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工作计划

2024-10-18

“送教下乡”工作计划(精选10篇)

“送教下乡”工作计划 篇1

乡2012种植技术专业

教学工作计划

一、培养目标

1、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我省经济发展需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在农业生产一线“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人才和自主创业的新型农民。

2、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有学农、爱农、立志务农的思想基础,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从事农业生产(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专业技能;

4、培养学生具有组织实施并指导技术性生产与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设计生产方案和总结成功经验的能力;

5、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敢当排头兵,并能起到一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担当起新型农民的模范带头人。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涉及到的课程模块主要有公共课模块、专业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模块和实践模块,我乡的专业课程主要以无公害板栗的种植为主。公共课模块的主要内容有:普通话与应用文、农村实用英语、农村实用数学、公民道德与法律等。专业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模块,本模块向学生传授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内容应对各专业课程具有针对性和连贯性,通过传授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本模块课程以综合化课程为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各类课程特别是专业通修课程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机的综合,删繁就简,合理归并,调整传统的课程结构,协调课程之间的联系,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的独立性和系统性,使课程在知识、技能的配置上更为优化,更接近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传授从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掌握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必需的经营管理知识。课程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以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进程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要体现实用性,并有一定的超前性。要增加课程内容的科技含量,使学生真正具备致富和创业本领。实践模块,本模块着重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实践模块根据教学进程和农事季节组织安排学生学习,学生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老师的指导,结合生产和工作过程完成实践模块的学习。

三、教学形式

涉农专业教学点的教学活动,要根据农村生产实际和学生的现实状况,合理安排所有教学活动,在不影响学习又兼顾生产和工作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接合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以集中为主,实践教学以分散为主。

1、理论课教学采用课堂集中讲授、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和课外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学生要按教学计划要求按时集中上课,服从任课教师的教学按排,认真听讲,做好课后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教室设在乡镇,以方便学生集中上课,但教室必需具备上课的基本条件。

为了方便校外教学点学生学习,除课堂教学外学校还将采取以下三种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1)在学校网站开辟涉农专业校外教学模块,主要专栏有:农业政策法规、实用技术、教学辅导、学员天地、师生互动等栏目,方便有电脑的学生学习。

(2)编辑教学辅导资料,主要内容围绕学生创业过程及工作特点的需求进行设计,同时介绍某些学生的创业经验

及工作经验,开辟学生专栏,交流学习及创业体会,免费向学生赠送。

(3)开通答疑电话,解答学生问题,同时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师亲临现场指导。

2、实践技能课采用“小集中大分散”的方式完成。“小集中”是指对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和难度较大的个别专业技能项目,要求学生集中接受专业老师的集体指导;“大分散”是指对一般性操作技能和生产与社会实践课的大部分实践内容,要求学生在任课老师的现场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生产和工作实践分散进行。这种边学习、边生产、边工作、边实践的教学模式会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领会和理解;有利于实践技能的掌握;有利于促进生产和带动工作;有利于加快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所有实践技能课都要认真接受老师的指导,认真进行操作并作好记录。根据课程性质,老师会安排相应的课后实践技能作业,课后实践技能作业主要是以专项技能训练作业、学员工作日志和学员生产日志等形式体现,学员要按任课教师的要求和规定的格式完成工作日志和生产日志的填写。

四、教学组织与安排

具体授课地点主要集中在汤泉乡成人教育学校院内,目前开设的课程有公共课四科,即:农村实用数学、农村实用

英语、普通话与应用文、公民道德与法律。专业课两科,包括双孢菇栽培和有机板栗的种植。

农村实用数学:通过对数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员掌握实用技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能够改变学员对数学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实用能力,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平。

农村实用英语:本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学习让学员认识英语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一定的方法,让他们认识英语,掌握初级英语。通过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循序渐进的开展,让他们知道英语在我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从而达到提高认知度,让学员从交流中获得信息,获得财富的效果。

普通话与应用文:这科教学的目标我们设定为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与应用文的作用,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定普通话标准,说好普通话写好应用文,提高学生的普通口语能力,让他们掌握普通话的发音特点。学会如何写好应用文,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公民道德与法律: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让学员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常识,提高普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让学员们了解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主,对公民道德规范进行详细学习,强化学员的道德水平,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让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认识道德规范和法

律法规所起的作用,确保收到学员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良好效果。

双孢菇的栽培: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员通过学习双孢菇栽培技术,提高他们的创业热情,从而达到改善生产和生活的效果。

有机板栗的种植:通过学习有机板栗的生长特点,让学员掌握有机板栗的种植技术,了解板栗种植生长期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板栗病虫害的防治意识和管理水平,从而达到创业增收的效果。

公共课程的教材我们选用的是国家教委统一监制的规范化教材,专业课程教材我们以课本和实践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公共课教师有校内教师3名和外聘教师多名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专业课教师有校内教师2名和外聘教师多名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送教下乡”工作计划 篇2

1 农业生产调研

1.1 三次转换的浓缩和沉淀

陕西地处中国内陆腹地, 从北向南绵延870km, 东西最大宽度500km。自然形成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其中高原926万hm2, 山地741万hm2, 平原391万hm2。所以大面积机械化作业集中在关中和汉江平原, 其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全省具有引领作用。我校示范校农机专业建设委员会先后对全省70家农机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户, 100家农机用户, 23家农机销售企业、超市, 7所县市级农机化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进行了走访调研。通过对农村机械化生产和农机生产企业主要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分析, 提取了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整合形成了行动领域;按行动领域所承载的知识、能力的相互关系构建了学习领域;再按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创设了学习情境。

1.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升华

《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课程开展送教下乡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送教下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非常关键。按照现代教育理念和最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精神, 中职教育要适时创新职业教育模式, 大力推动实现专业与需求、课程与标准、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 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双证”制度, 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才能适应新时期行业的发展。

我校示范校农机专业建设专业委员会遵照现代教育理论和新时期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向, 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送教下乡的特点、农业生产的特点等, 在调查、总结、研究、论证下认为, 中职农机教育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遵循以下三大规律:一是耕整、插播、田管、收获等农业生产规律;二是检修、使用、调整、维护、保养、管理等机具作业使用规律;三是感性认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能力等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由此推出了《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专业》农教一体两轮循环三梯层次的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 (见表1所示) 。

1.2.1 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新手层次培养目标。

在第一学年的9、10月份秋收秋播和6、7月份夏收夏播农时季节, 学生先后进行第一轮循环相应农机作业环节的学习。以师傅带徒弟方式, 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操作能力, 实现农机作业新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1.2.2 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熟手层次培养目标。

在第二学年的9、10月份秋收秋播和6、7月份夏收夏播农时季节, 学生先后进行第二轮循环相应农机作业环节的学习。在该课程主讲教师的指导下, 培养学生精炼的专业操作能力, 实现农机作业熟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1.2.3 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能手层次培养目标。

在第三学年的全部时段内, 学生进行第三轮循环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学习。在有关方合作人员的帮助下, 培养学生的岗位创业能力, 实现农机作业能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1.3 课程教学组织和实施平台搭建

由于送教下乡有其条件简陋、对象分布广、知识层次差异大等特殊性, 所以, 要达到课程培养目标, 就需要建立良好的实施平台。

1.3.1 学员组织和管理平台的搭建。

无论是该课程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 还是技能操作知识部分的传授, 或是学员创业实践, 都需要精心组织和管理。因此, 实施以母校相应部门作为顶层管理人, 负责招生宣传、提供教学设备、进行日常教学管理、配备授课教师等;以县市级农机校、农机专业合作社、教学点所在乡镇政府作为基层管理人, 负责组织学员、教学点的日常维护和处理一些常见问题。

1.3.2 基础知识教学平台的搭建。

基础知识部分的授课在农闲季节采用大集中方式进行, 课堂设置在乡镇或村庄教学点或农机专业合作社内。教学基层管理人需要提供必要条件作保障, 如水、电和教室等, 同时还需要两方提供和组织教学用设备。

1.3.3 技能操作知识教学平台的搭建。

技能操作知识部分的授课在农忙季节采用大分散方式进行, 课堂设置在生产的田间地头机器旁, 有基层管理人组织学员, 有顶层管理人实施教学活动。

2 课程性质与定位

《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课程是中职学校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构建于《农机机械基础》、《农业种植技术》等课程基础上。与《拖拉机和农用汽车使用和维护》课程并驾齐驱, 该课程以本地区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典型作业机械为出发点, 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活动, 强调学生“学中做, 做中学, 学做一体化”的学习行为, 使学生达到熟悉本地区常用作业机械的类型、结构和工作过程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更能掌握本地区常用作业机械的安装、操作、调整、维护、常见故障分析和排除等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拓宽知识领域及配合学生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打好坚实的基础。

3 学习情境设计

遵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现阶段本地区农业生产中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人才所需的知识、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 结合本地区常用作业机械的应用状况, 本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 每个学习情境包含2~3个子情境, 以完成子学习情境设置的顺序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实施过程。本课程学习情境设计见表2所示。

4 教学方式方法运用

我校农机专业建设委员会经过精心筹划、充分论证、多方协商, 在全省范围内筛选出了20个条件优良、设备齐全、善于组织管理的专业教学点。在实施教学活动中, 根据农村生产实际和农民学生的现实状况, 合理安排了教学点的教学活动, 在不影响学习又兼顾生产前提下, 采用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即:在农闲季节, 将农民学生组织起来, 采用大集中方式在乡镇或村庄或农机专业合作社教学点, 用少量课时讲授课程的基础知识部分。课堂采用讲述、讨论、多媒体等教学方式方法;在农忙季节, 以部分或个别学生为授课对象, 采用大分散方式, 在田间地头机器旁以较多课时传授技能操作知识部分。对应采用现场教学、真实操作、研讨交流和示范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这样不仅实施了教学活动, 而且还进行了农业生产, 既不影响农民学生正常生活规律, 又不耽误本课程既定的教学进程, 是比较理想的创新教学模式——工学一体化。

5 学习情境评价方法

由于送教下乡授课对象是分布广、年龄和知识层次差异较大的职业农民;课堂设置在田间地头机器旁或乡镇村庄等;教学是边学习边生产方式进行;信息获取主要是技能操作知识的传授。因此,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理论, 同时充分考虑到农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要求, 推出了一套具有职教特色的阶段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法。阶段性评价包括6个方面, 见表3所示。终结性评价, 采用定性五级制。见表4所示。

6 结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的《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送教下乡课程, 为农民学生不离开家园、不离开土地、不离开产业的前提下就可接受系统的全面的农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支撑。也为实现农、学、教紧密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其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摘要:通过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送教下乡课程开发的探究, 明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送教下乡课程的开发路径;创新了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了适合的学习情境;改革了教学及考核评价方法, 为送教下乡、实现产、学、教密切结合, 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送教下乡,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农学教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黑龙江, 肖兴宇.工作过程导向的《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学习领域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7) :13-15.

“送教下乡”不能走秀 篇3

但是目前的“送教下乡”活动多存在形式单一、形式主义、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形式单一主要表现为仅依托“送课”形式来组织活动,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为完成任务而组织活动”,鉴于这两种情况长期存在,所以送教下乡活动效果多不明显,甚至非常不明显。

那么,送教下乡如何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呢?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科学设计。

一、 送什么

送教下乡,必须先深入送教的接受方进行调研,弄清楚接受方的教育需求及要求。唯有如此,送教内容才能真正得到受教方教师欢迎。当前,每所学校或每个教育区域所需要的教育扶促项目或内容多不相同。有的学校缺的是先进教育理念,有的学校虽有先进教育理念,但缺乏具体操作技术,有的学校则可能既缺乏先进教育理念,又缺乏操作技术。同是缺乏操作技术,情况也不尽相同。但送教者在送教时多是根据自己的专长或喜好来确定送教内容。为此,笔者觉得,送教方在送教之前必须对受教方进行调研,以了解其具体教育需求。不经调研,盲目地“送课”,多会造成“送的”不是受教学校教师“想要的”。在这种情况下,送教方只能在形式上达到“送教”之目的,真正的“送教”目的或效果很可能无法实现。

“送教下乡”关键是送教育理念及教育技术。教育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是教育的灵魂,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向受教学校教师传递先进教育理念及教育技术应该成为“送教下乡”的主要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何实现有效传递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笔者觉得,通过开设示范课或观摩课的形式,并辅以讲座加以诠释,可使受教者完全理解送教者所要传达的理念与思想,也可让其学会教育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技巧。如果“送教下乡”仅以课的形式“送教”,则很难达到“送教”之根本目的。“送教下乡”重点是送教学经验与教育技术。笔者觉得,当前乡村薄弱学校缺乏的不只是教学硬件,最缺乏的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教育技能的教师。要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研部门可依托“送教下乡”这一平台来逐步实现。在送教活动中,送教者应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或案例,从教育技术层面加以诠释,以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二、 怎么送

为真正达到“送教下乡”活动的目的,笔者觉得,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1.开设示范课、观摩课

送教者接受送教任务后必须精心准备,反复酝酿各个教学环节及整理贯穿其中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广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研究性学习”贯穿于教学始终,并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要真正为乡村教师送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或途径。

2.开设业务讲座

授课只是送教活动的一个环节,完整的送教活动,必须包括理念与技术的诠释。要结合所授课诠释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技术使用问题,能真正让听课教师学到教育技术与技巧。以案例诠释理念与技术是最为有效的送教形式。示范课、观摩课需配以专题讲座或深度评课,这样有助于听课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内化,使之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

3.持续或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一次送教下乡不可能一下子解决乡村教师所有问题。因此,送教下乡活动应持续、定期开展。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改变乡村薄弱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教育技术差距,实现城乡教师教育技术与理念均衡发展。

三、 由谁送

“送教下乡”时必须精选一些思想开明、作风正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能将自己教学技术与理念诠释清楚、一线教师公认的优秀教师来承担送教任务。送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送课。当前,有些送教组织者多认为送教活动就是送课。送教应包括送课及授课理念、教学技术等完整的诠释。当前的骨干教师、名师遍地都是,活动组织者一定要甄别清楚,选对选好送教者,否则,送教活动的真正目的便难以达到。

总的来讲,“送教下乡”是一种利己又利人、利校又利国的有效教研活动。鉴于此,笔者认为,当下各级教研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认真做实、做深这项工作,要务求实效,不能走秀。组织者要提前规划,精细组织,做到以受教方教育需求确定送教内容,以送教内容选拔送教人,绝不能以骨干教师、名师或其他优秀教师的专长确定送教内容或盲目送教。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总结与反思活动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乡村学校及教师要积极、主动联系教研主管部门或单位,要变上级主动“送教”为乡村教师主动“要教”。唯有送教内容真正具有针对性,活动才能有效果,或效果才能更好些。

送教下乡工作总结 篇4

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为了此项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乡成立了“送教下乡”活动领导组,组长由中心校长韩培模同志担任,副组长由乡中心校主管初中教学的刘芬兰同志担任,成员为各校校长担任。继榆次区召开“送教下乡”专题会议之后,我们就召集各校领导商讨,最后确定,将送教教师集中于郭家堡中学授课,全乡相关教师全部集中到郭家堡中学开展听评课活动,并确定了同课异构的教师,要求同课异构教师精心备课,郭家堡承担所有听评课的准备事宜,要求精心组织,妥善安排。

二、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送教下乡”是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输到乡镇农村,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全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送教下乡——送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互动研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送教教师精心准备,真诚服务,受到好评和欢迎。

送教下乡活动发挥送教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模式,将教研重心下移,面向乡镇;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把调研、教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发挥典型教师传、帮、带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有效促进送教和受教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新的课程改革。

三、精心准备,实现双赢

本次来我乡送教的榆次二中的潘秀凤老师和榆次五中的何英姿、韩雅萍三名教师,涉及到语文、政治、物理三个学科,主要形式为我乡的三名教师和送教的三名教师同课异构,内容以初三复习课为主,课上送教教师精彩示范引领,课后听课教师交流互动,送课教师针对困惑的问题,做了具体的指导、热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为教师充电。

通过送教活动同时还历炼了一批年青教师,参与同课异构的教师精心备课,查阅资料,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自己的机会,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专业化的成长。送教下乡活动为我们乡送来的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学习过程中共同提高着。

四、加强交流,促进联动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开阔了教师的课程视野。

五、促进沟通,提升能力

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习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范文二: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送往农村学校,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

,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在侯马市教科局领导的正确指挥下,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现了送教者与看课者的双赢

送教下乡活动为农村中小学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前沿的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使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

侯马五中的英语教师张俊玲到高村中学上了一节英语课,课后高村中学的老师普遍反映张老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就是高,表达清楚、准确,感染力特别强,给他们很对的启发,他们决心像张俊玲老师一样用饱满的热情、高超的技艺去赢得学生们的认可。而张俊玲老师却说,这次下乡我觉得也很有收获,高村中学条件这么艰苦,可高村中学的老师却一点也没有怨言,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这里辛勤的工作,他们的工作态度值得我学习?

二、提高了教学观摩课的可信度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对示范课表示怀疑,认为示范课就是表演课。为此我们加强了对示范课的指导,使教学设计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师不受条件的限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多媒体同样能上好课。参与看课的教师真切地意识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观条件的差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化学学科教师冯艳阳,是民办学校的一位老师,虽然精益学校条件相对要差一些,但是她的课一点也不逊色,当她的课在张村的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后,大家惊异的发现,这是多么优秀的一堂课呀,其专业水平一点不必公办学校的差,甚至更胜一筹,其语言、简练、准确、专业程度令人倾佩不已?

三、送教教师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学的践行者,更是教学的研究者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的课程视野开阔了,教师学会思考了,教学研究意识也蔚然成风。

刘小战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这样写到:“这节课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课堂提问。教学中过难的问题,要求过高,学生难于回答,

失去作答的信心;过易的问题学生学起来没劲。只有哪些学生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才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通过课前几分钟的观察,发现村里的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就及时调整了教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来谈,再结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情,敏锐地发现、灵活的设计一些学生解答有难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在体现师生互动方面配合的比较突出,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习,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的独立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

四、送教教师的献身说法,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再抽象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献身说法,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习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数学学科邢丽老师以尊重儿童个性、活跃儿童思维著称。她送教六年级《比例的应用》一课时,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时空,注重儿童知识的形成过程。观摩者不约而同产生共鸣:“在邢老师的课堂上,根本就区分不出谁是学困生。”?教者时时刻刻把儿童推向主人翁的

地位,为儿童提供“做数学用数学”的机会,体现的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本次送教下乡为广大村里的教师提供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理念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送教下乡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在送教下乡的过程中,我们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这和广大乡村学校、乡村教师的期盼还有很大距离,面对这些差距时,我们觉得自己做的还很少,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下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下乡力度,把更多、更好的教师送到学校去,让全市教师的都能从中受益,都能有所提高。

【范文三:幼儿园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送教下乡”工作是搞好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本学期“送教下乡”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为落实《榆阳区幼儿园园本教研实施方案》精神,榆阳区教研室与榆林市第一幼儿园精心组织开展20“送教下乡”活动。参加送(培)课的教师有张文爱、宋淼、高曦、刘芳4人,送课3节、1个讲座,鱼河镇中心园及附近的民办园全体教师参加了送教下乡活动。送教活动具有浓厚的研究氛围和实用性,有效促进了城乡交流,提高了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实施新教材的能力和水平。为了顺利完成预期的送教工作目的,榆阳区教研室进行了认真的准备、精心的安排和颇有成效的实施:

一、精心筹备

1、确立了此次参加“送教下乡”教师的具体人选和要求,由教研员、特级教师、市级教学能手、组成送教(培)下乡讲课团。

2、我们要求执教老师要不辞辛苦,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准确把握艺术领域活动的特点,精心准备教具、学具,重视技能技巧、思维和能力培养。确保所送的每一个教育活动都能让农村教师学得来,用得上。蹲下身子与听课教师面对面的教研、交流等问题。

3、教研员与帮扶园共同商讨活动内容、活动方案和活动安排,为送教下乡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开展活动提供条件。

二、认真实施

教研室与帮扶园积极为农村教师量身定做,探索了一些切合实际情况的活动模式,在以往观摩课,听理论讲座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操作内容,使理论、学习、实践紧密结合,提升送教活动的实效。每次送教下乡活动内容丰富,安排有序,工作扎实,所到鱼河幼儿园教师大部分参加。

1、专题理论讲座与送课下乡紧密结合。

专题理论讲座是集中解决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重要形式。本次送教下乡我们采用讲座与示范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送教下乡的专题理论讲座,采用了示范课与理论讲座。

12月6日,教研室副主任亲自带领榆林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及3位骨干教师,来到鱼河镇幼儿园、民办园送(培))课下乡。有小班艺术活动《哦!圣诞节》、中班艺术活动《纸杯企鹅》、大班《染纸》三个活动为农村教师展示了如何在艺术教育活动教学中,以游戏化的教学手段、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充分展示了我区骨干教师的风采,为农村幼儿教师送来了耳目一新的示范课,也给孩子们送去了快乐。

市一幼园长——张文爱,作为市级幼儿园特级教师,她不仅对新的教学理念有较全面、较深刻的理解,而且她作为教学第一线成长起来的实践者,有将理论转换为实践的经历,品尝过在这种转换过程中的甘苦,同时她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有较实际的认识和理解,因而她结合这三节课在专题讲座《农村幼儿园如何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幼儿活动》中讲出来的东西具有地域性,针对性,更贴近幼儿园教师的需要,而被他们理解和接受,更能进一步帮助解决农村教师的理论观念问题,促进农村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2、交流互动讨论。观摩结束后,参研老师们对三个活动进行了现场研讨。首先由送教的三位执教老师进行了说课及课后反思,接着,在教研室领导的带领下,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结合纲要和指南理念畅所欲言谈各自不同的看法,在充分肯定的过程中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及不同意见,讨论氛围非常激烈。这种倡导对话与交流的合作性的教研氛围,使教师的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学行为得到了改善。最后,由教研室赵英炳主任、市一幼园长、鱼河镇幼儿园园长分别作精彩点评与指导。宋淼老师活动选材、教师的教态、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形式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也提出活动存在不足之处。各位肯定了送教老师功底深、语言到位、肢体语言形象,对刘芳老师、高曦老师以引导者身份,让幼儿亲身感受、愉悦掌握知识表示欣赏。各位领导对在座老师提出,今后教学应让幼儿多说,推陈出新,真正做到心中有孩子,眼中有孩子。

3、活动具有规范性。

(1)举行送教下乡会议。教研室召开送教下乡教师会议,具体提出工作思路,明确要求:A、教学活动立足点放在“扎实”和“有效”上。B、在与教师交流时要有针对性,提高质量。C、要把活动当作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又能通过活动来提高自己。

(2)统筹安排。本次送教下乡活动能做到“五有”即有计划(教研室制定了送教下乡安排表,有筹备(艺术领域活动3节、共有3个示范课都凝聚着许多教师、教研员的智慧与结晶)、有活动(分两组定时间、定地点举行活动)、有宣传、有互动(安排足够时间让听课教师提出困惑,并进行教学互动)。

(3)措施落实到位。此次活动能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持召集人。教研室及时将活动安排和教案上传博客通知各幼儿园,让听课教师清楚活动内容、形式,并做好相关的准备。

三、收获与反思

在本学期的“送教下乡”工作中,教研室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角度出发,此次活动的3名教师再次展示了课堂教学艺术,同时,结合农村有限教育教学资源和课程改革新精神,探索出适合农村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以新教材内容培训为切入点,以农村教师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培训内容,以集中教育活动为平台,将先进理念的教学实际与师资培训融为一体,采用专题讲座,示范课,互动交流的形式,开展榆阳区幼儿园“送教下乡”工作。在各种活动中,农村教师与城区幼儿教师一起上课、听课、评课,一起参与教学研究,一起探讨教学疑难,其收到的效果,是任何机械单一的教师培训方式所无法替代的。这种走近农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带有操作性的教师培训,受到了农村教师的欢迎。与以往的送教活动相比,送教工作的实效大幅度的提高。“送教下乡”工作解决了交通不便和经费短缺的问题,使农村的教师不出门就能听到城里高水平教师的讲座和授课,又能达到学习与交流的目的。

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培训 篇5

心得体会

山阳县法官镇初级中学 程上航

今年秋季学期,我参加了“国培”,学到了很多原来不知道的知识,周内工作,周末学习,着实很辛苦。经过两个月的鏖战,终于在这个极端寒冷的日子里将你送走,临走的的那一幕,我突然间的觉得有些依依不舍。希望我们还有再见的机会!

学习期间,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国家对义务教育的重视,基于此,我才能有幸成为“国培计划”的直接受益者,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培训期间,国培办公室的领导精心设计了丰富的学习内容:我首先聆听了徐赐成老师对《基础教育发展路径的实践选择》的详细解读,使《基础教育发展路径的实践选择》中的那些平凡的文字都鲜活起来,让我感到《基础教育发展路径的实践选择》中的每一个字都值得认真去推敲和琢磨,也深刻感受到《基础教育发展路径的实践选择》对基础教育工作者重要的指导意义。王思怀教授的《教师职业素养》讲座,让我更深层次的认识到了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宝鸡教研室屈达老师《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提出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指我们还听了陕西师范大学附小王林波老师《让课例研究 助理专业成长》的专题报告,使我受益匪浅,王林波老师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课例研究的形式”“课例研究的操作”“课例研究报告撰写”等五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对“课例研究”这一形式做了全面而又系统的介绍。报告既有宏观的理论阐述,又有鲜活的实例指导。这让聆听讲座的老师们不仅能对课例研究有深刻的了解,更为大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课例研究点亮了一盏明灯。王林波老师用诙谐的语言简要地讲述了成为优秀教师需要的点滴基础与不凡“铺路石”,旁征博引地分析了、充分肯定了教师的专业化地位,同时也指出了教师专业化地位的基础应该是“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奉献为本”。而由一线老师送的现场观摩课更是让我对老师的激情和课堂把控能力深深震撼,她们表情之丰富,语言语气之多变,动作夸张,无不彰显着她们的智慧。还有许许多多让我受益良多的东西,专家们精湛的理论知识,先进的理念和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洗礼中努力实现着培训学习与工作实践的有效对接,将专家经验和自身所学有机结合,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这次培训,我思考了很多,特别是我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数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数学: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乐学、爱学数学。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数学方法,体现数学课的灵魂,使数学课上出“数学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学习心得 篇6

徐大小学

方殿君

我有幸参加了阜南县教育局组织的国 培计划送教下乡的学习,听取六位优秀教师的优质示范课,以及来各位专家的指导,此次活动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薛丹丹、卢厚荣、于靖彦、刘俊杰、李跃、冯倩、代娟六位出类拔萃的语文教师的讲课风采,感受了专家的独到的讲评,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身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下面我就这次听课谈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在观摩课上,我发现代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他们在上课时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 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 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代老师精心创设问 题情境,组织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地获取多样化的信息,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非常值得我学习。

第二、教师独特的教学理念。现代教育提倡自主学习,但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由,而是让教 师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语文学习的 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的角色。而怎样做好这一角色,教学实践 中我有许多困惑。这次活动中,李跃老师的教学,让我找到了解决困惑的方法。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也就是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问 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什么,否 定学生什么。今天的教学中,李教师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课堂上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他们根据学生的心理 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灵活有趣师生互动。

第三、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现在到处都在提学生的减负问题,而减负的根本在于提高课堂效率,所以要成就高效的课堂就必须要求教师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这次听课我感觉到六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因而我也在课上发现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我也深刻的体会到这些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也感受到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原来可以如此的默契……看到几位老师精心设计的这几堂课,孩子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感触颇深,也发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并不是这六位老师的课都非常完美,人无完人,他们也会有些不足。比如老师在课堂最后时间到了还没上完,也没有归纳总结便匆匆忙忙下课了,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在本次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课堂,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总之,这次的学习使我明白了许多: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会学、有用的学习,总体来讲应该是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教师的 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自身成长就要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以爱为动力,以课堂 教学为主阵地。以后我会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挖掘学生潜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努力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当好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师,争做有较高水准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的优秀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处处以身示范,以理服人。我会积极主动承担教学任务,来锻炼自己,发挥带头作用,热心和我的同伴交流、合作。在教学工作中,把这次活动的心得与同 伴分享。使我们的队伍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 生的一切。作为教师,我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专研。要学习的路很长。所以,我们要对教育教学充满信心和希 望。

提高送教下乡活动的实效 篇7

1.设立门槛 , 择优选人 。送教是否成功, 第一要素是选择合适的送教人选。为保证送教工作的常态化、有效性, 我们确定了送教人员的门槛标准, 专门建立了送教教师的人才库。送教人员由幼教系统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及获得省、市赛课一、二等奖的教师组成, 对送教人员的工作单位、教学情况、教学特长、历次送教情况逐一进行登记, 把好送教人员的筛选关。根据送教主题和各人的特长确定每一次的送教人选, 确保送教人员年龄结构有梯度, 经验能力有互补, 教学风格有差异。尽量不在一个单位重复选择送教人员, 也不在短期内重复安排同一教师送教, 以免影响幼儿园的正常工作。同时, 我们将送教下乡情况作为职称评定、晋升、评优的依据, 并纳入到年度对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履行示范引领任务情况的考核, 强化送教人员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 避免送教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针对实际, 按需送教。送教下乡活动中, 来听课的是广大的农村幼儿教师, 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送教内容时要从农村幼儿园实际出发, 面对农村幼师的真实需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教活动。一是订单式送教, 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将征集到的需要送教的课题落实到每个送教者, 要求他们根据确定的内容备课, 实施“点菜”送教, 送农村幼儿教师急需的、喜欢听的课。二是专题性送教。我省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配送的电子白板分到各镇幼儿园后, 教师普遍反映不会用, 我们就组织教师专题送教到各幼儿园, 既有电子白板运用的实际操作学习, 也有教学示范活动, 帮助农村教师解决难题、困惑。三是引领式送教。为全面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精神, 我们及时组织专家送教到农村幼儿园, 既有理论讲座, 又有现场活动的展示分析, 引领农村幼儿教师学习、领会、落实《指南》精神。

3.以质为本, 优化活动。送教下乡活动的本质, 说到底就是帮助农村幼儿教师开阔眼界, 更新教育理念, 改进教育方法, 提高实施保教活动的水平。在送教内容确定以后, 我们组织送教者精心备课, 反复研磨, 在活动质量上狠下功夫。对已获奖的成熟优质课, 我们要求执教者根据农村师生的实际情况再次备课, 进行二次改编, 如降低教学难度, 改进教育手段, 用实物、图片代替多媒体教学, 让教学活动返璞归真、走向自然, 使农村教师在分享优质资源的同时感到学得上、用得着。对点题的送教活动, 要求送教者所在的幼儿园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做到一人送教, 全园参与, 和送教者一起备课, 反复研磨, 保证活动质量。同时, 我们还要求送教者充分了解送教幼儿园的实情, 积极应对突发情况, 适时调整送教策略。如有位送教老师原先准备的送教课为大班音乐活动“买菜”, 但到了送教的幼儿园, 发现该园晨间活动已经选用了这个音乐, 孩子们都会唱, 怎么办呢? 正在大家焦急的时候, 送教老师说“那我就顺势上第二课时吧”, 她从容应对, 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歌曲仿编活动,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送教下乡课要立足“乡土”味 篇8

一、挖掘学生熟悉的乡土资源激发兴趣

由于“送教下乡课”不是对自己所教班级进行的授课,教师与学生彼此陌生,再加上教师授课方式的不尽相同,课堂教学的“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既要拉近师生的距离,又要营造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所以,教者必须高度重视“送教下乡课”的引入和对学生信息资源的利用。

笔者听过一节《燃烧与灭火》的送教下乡课。教者授课并未从教材提供的演示实验入手,而是在充分挖掘学生熟知的乡村信息资源后,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上课伊始组织学生讲“火烧赤壁”的故事,以此引出“燃烧与灭火”的课题,又结合“火烧赤壁”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燃烧需要的条件,接着用诗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明了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教师通过故事,让学生顺利地掌握了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从故事引出课题到利用故事学习新知,教者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拓展,充分利用了农村学生熟知的信息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二、联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启发引导

对于“灭火”的新知识学习,教师更是别出心裁,她用彩笔将“灭”字的“一横”圈了起来,连听课教师也恍然大悟:不就是捂住火,盖住火嘛!也就是灭火的第一种方法: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中国汉字的魅力,此处被教师挖掘得淋漓尽致,形象生动而又富有人性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农村学生最熟悉的莫过于灶台做饭。烧水的时候,锅里的水溢出来有可能将炉火熄灭,教者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学生掌握了灭火的第二种方法。教师又启发学生:火烧赤壁时如果没有可燃物,会有这个千古流传的绝唱吗?至此,教师已让学生顺利掌握了灭火的三种方法。

这一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从火烧赤壁的故事入手,从汉字造型入手,从乡村学生日常生活入手,对原来的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将“燃烧与灭火”的知识于无形中传授给了学生,使学生终身难忘。

三、依据农村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要我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也就是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进行教学。

由于送教下乡课面对的是农村学生,虽然近几年来农村学校的设施设备有了极大改进,教师培训也如火如荼,可农村孩子的已有认知和表达能力与城市孩子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送教下乡课”一定要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进行备课。通过降低学习难度、控制课堂容量、联系学生实际等来进行教学,才能增强授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不同层面的教师得到不同层次的收获。

总之,只有“以生为本”,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不管是“城市版”的“燃烧与灭火”,还是“乡村版”的“燃烧与灭火”,我们的课堂都将释放出生活的精彩,绽放出生命的活力,也才能实现送教下乡的真正目的——使乡村教师的“教”与乡村学生的“学”都能得以提升。

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心得体会 篇9

跃进中学 张春影

我是一名初中地理教师,负责初二的地理教学工作,这次国培计划组织的送教下乡

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一次展示的机会,本次我荣幸被学校推选为出课的教师,并且除了一节公开课,让我在教学领域上又有了更大的收获!希望借着这次学习的机会,能进一步的提高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下面是我的一点个人心得体会。

我说参加选评的课程是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一课时,我是在开课前两天听到的通知,课前准备时间不够充分,再加上原来不会使用课件,所以在同校老师的帮助下做了匆匆的准备,但我还是充满信心的出了这节课。

进修校的地理教练员毛秀琴老师和来自宋站中学的马桂红老师从听取了我的这节公开课,他们在听课后对我的这节课做了具体的深刻的讲评,他们那渊博的知识让我受益终生,因为我所学的专业并非地理专业,所以教学上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他们的指导让我茅塞顿开,我虚心听着他们的指导与讲解,对这节课的教学有了更深一步的、更进一步的理解,他们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希望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后会获得更多的进步。

初中语文国培计划送教下乡简报 篇10

“国培计划”第三次送课下乡

教师的人生是一场甜蜜的冒险,国培给了我们初中语文班的30位老师一次丰盈人生的机会。相聚在焉耆三中,以夏敏教授的思

卷首语

想为核心,学习、吸纳、感受、融合……有耕耘、有收获、有分享、有感动,相信只要我们细细品味,终会余香袅袅。

2016年4月26日,国培计划送教下乡组在焉耆回族自相同的课堂,别样的思想

治县第三中学厚德楼研讨教室举行。

孙丽娟老师为我们带来充满震撼的课堂——《五柳先生传》,生本充分的体现,语言自如的表达,教学活动扎实的推进,同时注重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并及时准确地指出学生的表现。学生的探究活动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是学生真正地学。夏敏老师也同样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的一课,用淡定自如的教风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整个教学环节清晰,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有很好的过渡衔接。最终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同时夏老师幽默的语言使得一堂课轻松而愉悦,整堂课容量大,节奏明快,学生在思考和想象中畅游,学生自如地在课堂做喜欢做的事。

两堂课中两位名师各具风采,可谓是向语文一线教师队伍呈上的一次饕餮大餐。

每一堂课,都是智慧的结晶;每一堂课,都有待于我们细细品味;每一堂课,都有很多亮点值得我们借鉴。2016年4月26日为了让我们更清晰地发掘一堂课的得失,同时让老师们能充分展示日常教学中的关注点,夏敏教授为我们设计了别开生面的辩课活动——孙丽娟老师的课好(正方)/不好(反方)。焉耆二中李继东老师妙语连珠、慷慨激昂的发言,赢得了正反方后援的阵阵掌声;孙慧老师诠释了学生思维运转与课堂气氛的契合之处;李芳老师用精炼的语言引起了大家的思考……使老师都明白孙老师这堂课哪些是值得肯定的,是可以学习借鉴的;哪些是值得改进的,是应该避免的。本次辩课增强了教师的互动交流,明确了教学的改进方向,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

培训班全体学员感谢焉耆县教科局以及送教下乡团队对一线教师的厚爱,为我们搭建如此高规格高级别的学习、交流平台,同时我们全体学员们慧一起感悟教育的意义与乐趣,品味忙碌的幸福与充实,收获自我的成长与完善!

2016年4月26日夏敏教授在回顾了前两次培训内容的基础上,本次培训为学员们展示了更高的教学要领《初中语文学习任务分析与学习活动设计》。为的是让初中语文教师能使学习活动有效展开,在教师的有效设计的活动中使得学生们的学习逐渐从暗中摸索转化为明里探讨。基于现在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思想局限,教师的活动单一过程暗淡,学生的学习活动犹如赛跑疲于奔命。这些都要求老师应具有任务分析与学习活动设计的能力。真正地实现教学从学生出发,从内心的困顿中走出,从活动中爱上语文,爱上学习获取更广泛的知识。

全体学员在理论中循序渐进的走出来,并将思维转向自己的教学加深了思考的程度,这美好的课堂是学生想要的也是考验教师深层能力的契机,咀嚼着这夏敏教授这些文化的精髓,品透着夏教授铺陈开来的这满满当当充满乐趣的40分钟,学员们或心生思疑,或心有顿悟,或闪现灵光,或心领神会,那么我们就期待着今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展开吧!

2016年4月27日上午开展《狼》、《行路难》说课竞赛,李芳、许慧珍、傲英其其格、孙慧、马玉萍、马雨萱6位参赛选手及其他语文老师一起经历了紧张的语文说课比赛,真真实实地经历了一次千滋百味的心理体验,有欣慰,有遗憾,有焦急还有担心。本次说课比赛夏教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须清晰地表述出课堂教什么?为什么教?学生做什么?学生能从中学到什么?设计了什么学习活动?教师在活动中提供什么支持?且课堂必须有两次学生静默5分钟的机会。这无疑给每位说课者增加了难度。

说课的老师运用课件、教具,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等。突出了学科的教学理念,将学科特点、研究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每一位教师的热情,也反映出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活动圆满结束后,夏教授做了总结并颁发了奖项,马玉萍、马雨萱、孙慧获三等奖,许慧珍、傲英其其格获二等奖,李芳获一等奖。

学以致用,发挥所长

2016年4月27日下午培训已接近尾声,每位学员都裹挟沉甸甸的收获,但学以致用才是关键。于是教科局康凤华老师、班主任李芳老师组织学员撰写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5-6人一组形成共案,以此来考察学员此次培训在教学中的运用程度。学员们深刻认识到,一切学习的成效,不一定立马就能看到,但是必然在头脑中扎根,会影响到今后的一切一扇窗,即使此番学习并未完全领左右我们的教育行为。

教育行为,给专业成长之路打开略,也会留下一丝浅浅的痕迹,昨天的时光也许虚度,昨日的梦境是否依然? 也许你昨天曾拥有辉煌,但那已成为你心中甜蜜的回忆 也许,你今天遭遇挫折

那就快乘这“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号远航 给自己一个重温学生时代的机会 也许这里可以给你教学的锦囊 把决心专心爱心恒心叠加起来 就能架起通往彼岸的桥梁

用学识、思想、实践、经验装备自己

我们的园林必定桃李芬芳

上一篇:党员信息采集工作汇报下一篇:外甥女生日的祝福语