5、什么原因使闰土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从“小英雄”变成了“木偶人”呢?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6、另一人物杨二嫂又是怎么描写的?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讨论:

①对于二十多年前的杨二嫂,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肖像)

②对于今天的杨二嫂,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语言、肖像、动作)

7、杨二嫂的变化的说明了什么?

小市民阶层的日益贫困。

8、“我”这一人物在文章中又是怎样变化的?

9、作品对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揭示了什么问题?

这就充分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使旧中国农村经济日趋破产,广大农民生活日趋贫困的总根源。这就是鲁迅描写闰土、杨二嫂形象变化所揭示出来的深刻社会意义。

10、作品对闰土、杨二嫂的描写在写作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人物描写,特别是肖像描写,一定要抓住人物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给人以深刻印象,并能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

三、作文片断训练:肖像描写

四、板书

第二课时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教学目标:

1、景物描写

2、了解对比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在故乡,“我”见到了许多人,其中着重写了哪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又以写谁为主?

2、作品通过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揭示了什么问题?

二、示标

三、新授:

1、鲁迅对“故乡”景物的描写共有哪几次?

⑴“我”回到故乡时见到的“萧索的荒村”;——开头(现在)

⑵“我”回忆起的“神异的图画”;——中间(过去)

⑶“我”“在朦胧中”想象到的图景。——结尾(未来)

2、萧索的荒村:(讨论)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① 一般地说,冬天的景象如何?“深冬”呢?

②“天气又阴晦了”的“又”是什么意思?

③为什么写冷风发出呜呜的响声?

④“苍黄”的“苍”照应了前文的哪一个词?

⑤“深冬”“阴晦”“呜呜”“苍黄”各是写什么?这些背景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⑥“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一句中,哪两个词是说明“萧索”的?它们各是什么意思?

⑦“我”为什么会产生“悲凉”的心情?

⑧作者要反映的仅仅是“几个”荒村吗?

3、神异的图画:(讨论)

①故乡近三十年前后有什么差异?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沙地”;

“深冬”、“阴晦”、“冷风”、“苍黄”、“萧萦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②“天空”“圆月”“沙地”“西瓜”,“深蓝”“金黄”“碧绿”,从所写景物和色彩看,这幅图画给人什么感觉?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③上一段说“没有一些活气”,那么这一段的少年“十一二岁”“银圈”“捏”“刺”又给人什么感觉呢?

④“我”儿时的故乡只是一个一般的村庄,儿时的闰土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少年,作者为什么要写得这么美呢?

4、朦胧中的想象

①作者写了“萧索的荒村”、“神异的图画”,为什么结尾还要写“朦胧中”的想象?而且基本上是“神异的图画”的重复?难道二十多年前的“故乡”就是美好的天堂?

这是为了反映“我”对现实的故乡的不满,希望能改变现实,有一个光明的世界,也就是文中所说的“希望”。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②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体会结句的含义)

有没有希望,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只要努力奋斗,希望一定能够实现。

5、齐读三处有关景物描写的部分。

6、作品对景物的描写在写作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写景要配合人物,要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四、作文片断训练:景物描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安排情节

2、对比手法突出中心

3、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主题: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之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写作特点:

1、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安排情节。按“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顺序,把所见、所闻、所感、所忆的各种材料组织起来。

2、通过景物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⑴“我”回到故乡时见到的“萧索的荒村”;——开头(现在)

⑵“我”回忆起的“神异的图画”;——中间(过去)

⑶“我”“在朦胧中”想象到的图景。——结尾(未来)

3、通过肖像、语言、神情、动作的描写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

闰土:政治上受迫害、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毒害的贫苦农民的形象

杨二嫂:既被侮辱、被损害,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市民的形象

“我”: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4、语言准确、生动,富有个性化。

三、课堂练习

(一)填空:

1、《故乡》体裁是,选自 《 》,作者是,原名,是我国伟大的 家、家、家。

2、在故乡,“我”见到了许多人,其中着重写了 和 两个人物,运用 的手法突出了他们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现成模式可循,只有上下齐心,勇于实践,努力探索,方能成功。用《故乡》一文中的话来形容就是。

(二)阅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我也说不出话”

1、选文中的“他”是指,“我”是指。

2、选文分别从、、等三方面对“他”作了描写。

3、“老爷”这一称呼写出了在“他”心目中两人之间 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生活经验丰富了 B精神变麻木了

C出于礼节的需要 D社会地位悬殊增大了

4、“厚障壁”比喻()

A外貌的巨大差异。

B经济状况的巨大差异。

C久别重逢的陌生感。

D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5、“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6、“我也说不出话”表达出“我”此时此刻的感情是()

A无可奈何

B难堪、恼怒

C震惊、悲哀

D兴奋、欢喜

三、阅读“我问问他的景况……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

1、“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中的“刻”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刻”字扣“全然不动”和“石像”,描绘了闰土麻木的表情。

B“刻”字揭示了闰土内心的苦闷。

C“刻”字是闰土饱经生活磨难的写照。

D“刻”字表现出闰土自愧不如的呆滞。

2、闰土的性格特点是()

A辛苦麻木

B呆滞麻木

C勤劳呆板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D怯懦无情

3、填空:

从选文最后一段中找出与以下语句相呼应的词语。

①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

②总是吃不够

③不太平

④什么地方都要钱

4、以上这些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阅读《故乡》最后三段:

1、第一段中三个“辛苦”的含义各不相同分别是:①;②;③。

2、第一段中“我们”是指,“他们”是指,“别人”是指。

3、第一段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的意思是:。

4、第一段中“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中“一气”的意思是。

5、文中说“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6、第一段中最后一句中的两个“生活”的词性分别是 词、词。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7、第二段中“手制的偶像”的含义是()

A亲手用木头或泥土做成的神像。

B比喻让下一代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

C比喻没有压迫和剥削的美好未来。

D比喻聊以自慰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8、“朦胧”中再现月下瓜地有什么作用?

9、“这正如地上的路,……也便成了路。”深刻含义是()

A地上的路,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有人走,就有路,没有人就没有路

B希望的有无如同地上的路,努力去实践就有希望,不去实践就没有希望

C地上的路是一代代人走出来的,后人要沿着前人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

D路是人走出来的,每个人都要走出一条自己的人生之路。

10、文中“我想:……”这段话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A对未来道路迷茫的怅惘。B对见到光明前途的喜悦。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C对踏出希望之路的信心。D对美好前景的热切向往。

用数据库编程开发考试系统 篇7

该题库系统采用树状结构的设计方式,整个系统包含有多层子模块,在运行过程中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可实现多种功能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登录;2)系统维护;3)判分;4)帮助。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2 数据库设计与维护

数据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主要技术之一,在社会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数据库设计的目标,是从满足用户要求、数据库性能、对现实世界的模拟程度、开发应用的速度与质量等方面加以考虑的,其设计策略为:对内,即对某个较为独立的日常事务为封闭式;而对外,即对整个目标系统,它又是开放式的,从而保证数据高质共享。设计一个合理的数据库,可为日后整理数据库节省时间,并能快捷地得到精确结果。

1)登录库:用于存考生及其学号信息,在该库中有学号、姓名、班级三个字段;

2)题库:用于存储考题信息,在该库中有科目、题型、分值、章节3个字段;

3)基本题库:用于存储大量教学及考试用题,在系统中采用了5个基本题库,分别是:填空题库、选择题库、判断题库、问答题库、计算题库,每个题库中的机构均相同,表征一道试题仅有图形与文字是不够的,用户有可能还要知道该道题的难度如何、题型、是否已选中,试题是否有图形以及答案等,所以在各个题库的字段如表1所示。其中“文字”字段采用备注型,用于存储详细的题目清单。数据库设计时所涉及到的程序较多,而且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目考试也有所差异,但可通过对系统程序段进行有效的分类,用户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进行修改,得到相关的考试内容。同时,作为一个高性能的考试系统,应及时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因为维护不仅是维护其正常运行,而且也是设计工作的继续和提高。

进入题库维护模块,选择要增加的试题学科,输入题型、难度系数、试题的要求及答案等。试题可以有几种内容:1)文本;2)特殊字符;3)图形;4)前三种的任意组合。在系统结构设计时采用了文字与图形两字段:若是文本,则可在文字字段中输入文本;若是图形和文本,则在文字字段中输入文本,在图形字段中输入图形,若有特殊字符则可通过office创建对象插入通用型字段中。

另可以将是将已经存在的数据库追加到题库,数据库中要求两库字段类型相同,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一部分记录追加。

3 试卷的生成

假设题库已经存在,考试系统的输入信息是学生的学号,班级,要考科目。之后按一定的搜索算法在题库中选取符合用户要求的题目,送入成卷数据库,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生成一张试卷,并同时提示学生可以答题、倒计时始。

如果考生在输入信息后,系统在题库中搜索试题时总是自上而下顺序检索,则必然生成的试卷类似,或者选出的试题都是题库中位置靠前的结果。因此,在将题库里试题量扩充足够多的同时,在开始每一次搜索之前,随机地设置一个搜索起点,从这点开始在题库中分别向前和向后顺序搜索,直到找到相符合的记录,搜索起点start被定义为:

start=mod(val(substr(time(1),10,2),m)*100,其中time()是VFP的时钟函数。Time()的返回值是当前的时钟字符串,时钟字符串的第10,11位是秒的小数位。变量m表示题库中的试题数量,这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因为不允许start超出题库的范围以外。

4 判分

判分是一个重要模块,在数据库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这点,所以每题的后面都要有答案。但对于主观题来说判分就比较困难了,这里笔者采用通过OLE构件对象访问DOC文档方式解决的,Microsoft Office的所有程序都支持OLE 2.0,即Word程序可以作为OLE服务器,评分程序则作为OLE客户程序将DOC文档作为OLE对象嵌入到Word程序中,通过OLE 2.0 APIs评分程序便能访问DOC文档的信息。

考虑到大多数高校考试卷要进行备份,以备今后的检查,因此本考试系统特提供了VFP 6.0与Word的接口。这样,考试系统会把每个考生的答题情况生成一个文档。同时,将该文档存于服务器机器中,以备将来刻盘备份。VFP610与Word接口的代码如下:

5 帮助模块

考试系统的使用说明,即详细介绍该系统的操作,从学生登陆开始一直到提交试卷判分为止。

摘要:对于高校来说,期末考试工作即繁重又复杂,如果一贯以出试题,印试卷,判分这一形式考下去,将会浪费众多的人力物力。所以为学院开发考试系统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借鉴以往题库开发经验,利用VFP环境下开发考试系统。系统集出题,判分于一体,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构建多学科题库,改变题库难度、容量来适合不同专来不同层次的考生。

关键词:题库,考试系统,VFP

参考文献

[1]周焱.基于VFP6.0教学题库系统的开发[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

[2]王晶莹,王国辉.VFP数据库开发实例解析[M].北京:机械工来出版社,2004.

[3]Microsoft公司.Microsoft Word 2000 Binary File Format[M].2003-08-03.

[4]Bazian M.Visual Foxpro 6.0开发使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来出版社,2000.

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设计(考试用) 篇8

关键词:自学考试体系 教师信念 课堂教学行为

一、 引言

作为综合性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学考试以其较好的社会认可度及较高的学历含金量而受到学生的欢迎。自学考试是获取成人学士学位的有效途径,同时担负着提升学习者工作技能、丰富其知识的重大任务。与普通本科教育一致,把握自考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学,但自考体系却始终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观念陈旧等问题(谢国东 2013)。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日益推进的学科教学理论和实践改革证明,教师信念已成为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维度。作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和管理者,教师信念将对其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教学和管理产生巨大影响;教师教学行为和决策更直接作用于教学效果。教师信念已经成为成人教育尤其自学考试领域内一个必要的研究课题。

二、 教师信念的内涵及相关国内外研究

(一) 内涵

教师信念最重要最直接的体现是对教学所持的态度、理论、价值观、期望等,是教师自身对整个教学体系中各层次、各维度的内在思考,是开展课堂教学的直接向导。对教师信念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围绕其本质、特征、作用及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Richards(2001)从教师信念的来源指出,教师信念的本质是“教师经过长期积累并贯彻到课堂中的关于教和学的信息、态度、价值观、期望、理论及假想”。Freeman(2002)指出教师信念的构成主要包括教师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教学经历、教学法知识水平及导致自我反思的同事之间的交往经历等。对于教师信念内涵的界定,本文采用了Borg(2001)的阐释。他认为教师信念由几个方面构成: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语言观、语言学习观及对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师作用等方面较确信的看法。

(二)教师信念与课堂教学行为关系的相关研究

国外对教师信念与教学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最早源于Dewey (1933)提出的理念,他指出,信念和行动是相辅相成的,信念决定着行为,行为又影响着信念。针对教师信念的作用,Pajars(1992)提出,教师信念代表了教师潜在的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可以帮助教师体验自己的教学处境,分析教学活动中发生的问题,进而做出回应。Johnson(1994)指出教师信念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教师理解复杂的、多方位的课堂本质,明确教学目标,决定采取哪些教学行为,以及逐步形成对教师自身角色的认识。Bryan (2012) 通过研究发现个人构建基础上的教师信念极大地影响着教学实践,是进行课堂管理、开展课堂活动的重要指导。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此领域的研究日益增多。郑新民(2004)指出英语教师的信念和实际课堂教学现状并不相符,先进的信念并没有真正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楼荷英、寮菲(2005)及陈冰冰、陈坚林(2008)的研究结果都证明教师的信念与教学行为具有密切的关系,但同时发现两者有时并不一致。孙利华(2010)研究证明教师信念和教学实践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基于前人研究,本调查意在探索自考体系下,信念和教学行为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三、 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两所高校成教学院开设的英语学科自学考试课程为背景,调查此体系下教师信念形成和发展现状及教师信念和具体课堂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问题

本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课堂观察三种方式,着重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1) 自学考试体系下英语教师的信念形成和发展现状如何?

(2) 自学考试体系下教师信念和具体课堂教学行为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笔者所在高校及同城另一所高校成人教育学院开设的自学考试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为背景,选取了30名英语教师(包括正在承担及近两年曾经承担过课程教学任务的老师)为研究对象,描述如表1: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为了了解自考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英语教师的信念现状,笔者翻译和改编了K.Johnson(1994)的教师信念量表,以问卷方式展开调查。问卷选项皆以Likert五分量表计分法。定性则体现在采用基于目的抽样的访谈,以更好地了解英语教师对自身信念及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解。课堂观察目的在于记录和分析教师在课堂上真实的教学行为,用以了解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是否真正执行其教师信念,两者有无不一致,从而判断信念是否得到课堂落实。

四、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采集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卷数据收集与分析

问卷发放共30份,后全部收回,有效率为100%;继而笔者运用社科软件SPSS16.0对平均值和标准方差进行相关分析,以了解英语教师对语言本质、英语学习、学习者、教师角色及课堂教学几个维度上的教师信念现状。

(二)访谈数据收集与分析

访谈对象2名,采用目的抽样(purposive sampling)的方法,即根据研究目的抽取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陈向明2000)。记录2名英语教师(一位高职称且长期担任该课程教学,另一位低职称且正在担任该课程教学)的访谈录音,进一步了解他们在从事自考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持有的教师信念,实施的教学行为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访谈部分主要包含教师对语言学习、教师角色、学习者的信念及对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活动设计、学习策略培养等方面的实施。

访谈数据有助于对问卷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加强了本研究的信度。

(三)课堂教学观察

笔者分别听取了两名教师的四节综合英语课,对教学过程予以记录,比较和分析教师信念是否在其课堂教学行为中得以体现,信念在课堂实践中是否得以落实,从而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

五、 结果与讨论

(一) 自学考试体系下英语教师的信念现状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从事该课程教学的老师总体上拥有较明确的教师信念,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师信念具体调查结果见表2和表3:

数据统计得出,这几类信念的平均值均小于4,说明除了存在少数意见的分歧,这些英语教师对英语语言本质的信念、英语学习的信念和学习者的信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他们认为语言是几种技能的综合体,同时担当着文化传递的任务。语言教学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局限于教授语言形式。同时老师们对英语学习信念认识较为一致(所有平均值都大于2且数值相近),特别是第5、6和8题的SD均小于1(0.99,0.80,0.93),证明英语学习过程中记忆操练、记忆能力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英语学习也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过程。在学习者信念这一层面的理解上,最受肯定的是第12题的表述,均值3.83),其次是第11题(均值3.01),且这两项SD都小于1( 0.44和0.67)。这与笔者的预设有所差异。经过思考,笔者认为这与自考体系相对侧重于应试教育有关,学生最现实的学习目标就是通过相关课程考试以获取学历学位,正如Bryan (2012)所提到的,教师个人的信念构建极大地影响着课堂教学实践。

从教师角色信念及课堂教学信念数据统计得出,教师在这两类信念的理解上则差异相对较大。他们对教师角色信念的陈述普遍认可度不高,平均值都小于3,其中有三项(第14、15、17题)甚至小于2。最得到肯定的是教师作为外语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其SD值只有0.66,说明数据可信度较高。只有少数教师认为自己是语言的交际者,他们否认指导学习方法是教师必要的角色。对比所有信念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信念这一维度中表现出的一致性是最高的,平均值有四项大于3(第20、22、23、24题),且SD值都小于1。这说明参与调查的老师对自己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有相对明确的理解和把握。

针对以上问卷数据的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大部分教师的信念是相对统一的,对各类具体信念的认同保持了较良好的一致关系。这些信念的形成和教师自身的学习经历、教学经历及具体教学情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访谈记录的分析结果和问卷结果呈现一致。也就是说,教师们的信念总体相似,他们既肯定英语语言的交际性功能,认同教师作为英语语言的传授者、示范者的身份,又在一些子信念上认识有所不同,有些甚至出现了矛盾的现象。例如:有教师认为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外语的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赞同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笔者认为,自考体系的特殊性是形成这类教师信念的最主要原因。

(二)自学考试体系下教师信念和具体课堂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1.相对一致

笔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访谈和课堂观察的方法,记录和分析教师在课堂上真实的教学行为,以了解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是否真正执行其教师信念。

通过访谈,笔者发现几位教师对依照较为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实施有高度的认可,他们重视为自考学生创造自我学习、自我提问、小组讨论的空间,以优化学习效果。作为同一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他们汇报的信念体系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2.部分矛盾

然而,在观察了这两名教师四节综合英语课课堂之后,笔者对比问卷中的教师信念现状及教师课堂教学的访谈结果发现,教师在访谈中提到的教学行为只有一部分能在课堂中得以体现,而得以实现的部分往往和以教师为主导的语言讲解、知识梳理等教学程序有关;他们所认可旨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实践并未在课堂中得以有效实施。

基于观察,尽管两位教师的教龄、职称不同,上课教学行为却非常相近。主要包括:针对课文理解的课堂提问,长难句及重点语法解析,重点词汇讲解,讲授阅读技巧,做练习和学生自主学习。四节课中,每节课课堂提问所占时间约为15分钟,问题类型主要为展示型和课文理解型;引导型、启发型等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用得很少;教师至少花15~20分钟讲解课文生词和语法规则,剩下的10分钟左右时间就留给学生做练习和老师讲解。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回答问题和做练习为主。教师只是在读前活动和课文内容理解的引导过程中偶尔增加一点交际性教学行为。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相关答案及做部分课后练习。相对而言,教师在课堂中仍然是权威,而不是辅助学生学习的中介。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并未完全体现科学合理的教师信念。

基于以上数据的分析和讨论,笔者得出,自考体系下的教师的信念和实际课堂教学行为之间呈现的是相对一致、部分矛盾的关系。

首先,一致性主要表现在语言本质信念、教师角色信念和学习者信念这几个维度上。这几类信念在他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得以体现:他们在信念上认为自考学生是英语语言知识的接受者,而不是英语教学的合作者,学生有依赖性,不会主动学习。教学目的更多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语言项目。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决定内容和课堂教学实施方式。这和他们多年从事自考英语教学工作相关,但是笔者认为尽管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按教学目标组织教学,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有悖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目标理念。

其次,与孙利华(2010)的研究结果类似,本研究表明教师信念与实际教学行为并非一一对应,反差较大的主要体现在英语学习信念和课堂教学信念这两个维度上:他们在信念上认同英语学习是理解意义的过程,也认同英语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授语言形式,而应该创设讨论式课堂。但在实际课堂中,教师仍以讲解课文、传授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主,很少有交际内容,非常关注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会以不同方式对错误予以纠正,课堂实践还是以教师为中心。

六、结语

通过本次实证研究,笔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自考体系下的英语教师具有类似的信念体系,对各子信念的认识和理解符合教学背景的需要,但部分有悖于现代外语教育先进理念的要求;而且有些子信念在实际教学中执行程度并不高,出现了对信念理解的理论层面与课堂行为相矛盾的情况。笔者认为,出现信念与课堂行为不相符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自学考试体系自身的特点。

参考文献:

[1]Borg,M..Teachersbeliefs[J].ELT Journal,2001,55(2):186-188.

[2]Bryan,L.A.Research on science teacher beliefs [A].In B.Fraser,K.Tobin & C.McRobbie (eds.).Second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cience Education [C].New York:Springer,2012:479-495.

[3]Dewey,J.How We Think [M].Lexington,MA:D.C.Heath,1933.

[4]Freeman D.The hidden side of the work:Teacher knowledge and learning to teach.Language Teaching[J].2002(35) 1:13.

[5]Johnson,K.E..The emerging beliefs and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of preservice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1994,10 (4):439-452.

[6]Richards J.C.Beyond Trai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7]陈冰冰,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环境下教师信念研究(之一)—大学英语教师信念与实际课堂教学情况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8 (120):14-20.

[8]孙利华.外语教师信念与课堂实践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9]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7(3):199-205.

[10]谢国东.国际成人教育共识与我国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J].教育研究,2013(399):70-81.

[11]于兰.论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下外语教师的信念.渤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98-101.

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设计(考试用) 篇9

设计考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____ A:知 B:情 C:意 D:行

2、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__。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洛克

3、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__。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幼儿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小时。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实施.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次课程改革。A.第五 B.第六 C.第七 D.第八

6、在中国,热闹派童话的代表当推____ A:冰波 B:金近C:郑渊洁 D:严文井

7、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__ A.班主任工作 B.教学管理

C.思想品德教育 D.各科教学

8、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的理论,被称为()

A:传统教育论 B:形式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9、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__ A.操作性行为 B.辨别学习C.潜伏学习D.获得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11、He was made thirteen hours a day____ by his boss. A:to work B:work C:is on D:are in

12、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____ A:尊重儿童的个性

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 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13、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__阶段。A.学龄期 B.学前期 C.成人

D.以上都是

1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5、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害怕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A:比较难的任务 B:非常难的任务 C:非常容易的任务 D:难度适中的任务

16、被称为“维生素的宝库”的食品是。A:西红柿 B:海苔 C:香蕉 D:木耳

1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的方针。A:教育、感化、挽救 B:批评、教育、惩罚 C:说理、劝服、感化 D:教育、劝服、挽救

18、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__。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19、以下哪种学校课桌的排放方式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往及生生之间的交往?()A:秧田式 B:圆桌式 C:马蹄型 D:半圆型

20、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__。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E.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21、目标管理是一种以为中心的管理。A:上级管理 B:自我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E:重视个别差异

22、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博客辅助教师来发布信息的功能? A:教师利用博客发表与学科相关的主题。组织学生对该主题进行讨论;收集其他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等的评价建议,通过回复这些评价建议,共同探讨使自身不断完善

B:教师发布具有较高教学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吸引很多教师和学生来访问该博客,实现信息更为广泛的共享

C:教师利用博客发布教学通知、布置作业,书写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等日记随笔,将教学资源上传

D:教师根据教学资源种类或用途.将博客中收集的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分类存放;也可以根据日志内容不同.将博客中书写的日志分类存放

23、教育评价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一种。A:过程取向评价 B:结果取向评价 C:方法取向评价 D:内容取向评价

24、《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的相同点是()A:作者所处时代 B:图文并茂

C:吸收外国科学知识 D: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25、当Excel工作簿中既有工作表又有图表时,执行【保存文件】命令则____ A:只保存工作表文件 B:只保存图形文件

C:将工作表和图表一起保存 D:分别保存工作表和图表

26、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__。A.杜威 B.华虚朋

C.伯克赫斯特 D.克伯屈

27、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多协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听取每个学生的意见,这属于哪条基本原则()A:平行性原则

B:民主与自主的原则 C:规范与创新结合的原则 D:目标原则

28、师德的灵魂是____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29、动作特点主要表现为动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准确性和灵活性,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属于____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30、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____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原则

2、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即()A:教育理论 B:教育手段 C:教育思想 D:教育技巧 3、19世纪末一些国家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缺陷,采取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__。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4、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斯滕伯格 B:瑟斯顿 C:吉尔福特 D:加德纳

5、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时代。A:春秋 B:战国 C:殷周 D:商

6、学校与企业的不同主要表现在__ A.设置目的不同 B.手段不同

C.与政府关系不同 D.产出不同 E.以上都是来源

7、关于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法错误的是()A: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

B: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的制约

C: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的时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

D:对教育者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8、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__ A.教师评价 B.学生评价 C.课程评价 D.教学评价

9、有研究表明,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____ A:1岁1分钟原则 B:1岁3分钟原则 C:1岁30分钟原则 D:1岁1小时原则

10、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还想着昨天晚上看的一部影片.或者想着一会儿放学回家妈妈要做什么好吃的。这种想入非非的意识状态是指。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持续 D:注意的分配

11、学生这一因素主要从哪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A:群体差异 B:年龄差异 C:性别差异

D:学习方式差异 E:个体差异

12、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A:洛神赋

B:九成宫醴泉铭 C:赤壁赋 D:兰亭集序

13、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____ A: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 B:建立班集体

C:培养学生健康的精神和民主作风 D: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14、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等几种形式。A:铺垫式 B:直线式 C:螺旋式 D:问答式 E:复习资料

15、下列选项中,体现郑成功重大历史功绩的一项是。A:虎门销烟 B:收复台湾 C:官渡之战 D:七擒孟获

16、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出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属于。A:头脑风暴法 B:发展思维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推测与假设训练

17、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 001 002逐一尝试直到998 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种能解决问题的策略是__。A.推理式 B.算法式 C.演绎式 D.启发式

18、对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__。A.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 B.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改革的方向 C.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D.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决定作用

19、”教学相长”这一提法()A:最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20、不属于智力的群体差异表现。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水平差异

20、不属于智力的群体差异表现。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水平差异

21、根据概念的外延特征,可以分为单独概念、普通概念和____ A:具体概念 B:集合概念 C:科学概念 D:人工概念

22、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__.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践法

23、一个已经形成的可以改变的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合这个联结减弱。“桑代克把这称为()” A.准备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效果律

24、下列属于信息的是。A:纸张上的文字 B:身份证中的相片 C:屏幕中显示的图像

D:信息媒体所表达的内容

25、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有些青年是党员,大学生是青年,所以大学生是党员 B:所有盗窃犯都是罪犯,王某是罪犯。所以王某是盗窃犯

C:凡是信仰宗教的人都不是唯物主义者,这些学生不信仰宗教,所以这些学生是唯物主义者

D:吃素的人不吃鱼,陈某吃素。所以陈某不吃鱼

26、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来做出判断和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__。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正式评价

27、学生认知学习的评价方法包括()。A.测验 B.行动观察 C.整体印象 D.表演评价 E.实验

28、制定教学策略的首要依据是()A: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 B: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C:教材、教学设施和设备 D: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29、从知识获得的途径来看,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分为()。A.竞争性学习B.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合作性学习

上一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建议下一篇:上秦镇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