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活动反馈

2024-08-02

送教下乡活动反馈(共14篇)

送教下乡活动反馈 篇1

送教下乡活动反馈

在教育局及进修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埔尾中心小学的老师有幸听到了语文、信息技术、英语等优质课,这次的送教下乡活动给我们埔尾中心小学的老师带来了以下几点收获:

1、通过听课,大家体会到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很多教师仅仅依靠以前的知识而不去深入研究教材,以致没有一个好的教学效果,当今的时代,是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尤其作为一名教师,如过没有丰富的知识底蕴,又怎么去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我们只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保证自己的知识是先进的,丰富的,在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

2、通过交流,大家互相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感受颇深,既吸收了一些其他老师的看法和意见,同时又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起到了互相进步的效果。

3、通过专家评讲,大家对教育有了新的理解,要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的从心底爱上学习,这就要求老师从自身出发,认真钻研,提高素养.有个建议:

一堂好的优质课通过多次的试课、磨课,其中包含了开课师及背后众多老师的精华,应该让更多的老师受益。

总之,此次的活动,不但增长了理论知识,也欣赏到了教育的魅力,教育的确是一门艺术,无论我们面对的是谁,一定要让听着乐于倾听,这样才会有所收获,时代的发展逼迫我们必须学习,只有学习,学习,在学习,我们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才能无愧教师的关荣称号和使命。

送教下乡活动反馈 篇2

1.设立门槛 , 择优选人 。送教是否成功, 第一要素是选择合适的送教人选。为保证送教工作的常态化、有效性, 我们确定了送教人员的门槛标准, 专门建立了送教教师的人才库。送教人员由幼教系统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及获得省、市赛课一、二等奖的教师组成, 对送教人员的工作单位、教学情况、教学特长、历次送教情况逐一进行登记, 把好送教人员的筛选关。根据送教主题和各人的特长确定每一次的送教人选, 确保送教人员年龄结构有梯度, 经验能力有互补, 教学风格有差异。尽量不在一个单位重复选择送教人员, 也不在短期内重复安排同一教师送教, 以免影响幼儿园的正常工作。同时, 我们将送教下乡情况作为职称评定、晋升、评优的依据, 并纳入到年度对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履行示范引领任务情况的考核, 强化送教人员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 避免送教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针对实际, 按需送教。送教下乡活动中, 来听课的是广大的农村幼儿教师, 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送教内容时要从农村幼儿园实际出发, 面对农村幼师的真实需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教活动。一是订单式送教, 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将征集到的需要送教的课题落实到每个送教者, 要求他们根据确定的内容备课, 实施“点菜”送教, 送农村幼儿教师急需的、喜欢听的课。二是专题性送教。我省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配送的电子白板分到各镇幼儿园后, 教师普遍反映不会用, 我们就组织教师专题送教到各幼儿园, 既有电子白板运用的实际操作学习, 也有教学示范活动, 帮助农村教师解决难题、困惑。三是引领式送教。为全面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精神, 我们及时组织专家送教到农村幼儿园, 既有理论讲座, 又有现场活动的展示分析, 引领农村幼儿教师学习、领会、落实《指南》精神。

3.以质为本, 优化活动。送教下乡活动的本质, 说到底就是帮助农村幼儿教师开阔眼界, 更新教育理念, 改进教育方法, 提高实施保教活动的水平。在送教内容确定以后, 我们组织送教者精心备课, 反复研磨, 在活动质量上狠下功夫。对已获奖的成熟优质课, 我们要求执教者根据农村师生的实际情况再次备课, 进行二次改编, 如降低教学难度, 改进教育手段, 用实物、图片代替多媒体教学, 让教学活动返璞归真、走向自然, 使农村教师在分享优质资源的同时感到学得上、用得着。对点题的送教活动, 要求送教者所在的幼儿园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做到一人送教, 全园参与, 和送教者一起备课, 反复研磨, 保证活动质量。同时, 我们还要求送教者充分了解送教幼儿园的实情, 积极应对突发情况, 适时调整送教策略。如有位送教老师原先准备的送教课为大班音乐活动“买菜”, 但到了送教的幼儿园, 发现该园晨间活动已经选用了这个音乐, 孩子们都会唱, 怎么办呢? 正在大家焦急的时候, 送教老师说“那我就顺势上第二课时吧”, 她从容应对, 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歌曲仿编活动,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提高送教下乡活动的实效 篇3

1.设立门槛,择优选人。送教是否成功,第一要素是选择合适的送教人选。为保证送教工作的常态化、有效性,我们确定了送教人员的门槛标准,专门建立了送教教师的人才库。送教人员由幼教系统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及获得省、市赛课一、二等奖的教师组成,对送教人员的工作单位、教学情况、教学特长、历次送教情况逐一进行登记,把好送教人员的筛选关。根据送教主题和各人的特长确定每一次的送教人选,确保送教人员年龄结构有梯度,经验能力有互补,教学风格有差异。尽量不在一个单位重复选择送教人员,也不在短期内重复安排同一教师送教,以免影响幼儿园的正常工作。同时,我们将送教下乡情况作为职称评定、晋升、评优的依据,并纳入到年度对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履行示范引领任务情况的考核,强化送教人员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避免送教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针对实际,按需送教。送教下乡活动中,来听课的是广大的农村幼儿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送教内容时要从农村幼儿园实际出发,面对农村幼师的真实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教活动。一是订单式送教,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征集到的需要送教的课题落实到每个送教者,要求他们根据确定的内容备课,实施“点菜”送教,送农村幼儿教师急需的、喜欢听的课。二是专题性送教。我省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配送的电子白板分到各镇幼儿园后,教师普遍反映不会用,我们就组织教师专题送教到各幼儿园,既有电子白板运用的实际操作学习,也有教学示范活动,帮助农村教师解决难题、困惑。三是引领式送教。为全面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我们及时组织专家送教到农村幼儿园,既有理论讲座,又有现场活动的展示分析,引领农村幼儿教师学习、领会、落实《指南》精神。

3.以质为本,优化活动。送教下乡活动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帮助农村幼儿教师开阔眼界,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实施保教活动的水平。在送教内容确定以后,我们组织送教者精心备课,反复研磨,在活动质量上狠下功夫。对已获奖的成熟优质课,我们要求执教者根据农村师生的实际情况再次备课,进行二次改编,如降低教学难度,改进教育手段,用实物、图片代替多媒体教学,让教学活动返璞归真、走向自然,使农村教师在分享优质资源的同时感到学得上、用得着。对点题的送教活动,要求送教者所在的幼儿园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做到一人送教,全园参与,和送教者一起备课,反复研磨,保证活动质量。同时,我们还要求送教者充分了解送教幼儿园的实情,积极应对突发情况,适时调整送教策略。如有位送教老师原先准备的送教课为大班音乐活动“买菜”,但到了送教的幼儿园,发现该园晨间活动已经选用了这个音乐,孩子们都会唱,怎么办呢?正在大家焦急的时候,送教老师说“那我就顺势上第二课时吧”,她从容应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歌曲仿编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送教下乡活动方案 篇4

有效性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大新镇小学语文 数学中心教研组

2011.10

送教下乡及课堂教学

有效性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精神,根据《2011年大新镇教育工作计划》、,突出和加大骨干教师引领和幅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大力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主题活动的开展,促进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活动目标:

为促进我镇教育的均衡发展,充分利用我镇优质的教师资源,发挥我镇骨干教师队伍的引领和幅射作用,通过现场观摩、当堂点评、专题讲座等系列的教学活动,突出典型,以点带面,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建立骨干教师支持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具体安排:

1、送教时间:11月上旬

2、送教地点:李阁小学禅堂小学花园小学

3、送教教师:

语文:董凡瑞高自影

数学:李淑云李磊

4|、送教内容:小学语文、小学数学

5、课堂教学有效性主题讨论(定中心发言人)

6、中心校王丽川校长对本次活动作总结讲话。

四、有关要求

朱瓦房小学

1、精心准备,保证质量。送教下乡,是骨干教师展示风采,传送经验,提供示范的有效途径,参加送教下乡的骨干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业务水平,为广大农村教师提供优质服务。骨干教师参加送教下乡活动情况记入骨干教师培养档案,记入教师农村支教档案。送教单位要积极为送教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方便,保证送教质量。

2、认真组织,确保效果。各学校要按照镇中心校统一安排,组织相关学科教师按时参加培训活动,安排好本校学生(不允许停课),积极完成培训任务,并做好返校后的成果运用。

3、搞好总结,推广经验。活动结束,中心教研组要及时跟踪调研,收集参训教师的意见,确保活动效果;各学校要结合送教下乡活动,联系本校实际,认真开展讨论,发现典型,并做好总结,以便及时推广经验。

送教下乡活动心得 篇5

门古寺镇五谷小学

程婷

本次送教下乡活动分四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诊断示范和集中送教,第二阶段的研课磨课,第三阶段的成果展示以及第四阶段可谓环环相扣,让我们收获良多。

第一阶段的诊断示范课是对我们青年教师的一次考验和磨练。我们都是刚刚踏入教师行业不久的年轻人,对教育这个行业可以说很迷茫,特别是对课堂的管控能力还很欠缺,我们急需前辈的指引,所以安排这样一次活动,让我们将自己的课程展示在全县教师面前,接受各位前辈、各位优秀教师的批评指正,这对于我们新进教师的专业业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次,集中送教这个环节让我们有幸学习城区里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虽然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自身存在很多问题,但我们并不自卑,更不会气馁。因为优秀教师是我们终身学习和奋斗的目标。第二阶段的研课磨课活动可谓集思广益、意义深远。不同的人同上一堂课,听课的所有成员分学段、分小组对课程进行评议,最后小组推荐代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层次有好的,有不足的,好的而我们正缺乏的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不足的需要谨慎的地方也是我们需要留心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想如果这堂课是我上,我该如何上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第三阶段的成果展示课其实就是教学竞赛活动,活动的主体还是青年教师。学生需要竞争,老师同样需要。本阶段的活动给予了青年教师充分的平台,调动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我们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技巧,学习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那么后两个阶段正是我们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了,如果我们优秀,那就以实力证明我们优秀,如果我们还不够优秀,那么就向着优秀的目标迈进。

送教下乡活动简报 篇6

为了带动我县偏远农村学校不断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标的需要,给我南明中学教师提供直观的学习途径和有效的教学指导,服务于城乡教育一体化,同时让农村孩子感受县城优质教育资源,按照县教育局针对南明中学的“送教下乡”统一部署,4月13日,在县教育局曹安国副局长的带领下,县教育局教研室杨秀怀主任及其杨通刚主任一行,组织部分优质骨干青年教师赶赴我校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

4月13日上午,剑河民中和革东中学共5位县级骨干教师分别献上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共5堂示范课。同样,作为学习交流,我校也相应要求以上5个科目的教师各上一节探讨课,便于送教下乡活动组的指导

山西省“送教下乡”走出新路子 篇7

山西省“送教下乡”工作开展以来, 积极探索新路子, 创新农业职业教育的模式和改革, 促进了产业发展, 提高了农民素质, 得到了社会认可, 并为下一步更好地服务农民、培养农民, 找到了好的路子和突破口。

山西省从2009年开展“送教下乡”工作以来, 为了真正把这项工作做成一项民生工程, 做成一项老百姓欢迎、政府支持、社会满意的好工程, 省农业厅科技处提出, 在工作中要注重搞好五个结合, 即与当地产业相结合, 与农民的需求相结合, 与“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相结合, 与职能部门相结合, 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结合。第一批的三所学校原平农业学校、太原生态工程学校、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 深入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效果非常明显。第二批的六所学校, 从选点、布局, 到学员的组织, 到开班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第一批学校的做法, 有创新也有亮点。

尽管“送教下乡”的工作取得了好的成效, 但“送教下乡”仍然是一个全新课题, 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一是现在的初、高中生很少有人选择农业类专业;二是有限的农业类专业毕业生很少有人返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三是其他职业院校的毕业生, 也很少有人回到农村就业、创业, 即使回去也很难马上成为农村急需的科技带头人。如何解决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仍然任重道远, 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让送教下乡不再“涛声依旧” 篇8

一、列菜单,求适用

送教下乡首先要明确送什么,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突破与创新。

1.推出菜单。不同学校和不同教师群体,对于送教内容的需求和关切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更需要前沿的教改信息和理念,有的更渴求教学教研技能的培训,有的更欢迎名优教师的课堂观摩与研讨,有的迫切希望能在选择和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方面得到指点和帮助……根据这些情况,可以尝试推出“菜单式”的送教办法。自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语用型”课堂、“学为中心”的课堂、儿童阅读与国际儿童阅读素养研究(PIRLS)、课程评价改革等,成为小学语文教研的热点,送教下乡的内容可围绕这些热点精心选择,列进“菜单”。每学年初,由教研室将拟送教的主题和内容列出一个“菜单”,供市、县有需求的镇乡学校自主选择,然后统筹安排本学年的送教活动。

2.追求适用。送教的内容不仅要聚焦于教改热点,更要适用于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适用的才是最好的。笔者认为,除了传统的好课下乡和报告下乡之外,还应尝试以下几种新型的送教内容。一是项目规划。由学校或教师提出申请,教研室组织核心研究团队成员根据学校和班级实际情况,量身设计一学期或一学年的语文课程规划或实用性策略。可以是语文整体课程规划,也可以是某一项目,如低年级评价、班级教学建议规划,或提出三年级习作起步教学五大策略、高年级课堂小组讨论有效组织策略、说明文教学五大策略等。二是焦点访谈和实战示范。由教师提出教学中的疑难和操作中的困惑,与送教者对话交流,然后特别就某一具体话题进入实战性的示范与讨论。将传统早已命好题的送教变成在解决教师困惑的情境中演示研讨的送教。

二、大整合,建网络

明确了送什么,就要在怎么送上实现突破与创新。

1.横向整合。受时间、精力所限,教研室不可能频繁组织送教下乡活动。换一种思维,可以把组织开展的其他活动与送教下乡巧妙地整合起来。如教研室与普教科联合组织“师生共读一本书”优秀阅读指导课评比活动。打破过去全市性的教学评比活动通常集中在城区学校进行的惯例,在全市设立多个比赛片区,各个片区均安排在乡镇学校,便于周边的语文教师就近参加现场观摩。这样一来,课堂评比活动就与送教下乡活动有效整合在一起,辐射到镇乡的所有中小学。

2.网络覆盖。笔者认为,在送教活动中送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并不是给予和接受的关系,而是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关系,双方应当构成学习、研究、践行的共同体。教研室可以另辟蹊径,利用信息化时代的有利条件,积极探索和构建送教下乡的网络模式。如重点组建全市学科核心项目研修团队QQ群、全市学科教研大组QQ群。各镇乡小学学科教研组长再组建本镇乡学校教师QQ群。这样,以网络的方式将全市城区学校、镇乡中心学校、农村完小的教师联系起来了。QQ群的建立可以极大地方便全市城乡学校之间、不同教师群体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也可以极大地节省组织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成本。如笔者所在地区取消了小学一二年级的书面期末考试,对于已经习惯了考试评价的学校、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为此,教研室发动全市小语教研组长和核心项目研修团队成员从本校实际出发,自主设计低年级小语学业评价方案,并将方案上传教研室。教研室择优挑选有代表性的十来个方案上传至QQ群的共享文件夹,让大家相互阅看,比较讨论。这是一场在网络上进行的关于低年级学业评价方案的交流和讨论,其实也是一次城乡联动的“送教”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也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理念。

三、广猎人,再培养

以往送教者往往是少数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教师,这是不够的,要实现“谁来送”的突破与创新。

1.随处“猎”人。教研室每年组织的各类竞赛、评比、研讨活动很多。教研员一方面要精心组织和策划好各项活动,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平台发现各方面的人才和苗子。如:通过优质课评比活动发现教学设计有潜力、课堂应变能力强的苗子;通过论文评比发现会思考、会写文章的苗子;通过命题工作的研讨发现在教学评价方面有想法、有能力的苗子;通过课题申报和评审发现善研究、会做教科研的苗子。发现了方方面面的苗子就要想方设法把他们吸引过来,凝聚起来。

2.再度培养。发现苗子,目的是为了建设一支能够担负使命、引领教学、做出示范的送教队伍,这是一项需要静心和耐心来支持的长远支柱性工程。为了培养更多的名师,进一步壮大送教队伍,教研室要推出新的举措,组建市“核心项目研修团队”,采取个人申报、学校同意、教研室审定的程序进行组建。初定三年为一个研修周期,以项目研修为载体,发掘和培育研究型教师。研修成员采用“随时充实和自然淘汰制”,采取目标导向、专题培训、任务驱动、活动历练等多种途径进行培养。逐步将学科全市层面的一些常规性工作,放手给有能力的研修员去做,并加强常规工作的研究性,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加速成长。如每次的送教活动选定几个核心成员,从选题、选人到活动方案制定,让他们全程参与,活动的组织和主持工作也尽可能交与他们去承担。参与一次送教组织活动,实质上经历了一次深度的专业培训。此外,还可让送教者根据送教主题提出自己的意愿,教研室想方设法加强与外界的联系,送他们参加省内外各种高水平的教研活动。对送教者的精心培育既是借送教平台提升全市核心送教者的研究能力,也是在保证整个送教活动的质量。(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教研室)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篇9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典型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指导方式,将教研重心下移,面向比较偏远的山区乡镇;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整个活动中,教研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调研、教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发挥典型教师传、帮、带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有效促进送教和受教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新的课程改革,送教下乡活动效果显著。

一、 实现了送教者与看课者的双赢

本次送教两个乡镇-------吉洞乡和八会镇,语文五节,数学五节。两个乡镇的

名教师参加了观摩。课上送课教师精彩示范引领,课后教研员精当的点评,同时改变“一言堂”的局面,看课者也积极参与研讨,送课教师与教研员针对困惑的问题,做了具体的指导、热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为教师充电。

通过送教活动同时还历炼了一批年青教师,送课者深有感悟,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自己的机会,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专业化的成长。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语文学科孙轶老师积极投身于语文课程改革,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探索出预习——汇报课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曾经多次送教,课后,她非常激动地说:“我想看看我的教学思路借班上课能不能行得通。”经实践检验,她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扎实有效的训练,体现了开放的语文教学意识,在乡镇学校,面对陌生的学生不但可行,而且效果不错!这无疑坚定了她本人的研究信心。语文科的陈立贺老师是第一次送教下乡。为了更好的把课上好,她多次和教研员沟通、研究,反复修改教学方案。在李鹤老师的指导下,终于上了一节原生态的、具有新理念的、基层教师能学得来的、有一定高度的阅读课。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

数学科金玲、唐丽媛和徐岩三位教师在翟金环和李春凌两位教研员的精心指导下 出色地完成了本次的任务。

送教下乡活动为乡镇学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学习过程中共同提高着。

二、、提高了教学观摩课的可信度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对示范课表示怀疑,认为示范课就是表演课。为此我们加强了对示范课的指导,使教学设计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师不受条件的限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多媒体同样能上好课。参与看课的教师真切地意识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观条件的差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语文学科沙岭中心小学陈立贺老师执教的三年级阅读课《陶罐和铁罐》,由于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周到。所以,教师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都会唤醒学生的学习的潜能。语文学科沙岭中心小学孙轶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阅读课《小狮子爱尔莎》一课。语文新课标第二学段(3——4年级)关于的阅读训练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词句训练是四年级年段训练

的重点。 “你是从哪个具体的词句看出来的?”和“看你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狮子的可爱。”的提问,紧扣年段训练重点。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紧紧围绕结合课文词句,理解爱尔莎的特点展开。这两问环环相扣,统领学生对全文主要内容的学习,引领学生展开整洁课堂的学习活动。在学生合作中,老师深入到小组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接着各小组进行汇报,学生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谈,学生通过“滴溜溜直转”“把我扑倒在地”“张开嘴让我看”等词体会到了文中的小狮子是一只可爱、乖巧、懂人性、淘气、可怜……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评,扩展学生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示,享受审美乐趣。再通过课前对狮子的印象与书中小狮子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小狮子的关爱之情。最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给小狮子的话写下来,训练学生写的能力。

三、 送教教师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学的践行者,更是教学的研究者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的课程视野开阔了,教师学会思考了,教学研究意识也蔚然成风。

孙轶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这样写到:“这节课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课堂提问。教学中过难的问题,要求过高,学生难于回答,失去作答的信心;过易的问题学生学起来没劲。只有哪些学生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才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通过课前几分钟的观察,发现山区的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就及时调整了教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对小动物的认识和看法来谈,再结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情,敏锐地发现、灵活的设计一些学生解答有难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在体现师生互动方面配合的比较突出,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习,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的独立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

课后的教研员李春凌和李鹤两为老师从课堂教学模式、课标的体现、动态教学的生成、课堂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启迪了教师的思维,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

四、 送教教师的献身说法,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献身说法,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习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语文学科首山乡中心小学马晓晶老师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了如何“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如何在“实现师生与文本的对话”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了认识。抽象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教学行为。

=数学学科金玲老师以尊重儿童个性、活跃儿童思维著称。她送教年级一课时,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时空,注重儿童知识的形成过程。观摩者不约而同产生共鸣:“在金老师的课堂上,根本就区分不出谁是学困生。” 唐丽媛和徐岩两位老师,她们分别送教的年级和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的课堂上,教者时时刻刻把儿童推向主人翁的地位,为儿童提供“做数学用数学”的机会,体现的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本次送教下乡为广大山区教师提供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理念的

发展空间,实践证明送教下乡活动是提高偏远地区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五、因地制宜开展送教活动,凸显实效性。

由于地域差异,校际间的教育资源不尽相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基层学校解决实际问题,是教研员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一个内容。

本次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认真筛选送教骨干教师,我们不是简简单单的上一节课就草草了事。在送教之前,骨干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并针对具体的送教地点,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不用多媒体的尽量不用,而且在教学之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都在首山一小、二小做了试讲,做到心中有数,用教师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得来的方法,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上的支持。

送教下乡活动方案 篇10

一、活动形式

1.本次“送教下乡”活动,由县电教馆主办。选拔正阳县第三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课大赛中特等奖获得者及特邀名师,组成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课”名师团承担。采取上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的形式,划分片区开展活动。

2.活动安排:

(1)上午分组观摩“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示范课”。中学组在片区中心校观摩,小学组在片区中心小学观摩。

(2)下午集中在中心学校研讨,由送课教师就“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课”教学设计进行专题讲座。

二、活动地点

乡镇活动划分五个片区,括号内为各片区参与学校。城区另行安排。

片区一:汝南埠 (岳城、油坊店)

片区二:王勿桥 (西严店、雷寨)

片区三:铜 钟 (大林、大二)

片区四:永 兴 (吕河、阮店)

片区五:彭桥 (皮店、陡沟)

片区六:熊寨 (兰青、梁庙)

片区七:袁寨 (寒冻、付寨)

三、活动时间

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各片区另行通知

四、活动要求

1、各中心学校分别选派中学、小学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各4-5名教师参与,由中心学校分管小学教学的副校长和中学教务主任带队参加活动。参会人员名单于9月30日前以电子稿报县电教馆,(邮箱地址:zyxdjg@163.com)。活动期间不准缺席顶替。

送教下乡活动反馈 篇11

一、研究背景和过程

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大批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农民相继转移到城镇和二、三产业就业,留在农村务农的农民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大致可分为职业农民和兼业农民两大类型。职业农民也叫专业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并以务农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职业农民收入一般较高,有些不亚于外出务工和经商,相对比较稳定。新型职业农民是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承接者和使用主体,是未来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支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是立足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新变化、着眼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重大部署。因此,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战略任务。对此,我们立足夏邑县农广校进行了认真地探索和研究。

夏邑县农广校是全国农民培训和全国农民中职教育百强示范校。从1991年开始,该校面向全县农村,以培养农民技术骨干为目标,开展了“绿色证书”教育工作,20多年来从未间断,经历了试点阶段、全面实施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进入培训指导和产业服务阶段,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主要是围绕产业进村举办教学班,实行培训、示范、推广、服务一体化,累计培训农民80367人,培养了一大批农民技术骨干。2006年以来,该校按照“绿色证书”教育的思路和模式,又连年承担了国家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选择培训示范村开展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累计培训新型农民6660人。2010年以来,该校在河南省农广校的支持下,借鉴“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经验,开展了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进村试点工作,两年间在11个高效种植专业村开办了11个中专学历教学班,注册职业农民545人,教学实践成效显著。研究表明:夏邑县农广校从培训农民技术骨干、到培养新型农民、再到针对职业农民开展中职学历教育20多年的农民教育实践,形成了“围绕产业,进村开办中专班;送教下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成功、有效模式。

二、基本思路和做法

(一)该模式的基本思路

1. 专业设置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按照“围绕市场选产业,根据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办学思路,紧紧围绕发展农业支柱产业的需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从当地实际出发,设置专业,确定教育培训内容。寻求与专业村的合作,围绕专业村发展设置专业,讲求“实际、实用、实效”,农民种什么,就办什么专业;农民养什么,就办什么专业;出现了什么专业村,就办什么专业;什么专业前景好,就办什么专业。

2. 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和生产实际相结合。课程设置,在目标上,要符合中专的要求,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让学生掌握该专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达到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标准;在实践上,要尽力满足学员从事生产、生活和学习的需要,提高综合素质。一般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和技能实践环节五个模块。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员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内容要达到中专标准,采用统编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使学员既学到理论知识,又学到技术和技能,达到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双提高。

3. 教学班进专业村,以适龄职业农民为生源。根据职业农民的特点,为方便农民学习、降低农民学习成本,按照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根本方针,把教学培训班办到专业村。以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职业农民为教育对象,重点招收村组干部、村组后备干部、种养大户、农村专业户、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和农村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组织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把种植专业课堂搬进田间地头,把果树专业课堂搬进果园,把蔬菜专业课堂搬进温室和大棚,把养殖专业课堂搬进养殖场,使学员不出村就能学到致富技术,就能找到指导教师,实现人才培养进村。

4. 教学工作既要规范化开展,又要符合农村和农民的实际。进村对职业农民进行中专学历教育,教学管理要规范化,做到“六统一”,即统一教育规划、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调配教师、统一考试考核。严格执行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狠抓自学、视听、面授、辅导、作业、实验实习、考试考核等教学环节的落实。根据村里生产实际确定教学时间,做到半天理论教学,半天技能实践教学。教学必须符合农村和生产实际,既要完成学科导向教育的教学任务,又要照顾职业导向的技能教育。教学培训内容与动植物的生长周期同步。教学形式可灵活多样,实行集中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现场直观教学相结合、理论讲授与指导实践相结合。还要注重适时搞好技术培训,根据农时季节、生产实际和农民需要增加实用技术培训内容。

5. 实现教学、示范、推广、服务一体化。夏邑县农广校坚持按照“选好一个专业,办好一个教学班,搞好一个生产示范点,培养一批科技骨干,扶植一项支柱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思路开展办学工作,不仅把教学班办到村,而且还在村里建示范基地,搞实训,抓示范。教师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一边搞好教学,一边指导学员建立并搞好教学生产示范点,教师在示范点上进行实践操作,做给学员看,指导学员干,使学员学有教师、看有样板、干有技术,达到“干中学、学中干”。同时教师还指导、帮助学员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新模式,加强对学员的信息服务、技物结合服务等,从而把教育培训、生产示范、技术推广、相关服务融为一体,达到“办一班,兴一业,富一方”的效果。

6. 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确保办学成效。夏邑县农广校加强与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联系,实现县、乡、村三结合,聘请乡、村有关干部参与教学管理,利用村委会设置教学班,整合有关资源服务教学工作。健全与“送教进村”相适应的管理机制,落实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学员、教师有章可循。对教师和班主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班主任首席负责制,保证教学班日常工作正常运转。加强督导考核,成立教学督导检查组,经常深入教学班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教学管理、学员管理等情况,督导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该模式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1. 选好专业村。选择产业特色突出的专业村(社区)办班。教学班所在村要有基本的教学条件,有教室、有桌凳;要有涉农的主导产业,最好是技术含量要求高的高效产业;要有在家务农的青壮年农民;要有愿为村民办好事的村委班子。根据村的主导产业,一个村举办一个专业。

2. 选好学员。在招生对象上把握3个原则,一是有学习愿望,二是有学习能力,三是具备学习条件。主要动员从事农业专业生产的青壮年职业农民参加学习,要求文化程度不低于初中,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并通过测试择优录取。对未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农村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应首先作为教育对象,积极动员参加学习。

3. 选配好班主任。进村举办中专班,由班主任主持日常教学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选配工作积极性高、事业心强、能吃苦、认真负责、年富力强的办学人员担任。为确保搞好教学班工作,还聘请有威信、工作积极的一名村干部任副班主任,协助学校选配的班主任搞好教学班日常管理工作。

4. 组建好教学班。首先要固定教室,布置好教室;其次建立班委会,成立学习小组;还要建立、健全并公布各项规章制度,狠抓落实。每学期初要举行开学典礼,平时注意召开班会,确保教学班日常工作正常开展。

5. 选配好教师,确定适宜的教学模式。选配讲课能力强、技术操作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又要突出特色,按照教学、示范、推广、服务一体化的模式和教学、培训、指导规范化的要求实施教学,做到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践教学并重。

6. 健全管理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对班主任、教师实行岗位责任制,落实《例会制度》;对学生落实《教学班管理办法》、《学生守则》、《考勤制度》、《考试考核制度》、《学员学习制度》、《学用结合制度》等规章制度。实行制度化管理,并引入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和学员双方的积极性。

三、主要成效

1. 提高了职业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新型职业农民。夏邑县首届涉农全日制中专班注册198名学员,完成了两年理论学习后,普遍认为思想观念得到转变,业务素质、综合素质、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也明显提高,确实成为名符其实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和带头人。

2. 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教育培训提高了农民接受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受训农民积极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在这些学员的带动下,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普及,目前夏邑县小麦良种覆盖率在98%以上,玉米良种覆盖率达100%,主导品种配套技术推广普及率达10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将近40%。

3. 有效推动了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和“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形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据调查统计,夏邑县首届注册的198名学员中,入学时197名是职业农民,1名是刚毕业的学生,其中从事大棚蔬菜生产的134名。两年后的今天,198名学员全部务农,其中从事大棚蔬菜生产的达到184名,占学员总数的92.9%,比两年前增加了25.2%。这些学员的大棚蔬菜面积都有所增加,由原来的684亩增加到目前的988亩,蔬菜的每年亩纯效益均达到1万元以上。学员中种植大户由入学前的12户,发展到现在的58户。办班4个村的蔬菜面积由办班前的1422亩,发展到目前的2560亩,并带动周围村发展大棚蔬菜生产,大棚蔬菜成为该乡显著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特色支柱产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

4. 提高了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送教进村”有助于在农村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消除一些陋习,改善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貌。同时,学员走上发展农业生产致富的道路,让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看到了农业的希望,从而吸引一些外出打工农民回乡学技术就业务农,可有效地解决“谁来种田”这一问题。

5. 扩大农业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有效促进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与难点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国家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但农村职业教育仍然是个薄弱环节,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的比例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数,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农业类专业尤甚,农业中专的学校数、在校学生数越来越少,更存在招生难、专业设置滞后、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因学生来源复杂而不能有效组织教学等等突出问题。进村举办农业中专班,做到专业和产业对接,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促进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农广校夏邑县分校 王留标

送教下乡活动反馈 篇12

关键词:国培计划,送教下乡,特点

由宝鸡教育学院与凤翔县教育局、凤翔县教师进修学校联合承办的“国培计划” (2015) ———凤翔县教师送教下乡培训项目于10月31日启动, 12月11日结束。 本次培训的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效果良好。

本次培训能够顺利实施, 并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 有效确保项目实施

由于“送教下乡”是我院承担国培工作以来的一个新项目, 培训的形式由以往的集中培训转换为送教到乡镇, 培训实施难度增加。 加之, 培训工作由我院与凤翔县教育局、凤翔县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实施, 难度进一步增加。 面对这一现状,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 项目启动前, 学院领导与凤翔县教育局及凤翔县教师进修学校相关负责人多次召开专门会议, 就培训管理、课程设置、专家授课和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沟通、协商, 最终达成共识, 从而确保“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的顺利启动。

2.合理选点, 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

根据国培送教下乡项目的要求, 培训应采取“分区划片选点”的形式, 但是考虑到凤翔县的实际, 本次培训共走访凤翔县柳林镇、陈村镇、横水镇、南指挥镇、田家庄镇、糜杆桥镇、范家寨乡、彪角镇和石家营镇9个乡镇共计23所中小学及幼儿园。通过走访不同的学校, 不仅有效地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更有利于学员对于其他学校的校园文化、 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进行学习了解, 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3.规范管理, 有力保障培训效果

为了切实做好送教下乡培训项目, 学院专门成立由四位班主任组成的项目管理组。 组长由中层干部担任, 管理组人员培训期间全程跟进, 主动了解和反馈参训教师的学习、生活情况, 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凤翔县教师进修学校积极配合项目管理组工作, 为每个班级配备班主任一名。 班主任负责学员考勤, 每天至少考勤两次, 并对考勤情况认真做好记录, 对多次迟到早退的学员提出批评, 缺勤累计达到或超过12课时的, 取消其培训资格并予以通报。 严格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培训效果。

4.任务驱动, 有效保证培训质量

为了切实做好本次培训, 确保培训质量, 项目组要求每位参训学员在培训期间要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要求每位学员在评议课环节都要积极踊跃发言, 班主任做好记录, 并要求学员在培训结束时完成培训总结1篇和教学活动设计1篇。 培训总结要紧密联系本次培训, 将培训所形成的影响通过总结的形式予以表达。 明确的任务有效确保了培训质量。

5.课程设计紧扣课堂教学实际

在课程安排方面, 严格按照国培计划对“送教下乡”项目的需求, 注重培训实效, 设置合理的培训课程, 课程内容紧扣课堂教学, 涵盖师德修养、专业理念、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教学设计、教师专业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评价反思等方面。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设计满足了学员的培训需求, 确保了培训质量。

6.专家遴选紧贴课堂教学一线

参与本次“送教下乡”培训的授课教师共有84人, 其中省级教学能手30人, 市级教学能手29人, 培训团队成员24人。 无论是进行同课异构的培训团队成员, 还是进行名师示范课展示的省级教学能手, 还是进行专题讲座的一线骨干教师, 在培训过程中都能够精心准备授课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积极与学员进行交流互动, 将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传递给参训学员。 培训团队紧贴教学一线, 确保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

7.弱势学科集中研修强化技能

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好音乐、体育、美术等弱势学科培训, 结合凤翔县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教育教学实际, 采用集中培训的形式, 合理安排培训课程, 通过听中小学音体美优秀教师的示范课, 参观高新中学、高新一小两所学校的音体美部室设置, 聆听音体美省级教学能手的专题讲座, 为处于弱势学科位置的音体美教师指明了发展方向, 达到了本次培训的目的。

8.配合到位, 保证培训有序推进

“送教下乡”项目是一个多方参与实施的培训项目, 要求各参与方配合必须到位, 否则培训无法顺利推进。 学院领导带领项目管理成员多次深入凤翔县教师进修学校就培训事宜进行沟通, 就培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交流, 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项目启动实施后, 学院项目管理组与凤翔县教师进修学校管理人员相互配合, 使得“送教下乡”培训项目高效、有序推进。 正是学院与凤翔县教育局、凤翔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有效配合, 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本次培训在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的同时, 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一是按教育部送教下乡两年周期的培训计划, 县区乡村教师的后续培训规划和全覆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乡村教师资源分布不均衡, 总体来说, 初中、小学教师充足, 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

三是乡村小学科教师的人数少, 分布散的情况, 对培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提以下改进建议:

一是希望项目县区加强与培训单位联系、协调, 通过市、县培等形式做好后续剩余乡村教师的培训工作。

二是按照培训计划分配人数, 根据学科教师分布, 大学科在乡镇培训, 小学科采用相对集中培训。

参考文献

[1]黄耀.关于“送教下乡”活动策划的有效性思考.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08-20.

[2]楼淑建.如何激活“送教下乡”的“造血功能”.教学与管理, 2015-01-15.

送教下乡活动学习心得 篇13

苏木乡靛池学校

程威

今天有幸和许多老师坐在一起,聆听王芳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

王芳老师是市教学标兵,她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标如何创新性实施,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分享。听了王老师的分享,使我认识到只有认真研读掌握课程标准,才能准确把握教材,科学实施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短暂的休息后,王老师又上了一堂观摩课《去年的树》,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感情自然代入,得出了“珍惜友情,信守诺言”的中心。她的课堂,对学生是不吝啬表扬的,也许是坐姿也许是声音或者学习态度方面,学生们都是自信满满。教育就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一堂课关注一两个学生甚至一个学生,让他感觉到你的重视,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会有存在感。一堂课花在学生身上五六分钟,也许会影响他五六十年。

我们都知道,语文的教学重在写字,阅读与写作,平时的教学中,我虽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但忽视孩子要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而王芳老师却能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引导孩子一遍遍地读,由开始的生疏,到最后的声情并茂!我深深地体会到课文无需老师过多的解剖分析,孩子自己都能有所感悟。

送教下乡活动安排 篇14

各小学:

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7全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集合我镇各小学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为做好送培下乡培训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主题

新课程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二、培训目标 总体目标

全面提高我镇各小学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具体目标

1.通过名师的示范引领,加深我镇教师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理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和职责的转变,提高其对新形势、新理念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通过省级名师和当地教师“同课异构”的主体研修方式,聚集真实课堂的实践性环节,发展我镇教师的开放性、多元化思维,有效提升其驾驭课堂的教学实施能力。

3.结合“同课异构”的主体研修方式,开展现场诊断、评课、议课等参与式活动,增强农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行动观察、自我反思、感悟体验、行动设计等有效教研的专业引领能力。4.搭建名师、教研员、我镇教师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成长经验分享,解答教学疑惑等研修方式,促使我镇教师主动规划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提高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能力。

三、培训对象、分析及培训时间、地点 培训对象:我镇各小学幼儿教师

对象分析:参加培训人员为我镇各小学、幼儿一线教师。经需求调查分析,部分教师存在教育教学理论相对匮乏,教学实践经验缺失,知识更新缓慢,获取信息的渠道少等问题。他们对在新教育理念下该如何去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存在较大的疑惑和渴求。

解决思路:针对我镇小学、幼儿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此次送培下乡培训项目,使我镇教师有机会近距离,面对面的同各级教研员、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愉悦、深入、开放、多元的思维碰撞分享。

上一篇:国际大酒店培训计划下一篇:花开三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