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宣传工作(精选8篇)
社会宣传工作 篇1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之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一,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三)救助服务规范的专业性和政策性
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社会结构调整层面上的社会工作:(1)参与贫困救助制度的设计,修订与实施;(2)改善救助对象劳动就业的环境
2,个人改善层面上的社会工作
(1)评估救助对象的需求
(2)帮助救助对象获得最低生活保障
(3)推动服务对象的就业和经济自主,提升救助对象的人力资本
(4)有组织,制度化推进反贫困计划的实施
(5)提高救助对象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6)为救助对象解决实际困难
(二)自然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灾害应急救助:(1)组织受灾群众转移(2)安排灾民基本生活(3)社会秩序维护(4)心理疏导
2,灾后社区恢复重建:(1)社区人居环境灾后重建(2)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3)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3,社区减灾
(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进入服务机构之前的救助:街头救助,全天候救助
2,服务机构内的救助: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3,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类家庭,家庭寄养,教育技术培训
4,返家安置之后的服务:跟踪回访
三,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个案社会工作应注意的问题:(1)尽可能主动接触贫穷者(2)注意对服务对象的引导(3)重视救助对象实质需要的满足(4)注重资源协调
2,小组工作方法:救助对象子女成长小组,贫困单亲母亲小组,下岗失业人员支持小组
3,社区工作方法关注点:环境的改善,建立和发展社会支持网络
(二)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灾害应急救助中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1)用专业方法组织受灾群众转移(2)用专业方法安排灾民基本生活(3)用专业方法维护社会秩序
2,灾后社区恢复重建中的社会工作方法:(1)用专业方法组织开展社区人居环境重建(2)用专业方法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3)用专业方法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3,社区减灾中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1)社区灾害风险分析(2)减灾宣传和知识普及教育
(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外展服务街头救助2,思想和行为矫正3,教育和技能培训4,跟踪回访|
社会宣传工作 篇2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工作,方法
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的工作, 而社区工作就是其中的一种。同时, 社区工作和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共同构成了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社区工作是一项事业, 同时社区工作也是一个专业, 在工作过程中更讲求艺术, 所以它也是一门艺术。在社区工作中, 工作者主要服务的对象就是整个社区的居民。工作者应该在工作中讲求专业技巧,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 有效解决、处理社区事务, 协调居民的人际关系, 进而保证社区的和谐、健康的状态, 促进社区能实现良性的发展。所以说, 对于社区工作者来说, 他们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必须进行专业性的培训。此外, 社区工作还应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 必须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在具体的工作中能踏踏实实, 爱岗敬业。除了有这种务实求真的态度以外, 社区工作者对事物的发展还应该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能有扎实的知识基础, 能与社区居民进行有效的沟通, 其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也必不可少。所以说, 社区工作者也是社会工作者的一部分, 他们应该根据社区工作的普遍价值制定专业性的伦理守则, 通过中国社区工作的实践进行检验。
1 社会责任感
社区工作者要对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对自己的应用职责也是如此。而每个社区个体, 他们的困弱状况可能是各异的, 但是他们也有生存和社交的权利, 他们也有自尊, 他们也有自我实现需要。对于社区工作者来说, 应该能正视这些问题, 真切的落实为他们的服务, 能够有效的对需要帮助的个体或是目标提供相应的帮助, 能真正的解决一些社区问题, 实现对社会的正能量, 同时也使社区各个方面得到改善, 或是获得应有的福利等。社区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不应该只是注重个人小利, 或是注重小团体利益等, 以公谋私。社会工作者在向受助者提供救助时, 在这样的特殊的服务过程中不应该收取其费用, 而是对其进行义务帮助。同时, 社区工作也应该是一项“非营利”性事业, 其主要经费源于政府资助, 或是来源于私人捐助, 而这些经费也必须用于公共福利, 或是用于基础建设等。社区工作者应该有崇高的理想, 为社会做最更多的实事, 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2 平民意识
社区工作项目的确定也都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般都要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同时, 社区工作者在工作中也应该把自己当做是社区的一员, 要充分尊重每一个社区成员, 要实现工作中的平等。一般来说, 社区工作都是以社区参与为其基本原则。通过工作能成员对社区事业的关心, 能增强社区成员对社区工作的介入, 有效帮助其解决问题;并通过共同的工作计划或项目, 推动社区发展。还要走“群众路线”, 这样社区工作才有发展动力, 才能实现发展目标, 也可以说社区工作者的平民意识其实就是一种民主意识。
3 知识基础
社区工作者的知识结构至少应当包括三个部分:第一, 社区工作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实务模式。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主要方法之一具有一套独特的工作原则、步骤和方法, 社区工作者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工作的特殊和特点, 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第二, 相关行为科学及社会科学的知识方法。在现代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过程中, 吸收了各种现代科学成果。如果说, 从事个案和小组工作更需要掌握一些社会心理学、精神医学、文化人类学知识的话, 社区工作则更需要政治学 (如公共行政学) 、社会学 (如组织社会学) 以及经济学、教育学知识。第三, 社区背景知识。较全面、深入了解一般社区结构、服务事业及公共或私人机构的功能特点, 并熟悉社区生活习俗, 从而容易适应工作环境, 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
4 沟通技巧
社区工作者如果能掌握语言艺术或是运用技巧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推进社区工作走向成功。此外, 社区工作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社区成员对工作者的信任, 进而与社区组织有效融入, 实现合作。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是最为基本的角色要求。对于社区工作者来说, 他们要能与社区内外的组织机构有效沟通和协调, 同时也要与社区成员进行相互学习, 展开工作等。这都需要社区工作者能有语言运用技巧和很好的沟通能力, 此外还应该充分掌握工作伙伴、对象的一些实际情况, 如年龄、职业等等, 这样也方便进行沟通和交流, 在对其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实现社区工作目标。
5 组织能力
社区工作也被称为“社区组织”。社区工作者通过对运居民的组织和动员, 进而实现社区工作目标。同时也应该制定相关计划方案, 之后协调专门机构、整合社区想的团体或机构等, 有效利用一切资源来满足社区需要, 最终实现社区目标。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特征就是要积极发掘、组织、协调与利用社区资源。社区工作者对各种资源都应该熟悉, 并能将各种有利要素进行组合。对社区工作中“供应”与“需求”进行协调和平衡。此外, 社区工作者的组织能力还表现在社会调查、行政管理以及为组织具体专业活动等方面。
6 职业伦理
社区工作者的职业伦理由社会工作专业的自身规范所规定。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专业权威机构都制订了社会工作伦理守则 (Codeof Ethics) 或职业道德守则。Durkhein (译为涂尔干或迪尔凯姆) 将伦理分为两种:一是适用于所有人的伦理;另一种则适于特定团体。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属于第二种, 人们称其为专业或职业伦理。专业伦理至少有4种功能:
(1) 指明该专业的核心价值观, 并为专业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提供具体规范和标准;
(2) 专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某些职责冲突或伦理矛盾时, 能够遵循专业伦理守则, 维护专业的原则;
(3) 为社会公众提供理解社会工作专业职责的伦理标准;
(4) 提供一套评价或衡量系统, 评判专业工作的优劣, 尤其用于裁决专业界中的不道德行为。
社会工作者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社工”。他们主要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 也是一种专业技术人员。
社会转型与农村社会工作 篇3
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用“社会转型”来描述当前社会的特征获得学界的普遍共识。专家和学者关于“社会转型”含义的论述,对于正确把握社会转型期的形势和任务,无疑有着有益的启示。农村社会工作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当代中国的农村社区建设问题也被列入了重要议事及工作日程,成为推进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其直接的原因是社会转型,具体来说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政府职能转变和“单位体制”解体引发了新的功能性需求;其次是体制转轨和结构分化使大量社会矛盾积聚,党和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加重。这两个方面实质上统一在现代化变革的同一进程之中。第一、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越来越多的上级单位开始对下级单位“断奶”,不同级别与种类的单位都开始改变“企业办社会”的状况,将原来承担的保障功能推向社会。第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类型的多元化,成千上万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游离出来。如何对这些人群进行有效的服务与管理,是新时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三、农村小城镇小康型生活方式的来临,使居民对于居住环境和社会服务有了更高的需求与期待。第四,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大规模的城市旧区改造、新区建设和城市文明观念的传播,都会带来动员、安置失地农民、处理有关纠纷等种种难题。社会转型带来的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社会公共事务剧增。由于政府对这些方面的宏观管理机制尚不完善,而且政府职能也正在面临转换,这些新增事务尚无相应的机制来承担。因此,一方面这些问题自然而然地向农村的基层社会沉淀,另一方面沿着政府层级的“漏斗”,最终落到了最为基层的村委会身上。因此要求必须利用和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社会的转型过程。
二、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社会转型的要求
中国早期探索农村社会工作的农村社会调查源于二十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末。1926年,李景汉组织燕京大学学生25人对黑山扈村21个家庭进行了调查。1927年李景汉又指导研究生1人复查了黑山扈村21个家庭并对附近的马连洼30家和15家进行调查。此后,李景汉将调查成果写成了《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调查》。1936年李景汗又发表农村社会调查著作《定县土地调查》等等。
1929年,陈翰笙主持对中国封建土地制度问题的农村社会调查,写出《亩的差异》一书;1930年,为了弄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外敌入侵对经济的影响,调查127个村庄、6个典型村和429个家庭,写成英文版《帝国主义与中国》。之后,乔启明、朱汉章等等先后或同年出版《江宁县淳化镇乡村社会调查报告》和《泗阳县社会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为了了解中国农村的实际现状对湖南长沙附近的农村开展大量的社会调查,于1926年写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8年—1933年他通过农村社会调查的方式,创造性地解决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及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问题。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代的乡村建设派。乡村建设派的主要主张是建立政治和教育合一的乡农学校,同时推行“新乡约”,建立“乡村自卫组织”,举办供销、信用等合作社,推行农业技术的改进措施。其基本理论是,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立”和精神上“调和持中”的社会,中国的问题只是“文化失调”,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应从乡村建设入手,然后扩及整个社会,恢复中国儒家伦理。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认为,中国是个伦理本位和职业分立的社会,不存在阶级对立和斗争,主张从事以恢复法制礼俗和维持社会秩序为任务的乡村建设运动,避免武力。
晏阳初认为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不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的压迫与剥削,而是农民的“愚、贫、弱、私”造成的,主张用教育手段改造社会,即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贫”,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
到了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的提出使农村社会工作的议事又提上日程。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相关产业的连锁效应,农村社会工作也有了新的增长点。建立包括海岛特色、水乡特色、山区特色的社会工作,为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等成为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内容。从农村社会工作逻辑发展线索来看,农村社会工作并不是一个新的社会学应用学科。但是,1952年的社会人文学科的中断与我国1979年短暂的恢复与重建,加之“大政府、小社会”的主导使这门学科仍然举步维艰。同时,新时期农村社会工作也获得重新发展的契机,对社会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社会转型呼唤农村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首先,农村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整合。社会工作伦理与基督教教义、人文思想和民主理念有紧密联系,但是中国则是儒家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多类价值体系组成的复合体。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能与社会工作的伦理存在冲突,中国文化重集体主义轻个体主义,因此中国社会工作者要建构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统。其次,社会工作的技术要适合本土化。就社会视角而言,中国社会更注重宏观的导向,社区项目开发、社会资源整合、社会政策出台等面向大众的社会工作手段。另外,社会工作的模式和对象的界定、介入方法和手段、案主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要面对本土场景。再次,社会工作的主体应回应社会。社会实务机构和政府是社会工作的组织载体,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的重心所在。政府在推动社会工作的职业定位、工资定岗、人员配备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要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为农村社会工作者提供一个温暖的社会条件;要加大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培养专才与通才的社会工作者,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环境。
三、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工作的服务方法
农村社会工作也是农村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理论和实物方法服务于案主的过程和步骤。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工作主要运用三大基本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
1、申请、接案与转介。由案主提出申请或其亲属成员转介,农村社会工作者通过查看受助者、或其亲属提供的资料、或通过会谈对受助者进行了解,掌握受助者的主要问题、困扰及相关信息。通过了解,社会工作者判断自己能否为受助者提供相应的帮助。对于能够提供相应帮助的就接纳案主并制订介入方案;不能提供帮助的就转入其他服务者或服务机构。
2、研究与资料的收集。为了给案主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社会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收集案主有关详实的资料。而收集资料的原则是有利于解决案主的问题。资料的收集途径有:采用访谈法询问案主、案主亲属邻居、案主所在机构等。
3、诊断。诊断就是在对受助者所面临的问题的了解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做出对造成受助者所面临问题的原因的判断并理解其原因作用于受助者的途径,以确定解决受助者问题的专业方法与途径。此过程由案主、案主相关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共同实施。
4、制定干预目标与干预计划。干预目标与干预计划是工作的前提,有利于顺利完成工作。
5、社会工作专业与治疗。社会工作者以服务者的态度,着眼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逐步采取专业实务方法介入案主的治疗。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承担起使能者、调解者、辩护人等专业角色。应用自身所掌握的各方面的资源来协调受助者的周围环境;协同与受助者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为实施对受助者干预的有效方式而努力,帮助受助者解决问题。
6、结案评估。
7、整理资料,备案存档。
(二)小组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
小组社会工作是将面临同样问题的案主组成团队,由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和技术制定小组的计划来引导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和支持。小组工作的过程可以有案主亲属的参与,目的在于促进案主社会生活关系的融洽和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从而使案主的适应能力得到加强。
1、小组工作的前期准备。准备工作之一是工作计划。小组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理据阐释、小组成员、小组特征、明确的目标、初拟计划和日程、招募计划、预料中的问题和应变计、预评估方法。然后,根据小组计划中的招募计划采用发电函、宣传材料、或其他的个人或机构介绍等方式招募成员,并筛选成员,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首次小组活动。第一次小组活动内容包括:(1)社工介绍小组的基本属性并通报小组计划书,让成员初步了解小组;(2)小组成员之间的自我介绍和经过专门的活动认识彼此;(3)小组成员在社工指导下制定小组规范。所谓“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小组活动决定后续活动能否顺利、高效地开展,应高度重视。
3、后续的小组活动。后续的小组活动重点在于小组成员问题的解决。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技术及时处理小组成员之间的冲突,及时根据小组的发展变化完善小组工作的计划,引导成员在和谐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小组的目标。
4、小组结束。小组目标达成,或者小组活动因故不能继续,就预示着小组工作的结束。小组工作结束时,工作者运用互赠礼物或留言等专业技巧引导小组成员分离并控制成员的情绪。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工作记录等资料,做好追踪以及转介服务等。
5、小组评估。小组工作者对每一次聚会和小组活动都及时进行评估。这是为了以后的工作打下经验基础。
(三)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
1、举办多项层面的社区活动,通过不同人群的参与,在一个整体层次上解决案主问题。这类活动提供了彼此切磋的机会,有效地推动社区工作,并能向案主输送公民意识,增加他们对社会及社区的认识和关心程度。
2、有针对性地解决社区问题。如缀学问题、黑社会问题、救济问题、计划生育问题等。要寻求多方资源和各种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必要时可以采取法律程序或督导执法人士密切关注和贯彻执行任务。
3、发掘和利用社区支持。由于案主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配合不同的社区资源才能向求助者提供足够的支持以使其适应社会生活。义工资源、活动经费及设施、对受助者的接纳和援助等等在农村社区工作中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农村社会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一环。农村改革的稳步推进,农村社会工作也在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对社会工作者的需求量随之增加。本文希望从农村社会工作的源头出发浅显探讨一下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要求及其服务方法,以此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守经.农村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6.
[3]翟进,张曙.个案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张洪英.小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5]社区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社会宣传工作 篇4
(总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工作研究不包括()等层面的内容。
A 青少年个体特征和社会环境状况研究 B 社会服务与政策改善研究 C 服务过程研究 D 社会工作理论研究
2.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就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和()等方面的服务。
A 信息服务 B 推广预防性服务 C 处理酗酒和滥用药物问题 D 提供老年学咨询
3.以下关于学校团体辅导基本工作路径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同感→倾听→判断→商量 B 同感→判断→商量→倾听 C 倾听→同感→判断→商量 D 倾听→判断→同感→商量
4.当前,残疾人的法律政策咨询问题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包括()。
A 劳动就业 B 购买经济适用房 C 意外伤害赔偿 D 求学 5.一般来说,小组社会工作的核心要素不包括()。
A 目的性 B 过程性 C 互动性 D 自由性
6.老年属于人生最后一个历程和阶段,因此许多老年人十分关心自己身后事宜的安排,但不包括()等方面。
A 与朋友告别 B 墓地的购置 C 子女的生活 D 后事的操办
7.以下对改善亲子关系的家庭社会工作中家庭行为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假设孩子在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如孩子在学龄阶段就需要与不同的同龄伙伴交流,学习新的行为
B 它要求社会工作者首先明确父母亲和孩子沟通交流中的具体问题,把问题变成可以观察、测量的行为表现
C 它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的原理设计的,不过它不是针对家庭中的年轻子女,而是针对家庭中的父母亲
D 它最初运用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后来扩展到涉及其他健康问题的家庭 8.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中,个案工作接案的作用是()。
A 考虑工作方法,制订工作方案 B 确定需要,研究提供服务的方式 C 分析工作过程和效果
D 接触服务对象,了解问题和需要 9.社区服务(活动)策划工作的第一步是()。
A 确认社区需求
B 了解社区居民或者服务对象的特征 C 订立工作目标 D 评估自身的能力
10.以下关于我国国家机关、部门在社区矫正中职责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A 人民法院-严格准确地适用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解释,依法充分使用非监禁刑刑罚措施和减刑、假释等鼓励罪犯改造、自新的刑罚执行措施
B 人民检察院-加强法律监督,完善刑罚执行监督程序,保证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公正地进行
C 公安机关-配合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依法履行有关法律程序
D 民政部门-积极为矫正对象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并帮助推荐就业 11.老年的界定有多种角度,包括心理年龄、社会年龄和生理年龄,其中,社会年龄是指()。
A 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B 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C 按人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映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的个体年龄
D 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
12.优抚安置工作与社会工作之间有着天生的()。
A 互斥性 B 亲缘性 C 矛盾性 D 差异性 13.社会工作行政也称社会行政,它是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的活动。在社区矫正领域,社会工作行政在微观层面上的作用主要是()。
A 通过加强对社区矫正服务机构内部管理的途径,以提高社区矫正的实施效果
B 将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具体的针对矫正对象的社会服务 C 将服务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以影响政策法规的修订
D 提高社区矫正的普及范围,提高社区矫正在居民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14.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根据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面临的任务,可以把家庭生命周期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处于学龄子女家庭阶段的任务和要求是()。
A 接纳家庭角色的变化 B 应对衰老带来的困难 C 重新调整夫妻的角色 D 脱离原生家庭
15.妇女社会工作的直接目标、中间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是()的逻辑关系,它们显示了解决问题的不同层面。
A 割裂 B 递进 C 并列 D 互补
16.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周岁的公民。
A 16 B 17 C 18 D 19 17.摩塞把妇女的需求分为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和()社会性别需求两种。
A 战略性 B 差别性 C 感觉性 D 系统性
18.在康复机构中开展的社会工作以()为主。
A 个案工作 B 家庭工作 C 小组工作 D 社区工作
19.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心理失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A 有的服务对象比较“独”、孤僻、不合群,有的觉得现在的待遇与其曾经的贡献不相符,有的觉得现在的生活不是年轻时憧憬的
B 国防意识、拥军观念有所淡化,服务对象社会地位有所下降
C 老年慢性病增加与生活质量受损。服务对象尤其是高龄服务对象往往受到多种慢性疾病的折磨,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D 对孤老优抚对象多实行相对封闭的院舍式照顾,与外界接触较少 20.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信念就是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而这种价值和尊严带给每一个人不可剥夺的社会权利。这体现了矫正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价值理念。
A 接纳 B 批判 C 可塑性 D 差别化 21.单亲母亲家庭,是因为丧偶或者离异以及其他一些原因而导致的只有母亲和孩子一起组成的家庭。单亲母亲家庭常常面临的问题不包括()。
A 再婚困难 B 父母的排斥 C 亲子关系和孩子教育 D 就业困难
22.某社区要成立篮球俱乐部,该篮球俱乐部应该如何运作,成员如何确定、篮球场地如何管理等,需要收集来自社区内各方青少年的建议和想法。社会工作者为筹建篮球俱乐部而开始的讨论式小组,就属于()的类型。
A 社会化小组 B 任务小组 C 焦点小组 D 治疗小组
23.在家庭干预中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一些专业的技巧影响受助的家庭成员,以推动受助家庭成员发生积极的改变。其中,再标签技巧是指()。
A 社会工作者运用例子使用的技巧向受助家庭成员解释、描述和传递重要的信息和想法,让受助家庭成员了解困难解决的不同途径和经验
B 社会工作者帮助受助家庭成员收窄注意的焦点,将受助家庭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C 社会工作者帮助受助家庭成员从更为积极的角度界定问题,改变受助家庭成员以往的消极态度和认识
D 社会工作者运用系统记录实际行为表现的方式,让受助家庭成员了解自己面临的问题以及改变的状况 24.在医院里病人的需求位序从高到低依次是()。
A 良好的饮食条件-技术精湛的医务人员-良好的服务态度-优良的诊疗设备 B 技术精湛的医务人员-良好的服务态度-优良的诊疗设备-良好的饮食条件 C 优良的诊疗设备-技术精湛的医务人员-良好的服务态度-良好的饮食条件 D 优良的诊疗设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技术精湛的医务人员-良好的饮食条件 25.就医院住院病人的服务而言,根据病人病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医务社会工作可以提供检查、观察、诊断、治疗、护理、心理、生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规范服务。这体现了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
A 与医疗卫生体系相融合 B 以服务对象的健康为主导 C “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D 服务规范的专业化
26.在临终服务对象的五个心理反应阶段,社会工作者要做好针对性的工作,对处于否定期的临终老年人,要()。
A 倾听服务对象的心理感受,允许服务对象有发怒、抱怨、不合作等发泄行为,做好家属的工作,给予服务对象宽容、关爱和理解
B 真诚地对待服务对象,但不要揭穿服务对象的防卫机制,经常陪伴服务对象,愿意与服务对象讨论死亡的话题
C 给予服务对象精神支持,陪伴服务对象,预防自杀,尽量满足服务对象的合理要求
D 尊重服务对象,减少外界干扰,不强迫与服务对象交谈,加强生活护理 27.建立信任、真诚、平等的合作关系,在妇女辅导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信任关系建立的技巧不包括()。
A 无论妇女带来的问题是什么,都不要将问题个人化,以降低妇女的自责 B 社会工作者是促进者而非指导者,与服务对象建立的是一种双向的协同关系
C 接纳妇女的防卫和否认行为以及带来的问题,而不是责怪 D 具有性别敏感性的倾听、反映感受和表达同感 28.直接面对濒临死亡和丧亲的现实是做老年人社会工作不可逃避的一部分,国外学者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总结了个人在接受自己不可避免的他人的死亡时会经历一个()的心路历程。
A 否认期-愤怒期-讨价还价期-抑郁期-授受期 B 讨价还价期-否认期-愤怒期-抑郁期-授受期 C 愤怒期-讨价还价期-抑郁期-否认期-授受期 D 抑郁期-否认期-愤怒期-讨价还价期-授受期
29.评估运用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并分析儿童可能需要哪些类型的服务。
A 告知服务对象工作的宗旨 B 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的目标 C 列出介入的策略 D 收集信息
30.社会工作一直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而在微观、中观和宏观的环境中,()对青少年的影响力无疑是最大的。
A 环境 B 家庭 C 社会 D 学校
31.社会工作者针对流动妇女就业问题的干预,主要应强调()。
A 技术培训,扩大就业岗位
B 呼吁政策和法律加强对就业的妇女职业、福利上的保障 C 性别平等和社会平等 D 为妇女加薪 32.社会工作者要注意服务对象在结案期可能会有的负面反应,并应在结案阶段审慎处理。以下对其处理方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在结案前与服务对象回顾一下介入工作的过程,以确定结案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B 估计一些可能会破坏改变成果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继续提供一些服务,并为服务对象提供能够对他们有帮助的资源网络
C 在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逐渐增加与服务对象接触的次数,提醒服务对象要学会自立,给服务对象以心理支持
D 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各自的收获,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33.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中,属于儿童教育学的理论有()和多元智能理论。
A 自我发展理论 B 认知理论 C 建构主义理论 D 心理分析理论
34.我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每年()为全国助残日。
A 5月的第1个星期日 B 5月的第2个星期日 C 5月的第3个星期日 D 5月的第4个星期日
35.悲伤的个别辅导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在麻木僵化期,社会工作者应注意()。
A 给予充分的时间表达感情,消除对死者不当的理想化或者丑化,在纪念日和节日给予特别的关怀,并且鼓励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B 鼓励继续参与先前的活动,避免重大的生活变迁,并且运用社区的资源 C 鼓励适当参加新的活动,结交新的朋友,培养新的兴趣 D 保护悲伤者,提供实际协助,允许并且接受情感的爆发,鼓励参与悲痛仪式 36.学生常见的心理困境中,压抑是()。
A 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落消沉的情绪体验
B 既羡慕又敌视的矛盾情感状态,源于与他人的比较
C 情绪和情感被过分克制约束,不能适度表达和宣泄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D 个体受到挫折后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消极情绪反应
37.通过一些宣传标语告知居民不应乱扔垃圾、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吸毒、不应在公共场所吸烟都属于社区教育中的()教育。
A 继续 B 控制式 C 成人 D 发展式
38.学生的基本生态系统不包括()。
A 社区 B 学校 C 家庭 D 服务机构
39.根据家庭的结构特征可以把现代生活中的家庭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核心家庭是指()。
A 由父母亲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B 包括父母亲和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C 由父亲或者母亲一方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 D 由一对夫妻以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40.在医务工作者、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等努力下,国内的儿童测量量表日渐丰富,不属于智力量表的有()。
A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B 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 C 阿亨巴赫儿童行为清单 D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41.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这体现了矫正社会工作的()。
A 特殊性 B 系统性 C 福利性 D 专业性
42.按期解除社区矫正的,矫正档案由()保存10年,被收监执行或因重新犯罪被处理的,档案材料随之转到执行部门。
A 公安机关 B 人民法院 C 司法所 D 人民检察院
43.以下不属于老年社区照顾服务体系内容的是()。
A 咨询与转介 B 居家照顾 C 入住引导 D 交通服务 44.社区参与的层次中,从过程层面看,不需要教育或能力,也不需要权力、责任和沟通的是()。
A 协商 B 咨询 C 告知 D 社区自治
45.青少年情绪情感最突出的特点是()的表现。
A 两极性 B 矛盾性 C 贪玩性 D 叛逆性
46.接收安置前的军休社会工作技巧是()。
A 协调移交部队解决具体问题,配合做好交接中的军休干部的思想工作 B 协调相关部门为军休干部办理医疗、落户、组织关系、档案移交等方面的手续
C 收集、分析列入交接计划的军休干部的相关资料,做好待移交军休干部需求的预评估和问题的预诊断
D 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实现“老有所养” 47.微观层面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一般指()的社会工作。
A 个人层面 B 小组层面 C 家庭层面
D 社区社会工作和相关组织层面
48.沙盘游戏又称箱庭游戏,沙盘游戏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治疗方法。A 行为 B 语言 C 心理 D 偏差
49.在接案面谈时,社会工作者有意识地与服务对象进行的治疗性沟通所具有的功能不包括()。
A 提供支持
B 减轻服务对象因求助而带来的内心焦虑 C 促成服务对象为解决问题采取有效的行动 D 鼓励服务对象宣泄,帮助其澄清自己的想法
50.预估摘要要清楚表达对服务对象问题的认识,对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动机方面的预估内容是服务对象()。
A 自身存在的优势
B 处理情绪、挫折和愤怒的能力 C 抽象思考能力 D 解决问题的希望
51.流浪人员因为其生活环境的恶劣和生活方式的特殊性,造成他们有偏差行为。社会工作者要采用专业方法纠正他们的行为,为他们能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条件。社会工作者为其开展的服务属于()。
A 思想转化 B 技能培训 C 行为矫治 D 继续教育
52.根据艾里克森所划分的人生八大阶段,19~25岁属于()阶段。A 成为自主者 B 承担社会义务 C 建立个人同一性 D 显示创造力感
53.在社会工作接案阶段,为使面谈顺利进行,会谈的时间和地点安排应征询服务对象的意见,充分考虑他们的需要,使其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尊重。以下对会谈的安排,合理的是()。
A 在时间安排上,要配合服务对象的时间,工作日一般将会谈安排在上午10点前
B 在地点安排方面,一般情况下是在接案社会工作者的家里,以方便遇到问题及时沟通
C 如果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有特殊性,需要不同机构相互配合会商,因而会谈需要不同机构、不同方面的人员参加时,地点可以相应的安排在服务对象的家中
D 地点安排要考虑服务对象的行动能力,对于不能外出的人,要安排到社会工作者的办公室会谈 54.以下对社会救助基本程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测算和公布社会救助标准→救助申请的受理→审查申请人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救助审批→救助款物发放→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申诉
B 救助申请的受理→测算和公布社会救助标准→审查申请人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救助审批→救助款物发放→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申诉
C 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测算和公布社会救助标准→救助申请的受理→审查申请人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救助审批→救助款物发放→申诉
D 救助申请的受理→审查申请人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测算和公布社会救助标准→救助审批→救助款物发放→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申诉 55.老人的以下话语中,表明老人即将自杀的直接线索有()。
A “没了我你会过得好些” B “有时我真想结束一切” C “我已经厌倦了这一切” D “这些日子我太麻烦人了”
56.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政策性体现在()。
A 做好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是对我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的尊重,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体现,是国家和社会对共和国有功之臣的褒扬与回报
B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基本是在既定的政策框架体系内运行,能否落实好政策直接牵动着军心、民心,直接关系到军心稳定和社会安宁
C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纵涉社会保障各个方面,触及经费、住房、医疗、就业、上学、户籍等诸多内容,关联各个阶层、行业、年龄层的人群
D 优抚安置工作具有强烈的、直接的政治目的,是国家政治行为的一部分,中央政府负有无限的责任,必须无条件“埋单” 57.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工作中,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的做法是由服务对象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包括填写问卷来表达对社会工作介入效果的看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
A 测量比较精细
B 服务对象不容易带有主观色彩 C 评估产生的偏差较小 D 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资源 58.社会救助的主旨是反()。
A 贪污 B 黑恶势力 C 贫困 D 享乐主义
59.社区服务领域广泛,内容丰富,从内容的结构角度出发,核心内容是()服务。
A 福利性 B 行政事业性 C 商业性 D 政治性
60.矫正对象()的特点决定了矫正社会工作的艰难程度,也是其之所以犯罪的原因所在。
A 经济条件不足 B 人格障碍 C 社会功能严重缺失 D 文化程度较低
二、多项选择题
61.在家庭社会工作的开始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包括()。
A 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B 与受助家庭成员协商服务结束事项以及总结和巩固整个服务活动的成果 C 全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问题以及明确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D 运用专业技巧影响受助家庭成员,协助家庭成员解决面临的问题 E 为初次会谈做准备以及安排第一次会谈
62.疾病病因的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外界致病因素、机体内部因素及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等三个方面,其中,外界致病因素包括()。
A 先天性因素 B 营养性因素 C 生物性因素 D 气候因素 E 化学性因素 63.优抚医院服务对象的需要主要包括()。
A 治疗康复 B 社会尊重 C 接受教育 D 家庭生活 E 就业休闲
64.老年社区工作的重点目标人群包括()。
A 独居老人 B 乐观开朗老人 C 高龄老人 D 困难老人 E 伤残老人
65.在社区开展反贫困救助工作的基本原则有()。
A 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和互助
B 认真了解小组成员的基本情况,理解组员的处境和感受,不给予任何价值性的评价
C 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的发展
D 不间断的开展评估,确保目标明确、策略得当、效果显著 E 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订救助和发展的目标
66.在目标设定的程序中,目标陈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明白易懂的服务目标的意义在于()。
A 可以防止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对介入工作的分歧,使双方能够投入工作过程
B 正向的目标是获益性的,而非损失性的 C 能够减缓服务对象的反感而增强其正向态度和行为的动机 D 是一种优势视角,能够激发和调动服务对象的潜能 E 是建立积极正面的态度和行为的唯一依据 67.沙盘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有()。
A 沙盘尺子 B 色彩 C 沙子
D 人或物的缩微模型 E 规则
68.残疾人所用的用品器具因残疾的类别不同而有较大的区别,视力残疾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
A 收录机 B 矫形器 C 支助具 D 助听器 E 盲杖
69.自我体验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发展。
A 成人感 B 叛逆性 C 闭锁性 D 自尊性 E 优越感 70.根据家庭的结构特征可以把现代生活中的家庭分为()。
A 单亲家庭 B 边缘家庭 C 核心家庭 D 领养家庭 E 主干家庭
71.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包括()。
A 帮助处境不利学生,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B 推进学生知识学习,为丰富人生奠定基础 C 协助学生能力提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D 参与制定或修改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E 协调各方教育资源,打造实力和师资力量雄厚的综合性学校
72.跟进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知道服务是否真正有效,也使服务对象感受到社会工作者的关心,增强他们继续改变的动机和信心。跟进服务的实施方法包括()。
A 电话跟进
B 跟踪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 C 个别会面
D 跟进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E 集体会面
73.军供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A 协助军休干部实现角色转换,做好心理关怀和精神服务 B 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完成好军供保障任务
C 加强协调沟通,推进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安置格局形成 D 协调组建工作人员的支援网络,加强工作人员的心理辅导及沟通技巧,协助工作人员进行压力释放、情绪疏导和问题解决
E 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军供站管理和发展方面的政策建议
74.救助手段的多样性是社会救助的一个重要特征。从形式上看,社会救助的救助手段有()。
A 临时性救助 B 现金救助 C 物质救助 D 服务性救助 E 长期的固定救助
75.前来服务机构求助的妇女带来的家庭问题,主要表现为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和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婆媳关系通常围绕()等方面的问题产生矛盾。
A 婚外情 B 孙辈教育 C 经济支配权 D 对老人赡养 E 孝顺
76.我国《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
A 被判处管制的 B 被判死刑的 C 被宣告缓刑的 D 被裁定假释的 E 被暂予监外执行的 77.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社会工作的不同领域中,这些价值伦理都是社会工作者思想和行为的指引和规范。在矫正社会工作领域中,基本的价值理念主要包括()。
A 接纳 B 可塑性 C 批评教育 D 个别化 E 统一化
78.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出发,结合我国社区服务政策要求及其实践成果,我国社区服务内容包括()。
A 面向各类弱势人群的福利服务
B 以市场机构作为驱动力的准正式层次服务 C 以福利机制维持的正式层次服务 D 面向小区普通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 E 以互动机制发挥作用的非正式层次服务
79.一般儿童的社会工作主要是对一般儿童提供()等方面的服务。
A 医疗及机构照料 B 寄养和收养 C 教育 D 卫生保健 E 康乐
80.青少年社会工作一般可分为()等层面。
社会宣传工作 篇5
1、目前,我国老年人社会工作主要是通过老年人个案工作和()等方式来实施。A:老年人互助的方法
B: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
C:老年人机构照顾
D:老年社区照顾
E:政府行政方式
2、妇女的需要主要有()。
A:男女两性平等
B:就业和报酬平等
C:与男性同等的权力和机会
D: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
E:特殊的妇女保护
3、针对特殊困难妇女的社会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为进城打工妹提供的服务 A:为社区老年妇女提供服务
B:为失业女工提供的服务
C:为单亲母亲提供的服务
D:为提出困难请求的妇女提供的服务
E:为家庭暴力中被虐待妇女提供的服务
4、妇女小组工作的主要类型有()。
A:发展性小组
B:支持性小组
C:教育性小组
D:娱乐性小组
E:预防性小组
5、构建妇女社区社会支持网络的主要类型有()。
A:妇女自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
B:社区为本的邻里网络
C: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
D:家庭为本的支持网络
E: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参考答案:1-5 BCD、DE、BCE、ABE、ACE
单项选择题
1、在宏观方面,老年社会工作致力于建立一个()、人人共享的社会。A:老人静养
B:尊老爱幼
C:公平公正
D:老人优先
E:不分年龄
2、妇女社会工作的目的是为妇女()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环境。
A:社会地位的提高
B:与男性平等
C:解放
D:全面发展
E:经济收入的增加
3、中国妇女第()次代表大会,首次向广大妇女提出“自尊、自爱、自重、自强”要求。A:一
B:二
C:三
D:四
E:五
4、妇女个案工作有一些共同点,包括:协助妇女求助者();从优势视角帮助妇女求助者寻找资源。
A:清理思路
B:克服困难
C:分析问题
D:走出困境
E:反省自己
5、我国妇女社会工作主要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构建妇女社区()等方法。A:服务体系
B:服务组织
C:社会支持网络
D:联络机制
E:NGO组织
参考答案:1-5 E、D、C、E、C、多项选择题
1、青少年社会工作应遵循的价值原则有()。
A:尊重青少年的价值和尊严
B: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C: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D: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E:替青少年做出事关重大的决定
2、有学者将青少年划分为()几类。
A:正直青少年
B:问题青少年
C:富裕青少年
D:文化叛逆青少年
E:政治偏激青少年
3、老年人的老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A:生理的老化
B:身体的老化
C:心理的老化
D:家庭的老化
E:社会的老化
4、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学”。
A:老有所医
B:老有所伴
C:老有所乐
D:老有所保
E:老有所为
5、老年人健康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等方面的服务。A:辅导
B:治疗
C:康复
D:预防
E:干预
参考答案:1-5 ABCD、ABDE、ACE、ACE、BCD
单项选择题
1、发展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针对的是青少年,工作则涉及青少年本身和他们的()。A:家人
B:朋友
C:居住地
D:生活环境
E:同伴关系
2、在某社区中,存在着一些产生过偏差行为的青少年。该社区居委会的个别工作人员在开展有关活动时,认为可以对这些青少年态度凶一点,说话不用太客气礼貌。这主要是违背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原则。
A: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
B:接纳青少年
C: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D: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E:关爱青少年
3、在制定老年人社会工作计划阶段要充分(),即便是身体孱弱的老年人,也希望能尽量掌控自己的事情。
A:让老年人的家人参与
B:让老年人的好朋友参与
C:吸收老年人参与
D:让老年人信得过的人参与
E:让老年人子女参与
4、在“园艺模式”中,首要任务是(),开发老年人的能量和未得以实现的能力。A:满足老年人发展的需要
B:提供高质量的养老场所
C:满足老年人未得到满足的需要
D:为老年人服务
E:让老年人在更自然的环境下颐养天年
5、虐待老人指的是恶意对待老年人,在身体上、()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年人构成非
人道对待。
A:情感或心理
B:行为
C:家庭
D:社会生活
E:认识能力
社会工作社会调查报告 篇6
及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计划生育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变得日益严峻。本次调研,主要就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讨论,以期为我国养老问题献计献策。调研范围虽然仅限于我所工作在的石河子市东城区凤凰嘉苑社区,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今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情况和老年人养老方式情况。报告将从整体和部分角度,社区和个体层次来全面分析凤凰嘉苑社区人口老龄化及其养老方式情况。
调研目的与意义
当今社会,养老的主要问题包括老年人经济供养,医疗健康,生活照
料,精神抚慰以及权益保障等。进行此次调研,我们希望人们能对养老问题引起重视,关注身边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让老人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温暖,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好的养老环境,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
调研对象分布范围及调查内容
(一)、本次调研,主要集中在凤凰嘉苑小区内,调研对象的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同时兼顾中年人,青年人的态度和认识,做到了调研的客观性和实际性。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一共调查50名退休老年人。对老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讲明这次调查的目的,然后对老年人进行现场调查,因考虑到老年人的一些特殊情况,调查问卷由调查人员按调查栏目逐条进行询问并填写。
(二)、调查内容包括三部分: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老年人的养老方式。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现状、家庭关系、收入来源等。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主要调查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状况、生活支出等方面。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则包括跟家里人的关系、生理或心理方面的需求。
一、石河子市东城街道凤凰嘉苑社区人口老龄化基本情况
凤凰嘉苑社区隶属于开发区管委会东城街道,地处东城街道最南端,管辖区域:南北方向为铁路线(不含铁路林场机关)至北二路,东西方向为东六路至东四路,管辖面积3.83平方公里,社区所辖凤凰嘉苑、天富康城小区、高中学区一中、二中、管服中心及第九中学。辖区总人口6900人,其中常住人口6816人,流动人口84人。其中,老年人口900多人,约占辖区总人口的13.04%。社区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适合老年人居住。此外,社区交通便利,社区内大型超市,社区诊所,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居民健身场所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为老人便利生活提供了条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老人的职业大多以工人、农民为主;二是56岁—65岁的老年人居多,大部分都已婚;三是大部分老年人生活来源都是自己的退休金跟自己劳动所得;四是大部分老年人家庭感情融洽。
此外,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还显示,老年人对社会各种服务方式的需求是较为广泛的,但目前社会服务的普及程度还不高,服务宣传还不够到位,老年人对本地是否已设有这些服务方式并不了解。老年人闲暇在家,把时间花在看书阅报、看电视听广播、体育锻炼和运动健身方面较为普遍,另外老年人在社区帮子女带小孩的也较多。
(二)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与分析
1、老年人家庭具有养育多子女特征;
在所调查的老年人家庭中,无子女的为0,有1个子女的占27%,有2个子女的占31%,有3个及以上子女的占42%。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家庭子女数平均为3—4个。
2、多数家庭幸福和睦;
本次调查显示,有87%老人表示,子女对他们是尊重和关心的。其中有四成的老人认为子女对他们是非常尊重和关心的。有10%的家庭关系一般,只有3%的认为家庭关系不是很好约有六成的老人表示,女儿对他们的
关系更细致一些。
3、身体和医疗状况;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有接近四成的老人表示自己有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在常见疾病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排前三。只有不到两成的老人每年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体检。每季度花在医疗上的费用,500以下占73%,500—1000占17%,1000以上的10%。大部分老人认为有病是常事,不必太在意,不想花冤枉钱。
4、老年服务基础设施基本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
调查显示,老年人住所附近建有的各种活动场所,基本满足了老年人的活动需求。有些老年人表示,社区的活动场所还不够大,而且运动设施没有大量的更新。
5、老年人多数具有较高的生活自理能力;
养老服务按功能可分为自理、半护理和全护理。能自理的老人一般日常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需依赖他人护理;半护理的老人一般日常生活行为需依赖拐杖轮椅等辅助设施;全护理的老人一般日常生活行为需完全依赖他人。调查显示,有88.12%的老年人能自理和身体健康能照顾家人,需要别人适当帮助的老人占9.77%,完全需要别人照顾的仅占2.11%。
(三)老年人的养老方式
国家的经济实力、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家庭结构、收入来源和身体状况等都是决定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重要因素。目前,老年人养老的形式不再单一,但基本仍以居家养老为主,养老院养老为辅助。在被调查者中,希望居家养老的占79.0%;希望住养老院的占20.0%;希望其它方式养老的
占1.0%。
1、居家养老方式;
(1)传统家庭养老。老年人由其子女赡养、照顾,是我国传统养老模式,老人帮助子女做家务、照顾孙辈,子女也方便照顾老人,有利老人身心健康。在被调查者中,与子女同住、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占75.5%。
(2)单独生活。由于住房条件、子女生活方式与老人不同、子女去外地工作生活等原因,年龄虽大,促使老人选择了与子女分开居住这种养老生活方式,并且这种现象正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被调查者中,与子女分开居住,自己或夫妻俩自己料理生活的占14.5%。
(3)请保姆照料。调查显示,请家政保姆照料的仅占2.0%。这种养老方式较少的原因是多数的老人是认为“养老金收入较低,保姆或护理人员费用较高,负担不起”;另有一小部分老人是认为“找不到合适的护理人员”。
2、机构养老方式;
(1)收入来源也是影响和决定养老方式的重要原因。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但老人多数仍然愿意居家养老,而不愿意去养老机构的原因是收入较低,养老机构服务收费还不适应老年人的承受能力。在调查的离退休老人中,居家不便而又不愿机构养老的老人中有7.0%是因为养老费用较高,经济条件窘迫、无力支付费用。
(2)健康因素和不想给子女添麻烦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健康状况开始下降、自理能力减弱而选择机构养老的占9.5%,不想给子女添麻烦而选择机构养老的占12.0%。
三、调研建议和对策
按照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原则,我市应充分重视当前社会养老的问题,当务之急是“鼓励居家养老”、“推动社区养老”、“完善机构养老”、“开启医院养老”等,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多种养老形式,以满足不同家庭、不同经济能力老年人群的需求。
(一)鼓励居家养老
据调查,大部分的老人还是更希望能跟子女一起生活。家庭是老年人感情和精神的重要支柱,生活的主要场所。居家养老能给老人带来安全感、亲切感和归属感,能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馨和亲情,对于维护老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利的,其优势是其他的养老方式很难相比的。对于子女工作繁忙,没有足够时间照顾老人的问题,可以通过由政府完善家政服务市场,让子女可以聘请到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在自己外出上班时到家中帮助照顾老人,以此减轻子女的负担。因此,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加强子女赡养义务的宣传教育,弘扬和表彰尊老典型,从而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完善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当前社会养老的一个重要的模式,老人们在养老机构中群居生活,有利于减少孤独感,同时也便于护理人员统一照顾。因此,强化政府在完善养老机构的建立与管理中推动、引导的作用,是解决社会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三)推动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就是将老年人养老的地点集中在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这种养老服务模式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卫生保健为主要内容,以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综合性集中服务照料为目标,在社区建立一个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开展社会化服务。社区养老具有成本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多样等优点,它既能够不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照顾到老人对亲情的需求;又能在子女不在家时提供日常的照顾护理,排除子女的后顾之忧,并维护老年人与子女双方的自尊心,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养老模式,应当成为今后社会养老最主要的模式。同时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成立义工队,为老人提供服务。
(四)创建医院养老
政府可鼓励各医院尝试开启老年养老病房,建立服务老年人医疗需要的全科医生队伍,形成专业人员的培养机制,或者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结合起来,形成联动机制,加强对患病老人的医疗护理,为提高老年病人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基本保障,让老人能得到更加专业的看护与治疗。同时可以开设临终关怀项目,让重病的老人能舒适地走过人生的最后一程。
(五)探索其他途径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形成养老资源的多渠道建设。例如,由政府出台政策,推动社会资本向社会养老倾斜,为社会养老提供支持。如鼓励我市各企业出资兴办或资助社会养老机构,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支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会工作 篇7
一、社会工作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
社会工作是科学和艺术的混合体, 揉合了科学与艺术的特质。更贴切地形容, 社会工作可以说是在方法上科学化, 在态度上艺术化 (Skidmore, Thackeray, &Farley, 2000) ;又或者是一门应用人际关系科学的艺术 (Bowers, 1972) 。
科学的特色是强调客观性, 追求以事实验证建立知识。作为科学, 社会工作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套知识体系包括取自心理学, 有关人类思想与行为的知识;取自社会学, 有关社会结构与运作的知识;最重要的是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研究与社会工作实务经验的社会工作概念与理论。由于社会工作关系被定位为交往技巧的理论基础, 所以应当把社会工作关系归纳在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内。同时, 社会工作关系的理论, 在很大程度上受着社会工作的信念影响。
艺术的特色是重视主观性, 全凭个人直觉与感受作判断。作为艺术, 社会工作有一套完整的信念。这套信念没有科学根据, 不能以客观事实验证它的对与错, 但它是社会工作的道德标准和方向;同时, 亦为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方法提供取向。在「艺术」的范畴内, 需要讨论社会工作对人的价值观, 和与服务对象交往的原则。
社会工作的交往技巧, 是社会工作知识与信念的结晶品。我们可以下图表示三者的关系:
由于社会工作技巧建基于知识和信念, 所以它既有知识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但同时亦有信念的主观性和直觉性。社会工作者不但要认识社会工作的知识, 还要能认同社会工作的信念, 和充份利用自己的直觉和感受。
而和谐社会建设要实现和谐地来处理矛盾, 需要矛盾的各方采取积极的对话和沟通的行为, 这正是科学和艺术的混合的社会工作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所以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社会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二、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组成部分
社会工作教育联会对社会工作的目标有以下的界定:
作为一个专业, 社会工作致力于促进人类的福祉, 减轻贫穷, 协助人类避免遭受压逼。社会工作获得公众及机构授权, 作为提供社会服务的主要专业。因应社会工作所关注的范畴, 这门专业在多种不同的环境下运作, 并有以下的四个目标:
1、透过协助个人、家庭、团体、组织及社区完成任务, 预防和纾缓不幸, 及运用资源。最终目标是要提升、补救、维持及促进他们的正常功能。
2、透过策划、制订、推行社会政策、服务、资源运用及程序活动, 满足人的需要和支持个人潜能的发展。
3、透过组织或行政层面去倡导社会或政治行动, 促使制订适当的政策, 提供服务、资源和程序活动, 以协助处于危机的组别充权, 并提升社会公义和经济上的公平对待。
4、发展并测试与上述目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美国的国家社会工作者专业协会, 对社会工作的使命则有以下的解释:
社会工作专业的主要宗旨是促进人类的福祉, 协助所有人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 尤其是着重协助那些弱小无助、受压逼和处于贫穷的人充权。社会工作的由来已久的特质, 是把焦点集中于个人在社会中的福祉, 和社会整体的福祉。社会工作着重的, 是所有造成、引致及响应生活中的问题的环境因素。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包括个人、家庭、团体、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努力去促进社会公义及社会转变。他/她能体察不同文化和族群的差异, 并致力于消除歧视、压逼、贫穷、及其它种种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社会工作的活动包括直接提供服务、组织社区、督导、咨询、行政、倡导、社会及政治行动、政策制订及执行、教育、调查和检讨。社会工作者寻求提升人的潜能以响应他们自己的需要;同时, 亦促进组织、社区及其它社会建制对个人的需要和社会问题作出响应。
总的来说, 社会工作的对象是人和其环境, 就着人与环境的运作, 及二者的配合, 补救其不足, 预防问题的产生, 及提升其功能, 最终达到社会和谐的效果。从社会工作的目标可以看出, 社会工作更注重从实践中创造和谐, 这正是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Malcolm Stuart Payne, 《当代社会工作理论:批判的导论》,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5年。
[2]宋林飞、朱力:《社会工作概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吴亦明:《“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框架的构建”》,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年。
慈善与社会工作 篇8
【关键词】慈善;社会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不断的快速的增长和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的深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慈善事业已经具备了重要的经济、物质、文化和社会基础。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初步形成,为慈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慈善组织和活动的日益增多也为慈善事业筹集了大量的捐赠款,慈善的影响力度和范围已经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慈善事业在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然也是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日益完善和不断发展的社会工作专业也渐渐深入人民生活中的价值理念,在政府的支持与辅导下,社会工作专业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从某些程度上来讲,慈善和社会工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和共同进步的。
慈善与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是源与流关系,二者均“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慈善可以说是社会工作的母体,它的产生早于社会工作,它的体系要比社会工作的体系健全。而社会工作在慈善这个母体里孕育,然后得以出生和成长,最后发展形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系统和理论,以有自己特色的专业方法和实务自成一家,并在社会的进步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从两者的价值观角度来看,慈善,源于人们内心的悲,是一种道德伦理范畴的善心、善念、善行,人们在进行慈善救助的同时,也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提升人们的修养和素质,可以说慈善的价值观是具有助人和自助的双重含义的。同时,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两者的价值观理念可以说是不谋而合的,这也许和他们共同的历史源头是有关的。慈善与社会工作之助人自助可以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困境,是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减震器”。在社会转型的重大变革时期,贫富差异不断拉大,弱势群体问题不断尖锐和突出,通过慈善对弱势群体物质救助和助人自助社会工作中对人们参与社会能力的恢复和增强这样两种方式,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慈善与社会工作之助人自助又同时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价值的实现,是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的“助推器”。两者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无私的奉献、利他主义、人道主义为出发点,以服务于弱势群体为救助目标,二者的价值呈现已走向融合,加快二者价值融合的步伐,对于辅助政府,救助弱势群体,实现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2]
从新时代两者发展的相互关系角度来看,慈善事业逐渐向专业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这时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缺乏专业的慈善人员来进行这样的工作,从人才方面讲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性的社工人员,利用其专业的知识和理论,通过社区等途径宣传慈善,将慈善的理念深入人心,而这些工作是在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工作操作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的。尤其在中国,政府已将慈善事业视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事业,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安全网”和“减震器”的作用,这对加大慈善事业发展的专业化力度就有了很高的要求,也就更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社会工作者还会接触到很多社会的弱势群体,这些人都是需要慈善救助的人,社会工作者可以以慈善为工具,既达成社会工作的目标,又更好的利用到了慈善的资源,并在潜移默化中宣传了社会慈善的理念。社工还能整合各种资源,通过各种渠道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慈善更好的发展拓宽道路。社会工作者还能为慈善事业培养大量的相关人才,从而进行更为专业化的慈善事业,使慈善事业能朝着良性运行和系统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在从事其工作的时候可以抱着慈善的心,这样在社工进行工作的时候可以怀着一颗慈善的心,在心怀慈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这也可以说是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的一个体现,慈善使社工更好地明确自己工作的价值观,从精神的这个更高的层面上来提高社会工作的意识和理念,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以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可以说慈善与社会工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和共同进步的。慈善的发展,尤其是要想向专业化和系统化发展就必定离不开社会工作在各个方面给它做的铺垫和渗透。而作为从慈善事业里分化出来并能够独立发展的社会工作来讲,在进行实际工作与价值观选择的时候,都需要带有一颗慈善的心,并将慈善的价值观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中去,以促进慈善与社会工作的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慈善与社会工作才能够共同为社会的进步与和谐的构建添砖加瓦,造就伟峰。
参考文献
[1]赵环.西方慈善事业专业化的经验与借鉴[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8,
(2).
【社会宣传工作】推荐阅读:
社会媒体新闻宣传05-30
宣传的社会化05-21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05-25
社会保险宣传语口号05-29
建设节约型社会宣传10-24
文明城市宣传社会实践报告06-13
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宣传标语05-15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宣传标语05-1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宣传标语07-23
寒假宣传母校的社会实践报告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