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

2024-06-19

蕨类植物(共9篇)

蕨类植物 篇1

孢子植物--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能够举例说出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3、知道蕨类植物在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价值以及在自然界中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使用放大镜或肉眼观察蕨类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能力。

2、通过对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学习蕨类植物的知识及其经济意义,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生物科学知识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了解蕨类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建议

一、本节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蕨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及与其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的特点,是学生了解蕨类植物主要特征的基础,也是学生树立生物体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观点的基础;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它由于有真根,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决定了它是比较高等的植物,但又由于它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还远不如绿色开花植物发达,这又决定了它仍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因此比绿色开花植物低等。所以,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生活习性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三、教法建议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盆栽的蕨类植物的实物。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认识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如果没有新鲜的蕨类植物,也可用带有孢子囊的腊叶标本。观察蕨类植物时,要注意肾蕨、铁线蕨等地上部分是大型羽状复叶,长长的叶柄和地下的根状茎相连接。要让学生注意不要将复叶中的小叶当作蕨的叶,不要将叶柄当作茎,不要将地下茎当作根。蕨的不定根遍布在根状茎周围,它的根是真根。真根和假根的区别是真根已经有组织分化,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根尖有根毛区。观察时如果学生注意到了带有孢子囊群的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生有孢子的蕨类植物,孢子与蕨类植物的生殖有关。关于蕨类植物的生殖不需要做过多的解释。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可以通过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蕨类植物的重要价值。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

1、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

难点:对蕨类植物的观察结果的分析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通过对具体几种常见蕨类植物的观察,让学生分析总结出蕨类植物的特征。由于学生对蕨类植物不是非常地了解,所以可以利用实物、录像、投影等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建立直观的感受,以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手段:采用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一、导入:

出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孢子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组织学生观察。

提问:请分析所给植物与前一章所学的被子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总结。

教师补充讲解:所出示的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不是靠种子来繁殖的,而是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产生另一种生殖细胞-孢子来完成繁殖后代的。我们把这类植物统称为孢子植物。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孢子植物中的三大类群: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二、讲授新课:

(一)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录像或投影:

向学生演示常见的蕨类植物,如:铁线蕨、卷柏、肾蕨等,向同学们简要的.介绍这些植物的名称及生活环境。

2、组织学生按照实验四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观察:

观察重点:

(1)识别实验中所给的蕨类植物是录像或投影中介绍的哪一种蕨类植物?

(2)观察所给蕨类植物的外形、颜色,并对植株的高度进行测量。

(3)观察所给蕨类植物的根、茎、叶的特点。

(4)认真填写观察记录表(见附录)。

(5)这些植物具有哪些共同之处?

3、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结果的汇总、分析,得出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如果学生分析的不全面,教师可进行补充。

重点强调:

(1)蕨类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茎,而是它的复叶;地下部分是地下茎和根。

(2)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二)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1、出示蕨类植物经济意义的录像、投影或由学生介绍本小组收集的有关资料(这项活动应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

2、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出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3、教师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补充。

三、总结;

提出问题:

蕨类植物的哪些结构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应?哪些特点说明它没有种子植物进化的高等?

组织学生回答并及时进行纠正。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蕨类植物

一、常见的蕨类植物:

实验:观察几种蕨类植物

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植株只有根、茎、叶,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2、多数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三、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食用、药用、观赏、饲料、能源(煤)

附录:

蕨类植物观察记录

植物名称

颜色

高度

生活环境

探究活动

铁线蕨原叶体的培养和观察

一、采集铁线蕨的孢子:

夏末秋初,采集背面有褐色隆起的铁线蕨叶片放入纸袋,一段时间后纸袋里就留有孢子囊群散落出的孢子。

二、培养铁线蕨的原叶体:

1、把砖块稍稍磨平,洗净,并煮沸消毒,放入玻璃缸,往缸内倒水使之浸没砖块的一半。

2、把铁线蕨的孢子稀疏地撒在砖上,用玻璃盖没缸口。把缸放在温暖而阴湿的地方,温度最好保持在15℃左右。

铁线蕨原叶体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把砖浸在水中,把缸放在温暖阴暗处,并用玻璃盖没缸口,砖面不断吸水,经常保持湿润,都是为了维持所需的温度和湿度。

三、观察铁线蕨的原叶体:

如果管理得当,15天后砖上长出绿色的原叶体。把铁线蕨的原叶体从砖上小心刮下,放在载玻片上,底面朝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原叶体,可见它是心脏形的绿色叶状体。原叶体下端靠近“心尖”是丛生的须状假根。假根基部附近是球形的雄性生殖器官--精子器,靠近“心脏”凹陷处可见突出的雌性生殖器官--颈卵器。原叶体被水浸没后,精子器里的精子游到颈卵器里,和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颈卵器里发育成胚,最后发育成新的铁线蕨。

蕨类植物 篇2

经实地调查、采集标本鉴定和相关资料报道, 梅州地区已知的蕨类植物有33科56属109种和1变种。其中药用蕨类植物85种, 隶属33科53属。

1 梅州山区蕨类植物的生态特性

蕨类植物在梅州市区域内分布很广, 种类多样, 林下、岩石上、大树上、林缘、溪涧间、沟边, 甚至井栏上、墙上都生长着各式各样的蕨类植物, 主要喜阴湿蕨类植物为多, 耐干旱的也广为分布。然而梅州市大埔、蕉岭、平远、梅县、五华的蕨类植物种类较多, 分布也较密, 原因是森林面积大, 有利于蕨类植物的生长, 在梅州蕨类分布中, 还分布着井栏边草、凤尾蕨两种钙质土指示植物。通过调查, 其品种按生长地点列表分类见表1。

由1可见, 由于梅州市森林面积最大, 所以生长在林下的蕨类植物最多, 而梅州市内喜酸性的蕨类植物较多, 其中芒萁分布最广。主要是由于梅州地区主要为红壤、黄壤土, 在雨水冲洗和人为耕作的长年发展为喜酸性蕨类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间, 这是北方地区少有的。

2 梅州山区蕨类植物栖息环境

由于生态特性上的差异, 不同的蕨类植物生活在不同的生境中。依据水热条件及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 梅州山区的蕨类植物生活环境可以大致区分为3种类型:疏林及灌草丛干旱生境, 密林阴湿生境和水生生境见表2。

疏林及灌草丛干旱生境, 指低海拔地区、人为干扰严重的次生林林下和林缘路边、公园和植物园的小山坡或路边、村野路边的灌草丛及墙角石隙, 这些小生境中的土壤贫瘠、光照充分, 一年之中的大部分时间内空气干燥、人为干扰严重。这一生境中生活的蕨类植物主要是一些耐干旱的土生和石生种类, 常见的有石松科、海金沙科、里白科、鳞始蕨科铁线蕨科、凤尾蕨科、金星蕨科、乌毛蕨科的一些植物。例如, 村野路边及干旱荒坡中常见的有海金沙、芒萁、乌蕨、华南毛蕨、乌毛蕨, 公园或植物园的山坡或干扰严重的次生林缘常见有小叶海金沙、曲轴海金沙、热带鳞盖蕨、团叶鳞始蕨、剑叶鳞始蕨、异叶鳞始蕨、蕨、半边旗、薄叶碎米蕨、扇叶铁线蕨、粉叶蕨、普通针毛蕨, 次生林下的干旱山坡上常见的还有铁芒萁、阔片里白、剑叶凤尾蕨、狗脊, 村边墙角常见有蜈蚣草、井栏边草、鞭叶铁线蕨。

密林阴湿生境, 这里指海拔通常在500m以上、人为干扰较少或很少的亚热带常绿季雨林林下生境, 这里森林发育完好、郁闭度高、空气终年湿润、气温通常稳定在15℃~25℃之间。这一温暖湿润而又富含有机质的生境最适宜于蕨类植物的生长, 因而, 这一生境下的蕨类植物最为丰富, 梅州地区约80%的蕨类植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常见的类群包括大多数蹄盖蕨科、金星蕨科、鳞毛蕨科和水龙骨科的植物。例如, 江南短肠蕨、淡绿短肠蕨、假蹄盖蕨、单叶新月蕨、三羽新月蕨、渐尖毛蕨、中华复叶耳蕨、阔鳞鳞毛蕨、黑足鳞毛蕨、柄叶鳞毛蕨、变异鳞毛蕨等常见于林下山坡, 边生短肠蕨、毛轴线盖蕨、溪边假毛蕨、普通假毛蕨、假毛蕨、平行鳞毛蕨、无盖鳞毛蕨等常见于更为阴湿的林下溪边, 瓦韦、表面星蕨、江南星蕨、伏石蕨、石韦等通常附生于林下树干或石上。

在现知的梅州产蕨类植物中, 水生的仅有水蕨。水蕨生活在池塘或水沟边, 或漂浮于水面, 或固着于水边泥土中。

3 结语

梅州山区蕨类植物资源分布较为丰富, 种类也较多, 其生态类型多样化, 各种生态类型的分布较为复杂, 并都各具特色生态分布对群落的依赖性较强, 随植物群落的变化而出现差异。

(1) 大多数蕨类植物的生存与繁衍离不开森林环境, 由于梅州市森林面积最大, 所以生长在林下的蕨类植物最多, 而梅州市内喜酸性的蕨类植物较多, 其中芒萁分布最广。

(2) 在疏林及灌草丛干旱生境生活的蕨类植物主要是一些耐干旱的土生和石生种类, 常见的有石松科、海金沙科、里白科、鳞始蕨科、铁线蕨科、凤尾蕨科、金星蕨科、乌毛蕨科的一些植物。在密林阴湿生境的蕨类植物最为丰富, 梅州地区约80%的蕨类植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常见的类群包括大多数蹄盖蕨科、金星蕨科、鳞毛蕨科和水龙骨科的植物。在现知的梅州产蕨类植物中, 水生的仅有水蕨。

(3) 金毛狗、桫椤、水蕨、苏铁蕨都是国家Ⅱ级保护, 其中桫椤在梅州各地均有分布, 在五华县七目嶂自然保护区、长潭自然保护区成群分布, 在梅县阴那山老鼠窿牵牛坡沟谷海拔520m地段, 面积100m2范围内, 有桫椤17株, 野蕉65株, 形成桫椤-野蕉群落;同时, 在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也成群分布苏铁科植物, 它们是对植物起源与进化过程中具关键作用的科属的种类, 对研究植物起源、演化发展和植物区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梅州年鉴, 2005.

[2]王发国, 刘东明, 严岳鸿等.广东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J].西北植物学报, 2005, (11) .

[3]廖富林, 许良政, 赖万年.梅州地区药用蕨类植物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4 (9) .

土生蕨类植物引种栽培技术 篇3

关键词:土生蕨类植物;引种栽培;引种季节;引种植株;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Q949.36;S68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213-01

蕨类植物素有“无花之美”的美誉,它们体态婀娜多姿,羽片潇洒飘逸,在色彩、形态、生态习性等方面与种子植物有较大区别。亚热带以南地区多数种类蕨类植物四季常绿,它们或有颜色鲜艳的孢子,或有多变的叶色,或有造型奇特的根状茎,再加上多数蕨类植物耐阴喜湿,以及某些种类石生或附生的蕨类特殊生态习性,从而使蕨类植物具有独特的观赏特性、应用价值和应用范围。蕨类植物多数为土生蕨类,占我国蕨类植物的绝大部分,土生蕨类植物分布广泛,许多种类具有株形秀丽、四季常绿的特点,观赏价值较高。在多种生境中均有土生蕨类植物生长,并在部分阴湿林下草本层中占据优势位置。我国观赏蕨类的引种栽培研究刚刚起步,有关华东地区土生观赏蕨类的引种栽培和移栽技术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土生蕨类进行了引种试验,提供一种土生蕨类植物的引种栽培技术,以期为土生蕨类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1土生蕨类引种栽培时间、植株、栽培地点的选择

1.1土生蕨类植物移栽试验

2008年10月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内挖取假异鳞毛蕨、观光鳞毛蕨、华东复叶耳蕨、狗脊各50株,种植于该园蕨类植物专类园内。每种土生蕨类植物的移栽成活率均达到98%以上,第2年植株生长旺盛,能够正常产生孢子,能够体现土生蕨类植物的形态特点和景观特色。

2009年3月初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内挖取假异鳞毛蕨、观光鳞毛蕨、华东复叶耳蕨、狗脊各50株,种植于该园蕨类植物专类园内。每种土生蕨类植物的移栽成活率均在90%以上,幼叶萌发后生长良好,叶片生长量略少于冬季移栽的植株,能够正常产生孢子。

1.2引种栽培时间选择

选择少量植株时,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夏季引种时间间隔一般应在4~5d内。在用苔藓做好根部保湿的情况下,叶片革质的种类在7d内可以有较高的移栽成活率。对于华东地区而言,土生蕨类植物的引种移栽时间在10月上旬到11月中旬较为合适,因秋季植株形态特征稳定,易于准确鉴定种类,叶片发育成熟,抗性强,不易失水萎蔫,移栽容易成活。选择引种移栽时间为春季次之,虽移栽成活率较高,但土生蕨类植物在冬季会受冻害和老叶枯黄死亡,不易准确鉴定种类,新萌发的拳卷叶顶端在移栽过程中易受伤害,从而影响叶片的恢复和生长发育。

1.3移栽植株选择

在引种移栽中,所选种类植株应为能够展现该种类形态特征的中等大小个体,这部分植株生长年限较短,生长健壮,抗性强,能够提高移栽成活率,并且移栽后适应性强,同时对环境的破坏较小。在采挖中,因蕨类植物根部带有共生的AV菌根,要尽量多带宿土,可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1.4栽植地点选择

由于绝大多数土生蕨类植物喜较阴湿的生长环境,土生蕨类植物喜在有散射光条件、湿度较大的林下栽培环境[1]。引种的土生蕨类植物种植在南京中山植物园的蕨类植物专类园内,蕨类植物专类园的栽培土壤为改造过的土壤,成分为泥炭、河沙、园土、腐叶土,pH值为6.1~6.5,保水性、透气性、疏松度都较好,蕨类种植地上方有增湿的喷雾装置。蕨類植物专类园总体地势是一个坡度5°~7°的小山坡,排水条件良好;上层有美国薄壳山核桃、朴树、糙叶树、榔榆、黄连木、刺槐、喜树等乔木树种,林木覆盖率达到70%~90%,能够满足土生蕨类植物喜阴湿的生长环境。

2土生蕨类植物的栽植和管理

2.1土生蕨类植物栽植

土生蕨类植物采挖后尽量在较短时间内种植下地,种植深度应比野生植株根部生长深度略深3cm,防止浇水后土面下沉,造成高大土生蕨类植物种类头重脚轻,植株倒伏。如栽植时间离挖掘时间在3d以内,对于夏绿种类,须要对外围叶片进行修剪,防止过分蒸腾,造成叶片萎蔫,影响移栽成活率;对于常绿种类,基本不用修剪外围叶片。如栽植时间距离挖掘时间超过3d,则要对枯萎叶片进行修剪,对整个植株进行喷水和遮阴处理,进行保湿处理,以减少水分的进一步蒸腾而影响成活[2]。要在栽植当天浇透水1次,3d后再浇透水1次,如天气较干燥,可开喷雾装置进行增湿。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水分管理。

2.2移栽后管理

在移栽第2年夏季的梅雨季节进行叶面肥的喷施,用0.5%硫酸亚铁与0.2%尿素的混合液进行土生蕨类植物叶面喷施。也可结合除草,在植株旁追施复合肥,施肥量为275kg/hm2。引种栽培的绝大部分土生蕨类植物没有发现病虫危害,抗病虫害能力较强。同其他园林植物一样,对移栽的土生蕨类植物进行除草浇水等日常管理工作。

3结论

对土生蕨类植物的引种栽培,从引种移栽时间、植株选择、栽培地点选择到引种后的栽种、养护管理,提供了一整套的土生蕨类植物引种移栽技术,使用该技术可极大提高土生蕨类植物的引种移栽成活率,使成活率达到97%以上,且移栽后的植株生长旺盛,生殖生长正常,展现出较好的土生蕨类植物观赏特点。本研究为其他类型的野生蕨类植物引种栽培提供了范例,为蕨类植物专类展示、种类保育、基地建设以及开展蕨类植物相关研究的种苗供应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华东地区野生土生蕨类植株的引种移栽时间应在10月上旬到11月中旬较为合适。在引种移栽中,要引种移栽所选种类中能够展现该种类形态特征的中等大小个体,尽量多带宿土;土生蕨类植物喜在有散射光条件、湿度较大的林下栽培环境。采挖后尽量在较短时间内种植下地,种植穴下部应添加从野外蕨类植物分布较多地区采挖的腐叶土或原采集地附近的腐叶土。

参考文献:

[1]董丽,苏雪痕.荚果蕨露地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3):102-108.

[2]黄超群.南京几种蕨类植物的耐旱性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教案 篇4

1.概述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藻类植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和研究生物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藻类的学习和观察,特别是观察这些植物的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进而发自内心地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激发发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望。教学重点

1.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

1.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2.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

3.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自主探究及互相合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课前带领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到学校附近采集含有衣藻和水绵的河水或池水,准备海带和紫菜(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集新鲜的)。

(2)实物投影仪,从生物实验室借放大镜,普通光学显微镜、模型,投影片。2.学生准备:(1)生物课外小组同学随老师外出采集衣藻和水绵,采集后其他同学一同保管备用,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藻类植物的资料。(3)复习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曾这样形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它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你认识图片中的哪些植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有哪些不同呢?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将它们分为四个主要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让我们走近它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吧![讲授新课]

一、探究藻类植物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多么美的意境啊。春天来了。江水和湖水都泛起了绿色,这是为什么呢?春天气温升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地漂浮在水中,使春水荡漾着绿波。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于上述的现象? 1常见的藻类:海带 紫菜 褐藻 螺旋藻。

2藻类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3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衣藻的模型、水绵的临时装片,并将课前准备的海带、紫菜等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结论:1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这种结构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藻类植物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专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根,起运输作用的茎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的分化。

3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范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5%……那么,藻类越多越好吗?

解释:由于单细胞藻类的生长周期较短,藻类的大量繁殖后,很快就会死亡。就会造成遗体在水中堆积。产生许多有毒的物质,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等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这种现象发生在海水中叫赤潮,在淡水中叫水华。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你还知道哪些?同学们可以课后收集资料,写一篇小论文。

二 巩固练习

1.水绵呈绿色,是因为它的细胞里有__________状的__________。答案:带 叶绿体

2.紫菜的营养方式属于__________,因为紫菜细胞含有__________,能进行__________作用。答案:光合自养 光合色素 光合

3.水绵细胞结构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各部分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编号是__________,具有大量遗传物质的结构编号是__________,起到支持保护作用的结构编号是__________。

(3)该生物是藻类植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细胞壁 叶绿体 细胞质 细胞核 液泡(2)B D A(3)生活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能进行光合作用,不需要专门的吸收养料、运输或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答案:短而细的假根 茎 叶 扁平的叶状体 背阴潮湿 孢子

4.下图为水绵和衣藻的细胞结构图,请把两图中结构名称相同的编号用线连接起来。

答案:略

4.藻类植物的全身各处细胞都能__________。答案:从水中吸收水分和养料

5.池塘中呈现绿色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植物大量繁殖的缘故,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藻类 衣藻 绿眼虫 三[布置作业] 课本P7练习: 四板书设计

塞罕坝野生蕨类植物资源调查 篇5

摘 要:该文对塞罕坝分布的蕨类植物进行了初步调查,统计出塞罕坝分布有蕨类植物5种,隶属于3科3属。

关键词:塞罕坝;蕨类;调查

中图分类号 S68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5-0026-02

蕨类植物是植物中主要的一类,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一门,是最原始的维管植物,大都为草本,少数为木本。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之分,不具花,以孢子繁殖,世代交替明显,无性世代占优势,在我国大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蕨类植物在医药、食品、农业、能源、绿化、观赏等很多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塞罕坝属于比较干旱寒冷的地区,到现在为止,塞罕坝对蕨类植物的分布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调查本地?^的蕨类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地概况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接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2°22′~42°31′,东经116°53′~117°31′。区域海拔高度1500~1939.6m,面积20029.8hm2。该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低温寒冷,积雪长达7个月;降水量偏少,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气温-1.5℃,极端最高气温33.4℃,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平均降水量530mm,≥10℃的年积温为1663.5℃[1]。塞罕坝属于典型的森林-草原交错带和高原-丘陵-曼甸-沙地移行区[2]。塞罕坝蕨类植物调查方法

在塞罕坝地区内随机设计的3064个样方进行调查记录,同时参考《塞罕坝植物志》和《塞罕坝森林植物图谱》,进行调查统计。塞罕坝蕨类植物主要识别特征及药用价值

根据初步调查统计,塞罕坝分布蕨类植物5种,隶属于3科3属,主要分布于接坝山地阴暗潮湿的林下(表1)。

将塞罕坝蕨类植物科、属、种的组成总数与河北省和中国比较(表3),结果表明:从塞罕坝蕨类植物科、属所占比例来看,其数量相对较少,其科、属、种的数量分别占河北省植物区系的15.00%、8.33%和5.05%,由此可见,塞罕坝是河北省蕨类植物区系多样性相对较低的区域之一。由于蕨类植物的特性决定了其多数种类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保护区大部分区域的环境以寒冷干旱为主。

3.1 木贼科Equisetaceae 塞罕坝木贼科只有木贼属(Equisetum)一个属,木贼属包括草问荆、木贼和问荆3个种。

3.1.1 草问荆 草问荆Equisetum pratense Ehrhart地上茎一年生、二型。根状茎黑褐色,匍匐地下。孢子茎春季由根状茎发出,淡褐色,质稍嫩,不分枝,有明显的棱脊。有一个孢子囊穗生长于茎顶端,有柄,成长椭圆形,钝头。伴随着成熟的孢子囊,茎的先端开始枯萎,出现分枝,慢慢变成绿色,为营养茎。主茎分布棱脊8~14条,脊背上具密的硅质小刺状突起,略有粗糙感;叶鞘圆筒状,鞘齿长三角形,长尖,较鞘筒为短,分离,薄膜质,淡棕色或白色,中央具一棕色狭纵条;分枝轮生,每节10枚以上,主茎下部有的有少量分枝,有的没有分枝,有分枝的与主茎基本成直角伸展,长度基本相等,叶鞘齿近似,分枝近似三棱形。有时主茎顶端(4~8节)不延长,也不分枝,长7~13mm。生长在林内、灌木草丛或山沟中。

3.1.2 木贼 木贼Equisetum hyemale L.地上茎常绿,多年生,一型。根状茎为黑褐色,比较粗。地上茎直立,高50~110cm,粗5~10mm,坚硬,单一或仅从基部有1~2分枝,内中心孔大型,节间有纵棱脊20~30条,较宽,每棱脊上有硅质的疣状突起2行,极粗糙,沟内有气孔线1行;叶鞘圆筒形,长7~10mm,紧贴于茎,灰绿色,顶端及基部各有一棕黑色环圈;叶鞘齿线状钻形,质厚,背面有两条棱脊,形成浅沟,先端长锐尖,棕褐色,早落而成钝头。孢子囊穗长圆形,长7~12mm,具小尖头,无柄。生山坡湿地、疏林下或河岸沙地。全草能入药,能收敛止血、利尿,发汗,并治眼疾。

3.1.3 问荆 问荆Equisetum arvense L.地上茎一年生,二型。根状茎横生,有黑褐色小球茎。孢子茎春季(4~5月)由根状茎发出,常为紫褐色,无叶绿素,肉质,不分枝,高10~30cm,粗2~5mm,节间有12~14条不明显的棱脊;叶鞘大而长(长10~20mm),鞘齿棕褐色,常2~3齿连接成阔三角形。孢子囊穗顶生,长椭圆形,长2~35cm,钝头,有柄;孢子叶六角形,盾状着生,螺旋排列,边缘着生长形孢子囊。孢子成熟散落后此茎即枯萎,另由根状茎上生出绿色分枝的营养茎,高20~60cm,有棱脊6~15条,脊背上有横的波状隆起,沟中有气孔带。叶鞘筒漏斗状,鞘齿三角状披针形或由2~3齿连接成阔三角形,长度与鞘筒近相等,棕褐色,质厚,具膜质白色狭边;分枝轮生,每节7~13枚,细长,与主茎成锐角开展,中实,具3~4棱,叶鞘齿阔披针形,先端具膜质白色小尖头。生沟旁及山坡石缝中。全草入药,有清热利尿、止血、消肿等功效。对牲畜有毒。

3.2 凤尾蕨科Pteridaceae 塞罕坝凤尾蕨科只有蕨属Pteridium的一种蕨Pteridium aquilinum。蕨Pteridium aquilinum(L.)Kuhn var.latiusculum(Desv.)Underw.ex Helle本地俗称蕨菜,植株大约1m高。根状茎为黑色,长而横走,茎部具有短毛,颜色为锈黄色。叶疏生,小羽轴及主脉下面也分布着短毛,其他地方无毛;叶片形状接近阔三角形或长圆三角形,叶片大约长30~60cm,叶片大约宽20~45cm,为3~4回羽状叶,最后一回小羽片或裂片为长圆形,圆钝头,叶片全缘或者叶片下部具浅裂;叶脉成羽状,侧脉2~3叉,下面隆起。孢子囊生于小脉顶端的联结脉上。分布于塞罕坝的草地及林下。所谓坝上的蕨菜就是指采摘的嫩叶;根状茎贮藏优质淀粉,食用的天然蕨粉也是有这种植物制,为滋养食品;全株可以入药,具有驱风湿,利尿解热。

3.3 蹄盖蕨科Athyriaceae 塞罕坝蹄盖蕨科也只有蹄盖蕨属Athyrium中的东北蹄盖蕨。东北蹄盖蕨Athyrium multidentatum(Doll)Ching植株高60~75cm,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细长,横走,或粗短,直立或斜升,外被大鳞片。叶簇生;稀近生或远生;有长柄,叶柄长25~35cm,基部黑褐色,膨大而向下尖削;叶草质,稀有厚纸质,无毛或仅沿叶轴和羽轴上有单细胞腺毛,长圆状卵形,长约35~40cm,宽约20~25cm,三回羽裂,羽片密接,基部对称,下部1~2对略缩短;小羽片近平展;裂片顶端有2~4个细锯齿,侧脉单一,伸入锯齿。孢子囊群生于裂片基部的上侧一脉;囊群盖条形,边缘啮蚀状。塞罕坝主要分布于林下。

参考文献

蕨类植物 篇6

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写的景色主要是因为水中大量繁殖了……………()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绿色水生小昆虫

2.下列植物中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A.小麦B.大豆C.海带D.玉米

3.水绵和衣藻同属藻类的主要原因是………………………………………………()

A.都有细胞壁和细胞核B.是生活在水中的植物

C.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D.都有细胞膜和细胞核

4.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是………………………………………………………………()

A.细胞含有叶绿体B.有假根

C.有茎叶分化,能够产生孢子D.有花和果实的绿色植物

5.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是………………………………………………()

A.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B.有根、茎、叶的变化

C.有营养组织和保护组织D.生活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

6.下列各项中,容易有苔藓植物生适的地方是………………………………………()

A.释放浓烟工业区B.干旱沙漠地带C.江南水多D.针叶林地

7.下列植物中有真正根的是…………………………………………………………()

A.海带B.苔藓C.紫菜D.蕨

8.藻类植物用途广泛,下列不是藻类植物用途的是………………………………()

A.能为鱼类提供饵料B.海带、紫菜可食用

C.琼脂可药用D.藻类呼吸会消耗大量氧气使大气中氧气含量

9.王大爷在花市买回了一盆优美的`盆景,水流潺潺,绿色映衬,上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王大爷喜爱有嘉。为让盆景长得更好,王大爷将盆景放在阳台上,让盆景充分接受阳光的照射,没过几天,上面的植物就所剩无几了,王大爷非常纳闷,不是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吗?怎么会死呢?请问:

(1)盆景应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盆景中的植物需要光吗?

蕨类植物 篇7

1 抗旱适应性变化

蕨类植物有孢子体和配子体两个独立生活植物体,生活史中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蕨类植物从孢子萌发到孢子体阶段具备不同的抗旱能力。研究者认为,蕨类孢子体与种子植物相比抗旱力较弱,但配子体比苔藓植物拥有更好的抗旱能力[1,2]。在进化过程中,蕨类植物的适应性也会发生变化,分布在热带地区的部分蕨类物种已经失去了其生活史中的孢子体阶段,而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配子体不但更适合在干冷的环境下存活,而且比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体更具耐旱力[3]。

2 形态学应答策略

无论是蕨类植物孢子体还是配子体,还是快速或缓慢失水,都会对植物体造成损伤。干旱胁迫下的形态学变化通常表现为:萎蔫、干枯、叶色变化与内部结构变化等。通常,干旱条件下的植株叶片会逐渐卷曲或折叠,以期用最小叶面积暴露于光下[4,5,6]。因此笔者认为,蕨类植物的形态学变化也是一种干旱适应机制,即植物减小暴露于光下的叶面积避免对植物组织造成光损伤,同时也认为干旱初期叶片的动态变化是植物幼嫩地上部分阻止遭受过度辐射的有效手段。除叶片自主规避光照损伤外,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也形成了特殊的结构用以抵御干旱。如在附生蕨类植物鹿角蕨属(Piatyceium)的多数种进化出两种典型形态差异的叶片:孢子叶和基叶。孢子叶主要作用是光合作用和产生孢子,并密被纤毛,具有防止水分过度流失功能。基叶中的含水量最高可达95%,可在植物缺水时提供水源[7,8]。除孢子体外,多数蕨类植物配子体表面不同程度分布毛状体[9,10],其功能等同于高等植物叶片或蕨类孢子叶表面的纤毛[11],对防止水分流失具有一定作用,但作用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干旱胁迫也可引起植物细胞结构和大小的改变以及细胞容积的显著减少[12]。含水量良好的叶片细胞形状通常很规则,薄壁细胞内胞质充分,相比之下,脱水叶片细胞则有变形、折叠或发生严重的皱缩。干旱导致的氧化胁迫往往会间接造成叶绿体结构遭到破坏和数量减少[13],进而影响光合作用效果,加剧胁迫损伤。气孔在干旱胁迫下的变形甚至损坏尤其明显,有些蕨类植物能够主动采取干旱规避方式适应环境变化,气孔对水分流失非常敏感,在叶片水分含量达到不利情况前即已经完全关闭,以确保在长时间的干旱条件下以保持水分平衡[14]。

3 生理学调控

干旱能够引起细胞质壁分离、膜结构紊乱和ROS积累造成氧化损伤,这些会导致光合受到抑制、代谢紊乱、细胞结构受损,最终表现为植物发育受阻、繁殖力降低和提前衰老甚至死亡,而渗透调节、渗透保护、抗氧化作用和防御系统的清除作用是植物抗旱的重要基础和保护策略。

3.1 渗透调节物的保护作用

对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凤尾蕨(Pteris nervosa)、蜈蚣草(Pteris vittat)、铁线蕨(Adiantum capiuaris)、毛蕨(Cyclosorus interruptus)进行干旱处理,发现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相关生理指标都有显著变化,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相对电导率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升高,说明脯氨酸在干旱胁迫下有重要调控功能[13]。对开蕨在PEG6000胁迫后,细胞膜透性与胁迫程度呈正相关,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也随胁迫的时间延长而累积,说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是参与对开蕨(Phyllitis japonica)渗透调节的主要物质[6]。近年来,研究发现海藻糖在蕨类抗旱过程中的功能逐渐突显。海藻糖是植物在逆境胁迫条件下大量积累的一类物质,具有稳定细胞结构和蛋白质的功能。自然界,海藻糖的合成是细菌、真菌、低等植物等有机体在胁迫应答中形成的[15],早期的研究认为在高等植物中不存在海藻糖的形成,但目前已发现被子植物密罗木(Myrothamnus flabellifolia)中存在海藻糖的积累[16],在抗旱力极强的蕨类植物Selaginella lepidophylla[17]与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18]中也被发现,尤其在卷柏抗旱过程中海藻糖含量持续偏高,成为干旱和复水阶段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有研究证明,海藻糖在酵母的糖酵解途径和胁迫应答中作为一个重要的调控组分[15],干旱也能诱导转基因烟草(Nicotiana Tabacum)海藻糖的合成,起到渗透保护和稳定细胞结构。这些都说明,海藻糖对蕨类植物抗旱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但调控方式很可能是通过海藻糖代谢间接实现的[19]。

3.2 光合作用的变化

干旱造成的重要影响之一就是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主要因为干旱下气孔关闭、叶片膨大率减小、光合代谢减弱、叶片提前衰老和相关养分供应率下降[20]。

干旱能够诱导气孔关闭,植物对水分供应反应敏锐。气体交换测定分析表明,附生蕨类要比陆生蕨类植物有更高的光合水分利用率[14],如附生的巢蕨(Neottopteris nidus)和星蕨(Microsorium punctatum)相对含水量达到70%左右时气孔会完全关闭,此时也保持着比较恒定的Fv/Fm,而陆生的网脉铁角蕨(Asplenium finlaysonianum)和似薄唇蕨(Paraleptochilus decurrens)直至胁迫后期相对含水量至45%,Fv/Fm降低时,气孔才会关闭。干旱能够引起蕨类植物光合原件受损和光合参数的变化[21],而光合原件被破坏同时限制了CO2的吸收和转运,CO2的不足很可能降低植物对光合损伤的敏感性[22]。树蕨(Dicksonia antarctica)和桫椤(Cyathea australis)在高光和干旱胁迫下,对水分流失非常敏感,表现在光合参数如最大羧化速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光饱和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显著降低[23]。干旱胁迫期内,多数蕨类植物的光合代谢通路会受到抑制[24,25],但对于某些特殊生境和特殊形态的蕨类植物如附生蕨类的光合代谢变化会有不同。附生蕨类最重要的适应性之一即在水分流失时启动光合代谢中的景天酸代谢(CAM,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CAM是热带及亚热带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一些肉质植物所具有的一种光合固定二氧化碳的附加途径,研究者在干旱和高辐射胁迫下的二歧鹿角蕨(Platycerium bifurcatum)中发现此代谢表达[26],并且只在基叶中检测到。虽然二歧鹿角蕨中的功能性CAM比较弱,而且仅限于基叶而不是孢子叶,但苹果酸的昼夜代谢变化也为高等植物中存在古老的CAM系统提供了进一步证据,同时也表明蕨类植物耐旱过程中光合代谢的复杂性。

3.3 ABA调节和抗氧化酶系统的激活

干旱胁迫下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调节不可忽视。研究表明,水含量的轻微下降即可导致复苏被子植物Craterostigma wilmsii内源ABA的急速应答[5],极度耐旱的密罗木的离体叶片在脱水条件下ABA含量会显著增加[27]。在复苏蕨类卷柏中,干旱条件下内源ABA的含量提高了3倍多[18],ABA作为卷柏类植物干旱调控的重要因素,在干旱期内的显著积累,也可能是促使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升高的诱因之一,同时也可能参与过氧化水平的调控与气孔的开闭[24,28]。但最新研究中对于蕨类植物内源ABA是否介导气孔的关闭还有一定争议[29]。干旱导致的氧化胁迫往往会促使ROS的积累。ROS是导致核酸、蛋白、膜质损伤的重要物质,并可造成细胞结构的变化[24],抗氧化酶系统的启动对消除ROS作用巨大。植物中的SOD构成了消除体内ROS的第一防线,在对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红盖鳞毛蕨(Dryopteris erythrosora)、阔鳞鳞毛蕨(Dryopteris championii)和贯众(Cyrtomium fortunei)进行干旱胁迫,叶片SOD活性即会显著提高,同时因为SOD可以消除自由基对质膜的损伤,故而笔者也认为适度的干旱能起到“炼苗”的作用[30]。卷柏在干旱和复水处理下,同时启动的四种抗氧化酶(SOD、 POD、CAT、GR)活性变化都有助于清除ROS的积累和对植物体的过度损伤[24]。

4 分子生物学机制

植物细胞失水会造成基因的上调或下调表达,不同类型的基因会被干旱诱导,基因表达也可能被胁迫间接启动,但干旱胁迫应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多基因联合作用的过程。

4.1 胁迫蛋白和基因表达

胁迫蛋白和基因的合成是植物对失水的普遍应答反应。研究表明,复苏植物干旱条件下细胞壁的塑化是该类植物的普遍策略,富阿拉伯多聚体(Arabinose-rich polymers)如阿拉伯果胶(Pectin-arabinans)、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rabinogalactan proteins)和阿拉伯木聚糖(Arabinoxylans)对保持细胞壁弹性作用巨大。复苏蕨类植物(Mohria caffrorum)干旱条件下的阿拉伯果胶与阿拉伯半乳糖蛋白的表达为保证细胞的完整性提供了保障[31]。热激蛋白属于分子伴侣中的一大类,很多热激蛋白会被干旱胁迫诱导,对胁迫下植物蛋白的折叠和防止蛋白变性有一定作用[32],该作用在复苏卷柏和S.lepidophylla的抗旱过程中有显著体现[24,28]。膜蛋白和胚发育晚期丰富蛋白是另一类干旱胁迫应答蛋白,无论从蛋白表达水平还是转录水平,这两类蛋白都在蕨类植物的抗旱过程中表达,这些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同时也有助于防止伴侣蛋白的降解[22]。东北多足蕨(Polypodium virginianum)[33]中的光合酶、M.caffrorum中的热稳定蛋白以及卷柏抗旱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光合、能量代谢和细胞结构等功能类群蛋白的表达都为蕨类植物的抗旱性分析提供了大量分子信息。

4.2 干旱胁迫的信号调节

蕨类植物在中度缺水的情况下即可诱导内源ABA浓度的快速升高[24],而ABA又作为信号会介导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ABA介导的基因表达高度复杂,涉及转录调控因子的正负调控,最终导致干旱条件下植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34]。S.lepidophylla中与ABA响应元件(ABA-responsive elements)和AP2结构域转录因子(AP2 domain-containing transcription factor)绑定的bZIP转录因子(bZIP transcription factor)的表达,表明S.lepidophylla内存在着依赖ABA和非依赖ABA两种基因调控[28],卷柏的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18,24],这些研究结果似乎也表明蕨类植物在脱水应答过程中采取了与高等维管植物相似的分子调控策略。另外,ABA缺失突变体的遗传学分析表明,ABA在水分流失过程中对于气孔的调控是必须的,而且无论是内源还是外源ABA,均可作为胁迫信号诱导基因表达。二歧鹿角蕨中的外源ABA诱导了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下降[26],进而可以推测,外源ABA也介导了气孔的关闭和相关基因的调控。

通常条件下,胁迫信号的表达也发生在氧化还原系统和代谢循环的关键时期。信号表达途径的复杂性与蛋白激酶表达、胁迫的敏感性、ROS积累等的密切相关。如干旱胁迫可促使蕨类植物中第二信使如蛋白激酶、14-3-3蛋白等基因的表达调节干旱胁迫应答[24]。目前,具有耐旱能力的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已被克隆[35],其信号调节功能在很多高等植物中已得到验证,其在蕨类植物中信号通路的作用不可忽视,更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学好植物保护科学,当好植物医生 篇8

人类向植物病虫草鼠害作斗争,历史悠久。从古代到近代,农业病虫草鼠害不断发生,并且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一次次巨大的灾难。我们的祖先,早在3000多年前,就开始了对植物病虫草鼠害的斗争,如《诗经》《春秋》中就有鼠害、蝗灾的记载。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防治各种灾害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周代就已经知道用药草熏蒸、炭火逼攻、洒草木灰等方法防治害虫。

在19世纪中期以前,人类向植物病虫草鼠害作斗争,主要依靠经验;从19世纪中期开始,就步入了以实验结果为依据防治的新联阶段。与此同时,也给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形成奠定了基础。到20世纪40年代,农业生物灾害的防治,进入了重视依赖药剂防治的新阶段,防治效果明显提高。但长期使用药剂,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如农业药残毒,污染环境,影响人畜健康;病虫产生抗药性,导致病虫更猖獗等新问题,严重制约了农药的使用。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提出了综合防治的策略。随着近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引入,人类对各种生物灾害机理的认识不断深入,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更加有效。植物保护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目前,植物保护学已有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学、鼠害学和杂草学五大学科的划分。

当前,农业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仍是严重影响我国农业高产、稳你和品质的重要问题。但人类对农业生物灾害的防治,再不是单凭经验和传统技术,而是依赖现代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先进科学和技术来进行。

我国地域辽阔,有害生物种类繁多,损失严重。有的病虫害是世界性的。如小麦锈病菌就靠高空气流作远距离传播,在短时间内引起大范围流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贸易的敷加,一些检疫性病虫草也会敷多,这就需要植保工作者与国际同行,互相支持与合作,共同为世界植物的健康生长而努力。

粤东 植物地理实习 常见植物 篇9

08地理科学

红壤和黄壤: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土壤无论对植物来说还是对土壤动物来说都是重要的生态因子。

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蓖麻

喜高温,不耐霜,酸碱适应性强。蓖麻油,医药上做泻药,工业上做润滑油。在热带,植株可高达10∼13公尺(30∼40呎)。在温带气候条件下则成仅高1.5∼2.4公尺的一年生植物。

大戟科蓖麻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中国自海南至黑龙江北纬49°以南均有分布。华北、东北最多,西北和华东次之,其他为零星种植。热带地区有半野生的多年生蓖麻。

栽培:蓖麻是深根作物。南方利用隙地播种。喜温,但种子发芽不需很高的温度。种壳较坚硬,吸水较慢,春播宜早,当气温稳定在10℃时即可播种。也可育苗移栽。幼苗可耐零度左右的低温。多年生蓖麻也可宿根留种,越冬前砍去地上部,用土或农家肥覆盖,也可用稻草或薄膜防冻保暖。多年生蓖麻可连续收获10年左右。主要病害有枯萎病、叶枯病和细菌性斑点病等。主要害虫有地老虎、棉铃虫、刺蛾和蓖麻夜蛾

青蒿为一年生草本,高达1.5m,全株黄绿色,有浓烈的挥发性香气。

地理分布:分布于尼泊尔、印度、日本、越南、朝鲜、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西、辽宁、广西、广东、湖南、河北、安徽、浙江、贵州、山东、吉林、福建、陕西、湖北、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300米至2,500米的地区,多生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林缘、路旁等、山谷及滨海地区。喜湿润、忌干旱,怕渍水,光照要求充足。青蒿药用价值很高,青蒿素主治疟疾、结核病潮热,治中暑、皮肤瘙痒、荨麻疹、脂溢性皮炎和灭蚊等。全草入药,洗净鲜用或晒干制药。青蒿作物粗生易管,生长期短,投资少,收益快。

病虫害防治:(1)病害:在多雨季节,多如发生茎腐病,(2)虫害:青蒿主要害虫有蚜虫 月见草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m的向阳山坡、荒草地、沙质地及路旁河岸沙砾地等处。资源分布:分布东北、华北及贵州等地。公园庭园多有栽培。原产美洲湿带地区。

生物学特性:适应性强,耐旱,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微碱或微酸性土壤中均能生长。北方为一年生植物,淮河以南为二年生植物。

病害田间传播主要靠雨滴飞溅和气流,种子带菌造成远距离传播。高温高湿、阴雨连绵有利于发病。7~8月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盛期。

落葵

落葵科落葵属中以嫩茎叶供食用的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分布深而广,吸收力很强。茎在潮湿的地上易生不定根,可行扦插繁殖。落葵为高温短日照作物,喜温暖,不耐寒。生长发育适温为25~30℃。在35℃以上的高温,只要不缺水,仍能正常生长发育。其耐热、耐湿性均较强,高温多雨季节仍生长良好。【形态习性】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 怕霜冻, 耐高温多湿,宜在胆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

木麻黄

喜光。喜炎热气候。喜钙镁,耐盐碱、贫瘠土壤。耐干旱也耐潮湿。木麻黄根系具根瘤菌,是在瘦瘠沙土上能速生的主要原因。木麻黄生长迅速,抗风力强,不怕沙埋,能耐盐碱,是中国南方滨海防风固林的优良树种。强阳性,喜炎热气候,耐干旱、贫瘠,抗盐渍,也耐潮湿,不耐寒。生长快,广东栽培15年生树高达20m以上.寿命短,30~50年即衰老。本种是华南沿海地区造林最适树种,凡沙地和海滨地区均可栽植,其防风固沙作用良好;在城市及郊区亦可做行道树、防护林或绿篱。

箬竹禾本科 ;适应地区:阔叶箬竹原产于华东、华中等地,在北京及以南地区亦有栽培。生长习性:适应性强,较耐寒,喜湿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轻度盐碱土中也能正常生长,喜光,耐半阴。生态环境:1.箬竹生于海拔300-1400m的山坡路旁。2.阔叶箬竹生于林下或山坡。

资源分布:1.箬竹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衢县、湖南零陵阳明山等地。2.阔叶箬竹分布于华东及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

赤桉

科 名: 桃金娘科 ;适应地区: 华南、云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区生态分类: 木本植物 > 常绿乔木类;大多数要求年平均温度15℃以上,最冷月不低于7~8℃。一般能生长在年降水量500毫米的地区,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生长较好。适生于酸性的红壤、黄壤和土层深厚的冲积土,也能适应碱性土,但在土层深厚、疏松、排水好的地方生长良好。生长习性: 生长快,适应性强,耐高温、干旱,稍耐碱; 景观用途: 庭荫树、行道树 赤桉可作桉树用材林、经济林,也可作防护林、风景林和能源林树种。生长极快:桉树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树种,生长旺季,1天可以长高3厘米,一个月可长高1米,一年最高可长10米。轮伐期极短:我国马尾松人工林的轮伐期为20-25年,杉木轮伐期为15-20年,而南方各省桉树人工林的轮伐期为5-7年,有的甚至缩短至3-4年

1、造林地选择:造林地应选择在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肥力较高、坡度25°以下交通方便的丘陵、台地、平原和低山下部。另外,桉树对气象因子有特定要求,一般低温不超过-5℃,否则易受冻害。根据我县的具体情况,内半县以及海拔600m以上的山地应适当选择抗寒树种或品系。造林地以低山、丘陵、阳坡、半阳坡较好,Ⅱ类地以上,Ⅲ(1)类可以适当考虑。

2、林地清理:造林整地前应进行劈草炼山,清理林地,挖除杂灌头和五节芒头,炼山时应注意防火和保持水土,炼山后应及时整地挖穴,以减少灰份的流失。林地清理最好在造林前一年的7-9月份前完成。

3、地处南亚热带,土壤以页岩、沙页岩和花岗岩发展而成的赤红壤为主。由于高温多雨,微生物生活旺盛,有机质分解迅速,淋溶作用强烈,盐类饱和度低。采伐迹地经炼山造林后,长期的连续栽培,特别是经营速生丰产林,人们频繁大量地取走植物的地上部,土壤均能提供平衡的养分供林木的生长发育(森林自肥),由于人为或自然灾害原因,森林环境受到破坏,从而打破土壤的养分平衡,土壤养分递减加速。经淋溶和雨水冲刷,保存于土壤中的养分会越来越少

杜鹃花杜鹃花科;尼泊尔国花

分布: 生于山坡、丘陵灌丛中;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东至台湾、西南达四川、云南。生长环境:杜鹃花喜欢酸性土壤,在钙质土中生长得不好,甚至不生长。因此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杜鹃性喜凉爽、湿润、通风的半阴环境,既怕酷热又怕严寒,生长适温为12℃

至25℃,夏季气温超过35℃,则新梢、新叶生长缓慢,处于半休眠状态。适宜在光照强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长,光照过强,嫩叶易被灼伤,新叶老叶焦边,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抗寒力较弱,气温降至0℃以下容易发生冻害。

水东哥

别 名:白饭果、白饭木、米花树 ;猕猴桃科。产地分布:产于我国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印度。生长习性:喜生长在阴湿、肥沃的环境。常生于林中沟谷的水边。园林用途:水东哥吸水力强,在干旱季节可调节空气湿度。宜植于溪涧旁或较阴湿处。

梅叶冬青 冬青科,一种落叶灌木,可高达3米。

分布及生境:分布于中国东南部、台湾、菲律宾吕宋、琉球等地也有分布。中国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湖南等地。多生长于山坡草丛、路旁及次生林绿野径旁等环境,生长在海拔400米至1,000米的地区。性喜高温,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以腐植质土壤生长最佳

鸭脚木亦称伞树,五加科; 原产南洋群岛、我国广东、福建等亚热带雨林,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现广泛植于世界各地。喜温暖、湿润、半阳环境。宜生于土质深厚肥沃的酸性土中,稍耐瘠薄。生长适温15~25℃,冬季最低温度不应低于5℃,否则会造成叶片脱落。新叶将在翌年春天出现。在空气湿度高、土壤水分充足的环境下生长良好,但对干燥气候有较强适应力。

芒 种别名 :芭茅,禾本科国内分布: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遍布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和荒坡原野,常组成优势群落。多年生。秆高1-2米。生 境:山坡或河边。习性:阳生

匙叶茅膏菜多年生草本。茎极短缩。叶皆镶嵌式基生;叶片匙形,无明显的叶柄,匙叶茅膏菜上面密被紫红色腺毛,花茎自叶丛抽出,淡红色。生于山区阴湿斜坡,或湿地水沟旁。分布福建、广东、台湾等地。生存温度:0-37,适宜温度:20-30 栽培基质:泥炭、水苔、珍珠岩、沙等。环境湿度:>50%

马尾松

适应性很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无论在极为瘠薄的红壤、石砾土或沙质土里,还是在陡峭的山岩石缝中,都能顽强地扎下根,吸收深处的水分,傲然挺立,由幼小的树苗长成栋梁之材。其天然更新能力很强,即便在灌木丛中或大树阴下也能繁殖后代。马尾松被称为荒山造林的乡土树种。寿命很长,可达300年。

从其适生特性上(1)温度:马尾松是喜光的强阳性树种,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在分布区内年平均气温为13~22℃,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在高海拔地区,由于低温、风大,是马尾松垂直分布上限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海拔高度多在1500米以下。

(2)水分:其根系具有干旱向水,水多避水的生长特性。

(3)光照;马尾松因多生长在丘陵及低山地带,受光照不同,生长也有差异,位于南坡的生长最好,北坡的最差。幼树时,稍耐阴,能在杂草丛中茁壮地长出来。初期生长缓慢,3年以后,穿过杂草,逐渐郁闭成林,故有“三年不见树,五年不见人”之说。在适生条件较好的地区,马尾松树高可达40米,胸径达1米。马尾松还具有先锋树种的美称,当人工林主伐后未能及时更新,或原生林遇火灾及人为破坏后,马尾松的种子能迅速占领裸露的空间而发展起来,形成先锋群落。

金线吊乌龟

【别 名】 扣子藤|盘花地不容|头花千金藤 【科 属】 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千金藤属

【形态特征】 块根肥厚,扁圆形。叶互生,三角状阔卵形至近圆形。雄花序为小头状聚伞花序,花黄绿色,萼片4-6。果球形,成熟后紫红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分布特性】 原产我国,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区

【生长习性】 喜半阴环境和温暖气候。产长江以南各地。亚洲和美洲的热带至温带地区也有。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阴湿山坡、石缝、灌丛、林缘、路旁或溪边。种子繁殖。越冬温度为-5度以上。适宜生长于肥沃、疏松的土壤中。

【应用】 金线吊乌龟是极好的垂直绿化材料,适宜在公园、庭院中作矮篱,也可盆栽作室内装饰。块根可入药及酿酒。

菖蒲天南星科

地理分布 :原产中国及日本,前苏联至北美也有分布。分布与中国南北各地。广布世界温带、亚热带。生于池塘、湖泊岸边浅水区,沼泽地或泡子中。最适宜生长的温度20~25℃,10℃以下停止生长。冬季以地下茎潜入泥中越冬。景观用途 :菖蒲叶丛翠绿,端庄秀丽,具有香气,适宜水景岸边及水体绿化。也可盆栽观赏或作布景用。叶、花序还可以作插花材料。可栽于浅水中,或作湿地植物。是水景园中主要的观叶植物。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驱蚊虫;茎、叶可入药。菖蒲在生长季节的适应性较强,可进行粗放管理。在生长期内保持水位或潮湿,施追肥2~3次,并结合施肥除草。初期以氮肥为主,抽穗开花前应以施磷肥钾肥为主;每次施肥一定要把肥放入泥中(泥表面5cm以下)。越冬前要清理地上部分的枯枝残叶,集中烧掉或沤肥。露地栽培2~3年要更新,盆栽2年更换分栽1次。锡叶藤

藤本,涩藤、涩沙藤,涩叶藤,长3~5来或更长。小枝粗糙,被紧贴的疏毛或无毛。叶互生,革质,长圆状倒卵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3~15厘米,宽2~7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形或渐狭,边缘有波状小锯齿威全缘,两面均粗糙,几无毛或有极稀刚伏毛;叶柄长6~20毫米,有较多刚伏毛。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花白色,极香,径6~8毫米;苞片和小苞片线形,被缘毛,外面被疏毛;萼片5,近圆形,具缘毛,宿存;花瓣3,卵圆形,无毛;雄蕊多数,花丝上部扩大。蓇葖果长圆状卵形,褐黄色而光亮,先端有宿存花柱而呈喙状。种子黑色,球形。花期夏月。生灌丛或疏林中。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山黄麻

别名: 麻桐树、麻络木(广东)山麻、母子树(海南)麻布树(台湾)分类: 榆科--山黄麻属

描述: 小乔木,高达10米,或灌木;树皮灰褐色,平滑或细龟裂;小枝灰褐至棕褐色,密被直立或斜展的灰褐色或灰色短绒毛。叶纸质或薄革质,宽卵形或卵状矩圆形,稀宽披针形,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稀锐尖,基部心形,明显偏斜,边缘有细锯齿,两面近于同色,干时常灰褐色至棕褐色,叶面极粗糙,有直立的基部膨大的硬毛,叶背有密或较稀疏直立的或稀斜展的灰褐色或灰色短绒毛(茸毛),有时稀疏地混生褐红色(干时)串珠毛,基出脉3,侧生的一对达叶片中上部,侧脉4-5对;叶柄长7-18毫米,毛被同幼枝;托叶条状披针形,长6-9毫米。山黄麻幼苗生长需要光照和较开阔的生境条件

革命菜科名:菊科形态:一年生高大草本;

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可以高到150公分,适应力强,繁殖快,除了湿冷阴暗的地方以外,只要有新的空地,如荒地、火烧地或干燥的河床,它总是第一个到达,很快就能把地面布置成一片翠绿。直立的茎在上方分枝,茎叶都有白短毛,长椭圆形的叶子有粗锯齿,比较宽的根生叶有柄,互生的茎生叶无柄。野茼蒿全年都能开花,它的小花数量很多,白色的舌状花不明显,带点黄色的管状花聚集在中间,又叫做野地黄菊或野塘蒿,整根花束是圆锥形的。长椭圆形的瘦果扁平,和冠毛都是淡咖啡色,数量很多,能够随风飘到四方。生于海拔400-900米的山坡或沟边。原产地:热带非洲;在世界温暖地区归化。用途:茎叶可作蔬菜,也可作绿肥。

一枝黄花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拔200-2850m的山坡草地、要下、灌丛中。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肺热咳嗽;黄疸;泄泻;热淋;痈肿疮疖;毒蛇咬伤。值得注意的是,中药一枝黄花不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外来生物,引种后逸生成杂草,并且是恶性杂草。而一枝黄花为乡土植物,发生量小,不常见。

【生态习性】喜光,喜凉爽干燥的环境,耐寒,耐热,耐瘠薄,肥力过大容易倒伏。在各类土壤中均能生长。稍能耐短期积水。对环境适应性强生物学特性: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病虫害防治:有蟋蟀、蛞蝓等为害。

粪箕笃

多年生缠绕草本。茎柔弱,有纵行线条,无毛。叶纸质或膜质;三角状卵形,先端极钝或稍凹入而剖、突尖,基部浑圆或截头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或粉绿色,主脉约10条,由叶柄着生处向四周放射,在叶背略凸起;叶柄盾状着生,长3~5厘米。生于山地,疏林中干燥处,常缠绕于灌木上。分布我国南部。

威灵仙

1.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以含腐殖质的石灰质土壤最适宜栽培。

2.栽培技术 用种子或根芽繁殖。种子繁殖:种子生有长毛,易被风吹走,故在9月种子成熟期间应注意及时分批采种。4月上、中旬育苗,先浇水,然后把种子撒播于苗床内,上覆薄土,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温度适宜,也可用压条和扦插的方法繁殖。

3.田间管理 当苗高30-45cm时,要搭支架,架高90-120cm,将藤引到架上,以利生长,在支架前追肥1次。掌叶榕

粗叶榕、佛掌榕、大叶牛奶子

桑科榕属植物掌叶榕,以根和花序托(俗称果)入药。秋季采花序托;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山乌桕

山乌桕山乌桕为大戟科植物山乌桕的根。又名红叶乌桕、山柳乌桕,属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或灌木。乔木或灌木,高3~5米。分布于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

山乌桕在土壤深厚的阴坡生长迅速,树高可达20米,胸径40厘米以上,树干通直,树皮干滑。种子可榨油食用,是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山乌桕叶片在春季和秋冬季均呈红色,彩叶时间长,在很远处就可从万绿丛中发现它的满树红叶。喜深厚湿润土壤,较耐旱,病虫少,适应性强。

湿度管理:喜欢湿润或半燥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50~70%,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时下部叶片黄化、脱落,上部叶片无光泽。

温度管理 :山乌桕对冬季的温度的要求很严,当环境温度在8℃以下停止生长。

病虫害防治 :山乌桕病虫害较少,主要有老鼠咬食种子和小地老虎咬食幼苗根茎部位。可采用呋喃丹拌种和喷施防地下害虫的农药进行防治。

山莓

山莓是荒地的一种先锋植物,耐贫瘠,适应性强,属阳性植物.在林缘、山谷阳坡生长,有阳叶、阴叶之分。种植山莓对土壤无特殊要求,在偏酸或中性土壤中均可良好生长,保水性能好的沙壤土特别适宜,有利丰产。抗病能力强,一般不需要防病治虫。

菝葜

【科属】 百合科 菝葜属【别名】金刚藤、铁菱角、马加勒、筋骨柱子、红灯果、金刚刺、九牛力,菝葜为单子叶植物中少见的木质攀援植物。生长于山坡、灌木丛林缘。分布我国长江以南各地。菝葜性喜阳光充足,也较耐萌,耐旱性强,耐热耐干旱,耐瘠薄,在各种土壤中均能生长,以在疏松肥沃的砂质土中长势良好。【园林用途】菝葜果色红艳,可用于攀附岩石、假山,也可作地面覆盖。

胎生狗脊蕨

[鸟毛蕨科]产地分布: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溪边或阴湿山坡。

形态特征: 根状茎短粗,密被红棕色鳞片。叶片卵状长圆形,二回羽状深裂,厚纸质,上面生有许多小芽孢,常萌发出一片有柄的匙形幼叶,落地后长成新株。

园林用途: 常有小株生于叶片上,姿态极优美,适于盆栽观赏。

苦荬菜

上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下一篇:复岗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