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方案

2024-11-03

送教下乡方案(精选12篇)

送教下乡方案 篇1

送教下乡活动方案

各乡镇和学校要把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作为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要安排专人负责送教下乡活动的组织管理,确保送教活动收到实效。

1、切实明确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认真做好过程管理,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精心准备,保证质量。送教下乡,是骨干教师展示风采,传送经验,提供示范的有效途径,参加送教下乡的骨干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业务水平,为广大农村教师提供优质服务。骨干教师参加送教下乡活动情况记入骨干教师培养档案,记入教师农村支教档案。送教单位要积极为送教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方便,保证送教质量。

2、明确送教任务。对前来我校送教的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的讲课、说课,同学科教师、学校领导和教研员进行评课、研讨,此活动每学年期不得少于两次,每次不得少于两科。认真组织,确保效果。各乡镇和学校要按照县教育局统一安排,组织相关学科教师按时参加培训活动,安排好本校学生(不允许停课),积极完成培训任务,并做好返校后的成果运用。

3、实施新课程,宣传新课改,为我校农村教学走进新课程发挥引领和促进作用。

4、送教的同时,就地趁势召开教学研讨会,开展新课程大家谈活动,营造研讨氛围,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锻造青年教师。通过说课、上课、评课等研讨活动,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让上课者与听课者都能受益,共同提高;

6、通过城乡教师实行零距离的交流,融洽工作情感,增强活动的服务意识,从而使我校老师团结一体,昂扬向上的良好态势。

7、为教师们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更快地成长。学习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通过示范课、专题点评、互动点评,引导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搞好总结,推广经验。活动结束,培训部要及时跟踪调研,收集参训教师的意见,确保培训效果;各乡镇和学校要结合送教下乡活动,联系本地实际,认真开展训后跟踪培训,发现典型,并做好总结,以便及时推广经验。

8、送教教师要做好材料的整理,上交一份文本材料。

送教下乡方案 篇2

但是目前的“送教下乡”活动多存在形式单一、形式主义、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形式单一主要表现为仅依托“送课”形式来组织活动,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为完成任务而组织活动”,鉴于这两种情况长期存在, 所以送教下乡活动效果多不明显,甚至非常不明显。

那么, 送教下乡如何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呢? 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科学设计。

一、 送什么

送教下乡, 必须先深入送教的接受方进行调研, 弄清楚接受方的教育需求及要求。唯有如此,送教内容才能真正得到受教方教师欢迎。当前,每所学校或每个教育区域所需要的教育扶促项目或内容多不相同。有的学校缺的是先进教育理念, 有的学校虽有先进教育理念, 但缺乏具体操作技术, 有的学校则可能既缺乏先进教育理念,又缺乏操作技术。同是缺乏操作技术,情况也不尽相同。但送教者在送教时多是根据自己的专长或喜好来确定送教内容。为此,笔者觉得,送教方在送教之前必须对受教方进行调研, 以了解其具体教育需求。不经调研,盲目地“送课”,多会造成“送的”不是受教学校教师“想要的”。在这种情况下, 送教方只能在形式上达到“送教”之目的,真正的“送教”目的或效果很可能无法实现。

“送教下乡”关键是送教育理念及教育技术。教育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思想, 也是教育的灵魂,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向受教学校教师传递先进教育理念及教育技术应该成为“送教下乡”的主要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何实现有效传递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笔者觉得,通过开设示范课或观摩课的形式,并辅以讲座加以诠释,可使受教者完全理解送教者所要传达的理念与思想,也可让其学会教育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技巧。如果“送教下乡”仅以课的形式“送教”, 则很难达到“送教”之根本目的。“送教下乡”重点是送教学经验与教育技术。笔者觉得,当前乡村薄弱学校缺乏的不只是教学硬件,最缺乏的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教育技能的教师。要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研部门可依托“送教下乡”这一平台来逐步实现。在送教活动中,送教者应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或案例, 从教育技术层面加以诠释,以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二、 怎么送

为真正达到“送教下乡”活动的目的,笔者觉得,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1.开设示范课、观摩课

送教者接受送教任务后必须精心准备,反复酝酿各个教学环节及整理贯穿其中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广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研究性学习”贯穿于教学始终,并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要真正为乡村教师送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或途径。

2.开设业务讲座

授课只是送教活动的一个环节,完整的送教活动,必须包括理念与技术的诠释。要结合所授课诠释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技术使用问题,能真正让听课教师学到教育技术与技巧。以案例诠释理念与技术是最为有效的送教形式。示范课、观摩课需配以专题讲座或深度评课,这样有助于听课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内化,使之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

3.持续或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一次送教下乡不可能一下子解决乡村教师所有问题。因此,送教下乡活动应持续、定期开展。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改变乡村薄弱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教育技术差距,实现城乡教师教育技术与理念均衡发展。

三、 由谁送

“送教下乡”时必须精选一些思想开明、作风正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能将自己教学技术与理念诠释清楚、一线教师公认的优秀教师来承担送教任务。送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送课。当前,有些送教组织者多认为送教活动就是送课。送教应包括送课及授课理念、教学技术等完整的诠释。当前的骨干教师、名师遍地都是,活动组织者一定要甄别清楚,选对选好送教者,否则,送教活动的真正目的便难以达到。

“送教下乡”不能走秀 篇3

但是目前的“送教下乡”活动多存在形式单一、形式主义、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形式单一主要表现为仅依托“送课”形式来组织活动,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为完成任务而组织活动”,鉴于这两种情况长期存在,所以送教下乡活动效果多不明显,甚至非常不明显。

那么,送教下乡如何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呢?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科学设计。

一、 送什么

送教下乡,必须先深入送教的接受方进行调研,弄清楚接受方的教育需求及要求。唯有如此,送教内容才能真正得到受教方教师欢迎。当前,每所学校或每个教育区域所需要的教育扶促项目或内容多不相同。有的学校缺的是先进教育理念,有的学校虽有先进教育理念,但缺乏具体操作技术,有的学校则可能既缺乏先进教育理念,又缺乏操作技术。同是缺乏操作技术,情况也不尽相同。但送教者在送教时多是根据自己的专长或喜好来确定送教内容。为此,笔者觉得,送教方在送教之前必须对受教方进行调研,以了解其具体教育需求。不经调研,盲目地“送课”,多会造成“送的”不是受教学校教师“想要的”。在这种情况下,送教方只能在形式上达到“送教”之目的,真正的“送教”目的或效果很可能无法实现。

“送教下乡”关键是送教育理念及教育技术。教育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是教育的灵魂,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向受教学校教师传递先进教育理念及教育技术应该成为“送教下乡”的主要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何实现有效传递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笔者觉得,通过开设示范课或观摩课的形式,并辅以讲座加以诠释,可使受教者完全理解送教者所要传达的理念与思想,也可让其学会教育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技巧。如果“送教下乡”仅以课的形式“送教”,则很难达到“送教”之根本目的。“送教下乡”重点是送教学经验与教育技术。笔者觉得,当前乡村薄弱学校缺乏的不只是教学硬件,最缺乏的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教育技能的教师。要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研部门可依托“送教下乡”这一平台来逐步实现。在送教活动中,送教者应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或案例,从教育技术层面加以诠释,以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二、 怎么送

为真正达到“送教下乡”活动的目的,笔者觉得,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1.开设示范课、观摩课

送教者接受送教任务后必须精心准备,反复酝酿各个教学环节及整理贯穿其中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广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研究性学习”贯穿于教学始终,并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要真正为乡村教师送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或途径。

2.开设业务讲座

授课只是送教活动的一个环节,完整的送教活动,必须包括理念与技术的诠释。要结合所授课诠释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技术使用问题,能真正让听课教师学到教育技术与技巧。以案例诠释理念与技术是最为有效的送教形式。示范课、观摩课需配以专题讲座或深度评课,这样有助于听课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内化,使之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

3.持续或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一次送教下乡不可能一下子解决乡村教师所有问题。因此,送教下乡活动应持续、定期开展。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改变乡村薄弱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教育技术差距,实现城乡教师教育技术与理念均衡发展。

三、 由谁送

“送教下乡”时必须精选一些思想开明、作风正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能将自己教学技术与理念诠释清楚、一线教师公认的优秀教师来承担送教任务。送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送课。当前,有些送教组织者多认为送教活动就是送课。送教应包括送课及授课理念、教学技术等完整的诠释。当前的骨干教师、名师遍地都是,活动组织者一定要甄别清楚,选对选好送教者,否则,送教活动的真正目的便难以达到。

总的来讲,“送教下乡”是一种利己又利人、利校又利国的有效教研活动。鉴于此,笔者认为,当下各级教研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认真做实、做深这项工作,要务求实效,不能走秀。组织者要提前规划,精细组织,做到以受教方教育需求确定送教内容,以送教内容选拔送教人,绝不能以骨干教师、名师或其他优秀教师的专长确定送教内容或盲目送教。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总结与反思活动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乡村学校及教师要积极、主动联系教研主管部门或单位,要变上级主动“送教”为乡村教师主动“要教”。唯有送教内容真正具有针对性,活动才能有效果,或效果才能更好些。

送教下乡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时间

xxx2年11月9日(周五)

二、活动方式

1、示范课:由八开中心校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

2、校本活动由和平小学教师执教常态课。

3、全乡各校点负责人。

4、交流互动

(1)八开小学示范课执教老师说课、谈课后反思,对示范课进行分析点评。

(2)和平小学常态课执教教师谈教学思路及课后反思。

(3)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交流互动。

三、活动安排

1、地点:和平小学。

2、送教下乡人员安排: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3、授课、听课安排。

本次送教下乡活动分为语文(英语)组、数学组同时进行。语文组成员:胡官辉、吴春卯、廖庆录、杨胜远、潘文静及和平辖区语文老师;数学组成员:毛正云杨胜豪 姚本良 潘留恒及和平辖区数学老师。和平小学教师,送教教师、教研员、教研组长分学科听课。和平小学领导或主管老师负责安排活动交流场地,以便于老师们的交流互动。

四、活动要求

1、本次送教下乡活动的执教老师需认真设计好本次活动的教学设计,确保本次活动的实效性。

2、各执教老师,根据上课内容拟好教案,并打印一式4份教案、说课教案。个人留存一份,一份交中心校存档,一份交八开小学教务处存档,一份交和平小学教务处存档。

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总体要求,以农村基层干部为重点对象,以政策理论和实用技术为重点内容,以增强党性、充实知识、提高能力为主要目标,创新培训手段,整合培训资源,改进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促进我市经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培训内容:

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党建知识、农村政策、实用技术、法律法规、领导科学等方面。乡镇党委可以根据市委党校提供的培训菜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自主选择培训专题。同时,乡镇党委也可以自主设计培训专题,“点名”邀请教师上门授课。

三、培训时间:

乡镇党委根据年初培训计划,自主确定培训时间。每年培训不少于2次,上、下半年各1次,培训学制宜长则长、宜短则短,一般不少于1天。

四、培训对象:

以乡镇机关干部和村干部为主,镇直部门干部、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农村种养大户、具有一定示范带动能力的农村党员和群众均可参加培训。

五、方法步骤:

1、组建培训专班。以党校专职教师为主,同时从具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市管优秀人才和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的乡镇干部、村主职干部中,由市委党校聘请一批政治素质好、专业功底深、表达能力强的`同志,担任“送教下乡”的兼职授课教师。

2、制作培训菜单。市委党校每年要根据教学计划和培训重点,设置若干培训专题,组织授课教师进行备课。聘任的兼职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自主设计培训专题。培训专题的教案和课件制作完成后,由市委党校统一制作培训菜单,包括专题名称、主要内容、主讲人等,印发各乡镇党委,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公开。

3、制定培训计划。各乡镇党委根据培训菜单,针对自身需求和忙闲时间,合理选择培训专题,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具体的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地点、培训对象等,并于上年底以前报市委干教办备案(今年是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的第一年,培训计划6月底前备案)。各乡镇党委也可以向市委党校事先提出培训专题或“点调”授课教师,从而进一步增强“送教下乡”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组织开展培训。乡镇党委根据培训计划,进一步与市委党校和授课教师进行联系和沟通。同时,布置培训场地,组织参训学员,严肃培训纪律,切实做好培训工作。每次培训一般要求在50人以上。

六、具体要求: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组织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既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有益尝试,也是转变干部作风、服务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乡镇党委和市直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尤其是兼职教师所在单位党委(党组),要在人力和物力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培训活动中,任何地方、任何单位不得收取培训费用。

2、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送教下乡”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及乡镇党委要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乡镇党委主要负责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场地、培训学员等具体组织工作。市委党校主要负责教学组织工作。市委干教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综合协调和跟踪督办。

送教下乡方案 篇6

第四届“送教下乡、科技助教”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镇教育均衡化向纵深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公平,提升偏远学校的软实力,按照王凤楼镇教育联区学年工作计划,10月、11月份,镇教研室将组织部分骨干教师深入基层学校,继续实施“送教下乡、科技助教”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制定如下:

一、组织形式和任务

由镇教研室牵头组织,两所中心小学(镇中心小学、小学)为送教基地学校,组建骨干教师团队到周边乡村学校送教,具体送教范围为:

(1)东片区以

小学为中心,覆盖范围包括

小学、小学、小学和小学,送教下乡重点为音、体、美、语文、数学等学科及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操作与实用。

县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

(2)西片区以

镇中心小学为中心,覆盖范围包括小学、小学、小学和小学,送教下乡重点为专家上课示范、经验交流和重要学科的教学探究。县第二实验小学老师

镇中心小学

数学课题组团队。

此次送教助教活动初步安排两轮,送教重点侧重于基层薄弱学科与多媒体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二、骨干教师团队

1、送教团队 领

队: 骨干教师:

2、中心小学送教团队 领队: 骨干教师:

三、送教时间与课程安排

2018年10月8日——11月30日 第一轮:2018年10月10日(星期三)第一组: 领队: 上午: 下午: 第二组: 领队: 教师: 上午: 下午: 第二轮:

四、送教形式和内容

1、骨干教师展示观摩课

2、送教团队与所在学校教师共同研讨交流、打磨课例;

3、现场指导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和操作。

4、总结基层学校存在我问题与困惑。

五、送教助教活动照片集锦

见照片

送教下乡方案 篇7

1 “送教下乡”的意义

“送教下乡”,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 开发程度严重滞后, 成为了制约新阶段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巨大障碍。

首先, 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迫切需要培养新型农民。与2001年相比, 到2007年, 我国粮食需要总量年均增长270万t, 从2008年到2012年, 需求总量年均增长1 400万t。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会进一步加剧粮食紧张。

其次, 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培养新型农民。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以上, 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5%, 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因此, 依靠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必由之路。

第三,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迫切需要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是家庭经营的基石, 合作组织的骨干, 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中坚力量, 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只有吸引、留住大批高素质农民, 农村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2 “送教下乡”具体做法

2.1 组强领导, 保障“送教下乡”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成立培养新型农民工作领导小组, 由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任小组组长及小组成员, 部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工作安排, 组建各级相应管理机构, 配备相应管理人员, 制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有关规章制度。下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工作办公室, 地点在教务处, 管理教学点及班主任, 安排教学人员, 实施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 是学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管理部门。

2.2 管理教学点, 规范“送教下乡”工作

教学点的设置根据学生的数量分布、生产经营专业化程度、区域产业结构等设置在县城、乡镇、村庄, 方便学员学习, 承办单位指定一位负责人, 50名学员指定一位班主任, 协助学校做好教学点的管理工作。定期召开教学点负责人会议, 以沟通信息, 交流经营验, 解决存在的问题

2.3 结合农村实际, 合理设置专业

为更好发挥“送教下乡”班实用性和实效性, 设置了农业经济管理和畜牧兽医两个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对象为现任农村两委干部或后备干部、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各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以及愿意投身农村基层管理的农村有志青年, 掌握农村基层管理部门、村民自治组织、中介组织、乡镇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行政管理及经营核算方面和知识能力, 使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真正担当起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和模范带头人。畜牧兽医专业招生45周岁以下的青壮年, 掌握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 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控, 动物繁育和动物养殖生产与管理等方面内容。

2.4 强化教师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由校内有经验的老教师和学校聘请校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组成, 通过问卷调查, 深入农村, 走访有经验的农民, 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 编制符合农村生产现状的乡土教材, 学校制定教师管理制度, 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 稳定教学秩序, 科学管理, 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 保证教学高质量完成。

2.5 学生工作管理

为推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工作, 增强学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服务意识, 规范学生管理工作, 保障学校和教学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制定学生管理制度, 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管理工作,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根据区域实际及生源分布, 本着就近, 方便学生的原则, 50人为一个班级, 每班设一个班主任。建立学员考核细则, 对学员课堂学习、出勤情况、作业、笔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考核。

3 “送教下乡”成效

3.1 提高了学员素质

农民通过送教下乡班的系统化学习, 学到了知识, 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自身素质。例如, 通过老师对法律法规切合实际生动的讲解, 懂得了哪些是违法行为, 哪些行为是不对的, 每次上完课, 学员都有很大感触, 受益菲浅。

3.2 促进了学员就业、再就业

通过教师专家的讲解, 学员掌握了大量的致富信息, 学到了技术, 有了经验, 促使他们改变原有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想法, 阔宽视野, 找到新的致富道路。

3.3 学校办学职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中等农业职业教育, 为“三农”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扎实专业技能的中等农业科技人才和劳动者。“送教下乡”办学模式的探索实施, 可以使学校更好地实现办学职能和培养目标。

3.4 实现农业中等职业学校和农民共赢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村人才培养供需严重错位, 矛盾明显。农业院校涉农专业生源不足, 学农的学生将来也不一定从事农业;另一方面,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而大批农村基层干部、专业户、返乡青年又没有适合的学习平台。“送教下乡”的办学模式, 就是在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人口相对集中的村镇设立教学点, 将农民需要的农业知识、技术送到家门口;办学点放在农村, 实践点设在田间地头;农闲时间集中上课, 农忙时兼顾学习和生产, 经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中职毕业证书。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以“农”字为特色的“送教下乡”的办学模式日趋完善, 学员的要求是我们授课的方向, 学员的满意和欢迎就是我们“送教下乡”工作者最大的欣慰。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 一定会不断受益于农业职业教育, 同时我们将继续努力, 更好的做好“送教下乡”教育教学工作, 确实将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摘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怎样改革和发展, 是关系能否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充分认识、深入研究“送教下乡”模式, 服务“三农”的现实意义, 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在农村生产一线“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 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科技致富带头人”。

关键词:送教下乡,职业教育,服务三农

参考文献

[1]王晓飞, 孙志河, 史帆.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送教下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7) :63-68.

送教下乡课要立足“乡土”味 篇8

一、挖掘学生熟悉的乡土资源激发兴趣

由于“送教下乡课”不是对自己所教班级进行的授课,教师与学生彼此陌生,再加上教师授课方式的不尽相同,课堂教学的“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既要拉近师生的距离,又要营造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所以,教者必须高度重视“送教下乡课”的引入和对学生信息资源的利用。

笔者听过一节《燃烧与灭火》的送教下乡课。教者授课并未从教材提供的演示实验入手,而是在充分挖掘学生熟知的乡村信息资源后,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上课伊始组织学生讲“火烧赤壁”的故事,以此引出“燃烧与灭火”的课题,又结合“火烧赤壁”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燃烧需要的条件,接着用诗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明了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教师通过故事,让学生顺利地掌握了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从故事引出课题到利用故事学习新知,教者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拓展,充分利用了农村学生熟知的信息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二、联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启发引导

对于“灭火”的新知识学习,教师更是别出心裁,她用彩笔将“灭”字的“一横”圈了起来,连听课教师也恍然大悟:不就是捂住火,盖住火嘛!也就是灭火的第一种方法: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中国汉字的魅力,此处被教师挖掘得淋漓尽致,形象生动而又富有人性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农村学生最熟悉的莫过于灶台做饭。烧水的时候,锅里的水溢出来有可能将炉火熄灭,教者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学生掌握了灭火的第二种方法。教师又启发学生:火烧赤壁时如果没有可燃物,会有这个千古流传的绝唱吗?至此,教师已让学生顺利掌握了灭火的三种方法。

这一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从火烧赤壁的故事入手,从汉字造型入手,从乡村学生日常生活入手,对原来的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将“燃烧与灭火”的知识于无形中传授给了学生,使学生终身难忘。

三、依据农村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要我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也就是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进行教学。

由于送教下乡课面对的是农村学生,虽然近几年来农村学校的设施设备有了极大改进,教师培训也如火如荼,可农村孩子的已有认知和表达能力与城市孩子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送教下乡课”一定要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进行备课。通过降低学习难度、控制课堂容量、联系学生实际等来进行教学,才能增强授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不同层面的教师得到不同层次的收获。

总之,只有“以生为本”,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不管是“城市版”的“燃烧与灭火”,还是“乡村版”的“燃烧与灭火”,我们的课堂都将释放出生活的精彩,绽放出生命的活力,也才能实现送教下乡的真正目的——使乡村教师的“教”与乡村学生的“学”都能得以提升。

送教下乡体会 篇9

兑镇小学付海红

在这次青年路小学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听了沈华麟老师的《太阳是大家的》课并且听了她的讲座《抓好文本 立足学生长远发展》,我自己也讲了一节略读课《永生的眼睛》。我体会到送教下乡不仅仅是讲一堂课,听一节课,课后的说课、评课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大课堂,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思索,一种提高。在评课时,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好的地方他们加以高度肯定,不足的地方又给予中肯的建议。还有许多让人深思的话语,使我豁然开朗,笑声中,我吸取了教训,在以后的上课,我总会注意不再让有被遗忘的角落,这种细致入微的评课,给老师提出了更具体的做法,更高的要求。说是送教下乡,其实对于送者和接受者,都是收获者。评课就像照多面镜,让我发现了自己平时上课中存在的问题,这为以后工作中得到及时改正。

送教下乡总结 篇10

为了提高村小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我们完小的孩子也能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4月22日,在市教育局的关于“送教下乡”号召及王小鑫校长大力支持下,镇中心小学教研室学科带头人一行对我校开展了“送教下乡 手拉手”活动。此次活动由中心小学汪校长亲自带队,教导主任张主任、教研室敖主任。重溪小学黎芸老师和我校教师罗时彬。他们带来了五年级的数学《最大公因数》、五年级语文《梦想的力量》二节课。课前老师精心准备,用活动模板、小卡片等“原生态的教学手段”给水口小学带来了清新的二节课。下午,敖主任与参加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席及村小各听课老师坐一堂进行了教学环节设计及围绕新课程特点的针对性互动活动。

会议上敖主任就这次送教下乡的意义及要探讨的问题发言。

首先感谢两位老师的精采的上课,本次活动的内容其中让我们值的深思的一点是。语文课教学中如何中处理教材,课堂教学当中的机智,方法指导。教学中如何处理机智。比如,我的课这样上,但学生出现情况,那就要换个方法搭桥,及时处理。会议上敖主任对罗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他强调,课上学生的读很重要。而罗老师让其中的一位同学读,且读的非常快。我相信那位同学肯定是位成绩挺好的同学,能读的那么的流利。但是,班上其它基础较差的同学我觉的他们肯定看都看不过来。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全班都小声的默读,这样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课文的初步学习。所以,关于这点。让一位成绩较好的同学快速读,没有照顾到大部份的同学。但是,罗老师的课在整体上而言,又上的十分精彩。课中同学们的读非常充分,对课文的剖析也很到位。

敖主任也对黎芸老师的课进行了总结性的点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辅导,在课上就要充分体现这点,要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加强学生回答问题的引导。学生错的一定要指正。如课上学生板书“15和20的因数”学生只写“

1、5”。这样写不行,而因该强调正确的写法是“15和20的因数:

1、5”,因为这才符合因数是有相对性的特性。

教导主任张主任也进行了总结,如罗老师的课上。课后问学生,今天的课后你学到了什么。生回答:“比平时认真好多。”

问:“你学会了什么?” 生:“没学会我还回答的来吗?”

可以看出,罗老师为上这节课准备的好多。教师问题多,一问一答。教师引导多,学生独立思考少,放不开。

汪校长也就罗老师的课发表讲话。罗老师的课学生读的较少(我认为)课中教师的讲解还是多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一位同学讲到“健康生命”是对的,你给否定了。课文重点是感受,这种帮助别人的爱心,而不是讲解课文,应从他实现梦想这三个步骤的过程,是什么给了他动力。黎老师的课上学生展示匆忙,黎老师很想教更多的方法,但又没有一个衙点。技巧,方法都是练出来的。

其它教师也都一一的对罗老师和黎芸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我校周校长就对罗老师的课进行评价。学生的基础很差,这点我是很清楚的。但我发现罗老师对待差生比较重视,符合现在教育改革的目标:“公平对待学生。”课堂结束的时候让学生都说说自已的梦想。结合实际进行谈论感受。

本次活动中我校教师受益良多,我们学了不少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起作一个非常好的指导作用。我想信,我校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能更胜任现在的教学工作。

对这次“送教下乡”的活动中。也引起我们全体教师的一些思考。

一、送教送什么的问题。如果仅把送教下乡活动理解为让城镇学校的一节优秀课到乡村薄弱学校去演示一遍、并想以此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话,那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根本目的来说,一般是很难达到的。因为这种杯水车薪的行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所以,我认为有效的送教下乡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送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层次本质和规律的观念,是教育的灵魂和根本性的指导思想,所以,向这些学校和教师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2、送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来的一种知识或技能,它往往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积淀,是教师的宝贵财富。所以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向他们传递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对于提高相对薄弱学校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整体教学水平,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送教学方法。如果把在送教下乡活动中传递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看作是一种理性的、抽象的行为,那么教学方法的传递应该是感性和具体的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教学方法是否先进、得当,将直接关系到教书育人的质量。所以,教学方法的传递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重头戏。执教老师要借用课堂这个载体,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直面听课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让听课教师从听课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感悟,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一点在本次送教活动中尤为突出。

二、送后的延续问题。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时间来说,一般是很短暂的,它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许多的问题。所以,要发挥送教下乡活动的最大效益,还必须做好活动后的延续工作,如被送教校领导要组织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让大家谈谈参加活动后的体会和收获,促使大家对活动精神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还可组织有关教师上一些尝试、创新课,把学到的、领悟到的东西进行具体实践应用真正达到送教下乡“送去一堂课,带动一个面”的目的。

绕二水口小学

送教下乡方案 篇11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甘肃省地处西部,经济落后,教育发展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长期不足,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全省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大农村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教育发展滞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务艰巨,农村教师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知识老化、教法陈旧,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全国教育发展的形势极不相称。

如何尽快振兴农村的教育事业,有效地为全省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输送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开展省级送教下乡教师培训活动是解决此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一、送教下乡的形成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开始由城市向农村逐步展开。各地按照教育厅《“八五”期间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要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也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但在向农村地区深入的过程中,遇到了与城市不同的情况,突出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是甘肃农村偏僻落后,信息闭塞,培训经费紧缺,教师外出学习或集中脱产培训困难较多,供学矛盾突出。

二是虽然条件艰苦,但广大农村教师仍热衷于教育事业,他们对现代知识的渴求更为迫切。

作为全员培训的继续教育,如何使占全省中小学教师总量2/3以上的农村教师受益,寻找一条推动农村、特别是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的。

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我省继续教育的重点,在借鉴城市开展继续教育经验的同时,采取特殊形式,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成立省级送教下乡专家队伍,开展农村教师培训,以推动农村继续教育工作。

二、送教下乡的基本做法

(一)确定适合农村需要的送教下乡内容

1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相对陈旧和落后,这是阻碍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迫切需要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这应该成为送教下乡的首要内容。

2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

农村闭塞,教育教学信息量较少,我们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尽可能地把全国、全省的教育教学最新信息和资料带给他们,把专家队伍教师个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有效的经验、方法传授给他们,增大他们的信息量,启发和帮助他们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期从整体上帮助农村学校的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现代教育技术

农村学校教学设备和音像资料奇缺,教师很难接触现代教学设施,教学手段相对落后,难以适应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重要内容送下去,把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趋势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带给基层老师,让他们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高农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4优秀教师的形象和精神

将送教下乡专家队伍教师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形象特征、教学风格等通过课堂教学、互动讲座展示出来,使其受到启迪,城乡教师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5新的培训方式

由于受地域、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地、县培训教师仅采用授课、播放录相等单一形式,效果不理想。省级送教下乡活动,通过优秀示范课、观摩教学、互动讲座和专家点评等一系列灵活、直观、有效的培训方法,引领教学新理念、新方法。使参训教师能够对照自己,找出符合自己教学的最佳思路,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建立专家级的送教下乡师资队伍

为了保证送教下乡的质量,产生良好的效果。需要组建多层次、多学科、高水平的送教下乡专家队伍,组建队伍时,一是选拔那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教育教学新秀等优质教育资源。二是注意学科分布,中小学各学科均有专家参加,三是注重送教下乡师资队伍自身的成长和提高

(三)选择有效可行的送教下乡形式

1按需送教

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资料短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较低。针对这种状况,专家组教师主要帮助他们理解课程标准,分析教材,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法,解决教学中最实际的问题。

城镇学校条件较好,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能力较山区教师强,专家组教师则惻重于把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城镇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尽可能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启发城镇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意识,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多类型送教

(1)专题讲座:邀请全省在学科教学中有威望、有研究、有造诣的专家进行辅导讲座。讲座有学科教学、教育教学改革动态、教材重点、难点分析,课堂教学方法的选用及改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经验介绍、班主任工作、师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内容。

(2)示范课及观摩教学:邀请参加全国、省、市优质课大赛并获得奖项的中青年教师在当地进行现场示范课和观摩教学活动,并由随行的专家进行课后点评,使观摩教学听课的教师从中受到启发和帮助。

(3)听课、评课;当地优秀教师上完示范课后,专家组教师进行评课。评课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设计、教师素质、媒体使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评议,优点讲足,缺点讲透,再由专家组的教师重新上观摩课或播放优秀录相,使听课教师从观摩对比中找出差距、找到方法,同时。专家也从中发现“苗子”,结成“一帮一对子”,建立联系。帮助其成长,为当地培养骨干教师。

(4)互听、互评:根据当地的教学实际和需求,按照教学进度,确定一节研究课,由专家组教师和当地教师分别在同一个教学班进行授课。邀请当地教研部门、学校校长、教师和专家组教师共同进行听课、说课、评课等活动,教师先自评,再教师互评,后专家点评。从研究观摩对比中找出双方在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的优点和不足。

(5)交流座谈:专家组教师与当地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相互提问,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制定出目标,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这样,不仅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而且交流了

感情,增进了友谊。

3多层次送教

省级送教下乡活动一般在县、区进行,地、县教育行政部门也分别组建了各自的送教下乡队伍,将省级送教下乡专家组送去的经验、信息及当地的特色方法,再分别送到边远贫困的乡、校,逐层向下推广延伸,这种省、地、县三级送教下乡的培训形式,已在不少地、县形成,并逐步开始向制度化、规范化过渡。

三、送教下乡的反响及效果

几年来,根据需要我们选调百余名专家教师行程数万公里,先后赴天水、定西、平凉、白银、甘南、临夏、陇南、庆阳等八个市区的20多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少数民族县开展送教下乡、巡回辅导活动,有数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接受了培训,其中参加辅导讲座的教师一万七千余人,参加观摩教学及评课的教师近三万余人,并帮助当地培养60余名教学新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反响一:农村教师普遍认为,送教下乡活动符合甘肃省情,适合农村。,它充分挖掘开发了全省优质教育资源的潜能,解决了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难题,是立足“本土”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一条快捷、高效的培训路经。从长远来看,不仅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而且还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反响二:送教下乡活动是快速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素质的一种好办法。农村教师认为,不出远门就能接触到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学到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吸收到最新的教学信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教育教学的路径。这种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学,学了就能用,可操作性强,深受教师的欢迎。

反响三:送教下乡引领了农村教师,锻炼了城区教师,使双方受益,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通过专家组教师的直观教学,基层教师学到了知识,看到了专家的形象和潜在的精神力量,增进了情感的交流,这是其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而送教下乡专家组的老师也通过在基层的亲身体验,从中感受到贫困地区教师的敬业精神,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虽吃苦受累,但心灵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反响四:送教下乡活动已成为“爱心”使命。逐步形成了一支由百余名高水平教师组成的省级继续教育送教队伍及近百名教师组成的地、县送教队伍,他们严谨敬业,经验丰富,视继续教育为己任,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兢兢业业,用他们的爱心常年活跃在基层学校,为教师培训服务,已成为我省农村继续教育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反响五:省级送教下乡活动是穷地方想出的穷办法,起到了少花钱、多办事、省时见效的作用。它以点带面,全面带动了市(州)、县两级送教下乡活动的开展。许多市(州)、县已同省教育厅构建了省、市(州)、县三级送教下乡巡回辅导网络,这个网络的形成,将会对甘肃广大农村的师资队伍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四、送教下乡的发展前景与思考

送教下乡活动在农村大地上已生根、发芽、开花。要使这枝培训之花常开不败,结出硕果,还须进一步研究、总结和深化。

第一,送教下乡活动在已不仅仅是“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更是一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渠道,但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来看,它只是一种模式,必须与其他培训模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继续教育的作用。

第二,要使送教下乡活动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虽然已初步形成了省、市(州)、县三级“送教”网络,但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加大对此项工作的资金投入。多年来,送教下乡费用主要来自于一些项目的支持,一旦项目结束,工作就会出现断层,培训的持续性就会受到影响。

第三,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送教下乡活动必须与现代远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新的生长点,才能推动全省继续教育工作朝着现代化、网络化的方向不断深入和发展。

第四,将送教下乡活动作为省级继续教育工作的研究课题。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力争在送教下乡的机制、效率、辐射、专家队伍建设以及与远程教育的结合等方面拿出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送教下乡活动是我省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特别是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面对我省广阔的农村,面对十多万名亟待培训提高的教师。面对与发达地区教师水平的差距,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我省农村教育的美好明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邓品珊,甘肃教育文件选编[M](内部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1986,(8).

[2]中共甘肃省委研究室,甘肃省情[M](内部发行),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

[3]林租基,深圳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3).

[4]吉林市教育学会编,为21世纪教育而准备——“希望之光工程”纪实[M](内部发行), 1999,(9).

[5]刘树杰等,根基——吉林市教师队伍建设概[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10).

作者单位:甘肃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送教下乡方案 篇12

关键词:送教下乡,问题,反思

长期以来, “送教下乡”这种教研模式被广泛采用, 已经成为促进城乡交流、帮助薄弱学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形式, 也是各级教育部门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一种有效培训方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送教下乡”能省去广大偏远教师长途奔波的劳累, 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解决交通不便、工学矛盾和农村学校经费普遍短缺的问题。但是, “送教下乡”教研模式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有些问题值得冷静的分析和深层次的思考, 尤其是活动组织者要特别关注这种教研活动策划的有效性, 以下是笔者在基层参加或组织此类教研活动中关于有效性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教师观念意识问题

在送教活动中不难发现, 有些地方的教师确实存在着课程理念陈旧保守、学习意识淡薄, 甚至固步自封、不平衡的心态和抵触情绪时隐时现, 主观意识和客观差距影响着教师们参加送教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下面是摘自一位农村教师的论坛留言:我很反对“送教下乡”, 因为你“送教下乡”, 准备的课非常活跃, 现代化手段也尽量使用, 于是学生很喜欢你的那节课, 你走后呢?让原来的老师怎么讲课?学生总会把“送教下乡”的课与自己老师的课比较, 于是认为自己的老师不行, 其实农村教师的素质并不差, 他们只是没有那么好的教学条件而已, 这是有太多的负面效应的。

反思和建议:

其实上面这位教师的网上留言代表了一大批农村教师的矛盾心理和真实想法。应该说从他们内心来讲, 并不排斥送教活动, 只是觉得经过精心准备的送教示范课会让学生感觉自己的老师技不如人, 产生强烈的反差, 个别教师甚至由此产生自卑心理, 反对之声和抵触情绪的出现应该不足为奇。

作为此类教研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首先要让老师了解送教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激活农村教师自己, 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扩大教学视野, 在观摩、研讨、交流中体会新思路、新教法, 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其次, 尽量安排从农村选拔进城的优秀教师下去上示范课, 用他们自己亲身的教育教学经历唤起农村教师的共鸣和自豪感。课前安排与受援学校老师的座谈交流能够促进教学情况相互间了解, 认真听取农村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教法, 肯定已有的经验和成绩, 并在送教活动中向同类学校推广, 让农村教师也能感受专家名师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时的愉悦。课后请听课教师互动发言点评, 耐心解答, 细心指导, 全程渗透新课程理念, 探讨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 寻求解决的办法, 最终要让教师从内心真正理解、接受和欢迎“送教”活动, 形成观念和思想上的共识, 从而使新课程理念成为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强大内在驱动力。

二、送教内容问题

送教内容的简单化和缺乏针对性是目前农村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送教活动有效性提出质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电话通知、两个文件下达, 对于上级教育教研部门和城镇示范学校的热心送教他们只能当做一种政治任务来接待, 完成送教任务和完成接待任务成为双方达成默契的常规模式。经验报告中空洞枯燥的理论、T台表演式的示范课、虚情假意般的嘘寒问暖, 让农村教师们主观上积极主动接受已不可能, 更不用说吸纳运用所送教学资源。送教内容缺乏准确定位, 导致送教活动实效大打折扣。

反思和建议:

各级教育教研部门和城镇示范学校应强化和落实按需送教的原则, 改变居高临下的行政作风, 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沟通联系, 突出送教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农村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的状况, 认真开展调研, 多层次、多方面听取受援学校紧迫需要指导和解决的问题, 充分考虑农村学校师资、生源、教学设施和家庭教育等实际, 以朴实、扎实、真实的教学精神充分演绎新课程理念。送教单位要关注现阶段农村学校普遍关心的问题, 如开展校本教研、培养年轻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学习学校先进管理机制、辅导教师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常规建设和指导课题立项等等, 制定“菜单式”的送教内容, 在自主选择和按需送教两个原则的基础上, 为受援学校量身定做送教内容, 精心挑选送教教师, 使活动真正成为教师眼中的“及时雨”, 口中的“开胃果”。

三、送教形式创新问题

广大农村教师对于示范上课、经验报告、座谈交流和结对互访等送教形式早已耳熟能详, 或者说难以怦然心动、感人至深。新意缺乏已经让这种教研活动形式出现疲态效应, 许多送教活动未能有效激起农村学校教师学习的热情, 存在着“走马观花”式教研活动现象。许多形式主义的送教活动早已成为农村教师心目中的“鸡肋”, 走秀过场式的送教活动留给当地教师的只能是热闹浮华背后的苍凉和无奈。

反思和建议:

传统和经典固然可以流芳百世, 代代相传, 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不应该墨守成规, 对于教研活动的策划更不能一成不变。以往的送教活动所积累的宝贵经验要传承, 但更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 不断探索完善、深化和创新送教形式。如通过与远程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 利用网络科技提高送教活动的时效和影响面;送教学校和受援学校成立联合校本教研小组, 整合和共享各自资源优势;收集农村教师关心或困惑的教学问题, 帮助农村学校教研组积极申报课题, 提升教科研能力, 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等等。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近几年组织的“携手行动”无疑为送教活动吹来一股清新的风。“携手行动”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同堂展示, 同课异构, 携手并进。活动以发挥农村优秀教师师德和教学榜样作用为媒介, 以可操作可模仿的农村常态化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为活动载体, 特级教师和教研员根据农村课堂教学实际, 引领农村教师进行现场分解探究, 具有很强的创新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有效提高了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能力。作为“携手行动”内容之一的送教活动突破了以往“专家指导、教师示范、常规移植”从城市到农村的泛城市化培训局限, 改变了长期以来“城市包围农村”的单一传统教研培训模式, “城市带农村, 农村学农村”的创新教研活动策划为新课程在农村的顺利实施起到很好的推波助澜作用。

上一篇:卫生院传染病管理自查下一篇:校园文化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