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的社会化

2024-05-21

宣传的社会化(共9篇)

宣传的社会化 篇1

一、消防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消防宣传覆盖面窄

当前已经开展了消防宣传的“五进”[2]工作, 但是覆盖范围还是局限在城市中的学校、社区、企业和家庭, 而农村地区、城乡结合地区的消防宣传工作则显得十分薄弱, 无论是宣传广泛性、持续性, 还是宣传系统性, 都十分缺乏。在这些宣传薄弱地区, 没有固定的宣传基地、科普教育负责单位和基层宣传队伍, 仅仅存在零星几个宣传教育栏, 宣传内容的吸引力、针对性和互动程度都十分欠缺。

(二) 消防宣传深度不够

基层的消防宣传工作, 主要是依靠社区的消防知识宣传栏、学校、社区、企业等消防知识讲座来进行, 宣传工作不定期开展。消防宣传栏的宣传效果难以评估, 而讲座内容也偏重于理论化, 使得消防宣传的重点不突出。在讲座中涉及的火灾案例, 很多时候只是起到了短时间的警示作用, 而没能让群众对该案例有深入透彻的理解, 没有从事故中真正学到防灾减灾的经验。

(三) 消防宣传责任不落实

目前, 在火灾救灾工作中, 已经建立了明确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和追责制度, 但是宣传工作却没有建立相关的规定。在火灾发生之后, 通常都是花大量的时间找到事故责任人、救灾责任人, 但是却没有关注火灾防范意识的提高和消防宣传工作的责任落实情况。这样只会使得群众的消防意识难以提升, 缺乏火灾的减灾防灾知识和自救知识。

(四) 消防宣传缺乏社会影响力

当前的消防宣传工作, 在社会上缺少宣传的影响力。宣传的普及面很小、相应程度低、媒体支持力度小[3]。报刊、杂志、电视媒体不愿意将没有吸引力的消防宣传教育放入版面和节目中, 商业化运营的新媒体也不会无偿宣传消防教育知识。因此, 没有社会化宣传工具的支持, 消防宣传的影响力就会明显受到局限。

二、消防宣传社会化的工作重点与策略

针对上述消防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消防宣传社会化工作刻不容缓, 其工作重点和宣传策略如下:

(一) 建立消防宣传社会化体系

“消防宣传社会化体系”[4]是基于责任的落实, 要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以社会为主体、全民参与的消防宣传社会化体系。国家和当地政府需要颁布相关法律法规, 落实消防宣传工作的责任和义务, 保证消防工作的强制性;同时, 通过激励措施来引导学校、企业单位、社区积极推进和创新消防宣传社会化工作;最后, 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将消防宣传的知识内容面向基层、面向公众, 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落实消防宣传社会化的经费支持

经费支持是消防宣传社会化工作的物质基础。消防宣传作为一种宣传面广、宣传时间长的社会公益事业,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需要建立系统的经费支持体系。首先, 政府需要给予政策引导和专项经费支持, 在消防业务经费中, 将宣传经费单列, 并明确经费的使用规范;其次, 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借助政府和消防部门的能力, 联合大企业开展消防宣传活动, 使得企业能够共享公益事业所带来的正面能量, 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最后, 鼓励大型媒体参与消防宣传, 节约消防宣传工作中的媒体投入费用。

(三) 拓展消防宣传社会化的宣传渠道

“宣传渠道”的拓展, 涉及到各个消防宣传社会化的主体, 形成消防宣传社会化大格局。

1. 新闻媒体宣传渠道:

政府和消防部门应该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 开展以“消防”为主题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在新闻、报纸、电视节目中开辟报纸专栏、电视专栏, 进行持续性的消防知识宣传, 扩大宣传辐射范围和宣传时间。同时, 充分利用当前的新媒体 (微博、微信、自媒体等) , 推送消防信息、自救知识、消防法律知识, 进行防火、灭火、逃生知识普及。

2. 社区宣传渠道:

在社区宣传渠道中, 一般是通过宣传栏、图片展、建立教育基地、举行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方式, 来鼓励和吸引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活动, 在活动中进行知识普及和科普教育。对于这种直接面对群众的宣传渠道, 宣传内容一定要做到丰富多彩、寓教于乐, 尽可能减少专业性的知识讲座, 而是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和知识接受方式来进行, 让消防知识易学、易懂、易记。

3. 学校宣传渠道:

在学校宣传中, 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教育, 还要将教师作为重点教育对象, 因为教师的正确防灾减灾方式, 直接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自救措施和自救效果。学校的宣传教育方式包括了课堂教育、消防师资队伍配置、消防教材发放、定期讲座等。同时, 可以让学校师生定期到当地的消防部门参观, 利用消防博物馆、教育馆、对外开放的消防站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激发学生兴趣。

4. 企业宣传渠道:

在企业中开展职员的消防安全教育, 在职业培训中加入消防知识教育的内容, 使得企业中的消防宣传与教育工作能够在职业培训的推广中获得发展。

三、结语

消防宣传的社会化工作, 是消防宣传工作的重点, 是建立消防宣传社会化大格局的必然要求。这需要政府和消防部门建立消防宣传社会化体系、落实消防宣传社会化的经费支持, 并积极发挥媒体、学校、社区、企业在社会化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推动消防宣传社会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达到群防群治、全民防灾减灾的宣传效果。

摘要:近年来, 由于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而引发的火灾悲剧屡屡出现, 消防宣传的社会化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将从当前的消防宣传社会化工作入手, 从建立消防宣传社会化体系、落实消防宣传社会化的经费支持、拓展消防宣传社会化的宣传渠道等角度提出消防宣传社会化工作的要点和策略, 推动消防安全知识的深入普及, 实现群防群治的目标, 推动消防宣传社会化程度。

关键词:消防宣传,消防教育,社会化

参考文献

[1]郭其云, 郭威.关于创新消防宣传机制营造消防宣传社会化大格局的几点思考[A].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第十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2015:5.

[2]林国红.对社会化消防宣传工作问题的思考[J].新闻前哨, 2013, (09) :105-106.

[3]潘堃.浅议如何整合社会资源探索消防宣传新模式[J].新闻传播, 2015, (12) :96+98.

[4]程晓斌.关于推进消防宣传社会化的几点思考[J].消防界 (电子版) , 2016, (03) :40-41.

宣传的社会化 篇2

学校是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以学校为宣传原点,其可以起到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可低估。然而近年来涉校交通事故问题依然突出,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尤其是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刻不容缓。一名学生的背后就站着一个家庭,广大学生群体不可避免的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对学校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也同样需要举社会之力来促进完善,这既是现实所需,也是解决当前已至今后较长时期涉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的必由之路。现就结合хх大队在学校交通安全社会化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开展现况,浅谈学校交通安全宣传的社会化之路。

一、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学校的必要性

如果要问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学校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在哪里,最简单的回答便是意识淡薄、隐患突出。正是由于当前广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文明出行意识、安全法制意识仍旧淡薄,极易引发严重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依然十分突出,才使得学校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格外重要。笔者就拿放上学这一学生出行集中的时段来讲:三五结伴并排骑车、低龄骑电动车、驾乘非法改装拼装摩托车、骑车途中嬉笑打闹、闯红灯、逆向骑车、无示意下突然停车、不走人行道过街、与机动车争道抢行等问题几乎在每次上放学途中 都能发现,而且涉及到学生不在少数。学校的上放学时段一般与上下班高峰时段重合,大量的社会车辆、行人更使道路环境变得复杂、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多。在这一情况下,学生的不当出行行为或许就会导致追悔莫及的后果。

除了涉校交通安全隐患依然突出、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仍需强化这一原因外,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学校的必要性还体现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学校是交通安全“五进”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社会化宣传教育的关键一环;学校是孩子们学习成长进而步入社会前的最熟悉也是最信赖的场所,“交通安全从小抓起”这一观念的树立和培养离不开交通安全宣传进学校这项工作的扎实开展;交管部门以及社会各方力量在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的开展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努力空间。

二、学校道路交通安全宣教工作走社会化之路的必然性

你可以不去参加一场聚会,也可以不去听一场报告,却不可能不去参与交通。无论你是开车还是步行亦或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上路开始,你就是众多交通参与者中的一员。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对象正是广大的道路交通参与者,这就决定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广泛性和全民参与性。社会化是提升城市文明交通水平、提高全民遵章守法安全意识的必然途径。为此,必须加强创新交通安全宣教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社会化才能够营造全民参与、互为监督的道路交通安全 管理大环境。

外压力可解决一时之困,但长远的效果却需要内驱力来推动。如前文所列举的学生出现的那些不文明交通行为,只有内因改变了,行为才会真正转变。学生能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平安出行是事关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大事”,这件“大事”仅凭交管部门一方去做肯定会是捉襟见肘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并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这也进一步明确了开展交通安全社会化宣传教育是有法可依的。学校是开展交通安全社会化宣传教育的重要参与力量,同样的,学校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也需要走社会化途径。

三、大队目前在学校交通安全社会化宣传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大队始终把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大队交通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来抓,而学校这一宣传主阵地又是工 作实施展开的重中之重。大队积极调动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在创新宣传方式特色上下工夫,努力把学校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向社会化推进。

第一,联合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方面:

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在整个学校交通安全社会化宣传工作中担当着关键性责任。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中,能够充分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手段群策群力引导全民参与宣传的非政府部门莫属。大队针对不同时期的宣传任务和目标,尤其是需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支持的,先制定宣教方案,再报请政府部门审批同意后,在政府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下,由交管部门牵头,充分调动各相关部门力量,积极参与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如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大队联合хх等部门单位,开展了хх大型公益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二,联合企业、社会团体方面:

企业以及社会团体在学校交通安全的社会化宣传工作中发挥着推动性的作用。企业资金赞助、社会团体鼎力合作,才使得社会化宣传活动得以顺利推进开展。大队在这一方面的所作的工作有

(一)精心编制了交通安全教育读本。今年,大队组织宣传骨干民警自主编写了《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手册》,并与хх合作制作成书。手册将日常出行中最需要注意的一些交通安全常识、警示提醒以小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并塑造了安安和全全为主要人物的卡通形象,是符合中小学生这一群体认知特点和接受程度的实用交通安全读物。这本安全手册在近期的宣传活动中已发放5000余册,反映良好,在接下来的宣教活动中将继续赠送发放。大队还将根据读者读后意见完善手册内容,使手册更为喜闻乐见。

(二)精心设计交通安全主题宣传制品。近期,大队与хх合作制作了一批印有交通标识图案、交通安全童谣的凉扇,造型各异的凉扇可爱别致,在为孩子们送去清凉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孩子们出入平安的寄望。另外大队还制作了荧光衣、荧光书包、公仔交警笔等物品。这些用心制作的物品不单单只是宣传活动中的小礼品,更重要的是具有一种符号性意义。大队民警希望通过这一件件的荧光衣、一把把的凉扇、一支支的公仔笔、一个个的书包传递给学生一种要时刻注意交通出行安全的信号。

(三)以大队民警为人物原型的漫画形象作品正在制作完成中。在实际工作中,除了交通教育宣传片和文字宣传彩页资料外,宣传的形式其实还可以更加多样化。大队希望通过漫画警察形象展示交警的人文素质和亲和群众的良好形象,拉近与百姓的距离,让更多的人了解交警生活,理解支持交警工作。

第三,联合学校方面:

学校方面在学校交通安全的社会化宣传教育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目标对象,又是开展宣教活动的主要参与力量。大队在这一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有

(一)成功举办多场以“平安伴我·趣味童年”为主题的交通安全趣味运动会。运动会的趣味性既体现在运动项目游戏化上也体现在其寓教于乐的知识性上。大队民警设置了三项游戏项目,分别为袋鼠蹦蹦蹦、摸石过河、连环扣,游戏结束时设置了回答交通安全常识的关卡,回答正确的同学便会获得一枚由大队自己制作的“你真棒”的鼓励贴纸。这三项游戏很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枯燥、好玩、参与感强。至今,大队民警已深入辖区хх等各类学校举办了趣味运动会,活动还将陆续开展下去,力争覆盖辖区所有中小学校。

(二)邀请学生换位体验交警工作。“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交管工作、更具体形象地了解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提高学生们文明参与交通的主人翁意识,大队设立了警营开放日,开放日期间,组织小学生扮演“小交警”,穿上小警服学习交通指挥手势、学做韵律操。笔者小时候也曾参加过当一天“小交警”的体验活动,至今记忆犹新,可以说这种角色体验会给孩子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从而更直观地加深对交警工作的理解。此外大队还组织大中专院校学生组成交通安全劝导志愿者团队,为了能让市民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志愿者们走上市区街头开展交通文明劝导活动,并向过往市民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志愿者们在劝导不文明交通参与者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水平。

(三)交 通安全校外辅导员制度的建立。大队派出宣传业务能手担任交通安全校外辅导员,并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定期举行主题宣传讲座,为中小学生讲授交通安全常识、交通法律知识,以提高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规范学生的交通行为。

(四)积极联系警校共建工作,共创“平安校园”。大队坚持对学校交通安全的长效管理,积极与辖区内大中小学校、幼儿园联系警校共建,扎实做好学校交通安全工作。与辖区各中小学签订了《交通安全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责任和义务,特别突出家长对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管理的责任。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传递影响作用,通过学校向每位学生家长寄送发放交通安全宣传材料,积极倡导文明交通行为,深入宣传犹如酒后驾驶、驾乘涉牌涉证车辆、三超一疲劳驾驶等一些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危害,引导广大学生家长正确掌握出行需注意的交通安全防护事项,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并时刻监督和教育自己的孩子,纠正孩子的不文明行为,使孩子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出行习惯。

第四,联合新闻媒体单位方面:

新闻媒体单位在交通安全社会化宣传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宣传力量。大队十分重视与媒体单位的沟通合作,凡重要宣传活动必定诚邀媒体随警报道,扩大活动影响面积,传播引导舆论声音;在积极向媒体单位提供新闻素材的同时认 真听取媒体对群众心声诉求的反馈,及时改进相关工作。大队充分利用“双微警务”平台,在寒暑假、中高考、节假日等学生出行的敏感时期,发布注意交通安全的提示博文,民警在线互动,接受网友咨询建议,为宣教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四、学校交通安全社会化宣传工作还需要哪些改进

(一)在宣教方式进一步推陈出新上。

学校是一个最年轻群体的聚集地,同时也是一个最能接收传递新事物的发散地。在对学校开展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宣传的内容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用性认真筛选,而开展宣传的形式也同样需要创新研究。尽管相比之前的宣教手段有了进步,但宣传模式并不能说有了较大的突破。如果说学校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一项老生常谈的“老课题”,那么如何改革陈旧的宣传形式,探索更加有效、更加符合时代特点、更加吸引学生关注力的宣传手段,则仍是一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

(二)在社会资源进一步整合利用上。

在学校交通安全社会化宣传上,强调社会资源的整合是一项必须要去做的工作。整合行政资源,形成领导合力,发挥其指挥协调的作用;整合部门资源,加强联系沟通,发挥其配合协作的作用;整合群体资源,建立宣传网络,发挥其支持合作的作用;整合媒体资源,拓宽宣传渠道,发挥其引 导参与的作用。从而使学校的交通安全社会化宣传工作不因受到人、财、物的限制而有所偏废。

(三)在评价指标进一步科学完善上。

宣传教育工作在整个交通管理工作中举足轻重,宣传效果是评价工作开展情况的有利说明。在交管部门内部应将宣传“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让每名民警都认识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人人有责;对各相关单位而言,尤其是学校方面,应当把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列入学校教师年终工作考核的一项指标。当然,评价指标怎样才算合理科学,还需要集体智慧的商定,但社会群众的满意、涉校交通事故的减少显然才是对学校交通安全社会化宣传工作是否产生实效的最有力证明。

宣传的社会化 篇3

可以说做好消防宣传, 消防工作就成功了一半。目前很多的火灾都是由于人们没有很好的消防意识引起的, 因此火灾的预防比火灾的救援更加有意义, 而消防宣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消防意识。加强消防宣传工作, 能使火灾的预防工作变得社会化, 使消防工作的社会化水平得到提高, 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 组织领导不够

目前为止, 虽然各级政府已经逐渐开始重视消防工作, 但是相当一部分人员对于消防工作的认识还处于比较粗浅的层面上, 主要着重于宣传工作的形式, 而没有真正地结合实际情况作出一些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措施;着重于层层部署的计划, 却没有将这些计划真正落在实际层面上。并且, 政府在消防上的投入主要是对于内部的, 对于跨地区的地方的投入是很少的。

(二) 责任落实不到位

目前, 一些社会上的单位在消防安全责任方面并没有落实到位, 致使一些相应的制度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和执行, 在火灾发生之后难以找到真正的负责人。由于没有专门的负责人, 人们平时对于火灾的预防也是持怠慢的态度。政府的相关部门对于消防工作的开展还处于会议商讨的阶段, 主要是通过文件发布的方式来宣传, 却没有发挥到这些文件的真正作用, 也没有真正引起人们火灾防范意识的提高, 且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最后只剩下消防部门在唱独角戏, 这种局面如果不改变, 消防工作将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推进。

三、采取的对策

(一) 提高消防领导意识

由于现在的相关部门还没有意识到消防宣传应该落到实处这一原则, 因此很多相关的规定并不完善, 且没有被完全地被执行, 因此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提高消防部门相关领导的消防宣传意识。要做好消防工作, 首先就是要完善政府部门的管理制度, 通过政府的有意识地宣传才能够使人民群众意识到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其次, 要将消防工作的责任分配明确, 使各个部门能够各司其职, 在消防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因为, 消防工作应该是社会化的, 不是靠消防部门一个部门就能够完成的。

(二) 法治化、专业化工作

目前消防宣传工作还处于比较模糊的阶段, 相关部门还没有明确的法规, 因此应该将消防宣传工作进行法治化。要想能够早日实现消防宣传工作社会化, 就应该有明确的法制规定, 明确的管理程序、明确的消防的目的, 来进行专业化的消防工作。消防工作属于具有很高标准以及要求的工作, 然而目前由于缺少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 且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 故而目前的消防工作还不够专业化, 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要求的增多, 目前的消防安全形势势必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且消防宣传工作的也不能使人信服, 所以应该对其进行改进。消防工作的法治化建设、专业化建设刻不容缓。

(三) 改进宣传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 信息网络已经逐渐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相关部门可以将其进行合理的使用, 通过网络来进行消防信息的宣传, 这样能够使人们普遍接收到相关的消防安全信息, 潜移默化地增强人们的消防预防意识。有关部门还可以在现有的媒体上开设相关的消防宣传栏目, 增强消防宣传工作的广泛性。还应该推动消防宣传工作的市场化, 通过建立一些社会消防宣传组织来扩大宣传影响。除此之外, 还可以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方式进行消防宣传工作, 全面地覆盖宣传的面积。最后, 还应该对相关的公安消防部门进行定期的监督教育, 完善宣传的教育形式以及内容, 并且由这些部门定期对居民进行消防教育培训。

四、结语

做好消防宣传工作对预防火灾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等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消防安全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公民, 因此应该促进消防宣传社会化发展。本文主要对现有的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然后针对如何促进消防宣传的社会化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火灾的防范意识,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摘要: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 做好消防工作对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于消防工作更加重视了, 但是在消防工作开展中仍然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需要相关的部门、以及社会上的各界人士努力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 本文主要对如何推进消防的社会化宣传工作进行了探究, 希望能够促进消防事业的社会化发展。

关键词:消防工作,安全管理,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郭其云, 郭威.关于创新消防宣传机制营造消防宣传社会化大格局的几点思考[A].徐波, 陈作章, 朱海霞等.中国软科学二零一四增刊[C].北京:中国软科学杂志社, 2014.

[2]陈朝阳.新时期消防宣传社会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 2008, (15) .

[3]赵新峰.关于加强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1) .

社会公德警示语的宣传标语 篇4

2. 大道惟诚,无信不立。

3.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4. 加强道德教育,倡导时代精神。

5. 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6. 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

7. 存荣弃辱,共创和谐。

8.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

9. 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人人实践基本道德规范。

10. 关心未成年人就是关心祖国民族的未来。

11. 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

12.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13. 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时代精神。

14.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宣传的社会化 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社会宣传

所谓企业文化, 就是企业内部公认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 才具有生命的活力, 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 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 还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外部公众形象, 而后一种功能的实现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文化的社会宣传。

一、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社会宣传的意义

(一) 加强企业文化社会宣传是商业银行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的重要举措

在银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 不同银行在产品开发、技术支持、市场服务等方面的差距日益缩小, 一家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很容易被模仿, 但其文化却很难被克隆。从这种意义上讲, 当今银行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 更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因此, 商业银行大力宣传自身的企业文化, 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 加强企业文化社会宣传是商业银行增强员工凝聚力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下, 银行内部员工的思想异常活跃, 不同的价值取向相互交锋, 新旧观念激烈碰撞。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的社会宣传, 能够推动内部各种观点的和谐统一, 增强员工对银行的归属感, 将员工的自我追求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上, 银行能够逐步培养和树立资本约束、审慎经营、价值创造、开放进取等新型的经营理念和精神, 使诚信、创新、责任、合规等既有新时期银行特色, 又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三) 加强企业文化社会宣传是商业银行提升公众形象的客观需要

影响客户的第一印象和合作意愿。加强企业文化的社会宣传, 有利于规范企业文化的运作方式, 改善服务方式, 优化服务流程, 强化服务质量, 塑造企业品牌, 增强社会公众对商业银行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进一步扩大银行的社会影响。

二、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社会宣传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

(一) 指导思想

商业银行在推行企业文化社会宣传的过程中, 要全面贯彻以“诚信永恒、稳健致远”的经营理念, 以市场为导向, 以客户为中心, 以效益为目标, 准确把握商业银行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认真分析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历史和现状, 坚持全员参与、强化教育、突出重点、分层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 积极向社会宣传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 为全面推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和舆论氛围。

(二) 主要内容

1. 企业使命:

提供更优金融方案, 持续创造共同价值。具体而言, 股东是银行的投资者和委托人, 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后盾, 只有股东满意并持续地支持, 才能保证银行健康稳健的发展。客户是银行价值创造的源泉, 银行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 只有为客户提供更优的金融解决方案, 为客户提供省时、省力、省心、增值的金融服务, 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员工是金融服务的承载者和服务价值的创造者, 优秀的员工赢得优质客户, 优秀的员工支撑着银行的事业。社会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要树立“企业公民”意识, 坚持依法合规经营,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实现银行与社会的共同繁荣。持续创造共同价值, 充分反映了银行对责任、利益、诚信的态度, 是建设和谐银行的清晰表达。

2. 核心价值观:

责任立业, 创新超越。首先, 责任是一个组织、一个团队、一个人对一种信仰、一项事业忠诚度的具体体现。忠诚银行的事业, 是每位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每位银行人都要以自觉履行职责为已任。其次, 作为企业, 银行应将回报股东、服务客户、培养员工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与各个利益相关者和谐相处, 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再要把创新作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 以观念创新创造机遇, 以机制创新激发活力, 以管理创新提高效率, 以产品创新增加效益, 并通过不断创新实现超越历史、超越传统、超越对手、超越自我, 使银行事业强盛, 基业常青。

3. 经营理念:

诚信永恒, 稳健致远。首先,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和道义, 更是一种责任和准则。要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 坦诚相待, 竭诚服务, 对客户负责、对股东负责、对社会负责, 以诚实守信赢得市场, 赢得客户。其次, 稳健是银行长期以来秉承的经营原则, 也是各级经营者对银行长远发展的责任。

三、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社会宣传的实施策略

(一) 对重点客户实行“人户合一”的目标宣传制

这类客户是银行各类业务的营销重点, 是决定银行现在和将来业务发展的关键, 也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对这类客户, 要按照客户层次与客户维护相对应的原则, 根据与银行发生的业务规模不同, 分类、分层次确定重点客户宣传责任人 (客户服务小组) 。对本级行业务有支撑作用的特大型客户, 分行和一级支行行长要参与直接宣传, 高价值客户要组建客户服务小组进行专业系统维护, 一般公司客户和个人高价值客户也要按照“一人一户”或“一人多户”要求配备客户经理, 做到目标到户、责任到岗、宣传到人。在宣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不仅要使对方了解和熟悉银行的企业文化, 还要主动询问和学习对方的企业文化, 要积极发掘双方企业文化的共同点和相似点, 使两者形成良性互动, 为进一步巩固银企关系打下基础。

(二) 对优良客户和有潜质的客户, 实行“维护+开发”的差异化宣传制

优良客户和有潜质的客户是银行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对银行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提高经营业绩意义重大。对这类客户进行企业文化宣传, 要本着“加强关系维护, 抓好深度开发”的原则, 推行高层定期会晤制、客户经理定期访客制, 主动向对方宣传银行的企业文化。要将企业文化宣传和产品服务推介相结合, 积极筹备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加强对客户的动态管理, 对不同市场层次、不同金融需求的客户, 以价值回报率为标准, 以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手段, 分别制定深度开发目标和措施, 明确企业文化宣传的责任, 拓展和延伸客户价值。同时要高度关注一般客户中具有潜在价值、规模相对较大客户的发展趋势, 通过差异化服务, 及时跟进以及中间业务产品等。要以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为前提, 以宣传银行企业文化为手段, 赢得客户的信任, 增进银企间的相互了解, 为双方的下一步合作打下基础。

(三) 对中小企业客户和普通个人客户, 实行“产品+文化”的捆绑宣传制

广大的中小企业和普通个人客户, 在银行各类客户中, 数量最多, 存款和中间业务份额最大, 舆论效应的覆盖面也最广。这类客户对银行产品需求的比较相似, 主要集中在代收代付、代理保险、网络结算及传统存、贷、结算业务等大众化服务产品, 因此在宣传企业文化时, 可根据客户的共性, 实行“产品+文化”的捆绑宣传制。要将宣传企业文化和提高服务质量相结合, 主动适应家庭金融资产多元化趋势, 及时研究客户的金融需求, 按照品种增加、性能提升、功能增强的要求, 进一步约简规则、规范文本、简化程序、整合包装, 提高业务效率, 提升客户价值。

(四) 对非银行客户的社会大众, 实行“制式”的大众宣传制

除了银行的现有客户之外, 其它的社会大众也是银行实施企业文化社会宣传的对象。这类群体虽然目前没有和银行发生业务上的往来, 但却构成了银行未来的客户开发对象, 这类群体对银行的评价, 对银行文化的认同, 是商业银行树立良好市场形象的社会基础。对这类的社会大众, 可以实行“制式”统一的大众宣传制, 通过赞助各类公益事业、主办各种群众活动、举行有奖知识竞猜等等, 使他们对商业银行有所了解, 对银行文化有所认同, 对银行的业务优势有所熟悉, 为最终发展成为银行的客户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 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艾伦.A.肯尼迪.新企业文化:重获工作场所的动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宣传的社会化 篇6

1、政治宣传画。

政治宣传画, 即, 以政治宣传为目的的平面设计作品。

其中最主要为政治宣传海报。战争期间, 随着战争局势的紧张, 世界各地出现了最常见的战争海报。有以为保卫国家利益而作的, 有为宣传民族团结而作的, 有为宣传革命形势而作的, 也有呼吁和平以反战为主题而作的。大量的政治宣传海报, 不仅为了宣传具体的政治内容, 同时也包含了某种理想和观念。

2、我国的宣传画。

我国的宣传画出现始于20世纪30年代[1], 早期的宣传画由于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 一般以木刻为主, 以战斗性的表现状况为价值判断的标准, 以夸张的造型、激昂的情绪表现鲜明的主题, 随着革命政权的确立, 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也开始了向苏联学习, 在艺术形式上将延安时期的那种比较简朴鲜明的宣传画风格, 转化为以西画为背景的, 激烈而富有战斗性又讲究艺术性的样式。50年代的宣传画在宣传建国方略、参与政治运动等方面, 始终走在造型艺术的前列。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需求, 折射出当时的中国审美意识。

3、文革时期的宣传画。

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对于我国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特别是“四人帮”大肆鼓吹样板戏的“三突出”等创作原则, 使招贴广告的创作呈现出一些被很多文章称为“极端化”的特点。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应这个时代在视觉传达上的创造。

视觉传达设计, 即以图形等视觉语言来表达一定的观念和理想, 来传达信息, 从这一点上来说, 文革宣传画是在特定的条件下, 选择的一种特殊的视觉传达方式, 作为意识表象的存在物来说, 文革时期的宣传画是有意义的, 它是一种对现有意识的很有效的视觉传达。而并不能绝对的去否定的评价其对绘画审美的扭曲与破坏, 更不能片面的说“红光亮”、“高大全”就失去了审美的意义。

“文革”时期的政治宣传设计, 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下[2], 政治招贴作为“宣传和教育人民, 揭露和打到敌人”的重要武器, 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把宣传画推向了高峰的峰巅。

二、宣传画的视觉特点分析。

1、版面构成。

在设计中, 将两个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重新排列组合, 从而形成新的视觉元素, 这一设计活动成为“构成”[3]。文革时期宣传画在视觉效果有一种强烈的平衡感, 主题元素突出, 且对比强烈。宣传画的视觉对比效果非常醒目, 视觉冲击力强, 尤其是版面的主从关系鲜明, 这更加突出了“高大全”、“红光亮”的时期审美取向。

三、流行色彩。

文革时期的宣传画, 主要以红色、黄色等鲜明色彩为流行色。红色[4]使人们产生热情、强烈、浑厚的心理感受;黄色在三原色中明度最高, 非常醒目, 给人以活泼、单纯、清雅、愉悦的感受;而高纯的的色彩更醒目、鲜艳、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文革宣传画中, 红色、黄色和一些高纯度色彩的大量配合使用, 更加烘托了一种积极、热情、喜庆、胜利和希望的情感。不仅创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增强了画面的吸引力和注意力, 更快而准的传递了信息, 调动了无产阶级运动的积极性。从这一点来说, 宣传画的色彩运用, 从视觉传达的角度来讲, 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四、审美特点。

这一时期的宣传画, 大多都是人物画, 画面有红、光、亮、高、大、全的典型特点, 有强烈时代特征, 人如潮、歌如海、旗似画的明确政治风貌[5], 印证了“万岁不离口, 语录不离手”、“红海洋”的特点。宣传画还有一个特点, 即, 工农兵形象绝对是光辉的。虽然文革宣传画在构图层面上不符合规则, 但具有深深的时代烙印, 从各个角度表现激昂的情绪, 工农兵的形象始终高大健壮, 脸部始终宽阔红润, 眼神始终充满了希望与信心, 手臂始终粗壮有力, 姿势始终是冲锋向前的预备。

在造型艺术中, 由于宣传画是最富宣传作用、最富群众性的艺术形式, 用此造型艺术形式进行宣传鼓动工作, 是有必要的。这一时期的宣传画开始向艺术性的宣传画方向发展,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红光亮”的战斗性和“高大全”的理想性, 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现象。

五、文革风格在当代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文革风格的视觉设计, 获得了更广泛的时代品格, 激活了另一种形式的视觉生命, 走向了时尚化和通俗性。

时尚化, 是指文革风格设计重新被包装后, 在大众文化中成为一种更新的时尚和潮流的概念, 从前几年流行的“为人民服务”雷锋头像和标语的背包, 到现在格式潮流T恤, 潮流笔记本的风靡。文革风格被重新包装成时尚的概念, 既是对既有视觉经验的迎合, 也是吸取了这种尚未完全确定的, 在政治和审美上的视觉文化的叛逆气息和青春活力。

通俗性是文革风格设计与时尚化相对立的另一个面。文革视觉资源本身具有的通俗性, 在这一设计中得到了完整的利用和发扬, 通过挪用语境、替换画面主体等方式, 达到一种通俗易懂简单直白的效果。同时, 因为文革风格设计在图形表现上保留了文革视觉化特征中粗犷、热烈的一面, 在强烈的视觉刺激中, 得到了第一眼视觉冲击力的极大增强, 以这种图形语言来更有效地传递了信息。

在我国飞速发展了几十年后的今天, 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看, “文革”宣传画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 是一种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是视觉传达艺术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有更多的意义和经验等待我们来发掘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宣传画兴衰演变说收藏》, 陈履生,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53/5121/540908.html。

[2]夏燕靖, 《中国设计史》, 上海美术出版社。

[3]赵子江, 《平面艺术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95-97。

[4]邢庆华, 《色彩》,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1。

宣传的社会化 篇7

教育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文化”中的“化”本身就意蕴着“教化、教育”之意, 教育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更是教育的源泉。有学者认为“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且,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文化, 有其独特性, 即学校教育文化是一种信念文化”。[1]

从地域的维度来研究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一定要满足三方面的教育诉求。一是培养人才的核心诉求;二是培养符合社会规范的诉求;三是培养符合区域性特质的诉求。三个教育诉求对学生的培养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 即层次A是个体、层次B是公民、层次C是居民。具体来说, 层次A是最基本的培养任务, 即遵循教育最本质的要求, 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层次B的培养要求比层次A有所升华, 它的要求不仅是培养个体, 更要求培养一个社会中人, 如果说层次A培养的是一个个体的“个性化”, 那么层次B就是完成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培养一名符合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公民”。层次C是蕴涵着更加具体的培养要求, 要求培养一名能够接受当地社会规范、融合当地特殊文化形态的“居民”。

三种层次的培养要求衍生出了三种不同的校园文化, 相得益彰。A+B的组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是相对固定的形态反映。然而, 不同的区域对校园文化有着不同的要求, 若学校的所在地区有着特殊的教育诉求, 则必定需要特殊的校园文化反应, 组合中的模块C往往是变化的、特殊的, 因而更是丰富的。本文就是从校园文化中的C模块出发, 通过社会学的视角分析校园宣传展板的内容, 来解析新疆喀什巴楚地区的一所民族中学是如何通过校园文化来反映当地特殊的教育诉求的。

二、新疆喀什巴楚地区某中学校园宣传栏的基本情况

1. 校园宣传栏的基本情况

新疆喀什巴楚地区某中学校园宣传栏共有23个宣传标语, 它们可分为四类:民族团结类 (14个) 、校情类 (2个) 、学校日常工作类 (2个) 、教育口号类 (5个) 。其中, 民族团结类占60.9%, 是权重最大的一块内容;其次是宣传教育类的口号, 占21.7%。民族团结类的展板多围绕一些维护稳定的核心问题, 比如包括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两反” (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反对非法宗教活动) 、“马克思主义五观” (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 等内容, 展现方式图文并茂, 并穿插各种小漫画, 形象化地呈现出各种民族团结的事例。教育口号类与全国其他学校类似, 多是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以及教育公平、新课程改革等关注度高的问题。校情和学校日常工作类所占比例较小, 多是一些学校基本情况介绍和近期开展工作的通知。

2. 民族团结类校园宣传栏的基本情况

新疆喀什巴楚地区某中学校园宣传栏中, 14个民族团结类展板标语形成了该学校的一道独特风景, 其内容涵盖广泛、涉及面广。从宏观方面来看, 主要涉及维护统一的总体要求、安定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分裂势力的破坏性及防范要求;从微观方面来看, 细化到“三维两反”教育课堂化、学校思想政治、学生德育教育、升旗降旗仪式等方面如何渗透民族团结内容。内容既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 更涵盖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 在“揭露‘伊扎布特’组织”的板块上揭露该非法组织“宣扬妇女必须戴面纱, 女孩子7岁就要蒙面, 严重摧残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诋毁男女平等;揭露他们宣扬不能张贴、悬挂女人画像, 破坏家庭和睦、破坏社会稳定”等, 可见, 宣传栏的内容细致地涉及学生的日常生活方面, 不仅让他们明确什么是团结, 更用具体事例提醒学生分辨是非。

3. 民族团结类校园宣传栏中的高频概念

在民族团结类的宣传内容中共有2532个字, 其中, 出现频度最高的几个概念分别是教育 (19次) 、民族 (9次) 、民族团结 (4次) 、社会稳定 (3次) 、三维两反 (8次) 、马克思主义五观 (5次) , 具体如图1所示。

从民族团结类的宣传内容的六个高频概念中, 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是“教育”与“民族”, 是该校校园文化的核心概念;第二组是“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第三组是“三维两反”与“马克思主义五观”, 是校园文化民族团结主题的主要载体, 也是地方课程中的核心内容。这三组核心概念共同建构了南疆这一中学的特殊校园文化, 是前文所提到的“模块C:培养符合区域性特质的诉求”的真实反映。

三、新疆喀什巴楚地区某中学校园宣传栏的特殊表达解析

1. 新疆 (南疆) 的“学校文化”渗透着符合新疆社会实际的文化特征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 校园文化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扮演着潜移默化的角色, 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滴建构实现“教化”个体的教育目的。学校宣传栏中除了常规的对教育事业本身、学校日常工作进行宣传外, 还采取大部分的比例来宣传维护地方安定的精神内容。这些符号的背后反映的是南疆对安全的重视, 对青少年一代思想教育的重视。因此, 学校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才能辨别周围分裂分子处心积虑设置的种种陷阱。校园中的这些符号为在校学生、教师打开了一扇窗口, 也就是说, 通过校园宣传栏, 个体可以获得正确的思想指引, 从而获得外部活动的自由;同时, 个体还可以吸收同化社会价值规范, 从而取得内部的精神自由。

2. 新疆 (南疆) 的“学校文化”体现着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高度认同

在一系列校园文化的“符号”背后, 深藏着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要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反对非法宗教活动”是中华民族道德要求的核心体现。“三维”是在告诉学生们什么是“正确的”, 它是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 是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新疆的必需;“两反”是在教育学生辨别什么是“错误的”, 它是破坏民族团结稳定的最大威胁。校园的每一个宣传栏都在与学生“对话”, 它通过自身存在的价值, 让学生耳濡目染, 在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解读中, 逐渐获得对“三维两反”理念的高度认同, 从而成长为一名当地的合格“居民”, 使得这些“符号”背后的意义从“隐形”走向“显性”。

3. 新疆 (南疆) 的“学校文化”体现着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

新疆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一个极具特色的文化区, 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语言、信仰等方面虽与内地相比有较大差异, “但实际上, 作为中华文化一部分的西域文化与内地中原文化的交融从未停止过”。[2]新疆的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元的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关于文化融合的理想境界。受新疆特殊的地域文化要求, 新疆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加要体现这种兼容并包、“美美与共”的文化特点。对“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重视, 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疆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新疆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等问题, 从而用学到的知识去宣传、影响家长, 纠正家庭成员的不正确言行, 由狭隘的民族观走向中华民族的大民族观, 各个民族才能和睦相处, 达到“美美与共”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4.

宣传的社会化 篇8

新形势下, 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党的旗帜, 围绕大局, 服务人民, 进行改革创新,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 弘扬社会正气, 通达社情民意, 引导社会热点, 疏导公众情绪, 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和谐社会对于新闻宣传机构所提出的新要求, 新目标。结合最高指示, 遵循新闻宣传的原则, 探析和谐社会对于新闻宣传的新要求。

一、与党同步的要求

不断加强和深化党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首要要求。新闻宣传机构作为人民思想导向、舆论民情的窗口, 有着特殊的地位, 表现在:新闻宣传机构深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 与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全方位、多角度、客观地看待问题是新闻宣传的首要任务。作为主流媒体, 新闻宣传机构要时刻与党的决策保持一致, 高举党的旗帜, 完善党对新闻宣传机构的领导, 与党同步。

我们国家从建国之初就对新闻机构提出了“与党同步”的要求。历代国家领导人都对此有过重要的指示和要求。长期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 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光荣的优良传统, 更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绝对优势。注重新闻宣传的前瞻性和目的性, 不做与党政政策相违背的报道。但是也要做到结合实际, 结合民生, 把握好“度”, 做好真实报道与党政报道之间的取舍。

二、与民同行的要求

新闻宣传的职能首先便是向大众提供新闻信息, 因此必须立足于群众, 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 与民同行。我国历代领导人都极为关注新闻宣传的这一要求, 新闻宣传必须以人为本, 兼备教育、引导、鼓舞、鞭策等功能, 充分尊重、理解、关心、帮助人民群众。

民生新闻的出现与发展, 是与民同行要求的切实体现。从上个世纪末开始, 各报纸等媒体开始刊载市井新闻等贴近民生的信息,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江苏电视台推出的《南京零距离》开创了我国民生电视节目的先河。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 微博和网络博客也成为一个很好的与民生搭建关系的平台。

与民同行的关键之处在于抓住民意, 倾听民生, 从民众的角度出发, 做好民生报道。这既是对于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也是对于新闻人员专业素质的考验。记者只有做到亲身经历, 才能真的有感而发, 写出让人信服和真实的稿子。与此同时, 与民同行的准则也在于从民众的角度, 注重民众的声音, 把底层的声音反映到报道中来。

三、与时代同进的要求

新闻传播工作要与时代的步伐相一致, 要与时代的要求相结合。要做到与时代同步, 就要求我们要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 为新闻宣传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增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使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民心所向, 真正地得到落实和提高。

随着我国社会逐渐由乡土社会向城市化迈进, 新闻宣传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大力加强宣传力度, 增强信息透明度, 通过媒体舆论的力量对社会上的消极现象予以打击和遏制, 使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声誉, 调节自己的行为。例如三鹿奶粉事件不仅使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关注, 更为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新闻宣传要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与时代同行的真正意义在于, 时代的发展和新闻报道的运用的合理结合, 新闻宣传工作在具体实施当中必须注意这一要点。

结语:与党一致, 与民共进, 与时代同行的新要求, 是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和准则, 结合新闻宣传机构的自身情况提出的, 更是我们新闻宣传机构在近期所要遵循的依据。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闻宣传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仅要注重关于新闻宣传的指示性作用, 更要关注新闻本身所报道的意义。本文对于新要求有三个方面的理解, 即与党一致, 与民同行, 与时代同进, 为新闻机构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和谐社会,新闻宣传,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曾桂林.试论毛泽东的新闻思想及其实践[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1) .

[2]张娅琼.浅析我国新闻宣传的表现方式[J].新闻世界, 2010, (08) .

[3]邹密, 王成刚, 张学峰.试论如何增强党报新闻宣传的有效影响力[J].新闻导刊, 2007, (01) .

宣传的社会化 篇9

广播是一种主流媒体,属于传播速度较快、收听较为便捷、覆盖面积很广的大众传播方式之一。不管是解读党的方针还是宣传党的政策抑或是传达党的号令,广播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人们既能从广播中了解奇闻异事,接受文化知识,又能通过广播了解党的政治决策和方针路线。

另一方面,新闻传播力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使新闻素材可以传播给受众,从而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从这一层面来看,我们可很清晰地发现,广播新闻传播力有几大决定要素,包括新闻素材传播速度的快慢、新闻传播范围的大小以及新闻所产生的传播效果。对新闻影响力来说,广播新闻传播力是其直接的决定因素,而对新闻传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来说,新闻影响力则是其最终体现。

二、如何创新广播宣传,提升社会舆论影响

(一)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作为党委和政府的宣传主体喉舌之一的广播传媒,要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在社会舆论中传播正能量。主动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引导听众,形成符合当今社会所需要的舆论导向。特别是在选择新闻稿件时,要注意选择政治明确、思想健康、符合党和政府工作大政方针的主题,做到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新闻工作以舆论导向为本,身为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清楚什么事件可以报道、什么事件不能报道,若可以报道,再确定如何报、报多少,随时随地都位于一个选择与取舍的处境。不管在什么时代,广播新闻生存发展的根本都是大局意识与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广播新闻工作者的首要工作,要准确掌握广播新闻的主要宣传格调,宣传对社会发展有益的内容,使得文化得到正向的传播。在面对一些突发的舆论事件时,新闻工作者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穿透事件的表面发现其本质,沉着冷静地分析事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意义,充分地考虑报道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为广播新闻工作者,必须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工作,努力奋战,把好质量关,使每个环节都不出现政治偏差,成为党和政府信赖的媒体,使引导正确舆论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二)创新传播内容、形式和技巧

在设置节目栏时,应设计出贴近听众,贴近生活的样式,一方面善于把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措施传递给听众,另一方面要深入基层挖掘题材,寻找话题,把热点、难点问题找出来,加以整理,引导人们听节目,从节目中得到思考和启发。新闻工作者应该设法拉近其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使得更多听众乐于欣赏广播新闻等各类节目,记者应该多与基层群众接触,探索实际、访问百姓、直击心灵地进行采访报道。在走基层的过程中,广播新闻记者要善于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成为连接党与人民群众的纽带,成为传播政府舆论的帮手,成为百姓的发言人,为人民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要想做出受人喜爱的广播新闻,就必须深入地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多反映人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多宣传普通群众中比较典型的人物,使得他们成为主角,使他们的故事成为新闻事件,这样才具有煽动性和渲染力,从而增强新闻的影响力。创新的技巧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是同一则新闻,但是因为处理的技巧不同,最后所形成的传播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对广播新闻宣传而言,要谨遵新闻传播规律,充分体现其时代性,巧妙赋予其创造性,从而使其影响力逐步提高。

(三)注重民生民意,增强广播宣传的亲和力

为了满足媒体发展的需要,新闻媒体必须将关注民生、报道民生摆在重要的位置。既要多反映党委和政府为社会为民生做规划的大事好事,也要注重反映民众的呼声和意见,力求把涉及国计民生的完事、好事报道好,同时对广大民众的需要和期望也要有所反映。报道反映民生民意的事件,聆听民众的心声,了解民众的生活,可以使得宣传更具亲和力,广大群众之间更具凝聚力,有利于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所以,在进行有关民生新闻的宣传时,要尽可能地将人文精神体现出来,将群众的生活疾苦突显出来,使群众的呼声得以体现,使群众的利益在强大舆论影响力的煽动下完美展现。同时,深度剖析民生新闻,使其能够多方面、多视角、多层次地得以呈现,使其拥有更大的施展空间,从而突显民生新闻的深度及分量。

(四)转变传统广播编排模式,吸引受众收听

国际上享誉盛名的广播电台,以准确及时著称,它们都会用“一小时单元滚动制”的方式进行新闻播报。在每小时的前半小时里滚动报道一天中发生的重要新闻,新闻的内容会比整点时期播报的内容更具体,这样可以使受众能更清楚地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因果,不仅将新消息提供给受众,还能满足受众挖掘新闻背后故事的心理,提起他们的好奇心。另外半个小时的节目内容则相对灵活,有教育、文化、体育、文艺等,可以利用专题直播、转播、编播与群众互动等形式加强编排样式。这样新颖的广播编排模式能够吸引更多受众自发地收听新闻广播,激发他们的收听兴趣,从而通过广播提升舆论的影响力。

创新广播宣传意味着传统模式被打破,广播不再以一成不变的形式出现。只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思想意识,使报道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节目编排富有灵活性,就可以让广播宣传焕发新的活力,在收听新型广播时,人们将会更具乐趣,成为其忠实听众,使得广播宣传更具影响力,从而提升社会舆论影响力。

摘要:广播宣传是极具影响力的一种宣传方式,人们可以在广播中了解新知识,认识新事物。广播宣传对社会舆论有着一定的影响。对此,本文以创新广播宣传为中心,对其提升社会舆论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创新,广播宣传,舆论影响

参考文献

[1]徐诗春.刍议提升县市广播新闻传播的影响力[J].新闻研究导刊,2014(5):87.

上一篇:课堂教学转型下一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